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字教学的心得体会

生字教学的心得体会

 生字教学的心得体会
 生字教学的心得体会

生字教学的心得体会

识写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生字教学的心得体会,供你参考!

生字教学的心得体会篇1

一转眼,开学也已两周,和孩子们一起完成了一个识字单元的学习,这一单元的教学代表着我们二年级生字教学的开始,教学总结如下:

一、加强巩固写字姿势。良好的写字姿势和习惯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很重要,在一年级刚开始写字的时候书写的姿势还是作为重点强调的,但是慢慢地教师就会重视写字的质量,书写的姿势就容易被忽视了。现在进入二年级了,学生的写字姿势还是不容乐观,虽然每次写字我都会提醒学生的写字姿势,但提醒过后真正能保持整个写字过程的几乎没有,这样下去对学生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在接下来的写字教学中我必须要把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放在重要位置,除了必要的提醒,还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意识到写字姿势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做到"姿势不对不写字"。

二、突出书写重点。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这一点在教材每课课后的生字的数量中就明显地体现出来了。在每课的教学中面对数量较多的生字如果我们都平均用力,那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生字的教学就会很吃力,教学效果也不佳,因此在生字教学中要"因'字'施教",根据每课生字的具体情况突出重点的教。如《识字3》的课后生字就有10个,"彩、张、斜"这三个字我抓住了各自的重点

笔画和部件进行指导,而像"灶、炉、尖、歪"这类字则强调了字的结构,将生字根据结构进行归类,让学生找出写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右的宽窄和高低,上下结构的字则要观察上下的大小和宽窄。

三、重视生字的运用。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低年级的生字教学量是比较大的,在生字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视生字的认读和书写,对于生字的运用比较忽视,生字的学习如果缺少了运用,那随着识字量的增大,学生掌握的生字将是零碎的,缺乏活力的,因此生字的运用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在生字教学中要给学生多创设运用的语言环境,让生字的学习更能贴近生活,促进学生对生字的内化,真正提高学生对生字的运用能力。生字教学的心得体会篇2

怎样让孩子们轻松愉快的记住生字,一直以来,都是老师们讨论的话题。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采用了很多方法,如,摘苹果游戏、编顺口溜、猜谜语识字等,尽量使孩子们轻松认识更多汉字,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大家包括教研领导者的认可甚至好评,然而这种为学中强加的乐真的有意义吗?字认识了,但是难以理解,就会影响对词语的理解,以至于到了高年级,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难以提高,写作时不能恰当的运用。那么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呢?参加"国培计划"中,听了汪峰教授的讲座,结合实际教学工作,我觉得应从三方面扫除识写教学中的障碍:

一、识字教学中,应该从字义、字理中培养兴趣,而不是但从游

戏中找乐趣。古人造字是有一定的象据和理据的,而不是随意而造的。学生明白部分字的创造过程和依据,就会对学习汉字有更大的兴趣,而这样兴趣是发自内心的诱惑。比如对于象形字"日、月、水、火"的演变,对指事字"刃、上、下"等的构字意图,对会意字"明、休、拿"等字的搭配方式,形声字的义、声组合,学生了解的越多,越能感觉到汉字的神奇,认识到汉字的用途。学生就会逐渐产生要认识更多有意思的汉字的强烈愿望。而在我们看似活跃的课堂上,有的顺口溜只是为了机械地记住某个字的组合,如:"告"——一口咬掉牛尾巴。"鸡"——又是一只鸟。有的识字竞赛活动,在一次次评价,鼓励中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这样的设计,虽然达到了认识字的目的,但并没有让学生真正懂得字意。让学生从学习识字中寻求到汉字的趣味,才是真正的识字教学。

二、识字有个反复认识的过程,应在不断阅读中加强对字义的理解,而不是在重复的书写中机械记忆。无论是字形还是字音、字义,学生不会在一堂课上就记得很牢靠的。如果学生能够每天看些儿童读物,对巩固认识的这些使用频率很高的字,是很有帮助的。在阅读中,找到了字的语境,也从模糊到清楚,找到了字的不同意义。有的字义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自我阅读就起到了自我理解的作用,这真的是识字的好途径。而在实际教学中,有时不能随人意。比如,根据教学进度,有时单位会组织月考,这样,师生就不得不集中巩固刚学过的字,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加强识记所谓的生字。比如,重复书写生字。从识字的学习规律来说,我不赞成这种频繁的考试。

三、写字教学中,应重视板书示范,要质量胜于求数量,才能从小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审美情趣。低学段中"我会写"中的字,包括了所有字的笔画写法,结构搭配。如果能让孩子们认真规范地写好这些字,就会为书写打好基础。教学中,我重视老师的示范作用。对每一个有新笔画出现的字,我都会在黑板上的田字格内,教给孩子们书写的规则。关键的笔画,要告诉学生起笔和落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示范一个笔画,学生写一个,再亲自检查一遍落实的情况。如"女"字旁,"撇点"中的撇要长些,仅此一点,好多孩子都些不规范,有时还得手把手来教。因为一个笔画的不规范有时影响整个字的美观啊。这样教学书写,虽然慢了些,但孩子们通过比较自己先后书写的字,就有的审美的观念,在漂亮书写后逐渐会有速度的提高。如果老师只说明书写规则,没有领写的过程,对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写出好字来的效果不会很明显。

识字写字教学,说起来不是难题,但真正做好了却并不容易。多识字,写好字,是学习最好的基本功。认识到汉字音、形、义的科学性,遵循孩子们的识字规律,培养孩子们的识字写字的兴趣,是我们教师的责任,但愿在孩子们刚刚起步阶段,我们能引领他们步入探寻知识的快乐。

生字教学的心得体会篇3

中国汉字承载着6000多年来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无价的瑰宝。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她以顽强鲜活的生命力,在求变求新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表意文字特点。如何让这一瑰宝得以传

承呢?这里我想可以套用一句"识字应从娃娃抓起"。对于处于黄金教育阶段的6岁孩童其意义更是非比寻常。那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该如何去面对"识字教学"这份责任呢?

对于已认字的成人来说谈起这话题似乎不足为奇,而对于一个小学教育来说,识字教学却显得极其重要。全国投入的研究历时几十年、方法也有十多种,效果也利弊兼有,讲究也特别多。当然老法子教教也行,但在创新精神领导人们的今天,不有所完善有所继承有所突破,总也显的守旧了一点。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识字教学上的"创新"就是把枯燥无味、抽象、难于理解、难于认识的汉字,变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本"环境中掌握知识,掌握汉字规律,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创新能力,保持孩子们强烈好奇心和旺盛求知欲的一种教学方法。

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把快乐引进课堂,让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深切感受到有趣游戏的快乐,思维创新的快乐,互相帮助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能在短期内识记大量生字,扫清认读障碍,提前阅读写作,更为了让孩子们"人生识字聪明始",我借鉴和创造了许多"创新识字"的方法,力争营造出一种自主、协作、创新的新型课堂教学情境,寓教于乐。

现将我在"创新识字"教学方面的几点做法总结如下:

一、快乐游戏法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可以满足他们好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而且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

我在"创新识字"教学中,经常采用"猜认生字"、"组合生字"、"叫字排队"、"送字回家"、"读词赏画"、"读文找字"、"孪生聚会"、"玩玩字卡"、"找找朋友"、"选难认字"、"眼明手快"、"邮差送信"等等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希望通过各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玩乐方式帮助新入学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识记汉字。

例如:"玩玩字卡":学生小组协作学习,通过玩字卡认读生字。摆--边摆边读,一人一张,不会的可请教小组同学;读--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学生齐读自己的字卡,可找出难认字拿在手里或摆在一旁;考--学生互相考认字卡,自己不会的跟人学,别人不会的想法教;收--学生在小鸟声中快速收字卡,边收边读。

又如:"找找朋友":如在教学"妈"字中,我根据合体字的规律,把它们分别制成偏旁部首、独体字两个部分的卡片,发给学生,要求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边跑边说:"我是'女'字旁,谁来和我做朋友?"到讲台后另一个同学马上也拿着卡片,边跑边说:"我是个'马',小马的马,我来和你做朋友。"两个人把"女"字旁、"小马的马"组合成"妈"字。接着让学生说说"妈妈"的"妈"为什么带"女"字旁,有学生说:"如果是单人旁,就成了男的,男人不可以生孩子做妈妈的。因为妈妈是"女"的,所以带"女"字旁。"让学生明白形声字的形旁表义,声旁表读音的识字规律。让学生整体地识记汉字,使其在有了三、四百字的汉字

积累后,自己发现和总结汉字的构字规律,通过形声字等提高识字效率。另外,还可鼓励学生区别同音字"妈妈"的"妈"和小马的"马"的相同点、不同点。

还有"选难认字":各组商量选出本组的两个难认字后,各小组长在本组难认字的字卡上打"adic;"。先请几个慢生开火车读没有打"adic;"的生字,再请几个中等生开火车读打了一、两个"adic;"的生字,最后,请几个学生读打"adic;"较多的生字。鼓励学生争做"聪明娃",开动脑筋想办法记忆难认字,例如记"警"字,有学生说一人违反了交通规则,一位警察走过去,向他敬了一个礼,说了一句话,提醒他以后再也不要这样了,所以"警"是"敬"加"言",其他学生可补充;记"转"字,有学生说"转"字上"车"加"专",就是说一个人开车一定要专心,否则在转弯的时候就有可能撞到花台上,要赔钱的;记"豫"字,有学生说"豫"是"予"加"象"组成的,"予"在古语中是给的意思,别人要送给你一头大象,你觉得大象太大了,就犹豫着到底接还是不接呢……

采用这些生动形象、趣味无穷的游戏学习的方法,学生兴趣高昂,记忆深刻,识字效果极佳。

二、自主参与法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识字目标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如果孩子学得主动,肯动脑筋,那么,每个汉字都可以用多种的好方法来识记。这一目标的成功实现与否牵涉到一个有关"教学结构"的问题。

"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

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中,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是施教者,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地位。(有人把一节课上大部分时间教师一个人讲,教师讲得一切都是对的这种课堂教学,称为2/3现象,称为教师的"话语霸权"。)这种教学结构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专家认为,即就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积极参与的学生至多只占20-30%。

创新式语文教育以"生本教育体系"为指导思想,以改革旧的传统教学结构,建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结构为目标。郭思乐教授在阐述他的"生本教育体系"时强调,"在现有的教育中,儿童获得意义的过程被拉得十分漫长,教学沿着一个一个局部线性地发展,儿童的学习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非自觉的。这时,儿童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学习积极性。事实上,儿童的学习积极性的最丰富的来源,是对于所学材料意义的感悟。他的学习思维的发展过程是'胚胎式'的。也就是说,所学内容在儿童头脑中形成了'意义单体':有相对完整的意义的感悟。传统的离开意义单体的教学,始终使儿童处于被动地位,只调动了儿童的部分精力。"

创新式语文教育在进行试验过程中,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思想,教学活动都围绕着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讨论协作学习而展开,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要求学习者自主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使自身思想、情操受到陶冶,并逐步具备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团结共事合作的能力。

让我们充分相信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把儿童作为教育资源来整合我们的教学过程。重视发挥每个儿童在优化整体中的作用,把儿童之间的差异看作宝贵的资源,看作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个阶梯,把差异的产生和解决都视为推进儿童发展的契机。

让我们找出一种更好的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从而达到为儿童营造了一个有效的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

三、新奇引趣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的学习,才能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

低年级儿童喜爱猜谜,如果能让儿童把某些识字内容编成谜语,通过猜谜来巩固所学知识,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通过对谜语的综合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而根据字形的特点用谜语识字,更能激发学生的情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如教"坐"字时,教师边板书"坐"字边说:"两人在土上,这是什么字?"学生摇头。再问:"你们现在的动作是站着,还是怎么着?"学生齐声回答:"坐着。""这就是要学的'坐'字。"然后让学生再把上面的谜语说一、两遍,字形和字义就自然而然的掌握和理解了。

"顺口溜"这种形象化的语言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一种形式,让学生在兴趣盎然、轻松愉快中掌握生字。例如,学习"力"字,先板书"刀"字让学生读,再把"刀"的一撇写透变成"力",并随口读出"'刀'字出

了头,'力力力'",让学生把顺口溜说一、两遍。然后教师边作动作边问:"我把桌子推动了,用了什么?""手。""光有手,手上没一点力气能把桌子推动吗?""不能。""这就是'力气'的'力'。"最后启发学生组词造句。

另外,还可让学生任意选择课后词语中自己喜欢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进行口头或书面的创新表达,将选择的词语巧妙地组合在一段有意思的句段里,争造"五星句",激起孩子们强烈的新奇感和创作欲望,既积累了识字量,又锻炼了表达能力。

四、竞赛激励法

这是一种类似"智力竞赛"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根据儿童争强好胜、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的特点,有意引进竞争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好表扬"是小学生的重要心理特点,鼓励是促进学习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我随时注意学生心理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加以肯定,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它会有效地支持学生奋力向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增添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教学,特别是发挥有效表扬的促进作用,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以抢答记分或当场评分表扬等形式进行比赛,如"小兔跳高"、"小燕飞到优秀组"、"谁的红花多"等等。如将分插在各组的慢生定为该组"识字代表",让他们开火车比赛读字卡,让他们为自己组争光,既帮助他们克服了学习困难,又帮助他们增强了学习信心;教学偏旁相同的生字"树"、"桥"、"棉"、"村"等,看谁识字的速度

快,就评他为"识字小能手";教学"眼、耳、鼻、脖、胸、手、腿、脚"等字时,先让学生比赛见字做动作,再让学生像接力赛跑一样,将字卡一边读一边贴到黑板上贴图旁相应的位置。最后评议哪组表现最棒,奖励小红花。

在激烈的竞争中,大家情绪高昂,学习生动,记得牢固。

五、尽早阅读法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阅读能力形成得早,理解能力则发展得快,学生自学的能力就强。只有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时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从实质上减轻过重的学习负担。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得越早越好。

"生本"教育体系认为,儿童阅读是他们形成自学能力,主动发展的基础。为此,应当大力发展能使儿童尽早阅读,进入意义场的语文教育,并且把这种语文教育看作是提高人的智力素质的突破口。

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学生会念、会读、会朗诵,强调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因为不要求学生对所有生字都会用手写,孩子们很快就能做到会认、会读、会组词,可顺利朗读课文。

汉字是形象联想的文字。汉字不同印欧语系中的英语,英语的书面符号是一种表音文字,每一个单词都是由没有意义的符号组成的,繁复丰富的词法形式、形态标志,句子的组织以动词为核心,完整的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相对自由。汉字的表意特性,使字形和意义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表意文字的汉字所折射出的汉民族思维方式,强调

重领悟、重意会的审美习惯。因此,看到一个汉字,容易产生联想,推测它的意义。这样就使得儿童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也可凭借字形猜测出词句的大意。汉字形声字占绝大多数的特点,又使得儿童在没有教的情况下也能对音和意揣摩个八九不离十,这就使儿童在阅读中实际使用的汉字远远不止课堂中所学得的,他们在阅读中障碍越来越小,遂使阅读兴趣越来越高,一个生动鲜活充满神奇的世界在他们面前延伸,使他们获得快乐,并不断产生认识未知的动力。

六、先进电教法

电化教学是现代科学技术在教学上的运用,它具有"形、声、光、色"等特色,是得天独厚的先进教学手段,能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单纯知识传授型的传统教学模式向德智体美整体型的创新教学模式转化。特别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创新教育理念的树立,传统教育精华的积淀,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介入,一节语文课让学生不仅能学会二、三十个生字,还能学会汉字输入,将认字、阅读、写作相融合,其容量之大,效果之佳,负担之轻,兴趣之浓,能力培养之快,这已成为多少教师多年来梦寐成真的事实。

计算机创设的多媒体情境使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知识难点、重点化解在声情并茂中。学生的学习也在毫无负担、压力的情况下顺利进行。同时计算机多媒体信息有效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并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据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其实是一种有限的资源,一般情况下,年龄较小学生的注意只能持续15分钟。要使这种资源得到发掘和扩展就必须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协作式学习;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发现式学习。

形象、直观的电化教学手段,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静态的内容动态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是符合学生的认识心理规律,有利于调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时也是"教育面向未来"的有效手段之一。

识字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如何从众多的方法中找到适合每个学生个体、个性的方法呢?这还需要我们,乃至于更多的后继者们来不断地探索,还需要为全面、快速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展开更多、更好的尝试。但不管探索和尝试的方法如何不同,只要把握住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和这个时代的特色就会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汉字的历史添上精彩而浓重的一笔!

文言文教学充满趣味

文言文教学充满趣味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这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提出的能力要求。但是由于年代不同、观念不同、语言环境不同,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很难达到这个要求。他们即使是死记硬背得滚瓜烂熟也难于理解领悟高度浓缩的文言文语言。因此,文言文一直被学生误解为枯燥无味的“大石头”。而传统僵化的教学方式:字字落实,句句清楚,更加深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厌烦和恐惧。因此,我们教学一线的老师必须大刀阔斧、适宜学情地创新文言文教学,让新课改的春风也度“玉门关”。 那么,如何让文言文教学灵活生动起来,使学生走出文言文学习的阴影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小荷才露尖尖角——精美的导语设计 导入是语文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很强的艺术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文言文教学也要考虑到文言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心理,精心设计导语,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或用课件提供背景设计导语,或用生活现象设计导语,或就课文内容设计导语,或用俗语俚语设计导语,或用提问、悬念等方法设计导语……力求千变万化,调动多种方式,使用不同手段。如学习《木兰诗》时,可以给学生播放迪斯尼动画《花木兰》的片断;而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则可以这样设计导语:俗话说“嘴是扁的,说话是圆的”、“三寸不烂之舌抵得上百万雄武之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烛之武是如何用“三寸不烂之舌”巧退秦师的。精美的导语就如一株“才露尖尖角”的“小荷”,惹得蜻蜓早已“立上头”。 二、大珠小珠落玉盘——深切体会文之韵律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把字词句翻译当作重中之重,孰不知,文之韵味是从吟诵中体会的,兴趣是从吟诵中产生的,语感是从吟诵中积累的,素养是从吟诵中培养的。所以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应该做到每堂课都能听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琅琅读书声,或老师范读,或名家范读,或学生朗读。即便是读,也要尽量形式多样,如诵读、齐读、轮读、赛读、伴乐读、清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读”并不仅是为了活跃课堂的气氛,它还是学好文言文的必由之路。在文言文“读”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种“读”的方式。 1.教师范读。当前,教师的范读基本上被媒体录音替代了。事实上,教师的范读比媒体录音范读更亲切、更真实,更能感染学生。如著名文言教学专家李桐林先生在执教《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抓住文中人物角色地位的不同及朝廷、家庭环境的差异进行范读,以强烈的对比、适当的夸张、传神的身段表情以及抑扬顿挫的语调,惟妙惟肖、声情并茂地“诠释”了课文,抓住了每一位听课者的心。 2.听读。所谓“听读”,就是让学生听别人朗读,学会在听中品味、在听中评判、在听中享受。如文章的句读、语气、节奏、停连,体会朗读者的表情、肢体动作等等,从而进一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北京市黄城根小学梁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过程与方法: 对课文重点语句的品读、赏析,学习作者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三、教学策略 《爬山虎的脚》一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它的“脚”。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读后使我们也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学习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来。 四、教学过程 (一)进入课文,引导质疑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爷爷写的一篇文章,齐读课题。 师: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植物为什么会有脚。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 2.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3.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二)走进文本、深入探究 1.品读课文,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1)爬山虎的叶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很美。 读: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教师追问: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吗?这是一种动态的美。还有哪句写出了叶子的静态美? 预设: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 教师追问: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那谁能读出叶子这种绿的美,密又匀称的美来呢? (2)观察叶子中,叶圣陶爷爷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

人教版一年级生字表(带拼音)

一年级生字表(340个) 上 册 看图说话学拼音 一y ī 二èr 三s ān 十s h í 识字 1 人r én 八b ā 口k ǒu 目m ù 2 上shàng 天tiān 日r ì 火h u ǒ 3 土t ǔ 山shān 木m ù 田tián 4 刀d āo 干g àn 巾j īn 牛n i ú 课文 1 乡xiāng 月y u è 头t óu 光guāng 2 云y ún 禾h é 白b ái 共gòng 3 大d à 习x í 兴xìng 有y ǒu 4 开k āi 水shuǐ 耳ěr 雨y ǔ 5 东dōng 北b ěi 西x ī 南n án 6 儿ér 小xiǎo 两liǎng 只 z h ī

7 也y ě 见j i àn 风fēng 在z ài 8 长cháng 虫chóng 当dāng 鱼y ú 识字 5 片piàn 文wén 尺c h ǐ 电diàn 6 七q ī 车c h ē 米m ǐ 来l ái 7 公gōng 市s h ì 交j i āo 区q ū 8 心x īn 鸟niǎo 竹z h ú 关guān 课文 9 又y òu 子z ǐ 手shǒu 书s h ū 10 本b ěn 术s h ù 以y ǐ 后h òu 11 了l e 力l ì 王wáng 不b ù 牙y á 出c h ū 12 工gōng 才c ái 门mén 正zhèng 走z ǒu 回h u í 13 九j i ǔ 女n ǚ 五w ǔ 中zhōng 午w ǔ 六l i ù 14 几j ǐ 下x i à 个g è 马m ǎ 里l ǐ 去q ù 15 父f ù 四s ì 母m ǔ 我w ǒ 分f ēn 兄xiōng

初中文言文的趣味教学

初中文言文的趣味教学 语文教学调查中,如果把文言文和现代文作比较,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学习现代文,只有少数学生喜欢文言文,难道是那些传诵千古的文章魅力不及现代作品吗?当然不是。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如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质疑能力,健全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个体自学与创新能力为宗旨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就成了新教材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联系实际,吸取古文中的养料 我们的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起来的,是对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文言文的词汇还有不少出现在我们当今的生活之中。学生积累文言文实词,最好联系成语来理解。如教学《爱莲说》一文,有句“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这个“鲜”字,联系成语“屡见不鲜”来解释,就明白是“少”的意思。若能联系通俗易懂的词来理解实词,学生兴趣更浓,如“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这个“通”字,联系河源的“通心菜”,“通心粉”向学生解释,这个“通” 字就是“空”的意思。言文结合,通俗易懂,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编演课本剧,再现古人古事 只要有故事情节的文言文都可以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来演。《卖油翁》、《黔之驴》、《出师表》、《捕蛇者说》、《愚公移山》、《送东阳马生序》等是很好的课本剧题材。课本剧的编演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放手让学生去合作、探究。以《黔之驴》一文为例,首先要吃透文本,把握中心和人物性格(表现了老虎的机智勇敢和驴子的外强中干。告诉人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删情节,一般是增加情节的多,可以适当地删改人物动作和场景

文言文教学趣味性方法

文言文教学趣味性方法初探 【摘要】文言文历来都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之一,没有合适的教学方法,就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的效果得不到体现不说,还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如何解决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问题,就摆在了语文教师的面前。通过实践,结合课改精神,笔者总结了几点方法,如:创设情境法、刺激指导法等,如果运用合理,可在较轻松的状态下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趣味性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否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语文教学如此,文言文教学更是如此。因此,如何增强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的问题,就成了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自不必说,说它是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因为:(1)学生缺乏类似的语言环境(即现实不需要用文言文交流);(2)学生缺乏必要的文言知识储备(小学文言文知识储备远远不能满足中学的学习需要);(3)学生对文言文的实用价值存在功利性偏见(很多学生认为现实生活中用不上);(4)学生的畏难情绪等。也由于这些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经常遭遇“教学独角戏”,“一个人的道场——吹拉弹唱全包了”的尴尬局面,结果是费力不讨好。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一、创设情境法 创设情境法就是在上课时结合不同的课文,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用熟悉的方式感受特殊的文言情境,在轻松愉快的感觉中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一般常用的有如下三种创设情境的方法: (一)古事再现法 我在教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时,先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现在有一个足够达到你愿望的机会,你会怎样来实现它?”学生回答很踊跃,有人说:“我会用我的知识来研制一个万能空气净化器,改善我们的环境。”有人说:“我研究一种不伤人的万能防御武器,大面积的地方不受任何武器的伤害,社会将永远太平。”也有人说:“我是一个省长的话,我首先……”回答可谓是五花八门。等大家都回答得差不多时,我又问:“假使我现在是孔子,而你们正好是他最得意的弟子,我培养的学生都是要到诸侯国做大事的人,你们会怎样回答呢?”学生又是一阵踊跃的回答。然后,我说:“其实,你们和孔子的弟子一样优秀,不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文章里孔子的弟子回答的内容就和你们差不多,只是看性格而有差异罢了,你们能找出谁的观点和你更相近吗?”学生通过一番忙碌后的回答,已经告诉我,文章内容已经学完了。 古事再现法就是把文言文中的事件用现在学生所熟悉的方式再现出来,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

爬山虎的脚教学方案计划设计

我们种丝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有脚。)哪些同学看见过真的爬山虎?你们平时看见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叶子)那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 [设计意图:拿自己和作者对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3、对课题质疑。 读课题,想一想,你如果是作者,你会从哪些方面去写。(叶子、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怎么爬、脚的变化)叶圣陶爷爷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置换角色,从课题质疑,可激发探究的兴趣,又可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叙述脉络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注意这样两个问题: (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2)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2、检查交流: 读一读下面的词语 嫩绿舒服均匀重叠空隙漾起想,你如果是作者,你会从哪些方面去写。(叶子、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怎么爬、脚的变化)叶圣陶爷爷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拂过叶柄蜗牛紧贴蛟龙枯萎逐渐牢固 (2)你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 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 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 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 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与墙的关系。 [设计意图:理清文章脉络,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自主探究,理解一二段 1、读第一自然段,你从“满是”“一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爬山虎长得很茂盛,能爬。) 2、欣赏爬山虎爬到岩石、屋顶、墙上的图片。 四、布置作业,重视语言积累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 3、4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三、四、五段 教学目标: 1、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一年级生字词(带拼音)

一y ì年ni án 级j í上sh àng 册c è生sh ēng 字z ì词 c í 1十月sh íyu è 五十w ǔsh í 一五一十y ìw ǔy ìs h í 十全十美sh íqu ánsh ím ěi 木头m ùt óu 2树木sh ùm ù 木马m ùm ǎ 呆若木鸡d āi r u òm ùj ī 禾苗h émi áo 上山shàngshān 3上面sh àngmian 下课x i àk è 七上八下q īsh àngb āxi à 土豆t ǔd òu 土生土长t ǔsh ēngt ǔzh ǎng 4个人g èr én 几j ǐ个g è 个子g èz i 个性g èx ìng 八月b āyu è 5八b ā个g è 四面八方s ìmi ànb āf āng 才高八斗c áig āob ād ǒu 入口r ùk ǒu 入门r ùm én 6出入c h ūr ù 入迷r ùm í 入木三分r ùm ùs ānf ēn 四舍五入s ìs h ěw ǔr ù 大会d àhu ì 7大家d àj i ā 大雨d ày ǔ 大方d àf āng 大惊小怪d àj īngxi ǎogu ài 天文ti ānw én 8白天b áiti ān 今天j īnti ān 天才ti ānc ái 天马行空ti ānm ǎx íngk ōng 天长日久ti ānch ángr ìji ǔ 9工人g ōngr én 大人d àr e n 主人zh ǔr én 人口r énk ǒu 人山人海r énsh ānr énh ǎi 10人仰马翻r ény ǎngm ǎf ān 火苗hu ǒmi áo 火车hu ǒch ē 火山hu ǒsh ān 上火sh ànghu ǒ 11火烧眉毛hu ǒsh āom éim áo 文化w énhu à 文明w énm íng 天文ti ānw én 文学w énxu é 12六月li ùyu è 六神无主li ùsh énw úzh ǔ 六亲不认li ùq īnb úr èn 儿歌ér g ē 儿童ért óng 13花儿h u āe r 九牛一毛ji ǔni úy ìm áo 九死一生ji ǔs ǐy ìsh ēng 九牛二虎之力j i ǔn i úèr h ǔz h īl ì

古文教学的趣味

有人说,中国的语言文字是美的,而中国文字的最美在文言。的确,文言文是历史的沉淀,是语言的精华、文学的经典、文化的精品。但是,对于文言文的教与学,我想绝大部分老师和我有同感,那就是“想说爱你不容易”。不用说别的,想想我们自己上学时学习文言文的经历就足以说明。学习方式非常简单,无非是课前预习读熟;课上老师逐字逐句讲解,我们则是全神贯注洗耳恭听加奋笔疾书,生怕漏掉一句话、一个词,书本上那真是密密麻麻,恐怕连只蚊子立足的地儿都没有;课下整理,原文一行(蓝笔),译文一行(红笔),字对字词对词,工工整整,认认真真;交上作业,老师再逐句批改,回想当年作业本上老师的圈点勾画,真的很感谢和佩服老师的严谨治学与一丝不苟;翻译完了,就背诵、检查,须人人过关方可结束一篇文言文的学习。一些重点课文,像《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一般要用四课时。这种文言文的教学模式有人称之为“煲稀米粥式”教法,这种方法的确让我们的文言文学得很扎实,但是也很累,老师累学生更累。更重要的是,在反反复复“这个词是什么用法,那是个什么句式,该怎么翻译……”的讲解中,老师硬将活生生的美文肢解成了七零八碎的知识点,如同一件美丽的衣裳被撕成了零散的布条,一篇丰富灵动的经典古文在我们学生的眼里缩小为一棵知识树,上面长满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虚词、实词等青涩的果实,文言文的魅力在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中已荡然无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自然也随风而逝。文言文的学习真的成了我们语文学习过程中难以迈过的坎。 现在,对于我们所教的90后学生来说,虽然说教材所选文言文是祖国灿烂的古代语言文化的代表,但是舒缓的文言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似乎有些不合拍,而且随着历史的变迁又使很多文字变得晦涩难懂,再加上索然无味的教学,“讲者口若悬河,学者呆若木鸡。说来有源,记去无情。诲尔谆谆,听我藐藐。”①使得学生对文言文毫无兴趣,甚至“望而却步”。不过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感兴趣的事做起来事半功倍,如果没有兴趣又何止功倍事半,简直是一种痛苦、一种折磨。这样想想,再像原来“煲稀米粥式”的教法逼我们的学生学文言文也真够可怜的了!谁来拯救他们呢?我们语文老师自然义不容辞!那么如何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他们想学、乐学呢? 通过持续的学习和探索,我觉得文言文教学要以“读”提趣、以“问”激趣、以“意”生趣、以“活动”续趣。 一、以“读”提趣 文言文教学首先要将朗读实行到底。平时我们总舍不得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总想自己多讲讲。其实“三分文章七分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十二三岁的孩子喜欢读、喜欢背,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叶圣陶先生说:“学习语言要学得非常熟,能够脱口而出”。②所以文言文的学习首先要读得熟稔,也就是读得准确流畅——如出己手、如出己心。正如清代大学问家朱熹所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能够有得尔。”③这里老师能够先范读,明确字音句读、抑扬顿挫。学生再自由朗读,同位前后位互读等达到熟读成诵的水准。其次,要读得细腻,读出美感。美的东西谁都喜欢,学生更是如此。中国的语言文字

让文言文教学充满情趣(罗春兰)

让文言文教学充满情趣 ——初三“记”类散文阅读教学方法 新中初级中学罗春兰 虽然语文教改在不断深入,但文言文教学普遍存在着“一头重”、“一头轻”的现象。即教师投入多、学生收获少。大部分学生不大喜欢甚至厌恶学习文言文,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文言文用词精炼、表意深奥,学生无法轻易走进作者表述的文字世界,学习难度大;二是教法单调,许多教师教读文言文,重内容讲述分析、轻方法点拨介绍,从字词的解释到句子的翻译,再到思想内容的概括以及结构的分析无所不及,学生在被动中接受文言知识,导致效率低下;三是背诵内容多,学生易产生畏难情绪,并且文言文学习和现实生活关联不大,易产生文言文“无用论”的想法。长期以来,学生阅读文言文,没有“类”,只是“累”,没有主动地吸取,只是被动地应试。 针对目前文言文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要深入到“人文”的内里,在教学方法上,必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阅读中直接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亲身体验感悟的过程。 一、趣味导入 特级语文教师于漪也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导语是优秀的演奏家拔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一堂课,导入得法,片刻之间就能营造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并迅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进而为师生学习新课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 首先可以运用形象、充满情感的语言开头,创造适宜的环境气氛,把学生思想引入课文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感情后导入新课。我上《桃花源记》一课,学习新课前,我先让学生闭上眼睛,随着我的描述神游桃花源,“这是一片桃花林,你看,河流两岸长达数里的地方,竟然没有一棵杂树,远远望去,盛开的桃花就像一片粉红的彩霞……;你看,红瓣纷落,就像一只只飞舞的粉蝶……;你看,这里面的土地坦荡如砥一望无垠……;你看……”随着我的讲解,学生陶醉其中,遐想联翩。有一调皮学生接口就道:“此景真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见一处呀!您该不是要带我们进入仙境吧?”学生开怀大笑,我当即抓住时机,引导他们朗读课文,“人间难觅神仙境,书中神游桃花源”,还是让我们一起朗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吧。以往学生一听要读,就会失声喊苦,可这一次,学生被我口述的境象吸引住了,都想去了解书中的桃花源,读得异常流畅、响亮,可见,只要教师巧设情境,吸引学生,就能获得激发兴趣的效果,而且有助学生背诵。

《爬山虎的脚》课堂教学实录

《爬山虎的脚》课堂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爬山虎的脚》。 板书课题 师:“虎”是我们的生字,我们来一起写一下。 师:看了这样的题目也许你会问,爬山虎是一种动物吗?不然,怎么会有脚呢?爬山虎是一种植物,在我们的民主路校园里就生长着这样美丽的爬山虎,你注意过吗?叶圣陶老爷爷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爬山虎的脚。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同学们在预习时已经划了生字词,咱们来请同学读一读。谁来读?你愿意读哪一段? 生:我想读第一段, 生:我想读第二段, 生:我想读第四段, 生:我想读第五段, 生:我想读第三段, 师:好,其他同学听听这几位同学读得是否正确。准备好了吗? 生读。 师:好的,同学们来评一评,他们读得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你来说说。 生:他们有的读得不准确。 师:哪个字不准确,能不能说一说。 生:爪子的“爪”。 师:还有吗? 生:最后一段少读了两个字,应该是一根茎。 师:这个字是不是读茎呢,请跟我读。 生跟读茎。 师:从读中看出大家预习读书的本领特别高,那同学们能不能找一找哪几段描写的是爬山虎的脚。 生:我认为是后四段。 生:我认为是三四段。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认为三四五段。 师:有三种看法,同学们认为哪种准确呢? 生:三四五段。 师:看样子同学们挺会抓重点的。今天,我们就重点学习三四五段,现在请同学们默读三四五段,边读边想,请默读。 生默读。 师:有的同学一边读书一边写写画画,很好。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爬山虎的脚能抓住墙? 师:你读得很仔细,谁来接着提问。 生:“萎”可不可以换成“枯萎”? 师:你真会思考,一会儿我们一定好好研究这个问题。谁还有其他问题? 生: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 师:谁还有问题? 生:为什么他的脚一拉直就粘在墙上? 生:为什么脚萎了之后就连一点痕迹都没有? 生:是用牢牢的贴在墙上好还是紧紧的贴在墙上好。 师:你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你动脑筋了,非常好,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大致归纳一下有这么几个问题:(1)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2)它是怎样爬的,是怎么变化的?我们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让我们来看一下这堂课的教学目标。 出示投影 师:根据老师的提示,熟读思考,画做背写。 生读。 师:这么多问题怎么解决呢?其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要反复读就能解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有! 自由读。 师:相信同学们通过读划都有收获。我们的小组就是根据大家的喜好分的,有画的小组,做的小组,背的小组,写的小组。现在我们来完成第二个目标,利用画、背、做、

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事物,并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有顺序地写下来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重点: 1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世界上的人和动物都有脚,植物有脚吗? 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有脚的植物——爬山虎。(板书课题) 3.指导书写“虎”字。 ⒋如果你是作者,你准备怎样写爬山虎? 二、新授。 A整体感知课文。 ⒈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叶圣陶爷爷是从哪些方面写爬山虎的。读课文,圈出文中带生字的词语,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⒉检查识字情况。 出示: 均匀重叠空隙漾起叶柄嫩茎触角蛟龙痕迹逐渐休想 a指名生读。 b齐读。 c小老师带读。 注意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强调“重,空”在这篇课文中的读音,比较“均匀”字型结构特点。 ⒊学写生字。 a重点指导“叠、痕、茎”的写法。 b学生练写生字。 ⒋指名生读课文,学生评价。 ⒌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爬山虎的?汇报。 B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a爬山虎叶子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汇报。 师板书:绿得新鲜叶尖朝下铺得均匀

b新鲜一般指什么?这儿是形容叶子怎样? c叶子不仅新鲜,还很(茂盛),没有重叠,也不留一点空隙。课件出示,欣赏茂密的爬山虎。 d闭上眼听老师朗读这一句:“一阵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你有什么感受? 练习用:“我仿佛看到了……”这个句型说话。 如果把“拂”改成“吹”呢? e指名朗读。(师适机指导) f齐读。 C总结布置作业。 爬山虎的叶绿得那么新鲜,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叶圣陶爷爷除了对爬山虎的叶子进行了仔细观察,还细致观察了爬山虎的脚,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二自然段。(课前板书好课题) 1.上节课,我们从课文中,知道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爬山虎的叶子刚长出来的时候和长大的样子是不同的。长大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叶尖儿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这一墙的叶子,就宛如一片绿绿的湖,风吹来,那绿波荡漾着,人的心也随之欢畅起来。在这郁郁葱葱的叶子下面,还藏着什么呢?对了!是爬山虎的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爬山虎的脚。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课前,老师布置大家观察爬山虎的脚,谁来说说你观察到的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2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你和叶圣陶爷爷观察到的角是一样的吗。边读边画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 3.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4.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师适机板书) 它是一些枝状的细丝,像什么?(蜗牛的触角),作者把爬山虎的脚比喻成蜗牛的触角,说明脚很(细)。并且它的脚有六、七根,和我们人的手一样,也有很分枝。这么细的脚,他还看出细丝是枝状的,有五六根,可见作都观察得非常(仔细),写得很(具体)。 还告诉了我们脚的(颜色),是什么颜色的? 还说了脚的(位置),脚长在哪儿? 板书: 长叶柄地方的反面(这是它的位置) 枝状的细丝(这是它的形状) 嫩红(这是它的颜色) 5.大家看,这是什么?老师想画它的脚,你们说应该画在哪

高中文言文的趣味教学

高中文言文的趣味教学 发表时间:2017-03-23T16:16:59.290Z 来源:《教育学》2017年1月总第112期作者:喻晓 [导读]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有义务让学生从千古佳作中领略祖国文化的内涵。 四川省阆中中学校637400 文言文是历史淘洗下来的文化精华,是古代思想、文化、艺术、科学、历史等的文化载体,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具有很大的现实借鉴和利用意义。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有义务让学生从千古佳作中领略祖国文化的内涵,汲取营养;引导学生喜欢上文言文,主动学习文言文。学习要有主动性,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源于兴趣。 下面我就促使学生积极、愉悦的学习,克服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有效促进学生对文言字词句和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积累,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巧导入 高中生爱听故事,教师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言文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插入一些与历史人物相关的奇闻轶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赤壁赋》中的“乌台诗案”、《鸿门宴》中“楚汉相争”、《兰亭集序》中“东床袒腹”、“东床快婿”、“入木三分”;又如《琵琶行(并序)》中与古代音乐有关的故事:高渐离易水送别荆轲;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司马相如向卓文君求爱弹奏《凤求凰》的故事;嵇康悲奏《广陵散》;《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上演空城计时焚香弹琴以示其闲静而惑乱司马懿;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刘正风与魔教长老琴箫合奏而为知己的故事。马志远曾据《琵琶行》作《江州司马青衫泪》杂剧,叙述白居易和裴兴奴恋爱故事。由此引入课文《琵琶行(并序)》。这样使学生兴趣大增,进而乐此不疲地去研读这些精美文章。 同时也可根据课文内容,用作者生平事迹导入,如讲授《赤壁赋》时,我们可结合介绍苏轼曲折的人生经历,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寻找苏轼在经历挫折之后的人生态度,学生兴趣就调动起来了。 二、重诵读 读,是开启文言大门的钥匙,离开了读,学习文言文就等于在空中建楼阁。指导并督促学生在课内反复诵读课文、背诵精彩语段,有助于培养语感,深化认识,增加文言积累,能收到一石数鸟的综合效应。所以学习文言文,应多读多背,通过诵读,去品,去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诵读的重要性。读的方式有很多:有自读、分角色读、齐读、赛读、范读等。 1.自读。学生自己在读的过程中解决不会读的字词,熟悉课文,一般至少读两遍。 2.范读。教师范读、名家范读、学生范读均可。其中名家范读较标准,有条件可多听,学生范读更应提倡,它可以培养学生读文言文的兴趣,也可以感染其他学生,起到了榜样作用。这种感染、榜样作用往往是教师和名家难以达到的。 3.赛读。在自读和听读的基础上,以同桌为单位,一起选择喜欢的熟悉的段落或者句子练读,然后以自愿为前提比赛读,对获得掌声最多的小组奖励(鼓励性的语言或者小礼品)。 4.齐读。包括全班齐读和分组齐读。齐读是学生在初读阶段上的升华,教师应要求学生读得整齐、响亮,并及时纠正学生读中出现的问题。如字音、停顿、节奏的快慢等。最终让学生敢读,愿意读,想读,熟读成诵。让文言文教学的课堂充满琅琅书声。 三、自主学 文言文教学同样应倡导自读——质疑——讨论,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相互讨论,最后解决问题。先给学生时间自己翻译课文,要调动自己以前学过的知识,词语的积累,联系前后意思,自己通译全文(不懂的做标记),树立整体阅读观,为精读作准备。然后在课堂上,先小组讨论、查阅资料、咨询老师来解决不懂字词,互相提出问题;也可以通过竞赛的方式来学习,以讲授贾谊《过秦论》为例,先准备两组题目,分成必答题和抢答题,做成幻灯片,然后老师主持或由学生主持学生讨论竞赛。第一轮为必答题,每个小组依次答题,共3个回合;第二轮为抢答题,先站起来的学生所在组为胜,答题,共2个回合。比赛结束后,计算两轮竞赛总分,宣布优胜组,给予口头表扬。注意,课前先要让学生对课文有较充分的预习。经过多次试验,证明这种方法能有效地克服少、慢、差、废现象,从而快速高效地完成基础知识的教学任务。因为题目都是精心设计的,老师无需作补充,能轻松地达到教学的目的。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调动了起来,学习的热情高涨了,对于文本的结构,写作的意图也就在相互的讨论中得到了解决,这是一举两得的做法。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去发现,发现知识,发现感受,乃至发现自己,而且让他们重新建立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师在课堂中适时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六国论》,可引导学生拟出结构图,以明确文章结构严谨的特点。又如在《孔雀东南飞》讲授课上,教师可先分析兰芝的形象以示范,其他几个人物形象则让学生自主分析;总之,在课文教学中,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可选取关键句段进行讲解、想象和描述(如《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授学生以渔,重视生生互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文言文的若干知识点,依据一定的顺序和类别,进行一定范围和一定量的归类。 四、重积累 教会学生举一反三,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实词和虚词的解释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实词解释时要兼顾到通假现象、词类活用现象,虚词理解不仅要知道它的意义,还要弄清它的用法(词性)。如果不讲究方法,让学生机械地去死记硬背,文言文教学就被动得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肯定不浓,知识掌握也肯定不牢。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可以开展学习竞赛,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一些词类活用现象的词语,倒装句子,比谁找得多,找得快,找得准,也可以互相考查字词,学生的思维就得以充分调动起来,在实践中探索,乏味的字句理解就能变得富有生气,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就在充满思考的学习氛围中不断得到提高;教师也可出一些在课文中出现的实词和虚词,集中训练,看谁积累得多。其次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提高。教师可经常选择一些浅显的故事性的文言文让学生去翻译,使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得以运用,提高学习的兴趣。 总之,文言文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大脑一直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课堂气氛活跃,能主动学习,增加积累,提高文言文学习的效率。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公开课

6爬山虎的脚 学情分析 四年级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这时候他们开始从过去笼统的印象转变为具体的分析,偏重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分析。开始意识到“自己”思维形式向抽象思维过渡可以进行复杂的分析,孩子的言语发展水平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过渡,是强化良好习惯和改变不良习惯的关键时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重点难点】 重点:领悟作者细心观察、连续观察的方法。 难点:1、知道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2 、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地、有顺序地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而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板书课题) 谁知道老师为什么把“脚”这个字写得这么大吗?那按照他这个意思,这题目该怎么读呢?指名读。

老师把脚这个字写这么大,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相信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会有新的理解。 二、交流预习,理清脉络 (一)交流对爬山虎脚的初步了解 1.学生交流:课前,通过预习,你们对爬山虎的脚有了哪些了解?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介绍) 2.教师参与:课前,老师也了解了爬山虎的脚,我还从这本书(出示《十万个为什么》)中了解到,爬山虎的脚其实是它的另一种根,因为它生长在空气中,所以叫气生根。你看,老师这是怎么了解的?观察、读课外书、查找资料都是预习的一些好的方法啊。我们运用这些方法都对爬山虎的脚有了一些了解。那么,叶圣陶爷爷他是怎样写爬山虎的脚的呢?请同学们看第6课。 (二)初读感知,读准词语 1.检查字词。出示课后生字,指名读。 2.出示:嫩茎一顺儿漾起波纹 触着墙痕迹蛟龙 强调多音字及儿化音的读法。 3.快速读读课文,看一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爬山虎的脚呢? (1)谁知道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爬山虎的脚?(3.4.5) (2)课文除了讲爬山虎的脚,还讲了什么?(叶子) 三、以读代讲第二自然段 1.自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注意:在这一段中有一句话非常重要,从这句话中我们就能知道这一段重点讲的是什么?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把这句话画下来。

部编小学一年级下册生字组词(识字表、认字表均有,带拼音)

2017年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生字组词 第一单元 识字 1 春夏秋冬 一类字 春chūn (春日)(春节)(立春)(春天) 风fēng (大风)(风雨)(风衣)(风车) 冬dōng (冬天)(立冬)(冬月)(冬日) 雪x u ě (雪花)(雨雪)(风雪)(雪人) 花h u ā (花草)(花朵)(花生)(开花) 飞f ēi (飞虫)(飞机)(飞走)(飞天) 入r ù (加入)(出入)(入门)(入口) 二类字 霜shuāng (风霜)(冰霜) 吹chuī (吹过)(风吹雨打) 落l u ò (落下)(落叶) 降jiàng (降落)(下降) 飘piāo (飘落)(飘下) 游y o u (游泳)(旅游) 池c h í (池塘)(池水) 入r ù (出入)(进入)

2 姓氏歌 一类字 姓x ìn ɡ (姓名)(百姓)(同姓) 什sh én (什么)(为什么) 么me (什么)(这么)(多么)(要么) 双shu ān ɡ (双人)(双手)(双方)(双飞) 国ɡu ó (中国)(国人)(国王)(国土) 王w án ɡ (王子)(王后)(国王)(女王) 方f ān ɡ (大方)(双方)(对方)(四方) 二类字 姓x ìn ɡ (姓氏)(百姓) 氏sh ì (氏族)(姓氏) 李l ǐ (李树)(李子) 张zh ān ɡ (张开)(张大) 古ɡǔ (古今)(古诗) 吴w ú (吴山)(东吴) 赵zh ào (姓赵)(完璧归赵) 钱qi án (钱包)(赚钱) 孙s ūn (子孙)(儿孙) 周zh ōu (周全)(周日) 王w án ɡ (王子)(王后) 官ɡu ān (做官)(器官)

让文言文教学的趣点竞相进发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17738435.html, 让文言文教学的趣点竞相进发 作者:尹仁娟 来源:《师道》2011年第03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文言文教学有这样的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规定课文中“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占30%左右”。可见初中语文课标对文言文的要求大大提高,文言文的地位更加重要。但在学生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文言文成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怕中之首,而文言文教学也就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关。如何去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呢?经过实践和探索,笔者认为,只有增强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文言文教学的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一、铺桥架路,导之以趣 前苏联教育家维特洛夫指出:“教育最主要的助手是幽默睿智,它可使整个教学顿时生辉,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尤其是在学习文言文这类相对于现代学生相对较难或较生疏的内容前,通过轻松情趣化的导入,可以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降低学生的难度预期,有效拉近学生与学习内容的距离,为后续教学的顺利开展铺平道路。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一段生动真实的表演、一句幽默诙谐的话语、一场巧妙恰当的游戏、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等进行情趣化的导入,为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 二、体验探寻,言中求趣 我们知道文言文的语言是隽永深刻的,每个字词都是很精练的,而要学习文言文势必要从学习字词的翻译人手,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枯燥的。笔者认为,教者应从字词句中寻找趣味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在教学过程中寻找“趣味点”的途径有多种多样。 1古今异义词。经过了很多年,有很多文言词语的意思已经与现在的意思不同,有的还相差甚远。例如:《出师表》中“先帝不以臣卑鄙”中“卑鄙”,在古代是个中性词,“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见识浅薄,而在现在,卑鄙却成了一个贬义词,用来形容人的行为品质恶劣。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4、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 教学重难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一物生来很平凡,身上小脚有万千。天性好动墙上爬,庭院披上绿衣衫。 1、同学们你们来猜猜,这是一种什么植物? 2、对,这就是爬山虎,我们在很多地方都能够看到它,叶圣陶老

爷爷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爬山虎的脚。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板书课题) 3、“虎”是本课需要会写的生字,我们来一起写一下。(集体书 空) 4、质疑:看到课题后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二、初读课文 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三、检查反馈读书 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纠正读音: “叠”读dié,不读diě;“隙”读xì,不读xī;“拂”读fú,不读fó;“茎”读jīng,不读jìng。 五、理清脉络: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爬山虎呢? 爬山虎生长的地方。 爬山虎的叶子。 爬山虎的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不但动物和人有脚,原来爬山虎也是有脚的,多有趣呀!咱们班有的同学就更了不起了,还给爬山 虎的脚画了画呢!咱们一起欣赏欣赏!(出示课件学生的作品)师:大家发现了吗?他们画的都不一样!你觉得谁画的好?能说说理由吗? 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结合课文的理解。) 师:爬山虎的脚到底长在哪,到底什么样?咱们到课文中去找找好吗? 感悟课文内容,引入重点: (一) 1、快看看到第几自然段中能找到答案?(第三自然段) 咱们就来看看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读第三自然段,汇报自学成果) 2、谁愿意先来说说? 生:爬山虎的脚长在长叶柄的反面,像蜗牛的触角。书上说“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大家见过蜗牛的触角吗?仔细观察过蜗牛的触角吗?今天我特意带来一只小蜗牛,你们想不想看?(课件出示图)——说说你的感受。 生:蜗牛的触角给我的感觉有点滑,很有光泽。长得很漂亮。

一年级生字拼音及组词

一个(yígè) 一本(yīběn) 二(èr)人(rén) 三只(sānzhī) 十分(shífēn) 木头(mùtóu) 树木(shùmù) 禾苗(hémiáo) 上下(shàngxià) 土地(tǔdì) 八个(bāgè) 入口(rùkǒu) 大人(dàren) 天上(tiānshàng) 人口(rénkǒu) 大火(dàhuǒ) 文字(wénzì) 六月(liùyuè) 七个(qīgè) 儿子(érzǐ) 九(jiǔ)人(rén) 无人(wúrén) 门口(ménkǒu) 日月(rìyuè) 中午(zhōngwǔ) 中心(zhōngxīn) 好(hǎo)了(le) 很好(hěnhǎo) 大门(dàmén) 月光(yuèguāng) 不安(bùān) 开门(k āimén) 四方(sìfāng) 五个(wǔgè) 目光(mùguāng) 耳朵(ěrduǒ) 头(tóu)上(shàng) 大米(dàmǐ) 看见(kànjiàn) 白云(báiyún) 田地(tiándì) 电话(diànhuà) 也(yě)是(shì) 长长(ch ángcháng) 长大(zhǎngdà) 山上(shānshàng) 大山(dàshān) 出口(chūkǒu) 出去(chūqù) 飞机(fēijī) 马上(mǎshàng) 小马(xiǎomǎ) 小鸟(xiǎoniǎo) 鸟儿(niǎoér) 公平(gōngpíng) 电车(diànchē) 牛奶(niúnǎi) 小牛(xiǎoniú) 山羊(shānyáng) 大小(dàxiǎo) 多少(duōshǎo) 毛巾(máojīn) 牙齿(yáchǐ) 尺子(chǐzi) 萝卜(luóbo) 又(yòu)是(shì) 开心(kāixīn) 大风(dàfēng) 风光(fēngguāng) 大力(dàlì) 小(xiǎo)手(shǒu) 手心(shǒuxīn) 开水(kāishuǐ) 广大(guǎngdà) 上升(shàngshēng) 足球(zúqiú) 走过(zǒuguò) 大方(dàfāng) 一半(yíbàn) 尾巴(wěiba) 作业(zuòyè) 平安(píngān) 书本(shūběn) 自己(zìjǐ) 东方(dōngfāng) 西面(xīmiàn) 回家(huíjiā) 一片(yípiàn) 果皮(guǒpí) 皮毛(pímáo) 学生(xuéshēng) 里面(lǐmiàn) 这里(zhèlǐ) 水果(shuǐguǒ) 几个(jǐgè) 用心(yòngxīn) 有用(yǒuyòng) 小(xiǎo)鱼(yú) 鱼(yú)儿(ér) 今天(jīntiān) 立正(lìzhèng) 正方(zhèngfāng) 下雨(xiàyǔ) 大雨(dàyǔ) 两个(liǎnggè) 西瓜(xīguā) 衣服(yīfu) 来回(láihuí) 过来(guòlái) 一年(yīnián) 左右(zuǒyòu) 右(yòu)边(bia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