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间泥塑入门-----学校课程

民间泥塑入门-----学校课程

民间泥塑入门-----学校课程
民间泥塑入门-----学校课程

民间泥塑入门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

安丘市新安街道关王学校

写在前面的话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3)

第一节:泥塑的历史及发展 (5)

第二节:我国各地的民间泥塑(一) (8)

第三节:我国各地的民间泥塑(二) (12)

第四节:我国各地的民间泥塑(三) (17)

第五节:我们身边的民间泥塑大师---王永芹 (21)

第六节:民间泥塑工具、材料的准备 (25)

第七节:民间泥塑的制作方法(一) (28)

第八节:民间泥塑的制作方法(二) (31)

写在前面的话

地处农村的学校,与地处城市的学校,在资源和条件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众多的民间艺术创造大都出现在农村。

当下小学美术教材中的一些教学内容,由于离农村孩子的生活比较远,所以,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因此,他们动手操作和创作的机会也会相对较少。

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泥塑俗称“彩塑”,为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雕塑工艺品。

我们农村学校,地处农村,接近广袤的土地,有着丰厚的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泥塑的制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通过本教材的学习,了解我国各地泥塑的艺术特色,对我国泥塑艺术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从而挖掘民间失落的或将消失的文化遗产。通过手工泥塑技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的自我服务能力,能制作简单的泥塑单品,适当发挥自我才艺。

调动学生的情绪参加泥塑讨论,并能发表意见。

能和家人、小朋友、教师等关系密切的人友好相处,知道应该关心别人。

学习分辨色彩,造型,质感的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学生初步了解泥塑艺术及泥塑创作步骤,通过动手实践,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造型设计能力和艺术想象力,用丰富的想象力来表现身边普通的物象、普通百姓的多彩生活。

民间泥塑入门

艺术顾问刘健

主编丁世亮

编委(以姓氏笔画排序)

田明广陈福玲封面设计:丁世亮

文章校对:丁世亮

第一节泥塑的历史及发展

一、泥塑的概说

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泥塑俗称“彩塑”,为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雕塑工艺品。

二、泥塑的起源

与发展

从考古资料

看,华夏先民用

泥土塑造各种形

象的历史由来已

久。泥塑起源于

中国古代图腾崇

拜、生殖崇拜、

神灵崇拜。“天地初开,女娲抟黄土为人。”

浙江河姆渡——

我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史前文化地下考古就有多处发现。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陶羊时间约为6千至7千年前左右;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古陶井及泥猪、泥羊头时间约为7千年前。可以确认是人类早期手工捏制的艺术品。

自新石器时代之后,中国泥塑艺术一直没有间断,发展到汉代已成为重要的艺术品种。考古工作者从两汉墓葬中发掘了大量的文物,其中有为数众多的陶俑、陶兽、陶马车、陶船等等。其中有手捏的,也有模制的。汉代先民认为亡灵如人生在世,同样有物

质生活的需求。因此丧葬习俗中需要大量的陪葬

品,这在客观上为泥塑的发展和演变起了推动作

用。

汉墓葬——

为数众多的陶俑、陶兽、陶马车、陶船。

两汉以后,随着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

以及多神化的奉祀活动,社会上的道观、佛寺、

庙堂兴起,直接促进了泥塑偶像的需求和泥塑艺

术的发展。到了唐代,泥塑艺术达到了顶峰。被

誉为雕塑圣手的杨惠之就是唐代杰出的代表。他

与吴道子同师张僧繇,道子学成,惠之不甘落后,毅然焚毁笔砚,奋发专攻塑,终成名家。为当世人称赞:“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

泥塑艺术发展到宋代,不但宗教题材的大型

佛像继续繁荣,小型泥塑玩具也发展起来。有许

多人专门从事泥人制作,作为商品出售。北宋时

东京著名的泥玩具“磨喝乐”在七月七日前后出

售,不仅平民百姓买回去“乞巧”,达官贵人也

要在七夕期间买回去供奉玩耍。

元代之后,历经明、清、民国,泥塑艺术品

在社会上仍然流传不衰,尤其是小型泥塑,既可

观赏陈设,又可让儿童玩耍。几乎全国各地都有

生产,其中著名的产地有无锡惠山、天津“泥人

张”、陕西风翔、河北白沟、山东高密、河南浚县、淮阳以及北京。

发源地

陕西凤翔彩绘泥塑,始于先秦西周时期,流传民间三千年之久,是至今我国保留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泥塑类手工制品。经考证专家们认为,其彩绘纹饰与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纹饰有所不同。以花鸟鱼虫、祥鸟瑞兽为主的意象造型是中国古代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神灵崇拜的遗存,反映出图腾时代的文化特点。

凤翔彩绘泥塑,造型优美,生动逼真。具有浓厚的乡土生活气息。泥塑内容有人物、动物,也有植物,大都是空心的圆塑作,也有浮雕式的挂片。其制作方法简便易行,将粘土和纸浆搅拌成塑泥,先制好模子,翻成胎坯晾干,上白色底粉,随后涂彩、绘画和上光。凤翔泥塑的色彩别具一格,非常鲜艳,对比强烈。它用色不多,以大红、大绿和黄色为主。以黑墨勾线和简练的笔法涂染,给人以明快醒目的感觉。凤翔彩塑取材立意极为广泛,戏剧脸谱、吉祥图案、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乡俗生活等无所不有。黑牛、卧虎、坐狮、虎头为拳头产品,造型洗炼夸张,神情生动,别具一格。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旅游事业的发展,这朵古老的民间艺术之花大放光彩。成为陕西重要的旅游纪念品之一。1998年6月访华的原美国总统克林顿夫妇也来观看了这“绝活儿”,世界儿童组织负责人得到彩绘泥塑,如获至宝,称赞泥塑是为孩子们制作的最好礼物。来陕的旅游客人总要带几件回家作以纪念。

我国民间泥塑的地区与分布

一、陕西凤翔泥塑

二、江苏苏州泥塑

三、江苏无锡惠山泥人

四、湖北省黄陂泥塑

五、山东高密泥塑

六、天津泥人张

七、浙江嵊州泥塑

八、河南淮阳“泥泥狗”

九、北京兔儿爷

泥塑的艺术价值

1、泥塑艺术是民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

2、泥塑艺术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其中最著名的是天津“泥人张”和无锡的惠山泥人。

3、泥塑艺术具有朴实、直观、真实的艺术魅力。

4、泥塑艺术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欣赏角度也极为的丰富和多样化,更能贴近于人们的生活。

思考题:

1、了解我国泥塑的历史渊源。

2、了解身边的民间艺人及其艺术门类。

第二节我国各地的民间泥塑(一)

一、陕西凤翔泥塑

凤翔彩绘泥塑为陕西省凤翔县的一种民间美术,当地人称"泥货"。凤翔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境内出土的春秋战国及汉唐墓葬中均有泥塑的陪葬陶俑,可见其泥塑工艺历史之久。

凤翔泥塑汲取了古代石刻、年画、剪纸和刺绣中的纹饰,造型夸张,色彩鲜艳,深受人们喜爱。过去逢年过节或赶庙会,当地人以泥塑为礼品,加孩子满月,长辈要送坐虎。

陕西凤翔彩绘泥塑以创作毛稿制模、翻坯、粘合成型,经精抛、彩绘、勾线、装色、上光等数十道工序精制而成。其形态逼真、粗犷夸张、简练概括、色彩大红大绿或素描。其种类主要是座虎、挂虎、五毒、卧牛、十二属相、豆豆鼓、金瓜、吉虎、鹿羔、鹦鹉等玩具类,八仙、三国、西游记等神话民俗类。

发展:陕西凤翔彩绘泥塑,始于先秦西周时期,流传民间三千年之久,是至今我国保留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泥塑类手工制品。

题材:以花鸟鱼虫、祥鸟、瑞兽为主的意象造型是中国古代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神灵崇拜的遗存,反映出图腾时代的文化特点。戏剧脸谱、吉祥图案、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乡俗生活。

凤翔彩绘泥塑有三大类型,一是泥玩具,以动

物造型为主,多塑十二生肖形象;二是挂片,有脸谱、虎头、牛头、狮子头、麒麟送子、八仙过海等;三是立人,主要为民间传说及历史故事中的人物造像。

制作:

毛稿制模、翻胚,粘合成型,经过精抛、彩绘、出线、装色、上光等数十道工序精制而成。

艺术特色:

形态逼真、粗犷夸张。简练概括、威武可爱的造型,大红大绿的色彩、酣畅淋漓的线条、浪漫神奇的纹饰。

二、江苏苏州泥塑

苏州泥塑工艺,有捏像(又称“捏相”、“塑

真”)、耍货两种,以前都集中在虎丘山塘一带,

所以又称“虎丘泥人”。虎丘泥人的创始年代,文

献未见确切记载。清顾禄《桐桥依棹录》:捏像“其

法创于唐时杨惠之,……今虎丘习比艺者不止一

家,而山门内项春江称能手。”又说:苏州泥人“其

法始于宋代袁遇昌,专作泥美人、泥婴孩及人物

故事,以十六出为一堂,高只三、五寸,彩画鲜

艳,……他如泥神、泥佛、泥鬼、泥花、泥树、

泥果、泥禽、泥兽、泥虫、泥鳞、泥人、皮老虎、

堆罗汉、……等”。《吴县志》:“宋时有袁遇昌,吴之木渎人,以捏婴孩,名扬四方。”清代光绪年间,苏州泥塑逐渐衰落。

捏相,即“塑真”,用各种颜色的

泥对着客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人物

特点,并当场捏出来,人物特点鲜明,

惟妙惟肖,捏出的人物既形似,又神似。

这种境界是很多做泥塑的艺人向往的。

但这种绝技在失传百年后,现在终于在

苏州民间工艺美术家朱文茜手中恢复

了。

苏州泥塑是苏州特有的民间传统艺

术形式,也是研究中国雕塑艺术的珍贵资料,更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它集民俗、宗教、雕塑、绘画、书法等于一身,并具有艺术、历史、观赏、收藏等价值,因此它的良好发展,对于今天民族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扬具有较大的意义。

分类:苏州泥塑分为“捏像”和“泥玩具”两类,艺人多集中在虎丘山一带,所以又称“虎丘泥人”。

发展:宋时苏州泥塑“专作泥美人、泥婴孩及人物故事,其他如泥神、泥佛、泥鬼、泥花、泥树、泥果、泥禽、泥兽、泥虫等。其中最为著名

的是捏像,也称“塑真”、“捏相”。苏州捏像在清代

康熙、乾隆年间曾盛极一时。

特点:捏像又分两种,一种捏好头型后再加须

发,敷色彩,配躯体四肢,并且手足还能活动自如,

冬夏衣服可随意更换;另一种一步完成不配身躯,

也不敷彩直接用泥巴捏出,多为案头陈设。

三、江苏无锡惠山泥人

无锡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公元前202年置县,

1295年升为州。无锡泥人的生产和销售都集中在

无锡惠山附近,故无锡泥人又称“惠山泥人”。

惠山泥人始于南北朝时期,距今已有1000余

年的历史。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发展

到鼎盛阶段。明末清初开始出现了专业性的泥人

作坊,加之当时昆曲流行,以戏曲人物为题材的

手捏戏文人物也应运而生。20世纪30年代,惠

山泥人工艺中融入石膏制作的技法,自此产生了

石膏工艺泥人的新品种,惠山泥人艺术也逐渐发

展成为富有江南地方特色的“惠山型”风格。新

中国成立后,扩大了惠山泥人的生产规模,并研

究开发出大量新产品和新工艺,使惠山泥塑艺术

得以进一步的长足发展。50年代专门成立了“无

锡惠山泥人厂”,后来又相继成立了“惠山泥人研究所”以及“惠山泥人博物馆”。惠山泥人采用惠山附近特有的一种土质细腻纯净,可塑性极佳的黑土捏制而成。制作工艺分为捏胚、彩绘、开相几部分。在产品的品种上主要分为“手捏戏文”和“印模泥玩具”两大类。它做工细致,造型优美,色彩绚丽,注重对人物性格、表情的塑造,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深受人们的喜爱。惠山泥人题材丰富,制作技艺精湛,惟妙惟肖,雅俗共赏。产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手捏泥人,构思隽妙,做工精细,郭沫若先生赞其“人物无古今,须臾出手中”,属泥人精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另一类为泥人、石膏工艺品,用模具成批生产,量大、价廉。

发展:

惠山泥人始于南北朝时期,明代发展到鼎盛阶段,明末清初开始出现了专业性的泥人作坊,加之当时昆曲流行,以戏曲人物为题材的手捏戏文人物也应运而生。

在清代,彩塑师王春林制作五盘泥孩儿进献,得到清代乾隆皇帝的赞赏,清同治到光绪年间,出现大量戏剧为题材的戏文泥人,这也是惠山泥人历史上最昌盛的时期。

制作:

惠山泥人采用惠山附近特有的一种土质——黑土捏制而成,细腻纯净,可塑性极佳。制作工艺分为捏胚、彩绘、开相几部分。

传统工艺极为复杂,有搓、揉、挑、

捏、印、拍、剪、色、压、贴、镶、划、

扳、插、推、揩、糊、装等技艺。

作为彩塑,彩绘技艺在整个泥人的

工艺制作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因而有“三

分塑七分彩”之说。

特点:

产品的品种上主要分为“手捏戏文”

和“印模泥玩具”两大类。它做工细致,造型优美,色彩绚丽,注重对人物性格、表情的塑造,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惠山泥人代表作品:惠山泥人代表作品“大阿

福”,是根据民间传说创作的,他是一个被神化的

民间中健壮孩子的可爱形象,主要是取其镇邪,

降福之意。还有绝妙的手捏戏文取材于京剧、昆

剧、当地地方戏曲及神话传说等题材,近年来泥

人艺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形象创作出新一代泥

人,栩栩如生神情生动。惠山泥人以其独有的艺

术风貌,不愧为最富有东方神韵的民间艺术。提

起大阿福,在惠山还流传着这样的民间传说。在

很早以前,惠山一带野兽横行,危害儿童。有个叫“沙孩儿”的小孩,勇斗猛兽,为民除害。为了纪念“沙孩儿”,人们用惠山的粘土塑造了勇敢的“沙孩儿”形象。后来,经过历代艺人不断地加工创造,这个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艺术形象,便在人们心中活了下来。

惠山泥人的彩绘

思考题:

1、本节课中介绍了我国几个地区的民间泥塑?

2、分别说一下它们各自的传说和艺术特点。

3、能不能说出它们的代表作?

第三节我国各地的民间泥塑(二)

四、湖北黄陂泥塑

黄陂泥塑的知名度很高,汉阳归元寺的五百罗汉和木兰山的神像就是它的传统代表作。归元寺五百罗汉是湖北黄陂县王氏父子用九年时间塑成的。黄陂至今是湖北的雕塑之乡,有悠久的泥塑历史

官》、《八仙过海》、《金童玉女》和《莉娜

小姐》等,形象生动,妙趣横生,逗人喜爱。

他们的产品不仅在国内畅销,而且远销到英

国、法国、意大利、新加坡等国。黄陂区泡桐

店镇是著名的泥塑之乡,农民泥塑大放异彩,

小型多样,造型富有泥土气息,既有严肃端庄

的人物,又有滑稽诙谐的变型漫塑,从木兰将

军到红楼仕女,从中国的神话人物哪吒到西方

的著名艺术大师卓别林等,都塑造得栩栩如

生。老艺人戴和清曾为来访的外宾当场塑像,在国外传为佳话。泡桐的泥塑曾到美国俄亥俄州展出,受到欢迎。

黄陂至今是湖北的雕塑之乡,有悠久的泥塑历史传统,技艺朔熟,艺人辈出。据《归元丛林罗汉碑记》,归元寺的五百罗汉,是以南岳衡山

祝圣寺的五百罗汉石刻拓本为依据,进行加工提

炼,创造而成的。工艺上采用“脱胎漆塑”,又

称“金身托沙塑像”。

制作:

先用泥胎塑成模型,然后用葛布生漆逐层粘

贴套塑,称为漆布空塑,最后饰以金粉。

特点:

是抗潮湿,防虫蛀,经久不变。两百年间罗汉堂几次受水灾侵袭,罗汉满堂漂,但水退后罗汉仍完好无损,可见雕塑工艺之高超。

五、高密泥塑

高密泥塑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明朝隆庆,

万历年间,这里的农民就自己设计用泥做成一种

叫“锅子花”(也称泥墩子)的焰火出售,后来又把

装火药的泥坯塑成娃娃型,焰火放过以后,再当

玩具或装饰品摆设。最后这各泥塑的品种逐渐增

多,有“老虎”“狮子”“猴子”“小狗”“小猫”

“鸡”“鸭”等动物,也有“白蛇传”“孙悟空”

“牛郎织女”等传奇故事,并且涂以各种颜色,

使其生动活泼。从此,泥塑不再是焰火的附属品,

而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手工艺术品了。到清朝乾

隆年间,聂家庄泥塑又借鉴了潍坊杨家埠年画的

艺术特点,在表现手法上和着色上有所创新,且逐步增加了音效和局部动作,使声音、色泽、动作融为一体。每逢山集,庙会都有卖泥玩具的。民间流传着“孩子哭,找他妈,他妈买个泥娃娃,逗得孩子乐哈哈。”的民谣。可见当时泥玩具深受孩子们的欢迎,现在它已经作为一种民间艺术保留下来,并多次在国内外展出。

高密是国家命名的“民间艺术之乡”。

题材:老虎、狮子、猴子等大小不同的动物,也有《白蛇传》、《孙悟空》、《牛郎织女》等传奇故事,并且涂以各种颜色,使其生动活泼。

源起:“锅子花”是一个不加任何粉饰的泥坨,形似一口覆盖的钱锅,因之得名。泥坨腔内装有火药,上面留有细眼,下面安有点火引线,用于春节期间晚上点燃“放花”观赏。

清代乾隆年间,“锅子花”已发展成为泥娃娃、泥狮、泥虎、泥鸡……形成了泥塑。

特色:

高密泥塑造型憨朴,着色浓艳,在全国泥塑中别具一格。所塑事物,有静有动,并多能斗趣、发声。不少作品动静结合,形声俱备,雅拙中透精巧,憨朴中显灵秀,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聂家庄:追求鲜明醒目而又柔和动人,用色少而精,以桃红和大绿两种基本颜色为主,却能把动物和人的神情衬托得恰到好处,又不失浓郁的民间情调。

叫虎

六、天津泥人张

“泥人张”是北方流传的一派民间彩塑,

它创始于清代末年。“泥人张”创始人叫张明

山,生于天津,家境贫寒,从小跟父亲以捏泥

人为业,养家糊口。张明山心灵手巧,富于想

象,时常在集市上观察各行各业的人,在戏院

里看多种角色,偷偷地在袖口里捏制。他捏制

出来的泥人居然个个逼真酷似,一时传为佳

话。张明山继承传统的泥塑艺术,从绘画、戏

曲、民间木版年画等姊妹艺术中吸收营养。经过数十年的辛勤努力,一生中创作了一万多件作品。他的艺术独具一格而蜚声四海,老百姓都喜爱他的作品,亲切地送给他一个昵称:泥人张。

天津泥人张彩塑是一种深

得百姓厚爱的民间美术品,流

传、发展至今已有180年的历史。

期间,经过创始、乃至世界认可。

令人万分喜爱。

“泥人张”的彩塑,把传统

的捏泥人提高到圆塑艺术的水平,又装饰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它是继元代刘元之后,我国又一个泥塑艺术的高峰,其作品艺术精美,影响远及世界各地,在我国民间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源起:天津“泥人张”彩塑是清道光年间发展起来的,自张明山先生首创,流传至今已有180年历史。

材料

“泥人张”所用材料是含沙量低、无杂质的纯净胶泥,经风化、打浆、过滤、脱水,加以棉絮反复砸揉而成为“熟泥”,其特点是粘合性强。辅助材料还有木材、竹藤、铅丝、纸张、绢花等。

特点: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能真实地刻画出人物性格、体态;追求解剖结构,夸张合理,取舍得当;用色敷彩,典雅秀丽。

制作:它所用的材料是含沙量低、无

杂质的纯净胶泥,经风化、打浆、过滤、

脱水,加以棉絮反复砸揉而成的“熟泥”。

经艺术家手工捏制成型,塑造好的作品应

避免阳光直射或置于炉火周围,正确的晾

干方法应是自然风干。晾干后根据物象的

自然色彩,加以概括夸张,再施以彩绘。

这是过去小学课本中一片课文《颗

粒归仓》插图,用的就是泥人张的一件

泥塑作品作为文章的主图。作品生动而

传神,深受小学生喜爱。当时就有很多

喜爱玩泥巴的小朋友纷纷效仿。

渔樵对话

泥人张的作品影响较大。从第一代传人张明山,第二代张玉亭、张华棠,解放初期的第三代张景祜到第四代张锠,为中国的雕塑画廊留下了一件件杰作。

泥人张是平民中走出来的艺术家,泥人张的作品一直是以人物为主的写实的彩色泥塑。无论市井百态、五行八作、戏曲故事、神话传说,其独特生动的造型,惟妙惟肖的神态,细腻清雅的设色,不仅延续、发展了中国历代彩塑的优秀传统,而且创造性地丰富了中国北方的民俗文化。在160余年的漫长岁月中,从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的张明山的《少女》、《木兰从军》,到张玉亭的《吹糖人》、《钟馗嫁妹》,几代泥人张传人先后在巴拿马、东京等博览会荣获许多大奖。代代相传的泥人张彩塑艺术,正如郭沫若的赞诗:“用泥造人首女娲,明山泥人锦上花,昔日造人只一家,而今桃李满天下。”

思考题:

1、本节课中介绍了我国几个地区的民间泥塑?

2、分别说一下它们各自的传说和艺术特点。

3、你喜欢那个地区的泥塑作品?说一下理由。

第四节我国各地的民间泥塑(三)

七、浙江嵊州泥塑

嵊州泥塑开始成规模是在七十年代,创建历史不长,但由于吸收众家之长,而自成一派。

浙江嵊州泥塑,发展至今,用“手捏泥人”的方法,定型后,再翻制石膏坯膜,进行批量生产。

嵊州泥塑精雅小巧。最小的微形泥塑,只有钢笔头那么大,但仍然嘴眼分明,形态传神,生动细腻。艺人们十分讲究色彩的运用,他们采用民间传统的描绘手法,设色精当,艳而不俗,使“彩”和“塑”浑然一体,因而嵊州泥塑实际是彩塑,把形体塑造和色彩描绘巧妙结合的艺术作品。

嵊州泥塑以取材戏曲人物见长,流传民间的神话故事,也是常被采用的表现题材。形态有单体或数个人物组合为一套的。曾经创作出如“乔太守”、“梁山好汉”等一

批深受民间百姓喜爱的泥塑。

特点:夸张的造型、得体的装饰、

俊雅的色彩。艺术风格:造型简洁洗练,

写意多于写实,幽默多于叙事。这些泥

人小巧雅致,便于生产和携带。

八、河南淮阳“泥泥狗”

淮阳泥泥狗起源传说:

传说当年伏羲和女娲抟土造人时,用剩下的泥捏成了小鸡、小狗洒向人间。而泥泥狗就是为伏羲、女娲看守陵庙的“神狗”。关于泥泥狗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有一年淮阳大旱,人们愁眉苦脸;无心去朝香祭祖,于是,太昊陵变得冷冷清清。忽然有一天夜里,狂风大作,阴云密布,一袋烟的功夫便下起了飘泼大雨,人们都被雷雨惊醒,从门

缝和窗户

向外看,只

见地里黑

乎乎一片,

全是“泥泥

狗子”,只

见它们在地里来回走动,干啥哩?再细一瞧,明白了,原来都在犁地、耙地。第二天天一明,人们跑到地里一看,地全都被犁过了,而且墒气十足,于是大家欢呼蹦跳,纷纷到太吴陵敬香叩拜。从此,人祖庙的香火旺盛起来。

在古时候对“泥泥狗”还有一些较为普遍的说法,就是“能治病”。据说来自山南海北的香客们把“泥泥狗”带回自己的家乡,除送给儿孙和亲友外,还要把一些泥泥狗扔到井里,说是喝了井里的水,可以“清心明目,医治百病”。要不,咋叫它“灵狗”呢!还有,行路客商,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只要你从“泥泥狗”身上抠下一点点泥土泡茶喝,就可以治水土不服或“思乡病”。无怪乎来淮阳朝祖进香的海外赤子和港、澳、台同胞临行前,都极虔诚地从太昊陵带走一手兜黄泥土回去,看来,也是为了医治眷恋祖国的思乡之情吧。

“淮阳泥泥狗”是河南省淮阳县的特产,是豫东一带妇孺皆知的泥塑艺术品。是淮阳太昊陵“人祖会”中泥玩具总称,是一种原始图腾文化下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又称“陵

狗”或“灵狗”。其表现的题材十分广泛,天上的

飞禽,地上的走兽无所不有,造型虚幻、神秘。林

林总总的怪异形体中有九头鸟、人头狗、人面鱼、

猴头燕、蟾蜍、蜥蜴、豆虫、蝎子等等,还有各种

抽象、变形的多种怪兽复合体共约200余种。在豫

东,最大的庙会莫过于淮阳太昊陵庙会。庙会是中

国的一大特色,它几乎遍布所有的乡村。一到这个

季节,淮阳周边十几个县市的群众就会云集来,虔

诚地祭拜人祖伏羲,然后逛一逛规模宏大的庙会,

算是了却一年的心愿。泥泥狗是斋公、香客们避灾、求福,争相购买的“神圣之物”。

中华古文化——淮阴泥塑中有形如“人祖”猴的作品。

艺术特色:泥泥狗是淮阳泥塑中有特色的一种,它的造型抽象、古朴。似拙实巧,渊源于远古的图腾文化;用古老的上彩工具“高粱杆”给以点线结构的黑底彩绘,艳而不俗;既有原始绳纹,方格纹古陶的画法,又似有楚漆器文化的格调。

稳中求动——淮阳泥泥狗的动态以稳重为主,几乎没有过大的动势,人物的造型基本是正势。在平稳中传递了一种内在的气势。好像“稳如泰山”一词的形容,立地扎根很坚固,不可动摇。这种动态就像能够长久存在,产生一种时空的永恒感。

方圆结合——方圆结合本身就具备一种哲理性。淮阳泥泥狗的头概括成圆形,而身体处理成方形,胳膊做成圆柱形,脚就做成方块形。大方大圆的结合,特征尤为明确。淮阳泥泥狗就是用最洗练的形传达最丰富的东西。

直来直去、斩钉截铁——淮阳泥泥狗用线很有力度、挺拔且直来直去,不拖泥带水,没一点做作,用点也十分果敢、铿锵有力,斩钉截铁。

“泥泥狗”是一种黑色泥塑玩具,黑色上再施以红、黄、青、白色,色彩对比强烈,而又不失和谐。中国各地的泥玩具中白底色玩具极普遍,黑底色玩具较少。日本人伊藤三郎在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第九届年会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从祭祀礼仪方面来思考“泥泥狗”》一文中,对中国泥玩的深层文化内涵,作了双重构成假说。他认为“白色”泥玩流派的文化属于表层文化(汉文化);“黑色”泥玩流派的文化则迫近华夏民族的基层文化(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两流派文化又相互影响并且发展下去。

“泥泥狗”以黑为基调,再饰以红、青、黄、白,统称“五色”。红、青色艳丽,白为明色,黄则为中和色(现多用广告色、加品红),在黑色的包容中通体鲜艳夺目,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五色”则源于中华民族的“五色观”,由来已久。

《历代名画记》载“泊平有虞作绘”注引《蔡传》说:“彩者,青、黄、赤、白、黑色。色者,言施于

僧帛也。绘于衣,绣于裳,皆饰‘五

彩’,以为‘五色’也。”《画论》引

《冬官考工记》载:“画缋之事杂五

色;东方谓青,南方谓之赤,西方

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

地谓之黄。”

题材:“草帽老虎”、“猴头燕

尾”、“四不象”、“歪嘴斑鸠”、“甩

尾连鱼”、“猴骑猫”

九、北京兔儿爷

兔儿爷的历史少说也有380年了,它是在民间信仰习俗背景下牛成的中秋节的节令玩具、神佛造像,兼工艺品。

历史上兔儿爷曾出现过20来年的断档,白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期销声匿迹,当20世纪80年代初重新出现时,则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歧变。

北京的泥塑脸谱是久负盛名的,泥玩“兔儿爷”是老北京中秋节俗的标志之一,是一种人身兔面的泥玩具,说是“兔面”,也不完全是兔脸,只有嘴是三叉形的兔唇,其它部位更象人脸。

艺术价值:民间艺人别具慧心的创造,

表现出北京人的浪漫心性和乐观幽默性格。

制作方法:泥土需精心准备,一般选用

带些粘性又细腻的土,经过捶打、摔、揉,

有时还要在泥土里加些棉絮、纸或蜂蜜,捣

匀后,捏制成各种人物的泥坯,经阴干,涂

上底粉,再施彩绘。

思考题:

1、本节课中介绍了我国几个地区的民

间泥塑?

2、简述淮阳泥泥狗的艺术特色。

3、你喜欢那个地区的泥塑作品?说一

下理由。

浅谈民间美术

浅谈民间美术 在中国历史上,广大劳动人民创造了自己阶层的文化,即民间文化或民俗文化。用来表现这种的造型艺术,被称为“民间美术”或“民间工艺”、“民俗艺术”。 民间美术因其特定的性质、形态、功能所形成的品种、类别及所用材质等都远远超出了宫廷美术和人文美术的范围,使其内涵也区别于一般意义的美术。即,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创造的生活文化,它与人民的生活、生产、风俗习惯密切联系,其多数直接用来美化自身、美化物品和美化生活环境。为劳动者所掌握和运用。 民间美术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民淳风之美的结晶,蕴含着各民族亿的心理素质和精神宿愿,反映着他们质朴的审美观念。 民间美术既是艺术之源,又是艺术之流;它的过去是珍贵的民族艺术遗产,它的现在是丰富多彩的群众生活的艺术体现,是民族艺术活着的传统。 一、民间美术的分类 民间美术比较多地保留着艺术发生时的某些基本性质,即,特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相互交织。民间美术一直保留着这种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原发性,带有很大成分的生活原型特点。同时民间美术经过数千年的流传发展,劳动者始终是民间美术的创作者、使用者、传播者和欣赏者。劳动者集体的社会生活需要,是民间美术创作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创造虽出自个人之手,却体现着劳动者集体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从来没有离开过这种集体生活的基础。 民间美术的流传方式,主要是由父传子,母传女,家族相传,师徒相授,祖辈世代传袭下来的。一般来说,没有传承性的作品很难说是民间美术。我们把流传至今的民间美术分为以下几种 1、绘画。包括版画、年画、建筑彩画、壁画、漆画、灯笼画、扇面画等。 2、雕塑。包括彩塑(寺观彩塑、小型泥人)、建筑石雕、金属铸雕、木雕、砖刻、面塑、琉璃建筑饰件等。 3、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竹制玩具、铁制玩具、纸玩具、蜡玩具及综合材料所制玩具等。

泥塑校本课程精选1

走进缤纷奇妙的泥塑世界——平度市白沙河街道东杜家小学泥塑社团课程研发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讲述的内容是《走进缤纷奇妙的泥塑世界》。 泥塑课程,为什么要开发泥塑课程?我们知道,泥塑课程不是基础课程,它是特色课程。所以,研发这样的课程,必须是符合儿童的天性,适合儿童需求,对儿童全面发展有益的一门课程。 儿童泥塑,这门散发着芳香的课程,可塑性强,亲近可爱。泥塑制作,能满足儿童好动、好奇、好胜的需要,人人喜欢制作,个个都能成功,儿童更喜欢它;泥塑制作,人人左右手动手操作,个个左右脑积极思考,能够培养儿童左右手协调操作能力,促进左右脑协调发展;泥塑制作,座位自由组合,彼此个性接近。由于泥塑的柔软,可“随形”、“随时”、“随地”,自由发挥,能丰富想象,张扬个性,发展创新思维,同时也能培养积极的情感,促进意志力的坚强和人格的健全。我校开设泥塑社团四年多。成立了“我型我塑”泥塑社团。泥塑教学所蕴涵的这些积极的教育价值也正是社团校本课程所追求的。 课程目标——让目标明起来 泥塑课程的开发,必须要有一个目标指向。泥塑仅仅是一个媒介,通过这个媒介,泥塑特色究竟要达到怎样的鲜明度,学生究竟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的目光究竟是只盯着脚尖走路,还是投向数年之后。因为这个课程的实施,不像语文数学那样有足够多的学时,应该有一个比较长远的,在时间跨度上最少一年的,比较明确清晰的发展目标。 我们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两至三年的努力,要让泥塑不但成为学校的特色,还要让泥塑社团成为海门市的特色社团。要让喜欢泥塑、乐意学习泥塑的学生从5%达到90%。不但要有普通型的泥塑作品,更要有精品型的泥塑作品。要让泥塑活动教学形成较为完善的课程。 围绕“三维”目标,我们制订了以下更加详实的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泥塑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对泥塑这种艺术形式了解、认知,学习分辨其色彩,造型,质感等美术语言,制作多件泥塑作品。有兴趣的同学要能出精品。

泥塑校本课程

泥塑校本课程 校本教材《泥塑》前言 前言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经校领导和教师们的慎重考虑下,决定将“泥塑”溶入我校校本课程,把它作为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构建艺术特色,以此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泥塑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在新时代仍有很活跃的生命力。特别是儿童泥塑创作,以其生动、活泼、趣味的艺术形式深受学生的喜爱。浓厚的生活气息,乡土气息和现代经济发展的冲击,为学生实践创作提供不可或缺的素材,而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们,每天与大自然接触,与泥为伴,这些都是学生走进“泥塑”校本课艺术殿堂的外在环境,同时,学校的美术教师就是泥塑艺术的爱好者,内部条件也十分成熟,让学生从小学泥塑,可以促进这一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学生在这种广泛的文化情境学习和拓展特长,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情操,融实践性、趣味性、创作性为一体的泥塑,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在泥塑的创作过程中,学生更自由的、更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力和表现力。同时,泥塑立体造型的表达,更有利于学生的艺术整体把握,在实践过程中内容表现的自由性、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能提供学生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泥塑教学所蕴涵的这些 积极的教育价值也正是校本课程所追求的。 我们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课程计划的要求,在校本课程有关文件精神指引下编写了这本教材,忠诚希望这本书能成这同学们的良师益友,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对编写提供指导意见的教师,在这里我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时间仓促,能力有限,本书难免有不足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堌堆小学“泥塑”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所以,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总目标 以课改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2、学生发展目标 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3、教师发展目标 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

粘土的教学计划

兴趣小组的孩子门已经有了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橡皮泥制作的技巧,并且这个年龄阶段,正好是爱想象,爱创造的时候,所以可以创造出很多奇思妙想的作品,但是三年级学生相对自律能力还比较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要让学生多做教师少讲。 采取的措施: (1)教师要认真负责,把它看成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使小组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丰富。(2)做好组织工作 在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基础上,要挑选各班有一定基础、成绩较好的学生参加。要选出有工作能力、成绩也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兴趣小组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骨干力量。(3)安排好活动时间和活动地点 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一般情况下每周组织一次,要坚持课余活动的原则。组织好学生高质量的参加学校十三周安排的科技手工制作大赛。而作为乡村少年宫的一块儿,本学期就手工组本身活动组织两次比赛,设奖项鼓励学生,使得学生有更浓厚的兴趣。(4)订立必要制度,抓好思想工作 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习制度,准时参加美术学习。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期结束时,要举办全校性的手工作品展览会,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1.学习及生活习惯的培养。 2.动手能力,手眼脑的协调能力的培养。 3.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未来社会更需要的是创新人才,因此,挖掘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受益终生。 4.主动思考能力的培养。我们教学中主张给孩子留下的永远是问号,而不是句号。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学会主动学习。 5.自信心的培养。手工制作,小东西,大成就。学生做完作品,拥有的不仅是作品,更有着满满的强烈的成就感。再适时加上老师及家长的鼓励,让学生感知到原来我真得很棒! 6.专注力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一些小孩子在按照家长要求来做事情,总是心不在焉。而作他感兴趣的事情时,却能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因此,我们应该注意把孩子的兴趣与培养专注力结合起来。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充分调动手眼脑,是指协调一致的同时,形成对自我的控制能力。 1、巩固一些泥塑中的最基本的技能技法。 2、在活动中让学生尝试合作竞争的分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引导学生结合已经掌握的泥塑技巧,并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有特色的作品。泥塑活动是学生手工活动中的一项,它微小,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它简单,却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根据

浅谈中国民间泥塑的艺术魅力

浅谈中国民间泥塑的艺术魅力摘要: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之河生生不息地传承到今天,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其中人类最古老的元艺术品种之一——泥塑,是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它以简单,原始的材料“泥土”捏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记载了民俗生活,为我们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绚丽世界,而且还创造了多姿多彩的艺术空间,体现了民众的价值取向和审美经验。本文试图从泥塑的审美性、写意性去解读泥塑的魅力。 关键词:泥塑艺术写意审美魅力 一、泥塑的审美性 泥塑艺术是生活的文化,它存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有较强的现实功能,但又超越现实成为审美艺术。也就是说泥塑始终不脱离生活,只是以艺术的方式表达情感。泥塑艺人对泥土的亲切感和自豪感源于他们驾驭泥土的能力,这种能力表现在两个方面:生活的直接需求,精神的审美需求。例如,为了求子而到娘娘庙请回“白泥娃娃”寓意生个白白胖胖的孩子;为了护佑外孙健康成长,外婆在其孙子周岁时送“坐虎”,寓意孩子像老虎生龙活虎。这些泥塑品,融入了艺人的生活理念,包含了艺人的生活元素和生命思考。 泥塑艺人往往采用或借用象征的手法表达对生命和幸福的向往,均需要通过具体直观的泥塑造性来实现。泥塑的直观性决定了泥塑艺术重在传情而非写形,重在写意而非在写实。在泥塑的世界里,几乎所有的造型都浓缩或沉淀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种宗

教或一种信仰最基本的意义。泥塑艺术透露着生活情感表达与审美意识两方面。 长期以来,人们顺应自然,用泥土表达思想和情感,创造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泥塑艺术,而泥土是最具地方的文化传统,表现一方民众的生活和感情,也看出一方的泥土情况。凤翔泥塑大都是空心的圆塑作,也有浮雕式的挂片,将粘土和纸浆搅拌成塑泥,先制好模子,翻成胎坯凉干,上白色底粉,随后涂彩、绘画和上光。色彩非常鲜艳,对比强烈。凤翔彩塑取材立意极为广泛,戏剧脸谱、吉祥图案、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乡俗生活等无所不有。黑牛、卧虎、坐狮、虎头为拳头产品,造型洗炼夸张,神情生动,别具一格。凤翔泥塑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及较高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和美学研究价值,深为有关专家所瞩目。 天津泥人张作品义艺术特色,能真实地刻画出人物性格、体态;追求解剖结构,夸张合理,取舍得当;用色大胆,典雅秀丽。如果说泥人张的作品清新雅致,那么惠山泥人则鲜明艳丽。惠山泥人有粗货、细货之分。粗货为玩具,用模具翻制,大批量生产;细货手捏而成,制作精细。常用的色彩有大红、绿、金黄、青等原色,对比强烈,主次分明。清同治到光绪年间,出现大量戏剧为题材的戏文泥人,在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地方官把一套大型手捏戏文泥人《蟠桃会》供奉内廷,从此惠山泥人成为贡品。 据说,人是女娲用泥土捏造出来了的,淮阳人就用祖传下来的泥土做成各种神狗的形状,给人家看家护凌,所以,“泥泥狗”常

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两篇

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两篇 篇一: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由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它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的灵活程度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对发现和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二、教学原则 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上还应注意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张扬个性,展露才华,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2、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编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4、实践性原则:实践是提高英语和特长发展的主要活动。要勇于实践、积极思考,要做到手脑口并用,边思边练,增强学习效果,鼓励教师与学生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 5、个性化原则:要适应不同层次教师、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对教师的培训要因人而异;对学生要因材施教,借助其在兴

泥塑活动计划图文稿

泥塑活动计划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劳动路小学泥塑课计划 手工泥塑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童心,放飞学生的想象力,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学,感受到泥塑的快乐。使学生玩中做,做中学,学中思,思中获,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一、教学目标任务: 1、通过手工泥塑活动发展学生的观察、注意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手工泥塑活动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能力。 3、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主要训练方面: 1、学会一些泥塑中的最基本的符号说明。 2、在活动中让学生尝试合作竞争的分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引导学生结合已经掌握的泥塑技巧,并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有特色的作品。 三、具体措施: 1、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刺激学生去感受美和表现美。创设泥塑活动区,提供必要的材料,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活动。 2、学习方法的多样化。学习泥塑有多种方法:有模仿他人,也就是小朋友刚开始时比较喜欢的“你做一步,我跟一步”的方法;有独立研究,提供图谱,引导学生自由探索、研究;还有折装重组,是由教师先做好成品,引导学生把它拆开,再重新拼装。这是我们比较常用的几种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时段的年龄特点,合理地选用不同的方法,泥塑活动是学生手工活动中的一项,它微小,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它简单,却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泥塑活动特有的性质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喜欢泥塑,掌握泥塑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充分掌握泥塑活 动的教育价值。期末我们将泥塑内容组合成一幅图展示出来。

中国民间泥塑的艺术魅力

中国民间泥塑的艺术魅力

————————————————————————————————作者:————————————————————————————————日期:

浅谈中国民间泥塑的艺术魅力 摘要: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之河生生不息地传承到今天,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其中人类最古老的元艺术品种之一——泥塑,是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它以简单,原始的材料“泥土”捏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记载了民俗生活,为我们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绚丽世界,而且还创造了多姿多彩的艺术空间,体现了民众的价值取向和审美经验。本文试图从泥塑的审美性、写意性去解读泥塑的魅力。 关键词:泥塑艺术写意审美魅力 一、泥塑的审美性 泥塑艺术是生活的文化,它存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有较强的现实功能,但又超越现实成为审美艺术。也就是说泥塑始终不脱离生活,只是以艺术的方式表达情感。泥塑艺人对泥土的亲切感和自豪感源于他们驾驭泥土的能力,这种能力表现在两个方面:生活的直接需求,精神的审美需求。例如,为了求子而到娘娘庙请回“白泥娃娃”寓意生个白白胖胖的孩子;为了护佑外孙健康成长,外婆在其孙子周岁时送“坐虎”,寓意孩子像老虎生龙活虎。这些泥塑品,融入了艺人的生活理念,包含了艺人的生活元素和生命思考。 泥塑艺人往往采用或借用象征的手法表达对生命和幸福的向往,均需要通过具体直观的泥塑造性来实现。泥塑的直观性决定了泥

塑艺术重在传情而非写形,重在写意而非在写实。在泥塑的世界里,几乎所有的造型都浓缩或沉淀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种宗教或一种信仰最基本的意义。泥塑艺术透露着生活情感表达与审美意识两方面。 长期以来,人们顺应自然,用泥土表达思想和情感,创造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泥塑艺术,而泥土是最具地方的文化传统,表现一方民众的生活和感情,也看出一方的泥土情况。凤翔泥塑大都是空心的圆塑作,也有浮雕式的挂片,将粘土和纸浆搅拌成塑泥,先制好模子,翻成胎坯凉干,上白色底粉,随后涂彩、绘画和上光。色彩非常鲜艳,对比强烈。凤翔彩塑取材立意极为广泛,戏剧脸谱、吉祥图案、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乡俗生活等无所不有。黑牛、卧虎、坐狮、虎头为拳头产品,造型洗炼夸张,神情生动,别具一格。凤翔泥塑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及较高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和美学研究价值,深为有关专家所瞩目。 天津泥人张作品义艺术特色,能真实地刻画出人物性格、体态;追求解剖结构,夸张合理,取舍得当;用色大胆,典雅秀丽。如果说泥人张的作品清新雅致,那么惠山泥人则鲜明艳丽。惠山泥人有粗货、细货之分。粗货为玩具,用模具翻制,大批量生产;细货手捏而成,制作精细。常用的色彩有大红、绿、金黄、青等原色,对比强烈,主次分明。清同治到光绪年间,出现大量戏剧为题材的戏文泥人,在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地方官把一套大型手捏戏文泥人《蟠桃会》供奉内廷,从此惠山泥人成为贡品。

浅谈中国民间泥塑的艺术魅力

浅谈中国民间泥塑的艺术魅力 摘要: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之河生生不息地传承到今天,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其中人类最古老的元艺术品种之一——泥塑,是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它以简单,原始的材料“泥土”捏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记载了民俗生活,为我们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绚丽世界,而且还创造了多姿多彩的艺术空间,体现了民众的价值取向和审美经验。本文试图从泥塑的审美性、写意性去解读泥塑的魅力。 关键词:泥塑艺术写意审美魅力 一、泥塑的审美性 泥塑艺术是生活的文化,它存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有较强的现实功能,但又超越现实成为审美艺术。也就是说泥塑始终不脱离生活,只是以艺术的方式表达情感。泥塑艺人对泥土的亲切感和自豪感源于他们驾驭泥土的能力,这种能力表现在两个方面:生活的直接需求,精神的审美需求。例如,为了求子而到娘娘庙请回“白泥娃娃”寓意生个白白胖胖的孩子;为了护佑外孙健康成长,外婆在其孙子周岁时送“坐虎”,寓意孩子像老虎生龙活虎。这些泥塑品,融入了艺人的生活理念,包含了艺人的生活元素和生命思考。 泥塑艺人往往采用或借用象征的手法表达对生命和幸福的向往,均需要通过具体直观的泥塑造性来实现。泥塑的直观性决定了泥

塑艺术重在传情而非写形,重在写意而非在写实。在泥塑的世界里,几乎所有的造型都浓缩或沉淀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种宗教或一种信仰最基本的意义。泥塑艺术透露着生活情感表达与审美意识两方面。 长期以来,人们顺应自然,用泥土表达思想和情感,创造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泥塑艺术,而泥土是最具地方的文化传统,表现一方民众的生活和感情,也看出一方的泥土情况。凤翔泥塑大都是空心的圆塑作,也有浮雕式的挂片,将粘土和纸浆搅拌成塑泥,先制好模子,翻成胎坯凉干,上白色底粉,随后涂彩、绘画和上光。色彩非常鲜艳,对比强烈。凤翔彩塑取材立意极为广泛,戏剧脸谱、吉祥图案、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乡俗生活等无所不有。黑牛、卧虎、坐狮、虎头为拳头产品,造型洗炼夸张,神情生动,别具一格。凤翔泥塑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及较高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和美学研究价值,深为有关专家所瞩目。 天津泥人张作品义艺术特色,能真实地刻画出人物性格、体态;追求解剖结构,夸张合理,取舍得当;用色大胆,典雅秀丽。如果说泥人张的作品清新雅致,那么惠山泥人则鲜明艳丽。惠山泥人有粗货、细货之分。粗货为玩具,用模具翻制,大批量生产;细货手捏而成,制作精细。常用的色彩有大红、绿、金黄、青等原色,对比强烈,主次分明。清同治到光绪年间,出现大量戏剧为题材的戏文泥人,在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地方官把一套大型手捏戏文泥人《蟠桃会》供奉内廷,从此惠山泥人成为贡品。

美术培训班课程计划

子陵铺镇中心幼儿园美术社团活动计划 2018年秋一、课程背景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满足儿童感受美的情感教育活动,最终目 标是培养幼儿创造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幼儿美术活动的内 容涵盖了幼儿生活的全部,幼儿的所见所闻,包括对周围环境 的人物、动物、植物、风格、建筑、各种有趣的玩具和幼儿园 的生活游戏等等,都是通过美术活动体现出来。针对幼儿自身 的不同情况,从系统基础协调能力训练,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判断力,提高肢体协调能力、感知力、耐力及承受力 的培养。让孩子们充分利用看,听,闻,摸,尝,培养孩子对 美的认知,让孩子利用美术式思维去感受了解事物的特性,开 拓孩子的思维和视野,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身边的事物,最后利用在美术课程中掌握的材料支配能力来完成属于自己的 作品,以此来增加孩子的自信,激发孩子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孩子真正感受绘画的乐趣,体验创作的快乐! 二、课程内容 通过简笔画、油画棒画、水彩画、线描画、创意画、彩色铅笔 画以及折纸、橡皮泥等,让孩子掌握正确的握笔、涂色技巧、 颜色对比与互补、构图、表达想象等多种绘画、手工方面的基 础知识。 三、教学形式 铅笔画(简笔画、彩色铅笔画):肢体协调能力训练,各种动物、植物、人物简笔画 水塑彩笔(水彩画):卡通人物、动植物、建筑等绘画表现训 练 丙烯(创意画):涂鸦、动植物、人物夸张绘画表现训练 油画(油画棒画):涂鸦、动植物、建筑、人物造型等绘画表 现训练 水粉(水彩画):各种卡通人物造型、动植物造型、建筑场景 等绘画表现训练 手工制作(折纸、橡皮泥等):各色画纸、综合材料等绘画手 工制作的表现方式。

四、阶段培养目标 小班上学期 第一阶段(1—5周): 1、从无目的地涂鸦向有目的地涂鸦过渡。 2、认识几种常用色,说出名称,如红、绿、黄、黑等。 3、初步学会使用彩色水笔。 第二阶段(6—12周): 1、学画圆形,用圆与简单的线条组合画出图像。 2、画直线、横线,分辨图像的上下与左右。 3、培养对颜色的兴趣,初步学会调换颜色作画。 第三阶段(13—20周): 1、区别圆形、方形与半圆形的不同画法,用以上图形与线条组合创造图像。 2、主动调换各种颜色作画,体会色彩的美感。 3、围绕主题,有目的地创造各种图像。 小班下学期 第一阶段(1--6周): 1、注意半圆形的图像的方向,会变换方位表现同一物体不同的姿态。 2、运用已学过的图形和线条组合,大胆地画出各种图像。 3、增加认识各种常用色,如紫、青、咖啡等。 第二阶段(7—10周): 1、运用两个图形组合,注意连接部位不封闭。 2、边构思边作画,将作品画满。 3、初步学习使用蜡笔涂色。 第三阶段(11--15周): 1、学用斜线画梯形、三角形,并与线条组合画图像。 2、学习蜡笔涂色,初步控制涂色方向,提高力度。 3、初步学画棉签画,掌握用棉签沾水粉色画线条与小点。 第四阶段(16—-20周): 1、学习使用棉签涂色块,并会灵活地变化点、线、色块作画。 2、用两个图形,将头与身体与线条组合画人。 戏曲 1、培养对戏曲手工活动的兴趣。

泥塑的民间用处

泥塑的民间用处 关于泥塑,中国各地有着不同的民间风俗,流传着很多动人的传说故事,这些构成了泥塑艺术的精神内核。民间泥塑的用途主要有祈子延寿、纳福招财、驱邪避灾和装饰摆设等。女娲造人 在中国的上古神话中,人是女娲用黄河里的泥捏塑出来的。 传说女娲抟土造人的地方就在河南淮阳,当地人称女娲为“人祖姑姑”,并建有“人祖庙”。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淮阳都要举行“人祖庙会”,与其他地方庙会有所不同的是,在淮阳的“人祖庙会”上会陈列和买卖一种叫做“泥泥狗”的神奇泥塑。这些泥塑造型奇异,色彩古色古香,当地的老艺人称,他们做“泥泥狗”的手艺就是“人祖姑姑”女娲传下来的。人类学家认为,“泥泥狗”与上古的图腾有关,是流传至今最为古老的泥塑和中原早期文化与艺术的样本。 节日玩具 泥塑成本低,费工少,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往往和节令、礼仪、风俗联系在一起。 泥塑艺术发展到宋代,不但宗教题材的大型佛像继续繁荣,小型泥塑玩具也发展起来。有许多人专门从事泥人制作,作为商品出售。据记载,宋代杭州也是塑捏泥人盛行的地方,产品多为泥娃娃,称为“磨喝乐”。据民间传说,“磨喝乐”是佛祖释迦牟尼在迦毗罗卫国为王太子时亲生的儿子,成年后随父出家,修成正果,成为十八罗汉之一。每逢七月七日,不仅平民百姓买回去“乞巧”,达官贵人也要买回去供奉玩耍。 “泥象”与“泥春牛” 南宋都城杭州,至今还可见到一种泥塑的小象,和泥娃的大小差不多,被人们奉为神兽。泥象的产生源于皇室的南郊祭天礼。南宋王朝每三年举行一次郊祭大礼,仪仗队由当时越南进贡来的大象为前导,观看大象的排练是当时人们的一大乐事,故泥塑小象应运而生。其他还有泥神像、泥鬼怪、泥禽、泥兽、泥花等,大多为孩童玩耍之物,也有作为案头陈设的。 无锡的“泥春牛”与“傩”信仰有关。南宋杭州有“鞭春”仪式,立春当日,由临安知府带头,手执彩扎牛鞭,在“牛”(泥牛)身上抽打三次,作为春耕开始的象征,称为“打春”,寓意阴气消退,阳气上升,万象更新。立春前后,街市上有小泥牛出售,邻里间相互赠送,被视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吉祥物。

泥塑学期教学计划

泥塑教学计划 泥塑是我国民间传统雕塑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特点小巧玲珑可爱,适于学生学习操作。 依据我校教学工作计划及上级要求,本学年,为更好的开展好第二课堂教学,丰富学校兴趣小组活动内容,经美术组全体教师研究商讨,拟设泥塑兴趣小组。泥塑作为一种传统民间艺术有着深厚久远的历史。在初中阶段开展泥塑兴趣小组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尽早了解、学习民俗艺术,还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精神上受到艺术审美的启迪,进而促进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为更好地传承。经过老师们的认真研究,特制定活动计划如下: 一、活动目标和要求: 1、对泥塑艺术品的欣赏和泥塑历史的简单介绍,使学生对泥塑这种艺术形式形成初步了解、认知。 2、通过泥塑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技能、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的能力。有利于学生间学习、认知方面的交流、沟通。 4、能使同学们制作出一件自己满意的陶艺作品 二、活动保障 a:场地保障:泥塑活动室与版画活动室合用一间教室,需置一定数量且适合活动用的桌椅或工作台。 b:原材料保障:初期以本地泥为主。活动成熟或发展到一定阶段,可根据活动需要购置一定数量的陶泥,以便于作品的保存。 c:工具保障:1、制作板30张,具有一定厚度,表面平滑且利于清理的平板即可;2、泥塑刻刮用具16套;3、上色用笔刷或毛笔、广告色、清漆(或亮漆)及打磨砂纸各若干。 4、围裙、套袖由学生自备。 三、活动时间 每周二、四下午课外活动时间 四、教学进度表 泥塑教学计划 1 美丽的花 2 苹果 3 草莓 4 梳子 5 茶杯 6 冰箱 7 松鼠 8 兔子 9 可乐 10 刷子 11 圣诞树 12 玉米 13 拖鞋 14 毛笔 15 房子

中学校本教材《泥塑》

中学校本教材《泥塑》前言 前言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经校领导和教师们的慎重考虑下,决定将“泥塑”溶入我校校本课程,把它作为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构建艺术特色,以此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泥塑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在新时代仍有很活跃的生命力。特别是学生泥塑创作,以其生动、活泼、趣味的艺术形式深受学生的喜爱。浓厚的生活气息,乡土气息和现代经济发展的冲击,为学生实践创作提供不可或缺的素材,而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们,每天与大自然接触,与泥为伴,这些都是学生走进“泥塑”校本课艺术殿堂的外在环境,同时,学校的美术教师就是泥塑艺术的爱好者,内部条件也十分成熟,让学生从小学泥塑,可以促进这一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学生在这种广泛的文化情境学习和拓展特长,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情操,融实践性、趣味性、创作性为一体的泥塑,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在泥塑的创作过程中,学生更自由的、更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力和表现力。同时,泥塑立体造型的表达,更有利于学生的艺术整体把握,在实践过程中内容表现的自由性、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能提供学生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泥塑教学所蕴涵的这些积极的教育价值也正是校本课程所追求的。 我们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课程计划的要求,在校本课程有关文件精神指引下编写了这本教材,忠诚希望这本书能成这同学们的良师益友,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对编写提供指导意见的教师,在这里我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时间仓促,能力有限,本书难免有不足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第二中学“泥塑”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泥塑课程计划

泥塑兴趣小组教学计划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美术教育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核心在与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素质与审美能力素质。专家也多次指出:陶艺使我们弥足的隗宝,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并且以物载道,蕴含着深厚宏博的中华文化精神,陶艺教育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生动地了解自己国家的灿烂文化,培养学生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创作陶艺的过程,是学生通过自己双手将自己想象变成具体成果的过程,这是学生所学知识的展示,是他们观察力和创造力的展示。同时,陶艺在胶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发展,我校将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相结合,促进学生对本地区历史的进一步了解与发现。 手工泥塑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童心,放飞学生的想象力,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学习,在制作中感受泥塑的快乐。使学生在玩中做,做中学,学中思,思中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努力。一:教学目标任: 1、通过手工泥塑课程活动发展学生的观察、注意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手工泥塑课程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训练方面: 1、学会一些泥塑中的最简单的符号说明。 2、在活动中让学生尝试合作竞争的分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引导学生结合已经掌握的泥塑技巧,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作品。 泥塑教学课程计划 课程目标: 我校的泥塑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时间、创新等综合能力,并与当地泥塑历史文化相结合。因此,课程目标设置如下: 1、是学生掌握泥塑的相关知识 2、了解认识泥塑 3、了解泥塑的一般制作过程 4、掌握运用多种泥塑手法综合制作的能力 5、在泥塑变形过程中充分发展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6、体验学习的乐趣,获得对泥塑创作的持久兴趣,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7、坚持学生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课程内容: 1、研究背景:收集有关泥塑的历史背景,艺术发展的资料,以及胶南本地区泥塑发展的历史,同时了解石刻、圆雕、浮雕等艺术门类 2、课程资源:以学校泥塑兴趣教室为基地,结合自身资源、网络资源,同时聘请专业教师授课

民间泥塑入门学校课程

民间泥塑入门小学美术校本课程 安丘市新安街道关王学校 写在前面的话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3) 第一节:泥塑的历史及发展 (5) 第二节:我国各地的民间泥塑(一) (8) 第三节:我国各地的民间泥塑(二) (12) 第四节:我国各地的民间泥塑(三) (17) 第五节:我们身边的民间泥塑大师---王永芹 (21) 第六节:民间泥塑工具、材料的准备 (25) 第七节:民间泥塑的制作方法(一) (28) 第八节:民间泥塑的制作方法(二) (31) 写在前面的话

地处农村的学校,与地处城市的学校,在资源和条件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众多的民间艺术创造大都出现在农村。 当下小学美术教材中的一些教学内容,由于离农村孩子的生活比较远,所以,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因此,他们动手操作和创作的机会也会相对较少。 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泥塑俗称“彩塑”,为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雕塑工艺品。 我们农村学校,地处农村,接近广袤的土地,有着丰厚的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泥塑的制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通过本教材的学习,了解我国各地泥塑的艺术特色,对我国泥塑艺术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从而挖掘民间失落的或将消失的文化遗产。通过手工泥塑技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的自我服务能力,能制作简单的泥塑单品,适当发挥自我才艺。 调动学生的情绪参加泥塑讨论,并能发表意见。 能和家人、小朋友、教师等关系密切的人友好相处,知道应该关心别人。 学习分辨色彩,造型,质感的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学生初步了解泥塑艺术及泥塑创作步骤,通过动手实践,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造型设计能力和艺术想象力,用丰富的想象力来表现身边普通的物象、普通百姓的多彩生活。

2017小学陶艺兴趣小组教学计划3篇

2017小学陶艺兴趣小组教学计划3篇(一) 一、课程宗旨 陶艺是一门集思想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于一体,且更具劳动的实践性和创造性的综合实践课程。 通过陶艺的制作,认识劳动改造自然,创造人类物质文明,变革社会中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艺术情操。 二、课程要求 1、根据不同的年级阶段,学生美术课学习的要求而设置课程教学内容。 2、课程的设计从学校教学课程的发展前瞻考虑。对目前的学校课程计划略有突破,以体现课程的实验性。 3、陶艺课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将陶艺和泥塑相结合,淡化陶艺的专业性。 4、制陶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中国是陶瓷古国。充分利用丰厚的资源,增添陶艺教学的人文性。 三、课程时间 陶艺本身就是立体美术,因此把陶艺课纳入美术教学中,每学期一次,每次2课时。1—6年级共计24课时。 四、陶艺教学实验基本原则

1、学生快乐原则:发挥学生喜欢泥巴的天性,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2、知识渗透原则:把陶艺文化的背景资料融入教学中,把陶艺知识结合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中。 3、动手实践原则:提供泥巴和时间,使学生在接触泥巴的过程中熟悉泥性。 4、创造审美原则:引导学生欣赏和模仿模仿优秀的陶艺作品。并大胆创造自己的作品。 5、教育原则:在制作过程中,体会劳动,珍惜劳动成果。“悟”为原则。发挥学生的空间思维和空间制作能力,结合陶艺的诗情画意,提高学生的文学、书法、美术能力和制作中需要的几何、代数、物理(高年级)原理的提示或计算及其泥性的特殊性格和要求,培养学生的修养。 五、教学内容 1、低年级(1-2年级)让学生接近泥土、游戏泥土、感受泥性。不拘一格地大胆用泥土捏塑和创造。 一年级第一学期:用各种物体在泥板上压痕,做饼干、生日蛋糕、水果之类。 第二学期:捏泥碗、搓面条、蘑菇等。 二年级第一学期:抓住动物的特性,捏有趣的动物、鱼、小鸭子、乌龟、小猪头等。

初中校本课《泥塑造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泥塑造型》 教师姓名: 教材分析: 泥塑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在新时代仍有很活跃 的生命力。 让学生从小学泥塑,可以促进这一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学生在这种 广泛的文化情境学习和拓展特长,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情操,融实践性、趣味性、创作性为一体的泥塑,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在泥塑的创作过程中,学生更自由的、更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力和表现力。而泥塑立体造型的表达,更有利于学生的艺术整体把握,在实践过程中内容表现的自由性、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能提供学生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融入对传统文化的延伸及传承,让同学们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及自身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泥塑教学所蕴涵的这些积极的教育价值也正是校本课程所追求的。 教学目的: 1.掌握泥塑的基本方法,尝试用橡皮泥制作或和小木棍结合的方式塑造立体形象。 2.能够在合作中塑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形象。 3.体验玩泥的乐趣,提高学习劳技的兴趣。 4.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萌生传承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泥塑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在塑造出成功的作品的同时结合场景塑造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教具教材示范用具ppt 太空泥 学具:太空泥自制场景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欣赏作品。 由十九大两会热点引入中华传统文化,问:你还知道哪些是中华传统文化?我们今天的课也是关于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引出"泥塑"。欣赏一些泥塑作品,问:你有什么想法?

二、激发兴趣、初步尝试 泥塑就是通过灵巧的双手将泥质材料塑造成为各种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工艺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泥塑。 我们今天用的是课堂上用比较方便的太空泥来制作,首先我们先来看下我们今天要做的主题动物(播放小羊肖恩) 过渡:看完动画你对动画里那个人物形象比较感兴趣?它的形象有什么特征?你想不想尝试制作一件作品? 三、自学尝试、熟悉技法 多媒体课件展示制作小羊肖恩的主要步骤,同时给学生发布创作要求 1.注意整体形象比例大小 2.主题物跟场景相融合统一 3.注意保护环境别乱扔垃圾 4 分小组合作制作喜欢的动画动物形象并摆放在场景营造故事情景 (师巡视指导) 四、小组展示,自评互评 小组代表展示作品,交流(此环节重点解决1、颜色的搭配,2、抓住特征,3、支架固定)每个小组讲解自己的作品。 学生将作品互相比较,进行自评。小组互评选出最受欢迎的小组作品。 老师点评:大家这一次的创作有很大的进步,我们的泥塑技术在一次次练习中得到了提升大家也能够自己制作出一件自己创作的作品。同时小组合作分工也配合的比较默契,最后展现的作品都非常的优秀,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做出更好的作品。 五.总结升华 总结今天的上课过程,我们今天了解了什么是泥塑同时学会了简单的动物泥塑方法,是不是觉得很有趣?但是你们知道这种文化却在慢慢的消失播放正在消失的传统文化图片。引出保护传统文化的意义。讲解身边消失的传统文化及身边可以力所能及可以做的保护传统文化的事。

泥塑的由来与发展

泥塑的由来与发展 中国2011第27届亚洲国际集邮展览,于2011年11月11日在江苏省无锡市举行,国家邮政发行《中国2011—第27届亚洲国际集邮展览》纪念邮票1套2枚,小型张1枚,分别为“扁方壶”、“阿福”和“渔庄秋霁图”。扁方壶和阿福都是泥塑工艺品,其中“阿福”是无锡惠山泥人的著名作品,在无锡举行集邮展览,发行无锡特征的惠山泥人,使邮票更具有原产地的现实意义。 泥塑,也称“彩塑”、“泥彩塑”,是中国民间传统塑雕工艺品。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当代泥塑有两种形态,一种是供观赏玩耍的小型泥塑,如案台塑像和儿童玩具,以人物、走兽、飞禽、花果等为主;另一种是庙宇场所的大、中型泥塑,常为寺院宗教佛界造像。 中国泥塑历史悠久,据我国出土文物证实,新石器时期就普遍存在,表现为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有古陶井及泥猪、泥羊头,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陶羊,均约在六、七千年之前。两汉墓葬中发现的众多陶俑、陶兽、陶马车、陶船,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等等陪葬品,则可以确切地认定是当时年代的产物。此外,更值得关注的是各地寺院还保存有许多历代的泥塑造像,并且成为当代的游旅观光朝拜圣地。 探索与研究泥塑的由来,首先可以认为:新石器时期出土的泥猪、泥羊,陶马、车船,在特定的古代环境里,是一种图腾文化现象。“图腾”是“原始社会……最早的宗教信仰”。“原始人相信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有着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此物即作为该氏族的图腾——保护者和象征。图腾往往为全族之忌物,动植物图腾则禁杀、禁食;且举行崇拜仪式,以促进图腾的蕃衍。”(《辞海》1979年版,第777页)出土的泥猪、泥羊有着超生忌杀的寓意,长期湮没和沉睡于华夏大地也就理所当然。 其次是古代社会认为:亡灵犹如人生在世,有同样的物质需求,在丧葬习俗中使用大量与现实生活相似的陪葬品。泥塑在殡葬方面,起着适应、替代、变异和改革的积极作用,“以土塑人”、“以泥代物”,以陶俑替代活人陪葬,既满足殡葬的传统需求,也保存了各类生物的生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具体表现。 再次是用于祭祀、朝拜的寺院彩塑,也是中国泥塑存在与发展的重要缘由。寺院泥塑属大型泥塑,有直接用粘土塑雕的,也有内置架构、外敷粘土的,多为佛教、道教、神话及民间崇拜名家造像,沿用发展至今,并且还在起着一定的观赏、传承和教化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战国策·齐策三》有记述《苏秦谏阻孟尝君》的故事云:孟尝君将入秦,止者千数而弗听。苏秦欲止之,孟尝曰:“人事者,吾已尽知之矣,吾所未闻者,独鬼事耳。”苏秦曰:“臣之来也,固不敢言人事也,固且以鬼事见君。”孟尝君见之。谓孟尝君曰:“今者臣来,过于淄上,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埏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则汝残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吾残,则复西岸耳’。”其中桃梗与土偶对话,揭示了土偶之奉献精神,也就成为泥塑得以存在和繁荣的思想基础。

幼儿美术课程计划分析

幼儿阶段创意美术教学计划 区别于传统的美术活动,美术创意活动的目的并不强调让幼儿机械地习得某种美术技能,而是把重点落在“创意”二字上,即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全方位的支持,鼓励幼儿充分发挥想象、联想、幻想,大胆运用各种材料和美术表现形式创造和表现新的、美的艺术形象,在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过程中获得美的情感体验以及成功感。也就是说幼儿美术创意活动重点关注的是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过程以及通过活动提高幼儿在自我探索方面的能力。以一种开放的态度来对待幼儿绘画,给孩子一个自由创作想象的空间,为他们提供一次非同寻常的体验,发掘幼儿的潜能,在这个过程中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并从中得到快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一、创意美术课程特点: 1、美术式的思维教育,积极的五感体验。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的五感体验,培养幼儿多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让孩子更全面的感知事物的本质。 2、丰富多样的绘画材料,打破平面作画的限制。以果汁、番茄酱、蔬菜、面粉、吸管及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作为美术工具,用海绵、喷壶、刷子和自己的小手、小脚当画笔,改变平面作画的限制,把墙面、地板当作画纸,为孩子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立体创意空间。 3、快乐的游戏化课程,循序渐进的启发创造力。 课程采用美术游戏形式,在老师对主题材料的启发引导下,自由涂鸦、 自由表达创意,逐步培养观察力、表达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小班制的授课模式,全方位的幼儿潜能开发。使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表现自我,小小群体的互动,则培养了他们的社交能力、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创意美术课程,让孩子在生活中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 二、各年龄段创意美术课程内容: (一)小班创意美术活动的内容(3-4岁) 小班幼儿刚开始接触美术工具和材料,由于小肌肉控制能力不强,且进行创作时手眼也难于同步,因此,在小班我们将引导幼儿进行撕贴、印章、水粉涂鸦、泥工等多种形式进行创作和画画;另一方面,小班幼儿的思维方式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易于对情景化的活动内容产生兴趣,因此,我们的创意美术活动的内容应更富于情景化和情趣性,引导幼儿围绕某一感兴趣的情景进行创意活动。 (二)中班创意美术活动的内容(4-5岁) 与小班幼儿相比,经过一年的学习和练习,中班幼儿的小肌肉控制能力明显增强,且愿意尝试使用各种美术材料、工具和方法进行创意活动,因此,中班幼儿的创意美术活动,我们将引导幼儿采取蜡笔画、油水分离、吹画、剪贴画、纸、泥工、综合材料拼贴、鞋和瓶的涂鸦、彩泥创意贴画等形式来初步尝试独立的创意活动,教师适当的提供一些废旧材料来让幼儿迁移创造。 (三)大班创意美术活动的内容(5-6岁) 与中班幼儿相比,大班幼儿的手指小肌肉快速发展,已能自如地控制手腕,运用手指活动。“会灵活地使用剪刀,会用橡皮泥等材料捏出各种造型能正确地使用画笔、铅笔,并且能进行简单的美工活动。”因此,在大班幼儿的创意美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