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化学平衡教学文案

第六章 化学平衡教学文案

第六章  化学平衡教学文案
第六章  化学平衡教学文案

第六章 化学平衡

一、选择题

1、在恒温恒压下,某一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一定成立的关系式是( )

(A)Δr G m >0 (B)Δr G m <0 (C)Δr G m =0 (D)Δr G m ?>0

2、当产物的化学势之和小于反应物的化学势之和时一定是( )

(A)Δr G m (ξ)<0 (B)Δr G m (ξ)>0

(C)Δr G m ?=0 (D)Δr G m (ξ)=(?G/?ξ)T ,p

3、对于理想混合物反应体系,标准反应自由能与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K RT G ln m r -=? (B) x K RT G ln m r -=?

(C) a K RT G ln m r -=? (D) c K RT G ln m r -=?

4、在恒温恒压下,化学反应 a A + b B = l L + m M 的ΔrGm 所代表的意义在下列说法中哪种是错误的? ( )

(A)Δr G m 表示有限物系中反应进行时产物与反应物间的吉氏自由能之差(即终态与始态的自由能之差)

(B)Δr G m 表示有限的反应物系处于该反应进度a 时的反应倾向

(C)Δr G m 表示若维持各反应物化学势不变时发生一个单位反应时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

(D)Δr Gm 代表变化率(?G/?a)T,p ,即表示在 G-a 图上反应进度为a 时的曲率线斜率

5、已知1000K 时,(1)CO(g)+1/2 O 2(g)=CO 2(g) K ?⑴=1.659×1010

(2)C(s)+CO 2(g)=2CO(g) K ?⑵=1.719

则反应C(s)+1/2 O 2(g)=CO(g)的K ?⑶为( )

(A)9.651×1010 (B) 1.036×1010

(C)4.731×1010 (D)2.852×1010

6、在298K 时N 2O 4(g)=2NO 2(g)的K ? =0.142,当p(N 2O 4)=101.325kPa ,p(NO 2)=10.133kPa 时,

判断反应的方向为( )

(A)Q a K ?,非自发

(C)Q a = K ?,平衡 (D)Q a < K ?,非自发

7、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为dlnK ?/dT=Δr H m ?/RT 2,对于任一反应( )

(A)K ?必然随温度升高而加大 (B) K ?必然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K ?不随温度而变 (D)随温度升高K ?可增大、减小或不变

8、某温度时,NH 4Cl(s)分解压力是标准压力,则分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 0

为:( )

(A) 1 (B) 1/2 (C) 1/4 (D) 1/8

9、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

H2(g) + S(s) = H2S(g) ①K1;S(s) + O2(g) = SO2(g) ②K2。

则反应H2(g) + SO2(g) = O2(g) + H2S(g) 的平衡常数为:()

(A) K1 + K2 (B) K1 - K2 (C) K1·K2 (D) K1/K2

10、某反应的Δr G m?=a-bT(a,b均大于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

(B)降低温度,K?增大

(C)温度对平衡的影响不能确定

(D)降低温度,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

11、设反应a A + b B = g G + h H,在p下,300K时的转化率是600K的2倍,在300K下,总压力为p时的转化率是总压力2p的2倍,可推测该反应:()

(A) 平衡常数与温度、压力成正比

(B) 平衡常数与温度成正比,与压力成反比

(C) 该反应是一个体积增加的放热反应

(D) 该反应是一个体积增加的吸热反应

12、在某温度下,一密闭的刚性容器中的PCl5(g) 达到分解平衡,若往此容器中充入N2(g) 使体系压力增大二倍(此时体系仍可按理想气体处理),则PCl5(g) 的离解度将:()

(A) 增大(B)减小(C)不变(D)视温度而定

13、反应2NaHCO3(s)=Na2CO3(s)+H2O(g)+CO2(g) 在温度T时的标准平衡常数为90,该反

应的压力平衡常数是( )

(A)9119.25(kPa)(B)924008(kPa)2

(C)9119.25 (D) 924008

14、若反应气体都是理想气体,反应平衡常数之间有K a=K p=K x的反应是:()

(1) 2HI(g) = H2(g) + I2(g);(2) N2O4(g) = 2NO2(g);

(3) CO(g) + H2O(g) = CO2(g) + H2(g);(4) C(s) + CO2(g) = 2CO(g)

(A)(1)(2) (B) (1)(3) (C) (3)(4) (D) (2)(4)

15、理想气体反应CO(g) + 2H2(g)=CH3OH(g)的

r m

G

?与温度T的关系为: 0

r m

G

?=-21

660+52.92T,若要使反应的平衡常数K>1,则应控制的反应温度:( )

(A) 必须低于409.3℃(B) 必须高于409.3 K

(C) 必须低于409.3 K (D) 必须等于409.3 K

16、已知反应C(s)+H2O(g)→H2(g)+CO(g) 在1000K时,K? =2.472,Δr H m?=1.36×105J·mol-1,

ΔC p=0,则1200K时K?的值( )

(A)10.94 (B)3.758 (C)1.631 (D)37.58

17、放热反应2NO(g)+O2(g)→2NO2(g) 达平衡后若分别采取以下措施⑴增加压力;⑵减小

NO2的分压;⑶增加O2的分压;⑷升高温度;⑸加入催化剂,能使平衡向产物方向移动的是( )

(A)⑴⑵⑶(B)⑷⑸(C)⑴⑶⑷(D)⑴⑷⑸

18、假设各反应中的气体都是理想气体,则K?=K p=K x=K n的反应是( )

(A)CaCO3(s)= CaO(s)+CO2(g)

(B)N2O4(g)= 2NO2(g)

(C)2ZnS(s)+3O2(g)=2ZnO(s)+2SO2(g)

(D)CO(g)+H2O(g)= CO2(g)+H2(g)

19、反应CH3COOH(l) + C2H5OH(l) = CH3COOC2H5(l) + H2O(l) 在25℃时平衡常数K为4.0,今以CH3COOH 及C2H5OH 各1mol混合进行反应,则达平衡最大产率为:( ) (A) 0.334%(B) 33.4%(C) 66.7%(D) 50.0%

20、根据某一反应的

r m

G

?值,下列何者不能确定:( )

(A) 标准状态下自发变化的方向

(B) 在

r m

G

?所对应的温度下的平衡位置

(C) 在标准状态下体系所能作的最大非膨胀功

(D) 提高温度反应速率的变化趋势

21、某实际气体反应,用逸度表示的平衡常数Kf 随下列哪些因素而变:( )

(A) 体系的总压力(B) 催化剂(C) 温度(D) 惰性气体的量

22、在20℃时气相反应A+B= 2L+M ,当达到平衡时应( )

(A)K?=1 (B)K?>K p(C)K?

23、现有四个化学反应,在标准状态下,反应的自由能变化分别为Δr G m?⑴,Δr G m?⑵,

Δr G m?⑶,Δr G m?⑷,且有Δr G m?⑴=Δr G m?⑵-Δr G m?⑶+2Δr G m?⑷,则这四个反应的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为( )

(A)K1?=K2 ?·(K4 ?)2/K3?(B)K1?=K2?-K3?+2K4?

(C)K1?=2K2?·K3?/K4?(D)lnK1?=(K2?-K3?+2K4?)

24、当温度T时,将纯NH4HS(s)置于抽空的容器中,则NH4HS(s)发生分解:

第六章化学平衡

一、选择题 1.( ) A 0.0595 B 0.00354 C 0.290 D 0.539 【B】 2. ( ) A △ r G m 表示有限体系中反应终态和始态的自由能变化 B C △ r G m 表示维持各组分的化学势不变时,发生一个单位化学反应的自由能 变化 D 根据△ r G m 的大小可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A】 3. ( ) A B C D 【B】 4. 恒温下某氧化物分解反应:AO 2(s)=A(s)+O 2 (g)的平衡常数为Kp(1),若反应 2AO 2(s)=2A(s)+2O 2 (g)的平衡常数K p (2),则 ( ) A K p (1) > K p (2) B K p (1) < K p (2) C K p (1) = K p (2) D 有的K p (1) > K p (2),有的K p (1) < K p (2) 【D】 5. 下列平衡常数中都无量纲的是 ( ) A K f 、K p 、K

D K a 、K x 、K 【D】 6. 加入惰性气体对哪一个反应能增大其平衡转化率? ( ) A B C D 【A】 7. ( ) A B C D 【A】 8. 在T、p 时,理想气体反应C 2H 6 (g) = H 2 (g) + C 2 H 4 (g)的Kc/Kx 为: ( ) A RT B 1/RT C RT/p D p/RT 【D】 9. 已知分解反应NH 2COONH 4 (s) = 2NH 3 (g) + CO 2 (g) 在30℃时的平衡常数K=6.55 ×10-4,则此时NH 2COONH 4 (s)的分解压力为:( ) A 16.63×103Pa B 594.0×103 Pa C 5.542×103 Pa D 2.928×103 Pa 【A】 10. 气相反应A+B = 2L+M ,在25℃下和恒定容器内进行,最初A 和B 各为 101.325 kPa,而没有L和M,平衡时A 和B 均为(1/3)×101.325 kPa,则该反应的Kc/(mol·dm-3) 为: ( ) A 4.31×10-3 B 8 C 10.67 D 16 【A】 11. 在S、H、cV、G、F 几个热力学函数中,其数值与最低能级能量数值的选取 无关的是:( ) A S、H、cV、G、F B cV C cV、S D F、G、H 【C】 12. 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PCl 5 (g) 在一密闭容器中达到分解平衡。若往容 器中充入氮气,使体系的压力增加一倍(体积不变),则PCl 5 的解离度将为

最新鲁教版初三化学教学案

目录 1 2 3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4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5)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 (6)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复习课) (7) 第二单元探究水世界 8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9)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 第三节原子的结构………………………………………… 10 11 第四节元素………………………………………………… 12 第二单元 <水和溶液>复习课…………………………… 第三单元溶液 13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14 第二节溶液的组成的定量表示…………………………… 15 16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7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18 第二节物质组成的表示…………………………………… 19 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 20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21 22 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理守恒……………………………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 23 24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25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 26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27 第二节化石燃料及其利用…………………………………… 28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复习课)………………………… 29 30

31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32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教学案 33 20 年月日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教学案 34 35 20 年月日

无机化学练习题(含答案)第六章化学平衡常数

第六章化学平衡常数 6-1 : 写出下列各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 (1)2SO2(g) + O 2(g) = 2SO 3(g) (2)NH4HCO3(s) = NH 3(g) + CO 2(g) + H 2O(g) (3)CaCO3(s) = CO 2(g) + CaO(s) (4)Ag 2O = 2Ag(s) + 1/2 O 2(g) (5)CO2(g) = CO 2(aq) (6)Cl 2(g) + H 2O(l) = H +(aq) + Cl -(aq) + HClO(aq) (7)HCN(aq) = H +(aq) + CN - (aq) (8)Ag 2CrO4(s) = 2Ag +(aq) + CrO 42- (aq) (9)BaSO4(s) + CO 32-(aq) = BaCO 3(s) + SO 42-(aq) 2+ + 3+ (10)Fe 2+(aq) + 1/2 O 2(g) + 2H +(aq) = Fe 3+(aq) + H 2O(l) 6-2: 已知反应 ICl(g) = 1/2 I 2(g) + 1/2 Cl 2(g) 在 25℃ 时的平衡常数为 K θ = 2.2 × 10-3,试计算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 (1)ICl(g) = I 2(g) + Cl 2(g) (2)1/2 I 2(g) + 1/2 Cl 2(g) = ICl(g) 6-3: 下列反应的 Kp 和 Kc 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1)4H 2(g) + Fe 3O4(s) = 3Fe(s) + 4H 2O(g)

(2)N 2(g) + 3H 2(g) = 2NH 3(g)

(完整word版)初三化学_第五章_金属的冶炼和利用知识点,推荐文档

△ △ 第五章金属的冶炼和利用第一节金属的性质与利用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大多数金属为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铁粉为黑色)、有金属光泽、常温下为固体(汞为液体)、硬度大、熔沸点高、能导电导热、有延展性 问题:黄铜和黄金外观很相似,你们可用哪些方法将它们鉴别出来? 方法:测密度、硬度等(物理方法) 火烧,变黑的为黄铜,不变色的为黄金。(化学方法)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常温下,铝和氧气也能反应,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膜。在加热条件下,铁、铜等很多金属都能跟氧气化合生成金属氧化物。 活动与探究: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铜丝,观察现象 现象:铜丝表面变黑 2Cu+O2=2CuO 总结:实验表明:绝大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和剧烈程度不同。表达式: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化合反应) ①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那么我们用的铝制餐具不易生锈而铁制品却容易生锈呢? ②为何不宜用钢刷来擦洗铝制餐具呢? (2)金属与酸(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 观察与思考:在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镁带、锌、铜片、铁,再分别加少量稀盐酸或稀硫酸,观察各组物质是否反应,有没有气泡,有没有放热现象,反应速度如何,完成反应方程式。Mg+2HCl=MgCl2+H2金属表面有气泡。 Fe+2HCl=FeCl2+H2 金属表面有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Zn+2HCl=ZnCl2+H2 铁、镁、锌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剧烈程度不同。____反应最剧烈,其次是_____,然后是_____ (3)由此推出,金属活动性顺序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绝大数金属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哪个反应最适合实验室制取氢气?为什么? 金属+酸→盐+氢气(置换反应) (3)铁与硫酸铜的反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活动与探究:铁与硫酸铜的反应

第六章 化学平衡练习题说课材料

第六章化学平衡练 习题

第六章 化学平衡练习题解答 练习6.1 反应的r m G ?是(),/T p G ξ??,它可表示为G -ξ图中的 线。化学亲和势是 。 练习6.2 T 、p 及组成恒定时反应n 的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变r m G ?与化学势的关系是 。 练习6.3 已知气相反应A(g)+B(g)D(g)??→←??在温度T 时的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变r m G ?(T ),用r m G ?(T )判断反应自动进行的方向和限度的条件是 。 练习6.4 如用化学亲和势判断反应的方向和程度的判式是 。 练习6.5 混合吉布斯自由能的定义是 ,化学反应通常不能进行到底的本质原因是 。 练习6.6 假设让反应能够进行到底,则使其反应在 中进行,使反应物和产物 。 讨论6-1 化学平衡的热力学条件是什么?它遵循什么原则?化学反应为何不能进行到底?怎样才能进行到底? 练习6.7 p K 与p Q 与分压力的关系不同的地方在于 。 练习6.8 在298 K 时反应N 2O 4(g)=2NO 2(g)的p K = 0.1132,当242(N O )(NO )1kPa p p ==时反应将向 移动。当 24(N O )10kPa,p =p (NO 2)=1 kPa 时,反应将向 移动。 练习6.9 若用下列两个化学计量方程来表示合成氨的反应, (1) 2233H (g)+N (g) 2NH (g) r m,1G ? ,,1p K (2)22331H (g)+N (g) NH (g)2 2 r m,2G ? ,,2p K 。,1p K = ;r m,1G ? = 。 练习6.10 标准平衡常数与经验平衡常数的区别是 。 练习6.11 298.15 K 时,平衡C 6H 6(l ) C 6H 6(g )的平衡常数 ,298.15 K 时苯的蒸汽压 。(已知苯的正 常沸点为80.15 ℃,它在10℃时的蒸汽压为5.96 kPa 。) 讨论6-2 Van t Hoff 等温方程有两种形式,哪种形式更严格?二者之间的差异如何? 练习6.12 在温度T ,压力p 时,理想气体反应()()()26224C H g H g +C H g 的平衡常数c x K K 比值为 。 练习6.13 对于理想气体间反应,以各种形式表示的平衡常数中,其值与温度和压力皆有关系的是 。 练习6.14 已知化学反应为A B B A+ B νν0,试证明该反应的()() B A eq eq B A B A b K T x b νν≠??= ? ? ?∏。 练习6.15 合成氨反应为3H 2(g )+N 2(g )2NH 3(g ),所用反应物氢气和氮气的摩尔比为3:1,在673 K 、 1000 kPa 压力下达成平衡,平衡产物中氨的摩尔分数为0.0385。试求:该反应在该条件下的标准平衡常数。 练习6.16 K 与p K 、f K 、a K 的区别是 。 讨论6-3 标准平衡常数是如何定义的?它与平衡时的压力和浓度关系是不是标准平衡常数的定义式?它们的等式关 系是否绝对成立?如果不成立,其差异何在? 练习6.17 K 与平衡的压力的关系式中只出现气相的物质压力原因是 。 练习6.18 分解压是 ,解离压是 ,分解压和解离压的区别和联系是 。 练习6.19 设某分解反应为()()()A s B g +2C g →,若某平衡常数和解离压力分别为K ,p ,写出平衡常数与解离压力 的关系式 。 练习6.20 373 K 时,()()()()323222NaHCO s Na CO s CO g H O g =++反应的0.231p K =。(1)在 2310m - 的抽空容器中, 放入0.1 mol ()23Na CO s ,并通入0.2 mol ()2H O g ,问最少需通入物质的量为多少的()2CO g ,才能使 ()23Na CO s 全部转化成()3NaHCO s ?(2)在373 K ,总压为101 325 Pa 时,要在()2CO g 及()2H O g 的混合 气体中干燥潮湿的()3NaHCO s ,问混合气体中()2H O g 的分压应为多少才不致使()3NaHCO s 分解? 讨论6-4 对于纯固相的反应有没有平衡问题?它们与纯物质之间有没有平衡常数的浓度表达式? 练习6.21 试估计能否像炼铁那样,直接用碳来还原TiO 2(s),TiO 2(s)+C(s) =Ti(s)+CO 2( g)

人教初三化学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含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 ....; ....,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 ..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含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能直接反映质量守恒定律。 2、表示的意义:⑴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⑵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比) ⑶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 例如:以2H2+O2 2H2O为例 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4:32:36 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2:1:2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2H2+O2 2H2O为例 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 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角度: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一、书写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标准: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 二、方程式的配平 1、标准: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即配平了 2、配平的原则:在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的系数来保证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 3、方法:最小公倍数法 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⑴、确定配平的起点元素:横线两边出现次数最少,且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大的元素作为起点元素。 ⑵、确定起点元素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⑶、确定含有起点元素的化学式的系数:用最小公倍数除以化学式中起点元素原子的个数的商作为该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⑷、确定其它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顺序:依次确定含有除起点元素以外,横线两边出现次数由少到多的元素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⑸、最后将各系数调整为最简整数比。 举例:配平化学方程式: FeS 2 + O 2 Fe 2O 3 + SO 2 ⑴确定起点元素:由于Fe 、S 元素在横线两边只出现了一次,且最小公倍数都为2,因此Fe 、S 元素都可作为起点元素。 ⑵若选择Fe 作为起点元素,则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为2。 ⑶确定FeS 2 、SO 2前面的系数:用最小公倍数2除以FeS 2中Fe 元素的原子个数1的商2作为的FeS 2系数;用最小公倍数2除以Fe 2O 3中Fe 元素的原子个数2的商1作为Fe 2O 3的系数; 2FeS 2 + O 2 1Fe 2O 3 + SO 2 ⑷确定O 2 、SO 2的系数: ①由于O 2 、SO 2中只含有O 、S 两种元素,S 元素在方程式两边只出现了一次,因此先确定SO 2 的系数,再确定O 2的系数。由于方程式左边S 原子的个数已确定为4,所以点燃 点燃

初三化学教学设计方案参考

2019年初三化学教学设计方案参考 教学计划决定着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总的结构,并对有 关学校的教学、教育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等 各方面作出全面安排。下文为您准备了初三化学教学设计方 案参考: 一、学生情况的再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接触,我对学校学生的情况已经比较熟悉, 学生们喜欢化学,喜欢上我的课,他们的总体情况是:基础 较差,缺乏对问题的钻研精神,一旦遇到难一点的问题往往 是后退,自主性学习差,对学习比较缺乏信心,这些是我的 教学的出发点。 二、再研究化学教学大纲,不断完善自己的化学教学和复习 的指导思想。 1.立足教材,不超出教学大纲,注意紧扣课本。回到课本, 并非简单地重复和循环,而是要螺旋式的上升和提高。对课 本内容引申、扩展。加强纵横联系;对课本的习题可改动条件或结论,加强综合度,以求深化和提高。 2.做到全面复习。复习目的不全是为升学,更重要是为今后 学习和工作奠基。由于考查面广,若基础不扎实,不灵活, 是难以准确完成。因此必须系统复习,不能遗漏。 3.立足双基。重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复习。对一些重要 概念、知识点作专题讲授,反复运用,以加深理解。

4.提高做题能力。复习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性、独立性和批评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探究能力和综合多项知识或技能的解题能力。 5.分类教学和指导。学生存在智力发展和解题能力上差异。对优秀生,指导阅读、放手钻研、总结提高的方法去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中等生则要求跟上复习进度,在训练中提高能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建立学生档案,实行逐个辅导,查漏补缺。 三、复习的具体做法。 1.循序渐进。学习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第一阶段的全面复习必不可少。初三化学知识的一个特点是:内容广泛,且分散渗透。总复习就要把分散的知识集中起来,以线网或图表形式把它们联系起来,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按照知识的有机组合,以课本为依据,按大纲进行全面、扼要、系统的复习,并充分利用直观教具,以比较法、提纲法、列表法、归纳法、竞赛法等形式进行。 2.讲练结合,专题讲解,加强训练。 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要内容进行专题训练。尤其是有一定难度,有一定代表性的内容更要加强,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和适应性。 3.采取灵活多样的复习形式。复习切忌搞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和题海战术。在教学中我常用:启发式讲授、自学式的

第六章 化学平衡常数 习题

第六章 化学平衡常数 1 已知某反应的 3H ?> 0,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H ?值…………………………… ( ) (A) K > 0 (B) K < 0 (C) K > 1 (D) K < 1 2 500 K 时,反应SO 2(g) + 2 1 O 2(g)SO 3(g) 的K p = 50,在同温下,反应 2SO 3(g)2SO 2(g) + O 2(g) 的K p 必等于……………………………………………( ) (A) 100 (B) 2 ? 10-2 (C) 2500 (D) 4 ? 10-4 3 某温度时,化学反应A + 2 1B A 2B 的平衡常数K = 1 ? 104,那么在相同温度下, 反应 A 2B 2A +B 的平衡常数为………………………………………………… ( ) (A) 1 ? 104 (B) 1 ? 100 (C) 1 ? 10-4 (D) 1 ? 10-8 4 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 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相等 (B) 各物质浓度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 (C) m r G ?= 0 (D) 正逆反应速率常数相等 5 反应 Ag 2CO 3(s)Ag 2O(s) + CO 2(g),在110℃时的K p = 5.1 ? 10-4,今在110℃的 烘箱内干燥Ag 2CO 3,为防止其分解,必须使烘箱内空气中CO 2的摩尔分数大于………( ) (A) 5.1 ? 10-4 % (B) 5.1 ? 10-2 % (C) 1/5.1 ? 10-4 % (D)1.5? 10-2 % 6 在523 K 时,PCl 5(g) PCl 3(g) + Cl 2(g), p K = 1.85,则反应的 m r G ?(kJ ·mol -1) 为…………………………………………………………………………………………… ( ) (A) 2.67 (B) -2.67 (C) 26.38 (D) -2670 7 已知在20℃,H 2O(l)H 2O(g), m r G ?= 9.2kJ ·mol -1,H 2O(l)的饱和蒸气压为2.33 kPa ,则………………………………………………………………………………………( ) (A) m r G ?> 0,H 2O(g)将全部变为液态 (B) 20℃,H 2O(l)和H 2O(g)不能达到平衡 (C) 20℃时,O H 2p = 2.33 kPa ,体系的Δr G m = 0 (D) 水蒸气压为100 kPa 时,平衡向形成H 2O(g)的方向移动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五章知识点总结doc资料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含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 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含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能直接反映质量守恒定律。 2、表示的意义:⑴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⑵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比) ⑶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 例如:以2H 2+O 2 2H 2O 为例 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4:32:36 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2:1:2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2H 2+O 2 2H 2O 为例 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 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角度: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 点燃 点燃

第六章 化学平衡

第六章 化学平衡 一、选择题 1、在恒温恒压下,某一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一定成立的关系式是( ) (A)Δr G m >0 (B)Δr G m <0 (C)Δr G m =0 (D)Δr G m ?>0 2、当产物的化学势之和小于反应物的化学势之和时一定是( ) (A)Δr G m (ξ)<0 (B)Δr G m (ξ)>0 (C)Δr G m ?=0 (D)Δr G m (ξ)=(?G/?ξ)T ,p 3、对于理想混合物反应体系,标准反应自由能与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K RT G ln m r -=? (B) x K RT G ln m r -=? (C) a K RT G ln m r -=? (D) c K RT G ln m r -=? 4、在恒温恒压下,化学反应 a A + b B = l L + m M 的ΔrGm 所代表的意义在下列说法中哪种是错误的? ( ) (A)Δr G m 表示有限物系中反应进行时产物与反应物间的吉氏自由能之差(即终态与始态的自由能之差) (B)Δr G m 表示有限的反应物系处于该反应进度a 时的反应倾向 (C)Δr G m 表示若维持各反应物化学势不变时发生一个单位反应时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 (D)Δr Gm 代表变化率(?G/?a)T,p ,即表示在 G-a 图上反应进度为a 时的曲率线斜率 5、已知1000K 时,(1)CO(g)+1/2 O 2(g)=CO 2(g) K ?⑴=1.659×1010 (2)C(s)+CO 2(g)=2CO(g) K ?⑵=1.719 则反应C(s)+1/2 O 2(g)=CO(g)的K ?⑶为( ) (A)9.651×1010 (B) 1.036×1010 (C)4.731×1010 (D)2.852×1010 6、在298K 时N 2O 4(g)=2NO 2(g)的K ? =0.142,当p(N 2O 4)=101.325kPa ,p(NO 2)=10.133kPa 时, 判断反应的方向为( ) (A)Q a K ?,非自发 (C)Q a = K ?,平衡 (D)Q a < K ?,非自发 7、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为dlnK ?/dT=Δr H m ?/RT 2,对于任一反应( ) (A)K ?必然随温度升高而加大 (B) K ?必然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K ?不随温度而变 (D)随温度升高K ?可增大、减小或不变

初三中考化学全套复习学案

初三化学全套复习学案 说明:本学案设计可供中考学生自主复习使用,可以算是课本导读,所以不用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其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和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和构成的;分子的和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2.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门捷列夫发现了和,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零排放”。 (4)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良好产品。 4.了解几种高科技的化学产品 , 如具有超塑延展性的 ; 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小猫安详地坐在高温火焰加热的平板上,也是高分子化学材料,其特点是具有绝热的性质;超强拉力的尼龙绳等。 5、将一个鸡蛋洗净后,放入装有食醋的杯子中, 观察到的现象原因说明鸡蛋壳中有什么物质 (1) (2)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以下涉及物质时,都写化学式)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结论:⑴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溶于水 ⑵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生成了,其中含有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该气体能使变,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式是: ⑶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二、对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

初三化学第五章燃料教案

第五章燃料 第一部分洁净的燃料——氢气 【知识整合】 1.氢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最轻的气体,极难溶于水。 2.常温下氢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3.氢气的可燃性 (1)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经点燃可安静燃烧形成淡蓝色火焰,生成水并放出热量。2H2+O2点燃 →2H2O (2)点燃不纯的氢气(与空气混合)会发生爆炸,点燃氢气之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 (3)氢气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满一试管氢气,并用拇指堵住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若听不到尖锐的爆鸣声或响声很小,就说明氢气是纯的。 4.一切可燃气体混有一定比例的空气时,点燃都会发生爆炸,这种体积比范围称为爆炸极限。 5.氢气的实验室制法(置换反应)。 锌与硫酸的反应 (1)反应表达式:锌+ 硫酸→硫酸锌+ 氢气 Zn + H2SO4→ZnSO4 + H2 (2)实验装置:试管、单孔橡皮塞和导管 (3)收集方法 ①向下排空气法(氢气密度小于空气) ②排水法(氢气难溶于水) 6.氢气的用途:充气球,冶炼金属,高能燃料,化工原料 【经典例题】 1.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杯壁上有生成;不纯的氢气点燃时(可能、一定)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写出氢气点燃爆炸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基本类型是。 2.关于氢气的物理性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氢气是最轻的气体 B.氢气难溶于水 C.氢气的液态是淡蓝色的 D.通常状况下,氢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B. 检验氢气纯度时,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证明不纯 C.氢气是无色、无气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氢气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惟一产物——水,该反应也能说明水的组成 4、氢气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能源,以水为原料大量制取氢气最理想的途径是()。 A、利用太阳能直接使水分解制氢气 B、以焦炭和水为原料制水煤气后分离出氢气 C、用炽热的铁和水反应制氢气 D、由热电厂提供电力电解水制氢气 【练习】

第六章化学平衡

一、选择题 1.( ) A B C D 【B】 2. ( ) A △r G m表示有限体系中反应终态和始态的自由能变化 B C △r G m表示维持各组分的化学势不变时,发生一个单位化学反应的自由能 变化 D 根据△r G m的大小可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A】 3. ( ) A B C D 【B】 4. 恒温下某氧化物分解反应:AO2(s)=A(s)+O2(g)的平衡常数为Kp(1),若反应 2AO2(s)=2A(s)+2O2(g)的平衡常数K p(2),则( ) A K p(1) > K p(2) B K p(1) < K p(2) C K p(1) = K p(2) D 有的K p(1) > K p(2),有的K p(1) < K p(2) 【D】 5. 下列平衡常数中都无量纲的是( ) A K f、K p、K B K c、K a、K x C K x、K p、K D K a、K x、K 【D】

6. 加入惰性气体对哪一个反应能增大其平衡转化率( ) A B C D 【A】 7. ( ) A B C D 【A】 8. 在T、p 时,理想气体反应C2H6(g) =H2(g) + C2H4(g)的Kc/Kx 为: ( ) A RT B 1/RT C RT/p D p/RT 【D】 9. 已知分解反应NH2COONH4(s) = 2NH3(g) + CO2(g) 在30℃时的平衡常数K=× 10-4,则此时NH2COONH4(s)的分解压力为:( ) A ×103Pa B ×103 Pa C ×103 Pa D ×103 Pa 【A】 10. 气相反应A+B =2L+M ,在25℃下和恒定容器内进行,最初A 和B 各为 kPa,而没有L和M,平衡时A 和B 均为(1/3)×kPa,则该反应的Kc/(mol·dm-3) 为: ( ) A ×10-3 B 8 C D 16 【A】 11. 在S、H、cV、G、F 几个热力学函数中,其数值与最低能级能量数值的选取 无关的是:( ) A S、H、cV、G、F B cV C cV、S D F、G、H 【C】 12. 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PCl5(g) 在一密闭容器中达到分解平衡。若往容 器中充入氮气,使体系的压力增加一倍(体积不变),则PCl5的解离度将为: ( )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定【C】

第六章 化学平衡常数

第六章 化学平衡常数 本章总目标: 1: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理解平衡常数的意义; 2: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3:熟悉有关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各小节目标: 第一节:化学平衡状态 1:熟悉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特征——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生成速率分别等于其消耗的速率,各种物质的浓度将不再改变。 2:了解平衡常数、平衡转化率这两个概念的意义。 第二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学会运用标准平衡常数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Q K θ>时,反应向逆向进行。 Q K θ<向正反应方向进行。Q K θ=时体系达到平衡状态。 第三节;标准平衡常数K θ与r m G θ ?的关系 1:掌握化学反应等温式(ln r m r m G G RT Q θ?=?+),当体系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 Q K θ=ln r m G RT K θθ??=-。 2:重点掌握运用公式r m r m r m G H T S θθθ?=?-?进行热力学数据之间的计算。 第四节:化学平衡的移动 1:熟悉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熟练地根据条件的改变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习题 一 选择题 1.可逆反应达平衡后,若反应速率常数k 发生变化,则标准平衡常数(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一定发生变化 B. 一定不变 C. 不一定变化 D. 与k 无关 2.反应:2CO (g )+O 2(g 2(g )在300K 时的Kc 与Kp 的比值约 为( )

A.25 B.2500 C.2.2 D.0.04 3.反应的温度一定,则下列的陈述中正确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平衡常数能准确代表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 B.转化率能准确代表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 C. 平衡常数和转化率都能准确代表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 D. 平衡常数和转化率都不能代表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 4.相同温度下:2H2(g)+S2(g2S(g)Kp1 2Br2(g)+2H2S(g2(g)Kp2 H2(g)+Br2(g)(g)Kp3则Kp2等于() A. Kp1? Kp3 B.(Kp3)2/ Kp1 C. 2Kp1? Kp3 D. Kp3/ Kp1 5.下列反应中,K?的值小于Kp值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H2(g)+Cl2(g)== 2HCl(g) B. 2H2(g)+S(g)== 2H2S(g) C. CaCO3(s) == CaO(s)+CO2(g) D.C(s)+O2(g)== CO2(g) 6.N2(g)+3H2(g3(g),H=-92.4KJ?mol-1,473K时,三种混合气体达平衡。要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可采用方法() A.取出1molH2 B.加入NH3以增加总压力 C.加入稀有气体以增加总压力 D.减小容器体积以增加总压力 7.298K时,Kp?的数值大于Kc的反应是() A.H2(g)+S(g2S(g) B.H2(g)+S(s2S(g) C.H2(g)+S(s2S(l) D.Ag2CO3(s2O(s)+CO2(g) 8.已知300K和Pa时,下列反应:N2O4(g2(g)达到平衡时有20﹪的N2O4分解成NO2,则此反应在300K时的平衡常数Kp的数值为() A.0.27 B.0.05 C.0.20 D.0.17 9.在某温度下平衡A+B== G+F的H<0,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的原因是( )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v正减小,v逆增大 B.k正减小,k逆增大 C. v正和v逆都减小, D. v正增加的倍数小于v逆增加的倍数 10.已知下列前三个反应的K值,则第四个反应的K值为() (1)H2(g)+1/2O22O(g) K1 (2)N2(g)+O2K2 (3)2NH3(g)+5/2O22O(l) K3 (4)N2(g)+3H23K A.K1+K2-K3 B.K1?K2/K3 C.K1?K3/K2 D.K13?K2/K3 11.下面哪一种因素改变,能使任何反应平衡时产物的产量增加() A.升高温度 B.增加压力 C.加入催化剂 D.增加起始物

初三化学教案:第五章第一节生活中的酸和碱

初三化学教案:第五章第一节生活中的酸和碱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节生活中的酸和碱(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如何识别酸和碱 酸碱指示剂概念: 2、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的定义和碱的定义 3、了解常见原子团:如OH CO3 SO4 NH4等 教材分析: 本节从同学们生活中的经历入手引出问题,如吃西红柿,喝柠檬汁时感到有酸味,食醋也有酸味;使用肥皂和洗衣粉时会感到有滑腻感和涩味。知道它们是两类不同的物质,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识别酸和碱;并分析酸溶液的性质就是氢离子的性质;碱溶液的性质就是氢氧根离子的性质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吃西红柿,喝柠檬汁时感到有酸味,食醋也有酸味;使用肥皂和洗衣粉时会感到有滑腻感和涩味并不陌生,但是老师提出的问题又是平时自己没有注意的,所以兴趣高,这是学习的基础。 重点: 1、区分酸溶液和碱溶液的方法 2、从离子观点认识酸溶液的性质就是氢离子的性质;碱溶液的性质就是氢氧 根离子的性质。 难点: 1、红色石蕊试纸和蓝色石蕊试纸是如何制作的,用来鉴别什么物质。 2、从微观(离子观点)认识酸溶液的性质和碱溶液的性质。 教学用品: 仪器:试管(或者点滴板),胶头滴管等,多媒体演示台。 药品:白醋、柠檬汁,石灰水,肥皂水,食盐水,蔗糖水,紫色石蕊试液,蓝色和红色石蕊试纸(实验要探究的物质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家里准备,不必拘泥与教材中给定的几种)等。

本节教学通过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现象和熟悉的物质创设问题情景,把学生组织起来,迅速融入到教学情景中,使学生的思维和活动都是从“疑”,靠疑推动使学生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在一系列活动中认识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明确了溶液呈酸碱性的实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了对化学的好奇心,培养了对科学探究精神。使学生更真切的感受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 教学中分析溶液酸碱性的实质是教学的难点,应想方设法突破。另外在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实验。

6 化 学 平 衡

第六章化学平衡 一、单选题 1.在等温等压下,当反应的? r G m? = 5kJ·mol-1时,该反应能否进行?()(A)能正向自发进行 (B) 能逆向自发进行 (C)不能判断 (D)不能进行 2.已知反应 2NH 3 = N 2 + 3H 2 ,在等温条件下,标准平衡常数为0.25,那么,在 此条件下, 氨的合成反应1/2 N 2 + 3/2 H 2 = NH 3 的标准常数为:() (A) 4 (B) 0.5 (C) 2 (D) 1 3.反应 2C(s) + O 2(g) ←→ 2CO(g),其? r G m ?/(J·mol-1) = -232600 - 167.7T/K, 若温度升高,则:() (A)? r G m ?变负,反应更完全(B)K p?变大,反应更完全 (C)K p?变小,反应更不完全 4.理想气体化学反应时,应该用哪个关系式?() (A)? r G m ? = - RT/n K p?(B)?r G m? = - RT/n K p? (C)? r G m ? = - RT/n K x?(D)?r G m? = - RT/n K c? 5.对于气相反应,当体系总压力p变化时() (A)对K f?无影响(B)对K r无影响(C)对K p?无影响(D)对K f?、K r、K p?均无影响

6.理想气体反应CO(g)+2H 2(g) = CH 3 OH(g)的? r G m?与温度T的关系为: ?r G m?= -21660+52.92T,若要使反应的平衡常数K p?>1,则应控制的反应温度:( ) (A)必须低于409.3℃ (B)必须高于409.3K (C)必须低于409.3K (D)必须等于409.3K 7.某化学反应在298K时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为负值,则该温度时反应的K p?将是:( ) (A)K p? = 0 (B)K p? < 0 (C)K p? > 1 (D) 0 < K p? < 1 8. 25℃ 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3.168kPa, 此时液态水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f G m?为-237.19kJ·mol-1, 则水蒸气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为: ( ) (A)-245.76kJ·mol-1(B)-229.34kJ·mol-1 (C)-245.04kJ·mol-1 (D)-228.60kJ·mol-1 9.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对于一个化学反应,能用以判断其反应方向的是: ( ) (A)? r G m?(B)K p(C)?r G m (D)?r H m 10.某温度时,NH 4 Cl(s)分解压力是p? ,则分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 p?为: ( ) (A) 1 (B) 1/2 (C) 1/4 (D) 1/8 11.在1100℃ 时,发生下列反应:

九年级化学第五章教材分析

九年级化学第五章金属与金属矿物教材分析 [本章结构] 1.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 通过前面四章的学习,同学们对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化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知道了空气、氧气、水、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了解到燃料的燃烧给人类会带来的幸福或灾难;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微观粒子概念,认识到物质构成的奥秘等等。也就是说:同学们已接触了较多的非金属元素的知识。而在初中阶段,对“金属元素”的系统研究,是化学教材中首次出现的。对“金属与金属矿物”的系统认识,特别是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且与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金属——铁的研究,就具有其独特的重要意义了。 本章内容主要是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围绕“金属的性质、金属矿物存在的形态、怎样冶炼、金属的特点和用途、如何防止金属腐蚀和如何利用石灰石资源”等问题进行了“活动与探究”,使学生从熟悉身边的物质及现象入手,并通过相关资料的交流、动手实验、大胆猜测,让学生走进实验室、走向生活以及走向社会。 教师对这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处理,要突出实验教学,加强对典型反应和现象的感知,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使学生逐步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而不是孤立地死记硬背有关物质的性质;有条件的话要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学习主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做出价值判断,使学生形成新的认识,将科学探究向深层次推进。 2.本章重点和难点 能否正确分析和把握教材内容的重、难点,是决定教学成效的关键。第一节:重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难点—如何鼓励胆小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得到锻炼 第二节:重点—铁的冶炼、合金 难点—“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操作全过程 第三节:重点—钢铁的锈蚀条件、防锈方法、变废金属为宝 难点—铁生锈的条件 第四节:重点—石灰石主要成分的检验、生石灰与熟石灰的转变

第6章 化学平衡自测题

第6章化学平衡自测题 1.在T=600 K的温度下,理想气体反应: (1)A(g)+B(g) ? D(g),K 1=0.25; (2)D(g)?A(g)+B(g),K 2=(); (3)2A(g)+2B(g)? 2D(g),K 3 =()。 A 0.25; B 0.0625; C 4.0; D 0.50。 2.在T=380 K,总压p=2?00 kPa下,反应C6H5C2H5(g)? C6H5C2H3(g) +H2(g) 的平衡系统中,加人一定量的惰性组分H2O(g),则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 (),C6H5C2H5(g)的平衡转化率a ()。C6H5C2H3(g)的摩尔分数y(C6H5C2H3)()。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条件不全无法确定。 3.在T,p及组成恒定,且不作非体积功的任一化学反应。 当反应能自动地进行时,则此反应的化学亲和势A(),Δr G m(),J p/ K (); 当反应不能自动进行时,则此反应的A(),Δr G m (),J p/ K (); 当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则此反应的A( ),Δr G m (),J p/ K ()。 A >0; B >1; C =0; D =1; E <0;F<1。 4.在T=300 K,反应A(g)+2B(g)? D(g) 的K =1。在一抽成真空的容器中,通人A,B及D三种理想气体,在300 K时p A=p B=p D=100 kPa,在此条件下,反应()。 A 从右向左自动进行; B 从左向右自动进行; C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D 条件不全无法判断。 5.温度恒定为400 K,在一个带活塞的气缸中,存在下列反应A(g)+B(g)? D(g) 平衡时体积为V,压力为p,D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0(D)。 (1) 在恒温、恒压下,向上述平衡系统中,通人惰性气体C(g),使系统的体积变大,达 到新的平衡时D(g)的物质的量为n1(D),则n1(D)()n0(D); (2) 将通入惰性气体后的平衡系统,恒温压缩到原来的体积V,达到平衡态时D(g)的物 质的量为n2 (D)。则n2(D)()n1(D);n2(D)()n0(D)。 A >; B =; C <; D 两者的关系无法确定。 6.已知反应: (1) 2A(g)+B(g) ?2C(g),其标准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式为:lg K 1=3134/(T/K)-5.43; (2) C(g)+D(g) ?B(g),其标准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式为:lg K 2=-1638/(T/K)-6.02; (3)反应2A(g)+D(g) ?C(g)的标准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式为:lg K 3=A/(T/K)+ B,式中A和B的量纲皆为一,A=();B=()。() A A=4 772,B=0.59; B A=1 496,B=-11.45; C A=-4772;B=-0.59; D A=-542,B=17.45。 7.已知反应:2A(g)+D(g)? C(g)的标准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为 lg K =1 496/(T/K)-11.45 此反应在T=400 K,p =100 kPa下的Δr H m=( )kJ?mol-1;Δr S m=( )J?K-1?mol- 1。( ) A -2.447,-95.201; B 1.496,-11.45; C -28.64,-219.2; D 28.64,219.2。 8.已知反应:2A(g)+D(g)? B(g)的标准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为 lg K =3 444.7/(T/K)-26.365 起始配料比n(A)/n(D)=2。当对反应的平衡系统恒压升温时,此反应的K (); D(g)的平衡转化率a();Δr S m ();Δr H m ();Δr G m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无一定变化方向。 9.对于反应CH4(g)+2O2(g)? CO2(g)+2H2O(g), (1)恒压下,升高反应系统的温度,此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 (),CO2(g)的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