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我国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原因研究

当前我国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原因研究

当前我国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原因研究

摘要:腐败相对于发展而言是指社会政治变迁中的一个取向,是现代化过程中的伴生物,文章首先通过对现代化过程中腐败现象的认识定位,分析了腐败产生的原因,其次, 提出相应对策,以规范政府行为,预防和减少腐败现象的产生。

关键词:腐败;滋生蔓延;原因;对策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党和国家加大了反腐败工作的力度,有效地抑制了腐败现象的蔓延。但是在一些领域和部门腐败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并出现了新的特点和动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中国腐败问题正在不断蔓延,政府职能和角色不断错位,腐败正千方百计地侵入社会的各个领域,令人十分担忧。以2010年为例,全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39621件,结案139482件,处分146517人,其中,给予党纪处分119527人,给予政纪处分38670人,处分县处级以上干部3743人,移送司法机关的县处级以上干部764人。[1]

一、腐败的涵义

在中国,腐败一词最早出现于《汉书.杂货志》,文中写道:“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这里的“腐败”指的是腐烂即指物质从原初的纯粹状态而逐渐地腐烂和变质。随着社会的发展,相关专家学者也给出了不同的理解。张帅鹏在《当前我国腐败现象新变化的防治对策研究》一文中认为:现在所讲的“腐败”

主要是指掌握一定权力的国家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现象。王沪宁从狭义和广义分别对腐败进行定义:从狭义上说,腐败行为指运用公共权力来实现私人目标;从广义上说,腐败行为意味着政府治理一般意义上的败坏,这里不一定有人直接得到利益或好处,但整个社会的利益受到损害。

贪污腐化若得不到惩治,势必使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造成不公平的收入不平衡,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可以说腐败的最严重的后果是亡国,即由于腐败分子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肆意侵吞国家财产,导致国有资产在大量流失,从而大大削弱了国家的经济基础,并且由于人民群众的不满,而有可能导致社会的不稳定,进一步则有可能导致国家分裂,民族矛盾激化的严重后果,这时由腐败导致的所谓“亡国”就出现了。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

二、腐败的特征

腐败问题作为一类社会现象,区别于其他社会问题现象的标志是它的普遍性、复杂性、群体性、隐蔽性和可防治性。普遍性是指腐败问题在任何社会、任何民族、任何国家和地区里都是普遍存在的;复杂性表现为腐败问题的产生原因、表现形式、社会后果及解决条件的复杂多样;群体性也称作集群性,是指腐败问题往往不是单个独立地出现,而是呈群状出现,这时的腐败问题的破坏性更大;隐蔽性是指腐败分子总是千方百计地掩盖自身的违法违纪行为,巧妙地把自己伪装起来;可防治性是指只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调动社会上的一切积极因素,组织相关部门分工协作,运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

法律、科学技术和行政等多种手段,对潜在或显露的腐败问题进行科学分析,采取相应的对策,就能避免减少腐败问题的发生,从而使腐败问题得以缓解和解决。

三、腐败产生的一般原因

(一)腐败作为一种历史现象,从本质上说是私有制和剥削阶级的产物。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权力是由一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历史的时代的产物,它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在私有制社会里,由于政治权力掌握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手中,因而它实质上是属于少数人的,并且用于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从这个意义上说,私有制本身就是产生政治腐败的土壤。尽管历史上也曾出现励精图治的政治家或清正廉明的官吏,但历代统治阶级根本不可能解决腐败问题。只要私有制的残余还存在,只要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或产品的剥削分子还存在,腐败现象的产生和存在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现象,反腐败斗争也就必然成为一个较长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国家无可回避的政治问题。[2]

(二)不受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权力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能为人们带来利益,不是被利用来为大多数人谋利益,就是被利用来为少数人谋利益。问题在于:在权力运行的两种可能性趋势中,就外部力量而言,监督和制约的机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一般来说,在监督和制约机制比较完善的情况下,腐败现象就有可能在一定限度内得到有效的控制;反之,则不仅难以控制在可能的最低限度,甚至会在更大的范围内衍生开去。

(三)腐败现象往往是社会变革过程中的伴生物。一个国家向工业化和现代化转变的过程,同时就是生产关系为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为适应经济基础而变革的过程。特别是在初始阶段,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权力和财富的迅速重新组合。如果国家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不能及时适应新的财富和权力关系而迅速调整,并用法律和制度确立起来,那就会为权钱交易等腐败活动的发生和蔓延造成契机。

(四)思想道德文化领域中的金钱拜物教和权力拜物教,往往是产生腐败行为的重要诱因。金钱拜物教(亦称拜金主义)是一种迷信金钱万能,把追求金钱视为人生第一要义的思想和行为。权力拜物教是一种把权力当作神明一样顶礼膜拜的思想和行为,它本质上是封建社会的产物。[3]前者认为钱能通神,甚至把金钱看成是权力的象征;后者认为权能通神,甚至把权力看成是“一般等价物”。当二者相互结合共同作用于公共领域中的规范,并共同渗透于公共伦理精神时,便诱发了诸如以权换钱、以钱买权的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

四、关于当前我国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原因分析

我国有许多关于当前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原因分析,笔者认为可以将这些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方面

首先,思想的蜕变是腐败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社会经历了长期的封建统治,封建社会的宗法意识、等级观念、特权思想、裙带关系、人身依附等残余思想依然不同程度地残存着,在改革开放新形

势下一旦遇到适当的土壤和气候,就很容易转化为一定程度的腐败,以官僚主义、关系网、权钱交易等新形式出现,成为腐败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根源。重庆文强案的背后渗透出一种浓厚的地方文化即所谓的“袍哥文化”,这种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思想及良好作风的形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文强渐渐模糊了视线,迷失了方向,最终走向腐败犯罪的道路。

其次,西方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地侵蚀着我们的干部队伍,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的共产主义信念发生动摇,使腐败现象滋生蔓延。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指出:“我国经历百余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封建主义思想有时也同资本主义思想、殖民地奴化思想相互渗透结合在一起”,封建残余思想与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是现阶段腐败现象在思想文化原因方面的一个突出特点,导致腐败现象越来越严重,反腐工作难度也越来越大。

(二)权力方面

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研究历史得出的结论是:“权力,不管它是宗教的还是世俗的,都是一种堕落的、无耻的和腐败的力量,也就是说不管任何权力,人民赋予的也好,君权神授的也罢,如果没有相对应的权力约束和限制,那么这种权力就必然会导致腐败。”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就是著名的权力腐败论。这一理论深刻地揭示了权力的本性。这不仅仅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经验。苏联解体的背后,就是因为苏共党内领导干部的特权现象导致

了腐败的泛滥,最终导致苏共亡党。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汲取的经验教训。

(三)利益方面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利益的驱动应该是腐败现象产生的第三个因素。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任何人即便是道德高尚且代表公众利益的人也会受到私人利益的诱惑。亨廷顿在分析腐败的互动方式时指出:“在一个生财有道而做官无门的社会里,占主导地位的腐化形式将是利用利益金钱去换取权力。”[4] 政治铺就了获取财富的道路,腐败的主要形式就是权钱交易,权力则称为敛财聚富的主要途径。同样,国家公职人员也有自己的家庭,也有各种各样的欲望,也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来维护这些复杂的社会关系。正是由于人类这种原始的欲望和弱点,使得他们在工作的过程中无法很好地处理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冲突。这种双重利益代表的身份,很可能导致他们在同时追求双重利益的过程中发生角色错位,其行为过程则可能表现为公权私用或以权谋私。[5]腐败现象也就随之产生并不断发展。

(四)体制方面

现阶段体制方面的缺陷是腐败现象加剧的重要根源。一是由于一些领域中制度和体制机制还不完善,尤其是适应新形势下反腐倡廉要求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健全,新旧体制转换造成的漏洞,使得一些人进行形形色色的腐败活动有机可乘。二是制约、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很不得力。我国权力体制的最大弊端就是权力过分集中,对一把手缺乏有效监督则是我国监督体制的最大弊端,也是反腐败最迫切需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五)组织根源方面

在造成腐败的多方面原因中,我们不能忽视党组织自身方面的原因。其主要表现是治党不严,一是强调多年的从严治党始终没有完全落实,许多党组织中存在着发展党员把关不严,对党员教育、管理不严,对违纪行为处理不严的现象,导致党的威信和凝聚力下降,是非不辨,腐败分子十分嚣张。二是一些党员、干部素质下降,理想、宗旨动摇,精神上解除武装,面对改革开放中物质利益的诱惑和剥削阶级思想的腐蚀,私欲极度膨胀。

(六)监督治理方面

1. 监督体制不合理。江泽民同志说:没有监督的地方, 必然产生腐败。当前我们各级监督机构大都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譬如各级纪律检查机关,在同级党委领导下监督同级党政领导班子,监督缺乏独立决断权,使权力来源和经济来源都受到监督对象的影响和制约, 严重影响监督主体的独立性的发挥。这种附属性,造成监督机关难以监督同级党政一把手,而只能监督下级党政机关, 上级纪检部门又鞭长莫及,导致监督机构处于对同级党政领导的弱监或虚监,同级党政领导一把手缺乏监督,从而使一些党政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有恃无恐,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2.监督法规不健全。现有的法规偏重于追惩性的事后监督, 而忽视腐败行为发生前的预防和进行中的控制。追惩性的法规也是空隙多、弹性大, 难以把握和操作。此外, 还有离任审计制度的推行, 功

效也一样, 对于遏制腐败, 作用甚微。

3. 惩处较轻。与腐败分子对党和人民的危害相比,腐败分子付出的代价太轻。往往是东窗事发后,重者缓刑,轻者免诉。一些国有企业的蛀虫,把企业搞垮了,可以通过不正常的渠道异地任职,即使处理,也多为人情和本人的政绩所左右,客观上使得一些腐败分子仍然我行我素,变本加厉地聚敛财富。

五、推进反腐败工作的对策

当前期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特点和规律告诉我们:(一)腐败现象在一段时间里、一定程度上滋生蔓延,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艰巨性、复杂性,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二)我们党历来勇于正视自身存在的腐败现象,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来抓,采取了一系列遏制腐败的有效措施,形成了一整套符合国情的反腐败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这在当今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事实证明,我们党是郑重的、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完全有力量、有能力战胜腐败,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要有效地反对腐败,必须大力推进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加快市场经济发展进程。当前亟须在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和深化改革。

一是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要把职能切实转变到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集中精力搞好宏观调控和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实现政企分开。政府机构应该精简、

效能、统一,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做到吃“皇粮”办“公差”,使权力与利益彻底脱钩。

二是改革现行领导体制,健全完善党内监督。按照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部署,“要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通过加强和完善党内民主,促进人民民主。

三是改革干部人事制度,落实监督管理的制度规定。一方面狠抓选拔任用干部制度规定的落实,一方面狠抓干部日常管理制度规定的落实。为此,必须切实整顿党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好人主义。

四是改革行政审批和财政制度,加大源头治理力度。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从管住权、管住钱、管住人三个方面提出的治本措施,符合实际,深得人心,应该下力量协调有关方面完成。

五是改革职务消费,提高腐败成本。这方面改革既可以减少行政经费,堵塞公款消费的黑洞,又有利于消除公职人员心理不平衡和苦乐不均现象。六是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六是加强党内监督与公众参与监督相结合,进一步拓展反腐工作渠道。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加强党内领导班子的相互监督,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有效武器,坚持群众路线,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党内的监督。

七是防治利益冲突,改革公务员薪酬体系。例如新加坡的高薪

养廉政策,对于这一政策的看法,学者们各执一词,颇有偏颇,或许这种激励机制不适合我们当前的国情、党情以及反腐情况,但是我们也应当认识到“改变廉洁行为净收益的关键就是要提高政府官员的工资待遇和各种福利措施”[6]在借鉴的基础上进行深思,改革创新,规范政府官员的非正常收入,加大对腐败行为的追查力度,完善政府官员收入制度和薪酬体系。

六、小结

反腐倡廉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课题,非能一概而就。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反腐倡廉的标本兼治最重要的是要还政于民,让人民当家作主,让人民来监督,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的漫延。反腐倡廉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非一日之功,所以我们要正本清源,从治标治本两个方面入手不懈努力,相信随着民主法制的不断进步,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我们一定能标本兼治贪污腐化之风,实现真正的廉政。

参考文献:

[1]中纪委监察部通报2010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工作情况[EB/OL].( 2010-01-08)https://www.doczj.com/doc/5f1816427.html,

[2]王伟.行政伦理与国际反腐败[J].新视野,1997,(4):23

[3]杨宏山.试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腐败问题及其对策[J].宁夏社会科学,1998,(3)27-30

[4]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刘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J].2009 .

[5]唐晓清、杨绍华:防治利益冲突制度,国际社会廉政建设的经验及启示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2)

[6]伏思可.基于寻租理论的官员腐败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9.

浅析中国政治腐败现象的滋生和对策

腐败问题牵连到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贪官腐败,必然导致民不聊生。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对腐败问题尤其关注。社会的黑暗和腐败令如今大学生不敢进入社会,不敢面对未来生活的挑战。政坛的腐败令我们的正义感和社会公平感受到了威胁。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对腐败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寻求根治腐败问题的方法。 一、腐败现象的产生 纵观中国历史,历代封建政权之所以“人亡政息”、政权更迭、江山易人,政治腐败是根源。数千年专制制度下的中国,一直在和官僚体制的腐败进行斗争,斗争的结果就是不断的惩治,又不断的滋生,百屠不灭,百清不尽,人民对于腐败是切齿痛恨的。今天的中国,“封建制度”已经消亡,“共和国”已经建立,但是人民仍旧不能和摆脱腐败政治的困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腐败也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和蔓延,似乎比以前历代封建王朝来的还更迅猛,更严重。我们每年查处的省部级领导干部10多名,对腐败分子的惩处也很严厉。腐败不但威胁着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稳定,而且还会严重削弱国家能力,激化社会矛盾,从而时刻影响着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腐败现象产生的各种原因 (一)、制度原因 国家政治制度的制约机制不健全——官员掌握着管理和分配稀缺资源权力,而责任制度、监督制度、人事制度、法律制度本身的弹性过大。由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监督制约机制、行政行为、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等一些教育制度、监督管理机制尚未建立或完善,使现阶段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增加难度。由于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监督管理制度,一些领导干部放任自流,高高在上,一手遮天,不以身作则,坏了自己,也带坏了一个地区或部门的风气,引发许多腐败问题。 (二)、社会原因 公民的态度和行为、社会的价值观念。腐败与反腐败本身就是对立的、矛盾的、相互排斥的。当这种抵制腐败的力量比较强大的时候,腐败现象的发展就比较缓慢而微弱。而当这种抵制的力量有所削弱的时候,则腐败现象的发展就会变得非常迅猛。所以反腐败的斗争是一个需要不断地、持久地进行的过程,公民应把握好主流方向,要不断加大打击力度。 (三)、思想原因 极少数政府官员道德品质的堕落、道德败坏使得官员无法抵御远大于其合法收入的金钱诱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思想教育也开始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在国外先进优秀文化传来同时,腐朽污浊之气也随之进入。在这种情况下,党的机关和企业单位的某些公职人员由于本人素质不高,受封建主义残余思想,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和侵蚀。一些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在金钱和物质引诱面前失去了自控能力。而不成熟的市场经济与政治存在不合理方面,又为这些不坚定分子提供了便利条件。这就使得少数公职人员当官做老爷和以权谋私的欲望恶性膨胀起来,利

廉政风险点的表现形式

廉政风险点的表现形式 下面按廉政风险的类别例举了相应廉政风险点的表现形式,仅供大家参考,在排查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不能简单地对号入座,要反映不同人员、岗位、部门的特点。 思想道德风险点 1.工作上存在畏难情绪,对本职工作的重要性、关键性没有充分的认识。 2.工作缺乏主动性,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 3.放松政治学习,理想信念动摇,政治素质低。 4.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脱离实际,形式主义。 5.事业观、政绩观不正确,追名逐利,降低标准。 6.缺乏民主意识,产生特权思想,搞“一言堂”,以我为中心。 7.不能、不愿接受监督,放松自我约束。 8.不能抵制各种诱惑,出现行为失范、道德失准等现象。 9.放松世界观改造,个人私欲澎胀,享乐、铺张浪费,弄虚作假。 10.存在侥幸心理,缺乏应有的自律、自省、自警、自励意识。 11.宗旨观念淡薄,以权谋私,我行我素。 12.理想信念动摇,贪图享受,以权谋私,脱离实际等。

13.工作责任意识不强 14.廉洁自律要求放松。 15.违反职业道德,导致行为结果不公正不公平,构成“以权谋私”等严重后果 16.思想认识模糊,工作积极性不高。 17.宗旨观念不牢固,服务意识不强,廉洁自律要求不高,造成不良影响。 18.上进心不强,作风漂浮、脱离实际,因循守旧、形式主义,以权谋私等。 19.违反职业道德,变相索要、收受请托人现金、礼物等。 20.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有注重业务知识学习、轻视政治理论知识学习的倾向,可能产生理想信念不坚定、政治素质下降。 21.在行政管理工作中,怕承担责任,怕得罪人,可能产生工作般化,不能开拓工作局面。 22.思想保守,理论水平低,不读书、不学习,不钻研业务,缺乏开拓创新的勇气。 23.没有树立“一盘棋”思想和大局意识;不服从领导,消极怠工,不 能及时安排、有效落实自己份内工作,可能导致工作出现偏差或失误。 24.为违法当事人说情,干扰执法和办案,可能导致收授请托人的

腐败的根源是人性的贪婪

谢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 开宗明义,定义先行。今天我们说腐败的根源是人性的贪婪。腐败是指利用公共权利谋取私人利益。而贪婪则是指对财务.钱等充满非同寻常的强烈愿望,属于人类天然具备的精神属性之一——利己。特别强调的是根源是指事务的本质或来源。 众所周知,人类贪婪的本性是一直存在的,人性最终指向都是利己。对于腐败这个结果,人性是内心,制度是外因,内心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方向,所以我们要从根本的人性入手,解决腐败问题。 现在,我方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方观点。 一.贪婪是人的本性,无论人性是善还是人性是恶,其最终指向都是利己。荀子曾说过:“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惨贼生而忠信亡焉。”法家的韩非子也认为好利是人之本性,人类贪婪的利己性客观存在于人的本性中,如果人的欲望得不到满足,人固有的劣根性就会收到启发产生恶的想法,从而放纵人去腐败。故人性本私,而腐败的根源就是人类本性的贪婪在不当渠道上宣泄的结果。 二.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运行的动力和源泉,是事物发展的主要根源。众所周知,人的行为是受内心主观因素、即人性所支配主导的。在腐败产生的这一过程中,人性是内因,制度是外因,内因决定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方向。当蓬勃的人性欲望冲破了制度的理性控制,制度就显得苍白无力,腐败仍会发生。还记得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的故事么?对于禁果的制度已经很明确,那就是决不能偷食,但亚当夏娃强烈的贪念还是让他们冲破了制度的束缚,偷食了禁果收到了惩罚。在这里制度不可谓不完善,行为前规范性制度在,行为后惩罚性制度也在。但挡不住滚滚人心啊,古人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对方辩友,我就是想破坏制度你挡得住么?这难道不是说明腐败的根源还是在于人性的贪婪么! 三、一件事的原因可以有很多,但根源只有一个。而关于腐败相应的制度是在腐败之后形成的,具有滞后性,所以制度不是根源。制度是人主观意识的展现形式,是由于腐败现象出现后所开始制定并实施的,为了遏制腐败所产生的客观事物。毫无疑问,我们要探求腐败的根源,制度的缺陷和不存在并不是逻辑运行的终点。因为。制度是人的主观意识决定的,而人的主观意识又是人的本性在其成长发展过程中受外在影响形成的。试问如果没有没有人有腐败的贪念,那如何有相关制度的产生呢?是人性赋予制度以色彩,人性赋予制度以意义,如果没有根源——人性,那在这里大谈特谈因为人性所产生的客观事物是一个主观行为的根源,岂不是可笑么?! 综上所述,我方坚定的认为腐败的根源在于人性的贪婪,谢谢!

当前腐败现象发生的原因及特征分析

当前腐败现象发生的原因及特征 课程前言 大家好,我们这个主题是关于当前腐败现象的发生的原因和特征。我们准备利用这一段时间对当前在我国发生的腐败现象的诱因以及它的一些表现做一点分析。这个原因就在于党的十八大对于我们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怎么深化反腐败斗争做了战略部署,尤其是对当前的形势和任务做了清晰的表述。十八大对当前的形势的判断有一句话,是“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短短的几个字是有非常丰富的内容,起码传递了这么一个信号,我们不能对当前的腐败形势做太过乐观的估计,它依然严峻,严峻就是不容忽视,更不能有任何的侥幸,它是严重的,而且严峻的意义还在于它以解决腐败的问题就有紧迫性,所以严峻的含义要把严重更广、更多,严重讲的是腐败的形势的严重性,严峻更多地强调紧迫性。 为什么党的十八大做这样的判断,以及它是通过什么样的事实、什么样的现象而得出这样的结论呢?你依据什么来说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呢?这就是我们这一个题目。 一、当前腐败现象多发的诱因分析 就当前中国发生腐败现象的原因的分析不能离开对整个社会所处阶段的定位和定性,腐败是个现象,它是在整个社会大背景,社会的特定发展阶段,以及社会的制度结构大变动之下发生的,那么它发生的这些都跟它所发生的背景结

构变动、社会变迁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腐败现象就是这种社会变革、变动、结构调整的自然的一个副产品,所以我们分析当前腐败发生的原因,要从我们所在什么样的结构变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之下来出发。 首先,中国当前正处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什么意思呢?我们当前的这个社会要给它做个定位的话,政治术语应该称之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初级阶段什么意思呢?初级阶段的目标是要向终级、高级,它不是凝固不变的,它在千方百计摆脱这个冲击,它在通过建设发展来提升国家由初级向终极,这就注定了我们这个初级阶段是一个变化的阶段,更是一个变革的阶段,它跟高级不一样,你再过多少年以后,社会主义到了高级阶段,相对成熟了,又稳定了,成熟和稳定具有相对固定,但初级阶段不是,初级阶段就像人生一样,它还是童年、幼年时期,而童年、幼年最大的特点是不断地生长、发育、变革,这是它的特点。 从发展政治学上来分析我们现在这个处在什么阶段呢?叫转型社会。二战以后,世界上专门有一个转型社会学、转型政治学,也叫转轨。 我们现在这个期间正好是一个社会转轨期,它多长时间呢?几十年,可能上百年。而这个社会转轨和社会转型,它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变,它的内容会涉及哪些呢?会涉及制度、体制、人的思维方式、利益结构、社会的物质技术结构等,它是一个全方位的大变革、大变动、大转轨的这么一个特定阶段,总称“转轨社会”(转

剖析当前腐败现象六大新特点

剖析当前腐败现象六大新特点 网友:萃岚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1年04月06日14:03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1日在中央党校作反腐倡廉专题报告,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强调,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主要表现在,腐败行为在一些领域仍然易发多发,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现象依然严重,腐败案件类型、性质和作案手段等出现新变化,党员干部作风和廉洁自律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和不正之风仍然比较严重。 贺国强谈反腐“两个依然”言之谔谔,发人深省。现在实际情况的确如此,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以笔者观察,在新形势下腐败现象主要有以下六大新特点: 一是腐败“集团化”,个人腐败向团伙、集团腐败发展,串案、窝案、案中案明显增多。如茂名腐败窝案,2011年2月10日广东茂名前市委书记罗荫国被检察机关以“涉嫌职务犯罪”刑拘之后,茂名市及市属区县陆续有涉案官员和企业老板被专案组带走。据悉,短短一个月时间之内,已经全面崩溃的罗荫国交待出来了100多名处级以上官员。再如,绥化马德卖官案涉案干部260多人,郴州腐败窝案一个地方领导班子几乎烂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二是腐败“高端化”,由一般干部发生腐败发展到中高级干部发生腐败。有人做过统计,自从上一世纪九十年代,有110余名省部级以上腐败高官落马。其中政治局委员有陈希同、陈良宇;人大副委员长有成克杰;省委书记有刘方仁、程维高;省长有张国光、李嘉廷、倪献策、梁湘;省政协主席有韩桂芝、宋平顺;正部级有田凤山等。 三是腐败“部门化”。现在腐败的部门化趋势比较明显,主要特点是“公权私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近水楼台先得月”,“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个人化”。如组织人事部门的腐败“卖官鬻爵”、司法系统的腐败“打黑者涉黑”、交通部门的腐败“偷工减料”、教育部门的腐败“钱学交易”等等。 四是腐败“年轻化”。南方某市纪委书记曾向社会透露这样一组数字:在该市2008年违纪违法的222位各级别领导干部中,31岁至45岁的领导干部竟然占了48.2%,凸显了腐败“年轻化”趋势。此论绝非是空穴来风,据检察机关在办案中发现:职务犯罪高学历、低龄化现象已日趋明显,由以前的“59岁现象”逐渐变为现在的“3 9岁现象”、“35岁现象”。 五是腐败“落势化”。与腐败“高端化”相对应的是腐败“落势化”,从较高职位向下移落、向基层渗透。如“三最”女贪官辽宁抚顺市国土资源局顺城分局局长罗亚平,涉案金额过亿,被中纪委领导批示为“级别最低、数额最大、手段最恶劣”;山西蒲县原煤炭局局长郝鹏俊在北京等地购房36套,仅价款就多达1.7亿元。

腐败的历史根源

腐败的历史根源 社会转型期滋生腐败。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所有制结构的逐步变革形成了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各个利益主体都希望通过各种方式去获取有限的资源,在这种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不正当竞争,特别是近几年来,“以权经营”、“官倒”、“贪污腐败”之风愈演愈烈,甚至引起了深刻的社会危机。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牟取暴利,千方百计逃避法律的惩罚,更是不择手段,不惜用重金、美色拉拢腐蚀少数领导干部。这就为腐败的产生提供了现实土壤。 管理机制不全“孵化”腐败。目前我国的各项管理机制的改革仍然保持着原有的行政权力体系的条件下自上而下地推进。改革过程政治和经济上的多重分权为腐败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和资源。分权使政府权力在横向和纵向上更加独立。由于从来缺乏自下而上的约束,分权后权力的制衡和约束越来越形同虚设,为腐败提供了机会。许多应该通过市场机制解决的问题仍然采用计划体制下的手段来解决,这种新旧体制转轨交替并存,客观上也给腐败现象的滋生留下了可乘之机,使一些腐败官员能够利用计划经济形成的权力发市场经济的大财,成为腐败现象愈演愈烈的经济根源。 权力绝对化导致腐败。过去我们在权力的设置上强调命令贯彻和服从的多,而常常忽略了权力的制衡,在如何保证双方能够健康有序的行使方面考虑较少,制约权力滥用的制度或缺失或不完整、不健全,导致目前权力在一些地方、一些单位和一些领导干部或“一把手”手中被严重地私有化、商品化、绝对化。虽然从中央到地方都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来保证领导干部的廉洁,但由于监督缺乏有效手段,使得执行力度不够,监督作用远没有发挥出来,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管理,一直以来不少单位的纪检、检察对本单位干部、职工的监督行之有效,而对本单位“一把手”却不敢监督,加上少数“一把手”的自律意识不强,不愿接受监督;一些上级组织重使用、轻管理、疏于监督;同级班子成员碍于情面不愿监督;下级同志怕受到打击报复,不敢监督;尽管这些监督头绪繁多,但监督机制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大,导致监督失效。由此可见,我国虽然已建立了权力机关监督、法律监督、党内监督、党外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等监督机制,但由于种种原因,监督的合力没有形成,严重影响了监督的实际效果,怎能不会使绝对化的权力导致腐败? 一、生产力既发展又不发达的状况是腐败产生的历史根源 概括而言,腐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生产力极度不发达的原始社会,不存在腐败;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也不存在腐败。因此,腐败既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是生产力不发达的结果。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不发展,人们还没有产生私有观念,也就谈不上“腐败”。随着生产力的逐渐发展,人类的智力不断进化,逐渐产生了私有观念,开始区分“你的”、“我的”、“他的”。生产力的不发达状况,决定了物质财富的相对匮乏。加上居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逐渐形成和存在,腐败具有了潜在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便具有了现实性。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进一步升华,到共产主义社会,极大的物质财富能够满足人们各种需要,区分“你的”、“我的”这种私有观念已没有了存在的必要,腐败也就不复存在。 可以看出,从历史发展的轨迹来看,腐败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必要因素,其一是私有观念的存在,其二是物质财富的相对匮乏,两者缺一不可。如果人们没有私有观念,不知道区

腐败现象的根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论文 姓名:董红乾 学号:11320217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机电2班

如何看待腐败现象 [内容提要]腐败现象由来已久,自从私有制出现了以后,便产生了腐败现象。在我国当今的社会中, 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腐败现象,对社会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在社会中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与谈论。因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 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 [关键词]腐败现象权力监督 一、腐败现象 腐败现象是国家公职人员滥用公共职权谋取私利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凡违反公认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滥用权力(政治权力、行政权力、职业权力、学术权力)和公共资源等谋取私利的行为,都可以称为腐败。 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很多,根据公权力的不同性质,腐败现象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党政领导机关官员的腐败,二是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的腐败,三是经济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腐败。另一种腐败类型是,指非公职人员或党政领导干部的人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自己可以利用的资源非法谋取利益的腐败现象。非公共权力型腐败包括一下三种类型。一是职业腐败,如一些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之便侵吞或挪用公款、工人工资、非法收取或索取“红包”等。二是新闻腐败,如一些新闻媒体或记者为了获得高额的回报或个人利益,发布“假新闻”和“有偿新闻”,利用新闻线索迫使其他组织或个人与其进行金钱交易等。三是学术腐败,学术腐败主要发生在高等院校,比如学位的审批,项目的审评,职称的评定等过程中发生的钱权交易或其他利益的交易等。 现今中国政府部门和国家机关的腐败现象层出不穷,腐败问题比较严重,与腐败有关的社会组织和力量也比较强大,对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和严重的危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祸国殃民的现象呢?以下就对腐败产生的原因作深入的探讨。 二、腐败现象的根源及危害 谈到腐败问题,人们往往摇头叹息,可能会觉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

关于腐败现象的论文

浅谈腐败现象的成因与防治 [摘要]腐败现象由来已久,自从私有制出现了以后,便产生了腐败现象。在我国当今的社会中, 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腐败现象,对社会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在社会中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与谈论。正确分析腐败现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探讨腐败现象的根源、实质,对于深人进行反腐败斗争,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论述谈对对腐败现象的认识,简要提出一些对我国现阶段治理腐败现象的对策。 [关键词]腐败现象权力监督 一、腐败现象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在最近几年,经济发展尤为迅速。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会使得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如果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腐败现象的发生也会变得越来越频繁。 腐败现象是国家公职人员滥用公共职权谋取私利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腐败定义为:“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人的利益”。世界银行的定义与此类似,即腐败是“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滥用权力”。国际透明组织将腐败定义为“公共部门中官员的行为,无论是从事政治事务的官员,还是从事行政管理事务的公务员,他们通过错误地使用公众委托给他们的权力,使他们自己或亲近于他们的人不正当地、非法地富裕起来”。而权力是指特定主体强加给其他主体,比如个人、集体、民族等,使之产生压力继而产生顺从的能力。权力与财富的交换是腐败行为的主要特点,在商人和各种职业群体中也广泛存在着不同形式的腐败。因此,凡违反公认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滥用权力(政治权力、行政权力、职业权力、学术权力)和公共资源等谋取私利的行为,都可以称为腐败。 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很多,根据公权力的不同性质,腐败现象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党政领导机关官员的腐败,比如行政监督部门和执法

浅谈中国当前腐败问题及防治对策

浅谈中国当前腐败问题及防治对策 摘要:随着国家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深入人心,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的反腐败也是非常关注的。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政府都制定了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制度,加强力量揭露腐败。但仍有领导干部凭借权力和工作便利条件,不劳而获获得经济自肥或其它好处,侵害人民的利益,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分析腐败问题的深层次原因,除腐败分子理想信念动摇,廉政意识淡薄、权力观和价值观扭曲等主观因素外,有关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也是导致权力为民“缩水”的主因。痛定思痛,深刻的教训再次告诉我们,如果制度存在薄弱环节,有漏洞,容易让人钻空子;所以说,反腐败是关系国家发展、关系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 关键词:反腐倡廉反腐败侵害监管国家发展 正文: 一、腐败行为的表现形式和基本特点 腐败行为的表现形式一是以权谋私二是权财交易。总体来说,腐败行为就是腐败分子与腐败参与者之间为实现以权谋私、权财交易的目的而实施的一系列互动行为。腐败行为的主体是掌握一定权力的个人或组织,目的是为了谋取非法利益、侵害的是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是受权力和自己意愿支配的行为,具有权力性和职务性,是一种违纪、违法、犯罪行为和不道德行为。 二、腐败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一).腐败产生的原因分析 第一,从思想根源上,最根本原因是因为个别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逆变。一是共产主义信念发生动摇,二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变化,三是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第二,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比较紧张,一些领导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淡薄了,他们名义上是人民的公仆,实际上利用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谋取私利。第三,权力过分集中,而且缺乏严格的监督是导致腐败的关键。权力大而且缺乏监督机制,必然导致腐败。要防止权力的滥用现象,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体制,实现权力的制衡才能办得到。第四,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新旧体制交替,社会变革迅速,对外经济交往频繁,在这个过度时期无论是从政策上、体制上、管理上等方面都存在不少漏洞,这样就给腐败分子搞权钱交易,以权谋私提供了条件。因此,治理腐败的根本出路在于如何通过体制改革规范和控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二)、腐败产生的政治后果 1.腐败直接危及政治稳定 政治稳定是我国走向现代化地一个重要条件。如果一个国家在政治上动荡不定,内乱

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近年来,腐败现象迅速滋生和蔓延,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腐败现象根源于剥削阶级腐朽没落的意识形态,它与我党的性质和宗旨严重对立,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严重的破坏性。 一、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 首先,人们的道德观念淡薄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当前,在社会转型期,由于道德理想的迷失、道德观念的错位、道德准则的失范,引起道德行为的失序。这种失序反映在政治生活方面便是权力的腐败,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现象相当严重。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人们的道德观念淡薄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政治伦理建设,就是要以德倡廉,强化人们的道德观念,筑起“不想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从而抑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其次,对权力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没有有效的监督,就不会有对腐败现象的真正遏制。权力腐败的实质是滥用权力,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反映了对权力的失控失监。改革开放以来,消极腐败现象之所以能乘隙而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从而致使某些党员干部视党纪为“摆设”,视政令为“白条”,把中央的三令五申当成耳边风,你禁你的,他干他的。 再次,未能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的法律规范机制对腐败现象进行预防、抑制和惩治。过去,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突击搞运动、说服教育和道德规范,通过把外在的价值标准内化为人们的价值取向,对人们的行为有重大影响。但这种影响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此外,一般政策性规定所起的作用也有限。十几年来,各级党政机关、各行各业发布的反腐倡廉的文件、通知等数不胜数,腐败之风并无收敛之迹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不论说服教育还是道德约束,都没有国家强制力的保障为后盾,一般政策性规定的强制力也十分有限。而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规范,它不仅有说服教育和道德规范(不少法律条例本身就是道德规范)的功能,也有内化的特性,可以使只顾个人需要而 不顾法律的规范要求的行为受到惩处。但是,由于我们缺少执法守法的传统,致使法制建设严重滞后,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的法律规范机制对腐败现象进行预防、抑制和惩治。所以,一方面造成人们思想的极度混乱,对一些现象失去了辨别是与非、罪与非罪、违法与合法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当前的反腐败斗争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和手段。 最后,缺乏俸禄养廉的经济条件。俸禄养廉是一个有异议的话题,但这是回避不了的。许多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出现严重的政府腐败,重要根源之一就是那些政府部门的公职人员因为收入太低无法维持一般的生活水 平而不得不利用其工作之便谋取私利。从表面上看,低工资政策好像缩短了

若论腐败.腐败无处不在

若论腐败,腐败无处不在腐败在高楼大厦的砖块里、高速公路的基石里、招标会的标书里;腐败在产品质量评比的奖杯里、税收流失的发票里、银行贷款的账单里;腐败在人事任免的文件里、换届选举的闹剧里、形象工程的标榜里、文凭职称的证书里、就职演说的唾沫星子里;腐败在票贩子的黑票里、公平帽倾斜的天平里、黑势力的猖獗里;腐败在孩子们的书包里、医生的处方里、裁判的黑哨里;腐败在豪华的酒宴里、农民的鱼塘里;腐败在群众的上访材料里、在重大的责任事故里、环境遭破坏的“自然灾害”里;腐败在反贪局大大小小的案卷里。腐败在天空、大地、海洋,在阴暗里、阳光里、空气里、泥土里。腐败无处不在! 人们生活在腐败的天空下,踏着腐败的土地,呼吸着腐败的空气,痛恨腐败又无可奈何地离不开腐败。腐败侵蚀着人们,人们养育着腐败。当你想退休而年龄差两岁的时候,你会去找领导并带上一份礼,或者送给医生一个红包,换取一张血吸虫病的证明。反之,当你不想退休偏又到了法定退休年龄,你又会去找户籍把年龄改小,事成之后当然要送上一份谢礼。孩子想上重点学校,你也会带上红包去找校长。总之,你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通过正常渠道得不到或办不到的事,而你又偏偏想得到想办到,于是,你就有了上述行为,在满足你欲望的同时腐败也在其中滋生。送红包害怕遭拒绝,拒绝意味着想办的事情可能泡汤,你会想方设法拉关系,上级的上级、亲戚的亲戚、朋友的朋友、同事的同事、同学的同学、战友的战友,你都会去找、去请、去送,不达目的不罢休。红包送出去,事情办完了,心里

也开始不平衡起来,毕竟送出去的是钱,会使你的经济紧张起来。你将会利用工作的便利或关系网,想方设法把送出去的捞回来,不知不觉中你就参入了腐败。 腐败无处不在。我们天天都在腐败中生活,有时你找腐败,有时腐败找你。送红包办事是你找腐败,没红包不帮你办事就是腐败找你。在腐败的环境里彻底拒腐是难以生存的。建筑公司不搞腐败没有活干,当官的不搞腐败屁股坐不稳,家长不搞腐败孩子上不了重点学校,宾馆不搞腐败只能关门大吉。总之,尽管你痛恨腐败却也摆脱不了腐败。有人认为大红包属贿赂,小红包只能算礼尚往来。家长给老师送红包、病人给医生送红包、朋友帮了忙给意思一下,这是正常人际交往,不算腐败。其实不然,刑法界定罪与非罪以金额大小定性,腐败则不,大到亿元,小到一元,只要是违反原则牟取私利,送的送了,收的收了,就是腐败。大腐败是毒瘤,小腐败则是毒瘤里的细胞,是催化剂,催情剂,是滋生腐败的阳光、空气、土壤。腐败一旦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便在官场、司法、企业、民间,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蓬蓬勃勃地生发起来。腐败在政治上、思想上、经济上腐蚀着党、国家和人民,是社会向前发展的绊脚石、拦路虎。重点值得一提的是腐败搞乱了人们的思想。人们已经失去了按正常渠道去办事的思维,感觉这世上根本就没有正道可走。正因为腐败分子卡住正道,迫使人们走歪道,久而久之,造成思想上的混乱,形成无处不潜规则的局面,堂而皇之的各项规则抵不上强大的潜规则。更让人痛心的是,腐败对孩子们的影响和毒害。刚刚上学的孩子很快就会意识到,不给老师疏

腐败的思想道德根源分析

[题名]: 腐败的思想道德根源分析 [责任者]: 王莹 [发表时间]: 2001-06-01 [原文出处]: 求是《内部文稿》2001年第6期 [秘密等级]: 公开 [字数]: 2689 [主题词]: 腐败/思想道德根源 [正文]: 腐败的思想道德根源分析 河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王莹 近些年来,干部腐败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引起广大群众的强烈不满。能否有效清除腐败,已经成为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能否顺利进行,社会能否健康发展,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社会主义国家能否长治久安的大问题。 我们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反腐败斗争,多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反对腐败,也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腐败现象仍然在蔓延滋长,特别是近年来,腐败的势头发展很快,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越来越由隐蔽到公开,由个体向集体腐败方向发展,腐败分子的胆子越来越大,贪污受贿的金额也越来越大。更为严重的是,许多人对此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一些普通群众往往遇事就托门子、找路子,找个当官的给自己说话,形成了“私事公办”、公事反倒“私办”的社会不良风气。那么,如何解释这些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呢?许多学者对此进行过探讨,如体制不顺、管理不严、监督不力、法制不健全、惩治力度不够等等,在这些方面大家都有共识,笔者也同意这些看法。但笔者认为,这些都是腐败产生的外因,“物必自腐而后虫生”,腐败产生还有其重要的内因,也就在于一些干部的思想出了问题:动摇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深受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偏差,道德情操蜕化、堕落等等。 首先,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发生错位。作为领导干部,应当竭力维护和追求社会整体利益,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腐败行为却往往都是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和追求个人私利为特征的。当然,并不是说追求个人利益的所有行为都是不道德的。而只是说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是有范围、有界限的。腐败分子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则超出了正当个人利益的范围,是极端自私的追求,是以损害社会、人民的利益为代价的。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引入,强调遵循物质利益原则,注意利益导向,这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这也刺激了人们物质欲望的迅速膨胀,不少人推崇实惠、好处、功利,处心积虑、挖空心思地捞钱发财,甚至有的人为了金钱不惜坑蒙拐骗,以身试法。一些干部同样也会受到物质利益的诱惑。他们看到一些人先富起来了,心理上便产生了不平衡。他们便把手中的权力视为是获得利益、金钱的便捷途径,大肆进行钱权交易。 其次,权利义务观发生了蜕变。权利与义务是紧密相连的,行使一定的权利就要履行相应的义务。领导干部居于一定的工作岗位,便获得了运用该岗位权力的权利,这个权力是因这个岗位而具有的,并不是个人的权力。随着履行权力的权利而来的便是运用好这一权力的责任,履行好对人民负责的义务,当好人民的公仆。这是一个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权利义务观。但是在一些领导干部那里,这种权利义务观蜕变为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谋取个人私利,肆无忌惮地侵吞、挥霍国家和人民的财富。他们把自己看作“民之父母”,以“官贵民贱”、“官大为尊”为行为准则,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把弄权、谋私看作自己的本事,甚至宣扬

当前腐败现象发生的原因及特征讲解

当前腐败现象发生的原因及特征 刘春中央党校研究所院副院长 我们这个主题是关于当前腐败现象的发生的原因和特征,我们准备利用这段时间,对当前在我们国家发生的腐败现象的诱因以及表现做一点分析,原因就在于党的十八大对于我们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怎么样深化反腐败斗争做了战略部署,尤其是对当前的形势和任务,做了清晰的表述。十八大对当前形势的判断,有一句话非常重要,就是“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短短的几个字是有非常丰富的内容,起码传递了这么一个信号,那就是我们不能对当前的腐败形势,做太过乐观的分析。“依然严峻”,“严峻”就是不容忽视,更不能有任何的侥幸,它是严重的,而且“严峻”的意思还在于解决腐败的问题有紧迫性,所以说,“严峻”的含义要比“严重”更广更多,“严重”讲的是腐败的形势的严重性,“严峻”更多地强调紧迫性。 一、我国腐败频发的社会背景 为什么党的十八大做这样的判断?以及它是通过什么样的事实、什么样的现象而得出这样的结论?首先,我们必须看到,就当前中国发生腐败现象的分析不能离开我们整个社会所处阶段的定位定型,也就是说腐败是个现象,它是在整个社会大背景,社会的特定的发展阶段,也就是说社会的制度结构,大变动之下发生的。那么它发生的这些,都与它所发生的背景结构变动,社会变迁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某种意义上说,腐败现象就是这种社会变革变动、结构调整的自然的一个副产品。所以我们分析当前中国腐败发生的原因,要从我们处在什么样的结构变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出发。首先看我们中国当前正处在叫做社会转型阶段,也就是说我们当前的这个社会,要给它做一个定位的话,政治上的定位叫做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但是初级阶段什么意思?初级阶段的目标是要向中级高级,也就是说它不是凝固不变的,在千方百计摆脱这个冲击,通过建设发展而提升国家由初级向中级,这就注定了我们这个初级阶段是一个变化的阶段,更是一个变更的阶段,它跟高级不一样,再过多少年以后,从社会主义到了高级阶段,相对成熟了、也稳定了,成熟和稳定就相对固定,但是初级阶段不是。初级阶段就像人生一样,还是童年幼年时期,而同年幼年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不断的生长发育变革,这是它的特点,这是在政治上。 那么从政治学,尤其是发展政治学上分析,我们现在这个处在什么阶段呢?叫转型社会,所以在二战以后,世界上专门有一个转型政治学,转型社会学,也叫转轨。我们现在这个期间正好是一个社会转轨期。多长时间呢?几十年可能上百年,而这个社会转轨和社会转型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变,它的内容会涉及哪些呢?会涉及制度、体制、人的思维方式,利益结构,社会的物质结

利益冲突的表现形式及其防范策略

利益冲突的表现、原因及其防范策略 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根据这一精神,2010年中央出台的《廉政准则》提出了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中防止利益冲突的要求。这在当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进一步提高廉政建设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一、利益冲突的表现形式 所谓利益冲突,是指政府官员公职上代表的公共利益与其自身具有的私人利益之间的冲突。这里的利益,不仅是经济利益,还包括专业利益、个人声誉等等。利益冲突走向极端,就会以权谋私,与民争利,导致腐败发生。 公职人员发生利益冲突时,其行为并不一定等同于腐败,但如果不加以及时合理解决,任其发展,就会产生腐败现象。实践证明,腐败案件中,有不少是由利益冲突引起的。就是说,先有了利益冲突,然后就容易导致腐败现象的发生。在危害程度上,腐败比利益冲突显得更为严重,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侵害性也更大。换言之,有利益冲突不一定有腐败行为,而腐败过程则或多或少夹杂着利益冲突,它是利益冲突的严重后果。 利益冲突最容易发生在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交界处,可以梳理为交易型、影响型、复合型、集体型四种类型利益冲突。

交易型利益冲突。就是官员利用职务之便,直接从利益关联者那里收取私人利益。比如一些官员对房地产行业有管理审批权,以超低价从房产商那里买房或直接受贿;对矿产资源开发有管理审批权的官员入股煤矿、投干股等等。 影响型利益冲突。即公职人员利用公共权力的影响力,直接或间接地实现自己或亲友的私人利益。如利用职权打招呼、递条子,给亲属安排工作,介绍工程给老乡、战友等。 复合型利益冲突。即公职人员具有公私双重角色,利用公共权力的影响力,在公务过程中以公共角色的身份参与私人事务,从而为自己、亲属或利益相关者谋取私人利益。典型的有自己开公司、兼职,还有极少数领导干部在位时利用手中权力为私营企业老板谋取利益提供方便,离职或退休后,接受照顾过的私营企业或中介机构的高薪聘任,曲线敛财。 集体型利益冲突。如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前期,党政机关、政法机关、军队武警部队经商办企业之风,以及行业和部门不正之风、行业垄断、单位私设“小金库”等。 二、产生利益冲突的原因 1、体制机制因素:权力相对集中和透明度不高。权力部门拥有决策权、行政审批权、行政许可权、行政处罚权等各种权力。由于权力相对集中,一些权力行使不规范、自由裁量权过大的环节上,又缺乏有效的监督,少数领导干部因个人私欲膨胀、暗箱操作,为自己、亲属或特定关系人谋取利益提供方便。从近年来我们查处的每一起案件中,都可以

论腐败

论腐败 摘要:腐败现象由来已久,自从私有制出现了以后,便产生了腐败现象。在 我国当今的社会中, 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腐败现象,对社会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在社会中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与谈论。因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 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 关键词:腐败权力监督 腐败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早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出现专职的公共权力行使者时就已产生。关于腐败的定义也是多种多样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法学家和经济学家等都从不同的角度给腐败下过不同的定义。国际基金组织把它定义为“滥用政府权力以谋求私人利益的行为”。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腐败在本质上是一种利用公共权力谋取个人利益的特殊经济行为。腐败,是当今最热也是人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当然,这两个字眼从古至今就一直没有间断过。高层政府 官官相护,对人民的疾苦充耳不闻。 一、腐败现象 腐败现象是国家公职人员滥用公共职权谋取私利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凡违反公认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滥用权力(政治权力、行政权力、职业权力、学术权力)和公共资源等谋取私利的行为,都可以称为腐败。 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很多,根据公权力的不同性质,腐败现象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党政领导机关官员的腐败,二是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的腐败,三是经济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腐败。另一种腐败类型是,指非公职人员或党政领导干部的人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自己可以利用的资源非法谋取利益的腐败现象。非公共权力型腐败包括一下三种类型。一是职业腐败,如一些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之便侵吞或挪用公款、工人工资、非法收取或索取“红包”等。二是新闻腐败,如一些新闻媒体或记者为了获得高额的回报或个人利益,发布“假新闻”和“有偿新闻”,利用新闻线索迫使其他组织或个人与其进行金钱交易等。三是学术腐败,学术腐败主要发生在高等院校,比如学位的审批,项目的审评,职称的评定等过程中发生的钱权交易或其他利益的交易等。 现今中国政府部门和国家机关的腐败现象层出不穷,腐败问题比较严重,与腐败有关的社会组织和力量也比较强大,对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和严重的危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祸国殃民的现象呢?以下就对腐败产生的 原因作深入的探讨。 二、腐败现象的根源及危害 谈到腐败问题,人们往往摇头叹息,可能会觉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

浅谈当今中国的腐败现象

浅谈当今中国的腐败现象近年来,国内出现的腐败案件多如牛毛,令人心惊。或许许多人心里都会和我一样有个疑问,是否中国的腐败真的就是如此难以遏制。现今中国的腐败不仅表现在官场和经济领域,教育、医疗、文化出版社、体育等几乎所有的领域都有严重的腐败现象。而腐败会严重破坏社会体制的正常运转和国家方针的具体实施,还会严重影响社会道德和人们的精神世界,阻碍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那么抑制腐败就变成了党和政府刻不容缓要解决的一件事。当前我国腐败具有的特色表现在群体化、高官化、巨额化、期权化、潜规则化、国际化、新型化。“由收钱收物的硬腐败发展成为接受各种服务、旅游出国等‘好处’的‘软腐败’,由个人捞钱的‘小腐败’上升为福利、挥霍公款的‘大腐败’;由内资企业的‘内资腐败’发展为外资企业参与商业贿赂的‘外资腐败’;由一人出事的‘单案’扩大为一揪一串的‘窝案’”(摘自《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新特点与反腐败的对策》)。经典案例如下:福建省福州凯旋集团董事长陈凯(曾是福州首富)的落马导致8名福州高官先后被“双规”、35名官员涉嫌受贿1000万。陈凯长期与该市的高级政要密切交往,极力沟通上层关系,精心编织社会资源网络,在福州可以做到“逢山开道,遇水搭桥”。陈凯为拉拢巴结号称“三铁哥”福州原市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宋立诚、福州原市委常委兼秘书长宋长明及福清原市委书记朱健,曾出资请三人持假护照到马来西亚等地吃喝玩乐、豪赌。而与陈凯结交更深的是福州原公安局长徐聪荣陈凯的“义父”。每年徐的生

日,陈凯都要操办得非常热闹,酒宴一直设在海山宾馆。他则利用徐聪荣的生日认识不少福州官场上的人物。据介绍,福州很多机关干部在陈凯的几家生意里都入了空股,每年分红,吃年饭的时候很多地方官员来捧场,在案的很多人都是在吃年饭的时候收的红包,不少官员们就这样被陈凯拉下了水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让廉洁的文化弥漫在人们生活的周围,激励人们健康向上。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

当前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与如何消除腐败现象的几点建议(侍孝通)

当前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 与如何消除腐败现象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某些单位、某些领导干部中,存在着一些丑恶现象,它的主要表现是贪赃枉法、行贿受贿、敲诈勒索、权钱交易、挥霍人民财富、腐化堕落等,这些现象就是腐败。腐败现象严重地损害了党的形象,破坏了党与群众的关系,阻碍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威胁着党和国家的命运,腐败现象的存在,为广大人民所深恶痛绝。下面,我就当前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消除腐败现象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后,随着国际交流日益增多,西方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渗透进来了,使一些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冲击,享乐、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膨胀起来。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政策不配套,制度和法制不健全,市场发育不完善,就容易造成腐败滋生的空隙和漏洞。市场经济对传统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负面冲击,使一些领导干部经受不住种种诱惑,追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活方式,贪财、贪色、腐化堕落,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

力作为谋取个人私利的手段,大肆索贿受贿,疯狂敛财,直到成为全面堕落的腐败分子。因此,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渗透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冲击等各种因素都腐蚀着党的肌体,是滋生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监督制约机制乏力,防范措施不到位。我国目前的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监督制约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民主与法制还不健全,使腐败现象能够扩散、蔓延,监督不到位是权力走向腐败的重要原因。有些党组织和主要领导干部监督意识薄弱,存在着不敢监督、不想监督、不会监督的现象,使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弱化,出现了言路受阻、批评受压、举报被瞒、正气不张的现象。一些担任重要职务的公务人员我行我素,为所欲为,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对领导干部缺少监督,或是监督不到位,是腐败现象产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党组织和领导者治党不严,防范措施不到位。有的领导干部对出现的问题,不仅不能及时查处,而且在问题已经比较严重的情况下还包着、护着,该教育的不教育,该批评的不批评,该查处的不查处。面对错误的思想行为缺少正气,尤其是对亲近自己的所谓的“熟人”,能为自己办事的所谓的“能人”等,即使问题再严重,也往往宽容有加,甚至姑息养奸。 (三)法制观念淡薄,思想教育不够。当前,有些党员干部对遵纪守法不能引起高度重视,法制观念淡薄。一方面,有些干部文化水平低,政策水平差,不注重学习,不加强修养。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