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

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

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
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

一、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

1、争论的原因:

(1)目前科学家对基因的结构、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基因的调控机制等都了解得相当有限。

(2)许多转移的基因是异种生物的基因。

(3)外源基因插入宿住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

因此在转基因生物中,有时候会出现一些人们意想不到的后果.。

2、什么叫实质性等同?

指在转基因农作物中只要某些重要成分没有发生改变就可以认为与天然品种没有差别,因此不必再进行安全检测。

3、争论、:转基因生物与食物安全:

担心的理由:

(1)反对实质性等同(2)担心出现滞后效应

(3)担心出现新的过敏源(4)担心营养成分改变

(5)担心把动物蛋白基因转入农作物会侵犯了宗教信仰者或素食者的权益。

不必担心的理由:

(1)所谓实质性等同:是对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评价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2)多环节、严谨的安全性评价,可以保证转基因食物的安全。

(3)科学家的负责态度,可以防止新过敏源的产生;

(4)至今尚未发现食用转基因食物而影响人体健康的实例

(5)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转基因食物有问题。

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

担心的理由:

(1)转基因生物可能会扩散到种植区以外,成为野生的种类。

(2)可能会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

(3)可能重组出对人类和其他生物有害的病原体;

(4)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可能会通过杂交传给其他杂草成为用除草剂除不掉的超级杂草。

不必担心的理由:

(1)转基因农作物扩散到种植区以外会很快死亡。

(2)要表现出新性状必须具有一定的水、肥等条件,以及配套的种植技术。

(3)由于生殖隔离的存在,使它们很难与其他植物杂交。

(4)花粉传播的距离有限。(5)植物花粉存活时间有限。

3、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

担心的理由:

(1)转基因生物打破了自然物种的原有界限,改变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2)重组的微生物可能会对人类生活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3)重组DNA与微生物杂交,可能会产生有害的病原微生物。

(4)转基因植物花粉中的有毒物质可能通过蜜蜂进入蜂蜜,再经过食物链传递给其他动物和人体内。

不必担心的理由:

(1)转基因生物不会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转基因抗虫作物的种植,减少了农药用量。

(3)抗除草剂作物的种植,减轻了农田的管理负担,保护了农田土壤环境。

(4)由于新闻报道的不实,增加了公众对转基因农作物的恐惧感。

二、克隆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

不赞成的理由:

(1)克隆人严重违反了人类伦理道德。

(2)克隆人冲击了现有的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传统伦理道德观念。

(3)克隆人是在人为地制造在心理上和社会地位上都不健全的人;

(4)克隆技术尚不成熟,可能克隆出有严重生理缺陷的孩子。

赞成的理由:

(1)克隆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胚胎分级、基因诊断和染色体检查等方法得到解决。

(2)克隆人是一项科学研究,既然是科学,就应该允许研究克隆人。

中国政府的态度:禁止生殖性克隆人的四不原则:不赞成、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相关的实验,不反对治疗性克隆。

三、设计试管婴儿的伦理问题

1、什么是设计试管婴儿:设计式管婴儿是在试管婴儿的基础上,在早期胚胎移入母体子宫之前,对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如诊断血型、诊断性别,诊断HLA的类型等,有选择性地把胚胎植入母体子宫,以达到生出所需类型婴儿的一种技术手段。(HLA与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有关)

特别注意:

(1)设计试管婴儿重在设计(2)设计的时间在胚胎移植之前。

(2)设计的含义是指进行遗传学诊断。(4)设计的内容:诊断血型、性别,HLA的类型。

2、认为不符合伦理道德的理由:

(1)把试管婴儿当作人体零配件工厂,是对生命的不尊重;

(2)早期的生命也有活下去的权利,抛弃或杀死多余的胚胎,无异于谋杀。

(3)有人滥用设计试管婴儿技术,如设计婴儿性别。

3、认为符合伦理道德的理由:

(1)设计试管婴儿是为了救人,是救治患者的最好、最快的办法之一。

(2)提供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并不会对试管婴儿造成损伤。

(3)脐带血是试管婴儿的身外之物。

四、基因检测引发的伦理问题:

1、反对的理由:

目前人类对基因结构及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尚缺乏足够的认识,要想通过基因检测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是困难的。

基因检测结果会给受检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个人基因资讯的泄漏会造成基因歧视。

人类的多基因遗传病,既与基因有关,又与环境和个人生活习惯有关。

2、支持的理由:

一些遗传病在后代中复现率很高,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及早采取措施,适时治疗。

对于基因歧视现象,可以通过正确的科学知识传播、伦理道德教育和立法得以解决。

五、禁止生物武器:

1、生物武器的种类

(1)致病细菌:鼠疫杆菌、霍乱弧菌、炭疽杆菌。

(2)病毒:天花病毒、某些动物的痘病毒。

(3)重组基因技术制造的全新致病菌。

(4)生化毒剂:如肉毒杆菌毒素。

2、禁止生物武器公约:

《禁止生物武器公约》于1972年4月10日,由苏联、美国、英国三国签署。生效于1975年3月26日,1984年11月15日我国也加入这一公约。中国的态度: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反对生物武器及其设备的扩散。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满分50分)

1.下列关于“转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

B.被转移的基因是功能已知的基因,人们对它们的研究已经相当透彻,绝对不会引起安全性问题

C.在转基因的过程中,必须用到工具酶

D.转基因技术成果,进入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特别是在医药和农业生产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2.科学家将生物毒素分子的基因与流感病毒的基因拼接在一起,然后再用基因工程方法进行批量生产,请问在这一过程中用到以下哪项原理( )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细胞融合

3.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重组的微生物在降解污染过程中可能产生二次污染

B.种植抗虫棉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对环境没有任何负面影响

C.如果转基因花粉中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

D.转基因生物所带来的环境安全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4.下列哪项明显体现了转基因生物引发的食物安全问题( )

A.转基因猪的细胞中含有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因而猪的生长速度快,个体大

B.转基因大米中含有β-胡萝卜素,营养丰富,产量高

C.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蛋白质,引起个别人过敏

D.让转基因牛为人类生产凝血因子,并在牛奶中提取

5.目前我国转基因农作物( )

A.在研究、农田试种阶段要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价

B.在研究、农田试种和商品化阶段要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价

C.在研究、农田试种、大面积种植和商品化等各阶段都要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价

D.有的阶段需核发批准证书后才允许进入下一阶段

6.下列哪项不是哺乳动物克隆实验的缺点( )

A.重构胚胎成功率低

B.流产率高

C.胎儿畸形率高

D.克隆后的胚胎着床率高

7.以下关于“试管婴儿”生产技术过程不存在的是( )

A.体外受精B.细胞培养

C.胚胎移植D.基因重组

8.试管婴儿是指( )

A.在试管内把受精卵培育成足月的婴儿

B.成熟的卵子和精子在试管内完成受精过程

C.把精子移植到母体内

D.将发育的胚胎移植到母体内发育

9.北京大学陈章良教授于90年代成功地把固氮肥基因整合到小麦的DNA分子中,并成功表达,该项技术属于( )

A.转基因技术 B.分子杂交

C.细胞杂交D.杂交育种

10.下列细胞中属于干细胞的是( )

A.皮肤的角质层细胞

B.皮肤的生发层细胞

C.皮肤中的汗腺细胞

D.皮下脂肪细胞

11.进行基因筛检有助于发现某些早期癌症,但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这些负面效应是指( )

A.使受检者获得了知情权

B.使受检者在人寿保险、就业、婚姻等方面受到压力

C.使个人隐私受到更好的保护

D.使人类基因组计划难以完成

12.转基因作物是通过转基因对农作物进行精确地改造而产生的,转基因作物一方面在产量、抗逆性及品质等方面有显著改进,极大地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科学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转基因作物可能对人类健康存在着危害。英国首相布莱尔为此发表了一篇文章,文中说:“毫无疑问,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可能带来危害,保护公众和环境的安全,现在是,将来也是政府的首要任务。但与此同时,这种新的科技成果将给人类带来更多的利益,这也是毋庸置疑的”。就以上材料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转基因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是基因重组,转基因作物是转基因技术的一种产物

B.如果转基因作物产生了对人类健康及环境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反对转基因技术

C.科学家必须在现有知识与技术的基础上尽量考虑转基因作物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D.国家必须对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进行严格管理与有效控制

13.1978年天花就已经在地球上消失,但是某些国家至今仍然保存着天花病毒毒株。下列有关天花病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通过接触或飞沫传播,以皮肤和黏膜的斑疹、丘疹、疱疹为特征B.组成天花病毒核酸的碱基共有8种

C.天花病毒无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D.用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等的培养基不能培养天花病毒

14.下列生物技术在战争爆发时最可能用于生产生物武器的是( )

A.组织培养B.重组DNA

C.胚胎工程D.细胞融合

15.制定有关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法律法规,能够( )

①规范生物技术研究②防止生物技术滥用③规范科学家的研究行为④对生物技术产生负面影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下列哪项是反对克隆人的生物学家的观点( )

A.克隆技术尚不成熟,很可能孕育出有严重生理缺陷的孩子

B.可以通过胚胎分级、基因诊断和染色体检查等方法弥补克隆技术的不足

C.克隆人冲击了现有的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

D.不能迁就于人的道德观念,道德观念是可以改变的

17.下列属于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是( )

①侦查罪犯②预防遗传病③基因诊断遗传病④体外受精技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8.下列基因工程对人类有益无害的是( )

A.将抗病毒的干扰素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中批量生产干扰素

B.将蜡状杆菌改造成像炭疽杆菌的致病菌

C.将某种生物毒素的基因与流感病毒基因拼接

D.将流感病毒基因进行改造,可引起某种动物染病

19.有人认为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其依据是( )

A.转入的外源基因有可能与感染转基因生物的某些细菌杂交,形成新的病原体

B.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而进入杂草中,使杂草成为超级杂草

C.科学家赋予了转基因生物某些特殊性,增强了它们在该地区生存条件下的竞争能力

D.转基因植物花粉传播的距离有限,只能在种植区以内繁殖

20.转基因植物可能引起营养成分发生改变的根据是( )

A.部分DNA发生了重组

B.某一基因可以控制合成不同的蛋白质

C.重组DNA控制一种蛋白质的合成

D.有些基因足以使植物体内某些代谢途径发生变化,这可能会导致转基因农作物营养成分的改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满分50分)

21.(12分)(1)饲料加工过程温度较高,要求植酸酶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利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对其进行改造时,首先必须了解植酸酶的____________,然后改变植酸酶的________,从而得到新的植酸酶。

(2)培育转植酸酶基因的大豆,可提高其作为饲料原料时磷的利用率。将植酸酶基因导入大豆细胞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简述获得转基因植株的完整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提高猪对饲料中磷的利用率,科学家将带有植酸酶基因的重组质粒通过________转入猪的受精卵中。该受精卵培养至一定时期后可通过________方法,从而一次得到多个转基因猪个体。

(4)若这些转基因动、植物进入生态环境中,对生态环境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2分)目前,市面上有一种叫食人鱼的观赏鱼,原产于亚马孙河,其雄性鱼体色鲜艳,个体较小,雌性鱼体色浅黄,个体较大。食人鱼的繁殖速度较快,食性复杂,性格极为残暴,猎物一旦被它咬到,溢出血腥,它就会疯狂无比,撕咬猎物直至剩下一堆骨头。

回答下列问题:

(1)食人鱼凶猛特性的形成是__________的结果。

(2)食人鱼雄性鱼体色鲜艳而雌性鱼体色浅黄,这在生理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食人鱼一旦进入我国江河湖泊,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请分析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2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自1984年第一例转基因鱼在我国诞生以来,科学家对转基因鱼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如转入生长激素(GH)基因的鱼生长速度快,饵料转化率高。但转基因鱼易于逃逸、扩散,因此转基因鱼的生态安全性问题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需研究转基因鱼对生态系统的压力及外源基因的扩散问题。最近,我国科学家只是将三倍体的转基因鱼投入自然系统。

(1)转基因鱼培育成功的物质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人的GH是一个含有19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若将人的GH基因转入到鱼体内,则转基因鱼增加的脱氧核苷酸数至少是________个。

(3)转基因鱼通过较高的能量转化效率取得较高的特定生长率,以至于生长速度高于非转基因鱼,蛋白质转换效率也显著高于非转基因鱼。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转基因鱼易于逃逸、扩散,因此转基因鱼的生态安全性问题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试分析引起生态安全性问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多倍体鱼对控制过度繁殖是有效的,我国科学家最近培育成功的三倍体“湘云鲫”,其形成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从保障生态安全性的方面分析只投放三倍体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4分)阅读下面炭疽病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炭疽病的病原体是一种细菌——炭疽杆菌。炭疽杆菌是芽孢菌属中唯一的致病菌,且为需氧芽孢杆菌,在厌氧条件下不能生长。炭疽杆菌长5~10 μm,宽1~3 μm,菌体杆状,两端平截,没有鞭毛,不能运动。在活体外如暴露于空气中或在需氧条件下培养时,在菌体内能形成椭圆形的芽孢。芽孢没有繁殖作用,是生命活动很微弱的休眠体。芽孢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极强。芽孢在土壤中可存活约40年,一旦条件适宜,便可形成一个炭疽杆菌,并释放出一种炭疽毒素。极少剂量的炭疽毒素就能杀死血液里的免疫细胞,造成人体严重休克,乃至死亡。故炭疽病具有致病力强、感染后潜伏期短、病情急和病死率高等特点。

炭疽芽孢在炭疽杆菌的传播上起重要作用,人类感染炭疽杆菌的途径为皮肤渗透、呼吸和摄入。由于炭疽杆菌属革兰氏阳性细菌,因此青霉素对其有极强的抑制作用。治疗炭疽病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静脉滴注大剂量的青霉素。预防炭疽病,可在被感染前一周接种无毒炭疽菌疫苗,效果良好。

(1)炭疽杆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________型。

(2)炭疽杆菌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_生殖。

(3)人类感染炭疽杆菌的途径有三种,即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预防炭疽病,可接种无毒炭疽菌疫苗,使接种者体内产生有免疫作用的________。由于炭疽杆菌属革兰氏阳性细菌,因此________对其有极强的抑制作用,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5)长期使用青霉素,会使炭疽杆菌的抗药性增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基因食物的利与弊

转基因食物的利与弊 发表时间:2011-08-18T20:51:53.590Z 来源:《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2011年43期作者:赵伦 [导读] 通过修改基因能改变一个有机体的部分或全部特征。 河南省安阳县二中分校赵伦 一、转基因食品概念,产生基理 有科学常识的人知道,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记录着生物生殖繁衍的遗传信息。通过修改基因能改变一个有机体的部分或全部特征。 转基因食品就是移动动植物的基因并加以改变,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种类。譬如利用生物技术将某些动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物种上去,通过改造生物的遗传组织,使其出现原物种原来并不具备的特征,这些转变可以按照人类所需要的目标来完成。举这样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人们可以把某些细菌的基因接入玉米、大豆的植株中,就可以更好地保护它们不受害虫的侵袭。其中以这些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二、转基因食品发展状况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材料,1997年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的播种面积约为1100万公顷,1998年上升到近3000万公顷,1999年底,估计将达4000万公顷,平均增幅超过lO0%。 美国是转基因技术采用最多的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初将基因改制技术实际投入农业生产领域以来,目前美国农产品的年产量中55%的大豆、45%棉花和40%的玉米已逐步转化为通过基因改制方式生产。目前,大约有20多种转基因农作物的种子已经获准在美国播种。有专家预计:21世纪初,很可能美国的每一种食品中都含有一定量基因工程的成分。 我国的转基因研究也有较大的发展,并且在基因药物、转基因作物、农作物基因图与新品种等方面具有相对比较优势。但真正进入商业化生产的则较少,就农作物而言,目前只有抗虫棉、矮牵牛花、抗病毒甜椒、抗病毒蕃茄和延熟蕃茄等。 三、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益弊及转基因食品安全性 直到目前为止,转基因食品在推出市场前都没有经过长远的安全评估,人类长期食用是否安全仍然成疑,而科学界对这些食品是否安全也没有共识。 ——持肯定态度的说法: 美国第一批转基因西红柿上市以来,全球约有2亿多人食用过数千种转基因食品,5年多来尚未报道过一例食品安全事件;我国进口转基因大豆较多,据估计约有一半的大豆色拉油中含有转基因成分,目前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基因技术的突破使科学家们得以用传统育种专家难以想象的方式改良农作物,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第一,可降低生产成本。一个品种的基因加入另一种基因,会使该品种的特性发生变化,具备原品种所不具备的因子,从而增强了抗病、抗杂草或抗虫害能力。第二,可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一种作物的基因改良后,更容易适应环境,能更有效抵御各种灾害的袭击,并使产量更高。第三,转基因技术可以使开发农作物的时间大为缩短。利用传统的育种方法,需要七、八年时间,而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一种全新的农作物品种,时间可缩短一半。因此,有专家认为,转基因技术将改变世界。 转基因技术可根据人们的需要,赋予农作物新的特性。例如可以使农作物自己释放出杀虫剂,可以使农作物在旱地或盐碱地上生长,或者生产出营养更为丰富的食品。科学家还利用转基因技术,开发能够生产防病的疫苗和食品的农作物。 ——持否定态度的说法: 1999年的转基因马铃薯事件,英国的一位研究人员公布的实验结果说:用含有转基因的马铃薯饲养大鼠,引起了大鼠器官生长异常、体重减轻、免疫系统遭到破坏。这一实验结果立即引起轰动,导致了世界范围的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怀疑。 1999年5月英国的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刊登了一篇论文,引起世人的震惊。论文说,研究人员把抗虫害转基因玉米——BT基因玉米的花粉撒在苦苣菜叶上,然后让蝴蝶幼虫啃食这些菜叶。四天之后,有44%的幼虫死亡,活着的幼虫身体较小,而且无精打采。而另一组幼虫啃食撒有普通玉米花粉的菜叶,则未有出现死亡率高或发育不良的现象。论文据此推断,BT转基因玉米花粉含有毒素。 人们怀疑,转基因农作物和以此为原料制造的转基因食品对人体也有危害,比如,具有抗虫害、自动除杂草的转基因作物其作用机理与传统农药有无不同,会不会将有毒性的物质“传送”给消费者的有机体系?还有,某种转基因食品可以抵御细菌入侵,那么是否会使我们体内外的细菌产生变异而对所有的抗菌素产生免疫力?目前,这些问题尚无法作出明确的解释。并且,英国的研究人员近来在实验室中证实:小白鼠在食用转基因土豆10天后,其肾、脾和消化道都出现了损伤。这就更加深了人们的恐惧心理。 ——现状: 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及经济合作组织这些国际权威机构都表示,人工移植外来基因可能令生物产生“非预期后果”。即是说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足够的科学手段去评估转基因生物及食品的风险。 国际消费者联会(成员包括115个国家的250个消费者组织)表示“现时没有一个政府或联合国组织会声称转基因食品是完全安全的。”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阅读附答案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转基因食品就是指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把动植物的基因加以改变,再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种类。其优点显著,但转基因食品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存在的或潜在的危害性。 新基因的转入,打破了原来生物基因的“管理体制”,使一些产生毒素的沉默基因开启,产生有毒物质。有资料证实,转基因食品可能导致生物体系统失调、诱发癌症并传递给下一代,此过程可能需要30年或更长的时间。人为转入外源基因极有可能使原有的基因发生缺失和错码等突变。美国生产的一种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的抗癌成分异黄酮就比一般大豆低12%~14%。 全世界约有2%的人群对某些食品产生过敏性反应。1996年美国先锋种子公司将巴西坚果某基因转入大豆中,结果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群也对该大豆过敏,该大豆种子最终没有被批准商业化生产。人们在食用了这种改良食物后,食物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细菌,使人体产生抗药性。在英国,做过切除大肠组织手术的志愿者,食用过用转基因大豆做成的汉堡包之后,在其小肠肠道的细菌中检测到了转基因DNA的残留物。而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影响,可能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逐渐表现和检测出来。 很多转基因生物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或抗逆性,这样的生物一旦进入环境中,将会取代原来的作物,造成物种灭绝,但这种问题可能要经过许多年后才能显现出来。如一些盐碱、沼泽、雨林及有寄生虫的地区,以前原本不适合农业种植,这些地区都被用来种植农作物,从而使原本生活在这里的生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造成生态系统失衡,最终导致物种退化、减少甚至灭绝。 转基因生物将增强目标害虫的抗性。专家警告,如果这种具有转基因抗性的害虫变成具有抵抗性的超级害虫,就需要喷洒更多的农药,而这将会对农田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由于转基因作物特性优良,很多人选择种植转基因作物,使某些作物的多样性大大降低。保持生物多样性是减少生物遭受疫病侵袭的重要方式。1864年的爱尔兰马铃薯枯死病,造成100多万人死亡,数百人流离失所,原因就是当地人只种植两个土豆品种。 转基因作物可能将其抗性基因杂交传递给其野生亲缘种,从而使本是杂草的野生亲缘种变为无敌杂草。基因漂移的过程很难人为控制,其后果也难以预测。在加拿大,被用于试验的油菜,只具有抗草甘膦、抗草胺膦和抗咪唑啉酮功能中的一种功能,后来发现了同时具备这三种功能的油菜,说明这三种油菜之间产生了杂交,这种油菜对周围植物造成了很大影响。 9. 下列不能说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危害”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转基因食品可能在3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诱发癌症并传递给下一代。 B.美国生产的一种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的抗癌成分异黄酮比一般大豆低12%~14%。 C.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或抗逆性的转基因生物,将导致物种退化,减少甚至灭绝。 D.转基因食品会产生过敏原,而全世界约有2%的人群对某些食品产生过敏反应。 10.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转基因作物能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但人们发现它会破坏生物种群,已使生态系统失衡。 B.转基因作物具有抗病虫的优点,因此在其生长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农药,更能保护自然环境。 C.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使各地爆发了作物疫病,比如1864年爱尔兰马铃薯的枯死病。 D.转基因作物的抗性基因可能会漂移,传给野生亲缘种,这种杂交会产生严重后果,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

1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的意义 转基因植物育种,是利用遗传工程的手段,有目的地将外源基因或DNA构建导 入植物基因组,通过外源基因的直接表达,或通过对内源基因表达的调控,甚至通过直接调控植物相关生物如病毒的表达使植物获得新的性状的一种品种改良技术,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需要[1]。 与此同时,转基因技术使物种的进化速度远远超过生物自然变异与选择的速度,对于这种急剧的生物物种变化,自然界能否容纳和承受?自然界的其他组成部分是否会因此受到伤害或破坏?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被人们食用时,是否会向人体肠道微生物发生基因转移?是否会出现由于某种新物质的形成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或潜在影响?要消除这些疑虑就要进行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要经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和严密科学的实验程序,积累足够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判断转基因植物的大田释放和大规模商业化生产是否安全,对实验证明安全的转基因植物正式用于农业生产,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加以限制,避免危及人类生存及破坏生态环境[2]。因此,制定科学完善的安全性评价的原则与方法,对确保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及转基因技术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转基因农产品安全评价的内容 2.1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安全性 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安全性评价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转基因植物释放到田间后是否会将基因转移到野生植物中;是否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打破原有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2]。 转基因植物演变为农田杂草的可能性:转基因植物可通过传粉进行基因转移,可能将一些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或对环境胁迫具有耐性的基因转移给近缘种或杂草,如果杂草获得了这些抗性,就会变成超级杂草,使农田杂草难以控制。 基因漂移到近缘野生种的可能性:在自然生态条件下,有些栽培植物会和周围生长的近缘野生种发生天然杂交,从而将栽培植物中的基因转入野生种中。在进行转

4000字转基因与食品安全论文

转基因与食品安全 关键字:转基因食品安全性 摘要:转基因食品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其安全性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对转基因作物与传统的作物进行了对比,总结出了转基因食品的优缺点,联系了我国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对转基因食品安全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自从人类学会了种植植物,蓄养动物,我们的先辈们就一直在探讨如何对物种的遗传进行改良,培养了更多优良的品种。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科学家们在生物技术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自90年代以来,转基因食品已经逐渐地走入了人们的生活中。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也成了我们迫切需要知道的问题。 转基因指的是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优良遗传形状的物质。而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方面向人类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1] 过去的几千年里改良物种的主要方式:针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突变或无意的人为因素所产生的优良基因和重组个体进行选育和利用,从而通过随机和自然的积累优化基因。然而这种极低几率且无人类控制性的被动模式大大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因此,转基因技术与传统技术在本质上都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进行遗传改良。但在基因转移的范围和效率上,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区别于两点:首先,传统技术一般只能在生物种内个体间实现基因的转移,而转基因技术所转移的基因则不受生物体间亲缘关系的限制;第二,传统的杂交和选择技术一般是在生物个体水平上进行,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所转移的是大量的基因,不可能准确地定位于某个基因进行操作和选择,对后代的表型预见性较差。而转基因技术所操作和转移的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功能清楚,可准确预测后代。故转基因技术是对传统技术的发展和补充,两者的结合可以极大地提高动植物品种改良的效率。[2]传统的育种只能是同一物种进行杂交,而转基因技术则可以让不同的物种进行杂交,不仅植物与植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甚至是植物与动物之间都可以进行基因组合,使得我们在进行培养新品种的时候有了更多的选择。 转基因食品的种类有以下四种。第一是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美国、阿根廷、加拿大为全世界种植转基因作物最大的国家。我国主要种植的是转基因棉花,其次还有玉米、大豆、甜菜等。第二是动物性转基因食品,现在已经能够在

转基因农作物的利与弊

利用分子生物技术,将一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物种,使其品种特性向人们所希望的方向发生转变,即为“转基因技术”。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来的农作物,即为“转基因农作物”。以转基因农作物为直接食品或作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世界上越是农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其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比重越大。转基因农作物自1983年诞生以来,对增加粮食产量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经过观察、研究和论证,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批准引进转基因农作物。我们日常能够接触到的转基因农作物,都是经过国家论证批准的。止目前,没有确切的研究证明其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有害性。但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下面分述其主要利弊。 转基因农作物的优点: 一、能够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品质和产量。其抗病、抗虫、抗除草剂特性还可以大幅度减少农药用量,利于保护环境。 二、将豆科植物的固氮特性转移到小麦和玉米等大宗农作物中,能够大幅度降低化肥用量。 三、部分转基因农作物具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可以用来开发生产功能性食品。

三、四季常青的转基因牧草能够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牧场的载畜量并防止草原沙化。 四、耐寒、耐旱的新品种能够使不能耕种的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变成牧场甚至良田。 转基因农作物的弊端: 一、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远期不确定性。尽管目前的研究证明其对生态环境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但长期大规模种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尚不确定。 二、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远期不确定性。食物品种和食物结构的长期改变,究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尚需长期观察和研究。 三、已有研究证明,对于某个物种过敏的人群,由于该物种的基因转移到了另一物种,该过敏人群也可能会对该新物种产生过敏反应。而该过敏人群可能预先并不清楚,从而产生不可预料的后果。 四、医疗上抗生素长期大量使用,产生了具有耐药性的细菌变种,使部分抗生素失灵。高抗性物种的大规模推广也可能催生新的有害物种。

转基因技术的利弊及其所引发的思考

转基因技术的利弊及其所引发的思考基因工程,是指将生物体内控制特定性状的基因作为外源基因,按照人类的意愿在体外进行加工操作后,再引入受体生物,使其在受体生物体内稳定存在并表达,从而生产出人们所期望得到的产物或者达到某种目的的过程。 基因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就是转基因技术,它可以克服物种之间的遗传屏障,按照人的意愿创造出自然界里原来没有的生命形态或者稀有物种,以满足人类的需求。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为人类解决诸多方面面临的困难带来了福音,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令人类措手不及的问题。本文列举了作者在读书过程中总结的转基因技术利与弊的一些方面,同时提出作者对其所进行的一些思考。 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福祉 一.转基因技术给农业带来的革命 由于在提高生产力以及提高产品品质上的突出成绩,转基因技术已经成为正在进行的农业技术改造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1.抗病虫害的农作物 目前已经发现了多种杀虫基因,其中应用最广的是Bt毒蛋白基因和蛋白酶抑制剂基因。Bt毒蛋白基因来源于苏云金芽孢杆菌,将该基因转移到植物体后,植物体内能合成Bt毒蛋白,被害虫吞食后可导致害虫死亡;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最早从菜豆中分离,

害虫食入它的表达产物后会无法消化某些必需蛋白质从而导致死亡。另外,动物的毒素基因以及植物凝集素基因也被应用于杀虫并且成绩斐然。 在抗病害方面,人们将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病毒的卫星RNA 基因、异种植物编码的抗病基因导入植物体内,利用它们的表达产物对付病毒的侵害;将植物抗毒素基因、几丁质酶基因等导入植物体内使植物获得抗真菌的能力等等。 2.利用植物生产疫苗 在人生的旅途中,人类时时刻刻在与疾病做着顽强的斗争,而疫苗是人类在斗争中的重要武器之一。传统的生化方法生产疫苗成本高、危险性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使得某些植物具备了产生人类需要的疫苗的能力。 细胞生物学家米奇海因正在培育可以防止霍兰产生的苜蓿苗。他将霍乱的抗原基因切下来,把这些基因导入到能够引起植物冠瘿病的土壤杆菌细胞中,让苜蓿感染这种带有外来基因的冠瘿病毒。通过这种方法将霍乱抗原基因带入苜蓿苗中,当人们食用这些苜蓿苗后,就可以获得对霍乱的免疫力。 种植这种植物来生产疫苗成本低、产量大、危险系数小,而且食用植物疫苗不需要注射器,可以避免注射器传染疾病的威胁。 二.转基因技术给畜牧业带来的变化 1.利用转基因技术实现优质高产 动物品种的遗传改良,即提高其抗性、品质和产量,为增加

关于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争论辩论赛稿

关于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争论大辩论。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转基因生物的释放可能对环境质量、生态系统或生态平衡产生不利的影响。一些科学家认为,转基因生物在自然界中释放将污染自然资源库,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对生态环境产生难以预料的冲击,其潜在威胁不亚于核扩散。具体表现有:(1)转基因作物本身可能会转变为杂草。(2)转基因作物的基因漂流可能会导致新型杂草产生。(3)转基因作物可能会导致新型病原体产生。(4)转基因作物可能会对生态系统中的非靶标生物造成伤害。(5)转基因生物可能危机生物的多样性。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系统来说是一个具有竞争优势的外来物种,其引入可能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破坏,产生无法估量的损失。 第二,转基因生物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严重的可能致癌和其他遗传病。(1)转基因生物可能含有毒性。(2)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3)转基因食品可能产生对抗生素的抗药性。(4)转基因食品可能会改变食品的营养成分。(5)转基因食品有可能会降低生物的免疫力 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及经济合作组织这些国际权威机构都表示,人工移植外来基因可能令生物产生“非预期后果”。即是说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足够的科学手段去评估转基因生物及食品的风险。 1 转基因生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4] 1.1 转基因生物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 释放到环境中的抗虫和抗病类转基因植物,除对害虫和病菌致毒外,对环境中的许多有益生物也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甚至会导致一些有益生物死亡。 1.2 增加目标害虫的抗性和进化速度 研究表明,棉铃虫已对转基因抗虫棉产生抗性。转基因抗虫棉对第一、第二代棉铃虫有很好的毒杀作用,但第三代、第四代棉铃虫已对转基因棉产生抗性。如果这种具有转基因抗性的害虫变成对转基因表达蛋白具有抗性的超级害虫,就需要喷洒更多的农药,将会对农田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 1.3 杂草化 释放到环境中的转基因植物通过传粉进行基因转移,可能将一些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或对环境胁迫具有耐性的基因转移给野生亲缘种或杂草。而杂草一旦获得转基因生物的抗逆性状,将会变成超级杂草,从而严重威胁其他作物的正常生长和生存。 1.4 干扰生物多样性 通过人工对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甚至人的基因进行相互转移,转基因生物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界、门的概念,具有普通物种不具备的优势特征,若释放到环境,会改变物种间的竞争关系,破坏原有自然生态平衡,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转基因生物通过基因漂移,会破坏野生近缘种的遗传多样性。例如转基因作物花粉随风飘散,由此造成的基因污染将防不胜防。此外,种植耐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必将大幅度提高除草剂的使用量,从而加重环境污染的程度以及农田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例如转基因棉田里,棉铃虫天敌寄生蜂的种群数量大大减少。昆虫群落、害虫和天敌亚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分布都低于常规棉田。某些昆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及其对策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随着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进程的加快,转基因安全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转基因作物安全性问题.同时,还介绍了部分发达国家及我国在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方面的一些相关法律法规.最后,对我国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和管理提出了一些初浅的建议. 关键词:转基因;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 环境;预防; Studys on the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of Biosafety on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Abtract:With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the speeding up of transgenic safety aroused people's extensive concern,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safety problem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Meanwhile, also introduced in China and in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ransgenic biological safety evaluation aspects of som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our country. Finally, of transgenic plants safety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were also proposed some Suggestions preliminary Keywords: genetically modified;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Safety; Environment; Prevention;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但是,转基因食品领域的安全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居世界第4位,排在美国、阿根廷、加拿大之后,虽然我国已制定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进口安全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但处于转型

转基因作物的利与弊有哪些

转基因作物的利与弊有哪些 转基因作物是现如今科学技术比较发达下的一种产物,它可以帮助我们是动物或者是植物其中富含更多的营养可以被人体所吸收,转基因作物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补充体内营养所需,而且比其他作物无论是口感以及还是味道上都远胜一筹,简述一下转基因作物的利与弊吧。 实际上,自然界中的基因重组一直都没有停止过,人类今天种植的普通谷物正是几千年来自然选择和人为选择的结果。我们在吃这些食物时,就吃进了从这种食物的野生亲缘种来的抗病基因和各种其他基因,这是一般人没有意识到的。传统的杂交育种会引入成千上万个新基因,其中许多基因是人类尚不了解的,不知道会引起什么后果。而转基因技术只是在已经普遍种植的作物品种中,加入一两个已知性状的新基因,因此它培育新品种的效率更高,而风险并不一定比传统育种更大。据报道,包括婴儿食品在内,转基因食品目前在美国市场上已接近4000种,有两亿人食用,近十几年来很少有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到目前为止,全球实现商业化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几千万公顷,也没出现确定的环境安全问题。 转基因技术是一种新的尖端生物技术,在提高粮食产量、减少农药使用、生产含有更多营养成分的健康食品方面有巨大潜力。公众存在担忧情绪,主要是怕它被错误地利用。一些学者认为,与任何食品一样,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需要慎重对待和严格管理,

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环境的长远影响也需要更多的跟踪研究。面对转基因食品,我们需要的是严格的食品安全把关制度,及时制止未经允许就擅自加入转基因食品成分的行为。此外,我们也要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对于转基因产品,不能片面地给予排斥。 转基因作物的利与弊有很多,我们应该趋利避害,发挥转基因的优点来为我们自身谋取更大的好处,总之尽量不要吃一些,对于我们自身有害的食物一些过期的食品千万不要吃,可能给我们自身带来食物中毒的情况造成腹痛的可能。

转基因生物安全性

转基因生物安全性 1998年8 月,英国阿伯丁罗威特研究所教授普兹泰发现老鼠食用转基因土豆之后免疫系统受到破坏,普兹泰进一步推论,很多消费者也象被用于试验的老鼠一样食用没有经过严格鉴定的转基因食品。该消息的发布,使世界各国如日中天的转基因热潮蒙上了一层阴影。人们开始疑惑:转基因技术-改造自然还是破坏自然?造福人类还是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毁灭? 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举办第七次生命科学前沿讨论会--基因工程和生物安全性问题,邀请了部分在京的转基因专家,畅谈讨论,旨在为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出谋划策。 从本世纪80年代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的诞生,到目前全世界大约2780万公顷的转基因作物,到利用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大量生产医用蛋白,人类将最新的生物技术应用于医药、食品、农业领域以摆脱自然对传统作业的限制。1998年8 月,英国阿伯丁的罗威特研究所教授普兹泰发现老鼠食用转基因土豆之后免疫系统受到破坏,普兹泰进一步推论,很多消费者也象被用于试验的老鼠一样食用没有经过严格鉴定的转基因食品。该消息的发布,使世界各国如日中天的转基因热潮蒙上了一层阴影。人们开始疑惑:转基因技术--改造自然还是破坏自然?造福人类还是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毁灭? 转基因植物是把来源于任何生物甚至人工合成的基因转入植物。这可能是自然界无法发生的,人们也无法预测基因进入一个新的遗传背景中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转基因动物,一是将正常人的基因片断导入动物体内,让这种基因在哺乳动物体内表达,并通过该动物分泌的奶或其他组织,提取获得具有活性的分泌物质,获得大量廉价的珍稀药物;另一方向是利用转基因动物培养人体器官,解决人体器官移植供体短缺问题。 利用转基因技术人为地打破自然界世代沿袭的性状平衡,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基于以上疑虑,基因工程生物安全性的评价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 目前对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一方面是环境安全性,另一方面是食品安全性。 环境安全性评价的核心问题是转基因植物释放到田间后,是否会将所转基因移到野生植物中,是否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打破原有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包括:1)转基因植物演变成农田杂草的可能性。2)基因漂流到近缘野生种的可能性。 3)对生物类群的影响。 关于食品的安全性 经和组织(OECD)1993年提出了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实质等同性原则。如果转基因植物生产的产品与传统产品具有实质等同性,则可以认为是安全的。反之,

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 辩论赛安排

辩论赛要求: 请各组仔细阅读说明,负责好自己的任务,同时注重团队配合。 一、辩论流程 1、第一阶段(陈词阶段) (1)立论陈词 正方一辩陈词3分钟,反方一辩陈词3分钟。 (2)立证陈词(进一步阐述本方观点) 正方二辩陈词3分钟,反方二辩陈词3分钟。 2、第二阶段(盘问阶段) (1)正方三辩提问,反方任何选手选手回答。 (2)反方三辩提问,正方任何选手选手回答。 (3)提问用时累计1分钟,回答用时累计3分钟。 3、第三阶段(自由辩论阶段) 由正方首先发言,然后反方发言,正反方轮流发言。共用时10分钟,每方用时5分钟。 4、第四阶段(总结陈词阶段) 反方一辩总结陈词,用时4分钟。正方一辩总结陈词,用时4分钟。 5、观众提问 观众可分别向正反方提问1—2个问题。观众提问不影响得分。 二、辩论赛辩论规则 1、时间提示 当辩手发言时间剩余30秒时,计时员以一次短促的琴声提示,用时满时,以两响琴声终止发言。否则作违规处理。 2、盘问规则

(1)每个队员回答应简洁,提问应明了(每次提问只限一个问题)。 (2)对方选手提出问题时,被问一方必须回答,不得回避,也不得反问。 3、自由辩论规则 (1)自由辩论发言必须在两队之间交替进行,首先由正方一名队员发言,发言队员坐下后,由反方一名队员发言,双方轮流,直到时间用完为止。 (2)各队耗时累计,当一方发言结束即发言队员坐下后,即开始计算另一方用时。 (3)在总时间内,各队队员的发言次序、次数和用时不限。 (4)如果一队的时间已经用完,另一队可以继续发言,直到时间用完为止。也可以放弃发言。放弃发言不影响打分。 4、辩手不可以宣读预先准备好的书本,或展示准备好的图表或大字报,但可以带小卡片,出示或引述书本、报刊的摘要,以加强论据。 5、比赛中,辩手不得离开座位,不得打扰对方或本方辩手发言,辩论时不得人身攻击。 三、辩论赛评分方式 1、每场比赛有6名专家组成评判团。 2、评判办法(本次比赛采取打分方法,团体和个人分别记分)。 (1)比赛的胜方由6位评委所打分数总和决定,得分高的一队取胜。 (2)每场优秀辩手由得分最高者获得,该总分为各评委所打分数之和。 (3)辩手个人得分只作为个人奖项的评审依据。 四、评判标准依据 1、团体得分部分(100分) (1)审题(20分) 对所持立场能否从逻辑、理论、事实等多层次、多角度理解,论据是否充足,推理关系是否明晰,对对方的难点是否有较好的处理方法。 (2)论证(25分)

生物辩论会(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生物辩论会论据 论题: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一、简述 转基因食物是否会产生毒素、是否可通过DNA蛋白质过敏反应、是否影响抗生素耐性等方面。 现在转基因至少存在三方面的不确定性:一是对生命结构改变后的连锁反应不确定;二是导致食物链潜在风险不确定;三是污染、增殖、扩散及其清除途径不确定。 二、种植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的影响 简述:如果贸然将转基因作物大面积投放到大环境,尤其是一个国家的主粮生产环境中去,就会损害自然生态系统。长期下去,将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粮食安全。现有研究表明,转基因作物将破坏自然生态系统,降低生物多样性和食物多样性 一问:过于匆忙地推广转基因植物是否可能影响农业和生态环境? 有特殊功能的基因“流窜”到相近的野生植物品系中去,使之具有抗除草剂的能力而难以控制。 二问:有些小生物吃了具杀虫功能的转基因植物可能灭绝,可能引起的生态不平衡问题怎么解决? 三问:如果基因逃逸,将会造成大面积基因污染,怎么解决? 由于转基因稻米在种植过程中可能发生转基因逃逸,通过花粉和种子,转基因会转移到相邻的同类型非转基因品种中。容易发生转基因逃逸,造成大范围内的基因污染。 三:对人类的影响 一问:转基因植物DNA重组后合成对人体有害的Pr怎么办? 转基因植物的DNA经过重组后,有可能合成出对人体有直接毒性或潜在毒性的蛋白质。转基因农作物所表达的某些蛋白质,可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免疫系统,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隐性的伤害,食用者在过了若干年或者一两代之后,问题才显现出来。 二问:出现新的过敏原怎么办? 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的蛋白质,也许大多数人食用后没事,但是具有过敏体质的人群,使用后可能会出现严重后果。 在自然条件下存在许多过敏源。转基因作物通常插入特定的基因片断以表达特定的蛋白,而所表达蛋白若是已知过敏源,则有可能引起过敏人群的不良反应。 实例:为增加大豆含硫氨基酸的含量,研究人员将巴西坚果中的2S清蛋白基因转

转基因农作物的利与弊

转基因农作物的利与弊 利用分子生物技术,将一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物种,使其品种特性向人们所希望的方向发生转变,即为“转基因技术”。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来的农作物,即为“转基因农作物”。以转基因农作物为直接食品或作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世界上越是农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其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比重越大。转基因农作物自1983年诞生以来,对增加粮食产量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经过观察、研究和论证,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批准引进转基因农作物。我们日常能够接触到的转基因农作物,都是经过国家论证批准的。止目前,没有确切的研究证明其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有害性。但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下面分述其主要利弊。 转基因农作物的优点: 一、能够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品质和产量。其抗病、抗虫、抗除草剂特性还可以大幅度减少农药用量,利于保护环境。 二、将豆科植物的固氮特性转移到小麦和玉米等大宗农作物中,能够大幅度降低化肥用量。

三、部分转基因农作物具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可以用来开发生产功能性食品。 三、四季常青的转基因牧草能够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牧场的载畜量并防止草原沙化。 四、耐寒、耐旱的新品种能够使不能耕种的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变成牧场甚至良田。 转基因农作物的弊端: 一、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远期不确定性。尽管目前的研究证明其对生态环境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但长期大规模种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尚不确定。 二、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远期不确定性。食物品种和食物结构的长期改变,究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尚需长期观察和研究。 三、已有研究证明,对于某个物种过敏的人群,由于该物种的基因转移到了另一物种,该过敏人群也可能会对该新物种产生过敏反应。而该过敏人群可能预先并不清楚,从而产生不可预料的后果。 四、医疗上抗生素长期大量使用,产生了具有耐药性的细菌变种,使部分抗生素失灵。高抗性物种的大规模推广也可能催生新的有害物种。

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论文啊)

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 摘要:转基因食品自从出现以来就一直备受争议,近日转基因水稻、玉米等作物获得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颁发的安全证书,这一事件更是加剧了群众对于转基因食品的质疑,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的疑问又被重新摆上台面。本文对转基因食品的来源、分类以及其安全性做了初步探讨,对于帮助了解转基因食品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性 一、转基因食品的定义 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到某种特定的生物体中,并使其有效地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此过程叫转基因。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根据转基因食品来源的不同可分为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动物性转基因食品和微生物性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是具有一定的优点的,例如转基因食品可增加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可增强作物抗虫害、抗病毒等的能力;提高农产品耐贮性;缩短作物开发的时间、摆脱四季供应、打破物种界限,不断培植新物种,生产出有利于人类健康的食品。 但是,即便转基因食品的优点非常多,其具有的一些缺点也是不容忽视的:所谓的增产是不受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得出的,如果遇到雨雪的自然灾害,也有可能减产更厉害。许多转基因食品本身就能产生一定量的有毒物质和某些营养因子以抵抗细菌和害虫的入侵。现有转基因食品中的毒素含量并不一定会引起毒反应,当然如若处理不当,某些食品(如木薯)能引起严重的问题甚至可能引发死亡。 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规定,我国目前已有5类17种在售转基因生物被列入转基因标识目录并在市场上销售,这17类转基因生物包括:大豆种子、大豆、大豆粉、大豆油、豆粕、玉米种子、玉米、玉米油、玉米粉、油菜种子、油菜籽、油菜籽油、油菜籽粕、棉花种子、番茄种子、鲜番茄、番茄酱。卫生部的《转

浅谈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快速发展,转基因技术作为其中代表尤为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全球食物短缺问题的日益严峻,转基因食品作为转基因技术发展的产物,让人们看到了解决这一严峻问题的希望,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转基因技术发展迅猛,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与日俱增,转基因食品行业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技术发展必然带来异化,转基因技术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异化,主要表现在转基因食品带来的安全隐患。这些隐患主要来源于转基因食品在人体健康、生太环境等方面的安全性问题。关键词:转基因技术;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

Abstract Since the 1980s, biotechnology develop fast,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biotechnology, genetically modified technology attract much attention. Now, the global problem about shortage of food is worse and worse as time goes on. As a product from transgenic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he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give us some hopes that we can solve the problem, and play a more and more predominant role i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last few years, the transgenic technology develops very quickly. At the same time, the planting areas for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increase every day and the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business plays a more and more predominant role i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t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s sure to bring changes. Sothe transgenic technology inevitably brings some changes, of which are mainly about the potential safety concerns. These safety concerns mainly derive from the influence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on human health, environmental problem, and so on. Key words:transgenic technology;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security problem

生物《转基因的利与弊》

转基因食品的优点 可增加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可以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增强作物抗虫害、抗病毒等的能力;提高农产品的耐贮性,延长保鲜期,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可使农作物开发的时间大为缩短;可以摆脱季节、气候的影响,四季低成本供应;打破物种界限,不断培植新物种,生产出有利于人类健康的食品。 转基因食品也有缺点 所谓的增产是不受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得出的,如果遇到雨雪的自然灾害,也有可能减产更厉害。且多项研究表明,转基因食品对哺乳动物的免疫功能有损害。更有研究表明,试验用仓鼠食用了转基因食品后,到其第三代,就绝种了。 全球人口的迅猛增长,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粮食问题成为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一个十分辣手的问题。要满足人们的食品供应,提高食品供应质量,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目前转基因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已取得明显的成效,转基因食品也已悄然走上人们的餐桌。1 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状况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就是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世界上最早的转基因作物诞生于1983年,是1种含有抗生素类抗体的烟草。直到10年以后,第1种市场化的转基因食品才在美国出现。它是1种可以延迟成熟的西红柿。到了1996年,由其制造的番茄酱才得以允许在超市出售。据统计,1997年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的播种面积约为1100万hm2,1998年上升到2780万hm2,1999年将近达到4000万hm2。全球转基因农作物销售额1995年为7500万美元,1996年达2.35亿美元,1997年达6.7亿美元,1998年跃升为16亿美元。预计到2000年,全世界的转基因农产品市场可达到30亿美元以上,2010年将达到250亿美元,转基因动物产品可达到75亿美元美国是转基因技术采用最多的国家,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最早进行转基因食品的研究。从1983年转基因作物诞生,到1997年,美国已能生产34种转基因作物,如土豆、西葫芦、玉米、番茄、木瓜、大豆等,并形成了可观的产业规模。转基因作物播种的面积已占大豆播种总面积的55%,占玉米播种面积的40%。阿根廷是继美国之后大量采用转基因技术的第2个国家,1997年,阿根廷转基因作物的播种面积仅140万hm2,1998年增加到550万hm2,其中75%的大豆播种面积采用了经过改变基因的豆种。加拿大也是转基因农业生产发展迅速的国家,它的转基因作物播种面积已从1997年的130万hm2增加到2000年的280万hm2,2001年51%的大豆和玉米采用了经过基因处理的种子、除上述3个国家外,世界上应用转基因技术比较多的国家还有澳大利亚、墨西哥、西班牙、法国和南非等。中国是90年代初进入商业型转基因农业生产的第1个发展中国家,在21世纪,我国的转基因食品会得到很快的发展,一方面因为我国的生物技术研究越来越接近世界水平,甚至有些方面已达到世界水平,为其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的市场需求很大,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少,不可能完全依靠扩大耕地面积来满足人们的食品需求,只能走高科技发展之路,生物技术无疑是其中1个重要手段,亦是提高食品质量的1种重要方式。如果我们自己不发展,这个潜在的市场就会被国外的转基因食品所抢占。2 有利的方面2.1 过去改变植物的品种主要是通过育种,这种传统的育种方式需要的时间长,杂交出的品种不易控制,目的性差,其后代可能高产但不抗病,也可能抗病但不高产,也许是高产但品质差,所以必需一次一次地进行选育。而转基因技术就不同了,可以选择任何1个目的基因转进去,就可得到1个相应的新品种,不用再花那么长的时间筛选了。2.2 传统的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学案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的不同观点及论据。 2.形成对待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的理性、求实的态度。 学习重点: (1)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多层面、多角度的关注。 (2)运用生物学知识对不同观点的理由进行辨析和讨论。 学习难点: (1)从关注整个生物圈的和谐、稳定与发展的高度去审视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2)了解有关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争论背后复杂的政治、经济、宗教和伦理道德背景。(3)保证课堂讨论、辩论会,以及社会调查的组织工作有序而有效地实施。 一、转基因成果 1.微生物方面 (1)制造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各种重组微生物,如清除石油污染的_______________。 (2)使用___________ ____,生产稀缺的生化药物,即_______________。 2.转基因动物方面 (1)在培育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的转基因家畜、家禽方面不断取得辉煌成就。 (2)科学家把转基因动物(如奶牛)变成_______________,让它们的奶中富含某种营养物质、____________或人类所需要的____________。 3.转基因植物方面 (1)成果:目前科学家已经培育出了大批具有________、_______、抗除草剂、______等全新性状的农作物。 (2)推广国家及品种:全球种植转基因农作物的国家已经有十几个,种植面积最大的前四个国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以种植________ _______最多,其次是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