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丽中国概念

美丽中国概念

美丽中国概念
美丽中国概念

[标签:标题]

篇一:美丽中国概念

“美丽中国”建设提速环保股迎来新机遇日期:2012年12月30日资料来源:中金在线

“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倡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和谐发展成为主旋律,其实国家之前出台的相关产业规划对此也有涉及,‘美丽中国’概念的提出将发展与环境保护提到了更高的高度,环保的投资力度也会越来越大”。2013年国家相关政策可能会向这方面进一步倾斜,围绕这个概念提出许多新的设想和目标,比如说节能降耗的要求会更高、绿色增长的标准将更高等。具体到行业而言,“美丽中国”概念包含了许多方面,比如植树造林、生态建设、环保、清洁能源等。

1、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大增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农村人口变成城市居民,城市在吸纳这些人口的同时,城市垃圾也开始逐年增加。

“内外因的要求都在促使城市垃圾的无害化、简练化处理,也就是通过焚烧的方式来处理”。事实上,国家对此有明确的规划。2012年5月国务院有关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总投资要达到2636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3.7倍。焚烧在未来垃圾处理方式的占比将从2009年的20%提高到2015年的52%。据申银万国测算,“十二五”期间垃圾焚烧处理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0%,是环保行业增长最快的子行业。

垃圾焚烧不但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地方政府对此也积极应对。数据显示,发改委此前发布的垃圾焚烧发电价格政策为“每吨生活垃圾折算上网电量暂定为280千瓦时,并执行全国统一垃圾发电标杆电价每千瓦时0.65元”。据此估算,每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地方政府将从国家获得182元的发电收入,而地方政府仅需给予每吨生活垃圾50~120元不等的处理补贴。因此,地方政府需要支付的生活垃圾处理补贴成本远小于国家给予的发电收入,地方政府建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积极性颇高。

广东省成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急先锋”。资料显示,近几个月以来,惠州、湛江、东莞等地的新垃圾焚烧项目正紧锣密鼓地开始进行环评公示或试运行。有关数据显示,仅广东省“十二五”期间垃圾焚烧项目的数据就将增加50%。重点关注两公司:企业以BOT的方式投建垃圾焚烧项目也发展迅速。据统计,仅10月份以来,桑德环境(000826)就已拿到3个垃圾焚烧BOT项目,盛运股份(300090)也顺利拿下郓城、招远和武汉三个项目;兴蓉投资(000598)更是拟投资11亿元建设成都万兴环保发电厂项目,日处理规模达到2400吨。

桑德环境作为固废行业龙头,公司未来的看点,主要还是垃圾焚烧这一块业务,目前公司在手的订单就超过20亿元。

在BOT项目的实施中,公司需先配合各地方政府开展科研、立项、设计等前期工作,因此,在框架协议签署到项目正式开始建设并贡献收益之间,还有一个较长的时间,新签项目预计主要将从2013年后期开始贡献收益。

此外,桑德环境50亿元的长沙项目也值得关注。目前在手的订单超过20亿元以外,公司湖南总投资50亿元的项目也在开展。12月18日桑德环境发布

公告,公司配股已获得核准,如果完成,公司将获得19亿元资金,资金需求将得到一定的缓解。

盛运股份自2012年10月份以来,不断签订大单。根据公告,公司先后签订了武汉、招远、郓城的垃圾处理协议。据招商证券统计,2012年公司可统计到的新投运项目有12个,而后

续拟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有33个,而公司此前定增收购中科通用80%的股权将有助于公司在这个行业更好地发展。

中科通用从事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研究已20余年,经验技术均处于领先水平。从收购的项目看,济宁中科、伊春中科、淮南皖能等项目盈利预期都较好,净资产收益率高于16.8%。市场对于公司收购中科通用的价值没有充分挖掘,中科通用的市场价值被低估了,中科的市场价值应该在10亿~18亿元,大大高于本次的收购价格6亿元。

中科通用2012年新签单的招远、郓城项目将在2013年开始释放业绩。

2、PM2.5带动空气治污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又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城市居民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这也客观上对我国空气环境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1年,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曾表示,火电脱硫装机比重由12%提高到82.6%。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火电脱硫装机的目标基本已经实现,2013年脱硝行业将会“大提速”。

据媒体报道,日前在北京“烟气脱硝产业与技术论坛”上,环保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司长刘炳江宣布“脱硝电价全国实施进入倒计时”,脱硝产业也将迎来兑现期。

目前国家具体的补贴措施也没有出台,不过随着电煤价格的下降和整体用电价格的上调,火电企业盈利能力也开始恢复,随着国家补贴政策细则的出台,2013年脱硝行业机会比较大。

据媒体报道,2011年底在14个省份开始试行的火电厂新建机组加装脱硝设施给予度电0.8分的电价补贴明年有望推广至全国。

看好九龙电力(600292),主要是脱硝。明年公司会剥离电力业务,变成一个纯环保类公司,虽然公司今年订单没有超出预期,但明年应该会比较好。

九龙电力董秘办一位不愿具名的工作人员表示,“公司今年业绩增长主要是非公开增发收购的公司盈利较好,而公司目前的发电业务将剥离出去,从而成为大股东旗下的一个环保业务平台。未来条件成熟的时候,基于对股东负责的态度,大股东肯定会将旗下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而且之前大股东也有承诺,旗下众多电厂的脱硝改造订单未来也会首选公司。”

据测算,截至2011年底,我国累计投运的脱硝机组容量约1.29亿千瓦,当年火电装机达7.87亿千瓦,未改造的存量市场巨大。而按照脱硝的时间表,目前距离脱硝期限不足两年,在此期间市场需求可能会集中释放。

雪迪龙(002658)是供应氮氧化物(脱硝)检测仪器的,2012年的订单增加很快。据测算,2013雪迪龙净利润同比涨幅将超过40%。

篇二:《美丽中国概念》剖析及附股

建设美丽中国畅想生态概念七大板块(股)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霎时间“美丽中国”、“生态中国”成为街头巷尾的热门词,也成为股市的炼金石,一批生态概念股脱颖而出大幅上涨。“美丽中国”、“生态中国”概念股范围广泛,包括植树造林、生态修复、旅游建设、水利水电、环境保护、美丽园林、清洁能源等七大板块。

1植树造林

三个涨停,四天上涨41.5%,上市后长时间“破发”的福建金森(002679,收盘价15.25元)摇身成为“美丽中国”概念股领头羊,其代表的便是自然生态环境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森林。

2011年,我国的木材需求量为14375万立方米,其中国内生产7272万立方米,进口7103万立方米,进口依赖度高达49.41%。壮大森林资源已经刻不容缓。

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林业股主要集中在三个地区。一是东北地区,如吉林森工(600189,

收盘价5.47元),二是福建地区,如永安林业(000663,收盘价8.26元)、中福实业(000592,收盘价4.18元)、福建金森,三是云南地区,如ST景谷(600265,收盘价5.88元)。福建作为我国林木主产区中光照降水最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其林木资源能够产生的价值也就最大。

◎重点公司:中福实业

在五只林业股中,唯独福建金森没有林木产品(比如木板、地板等)深加工业务,其主要经营的就是林木种植以及出售,所以它最为受益。在短期大幅上涨后,福建金森也面临短期调整压力。相对于福建金森,同样位于福建的另一低价林业股——中福实业也值得关注。首先,中福实业拥有林地面积约100万亩,2012年上半年造林面积9000多亩,林木资源丰富。其次,中福实业有其他林木股不曾拥有的另一重要概念——平潭岛概念。平潭岛是为我国第五大岛,在国务院批准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平潭岛开放开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中福实业是开发平潭岛的领头羊,其征地100亩建设建材综合交易市场,为平潭岛建设提供城市绿化并积极参与平潭岛的防护林建设等。

2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概念受到追捧,次新股蒙草抗旱(300355,收盘价30.49元)连续三个涨停,主营生态环境建设的铁汉生态(300197,收盘价29.26元)连续阴跌之后企稳回升,持续发力大涨。

一方面,矿山生态环境恢复,2011年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和地方财政合计投入72.12亿元,是2006年的2.66倍。业内人士认为,此数字说明生态修复等产业内的龙头企业在未来的经营过程中,不会遇到市场容量的瓶颈,产业未来的盈利趋势乐观,有望成为高成长企业的摇篮。

另一方面,在国家政策的激励下,土地修复市场将会释放巨大的活力。在已进入国务院审批程序的《土壤环保“十二五”规划》中显示,“十二五”期间,用于全国污染土壤修复的中央财政资金将达300亿元,带动产业总投资将达数千亿元。

◎重点公司:铁汉生态

铁汉生态是国内最早从事生态修复业务的公司之一,具有较强竞争优势,也是国内少数几家能够进行复杂环境下的跨区域生态修复工程施工的企业。

2010年度和2011年度,铁汉生态的生态修复工程收入分别为1.72亿和2.56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85%和48.8%;园林绿化工程收入分别为2.38亿5.53亿元人民币,同比

分别增长53%和132%;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64.20%和98.30%;净利润同比增长29.98%和117.13%。复合的竞争优势为铁汉生态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

我们分析:公司2012年1季度、2季度、3季度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0.35%、47.11%、60.45%,显示公司业务发展态势良好。至3季度末,公司在手货币资金为5.41亿元,资产负债率仅为24.32%,且公司发行不超过5亿元短期融资券的议案已经董事会通过,除此之外,公司还有16亿元银行授信。充裕的资金,是公司后期承接大量项目的坚实保障。3旅游建设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其核心就在于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并融入包括文化建设在内的各方面。因此,旅游建设,尤其是自然景区的建设和改造或将因此受益。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2012年3季度中国旅游业分析报告显示,前3季度的旅游经济总体仍然保持了平稳的发展势头。国内旅游行业的基本面发展依旧良好。从三季报统计数据看,2012年1月~9月,旅游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26.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94亿元,同比增长18.18%。

我们认为旅游板块的调整已基本到位。前期板块的大幅调整,使行业增速低于预期、相对收益过度发展等风险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近期及未来上市公司集中的资本运作,使板

块体现出一定的活力,旅游行业或将呈现出同步于市场的走势。旅游建设接过环保、水利、节能等板块的领涨大旗值得期待。

◎重点公司:丽江旅游

自注入印象丽江的51%股权之后,丽江旅游依靠索道和演艺的双驱动,使公司业绩出现了明显增长。根据公告显示,2012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4.43亿元,同比增长了86.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5亿元,同比增长了96.23%。

自9月13日升至历史第二高的24.36元之后,丽江旅游的股价便一路下跌,11月12日达到年内低点18元,两个月时间跌幅超过35%。但近期公司不断迎来政策利好。先是昆玉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总体规划纲要正式发布,云南将投资7250.6亿元打造4大自然生态旅游区。紧接着《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总体规划(2012--2020年)》即将发布,将云南建设成为以清洁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基地,并做大做强旅游等优势特色产业。同时,自8月份以来,丽江旅游先后投资,在玉龙雪山甘海子景区建设餐饮服务中心、建设“丽江古城南入口旅游服务区”项目、在香格里拉设立子公司开发“香巴拉月光城项目”,不断丰富完善公司的上下游产业链。

4水利水电

“美丽中国”概念继续发酵,资金开始流向“青山绿水”的水处理板块。大禹节水(300021,收盘价7.91元)短短3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超过20%,创下近期新高。

目前水处理板块拥有强大的产业成长基础。一是因为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我国水处理产业体系趋于完善,众多上市公司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技术体系,具有了业绩爆发的基础。二是因为国家已经对水处理产业的发展做出了整体部署。上半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战略的提出,意味着中国水处理产业的投资规模将更为乐观,相关上市公司在业务订单、回款、税收等方面都迎来更为乐观的产业发展氛围,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有望超出市场预期,进而赋予相关上市公司良好的产业发展前景。水处理板块具有较清晰的产业基础及乐观的产业发展空间,因此会吸引大量游资热钱的关注,基金等众多机构资金的热捧,从而成为了“美丽中国”主题的急先锋。

◎重点公司:大禹节水

大禹节水最新公告显示,截至2012年10月31日,公司累计新签订单5.88亿元,预计年底能够完成新签订单7.4亿元的目标任务。而2012年前三季度,大禹节水营业收入为3.52亿元,同比增长43.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89万元,同比增长8.1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6.23%。

作为以农业节水灌溉产品为主的公司,大禹节水滴头技术、微压滴灌、过滤器研发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2012年8月,首台“大禹银帆”喷灌机安装投入运行,也拓展了公司在节水灌溉领域的业务范围。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农业节水市场需求呈现出一种爆发的状态,“十二五“期间,全国规划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其中新增滴灌面积将占比45%,”十二五“期间新增滴灌市场容量高达340亿,行业年均增速预计接近30%。中央政府在水利投资中的投入将确保相关工程的顺利开展。

同时,2011年公司的募投项目——酒泉公司和天津公司在全面达产和投产的第一年,便分别取得了1.32亿元和0.31亿元的年销售收入,带动了公司的总营收增长。

5环境保护

本周环保行业表现抢眼,迪森股份(300335,收盘价15.51元)、创业环保(600874,收盘价4.94元)、万邦达(300055,收盘价18.60元)、天立环保(300156,收盘价12.88元)等个股纷纷逆市走高。自11月8日以来,创业环保涨幅达7.39%,天立环保涨幅达5.66%,

迪森股份涨幅达5.15%。

“美丽中国”自然离不开水环境的清洁与治理,早在十八大之前,国家就已经出台水处理方面相关规划。国务院办公厅今年公布的《“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对污水管网建设、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污泥处理、再生水利用等提出具体规划指标,总投资规模近4100亿元。其中包括水厂改造投资465亿元,新建水厂投资940亿元,自来水管网改造投资835亿元,新建管网投资1843亿元,水质检测监管能力建设投资15亿元,供水应急能力建设投资2亿元。

◎重点公司:碧水源

在水处理个股中,碧水源今年的股价表现最为抢眼。据统计,2011年1月30日至11月16日区间内,碧水源涨幅达43.5%。

今年上半年,碧水源实现营业收入4.66亿元,同比增长133.37%,净利润8067万元,同比增长34.41%。第三季度,其业绩也相比去年同期实现增长。其中,主营业务收入为 2.4亿元,同比增长43.76%,净利润2527万元,同比增长22%。

碧水源主要从事污水处理整体解决方案和给排水工程项目,稳居国内污水处理领域的龙头地位。碧水源公司在国内大中型MBR(膜生物反应器)项目方面,市占率为60%。据瑞银证券分析师徐颖真预计,受益于再生水规划和水污染防治,2015年MBR和其他膜技术在市政污水市场的占有率有望分别达到6%和15%(2010年分别为1%和3%),对应处理规模达1250万吨/日和3120万吨/日,“十二五”复合增长率超过50%。

在区域市场方面,北京地区今年上半年收入达到2.6亿元,同比增长326.76%。此外,碧水源也不断实现向外扩张。2012年,碧水源在北京、云南、江苏、内蒙古等已有市场的基础上,又进入了新疆水务市场。

6美丽园林

我们发现,市场对“美丽中国”概念股热炒中也出现园林股的身影。11月12日,铁汉生态涨幅高达5.37%,而东方园林、棕榈园林(002431,收盘价20.52元)、普邦园林(002663,收盘价24.15元)也在近期持续走高。

近来,国内多个城市提出建设生态城市,这也使得主攻市政园林的个股迎来机遇。广东省“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倡导绿色发展理念,争取到2020年,珠三角地区率先建成生态城市群。湖北也在《武汉城市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提出,武汉城市圈将投资5128.5亿元打造国家级生态城市群。

我们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将是“十二五”,乃至“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园林绿化投入持续增长值得期待。据测算,2012年~2015年园林绿化投资总额12551亿元,年均投资额3138亿元,2010年~2015年复合增长率8.71%,其中市政园林年均投资1738亿元,地产园林年均投资1399亿元。

◎重点公司:东方园林

东方园林主营园林环境景观设计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今年上半年保持了业绩的稳定增长。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26.36%,净利润2.43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市政园林就给其带来了近13亿元的收入,占其主营业务收入比例的85%左右。

今年上半年,公司新签框架协议131亿元,新签施工合同29.7亿元,新进入西安、海南、兰州、天津、武汉、柳州、南宁、厦门、襄阳等城市。其从厦门同安区政府获得的景观工程合同就达到8.87亿元。西南证券分析师申明亮认为,公司签订的项目施工期间大部分在2年内,为未来两年业绩的增长提供了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东方园林手上还拥有大量的苗木基地资源,截至2012年上半年,公司共拥有苗木基地1.3万亩。今年6月份,东方园林拟通过定增募资的方式,筹集6.34亿元投向新建2.51万亩的苗木基地项目。

东方园林也得到了投资机构的认可。其前十大流通股东均为基金所持有,广发聚瑞和华宝兴业行业精选分别位居十大流通股东前两位,并在今年二、三季度均有增持。控股股东何巧女等五位高管人员也合计增持7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47%。

7清洁能源

“美丽中国”概念股的挖掘同样少不了与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息息相关的新能源领域。有分析认为,当前的能源结构与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这预示了新能源产业在整体趋势上存在长期的发展动力。

国务院日前通过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显示,将积极有序发展水电和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国家能源局也下发《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规划装机容量扩至15GW。国家电网初步拟定了有关分布式光伏项目接入的管理细则和服务细则,可能出资百亿配套光伏项目并网。国金证券分析师张帅认为,这是启动国内终端市场、对冲欧美双反影响、支持国内光伏产业的有力措施,随着分布式光伏巨大潜在市场的打开,“十二五”规划设定的21GW装机目标被超越将是大概率事件。

此外,新能源领域中的电池板块也被看好。一份研报显示,2012年1月~9月份,全国铅酸蓄电池累计产量 1.28亿KV AH,同比增长27.33%;电池板块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增长23.17%,净利润增长8.04%,在新能源板块中表现最好。铅蓄电池生产企业猛狮科技(002684,收盘价32.90元)近日股价大涨。

◎重点公司:阳光电源

阳光能源(300274,收盘价7.41元)于2011年11月上市,主营业务为太阳能光伏逆变器、风能变流器等。

2012年11月12日,阳光电源与中国三峡新能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共同合作开发建设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两个50兆瓦,共计100兆瓦的光伏并网发电项目。这一合同的签订无疑将给阳光电源未来的业绩形成贡献。我们预计,此次签订的100MW项目有望带来8亿元~8.5亿元的收入和约8000万元的净利润。

我们认为,国开行最近确定将重点确保“六大六小”12家光伏企业授信额度,公司作为龙头,是唯一获得该资质的A股光伏企业,且账上仍有超过7亿元的超募资金,后续资金有保障,有利于其从低谷中胜出。

此外,阳光电源也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今年前三季度,其面向北美市场研发的产品全线通过CSA认证。为加速北美市场的拓展和布局,公司还收购了联营公司加拿大阳光的51%股权。篇三:十八大美丽中国含义

十八大报告提出美丽中国,山要绿起来,人要富起来。为了让世界

美丽中国崇州神韵

更好的了解中国,也为了让中国更好的了解世界。也为了充分展示中国人文神韵的丰富文化内容。展示中国方方面面的内容,民间文艺、舞蹈、音乐、美术、书法、杂技、电视、电影、戏剧、曲艺、絵画等各个领域节目内容。将带领大家穿越中华大地的时间和空间经纬度;追寻中华文明传承子安地理、文化历史的故事;展现中华文明的行进轨迹;在国际化的视野下,表现华夏文明的独特景观、风俗、娱乐、审美和思辨。展示中国的、各地的,各民族的灿烂文化遗产。引领观众体验和领悟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丰富内涵。在世界范围内更好的展示中国最精华的民族瑰宝。为世界展示一个最美丽的中国。

也在社会意义上.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打造国际水准,高品味,高覆盖,视听盛宴。——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报告摘要)[1]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并系统性提出了今后五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总体布局。[2]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2]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指出,“生态产品”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概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核心理念。[2]

十八大报告在“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论述中提出:“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们注意到,自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以来,我们党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十八大报告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2]

强调“更公平”,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是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明确信号。

编辑本段生态产品是文化[2]

文化创新设计师兰刚先生首创文化设计全新思想实现美丽中国文化价值。

生态产品并非实体商品的实物,生态产品是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标志性文化特征。生态文明建设以美丽中国为核心,美丽中国在生态建设中是目标也是动力,只有拥有美丽的心灵才能成为美丽的中国,美丽中国不仅仅是生态环境的提升自然的和谐,更加是整体提升人民的心灵美丽和精神文明,十八大对于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深层次把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建设提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互动,从而衍生出美丽中国全新的国家建设思路。

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目前来讲都是在历史中形成,文化成为了历史的范畴。生态文明的建设是为了在未来形成文化,那么国家的发展就从文化经济为中心。文化的发展和形成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维一目的。

美丽中国成为生态文明的建设取得文化价值,文化设计成为了人类史前所未有的伟大创新。十八中所指出的“生态产品”的新概念是对文化设计的强烈需求和渴望。文化设计全新思想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壮举,必将引来新的科技革命来临和思想革命。全新的时代已经到来人类的永恒发展得以实现。这一次的思想跨越标志着人的思维模式将得道改变,新的文明将在东方巨龙中国引领下发出宇宙中第一束最强大的思想之光。

编辑本段眼界决定文化未来

一个人的眼睛能看到什么?我不能说清楚,我只知道人与人的眼界是不同的,而这不同的眼界注定了人不同的命运。

曾经有那么多伟人,他们眼界不同,从而有了不同的成就。像马克思,他的眼界大到整个世界,整个人类历史,他看到了社会的规律,从而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像伽利略,他放眼整个宇宙,整个空间,他看到了星际运行特点,将物理学推向一个巅峰的道路上。还有啊!像孔子的眼界广至百姓,他看到了大同社会;韩信的眼界超然市井打斗,他立下赫赫战功;诸葛亮的眼界扩展至天下时局,他影响了汉末的天下大势。……

眼界广者其成就必大,眼界狭者其作为必微。三国的袁术固然有极深的心机,却只看到了弹丸之利,贸然自尊为帝,使得从叛亲离,天下豪杰群起而攻之。袁术的失败正是因为他的眼界只局限于中原,只浮于表面。他没有放眼天下,着眼隐患,终究只得惨死。再看拿破仑吧。他作为法国王族的炮军司令,却在认清时代潮流后,毅然炮轰封建残余,因而踏上了其前无古人的权力巅峰。拿破仑是成功的,他霸业的取得所依赖的正是他洞悉一切的目光。是他广阔的眼界让他成功欧洲的神话。

“江海不与坎井争其清,雷霆不与乌雀争其声。”这就是说,眼界的大小决定了人成就的高低。江海之所以浩瀚无际,雷霆之所以引动暴雨,都在于它们知其当为,眼界开阔。没有广远的目光,再有本事的人平庸而无所作为;然而同样,倘若能力有限,眼界即便广至渺渺星空,他也找不到那隐于无形的通往璀璨的路。

人既不能困于一隅,注目于一角;也不能自高自大,妄图以己之力登得九霄以凌云,只有先着眼自己的实力,再放眼面前的道路,才可以走出最平坦的一生,也可能走出最辉煌的一生。

人生的结果由眼界而定。我们要慎于睁眼,也不要妄自菲薄。迈开步子向你看到的最美好的路上走去吧,迎接你的或许是酸甜苦辣,但你最终必将取得属于自己的灿烂,,你必将拥有星空的斑斓。

眼界就是科学发展观的时光穿越,兰刚先生的文化创新眼界创造了全新未来。编辑本段设计文化与文化设计

设计文化:

以社会和谐发展为目的而创造的社会无形影响力来引导人民的精神文明和提升人民的整体意识和思想。

文化设计:

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而创造的社会意识和强大民族精神带领人民获得财物与精神的双丰收。

创新文化设计:

创新文化设计师对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实践,是对国家经济转型、文化转型、社会转型的创新。创新文化理念是对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诠释。是整个社会的思想体系、文化体系、经济体系的整合。对于文化创新设计要对世界的真实现状和未来发展充分的深度认识和再认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道,引领历史和未来来动现代社会的全面提升。还原历史真相起底现代智慧推动未来发展。

文化创新设计师兰刚先生以穿越时光的思维模式对“美丽中国”文化进行了全面的设计。科学性品牌塑造、文化提炼、思想创新激发传奇发生“美丽中国”必将是由传奇来推动的辉煌成就。

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能源和动力是生态产品的创造,“生态产品”塑造美丽中国品牌。生态产品是由文化品牌和文化效应形成。对于文化设计的特殊性理念就是在无形中启迪民智为社会的永续发展创造精神动力。

美学范畴

美学范畴 美学范畴,如丑、崇高、悲剧性、喜剧性等范畴的审美特性、发展规律及其同美的关系等等。 我想从中西哲学、美学范畴史的基本特点来说,先介绍一下学界对中西哲学范畴史比较研究的若干成果,不过这些研究重点是揭示中国哲学范畴史的特点,当然在比较中也提到了西方哲学范畴史的一些特点。 有的学者主要从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的整体,即客观上来把握其特点。成中英先生对于中国哲学,美学范畴有这样的理解,他指出:中国哲学的中心观念与用辞在历史发展中具备较大的通用性与稳定性。这一点与西方哲学是不同的。综观西方哲学,自从亚氏提出十大范畴以来,此后哲学体系的建构比比皆是,且喜好独树一帜,标新立异,因而很难见到历史传统很长时间的直接递承。各种哲学体系在起点上固然有相通之处,但“刻意引起新观念(范畴)以建立新系统之努力,则不胜枚举”。“迪卡儿之心物异体二元说,斯宾诺萨之泛神一体无限属性论,莱布尼茨之先天和谐单子说,各据不同之基本范畴,呈一时立论之盛。”西方哲学范畴的历史是一个不断求新的过程。成先生在揭示西方哲学范畴史不断变动、求新的特点方面是对张先生的重要补充。这对我们的西方美学范畴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西方美学范畴所体现出的对通用性的抗拒与对意义的稳定性突破,使得我们必须对任何一个范畴在具体文本中的使用都必须进行必要的历史还原,还原的目的是对其意义进行历史定位,并在其与已有意义的差异中确定其当下意义。因此,对于西方美学范畴来说,从“史”的角度来看就是从“变”的角度来看。从这角度上看,西方美学范畴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它的历史性。 国内也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的哲学、美学范畴是约定俗成的。“古人对范畴概念常常是用而不论,一般不作定义,只有约定俗成(或言‘不完全的抽象’);只提供启示而非确切论断,注重主观体验而不强调实证(如气、势、韵、风骨);理论家一般不太在意体系的建构,大多围绕中心范畴立论。”而“西方范畴多由理论家提出,有自己的定义和系统”。该论者指出,中西范畴的这种差异产生于它们是两种思维方式、两种语言媒介等的结果。如果说西方的范畴理论是“完全抽象的,以逻辑的语言定义的,各有明确的体系归属和定位”的话,那么中国古代则“谁也不曾有意识地构建过自己的范畴体系,一些范畴本身就带有模糊的、感性的成分,大都沿用了千百年却从未有过确切的定义”。这些古代的术语概念即使到了今天,仍无法以任何逻辑的语言严格界定它们的内涵与外延。正如我们在上面指出的,中国美学的范畴具有集群性,一个范畴的意义来自它与其他范畴相结合而构成的意义域。因此,一个范畴的意义只能在与它相关的范畴的对照比较中得到说明,我们无法用某个现代范畴简单地进行替代。 由此可见,对于中西“范畴”的比较,国内学者侧重于指出二者之间的差异。在对差异方面的阐释中,相当一致的意见,是认为:其一,中国哲学、美学范畴在内涵上多是模糊的,反之西方多是确定的;其二,中国哲学、美学范畴在历史的形态上相对比较稳定而缺乏变化,集中表现为传统的延续性,而西方哲学、美学的范畴体系,在历史的总体表现上多有刻意求新、求变的建构;其三,中国哲学、美学范畴主要是经验型、实用型思维的产物,而西方哲学、美学范畴则主要是科学型思维或具有强烈逻辑分析色彩的理性思维的产物。我们基本上认同以上比较,正是西方美学范畴在历史性上体现出的这些特点,使我们在掌握西方美学范畴的意义时,除了理清它的历史,别无它法。而这种“历史”,就是对它的意

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

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 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以及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如果典型是以单个形象而论的话,意境则是由若干形象构成的形象体系,是以整体形象出现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意境是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的重要范畴,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故而美学与意境就有了那么一层深厚的关系。美学里的意境理论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在传统绘画中是作品通过时空境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汇後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 意境理论最先出现于文学创作与批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文学创作中有“意象”说和“境界”说。唐代诗人王昌龄和皎然提出了“取境”“缘境”的理论﹐刘禹锡和文艺理论家司空图又进一步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创作见解。艺理论界对“境界”说的阐述虽然众说纷纭,为轩为轾,但有一个地方却出人意外,绝大多数评论者都把“境界”和“意境”等同起来。称之为“文学形象”、“作品中的世界”。这种看法无疑是片面的。 “境界”一词作为一般习惯用法,如云“境界有二,有诗人之境界,有常人之境界”,此所谓境界,便当是泛指作品中的一种抽象界域而言者。又如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此所谓境界,便当是指修养造诣之各种不同的阶段而言者。又如云“‘明月照积雪’、‘大江日夜流’、‘中天悬明月’、‘黄河落日圆’,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此处之所谓境界便当是指作者所描写的景物而言者。 中国古典美学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个性,也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独特的美学命题和范畴。“意境”这一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反映了中国古典美学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美学范畴的多义性,模糊性和辩证统一性;美学范畴的动态变异性;“以物观物”、“以我观物”的哲学认知和审美认知方式交融的艺术观照方式。“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的范畴,这是从美学范畴说,这个范畴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提炼出来的,同时也是中国历代许多艺术家有意识去追求的。

2019年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征文

2019年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征文 篇一:团结《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征文 “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 团结小学五年级 雷宇博 辅导教师:雷金英 “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 团结小学五年级雷宇博 “梦”不是凭空臆造,是追求,是向往! 我曾经仰望辽阔的苍穹,看到圆月里的吴刚砍着桂树,仿佛嗅到了桂花的香味。多少次梦里神游,自己腾云驾雾来到天庭,看到了美丽的“嫦娥”。梦醒时分,20XX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踏上登月旅程,她不甘寂寞,召唤她的姊妹“嫦

娥二号”于20XX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长征三号丙火箭的托举下婀娜升空。 造化钟神秀,怀着对太空操测的终极梦想,怀着对祖国山山水水的爱怜,20XX年8月15日“嫦娥十号”携我飞奔广寒宫,我手里摘着星星,依偎在天上仙人的怀抱,俯视中国广袤无垠的地域,我领略了青藏高原的崇高之美;西岳华山的险峻之美;黄土高原的壮阔之美;天山的凛然之美;万里长城的雄浑之美;张掖雅丹的炫目之美:镜泊湖的宁静之美;黑龙江扎龙湿地的和谐之美;巴丹吉林沙漠的脱俗之美;台湾兰阳的妩媚之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知不觉,我被中国的美丽所陶醉?? 其实,中国无地不美,到处皆景,自城市以至乡村,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只要稍加修饰和培植,都可以成流连难舍的胜景。 中国景美,人更美。 20XX年,中国大地涌现出最美教师,最美乡村医生,最美司机??他们的惊人义举,无私奉献,忘我工作,震撼我们的内心;他们的崇

高理想,坚定信念,温暖我们的心灵。他们是各条战线上代表时代精神,民族风骨的时代楷模,用点滴平凡彰显大爱的平民英雄,是顶天立地的最美中国人! “美丽中国”这是我的梦,这也是你的梦,这是我们的中国梦。 “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 团结小学五年级 雷雅娟 辅导教师:雷金英 赤子爱国心悠悠中国梦 我的中国梦,梦很长,上下悠悠几千年。我的中国梦,梦也短,几度兴衰几度梦幻。度过了漫漫长夜,跨过了沟沟坎坎,遭受了多少内忧外患,饱尝了多少苦辣酸甜。 世界版图从来都不是静止的,工业革命的爆发,使得西方世界逐步兴起,中国却一度从一个繁盛的泱泱大国变任由西方列强宰割的弱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篇一:形势与政策之怎么建设美丽中国 论文题目: 院系班级: 姓名: 学号:辅导老师: 完成日期: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怎么建设美丽中国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1101班张龙超2011 1604 0109晋振华2013 年11 月27 日 怎么建设美丽中国 引论:党的十八大在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全新概念,并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理念和生态文明观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这是着眼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发展的长远大计、根本之策。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系统地提出了今后5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报告中“美丽中国”的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强烈的反响和共鸣。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和自觉认知,是执政理念的新发展,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建设美丽中国,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是前提。 1.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 生态文明虽然不是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但是此次是系统化、完整化、理论化地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是我党对资源和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这一系列方针和战略思想的新概括与再升华。简言之,生态文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明境界和社会形态,要建设好生态文明,应主要把握三点: 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生态文明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 二是文明新境界。生态文明倡导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文明,不是物质财富增加而自然受到伤害的文明。 三是社会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状态,不是单纯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问题,而是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美丽中国解读 十八大中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浅析中国古典艺术美的两个美学范畴

“壮美”与“优美” ——浅析中国古典艺术美的两个美学范畴壮美与优美,或者说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是古典和谐美艺术的两种形态,但是现在很多人常把古代的壮美与近代的崇高等同起来,而对壮美与优美的分析不是那么的全面,并没有把他们作为一种历史的审美形态来叙述。在本文中,将会着重分析壮美和近代崇高的本质差别,也会叙述中国古代艺术由壮美向优美又螺旋地回到壮美的历史发展。 壮美和优美作为古典的美,与近代崇高相比,都是在对立中强调和谐。但是在此基础上,壮美和优美作为两种不同的美的类型,又有各自的特点。相对地说,壮美偏于对立,有更多的对立、严肃的因素,优美偏于和谐,更强调均衡与和谐。壮美更偏重与刚,更强调刚健、运动、气势、力量;优美更侧重与柔,更突出柔媚、宁静、含蓄、神韵。壮美更趋向于无限、主体、观念;优美则牢牢地守在有限、客体、感性里面。在感性特征上,壮美追求着高大、方正;优美则以娇小、圆润为特征。对壮美的感受,在审美的自由愉悦中,还夹杂着一种昂扬奋发的情感;而对优美的感受,则多是一种单纯的愉悦和静观的享受。“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杜甫诗),优美之景;“大漠狐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诗),壮美之景,表现了两种不同的审美形态。 但是古典的壮美不能等同与近代的崇高,近代的崇高是建立在社会阶级尖锐对立,主客体彻底分裂的基础上,在统一中强调对立是它的本质特征。壮美中虽有较多的对立因素,但它是建立在古典式的阶级斗争和主客体均衡和谐的基础之上,始终未能突破均衡和谐的古典圈,始终不能达到崇高那样本质对立的程度。在古典美中刚柔是不可分的,壮美是刚柔的结合,以刚为主;优美也是刚柔的结合,以柔为主。只有到了崇高,刚柔才彻底分裂,弃柔而取刚。壮美虽趋向于无限、主体、观念,但它的无限始终不离有限。“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逍遥游》),九万里当然有无限之感,但“九万里”也是一个有限。壮美中有更多的主体性。但是这种主体并不同于客体完全分裂,或者在主体包容着客体,如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或者主体融化于客体又超越于客体,如庄子

中国古代化工与化学元素概念的萌生和发展

中国古代化工与化学元素概念的萌生和发展 叶铁林 一、引言 化学元素是宇宙万物之本,更是地球大千世界的物质基础。研究古代化工史,当然必需从研究化学元素开始,因为化学元素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基础。化学元素从概念的萌生、发现至今已经确定了160余种化学元素。它们是从古至今逐渐被发现的,有些化学元素自有人类就不断发现和使用。有很多化学元素在古代就已发现、使用并得到确认。如金、银、铜、铁、锡、铅、锑、汞、碳、硫、氧等元素。由于历史久远,不易确定具体的发现者和发现年代。但是,在追溯中国化工史的历史长河中,可以看到这些化学元素在中国的显现,或许也可证实是中国最早。还有一些化学元素已有确凿证据,证实是中国人首先发现,而不是一些文献中记述的发现者。这些史实在记述中国化工史时,有必要予以纠正,以彰正确史实交付后人。这也是史学的责任,本文就是本着这种原则和精神记述的。 化学工业和其他工农产业一样,都是在生产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有了古代化工的生产实践,近而产生了化学元素概念的萌生、发现和发展,进而上升到理论,产生了古代化学。简言之,先有了古代化工而后产生了古代化学也就是有了古代化工史,同时也有了化学史。 二、古代化工与化学元素概念的萌生 (一)古代化学元素概念的萌生 所谓化学元素的概念,在古代即把元素视为构成一切实物的最简单的组成。 从地球形成之日起,其中万物就离不开组成它们的一百多种化学元素。而从有人类之前各种化学元素就以单质和化合物形式存在,直至今日组成了缤纷的大千世界。然而古代人类并没有意识到化学元素的概念,只是从应用的角度认识物质。石器时代,知道石头是一种物质,可以制做工具,并不知道其中的钙元素、硅元素、碳元素……及其单质和化合物。但这一百几十种元素都是客观存在的。因此,研究化工史、研究化学史都有必要从研究化学元素开始。这个概念在古代就已萌生,即把自然现象的无限多样性统一,并且在所有的物体中寻找一个统一。 公元前900年,我国西周时期的《易经》,就从人们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八种物质,

意境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

意境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对它的研究可谓早已形成一门“显学”。学界从各个角度进行探析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有分量的学术成果。 我们常常会随口说某样东西有“意境”,但是如果继续追问下去什么是“意境”;就往往无疾而终。什么是意境?关于这个问题,自王国维以来对它的定义就没有断绝过。 叶朗的《说意境》一文通过对意境这一重要范畴的分析,区别了“意境”和“意象”两个概念,说明了中国传统美学和中国传统艺术的一些特点。在《说意境》中作者首先区分了“意境”和“意象”两个概念,认为情景交融指的是“意象”;而“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情景交融),还有一些自己的特殊规定性。作者认为意象说和意境说的思想根源是老子的哲学;王夫之建立了一个以审美意象为中心的美学体系,认为作为艺术本体的意象具有宽泛性,某种不确定性,其基本规定是情景交融。老子“道”的思想促使了中国古代艺术家不重视一个具体事物的刻画,而是突破具体的“象”去追求“道”的无限。因为“意境”是要进入无限超越具体的有限,因此就会有一种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这就是它的特殊规定性。作者从中国绘画﹑诗歌﹑园林等三方面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此外,有“意境”的艺术作品会超越具体的事物而从一个角度去揭示整个人生的意味,如苏东坡的《前赤壁赋》。“意境”还会给人一种特殊的美感,这种美感往往表现为一种惆怅。在这种美感中,包含了对于整个人生的某种体验和感受,是一种最高的美感。 孟二冬的《意境与禅玄——中唐诗歌意境论之诞生》主要是从中唐时期的一些诗歌理论入手分析,认为其产生中唐时期作家和理论家标志着中国古代诗歌意境理论的正式诞生。。。主要探讨了中唐的意境论。。。。首先探讨了其产生的前提条件。前人以及同时代人的创作实践;魏晋以来,文艺理论家对于文学创作中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的融合的重视;儒释道中有关学术与哲学的思想,尤其是玄学中“言﹑象﹑意”关系的辨析和佛教中关于“象外”说的理论与意境理论的产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次作者着重分析了《诗格》和《诗式》中对于意境问题的论述。《诗格》中所言及的境象超越了眼前的确定之景,与佛教中“观心”,“象外”之说完全相同;其注重“心法”的理论和见解 意境不可能凭空出世,关于它的诞生一定会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可能起

建设美丽中国

建设美丽中国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美丽中国首次作为执政理念提出,也是中国建设五位一体格局形成的重要依据。 十八大报告提出美丽中国,山要绿起来,人要富起来。为了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也为了让中国更好的了解世界。也为了充分展示中国人文神韵的丰富文化内容。展示中国方方面面的内容,民间文艺、舞蹈、音乐、美术、书法、杂技、电视、电影、戏剧、曲艺、絵画等各个领域节目内容。将带领大家穿越中华大地的时间和空间经纬度;追寻中华文明传承自然地理、文化历史的故事;展现中华文明的行进轨迹;在国际化的视野下,表现华夏文明的独特景观、风俗、娱乐、审美和思辨。展示中国的、各地的,各民族的灿烂文化遗产。引领观众体验和领悟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丰富内涵。在世界范围内更好的展示中国最精华的民族瑰宝。为世界展示一个最美丽的中国。也在社会意义上.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打造国际水准,高品味,高覆盖,视听盛宴。 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并系统性提出了今后五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2]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2]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指出,“生态产品”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概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核心理念。[2] 十八大报告在“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论述中提出:“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们注意到,自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以来,我们党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初中历史知识 清朝时期“中国”概念的演变素材

清朝时期“中国”概念的演变 “中国”作为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孙中山先生创建的“中华民国”也简称“中国”)和我们国家的国名是一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高频词语,然而,该词的含义在历史上却是复杂多变的。撇开整个历史上“中国”复杂含义的流变以及今天的“中国”国家概念先不谈,仅仅清朝时期“中国”概念含义就经历了复杂的演变历程。 清朝的正式国号是1636年皇太极改其父努尔哈赤1616年建立的“后金”为“大清”而来的。1644年,年幼的清朝顺治帝在皇父摄政王多尔衮的辅佐下,利用明朝叛将吴三桂等人的势力,凭借在山海关打败灭亡明朝的李自成大顺农民军的余威,一跃由关外迁都北京入住中原,最终取代了明朝、大顺和南明等势力,逐步建立起对“中国”的统治地位的(此时正式国名叫“大清”)。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继蒙古族建立的元朝之后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国”全国性的统一政权,满洲建立清朝入住中原后,不仅全盘接受了汉族建立的明朝“中国”曾经有效管辖的疆土范围,而且不断开疆拓土,将蒙古、新疆、西藏和台湾等许多地方纳入或重新纳入“大一统”的“中国”版图,到乾隆时平定新疆大小和卓叛乱后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的“中国”最后主权范围所能够达到的最大范围(蒙古帝国和元朝除外),从而确立起地理“中国”的正统地位。 清朝入住中原后,人口数量很少的满洲民族面对“中国”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的现实,如何在政治“中国”正统地位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有效的统治和治理呢?清政府在实施“满蒙联姻”国策之外,又逐步推行“中外一统”“满汉一体”国策(此处之“中外”并非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和“外国”对等的含义,而是指我国中原和中原以外的广大地区),采用汉制,加强中央集权,祭拜孔子,接受汉族的儒家文明,进行科举考试,建立文官官僚体系,且为灭亡的明朝编修正史——《明史》,从而不仅在疆土上而且在政治上和文化上取代明朝“中国”获得“中国”的正统地位。 清朝不仅获得地理“中国”、政治"中国”和文化“中国”意义上的“中国”正统地位,而且在正式自称为“大清国”的同时,相对于外国或外来者而言,对外自称时还使用“中国”称谓【“中国”是我国古代王朝的统称,我国古代大多都以朝代作为其正式国名,以“中国”为非正式国名与异域外邦相对称,虽然在《史记·大宛传》中已出现,但一个朝代自称“中国”却始于元朝,当时元世祖忽必烈派往日本的使臣所持的国书自称元朝为“中国”(虽然自称为“中国”,但其正式国名仍为“大元”,此“中国”含义不过是“内中外夷”天下中心主义的华夷世界观的体现而已),而将日本等周边国家称为“外夷”,明朝时期对外也使用过“中国”,但“中国”仍然不是正式国名,至于清朝,从建立至顺治时仍然一直使用“大清国”称谓,康熙时才出现“大清国”和“中国”都使用的状况】。 具体而言,清朝康熙时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康熙帝在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后,双

作为中国美学核心范畴的意境

作为中国美学核心范畴的意境 从历史上看,西方美学长期专注于对美的研究。尽管18世纪后,一些西方美学家开始将研究对象调整为趣味或感性认识,19世纪后有用审美经验研究来取代美的研究的趋势,20世纪后关于艺术定义的争论占据了美学的大部分内容,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美可以说是西方美学的核心范畴。 什么是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有些研究者认为,美既然是西方美学的核心范畴,它就应该是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就像其他科学或学科的情形一样。于是,他们以美为线索到卷帙浩繁的文本中去寻找美学思想。结果令人失望,他们期待的深刻和丰富的美学思想并没有被发现。这与中国独特的艺术传统和丰富的艺术宝库很不相称。按理,不应该出现这种美学理论与艺术实践不相匹配的情况。 20世纪上半期活跃的美学家王国维、邓以蛰、宗白华等人发现,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可能不是美,而是意象、意境、气韵等独特概念。通过这些概念,他们发现了辉煌灿烂的中国美学宝库。等到80年代叶朗撰写《中国美学史大纲》时,他已经非常自觉地通过这些概念来发掘这座宝库,从而比较顺利地完成了第一部中国美学通史的写作,并且产生了

国际影响。德国汉学家顾彬(Wolfgang Kubin)就承认,他的中国文学史研究受到叶朗美学研究的影响。他回忆说:“1994年我有机会到北京大学进行三个月的访学,有机会跟叶教授见面,他告诉我不应该从美来看中国文学,应该从意象、境界来看,这完全有道理。这不是说我不能用西方的方法来分析中国文学,但是如果我们也能够同时从中国美学来做研究工作的话,那显然就能够加深中国文学作品的深邃和深度。所以我们需要中国的学者发现并指出我们的问题所在。叶朗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说得非常具体。所以叶朗丰富了我对中国文学的印象,我从1994年开始在他的影响之下写了《中国文学史》。” 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不是美而是意境,这一点已经成为中外学者的共识。那么,什么是意境?它与美相比,究竟有何不同?对于这个问题,既可以通过追溯中国美学史来回答,也可以通过与西方美学的比较来回答。 从中国美学史上来看,意境与意象和象等概念相关。在《易传》中,象是与形对照起来界定的。《易传》中有这样的说法:“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象与形相比,有虚与实和动与静的区别。象比形更虚灵、更生动。象还有另外一个用法,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想象。《韩非子?解老》中对象做了这样的解释:“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

中国梦具体含义什么

中国梦具体含义什么 伟大的中国梦具体含义什么二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的兴盛状况。中华民族是个有着5000年文明历史的伟大民族。早自秦汉就进入盛世。作为其载体的古代中国曾以世界上头号富强大国“独领风骚”达1500年之久。古代中国的盛世有两个重要标识:一为疆域版图特别辽阔。从汉武帝始,疆域版图就已经很辽阔了。唐朝的盛世疆域版图达1000多万平方公里。元世祖忽必烈开辟的元帝国,其疆域版图逾越汉唐,达到古代中国的最大值,面积约为1500多万平方公里。清康熙年间设立台湾府,使古代中国疆域版图的最后定格为1300多万平方公里,包括台湾和南海诸岛。清帝国中央政府对各地的管辖权和控制力达到了封建社会的最大值。二为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特别巨大。16世纪以前,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约有300项,其中175项是中国人的发明。正是这些重大的发明(包括发现),使中国的农耕、纺织、冶金、手工制造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直到18世纪末期,中国的经济规模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相当于刚刚过去的上个世纪末期美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总量上的比重;且对外贸易长期出超,当时西方国家中最富强的英国销往中国的商品总值,尚不足以抵消中国卖给英国的茶叶一项;全世界5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当时共有10个,中国就占了6个。而当世界进入工业文明之后,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这个已内腐的庞然大物轰然坍塌。这个曾在世界上独占鳌头、傲视诸“夷”的“天朝上

国”,迅即成为由多个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积弱积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仅仅五六十年间,几乎所有西方和东方列强通过侵略战争,签订了数百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进行疯狂掠夺。中华民族濒临亡国灭种边缘。正是这种苦难中国的历史背景,呼唤着中国共产党诞生。她接过先进中国人“击鼓传花”的接力棒,经过90多年艰苦卓绝的不懈奋斗,终于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呈现出灿烂前景。

2019年美丽中国,有你有我

2019年美丽中国,有你有我 篇一:“美丽中国有你有我”大型科普知识竞赛策划书 “美丽中国有你有我”大型科普知识竞赛策划书 一、活动引言: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同时,环境的愈加恶劣和人口、资源、疾病、经济等世界性问题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人们:昔日生机勃勃的绿色家园,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问题。我们大学生是肩负着国家的未来,所以大学生必须肩负起建设生态文明创建美丽中国的历史使命。二、活动目的:本活动主要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通过三轮答题让同学们基本了解生态文明的相关知识,提高大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使大学生了解到人类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地球面临的各种问题,养成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也为了让当代大学生意识到保护地球的活动要懂得持之以恒,学会用实际行

动来装点环境、美化校园。同时,也为了增加大学生对世界地球日相关知识的了解,让世界地球日得到更多人的熟知,使大家认识到,我们应该和身边的人一起做一些身体力行的事情,共同保护珍惜我们可亲可敬的祖国母亲。三、活动主题: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丽中国四、活动时间:xx年4月21日晚7:00五、活动地点: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六、指导老师:赵强七、策划部门:法政学院学生科协实践部八、活动对象:石家庄经济学院校本部全体 九、活动嘉宾:郭震老师、赵强老师、程捷老师、校学生科协主席团成员及各二级学院学生科技组织负责人十、活动流程:1、选手入场签到,播放背景音乐、ppt、视频2、主持人做开场白,介绍到场的嘉宾,对本活动做简单的介绍并宣布活动正式开始。3、活动开始前,进行热身赛--“小试牛刀”4、活动正式开始,主持人宣布比赛规则(规则详见附录)。5、知识竞赛正式开始(1)每队选出一个人进行抽签决定答题顺序和选择题组的顺序;(2)第一环节:“星球大战(七大行星)”,从七个队中选出两个分数比较高的队伍进入第三环节,即拥有争夺冠亚季军的机会。(3)中场表演及观众互动;(4)互动游 戏结束后,进行第二环节---“末日重生”,从剩下的五个队伍中选出一个队和上一环节的两个队争夺冠亚季军;(5)比赛进入白热化阶段时插入娱乐节目(此环节是视时间情况而定,若时间紧迫,则

中国美学

题目:论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和合之美姓名:杨富 学号:084020432 班级:08哲学 任课教师:雷希老师

论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和合之美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其思想精粹主要包括:中和之美、协调之美、和善之美、和合之美等和谐思维。“中和之美”是中华民族最高审美标准;“协调之美”是贯穿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始终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善之美”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思维方式;“和合之美”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观。“和合”是中国古代诗性智慧与审美运思的源头活水。 和合之美最突出的体现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观点。以天人异质同构为基础并由此确立二者间和谐化诗意关联的“天人合一”思想深刻浸润了古代审美境界论,中国人由此而强调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的合一;“和合”文化中的整体直观运思深刻影响了古代审美体验论,视审美体验与生命体验为同一的中国诗性智慧特别强调物我互感互动的生命运动中的整体直观把握;“和合”文化中和谐化辩证法的普遍运用,使得中国诗性智慧特别注意以对应性、相融性、辩证性、和谐性来理解和处理一系列审美范畴的构架和展开。“和合”文化构建了中国美学的主导精神——对“和”美的追求,形成了中国美学的和谐基调。天人合一”是古代中国人处理自然界和精神界关系所持的基本思想,其突出特征是强调:人与自然间并无绝对的分歧,自然是内在于人的存在物,而人又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服从自然规律,人性即天道,道德原则与自然规律一致,人生理想就是天人调谐;人与天地万物合为一体,达到一种完满和理想的境界,是中国人文精神追求的最高目标,质言之,在古代中国人看来,自然过程、历史过程、人生过程、思维过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这一思想特征贯穿了“天人合一”观念源起与演变的基本过程。庄子提倡“与天为一”,《庄子·达生》云:“弃事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夫形全精复,与天为一”,就是要求抛弃世事,忘怀生命,使形体健全,精神饱满,从而达到与天合为一体的自然无为境界。“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古代审美境界论的影响是巨大而又深远的。这表现在:在古代中国人看来,人与自然、情与景、主体与客体、心源与造化、内根与外境都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天人异质同构的这种深层文化意识使得中国古代人学与美学间有着内在的本体性关联,由此,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的合一成为中国诗性智慧最具有特色和魅力之所在。中国美学深刻领悟了“天人合一”思想所包含的诗性智慧,并创造性地将之发挥由天至人的审美体认模式和以人合天的审美体验模式的双向运动中,从而

中国历史基本介绍

夏朝(約前21世紀—約前16世紀?[1-3]??)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4]??夏時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數量的青銅和玉制的禮器,[5-6]??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 根據史書記載,禹傳位于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的先河。因此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從夏朝的建立開始。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與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緣上有宗法關系,政治上有分封關系,經濟上有貢賦關系,大致構成夏王朝的核心領土范圍。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處,南達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這個區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師、登封、新密、禹州一帶。 一般認為,夏朝共傳十四代,十七后[7-8]??(夏朝統治者在位時稱”后“,去世后稱”帝“),延續約471年[9]??,為商朝所滅。后人常以“華夏”自稱,使之成為中國的代名詞[10]??。 經夏商周斷代史研究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初步勾勒出了 公元前2500至前1500即堯舜時代到夏商之際的社會圖景。中原地區包括禹都陽城(今河南鄭州登封王城崗遺址)在內 GAGGAGAGGAFFFFAFAF

的夏朝時期六座規模大、等級高的中心性都邑,被列入了研究重點。 中國傳統文獻中關于夏朝的記載較多。在河南省西部發現的二里頭文化具備了屬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條件,但一直未能出土類似安陽殷墟甲骨卜辭的文字記載。許多中外歷史學家認為,斟鄩(河南洛陽偃師夏都二里頭遺址)的全期或第一、二期是夏朝都城的遺跡[11-12]??。 鳴條之戰夏室覆滅,在方國部落的支持下,商湯在亳稱“王”[49]??。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世襲制政權夏朝[4]??,共傳13世[50]??、17王,[51]??歷時472年,[3]??公元前1600年滅亡。 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 夏朝方國商國君主商湯率方國于鳴條之戰滅夏后,以“商”為國號[1]??,在亳(今商丘)[2]??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國都頻繁遷移,至其后裔盤庚遷殷(今安陽)后國都才穩定下來,在殷建都達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稱為“殷”或“殷商”。[1]??[4-5]? GAGGAGAGGAFFFFAFAF

我的设计美学观极简主义的意境之美

我的设计美学观极简主义的意境之美 极简主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它在结构主义的基础上进行发展,主张功能化和理性化的设计理念,反对形式化和装饰化的设计风格。极简主义以其简约、纯粹的风格迅速渗透并影响了各个领域,它蕴含的“意境”的美学思想在其应用的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极简主义”最早出现在艺术领域,美学理论家理查德•乌海姆于1965年1月在《Arts Magazine》发表的文章《Minimal Art》中,首次使用了“极简主义”这一词汇。关于“极简主义”的定义,总体来说就是:将设计不断地做减法,减少到只剩它的本质,抛弃不必要的细节而强调物体本身的美,注重材料和色彩的运用。作为一种艺术思潮,极简主义的影响已经波及到了文化艺术的各个范畴,除了建筑、绘画、雕塑和视觉设计外,音乐及文学的表现形式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波普艺术的减退,极简主义成为一种新兴的设计潮流。它发端于1960年前后的美国纽约,是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主要代表形式。但是若要追寻极简主义的渊源,早在古代,代表东方文明的中国就已经出现了与此相关的思想。

极简主义的渊源 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深的中庸哲学中,推崇对事物自然和本质的追求,这种思想与极简主义的理念极为相近。道家学说创始人老子曾说过“少则得,多则惑”,他提倡的这种少胜于多的思想,与后来米斯•凡德洛“less is more”的设计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当然,也有不少学者认为,极简主义的设计理念最早应是起源于东方的禅宗 思想。 极简主义的意境之美 中国古典艺术形式中最高深的部分就是意境美。意境美是通过对传统美学熟练的掌握和 创作者平和豁达的创作心态来实现的。它高于作品的表现形式,表现出了作品的灵魂和生命。而极简主义“以少胜多”的创作手法,在东方传统美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中国的古诗词中精炼细致的文字和水墨画里平淡随意的创作手 法向来都是极简主义的最好体现。综合东方传统美学思想,极简主义主要从以下两个大方向体现了其意境之美。 1.少就是多 道家学说里提到的“少则得,多则惑”指的是万物的共性。极简主义在设计中尽可能把 一切多余的东西剔除掉,追求简洁的造型和单纯的色彩。这样的设计理念与“少则得,多则惑”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美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doczj.com/doc/518209685.html, 中国美学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国美学论文选题参考 1、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 2、当代中国美学在呼唤——告别古代 3、中国美学和美育思想概述 4、当代文化进程中的中国美学 5、中国美学如何跨入21世纪 6、世界美学视野下的中国美学 7、中国美学史方法论略谈 8、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绪论》译后记 9、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美学 10、中国美学深化的三个问题 11、论中国美学范畴的逻辑发展 12、当代文化语境与中国美学 13、食品工艺中的中国美学思想 14、“趣味”范畴与中国美学现代性 15、在非主流中发现中国美学 16、文艺美学:中国美学的现代性事件 17、摩尔诗歌与中国美学思想之渊源 18、梅兰芳表演艺术与中国美学“雅正”传统 19、朱熹美学思想与中国美学精神 20、杜威的“哥白尼革命”与中国美学鼎新

https://www.doczj.com/doc/518209685.html, 二、中国美学论文题目大全 1、言意之辩与中国美学 2、大众文化的发展与中国美学的转型 3、中国美学思想在书法中的表现 4、中国美学元素在文学翻译中的折射 5、中国美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 6、梁启超的“趣味”范畴与中国美学现代性 7、走向综合、融通的新世纪中国美学(纲要) 8、马克思《手稿》的实践观及当代中国美学论争 9、关于中国美学史真实性的拷问 10、王建疆教授与中国美学研究 11、王国维与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 12、20世纪中国美学论争的历史经验 13、从佛教造像艺术管窥中国美学精神 14、宗白华为何没有写成《中国美学史》 15、理论还是文化:中国美学史研究的未来走向 16、迪基《美学导论》与中国美学原理写作的差异 17、20世纪中国美学研究的历史反思 18、中国美学三十年:问题与反思 19、20世纪中国美学的现展 20、新中国美学理论研究六十年 三、热门中国美学专业论文题目推荐

古代中国文化区域划分及中国概念的演变

古代中国文化区域划分及中国概念的演变 按非洲起源说:大约在20万年前,我们这些现代人的祖先不知什幺原因,开始从非洲向全世界迁徙;大约在2-3万年前,他们到达了中国现在的区域。中国幅员辽阔,山河纵横,各地自然条件差异极大,于是他们在这里逐渐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古代中国文化体系。图1:现代人类扩散路线图 图2:古代文化区域图 一、古代中国的6大文化区域(一)东北渔猎文化区大兴安岭以东、燕山以北的现代中国东北地区,古时河流众多、森林茂密,那里人们发展出了以捕鱼与狩猎为主的渔猎经济文化。(二)蒙古游牧文化区大兴安岭以西、阴山以北、天山以南,由于山脉阻隔,降雨量锐减,形成了带有沙漠性质的蒙古草原,那里的牧人习惯逐水草而居,过着迁徙不定的沙漠式游牧生活。(三)西北丝路文化区从天山到西藏北部、青海一带,雪山高耸,高原矗立,平坦处为一片片草原和沙漠。沙漠中又有孤岛相似的绿洲,每一个绿洲往往就是一个小城市,里面的居民则过着丰足的农业生活。在汉唐时期,这里是中国通往中东的陆上通道,又称西域。而早在上古时期,这里就形成了以新疆为主的平原游牧民族和以青海、西藏为主的高山游牧民族。(四)西南高山文化区现在的云南、贵州、广西及藏南地区是我国的高山文化区,即地理上的横断山脉地区。这里高山林立,民族众多,往往一个山里住着好几个民族。山顶上住着一种人,山腰上又住着一种人,谷地里还住着一种人。这些居民往往根据地形不同,有不同的生活形态。山顶上的居民,用羊和青稞交换谷地出产的蕈类和小米,而山腰则往往作为马帮和盐客来往的要道。中原的居民,也通过这些狭窄谷道或河流,与他们进行经济往来,将中原的文化和讯息带到此地。(五)两河中原文化区古中国的农业地带主要集中在两河中原文化区,

从“意境”范畴看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特征

第25卷第4期2003年7月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 iangt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25No.4 J ul.2003 从“意境”范畴看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特征Ξ 邓桂英 (湖南科技大学中文系,湖南湘潭411201) 摘 要:中国古典美学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个性,也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独特的美学命题和范畴。“意境”这一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反映了中国古典美学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美学范畴的多义性,模糊性和辩证统一性;美学范畴的动态变异性;“以物观物”、“以我观物”的哲学认知和审美认知方式交融的艺术观照方式。 关键词:意境;中国古典美学;基本特征 中图分类号:B83-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82(2003)04-0097-03 中国古典美学源远流长,萌芽于先秦时代,经汉代过渡,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正式形成,唐宋时其思想被广泛运用,在元明清时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古典美学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征。笔者选取了“意境”这一核心范畴,拟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这一特征的形成与我国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有关。中国古代社会是“以农为本”的社会农业是社会的基本经济结构。而农业生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自然条件,故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古人注重二者的和谐一致并能自觉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比尼恩在《亚洲艺术中人的精神》一书中说:“这个民族似乎在其连续不断的记忆里一直保留它原始时期的经验,中国人似乎把他们早期与动物世界的友善关系从最遥远的上古一直带到了文明时代。”先秦道家的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法天贵真的宇宙观和审美观正是其产物。中国的先哲们认为,人生命活动的盛衰和心灵世界的惨舒与天地自然具有同一性或同构关系。这种哲学思想的产生直接影响到了审美领域。人们普遍认为惟有顺应自然之道,在人与自然的统一中,人的生命活动才能获得自由,才能体验到美之所在。在审美实践中,着力体悟、把握以至表现这种同一性或同构关系,千百年来始终是华夏诸门类艺术所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中国古代大量的诗,画、音乐作品就常常表露出一种人与自然交融冥和的意境情味,符合自然又超越自然,人内在的生命力搏动与外在自然界生机活力交感统一。“审美范畴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美学的历史,审美范畴的内涵也 就是美学的内涵,审美范畴的美学特征,也就表现了美学的特征,揭示中华美学中的审美范畴的辩证性质及其美学内涵,也就大体展示了中国古典美学的理论内涵及其特征……”[1]。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意境深受“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总是从人与自然的统一中去追求美、表现美,表现人同自然的和谐契合,与物无忤,恬然自安和无所不适,以及主体情思与客体景物的交融合一。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天”“人”可以相互感应,物我可以彼此交流,因此,中国古人面对高山流水、春花秋月,总喜欢悄然对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迟归”,也因此有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绝唱。意境的创造主体打破了现实的界限,打破了与切身利害相关的小天地界限,物我在一体同仁的状态中各徜徉自得,心灵因此找到了一片洁净的栖息地。这样,意境“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与言外”(欧阳修语),展示给我们一幅浩瀚无垠的宇宙生命图景,奏响了一首永恒无限的宇宙生命交响曲。意境以其强大的审美冲击力,将审美主体内在生命的存在延伸至无限,使审美主体在获得极度的精神愉悦的同时还获得了具有生命本体意义的真正超越[2]。 二 美学范畴的多义性、模糊性和辩证统一性这一特征主要受中国古代传统感悟式直觉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感悟式直觉思维方式不是依靠理性分析、抽象思辩、逻辑推理,而是通过一种诗性方式,从审美的感性活动中,于自然或艺术的感性体验中,整体地领悟到审美客体所隐含的意蕴,直觉把握宇宙人生的真谛, 79 Ξ收稿日期:2002-09-12 作者简介:邓桂英(1980-),女,湖南湘乡人,湖南科技大学文艺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文艺美学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