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证据法大纲

证据法大纲

证据法大纲
证据法大纲

证据法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证据法的任务,理解证据法有不同的立场和本教程的基本立场。

教学要点:

第一节证据法概论

一、证据法的任务

在案件事实的认定上,解决一定的认定行为准则和事实认定标准问题及诉讼风险的分担。

二、证据法的性质特点与诉讼方式

证据法的性质特点总是和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相关联,证据法的特点也与不同的诉讼方式息息相关。任何证据法都不可能是天然的事实查证保证法。由于案件事实的发现本质上只是一个运用常识去判断证据材料所具有的案件信息问题,因此,证据法越是具有社会客观性,越可能实现保证发现事实真相的作用。

三、证据法与相关法学的关系

1.与民法和刑法的关系

2.与诉讼法的关系

四、本课程的中心思想:

1.理解证据法原理,然后忘记证据法。

2.证据法原理的中心问题是

(1)自由心证原理;

(2)证明责任的分担。

第二节证据法的基本立场

不同对象以及不同时代背景下的证据法,其基本立场可能会有非常大的差异。从不同的角度

分为:

一、民诉立场与刑诉立场的差异

1. 民事行为与侵权、犯罪行为性质的不同

(1)从责任后果看:前者相对轻微,具有一定的事后补救的可能;后者后果严重,事后多不能实际补救。

(2)从控制论的角度看:民事行为建立在事前控制的基础上;侵权以及犯罪行为多为失控行为。

2.对诉讼方式与证据制度的影响

(1)对诉讼的庄重性、风险承担要求不同

民诉:多简易审理、当事人主义=司法风险当事人承担;刑诉:庄重审理、国家职权主义为主=司法风险不能由当事人承担。

(2)证据法的倾向不同

民诉:往往有事前准备好的证据,由此倾向于最佳证据主义=法定证据主义;

刑诉:不可能有事前准备好的证据,由此倾向于高度盖然性证据=自由心证主义。

二、侦查中心主义与公判中心主义

1.基本含义:以决定被告人刑事责任的环节划分

(1)侦查中心:侦查阶段才是决定性影响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关键环节。

(2)公判中心:公开进行的法庭审判才是最后确定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关键环节。

2.对证据法的影响

(1)侦查中获得的资料是否是当然的证据?

(2)法庭调查是“证明”还是“查明”?

(3)其他如侦、诉、审在收集证据中的关系等。

三、陪审审理与法官审理

1.基本特点:陪审员是“外行”,法官是“精英”

2.证据法的影响

(1)“外行”可能被“误导”需要严格规定证据资格;“精英”则否。

(2)检验定案准确的标准:正当程序主义或者实质真实主义

四、自由心证主义与法定证据主义

这是本课程的核心问题,这里只理解二者对证据法具有根本性分歧。

本教程的基本立场:公判中心主义、正当程序主义、自由心证主义及陪审审理。

思考题:

可否认为证据法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为什么?

第二章证据法基础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证据的含义及证据一词的基本用法,理解证据的本质,掌握证据基本要素的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相关的基本法则。

教学要点:

第一节证据的概念

一、证据的基本概念

证据一词通常指证明的根据(本课基本立场)。

从不同的角度或者诉讼的不同阶段来看,证据一词可以作如下理解:

从证据与举证的关系上讲,证据是当事人举证的结果。

从证据的司法作用上讲,证据是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从证据与法官的内心确信的关系上讲,证据是法官内心确信待证事物或者事项是否真实存在的原因。

从证据的最终形成上讲,证据是举证及法庭调查的结果。

二、证据一词的基本用法

证据一词通常在两个层面上使用。一是指法官具以定案的根据。法官没有采用的资料就不是证据。二是指诉讼的资料。

诉讼证据是一种诉讼法上的事实,即在诉讼活动之外,不存在诉讼证据。

三、诉讼证据与一般证据的不同

诉讼证据与非诉讼证据至少有如下的不同:

1.诉讼证据的收集与提交可能有道德上的限制,非诉讼证据一般不存在此问题。

2.允许作为证据的范围不同。在诉讼法上,只有“事实”才可能成为诉讼证据,其他非事实的公理、公式、概念等等,都不能成为证据。

四、证据的本质

供审判者形成心证的案件信息和权利凭证。

第二节证据的基本要素

一、基本要素及含义

1.资格(证据能力)

在英美法系,指证据资料可否提交法庭供陪审团评判的能力;在大陆法系,指证据资料可否成为法官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2.证明力

指证据对审判者心证的影响能力。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证据的可靠性;二指证据的推理能力。也称为证据的分量。

3.合法性

也称为证据的可采性,指证据的形成(包括收集与制作)和使用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

4.关联性

指证据对案件问题具有证明力。

5.客观性

是我国的特有提法,指证据必须是在案件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且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事实。该提法有利于防止主观臆断,但不能合理地解释法官采信的才是证据这一客观现象。最好以可靠性代替它。

二、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

1.证据资格与证明力:从实际使用的角度上讲,站在公判中心主义的立场上,只有有资格的证据,才可能具有证明力。

2.影响证据资格的因素:

(1)显然不可靠的资料通常没有证据资格;

(2)没有证明力或者证明作用小于带来的损害的,也没有证据资格;

(3)非法证据可能因此被排除而没有证据资格;

(4)显然没有关联性而没有证据资格。

——都由法律明确规定。

3.证明力与关联性:没有证明力就没有关联性。

4.客观性与可靠性:同一问题的不同表述。

第三节关于基本要素的证据法则

一、关联法则

(一)关联性的重要意义

关联性的意义在防止浪费司法资源和拖延诉讼;防止以不恰当的资料污染审判者的心证。(二)关联性的复杂性

怎样才具有关联性,在理论上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中国学者曾经试图从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出发论证判断“有”关联性的原则,基本上失败了。一般都借鉴英美法系的经验即关联法则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关联法则

1.类似行为原则上与本案无关(刑事证据规则)

(1)基本含义原则上,不能把被告人过去的类似行为作为认定本案罪行成立的根据。(2)例外①作为证明主观故意的例外;②高度吻合的例外;③系列犯罪的例外;

2.排斥他人行为原则

(1)基本含义任何人都不能因为非当事人之间的行为而受害,也即是第三人的行为与当事人无关。

(2)注意:①必须正确判断有关的人是否是“第三人”;②该规则不能与民事法律关于民事责任的规定相冲突。③刑事案件中,供认之对供认人本人有效而不对第三方有约束力。3.品格和前科原则上与本案无关(刑事证据原则)

(1)基本含义原则上不能在法庭上提出不利于被告人的恶劣品性或者犯罪前科也不允许对证人进行品行上的攻击。

(2)例外①被告人自己把品行问题作为“争点”提交法庭;②关于证人诚实、忠厚或者相反情形的品行与本案有关;③被害人有无暴力倾向的品性可以作为“正当防卫”的证据;4.答辩、答辩讨论和有关陈述一般无关联。

(1)含义曾经作有罪答辩后又撤回答辩、不愿意进行辩护但又不承认有罪等其他情况与本案无关联。

(2)例外在关于伪证或虚假陈述的刑事诉讼中,如果该陈述是由被告人在宣誓后、经记录在案且在律师面前作出的,有关联。

二、非法证据排除法则

(一)证据非法的本质特点

1.一般理解: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取得的证据。

2.通说:

(1)主体非法;(2)取证方法非法;(3)证据形式非法。

3.理解:

(1)主体和证据形式没有非法的问题。

(2)“非法”的本质——侵权:

[1]法治的本质:权力(利)对权利(力)的尊重。

[2]取证方法没有侵犯基本人权和基本诉讼权利。

3.在证据法上的地位概况

(1)美国基本上法定(自动)排除,只有在特定情况下例外;

(2)英国非法口供法定(自动)排除,其他非法证据由法官裁量排除;

(3)大陆国家非法口供法定(自动)排除;其他侵犯人的尊严和人格自由所得的证据应予禁用,但对于重大犯罪,可以使用。

(4)我国①查证属实系非法取得的口供、被害人和证人陈述,不能作为定案依据;②非法方法取得的实物证据可以作为定案依据;③违反被取证人合法权益和法律强制规定取得的证据不可以采用。

(二)为什么排除非法证据

1.维护人权和司法威信

2.只有排除才能达到目的

(三)美国非法证据排除法简介

1.毒树之果理论(波及效果理论)

2.例外

(1)善意的例外。

(2)独立源的例外与控方违法搜查活动没有关系的其他地方、其他活动所搜集的证据。(3)稀释原理虽然搜查机关的违法活动和该证据的发现之间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但排除该违法活动只仅仅是减少了收集证据的可能时,即如果搜查机关通过正当的努力仍然可能收集时,不能排除。

(4)发现不可避免原理尽管本证据是违法收集而得到的,但从该证据本身的情况看,用合法的手段一定能够收集得到。

3.即使违法也可以使用的证据

(1)被告人自己同意的时候

(2)违法是针对被告人以外的其他人进行的

(3)是私人违法搜查,国家机关利用其结果的时候

(4)轻微违法可以补正时

4.法国判例《法国刑事诉讼法精义》44

5.德国有关证据禁止的学说《德国刑事诉讼程序》191-3

(四)诱惑侦查所得证据的合法性

1、诱惑侦查的概念

指侦查者利用一定的条件或者设置一定的圈套使犯罪嫌

疑人暴露罪行或者实施犯罪,从而进行证据收集或者拘捕

的侦查行为。

2、分类

(1)机会提供型

(2)犯意诱发型

区别:前者的嫌疑人在诱惑之前已经存在犯意,后者的嫌

疑人的犯意是诱惑侦查中由侦查人员激发而产生的。

3、合法性

机会提供型合法;犯意诱发型非法。

4、犯意诱发型抗辩的后果

(1)双方有罪论(警察作为教唆犯处理)

(2)驳回公诉论(有新证据可以继续起诉)

(3)非法证据排除(产生一事不再理后果)

5、机会提供型的判断

(1)主观说从被告人的主观方面判断起在诱惑侦查之

前是否已经存在犯意。(可以结合其经历,一贯表现来证明。)

(2)客观说从诱惑行为看是否会引起一般没有犯意的人也犯罪。

三、自由心证原则

(一)概论

1定义:指对于一切诉讼证据的证明力及其取舍、判断和运用,法律预先不作规定,一律有法官根据自己的心证自由判断和取舍的一种诉讼证据制度。心证是指法官对诉讼证据进行审查判断偶形成的内心信念。心证达到深信不疑的程度,就叫确信。

2理解

(1)自由心证可以是明确规定的,也可以是未明确规定的。

(2)有罪认定才以:“内心确信”为准。

(3)一般说只适用法庭审理中的证据评价(庭审中心主义)。

(4)各国可能有一定程度的例外。

(5)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有一定区别

①刑事诉讼:心证不能离开证据;民事诉讼:在一定条件下心证可以离开证据;

②刑事诉讼:内心确信的要求高且相对固定;民事诉讼:仅仅小要求相对更有力。

(6)陪审审理和法官审理不同

陪审:印象裁判主义;法官:论理主义。

(二)自由心证法则

1.法官可以自由判断的范围

证据的证明力评断、证据的取舍和运用——不能评断证据能力。

2.必须是理性的启示和良心感悟之结果;

3.必须是基于法庭调查结果的一切情况之判断;

4.不得外得反法律的有关规定:

(1)法庭调查必须合法:①不得违法直接审理主义;②不得违反言辞辩论原则;③防止法官预断。

(2)不得违反证据规则。

(3)不得逻辑规律和经验法则:①逻辑规律;②经验法则。

(三)自由心证的本质——理性裁判

思考题:

1.为什么说关联性是不容易正确界定的概念?

2.为什么强调非法行为的侵权性?

3.自由心证可以理解为任意断案?

4.证据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被理解为是“事实”?

第三节自由心证发展的必然

一、在英美法系国家——自然发展

神判的消亡,在英国导致强化陪审团审判,逐渐形成并完善了由陪审团自由评判证据的制度,即形成了自由心证。

二、在大陆法系国家的发展

审判的消亡在大陆法国家产生了法定证据制度,直到法国大革命之后,才开始学习英国而实行自由心证。改革的基本原因是:

1.法定证据制度的司法实践与资产阶级的人权观念冲突。

2.法定证据制度的死板不能适应资产阶级法制的要求。

3.科技革命带来了证据法的革命。

4.科技的发达使人坚信自由意志是人类强大的根源和人类认识能力的可靠性。

5.经验法则的无限性使资产阶级不可能通过完善法定证据制度来实现证据制度的完善化。

三、自由心证的保障

1.以高素质法官进行保障;

2.以健全诉讼制度进行保障;

3.以健全的社会制度进行保障。

第三章诉讼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各种证据制度的历史形态,掌握法定证据制度与自由心证的根本区别与演变的原由,理解在工业社会中,产生自由心证的必然。理解我国证据制度的历史文化传承。

教学要点:

第一节神示证据制度

一、概论

1.基本做法奴隶社会对疑难案件利用神灵而进行裁判,也称做神明裁判。

2.主要的方法宣誓水审火审决斗卜巫、抽签

3.基本特点:

(1)随着文明的发达适用范围越窄,受到的限制越多;

(2)神判时往往伴随有特定的仪式;

(3)判决结果有一定的公明性,法官不能自由处置当事人。

二、评价

1.是文明上未开化之结果;反映了一种必罚主义。

2.反映了人类早期对法官自由擅断的一种制约。

3.在当时条件下有利于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

第二节法定证据制度

一、概述

1.什么是法定证据制度指对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及其取舍、判断和运用到具体的证据资格,都由法律预先明文规定,法官不得自由评断、取舍和处理的一种诉讼证据制度。

2.主要实行于欧洲大陆封建社会时期。

二、基本特点和规则

(一)关于证据的分类

1.把证据分为完全的和不完全的。几个不完全的证据可以合成一个完全的证据。

2.完全的证据是定案的根据;不完全的证据是是刑讯逼供和存疑判决的根据。

(二)关于几种主要证据的规则

1.被告人的坦白

(1)是“证据之王”

(2)取得有一定限制

2.证人证言

(1)两个典型的证人是完全的证据;一个可靠的证人算半个证据。

(2)典型证人的条件

(3)几个可靠证人证言矛盾时的选择、判断:

①按多数人决定;②人数相等时按社会等级决定。

3.书证

(1)把书证分为:公文书和私文书;对方当事人文书、无关人的文书和自己书写的文书;原本与副本。

(2)凡是前者才有相应的效力。

(三)刑事案件定案规则

1.积极的法定证据规则

①定案有标准:必须是有两个完全的证人的一致的证言、或者是现行犯被当初抓获并在身边发现了作案工具或赃物、或者有被告人的自白。

②符合标准者必须定罪,否则不得作有罪宣判。

2.消极的法定证据规则封建社会后期,允许法官在证据达到证明标准后在一定条件下不宣告有罪。

三、评价可取之处:

1.某些证据规则有合理性,至今仍然在使用;有利于防止法官膻断,对奠定法制有一定好处;有利于中央集权。

2.不合理处:太机械、死板;容易造成刑讯逼供。

第三节自由心证发展的必然

一、在英美法系国家——自然发展

神判的消亡,在英国导致强化陪审团审判,逐渐形成并完善了由陪审团自由评判证据的制度,即形成了自由心证。

二、在大陆法系国家的发展

审判的消亡在大陆法国家产生了法定证据制度,直到法国大革命之后,才开始学习英国而实行自由心证。改革的基本原因是:

1.法定证据制度的司法实践与资产阶级的人权观念冲突。

2.法定证据制度的死板不能适应资产阶级法制的要求。

3.科技革命带来了证据法的革命。

4.科技的发达使人坚信自由意志是人类强大的根源和人类认识能力的可靠性。

5.经验法则的无限性使资产阶级不可能通过完善法定证据制度来实现证据制度的完善化。

三、自由心证的保障

1.以高素质法官进行保障;

2.以健全诉讼制度进行保障;

3.以健全的社会制度进行保障。

第四节中国的证据制度

一、先秦时期

1.有过神判,但消失的早。

2.民事审判中有形式证据制度的倾向。

3.后期比较强调“五声听狱讼”。

二、从秦朝到清朝

1.疑狱一有罪论,实行有罪推定。

2.定罪必取被告人认罪的供词。

3.审讯被告人可以依法拷讯。

4.诬告着反坐,伪证者罚。

5.以五声听狱讼,主观妄断。

三、我国证据制度的主要特点

1.既不采取法定证据制度,也不承认自由心证;

2.刑事诉讼重视发现事实真相;民事诉讼由重视发现事实真相转向诉讼的风险责任由当事人承担。

3.证据规则不够发达。

思考题:

1.怎样理解法定证据制度的合理与不合理?

2.怎样理解自由心证是依赖理性发现事实真相的证据制度?

3.自由心证与法定证据制度之间是什么关系?

4.怎样理解我国古代证据制度的特点?

练习题:

1、现在世界上多数国家认定案件事实的办法是()。

①决斗②神判③法定证据制度④自由心证⑤中国实事求是的证据制度

2、在英美国家,收集证据的方法即使违法,因为下列原因,也可以作为证据()。

①是毒树之果②由于私人违法收集③独立源④稀释原理⑤善意

3、下列做法属于自由心证的是()

①只有口供没有其他证据不准认定被告人有罪

②法官结合全案证据确定被告人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③法官自由决定证据的取舍

④法官根据法庭质证的情况确定证人是否陈述的可靠性

⑤法官自由判断证据的证明力

⑥法官以优势的证明认定案件事实

4、刑事诉讼中,自由心证的对象包括()。

①证据资格②证据的可信性③证据的逻辑推断力④证据的取舍⑤证据的合法性⑥案件事实本身

二、判断分析题

1、“只有被告人的口供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这一规定,是自由心证主义的一个特定的例外。

三、简答题

自由心证与常识、常理(常情)是什么关系?

第四章证据各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各种法律上的证据的特点与使用规则,掌握最佳证据规则,禁止意见规则、自白法则,理解当事人承认的证据价值,理解形成各个证据的基本资格条件,理解各具体证据的法律属性和该属性与自由心证的关系。了解审查各种证据的基本经验法则。

教学要点:

第一节物证与书证

一、物证

(一)概论

1.物证的概念以物的存在、特征或者其属性来证明案件事实或者争点的证据。

2.特点:

(1)物证以其存在状况证明案件事实;

(2)物证以其外部特征证明案件事实;

(3)物证以其内部属性证明案件事实。

3.三者间关系后两者不能离开第一条单独起证明作用。

(二)物证的证明作用特点

1.物证只能直接反映行为的方法、手段、结果等客观方面,不能直接反映行为本身,也不能单独反映行为的主观方面。

2.物证通常比较客观可靠,但也可能因为收集的不当等原因出现假证、错证。

3.在刑事案件中物证较其他证据更容易作伪,但一般在突发犯罪案件和激情犯罪案件中不容易出现伪证。

(三)物证的使用规则

1.应当使用原物,除非在特定情况下,又能够充分保障物证的可靠性,才容许使用照片、绘图、复制品等示意证据。

2.物证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出示并经过关系人的辨认和发表意见后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3.锁链规则:法庭上出示的物证必须能够证实其原始状况,且该证明必须客观可靠。

4、仅凭一个物证没有其他证据,很难认定被告人的犯罪事实,也很难认定民事被告的侵权事实。

二、书证

(一)概论

1.书证的概念以人用文字材料的形式所记载的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或者争点的证据。2.特征:

(1)所记载的“内容”是人的意思的表达;包括客观情形的再现(如照片)。

(2)“记载”是人有意识的行为,而不是无意识行为、动物行为或者自然结果(照片除外)。(3)记载方法没有限制,载体也不一定是纸。

3.书类证据的概念一切以书面形式提出的证据即以书面记载的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或者争点的证据,都是书类证据。书类证据分为书证与其他书类证据,其他书类证据是其他证据的书面形式。

(二)书证的分类

1.公文书与非公文书

2.特定文书与一般文书

3.处分文书与报道文书

4.原本与复(印)制件

(三)书证的使用规则(民事、行政)

1.最佳证据规则

(1)含义:民事诉讼中,在书证的使用上,原则上以原本为准。

(2)原因:复制件一般不可靠。

(3)例外:

①对方认可的。

②原本在对方手中。

③原本保存者承认与原本无误的复制件。

④原本在第三方手中,提交复制件者因客观原因无法取得。

⑤当事人能够证明原本非恶意而毁损、灭失,且该复制件的形成具有可靠性。

2.优先规则〈民事证据规则〉第77条

(1)公文书的证明力大于其他书证;

(2)档案、经过公证、登记的的书证一般大于其他书证;

(3)当事人无争议的书证当然采纳,且无须说明采纳理由。

(四)书证的质证规则

1.书证必须当庭出示、宣读或者交给对方当事人辨认;

2.书写笔迹可以由书写人辨认或者由熟悉书写人笔迹的人辨认;

3.如果前项辨认形成合理争议,应当进行笔迹鉴定。

(五)书证内容真实性与明确性的审查判断

1.必须在自由心证下结合举证责任进行。

2.反对书证至上主义。

第二节证人证言

一、证人的概念和范围

1.英美法系走上证人席向法庭作证的人。包括当事人、第三人、鉴定人和被害人。

2.大陆法系就已经发生的案件事实,向法庭报告自己知觉的第三人。包括第三人和被害人。

3.中国就已经发生的案件事实,向法庭报告自己知觉的除当事人以外的人。专指第三人。

二、证人的资格

证人的资格是指知道案件情况的人可以到法庭陈述所知情况并接受有关询问的前提条件。(一)许容性资格

根据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作为证人必须同时具备下列三个条件:

1.证人必须知道本案情况。

2.证人必须是自然人(单位不能成为证人)。

3.证人必须能够正确辨别是非和正确表达

(二)资格限制(不能够正确辨别是非和正确表达)的理解

涉及到三种人可能不能作证,身理上、精神上有缺陷;年幼的人。具体指

1.身理上有缺陷:相应感官有明显缺陷不能正确感知和表达。如果仅仅是知觉能力有所不足,可以作证。

2.精神上有缺陷:精神上有缺陷导致知觉和表达能力明显欠缺而不能正确辨别是否和正确表达。除了极端精神失常的人以外,一般精神病人不能简单地作为作证能力明显欠缺而剥夺其作证资格。

3.年幼:其智力和知识水平同其陈述的案情的难易复杂程度不相当。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没有固定的年龄标准。除了明显地年幼外,一般不应当以作证人年纪小而剥夺其作证资格。

二、证人义务与拒绝作证权

(一)我国法律上的证人义务

知道案件真实情况的人都有向司法机关如实陈述的义务和到庭作证的义务。该义务包括三层内容:

1.向国家有关机关报告自己对案情的知觉情况的义务;

2.如实报告的义务:(1)不伪证,(2)不得隐匿证据;

3.按时到庭作证和按时到场作证的义务;

4.出庭时接受诉讼各方的询问并予以回答的义务。

(二)我国法律上的证人权利

1.获得人身安全保障的权利,即获得因作证而产生的人身安全问题的安全保障的权利;

10月全国自考证据法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证据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承认的方式为标准,可以将当事人的承认分为() A.对案件事实的承认和对诉讼请求的承认 B.明示承认与默示承认 C.全部承认与部分承认 D.诉讼上的承认与诉讼外的承认 2.我国民诉法第68条中规定:“书证应当提交原件。物证应当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者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交复制品、照片、副本、节录本。”这一规定属于()A.意见证据规则B.最佳证据规则 C.传闻证据排除规则D.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3.下列关于我国三大诉讼法的证明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三大诉讼法有各自不同的证明标准 B.我国三大诉讼法的证明标准相同 C.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明标准高于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 D.我国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证明标准相同,而高于民事诉讼法 4.以笔录的制作主体为标准,可以将笔录分为() A.刑事诉讼笔录、民事诉讼笔录、行政诉讼笔录和行政程序中的听证笔录 B.公安机关的笔录、检察机关的笔录、审判机关的笔录和行政机关的笔录 C.庭上笔录和庭外笔录 D.证据笔录与非证据笔录 5.以发现物证的感官为标准,可以将物证分为() A.特征物证、属性物证和状况物证 B.宏观物证、常态物证和微量物证 C.固体物证、液体物证、气体物证和无体物证 D.视觉物证、触觉物证、嗅觉物证和听觉物证 6.司法认知的目的是() A.提高诉讼效率B.证明案件事实 C.解除当事人的举证责任D.在当事人之间分配和转移举证责任 1

证据法学单选题

1:33.不属于诉讼证据基本特征的是(B) 1.客观性 2.科学性 3.关联性 4.合法性 2:38.物证的根本特征是(B) 1.以记载的内容或表达的思想证明案件事实 2.以属性、特征或者存在状况等物质属性证明案件事实 3.能够证明案件主要事实 4.不受人的主观意志的影响 3:21.英美最佳证据规则的适用是针对(C ) 1.物证 2.物证和书面证据材料 3.书面证据材料 4.证人证言 4:89.一份附有签名的信件作为某一案件的证据,如果以信件的字迹证明案件事实时,该信件是(B) 1.书证 2.物证 3.鉴定结论 4.笔录 5:48.非法证据(B) 1.是指司法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调查收集的证据 2.是指司法机关当事人和律师违反法定正当程序或者采取非法手段调查收集的证据 3.是指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作或收集的证据 4.包括司法机关以非法证据为线索调查收集的证据 6:65.我国的诉讼法制实行的证明制度是( D) 1.神示证据制度 2.法定证据制度 3.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4.实事求是的证据制度 7:2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1.证据法为法院裁判提供正当的根据 2.证据法受宪法指导并将其有关诉讼证明的规范具体化 3.证据法是程序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4.证据法与实体法之间不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8:57.被害人是(B)

1.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法人 2.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 3.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 4.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 9:4.证据的客观性是指(D )。 1.证据事实是伴随案件发展过程遗留下来的,不以司法人员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事实 2.证据事实是伴随案件发展过程遗留下来的,不以犯罪分子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事实 3.证据事实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事实 4.证据事实是伴随案件发展过程遗留下来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事实 10:30.法律事先对证据的形式、范围和证明力作出明确规定,法官只依据法律规定作出机械判断的证据制度是(B) 1.神示证据制度 2.法定证据制度 3.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4.实事求是证据制度 11:72.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要求,下列哪个诉讼阶段的证明标准不是“案件事实、情节清楚,证据确实、充分”(A )。 1.立案 2.侦查终结移送起诉 3.提起公诉 4.有罪判决 12:81.证据能力是(A ) 1.某种形式的事实材料在法律上可以作为证据方法的资格 2.在诉讼中可以作为调查对象的有形物 3.证据资料在认定案件事实方面的影响力 4.用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方法 13:22.在我国,出庭作证是证人的( A) 1.法定义务 2.权利 3.自由 4.义务 14:52.鉴定结论与证人证言的相同之处在于(D ) 1.都是主要证据 2.都是直接证据 3.都是原始证据 4.都是言词证据 15:93.下列有关意见证据规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证据法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证据法为法院裁判提供正当的根据 B.证据法受宪法指导并将其有关诉讼证明的规范具体化 C.证据法是程序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D.证据法与实体法之间不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2.法律事先对证据的形式、范围和证明力作出明确规定,法官只依据法律规定作出机械判断的证据制度是( B ) A.神示证据制度 B.法定证据制度 C.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D.实事求是证据制度 3.诉讼证明行为不包括( D ) A.提供证据 B.调查收集证据 C.审查证据 D.提起诉讼 4.下列不属于我国司法认知范围的是( A ) A.外国法律 B.当事人承认的事实 C.众所周知的事实 D.自然科学公理和定律 5."公证文书效力推定"是( A ) A.法定证据法则 B.不可反驳的法律推定 C.直接推定 D.推测 6.关于程序法事实是否属于证明对象的范畴,正确的说法是( B ) A.程序法事实属于证明对象的范畴 B.程序法事实不属于证明对象的范畴 C.广义上的证明对象包括程序法事实 D.证明对象包括程序法事实,但举证责任仅仅涉及实体法上的事实 7.不属于诉讼证据基本特征的是( B ) A.客观性 B.科学性 C.关联性 D.合法性 8.下列有关证据种类的正确说法是( A ) A.证据种类是指法律规定的表现各待证事实的证据资料的各种外在形式 B.被害人陈述是民事诉讼中特有的证据种类 C.现场笔录是刑事诉讼中特有的证据种类 D.证据种类是法律从内容上对诉讼证据的划分 9.根据证据的来源,可将诉讼证据分为( D ) A.本证和反证 B.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C.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 D.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10.根据证据是否能够单位证明__A__为标准,可以把证据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A.主要案件事实 B.次要案件事实 C.一般案件事实 D.全部案件事实 11.与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相比,行政诉讼特有的法定证据种类是( D ) A.视听资料 B.勘验笔录 C.鉴定结论 D.现场笔录 12.债权人甲以买卖合同书证明他与债务人乙之间存在买卖法律关系,此买卖合同书属于 ( D ) A.间接证据 B.物证 C.反证 D.书证 13.物证的根本特征是( B ) A.以记载的内容或表达的思想证明案件事实

证据法学(重难点问题)

《证据法学》重难点问题 1、证据学研究对象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①在诉讼中运用证据的司法实践;②有关运用证据的各项法律规 范;③有关诉讼证据的理论。 2、当事人主义的特点是什么 ①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②充分尊重犯罪嫌疑人即被告人的主体性;③法官扮演着仲裁者角色,保持中立,庭审不是必经程序。 3、我国分权主义诉讼制度的表现是什么 表现在司法机关方面,是公检法三机关的职责分权;表现在审判机关内部,是审判委员会、院长、庭长、审判员、合议庭的职责分权;表现在诉讼活动上,是控诉、辩论、审判三种诉讼职能的分权。当然,这种分权是在统一目标下的分权。分权的另一方面就是诉讼主体的各种诉讼权利和义务的结合。 4、法定证据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①公式化,法律预先对各种证据进行分类,并规定各种不同证据的证明力和判断证据的规则;②形式化,法律对证据力的规定也是根据一些形式化的因素确定的,而不是根据证据的实际状况确定的。③等级化,法定证据制度中对证据证明力的规定,也明显受到了封建等级特权观念的影响;④绝对化,法定证据制度在规定证据和证据证明力的同时,也规定了法官在审查判断证据问题上的职责,只要求法官机械地按照法律的规定识别各种证据的证明力,计算证据证明力的大小或证据数量的多少,而不允许法官按照自己的见解审查判断证据。 5、自由心证证据制度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①17世纪以后,欧洲大陆的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从政治的 层面上推动了司法制度的改革,也包括证据制度的改革。 ②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之 后,势必要求维护其阶级统治的法律制度也必须发生相应的变革,从而用自由心证的证据制度取代了法定证据制度。 ③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辩论式的诉讼程序逐渐取代了纠问 式的诉讼程序,只有建立新的证据制度,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新的诉讼制度得以巩固。 6、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即对证据 的自由评价和根据内心确信作出裁判。 自由心证证据制度与法定证据制度相比,自由心证制度具有较大 的灵活性,可以更好地在个案中实现司法公正。自由心证证据制度,体现了人道主义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司法裁判的客观事实基础。自由心证制度有利于推进司法活动灵活地为政治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然而,自由心证制度的理论基础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它并不能使法官发现案件的真正事实,在司法实践中,客观受裁判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造成司法认证实践中的混乱。因此,现代各国对法官的自由心证都作出了一定的限制。 7、证据制度与诉讼制度的关系是什么 证据制度是诉讼制度的组成部份和重要内容之一,它与诉讼制度 是从属关系,即有什么样的诉讼制度就有什么样的证据制度,诉讼制度决定证据制度。当然,证据制度并不是完全被动和消极的,它可以影响并反作用于诉讼制度。总之,二者密切联系,不能截然分开。 在奴隶社会,是控诉式诉讼制度,与之相适应的是神示证据制度;在封建社会,是纠问式诉讼制度,与之相应的是法定证据制度;在资本主义社会,是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的混合式诉讼制度,与之相适应的是自由心证证据制度;在我国是分权主义诉讼制度,与之相适应的是客观真实的证据制度。 8、证据在诉讼中的意义是什么 证据是整个诉讼活动的基础和核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①证

证据法选择题

证据法选择题 第一章(不定项) 1、事实材料成为证据应当具备的条件是() A、其本身是真实的 B、与待证的案件事实有关联性 C、取得的方式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 D、在审理中经过当事人质证 2、在我国诉讼中,不具备证据能力的材料为() A、侦查人员通过刑讯逼供获得的被告人的口供 B、侦查人员违法搜查取得的物证 C、原告在自家录音电话上偷录的与被告的谈话 D、私家侦探在旅馆门前偷拍的被告与第三者的照片 3、法院在民事裁判中认定的事实是()真实的事实 A、达到客观 B、接近客观 C、达到法律 D、达到绝对 4、在以下表述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证据法的目的具有多元性 B、证据法的主要目的是发现事实 C、证据法的目的之间存在着冲突 D、诉讼效率也是证据法的目的 第二章 1、《汉莫拉比法典》第131条规定:“倘若某自由民之妻被其丈夫所诬陷,而她没有在于其 他男子共寝时被捕,则她应对神宣誓,并得回其家。”这段话中涉及的证据制度是()

A、神示证据制度 B、法定证据制度 C、自由心证制度 D、相关性证据制度 2、《唐律疏议。断狱》“八议请减老小”条规定,在不许拷问被告人迫使其招供的情况下, “皆据众证定罪”。解释为:“称众者,三人以上明证其事,始合定罪。”该条所规定的证明 方法属于() A、自由心证制度 B、法定证据制度 C、神示证据制度 D、封建社会证据制度 3、神示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自由心证制度的历史发展路径主要适用于下列哪些 地区() A、中国古代社会 B、欧洲大陆 C、英美地区 D、以上三地都是 第三章 1、证据裁判原则的含义不包括() A、对事实问题的裁判必须依靠证据,没有证据不得认定事实 B、裁判所依据的必须是具有证据资格的证据 C、裁判所依据的必须是经过法庭调查的证据 D、裁判所依据的证据中必须包括被告人的供述 2、证据法中应该坚持下列哪些原则() A、直接原则 B、间接原则 C、言词原则 D、书面原则 3、下列关于自由心证原则的那些说法是正确的() A、自由心证原则强调应当由事实裁判者独立自主地对证据作出评判 B、依据自由心证原则,事实裁判者可以任意评价证据 C、自由心证原则强调事实裁判者应当功能根据自己的内心确信来认定事实 D、自由心证原则已经过时,可以抛弃 4、诚实信用原则在诉讼中的具体表现是()

证据法学简答题

证据法学简答题 1.简述证据法的功能 答:①证据法保障当事人的平等诉讼主体地位。②证据法约束法官的恣意,确保法官公正对待当事人,并依法行使审判权。③证据法为裁判提供正当的根据和内容。 2.简述证据法与宪法的关系 答:①宪法是证据立法和运行的根本法律依据,证据法受宪法指导。②证据法把宪法中关于证据和证明的内容具体化为证据法中的具体规则。 3.证据法与诉讼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①证据法的具体运作环境是诉讼,在宗旨和内容方面受制于诉讼法或诉讼机理。②诉讼离不开证据法。 4.证据法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答: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②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③程序法与实体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④比较的方法。⑤法社会学研究方法。 5.如何发展我国的证据法学 答:①要处理好“怎样在我国实现诉讼证明和证据制度现代化”这个问题。②在看待和研究证据法律的价值理性或价值取向时,应当认识到脱离我们所处的社会的永恒的无条件的法律价值是毫无意义的。③加强证据理论研究的学术规范性。④提升证据法学的研究方法。 6.简述英美法系证据学的主要特色 答:①不甚追求体系的完整性,注重具体问题。②主要从当事人的角度研究诉讼证明和证据法律制度。③特别注重建构完善的证据法律制度。 8.简述大陆法系证据法学的主要特色 答:①注重证据法学完整体系的建构。②主要从司法机关的角度研究证据法。③不太重视证据规则的研究。 9.简述证据法学的体系结构 答:(①第一编“绪论”;②第二编“证据论”;③第三编“证明论”。)第一编“绪论”。第一章证据法概述,第二章证据法学。第二编“证据论”。第三章证据概述,第四章证据的种类,第五章证据的分类,第六章证据的一般规则。第三编“证明论”。第七章诉讼证明概述,第八章证明对象,第九章证明标准,第十章证明责任。 10.为什么说证据法的基本性质是程序性 答:①证据法主要是涉及对案件事实的认定规范,即从审判上确认法律事实的规则;②证据法作为程序法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诉讼程序所固有和既成的程序和规则,如果失去了证据法则,那么诉讼程序便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和形式。 11.试述诉讼中设立证据制度的必要性 答:(1)有举证责任的司法机关和当事人证明案件事实的需要。(2)人民法院查明案件事实的需要。 12.简述书证与物证的联系和区别 答:联系:主要在于书证的外形是一种客观物质材料,并以此作为其内容的必要载体。 区别:①书证是以客观物质材料为必要载体,借助文字、符号或图案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来证

2013年10月全国自考证据法学试题

2007年1月自考证据法试题答案 二、问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论述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承担。 2.如何理解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 3.论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概念、意义。 4.论述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的运用规则。 5.推定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u3 k' j% {- Y2 E8 S" B! Z 三、案例分析(20分)$ q+ }6 ?6 i- t( x0 ], ~ 1992年7月13日凌晨,在杭(州)肖(山)公路上,发生了一起交通肇事案,事故现场有被害人的尸体和被害人骑的摩托车,尸体旁边有被害人的血迹。尸体不远处有汽车急刹车留下的摩擦痕迹。被害人手腕上的手表已被摔坏,时针指在5点50分。侦查人员对现场进行了勘验,拍摄了一张现场全景照片。法医鉴定结论:被害人系被汽车撞击而死。有妇女张某对侦查人员说,她丈夫告诉她,事故发生时,他行走在离事故现场50米处,目击一辆解放牌大卡车撞倒被害人后逃离而去。事故现场不远处有里程碑记明事故发生地距肖山15公里。肖山市交通管理局查明,5点50分左右曾有二辆解放牌大卡车经过事故现场处。其中有一辆肖山某厂车辆。经侦查人员查看,该车上有一处漆皮新脱落的痕迹。厂调度证明司机刘某13日早晨5点55分回厂。侦查人员询问刘某和与司机同车的赵某,两人均否认他们当天早上发生过交通肇事。4 I1 R; a6 ~/ v& n+ }4 w 问:上述案例中哪些属于直接证据?哪些证据属于辩护证据?4 `, P& v3 T9 ^9 |% D6 ^ \; G |/ D 二、问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 \2 Q. N U$ X. w) {% m3 P 1.论述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承担。: e! j h( Q; | 1.检察机关、公安机关或自诉人承担。3 F$ k4 X d: X! v3 J/ ?4 S: ` (1)检察机关承担证明责任,与其承担的控诉职能相联系。检察机关决定提起公诉,必须做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否则,法院将会作出无罪判决。 (2)公安机关承担一定的证明责任,主要涉及有关程序法事实。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将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必须就所认定的犯罪事实提供准确、充分的证据。. @) R/ c2 p% t: f k7 A (3)自诉人向法院提出控诉,必须提供证据。否则法院将说服自诉人撤回自诉,或裁定驳回。 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般不承担证明责任,即没有证明自己无罪的义务。但犯罪嫌疑人并不享有沉默权。: @& n, b, s) ^ 3.在下列情况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要承担证明责任* k8 A1 P8 K8 G7 M; Z/ X" ~ (1)涉及"资产来源不明罪"的案件。0 H! o, X* b" }2 ~ (2)自诉案件的被告人,如果他提出反诉,对反诉要承担证明责任。 (3)对于一些程序法事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要承担证明责任。3 y( Q- f" f/ H: J, G# I; g8 o: l (4)对于一些程序法事实,被害人也可提出请求,此时也负有举证责任。. I3 r/ I* t- @' g- q. ~) J2 O

证据法简答题(很全面的)

证据制度与诉讼制度的关系。 答:(1)控诉式诉讼制度与神示证据制度的关系;(2)纠问式诉讼与法定证据制度关系;(3)混合式诉讼与自由心证的关系。 2.简述我国证据制度的基本原则及其要求。 答:我国证据制度所坚持的客观真实的原则,是证据制度的基本原则。这种客观真实的证据制度,要求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要求查明案件事实真相,以便正确地据实处理。我国的证据制度为充分确实的证据制度,案件对证据的具体要求,在质上就是要求确实可靠,在量上就是要求全面细致、充分,达到了两个方面的统一,案件的真实性就可以保证。 3.简述证据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答:1)借鉴和创新的研究方法;2)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研究方法;3)系统、全面研究的方法;4)比较研究方法;5)实证研究的方法。 4.简述证据内容与证据形式的关系。 答:司法公正是核心,证据的内容和形式应为之服务。因此,在证据的内容与关系上应有的观点是:(1)坚持有真实内容的证据,原则上应使其有合法的证据形式,这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直相,从而保证案件正确处理。(2)重视对人权的保护,对于证据收集采用过程中的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严处;坚持按程序办案,坚持惩治违法行为,以实现诉讼程序公正。(3)对严重违法收集的证据,基于可靠性程序差,必须限制采用。 5.简述法定证据制度产生的历史条件。 答:法定证据制度是对神示证据制度的否定,是历史上一大进步。它的出现是人类文化科学的发展对司法经验总结的结果;同时又是和当时的政治斗争形势联系在一起的,是中央集权君主制的产物。为了结束地方封建割据的分裂状态,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封建君主实行这项法律制度,有利于把司法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从而打击封建割据势力。 6.简述自由心证证据制度产生的历史条件。 答:自由心证制度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过程。为了与诉讼制度的变革相适应,1791年法国宪法会议正式废除法定证据制度,建立了自由心证制度。首先,资产阶级思想家崇尚人的理性的良心,指出“人生而自由”的观点。 7.简述自由心证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自由心证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两点:一是法官的理论性和良心;二是心证达到确信的程度。两根支柱,一是抽象的理性;一是抽象的良心。其中心则是“自由”,即法官根据理性和良心自由地判断,在内心达到真诚确信的程度。自由心证制度的核心内容,就是对于各种证据的真伪、证明力的大小以及案件事实如何认定,法律并不作具体规定,完全听凭法官根据理性和良心的指示,自由地判断。 8.我国奴隶制度时期证据制度的特点。 答:奴隶制度的证据制度特点是:1)法官认定案件主要依据审判时间经验的总结;2)神示证据制度消失的较早。我国古代奴隶制各个王朝的证据制度,主要是根据审判实践经验形成的,比较重视与案情有拳客观材料,要求法官据证推断;3)除重视采用当事人的证词外,还重视其他证据的作用。 9.我国封建制度时期证据制度的特点。 答:封建制度时期证据特点是:1)坚持口供至上的原则,定罪必须取得被告人认罪的供词。2)审讯是可以依法刑讯。刑讯的程度,违法刑讯应否负刑事责任和负什么刑事责任,历代封建王朝的法律则有不同的规定。3)诬告者反坐,伪证者罚。4)疑罪惟轻兼从赎,实行有罪推定。5)重视勘验检查。6)据众证定罪的制度。7)集成和发展了“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的主观臆断的审判方法。 10.简述新中国证据制度发展的四个阶段。 答:第一阶段是从1931年至1949年的创建期,属于新民主主义时期,属于新民主主义时期。在革命根据地的法律中,已经建立起了先进的证据原则和制度。第二阶段是从1949年至1966年的发展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人民政府在废除国民党伪法统和总结革命根据地司法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新

证据法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证据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传闻证据规则 陈述主体将非亲身感知所得的事实运用以证明争议问题的陈述,不能作为定案依据。 2、证明力 是证据对于案件事实有无证明作用及证明作用如何。 3、举证时限 指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应当在法律规定和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证明其主张的相应证据,逾期不举证则承担证据失权的法律后果的一项民事诉讼制度。 4、举证责任倒置 指对一方当事人提出的权利主张由否认主张成立或否定其部分事实构成要件的对方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的一种证明责任的分配方式。 5、沉默权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可以对有关官员的提问保持沉默或拒绝回答。不因此而受到强迫,也不因此而受到不利的推论;有关官员则有义务在提问之前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有享有此项权利。 6、法定证据制度 指法律根据各种证据的不同形式,对其证明力大小,以及如何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预先明文规定,法官审理案件必须据此作出判决,而不得自由评断和取舍。 7、意见规则 证人只能就其凭知觉直接感知的事实提供证言。一般而言不发表依其直接观察得出的推断或意见。 8、反证 指一方当事人为了推翻对方当事人所主张的事实而提出的相反的事实存在的证据。 9、本证 指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提出,用以证明他所主张的事实存在的依据、 10、证据能力 指某一材料能够用二严格的证明的能力或者资格,亦即能够被允许作为证据加以调查并得以采纳的能力或资格。 11、自白规则 只有基于被追诉的人自由意志而作出的自白才具有证据能力。缺乏任意性或具有非任意怀疑的口供,不具可采性。 12、毒树之果 通过违法证据取得的相关线索获得的证据。 13、司法自认 指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向人民法院所作的承认对方所主张的事项为真实的意思表示,具有免除对方当事人举证责任和约束法院、当事人的效力。 14、自认 指当事人一方对他方所主张的不利于己的事实承认其为真实或者对他方的诉讼请求加以认诺的意思表示。 15、鉴定结论 指由鉴定人接受委托或聘请运用自己的专门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诉讼中所小腹的某些专门问题进行检测,分析,判断后所出具的结论性书面意见。 16、证明对象

证据法名词解释

证据法名词解释: 1、证据:是指用以证明某一事物客观存在或某一主张成立的有关事实材料。 2、证据法:是指司法机关和诉讼当事人等运用证据确定案件事实真伪时应遵循的法律规范。 3、诉讼证明:是指在诉讼中依照法律运用证据来确认案件事实真伪的过程或结果。 4、证据法学:是研究关于证据的法律规范和诉讼或非诉讼法律事务处理过程中运用证据证明和认定。案件事实或其他法律事实的规律、方法和规则的学科,是现代法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关于证据的法律规范和诉讼或非诉讼法律事务处理过程中运用证据证明和认定。案件事实或其他法律事实的规律、方法和规则的学科,是现代法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诉讼证据: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的证据,能够拿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的证据。 6、证据的客观性:是指诉讼证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不是人们主观猜测和虚假的东西。 7、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诉讼证据与案件的待证事实之间有客观的联系。 8、证据的合法性:是指诉讼证据必须是按照法律的要求和法定程序而取得的事实材料。 9、物证:是以其存在状况、外部特征或属性来了挥证明案件事实的作用。 10、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图画等记载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书面文件和其他物品。 11、视听资料:是指以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电脑和其他科学技术设备储存的电子音像信息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12、证人证言:是指证人在诉讼过程中就其感知的案件情况向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 13、当事人陈述:是指民事、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就有关案件情况向人民法院所作的陈述。 14、被害人陈述:是指遭受犯罪行为直接的人就其了解的案件情况向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 15、鉴定结论:是由鉴定人接受委托或聘请,运用自己的专门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诉讼中所涉及的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检测、分析、判断后,所作出的结论性意见。 16、勘验笔录:是指对与案件有关的场所、物品或尸体,由特定专门机关的办案人员依其职权和法定程序、进行勘察、检验而制作的实况记录。 17、检查笔录:是指办案人员为确定被害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某些特征、伤害情况或生理状态而对他们的人身进行检查和观察而制作的实况记录。 18、现场笔录: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时,对现场情况所作的笔录。 19、本证:是指能够证明当事人主张的事实存在的证据。 20、反证:是指能够证明当事人主张的事实不存在的证据。 21、直接证据:是指能够单独地、直接地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的证据。 22、间接证据:是指不能单独证明案件主要事实,而需要与其他证据相结合,经过合理的推理才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 23、原始证据:是指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而未经中间环节传播的证据。 24、传来证据:是指经过一定的中间环节,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的证据。 25、言词证据:是指以人的陈述形式来表现证据事实的证据。 26、实物证据:是指以客观存在的物品作为证明案件事实的表现形式的证据。 27、控诉证据:凡是能够证明犯罪行为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话的证据。 28、辩护证据:凡是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未实施犯罪行为或虽然实施犯罪行为但具有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情节的证据。 29、证据概念:是指用以证明某一事物客观存在或某一主张成立的有关事实材料。

涉及证据法的几个最新案件

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 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为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根据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结合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属于非法言词证据。 第二条经依法确认的非法言词证据,应当予以排除,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三条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批准逮捕、审查起诉中,对于非法言词证据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能作为批准逮捕、提起公诉的根据。 第四条起诉书副本送达后开庭审判前,被告人提出其审判前供述是非法取得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被告人书写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告诉,由人民法院工作人员或者其辩护人作出笔录,并由被告人签名或者捺指印。 人民法院应当将被告人的书面意见或者告诉笔录复印件在开庭前交人民检察院。 第五条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在开庭审理前或者庭审中,提出被告人审判前供述是非法取得的,法庭在公诉人宣读起诉书之后,应当先行当庭调查。 法庭辩论结束前,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被告人审判前供述是非法取得的,法庭也应当进行调查。 第六条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被告人审判前供述是非法取得的,法庭应当要求其提供涉嫌非法取证的人员、时间、地点、方式、内容等相关线索或者证据。 第七条经审查,法庭对被告人审判前供述取得的合法性有疑问的,公诉人应当向法庭提供讯问笔录、原始的讯问过程录音录像或者其他证据,提请法庭通知讯问时其他在场人员或者其他证人出庭作证,仍不能排除刑讯逼供嫌疑的,提请法庭通知讯问人员出庭作证,对该供述取得的合法性予以证明。公诉人当庭不能举证的,可以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五条的规定,建议法庭延期审理。 经依法通知,讯问人员或者其他人员应当出庭作证。 公诉人提交加盖公章的说明材料,未经有关讯问人员签名或者盖章的,不能作为证明取证合

证据法学论述题

证据法学论述题 1.论现代科技对证据法的影响? 答:证据法价值的实现有赖于证据法顺应社会的发展,包括科技的发展,现代科技对证据法实实在在地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①证明对象方面。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具体的证明对象发生变化,计算机犯罪日益严重。②证据种类方面。现代科技的发展促成新的证据种类的产生,同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③证据的收集、审查方面。现代科技的发展了收集和审查证据的技术和方法,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收集、审查。④证据规则方面。在证据规则方面现代科技与英美对抗制传统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反传闻规则和最佳传闻规则成为采用现代科技所作成的证据的主要障碍。 2.试论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 答:①诉讼证明和证据的原则制度;②诉讼证明的实践和经验;③诉讼证明的基本理论;④诉讼证明的立法和运行环境;⑤有关证据法和证据法学边缘交叉。 研究对象:①诉讼证明和证据的原则制度。②诉讼证明的实践和经验。③诉讼证明的基本理论。④诉讼证明的立法和运行环境。⑤有关证据法和证据法学边缘交叉问题。 3.论证据的基本属性? 答:⑴证据的客观性:是指诉讼证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不是人们主观猜测和虚假的东西。客观性的根据:①由于案件本身的客观决定的。②对证据的认识,必须坚持物质存在第一,认识第二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基本路线和方法。⑵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诉讼证据与案件的待证事实之间有客观的联系。关联性根据:①证据是随着案件的发生过程形成的,它和案件事实之间应当具有必然的客观联系。②辩证唯物主义的普遍联系观点在证据属性上的体现。⑶证据的合法性:是指诉讼证据必须是按照法律的要求和法定程序而取得的事实材料。合法泩两方面的涵义:①诉讼证据的提供、收集和审查,必须符合法定的程序要求。②诉讼证据的形式应当合法。 4.论书证的特征? 答:①书证是以材料所记载的内容来证明待证事实的。这是书证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书证区别于物证的根本所在;②书证由于其所再现的实体具有明确的思想内容,因此容易被常人所理解;③书证具有稳定性;④书证的存在形式是书面文件或其他物体,而不是存储音像的磁性材料;⑤书证所记载的内容或表达的思想与案件相互关联。 5.论书证的提供与收集? 答:由于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诉讼性质和调整对象、范围的差异,书证的提供与收集在法律上也有不同的要求和规定。①民事诉讼中书证的提供与收集。根据“谁主张谁举证”提供。②行政诉讼中书证的提供与收集。由被告来提供,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③刑事诉讼中书证的提供与收集。由控方来举证。 6.论视听资料的特征? 答:视听资料是指以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电脑和其他科学技术设备储存的电子音像信息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证据法的概述

专题一证据法的概述 一、政治法学的概念与其研究的基本内容 证据法学形成的时间是十九世纪的中期,在英国 已经形成了一个专门政治法学体系。这个体系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诉讼证据,和与诉讼证据有关的法律规范的学科。它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三大诉讼。特别是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当中运用证据的经验。 (二)和证据有关的各种理论基础。 (三)法律规范当中有关证据的规定。 (四)研究古今中外的证据历史、理论和实践。 (五)研究在司法和执法的过程中调产证据,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规则。 二、证据制度的概念与内容 一般情况下国家的政治制度要解决五个问题: (一)首先要明确证据的概念 (二)什么样的事实才能作为最后定案的根据 (三)调查证据的程序 (四)审查、判断证据的真实性 (五)要规定如何进行证明 三、证据法证据制度形成的背景 研究一个国家的整治制度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形成背景:

(一)要考虑其政治经济背景 (二)要考虑文化传统的背景 (三)要考虑诉讼制度的背景 四、证据法学的科学体系和内容 当今世界有两个有关证据法科学体系和内容的代表性的著作。一个是由美国著名的证据法学家华尔兹教授所著的刑事证据大全。这本书主要是讲究适用,从应用的角度来安排证据法律体系。这本书的证据法学的体系共有十九章。 第一章,证据法的渊源。 第二章,审判程序和证据的种类 第三章,审判的记录,包括审判笔录的功能、内容和制作。特别是在法庭上对各种人证的调查、讯问的方法和规则。 第四章,关于证据的相关性 第五章,排除传闻证据的规则 第六章,排除传闻证据的例外 第七章,证人可靠性的质疑 第九章,用不恰当的方法所收集到的证据,特别是辨认证据的排除。 第十章,武力搜查,没有理由的搜查、扣押以及意思权证据的保护。 第十一章,供述证据 第十二章,面证权 第十三章,证明责任和特定的规则 第十四章,司法认知 第十五章,证人能力 第十六章,各种文字材料和文字证据

司法考试历年证据法试题{解析版}

2002-2011年司法考试刑事诉讼法历年真题解析——多项选择题 2011 48.郭某诉张某财产损害一案,法院进行了庭前调解,张某承认对郭某财产造成损害,但在赔偿数额上双方无法达成协议。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0年卷三单选第48题) A.张某承认对郭某财产造成损害,已构成自认 B.张某承认对郭某财产造成损害,可作为对张某不利的证据使用 C.郭某仍需对张某造成财产损害的事实举证证明 D.法院无需开庭审理,本案事实清楚可直接作出判决 【答案】C 【考点】自认 【解析】选项A、B错误,选项C正确。《民诉证据规定》第67条规定,在诉讼中,当事人为达成调解协议或者和解的目的作出妥协所涉及的对案件事实的认可,不得在其后的诉讼中作为对其不利的证据。 选项D错误。第一审民事案件,法院未经开庭审理,不得径行裁判。 多项选择题: 83.根据证据理论和《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关于证人证言,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1年卷三多选第83题) A.限制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可以附条件地作为证人 B.证人因出庭作证而支出的合理费用,由提供证人的一方当事人承担 C.证人在法院组织双方当事人交换证据时出席陈述证言的,可视为出庭作证 D.“未成年人所作的与其年龄和智力状况不相当的证言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是关于证人证言证明力的规定 【答案】ACD 【考点】证人证言 【解析】选项A、D正确。《证据规定》第六十九条第(一)项规定,未成年人所作的与其年龄和智力状况不相当的证言,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该条是对证人证言证明力的规定,由此可知,限制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可以附条件地作为证人。 选项B错误。《证据规定》第五十四条第三款规定,证人因出庭作证而支出的合理费用,由提供证人的一方当事人先行支付,由败诉一方当事人承担。据此可知,证人因出庭作证而支出的合理费用,先由提供证人的一方垫付,最终由败诉方承担。 选项C正确。《证据规定》第五十五条第二款规定,证人在人民法院组织双方当事人交换证据时出席陈述证言的,可视为出庭作证。

7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证据法学试题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证据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 A.应当老实回答B.应当如实回答 C.可以保持沉默D.有权拒绝回答 2.下列有关司法鉴定的表述中不正确 ...的是() A.鉴定结论只是对鉴定对象的检测、分析、鉴别的结论 B.根据有关规定,符合条件的中级人民法院可以设立司法、鉴定机构 C.从证明力角度来说,鉴定机构的级别越高,其鉴定结论的证明力越强 D.鉴定人有请求司法保护的权利 3.对于证人证言的审查判断,不包括 ...下列哪项内容() A.证人感知案情时的客观环境B.证人的道德水准 C.证人与案件当事人的关系D.证人对案件事实的记忆力 4.以录音或录像资料储存的音像信息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属于() A.物证B.书证 C.视听资料D.鉴定结论 5.下列关于书证的说法中,错误 ..的是() A.书证的载体可以是纸张、金属、石块、竹木、布帛等 B.书证记载的方式可以是手书、印刷、打印、雕刻等 C.书证可被划分为处分性书证和原本 D.公文书证的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 6.我国诉讼立法中,没有明确将视听资料规定为独立的证据种类的法律是()A.《民事诉讼法(试行)》B.《行政诉讼法》 C.《律师法》D.《刑事诉讼法》 7.判断认定证据的原则性要求不包括 ...() A.审判人员作出认定结论的,必须说明理由 B.判断认定证据应当全面、客观、准确、公正 C.审判人员应当设定判断认定证据的具体的程序步骤 D.裁判应当以经过具有证明力的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为根据,不得考虑未经证明的及不相关的事实

《证据法学》在线作业二,期末作业考核

《证据法学》在线作业二 问答题 1、法定证据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在法定证据制度中,裁判者不能自由地判断证据,只能机械地按照法律规定的证据标准认定案情。法定证据制度的主要内容突出体现在法律对各种证据的证明力所作的预先规定上。 (1),证明分类的法定性。法律预先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和判断证据的规则,法官的职能就是根据法律的预先设定,机械地计算证据数量的多少和证据证明力的大小,并据此认定案件事实,这就限制了法官在判断证据及其证明力的专横武断。 (2),证据证明力的法定性。法律不仅预先规定各种证据的证明力,而且对证明力的规定也是根据形式来确定,而不是根据证据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一是被告人的自白被认为是最有价值和最完善的证据,对案件的判决和被告人的命运起着决定性作用;二是对书证的效力也作出了形式化的规定,如是原本还是副本,是公文还是私文等;三是对证人证言也有许多形式化的规则,如两个典型的证人证言就构成完全的证据,如果几个可靠证人的证言相互矛盾则按多数证人的证言来认定案情。 (3),证据证明力的等级化。法定证据制度中对证据证明力的规定,明显受到封建等级特权的影响,这一点主要反映在对证言证明力的规定上。如1875年的《俄罗斯帝国法规全书》记载:当几个地位或性别不同的证人的证言发生矛盾时,要依据地位之高低、男女之性别等来判定证言的证明力。通常是地位高的、男性、僧侣、学者的证言得到采信。(4),刑讯逼供是法定证据制度的基本证明方法,是获取被告人口供的合法方式。口供是定罪的主要依据,为获得口供,对被告人、证人的刑讯就是天经地义了。 2、正确认识证据的客观性,在实践中有哪些意义和作用? 答:(1)办案人员不能把个人主观的判断,或人们的想象、假设、推理、臆断、虚构等等作为定案的证据适用; (2)在查办经济犯罪案件中,不能把算大帐,即某人或某单位收入多少、支出多少,加减得出的差数,就作为证据使用,应为算大帐还不真正具备客观性; (3)按照客观性的要求,证据必须要有正确的来源,对于没有正确来源的,由于无法进行查证,不具备客观真实性,当然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3、诉讼中的书证所具有的特征是什么?

证据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据法(修改稿)2008-08-18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据法(修改稿) (统一证据法学者建议稿) (江伟教授主持,陈界融博士主笔) 目录 第一编一般规定 第一章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第二编证据法则 第二章证据方法及调查法则 第一节通则 第二节当事人陈述证据及调查法则 第三节行为证人陈述证据及调查法则 第四节专家证人意见陈述证据及调查法则 第五节职务证据及调查法则 第六节文书证据及调查法则 第七节视听资料证据及调查法则 第八节物证及调查法则 第三章证据能力法则 第三编证明法则 第四章证明负担分配及承受法则 第一节证明负担分配法则 第二节事实不证自明法则 第三节举证妨碍法则 第四节司法认知法则 第五节自认法则 第六节推定法则

第五章证据评价法则 第六章证明度法则 第四编附则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八章其他规定 第一编一般规定 第一章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第一条为保证人民法院客观、公正、及时认定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实现司法公正,增强司法公信力,切实有效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利,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提高整个国家和人民法治文化水平,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本法。 第二条人民法院认定案件事实时,必须在公诉机关、当事人向法庭提供的证据,以及人民法院依职权收集的证据的基础上,根据法庭调查结果,斟酌法庭辩论全旨,依自由心证认定案件事实。 第三条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应当将所有诉讼请求及作为请求权基础的法律规定,在起诉书中列明,由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举证情况及法律的具体规定,做出全部满足、部分满足、驳回诉讼请求的裁判。 公诉人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在递交起诉书时,应当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的程序合法性证据一并移送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审查后,认为属于本院管辖的案件,应当开庭审理。 第四条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严格履行诉讼促进义务和真实诉讼义务。对于自己认为真实的事项,不否认;对于自己认为不真实的事项,不主张。 第五条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诉讼标的额超过五万元的,必须委托代理人代为诉讼,但该当事人为法律工作者,或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法律规定必须有辩护人参加诉讼的刑事案件,被告人没有聘请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必须为其指定辩护人。 当事人对证人的询问权,可以由代理人或辩护人行使。对证据的调查收集权,应当由律师行使。

证据法学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 1.名词解释 证据:是指用以证明某一事物客观存在或某一主张成立的有关事实材料。 证据法:是指司法机关和诉讼中依照法律运用证据来确认案件真伪是应遵循的法律规范。诉讼证明:是指在诉讼中依照法律运用证据来确认案件真伪的过程或结果。 证据法学:是专门研究诉讼证明问题的法律科学。 2.简答题 (1)简述证据法的功能。 答:1证据法保障当事人的平等诉讼主体地位。2证据法约束法官的遗志,确保法官正确对待当事人,并依法行使审判权。3证据法为裁判提供政党的依据和内容。 (2)简述证据法与宪法的关系。 答:宪法是证据立法和运行的根本法律依据。证据法受宪法指导,首先是指证据法目的的设立是在宪法所确立的框架内进行的,或者说证据法的目的在于激励保障宪法所确立目的或价值。这一点须始终贯彻证据的立法和证据法的运作之中。其次是指宪法在承认国民主权的同时,也保障国民享有自由、诉讼权、财产权及生存权。而证据法就是通过具体的证据规则在其中范围内竭力保障上述基本权的实现。 (3)证据法与诉讼的关系是怎样的?P 答:证据法的具体运作环 境是诉讼,其立足点和宗旨直接在于为诉讼裁判提供事实根据。诉讼基本构造与证据法在内容和特征上紧密相关。诉讼法关涉诉讼的整个方面,除了规范证据的运用或诉讼证明活动外,还包括诉讼管辖、当事人、诉讼程序等,而后一部分的内容通常不包含于证据法范畴。 (4)证据法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答: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2.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3.程序法与实体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4.比较的方法。5.法律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5)如何发展我国的证据法学。 答:第一要处理好“怎样在我国实现诉讼证明和证据制度现代化”这个问题,至少从三个方面着手。1我们必须探究诉讼证明和证据制度现代化的涵义、内容和特征究竟是怎样的。2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法律传统文化进行知识性的探究,对其内容、特征、发展和诉讼证明中所起的作用等进行详尽的描述和分析。3我们好药对中西证据制度和诉讼文化在碰面时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进行哲学、文化和社会学方面思考。第二在看待和研究证据法的价值理性和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