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白茶品种茸毛的生化特性

白茶品种茸毛的生化特性

白茶品种茸毛的生化特性
白茶品种茸毛的生化特性

白茶茶范文

白茶茶范文 白茶生产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最早是由福鼎市首创的,因此又称为福鼎白茶。那么你知道白茶是什么茶吗?今天就给大家介绍白茶是什么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白茶生产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最早是由福鼎市首创的,因此又称为福鼎白茶。 该县有一种优良品种的茶树——福鼎大白茶,茶芽叶上披满白茸毛,是制茶的上好原料,最初用这种茶片生产出白茶。茶色为什么是白色,这是由于人们采摘了细嫩、叶背多白茸毛的芽叶,加工时不炒不揉,晒干或用文火烘干,使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来,这就是它呈白色的缘故。白茶白毫显露。比较出名的出自福建北部和宁波的白毫银针,还有白牡丹。 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唐朝陆羽的《茶经》七之事中,其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陈橼教授在《茶叶通史》中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唐为长溪县辖区),系白茶原产地。”可见唐代长溪县(福建福鼎)已培育出“白茶”品种。因其仅有名称,能否作为起源证据还有待进一步商榷。 有的学者认为白茶始于神农尝百草时期,湖南农学院的杨文辉先生就持此观点。他发表的《关于白茶起源时期的商榷》一文中提出白茶的出现早于绿茶。 根据民间长期饮用和实践及现代科学研究证实,白茶具有解酒醒酒、清热润肺、平肝益血、消炎解毒、降压减脂、消除疲劳等功效,

尤其针对烟酒过度、油腻过多、肝火过旺引起的身体不适、消化功能障碍等症,具有独特、灵妙的保健作用。 民间采用它制作成清醇的“白茶饼”,因其独特风味和保健作用流传到南洋一带,至今在东南亚各国享有盛誉。 治麻疹 白茶防癌、抗癌、防暑、解毒、治牙痛,尤其是陈年的白茶可用作患麻疹的幼儿的退烧药,其退烧效果比抗生素更好。在中国华北及福建产地被广泛视为治疗养护麻疹患者的良药。故清代名人周亮工在《闽小记》中载:“白毫银针,产太姥山鸿雪洞,其性寒,功同犀角,是治麻疹之圣药。 促进血糖平衡 保健茶市场调研显示,白茶除了含有其他茶叶固有的营养成分外,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活性酶,国内外医学研究证明长期饮用白茶可以显着提高体内脂酶(lipoproteinlipase)活性,促进脂肪分解代谢,有效控制胰岛素分泌量,延缓葡萄粉的肠吸收,分解体内血液多余的糖分,促进血糖平衡。白茶含丰富多种氨基酸,其性寒凉,具有退热祛暑解毒之功,在产区夏季啜一杯白牡丹茶水,很少人会中暑。因此白牡丹是当地茶农夏季必备的白茶之一。 明目 白茶存放时间越长,其药用价值更高。白茶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它被人体吸收后,能迅速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能合成视紫红质,能使眼睛在暗光下看东西更清楚,可预防夜盲症与干眼

茶叶生化成分资料

a 茶多酚对茶叶的色、香、味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高效的抗衰老、抗辐射、去脂减肥等功效[1-3]。茶多酚是茶叶内含成分和功能性成分,与茶叶平品质呈正相关[3],茶多酚含量越高,用于提取茶多酚制品,不仅取得率高,而且产品质量好。由表2可知,茶多酚含量最高的是25号丙弄古茶树(47.37%)。 b 氨基酸与茶叶的香气的形成密切相关,也是形成茶汤鲜爽味的主要成分[3-6]。由表2可知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63号施甸县摆榔尖山古茶(8.17%): c 咖啡碱在茶树新稍中的含量一般为2%-4%[7],咖啡碱可以兴奋神经中枢,刺激肠胃帮助消化,能够利尿醒酒,解热镇痛,消毒灭菌,抵御疾病,抵抗酒精、烟碱、吗啡等的毒害,松弛平滑肌,调节呼吸系统[8]。含量最大的是65号施甸县太平下西山头1号古茶(4.63%): d 水浸出物指茶叶中能被热水浸出的可溶性物质总称[9]。其值越大,内含成分越丰富,则加工成的茶具有较好的品质。对水浸出物(大于45%)的特异资源进行选育与繁殖,用以生产高品质高得率的速溶茶,茶饮料等茶叶深加工产品。由表2可知水浸出物最大的是26号龙塘古茶树(57.67%),50%以上的有25个,其中施甸县和保山隆阳区就有7个(11个),水浸出物含量最低的是13号CGWQ-LX-08649大理茶(42.60%)。 e 儿茶素是茶多酚类物质的首要组份,是茶叶保健功能的主要成分,其含量和组成与茶叶品质密切相关,也是茶树进化的标志之一[10]。儿茶素又可分为非酯型儿茶素(即简单儿茶素、主要包括EC、

EGC、C、等)和酯型儿茶素(复杂儿茶素,主要包括EGCG、ECG等),儿茶素总量做多的是22号CGMS-MS-09987普洱茶( 23.45%):(+)C含量最大的是59号龙陵县古茶树17号(53.68mg/g):EC含量最多的是48号龙陵县古茶树6号(96.62mg/g):EGC含量最大的63号是施甸县摆榔尖山古茶(98.31mg/g):ECG含量最大的是22号 CGMS-MS-09987普洱茶(74.65mg/g):EGCG含量最多的是71号保山市隆阳区旧街(129.23mg/g): k 一般来说,酚氨比是用来衡量绿茶的醇度(鲜醇、不涩、爽口)的,酚氨比小着,茶汤醇度较好的滋味鲜醇[11-12]。酚氨比是一个体现茶树适制性的指标,韩沛霖[13]的研究表明,酚氨比小于8适合加工绿茶,大于15一般适合制红茶,在中间的红绿兼制[14-15]。酚氨比的变化范围是3.41~20.15,平均8.76,变异系数为38.84%。 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C、EC、EGC、ECG、EGCG、儿茶素总量、酚氨比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9.29%~42.32、2.37%~6.49%、0.81%~3.93%、42.61%~52.44%、0.00mg/g~53.68mg/g、2.80mg/g~48.84mg/g、0.00mg/g~78.24mg/g、2.26mg/g~51.60mg/g、18.25mg/g~76.63mg/g、7.11%~18.74%、4.88~12.36,均值分别为:32.28%、4.85%、2.92%、46.08%、5.58mg/g、16.51mg/g、25.92mg/g、

常见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其原理98394

常见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一、化学分析方法 化学分析从大类分是指经典的重量分析和容量分析。重量分析是指根据试样经过化学实验反应后生成的产物的质量来计算式样的化学组成,多数是指质量法。容量法是指根据试样在反应中所需要消耗的标准试液的体积。容量法即可以测定式样的主要成分,也可以测定试样的次要成分。 重量分析 指采用添加化学试剂是待测物质转变为相应的沉淀物,并通过测定沉淀物的质量来确定待测物的含量。 容量分析 滴定分析主要分为酸碱滴定分析、络合滴定分析、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沉淀滴定分析。 酸碱滴定分析是指以酸碱中和反应为原理,利用酸性标定物来滴定碱性物质或利用碱性标定物来滴定酸性待测物,最后以酸碱指示剂(如酚酞等)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的终点,通过加入的标定物的多少来确定待测物质的含量。 络合滴定分析是指以络合反应(形成配合物)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如EDTA与金属离子发生显色反应来确定金属离子的含量等。络合反应广泛地应用于分析化学的各种分离与测定中,如许多显色剂,萃取剂,沉淀剂,掩蔽剂等都是络合剂,因此,有关络合反应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是分析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是以溶液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电子转移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应用非常广泛,它不仅可用于无机分析,而且可以广泛用于有机分析,许多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有机化合物可以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来加以测定。通常借助指示剂来判断。有些滴定剂溶液或被滴定物质本身有足够深的颜色,如果反应后褪色,则其本身就可起指示剂的作用,例如高锰酸钾。而可溶性淀粉与痕量碘能产生深蓝色,当碘被还原成碘离子时,深蓝色消失,因此在碘量法中,通常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 沉淀滴定分析:是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又称银量法(以

白茶介绍及功用

茶叶可分为绿茶、白茶、青茶、红茶、黄茶和黑茶六大类。茶叶分类

种。 关于工艺 1.晾青。 2.杀青。杀青就是利用高温杀死叶细胞,停止发酵。杀青的方法有“炒青”(下 锅炒熟)和“蒸青”(蒸汽蒸熟)。炒青的茶比较香,蒸青的茶比较绿。蒸

青时不计较茶青是否含有露水,炒青则不然,一般会让茶青堆放一段时间,使水分稍微发散,对含有露水或雨珠的茶青,则有必要进行晾青。 3.揉捻。 4.萎凋(走水)。所谓萎凋就是让茶青消失一部分水分。萎凋又被称为“走水”, 这名词叫得很生动,萎凋过程中的水分散发确实是在有秩序、且茶青带有生 机的情况下进行的。萎凋是制发酵茶的一项重要工艺,因为只有让茶青消失 一部分水分,空气中的氧才能与叶胞内的成分起化学变化,即所谓的“发 酵”。萎凋分“室外萎凋(日光萎凋)”和“室内萎凋”。室外萎凋就是晒 太阳(太阳太强时要遮荫),室内萎凋就是在室内静置。室外萎凋可造就较 为高亢的香气,即“高香”。“部分发酵茶”以制出“高香”为傲,因此室 外萎凋成了这类茶的一项重要工艺,即先进行室外萎凋,待茶青变软后就搬 到室内来进行室内萎凋,这时叶子中间的水分就会补给到叶尖叶缘去,因为 这些部位是水分向外散发最快的地方(叶面水分的散发从叶子表面是可以看 出来的,水分散失到哪里,叶面的光泽酒会消失到哪里,开始时是叶尖与叶 缘,接着是靠近叶尖的前半部,最后是叶基与叶柄的地方)。而“全发酵茶” 一般不经过室外萎凋,茶青径行室内萎凋,且萎凋程度较高,水分几乎消失 一半以上。 5.摇青(浪青、搅拌)。室内萎凋静置一段时间后(如一个半小时),水分已 经分布平均,再将茶青搅拌一下,这就叫摇青或浪青。就这样一次萎凋一次 摇青的重复,直到叶子的每一部分细胞都平均消失到我们期望的含水量为止。 摇青的目的有二:①促使水分散发;②借着叶子与叶子间的相互摩擦,带动 氧化(即发酵)的进行。 6.萎凋VS摇青。摇青过程中只要强力搅拌,并堆厚静置,就会发酵得很快, 所以有所谓的“轻萎凋轻发酵”(如台湾包种茶),“中萎凋中发酵”(如 铁观音),“重萎凋重发酵”(如白毫乌龙),“重萎凋轻发酵”(如白茶 类),“重萎凋全发酵”(如红茶类)等各种做法。 7.渥堆。后发酵茶先不氧化,待杀青后,揉捻,然后渥堆,这时由于茶青还是 湿的,就会发热,且引起微生物的生长,造成发酵。 8.发酵。茶的发酵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茶青中所含的活性酶成分催化的酶促氧 化,另一类是杀青后利用微生物等进行非酶促氧化(称为后发酵)。前者如 乌龙茶、红茶,后者如普洱茶。发酵对茶叶的影响:①颜色的改变:叶片由 绿到红,茶汤由绿到黄再到红;②香气的改变:不发酵茶(菜香型)→20% 轻发酵(花香型)→30%中发酵(坚果香型)→60%重发酵(熟果香型)→全 发酵(糖香型)【这里的发酵百分比是指叶子的红变程度】;③滋味的改变。关于茶叶

白茶加工工艺及其新品种适制性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16-04-01 基金项目:福建省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项目(闽财指[2015]064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0735);福建茶产业农技推广服务试点建设项目(KNJ-151000) 作者简介:周子维(1992-),男,福建周宁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茶叶加工工程研究。*通讯作者:sunyun1125@https://www.doczj.com/doc/519338409.html, 中国茶叶加工 2016(2):64-68 白茶起源于闽东北,其主产于福建省的福鼎市、政和县、建阳市等地。在传统的六大茶类中,白茶的得名主要因其制法独特,既不炒亦不揉,经萎凋、轻发酵(发酵程度约5%~15%)形成干茶满披白毫而泛银白灰绿[1-3]的品质特征。白茶根据工艺的不同可分为传统白茶和新型白茶,其中传统白茶以鲜叶采摘标准的不同划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及寿眉;新型白茶主要是指新工艺白茶、造型白茶及花香型白茶,选择新品种、嫁接新工艺是该类白茶的主要特征。 近年来,白茶的保健功能和收藏价值愈发受 人关注,“白茶热”持续升温。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经济研究室发布的2015年全国茶产销形势通报,其中白茶增产超过50%,产量超过2万吨,在六大茶类中增长势头迅猛、占比进一步攀升[4]。“白茶热”现象的出现除了与白茶本身的优异品质相关以外,也得益于白茶加工工艺的不断创新与新型白茶的出现。 1白茶加工工艺进展 白茶的工艺流程主要是萎凋、摊堆及干燥,在六大茶类中最为简洁。萎凋是白茶的核心工艺,是 白茶加工工艺及其新品种适制性研究进展 周子维,李磊磊,孙云*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福建福州 350002) 摘要:文章结合生产实践和相关文献综合阐述白茶萎凋技术的新进展。同时从加工学角度就近几年来 在市场中涌现出的新型白茶以及适制性新茶树品种研究进行总结归纳,茶类之间工艺的相互借鉴创新在提升传统白茶品质的同时,也进一步满足了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关键词:白茶;萎凋;工艺创新;适制性中图分类号:TS272.5+9;TS2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306(2016)02-0064-05 Research Advance on Processing Craft and Productive Character of New Tea Variaties of White Tea ZHOU Zi-wei ,LI Lei-lei ,SUN Yun *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Fuzhou 350002,China ) Abstract:Based on production practice and literature information ,this paper gives a review on new progresses on deterioration of white tea ,and also sorts out the newly emerging types of white tea and new productive character varieties for white tea on the market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recently.The quality of traditional white tea has been improving all the times ,and the need of market has been furthermore met ,due to the craft reference and innovation between tea categories. Key words:White tea;Deterioration;Process innovation;Productive character DOI:10.15905/https://www.doczj.com/doc/519338409.html,ki.33-1157/ts.2016.02.013

白茶知识大全配图

白茶知识大全 基础知识 一、白茶的定义:白茶,是轻微发酵茶,不经过揉稔(新工艺白茶是特例,在萎凋后会轻揉)、只经萎凋文火足干后制成的茶叶。 二、白茶的种类:通常是只福建的福鼎、建阳、政和、松溪、福安等地所产的白毫银针、白牡丹(新工艺白茶)、贡眉寿眉;云南景谷县附近产的景谷大白茶。 三、产白茶的茶树种类:位于福建北部的福鼎大白茶树、福鼎大毫茶树、福安大白茶树、政和大白茶树,位于云南景谷的景谷大白茶树。 配图: 四、白茶的外形形状: 1、白毫银针:最早是采摘菜茶一芽制成,后期工艺改进采福鼎大白、福鼎大毫、福安大白、政和大白茶粗壮的单芽制成,没有幼叶或者老叶。银针分南路和北路银针(北路银针,指的是福鼎、福安地区所产的银针,外形优美、芽头壮实、富有光泽、汤色成杏黄色、香气清淡、滋味醇和;南路银针指的是政和、建阳、松溪一带的银针,芽长粗壮、毫毛略薄、香气清鲜、滋味浓厚)。 配图:

2、白牡丹:采大白茶树、大毫茶树或者部分水仙种的一芽一两叶制成的白茶,芽叶相间,芽很多。主产区在福建政和附近,其他产白茶地也有生产。 新工艺白茶:新工艺白茶与白牡丹的唯一区别就是加上揉稔这一道工序,在白茶萎凋后轻揉(揉后外形略有缩皱),再经文火足干后制成的白茶。 配图: 3、贡、寿眉:采菜茶一芽两三叶或者大白茶大毫茶叶片制成的白茶寿眉品质次于贡梅。一

般叶片比较老而且芽不是很多。 配图: 4、景谷大白茶:采景谷大白茶树的芽叶制成的白茶。 五、加工工艺:茶青采摘、萎凋、初焙、筛选、复焙制成。 ●茶青采摘的十不采:雨天不采、露水未干不采、烈日不采、细瘦芽不采、 紫芽不采、伤芽不采、晴天有云不采、开心芽不采、空心芽不采、病态芽 不采。 ●萎凋:最早的白茶萎凋工艺是采用室外自然萎凋。因为室外自然萎凋受 光照、温度、季节、芽叶老嫩程度等的影响,人们改进工艺发明了室内萎 凋(包含室内自然萎凋和室内加温萎凋)和复式萎凋(自然萎凋和室内萎 凋交替进行)。萎凋这道工序是白茶香气与滋味产生的关键。茶青萎凋到 八九成干后经合屏后一段时间放置,方可完成萎凋。 ●烘焙足干:无论是初焙还是复焙都讲究文火足干。烘焙的温度大约控制在 85度左右,使茶青足够干,以方便储存。 ●筛选:按等级筛选出茶叶等级,进行评级。 六、白茶的储存与老白茶:俗话说白茶: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但并不是所有白茶都是越陈越好,首先要看白茶是不是原产地的白茶(不同气候影响茶树的品性)其次看白茶工艺是否正确完整(萎凋不好会产生劣质的茶的香气滋味,不是文火足干会影响茶的保存)。 白茶一般常温密封保存就可以,无需冷藏。温度一般控制在4-25摄氏度,密封容器要求无毒无味防潮。 白茶工艺不经杀青,所以很好的保存了茶叶中酶的活性,在长时间的保存中经过自然地酶的发酵白茶会逐步发酵成老白茶,保存三年后白茶会初步产生老白茶的特性,保存七年后就成了“宝”。一年的白茶与保存三年的白茶和七年的白茶在外形、香气、颜色、茶汤、口感、叶底是有明显区别的。置于如何去鉴别新老白茶,亲看本文第七部分白茶的冲泡与鉴别。

介绍白茶

介绍白茶 【茶中珍品——白茶】 我的家乡是素有“江南水乡“称号的溧阳。这儿山美水美茶更美。中国六大茶类中的白茶,就在这个小镇上“安居乐业”,名扬四方。 白茶,属微发酵茶。一般长在山腰上,白茶地里,大片的绿色,清新而不失优雅。一颗颗白茶就在这里诞生。我们溧阳的白茶,可以说是特级的了。走近看,白茶又小又短,不引人注目。白茶叶上的纹路十分清晰,叶中间是带有点深绿,然后慢慢淡开,就像用绿色从深到浅轻轻渲染一般,银白闪亮。白茶的叶子看起来是那么幼嫩,色泽饱满,闪着均匀的光泽。叶背面有一些白绒毛,像怕冷的孩子披上了棉袄。白茶条索是那么肥壮挺直。轻闻一下,白茶透露着淡淡的清香,令人感到十分舒畅。 白茶泡得越淡,口感越佳。用90℃到100℃的水冲泡白茶,瓷杯和白茶相融合,显现出一种古典韵味,甚是雅致!品尝白茶还别有一番讲究。一是赏,白茶叶在水中似乎有生命般,快活极了,一开始呈嫩绿色浅,十分饱满。叶底呈朵状,近似翡翠。过上几分钟,白茶叶慢慢白化,可茶水依旧明亮,尽显尊贵。第二是闻,一阵阵怡人的清香飘入鼻中,纯净不带任何一丝杂质,沁人心脾,直钻人的心田。第三是品,汤色清澈至极,小尝一口,先是带有些淡苦,但马上一股清甜在口中弥漫,浓香四溢,渐渐地,似乎唇齿间还残留着一丝甘甜。品尝完,感觉连心都被滋润

了。 白茶不仅味道极佳,还是夏天里受人追捧的必备茶饮。它性清凉,具有退热降火之功效。科学证明,白茶有防癌,抗癌,防暑,解毒,治牙痛等作用,它的退烧效果比抗生素还要好很多。具备独特,林妙的保健作用,其药效性能十分好。清代名人周亮工在《闽小记》中记载:白毫银针,产太姥山鸿雪洞,其性寒,功同犀角,是治麻疹之圣药。 白茶历史悠久,史载,东汉时期,一个叫尹珍的青年怀家乡生长自制的“荼”,拜谒著名儒学大师许慎,却遭门客刁难,便在檐下嚼“荼”,片刻,整个府邸充满茗香。许慎邀尹珍入书房,将其“荼”冲泡相观,但见其外形优美,白色叶底如银针坠壶,汤色碧绿明亮,品之顿觉味鲜而清爽,偶有淡雅苦味即刻津生口中。更激发其在《说文解字》中对“荼”的注解,“色,香,味”。 如今,白茶早已名扬四方,它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还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伴随着甘甜的茶香,绵绵的,淡淡的,你想不想来我的家乡,一品白茶的“美”呢?

(完整版)白茶主要功效介绍

白茶主要功效介绍 *导读:茶道养生频道为您介绍白茶主要功效介绍,更多有关白茶主要功效介绍方面的内容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 白茶目前的研究表明,白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功效: *1 降血压 由于加工工艺简单,白茶较多地保留了鲜叶中的茶多酚,同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p.茶多酚能促进维生素c的吸收.维生素c可使胆固醇从动脉壁移至肝脏,降低血液中的胆固 醇浓度,同时可以增强血管的弹性和渗透能力.茶中所含的茶碱 类物质能扩张血管,使血液流通,有利于降低血压. *2 降血脂 白茶具有抗凝和促进纤溶作用,能改变高凝状态,且没有一般抗凝药物的副作用,对降血脂防脑血管病具有显著作用. *3 降血糖 饮白茶还能医治糖尿病.日本医学博士小川吾七郎等在治 疗患有糖尿病的肺结核病人时,偶然发现白茶对糖尿病有疗效. 京都帝国大学医院和府立医院对10名糖尿病人进行临床实验, 发现白茶对慢性糖尿病具有显著疗效.我国泉州人民医院用”宋茶”(7年-10年以上的陈年白茶)治疗糖尿病,有效率达70%. 在白茶产地福鼎对多位高血糖的病人所做的医学实验中,发现有71%

的病人,在饮用半年以上白茶后,其高血糖病症消失. 对于白茶降血糖的机理,国外的医学机构研究认为白茶中含有一些人体所必须的活性酶,这些酶可以促进脂肪分解代谢,有效控制胰岛素分泌量,分解体内血液中多余的糖分,降低血糖水平,促进血糖平衡,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4 抗病毒 2004年5月,美国刊出的文章,文中引述美国纽约佩斯大学的斯奇芬博士的最新研究,研究结论如下:白茶提取物可能对导致葡萄球菌感染链球菌感染肺炎和龋齿的细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白茶提取物对人类致命病毒菌具有抵抗效果. 添加了白茶提取物的各种牙膏,杀菌效果得到增强,因此,多喝白茶有助于口腔的清洁与健康. 白茶提取物对青霉菌和酵母菌具有抗真菌效果,在白茶提取物的作用下, 青霉菌孢子和酵母菌的酵母细胞被完全抑制,这说明白茶提取物对病原菌具有抗真菌作用.虽然绿茶也有杀菌作用,但白茶的效果更强一些. *5 抗肿瘤 美国俄勒冈州大学癌症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经过多年的研究表明,白茶中含有一种新的抗癌物质,能不断抑制缩小肝癌的肿块,提高免疫力功能.2005年在旧金山召开的美国化学学会学术会议上,美国生化学家洛德克博士公布了他对白茶抗癌研

白茶种类

白茶种类 白牧丹 白牧丹属白茶类,它以绿叶夹银色白毫芽形似花朵,冲泡之后绿叶落归根托着嫩芽,宛若蓓蕾初开,故名白牧丹,其产区分布在政和、建旭、松溪、福鼎等县。 白牧丹开两叶包一芽,叶态自然,色泽深灰绿茶或暗青苔色,叶张肥嫩,呈波纹隆起,叶背遍布洁白茸毛,叶缘向叶兹有微卷,芽叶连枝,汤色杏黄或橙黄,叶底浅灰,叶脉微红,汤味鲜醇。 白牧丹为福建特产,现主销港澳及东南亚地区,有退热祛暑之功,为夏日佳饮。 贡眉(寿眉) 贡眉,有时称作寿眉,乃以菜茶有性群体茶树芽叶制成的白茶。 贡眉主产区在福建建阳县。建瓯、浦城等县也有生产,产理占白茶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优质贡眉毫心显而多,色泽翠绿,汤色橙黄或深黄,叶底匀整、柔软、鲜亮、叶张主脉迎光透视呈红色,味醇爽,香鲜纯。 贡眉主销香港、澳门地区。 新工艺白茶 新工艺白茶简称新白茶,乃福建为适应香港地区消费需要于1986年开拓的新产品。 新工艺白茶外形叶张略有缩摺呈半卷条形,色泽暗绿带褐,香清味浓,汤色味似绿茶但无清香,似红茶布无酵感,浓醇清甘是其特色。因其条形较贡眉紧卷,汤味较浓,汤色较浓,而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白毫银针 银针白毫,简称银针,又称叫白毫,近年多称白毫银针,按制茶种类分,属白茶类。 银针白毫的产地为福建省福鼎、政和两县银针白毫芽头肥壮,遍披白毫,挺直的针,色白似银,福鼎所产茶芽茸毛厚,色白富白光泽,汤色黄,味清鲜爽口,政的所产,汤味醇厚,香气清芬。 银针性寒凉,有退热祛暑解毒之功,在华北主销港地区,也销往德国及美国等地。在欧州有的在泡饮红茶时,于杯中添加若干银干银针,以示名贵。 白茶之功效: 白茶的功效有:防癌、抗癌、防暑、解毒、治牙痛,尤其是陈年的白毫 银针可用作患麻疹的幼儿的退烧药,其退烧效果比抗生素更好。 白茶是一种轻微发酵茶,选用白毫特多的芽叶,以不经揉炒的特异精细的方法加工而成。白茶的鲜叶要求“三白”,即嫩芽及两片嫩叶均有白毫显露。成茶满披茸毛,色白如银,故名白茶。白茶因茶树品种、采摘的标准不同,分为芽茶(如白毫银针)和叶茶(如贡眉)。采用单芽为厚料加工而成的为芽茶,称之为银针;采用完整的一芽一二叶叶背具有浓密的白色茸毛加工而成的为叶芽,称之为白牡丹(大白茶品种树,以采自春茶第一轮嫩梢者品质为佳)。 白茶为福建的特产,主要产区在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 白茶初制基本工艺是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 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或形态自如花朵,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清中显绿,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 跟绿茶和花茶相比,喝白茶有什么好处? 白茶除了含有其他茶叶固有的营养成分外,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活性酶,国内外医学研究证明长期饮用白茶可以显著提高体内脂酶(lipoproteinlipase)活性,促进脂肪分解代谢,有效控制胰岛素分泌量,延缓萄葡粉的肠吸收,分解体内血液多余的糖分,促进血糖平衡.白茶含丰富多种氨基酸,其性寒凉,具有退热祛暑解毒之功,在产区夏季啜一杯白牡丹茶水,很少人会中暑.因此

白茶简介

白茶 白茶的简介 白茶為福建省特產,迄今已有八百餘年的歷史,是中國六大茶類之一,主產於福建建陽、福鼎、政和、松溪等地,其主要品種有:白牡丹、銀針白毫、貢眉(壽眉)等。白茶最早起源於宋代的皇家茶園(福建建安郡北苑),即今福建省建陽、建甌縣境內,從宋徽宗(趙佶)的《大觀茶論》中可以得到證明。 白茶,顧名思義,茶顯白色,一般地區並未幾見,其基本工藝是萎凋、烘焙(或陰乾)、揀剔、復火等工序。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質的樞紐,以形狀芽毫完整、滿身披毫、毫香清鮮、湯色黃綠清澈、滋味平淡、回甘鮮爽為主要品質特征。白茶屬稍微發酵茶,是我國茶類中的特殊品種。因成品茶多為芽頭,滿披白毫,如銀似雪而得名。 白茶的历史渊源 茶產山中者為上,曰太姥岩茶。煥因將山中茶樹移植,初年僅采四五斤,以茶品奇,價與金埒,煥家卒小康。居民十餘家,結茅為居,種園為業。生曬茶淪之甌中,則旗槍愉快,清翠光鮮,誠為可愛。今人已經作出結論:這些茶實際上都是綠茶,不是以天然萎凋工藝制成的白茶。這些大多宋朝的白茶歷史記載,讓不明真相者誤認為便是傳統意義上的白茶。但生時天氣稍晚,而采者必於清明前後,不能稍俟其長,故多作草氣而揉炒之法,又復不如鹵莽收貯,一經梅伏後霉變而味盡失矣!倘令晉安作手取之,亦當與清源競價; 明·謝肇淛《五雜俎》:閩之方山、太姥、支提,俱產佳茗,而

制造不如法,故名不出裡閈; 明·謝肇淛《太姥山志》:太姥洋在太姥山下,西接長蛇嶺,居民數十家,皆以種茶樵蘇為生。至民國元年,全縣產量達十萬斤矣。居民數十家,皆以種茶樵蘇為生;喪禮:……成服後,逐日晨起供羹飯茶酒於靈座,夕奠亦如斯……;七夕:以桃仁和炒豆啜茶;木屬-茶樹:《福州府志》:『樹如瓜蘆,葉如梔子,花類白薔薇。蓋將已揀熟芽再剔去,只取其心一縷,用珍器貯清泉漬之,光明瑩潔,若銀線然。自是,重者日多。……一本庵舊管茶園一片,坐落太姥洋宮後埄右邊。四日細葉茶,葉比柑葉細薄,樹高者五六尺,芽短而不乳,今生沙溪山中,蓋土薄而不茂也,五日稽茶,葉細而厚密。芽晚而青黃,六日晚茶,蓋雞茶之類,發比諸茶晚,生於社後,七日叢茶,亦曰糱茶,叢生高不數尺,一歲之間,發者數四,貧民取認為利。 明朝田藝蘅在《煮泉小品》中,把福鼎白茶說得煞是可愛。崖林之間,無意偶然生出,雖非人力所可致。 宋·蔡襄《和孫之翰謝寄茶》:北苑靈芽天下精,要須寒守入春生,故人偏愛雲腴白,佳句遙傳玉津清。山丁僧俗半衣食焉!支提、太姥不管,即聖水、瑞岩、洪山、白鶴,處處有之。有兩種:一種可制茗,一種可壓油. 《福寧府志》(清福寧知府李拔總纂):東折長蛇嶺,居民數十家,皆以種茶樵蘇為生;茶,郡、治俱有,佳者福鼎白琳、福安松蘿,以寧德支提為最。園多茶,最上者『太姥白』,即《三山志》綠雪芽茶是也; 明·謝肇淛《長溪瑣語》:環長溪百裡,諸山皆產茗。 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白茶自為一種,與常茶不同,其條

中国白茶的起源_品质成分与保健功效_汤鸣绍

思考?探索中国白茶的起源、品质成分与保健功效 汤鸣绍 (福建省茶叶学会 350001) 摘 要:本文阐述了中国白茶的起源与现代白茶的原产地,介绍了白茶的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系统地归纳 了中国白茶的保健功能,供白茶爱好者参考。 关键词:中国白茶;起源;品质成分;保健功效 白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属微发酵茶,因制法独特,不炒不揉,成茶外表满披白毫呈白色而得名。主产于福建福鼎、政和、建阳、松溪,台湾等地也有少量生产。长期以来是福建传统的外销茶。销往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德国、荷兰、法国、美国、加拿大、瑞士等国家和地区。而内销极少,以致许多人不知道中国还有白茶。 白茶性寒凉,味清淡,是民间常用的降火凉药,具有消暑生津,退热降火、清凉解毒的功效。由于白茶制法独特,只经适度的自然氧化,因此保留了更多的营养成分和保健品质。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现代科学研究揭示了白茶的保健机理,诸多保健功效的发现促进了白茶的消费。可以预见,随着人们对白茶认识的日益深入,白茶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1 白茶起源 中国是茶的祖国。茶的发现和始用,相传起源于神农时代。人类利用茶为食、为药。经历了咀嚼鲜叶、生煑羹饮,晒干收藏。白茶的制法就是采下鲜叶,自然晾干、晒干,最后收藏。由于远古时代,没有文字记载,栽培面积小,产量有限,也没引人重视。从神农时代的药用开始一直沿用到现代,制法基本没变。比绿茶诞生还要早2000多年。所以是六大茶类最早的茶类。随着时代的发展,茶类的演变,后期才从蒸青做饼、炒青散茶乃至绿茶、黄茶、黑茶、青茶、红茶以至再加工的各种花茶、紧压茶、萃取茶、香味果味茶、保健茶和茶饮料等。 唐代陆羽《茶经》(758年)七之事《永嘉图经》中记载的“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是指茶树品种。经陈椽教授在《茶业通史》中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的福鼎(唐为长溪县辖区),系白茶原产地”。 宋代赵佶《大观茶论》中出现的“白茶”,其实是早期产于北苑的野生白茶树,采制方法是蒸圧而成团茶,非现代白茶;宋子安的《东溪试茶录》将“白茶”列为茶叶七个品类之一,也是白茶品种,不是白茶制法。这与现代武夷山的白鸡冠、浙江的安吉白茶、宁波印雪白茶相似,都是指叶片白化的茶树,制法都不是白茶。 白茶的制法最早文字记载是明代田艺衡所著《煑泉小品》(1554年)中所载:“茶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近自然,……生晒茶沦于瓯中,则旗枪舒畅,青翠鲜明,尤为可爱”。其中“生晒者为上,亦近自然”就是白茶的加工方法。明代闻龙《茶箋》(1630年)进一步阐述:“田子蓻以生晒不炒不揉者为佳,亦未之试耳”。这种“不炒不揉的制茶方法”正是当今白茶制法的特点。明朝陆应阳在《广舆记》中写道:“福宁州太姥山出名茶、名绿雪芽”。清代周亮工《闽小记》、郭柏苍《闽产录异》、吴振臣《闽游偶记》、邱古园《太姥山指掌》都有关于绿雪芽的记载。民国卓剑舟著《太姥山全志》时考证出:“绿雪芽,今呼白毫,色香俱绝,而尤以鸿雪洞产者为最,性寒凉,功同犀角,为痳疹圣药”,运售国外,价与金埒。太姥山一片瓦寺(鸿雪洞旁)的僧人至今仍沿用古法制作绿雪芽(现已由丹井茶室阙居士打理),每年架梯到鸿雪洞顶采摘野生茶树的芽,晾晒成干茶后待客,成品如白毫银针。福鼎还有一个传说,太姥山古名才山,尧帝时有一位蓝姑在此居住,以种蓝为业,为人乐善好施,深得人心。她将所种的绿雪芽作为治痳疹的良药,救活很多小孩。人们感恩戴德,把她奉为神明,称其为太母,这座山也因此名为太母山。到汉武帝时,派遣侍中东方朔到各地授封天下名山,于是太母山被封为天下三十六座名山之首,并正式改名为太姥山。古白茶的诞生与福鼎民间流传的太姥娘娘之蓝姑传说不谋而合。太姥山周边的原住民和僧侣们,由于缺乏与外界的交流,仍执著地沿用晒干或阴干方式制茶自用,山民这种自制的土茶,俗称“畲泡茶”、“白茶婆”。 2010年3月2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蕴证实,2009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之一的蓝田吕氏家族墓地,共出土了数十件茶具的渣斗,其中一件铜质渣斗内发现了距今1000年的珍贵茶叶,大约有30根。经过考证,考古工作者初步认为这些茶叶是产自福建的珍贵白茶,十分稀有[3]。 以上所引的史书文字记载虽然还不多,但已能证实古白茶起源的悠久历史。 商品性现代白茶的起源,不同品类的原产地各有不同。据林今团考证,现代白茶发源于建阳水吉,清乾隆三十七年至四十七

茶树品种划分与鉴定知

茶树品种的划分和鉴定 茶树品种按繁殖方式分为有性繁殖系品种和无性繁殖系品种两大类。通过有性途径(种子)繁殖的品种称为有性繁殖系品种,简称有性系品种;通过无性途径(扦插等)繁殖的品种称无性繁殖系品种,简称无性系品种。在茶叶生产上,常把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无性系品种称为无性系良种。有性系品种由于采用种子繁殖,幼苗主根明显,为直根系,群体中植株的性状较混杂,参差不齐;无性系品种一般采用短穗扦插繁殖,群体中各植株的性状整齐一致,短穗扦插的幼苗无主根,为须根系,根颈部有短穗遗痕,比较容易鉴别。无性系品种的优良性状能够世代相传,具有产量高,品质优,芽叶持嫩性强,发芽整齐,芽叶的形态大小及内在品质一致,便于采摘加工等特点,因此无性系品种在茶叶生产中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如原产福建省福鼎县的福鼎大白茶品种,尽管已有100多年的栽培历史,至今仍然是广大茶区热衷推广的良种之一。茶树品种都是在特定地区的生态条件下选育而成,在一个地区原产或选育成的品种,引种到其它地区栽培后,按适应性分为适应性品种或不适应性品种。所谓适应性是指茶树正常生长发育对栽培地区温度、光照、无霜期、降水量、土壤酸度等自然条件的要求。 品种的适应性可以根据引种栽培地区该品种茶树的生长势、

抗逆性、产量及品质等表现情况进行鉴定。某品种的茶树在引种栽培地区生长发育良好,抗逆性强,芽叶持嫩性强,产量高,制茶品质优良,综合表现与原地一致,说明该品种在这一地区的适应性强。茶树品种按抗逆性分为抗逆性弱、抗逆性较弱、抗逆性强、抗逆性较强及高抗五大类品种。所谓抗逆性是指茶树对寒、旱、病、虫等不良环境因素的忍耐性或抵御能力。一般按各品种茶树叶片在以上不良环境因素下的受害程度,并结合枝干受害情况,用5分制进行抗性评分及分级的方法进行鉴定。茶树品种按萌芽期可分为特早生型、早生型、中生型和晚生型四大类,茶树品种的萌芽期通过观察越冬腋芽的萌发过程进行鉴定。越冬芽萌发过程一般分为鱼叶期、一叶期、二叶期、三叶期四个物候期。一般一个品种20%的腋芽到达某物候期之日,就是这个品种到达该物候期的日期。萌芽期的观察需要重复三年,以福鼎大白茶品种作对照。茶树品种萌芽期观察方法有目测法和挂牌法,目测法根据经验进行估测,挂牌法选择5~10株茶树,每株选择5~10个腋芽挂牌进行观察,确定萌芽期。在同等条件下,萌芽期比福鼎大白茶品种早5天以上的为特早生型品种,早4天以内的为早生型品种,晚5天以内的为中生型品种,晚5天以上的为晚生型品种。茶树品种按成熟叶片大小又可分为特大叶品种、大叶品种、中叶品种和小叶品种四类。叶片大小

白茶茶艺介绍

常言道茶如人生,人生如茶,品茗如同品味人生一般,其中各种滋味只有自己体会才深刻,然而不同的茶叶以及冲泡技术,都会带给人们不尽相同的口感。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说说白茶茶艺。 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属轻微发酵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 准备工具:透明玻璃高杯若干,电随手泡一套,茶荷一个,茶盘一个,香炉一个,香一支,茶巾一条。 白茶茶艺欣赏: 第一道:天香生虚空(焚香) 一缕香烟,悠悠袅袅,它能把我们的心带到虚无空灵,霜清水白,湛然冥真心的境界,这是品茶的理想境界。 第二道:万有一何小(鉴茶) “三空豁已悟,万有一何小”。修习茶道也要豁悟三空(佛家之三种解脱言空,无相,无愿)。一花一世界,一沙一乾坤,从小中又可以见大,以这种心境鉴茶,看重的不是茶的色、香、味、形,而是重在探求茶中所包含的大自然无限的信息。 第三道:空山新雨后(涤器) 杯如空山,水如新雨,意味深远。

第四道:花落知多少(投茶) 即用茶导把茶荷中的茶叶拨入茶杯,茶叶如花飘然而下。 第五道:泉声落空谷(冲水) 冲水时甘泉飞泻,水声悦耳,仿佛从天而降落入空谷。 第六道:池塘生春草(赏茶) 在冲泡安吉白茶时,开始茶叶浮于水面,在热水的浸润下,茶叶逐渐舒展开来,吸收了水分后沉入杯底,一个个嫩叶娇绿可爱,在碧波中晃动,如迎风漫舞,又像是要冲出水面去迎接阳光,这种趣景恰似“池塘生春草”,使人观之尘俗尽去,生机无限。 第七道:谁解助茶香(闻香) 从古至今,万千茶人都爱闻茶香,但又有几个能说的清,解得透茶那清郁神秘的生命之香——大自然之香? 第八道:百味一杯里(品茶) 品茶在于探求茶道奥义,在于去品味人生,拥抱自然,契悟大道。 关于白茶茶艺这一知识,就为大家介绍到这,想了解更多最新茶叶新闻、茶叶知识,敬请关注中国茶叶网。

茶树品种资源,茶树品种分类,茶树品种大全

茶树品种资源,茶树品种分类,茶树品种大全 茶树品种资源,茶树品种分类,茶树品种大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制茶、饮茶的国家,茶树的栽培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云南普洱县有棵“茶树王”,高13米,树冠32米,已有1700年的历史,是现存最古老的人工栽培茶树。唐朝陆羽所著的《茶经》是世界第一部关于茶的科学专著,他被人们称为世界第一位茶叶专家。 同时茶树起源云南,茶树种类多样化中心也在云南,品种资源丰富为世界之最! 经1980年代全面考察征集,获得资源材料410份,近缘植物20份,地方群体良种26个,优良珍稀单株110个,在省茶科所建立国家资源圃30亩,保存茶树品种和品种资源共810份。 从分类上认定,全世界现有茶种37个,变种3个,云南有31个种,2个变种,共33个种,它们分属于4个系:五宝茶系:广西茶、大苞茶、广南茶、五室茶、疏齿茶; 五柱茶系:厚轴茶、五柱茶、老黑茶、大理茶、滇缅茶、园基茶、皱叶茶、马关茶、哈尼茶、多瓣茶; 秃房茶系:勐腊茶、德宏茶、突肋茶、拟细萼茶、假突

房茶、榕江茶、紫果茶、多脉茶; 茶系:茶、苦茶(变种)、白毛茶(变种)、普洱茶、多萼茶、拟细萼茶,元江茶、高树茶。 茶树品种主要分为两类:群体种、无性系品种 群体品种有:勐库大叶茶,勐海大叶茶,凤庆大叶茶(以上为国家级良种),元江糯茶,秧塔大白茶,镇源马镫茶,绿春玛玉茶,漭水大叶茶,冰岛大叶茶,坝子白毛茶,云龙山大叶茶,景谷大叶茶,团田大叶茶,邦东大叶茶,官寨茶,大厂茶,澜沧大叶茶等。 无性系品种简介 无性系品种是以无性繁殖方式选育出来云南大叶种的 后代。主要有云抗43号、长叶白毫;云抗1O号、云抗14号;云梅、云瑰、矮丰等;云选9号、云抗37号,它们都是勐海种的后裔。在上世纪云南省政府行为参与下,以“云抗1。号”为代表的云南大叶种“勐海种”的后代,被广泛推广到云南各地,并有繁殖扩大的趋势。 云南澜沧江流域是大叶种茶树品种资源十分丰富的区 域“勐海种”:以西双版纳勐海县为中心,经引种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思茅市。上世纪8O年代中后期被大量引种至

溧阳白茶

溧阳白茶 白茶,素为茶中珍品,历史悠久,其清雅芳名的出现,迄今已有八百八十余年了。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成书于1107年~1110年“大观”年间,书以年号名)中,有一节专论白茶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銙)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浅焙亦有之,但品不及。 白茶(又名黄溪草),一般地区不多见。白茶生产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最早是由福鼎市首创的。在溧阳等地均有分布,属于溧阳等地的特产。 白茶茶水 茶色为什么是白色?这是由于人们采摘了细嫩、叶背多白茸毛的芽叶,加工时不炒不揉,晒干或用文火烘干,使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来,这就是它呈白色的缘故。 宋代的皇家茶园,设在福建建安郡北苑(即今福建省建瓯县境)。《大观茶论》里说的白茶,是早期产于北苑御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其制作方法,仍然是经过蒸、压而成团茶,同现代的白茶制法并不相同。而白茶的生产,是于1769年(清嘉庆初年)采芽茶制成银针。1885年改采福鼎大白茶制成白毫银针。 福鼎白茶茶砖

有人认为白茶起于北宋,其主要依据是白茶最早出现在《大观茶论》、《东溪试茶录》(文中说建安七种茶树品种中名列第一的是“白叶茶”)中;也有认为是始于明代或清代的,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是从茶叶制作方法上来加以区别茶类的,因白茶的生产过程只经过"萎凋与干燥"两道工序。也有的学者认为,中国茶叶生产历史上最早的茶叶不是绿茶而是白茶。其理由是:中国先民最初发现茶叶的药用价值后,为了保存起来备用,必须把鲜嫩的茶芽叶晒干或焙干,这就是中国茶叶史上白茶的诞生。 白茶最主要的特点是毫色银白,素有“绿妆素裹”之美感,且芽头肥壮,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叶底嫩匀。冲泡后品尝,滋味鲜醇可口,还能起药理作用。中医药理证明,白茶性清凉,具有退热降火之功效,海外侨胞往往将白茶视为不可多得的珍品。白茶的主要品种有白毫银针、白牡丹、新工艺白茶、贡眉、寿眉等。尤其是白毫银针,全是披满白色茸毛的芽尖,形状挺直如针,在众多的茶叶中,它是外形最优美者之一,令人喜爱。汤色浅黄,鲜醇爽口,饮后令人回味无穷。 白茶因茶树品种、原料(鲜叶)采摘的标准不同,分为芽茶(如白毫银针)和叶茶(如白牡丹、新工艺白茶、贡眉、寿眉)。 白茶主要品种有白毫银针、白牡丹、新工艺白茶。 白牡丹 白牡丹的产区分布于福鼎的白琳、点头等地。白牡丹属白茶类,采用福鼎大白、福鼎大毫一芽一、二叶的茶青为主要原料制成,品质

白茶优良品种-福鼎大白茶和大毫茶

白茶优良品种-福鼎大白茶和大毫茶 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是制作福鼎白茶的主力,此外还有福安大白茶、政和大白茶、福云595,福云6号,7号,20号,九龙大白茶,福建水仙等。白茶品种的适制性较广,一般都可做绿茶和红茶,福建水仙还可以制作乌龙。根据白埅元研究,福鼎大白茶属于中叶早生,黄绿色,绒毛特多的全国良种。而福云595是与云南大叶种的天然杂交种,属于大叶早生,淡绿色,绒毛也是特多的省级良种。单从叶片看,其他树种也都是大叶,只是有早生,有晚生而已,而只有福鼎大白茶是中叶。 福鼎大白茶原产福鼎市点头村柏柳村,因芽叶多白毫而得名。1965年被列为第一批地方茶树良种向全国推荐,1985年认定为国家良种,编号GS13001-1985。目前约有15个省(区)栽培。越南茶研所用福鼎大白茶作母本和当地的富户种人工杂交,育成了LDP1和LDP2两个适合制作红、绿茶的新品种,这是越南当前主推的品种。 既然福鼎大白茶是中叶种,而福云系列或者其它几种都是大叶种,显然后者的芽头应该更肥壮,更适合做银针看起来也更漂亮。但是市场上大家都说自己的银针是福鼎大白茶做的,显然是因为福鼎大白茶的名气更大所致。还有一种可能,很多茶园是混合型混在一起拼配的,没有对单一品种口感的长期积累很难识别。所以说,没有这个基础也就不用问树种是什么了,人家随口一句福鼎大白茶咱也无法判断对错。而且,这些树种的差别虽然明显但是并不大,明显的意思是从数据上一下就看出来的差别,但是比例并不大而且差别之处也多在共性上的程度,而不是其他方向或者相反的差异。对于这个问题基本思路清楚了,但是还要在日常的积累中慢慢培养自己的鉴别能力为好。有些事越清楚越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