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AQ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AQ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AQ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AQ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前言

引言

1 范围

2 术语和定义

3 应急预案的编制

4 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

5 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6 专项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7 现场处置方案的主要内容

8 附件

附录A(资料性附录)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和要求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的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邓云峰、蒋仲安、时训先、钟茂华、刘功智、郑双忠。

引言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国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

的重要组成部分。制订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解决目前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要素不全、操作性不强、体系不完善、与相关应急预案不衔接等问题,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提高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写质量,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制定本标准。

应急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生产经营单位的组织体系、管理模式、风险大小及生产规模不同,应急预案体系构成不完全一样。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从公司、企业(单位)到车间、岗位分别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形成体系,互相衔接,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同地方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相衔接。

应急处置方案是应急预案体系的基础,应做到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清楚,应急管理责任明确,应对措施正确有效,应急响应及时迅速,应急资源准备充分,立足自救。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程序、内容和要素等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

生产经营单位结合本单位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风险种类、生产规模等特点,可以对应急预案框架结构等要素进行调整。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应急预案emergency response plan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应急准备emergency preparedness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

应急响应emergency response

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应急救援emergency rescue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消除、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

恢复recovery

事故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3 应急预案的编制

编制准备

编制应急预案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a)全面分析本单位危险因素、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事故的危害程度;

b)排查事故隐患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并在隐患治理的基础上,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其危害程度;

c)确定事故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d)针对事故危险源和存在的问题,确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e)客观评价本单位应急能力;

f)充分借鉴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教训及应急工作经验。

编制程序

3.2.1 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

3.2.2 资料收集

收集应急预案编制所需的各种资料(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技术标准、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案例分析、本单位技术资料等)。

3.2.3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在危险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本单位的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和后果,进行事故风险分析,并指出事故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分析结果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

3.2.4 应急能力评估

对本单位应急装备、应急队伍等应急能力能够评估,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3.2.5 应急预案编制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注重全体人员的参与和培训,使所有与事故有关人员均掌握危险源的危险性、应急处置方案和技能。应急预案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预案相衔接。

3.2.6 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进行评审。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责安全管理的部门组织审查。评审后,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经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

4 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

应急预案应形成体系,针对各级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所有危险源制订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并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生产规模小、危险因素少的生产经营单位,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可以合并编写。

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处理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

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如煤矿瓦斯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

的组成部分,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

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

5 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总则

5.1.1 编制目的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作用等。

5.1.2 编制依据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行业管理规定、技术规范和标准等。

5.1.3 适用范围

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区域范围,以及事故的类型、级别。

5.1.4 应急预案体系

说明本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

5.1.5 应急工作原则

说明本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5.2.1 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主要包括单位地址、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原材料、主要产品、产量等内容,以及周边重大危险源、重要设施、目标、场所和周边布局情况。必要时,可附平面图进行说明。

5.2.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主要阐述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及风险分析结果。

组织机构及职责

5.3.1 应急组织体系

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5.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各成员单位及其相应职责。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

预防与预警

5.4.1 危险源监控

明确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5.4.2 预警行动

明确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发布程序。

5.4.3 信息报告与处置

按照有关规定,明确事故及未遂伤亡事故信息报告与处置办法。

a)信息报告与通知

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和通报程序。

b)信息上报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和时限。

c)信息传递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和程序。

应急响应

5.5.1 响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

5.5.2 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5.5.3 应急结束

明确应急终止的条件。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事故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现场应急结束。应急结束后,应明确:

a)事故情况上报事项;

b)需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

c)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信息发布

明确事故信息发布的部门,发布原则。事故信息应由事故现场指挥部及时准确向新闻媒体通报事故信息。

后期处置

主要包括污染物处理、事故后果影响消除、生产秩序恢复、善后赔偿、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的修订等内容。

保障措施

5.8.1 通信与信息保障

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5.8.2 应急队伍保障

明确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的组织与保障方案。

5.8.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明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5.8.4 经费保障

明确应急专项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管理措施,保障应急状态时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

5.8.5 其他保障

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

培训与演练

5.9.1 培训

明确对本单位人员开展的应急培训计划、方式和要求。如果预案涉及到社区和居民,要做好宣传教育和告知等工作。

5.9.2 演练

明确应急演练的规模、方式、频次、范围、内容、组织、评估、总结等内容。

奖惩

明确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奖励和处罚的条件和内容。

附则

5.11.1 术语和定义

对应急预案涉及的一些术语进行定义。

5.11.2 应急预案备案

明确本应急预案的报备部门。

5.11.3 维护和更新

明确应急预案维护和更新的基本要求,定期进行评审,实现可持续改进。

5.11.4 制定与解释

明确应急预案负责制定与解释的部门。

5.11.5 应急预案实施

明确应急预案实施的具体时间。

6 专项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在危险源评估的基础上,对其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可能发生的季节及其严重程度进行确定。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明确处置安全生产事故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组织机构及职责

6.3.1 应急组织体系

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6.3.2指挥机构及职责

根据事故类型,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以及各成员单位或人员的具体职责。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主要负责人职责。

预防与预警

6.4.1 危险源监控

明确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6.4.2 预警行动

明确具体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发布程序。

信息报告程序

主要包括:

a)确定报警系统及程序;

b)确定现场报警方式,如电话、警报器等;

c)确定24小时与相关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

d)明确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

e)明确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

应急处置

6.6.1 响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

6.6.2 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6.6.3 处置措施

针对本单位事故类别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危险性,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如:煤矿瓦斯爆炸、冒顶片帮、火灾、透水等事故应急处置措施,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明确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质与装备数量、管理和维护、正确使用等。

7 现场处置方案的主要内容

事故特征

主要包括:

a)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b)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c)事故可能的季节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d)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应急组织与职责

主要包括:

a)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形式人员构成情况;

b)应急自救组织机构、人员的具体职责,应同单位或车间、班组人员工作职责紧密结合,明确相关岗位和人员的应急工作职责。

应急处置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事故应急处置程序。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及现场情况,明确事故报警、各项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事故扩大及同企业应急预案的衔接的程序。

b)现场应急处置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坍塌、水患、机动车辆伤害等,从操作措施、工艺流程、现场处置、事故控制,人员救护、消防、现场恢复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措施。

c)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联络方式和联系人员,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注意事项

主要包括:

a)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b)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c)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d)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e)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f)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g)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8 附件

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列出应急工作中需要联系的部门、机构或人员的多种联系方式,并不断进行更新。

重要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

列出应急预案涉及的重要物资和装备名称、型号、存放地点和联系电话等。

规范化格式文本

信息接收、处理、上报等规范化格式文本。

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

主要包括:

a)警报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

b)重要防护目标一览表、分布图;

c)应急救援指挥位置及救援队伍行动路线;

d)疏散路线、重要地点等标识;

e)相关平面布置图纸、救援力量的分布图纸等。

相关应急预案名录

列出直接与本应急预案相关的或相衔接的应急预案名称。

有关协议或备忘录

与相关应急救援部门签订的应急支援协议或备忘录。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和要求

封面

应急预案封面主要包括应急预案编号、应急预案版本号、生产经营单位名称、应急预案名称、编制单位名称、颁布日期等内容。

批准页

应急预案必须经发布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方可发布。

目次

应急预案应设置目次,目次中所列的内容及次序如下:

——批准页;

——章的编号、标题;

——带有标题的条的编号、标题(需要时列出);

——附件,用序号表明其顺序。

印刷与装订

应急预案采用A4版面印刷,活页装订。

最新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完整版)

目录 目录 (1) 编制说明 (5) 第一章评价依据及范围 (7) 1.1 评价依据 (7) 1.1.1 评价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程、标准或规范 (7) 1.1.2 评价依据的相关设计文件 (11) 1.1.3 评价依据的其他文件 (11) 1.2评价范围 (11) 第二章建设项目简介 (12) 2.1 项目概况 (12) 2.1.1 建设单位概况 (12) 2.2.2 项目背景 (13) 2.2.3 项目建设地点 (13) 2.2 项目建设方案 (14) 2.2.1 建筑物及构筑物设计 (14) 2.2.2 公共服务设施及附属工程设计 (15) 2.3 项目工程自然条件 (22) 2.3.1 地形地貌条件 (22) 2.3.2 工程地质条件 (23) 2.3.3 水文、气象条件 (23)

第三章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25) 3.1 工程选址及总平面布置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25) 3.1.1 自然条件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25) 3.1.2 周边环境状况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26) 3.2 项目施工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27) 3.2.1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27) 3.2.2 高处坠落 (28) 3.2.3 物体打击 (29) 3.2.4 机械伤害 (29) 3.2.5 触电 (30) 3.2.6 坍塌 (31) 3.2.7 火灾 (32) 3.2.8 车辆伤害 (32) 3.2.9 职业危害 (32) 3.3 生物示范中心功能运行过程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33) 3.3.1 生物示范中心安全管理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33) 3.3.2 建筑防火及消防设施、器材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33) 3.3.3 公共安全卫生设施及设备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36) 3.3.4 实验室危险物品使用与保管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38) 3.3.5 污染物排放 (38) 3.3.6 公共突发安全事故 (39) 第四章评价单元划分与评价方法选择 (42)

清洁生产标准 钢铁行业_REDUCED

本电子版内容如与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的标准文本有出入,以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的文本为准。 HJ HJ/T189-2006 清洁生产标准钢铁行业 Cleaner production standard 2006–7–3 发布 2006–10–01 实施

目次.............................................................................................................I (1) (1) (1) (4) (4) (8) (10)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保护环境,为钢铁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导向,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可用于钢铁联合企业和电炉钢厂(短流程)的清洁生产审核和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 在达到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基础上,本标准根据当前的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而制订,共分为三级,一级代表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二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三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标准也将不断修订,一般每3~5年修订一次。 根据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清洁生产指标原则上分为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废物回收利用指标、资源能源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产品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等六项。考虑到氮肥制造业的特点,根据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和我国钢铁行业生产特点,本标准对钢铁行业清洁生产指标定为生产工艺装备与技术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污染物指标、产品指标、废物回收利用指标、环境管理要求共6类,并根据钢铁生产长/短工艺流程分别确定每一类中的具体考核指标。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辽宁省清洁生产中心、冶金清洁生产技术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年7月3日批准,自2006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

最新安全评价师鉴定题型汇总

2010年安全评价师鉴 定题型

2010年鉴定题型(三级) 情景题: 某建设项目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在进行初步设计前,已具备了进行安全预评价的条件。一安全评价机构通过危险有害因素辨识,采用了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等方法对该项目中某评价单元进行了安全预评价。 通过预先危险性分析,得到该单元中存在Ⅳ级危险等级的火灾、爆炸危险,Ⅲ级危险等级的中毒、高温灼伤危险和Ⅱ级危险等级的车辆伤害等危险。 通过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该单元存在20

几种危险物质的临界量如表2和表3. 表2 企业各种危险化学品及其储存量 表3 其他危险化学品类别及其临界量

表3(续) 其他危险化学品类别及其临界量 情景题: 办公室的照度标准值为500Lx,照度标准值是指工作、活动或生活场所参考平面上的最低平均照度值。某新建办公室,现场实测工作参考平面上的8个照度数据为:527Lx、448Lx、518Lx、551Lx、549Lx、546Lx、498Lx、532Lx。试用“Q值检验法”判别其中是否有极端数据应该舍去。计算该新建办公室的平均照度值,并说明是否满足标准的要求?(观察8次的置信因素Q0.90=0.47) 案例题

氯碱行业(聚氯乙烯)清洁生产标准

附件九: 清洁生产标准氯碱行业(聚氯乙烯)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清洁生产标准 氯碱行业(聚氯乙烯)》编制课题组 二OO八年八月

目次 1 概况 (1) 1.1聚氯乙烯的产品特性 (1) 1.2行业发展现状 (1) 1.3行业、原料、工艺、规模等主导因素的分散度情况 (2) 1.4环保治理现状 (2) 2 编制过程 (3) 3 标准适用范围 (3) 4 指导原则 (3) 5 标准制定的技术路线 (5) 6 制定本标准的依据和主要参考资料 (5) 6.1标准的依据 (5) 6.2参考文献 (5) 7 编制标准的基本方法 (5) 7.1方法概述 (5) 7.2本标准的使用目的 (6) 7.3资源能源利用指标的确定 (6) 7.4产品指标的确定 (6) 7.5生产工艺及装备要求 (6) 7.6污染物产生指标 (8) 7.7废物回收利用指标 (8) 7.8环境管理要求 (8) 7.9检测与核算 (9) 8 标准实施的技术可行性 (9) 8.1标准实施的技术可行性 (9) 8.2标准实施的经济可行性 (9) 9 标准的实施 (10)

《清洁生产标准 氯碱工业(聚氯乙烯)》 1 概况 1.1 聚氯乙烯的产品特性 聚氯乙烯(PVC),英文名称Polyvinyl chloride polymer,结构式为: -CH2-CHCl-CH2-CHCl-CH2-CHCl-,是一种使用一个氯原子取代聚乙烯中的一个氢原子的高 分子材料。本色为微黄色半透明状,有光泽。透明度胜于聚乙烯、聚苯烯,差于聚苯乙烯, 随助剂用量不同,分为软、硬聚氯乙烯,软制品柔而韧,手感粘,硬制品的硬度高于低密度 聚乙烯,而低于聚丙烯,在屈折处会出现白化现象。 常见制品:板材、管材、鞋底、玩具、门窗、电线外皮、文具等。聚氯乙烯的最大特点 是阻燃,因此被广泛用于防火应用。但是聚氯乙烯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氯化氢和其他有毒 气体,例如二恶英和恶。 1.2 行业发展现状 聚氯乙烯(PVC)是五大通用合成树脂之一,具有良好的物理及机械性能,用于生产建 筑材料、包装材料、电子材料和日用消费品,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电力电讯 和包装等各领域。中国塑料工业已形成门类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与钢材、水泥、木材并 驾齐驱的基础材料产业,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其使用领域已远远超越上述三种材料,是农业、 工业、能源、交通运输、信息产业乃至宇宙空间和海洋开发等国民经济各领域不可缺少的重 要材料之一。 聚氯乙烯(PVC)工业在塑料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PVC制品具有开发早、应用范围 广、产品品种多、性能好等特点,在市场上占有相当重要份额。 我国的PVC工业从1958年开始了工业化生产,至今已经发展了半个世纪,目前国内PVC年产量在五大通用树脂中排名第一位,近年来聚氯乙烯行业在保持着高速发展的趋势。2000年国内的聚氯乙烯生产能力为320万吨,而截止到2005年的PVC产能已经达到972 万吨,增长量高达652万吨,平均每年的增长量也达到130万吨。2006年底全国PVC产能1191万吨,产量823万吨。由于受到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大环境不同时期的影响,国 内PVC产能年增长量也并不是平均分布的。 2005年与2004年相比,国内PVC产能增加了308万吨,达到972万吨,2006年与2005 年相比国内PVC产能增加了312万吨,这是国内氯碱行业发展历史中前所未有的产能突飞 猛进。经济的复苏带动了下游制品的生产,从而促进了PVC的需求增加,而2003年9月的 聚氯乙烯反倾销终裁也恰恰为正在飞速发展的PVC行业创造了较为稳定优越的环境,同时 在国家鼓励西部发展的热潮中,丰富的资源优势适时显现,从而也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眼光。 表1 2002-2006年中国聚氯乙烯产能、产量变化表 单位:万吨 年份 2002 2003 2004年 2005 2006 产能 434 523 664 972 1191

最新合成氨项目安全评价常用资料

合成氨项目安全评价 常用资料

合成氨项目安全评价常用资料 一、评价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 (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5)《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6)《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 (7)《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 (8)《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号) (9)《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的通知》(安监管办字[2001]39号文件) (10)《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安监局联合下发的发改投资[2003]1346号) (1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3号令) (12)《关于加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委办字[2005]48号)

(13)《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05]第1号) (14)《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细则》安监总危化〔2007〕255号 1.3评价规范、标准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l6-2006) (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l04-2005) (5)《石油化工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设计规范》(SH/T3053-2002)(6)《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HGJ87–85) (7)《石油化工生产建筑设计规范》(SH3017-1999) (8)《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1999年版〉)(9)《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016–98) (10)《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 (1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44号令) (1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13)《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 20571–95) (14)《石油化工企业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H3004-1999)(15)《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92) (16)《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 (17)《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 (SH3063-1999) (18)《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 (19)《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安全预评价依据

安全预评价依据 化工项目安全预评价依据 ●预评价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实施) 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44号令) 3、《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原劳动部第3号令) 4、《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管理办法》(原劳动部第10号令) 5、《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文件安监管办字〈2001〉39号) 6、《安全预评价导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19年5月) ●预评价标准及规范 1、《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 2、《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SH3047-93) 3、《石油化工生产建筑设计规范》(SH3017-1999) 4、《石油化工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设计规范》(SH/T3053-2002) 5、《石油化工企业卫生防护距离》(SH3093-1999)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 7、《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及1999年局部修改条文) 8、《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SH3007-1999) 9、《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1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1997年版〉) 1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12、《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版) 13、《钢制管道及储罐腐蚀控制设计规范》(SY0007-1999) 1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平板玻璃行业清洁生产标准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平板玻璃行业清洁生产标准 目次 前言.......................................................................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规范性技术要求 (1) 5 数据采集和计算方法 (3) 6 标准的实施 (5)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改善环境质量,为平板玻璃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在达到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当前的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平板玻璃行业企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本标准分三级。一级代表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二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三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标准也将不断修订,一般三至五年修订一次。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江苏省宿迁市环境科技推广中心。 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 年08 月01 日批准。 本标准自2007 年10 月1 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

清洁生产标准平板玻璃行业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本标准将清洁生产标准分为六类,即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废物回收利用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平板玻璃行业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和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当下列标准被修订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1614 浮法玻璃 GB 11901 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 GB 11914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 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GB/T 15262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 15435 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 Saltzman 法 GB/T 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3.1 清洁生产 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装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资源等措施,从源头上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各环节以及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3.2 平板玻璃 指板状的硅酸盐玻璃。 3.3 浮法

史上最最完整版AQ规范

即将实施的AQ: 通用类AQ 其他类AQ 石油行业类AQ 化工类AQ 金属非金属矿山类AQ 烟花爆竹类AQ 煤矿类AQ 2015年9月1日即将实施的AQ AQ/T 9009-2015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 AQ 3051-2015 液氯钢瓶充装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要求AQ/T 3052-2015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导则 AQ 3053-2015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安全技术规范AQ/T 3054-2015 保护层分析(LOPA)方法应用导则 AQ 5217-2015 木器涂装职业安全健康要求 AQ 4241-2015 纺织工业除尘设备防爆技术规范 AQ 4242-2015 纺织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 AQ 4243-2015 石棉生产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 AQ/T 4244-2015 造纸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 AQ 4245-2015 卷烟制造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 AQ 4246-2015 建材物流业防尘技术规范 AQ/T 4247-2015 水泥生产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 AQ/T 4248-2015 钢铁企业烧结球团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T 4249-2015 制鞋企业防毒防尘技术规范 AQ 4250-2015 电镀工艺防尘防毒技术规范 AQ/T 4251-2015 木材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规范AQ/T 4252-2015 黄金开采企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 AQ/T 4253-2015 箱包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规范AQ 4254-2015 涂料生产企业职业健康技术规范

AQ/T 4255-2015 制药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规范 AQ/T 4256-2015 建筑施工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规范 AQ/T 4257-2015 宝石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规范 AQ/T 4258-2015 玻璃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规范 AQ/T 4259-2015 石棉矿山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细则 AQ/T 4260-2015 石棉矿山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细则 AQ/T 4261-2015 石棉矿山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细则 AQ/T 4262-2015 石棉制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细则 AQ/T 4263-2015 石棉制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细则 AQ/T 4264-2015 石棉制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细则 AQ/T 4265-2015 木制家具制造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细则 AQ/T 4266-2015 木制家具制造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细则 AQ/T 4267-2015 木制家具制造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细则 AQ/T 4268-2015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快速检测方法--光散射法 AQ/T 4269-2015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规范 AQ/T 4270-2015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 AQ/T 4271-2015 通风除尘系统运行监测与评估技术规范 通用类AQ AQ 8006-2010 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能力的通用要求 AQ8007-2013 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营前安全评价规范 AQ/T 8008-2013 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 AQ/T 8009-2013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导则 AQ/T 8010-2013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导则 AQ/T 9001-2006 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 AQ/T 9002-2006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AQ 9003-2008 企业安全生产网络化监测系统技术规范 AQ 9003.1-2008 企业安全生产网络化监测系统技术规范第1部分:危险场所网络化监测系统现场接入技术规范 AQ 9003.2-2008 企业安全生产网络化监测系统技术规范第2部分:危险场所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日志

安全检查日志 工程名称:华峰化工生活区三期工程施工单位:重庆市泰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检查日期2019年04月日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检查类别日常安全检查天气晴多云阴雨气温с°/ с° 安全日检内容 一、现场作业情况 二、特种机械机电设备 1、塔吊吊装及运行情况(是否 违章指挥及违章操作) 2、施工升降机运行情况(是否 超员超载及擅自违规操作) 3、巡视检查塔吊和升降机标 节螺栓及附着支撑锚固。 三、现场施工-临时用电 四、安全防护(现场所有临边 洞口、电梯井口和安全通道) 五、专项安全检查 1、外脚手架(吊篮), 2、卸料 平台安装,3、模板支撑系统 六、安全文明施工 1、安全警示标志、标牌 2、施工围挡、封闭施工 3、施工场地、出入车辆冲洗、 材料堆码 4、扬尘和噪声污染的防治 5、安全通道(消防设施配置) 6、季节性施工(避暑防暑 七、安全管理 1、现场告知-安全教育活动 2、安全技术交底 3、新工人入场身份证(登记), 〖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现场检查综合描述: 〖违章违纪行为〗 备注 记录人:

华峰生活区三期工程 安 全 检 查 日 志 重庆市泰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019年04月 安全检查日志 工程名称:元利-综合办公楼施工单位:重庆市泰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检查日期2018年9月日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检查类别日常安全检查天气晴多云阴雨气温с°/ с° 安全日检内容

六、现场作业情况 七、特种机械机电设备 1、塔吊吊装及运行情况,是否违章指挥及违章操作 2、施工升降机运行情况,是否超员超载及擅自违规操作 3、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八、现场临时施工用电 九、安全防护(现场所有临边洞口、电梯井口和安全通道) 十、专项安全检查 2、外脚手架-吊篮,2、卸料平台安装, 3、模板支撑系统 六、安全文明施工 1、安全警示标志、标牌 2、施工围挡、封闭施工 3、施工场地、出入车辆冲洗、材料堆码 4、扬尘和噪声污染的防治 5、安全通道、消防设施 6、季节性施工(避暑防暑) 七、安全管理 1、现场告知.安全教育活动 2、安全技术交底 3、新工人入场(登记)

水利工程安全预评价导则

附件1 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指导意见 一、总则 (一)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管理办法(试行)》(水规计〔2012〕112号),为规范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工作,明确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的程序、内容、方法、报告编制要求等,提出本指导意见。 (二)本指导意见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河流、湖泊上新建的大型水利水电枢纽。 (三)安全预评价对象为生产设备、作业环境、监控设备、安全设施等有关工程安全、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的项目,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拟建工程推荐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预测该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技术设计和安全管理的建议。 (四)安全预评价依据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水利部和国务院相关部门安全生产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国家和有关行业技术标准,以及评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五)安全预评价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收集资料、划分评价单元、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选择评价方法、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等。

(六)安全预评价报告的编制应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对评价对象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明确安全预评价结论。 二、资料收集及现场查勘 (一)应全面收集评价对象的基础资料,包括项目前期审查及批复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相关专题报告及技术审查意见,安全预评价所需的其他资料和数据,以及其他类比工程资料。 (二)可收集类似工程资料及相关事故案例。 (三)安全评价机构可组织相关安全评价人员对评价项目的地形地质、工程总布置、施工环境等进行必要的现场查勘。 三、评价单元划分 (一)应根据评价对象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结合大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特点和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价单元划分。 (二)安全预评价应从自然条件、建筑物功能和位置、道路交通、设施设备、施工布置和方案、运行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分布及状况、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将整个工程项目分为若干相对独立、具有明显特征界限的评价单元。 (三)评价单元一般可划分为工程选址、枢纽总布置、水库近坝库岸、挡水建筑物、引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过坝建筑物、电站(泵站)厂房、开关站、机电设备、金属结构、特种设备、

铁路危险货物铁路运输专用线安全评价导则正式版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铁路危险货物铁路运输专用线安全评价导则正式版

铁路危险货物铁路运输专用线安全评 价导则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 前言 为保障铁路运输危险化学品专用线、专用铁路运输和装卸作业安全,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2 安全评价目的和基本原则 安全评价目的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保障铁路运

输危险化学品专用线(专用铁路)安全,提高其本质安全程度和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评价基本原则是指具备化学品制造业和铁路运输业安全评价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科学、公正和合法地自主开展安全评价。 3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我市行政辖区内铁路运输危险化学品专用线(专用铁路)及附属设施(以下简称铁路专用线)的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和安全现状评价。 本办法规定了铁路专用线安全评价的前提条件、程序、内容和要求。 4 评价依据

安全预评价导则AQ 8002-2007

安全预评价导则 AQ 8002-2007 2007-01-04发布2007-04-01 实施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安全预评价程序 4安全预评价内容 5安全预评价报告 附录A(规范性附件)安全预评价程序框图 附录B(资料性附件)安全预评价应获取的参考资料

前言 安全预评价对落实建设项目安全生产“三同时”、制订工业园区建设安全生产规划、降低生产经营活 动事故风险提供技术支撑。本标准对安全预评价的程序、内容、报告格式等基本要求做出明确规定,对 确保安全预评价工作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标准为制定各行业安全预评价的具体细则提供 基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浙江省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浩、阴建康、任建国、鲁顺清、刘正伟、陈兵、陈立元、王雷。

安全预评价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全预评价的程序、内容、报告格式等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项目、工业园区规划或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预评价。 各行业或领域可根据《安全评价通则》和本标准规定的原则制订实施细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本(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AQ 8001-2007安全评价通则 3 安全预评价程序 安全预评价程序为:前期准备;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结论;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等。 4安全预评价内容 4.1 前期准备工作应包括:明确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组建评价组;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收集并分析评价对象的基础资料、相关事故案例;对类比工程进行实地调查等内容。 安全预评价参考资料目录见附录B。 4.2辨识和分析评价对象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发生作用的途径及其变化规律。 4.3评价单元划分应考虑安全预评价的特点,以自然条件、基本工艺条件、危险、有害因素分布及状况、便于实施评价为原则进行。 4.4根据评价的目的、要求和评价对象的特点、工艺、功能或活动分布,选择科学、合理、适用的定性、定量评价方法对危险、有害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进行评价。 对于不同的评价单元,可根据评价的需要和单元特征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 4.5为保障评价对象建成或实施后能安全运行,应从评价对象的总图布置、功能分布、工艺流程、设施、设备、装置等方面提出安全技术对策措施;从评价对象的组织机构设置、人员管理、物料管理;应急救援管理等方面提出安全管理对策措施;从保证评价对象安全运行的需要提出其他安全对策措施。

安全预评价、设计专篇、安全验收依据

安全预评价、设计专篇、安全验收依据 一、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12月1日起实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2011]第52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28号主席令) 5.《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2月修订); 6、《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3年73号主席令) 7、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2013第4号 8、《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第6号 二、政府法规 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2004]第393号令) 2.《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2009]第549号令) 3.《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2011]第586号令) 4.《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2007]第493号令) 5.《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2004]第394号令) 6.《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2011]第591号令) 7.《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省十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公告【2005】第38号,) 8.《河北省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冀政[2006]69号) 三、部门规章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2、《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化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 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 4、《关于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指导意见》安监管政法字〔2004〕62号 5、《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安监总局[2010]36号令 6、《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指导意见》安监总办[2010]139号 7、《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 [2011]第40号令) 8、《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安监总局等十部委公告[2015]第5号 9、《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总局令2015第76号 10、《特种设备质量监督和安全监察规定》(质监局第13号令) 11、《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安监总局[2010]第30号令) 1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安监总局[2006]第3号令)

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2007)

安全预评价导则 AQ 8002-2007 前言 为促进安全评价工作的发展,规范安全评价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本标准对有关安全评价的管理、程序、内容等基本要求做出了规定。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浙江省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富、王浩、陈江、阴建康、任建国、陈兵、陈立元、王雷。

目录 1 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安全预评价程序 (3) 4安全预评价内容 (3) 5 安全预评价报告 (4)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全预评价的程序、内容、报告格式等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项目、工业园区规划或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预评价。 各行业或领域可根据《安全评价通则》和本标准规定的原则制订实施细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本(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安全预评价程序 安全预评价程序为:前期准备;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结论;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等。 4安全预评价内容 4.1 前期准备工作应包括:明确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组建评价组;收集国内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收集并分析评价对象的基础资料、相关事故案例;对类比工程进行实地调查等内容。 安全预评价参考资料目录见附录B 4.2 辨识和分析评价对象可能存在的种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发生作用的途径及其变化规律。 4.3评价单元划分应考虑安全预评的特点,以自然条件、基本工艺条件、危险、有害因素分布及状况、便于实施评价为原则进行。

安全预评价导则(标准)

法规: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2007 【发布单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标准号】AQ8002-2007 【发布日期】2007-01-04 【实施日期】2007-04-01 【标题】安全预评价通则 前言 安全预评价是安全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切实落实建设项目安全生产“三同时”、工业园区建设安全生产规划的技术支撑与保障。本标准对安全预评价的程序、内容和基本要求以及报告格式等做出明确规定,为进一步制定各行业安全预评价细则提供了基础依据,对确保安全预评价工作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标准是在《安全预评价导则》(安监管技装字[2009]77号)的基础上制定的。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为强制性标准,所有安全预评价行为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中化化工标准化研究所、浙江省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全预评价的内容、程序和基本要求,以及安全预评价报告的编制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项目、工业园区和社会活动的安全预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AQ8001-2007 安全评价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建设项目 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 3.2社会活动 由活动的组织者按一定的目标、方案,在某一固定地点、场所或区域空间组织实施的,由社会公众参与、合法的商业、社会活动或集会等行为。 3.3工业园区 是指由政府统一规划批准建设的集中工业产业区域,主要包括:工业园区、科技园区、化工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 4 内容和程序 4.1 安全预评价的内容 a)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最新】高速高炮广告画面验收报告-word范文模板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高速高炮广告画面验收报告 篇一:高速公路户外广告牌预评价报告 第一章概述 1.1 预评价目的、原则、范围及工作程序 1.1.1 预评价目的 预评价的基本目的是提高劳动安全卫生管理的效率和经济效益,即确保建设项目建成后实现安全生产,使事故及危害引起的损失最少。优选有关的措施和方案,促进提高建设项目的安全卫生水平,以获得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预评价的目的大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预评价的基本出发点和目的,是从设计上实现建设项目的本质安全化。 2、为建设单位劳动安全卫生管理的系统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提供依据和条件。 3、为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实施监察、管理提供依据。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确保建设项目(工程)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规定,特对武汉市和平至左岭高速公路建设工程进行了安全预评价。 本项目预评价的目的是在对《武汉至鄂州快速出口公路武汉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同类工程建设过程中已发相关安全事故特点,分析和预测本工程建设过程中以及工程建成后的运营过程中 固有和可能出现的危险、有害因素,并对其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分析,以求明确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及危害程度,进而从安全技术和管理等方面提出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作为该工程初步设计中安全专篇的设计依据,以实现工程项目的本质安全,同时也为项目单位今后安全管理的系统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提供依据,为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实施安全监察管理提供依据。

立安全评价报告的范文【最新版】

立安全评价报告的范文 *****有限公司建于**市**县经济开发区精细化工园内。20xx年该企业“年产1000吨2-羧乙基(苯基)次膦酸及副产200吨二苯基氯化膦、4000吨P,P-多烷基次膦酸、50吨3,5-二叔丁基溴苯、50吨2,4,6-三甲氧基苯甲醛、20xx吨1,1-环己基二乙酸单酰胺”共6个产品生产项目完成了项目设立审批工作,取得了**市危险化学品生产项目设立批准证书。现该公司因生产经营需要,申请变更项目建设内容,经通发改工业[20xx]626号文同意重新备案,主要产品和规模为:年产1000吨2-羧乙基(苯基)次膦酸及副产200吨二苯基氯化膦、20xx吨1,1-环己基二乙酸单酰胺、500吨六苯氧基环三磷腈、300吨2-(4-溴甲基苯基)丙酸、200吨环戊酮-2-羧酸甲酯、200吨TPO-L光引发剂、200吨光引发剂TPO、50吨间羟基苯甲醛(共9个产品)。 由于该公司“年产1000吨2-羧乙基(苯基)次膦酸及副产200吨二苯基氯化膦、20xx吨1,1-环己基二乙酸单酰胺”3个产品(以下称:前期产品)的生产项目20xx年已完成了项目设立安全评价,项目设立审批手续,并正在设备安装阶段,因此以上三个产品不列入本评价范围。本评价范围为:“500吨六苯氧基环三磷腈、300吨2-(4-溴甲基苯基)丙酸、200吨环戊酮-2-羧酸甲酯、200吨TPO-L光引发剂、200吨光引发剂TPO、50吨间羟基苯甲醛”生产项目的生产装置及配套辅助设施。

************有限公司新建项目依据《危险化学品名录》(20xx 版),产品不属危险化学品。根据苏安监[20xx]180号文,生产配套制氮能力50Nm3/h,为特定装置配套的远程监控现场制氮装置(制氮能力≤20xxm3/h),需要通过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副产品甲醇(危规号:32058)、盐酸(危规号:81013)、乙酸(危规号:81601);伴生物:氯化氢(危规号:220xx)、溴化氢(危规号:23004)、二氧化硫(危规号:23013)、三氯化铝溶液(危规号为:81512)、氯乙烷(危规号为:21036)属危险化学品生产,危险化学品储存类别为Ⅱ类,本项目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根据《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45号令),项目在建设前应办理安全审查手续。副产品甲醇(危规号:32058)、盐酸(危规号:81013)、乙酸(危规号:81601),需凭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生产。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xx)标准,**公司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根据安监总管三〔20xx〕116号,本项目氯化、烷基化属危险工艺。由于该新建项目的生产运行过程中使用危险化学品甲苯、甲醇、液氯、氮、硫酸、液碱等;公用工程用蒸汽、导热油、电等,客观上存在着火灾、爆炸、中毒窒息、触电、灼烫等职业危险、危害因素,有必要对新建项目进行严格的系统安全设计。同时为确保新建项目中

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的主要要求

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的主要要求 1 安全预评价概述 1.1安全预评价目的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 (1)查找、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指导建设项目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小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2)提高建设项目的本质安全化程度,避免选用不安全的工艺流程以及不合适的设备、设施,避免安全设施不符合要求或存在缺陷,并提出降低或消除危险的有效方法。 (3)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2 安全预评价原则 政策性、科学性、公正性、严肃性、针对性等原则。 1.3 安全预评价范围 根据技术服务合同规定的范围编写。 1.4 安全预评价程序 根据《安全预评价导则》中规定的程序: (1)前期准备; (2)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3)划分评价单元; (4)选择评价方法; (5)定性、定量评价; (6)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 (7)做出评价结论; (8)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 2 评价依据 2.1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2002】第7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国家主席令【1994】第2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主席令【2008】第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主席令【2001】第6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主席令【1989】第22号)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第549号令) 2.2 部门规章及文件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号) 《关于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通知》(安监总厅字【2005】43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