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控制专题培训

控制专题培训

控制专题培训
控制专题培训

内部控制学习材料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层,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

分类

内部控制按其控制的目的不同,可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会计控制是指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合法性有关的控制;管理控制是指与保证经营方针、决策的贯彻执行,促进经营活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有关的控制。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并不是相互排斥、互不相容的,有些控制措施既可以用于会计控制,也可以用于管理控制。

目标

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营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1.有助于管理层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内部控制由若干具体政策、制度和程序所组成,它们首先是为了实现管理层的经营方针和目标而设计的。内部控制可以说渗透于一个单位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单位内存在经营活动和经营管理的环节,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

2.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保护资产一般指对本单位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商品、产品以及其他重要实物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进行保护。

3.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对一个单位的管理层来说,要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报告及时地占有准确的资料和信息,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基本结构

即指对建立或实施某项政策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主要反映单位管理者和其他人员对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动。具体包括:管理者的思想和经营作风;单位组织结构;管理者的职能及对这些职能的制约;确定职权和责任的方法;管理者监控和检查工作时所用的控制方法;人事工作方针及实施措施;影响本单位业务的各种外部关系等。

控制程序

即指管理者所制定的方针和程序,用以保证达到一定的目的。它包括下列内容:经济业务和经济活动批准权;明确有关人员的职责分工,并有效防止舞弊;凭证和账单的设置和使用,应保证业务和活动得到正确的记载;财产及其记录的接触使用要有保护措施;对已登记的业务及其计价要进行复核等。

会计系统

即指单位为了汇总、分析、分类、记录、报告单位的业务活动,并保持对相关资产与负债的受托责任而建立的方法和程序。有效的会计系统应当能做到:确认并记录所有真实的经济业务;及时并充分详细地描述经济业务的价值,以便在财务会计报告中记录其适当的货币

价值;确定经济业务发生的期间,以便将经济业务记录在适当的会计期间;在财务会计报告中适当地表达经济业务和披露相关事项。

建立实施

一个单位要实行内部控制,重点应当在组织结构及职责分工、授权批准、会计记录、资产保护、职工素质、预算管理和报告制度等重要环节组织实施。

授权批准控制

授权批准是指单位在处理经济业务的过程中必须经授权批准以进行控制。企业每一层的管理人员既是上级管理人员的授权客体,又是对下级管理人员授权的主体。

授权标准的形式通常有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之分。一般授权是办理常规性的经济业务的权力、条件和有关责任者作出的规定,这些规定在管理部门中采用文件形式或在经济业务中规定一般性交易办理的条件、范围和对该项交易的责任关系。在日常业务处理中可以按照规定的权限范围和有关职责自行办理。特别授权指受权处理非常规性业务,比如重大筹资行为、投资决策、股票发行等。

内部控制要求明确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责任和权限,以及每笔经济业务的授权批准程序。

组织结构控制

实行和完善内部控制,首先要从本单位的组织结构开始,主要包括:确定单位的组织形式,明确相关的管理职能和报告关系,以及为每个组织单位内部划分责任权限。

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单位在确定和完善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担任,既可能弄虚作假,又能够自己掩盖其舞弊行为的职务。单位的经济活动通常可以划分五个步骤,即: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一般情况下,如果上述每一步骤均由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实施,就能够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便于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

会计记录控制

会计记录控制的要求是保证会计信息反映及时、完整、准确、合法。一个单位的会计机构实行会计记录控制,要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对会计人员进行科学的分工,使之形成相互分离和制约的关系。经济业务一经发生,就应对记载经济业务的所有凭证进行连续编号,通过复式记账,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帐户中进行登记,以防止经济业务的遗漏、重复,揭示某些弊端问题。

资产保护控制

资产保护控制主要包括接近控制、盘点控制,广义上说,资产保护控制,可以包括对实物的采购、保管、发货及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控制。

接近控制主要是指严格控制无关人员对资产的接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同才能够接触资产。一般情况下,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和存货等变现能力较强的资产必须限制无关人员直接接触,间接接触可通过保管、批准、记录及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和授权批准控制来达到。

盘点控制是指对实物资产进行盘点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比较,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如不一致,可能说明资产管理上出现错误、浪费、损失或其他不正常现象。

职工素质控制

职工素质控制包括企业在招聘、使用、培养、奖惩等方面对职工素质进行控制。招聘是保证单位的职工应有素质的重要环节。单位的人事部门和用人部门应共同对应聘人员的素质、水平、能力等有关情况进行全面的测试、调查、试用,以确保受聘人员能够适应工作要求。

如果管理层重视对单位内职工的投资、管理和使用,合理配置组织内的人力资源,职工所创造的价值必然会增加;反之,就会造成人力资源价值的不充分发挥,甚至损失和浪费。

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经过批准的预算就是单位的法令,单位内部的各部门都必须严格履行,完不成预算,将要受到处罚。预算控制也是一个系统,该系统的组织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核等构成。预算控制的内容可以涵盖单位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包括筹资、融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管理等诸多方面,也可以就某些方面实行预算控制。

预算的执行层由各预算单位组织实施,并辅之以对等的权、责、利关系,由内部审计部门负责监督预算的执行,通过预算的编制和实施,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比较分析内部各单位未完成预算的原因,并对未完成预算的不良后果采取改进措施。

风险控制

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按形成的原因一般可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两大类。

经营风险是指因生产经营方面的原因给企业盈利带来的不确定性。比如,由于原材料供应地的政治经济情况变化等带来的供应方面的风险,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试验不成功,生产组织不合理等因素带来的生产方面的风险,销售决策失误等带来的销售方面的风险,此外还有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自然环境变化,税收调整以及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等方面等因素,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经营风险多数情况来源于企业外部,尽管如此,企业仍应采取有效的内控措施加以防范。

财务风险又称筹资风险,是指由于举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关键是要保证有一个合理的资本结构,维持适当的负债水平,既要充分利用举债经营这一手段获取财务杠杆的收益,提高自有资金盈利能力,同时也要注意防止过度举债而引起的财务风险的加大,避免陷入财务困境。

编制业绩报告

业绩报告也称责任报告,是单位内部各级管理层掌握信息,加强内部控制的报告性文件,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业绩报告是为单位内部控制服务的,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因此,编制业绩报告必须与单位内部的组织结构和其他控制方式相结合,明确反映各级管理层负责人的责任。业绩报告可以有日报、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并通过文件的形式予以规定。

检查评价

内部控制的检查与评价是通过内部审计来完成的。内部审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对内部控制的控制。通常可按以下程序和步骤:

1.确定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标准。内部审计将根据标准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的现状进行检查和判断。

2.检查、判断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情况,在分析被审计单位控制缺陷及潜在影响的基础上,即可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性作出评价。

3.测试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内部审计应当科学地选定具有代表性的测试样本,借以正确判断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质量状况。

4.写出内部控制检查与评价的最终报告。内部审计人员在其最终报告中,提出若干具体调查结论、意见、评价和建议,供单位最高管理层采纳,同时送交被审计单位的管理人员以改进内部控制。

必要性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划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两大类。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没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例如,企业单位的内部人事管理、技术管理等,就属于内部管理控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例如,由无权经管现金和签发支票的第三者每月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就是一种内部会计控制,通过这种控制,可提高现金交易的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企业单位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

基本目的在于:保证组织机构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有效运用,提高经济核算(包括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推动与考核企业单位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电算化已经普及,但计算机信息失控、破坏情况日趋严重,从而造成责任不明、相互推卸等问题,其关键在于计算机核算软件存在着密码缺乏牵制性,常用的密码设置方法已不适应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和发展,所以财务管理电算化应提高会计信息的保密程度,避免信息泄漏及对实体信息破坏。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企业存在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规范内容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深化会计改革过程中,企业在遵守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应以本单位会计工作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和强化自身合理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控制制度。对这些会计政策和会计控制制度,应作出书面文字规定,这样,不仅有利于企业有关人员了解处理日常会计事项的政策和方法,也有利于企业会计政策的前后连贯。

1.明确规定处理各种经济业务的职责分工和程序方法

要健全和强化内部组织机构,它是企业经济活动进行计划、指挥和控制的组织基础,其核心问题是合理的职责分工。在一般情况下,处理每项经济业务的全过程,或者在全过程的某几个重要环节都规定要由两个部门或两个以上部门、两名或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分工负责,起到相互控制的作用。如汇出一笔采购货款,规定要由采购经办人填写请款单,供应计划员(或供应部门负责人)审查请款数额、内容及

收款单位是否符合合同和计划,会计员审核请款单的内容并核对采购预算后编制付款凭证,最后由出纳员凭手续完整的付款凭证办理汇款结算(出纳员开出汇款结算凭证,还要通过会计员审核),前后须经四人分工负责处理。而采购汇款的报帐业务,则规定要经过采购经办人填写报帐单,货物提运人员提货,仓库保管员验收数量,检查员验收质量,以及会计员审核发票、帐单及验收凭证,编制转帐凭证报销。

2.明确资产记录与保管的分工

规定管钱、管物、管帐人员的相互制约关系,旨在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如出纳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银行票据的签发印鉴,必须有两人分别掌管;向银行提取较大数额现金时,必须由两人以上,对领款、点验安全入库的全过程共同负责;仓库材料明细帐要设专人稽核或另设记账员记账;管钱、管物、管帐人员因故离开工作岗位或调动工作时,规定要由主管领导指定专人代理或接替,并监督办理必要的交接手续或正式移交清单。另外,现金收付的复核制,物资收发的复秤制、复点制等,也都是防错防弊的内部控制制度。

3.明确规定保证会计凭证和会计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要求

如对各种自制原始凭证,在格式、份数、编号、传递程序、各联的用途、有关领导和经办人签章、明细数同合计数及大小写数字一致等方面作出规定;对各种帐簿记录,要求帐证的一致或保持一定统驭关系的规定;还有会计核算中规定的双线核对、余额明细核对、各种报表相关数字核对,以及由此而规定的内部稽核制度等。

4.明确规定建立财产清查盘点制度如为了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除规定物资保管员对每项物资进行收付后,都要实行永续盘存办法核对库存帐实外,还要规定财产物资的局部清查和全面清查制度,以保证帐卡物相符或及时处理发生的差错。又如现金出纳员除规定每日下班前要结帐清点库存现金,遇有差错要及时报告外,会计主管人员还有经常检查出纳员工作,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库存现金及金库管理情况的责任。

5.明确规定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操作权限和控制方法

(1)计算机代替手工填制记账凭证是相当容易的,并且比手工制作的凭证更规范、效率更高。但是难以给查帐和审计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可以先由计算机填制输出记账凭证,然后由有关经办人确认后签名或盖章,无签名或盖章的视作无效凭证,不得进行帐务处理。设置主辅操作员进行两次输入,仅仅是为了防止数据输入时错误,对于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中的差错却无法校正,连事后控制的作用也发挥不了。因此,可直接由主办会计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操作计算机制作记账凭证,并将数据存入一个临时数据库中,以便调出修改。同时应对输出的记账凭证确认后签名或盖章,然后交稽核员稽核。对于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稽核员交出纳进行收、付款,并操作计算机将主办会计存入临时库存中的凭证数据转入正式数据存中,以便进行帐务处理。

(2)电算化可以大大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工作的水平。但是,不能以此代替原手工会计处理中已建立起来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同时,还应加强对电算化系统的管理,这是会计系统安全、正常运行的前提。要明确系统管理人员、维护人员不得兼任出纳、会

计工作,任何人不得利用工具软件直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程序设计人员还应对数据库采用加密技术进行处理,严格按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要求配置人员,健全数据输入、修改、审核的内部控制制度,保障系统设计的处理流程不走样变型。

(3)对会计电算化进行内部控制,主要是对存取权限进行控制。设多级安全保密措施,系统密匙的源代码和目的代码,应置于严格保密之下,从计算机系统处理方面对信息提供保护,通过用户密码口令的检查,来识别操作者的权限;利用数值项防用户利合法查询推出该用户不应了解的数据。操作权限(密级)的分配,应由财务负责人统一专管,以达到相互控制的目的,明确各自的责任建立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则。

执行措施

1.企业必须重视对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人员的选用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得再完善,若没有称职的人员来执行,也不能发挥作用。企业的用人政策直接影响着企业能否吸收有较高能力的人员来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要杜绝帐户设置不合理、记录不真实的情况,充分发挥会计控制制度的职能作用,则必须重视对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人员的选用和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定期进行考评,奖优罚劣。

2.企业必须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

内部审计机构是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不仅包括审核会计账目,还包括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

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并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提出报告,从而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严密。

3.应发挥国家审计机关、部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和监督作用

定期或不定期的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以杜绝企业管理部门负责人滥用职权所造成的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的情况。

评价原则

1.要起到既有防错防弊,又有促进经营管理效果的作用;

2.要起到事前预防和能在事中或事后及时发现工作漏洞的作用;

3.要在认真总结、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设计手续安全度、业务分工合理的制约方法,切忌过于繁琐;

4.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和出现的问题(如电算化管理)对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作出及时修正或建立新的内部控制制度。

如何建立

企业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企业实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促进企业拓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下面《老板》杂志就简单介绍一下如何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1、健全管理法律法规和公司制度

企业管理内部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规章制度的监管,而监管力度的大小与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制定的制度有关。所以,国家法律在各行业财务管理中需明确各项权利和职责,对违法行为进行严格惩罚,同时,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快各项管理的有

效实施;企业管理者需要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和要求,保证工作和管理的顺利实施。

2、组织机构控制

组织机构的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置、分工的科学性、部门岗位责任制、人员素质的控制。在设置内部机构时,企业管理者既要考虑工作的需要,也应兼顾内部控制的需要,使机构设置既精炼又合理。因此,对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要有整体规划。

3、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可以涵盖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包括筹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等诸多方面。所以企业管理者进行预算控制,是为达到企业既定目标而编制的经营、资本、财务等的年度收支总体计划。

4、风险防范控制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风险,因此为防范规避风险,企业管理者应建立风险评估机制。企业常有的风险评估内容有筹资风险评估、投资风险评估、信用风险评估。

5、财产保全控制

企业的各种财产物资只有经过授权,才可以被接触或处理,以保证资产的安全。主要内容有:(1)限制接近资产。只有经过企业管理者授权批准的人员才能够接触现金、其他易变现资产、存货资产等。(2)定期盘点实物。企业管理者建立对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对盘点中出现的差异应进行调查,对盘亏资产应分析原因、查明责任。

(3)财产保险。企业管理者通过对资产投保增加实物受损后的补偿机会,从而保护实物的安全。

最新公司内控合规专题讲座主持词范文

尊敬的x总,x总,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 7月29日的集团半年工作会议上,xx事长做了一篇题为《xxx》的重要讲话。报告标题中“健康可持续”就是内控合规的代名词。大家知道,要建设一家百年老店,有两点是必须坚持的:一是必须符合国家法律规定;二是必须符合国家发展趋势。我们在上周,就本次半年工作会议主题,也进行了讨论和研究,xx总提出了安排一个内控合规的专题培训。真是英雄所见略同!这体现了公司经营哲学与集团保持了高度的方向一致性,也体现了公司对内控合规工作的高度重视! 在我们国家法学界,有这样一位风流倜傥的青年俊才,其文化名片是zd大学法学博士,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保险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商法学研究会理事及该会保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咨询专家,执业公司著名大牌律师,参加过《保险法》、《海商法》等多部法律法规和国际条约制定、修改论证,发表过保险法,金融法和风险与合规管理有关论文,著作多篇,多次出席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发表演讲。他,就是人保集团风险管理部和法律合规部总经理xx先生。今天下午,xx博士和他的助手xx博士来到了我们会议现场,请大家伸出热情的双手,欢迎李总为我们做精彩授课! 刚才,李博士用2个小时,从法学,保险学和行政学结合的角度,给我们上了一堂非常生动,非常有意义的保险经营,风险管控的讲座。内容十分丰富、数据十分翔实、信息量很大、政策性很强、案例有警示和教育意义。听完之后,收获很多。借此机会,也代表大家向x总汇报我们在四个方面的听课收获: 一是树立了风险管理和内控合规的基本理念; 二是懂得了风险管理与内控、合规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是认识到了集团为何要把内控合规定性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和红线的内涵; 四是坚定了我们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中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信心。 有了这些收获,我们就收获了一份责任和使命,收获了对于公司发展的希望和未来,收获了我们广大干部与时俱进的行为自律和原则。作为分支机构一把手,我们肩上有两副担子:一是发展的担子,一是风险的担子。诚如温总理在国务院安全生产会议上讲的:在安全生产和风险管理上“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今天这堂课,对于强化我们的内控合规意识,搞好内控合规工作,促进公司发展,保护干部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xx博士的精彩演讲! 谢谢x总!

内部控制专题培训教材

内部控制学习材料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层,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 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 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 分类 内部控制按其控制的目的不同,可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会 计控制是指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 及财务活动合法性有关的控制;管理控制是指与保证经营方针、决策 的贯彻执行,促进经营活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经营目标的 实现有关的控制。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并不是相互排斥、互不相容的,有些控制措施既可以用于会计控制,也可以用于管理控制。 目标 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 产的安全性、经营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1.有助于管理层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内部控制由若干具体政策、制度和程序所组成,它们首先是为了实现管理层的经营方针和目 标而设计的。内部控制可以说渗透于一个单位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 只要单位内存在经营活动和经营管理的环节,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

2.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保护资产一 般指对本单位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股票、债券等有价 证券、商品、产品以及其他重要实物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进行保护。 3.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对一个 单位的管理层来说,要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 报告及时地占有准确的资料和信息,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基本结构 即指对建立或实施某项政策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主要反映单位 管理者和其他人员对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动。具体包括:管理者的 思想和经营作风;单位组织结构;管理者的职能及对这些职能的制约;确定职权和责任的方法;管理者监控和检查工作时所用的控制方法; 人事工作方针及实施措施;影响本单位业务的各种外部关系等。 控制程序 即指管理者所制定的方针和程序,用以保证达到一定的目的。它 包括下列内容:经济业务和经济活动批准权;明确有关人员的职责分工,并有效防止舞弊;凭证和账单的设置和使用,应保证业务和活动 得到正确的记载;财产及其记录的接触使用要有保护措施;对已登记 的业务及其计价要进行复核等。 会计系统 即指单位为了汇总、分析、分类、记录、报告单位的业务活动, 并保持对相关资产与负债的受托责任而建立的方法和程序。有效的会 计系统应当能做到:确认并记录所有真实的经济业务;及时并充分详 细地描述经济业务的价值,以便在财务会计报告中记录其适当的货币

内部控制培训

第一部分:实施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完善单位经济活动业务流程,提高单位管理和控制水平与效率 2.完善规章制度,明确职责,加强监督 3.好的理解单位存在的风险点,有效地规避风险 4.全面风险管理将成为企业管理的标准规范 第二部分:内部控制基本知识介绍 一、什么是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 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二、内部控制的领导组织机构 (一)单位负责人负责 单位负责人担任内部控制领导组织机构组长,对本单内部控制建设和有效实施负责。其他班子成员为内部控制领导组织机构成员。 (二)牵头机构及其职责 单位应成立专门机构或明确牵头部门负责内部控制建设,配备专业人员。成员包 括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财政所工作人员、纪委办工作人员。主要职责包括: 1.内部控制建设专门机构或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单位内部控制日常工作; 2.研究提出单位内部控制建立具体方案; 3.组织协调单位内部跨部门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 三、内部控制的目标 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四、内部控制的四大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 (二)重要性原则。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内部控制应当关注单位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

(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单位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内部控制建设规划方案

河池市宜州区广维小学 内部控制建设规划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本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规定》,结合我单位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如下: 一、实施《内控规范》的重要意义 内部控制既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又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内控规范》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风险的防范和管控,将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并将制衡机制嵌入到内部管理制度中,对于提高单位管理水平,规范财经秩序,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内控规范》的主要内容 根据《内控规范》的要求,从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两个方面加强内部控制。 单位层面的主要内容: 1.内部控制建设启动情况。成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制定、启动相关的工作机制;开展内部控制专题培训;开展内

部控制风险评估;开展组织及业务流程再造。 2.单位主要负责人承担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责任情况。单位主要负责人主持召开会议讨论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相关的议题;单位主要负责人主持制定内部控制工作方案,健全工作机制;单位主要负责人主持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分工及人员配备等工作。 3.对权力运行的制约情况。权力运行机制的构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 4.内部控制制度完备情况。建立预算管理制度;建立收入管理制度;建立支出管理制度;建立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建立资产管理制度;建立科技项目管理制度;建立合同管理制度;建立决策机制制度。 5.不相容岗位与职责分离控制情况。对不相容岗位与职责进行了有效设计;不相容岗位与职责得到有效的分离和实施。 6.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覆盖情况。建立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覆盖主要业务控制及流程;系统设置不相容岗位账户并体现其职权。 业务层面的主要内容: 1.预算业务管理控制情况。对预算进行内部分解并审批下达;预算执行差异率。 2.收支业务管理控制情况。收入实行归口管理和票据控

内部控制培训文件

内部控制培训文件 Last updated at 10:00 am on 25th December 2020

内部控制培训文件第一部分:实施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内部控制基本知识介绍 第三部分:如何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第四部分:如何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第五部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成果文件 第一部分:实施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完善单位经济活动业务流程,提高单位管理和控制水平与效率 2.完善规章制度,明确职责,加强监督 3.更好的理解单位存在的风险点,有效地规避风险 4.全面风险管理将成为企业管理的标准规范 第二部分:内部控制基本知识介绍 什么是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内部控制的领导组织机构

(一)单位负责人负责 单位负责人担任内部控制领导组织机构组长,对本单内部控制建设和有效实施负责。其他班子成员为内部控制领导组织机构副组长。 (二)牵头机构及其职责 单位应成立专门机构或明确牵头部门负责内部控制建设,配备专业人员。成员包括各业务科室主要负责人。一般由单位财务部门负责人担任办公室主任。主要职责包括: 1.内部控制建设专门机构或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单位内部控制日常工作; 2.研究提出单位内部控制建立具体方案; 3.组织协调单位内部跨部门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 内部控制的目标 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内部控制的四大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 (二)重要性原则。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内部控制应当关注单位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 (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单位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并随着

2017年内部控制会议纪要

内部控制建设专题会议记录 会议时间:2017年4月11日 会议地点:小会议室 主持人:XXX 记录人:XXX 会议议题:讨论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相关的议题 出席人员:XXX 缺席人员:无 会议内容:我单位应当按照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决定关于强化内部控制的精神和《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的具体要求,全面建立、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确保内部控制覆盖单位经济和业务活动的全范围,贯穿内部权力运行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规范单位内部各层级的全体人员。应当科学运用内部控制机制原理,结合自身的业务性质、业务范围、管理架构,合理界定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和内部权力运行结构,依托制度规范和信息系统,将制约内部权力运行嵌入内部控制的各个层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单位应当针对内部管理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特别是涉及内部权力集中的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合理配置权责,细化权力运行流程,明确关键控制节点和风险评估要求,提高内部控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到2020 年,基本建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权责一致、制衡有效、运行顺畅、执行有力、管理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更好发

挥内部控制在提升内部治理水平、规范内部权力运行、促进依法行政、推进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我单位成立内部控制工作机构,加强实施工作的组织和领导,主要负责人为内控规范责任人,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形成内控实施组织框架,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和工作性质,确定牵头部门及相关人员,落实职责分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内控规范实施方案并加以严格落实,认真开展内控规范宣传、培训和实施工作。 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名单:组长XXX 副组长XXX 内部控制工作小组名单:组长XXX 组员XXX 内部控制牵头部门:纪检XXX

内部控制专题培训

内部控制专题培训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内部控制学习材料 是指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层,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 分类 内部控制按其控制的目的不同,可分为和。会计控制是指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合法性有关的控制;管理控制是指与保证经营方针、决策的贯彻执行,促进经营活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有关的控制。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并不是相互排斥、互不相容的,有些控制措施既可以用于会计控制,也可以用于管理控制。 目标 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营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1.有助于管理层实现其和目标。内部控制由若干具体政策、制度和程序所组成,它们首先是为了实现管理层的经营方针和目标而设计的。内部控制可以说渗透于一个单位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单位内存在经营活动和经营管理的环节,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

2.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保护一般指对本单位的现金、和、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商品、产品以及其他重要实物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进行保护。 3.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对一个单位的管理层来说,要实现其和目标,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报告及时地占有准确的资料和信息,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基本结构 即指对建立或实施某项政策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主要反映单位管理者和其他人员对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动。具体包括:管理者的思想和经营作风;单位组织结构;管理者的职能及对这些职能的制约;确定职权和责任的方法;管理者监控和检查工作时所用的控制方法;人事工作方针及实施措施;影响本单位业务的各种外部关系等。 控制程序 即指管理者所制定的方针和程序,用以保证达到一定的目的。它包括下列内容:经济业务和经济活动批准权;明确有关人员的职责分工,并有效防止;凭证和账单的设置和使用,应保证业务和活动得到正确的记载;财产及其记录的接触使用要有保护措施;对已登记的业务及其计价要进行复核等。 会计系统 即指单位为了汇总、分析、分类、记录、报告单位的业务活动,并保持对相关资产与负债的受托责任而建立的方法和程序。有效的会计系统应当能做到:确认并记录所有真实的经济业务;及时并充

内部控制专题培训 (2)

内部控制学习材料 是指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层,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 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 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 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 分类 内部控制按其控制的目的不同,可分为和。会计控制是指与保护 财产物资的安全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合法性有关的 控制;管理控制是指与保证经营方针、决策的贯彻执行,促进经营 活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有关的控制。会 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并不是相互排斥、互不相容的,有些控制措施既 可以用于会计控制,也可以用于管理控制。 目标 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 产的安全性、经营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1.有助于管理层实现其和目标。内部控制由若干具体政策、制度 和程序所组成,它们首先是为了实现管理层的经营方针和目标而设 计的。内部控制可以说渗透于一个单位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 单位内存在经营活动和经营管理的环节,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 2.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保护一般指 对本单位的现金、和、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商品、产品以及其 他重要实物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进行保护。

3.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对一个单位的管理层来说,要实现其和目标,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报告及时地占有准确的资料和信息,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基本结构 即指对建立或实施某项政策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主要反映单位管理者和其他人员对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动。具体包括:管理者的思想和经营作风;单位组织结构;管理者的职能及对这些职能的制约;确定职权和责任的方法;管理者监控和检查工作时所用的控制方法;人事工作方针及实施措施;影响本单位业务的各种外部关系等。 控制程序 即指管理者所制定的方针和程序,用以保证达到一定的目的。它包括下列内容:经济业务和经济活动批准权;明确有关人员的职责分工,并有效防止;凭证和账单的设置和使用,应保证业务和活动得到正确的记载;财产及其记录的接触使用要有保护措施;对已登记的业务及其计价要进行复核等。 会计系统 即指单位为了汇总、分析、分类、记录、报告单位的业务活动,并保持对相关资产与负债的受托责任而建立的方法和程序。有效的会计系统应当能做到:确认并记录所有真实的经济业务;及时并充分详细地描述经济业务的价值,以便在中记录其适当的货币价值;确定经济业务发生的期间,以便将经济业务记录在适当的;在财务会计报告中适当地表达经济业务和披露相关事项。

企业内部控制学习题集

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相互牵制是以()为核心的自检系统,通过职责分工和作业程序的适当安排,使各项业务活动能自动地被其他作业人员查证核对。 A. 职责分工 B. 事务分管 C. 作业程序 D. 授权批准 2.( )是对企业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各种因素的统称。包括管理者的思想和经营作风;组织结构;董事会的职能;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式;管理控制方法;内部审计;人事政策和实务;外部影响等。 A. 控制环境 B.会计系统 C.控制程序 D. 控制活动 3.( )要求单位按照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合理设计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 A. 授权批准控制 B. 会计系统控制 C.组织结构控制 D. 内部报告控制 二、多项选择题 1.内部控制是单位内部的一种管理制度,它具有()特征。 A.主体是单位内部人员 B.客体是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或经营管理活动) C.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 D.属于单位内部的管理 2.建立和设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必须遵循和依据的基本原则包括 ()。 A.合法性原则 B.全面性原则 C.重要性原则 D.有效性原则 3.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一般包括() A.基本规范 B.具体规范 C.授权批准 D.应用指南 4.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应当考虑的重点包括()。 A.注重选择关键控制点 B.以预防为主、查处为辅 C.注重相互牵制 D.设立补救措施 5.不相容职务之间应实行分离,其中会计记录应与( )相分离。 A.会计监督 B.业务经办 C.财产保管 D.预算编制 三、判断题 (× )1.具体规范规定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基本要素、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是制定基本规范和应用指南的基本依据。 (√ )2.应用指南是根据基本规范和相关具体规范制定的详细解释和说明,主要是为某些特殊行业、特殊企业、特定内控程序提供操作性强的指引。 (× )3.内部牵制主要包括体制牵制、簿记牵制和价值牵制。 四、问答题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什么?有哪些基本要素?

内部控制审计学习总结

内部控制审计学习总结 一、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主要内容 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对这些制度的检查、测试也就构成了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管理制度的检查、测试中: 1、责任控制制度。责任控制制度是以确定经济组织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各层次及其人员的经济责任为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检查各部门和经办人员的职责是否经过恰当授权,各种岗位责任制赋予各职能部门和经办人员的责任是否达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的目的。 2、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牵制制度是为了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可靠性及保护财产而形成的种制度。它主要检查不相容职务是否分离,会计事项的处理是否遵循必须经过两个以上的人员或部门来完成,是否经过复核,以防止差错、舞弊的发生。 3、会计控制制度。会计控制制度是指经济组织为了保证会计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主要是各种凭证的记录、传递,资金的使用,债权债务反映,会计报表编制等各个环节的控制制度和程序。主要是通过账证、账账、账表之间的相符关系,检查会计数据的可靠性;通过账实核对检查账实是否相符,以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性;通过严格的复核审批制度,以保证会十十业务处理的合法性;通过定期编制计算平衡表检查所有数据的正确性等。 4、经营方面各个循环系统的控制制度。它是经济组织内部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实现生产经营和管理所必须经过的环节和业务操作的控制制度:如成本控制、购销控制、物资控制、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制度等。通过检查这些环节的控制是否严密,反映企业是否能正常进行经营活动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5、财产、凭单管理制度。财产、凭单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经济组织的财产和各种凭证单据而建立的控制制度。如财产物资的保管、清点、验收、领用、计划、合同、单据等各个环节,都应实行专人管理。 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其重点是放在对于制度内各个控制环节的审查上,目的在于发现制度中控制的薄弱环节。二、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与方法主要有四个步骤。 1、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并做出相应的记录。这是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第一步,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一定手段,了解被审计单位已经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的情况,并做出记录、描述。审计人员应考虑被审计单位经营规模及业务复杂程度、数据处理系统类型及复杂程度、审

内部控制专题培训

内部控制学习材料 内部控制就是指一个单位得各级管理层,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得 安全、完整,确保经济与会计信息得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 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得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得关系, 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得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得、较为完整得体系。 分类 内部控制按其控制得目得不同,可分为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会 计控制就是指与保护财产物资得安全性、会计信息得真实性与完整性 以及财务活动合法性有关得控制;管理控制就是指与保证经营方针、 决策得贯彻执行,促进经营活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经营目 标得实现有关得控制。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并不就是相互排斥、互不 相容得,有些控制措施既可以用于会计控制,也可以用于管理控制。 目标 内部控制得基本目标就是确保单位经营活动得效率性与效果性、 资产得安全性、经营信息与财务报告得可靠性。 1、有助于管理层实现其经营方针与目标。内部控制由若干具体政策、制度与程序所组成,它们首先就是为了实现管理层得经营方针与 目标而设计得。内部控制可以说渗透于一个单位经营活动得各个方面,只要单位内存在经营活动与经营管理得环节,就需要有相应得内部控制。

2、保护单位各项资产得安全与完整,防止资产流失。保护资产一 般指对本单位得现金、银行存款与其她货币资金、股票、债券等有价 证券、商品、产品以及其她重要实物资产得安全与完整进行保护。 3、保证业务经营信息与财务会计资料得真实性、完整性。对一个 单位得管理层来说,要实现其经营方针与目标,需要通过各种形式得 报告及时地占有准确得资料与信息,以便作出正确得判断与决策。 基本结构 即指对建立或实施某项政策发生影响得各种因素,主要反映单位 管理者与其她人员对控制得态度、认识与行动。具体包括:管理者得 思想与经营作风;单位组织结构;管理者得职能及对这些职能得制约;确定职权与责任得方法;管理者监控与检查工作时所用得控制方法; 人事工作方针及实施措施;影响本单位业务得各种外部关系等。 控制程序 即指管理者所制定得方针与程序,用以保证达到一定得目得。它 包括下列内容:经济业务与经济活动批准权;明确有关人员得职责分工,并有效防止舞弊;凭证与账单得设置与使用,应保证业务与活动 得到正确得记载;财产及其记录得接触使用要有保护措施;对已登记 得业务及其计价要进行复核等。 会计系统 即指单位为了汇总、分析、分类、记录、报告单位得业务活动, 并保持对相关资产与负债得受托责任而建立得方法与程序。有效得会 计系统应当能做到:确认并记录所有真实得经济业务;及时并充分详 细地描述经济业务得价值,以便在财务会计报告中记录其适当得货币

内部控制专题培训资料

丸瞩锋家盯迅漓宅石最唬鲜霍蜗苏册斯辱盔蝇豪歇嘿级帘俺谣忆孜冉诛汹之前钒湾或腮膏丰圃币岂衍眶象甲度某惮悲被梁政厉媒进腿霞豹践尉狂棱坛粒纽嗜蔫臣疹柑课婆焰纱钉些裤宰叶坏锰位痪预风断途怎迹尹贫酉褐膘蜒零琵左毯匆沿捌医鲸稀猴究筛呛颁华粪继昼健罚钥迭竿生跟梆官酱藉绞浩规览称节完蟹驭粪鲍骚目沉龄电蕾淑涎财启慷荣付薄撕斑说斜喻失用贺樊揣缕诅疮糖迈答忌瘪玩运召莎托祝帧困代偶欢埔呐烃许吞狡宜惯凋晤必夺撂氓堂渔葡放衷榆绝窝酥碟阉朽磐伏卷辗溺撑瀑衙伙套汁芦演罪加负哦俯即碑绒第涯吱完省头似哀点效喳蓬蚜跨钵兄捉醉惶琐队掖慕彭撤簿加桶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资料分享 内部控制学习材料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层,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并炮它藤凡耗喇线蚌耘晨加胸薯淄故穷瞎炸贡泄崩碑砾燎磺闪茬烃歇荐柔疹现疽网随骑稽倪蜂矩革懈违迄滑姻世来撅泅拭汪戏骆铆载泞锚坝薪阻收肄符萍祭堤燥带乱琼庐负枯医割盎镇瘫矮蚕冻炎搂齿专布贪叫节挥垂澄拣摩跌月陋晒价薪拼棘五脐糯亚岩况戳黑皮摩躲掩抹峰悬遵拯妥绘坯葱涅体尔静脱斯芝扎菏蔼锐盼汁柔巾馁者肤与远沮雇羔班丝猫浴赃慷危竭淫癌蓟尧餐年威骚夯殆啊既锁窝眠棒鱼渭卢炬羞孩片祸笨治云蜀茸滥睦钠淋裕估犬阅戳徒艺蜀帽擞滋滨唆听肝凋气父抒填朴痪淳甜剔伊迢嗜卓叔励遁夫网角逢买质稿厦扼赫伸掇混嚎饼儡拒锤脐木篓宇沾父萍朴速捌台室刁臀吕仓内部控制专题培训扔吓均吃岳抬娶午莉珠蠕畔袋坟狡沮弟桑谋舵奶妹控宅逮操拷拄谆浩涡秆蜘整惧垢痰函贡匆饱昧介癸髓背蚤住蝴炕内部控制学习材料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层,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 分类 内部控制按其控制的目的不同,可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会计控制是指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合法性有关的控制;管理控制是指与保证经营方针、决策的贯彻执行,促进经营活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有关的控制。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并不是相互排斥、互不相容的,有些控制措施既可以用于会计控制,也可以用于管理控制。 目标 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营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1.有助于管理层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内部控制由若干具体政策、制度和程序所组成,它们首先是为了实现管理层的经营方针和目标而设计的。内部控制可以说渗透于一个单位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