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生物多样性e-Science平台建设构想

中国生物多样性e-Science平台建设构想

中国生物多样性e-Science平台建设构想
中国生物多样性e-Science平台建设构想

生物多样性
2010, 18 (5): 480–488 http: //https://www.doczj.com/doc/581636588.html,
Biodiversity Science
中国生物多样性e-Science平台建设构想
许哲平* 崔金钟 覃海宁 马克平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信息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93)
摘要: 本文结合国际生物多样性信息学发展趋势和生物多样性e-Science相关平台, 在分析我国前期工作成果和相 关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基于服务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简称SOA)和国际空间标准服务ISO 19119的 中国生物多样性e-Science平台的三层结构(资源层、 服务层和应用层), 并对e-Science平台建设的几个重要方向进行 阐述: 组建强有力的协调组织、数据规范化和扩展、海量数据存储和计算、本体构建和语义分析、专题分析和领 域建模、服务标准和服务内容以及科学社区的建设, 为我国进行生物多样性e-Science平台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信息学, e-Science, ISO 19119, 面向服务架构(SOA)
On the architecture of biodiversity e-Science infrastructure in China
Zheping Xu*, Jinzhong Cui, Haining Qin, Keping Ma
Key Laboratory of Biodiversity Informatics, the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93
Abstract: Considering analys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biodiversity informatics techniques, the introduction of related international biodiversity e-Science infrastructure and previous similar achievements, we suggest and describe a biodiversity e-Science infrastructure of China based on SOA and ISO 19119 Standards. Moreover, the major steps in construction of the biodiversity e-Science infrastructure are also introduced, including strong coordination and organization, data standardization and extension, data storage and computation, ontology and semantic web development, thematic analysis and modeling, and service standardization. This architecture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future construction of biodiversity e-Science infrastructure in China. Key words: biodiversity, biodiversity informatics, e-Science, ISO 19119,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1.1 e-Science简介 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科研方法和手段 发生变革。2000年, 英国研究理事会科技办公室主 任John Taylor博士首次提出e-Science概念, 即在重 要科学领域中的全球性合作, 以及使这种合作成为 可能的下一代基础设施。后来, Malcolm Atkinson教 授给出了一个更明确的定义: e-Science就是利用先 进计算思想的研究方式的系统发展。这种研究方式 可以使研究者访问和使用分布在各处的资源, 包括 数据库、极大规模计算能力、科学仪器和高性能可 视化信息(https://www.doczj.com/doc/581636588.html,/escience/default.htm),
—————————————————— 收稿日期: 2010-05-24; 接受日期: 2010-08-14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2005DKA21401) * 通讯作者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xuzp@https://www.doczj.com/doc/581636588.html,
并且有不少应用案例(Hey et al., 2006; Butler et al., 2007; Deelman et al., 2009)。而在国内, 更多地将其 理解为“科研活动的信息化”, 即在科研活动的各个 环节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提供支持与服务的环境和 由此而产生的新的科研模式。目前, 科研人员在地 学、 生态学和气象学领域做了一定的探索工作(诸云 强等, 2009; 张旭等, 2009; 于贵瑞等, 2009)。 中科院 将e-Science的组成结构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宽带 网络, 支撑各种基于网络的科研信息流动; (2)科研 信息化基础设施, 包括超级计算中心、科学数据中 心和数字图书馆; (3)各类信息化的科研活动设施和 工具、方法, 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野外观测台站、 数字标本馆和各种中间件等; (4)虚拟实验室提供基

第5期
许哲平等: 中国生物多样性 e-Science 平台建设构想
481
于网络和所有这些资源的应用环境, 为虚拟研究组 织或团队的科研活动提供支持与服务; (5)应用开发 人才和信息化支撑服务队伍, 推进科研信息化(桂 文庄, 2009)。 1.2 生物多样性信息学发展简介 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的发展十分迅速。比较有影 响的数据库包括2001年建立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信 息 网 络 (Global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ity, GBIF, https://www.doczj.com/doc/581636588.html,) 和 Species 2000 (http:// https://www.doczj.com/doc/581636588.html,)。Biodiversity Informatics刊物2004 年正式发行(https://www.doczj.com/doc/581636588.html,/index.php/jbi)。生 物多样性信息学e-Biosphere国际大会2009年在英国 伦敦召开(https://www.doczj.com/doc/581636588.html,/)。 总的来看, 生物多样性信息学逐步从最开始的名录数据库的 建设发展成为多学科交叉的、海量多源数据存储和 挖掘、集成和综合分析的新兴学科。 作为一门数据驱动型(Data-Driven)学科, 由于 生物多样性信息学数据来源广泛, 类型复杂, 必须 采用适当的数据标准来支持数据转换和信息交互 操作, 如 TCS (Taxon Concept Schema)、Darwin Core、 ABCD (Access to Biological Collections Data)、 Dublin Core 、 TaxonX 、 KML (Keyhole Markup Language)、GML (Geography Markup Language)、 EML(Ecological Metadata Language)等, 这些标准 为数据整合以及后期数据分析和发布提供了保证。 生物多样性信息学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 必然 遇到诸多问题, 除了前面提及的数据标准和集成的 问题之外, 还包括生物多样性数据库自身的限制 (Hortal et al., 2007)、在野外调查工作中的需求 (Ferrier et al., 2002)、生态位保护(Peterson et al., 1999)以及入侵种预测和评估(Peterson, 2003)等, 这 些问题都急切需要能够对数据采集、管理、搜索、 分析、建模和专家知识库进行综合集成的e-Science 平台。 1.3 国际主流生物多样性e-Science平台介绍 随着Species 2000、GBIF 等以数据积累为目标 的生物多样性信息学项目或网络体系的不断发展, 一些新项目和网站开始出现, 包括生态学知识库科 学 环 境 (Science Environment for Ecological Knowledge, SEEK, https://www.doczj.com/doc/581636588.html,/, 2002 年)、 国际对地观测组织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Group on Earth Observations Biodiversity Observation Net-
work, GEO BON, https://www.doczj.com/doc/581636588.html,/ geobon.shtml, 2006 年 ) 、 欧 盟 的 生 命 监 测 体 系 (LifeWatch, http://www.lifewatch.eu, 2006年)、澳大 利亚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Atlas of Living Australia, ALA, https://www.doczj.com/doc/581636588.html,.au, 2009年)和生命与环境 数 据 网 络 (Data Observation Network for Earth, DataONE, https://www.doczj.com/doc/581636588.html,, 2010年)。(1)SEEK计划 用5年时间为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研究和教育 构建信息化基础设施, 该平台由3个子系统组成: EcoGrid(一个数据访问开放结构)、基于特定领域的 本体协调系统和支持语义集成分析工作流程的分 析和建模系统(Michener et al., 2007); (2)作为一种 全新的全球合作模式, GEO BON计划对全球生物多 样性相关的数据进行采集、管理、分析和共享, 目 标是将基因资源、物种和生态系统中的观测信息整 合起来构建一个全球性的平台(Scholes et al., 2007); (3)LifeWatch是欧盟第七框架计划(FP7)下的一个生 物多样性e-Science项目, 目标是建设基于生物多样 性数据和观测网络的e-Science平台和技术基础设 施。它预计用8年时间(2006–2014)构建一个洲内的 生物多样性e-Science平台; (4)ALA主要开发生物多 样性数据管理系统, 连接知识库、科学和农业文献 资料和其他生物信息管理者, 对外提供权威、开放 的联邦式数据访问; (5)DataONE在各参与单位多年 积累专业数据基础上, 建立进一步的专业合作关系, 在更广泛的领域开展合作: 档案记录、图书馆、环 境观测系统和研究网络、数据和信息管理、科学集 成中心和专业社区等。 总的来看, 生物多样性e-Science平台建设将充 分利用下列信息技术: 多源海量数据集成和发布 (Jones et al., 2002)、海量存储和计算(http://www. https://www.doczj.com/doc/581636588.html,/)、元数据标准(https://www.doczj.com/doc/581636588.html,)、 领 域 建 模 (Flemons et al., 2007) 、 可 视 化 分 析 (Flemons et al., 2007)、 网格计算、 Web Service(Daltio et al., 2008)、领域本体(Madin et al., 2007)、语义分 析(Page, 2006)、工作流管理(Tiwaria et al., 2007; Jones, 2007)和虚拟社区建设(Salafsky et al., 2001; Stein, 2004; Clark et al., 2009)。
2 我国生物多样性e-Science平台建设的工 作基础
在我国, 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早。

482
生 物 多 样 性 Biodiversity Science
第 18 卷
1990年中国科学院召开第一次生物多样性学术研 讨会。1993年, 《生物多样性》杂志创刊。此后, 世 界银行贷款、中国科学院、科技部、基金委等资助 的多个项目支持中国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建设。 2009年8月27–28日, 首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研 讨会在内蒙古召开。2010年2月3日, 中国科学院植 物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信息学重点实验室”成立。 我国生物多样性信息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 作用来自于2006年科技部资助的“标本资源的标准 化整理、整合与共享平台”项目。该项目无论从数 据积累和信息化技术开发应用方面都极大地促进 了生物多样性信息学在中国的发展和推广, 还培养 了一批信息化技术人才。此外, 近年来的国际合作 对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的发展和推动也起到 了 不 可 忽 视的 作 用 , 如 Species 2000 中 国 节 点 、 EOL(Encyclopedia of Life, 网络生命大百科)中国区 域中心、BHL(Biodiversity Heritage Library, 生物多 样性遗产图书馆)中国项目。而且, 中国—欧盟生物 多样性项目—生物多样性信息服务平台已在探索 阶段。 目前, 我国无论在生物多样性数据积累的广度 (包括标本、图片、科学文献、野外观测数据、实验 室数据和空间数据等)和深度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 展(表1)。此外, 在生物多样性信息学技术的推广和 应用以及专业社区的建设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 验, 如中国植物图像库(https://www.doczj.com/doc/581636588.html,/) 和中国自然标本馆(https://www.doczj.com/doc/581636588.html,/), 每天都 有数千张彩色图片通过社区用户上传到网站, 并进 行在线鉴定和讨论。数字植物标本馆CVH还在著名 的图片共享网站Flickr上建立了群组, 使全球用户 都可以在这个群组中共享中国植物图像数据。在数 据标准的推广和应用方面, 通过与BHL、EOL、 Species 2000等网站的合作并借鉴GBIF的建设经验, 许多生物多样性数据标准, 如LSID(Life Science Identifiers)、Darwin Core、Dublin Core、KML等标 准在相关项目和平台中推广和应用(如中国数字植 物标本馆, http://www.cvh. https://www.doczj.com/doc/581636588.html,)。标本平台项目的 参与单位和专家、相关网站建立的虚拟用户社区和 大型国际虚拟社区中群组的管理和维护将会对未 来生物多样性e-Science平台的建设起到极大的促进 作用, 成为生物多样性e-Science平台中强有力的虚 拟社区组织保证。
3
我国e-Science平台框架介绍
在国内已有数据库平台、国外生物多样性
e-Science平台、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相关技术和系统 应用功能的基础上, 提出了我国生物多样性 e-Science的框架结构图(图1)。整个平台的服务内容 基于国际空间服务标准——ISO 19119, 是一个完 整的面向服务的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SOA)。ISO 19119是一个成熟的空间服务标准, 该 服务标准目前在国内的相关研究领域也有所应用 (陈建杰等, 2006; 张旭等, 2009)。而面向服务的架 构(SOA)是一个组件模型, 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 单元(服务)定义的接口联系起来, 使得在各种系统 中构建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 交互运行。基于这种架构的生物多样性e-Science平 台是一个通过多个组织协同来访问生物多样性相 关数据以及相关分析和建模工具的平台, 在现有的 数据、数据分析工具和网络平台、数据标准和传输 协议的基础上, 对多源数据进行有效性验证、管理 和集成, 同时对元数据和数据出处进行管理。然后 对外提供特定接口平台, 通过服务中心对外进行各 类服务。 根据数据的来源、处理方法和服务效果, 该平 台分为3层: 资源层、服务层和应用层。 (1)资源层。资源层的对象可以分为四类: (A)生 物多样性数据: 如物种名录、标本、文献、图片、 地名等。这些数据基本由图书馆、标本馆、实验室、 野外观测站、传感网络、相关站点、各类用户等数 据采集者提供。 此外, 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 响越来越大, 人文学科的相关数据也需要吸纳到这 个平台中来。(B)生物多样性数据处理工具: 对生物 多样性数据进行采集、整理、管理、集成和分析的 一系列相关工具。(C)生物多样性服务: 在充分考虑 现有各生物多样性网站服务的基础上, 借助于模式 映射服务和其他媒介机制, 将现有的服务集成到基 础设施中。 (D)存储和计算设备: 为存储和处理数据 (大量观测的照片、音频、视频及其他传感数据)分 配的存储和计算资源。 虽然我国现有的生物多样性数据库也提供了 部分资源层对象, 但是大部分规模小, 缺乏顶层设 计, 没有在一个统一的门户上进行集成, 无法进行 大规模的部署和应用。特别是依托各类专题研究形

第5期
许哲平等: 中国生物多样性 e-Science 平台建设构想
483
表1 中国生物多样性数据主要站点列表(截至2010年8月10日) Table 1 Main websites about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in China (Until 10 August, 2010)
类型 Type 物种名录 Catalogue 网站名称 Website 物种2000中国节点 Species 2000 China Node https://www.doczj.com/doc/581636588.html,/ 中国高等植物名录 Catalogue of Life: Higher Plants in China https://www.doczj.com/doc/581636588.html,/ 中国动物信息网 Animal Information Network of China https://www.doczj.com/doc/581636588.html,/ 基础科学生物数据中心 Biological Data Center for Basic Science https://www.doczj.com/doc/581636588.html,/ 标本 Specimen 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VH) Chinese Virtual Herbarium https://www.doczj.com/doc/581636588.html, 主要负责单位 Custodian 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 Biodiversity Committe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Institute of Botany, CAS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Institute of Zoology, CAS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CAS 网站主要内容 Main content of the website 2009年版本包括植物34,665种, 动物9,520种 34,665 plant species and 9,520 animal species in 2009 released CD 12万余条植物名录 120 thousand plant species names 约34,300条物种和5,291条标本记录 about 34,300 animal species names and 5,291 animal specimens 包括植物(34,000余种)、动物(30,502种)、微生物 (9,169种)编目数据库等 Include 34,000 plant species, 30,502 animal species and 9,169 microbiology species in China 15家植物标本馆的331万份标本, 其中167万份带 照片, 180万份含空间信息 15 herbaria, 3.31 million plant specimens (1.67 million specimen photos and 1.8 million records containing geospatial data) 自然保护区标本55.56万号(动物标本21.1万, 植 物标本34.46万) 555.6 thousand specimens from nature reserve(211 thousand animal specimens and 344.6 thousand plant specimens) 6万件岩矿化石标本信息 60 thousand mineral and fossil specimens 150 万 号 生 物 标本 信 息 , 1 万 张 活 体 生 物 图 片 , 1,200张生物精细解剖图片 1.5 million animal specimen, 10 thousand living photos and 1,200 anatomy pictures 30多家高校, 共计252.万份动植物标本, 计2.1万 张动植物彩色照片 More than 30 universities, 2.52 million plant and animal specimens, 21 thousand living photos 来 自南 北 极 的6,895 个标 本描 述 中 英文 信 息和 6,953张标本图片 6,895 specimen with English and Chinese description and 6,953 photos 动物标本21.73万, 植物标本19.1万和微生物标本 6,000份 217.3 thousand animal specimens, 191 thousand plant specimens and 6,000 microorganism specimens 实现了2,204个属、13,426个种, 共53.5万份种质 资源的网络信息化共享 Information available for 535 thousands accessions of crop germplasm, belonging to 13,426 species and 2,204 genera 800多本经典分类书籍, 20多万页, 共计100万物 种名称—页码记录, 包括植物分类文献, 少量动 物和微生物文献 800 books, 200 thousand pages, about 1 million name-page records, mainly plant literature, several animal and microorganism literature 800余种源期刊1985年以来的约20万条生物类文 献数据 800+ journals, 200 thousand records for biological science from 1985
I. 陆地数据 Terrestrial Data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Institute of Botany, CAS
自然保护区标本平台 Specimen from Nature Reserve https://www.doczj.com/doc/581636588.html,/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The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网 National Mineral & Fossil Resource https://www.doczj.com/doc/581636588.html,/ 国家动物数字博物馆 National Digital Animal Museum https://www.doczj.com/doc/581636588.html,/ 教学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Educational Specimen Resource Center https://www.doczj.com/doc/581636588.html,/ 极地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Resource-sharing Platform of Polar Samples https://www.doczj.com/doc/581636588.html,/ GBIF上采自中国的标本 Specimen data collected from China now available on GBIF https://www.doczj.com/doc/581636588.html,/countries/CN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 National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Infrastructure in China https://www.doczj.com/doc/581636588.html,/ 文献 Literature BHL 中国节点 Biodiversity Heritage Library (BHL) China Node https://www.doczj.com/doc/581636588.html,/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Institute of Zoology, CAS
四川大学 Sichuan University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The Polar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GBIF (Global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ity)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 所 Institute of Crop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 Biodiversity Committee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中国生命科学文献 Chinese Biological Abstracts https://www.doczj.com/doc/581636588.html,/
中国科学院 上 海生命科学 研 究院 Shanghai Institutes for Biological Sciences, CAS

484 表1 (续)
类型 Type 图像 Images
生 物 多 样 性 Biodiversity Science Table 1 (continued)
网站名称 Website 中国自然标本馆 Chinese Field Herbarium https://www.doczj.com/doc/581636588.html,/ 中国植物图像库 Photo Bank for China Plant https://www.doczj.com/doc/581636588.html,/ 主要负责单位 Custodian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Institute of Botany, CAS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Institute of Botany, CAS 网站主要内容 Main content of the website
第 18 卷
110万张野外植物照片, 其中有40万张得到鉴定 1.1 million plant photos (400 thousand identified) 45万张植物彩色照片, 涉及309科, 3,235属, 15,350 种 450 thousand photos in 15,350 species, 3,235 genera and 309 families 分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三个学科 China Node for Encyclopedia of Life project, aiming at integrating the resource in plant, animal and microorganism 20余万社区用户, 已经形成论坛、知识、人才等 频道的生物类门户雏形 200 thousand registered users, a large community on biology consisting of forum and knowledge columns 1.3万名用户, 主要讨论以植物学为主的生物多 样性专业社区 13 thousand registered users, mainly focusing on biodiversity research in plant 由36个长期定位研究站、5个学科分中心和1个综 合研究中心所组成 Data from 36 long-term research stations, 5 disciplinary centers and 1 synthesis center 水文数据、海洋生物数据、Near-Goos气象数据、 海洋环境监测站数据 Hydrological data, marine biology data, Near-Goos climate data and monitoring station data 南海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地质、地球物理、 海洋文献资料库等相关数据 Database on marine chemistry, marine biology, marine geology, geophysics and literature for South China Sea 标本324万, 动物种质资源9.36万份, 微生物种质 资源8.1万份, 植物种质资源8.1万份 3.24 million specimen. Germplasm: animal (93.6 thousand), microorganism (81 thousand) and plant (81 thousand) 国家大型科普网站, 含生物类相关科普知识 National popular science website, including popular biological knowledge
社区 Community
EOL 中国节点 Encyclopedia of Life, China Node https://www.doczj.com/doc/581636588.html,/ 生物秀 Biology Show https://www.doczj.com/doc/581636588.html,/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 Biodiversity Committee, CAS
上海易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Shanghai Yixiu Biotechnology Limited Company
普兰塔(生物多样性论坛) Biodiversity Forum in China https://www.doczj.com/doc/581636588.html,/ 野外台站 Field Observatory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work(CERN) https://www.doczj.com/doc/581636588.html,/ 中国海洋信息网 China Oceanic Information Network https://www.doczj.com/doc/581636588.html,/ 南海海洋科学数据服务平台 South China Sea Scientific Data Service Platform https://www.doczj.com/doc/581636588.html,/ III. 综合数据 Aggregate Data 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 National Scientific & Technique Infrastructure https://www.doczj.com/doc/581636588.html,/ 中国科普博览 Science & Museums of China https://www.doczj.com/doc/581636588.html,/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Institute of Botany, CAS
Net-
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研 究所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Natural Resource Science, CAS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The National Marine Data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South China Sea Science Database
II. 海洋数据 Marine Data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 Computer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CAS
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Computer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CAS
成的专题数据成果, 如植被图、物种编目数据、物 种资源评估、自然保护区评估等资源很少有进入在 线系统的, 都还需要花时间和精力进行协调和整 理。此外, 由于存在不少重复建设的数据库, 容易 造成投入资金的分散, 不利于数据的持久性维护。 因此, 这一层仍然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需要在国家 层面进行顶层设计, 协调相关数据提供者, 发挥资 源整体优势。 (2)服务层。指平台自身对外提供的服务。这一
层主要是利用各类技术、方法和手段对来自资源层 的多源生物多样性数据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 为应 用层的需求提供素材和基础。 针对不同用户, 将ISO 19119空间服务标准中的通讯服务、信息管理服务、 数据处理服务、人机交互服务、工作流服务和系统 管理服务具体化, 对相关的软件工具和技术方法进 行整合, 提供具体的服务: ①通讯服务包括数据编 码、格式转换、消息通知、数据传输服务等; ②信 息管理服务包括数据访问、标注、鉴定、发现、媒

第5期
许哲平等: 中国生物多样性 e-Science 平台建设构想
485
数据提供者:图书馆、标本馆、实验室、野外观测站、 传感网络、相关站点、个人(科学家、普通用户等) Data provider: library, herbaria, laboratory, field observatory, sensor network, website, individuals (scientists, common users) 数据集 Dataset 名称 Name 标本 Specimen 文献 Literature
标注 / 反馈(用户) Annotations /Feedback (User)
应用和功能 ISO 19119 标准服务 ? 通讯服务 ? 信息管理服务 ? 处理服务 ? 人工交互服务 ? 工作流服务 1. 发现数据 2. 数据访问 3. 数据处理 4. 可视化分析 5. 建模 6. 产品 7. 专业社区 Application & Function 1. Data discovery 2. Data access 3. Data processing 4. Visualization 5. Modeling 6. Products 7. Community 应用层 Application layer
图像 Image
实验数据 Lab data
空间数据
Geospatial data
? 系统管理服务 ISO 19119 Service
声音 Sound
视频 Video
评论 Comments
? Communication services ?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ervices ? Processing services ? Human interaction services
工具 Tools
文档 Document
信息化基础设施 IT infrastructure
? Workflow services ? System management services
其他资源 Other resources 资源层 Resources layer 服务层 Service layer
图1 中国生物多样性e-Science平台框架图 Fig. 1 The architecture of e-Science platform of biodiversity
介、用户管理服务等; ③数据处理服务包括空间处 理、时态处理、分类学处理、专题处理、元数据、 集成、分类处理以及生态学处理服务等; ④人机交 互服务包括地图显示层服务、交互服务、个性化服 务、协同服务等; ⑤系统管理服务包括监测服务、 服务管理服务、质量评估服务、安全服务等; ⑥工 作流服务主要是工作流的编排服务, 包括工作流的 定义和规范化。 我国现有的生物多样性相关数据库平台提供 了ISO 19119中的部分服务功能, 且大多数集中在 数据处理服务和人机交互服务, 没有系统化。规范 服务内容、建立服务评估体系和构建虚拟社区都是 这一层的主要范畴。此外, 不同类型服务之间的衔 接和工作流的编排也是重要建设内容。 (3)应用层。 根据不同用户需求对外提供数据访 问、数据发现、数据处理、可视化、专业产品、社 区支持和建模等功能或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同时接 收用户意见, 并反馈给数据提供者, 便于改进和完 善平台建设。本层主要强调的是e-Science平台针对
不同用户需求在数据标准化和规范化之后的数据 发布和产品开发。这一层还有一个关键的功能就是 将各类应用成果集成到平台中来, 如濒危物种评 估、生物多样性格局、全球气候变化建模、生物多 样性丰富度分析、自然保护和管理、农业、环保、 林业、流行病学、生物制药等, 促进数据多方应用。 生物多样性e-Science平台的这种三层结构使 平台各组成部分的关系更加明晰, 实施的时候也可 以相对独立进行, 最终实现生物多样性数据在建库 管理、查询检索、专题分析(可视化表达)和领域建 模等不同层次的应用和挖掘。
4
平台建设和今后的工作方向
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信息学领域虽然积累了一 定的数据库基础和建设经验, 但是要构建更高层次 的生物多样性e-Science平台, 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主要包括: (1)组建强有力的协调组织。e-Science平台将会 整合大量已有的在线或离线数据源, 只有建立有效

486
生 物 多 样 性 Biodiversity Science
第 18 卷
的合作机制和良好的合作氛围, 才能让数据提供者 充分共享数据, 技术开发小组在此基础上才好利用 前沿的技术手段对各类数据进行汇总、管理、标准 化和综合分析。这个协调组织除了要对内地相关机 构、高校、科研所、科学家进行协调之外, 还需要 加强与GBIF这样的国际组织的合作, 尽可能把所 有来自中国境内的生物多样性数据整合起来。 (2)已有数据的规范化和扩展。目前, 与生物多 样性数据相关的数据标准, 如生态元数据语言标准 (EML)、标本数据标准(Darwin Core)和文献元数据 标准都建立在Dublin Core标准之上; 而基于图片数 据 的 IPTC(International Press Telecommunications Council, 国 际 出 版 电 讯 委 员 会 ) Photo Metadata Standards( 照 片 元 数 据 标 准 ) 也 可 以 建 立 与 Dublin Core之间的映射关系(Troncy, 2008)。因此, 基于 Dublin Core核心元数据的数据标准可以较好地兼 容生物多样性多源数据, 通过语义分析(Page, 2006) 和基于Apache Solr的聚类检索技术, 能较好地对目 前单一的检索模式进行改良, 使检索结果更好地符 合用户需求。基于此, 已有数据的规范化工作需要 综合考虑Dublin Core和空间数据标准, 并以此将名 称、标本、文献、图片、地名等一系列生物多样性 研究相关的数据整合到同一个检索入口中。 (3)海量数据存储和计算。随着数据采集设备 的更新, 生物多样性的数据在未来将是一个爆炸式 的增长, 如野外传感设备的回传数据、扫描图书的 数据、标本图片数据和爱好者上传的照片和视频数 据等无疑都对生物多样性e-Science平台的海量永久 存储提出了挑战。未来需要突破现在集中存储的模 式, 采取分布式和镜像站点相结合的方式, 增强优 势单位的合作力度。目前, 有多个开源技术可以选 择, 如基于Hadoop+Map / Reduce的软件框架, 能够 在大型集群上并行处理TB级数据。 GlusterFS这个开 源分布式文件存储系统(可以扩展到PB级)也是一个 值得采纳和研究的对象。 (4)本体构建和语义分析。生物多样性数据的 复杂性增加了数据之间关联的难度, 传统的基于关 键词检索的方法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行业搜索的 需要, 而近年来基于本体构建和语义分析搜索技术 的出现(鄂志国等, 2009)为建立多源异构数据之间 的关联性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如通过Aondê工 具可以为生物多样性应用程序之间的Web Service
交 互 操 作 提 供 本 体 共 享 和 管 理 的 可 能 (Daltio & Medeiros, 2008)。 因此, 在生物多样性e-Science平台 中, 一方面需要在TCS(Taxon Concept Schema)、 SDD(Structured Descriptive Data) 、 SPM(Species Profile Model)等生物多样性数据标准的基础上, 加 强生物多样性领域本体的构建工作; 另一方面, 也 需要在搜索引擎的开发中加入语义分析的功能, 增 加检索结果的相关性。 (5)专题分析和领域建模。通过对基础数据的 分析和处理后建模, 可以掌握生物多样性在时间和 空间上的变化趋势, 为生物多样性资源管理和保护 提供科学支持, 常见的模型包括生态系统模型、种 群动态模型、种群生存力分析模型、生物多样性状 态评价模型以及建模环境和工具(纪力强, 2000)。 生 物多样性e-Science平台最终的用途要落实到专题分 析和政府决策的支持上来, 更重要的是需要将分析 工具和模型整合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学科研工作 流管理系统中。 (6)服务标准和服务内容。目前数据共享的服 务标准和服务方式都还处在探讨之中, 这方面的深 入研究有助于为其他学科的e-Science平台建设提供 参考依据。生物多样性e-Science平台是构建在ISO 19119国际标准之上的, 今后一个比较重要的工作 是将ISO 19119的6类服务根据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的 学科特点进行具体化, 如人机交互服务中的地图显 示层服务、交互服务、个性化服务、协同服务等。 同时, 建立一系列的评估指标和工具, 对各参与方 的服务进行考核和评估, 为进一步提高整体服务水 平提供规范参考, 如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访问量、项 目使用率、用户评价和论文引用次数等。 (7)大众社区的专业化服务。在平台建设基础 方面, 国际上两大主流生物多样性专业社区— LifeDesks 和 Scratchpads 都 是 基 于 Drupal CMS(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且都还处于开 发测试阶段。而国内的CVH和BHL中国节点也是基 于此系统构建, 积累了一定经验。另外, 国内部分 社区, 比如生物秀、中国自然标本馆、中国植物图 像库、普兰塔论坛等聚集了一批用户, 同时也积累 了一定的资源, 包括文献、图片、标本等相关数据。 今后需要开发相应的工具对这些社区的资源进行 标注、提取及规范化的整合和集成, 为搜索引擎和 数据分析提供支撑。同时在经过一定的审核之后,

第5期
许哲平等: 中国生物多样性 e-Science 平台建设构想
487
集成到平台知识库中来。 社区资源仍由原站点维护, 保持资源的独立性和更新。 因此, 生物多样性e-Science平台建设一方面 要基于现有的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平台。另一方面, 也需要跟踪学科发展趋势。
5
结语
我国在生物多样性数据积累、 生物多样性信息 学数据标准和IT技术的引入和应用方面都有一定 的积累。但是, 生物多样性数据的深度挖掘和系统 地集成服务方面基本上没有开展相关工作, 目前也 还没有一个整体的思路和框架, 极大地制约了生物 多样性信息学研究领域的下一步工作。 更大的需求也来自各类生物多样性相关的应 用项目。如以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为例。 这个目前欧盟资助的最大规模海外生物多样性保 护项目(2005–2010年), 资金总额为5,100万欧元, 由欧盟、中国商务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环境 保护部4方共同发起。受到资助的中国西部的生物 多样性保护与矿产资源开发规划和旅游规划的战 略环评等18个地方示范项目试图从不同角度来探 讨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http://www.ecbp. cn/projects.jsp)。 但是, 由于种种原因, 前面提到的 各类数据库并没有在这些项目中发挥应有的支撑 作用, 极大地限制了这些项目的进一步提升。 本文在介绍生物多样性发展趋势、e-Science 概念以及对国际主流的生物多样性e-Science平台 进行调研的基础上, 总结了我国目前在生物多样 性信息学领域取得的成果, 提出了基于SOA和ISO 19119国际服务标准的中国生物多样性e-Science 平台框架和服务功能, 以及未来e-Science平台建 设的几个重要方向。本文希望能够为后期进行生 物多样性e-Science平台建设工作提供初步框架和 建设思路, 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的发展, 为保护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提供支撑。 同时, 由于采 用的是通用的架构和标准, 也希望能够对其他学 科的e-Science建设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Butler R, Servilla M, Gage S, Basney J, Welch V, Baker B, Fleury T, Duda P, Gehrig D, Bletzinger M, Tao J, Freemon DM (2007) Cyberinfrastructure for the analysis of ecological acoustic sensor data: a use case study in grid deployment. Cluster Computing, 10, 301–310.
Chen JJ (陈建杰), Yang SF (杨树锋), Li CJ (李长江) (2006) Implementation of spatial information web services based on ontology.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Engineering Science)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40, 376–380.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Clark BR, Godfray HC, Kitching IJ, Mayo SJ, Scoble MJ (2009) Taxonomy as an eScience.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Mathematical, Physical, and Engineering Sciences, 367, 953–966. Daltio J, Medeiros CB (2008) Aondê: an ontology web service for interoperability across biodiversity applications. Information Systems, 33, 724–753. Deelman E, Gannon D, Shields M, Taylor I (2009) Workflows and e-Science: an overview of workflow system features and capabilities. 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 25, 528–540. E ZG (鄂志国), Yu GP (虞国平), Wang L (王磊) (2009) The development of rice ontology. China Rice (中国稻米), (5), 52–54. (in Chinese) Ferrier S, Drielsma M, Manion G, Watson G (2002) Extended statistical approaches to modelling spatial pattern in biodiversity: the north-east New South Wales experience. II. Community-level modelling.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11, 2309–2338. Flemons P, Guralnick R, Krieger J, Ranipeta A, Neufeld D (2007) A web-based GIS tool for exploring the world’s biodiversity: the Global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ity Mapping and Analysis Portal Application (GBIF-MAPA). Ecological Informatics, 2, 49–60. Gui WZ (桂文庄) (2009) A further discussion on what’s e-Science. e-Science Technology & Application (科研信息 化技术与应用), (5), 1–5.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Hey T, Hey J (2006) E-scienc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library community. Library Hi Tech, 24, 515–528. Hortal J, Lobo JM, Jimenez-Valverde A (2007) Limitations of biodiversity databases: case study on seed-plant diversity in Tenerife, Canary Islands. Conservation Biology, 21, 853–863. Ji LQ (纪力强) (2000) The construction status of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system and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CBIS. Chinese Biodiversity (生物多样性), 8, 41–49.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Jones AC, Gray WA, Giddy JP, Fiddian NJ (2002) Linking heterogeneous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systems on the GRID: the GRAB demonstrator. Computing and Informatics, 21, 383–398. Jones AC (2007) Workflow and biodiversity e-Science. In: Workflows for e-Science (eds Taylor IJ, Deelman E, Gannon DB, Shields M), pp. 80–90. Springer, London. Madin J, Bowers S, Schildhauer M, Krivov S, Pennington D, Villa F (2007) An ontology for describing and synthesizing ec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Ecological Informatics, 2, 279–291. Michener WK, Beach JH, Jones MB, Lud?scher B, Pennington

488
生 物 多 样 性 Biodiversity Science
第 18 卷
DD, Pereira RS, Rajasekar A, Schildhauer M (2007) A knowledge environment for the biodiversity and ecological sciences. Journal of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Systems, 29, 111–126. Page RDM (2006) Taxonomic names, metadata, and the Semantic Web. Biodiversity Informatics, 3, 1–15. Peterson AT, Soberón J, Sánchez CV (1999) Conservation of ecological niches in evolutionary time. Science, 285, 1265–1267. Peterson AT (2003) Predicting the geography of species’ invasions via ecological niche modeling. Quarterly Review of Biology, 78, 419–433. Salafsky N, Cauley H, Balachander G, Cordes B, Parks J, Margoluis C, Bhatt S, Encarnacion C, Russell D, Margoluis R (2001) A systematic test of an enterprise strategy for community-based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Conservation Biology, 15, 1585–1595. Scholes RJ, Mace GM, Turner W, Geller GN, Jurgens N, Larigauderie A, Muchoney D, Walther BA, Mooney HA (2008) Ecology: toward a Global Biodiversity Observing System. Science, 321, 1044–1045. Stein BR (2004) Mammals of the world: MaNIS as an example of data integration in a distributed network environment. Biodiversity Informatics, 1, 14–22. Tiwaria A, Sekharb AKT (2007) Workflow based framework
for life science informatics. Computational Biology and Chemistry, 31, 305–319. Troncy R (2008) Bringing the IPTC News Architecture into the Semantic Web. In: 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Semantic Web, pp. 483–498. SpringerVerlag, Karlsruhe. Yu GR (于贵瑞), He HL (何洪林), Li JH (黎建辉) (2009) Study on the e-Science environment for carbon budget integration research of Chinese Terrestrial Ecosystem. e-Science Technology & Application (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 (5), 21–31.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Zhu YQ (诸云强), Sun JL (孙九林), Song J (宋佳), Wang JL (王卷乐), Feng M (冯敏), Yin F (尹芳) (2009) E-geoscience research, application and demonstration. E-Science Technology & Application (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 (7), 42–51.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Zhang X (张旭), Zeng XH (曾宣皓), Chen Y (陈艳), Li DQ (李迪强) (2009) Nature Reserve e-Science’s environment research based on sensor web. e-Science Technology & Application (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 (7), 52–60.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责任编辑: 闫文杰)

国际匠心节策划方案

“国际匠心节” 策 划 方 案 安义达(深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目录 一、策划前言 (1) 二、目的意义 (1) 三、概念定义 (2) 四、活动概述 (2) (一)活动时间 (2) (二)活动地点 (2) (三)活动内容 (2) (四)活动对象 (2) 五、活动板块及内容策划 (3) (一)中国手艺文化国际论坛 (3) (二)国际手艺大赛 (4) (三)国际手艺展览会 (5) (四)手艺人万人笑脸墙 (8) 六、盈利模式 (8) 七、宣传推广 (9) 八、效益分析 (10)

一、策划前言 按照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和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总体要求,侯马市委市政府以创建国家级特色小镇为目标,以传承和创新优秀的“工匠精神”为主线,依托自身优势,聚合优势资源,打造了国内首家集产品展示、工艺演示、创意设计、旅游体验、技术研发、定单销售、培训教育、“互联网+”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手艺小镇。 目前,中国手艺小镇的建设处于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激发域内发展活力与合作潜力,以基于中国手艺小镇“九大活动”的建设重点,策划举办以手艺文化为主题的会展、赛事、节庆、演艺、公益、国际交流等类系列活动,从而增强手艺小镇人气互动、产业带动、消费拉动和政策推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激发旅游功能提升,促进中国手艺小镇业态繁荣、健康发展。 二、目的意义 为积极推进中国手艺小镇的建设,遵循传承和创新优秀的“工匠精神”主线,追求手艺人“匠心”品质,厚植工匠文化,同时响应《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特在山西省侯马市策划举行“国际匠心节”。通过双边、多边渠道,邀请国内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手艺人齐聚侯马,组织传统手艺传承人、企业和行业组织代表开展国际交流,举办

中国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研究报告

中国生物多样性发展及保护研究报告

《中国生物多样性发展及保护研究报告》中国国土辽阔,海域宽广,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加之有较古老的地质历史(早在中生代末,大部分地区已抬升为陆地),孕育了极其丰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物种,及其繁复多彩的生态组合,是全球12个“巨大多样性国家”之一。中国是地球上种子植物区系起源中心之一,承袭了北方第三纪、古地中海古南大陆的区系成分;动物则汇合了古北界和东洋界的大部分种类。中国的种子植物有30000余种,仅次于世界种子植物最丰富的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位,其中裸子植物250种,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中国有脊椎动物6300余种,其中鸟类1244种,占世界总数的13.7%,中国有鱼类3862种,占世界总数的20.0%,都居世界前列。不仅如此,特有类型之多,更是中国生物区系的特点。已知脊椎动物有667个特有种,为中国脊椎动物总种数的10.5%,种子植物有5个特有科,247个特有属,17300种以上的特有种。中国拥有众多有“活化石”之称的珍稀动、植物,如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白鳍豚(Lipotesvexillifer)、文昌鱼(Branchiostomabelcheri)、鹦鹉螺(Nautiluspompilius)、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银杏(Ginkgobiloba)、银杉(Cathayaargyrophylla)和攀枝花苏铁(Cycaspanzhihuaensis)等等,是人所共知的。 中国有7000年以上的农业开垦历史,中国农民开发利用和培育繁育了大量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其丰富程度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这些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不仅许多起源于中国,而且中国至今还保有它们的大量野生原型及近缘种。中国共有家养动物品种和类群1900多个。在中国境内已知的经济树种就有1000种以上。水稻的地方品种达50000个,大豆达20000个。中国的栽培和野生果树种类总数无疑居世界第一位,其中许多主要起源于中国或中国是其分布中心。除种类繁多的苹果、梨、李属外,原产中国的还有柿、猕猴桃、包括甜橙在内的多种柑桔类果树,以及荔枝、龙眼、枇杷、杨梅等。中国有药用植物11000多种,牧草4200多种,原产中国的重要观赏花卉2200多种。各种有经济价值植物的野生原型和近缘种,大多尚无精确统计。 据初步统计,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有森林212类,竹林36类,灌丛113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方法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方法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在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中生命的多样化,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的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与生物多样性维持着密切的相关。 标签: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迁地保护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多种生命资源的综合。保护和发展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1.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工业原料 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食物、纤维、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我们的食物全部来源于自然界,维持生物多样性,才能使我们的食物品种不断丰富。虽然现代社会人们已经不再狩猎,但是在偏远地区,野生动物仍是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例如非洲,野生动物的肉制品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物资,如果生物多样性进一步破坏,野生动物可能会进一步远离人类的活动范围,这些地区的人们生活会受到极大影响。 2.生物多样性可以保持土壤肥力 尽管人们可能很难直观的看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但是我们还是能够确定生物的作用。以我国的黄土高原为例,在几千年以前,它曾经是一片富饶的土地,可以称得上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但是在千年不断的开发、索取之后,留下的是满是伤痕的土地。生物多样性被严重的破坏,肥沃的土壤被黄河带走,留下的只有荒漠。可见,只有受自然植被覆盖和凋落层保护的优质土壤可以保持肥力、防止危险滑坡、保护河岸以及防止淤积,有树木的农田很大程度上使土壤的冲刷危害大幅减少,有利于保持土壤的完整性和减少侵蚀量。 3.生物多样性可以保护珍稀物种 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有利于保护一些濒危的物种。生物科学对古生物发展史的研究表明,任何物种一旦灭绝,便永远不可能再现。约6000万年前灭绝的恐龙就是一个例证,我们现在仍然没有办法复活这些已经确定灭绝的物种。据统计,目前物种(包含所含有的遗传资源)正在以惊人的速度灭绝和丧失,目前物种的灭绝速度比人类干预前快1000-10000倍,生物多样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丧失。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濒危物种,对于人类的未来,对科学事业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全国生物多样性知识竞赛试题

全国生物多样性知识竞赛试题 一、填空式选择题 1.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从2001年起定为每年的()。 A.6月5日 B.4月22日 C. 5月22日 D.12月29日 2. “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 A. 6月5日 B. 5月22日 C. 4月20日 D. 12月25日 3.《生物多样性公约》于()通过,()正式生效。 A.1993年,1994年 B. 1992年,1993年 C. 1997年,1998年 D. 2001年,2002年 4.《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三个主要目标是() A.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共享 B.保护野生植物、保护野生动物和保护人体健康 C.保护遗传资源、保护环境和保护森林 D.发展农业、林业和渔业 5. 《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英文简称是() A.CBD B.CITES C.WTO D.GEF 6. 生物多样性包括() A.动物多样性、植物多样性、微生物多样性 B.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 C.森林多样性、草原多样性、湿地多样性 D.地球圈、大气圈、生物圈 7. 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初步评估,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为()。 A. 39330亿人民币 B. 1800亿人民币 C. 220亿人民币 D. 100亿人民币 8. 目前世界生物多样性总的趋势是() A.锐减 B.破坏得到有效控制 C.物种不再灭绝 D.递增 9. 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工作协调组共有()个部门组成,由()

牵头。 A.18,科技部 B.20,国家环保总局 C.22,外交部 D.21,教育部 10. 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国家联络点和履约办公室设在() A.外交部 B.国家环保总局 C.财政部 D.科技部 11. 外来入侵物种是指() A.本地区的有害物种。 B.从一个地区进入另一个地区的物种。 C.一般指从一个国家进入另一个国家或从一个自然生态系统进入另一个自 然生态系统,在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建立种群并影响、威胁及破坏到本地生物多样性的外来物种。 D.从一个国家进入另一个国家的物种。 12. 外来入侵物种入侵的途径包括() A.国际运输、跨国界河流、国家间边界物种自然繁衍 B.飞机、轮船、火车 C.货物销售、旅游、动植物进出口 D.有意引进、无意引进和自然入侵 13.在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于2002年联合发布的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录中的外来入侵物种是()。 A 紫茎泽兰 B 桉树 C 食人鲳 D 大头蚁 14. 外来入侵物种将()造成危害 A.仅对农作物 B.仅对野生动植物 C.仅对水生生物 D.对生物多样性、林业、农业、自然生态环境,甚至人体健康 15. 防治外来入侵物种应采取()的方针 A 重在宣传教育 B 加强科学研究 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D 只种植本地物种 16. 生物安全管理是为了防范() A.自然生境破坏 B.环境污染 C.由于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转基因生物环境释放和商品化可能对生物多 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的有害影响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建议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片大好,各种企业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GDP年年上升,一片欣欣向荣之象。然而,大家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可曾想过我国的经济发展建立的基础是什么?不错,就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我国GDP总值仅次于美国,世界第二!看看我们生活的周边:草场超载过牧,质量下降,退化、沙化加剧;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源头自然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北方地区江河断流、湖泊干涸;全国主要江河湖泊水体受到污染;空气污染严重,雾霾天气持续不断。环境的破坏,直接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许多生物濒临灭绝!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迫在眉睫。在我看来,如下措施可以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一:就地保护。即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例如我国的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岛湖鸟岛自然保护区、海丰公平大湖候鸟自然保护区等等,都是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

二:易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如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等,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三:建立精子库、种子库。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动物的基因进行保护。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克隆技术的日趋成熟,让我们有能力通过基因技术来实现对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尤其是对濒危动物的保护至关重要。 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中国目前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立法虽有一定的进展,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际法律需求还相距甚远,立法中存在着许多亟待完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立法上的空白、现有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地方法立法有待加强、立法文件的级别效力低等等。如果这些问题能逐步解决的话,对于物种的保护就会更加完善。 五:国家合作与行动。在生物多样性问题上,世界各国的共识是生物多样性问题不是局部的、地区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问题。联合国有关组织、世界科学界和各国政府部门认为国际合作是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方面。为了更好的保护生物多样

(高考生物)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竞赛试题

(生物科技行业)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竞赛试题

全国生物多样性知识竞赛试题 一、填空式选择题 1.“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从2001年起定为每年的()。 A.6月5日 B.4月22日 C.5月22日 D.12月29日 2.“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 A.6月5日B.5月22日C.4月20日D.12月25日3.《生物多样性公约》于()通过,()正式生效。 A.1993年,1994年B.1992年,1993年 C.1997年,1998年 D.2001年,2002年4.《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三个主要目标是() A.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共享 B.保护野生植物、保护野生动物和保护人体健康 C.保护遗传资源、保护环境和保护森林 D.发展农业、林业和渔业 5.《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英文简称是() A.CBDB.CITESC.WTOD.GEF 6.生物多样性包括() A.动物多样性、植物多样性、微生物多样性 B.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 C.森林多样性、草原多样性、湿地多样性 D.地球圈、大气圈、生物圈

7.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初步评估,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为()。 A.39330亿人民币 B.1800亿人民币 C.220亿人民币 D.100亿人民币 8.目前世界生物多样性总的趋势是() A.锐减 B.破坏得到有效控制 C.物种不再灭绝 D.递增 9.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工作协调组共有()个部门组成,由()牵头。 A.18,科技部 B.20,国家环保总局 C.22,外交部 D.21,教育部 10.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国家联络点和履约办公室设在() A.外交部 B.国家环保总局 C.财政部 D.科技部 11.外来入侵物种是指() A.本地区的有害物种。 B.从一个地区进入另一个地区的物种。 C.一般指从一个国家进入另一个国家或从一个自然生态系统进入另一个自 然生态系统,在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建立种群并影响、威胁及破

2016中国南通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实施方案

2016中国南通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加快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根据省委宣传部等部门每年举办的“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精神和十四届市政府第60次常务会议通过的2016中国南通江海国际博览会总体方案,特制定2016中国南通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实施方案。 一、大赛名称 2016中国南通文化创意设计大赛 二、大赛主题 创意创造价值设计改变生活 三、大赛目的 以大赛为纽带,汇聚创意设计资源,提升创意设计水平,搭建交流协作平台,促进创意成果转化,让创意找到市场,让企业发现商机,让百姓亲近艺术,加快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推动南通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四、大赛原则 (一)突出生活化导向,围绕“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着眼于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二)突出时代特征,注重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新业

态新生活。 (三)突出成果转化,注重产业对接与“创客”的扶持、培育、发展。 五、活动时间 2016年5月-9月 六、组织机构 (一)举办单位 1、主办单位:市人民政府。 2、承办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建设局、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局、市工商局、市文联、市科协、市国有置业集团。 3、协办单位: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市工业设计协会、市工程建设协会、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市工艺美术协会、市旅游协会;南通大学、南通职业大学、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开放大学等高等院校;各县(市)区委宣传部(党工委办公室)、文广新局(社会事业局)。 4、媒体支持:南通日报、南通广播电视台、江海晚报、南通周刊、南通网、江海明珠网、南通文创网。 (二)组委会 名誉主席:章树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朱晋市政府副市长 执行主席:王一鸣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副主席:陆建新市经信委副主任

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竞赛试题

全国生物多样性知识竞赛试题 填空式选择题一、 1.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从2001年起定为每年的()。 A.6月5日 B.4月22日 C. 5月22日 D.12月29日 2. “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 A. 6月5日 B. 5月22日 C. 4月20日 D. 12月25日 3.《生物多样性公约》于()通过,()正式生效。A.1993年,1994年 B. 1992年,1993年 C. 1997年,1998年 D. 2001年,2002年 4.《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三个主要目标是() A.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共享 B.保护野生植物、保护野生动物和保护人体健康 C.保护遗传资源、保护环境和保护森林 D.发展农业、林业和渔业 5. 《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英文简称是() A. 6. 生物多样性包括() A.动物多样性、植物多样性、微生物多样性 B.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

C.森林多样性、草原多样性、湿地多样性 D.地球圈、大气圈、生物圈 7. 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初步评估,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为()。 A. 39330亿人民币 B. 1800亿人民币 C. 220亿人民币 D. 100亿人民币 8. 目前世界生物多样性总的趋势是() A.锐减 B.破坏得到有效控制 C.物种不再灭绝 D.递增 / 7 9. 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工作协调组共有()个部门组成,由()牵头。 A.18,科技部 B.20,国家环保总局 C.22,外交部 D.21,教育部 10. 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国家联络点和履约办公室设在() A.外交部 B.国家环保总局 C.财政部 D.科技部

时尚潮流中的中国元素

时尚潮流中的中国元素 【内容摘要】进入21世纪,中国风在国际时尚舞台上一直很强劲,众多大牌设计师不停歇的发掘各种中国元素,从最开始的丝绸、旗袍到青花瓷、中国结再到泼墨山水画、中国红。他们对运用中国元素乐此不疲。正是由于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让西方设计者对中国风尚有一种崇拜,他们乐忠于对神秘东方国度的探索,把汲取到的中国元素与西方设计师与生俱来的创意性结合起来,让中国元素成为历久弥新的永恒话题。 【关键词】中国元素服饰美学文化差异 一、时尚和中国元素的概念 时尚这个词似乎不知不觉的就这样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它无处不在,却又让人难以给他们定义。身着一件有最新设计元素的服装是服饰时尚,品尝一种最新流行的料理是一种饮食时尚。其实,在西方,时尚产业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相对于此他们也对时尚有一个比

较清楚的定义,时尚就是在特定时段内率先由少数人尝试、预认为后来将为社会大众所崇尚和仿效的生活样式。简单地说,顾名思义,时尚就是“时间”与“崇尚”的相加。在这个极简化的意义上,时尚就是短时间里一些人所崇尚的生活。这种时尚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衣着打扮、饮食、行为、居住、消费、甚至情感表达与思考方式等。然而,只要细心的关注一下近几年的国际时尚舞台,特别是时装方面,我们不难感受到许多时尚作品都有意无意的透露着一种我们熟悉的中国味,更不发现这些作品中的中国元素。那么中国元素的定义又是什么呢?比较认同的一种说法是:中国元素是指凡是被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认同的、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的物质和非物质。“物质和非物质”是很重要的一点,中国元素的是一个很广泛的定义,中国结、陶瓷、故宫、长城这些看得到摸得着的物质理所当然的是中国元素,而春节、儒家思想、舞蹈艺术、这些精神层面的非物质化的东西同样能够表达中国特色,因此也是一种中国元素。 二、中国元素一直是时尚界的宠儿 中国元素一直在国际时尚舞台上展现着特有的风采和吸引力,成为众多设计师追崇的元素和风格。从二十世纪初,俄国芭蕾舞团身着色彩浓艳、面料轻透充满东方风情的服装在巴黎公演到1957年Christian Dior推出一系列中国味十足的礼服,整个面料都采用厚重的象牙白山东绸,被当季的《Vogue》杂志评论为“象牙塔般的诱惑”,再到2009年Dior再度推出以青花瓷为灵感的礼服再度掀起中国风的高潮。中国元素一起独有的、神秘的美感和特色吸引着西方乃至全球的一代代设计师,让他们为之痴狂。 实际上,在历史上西方对中国服饰元素的认知和汲取从来就没有停止过。首先,从丝绸的西运开始,大量印有富有中国特色和东方神秘色彩图案的丝织品被输出到西方国家,14世纪意大利丝绸纺织中心卢卡出产的丝绸图案,已经有了明显的中国风格,到了15世纪末,意大利纺织作坊里,模仿中国图案已经成为风尚,在意大利制造的丝绸上,出现了中国的飞禽、荷花、水鸟、假山石等图案。①大量的中国艺术品,其中包括绘画、雕塑、瓷器、家具、金银器等,由商船运入欧洲,因为价格昂贵,欧洲王室成为中国艺术的主要收藏者,到了17世纪,中国的青花瓷器在欧洲成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之后更是代替银具成为皇室成规的餐具。18-19世纪,大量的欧洲传教士来到中国,更是对西方加强了对中国的全方位报道,他们对中国不同时期服饰装扮的流行风尚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并且传向欧洲,使欧洲开始更加细致的了解中国服饰的特色和特点,1515年,葡萄牙人皮斯根据他在马六甲时收集到的情报,编出《东方诸国记》一书呈献给国王,书中这样说道:“中国人绝大多数身穿黑色的棉布衣裳……布裙分为5片,并带有三角形的布条,然后蹬上一双高及膝盖做工考究的长筒靴子……他们头戴圆形的丝织网帽”,“中国妇女穿百褶裙,系裙带,上罩一件略为宽松的外衣,他们将头发以一种十分雅致的式样盘绕在头顶,再插上许多金发卡,有的还编缀宝石......她们穿着丝织或者锦缎制作的尖头鞋,手里总是握着扇子,有的人眼睛较小,有的人眉清目秀……”②纽霍夫在《中国出使记》中介绍的光头肥脑、袒胸露乳、笑口大开的布袋和尚,成为欧洲人眼中的中国偶像——快乐之神,另外飞翔于空中的龙和风以及宝塔、帆船,都极富有梦幻色彩和想象成分。通过传教士对中国民间衣着装饰风尚的细致描绘,让欧洲人对神秘的东方国度有了一个更加具象的了解,使他们开始对中国元素有一种不自主的追逐和崇尚。直到1908年之后,设计师保罗.波列推出一种中国大袍式宽松女外套,并命名孔子,并大受欢迎,中国元素开始成功的被运用到西方设计师的笔头下面,并且慢慢成为一种风尚,最后变成一种独有的设计元素,而不再是被作为一种被偶像化的艺术对象陈列起来。

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

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 薛达元蒋明康 ????210042 ?á1993年底 总面积66184100ha8自然保护区建设对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本文在总结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成就的基础上野生生物 包括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各组分已建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分布及管理分析了存在问题并提出加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措施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分为和 两种方式后者是补充措施生境的 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为有力和最力高效的保护方法 种群或群落保证了物种的正常发育与进化过程以及物种与其环境问的生态学过程 因此物种和遗传多样性3个水平都是最充分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根本的途径 通过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有效管理 自然保护区建设在全世界得到普遍的推广全世界已建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自然保护区8619个6万ha 1994中国自然保护区始于1956年建立的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全国已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763个4万h8国家环保局与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关的生态系统类和野生生物物种类自然 保护区717个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对生态系统多样性 2 中国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现状与评价 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分为森林荒漠海洋和海岸等5个类型1994已建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共433个  2 中国地域辽阔 分布很广据研究而森林生态系统就占了16大类陈灵芝 50年代和60年代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多半是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全国共建立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371处另建有森林生境野生动 面积337两者面积合计1766占全国森林总面

积的13 ?ü??òaμ?ê?±£?¤á??÷????óDμ?DíD?oí′ú±íD?μ?é-á?éúì??μí3 ?ò1úò??¨μ?é-á?ààDí±£?¤??2???êyá????à???ò·?2???1? ′ú±í×??÷??é-á??2±?ààDí±£?¤o???′???ò?á?μ?oúáú?-o??D±£?¤????ò?à?ò??ì??á?μ?oúáú?-·áá?±£?¤?ˉ??′???ò?à?ò?á?μ?áé?t°×êˉí?×óoó±±?íáéé?±£?¤??èè′???ò?°2???í×úá?μè±£?¤?? ??á1·??-?÷????é?o???é?1??÷′ó?÷é?????°§à?é?±£?¤èè′?óêá?o£???a·?á?????é?μè±£?¤?? ?ò1ú?1?¨á¢á?ò??ú±£?¤é?μ?é-á?′1?±·?2?′??×μ?±£?¤??é??÷ì?°×é?1ó?Yèó??é?1t°í??é?μè×?è?±£?¤?? ??óDò??¨μ??ù′? éDóDò??¨2??à ????á?òμó?μ????yμ?6 è???èè′?3£?ìà?ò?á?·?2?±è???ˉ?Dμ??£?¨???-×?è?±£?¤?????yó???é-á?×ê?′óμóDá??12??àêêó|′?íaì?DDé?μ??????′o-??á???μ?×?è?±£?¤???¨éèò2óDò??¨2??à 2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的保护  我国草原资源十分丰富占国土面积18陈昌笃 内蒙古西北地区以及青藏高原 草甸草原 我国草原和草甸自然保护区建设起步较晚至1993年底 面积137另建有草地生境野生动 面积4两者面积共计142约占我国草地面积的0 ±£?¤2Yμé2Y?-μ?oúáú?-???àot±£?¤μ?Dí2Y?-±£?¤?é2Y?-éúì??μí3μ??t?????íé?2Yμ?±£?¤???e?t?1é?μ?2Y?-μè±£?¤?? 2Y?-ó?2Yμééúì??μí3ààDí?ú?à è???????±£?¤??×üêyμ?2òà????±£?¤??×ü???yμ?2 áíía??óD±£?¤??ò2????2??ü?ú×??ò1ú2Yμ?×ê?′±£?¤ó?3?D?à?ó?μ?òa?ó 3荒漠生态系统的保护  我国荒漠面积约19200万ha左右1987主要分布在西北 内陆地区和青藏高原典型荒漠我国荒漠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建设始于1983年建立的新疆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全国共建立此类型自然保护区7个7万ha?2??????ààDí×?

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与保护政策

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与保护对策 摘要: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不但具有丰富的野生生物资源,也有丰富的动植物饲养和栽培品种。但中国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种多样性损失严重的国家之一,弄清中国生物物种多样性受威胁及灭绝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方法与对策,保护中国的生物物种多样性可持续发展和利用中国生物多样性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论述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保护对策。 关键词:中国;物种多样性;濒危;灭绝;保护。 1 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损失严重的国家之 一。自人类社会出现以后,随着人口的剧增,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生物资源的规模越来越大,强度越来越强,最终导致自然生态系统恶化,物种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据资料显示,目前物种丧失的速度比人类干预前的自然灭绝速度要快1000——10000倍【1】。生物多样性的锐减,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成为人类的当务之急。本文着重于探讨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和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以及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建议及对策。 2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价值 2.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按照《生物多样性国际公约》的定义,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源除其他外,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2】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2.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其价值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 直接价值。从生物多样性的野生和驯化的组分中,人类得到了所需的全部食品、许多药物和工业原料,同时,它在娱乐和旅游业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2. 间接价值。主要表现在固定太阳能、调节水文学过程、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吸收和分解污染物、贮存营养元素并促进养分循环和维持进化过程等7个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多样性的最大价值可能在于为人类提供适应当地和全球变化的机会。生物多样性的未知潜力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显示了不可估量的美好前景。

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方法_工作报告

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方法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所以要保护好生物的多样性。那么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哪些呢?以下是橙子给大家整理的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比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有代表性的自然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分布区,包括自然遗迹、陆地、陆地水体、海域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还具备科学研究、科普宣传、生态旅游的重要功能。 2、迁地保护: 迁地保护是在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异地,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野生动物园、种子库、基因库、水族馆等不同形式的保护设施,对那些比较珍贵的物种、具有观赏价值的物种或其基因实施由人工辅助的保护。迁地保护目的只是使即将灭绝的物种找到一个暂时生存的空间,待其元气得到恢复、具备自然生存能力的时候,还是要让被保护者重新回到生态系统中。 3、建立基因库: 目前,人们已经开始建立基因库,来实现保存物种的愿望。比如,1 / 5

为了保护作物的栽培种及其会灭绝的野生亲缘种,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库网。现在大多数基因库贮藏着谷类、薯类和豆类等主要农作物的种子。 4、构建法律体系: 为了更好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应积极的开展国际合作,并制定相关的实施计划与细则,在必要的情况下制定相关行政法规或法律,来保护生物多样性。比如,加强对外来物种引入的评估和审批,实现统一监督管理。建立基金制度,保证国家专门拨款,争取个人、社会和国际组织的捐款和援助,为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持等。 5、增强宣传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人们共同的努力。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社会问题来说,除发展外,更多的应加强民众教育,广泛、通俗、持之以恒地开展与环境相关的文化教育、法律宣传,培育本地化的亲生态人口。利用当地文化、习俗、传统、信仰、宗教和习惯中的环保意识和思想进行宣传教育。总之,一个物种的消亡往往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是一件综合性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参与。 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 1、物种高度丰富 中国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占世界总种数10%,仅次于世界高等植物最丰富的巴西和哥伦比亚;裸子植物约250种,居世界首位;哺乳类、鸟类、鱼类均位于世界前列。 2 / 5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及价值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及价值 论文摘要: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巨大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它提供着人类基本所需的全部食品、许多药物和工业原料。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是难以估计的,估计全球经济有40%是基于生物的产品和工艺方面的。人类生存与发展,归根结底依赖于自然界各种各样的生物。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有生命资源的总汇和未来工农业、医药业发展的基础,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能源、材料等基本需求。同时,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稳定环境具有关键性作用,为全人类带来了难以估价的利益。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使人类有可能多方面多层次地持续利用甚至改造这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础。它的重要的社会经济伦理和文化价值无时不在宗教、艺术、文学、兴趣爱好以及社会各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解与支持等方面反映出来。它们在维持气候、保护水源、土壤和维护正常的生态学过程对整个人类做出的贡献更加巨大。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它的价值。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人类发展地球价值 引言: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20世纪后叶生命科学各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突破性成就,使生命科学在自然科学中的位子起了革命性的变化,很多科学家认为在未来的自然科学中生物科学将成为带头学科,甚至预言本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专业人员也越来越多,例如,在美国近年统计48万博士学位获得者中从事生命科学的占51%。在生物科学诸多的分支中,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当前生物科学最紧迫的任务之一,也是全球生物学界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据可靠的数据说明,每天约有100多种生物在地球上灭绝,很多生物在没有被人类认识以前就消亡了,这对人类无疑是一种悲哀和灾难。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正文: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在开展自然保护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自然界中各个物种之间、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都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自然保护仅仅着眼于对物种本身进行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往往也是难于取得理想的效果的。还需要对物种所在的整个生态系统进行有效的保护。在这样的背景下,生物多样

中国元素成就中国品牌

■文/李克 站在闹市街头:诺基亚和摩托罗拉最新产品的户外广告在互相对峙,迪奥和兰蔻的代言人们在橱窗的灯光下魅力四射。即使在一些更为偏远的西北或西南小镇上,只要用心留意,不难发现可口可乐、雀巢和宝洁的身影…… 中国元素成就中国品牌 59 2006/12ADVERTISINGPOINTERBrandStudy|品牌?研究 我们观察2003、2004、2005连续三年的“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调查,发现在2003年调查所涉及的27个行业中,本土品牌在16个行业中的竞争力指数排名第一,占据了相当大的优势甚至是绝对优势。然而,仅仅时隔一年,2004年市场格局就发生逆转,在众多行业中,本土品牌风光不再,跨国公司大举收复失地。到2005年,少数中国品牌取得了突破,但国际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仍然占有重要位置。另一项长期跟踪的调查则表明:26%的跨国公司认为中国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同时,50%以上的跨国公司高层都认为,潜在威胁主要来自于其他跨国公司而非本土企业。在中国已成为众多国际品牌最为重要的市场之一的今天,国际品牌对中国品牌加快了市场分额的侵蚀,这种侵蚀不仅表现在利润的侵蚀上,更是品牌意识的挑战。中国的本土品牌,要结合中国元素,体现出中国创造的品牌价值,建筑中国品牌的防御能力。 2005年9月迪斯尼乐园开业之际,很多人都预测海洋公园在迪斯尼乐园周年庆典的时候就会自动关门大吉。然而实际情况恰恰相反,海洋公园迎来了它历史上最为繁盛的时期,迪斯尼乐园却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究其原因,迪斯尼乐园尚未完全了解本土的市场,忽视了本土旅游消费文化的特点,而海洋公园却牢牢抓住这一点,充分利用自己的本土优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扩建,通过唤起“爱海洋公园就是爱香港”的自豪感,赢得了所有人的心。 要想突破国际强势品牌的竞争壁垒,中国的本土企业只有抓住与国外品牌文化截然不同的差异点,这种差异点的来源就是中国的本土文化:中国元素。 中国体操王子李宁,在退役以后创建了自己的体育品牌,并以自己的名字来命名。“李宁牌”创立不久就非常成功,核心的原因在于,李宁巧妙地打出一张“民族牌”。1990年代,在多数中国人的心目中,奥运金牌代表了一种爱国和民族的精神,李宁本人是一位无可争议的奥运英雄,穿“李宁牌”勇夺奥运金牌体现了一种强大的民族士气。2006年,李宁品牌正式发布其最新研发的核心科技平台—— —“李宁弓”。“李宁弓”运用中国古老的东方智慧,结合目前最新的研发成 果,创造出了一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运动鞋减震理念,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改变了与国际品牌在核心技术上的位势对比。不可否认,正是这种与国外品牌文化有极大差异的中国元素,李宁找到了与国际品牌进行竞争的发力点。 “李宁弓”从产品研发到营销推广,是一个国际团队创作的成果,这样的成功,使它在10月28日昆明的“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中获得全场大奖。“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作为今年中国广告界最盛大的活动,受到来自世界的热情关注和参与,这种现象反映出:一方面,中国本土文化元素正在越来越积极的助力中国品牌参与全球竞争;另一方面,世界也正在关注中国品牌的依托本土文化元素所焕发出生命力与创造力。 一个在香港出生的服装品牌—— —上海滩,目前已经在全球13个国际大都市开设了专卖店,这其中包括时尚之都纽约、伦敦和巴黎。在短短几年时间中它从一个单纯的裁缝铺店号,到一个源自中国的奢侈品品牌,并同时拥有时装、配饰、家居用品、家具及中装订制等多项业务。上海滩的成功代表着中国品牌在国际舞台中的潜力,对于西方来讲,中国五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2012江苏)24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正确的是() A. 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 B. 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C. 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 D. 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答案】ACD 【解析】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导致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小,是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趋势的重要原因,A正确;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会减小各个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的机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小,B错误;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C正确;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D正确。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这一知识点,要求学生分析生物多样性降低的原因。属于理解层次。 (2011重庆)42008年,在重庆武隆某地下洞穴的水体中发现了一种数量少、眼睛退化的“盲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B.种群密度是限制盲鱼种群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 C.洞内水体中溶解氧的增加将提高盲鱼种群的K值 D.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 答案:C 解析: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是由于黑暗环境的诱导,黑暗的环境起了选择作用;影响种群密度的生态是多方面的,包括非生物因素中的光、温度、水等以及生物因素中种内斗争和互助、种间的互利共生、竞争、寄生、捕食等,在不同地域和时间影响种群数量的关键因素是不同的;种群数量的K值取决于种群生存环境,水体中溶解氧的增加对鱼类的生存有利;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是指其生态价值,作为科研材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2011江苏)20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B.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论文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 摘要本文对中国国内总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国内发达省市和欠发达省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概况作出分析,并讨论了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几点威胁和挑战,最后点出几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为了保护全球的生物多样性, 1 9 9 2年在巴西当时的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 5 3个国家签署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1 9 9 4 年 1 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 1 2月2 9日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以提高人们对保护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识。 一、我国国内生物多样性保护总的概况 近十几年来,我国积极履行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和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政策规划、法律法规,不断加大生物多样性领域的科研投入,增强公众教育的保护意识,使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的法律制度日趋完善,十年来先后制定了环境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种子法等,并对森林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进行修订。有关部门还制定了林业生物多样性、农业生物多样性、生物种质资源、大熊猫迁地保护等专项保护行动计划,将其纳入国家行动计划之中,加强了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我国根据不同对象,对不同生物分别采取就地和迁地两种保护形式。到2 0 0 1年底,全国共建立自然保护区 1 5 5 1 个,初步形成了全国性的保护区网络。另外,还建成 1 4 0多个植物园,栽培中国区系植物 1万 8千种,占中国区系成分的6 5 %;建成近2 0 0 个动物园和野生动物园,2 3 0 多处野生动物人工繁殖场,l 4处濒危野生动物救护和繁殖中心,对我国的生物资源进行有效保护。我国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中心,大力开展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范围和力度。近十年来,我国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环北京防沙治沙工程等生态建设工程,在改善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我国科研工作者积极探索,加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论述了生物多样性主要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研究,初步查明我国一些森林、草原、淡水和珊瑚礁生态系统受损现状和原因,评估重要濒危物种的受威胁状态,提出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对策。环境保护部门还建立起2000多个环境监测站,加强对全国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监测,为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社会各界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近十年来,我国广泛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介,开展多种形式的展览、纪念日等活动,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大大提高了公众和管理人员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措施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措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建学院土木104班 姓名:李明华学号:11 [摘要]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的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生活的许多 方面都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密切相关。所以,人类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物种,保持生物多样性,使整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 就地保护; 迁地保护。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 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在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中生命的多样化,包 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环境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环境保护地 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的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 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密切相关。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口增加、技术进步,不少物种正在 遭到过度开发和利用,许多地方不但生物资源已陷入枯竭境地,而且它们所栖息的生境也不断恶化。生物 多样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保护生物多样性即是保护物种,也是保护人类本身的生存。 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生物多样性直接作用 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我们的食物全部来源于自然界, 维持生物多样性, 食物品种会不断丰富。人民的生活质量会不断提高。在偏僻地区生活的居民的蛋白质主要来源于狩猎野生动物。在非洲野生动物的肉制品在人们食物中占据了所需蛋白质的很高比例。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健康的贡献更是不可估量.。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 人们的医疗保健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生物。大约80%的世界人口仍主要依赖从植物中获得的各种药材。中国有记载的药用植物就有5000 多种, 其中1700种为常用药物,相当多的陆生动物也是医药来源,如蜂毒可以治疗关节炎, 某些蛇毒能控制高血压, 斑 癌症。目前, 已知的具有抗癌潜力的海洋生物就有500余种, 蝥素可以治疗某些[]1 但被人们研究应用的仅是其中极少一部分。生物多样性还为人类提供多种多样的工业原料, 如木材、纤维、橡胶等。甚至能源———石油、煤、天然气等也是由古代森林所储藏的几百万年前的日光能所提供。木材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出口产品, 全世界每年的木材产值在750 亿美元以上。现代工业生产还需要开发 能源。 更多新的生物资源, 以提供原料和新型[]2 另外,生物遗传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基因资源。每一个物种或品种在遗传组织上都可能是唯一的, 即使是一草一木也应该珍惜。谁能在若干年前就想到中药天花粉的蛋白质不仅能治愈绒毛膜皮癌, 而且还是治疗艾滋病的良药人类未来还会面临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挑战, 那些现在看来毫无用处, 微不足道的生物, 也许将来某一天却能帮助人类免于饥荒, 祛除疾病而继续生存下去。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作用 生物多样性在大气层成分、地球表面温度、地表沉积层氧化还原电位以及PH 值等方面的调控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 现在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为21%, 供给我们自由呼吸, 这主要应归功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地球早期, 大气中氧气的含量要低很多。据科学家估计, 假如断绝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那么大气层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