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课题研究促教师专业成长(开题报告)

小课题研究促教师专业成长(开题报告)

小课题研究促教师专业成长(开题报告)
小课题研究促教师专业成长(开题报告)

《自主型小课题研究促教师专业成长》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实验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学校发展与教师成长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一方面,学校发展为教师成长提供各种条件和机会,教师成长依托、根植于学校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师成长是学校发展的源动力,学校发展必须借助于教师发展才得以彰显。教师专业成长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成长,同时是学校和谐发展、构建和谐学校的组成部分。所谓和谐,即配合得适当和匀称,比喻气氛良好,有相合、协调之意。但绝不是单一的矛盾调和。学校和谐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其实质就是尊重、依靠、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离不开个体、团体、集体。因此,和谐教师、和谐教研组、和谐学校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学校发展前提、保证、和目标。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校侧重引领教师们参加以各教研组为单位的小课题研究,给我们展开了一幅这样的图景:一群有着共同关注点,对同样的问题或者同一个话题有着同样热情的教师聚拢在一起。相互观课,相互评论,分享经验,行为跟进,最终获得各自不同的成长。

但是在校本研修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同样也在不断的发现问题:

1.虽然学校在科研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但教师整体科研能力还参差不齐。如何让学校中的每一位教师都具备良好的科研素养和研究习惯,是值去探讨改进的。

2.虽然有很多老师参与了各级各类培训和校本研修活动,但我们见到的镜头常常是:教师们争论思辩滔滔不绝,但在真实的教育情境里,却依旧我行我素。

3.虽然学校支持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但是由于研究在操作上追求科学性,规范性、程序化,由此对教师个体而言,还存在很大难度。拟定的研究主题有“空、大、

泛”的现象。

4.每一年都在进行“小课题研究”,虽说已融进了我校教师的教学生活,但同时也容易依葫芦画瓢,流于形式。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认识到教师职能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研究教师教育教学实践已成为学校日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面。“自觉”“自主” 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词。具体表现为教师能自觉地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自觉地对过去、现在的状态进行反思,对未来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与程度做出规划,并能自主自为地遵循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计划、途径,并付诸实施,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研究的重要意义:

1、“规划课题研究”的组织过程是政府行政行为,“小课题研究”的过程是群众性的自发行为。目前,教育行政部们已经高度关注“小课题研究”,有些地区把“小课题”已作为教育科研课题的规划项目。但“小课题研究”还完全处于自发状态,组织化、制度化和专业化程度不及“规划课题研究”。

2、“规划课题研究”具有全局性,所谓全局性一是研究的范围涵盖各级各类教育。二是研究的内容涵盖教育科学的各个学科。三是研究的问题不是局部的而是整体的,不是一般的问题,而是事关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小课题研究”往往“以校为本、围绕学科、立足课堂”解决本校、本班、本学科内具体而微的问题。关注的是一般的、局部的、细小的问题。

3、“规划课题研究”具有战略性,即所选取的问题事关长远,影响深远。选题较为宏观,研究视野较为宽广,站在全局的高度,高屋建瓴,从教育策略和行动计划选择的角度来研究影响教育全局的问题。“小课题研究”关注的是战术、策略、技术、方法层面的问题。选题微观,研究视野在教师熟悉的工作范围之内,站在减负增效、提高质量的角度来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4、“规划课题研究”具有前瞻性,用发展的思想,发展的眼光,对教育发展的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做适度超前的预测性研究。“小课题研究”也具有前瞻性,但更具有现实性,它着眼于解决眼前的具体问题。

5、“规划课题研究”具有综合性,研究体现多角度,多学科相互交叉融合,研究的问题不是就事论事,不是单一的,而是把它融入到教育的大环境大背景来思考、来研究。“小课题研究”具有单一性,研究的问题就事论事,背景简单。

(三)课题的界定

小课题是指教师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困惑通过“发现问题——查阅资料——编成研究方案——根据方案去行动——反思总结”的基本流程,围绕中心问题,以专题研究的方式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小课题研究是一种“面对真问题,展开真行动,获得真发展”的实践研究方式。

小课题研究是教师基于职场实际,以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任务,对自身的工作进行自我观察、内省、反思、探究与行为跟进的一种研究方式。相对于传统的以“课题组”为形式的“大课题”而言,“小课题”具有以下特征:

(1)小,即研究的范围和研究的问题小。小课题研究主要聚焦于教育某方面的一两个因素的实质或关系的矛盾和疑难,研究的内容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有价值的细小问题。问题可以具体到一堂课的教学案设计、授课导入方式、课堂提问、作业设计等等。“小”还表现在研究的规模上,小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小、人员少、时间短,因而规模小、投资少。“小”是小课题研究的显著特点。

(2)活,即灵活。小课题研究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研究的过程上。它选题论证、方案设计、立项开题、实施研究等都没有规划课题研究那么复杂。研究什么?什么时候研究?怎么研究?不需要囿于教育科研课题规划部门所提供的选题指南,教师可以“我的事,我做主”。

在研究的组织形式上,教师可以一个人承担一个研究项目,单独开展研究,也可以成立两人以上的小组共同研究,还可以以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教学班的老师为单位,组建小课题组,开展研究工作。小课题可以重复研究,不同学校的教师或课题组可以同时或先后研究同一个问题。我们在组织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对课题申报时间也没有作统一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要发现问题了,并且考虑成熟的,随时可以申报,正在思考的问题甚至可以先研究后申报立项。

“小课题研究没有固定的研究模式,没有强制的操作流程,人人都可以研究,时时都可以开展,处处都可以进行,在兴趣中生根,在实践中开花,在过程中结果。”

(3)实,即实在。首先是选题“务实”,小课题研究立足于当前教育教学工作,针对教师教育工作中遇到的盲点、热点、难点、疑点问题,选题贴近学校、贴近教师、贴近教育教学实际。其次,研究过程“踏实”,源自于教育教学实践的问题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解决,小课题研究在教中研、研中教,研究是教育教学实践的组成部分,不是游离于教育教学实践之外的活动。再次,研究结果“真实”,小课题研究成果的表述不同于规划课题,强调在“做得好”的基础上“写得好”,从表达形式上看,它不需要编写专著,也不一定要撰写长篇的结题报告和专业论文。它可以是教学案例设计稿,听、评课稿,教育案例,教育故事,课堂教学实录;也可以是研究小报告,访谈记录,调查问卷及报告,沙龙材料,学生作品;还可以是音像作品,图表、教具等实物。这些成果对教师来说,既实在也实用,教师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自己的实践,从自己的实践中提炼自己的经验,让自己的经验体现自己的特点。这样的表达方式不仅为研究者积累了改进工作和后继研究的经验,也便于同伴互通共享。

(4)短,即周期短。小课题研究的时间视研究的内容而定,可长可短,时间短的两至三周就可以解决问题,长的三至五个月,最长的一般不超过一年。它不需要固守三、五年的研究周期。

(5)平,即符合当地、当时教师的研究水平。与规划课题研究相比,小课题研究更贴近一线教师的实际。第一,小课题研究一般不需要专业研究人员具备的有关研究设计和解释的高级技术,只要具有基本的研究知识;第二,规划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和检验理论,使知识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而小课题研究只在于获得能够直接应用于眼前工作的知识,它既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也提高研究者本身的能力;第三,规划课题研究的问题可能是研究者感兴趣的话题,但大多与研究者的实际工作并不一定有关系或没有直接关系。与当前工作无关的问题小课题一般不去研究;第四,在规划课题研究中,广泛的文献研究尤其是获得原始资料是必要的,这些文献资料可以让研究者比较彻底地了解自己所研究的问题,在当前的知识研究中处于何种状态,这种了解使研究者在设计和解释自己的研究时以他人的研究作为知识基础;而在小课题研究中,教师只需要对相关的研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相关文献评论所提供的第二手资料也可以作为研究的资料。第五,规划课题研究强调周密的计划以便控制整个研究过程;而小课题在设计的程序上不需要那么严格,往往在比较自由的行动中做出调整。第六,规划课题研究往往强调其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以及对后继研究的可能启示,而小课题研究最关注的是研究结果所具有的实践意义,以及对研究者本身和他们同事的教育教学会不会有一些应用价值。

(6)快,即见效快。由于研究的周期短且基于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具体问题,因而速度快、效率高,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转入到下一个问题的研究;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得到一点收获。它不需要触及该问题的方方面面,更不需要形成系统的经验总结,也不苛求一定要将自

己的研究心得发表,关键是要让自己体味到“眼前一亮”、“心头一喜”的愉悦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小课题研究作为校本教研的一种有效形式,需要教师具有四种意识:问题意识、合作意识、行动意识、自我反思意识。

(一)发现问题

首先必须找出自己要解决的问题,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具体指出问题的焦点。教学环境复杂且师生互动频繁,无形中存在着许多已见与未见的问题,如学生的适应问题、班级管理的问题、教学成效问题等等,教师可以分析当前的教育状况、观察自己的实际教学,或从教学随笔与教学案例中来发现值得自己研究与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合作意识

校本教研强调“同伴互助”,就是教师集体在教学研究中的平等交流、经验分享和学术互助。教师依据自己在教学时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想出解决的策略与方法,然而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容易局限于个人的主观因素所影响,因此应和同事共同讨论,对话,这时便可以发现出自己的盲点,可以针对问题发现更多的原因,再经过搜集相关资料加以分析,使问题情境更加清晰,并能从他人的经验中获得启迪,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行动意识

小课题研究是一个动态发展与改进的历程,教师设想出来的策略并不意味着能够立即解决实际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实践可能仍未解决,这时就要再进行分析,提出新的解决策略并付诸行动。

(四)自我反思

小课题的研究过程是教师对实施策略不断修改的过程,所以也必然是教师个人不断自我反思的过程。教师可以“小课题研究报告单”的形式记录自已的思考同时反馈个人的研究状况。表格式的记录形式简单明了,易于操作。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积极争取专业支持,支持教师的小课题研究

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有一定的现实困难,特别是在初期。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在教师小课题确定之后,深入到教师群体中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在了解的基础上,学校积极寻找与该研修主题相关的资源,与之建立联系,争取多种专业支持。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专业支持资源不仅局限于本校教师之间,学校之间、学校与教研部门等等的合作与互助,都是教师小课题研究过程所必需的,也是我们学校校本研修活动展开的专业资源和支持。虽然这种支持和联系不一定非常牢固,但却是非常有价值的。

比如,在实施教师小课题研究的初期,邀请原嘉兴市教科所所长阮望兴来给教师进行《如何进行教师小课题研究》的讲座;在撰写研究方案时我们发现教师有一定的难度,而且逻辑很混乱,我们就把研究方案改制成了表格的形式,来引导他们建立科学的逻辑体系;在研究的中期,我们还开展了工作回顾思考、互助交流活动、小课题研究咨询日、建立小课题研究博客等等,为教师提供了科学的辅助。并且我们非常注重遇到问题及时优化调控、合理处理,这些科学的辅助,都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教师小课题研究的忙乱性,增强了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的信心,同时也激发了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

2.直面教学,鼓励教师做扎根教学实践的研究

“改进教学、发展自我”是教师小课题研究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在教师小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既要对教师研究进行相应的规范,更要引导教师直面教学中的问题,选择有意义的主题,让小课题研究真正地扎根实践。具体来说,我们有这样几方面的策略:

(1)课题选题关注教师自我的经验

教师教育研究的起步首先是课题的选择及设计,对普通教师提出比较规范化的课题研究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促进一批科研成果的相继诞生和一批科研骨干的成长。然而这毕竟只是小部分教师所能及的,对大多数刚参与教育研究的教师来说,更多的是一种困惑、迷惘、无措。

我们的小课题研究倡导:以教师的个体自我需求为出发点,以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迫于解决的问题为课题选题的方向和教师开展研究的起步。

(2)课题研究过程注重操作的个性化

我们鼓励教师从实际需要和可能性出发,根据自身条件,选择、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去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倡导行动研究、案例积累、实践反思的形式,并逐步让教师尝试运用传统课题的学术型研究方法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但不强制要求。

学校的科研管理者则帮助教师根据自身关注点和自身能力选择合理的研究点,设计符合自身情况的研究方案。

(3)课题研究鼓励教师用自己的方式去展示自己的研究

基于普通教师的差异性,小课题研究对课题成果形式应倡导多样化。应摒弃传统课题研究成果的相关高标准。教师对于自己研究结果的表述,不宜脱离自身的实际可能性去追求晦涩的理论阐述,应该力求避免空洞、抽象和程式化,而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个性化的语言来叙述自己的实践、提炼自己的经验、体现自己的特点。允许教师用自己的表现方式来展示成果。特别是允许教师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课题成果。管理者应对教师课题成果的设计进行帮助,但应该充分尊重教师的基础,根

据教师的能力来鼓励教师进行多样的成果总结。

同时学校还搭建相应的交流平台,鼓励教师展示和交流自己的课题研究过程和课题研究成果。3.积极营造“研究文化”,让教师乐于研究

我们知道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光靠行政指令要求教师参与,会产生很大的负面效应,加之本身现行的教育科研价值取向还存在很大问题,教师队伍中真正接纳教育科研的比例并不是很高。因此,只有当教师意识到研究成为自己的需要,才会主动投入。

学校科研文化是一种研究氛围的构筑,具有隐性的渗透力量,会强而有力地推动教师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被动到主动地投入教育科研活动之中。我们在学校里积极推广“分享与提升”的理念,并尝试构筑“分享型同事”,我们在周一让教师轮流进行教育教学经验、读书感受、教育困惑等等的分享,促进大家养成乐于分享自己的困惑、思考、经验、所得的习惯,使学校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研讨氛围。这都能无形之中来影响教师去实践、去研究、去思考、去交流,为教师小课题研究的群众化打下基础。

实践证明,教师小课题研究符合教师实际能力,对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当然,教师小课题研究还存在很多的不足,需要我们通过现实实践来进行优化和发展。虽然有人认为教师小课题研究成果太小,但我们觉得,对于教师自身来说并不小,而且通过不断的进行小课题研究,把小课题研究作为自己的工作行为、思维方式,那么教师的专业水平必然会越来越优化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方法和实施

(一)本课题研究的原则

要选好课题,首先要明白为什么研究,也就是选题有没有价值.课题追求有实用价值。即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当中遇到的问题,或为教育教学中的某个现象寻找答案。这种课题的针对性、时效性都比较强。往往随问题而来,问题解决了,课题也就结束了。

要使选题有价值可以用几个字来检查核准。即“近”、“小”、“实”,“近”就是贴近教育,贴近现实,贴近学科学习背景,少好高骛远,类似于“期末语文字词复习方法”的研究,就符合三个贴近的原则。“小”就是切口宜小,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学习研究。类似于“英语口语测试与学生英语成绩提升研究”,就符合“小”的原则。“实”就是实在,课题实实在在,研究实实在在,结论实实在在,少一点大而空的全局描述预测,多一点实在的关注,如“毕业班后进生转化研究”、“加强学生课堂自主管理的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口语表达兴趣之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解题技巧指导的研究”等等。

(二)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同时,选择案例研究、个案研究、调查研究、叙事研究、文献研究等适合教师开展的方法开展研究。

教师小课题研究的具体研究方法一览表

名称

要点

作用(特点、原则)

方法细分

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客观对象收集分析事物感性资料

a发现提出问题b产生理论假设验证理论c提供真实过程d了解个体差异e评阶

a描述记叙(日记)b取样观察(时间事件)c等级评定d间接观察

实验法

在人为的控制条件下有计划地操纵实验变量观察相随的现象变化探究之间的因果关系

a有目的的控制变量b揭示变量间因果关系c能到物以变d有严格程序e 具有重复性

A.a实验室实验b现场实验;

B.a前实验b准实验c真实验

问卷法

把要研究的主题分为详细的纲目、拟成易答问题编成问卷回收答案进行统计处理求得结论

问卷形式:a开放式(只提问题不列答案) ;b封闭式(不仅提出问题还要提供可选择答案)

回答方式:a选择式(单项、多项)b答案按标准排序式c量表式d填空式e自由回答式

测验法

通过心理与教育测验来研究心理与教育活动规律(所用问卷更标准且不限于文字形式)

a须遵循一定的标准和程序b用之测量个体的行为c测量人的一部分行为d须具单位参照点量表等要素

A:a能力b学绩c人格Ba个别b团体C:a文字b非文字Da预测性b形成性c总结性

经验

总结法

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下,依据实践所供事实,分析慨括现象,使之上升为理论。

经验是研究的逻辑起点,重视对其总结,符合认识论观点,有利于提高水平,有助于增强业务素质。

步骤a选题b掌握资料c制定计划d调查搜集事实e分析与综合f组织论证g总结成果

历史法

在了解对象的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鉴往知来揭示其本质和规律

a总结历史吸取经验教训b批判继承撷取精华c探索规律d上升理论建立学说

a顺向逆向b纵向横向c训诂考证义理论证d归纳演绎e回测预测

文献法

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

A搜集文献a寻找方法(文字图像音像)b积累方法1标记与批语式2抄录式3

提要式4札记讣5综述式B鉴别文献a外审(真伪)b内审(内容真假)

比较法

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以一定标准对照事物确定异同点理出联系认清本质

特征:a广泛性、多样性;b历史性,温故而知新;c同质性(比较之事物要具备相同的性质) 。

步骤:a描述(客观准确公正)b解释(科学合理准确)c并列(按规则排列) d比较研究出结论

统计分

析方法

对观测调查实验所取数据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分析解释和统计检验

a研究的重要工具b有助于研究能力的发展c是分析情况加强管理的重要手段

a描述统计(描过数据特征)b推论统计(估计假设检验)

社会

测量法

定量地揭示团体(小团体) 内的社会结构模式即人际作用模式及人际关

系状况

形式:a提名法(被式提名)b猜人测验(提名法的变式)c社会距离量表d 关系分析法

结果分析:a图示法;b矩阵法。步骤:a设计(标准、数目、选择对象) b施测。

为了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特成立课题专家组:

专家组成员:王佑军曹青凤兰想林

四、课题研究各阶段任务

本课题实验周期为三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7——2011年9月)

1、重点工作是理论学习,认真学习收集古今中外有关研究课堂教学的理论专著,广泛收集他人对课堂教学研究的优秀成果,并作好笔记。

2、确定本课题的实验方法,确定实验教师的子课题。

3、指导实验教师撰写简单的子课题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10月——2013年9月)

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注意对实验班进行实验资料收集、统计,上好实验课,并写好实验观察、课题论文,阶段实验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10月——2013年12月)

对实验结果进行认真整理分析,两年来对课题研究、实践工作,认真反思,写课题总结报告和课题论文,形成课题研究理论。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教学叙事、课堂观察、教学反思和教学课例集。

六、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课题研究组长:杨丽清

课题研究组员:胡于铮、沈佩、陈骏、汪琼妮、熊锦琼、宋静梅、邓丽琼、汪湄、黄河

开题报告.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研究》课题

一、研究背景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教育改革的重大主题之一,也是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课题。2006年12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下达了由中央教科所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之后,中央教科所在全国遴选课题实验区。2007年4月,合肥市教育局组成课题组积极向中央教科所申报“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课题,2007年4月13日,该课题经中央教科所“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总课题组批准立项。为了全面提升我校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快教师教育一体化进程,结合我校教师教育实际,2007年11月,我校整合研究力量,组成有研究能力的课题组,积极向合肥市教育局、瑶海区教育局申报子课题《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研究》,很快得到了合肥市教育局、瑶海区教育局课题组批准立项,这是上级领导对我校的信任,同时也体现了市、区课题组对我校教师的关心和爱护。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同时也使我们教师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能否在思想上、行动上尽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切实搞好教师培训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完成本次课程改革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保证。本课题的研究,就是面对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入研究、探索并最终构建适合我校实际、有效促进教师专业

化发展的新思路、新方式,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增强广大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研究目标 (一)全面提高我校教师专业素质。通过课题研究,在我校催生一批具有高专业素质的教育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等拔尖人才队伍不断加强。 (二)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的首要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氛围;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明确学校的科学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成长,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努力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再提升。通过课题研究,努力成为学习型学校。 四、研究内容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指标是什么?有效教 学如何设计与实施?有效教学如何评价?有效教学的反思如何进 行?如何重建有效教学的管理制度等等,这些被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是每一位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问题,在课题研究中要深入研讨。 五、研究方法 (1)文献借鉴法。多角度、多渠道开展对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研究,避免和少走弯路。

在课题研究中促教师专业成长-精选教育文档

在课题研究中促教师专业成长 随着《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面简称《指南》)的颁布,在解读《指南》精神,推动全园幼教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推动课改的关键。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实验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的现实情况是新教师中非专业教师的比例高达80%,促进本园教师的专业成长更 是迫在眉睫。教师的专业成长途径有很多,而课题研究让教师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投入教育实践,既能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又能丰富实践活动,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而实践也证明,我园通过课题“幼儿园主题活动与环境创设整合的价值研究”开展,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通过课题立项,为全园教师搭建参与课题研究的平台,实现教师专业成长。我园是一所规模较小的实验幼儿园,课题申报之前即将乔迁新园,面临全园性的环境创设。根据《指南》中有关环境的要求,针对园里环境创设中存在着①内容片面化②幼儿参与的主动性不强③环境创设的保留时间过长④环境创设的空间利用不够充分⑤主题活动中的环境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等问题,幼儿园立足实际,紧密结合园里的日常教学、教研工作, 于2013 年6 月申报了课题《幼儿园主题活动与环境创设整合的价值研究》,旨在将环境创设纳入课程实施中,更加突出幼儿的主体地

位,以幼儿为本,结合主题活动创设一个幼儿能不断参与并与之 对话”的活动环境,使之更好地、更灵活地为实现主题活动教育目标服务,使课程的价值在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体现,时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在课题获批后,经过课题组成员共同探讨,决定在全园实行,每位教师都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研究为教师提供了合作学习的平台,针对问题、反思实践,满足了教师专 业成长的需求。 在课题研究中探索,提高教师发现问题的能力,促进专业成 长。课题研究过程是教师学习的过程,是相互交流、合作、提升的过程。首先,幼儿园为大家创造学习条件,提供学习经费,全体教师共同学习相关资料:《在墙面环境中学习》《环境创设》 区角新视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等书籍。同时,课题组成是上网查阅、搜集资料了解该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研究价值,经过共同探讨后决定细化课题的研究内容,把“幼儿园主题活动与环境创设整合的价值研究”分别从幼儿的审美、认知、社会性发展三方面的价值进行研究。最终决 定在小班年段实施“幼儿园主题活动与环境创设整合对幼儿审 美发展的价值研究”,中班年段实施“幼儿园主题活动与环境创 设整合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价值研究”,大班年段实施“幼儿园主题活动与环境创设整合对幼儿社会交往发展的价值研究”。由三个年段的年段长负责课题的实施工作。各年段长分别拟出了课题

教师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教师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教师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的撰写 2011年度2012年度尚有部分立项课题没有结题,按照学校规定,这些课题必须在6月底前整理好现有资料,撰写好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为便于教师撰写,将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方法和格式简单整理如下,希望对课题研究者有所帮助。 结题报告的撰写,在某种意义上而言,重形式更重与内容,一份行文规范的研究报告可以显现研究者良好的研究态度与研究水平。 结题报告应该包含三大块的内容:标题部分、正文部分、附录部分。 一、标题部分 包含“标题”、“署名”、“摘要”、“关键词”“简略标题”(小标题)、“页码和页眉”六个部分,其中“简略标题”(小标题)、“页码和页眉”是非必要的。 标题:题目中看内容,要求简练、体现报告的主观点。 署名:一般不超过三个,以对课题研究的贡献大小排列。 摘要:中文摘要300字以内,常用200字以内。内容为“为什么做?”、“怎么样做?”、“得到了哪些肯定或否定的结论”。英文摘要50个单词左右,用第三人称描述,时

态是过去时。 二、正文部分 包含“引言”、“方法”、“结果分析”、“讨论”、“结论”五大部分。当然在文字在表述上不需要一定按照五类的说法。 “引言”:即前言、问题的提出,必须和课题研究的内容相对应。 “方法”:即课题的对象与方法, 如果是实验报告,需要阐述实验研究的仪器、设备、材料、量表工具,使用的数据分析软件等等。 现在我们教师大都采用的叙事方式的阐述,写明课题研究的设计程序、整个研究过程的客观描述。 “结果分析”:文字表述和数据描述相结合,即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 在数据描述时,可以采用饼图、曲线图、条形图等图形帮助说明,在表格形式进行描述时,可以采用三线表格形式。 “讨论”,讨论包含以下内容: 讨论预期与结果的一致性,判断为什么一致。 讨论本研究与其他的同类研究的异同,说明本研究的前瞻性与科学性。 讨论还有哪些可以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结论”:简单、明了。

教师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教师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下面小编整理的教师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欢迎来参考! 这一学期的时间快过去了,自己的课题研究虽然比较浅显,但经过我自己认真分析调查研究,收集材料,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了课题实验方案,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和课题研究的阶段工作。在理论的指导下,扎实地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的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就这近一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1、本学期课题研究的内容为“学会欣赏与宽容,学会总结与评价”,在课题实施之前,我积极主动的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思想,希望通过学习,让理论来指导实践,融小组合作学习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于科学教学实践之中,使得课题研究获得质的飞跃。同时我还在收集有关合作学习中如何让学生学会欣赏与宽容,总结与评价的资料,为在科学课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而铺路。 2、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地实施,首先,我力求做细课堂教学,认认真真地备好每堂课,认认真真地上好每堂课。课前、课中、课后及时做好反思,写好随笔。遇到问题及时与课题组的其他成员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了收获及时与同组成员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课中大胆进行实验,并

主动邀请课题组的其他教师深入课堂,进行听课指导。 1、使学生学会宽容他人、欣赏他人,合理的总结与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类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学会赞美别人也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教育学生对成功者不要吝惜赞美之词,这样在相互鼓励中可以增强学生信心和力量。 我首先在小组合作汇报时做好示范评价。如“你们组阐述的观点基本正确,举例恰当。”“每个人都有新的想法,回答有创意。”后来请同学模仿着评价小组的发言。但学生们的想法总是有差异,他们急于表达自己组的意见时,就打断他组发言,迫不及待的要说。我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人意见,尤其是小组4个人的意见更要尊重,并建议:评价他组发言时,最好先肯定优点再指出不足。这就要求学生要认真倾听他人完整的发言后,再加入自己的想法来评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们能有如下发言“你们组说的我们组也想到了,只是还有一点补充”,“我们组的意见和你们组不同,……请大家参与意见。” 我认为只有组内的交流还很不够,更重要的是形成组际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在检查别人的发言时,也修正自己的想法。课堂上形成相互研究、探讨,取长补短的合作气氛。由于采取一分为二的评价方式,促进了全体学生积极向上,

如何撰写课题开题报告(课题研究方案)

融通理论与实践,不熬教研鸡汤,不求理论深度,适切就是专业 如何撰写小课题开题报告 开展和参与课题研究是教师获得自我持续发展能力的最佳途径。事实证明,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边学习边做课题,边研究边实践,逐渐成为研究型的教师不乏其人。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如同建筑师的蓝图。有了好的开题报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开展研究工作,以保证课题研究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制定开题报告是课题由设想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关键步骤。当前许多教师由于过去从未做过课题研究,现在要申报课题,撰写课题开题报告不知从何人手。为了使广大教师更加积极而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培养、提高教师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的能力和水平,本文从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作用、结构等方面来谈教师应该如何规范撰写开题报告,力求对教师提供一点启示。 一、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何谓有价值、有创见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从何而来呢?这需要研究者长期实践、细心观察和深思熟虑。当自己提出的课题得到上级认可后,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设计好,即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开题报告就是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规划和制定。换言之,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课题实施计划。开题报告主要说明这个课题有价值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 撰写课题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是创新新知,不

是可有可无的。正如学者文翁说过,“搞好开题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大家理清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设计”。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和安排,是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提供探索的途径。课题开报告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他们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避免发生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课题开题报告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没有科学的开题报告,就没有科学而有价值的成果。随着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不断加强,开题论证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重视。 二、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要了解其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重要的还是要做好基础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是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方面去研究;其次,要掌握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深人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只有这样制定出的开题报告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课题开题报告的结构 撰写开题报告是进行科研课题申请后的首要工作。通过开题报告的思考与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究竟想做什么,想得到什么,怎么做,能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若分析后觉得不现实,则可以立即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使课题目标的达成有可能性,从而避免“大题小作”或“小题大作”。课题开题报告的写法根据课题研究的类别略有不同。但一般地说,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方法于举措

浅谈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以教研组活动为主阵地,培养教师的成长热情 教学是一个学校工作的中心,这个中心任务不能只靠教务处的任务传达来完成。教研组是完成专业学科教学任务的组织实施者,完成教学任务则是教研组的工作中心。教研组是教师教学研究的组织,因此,新课程改革中,要促进教师进行专业化成长,教研组就是活动的主阵地。主要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激发教师的成长热情。开展教研活动,必须创设平等和谐的环境,让教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发表有建设性的观点和看法,真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切实开展活动,让教师成为活动的主人。教研组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诸如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理论学习、教学沙龙、专题研修等,在这些活动中只有让教师们参与其中,亲历活动的全过程,才能收到实效。一个学校教研活动开展的扎实与否,体现在老师参与的热情度上。当然,行政领导也应深入到各个教研组,一起参与讨论研究,对集体备课、业务学习、教学公开课、评课进行指导和监督,以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 3、有评比总结,让教师看到进步与成功。教研组的活动中,教师对理论的掌握有了一定的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学校这时就应当让他们看到进步的足迹,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如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评比等等,哪怕是一次小小的肯定,也将会成为教师成长的永远动力。 4、团结合作,共同进步。“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部分老师的成长,不能代表着全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只有大部分老师在教育事业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才能代表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学校非常重视知识型、学习型教师的培养,把学习培训的机会让给一线教师,让成功的教师带领落伍的教师,让进步的教师带动安于现状的教师,开展传、帮、带活动,开展校际间结对子帮扶活动,开展随堂听课、磨课等,千方百计促进教师的整体进步。 二、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培养教师的创新探索精神 对教师而言,课题研究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根据形势的发展探索教育过程规律性、可操作性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以达到在一定的范围内推广运用的目的,使教育效果更加突出、明显。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中,要求教研组成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务处实施课题监控,要求参加人员做好期中小结,做好成果收集的研究记录,并运用有效的评价方法对

教师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模板

附件三: 以“系列日记”为载体,提高低年级学生的习作素养 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ⅹⅹ学校ⅹⅹ(执笔) 前言 以“系列日记”为载体,提高低年级学生的习作素养策略研究,2009年10月通过评审,被立项为县级教师小课题。自立项后,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的研究目标,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努力探索通过写“系列日记”来提高低年级学生习作素养的方法和策略。经过课题组成员近一年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获得了一些启示,引发了一些思考,现报告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日记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习作形式,倍受老师的关注。低年级同学有求新奇,好幻想,爱动手的特点,但真正写起日记来又有一定的困难:不是没话可说,就是千篇一律,要不就是流水帐。而且,低年级的写话训练根据每个老师的指导方法,训练效果参差不齐,没有有效的系统的训练模式和方法。有的孩子积累较好掌握了方法后经过训练很喜欢写作,有的孩子因为训练较少接触不多,变得害怕写作不喜欢写作。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思想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写作应该是学生的一种自由表达,是一种精神领域的自我需求,更是一种追求自我成长的表现。但现在的很多孩子怕写作文,到了高年级写作文是完成老师的任务命令,毫无乐趣可言。如果能从小开始培养学生写作的习惯和兴趣,让他们学会并且能够经常利用写作的方法表达自己,以后的习作自然不是难事。 以“系列日记”为载体,提高低年级学生习作素养研究,扭转习作教学因人为定位的 偏差,使之真正展示学生生命活力和个性,为中高年级的习作教学创造自由、安全、健康 的心理环境,使习作成为学生实践语言文字能力、发展语言个性、发挥创新个性的天地。(二)概念的界定(该部分内容可根据课题需要自定) 1、理性界定: 日记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练笔的重要途径。系列日记训练灵活方便,最易为小学生所接受、所喜欢,最易将口头语言变成书面语言,是完成小学写作训练,提高习作素养的有效手段。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在日记中表达出来,逐步养成细观察、勤思考、多练笔的好习惯,在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2、操作性界定: 以“系列日记”为载体,一段时间进行一个系列的训练,由易到难,有层次地一个一个地开展,探索有效促进提高低年级学生的习作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小课题开题报告(共8篇)

篇一:小课题开题报告 安康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时间: 篇二:小课题开题报告99 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课题背景 农村的中学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窄、反应能力慢等特点。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不能认真地听课,平时又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思维迟延,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形成不想听课,不想学习的倾向,数学成绩日渐低下。因此在教学中有许多教师有这样的感受:讲了很多遍,下次再碰到类似的题目学生还是不会;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花的力气不小,但成绩并不好,数学学习成了一种负担。 有了比较普遍的认识:数学是学生花费时间最长精力最多而又是大部分同学以失败而告终的一门课,害怕数学的学生非常多,认为数学很难学、数学很神秘、数学很枯燥、数学没多大用,……。 二、研究意义 数学的教学内容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习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的。如听懂一节课,掌握一种数学方法,解出一道数学难题,测验得到好成绩,平时老师对自己的鼓励与赞赏等,都能使自己从这些成功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更高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平时学习中,要多体会、多总结,不断从成功(那怕是微不足道的成绩)中获得愉悦,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所要学的理论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学习动机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受多种因素制约,但其中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十分重要的,目标越明确,动机越强烈,学习兴趣也就越浓厚。 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好坏都有直接的影响。所以,我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能驱使学生自觉地,积极地追求对新事物的认识,克服重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事实证明,激发兴趣,是学好数学的根本保证。 四、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五、研究步骤及措施 (一)准备阶段(2011年5月第一周) 1、

《构建网络教科研平台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2019年精选文档

《构建网络教科研平台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1.近年来“教师专业化”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出现的一系列新变 化和新要求,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重新认识课程的功能和价值,采用新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 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在我国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国内外的研究理论和实践过程为本课题的研究 提供了依据和帮助,也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 2.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农村教师成长的途径和目标 农村教师的经济收入是比较低的,在资源上和城市教师有很大差距,教师成长受到限制。本课题的研究一是为了促进农村教师对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二是为了提高其教育教学的专业技能和素养,三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赋予农村孩子以优质的竞争力。 二、课题的研究目的 1.开展网络环境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初步形成网络环境下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的操作机制。 2.在络化下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进一步明确网络化对教师能力发展的新要求,逐步培养一支能够恰当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骨干教师队伍。

三、课题的研究意义与价值 民乐县三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共有教师32人,通过对教师的调查研究发现,32名教师中认为制约自己专业发展的主要 原因是没有足够时间的占32%,没有良好环境的占45%,缺乏专业指导的占50%。如何探究出一套适宜我校教师发展的路子,是 我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调查我校基本情况,我们发现我校教师对课程改革中的新信息、新理念、新技术与学科专业知识的有机整合以及如何进行教育科学研究还有许多困惑。我们认为在加强校本有效培训的同时,要大力强化校本有效研修的力度,才能真正使教师走进新课程,成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而我校所处的地理环境是城郊,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单亲家庭 子女、留守儿童增加,都为我们必须全面改变教师队伍的素质, 适应新形势下农村教育现状提出了挑战。为了响应党的“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号召,我校必须从改变教师入手,因为成就教师, 就是成就学校,就是成就学生的未来。因此,本课题探索和建立 特色式农村教师“网络教研”,通过“网络教研”实施研究从校本培训到校本研修的途径与方式方法,并付诸实践,特别是以运用网络研修为亮点,以实践“同课创新型再构”为创新点,进行校本有效研修,具有本地区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发展性和 代表性的现实意义,同时对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和专业化发展具有 实用价值。 四、研究内容设计与方法的理论价值

小课题研究报告案例

小课题研究报告案例(二) 如何帮助学困生从对英语的“厌学”转化为“乐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课堂上,我觉得部分学生上课很不专心,课后和他们交谈,我发现他们想学英语,但是畏惧英语,觉得英语挺难学的,特别是课文单词、句型的记忆,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而对英语产生一定的厌学心理,导致出现了不良的学习现象,如:不按时交作业或写作业不自觉,不爱背单词、句子,上课无法静下心来听讲。总之,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在老师的监督下被动的学习。 二、研究内容: 1.不喜欢学英语的学生问题出在哪里; 2.老师应该用怎样的方式方法去和孩子沟通,让他们乐于接受你的帮助; 3.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对英语的厌学心里,树立只要肯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的上进心; 4.如何帮助学生掌握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 三、研究重点: 如何帮助这些对英语学习缺乏信心的孩子找回自信,帮助他们找出学会英语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课题应解决的问题: 1.帮孩子找回自己能学英语的自信,明白只要自己能自觉的想花时间去记忆单词,就能学好英语; 2.因材施教地辅导学生,鼓励孩子大胆的说英语,学英语,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热情,喜欢学英语。 四、三个研究阶段 : 第一阶段: (一学期)研究起步阶段: 通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和课后学生完成作业的自觉程度,对英语“厌学”者给予更多的关注并进行个别调查,了解学生学英语困难的原因。 第二阶段(一学期):调查研究和分析实施阶段 阅读、查阅理论依据和一些成功的案例作为实践的理论指导,对学英语有“厌学”情绪的学生的整体和个别的跟踪调查、沟通,分析原因,对症下药,通过老师和家庭的多方面帮助,让孩子找回学好英语的信心,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摆脱学不好英语的困境,达到研究的目的。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五、研究方法 : 1.与学生沟通,交谈,了解 2.学生自我总结,自我反省 3.跟踪个别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并加以辅导 六、具体实施过程: 通过这一半年的小课题研究,现在我就“如何帮助学生从对英语的‘厌学’转化为‘乐学’谈谈我的做法和获得的经验。 (一)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学生的沟通,我觉得造成学生对英语“厌学”的原因既有内在因素又有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

在课题研究中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在课题研究中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为了切实做好我校教师素质的提升培训,提高全校教师的教育素养,认真扎实地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根据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要求,学校把课程计划的要求与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结合起来,开展了在课题研究中促进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的培训。我校根据上级要求,有计划、有步骤认真实施。 教师项目化管理校本培训的基本做法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学校着手准备本次教师项目化培训的相关工作。学期初、期中和期末领导小组就教师培训工作进行专门会议商讨如何实施本次培训,将项目化管理校本培训作为学校教师培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利用全体教师会议向教师宣传本次培训的重要性和务实性,使全体教师深刻体会到本次培训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是教师自己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全体教师以积极的心态,认真的态度投入到本次培训工作之中。 (二)制定奖惩制度: 1、全体教师必须认真听好辅导课,记好笔记,及时完成作业。 2、集中培训辅导,建立签名制度,无正当理由不准缺席。如请假的,事后应补课、补笔记。 3、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应带头积极参与培训,做到学习认真,成绩优秀。 4、针对培训内容每位教师积极进行专题研究、上示范课、研究课,做到人人参与,同时每位教师教师积极认真完成分配研究任务。根据每位教师参与学习的态度、作业与成效,评选继续学习先进教师若干名,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三)教师项目化校本培训的实施途径 1、加强学习,理论引领 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最重要的途径是学习,教师为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必须加强理论的学习。我校对教师培训、培养的目标是“学习型”教师,学校通过教师参加进修学校组织的专题学习会、区级街道级教学研讨活动、骨干教师经验介绍、学校教育教学论坛活动、教师小组学习研讨活动、校外专家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为教师的学习培训提供平台,营造氛围。通过聆听教育教学专家的理论报告,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铺设学习文化气氛形成的底子。因为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新的教学理论来支撑,理论是行动的指南、研究的基础。 2、开展集中校本培训活动 校本培训需要理论的学习,更需要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交流与分享,为此,学校为教师培训提供教学实践智慧碰撞的平台。

课题研究促教师专业发展

课题研究促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小课题研究:观念、探索与发展 作者:车言勇 一、观念:认识比行动更重要(智者不惑)——要为小课题研究寻找充足的理由, 并赋予积极的意义 在教育路上,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认识,而不取决于行动。虽然有人不同意这个观点,坚持关键在行动,能否成功不在想的多少而在做的多少。但我个人认为,认识比行动更重要。因为行动源于认识。有什么样的认识,就有什么样的行动。认识正误,决定行动方向的对错。认识高低,决定行动效果的优劣。所以,认识是第一位的。没有想不到的,只有做不到的。 为什么要开展小课题研究,这是我们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毕淑敏说,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要为之确立一个意义。正如小课题研究一样,如果你对它没有任何兴趣,可以说,小课题研究毫无意义。如果你觉得它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有作用,那么可以为之寻找充足的理由,可以赋予它积极而重要的意义。这是做好一项工作的前提。 下面,我从公私两个方面,为小课题研究寻找充足的理由,赋予它积极的意义。第一个方面,对公而言,通过教育科研,通过小课题研究,我们能优质高效地做好本职工作。做好本职工作,是我们的立业之本,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型,要求我们加强教育科研,开展课题研究。社会转型,必然要求教育随之转型。目前,我国社会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计划经济是人道,是按照统治者的意图来人为调节,它强调的是长官意志和利益平均,实际上形成了若干等级、整体发展滞后和许多人为的不必要的麻烦,在教育教学领域,其思想体现就是以为中心,其行为表现就是强调上级的命令、发展的整体推进、教学意志的落实和共性的发展,实际上造成了没有办学自主权(千校一面,同挤一桥)、同步发展(大家齐步走,强校不强、弱校不倒,有岭而无峰)、被动(索然无味,如同嚼蜡)和个性的泯灭(万人同语);而市场

教师个人课题开题报告模板

教师个人课题开题报告模板 教师个人课题开题报告模板 课题名称:“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 一、选题缘由 我长期带小学数学,且一直教的是老教材。我常常在想这样一个问题,老教材就是单一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可能导致优生认为太简单满不在乎,中等生认为刚合适容易满足,差生认为太难失去信心的局面,使学生思维受到局限,课堂气氛冷清,无法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自从去年秋季学期我使用新教材后,豁然开朗,原来新教材中创设了大量生动有趣的情境。所以,我认为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值得认真研究、探讨。 二、研究意义 我认为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有以下几大功能。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发现信息,并能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实行解答,激发每个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发现信息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合作的机会,也让学生聆听他人的想法,启发自己的思维。 (三)建立模型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协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索、思考、交流逐步建立这个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使用这个模型去解释一些现象,或解决一些问题。

(四)培养水平 有效的情境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口头表达水平和交流水平,以及与他人的团结协作水平,从而提升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水平。 (五)反馈教学信息 有效的情境也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过程,都是可通 过学生发现信息,解答问题的情况,了解他们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查漏补缺。 (六)促动课堂教学 生动有趣的情境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 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实行,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是轻松而快乐的。 三、文献综述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 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 主动学习,关心学习。 1、建构主义理论 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知识 的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协助下,在生活的具体情境中,由学生自己 通过主动探索得出结论。 2、“思维”的心理学分析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 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可见,人的手脑之间有着密切 的联系,要让儿童多动手操作、多观察。 3、课堂教学论

在课题研究中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在课题研究中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2008学年度三甲小学校本培训总结 为了切实做好我校教师素质的提升培训,提高全校教师的教育素养,认真扎实地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根据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椒教人[2004]9号文件)和《椒江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实施意见》(椒教人[2004]142号文件)等文件的要求,学校把课程计划的要求与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结合起来,开展了在课题研究中促进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的培训。我校根据上级要求,有计划、有步骤认真实施。现就一年来的培训情况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在全市农村同类学校中,是一所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好办学条件的学校,下辖新建、石柱、甲北、高闸四所完小。现中心校有教学班37个,学生2020人。完小有教学班32个,学生1383人。在职公办教师166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教师 72人,占43%,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2008年新参加工作的教师9人。 二、教师项目化管理校本培训的基本做法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从2008年2月份开始,学校就着手准备本次教师项目化培训的相关工作,成立了以朱兆敏校长为组长的教师项目化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洪锦祥副校长为副组长主管教师培训工作,学校教导处、教科室具体落实培训的各项事宜。学期初、期中和期末领导小组就教师培训工作进行专门会议商讨如何实施本次培训,将项目化管理校本培训作为学校教师培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利用全体教师会议向教师宣传本次培训的重要性和务实性,使全体教师深刻体会到本次培训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是教师自己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全体教师以积极的心态,认真的态度投入到本次培训工作之中。2009年徐礼邦校长上任后,更是把教师的继续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 (二)制定奖惩制度: 1、全体教师必须认真听好辅导课,记好笔记,及时完成作业。 2、集中培训辅导,建立签名制度,无正当理由不准缺席。如请假的,事后应补课、补笔记。 3、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应带头积极参与培训,做到学习认真,成绩优秀。 4、针对培训内容每位教师积极进行专题研究、上示范课、研究课,做到人人参与,同时每位教师教师积极认真完成分配研究任务。根据每位教师参与学习的态度、作业与成效,评选继续学习先进教师若干名,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三)教师项目化校本培训的实施途径 1、加强学习,理论引领 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最重要的途径是学习,教师为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必须加强理论的学习。我校对教师培训、培养的目标是“学习型”教师,学校通过教师参加进修学校组织的专题学习会、区级街道级教学研讨活动、骨干教师经验介绍、学校教育教学论坛活动、教师小组学习研讨活动、校外专

小学科学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科学课题开题报告: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资源开发的研究课题方案: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资源开发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资源是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支撑下,依据小学科学课程目标和学科内在逻辑关系构建的、可进行个性化修改和不断扩充的开放式教学辅助系统。它不但要反映新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更要能够便捷地为师生提供有结构的教与学的材料、辅助教师备课、支持教学实施、实现资源共享。科学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教学、教研部门的通力合作,更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应该直接面向课堂教学。它既可以用来上课,实施课堂教学;又可以引领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的发展。成为一个科学的、便利的教学资源系统。 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认为进行科学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特别是在“科学课”的课堂。那么,怎样让科学课堂成为进行科学教育的沃土良田,是我们每一位科学教师和教研员全力探索的问题。我们的研究工作以此为基点,积极引导“课堂教研”活动的开展,大力促进“课堂教研”新成果的推广与共享。 小学科学课在课堂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亲历时间和空间。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验等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寻找答案,而不是由教师提供现成答案。科学课可以带领学生走出去,到自然界去,让学生通过直接的活动来熟悉世界、发现世界。农村小学教

师要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不依赖于教材,广泛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培养很强的课程资源整合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获得知识。 科学课堂教学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以培养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逐步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看问题、想问题。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开发与利用好科学课堂教学资源是一个关键环节。 为了使学生的科学学习具有获得智力背景,科学教育不能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与开发多种多样的资源。科学教育的课堂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要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家长和其他社区成员的积极性,并根据农村学校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发与利用丰富的课堂资源。共同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与发展。但我们缺少这种观念与实践,对课堂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认识不够,研究也不得力。科学课堂教学一方面在校内教学资源的普遍紧张所困,另一方面又造成各种校外资源的闲置浪费,课堂资源的短缺制约着学校、老师、学生的发展。 科学课堂教学资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一般说来,凡是在科学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都可以称为科学课堂资源。它在空间上分布也很广,根据它的空间分布特点可以大致将其分为“校内课堂资源和校外资源”。我们过去的科学教育,一度

中小学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三)开题报告

中小学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三)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确定的课题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立项后,由主持人召集专家、课题研究组全体成员开会所作的报告。报告会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持人宣读课题研究实施。 二、全体研究成员讨论、修改、通过方案。 三、听取专家的意见及建议。 四、明确分工,鼓舞士气,投入研究。 示例一: 麻阳苗族自治县大桥江低龄寄宿制学校课题组 怎样提高农村寄宿制小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研究 开题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大家好!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大桥江低龄寄宿制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龙小平,也是我们这次课题的研究员之一。非常荣幸在我们明军校长的指导下,由我来做这个开题报告。在此,我代表课题组全体成员,对专程出席我校课题开题会的领导、专家们表示衷心的感谢!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人们更加关注课堂,特别是关注课堂教学的效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向课堂要实效成为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的一种追求。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家长对于教学质量的意识都比较淡薄,认为只要会写自己的名字和认识简单的常用字就已经足够。所以,爱读书的孩子比较少。那么,改变这种观念,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已经是迫在眉睫了。因此,我校通过无数次走访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召开行政会议及全体教师会以后,切合自身实际,提出了《怎样提高农村寄宿制小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一课题。于xx年月向县教育局提出申请,于xx年月通过省、市“十二五”重点课题立项。在进一步落实研究方案之后,我们将正式开展研究工作,请各位领导、专家指正。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开展小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开展小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什么是小课题研究 指教师以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话题为课题,由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运用教育科研方法,在不长的时间内开展研究,取得改善实践的成效的研究行为方式。(解困、去弊、求善。) 它具有开口小、周期短、易实施、见效快的特点。 哪些问题可以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呢?用于研究的问题必须旨在探索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小课题”具有以下特征:(1)从研究目的看,“小课题”主要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如何让不交作业的学生交作业?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研究的是真实的、有生命力的课题,发生在学生和前线的课题”。(2)从承担者的角度看,“小课题”由教师个人自己确立并独立承担,教师即研究者,是研究的主角,而不是配合专家进行研究。当然,教师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专家的引领、帮助和指导。(3)从研究内容看,“小课题”的小指的是研究内容和范围,而不是指研究价值和意义。(4)从研究方法看,“小课题”主要采用适合教师个人的叙事研究、个案研究和行动研究等方法。(5)从研究成果看,“小课题”的研究成果强调“做得好”的基础上“写得好”,“做得好”表现在实践上的创新和经验的先进性,“写得好”体现在研究报告的形成既具有个性意义的扎根理论,又具有教师自己的“话语系统”,它是质的研究中形成的、富有教师内心体验的、情境性、过程性的描述。 小课题具有以下特征: (1)“属己”性:是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提升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需要;是应对“专业困境”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姿态,因而具有鲜明地“属己”性。 (2)真实性:学生不愿举手发言怎么办?学生抄袭作业怎么办?作文评讲课怎样更有实效?等等。这些问题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遭遇的最为真实的问题。 (3)微观性:小课题着眼于“小”,它切入点和开口都很小,关注的是教育教学活动中问题的“某一点”,以及某个细节。并由此层层深入,不断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达到研究的深度,揭示问题的本质和内涵。

小课题开题报告_范文(共5篇)

篇一: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农村语文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科研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他们对农村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与特色、今后改革方向等作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目前研究站在语文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高度,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语文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如何使语文教育适应当地经济条件,促进学校教育与生产过程结合,增强学校教育对社会的贡献。指出要“把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语文教育活动与生产、健康、营养相关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把以学校为中心的语文教育活动与科学技术的实际作用和生活发展,特别是农村的生活发展结合起来”。但是,这些实践与研究往往又是站在了农村经济不发达的,贫穷落后这一层面上进行的。作为21世纪逐步迈向小康社会的新农村,它的教育又将怎样更好地培养适应新农村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的人才,使我们的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的建设,这也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研究的新课题。 2、调查分析农村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总结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困惑和困难,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课堂改革的新路子。 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不断转变和升华农村教育教学理念,抬高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手段,完善有关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体系,促进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发展农村教育。 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调查分析,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 3、从2010年5月份起,我们学校着手进行课堂改革,从学习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起步,发展到现在有自己一套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打算把这种模式推广到全县的各个中小学,进行农村学校高效课堂改革,期间也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同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怎样走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的高效课堂改革的路子,是农村学校教研的重要课题。 4、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发挥学生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下,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优化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5、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探索语文高效课堂的途径与方法。 6、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提高和完善,优化师生关系,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课题界定 “语文”,《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语言和文字”。我们这里谈的“语文”主要是指语文这门学科,“高中语文”即指高中语文这门课程,它包括课文的教与学、试题研究、写作实践、作家作品研究等等。 “高效”是在现有课堂时间和课堂资源的情况下,教师最大限度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探索”是指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引下,结合农村发展的要求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对语文课堂和课外教学进行的有价值的研究与探索。其核心就是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用现代的对话式、交流式的教学组织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理论依据 (1)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要“把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