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专题平时作业1

古代汉语专题平时作业1

古代汉语专题平时作业1
古代汉语专题平时作业1

《古代汉语专题》平时作业(1)

简答题

1、为什么说汉字学萌芽于先秦,主要依据是什么?

1.考核知识点:汉字学的萌芽,是绪论第一节的知识点,属于识记部分。

2.常见错误:容易遗漏要点,回答不准确。

3.提示答案:

先秦时期,一些学者就开始对汉字进行思考,对于汉字的本质、起源与功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易·系辞下传》:“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上古结绳而治.岳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央。”这里把文字与八卦、结绳看做同类事物,而前者是由后者发展演变来的。

《系辞传》的作者认为,文字这类事物是从天地万物中抽象出来的一种“象”,它们的作用在于沟通神明,表现万物,因而可以用于治理社会,了解事物。先秦的学者对于汉字的构造也有所思考,《周礼》提出了“六书”的类别名目。《左传》有“止戈为武”、“皿虫为蛊”的说法,《韩非子》也说“古者,仓颉之造字也,自环者为私,背私为公”。这一时期,人们还对文字进行了收集、整理和规范。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撰写了《史籀篇》;秦始皇实行“书同文”的政策,李斯编写了《仓颉篇》,赵高编写了《爰历篇》,胡毋敬编写了《博学篇》。他们对汉字的形体和用字都进行了规范,并以之作为朝廷制定的标准字样,用于正字与教学。

2、谁创造了“部首”,“部首”的含义,“部首”的作用是什么,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1.考核知识点:“部首”的含义,是绪论第二节的知识点,属于识记部分。

2.常见错误:容易遗漏要点,回答不准确。

3.提示答案:

1、许慎创造了“部首”。

2、部首是《说文解字》各部字的第一字,也是每部字所共有的偏旁。《说文解字》按照偏旁相同的原则,对所收字进行归类,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归为一类。每部字取它们所共有的偏旁作为该部字的部目,同时又是该部字的首字,故名之“部首”。

3、许慎用540个部首统摄了9353个汉字,不仅建立起汉字部首系统,而且建立了整个汉字形意系统,揭示了部首之间、部首与汉字之间、各个汉字之间的系统关系,为人们学习、研究汉字构建了一种优秀的范式。另外《说文解字》的编排方法为辞书的编纂创造了一种优秀的编排体例,一直沿用至今。

3、汉字子母相生、父子相连的理论是怎样形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1.考核知识点:汉字子母相生的理论,是第一章第一节的知识点,属于识记部分。

2.常见错误:容易遗漏要点,回答不准确。

3.提示答案:

1、郑樵、戴侗等人在许慎的“六书说”的基础上,创建了汉字子母、父子相连的理论。

2、主要观点:汉字整字是由一些基本字通过不同的组合形成的,这种组合,不仅是多方式的,而且是多层次的。字与字的产生关系不是并列的,而是次第相生的,即一些字是产生另一些字的基础。

3、意义:全部汉字就可以通过它们的组合与相生关系排列出一个系统的谱系,成为一个相互联系、次第相生的有机统一体。

4、从唐代起,“《说文》学”流传至今的代表性的著作有哪些,最负盛名是什么?

1.考核知识点:“《说文》学”的理论,是第二章第一节的知识点,属于识记部分。

2.常见错误:容易遗漏要点,回答不准确。

3.提示答案:

研究《说文解字》的著作多达数百种,流传至今的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有:(1)南唐末徐锴《说文解字系传》;(2)宋初徐铉《校订说文解字》;(3)明赵宦光《说文长笺》;(4)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5)清桂馥《说文解字义证》;(6)王筠《说文解字句读》、《说文释例》等,其中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最负盛名。

5、简述戴侗《六书故》的特点和贡献。

1.考核知识点:《六书故》的贡献和特点,是第一章第一节的知识点,属于识记部分。

2.常见错误:容易遗漏要点,回答不准确。

3.提示答案:

《六书故》是一部探究“六书”本义的著作.他对《说文解字》部首进行了改造,并将之按义类归为九大类,每类又包括若干部首,然后把所收字按义类编排。

戴侗的贡献有:第一,开创了把《说文解字》部首按义类归纳为大类的做法,这样做的好处是使人们更容易看到各专关部首在表义功能方面的相互关系;第二,从《说文解字》部首中分析出了最小的表义构件与复合部件,建立了汉字表义最小部件系统。《六书故》这种做法对侯德来的汉字研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6、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80年代,汉字学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

1.考核知识点:汉字学的萌芽,是第一章第二节的知识点,属于识记部分。

2.常见错误:容易遗漏要点,回答不准确。

3.提示答案:

1、汉字学的名称发生了变化

2、文字学与语言学分家

3、文字学研究对象缩减为字形。

4、研究领域的拓展,表现为古文字学的独立与汉字改革的研究。

7、简述古文字学的独立过程和集大成的著作。

1.考核知识点:汉字学的萌芽,是第一章第一节的知识点,属于识记部分。

2.常见错误:容易遗漏要点,回答不准确。

3.提示答案: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古文字学发端于金石学。金石学形成于宋代,它虽然涉及古文字,但主要研究金石,其中的古文字并未成为专门的研究对象。自19世纪末以来,随着甲骨文与金文、陶文、玉石文字和简帛文字等材料的陆续发现,古文字学才从金石学中独立出来,成为汉字学中一门新的学科分支。

于省吾于1973年主编《甲骨文文字估林》,是一部甲骨文字考释的集大成之作。

8、什么是刻划记号?汉字的起源与刻划记号是什么关系?

1.考核知识点:刻划记号的定义和关系,是第一章第二节的知识点,属于识记部分。

2.常见错误:容易遗漏要点,回答不准确。

3.提示答案:

刻划记号,指古代刻画在某些实物上用来记事的符号。从古籍记载及考古学、人类学等研究陈国看,刻划记号是汉字的直接来源之一。如书契,陶器符号等。

9、什么是六国文字,战国时期文字变革产生了什么结果?

1.考核知识点:六国文字的定义,是第一章第二节的知识点,属于识记部分。

2.常见错误:容易遗漏要点,回答不准确。

3.提示答案:

1、六国文字,称东土文字,与秦文字有很大的不同。

2、春秋时期,六国文字出现了地方化的趋势。到了战国时期,地方化趋势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第一,文字异形,即同一个字,各国的写法不同。第二,文字的书写风格由西周时的浑厚凝重趋向华丽纤巧,有的变为美术性文字。

10、古文字从商到秦的变化呈现出哪几种趋势?

1.考核知识点:古文字的发展趋势,是第一章第二节的知识点,属于识记部分。

2.常见错误:容易遗漏要点,回答不准确。

3.提示答案:

1、逐渐向音意文字发展。具体表现为表音字逐渐减少,纯表意字逐渐减少,但形声字逐渐增多。

2、古文字个体字的内部构造,在不断向一个形体一个意义一个音节的结构类型发展。

3、古文字构形系统的有序性不断增强。

4、汉字的形体逐渐固定。

古代汉语模拟试卷和答案讲解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古代汉语》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的是下列哪位将军的伟大事迹()。 [A]项羽 [B]韩信[C]李陵 [D]李广 2、管夷吾字仲,字与名的关系是()。 [A]有某种意义上的联系 [B]是同义词 [C]是反义词 [D]以排行为字 3、下列同义词中,感情色彩上不同的是()。 [A]耻和辱[B]恭和敬 [C]杀和弑 [D]饥和饿 4、下列句子中的“问”字用其本义的时()。 [A]既而羁留京师,久无家问。 [B]伯牛有疾,子问之。 [C]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D]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5、下列句子中,“讽”字用其本义的是()。 [A]优孟尝以谈笑讽谏。 [B]玉之言盖有讽焉。 [C]谢眺每篇堪讽咏。 [D]杂以嘲讽穷诗骚。 6、下列句子,“是”用作指示代词的是()。 [A]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B]生所谓立言者,是也。 [C]此必是豫让也。 [D]是谷也,宅幽而势险,隐者之所盘旋。 7、“孰为夫子”中“夫”和下列哪句话中的“夫”同义()。 [A]由与求也,相夫子。 [B]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C]夫君子之所取者远。 [D]逝者如斯夫。 8、下列句子中的“寄”,有“寄托”之意的是()。 [A]君何淹留寄他方。[B]老妻寄异县。 [C]未有第宅,寄居丘亭。[D]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9、“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句中“幽”的意思是()。 [A]深暗 [B]监禁 [C]拘囚[D]古代地名 10、下列工具书中,最适合初学古汉语者掌握古书中常用字的常用义的一本是()。 [A]《词诠》[B]《经传释词》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

古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 专业: 学号: 姓名: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 一、填空 1、公元100年,著名学者许慎完成了_______________,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_______________。 2、“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文字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文字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汉字改革从_______________研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汉字主要来源于。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一个是。 8、商代文字指的是。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 表意方式属于。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 11、简帛文字指。 12、秦文字指。 主要特点 。 13、今文字属于文字;主要特点 。 14、今文字的发展主要是。 15、今文字字体的种类有。 16、隶书是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字体,其特点 。 17、秦代的官方标准文字是;汉代官方标准文字是。 18、东汉隶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19、和隶书相比,楷书的不同之处主要在 。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5分,共50分) 1、为什么说汉字学萌芽于先秦,主要依据是什么?

古代汉语(上)课程作业_C7

古代汉语(上)课程作业_C 交卷时间:2017-03-06 23:16:25 一、单选题 1. (4分)下列各组同义词,属于涉及对象不同的是 ? A. 操持 ? B. 趋走 ? C. 洗涤 ? D. 惧畏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第二章 收起解析 答案C 解析第二章词汇第四节同义词的辨析 2. (4分)《说文解字》:“璁,石之似玉者,从玉总声,葱。”许慎使用的术语应该是? A. 读曰

? B. 读如 ? C. 犹 ? D. 之言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第六章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第六章综合运用第一节古书的注解 3. (4分)“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史记·田单列传》),句中“日”的意思是 ? A. 每天 ? B. 一天天的 ? C. 往日 ? D. 今日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第二章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第二章词汇第二节古今词义异同 4. (4分)“理”的本义是“治玉”,引而申之有“纹理”、“条理”、“道理”、“法官”等义。 ? A. 并列式 ? B. 递进式 ? C. 综合式 ? D. 转折式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第二章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第二章词汇第三节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5.

(4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诗句中,下列四个在现代普通话中读为平声的字,中古时是仄声的是 ? A. 明 ? B. 石 ? C. 松 ? D. 泉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第五章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第五章音韵第三节诗韵和诗律 6. (4分)“亟请于武公。”中的“亟”应读 ? A. jí ? B. qì ? C. yí ? D. jì 纠错

兰大古代汉语(上)18春平时作业3辅导资料-精品

【关键字】方式、结构 兰大《古代汉语(上)》18春平时作业3 1、B 2、B 3、C 4、C 5、C 一、单选题共10题,50分 1、“若阙地及泉,隧而见之”中“阙”的意思是 A通“阕” B挖 C下去 D上去 正确答案是:B 2、“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中的“恶”的意思是A醒来 B厌恶 C觉悟 D我 正确答案是:B 3、“吾知所以距子矣”(《墨子.公输》),句中的“所”字结构是 A所以 B所以距 C所以距子 D知所以 正确答案是:C 4、从语音上说,“萧瑟”在上古是 A双声 B叠韵 C非双声叠韵 D双声叠韵 正确答案是:C 5、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用的不是本义的是 A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B以防止水 C莊公寤生,驚姜氏 D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 正确答案是:C 6、“告”和“诉”的差别是 A行为的方式不同 B所指对象不同 C感情色彩不同 D语法功能不同 正确答案是:C 7、下列四词,不是对称代词的是 A而 B台 C乃

正确答案是:B 8、下面各句,“乘”用本义的是 A(田单)使老弱女子乘城 B乘今之时,因天之助 C陈文子有马十乘 D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 正确答案是:A 9、下列各句中,含被动句式的一句是 A湣王时,单为临菑市掾,不见知 B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C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D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正确答案是:A 10、以篆书部首为依据“陌”字归 A耳部 B邑部 C阜部 D百部 正确答案是:C 二、多选题共5题,20分 1、下列字在《广韵》韵中,属于入声韵的是A佳 B皆 C麦 D乏 E麻 正确答案是:CD 2、小篆的标本有 A《说文解字》上的九千余字 B诅楚文 C蝌蚪文 D泰山刻石 E峄山刻石 正确答案是:ADE 3、常用的古代汉语工具书有 A《词诠》 B《诗词曲语词汇释》 C《辞源》 D《康熙字典》 正确答案是:ABCD 4、下列词在古汉语中为别义而改变韵母的是A女 B乘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模拟题和答案

九、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大案 古代汉语试题(A) 一.填空题(每空2分,10空,共20分) 1.许慎六书“假借”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异体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字学家辨别汉字的本义主要依靠汉字的_________。 5.我国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着的_________________。 6.判断句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作谓语。 7.上古汉语判断句很少用判断词_______来表示。 8.教材第一篇文章《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十三经》中的_______。 9.“莫”的本义是______,“莫”的今字是________。 二.解释下列词语意义并指出词性(每题1分,共20题,共20分)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雉: 2.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诸: 3.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其: 4.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 5.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焉: 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克: 7.贼民之主,不忠。 贼: 8.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殿: 9.虽然,必告不谷。 不谷: 10.晋侯问嗣焉,称解狐。 称: 11.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过: 12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 发: 13.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顾: 14.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 诚: 15.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 息: 16.君子于其言,无所茍而已矣。 茍: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2)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 一、填空。 1、公元100年,著作学者许慎完成了《说文解字》,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 标志着我国文字学的正式建立。 2、“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 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他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今人或称之为“初文”; 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部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称之为“字原”,今人或称之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 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汉字改革从19世纪末研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卢赣章出版的《一目 了然初阶》、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的《增订合声简字谱》。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1、汉字神授说;2、汉字西来说;3、汉字自源说。 6、汉字主要来源于原始绘画。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距今10000年至5500年,这个时期的汉字属 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距今5500年至4000年,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商代文字指商代(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使用的文字,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 金文、陶文等,迄今发现的商代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表意方式属于象形表 意,都是通过其形象直接显示意义的。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 11、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或缣帛上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它是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与大篆相对,故称为小篆。主要特点是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简得多。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在同一处写的文字,大小完全一致,字的外形呈长方形,汉字的方块型特征基本形成。 13、今文字属于符号表意文字。主要特点是文字的形体已经与它所表示的那个字所代表的事物形象脱离了关系,而仅仅作为该意义的符号而存在。 14、今文字的发展主要是字体的变化。 15、今文字字体的种类有隶书和楷书,另外还有两种辅助性字体——草书和行书。 16、隶书是在篆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字体,其特点是把篆书圆转绵长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 17、秦代的官方标准文字是小篆,汉代官方标准文字是隶书。 18、东汉隶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形体益加方正,笔画更为匀称,且增加了波势和挑法。 19、和隶书相比,楷书的不同之处主要在笔势方面。楷书取消了波势挑法,变隶书的慢弯为硬勾。此外,字的整体形状也有隶书的扁平变为方正。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汉字学萌芽与先秦,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汉字学的创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汉字学萌芽于先秦,创建于东汉。先秦时期,一

《古代汉语》作业

《古代汉语》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 《待坐》紧接“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之后的一句是()。 A、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 B、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C、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 D、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2. 下列《晋灵公不君》中的一段文字完全正确的是()。 A、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B、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避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C、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D、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3. 《寡人之于国也》紧接“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之后的一句是()。 A.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B.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C.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D.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4.《郑伯克段于鄢》紧接“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之后的一句是()。

A.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於己。 B.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C.不义不暱,厚将崩。 D.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5.《不见诸侯》紧接“昔齐景公田”之后的一句是()。 A、终日而不获一禽。 B、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 C、一朝而获十禽。 D、不失其驰,舍矢如破。 6.《说文解字·叙》中所谓“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指的是“六书”中的()。 A、象形 B、形声 C、会意 D、转注 7.下列四组字中,都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A、亦、刃、贝、中 B、牛、鼠、月、果 C、莫、日、目、亦 D、甘、元、皿、行 8.《说文解字·叙》中所谓“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指的是“六书”中的()。 A、象形 B、指事 C、假借 D、转注 9.下列各组汉字中,全部为声符相同的形声字的一组是()。 A、稼、秋、颖 B、杉、衫、形 C、杜、徒、吐 D、相、材、桃 10.《不见诸侯》紧接“昔者,赵简子使王良与嬖奚乘。”之后的一句是()。A.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B.一朝而获十禽。 C.终日而不获一禽。D.不失其驰,舍矢如破。 11. 《说文解字·叙》中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指的是“六书”中的()。A.象形B.指事C.会意D.转注 12. 下列句中含有联绵词的一句是()。 A.今夕何夕,如此良人。B.优游浸渍,而深交之。 C.司马迁触天子喜怒。D.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13. 下列对“章句”的解释完全正确的是()。 A. 疏通古书文意的注释 B. 一种既解释经文又解释注文的注释 C. 汇集众说的一种注释 D. 着重逐句逐章串讲、分析大意的注释 14. 下列对“章句”的解释完全正确的是()。 A.主要解释字词读音的注释 B.一种既解释经文又解释注文的注释

《古代汉语》期中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二) 一、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亦诚羊都刃伐盥矢上壶十指步鼎鱼视帛下至末载牧寸防舂网甘朝手莫徒问既采马础鹿本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二、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2、每闻琴瑟之音,则应节起舞。

3、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4、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5、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6、堂上不粪,则郊草不芸。 7、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8、其御之妻自门间而窥其夫。 9、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10、不愤不启,不诽不发。 11、吾力足以举百钧。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 1、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2、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3、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5、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6、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7、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8、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9、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中心不戚。 10、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11、皮之不存,毛将焉傅? 四、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2、宦官惧其毁己也,皆共目之。 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5、(冯谖)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6、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7、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8、驴不胜怒,蹄之。 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0、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11、齐威王欲将孙膑。

古代汉语课程作业

古代汉语课程作业 第一讲绪论 精读教科书上册《女娲补天》一文,弄清楚其中古今有差异的词的意义和语法现象。 第二讲精卫填海夸父逐日 第三讲岳阳楼记 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的意义。 1、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论语·子路》) 2、越翼日戊午,乃社于新邑。(《尚书·召诰》) 3、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锺。(《孟子·公孙丑下》) 4、肃肃鸨羽,集于苞栩。(《诗经·唐风》 第四讲怎样查字典辞书 下列词来自《愚公移山》,通过查《新华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注出它们的意义。 仞高万仞叩叩石垦壤龀始龀厝一厝朔东 虽虽我之死且年且九十孀孀妻亡亡以应 谋聚室而谋惠汝之不惠阴达于汉阴荷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第五讲巫山·巫峡 第六讲郑伯克段于鄢 1、指出下列粗体字的词义。 (1)初,郑武公娶于申。(2)亟请于武公。(3)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大都不过参国之一。(4)姜氏何厌之有。(5)多行不义,必自毙。(6)夫人将启之,(7)大叔完聚……将袭郑……公伐诸鄢。(8)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2、指出本课带双宾语的句子。 3、就本课第二、第五两段,任选一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七讲汉字的结构和发展 1、什么是汉字的结构,分析汉字结构对我们学习古代汉语有什么意义,举三例说明。 2、什么是六书,每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象形、形声、假借这三类的重要性表

现在什么地方?找出五个会意字。 3、分析下列字的部首,说明字的本义(可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 膺赝逾瑜喻渝刈溢 镒缢怡贻饴谀腴庾 第八讲齐桓公伐楚 本篇第二段由同学自学,作为本课的练习。下面提示一下学习中的要点。 1、这一段与上段在时间上隔了多久?楚国派出的使臣是谁?齐国出场的是谁? 2、齐楚双方有两段对话,每段对话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3、为什么最后提“屈完及诸侯盟”?它与本篇哪个地方是前后照应的。 4、词汇方面要注意的地方: 甲、动词:如陳、徼、绥、盟、籞。 乙、名词:不糓、社稷、方城、汉水,池,城。注意“池”城”二字古今义的不同。 丙、敬词和谦词:“惠”是一个敬词,凡对方的行为有涉于自己的都可以在动词前加“惠”,实意是:您这样做对我是一种恩惠。作为敬词,意思虚化了,是表尊敬的意思。如请别人收下所送的书等,可说惠存。请对方来自己这里,可说惠临。等等。“辱”,谦词,实意是说你对我这么做,使您蒙受了耻辱。作为谦词,就是表示承蒙的意思,如“辱承指教”、“辱蒙允诺”等。 5、语法上注意“不糓是为”、‘先君之好是继”这种宾语提前的句式,了解“是”的作用。(参看教科书上册“古代汉语常识”宾语用代词复指部分。) 第九讲古今词义的异同 第十讲鞌之战 指出下列的字在各句子中的意义: 1、及病未及死 故不能推车而及 而矢贯余手及肘 将及华泉 流血及屦 2、左右逢丑父为右 左轮朱殷 左并辔,右援桴而鼓 旦辟左右 从左右皆肘之 射其左,越於车下,射其右,毙於车中 3、免载齐侯以免 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乃免之 4、从马逸不能止,师从之 故中御而从齐侯

北语19秋《古代汉语》(专)作业3答案

19秋《古代汉语》(专)作业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8 道试题,共32 分) 1.下列句子,具有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的是( )。 A.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B.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 C.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详 D.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答案:A 2.“天汉四年春正月,朝诸侯王于甘泉宫。”句中“朝”的用法是( )。 A.动词使动用法 B.名词使动用法 C.名词意动用法 D.名词用如动词 答案:A 3.“驱而之薛”中的“之”可以理解为( )。 A.指示代词 B.疑问代词 C.人称代词 D.到某地区 答案:D 4.“卫君侍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句中的前置宾语是( )。 A.政 B.子 C.奚 D.卫君 答案:C 5.“温故而知新”这句话出自( )。 A.学而 B.为政 C.里仁 D.公治长 答案:B 6.关于律诗的对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 A.首联从不用对仗 B.颔联一般不用对仗 C.尾联一般用对仗 D.中间两联一般用对仗 答案:D

7.律诗一般可分为四联,关于这几联的名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 A.第六、七、八句称尾联 B.第二、三、四句为颔联 C.第一句为首联 D.每联上句称作出句,下句称为对句 答案:D 8.下列各句,用有古字的是( )。 A.子路共而立 B.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C.在天者莫明于日月 D.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 答案:A 二、多选题(共5 道试题,共20 分) 9.下列作品属于韩愈的是( )。 A.《恨赋》 B.《别赋》 C.《进学解》 D.《子产不毁乡校》 答案:CD 10.下列属于“谢”的意项的是。 A.道歉 B.感激 C.告诉 D.凋谢 答案:ABCD 11.下列句子中的“武”,当“足迹”讲的是( )。 A.诚既勇兮又以武 B.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C.履帝武敏歆 D.孔武有力 答案:BC 12.“你须身姓刘,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根脚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曾在俺东庄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关于所引一段说法正确的是哪几项( ) A.“须姓吕”是本姓吕的意思 B.“根脚”意指出身 C.“耽”意为沉溺,爱好 D.“拽坝扶锄”指田里的农活

2017年电大古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全

《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提示 作业一:(涉及绪论、第一章内容) 一、填空 1、公元100年,著名学者许慎完成了《说文解字》,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汉字学的创建。 2、所谓“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它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今人或称之为“初文”。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构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被称为“字原”,今人或称其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汉字改革从甲午战争之后研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卢戆章《一目了然初阶》、王照《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增订合声简字谱》、《重订合声简字谱》。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汉字神授说;汉字西来说;汉字自源说。 6、汉字主要来源于原始绘画。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在距今10000年至5500年前后,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在距今5500年至4000年前后,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商代文字指的是公元前1600---前1046年间商代使用的文字。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表意方式属于象形表意。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金文。 11、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与缣帛上面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小篆是秦朝制定的标准文字,它是在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 主要特点是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减得多。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在同一处写的文字,大小完全一致,字的外形呈长方形,汉字的方块型特征基本形成。 13、今文字属于符号表意文字;主要特点是形体已经与它所表示的那个词所代表的事物形象脱离了关系,而仅仅作为该意义的符号而存在。

古代汉语专题平时作业3

《古代汉语专题》平时作业(3) 1、字形感知活动的要求对字形变化有哪些作用? 人们对字形感知的要求是字形要容易识别,这就要求不同字的形体之问必须有二定的区别度。如果区别度过小,就不易辨认。例如:已、己与巳,儿与几,巨与臣,氏与氐,未与末等,这些字经常被认错,原因就在于笔画太少,区别度过低。而一、人、山、牛、河、鼎、国等字容易辨认,容易区分,就是因为它们与别的字之间的区别度大。 2、心理需求对字形变化有哪些作用? 字形不仅是人的视觉感知的对象,还是人的心理感知的对象,因此人的心理需求就对字形的变化发生了作用。 1、美化心理对字形变化的作用 字形作为一种视觉符号,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还是审美对象,于是,人们的审美要求就推动着字形发生变化。例如,为了美观,就增加一些装饰笔画或部件。 2、类化心理对字形变化的影响 人们在认知中总希望把事物归类,以便有规律可循,变难为易。这种心理投射到字形上,就产生了字的类化。例如,前面提到的归并就是类化的一种表现。另外,一些字出于表意需要也会发生类化,例如,狮子之“狮”,原来写作“师”,因为狮子是动物,所以后来就给它加上了表示动物的字符“石”,变成“狮”了。 3、异化心里对字形变化的影响。 人们总喜欢标新立异,追求个性。这种心理投射到文字中,就会导致创造新的字形字体。如宋徽宗的瘦金体、郑板桥的“六分半书”等书体都是追求新意,彰显个性之作。 3、什么是同音字?同音字有几类,有什么作用? 1、同音字是指读音相同而形体、意义不同的一组字。 2、同音字又可分为基本同音字与完全同音字两类。基本同音字是指声调不同,声母、韵母相同的字。例如青、倾、晴、请、箐等,声母、韵母相同,而声调不同。完全同音字则指声韵调完全相同的字。例如:介、界、戒、借、届等,这些字的形体与意义都各不相同,属于不同的字,但它们的读音相同,都读作“jie”。 3、同音字的作用: 同音字可以区别同音词。 同音字可以用来注音。 同音字之间,有的还具有同一关系。 人们也可以利用同音字来探求词的同源关系。 同音字之间,还可以形成通假关系。 4、汉字误读出现讹音有几种情况? 1、讹音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把适用于甲义的音误用于乙义。 例如,“叶公好龙”的‘‘叶”有两个读音,一读“ye,一读“she”。用于“叶公”时,应读“she”,可是,由于这个音罕用,而它的另一个读音“ye”广为人知,于是这个字也就讹读为“ye”了。“叶公好龙”的“叶”是姓,读为“ye”不妨碍理解,但有些讹读却会引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6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6)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10) 1、在古汉语中有许多谦词,如:辱、敝、孤等,除此之外,下列是谦词的有:() A 不谷 B 惠 C 令 D 陛下 2、许慎所谓“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的是:()A 象形B 指事 C 会意 D 形声 3、从古汉语词汇复音化的语言现象分析下列句子的加点词,不属于联绵词的是:() A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B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C凡民有丧,匍匐救之D子慕予兮善窈窕 4、下列句中不属于判断句式的句子是:() A 制,严邑也。 B 是皆秦之罪也。 C 南冥者,天池也。 D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 5、下列汉字中,形符相同的一组形声字是:() A 然煮烹烧 B 遵道建造 C 鄙阶阵都 D 物特牢牺 6、《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 A 贾逵 B 郑玄C许慎D 马融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之“已”的用法或意义是:()

A 动词“停止”B同“矣”,语气词。C 副词“已经”D 而已、罢了 8、下列几组字中属于异体字的有:() A 迹、跡 B 知、智 C 详、佯 D 沽、酤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有:() A 王者贵乎?士贵乎?B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C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D 小国寡民 10、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是:() A姜氏何厭之有?B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C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D莫之夭阏者。 二、填空题(把正确的答案写在空格上)(1ⅹ10) 1、我国第一部专门解释词义的辞典是(),它共分十九篇,包括: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等等。 2、《老子》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下篇《德经》,所以又称为()。 3、在《北冥有鱼》一文里,庄子运用()的艺术手法刻画了鲲鹏的高大形象,使之与渺小的斥鴳形成强烈对比。 4、词义引申的方式主要有链条式引申和()。 5、《诗经》的语言以()为主,兼用杂言,显得参差变化,错落有致,有一种形式美。 6、汉字产生的途径有记号和()。 7、“为酒甚美,縣帜甚高”的“縣”与()构成古今字。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答案 作业1 一、填空 1、说文解字汉字学是创建 2、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它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今人或称之为“初文”。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构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被称为“字原”,今人或称其为“字素”、“汉字构件”。 3、从商代文字到秦小篆阶段的汉字,历时1400余年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卢戆章卢戆章的《一目了然初阶》,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的《增订合声简字谱》、《重订合声简字谱》 5、汉字神授说、汉字西来说、汉字自源说 6、原始绘画 7、创制期,约距今10000至5500年,这个时期的汉字是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距今5500至4000年,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商代使用的文字甲骨文、金文、陶文 9、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象形表意,都是通过其形象直接显示意义的 10、金文 11书写在简牍或缣帛上的文字 12秦统一后的文字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减得多。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在同一处写的文字,大小完全一致,字的外形呈长方形,汉字的方块型特征基本形成。 13符号表意文字的形体已经与它所表示的那个字所代表的事物形象脱离了关系,而仅仅作为该意义的符号而存在 14字体的变化 15隶书和楷书,另外还有两种辅导性的字体——草书和行书 16篆书把篆书圆转绵长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 17小篆隶书18形体益加方正,笔画更为匀称,增加波势和挑法 19笔势方面。楷书取消了波势和挑法,变隶书的慢弯为硬勾。字的的形状也由隶书的扁平变为方正 二、简答题 1、答案见课本P1倒第一行至P2第一段止。 2、答案见课本P3倒第二行至P4第6行止。

古代汉语教案[1]

古代汉语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古代汉语》教案 学年学期2007 -2008 学年第 1 学期 主讲教师 张居三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授课对象 2006级对外汉语专业 第一次课绪论 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本讲主要介绍古代汉语的性质、内容、要点,教材的特点,学习方法,考核形式。使初学者对课程有一个概略的了解,指导学生有针对性、有实效地进行学习。重点及难点: 古代汉语的分期课程的性质学习方法 授课内容: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一)汉语的分期 汉语的分期,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上古汉语——先秦两汉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 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现代汉语——“五四”运动至今 古代的口语已经消失,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只是古代书面语。 (二)汉语的古代书面语系统 汉语的古代书面语有两个系统:

以先秦口语为基础的上古汉语书面语。现保存在先秦到汉代的作品里。如儒家经典,诸子作品,以及一些史籍里。还有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如唐宋八大家和元明清文人的仿古文言作品等。这些书面语统称为文言。 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本门课程学习的内容只限于文言。 二、课程的性质 (一)明确古代汉语课作为工具课的性质 古代汉语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和工具课,要求学生在掌握古代汉语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等基础知识,具备读懂一般难度的文言文的能力,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文言材料中的相关语言现象。如:说明句型的特点,如宾语前置句、被动句式、判断句等;指出词类活用现象,对其类型加以分析;辨认文言虚词的用法及词性;能运用文字学知识解释古书中用字现象等。 (二)明确古代汉语课作为语言课的性质 古代汉语课是一门语言课程,从词汇、文字、语法、语音、修辞等角度出发,把文言文当作古代的语言材料来分析研究,通过这样的分析、研究,使学习者步地增进阅读古书的能力。因此,应当明确古代汉语课的性质,以及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区别,从而准确把握学习的着眼点。 三、教材 (一)指定教材——《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出版) (二)文选、常识、常用词三结合 《古代汉语》教材的内容由文选、常识及常用词三部分组成。 文选——古代汉语的语言材料常识——学习古代汉语的知识和理论 常用词——古代词义材料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3参考答案

《汉语专题(2)》作业3(语法部分) 一、填空: 1.古代汉语的名词有两项基本的语法功能是现代汉语名词不具备的,一是名词作判断句谓语,二是名词作状语。 2.在先秦汉语里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人称代词。 3.古代汉语没有数的语法范畴,人称代词在形式上没有单数复数的区别。4.由于谓词性代词的意义相当于一个述宾结构,故称为谓词性代词。 5.基数词在整数和零数之间一般都要加“有”字。 6.古代汉语的副词一般只能作状语(谓语的修饰语),不能作其他句法成分。7.介词多是由及物动词虚化而成的一类词。 8.从位置上看,古代汉语的语气词有句首语气词、句中语气词、句末语气词三类。 9.句末语气词“矣”表示对动态变化的报道。 10.分析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词序(及各词类在句法结构中的排列顺序,特定的词序排列可以用来标明某种句法结构);二是句法结构直接成分间的结构关系(平列关系、非平列关系);三是句法结构的语法性质,即从语法性质的角度分析句法结构。如名词性结构、谓词性结构。 11.古代汉语连谓结构两项之间往往有连词,而现代汉语一般没有。 12.古今汉语的叙述句差别和大,主要表现在词类活用问题(特殊的述宾结构)、语序问题(述宾结构的位置问题)、被动句问题三方面。 二、名词解释: 1.意动动词:所谓意动动词是动词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者认为宾语属于某类人或事物。(注意: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只有名词和形容词可以活用作意动动词) 2.无定代词:无定代词是古代汉语中特有的一类指示代词,没有确定的特指对象,所以叫无定代词。有“或”(表示肯定)和“莫”(表示否定)。 3.表敬副词:表敬副词是古代汉语特有一类副词,一般都是从动词虚化来的,主要有请、敬、谨、幸、辱等。说话人对听话人表示敬意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敬辞直接向对方表示敬意,另一种是用谦辞表示自谦,间接向听话人表达敬意。4.转指:是指谓词性成分有陈述转而指称动作行为的施事者或受事者,或者说谓词性成分转指化以后就“提取”了原谓词性成分的施事或受事。 5.自指:所谓自指,是指谓词性成分没有转指动作行为的施事者或受事者,只是自身一般的事物化了,不再是一个陈述。如“仁”在“仁者,人也”组合中没有转指,只是一般地事物化了,“仁者”即指“仁这种品德”。或答:所谓自指是指助词结构作为一个整体没有提取与原谓词性成分核心动词相关的名词性 成分,并没有转而指称施事或受事,而只是谓词性成分自身一般地事物化了、事件化了。 三、问答题: 1.举例说明判断性质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的标准。 ①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构成一个组合。如,“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一句中,形容词“奇”或用为动词,与代词“之”构成述宾结构。 ②形容词出现在助词“所”之后,一般或用作意动动词。如,“俗之所贵,主之

古代汉语模拟试题

古代汉语试题(1)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 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 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 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 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 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 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 A错措 B睹覩 C置寘 D沽酤 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 A孟尝君顾谓冯谖。B天帝使我长百兽。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B“无”与“勿”是古今字。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 A段玉裁B桂馥C王筠D朱骏声 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 A其后秦稍蚕食魏。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C良庖岁更刀,割也。D子路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___。这是中国___的奠基之作,收字___个,另有重文1163个。2《诗词曲语辞汇释》由近人_________所著,这是一部研究诗词曲中________的一部专著。 3、形声字“裁”的意符为______,声符为________。 4、文字学家辨别本义主要是凭_________,如“叔”的本义是__________。 5、“以劝事君者”中,“劝”的意义为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 1、转注 2、偏义复词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词性、意义或用法。(每题1分,共20分) 1、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 2、亟请於武公,公弗许。 3、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4、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6、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7、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2017电大《古代汉语专题》作业

成绩: 古代汉语专题 形成性考核册 专业:汉语言本科 学号: 16130012500139 姓名:闫兵爱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 一、填空 1、公元100年,著名学者许慎完成了__《说文解字》_____________,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__汉字学的创建_____________。 2、“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_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它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今人或称之为“初文”。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构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被称为“字原”,今人或称其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汉字改革从__甲午战争之后_研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卢戆章《一目了然初阶》、王照《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增订合声简字谱》、《重订合声简字谱》。 。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汉字神授说;汉字西来说;汉字自源说。 6、汉字主要来源于原始绘画。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在距今10000年至5500年前后,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一个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在距今5500年至4000年前后,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商代文字指的是公元前1600---前1046年间商代使用的文字。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 表意方式属于属于象形表意。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金文。 11、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与缣帛上面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小篆是秦朝制定的标准文字,它是在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 主要特点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减得多。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在同一处写的文字,大小完全一致,字的外形呈长方形,汉字的方块型特征基本形成。 13、今文字属于符号表意文字;主要特点形体已经与它所表示的那个词所代表的 事物形象脱离了关系,而仅仅作为该意义的符号而存在。 14、今文字的发展主要是字体的变化。

北师大古代汉语 作业答案

古代汉语作业(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平时作业) 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 《待坐》紧接“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之后的一句是()。 A、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 B、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C、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 D、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2. 下列《晋灵公不君》中的一段文字完全正确的是()。 A、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B、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避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C、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D、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3. 《寡人之于国也》紧接“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之后的一句是()。 A.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B.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C.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D.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4.《郑伯克段于鄢》紧接“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之后的一句是()。A.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於己。 B.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C.不义不昵,厚将崩。 D.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5.《不见诸侯》紧接“昔齐景公田”之后的一句是()。 A、终日而不获一禽。 B、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 C、一朝而获十禽。 D、不失其驰,舍矢如破。 6.《说文解字·叙》中所谓“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指的是“六书”中的()。 A、象形 B、形声 C、会意 D、转注 7.下列四组字中,都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A、亦、刃、贝、中 B、牛、鼠、月、果 C、莫、日、目、亦 D、甘、元、皿、行 8.《说文解字·叙》中所谓“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指的是“六书”中的()。 A、象形 B、指事 C、假借 D、转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