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颜色学术:黑城学研究跋涉记

颜色学术:黑城学研究跋涉记

颜色学术:黑城学研究跋涉记
颜色学术:黑城学研究跋涉记

颜色学术:黑城学研究跋涉记

——孙继民研究员访谈录

□孙继民朱文通

编者的话:孙继民研究员多年从事敦煌学研究,成果颇丰,在这一领域已是知名学者。近年来又开辟新的学术研究领域,将主要精力放在了黑水城文献研究方面。近期,孙继民研究员就敦煌学、黑水城研究诸问题接受了朱文通研究员的采访。

朱文通(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以下简称“朱”):近年有人戏称学术界存在“颜色学术”现象,将《红楼梦》研究的“红学”、敦煌文书研究的“敦煌学”、徽州文书研究的“徽学”和黑水城文献研究的“黑城学”分别称为“红学”“黄(煌)学”“灰(徽)学”和“黑学”。您多年从事敦煌学研究,并有所成就。为何近年将主要精力放在了黑水城文献研究方面,由“黄(煌)学”转向了“黑学”?

孙继民(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以下简称“孙”):说来话长。我在2000年以前的确主要从事敦煌学研究,近十年来才逐渐转到黑水城文献研究方面。不过说准确一些,这里所说的敦煌学研究,应该是和隋唐史结合起来的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我从事隋唐史和敦煌吐鲁番文书的研究工作是从研究生时代开始的。当时报考研究生,专业研究方向的表述是“吐鲁番文书整理与研究”,后来导师唐长孺先生觉得这一名称表述不够准确,就改为“隋唐史(吐鲁番文书研究)”。此后直到毕业,包括学位论文,在涉及到填写专业研究方向一栏时,我们都做如是表述。这一表述揭示了隋唐史和吐鲁番文书学的关系,既表明学习训练的重点是吐鲁番文书,又表明学习掌握吐鲁番文书学的目的是为了推动、深入隋唐史的研究,二者密切相连。唐先生为我们讲授的课程和进行的指导就是围绕着这一理念进行的,我们因此受到了隋唐史研究和吐鲁番文书整理研究的双重训练,也在双重训练中逐步体会加深了敦煌吐鲁番文书对隋唐史学术研究的重要意义。当时我的兴奋点是军事制度,与之相关联,吐鲁番所出军事内容的文书和隋庸的军事制度就成为我关注的重点。我的硕士学位论文最初设想围绕地方兵做文章,后来因考虑到文书材料太少而作罢。这时我读了几篇日本学者菊

池荧夫先生关于行军制度的文章,受到启发,同时又觉得这一课题还有继续深入的余地,加之文书也有些相关的材料,所以在征得唐先生的同意之后,就以唐代行军制度作为学位论文题目,最后定名为《从吐鲁番所见的唐代前期行军制度》。由于文书资料、论文题目和学力的限制,我在撰写过程中感到行军制度的许多问题无法涉及,涉及的问题又难以展开,当时设想待将来条件成熟争取写成一部有关行军制度的专著。

从1985年到1990年,我开始侧重于以利用史籍文献为主,围绕行军制度撰写论文,先后完成了《行军制度探源》《关于行军制度的几个问题》《唐代的行军统帅》《关于唐代前期中押官一职的探讨》等文。利用出土文书探讨行军制度的文章有《跋〈唐重拱四年队佐张玄泰牒为通当队队陪事〉》《从一鲁番文书谈唐代行军制度的两个问题》。此外,从研究生时期开始,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还重点阅读了几本载有唐代军事制度的兵书,并因此而撰写了《〈武经总要〉的编纂及其版本》《李筌〈太白阴经〉琐见》《〈李卫公问对〉辨析》等文,这可以视为行军制度研究的副产品。上述论文的撰写意在为将来的专著打基础,但由于其间环境的改变,研究重点一度游移,设想中的专著一直未能成为现实。1991年,我以《唐代行军制度及其对当时政治、社会的影响》为题,向“国家青年社会科学基金”提出了资助申请,有幸获得了通过。这一项目促成了我的最后决心,对行军制度的系统研究这才真正展开。1994年项目完成,定名为《唐代行军制庭究》。1995年,台湾文津出版社将该书出版,列为《文史哲大系》的一种。至此,我对行军制度的研究暂告一段落,多年的心愿终于了却。

《唐代行军制度研究》出版后,我在敦煌吐鲁番文书与隋唐史结合上的研究工作还有《敦煌吐鲁番所出唐代军事文书初探》和《唐代瀚海军文书研究》两书。前者的动因是1995年向国家社科基金申请、1996获得批准的一般项目《敦煌吐鲁番所出唐代军事文书研究》的课题,后者的动因则是2002年获得的一般项目《敦煌吐鲁番文书与唐代西北边军研究》的课题。

现在回头看来,2000年以前从事的敦煌学研究,在范围和论题上基本上属于在硕士学位论文基础上的扩展和深入,其局限性不言而喻,当时也意识到了这点,也曾思索过如何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和发展空间问题,却不知如何下手。一个偶然的机会,促使我迈出了将研究重点转向黑水城文献的研究第一步。2001年冬天,我在北京的国家图书馆敦煌吐鲁番学资料中心查阅资料时,随手翻阅看到《俄藏黑水城文献》第6册彩色插页上的宋代军事文书图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难道黑水城文献也有如此多的汉文文书甚至我一向感兴趣的军事文书?因为在我的模糊意识中,总是将黑水城文献与西夏文和西夏文书相联系。从这一刻起,那些宋代军事文书彩色图版的影像就

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这大概就是我后来研究重点转向黑水城汉文文献研究的最初冲动。

既有了兴趣,自然也就多了几分关注。当我了解到自1996年《俄藏黑水城文献》第一册出版起到2000年底第6册面世,俄藏黑水城文献汉文部分尽管已经出版直至完毕,但在学术界引起的反响却与新闻界的竞相报导出版消息形成巨大的反差,居然难得觅到几篇学术论文,自己忽然意识到,在敦煌吐鲁番学人一般因学科关系不越界宋辽金元史领域和宋史学者一般因史籍资源丰富而对出土文献不过分投入的中间地带,俄藏黑水城汉文文献或许就是自己苦苦寻觅的下一个学术发展空间,套用时下一句流行语,就是寻找到了“新的学术增长点”。主意一定,我便选择以《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为切入点,利用既往研究敦煌吐鲁番学唐代军事文书的经验,尝试对俄藏黑水城汉文文献进行学术式的解读,并终于在2002年草就了一篇《关于黑水城所出一件宋代军事文书的考释》,发表于《漆侠先生纪念文集》(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上文作为自己寻觅学术新域的处女作,其中有些内容现在看起来不免稚嫩,甚或错误,但艰辛的劳动毕竟结出了硕果,就整体而言仍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因此,这更坚定了自己开拓学术新领域的信心。这就是我的学术兴趣和重点从敦煌学转向黑水城汉文文献研究的主要背景和过程。

朱:您近年的研究不限于黑水城文献,您在黑水城文献研究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孙:我将研究重点转到黑水城汉文文献方面以来,主要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申报了两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两项课题分别是2006年申报的一般项目《俄藏黑水城宋代军政文书研究》和2009年申报的重点项目《俄藏黑水城汉文非佛经文献整理与研究》。前一项课题已经完成,并由中华书局出版,书名是《俄藏黑水城所出〈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整理与研究》。后一项正在紧张进行,预计可以在年内结项。二是指导一批研究生选择黑水城汉文文献作为学位论文的研究方向,培养了一批黑水城汉文文献方面的研究人才。这项工作是从2003年开始的。实事求是地说,当时让学生选择黑水城汉文文献作为学位论文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冒险性,自己心里都不踏实,因为这时我本人对俄藏黑水城汉文文献的了解都尚未充分,对与黑水城文献密切相关的宋史领域更是一个门外汉,让学生选择这样的论文题目是否明智?能否完成?类似的疑问曾经在我脑海萦绕多时。幸亏他们的天赋与勤奋,陈瑞青的硕士论文《俄藏黑水城宋代文献所见文书制度初探》和张春兰的硕士论文《俄藏黑水城宋代“御前会合军马入援所”相关文书研究》均得以顺利完成,并获得宋史领域论文评阅专家和答辩专家的高度肯定。只是到了此时,自己几年的悬疑才真正放下心来。从此之后,每次招收研究生我都要确定至少有一名学生选择黑水城文献作为学位

论文的选题。

说到这里,我非常感谢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对我的理解和支持。我是作为兼职教授招收、指导研究生的,历史文化学院的领导和老师给予了极大支持,提供了许多便利。

朱:您在黑水城文献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有哪些?可否介绍一下?

孙:近年黑水城文献方面的研究成果除了上面提到的《俄藏黑水城所出〈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整理与研究》一书外,还有近二十篇论文。这些论文大体围绕四个方面进行,第一个方面是围绕黑水城文献作为一个专门学问所进行的一些思考,属于对黑水城文献的整体性的综合研究,共发表了三篇论文,分别是《黑城学:一个更为贴切的学科定名》)、《黑水城文献发现的始年及在近代新材料发现史上的地位》和《敦煌学视野下的黑水城文献研究》。第二个方面是围绕宋代文书所进行的研究,属于对其中俄藏Инв.No.211 213号文书即《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的系列研究,形成了一批论文,大部分已收入《俄藏黑水城所出〈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整理与研究》一书。第三个方面是对几件西夏汉文文书进行的专门研究,有《俄藏黑水城西夏汉文文献数量构成及经济类文献价值》《西夏汉文乾祐十四年(1183年)安排官文书考释及意义》《〈西夏天盛十五年(1163年)王受贷钱契等〉考释》(与许会玲合作,见《宋史研究论丛》第九辑)和《西夏汉文“南边榷场使文书”再研究》(与许会玲合作)。第四个方面是对几件金代的文书进行了专门研究,有《俄藏黑水城所出金毛克文书初探》和《俄藏黑水城所出一件金代军事文书再探——对杨浣先生《黑城〈西北诸地马步军编册〉考释》一文的正补》两文。另外,对伪齐一件文书的研究《火器发展史上的重要文献——新刊伪齐阜昌三年(1132)文书解读》也可以归入此类。

朱:您对黑水城文献的整体性综合研究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孙:这些方面主要涉及黑水城汉文文献发现的始年问题、黑水城汉文文献的朝代构成问题、黑水城文献的发现在中国近代新材料发现史上的地位和特点问题、黑水城文献研究的学科定名问题、黑城学与西夏学的关系问题,黑城学与敦煌学的关系问题等,都是关系到黑水城文献作为一种专门学问或曰学科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朱:关于黑水城汉文文献发现的始年问题,您为什么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孙:关于黑水城文献发现的时间,通行的习惯是把1909年作为黑水城文献发现的时间。例如俄罗斯学者列夫·尼古拉耶维奇·缅希科夫(汉名孟列夫)在《黑水城出土汉文遗书叙录》一书的《序言》中就说:“1909年,当柯兹洛夫在死城哈拉浩特‘著名的塔’中发现了大批——迄今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西夏文图书时,谁会想到,这收集品成了几代学人悉心研究的对象。”[1]他的另一文《黑城遗书(汉文)诠注目录·导言(一)》也说:“柯

兹洛夫1909年在哈拉浩特(黑城——译注)‘著名的塔’中发现的包括古代书面文献在内的收集品,早已举世闻名。”[2]俄罗斯另一学者捷连吉耶夫-卡坦斯基在《西夏书籍业》一书称科兹洛夫在1908年发现了黑水城,是次年“第二次来到黑城发现写本”的[3]。同为俄罗斯学者的克平在为《西夏书籍业》汉文版所写的序言中称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是“科兹洛夫于1909年在哈拉浩特(即黑水城)发现的著名西夏文献的书库”。他们都是把1909年作为黑水城文献发现的时间。不仅国外学者如此,中国多数学者也不例外。例如陈育宁《承百年传统创未来新业》一文就曾提到“1909年沙俄大佐科兹洛夫在我国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水城盗走了大量西夏文献与文物”[4],杨浣《二十世纪中国西夏学学术园地》一文也说:“1909年俄国人科兹洛夫在我国内蒙古居延海地区盗掘到大批以西夏文为主的古代文献,俗称‘黑城文献’。”[5]至于其他有过类似议论或说法的学者(包括台湾学者在内)更不在少数,兹不赘举。

对于黑水城文献发现的时间上存在着歧见或者说以1909年作为发现始年的通行说法,我持一种否定的意见,我主张应以1908年作为黑水城文献发现的始年,这是因为在1909年黑水城“著名的塔”文献发现之前的1908年,科兹洛夫第一次进入黑水城遗址时就发现了一定数量的西夏文、汉文和其他文字的材料。科兹洛夫率领的俄国探险队在1908年4月、1909年6月曾两次进入黑水城。对于其第二次进入黑水城,因为伴随有“著名的塔”所藏文献的惊人发现而为人所熟知,因而也就往往被人想当然地视为黑水城文献发现的始年。实质上,科兹洛夫早在此前的1908年4月第一次进入黑水城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一定数量的文献材料,其中就有西夏文文献。据俄罗斯学者克恰诺夫(Е.Н.Кычанов)《俄藏黑水城文献·前言》[6]介绍,科兹洛夫探险队第一次在黑水城逗留时间是从1908年4月1日到13日,发现物品计有“西夏文字手抄本残片”“波斯文名著《七智者》故事集残叶”“伊斯兰教经写本”和“三本西夏文书本和三十本西夏文簙册”。除了西夏文和波斯文文献外,还应该有一定的汉文文献。据克恰诺夫《只有文献在作证》第33页所述,当时科兹洛夫“从废城所出写本除汉文外,还有一种用某一未知语言书写的抄本,至少是谁也不懂这种语言”[7]。尽管由于缺乏记录,我们已经不知道上述文献具体是哪些,但这些“10个俄担箱”包括相当数量的文献却是无可置疑的,因为正是这些文物运到圣彼得堡由俄国地理学会专家确认“有一种用某一未知语言书写的抄本,至少是谁也不懂这种语言”之后,才指令科兹洛夫第二次返回黑水城的。可以肯定地说,科兹洛夫1908年第一次进入黑水城遗址时就发现了包括西夏文、汉文、波斯文等在内的历史文献,黑水城文献的发现始年应是1908年而非1909年。

朱:关于黑水城汉文文献的朝代构成问题,您与其他学者有什么不同的见解?

孙:对黑水城汉文文献的朝代构成,一般来说学者们只是在涉及有关论述时才顺便提及,

例如有的学者说文献形成的朝代是“宋、夏、金、元”,有的学者说是“辽宋夏金元”。我根据《俄藏黑水城文献》第6册后附的由孟列夫、蒋维崧、白滨撰著的《叙录》进行统计,认为俄藏黑水城汉文文献的朝代构成就时序而言有唐、五代、宋、西夏、伪齐、金和元代(包括北元),其中以西夏数量最多,其次是宋代,再次是元代,又次是金代,最少的是唐代、五代和伪齐文献,各只有几件。此外的新认识主要有三点:第一,《俄藏黑水城文献》汉文文献中包括有少量的辽代文献。第二,《俄藏黑水城文献》汉文文献还夹杂有一件清代文献。第三,《俄藏黑水城文献》汉文文献的朝代构成还应包括伪齐刘豫政权的三件文书。尤其是在俄藏黑水城文献鉴别出一件清代文献,这是过去别人均未发现的问题,也算是我的一点小贡献。

朱:关于黑水城文献的发现在中国近代新材料发现史上的地位问题,您的观点是什么?

孙:我的观点可以用两句话概括:第一,黑水城文献是近代中国古文献新发现的重要构成。过去一般都把殷虚甲骨、汉晋简牍、敦煌文书和内阁大库档案作为“近代中国学术史四大发现”或曰“近代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我认为在中国近代与殷虚甲骨、汉晋简牍、敦煌文书和内阁大库档案四大发现足以等量齐观的大发现还有一个,这就是近年屡有学者提到的黑水城文献。理由有三:一是黑水城文献发现于1908年,与殷虚甲骨、汉晋简牍、敦煌文书和内阁大库档案发现于1900年前后的时间差不多。二是黑水城文献首先由俄国探险家发现并运藏俄国,这与20世纪初敦煌文书发现后遭到外国探险家攫取,大部分珍品流失海外的归宿类同。也正因为如此,形成了黑水城文献主体庋藏于海外,国际影响巨大,学术研究国际化程度高的特点。三是黑水城文献虽然与敦煌文书(包括吐鲁番文书)相比数量偏少,但总体而言内容丰富、数量巨大,仍称得上是大宗文献。仅凭这三点,黑水城文献就足以与殷虚甲骨、汉晋简牍、敦煌文书和内阁大库档案并称近代以来古文献的五次重大发现。

第二,黑水城文献的出土形成了近代新发现材料的完整系列。从时间上说,黑水城文献填补了敦煌遗书与内阁大库档案之间的时代空白,由此形成了从殷虚甲骨到汉晋木简,再到敦煌遗书,再到黑水城文献直至内阁大库档案,最终使近代发现的五大新材料形成了上下贯通、时代衔接、与整个中国历史演进脉络相对应的完整的新材料链条。四大新发现材料,甲骨文所对应的朝代主要是殷周时期特别是殷商,简牍文献所对应的朝代主要是战国秦汉三国西晋时期,敦煌文书所对应的时间是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初期,内阁大库档案所对应的朝代是明清时期。由此可见,在中国古代传统的王朝体系(即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中,以

上四大新发现材料所对应的王朝只缺夏代和宋辽金元两大时期,而夏代是否产生文字迄今无法得到考古证实,所以在殷商至明清的王朝体系中缺乏对应新材料的时期实际上只有宋辽金元一段,可以这样说,四大新发现材料所对应的历史时期只在宋辽金元这一段存在缺口。而黑水城文献的主体部分是西夏文文献,西夏文之外的汉文部分除了人们所熟知的大量西夏、宋、金、元(包括北元)文献之外,还有数量不等的唐代、五代、辽代和伪齐文书,这些西夏文和汉文文书主体部分所对应的历史时期恰好是宋辽夏金元时期。我们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黑水城文献可以填补近代以来新材料体系中敦煌遗书与内阁大库档案之间的时代空白,从而使近代发现的五大新材料形成上下贯通、时代衔接、与整个中国历史演进脉络相对应的完整的新材料链条。黑水城文献是近代新发现材料链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从物质形态上说,黑水城文献填补了近代发现新材料体系中有关版本和装帧形式方面的某些残缺环节,从而丰富了新发现古代文献载体及其版本和装帧形式的种类构成,并使之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系列。在殷虚甲骨、汉晋简牍、敦煌文书、黑水城文献和内阁大库档案五大新材料体系中,殷虚甲骨文献的载体是龟甲和兽骨,汉晋简牍文献的载体是竹木板条,这两种载体都属于硬质材料;敦煌文书、黑水城文献和内阁大库档案的载体都是纸张,属于软质材料,因此,单就文献载体的质料而言,殷虚甲骨、汉晋简牍、敦煌文书和内阁大库档案已经具备了各种软硬质的书写材料,黑水城文献在这一点上并没有提供新的内容。但是,在文献的形成方式、版本形式和装帧形式方面,黑水城文献贡献良多。例如文献的形成方式和版本形式,殷虚甲骨文的形成方式是锲刻,汉晋简牍的形成方式是在竹木板条上书写,敦煌文书和内阁大库档案绝大部分或大部分是手写本,极少或很少是刻本印本,尤其是敦煌文书,其具有特点的代表性形式是在纸上书写的写本。黑水城文献的特点则是印本,虽然它也包含有相当数量的写本,而且是最具价值的部分,但它与其他四大新材料相比较而具有的独特之点就是印本数量所占比例最高,印本为主且种类繁多(有木刻印本、活字印本等。活字印本中又有木活字印本和泥活字印本等)是黑水城文献最鲜明的特点之一。再如装帧形式,殷虚甲骨文多是以单件龟甲和兽骨为文献单位,汉晋简牍现在所能看到的虽是单片木简而原本多是编连成册,敦煌文书则已经具备了卷轴装、龙鳞装、梵夹装、经摺装、粘页装、蝴蝶装、线装的各种形式。但是,由于写本占据的绝对地位,从简帛形式导致的卷轴装、从贝叶形式导致的梵夹装,从卷轴装演变的经摺装,从卷轴装演变的龙鳞装,始终是主要的形式。而黑水城文献在装帧形式方面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既具有了十分成熟的线装,也具有了后来长期不知其名的缝缋装。近代出土发现的新材料几乎包含了有关古籍版本的各种主要装帧形

式,至少其中成熟的线装和缝缋装就是由黑水城文献提供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黑水城文献对于新材料在文献载体、版本装帧形式等方面构成完整系列功不可没。

朱:关于黑水城文献研究的学科定名问题,您与以往学者以“西夏学”概称的观点迥然不同,请问出于什么考虑?

孙:的确,学术界长期以来存在以“西夏学”概称黑水城汉文文献研究的现象,我认为西夏学自是西夏学,黑水城文献研究自是黑水城文献研究,黑水城文献研究的学科定名应该称为黑水城文献研究学或简称为黑城学。

所谓“西夏学”,根据目前学者们通行的用法,至少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围绕西夏文文献研究而形成的专门学问;第二,围绕西夏王朝研究而形成的专门学问。按照第一种含义,“西夏学”是围绕西夏文而形成、研究对象为单一文种的学问,凡是使用西夏文的文献和以西夏文文献为研究对象以及与此相关的论题,均应属于西夏学的范畴。按照第二种含义,“西夏学”是围绕西夏王朝一代、研究对象为西夏单一王朝而文字不限于西夏文的学问,因为西夏王朝使用的文字还包括汉文、藏文以及其他文字等多种文字,凡是以西夏王朝为研究对象包括以西夏王朝各种文字文献为对象以及与此相关的论题,均应属于西夏学的范畴。要而言之,如果一分为二,西夏学或是指围绕西夏文文献研究而形成的单一文种的专门学问,或是指围绕西夏王朝研究而形成的单一王朝的专门学问;如果合二而一,西夏学则是指围绕西夏文和西夏王朝研究而形成的专门学问。无论如何,“西夏学”与“西夏文”和“西夏王朝”紧密相连,不可割裂。

尽管我不同意以“西夏学”指称或概称围绕黑水城文献研究而形成的专门学问,但“西夏学”一称的出现、使用与流行却有其科学性与合理性的一面,这至少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西夏学”一语反映了黑水城出土文献以西夏文为主的实际构成。第二,“西夏学”一语留下了近代以来国内学术界最初对黑水城文献关注点与兴奋点的痕迹。第三,“西夏学”一语凸显了黑水城文献研究的学术特色。不过,我们在看到“西夏学”固有的科学性合理性一面的同时,也必须实事求是地认识到这一称谓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其局限性和狭隘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西夏学”一语所体现的单一文字含义不足以涵盖黑水城文献所包括的多语种的文字构成。第二,“西夏学”一语所体现的单一王朝含义不足以涵盖黑水城文献所包括的多王朝的朝代构成。第三,“西夏学”一语所体现的清一色西夏文和西夏王朝文献的含义均不符合黑水城文献非西夏文、非西夏王朝文献占有相当比例的事实。总之,“西夏学”一语不足以涵盖黑水城文献的性质,“西夏学”不等于黑水城文献学,围绕黑水城文献研究而兴起的专门学问不宜用“西夏学”来指称或代称。

那么,围绕黑水城文献研究而兴起的专门学问如何冠名呢?或曰黑水城文献的学科定名如何解决呢?我以为应该仿效敦煌学,定名为“黑水城文献学”,或者干脆简称为“黑城学”。学者们常将黑水城文献与殷墟甲骨文、居延汉简、敦煌文书并称为20世纪初的重大考古新发现,实质上,以上新发现的四大考古新材料就文献的文字种类和时代构成而言,殷墟甲骨文与居延汉简很类似,黑水城文献则与敦煌文书很类似。殷墟甲骨文是殷商时期的占卜档案遗存,居延汉简是汉代边关军民的实用简册遗存,二者均为单一文字单一王朝文献。敦煌文书是以汉文为主而包括其他多种文字,时代构成是以唐代文献为主而包括其他诸朝文献,黑水城文献则是以西夏文为主而包括其他多种文字;时代构成是以西夏文献为主而包括其他诸朝文献。因此,黑水城文献的学科名称应该仿效包容多种文字多个朝代的“敦煌学”一语而冠名“黑城学”,不应仿效只反映单一文字单个朝代的“殷墟甲骨学”“汉简学”等语而冠名“西夏学”。一句话,“黑水城文献学”或曰“黑城学”是准确反映黑水城文献学术研究性质、完全涵盖黑水城文献文字种类时代构成而又名实相符的最佳学科名称。

朱:黑城学与西夏学二者是什么关系呢?

孙:关于“黑城学”与“西夏学”的关系问题,我不主张以“西夏学”来指称或代称黑水城文献研究的学科,但并不反对使用“西夏学”一语,而应明确“黑城学”与“西夏学”各自所对应的研究对象和学科范围:“黑城学”所对应的研究对象应是所有黑水城出土的文献材料(包括唐、五代、辽、宋、夏、金、伪齐、元、北元等所有文字所有文献),所有围绕黑水城文献研究涉及的论题均应属于这一学科范围;“西夏学”所对应的研究对象应是所有西夏文文献以及所有与西夏王朝有关的材料,所有围绕西夏文、西夏王朝涉及的论题均应属于这一学科范围。因为黑水城文献既以西夏文西夏王朝文献为大宗,又有相当比例的非西夏文非西夏王朝文献,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黑城学”与“西夏学”既存在大量的交叉渗透,也存在不少方面的壁垒分明。总之,“黑城学”与“西夏学”既有相互联系交叉渗透的一面,也有相互区别壁垒分明的一面,二者既不是包含关系,也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有复杂交叉的并列关系,必须视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

朱:关于黑城学与敦煌学的关系问题,以及敦煌学对今后黑城学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您有什么见解?

孙:我想这可以从三个方面谈。首先谈一下黑水城文献与敦煌文书的联系。黑水城文献研究或曰黑城学、西夏学虽然已经走过了百年的时间,但也只是在最近二十来年才愈来愈以一门独立学科或专门学问的姿态活跃于中外学术舞台。在黑水城文献发现以来的百年时间内,有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由于信息的闭塞和主要文献收藏国文化政策的封闭性,

黑水城文献的整体情况对多数人来说基本处于一种扑朔迷离的状态,人们知之甚少,以致有时候不免将敦煌文书与黑水城文献混为一谈,例如《俄藏敦煌文献》混入了一部分黑水城文献就是典型的事例。当然,也有不少情况是因为黑水城文献自身在许多方面与敦煌文书存在接近或相似之处,而被作为敦煌学外围学科、相关学科、交叉学科纳入了敦煌学者的视野,被视为敦煌学的一部分。所以,有些黑水城文献(包括西夏学)的信息就是通过敦煌学的信息平台发布的,有些黑水城文献研究的学术论文是通过敦煌学方面的专业期刊发表的,有些学者在主要研究敦煌学之外也同时涉猎一些黑水城文献方面的研究。敦煌文书之所以有时混入黑水城文献,黑水城文献研究之所以与敦煌学有时纠缠在一起,被视为敦煌学的一部分,或被作为敦煌学的外围学科、相关学科、交叉学科,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第一,这是由于二者的学科性质相近,都是中国近代新发现五大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五大新材料中学缘最近的两大学科。第二,也是由于二者发现的国际文化背景相同,文献最初流散的命运归宿相似。敦煌文书与黑水城文献发现的国际文化背景,是一直持续至20世纪20年代、与西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相联系的中亚考古探险和文化扩张活动。敦煌文书与黑水城文献这种相同的背景和归宿,影响所及就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是不同的探险家将不同批次、不同探险地点所获不同的文献文物带回了探险家同一国籍的所在国,俄国科兹洛夫所获黑水城文献和鄂登堡等人所获敦煌文书最后入藏于同一机构——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就属于这种情况;二是同一探险家将同一批次不同探险地点所获不同的文献文物带回了同一收藏机构,斯坦因第三次中亚探险在吐鲁番、敦煌、黑水城等地所获文书文物最后都入藏于印度新德里博物馆和大英博物馆就属于这种情况。以上两种情况又造成了两种结果:前一种情况即科兹洛夫所获黑水城文献和鄂登堡等人所获敦煌文书最后入藏于同一机构,无疑是《俄藏敦煌文献》混入了部分黑水城文献,成为敦煌文书与黑水城文献混淆的一个基本原因;后一种情况即斯坦因第三次中亚探险活动的连续性以及将吐鲁番、敦煌、黑水城等地所获文书文物集中一处,实际上就迫使敦煌学学者在研究探险活动和探讨敦煌吐鲁番文书的来龙去脉、原始信息时必须要部分地涉及、了解和研究黑水城等地出土的文献文物,这也就是郭锋《斯坦因第三次中亚探险所获甘肃新疆出土汉文文书——未经马斯伯乐刊布的部分》、沙知《斯坦因第三次中亚考古所获汉文文献(非佛经部分)》以及其他一些敦煌学学者需要涉猎黑水城文献的一个基本原因。

其次,谈一下黑水城文献与敦煌文书的区别。我们认为应该主要把握以下两点:第一,黑城学与敦煌学虽然学缘最近,研究范围有交叉,文献材料的朝代构成有衔接,但二者的研究对象毕竟分属不同的领域,各自构成相对独立的专门学问。在中国近代

新发现五大考古材料中,就文献的文字种类和时代构成而言,敦煌文书与黑水城文献确有相似的一面,即都是一种文字为主而包括多种文字,以一朝为主而兼跨数朝,但二者表面的相似却无法掩盖巨大的实质性区别,敦煌文书是以汉文为主而包括其他多种文字,时代构成是以唐代文献为主而包括其他诸朝文献。黑水城文献则是以西夏文为主而包括其他多种文字;时代构成是以西夏文献为主而包括其他诸朝文献[8]。这说明黑城学的最大特点是西夏文为主包括汉文以及其他民族文字,研究的朝代涉及唐、五代、辽、宋、西夏、金、伪齐、元(包括北元)诸朝而以宋、西夏、金、元(包括北元)为主。敦煌学是以汉文为主包括其他非汉文的民族文字,研究的朝代以唐朝为主而包括十六国南北朝隋五代直至北宋。二者研究的文字、朝代虽有交叉衔接,但各自的研究对象领域分明、区别明显。尤其是黑水城文献的主体是西夏文,而西夏文又是已经消失的死文字,并且历史上西夏王朝的文献极其稀缺,这一切都构成了黑城学诱人的学术魅力,也恰好体现了它不同于以汉文为主要记载形式并且是活文字的敦煌学(也包括甲骨学、简牍学)的最大学术特色。第二,黑水城文献与敦煌文书虽然在文字载体的书写材料方面都是使用纸张,但二者作为代表性的版本形式和装帧形式明显不同,体现了不同的时代特色。例如,在近代五大新材料体系中文献的形成方式和版本形式方面,敦煌文书和内阁大库档案绝大部分或大部分是手写本,极少或很少是刻本印本,尤其是敦煌文书,其具有特点的代表性形式是在纸上书写的写本。黑水城文献的特点则是印本,虽然它也包含有相当数量的写本,而且是最具价值的部分,但它与其他四大新材料相比较而具有的独特之点就是印本数量所占比例最高,印本为主且种类繁多(有木刻印本、活字印本等,活字印本中又有木活字印本和泥活字印本等),是黑水城文献最鲜明的特点之一。再如装帧形式,殷虚甲骨文多是以单件龟甲和兽骨为文献单位,汉晋简牍现在所能看到的虽是单片木简而原本多是编连成册,敦煌文书虽然有卷轴装、龙鳞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线装等各种形式,但代表性的形式是卷轴装等。而黑水城文献代表性的装帧形式则是成熟的线装,并出现了后来长期不知其名的缝缋装[9]。近代出土发现的新材料几乎包含了有关古籍版本的各种主要装帧形式,至少其中成熟的线装和缝缋装就是由黑水城文献提供的。可以这样说,在文献载体、版本装帧形式等方面,黑水城文献较之于敦煌文书具有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

再次,谈一下敦煌学对黑水城文献研究的意义。第一,敦煌学的学术成就和学科建设对黑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在近代五大新发现材料中,殷墟甲骨文、汉晋简牍和内阁大库档案三大材料主要部分收藏在国内,敦煌文书和黑水城文献两大材料的主要部分收藏在国外。因此,就新材料的收藏分布而言,黑水城文献和敦煌文书具有明

显的国际性,殷墟甲骨文、汉晋简牍和内阁大库档案则不具备这个特点。由此围绕五大新材料而形成的各个专门学问也形成了两大分野:黑城学(包括西夏学)和敦煌学因为文献材料收藏的主体在国外,从事研究的既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因此学科的国际属性色彩比较浓厚;而甲骨学、简牍学和内阁大库档案学因为文献材料收藏的主体在国内,从事研究的主要人员是中国人,其学科的国内属性比较典型。黑城学(包括西夏学)和敦煌学尽管都是文献主体庋藏于海外,学科的国际影响巨大,学术研究的国际化程度高,但二者在学科规模、学术成就和学术影响方面却不可等量齐观、同日而语。敦煌学被称之为一门国际性的显学,黑城学则显然不能如是说,其学术成就显然不能望敦煌学之项背。不过,敦煌学的学术成就可在两个方面对黑城学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一是敦煌学构筑了一个近代罕有的中西互动的、共同的学术平台,促进了中西学术平台的国际接轨。二是敦煌学推动了中国传统学术的近代化进程,为中国传统学术向近代化的转型创造了一个成功的学科实例。第二,敦煌学研究方法的成熟经验对提高黑城学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黑城学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整体研究力量偏小,相对于敦煌学尤其突出。二是研究力量失衡,国外主要集中在俄罗斯和日本,国内长期以来主要集中在北京和宁夏等地区,尤其是宁夏,以致给人的印象似乎西夏学只是宁夏的地域之学、地方之学,作为黑水城文献之乡的内蒙古很少有人涉猎研究,这种情况只是在近年才有所改变。三是研究成果的不平衡,整个20世纪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西夏的语言文字方面。这种状况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俄藏黑水城文献》的陆续出版才逐渐得到改变;非西夏文材料的研究成果日益增多,其中汉文文献的研究更获得长足进步。四是重整理而轻研究,出版的资料很多,而深入的研究较少,甚至是低水平地重复出版。五是整体研究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朱:您如何看待黑水城文献研究下一步的发展前景?

孙:敦煌文书发现于1900年,黑水城文献发现于1908年,黑水城文献仅比敦煌文书晚了八年,两者基本上属于同时发现。但百年之中,敦煌学很快风靡全球,成为一门国际性的显学;黑水城文献的研究却步履蹒跚,起步早而发展慢、影响小,直至上世纪90年代前后特别是随着《俄藏黑水城文献》的陆续出版才渐入佳境;两门几乎同时发现的大宗文献,其学术命运竟形成了如此巨大的时代落差。黑水城文献研究的滞后,主要原因当然在于以往主要文献收藏国文化政策的封闭性,但也与我国学术界事实上存在的敦煌学界和唐史学界不越界、宋史学界不屑于、元史学界不关注,学术界的认识不到位不无关联。然而,“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黑水城文献研究滞后的时差,固然是其自身的不幸,但同时也为学术界提供了新机;黑水城文献研究的前人成果少积累少,固然造成了研究的凭借少,

但同时也为学者提供了更多的突破点和填补空白的空间;黑水城文献研究薄弱环节的存在,也正是其自身价值和广阔学术发展的前景所在。总之,黑水城文献研究充满了学术生机,是一方值得继续开垦和精耕细作的学术沃土。

注释:

[1][俄]孟列夫:《黑水城出土汉文遗书叙录》,王克孝译,宁夏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俄]孟列夫:《黑城遗书(汉文)诠注目录·导言(一)》,王克孝译,载《敦煌研究》1988年第4期。

[3]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汉文版第2页。

[4][5]杜建录主编:《二十世纪西夏学》第2、270页,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6][7][俄]克恰诺夫:《俄藏黑水城文献·前言》,载《俄藏黑水城文献》(第一册)第5-6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8]黑水城出土文献以西夏文为主,如俄藏黑水城文献8000多个编号,其中西夏文文献的编号占了90%以上,实际文献量也不低于80%。

[9]牛达生:《西夏活字印刷研究》第131-144页,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心理学论文 自我个性分析

自我个性心理分析 姓名:李浩 系别:化学系 专业:应用化学 学号:2010122204 时间:2011.12.15

自我个性心理分析 李浩 (化学系,应用化学,104班,学号2010122204) 摘要心理分析可以做好心里治疗;能够完善心里教育;能够帮助自我个性发展。通过三种方法去认识自我,比较法——从我与人的关系认识自我;经验法——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反省法――从我与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回顾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在每一段成长历程和人生经验中,每一步成长都是我学习积极面对人生的机会。在自我分析中,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学会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关键词自我分析,成长经历,个性,气质,心理健康 1引言 本次研究以“我”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法、经验法、反省法来审视研究自己的个性,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自己的成长经历为出发点分析其养成的原因,并以研究结果制定完善自我的方案。 2自我分析 自知是一个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心理学家认为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因为每个人的自我都有四部分:公开的自我,盲目的自我,秘密的自我和未知的自我。通过与他人分享秘密的自我,通过他人的反馈减少盲目的自我,人对自己的了解就会更多更客观。这次我通过自我分析,对自己有了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同时也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了一番分析。 2.1自我分析的方法 2.1.1比较法——从我与人的关系认识自我 他人是反映自我的镜子,与他人交往,是个人获得自我认识的重要来源。我们先从家庭中的感情扩展到外面的友爱关系,进入社会又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关系。有自知之明的人能从这些关系中用心向别人学习,获得足够的经验,然后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规划自己的前途。但是通过和人比较认识自己应该注意比较的参照系。 2.1.2经验法——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 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即我从做事的经验中了解自己。一般人通过自己所取得的成

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个人学习心得体会1 我自认为是个比较爱学习的人,毕竟不管从年龄上说还是从教龄上算自己都是比较年轻的,需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所以我一向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这次也不例外,当校长告诉我有一个出去听课学习的名额打算给我时,我毫不犹豫的欣然接受了。 我参加的是“xx省第五批小学语文教学能手评选课堂教学现场会”,五天我的任务就是听课,一天八节课,那可真叫一个过瘾啊! 回来后,本学期刚领的一本听课记录已被我密密麻麻地记满了。翻看着这几天沉甸甸的收获,那一堂堂精彩的课又浮现在眼前。 最令人震撼的是那节《军神》,文字与录像的结合再加上老师那动情的语言不仅是学生,在座听课的老师也被带入了文中。 《麻雀》中老师多次创设情境让学生把自己想像成小麻雀或老麻雀设身处地的去体会当时情形的危机和老麻雀的勇敢伟大。 《从现在开始》一课,这是一节低年级的课文,老师对字词的训练非常扎实,形式灵活多样。同时老师很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和行为习惯的指导。课堂上老师语言生动亲切,创设情境使学生把自己想像成小动物。尤其是在问到猫头鹰当上大王后小动物们的感受时,老师直接亲切地问:“小动物们,这一个星期下来,说说你们的感受好吗?梅花鹿呢?美丽的孔雀呢?小斑马呢?”老师直接与学生以小动物

的身份进行对话来体会猫头鹰和袋鼠当大王时他们的叫苦连天,以及小猴子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去年的树》是一篇小童话,课文篇幅短小但十分感人,老师多次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想象使童话中的人物在学生眼中生动起来,更让学生读出了文字背后更加丰富的内容。比如:在这茫茫的追寻路上,小鸟可能遇见什么?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此时她会想些什么?在灯火没有完全熄灭前,帮大树写写他的心里话向小鸟讲述分别后的经历,写写曾经的往事或表达对小鸟的思念。像这样的几个环节把学生带入了课文中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此外还有《狼和小羊》《地震中的父与子》《白鹅》《狐狸和乌鸦》《猫》等精彩的课。 回过头来想想,我发现成功的课一般有这样几个特点: 1、教师对教材挖掘比较深,比较透,理解到位。准确把握了训练的重点难点并通过各环节有效地落实。 2、对学生的训练比较扎实。尤其是低段的字词训练,朗读指导,高段的阅读写作方法指导等都很到位。另外,课上老师还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3、教师都具有较好的自身素质,无论是朗读、板书还是课堂上一句简单的评价语都是一个闪光点。老师得体准确的语言,饱满的激情总能把学生带入情境,走进与文本的对话中。或许是因为这一直是我的一个缺陷的缘故吧!我总是格外关注老师在课堂上的情感。一节成功的课需要把学生带入文本的情境,也只有这样才能打动别人,才

第七讲:色彩学基础知识讲解学习

色彩学基础知识 有时候,观察我们拍完的照片,会发现,整体色调和我们看见的不一样,可能有点偏红,或者偏蓝,或者偏其他色彩,这是为什么呢? 色不同,其实是光在作怪。 光与色 摄影作品主要是借助光完成的,没有光就没有摄影。我们能看到被摄体及被摄体的颜色,就是光的作用。或者说,只有被摄体使人眼有光感时,才能使人眼有色觉。有光有色,无光无色,在漆黑一片的屋子里,根本谈不上看到被摄体的形状和颜色。物体有两种,一种为发光体;一种为不发光体。我们所讲的多是不发光体,发光体极特殊,对摄影作用不大,故不在论述之中。 光分为两种,一种为可见光;一种为不可见光。通常情况下,我们看到的光一般为白色,实际上光不是单纯的白光,而是一种混合光。当日光通过三棱镜时,才能分解成一系列色光,这也称为色散现象。日光分解后大部分光人眼看不见,人眼能看到的只是极少一部分。凡是人眼看不到的光,就称为不可见光,凡是人眼能看到的光,就称为可见光。

可见光谱的色光有七种: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些可见光都是按照不同的波长排列的。也可以说,光是按波长辐射的一种电磁能,就如水的波纹一样,是波浪式进行的。日光辐射的电磁能有伽玛线、X光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可见光和不可见光是由光的波长决定的,光波的波长极其微小,以毫微米为单位,每一毫微米等于一毫米的百万分之一(mm/1.000.000)。人眼对波长辨别的范围,大约在380毫微米(光谱中紫色)到760毫微米(光谱中红色)。但是,当波长小于400毫微米时大于700毫微米时,人眼对这两端光的感受能力接近于零,所以把可见光谱定在400到700毫微米的波长范围内。在可见光谱中波长最长的是红色光,最短的是紫色光。其实在整个光谱中,波长为700~600毫微米的光,呈现出不同的红色;在600毫微米左右为黄色,然后为绿色;500毫微米左右为青色,最后转为蓝和紫色。在光谱中红、绿、蓝这三个色段均为主要色,也叫摄影三原色。 雨后空中出现的彩虹,把日光中所含的光谱成份显示出来,这和三棱镜分解日光中(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各种光谱成份的道理基本一样,也很好的证明了上述的观点。 客观世界中的物体具有各种各样的色彩,由于不同

色彩基础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美术“色彩基础”教学研究与案例评 析学习心得体会 在视觉艺术中,色彩具有先声夺人的力量。举个例子,当我们翻开一本书时,我们先看的大多不是内容而是插图,当黑白插图和彩色插图在一起时我们会先看彩色插图,这就是色彩的力量。 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们经过了静物写实、色彩分解和色彩构成的训练。但让我体会最深刻的并不是色彩的运用,而是色彩的图案和图案与色彩的协调,在我看来,一幅好的色彩作品离不开好的构图和图案设计。 静物写实,那么它的色彩所含的主观的东西就少了。这样整个画面除了要把握色调的统一,最重要的就是构图了。首先要把画面的空间充分的表现起来并且要使每一个静物之间有联系,这样才能更加轻巧的驾驭色彩。写实并不是完全照搬现实,画面的整体好看才最重要!色彩分解,在这方面,就要大胆的用色。要用色块表现物体的空间和他们之间的联系,从而使画面统一协调,而且色彩要用的干净。构图也要紧致,不然色彩分解就会使画面散乱。 色彩构成,注重的就是图案的设计与色彩的运用以及图案与色彩的协调。图案的艺术源于自然,,因此要善于观察,要懂得发挥想象力。色彩的运用要考虑它的色相、纯度和明度。图案与色彩的协调最为重要,这里我就我的一点学习经验说一下。 图案的设计要有统一也要有变化。统一是一种协调关系,是有规律的,变化则是一种对比关系,处于从属地位,是突变的,存异的。图案的对称会使画面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而均衡则会使画面活泼而生动。图案的动感在线形方面要靠曲线、倾斜线来表现,在面形中,用圆形来表现,在色彩方面用对比强烈的色彩来表现。而它的静感则用直线、垂直线,方形和对比含蓄的色彩来表现。 色彩的协调也是需要技法的。我们知道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纯度和明度。色彩的协调一般来说同类色、邻近色、近似色易协调,对比色和补色难协调,但是不协调的色彩可以通过色彩渐变、改变色彩面积、调入另一种颜色、用中性色勾线等来使其协调。 我对色彩设计基础的心得就是这些了,总之,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

个性心理自我分析及自我完善规划

个性心理自我分析及自我完善规划 个性心里的自我分析,我认为要分析我的个性就必须从我的成长经历说起,我是一个从小生活在九江的靠近长江边普通村子里的孩子。在我的记忆里爸妈这二个称呼似乎并不像其他孩子那里出现的那么多,我是一个和中国大多数穷人家家里孩子一样的留守儿,从小就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那时候总是听到他们说我是捡来的孩子,说我是没人要的孩子,我记得每当我听到这些话是我都是很伤心很伤心的。但我理解我的爸妈,我告诉自己必须学会坚强。坚强的去面对伙伴们的嘲笑。不过也正是因为我是留守儿吧。所以在独立性方面我要比他们强得多。我从小学的时候就开始自己报名了,而他们则还是有父母带着去学校报名。而且从这之后只要是我自己能做的事我都是自己去完成的。我记得读小学的时候我的成绩很差,而且上学还总是迟到。所以在老师眼中我是一个问题学生,老师总是说我成绩差之类的话,弄得我从那之后就变得非常自卑,对于一些事情总是没有自信,不敢尝试。不过后来读了初中,对于新环境的兴趣大。所以读书也就认真很多从老师眼中的坏孩子变成了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而且我性格中的不自信也再初中时期有了很大的改变,虽然还是胆小但在一些方面也敢去尝试了。如果说初中的我是相对文静的话,那高中的我就是非常活泼的那种类型了。高中处于青春叛逆期对于什么都敢挑战。我的不自信也

就是在这个时期彻底的改变的。我不在是哪个胆小的我了。这时候的我已经变得非常自信,而且也非常的活泼开朗。这就使我变得非常善于交际。应该说高中教会了我怎样做人。直到大学现在我还是这样。 写了这么多,其实很为简略。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不同,人正是由于先天的和后天的原因——成长经历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才有了不同的人生。而我在我现在的人生经历中,我学会了独立、学会了坚强、具有了吃苦耐劳的品性。当然还有我的自信。 在兴趣方面,我也有很多很多因为我也很喜欢玩,首先是运动方面我喜爱篮球、会玩足球、爱打台球、精通羽毛球、偶尔玩下乒乓球,而且我还很喜欢跳街舞。其他方面,我喜欢看杂志像《意林》、《读者》、《青年文摘》之类的。而且我还特别喜欢看有关历史方面的书,因为这能拓宽我的知识面。我喜欢玩魔术,爱讲笑话,因为我觉得这些能使得生活更具有趣味更丰富多彩。 当然我也有不足的地方,我有高度的责任心,会陷入日常事务的细节中去,以至于没完没了的工作。每件事情我都会从头做到尾,这总是让我过度劳累,压力很大时,你会过度紧张,甚至产生消极情绪。由于我的现实、细致,有时容易忽略事情的全局和发展变化趋势,难以预见存在的可能性。对此我需要周到考虑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和可能性,需要增强对背景的关注。 这一篇自我分析报告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我想每个人通过写这篇报告都再次了认识了自己吧!其实这个对于自

每天学习心得体会

每天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心得 参加这次钟承恩老师的116期的团队复制特训营学习后,觉得自己真的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以前老是觉得自己什么都懂点,什么都知道点,但做起工作起来又觉得自己不知道从何下手,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而且老是办事情没有效率喜欢托托拉拉,就像老师说的,知道不等于做到,做到不等于做好,做好不等于做精做精不等于做专。真的是这样的,这句话真的深深的打动我,如果每个人办事情都是差不多的话,那完蛋这个事情会差得很远,几乎是没有什么戏可以再唱了,所以对自己今后的工作一定要非常明确,特别作为公司的一个店长来说更是要确实的数据和明确的目标来说话。这两天的学习我总结的几点来作个分享; 1.对团队的三个统一(思想统一目标统一行动统一)一个优秀的团队都是会达到这种标准才叫团队,而我们呢想想自己觉得自己做到这点了吗?每次开会嘴上挂着说我们团队怎么样?怎么样?每个月的目标都分配下去,但就是完不成,员工的大脑里头根本就没有那种意识,每个人都是很被动的做工作,每天我把自己搞得累死,也经常问自己到底问题出在哪里?那么经过这次学习我真的知道啦,主要原因是自己没有起到一个核心领导的职责,没有让大家知道共同的目标是什

么?没有很明确的把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分工以及每天的目标任务是多少?才导致自己在工作中遇到这些头疼的问题。 2.对团队文化这几个字很熟悉,但没有真正的去理解透,那么通过这次的学习我知道了,一个团队的文化是要非常明确清晰制订一种标准,强制性的去执行,让大家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形成一种风气,最后就形成公司的一种团队文化。那么结合到我们工作中去说,公司的制度一直都有,但从没有按照制度的标准去执行,看见这些孩子都那么辛苦的上班,说真话不忍心去罚他们款,不罚他们又不按照制度上去做,嘴上每天说都没有用,每天都是一样的没有改变,弄得自己心里急。就像老师说的那样你真的爱他们就要对他们严格,必须强制执行,没有理由没有借口,每个员工如果我们都这样的执行公司的制度的话,最后养成一种公司的风气,只要进公司的新员工都就知道公司的制度,就会跟着老员工执行公司的制度,最后对我们管理者来说就很轻松。 3.会议的运作,每次我们开会都起不到好的效果,主持的人说得累死最后说来说去还是一样,甚至大家抱着应付的态度开会,根本就不知道开会的目的在哪里?经过这次的学习我真的知道会议的重要性,而且还要多开会就是多沟通。特别像我们的晨会,是必须每天坚持要开的,一日之季在于晨,而且晨会是一天当中最重要的会议,在开晨会要有一个主持人一定要体现开心的氛围(击掌,拥抱,唱歌,跳舞)每天可以换动开会的方式,激励大家,每天的目标达成率在开晨会时就要体现出来,让大家都知道每个人每天的目标是什么?没有达成要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自己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自己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自己学心理学是为了认识自我、开阔眼界、拓展心胸、和谐人际、挖掘潜力、提升人生价值。每个人的苦乐,事实上是由自己的思维方式决定的。我们要认识自己的心里,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从而更加快乐。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心灵世界里,认识自己,就是认识整个世界。改变自己的心灵,就是改变整个世界。自己的命运自己造。 我们要学习心理学的知识、能力、理念,不要自我设限,要不断挑战自我、学会独立思考、注重培养爱心。学思结合、边学边用。养成理性思考的习惯,遇到问题时能用正确的思路来解决,不自找烦恼。只有当我们学会了仔细地研究周围世界,而且仔细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只有当我们努力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我们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我们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现代人有很多文化经验,科学知识,可说无所不知,但却少自知。而自知乃是一个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Jone和Hary提出关于人自我认识的窗口理论,被称为乔韩窗口理论。他们认为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因为每个人的自我都有四部分:公开的自我,盲目的自我,秘密的自我和未知的自我。通过与他人分享秘密的自我,通过他人的反馈减少盲目的自我,人对自己的了解就会更多更客观。 认识自我的三条渠道 (1)比较法——从我与人的关系认识自我 (2)经验法――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人的心理受到6个层次的影响,从高到低分别是:心灵层——明白人生的意义(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身份层——认为自己以什么样的身份去实现人生的意义(我是谁我的身份是什么);

每天学习心得体会

每天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每天学点心理学》心得体会 《每天学点心理学》心得体会 假期认真拜读了著名作家丁夫《每天学点儿心理学》这本书,读后感触颇多。我认识到了教育不仅仅是教学,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输导也是至关重要的。每天学点儿心理学,懂得越多,我们就越能解释身边的现象,选择好自己的情绪和做法。 没有读这本书以前,总觉得心理学很深奥,也很虚幻,但是通过读书,我被它的案例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书中有很多道理值得借鉴,其中《用自信照亮人生》一节对我启发很大。美国职业橄榄球联会前主席杜根提出这样的说法:强者不一定是胜利者,但胜利迟早都属于有信心的人。也就是说,如果你只接受最好的,你最后得到的往往也是最好的,只要你有信心。有自信的人从心里就认定自己,可以没有什么畏惧。 在事业上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乃是获得成功不可或缺的前提。在具有其他品质的时候,你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有自信,自信是激励自己达到所希望目标的积极态度。

书中配以许多案例,不但不乏味,反而让人有一种从生活中悟出哲理的感觉,视野也开阔很多。通过读书,我发现自己以往的看法存在着很多的偏颇: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是把自己估计得过高,甚至有些自以为是;在不得志时,又往往把自己估计得过低,把所遇到的困难和不利条件统统看作自己的无能,以至于做什么事总是很极端。但学习之后,我逐渐发现想要了解自己其实并不难,除了要做一个冷静的现实主义者,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首先要学会认识自己的工作,无论你是一棵参天大树,还是一棵小草,自我认同才可能得到他人的认同;其次要学会善待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生学生的气是难以避免的,在气愤时心疼一下自己,找一个僻静处宣泄宣泄,不要让那些无名之火伤身,更不能把学生作为自己的宣泄对象,甚至放弃对学生的教育;第三就是忧伤时,要心疼一下自己,找一些自己可以信赖的朋友,诉说诉说,让阳光复现;第四是在劳累时,要心疼一下自己,美美的睡上一觉,人不过是血肉之躯,经不住太多风霜雪雨。 除此之外,我的最大收获还在于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处理事情时开始考虑的周到了些。逐渐开始观察、理解学生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

色彩基本知识教案

《色彩基本知识》 一.授课班级:基础班 二.学科:美术 三.课题《色彩基本知识》 四.课时:2课时 五.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与懂得色彩主生的基本条件以及绘画用色的基本知识,并尝试运用这些知识。 六.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色彩三要素及同种色、类似色、固有色、条件色与色性的理解。 2、教学难点:类似色、对比色的组合调配。 七.课的类型:讲授课 八.教学方法:讲述法、引导法、图片展示法、启发法、练习法相结合 九.教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色卡,类似色与对比色的范围,示范用的水粉纸若干张,水粉画工具材料。 学生准备:教材 十.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应该都看过一些黑白电影或是黑白电视节目,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只有黑、白、灰的世界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一两个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所以说色彩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不是单调的。那么,人为什么能看见颜色呢?光进入视觉的三种形式:1.光源光(自然光、人造光)2.透射光3.反射光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时,通过物体的吸收、反射或穿透作用,反射回来的色光作用于人的视觉,便产生了某种色彩的感觉。色彩的产生是光对人的视觉和大脑发生作用的结果,是一种是直觉。 (二)颜色 色彩范畴:色彩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两大范畴 无彩色:黑、白、灰色。

有彩色:红、黄、蓝等含彩的色。 我们在画色彩的时候,什么颜色是必不可少的呢? 1、三原色 不能用其它颜色混合而成的色彩叫原色。用原色却可以混出其它色彩!(不是全部)。 原色包含两个系统:光的三原色和和色料或颜料的三原色! (1)色的三原色:朱红光,翠绿光,蓝紫光。 (2)色料的三原色:紫红,柠檬黄,天蓝! 在一张画里面,同一种颜色不同距离的物体我们证明体现呢? 2、间色 又叫"二次色"。它是由三原色调配出来的颜色,是由2种原色调配出来的。红与黄调配出橙色;黄与蓝调配出绿色;红与蓝调配出紫色,橙、绿、紫三种颜色又叫"三间色"。在调配时,由于原色在份量多少上有所不同,所以能产生丰富的间色变化 3、复色 也叫"复合色"。复色是由原色与间色相调或由间色与间色相调而成的"三次色",复色是的纯度最低,含灰色成份。复色包括了除原色和间色以外的所有颜色 一个物体由于受到光的影响,暗面我们一个怎么体现呢? 4、补色 是广义上的对比色。在色环上划直径,正好相对(即距离最远)的两种色彩互为补色。如:红色是绿色的补色;橙色是蓝色的补色;黄色是紫色的补色。补色的运用可以造成最强烈的对比 (三)色彩的三要素 1、色相 色相是色彩的相貌,即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不同的波长给人不同的色彩感受!红、橙、黄、绿、蓝、紫色每个字代表一个具体的色相!注意:色相是由波长决定的,所以比如粉红色,暗红色,灰红色是同一色相(都是红色相)只是彼此明度和纯度不同而已! 色相可以分为高纯度,中纯度,低纯度,高明度,中明度,低明度! 2、明度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明度是全部色彩都具有的属性,最适合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020年心理学自我成长分析报告

2020 年心理学自我成长分析报告 成长__ ,痛并快乐着。你得接受这个世界带给你的所有伤害,然后无所畏惧的长大。在此了20xx 年心理学自我成长分析报告,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一、个人成长感言: 做为一名教师,每天面对天真无暇的孩子,始终在思索着,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我的追求是什么?做为社会的人,不断探索着事物的真谛,对于我来说,更是不断探究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作为一生的求证。在每一个人生的阶段,都力求完美,可总是有令自己遗憾的地方,也正是这些零碎的片断连接起来,才构成了自己相对完整的一生。 一个人至于最终能够成为怎样一个人,很大程度上是由他成长的经历,社会环境,生活事件所决定。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我感到自己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家庭教育、氛围影响及情感体验对铸成今天的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个人问题的分析与探索 时刻把握自己的情绪波动,时刻关注别人的情绪变化,我认为对于心理调控对人际交往很有帮助。在成长过程中,我体味到了心理由幼稚趋于

成熟的进步,也感受到了自己心理调节能力的欠缺,同时我还面临着一个困惑:自己的心理问题有多少,该如何解决?渐渐地,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了心理学知识的缺乏,急需获得接受一次心理学专业辅导的机会,而这次对心理教师的培训恰恰提供了这一平台。 在培训中我尽量抓住有限的课堂时间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各位心理专家及心理专任教师的成长经历为我的学习增加了动力,也促成我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积极地向老师们取经,并查阅相关资料,从中学到了不少极为宝贵的心理学知识。其中既有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历史与发展,例如:西方最早研究心理学的著作是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心理学独立的重要标志是冯特建立心理学实验室;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有客观性,实践性,发展性和系统性??也不乏一些科学有趣的心理测试题; 挑战人生极限的拓展训练,既有通过“马加爵事件”举出了当代人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又贯穿了“如何实现角色转化适应新环境”等解决方法。还提供了十几条经典建议:比如说:不管什么事情,要勇敢地讲出来; 情绪中不要与别人沟通等,要学会等待转机等等。在老师的耐心讲解下,这些知识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__ 宗教信仰,学习佛学,懂得生命; 学习儒学,懂得入世; 学习道学,懂得超脱; 学习技术,掌握生存。接纳一个人做朋友,不以个性张扬和个性内敛为标准,真诚为要,孝道为先。认同别人不是委屈

读《学记》的心得体会

读《学记》的心得体会 中华可考历史三千多年,我国最早的教育家可追溯到春秋孔子身上。而后教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直到近代西方才产生了独立的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学。而随着西方教育学的传入和影响,中国教育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师道、师心与师德早已植根,在吸取外来优秀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应回顾自身。且在义务教育的普及下,当今教育显出越来越多的弊病,虽不乏优秀教师与刻苦学生,但总体而言无论是老师或是学生,其在教学态度和学习态度上的认真程度都有下降。《学记》作为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收入《礼记》中,谈及古人学校教人、传道、授业的顺序以及教育得失与兴废的原由,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虽论述的时代背景距今久远,但仍具有相当高的价值。以下我将谈谈我读《学记》的几点体会。 一、七条校规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学校不应仅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还是进行德育的重要场所,让孩子懂得一些日常行为规范,基本的道德准则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认为是十分重要的。简言之就是知礼二字。在《学记》中就明确地提出了七条校规,对象包括政府、老师、学生。 针对政府的一条: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大意是没有占卜和举行完夏祭,官员们就不能随意地进入学校重地来视察考核学生,表现出政府对学校与学生的尊重。学校本就是一个学习交流,思想激荡的场所,过多的政治干预必定影响学习的纯粹性,虽然古代一直都是学而优则仕,统治者特别是从明朝开始,在思想方面禁锢得特别厉害,但没有视察并不代表没有约束,所以这条校规总有点空谈的味道。不过教育部官员少出来走动,学校也能少点花费,学生学习不至于经常受到骚扰也是好的。 对老师的要求有三条: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这三条校规可以说是古今一脉相承的,鼓箧就是击鼓,相当于现在的上课铃声,不过古代是老师亲自敲的,目的是让同学们回到课室坐好,而夏楚指惩戒犯错学生的戒尺和荆条,通过严厉的惩罚树立老师的威严,当然现在不提倡体罚,更多的是谈话式的言语教导。而对教师要求最高的一条,也是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挥潜能,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用启发式教学,给予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机会和空间。我想即使到现在,这仍然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做到。在中国每个班50、60人的情况下,为提高效率,让学生最快地获得知识,教师通常采用讲授法,但这就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创造性,有利有弊。 而规范学生行为的则有以下三条: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为了表示对文化知识的敬重和对师道的尊重,大学开学的时候,官员及师生们都必须身穿礼服,置备芹藻肴馔,祭拜先圣先师。现在早已没有的这样的礼节了,虽然每个学年都有开学典礼,内容和目的却不同。学生用歌唱的方式来表明自己的做官的理想,类似于现在的誓师会,振奋自身。比较有意思的是幼者听而弗问这一点,年纪小的学生不懂问学长,学长不懂再集中向老师请教,减轻了老师的教学负担,学长作为沟通人,也可以更好地向年纪小的学生解释答案,学习循序渐进,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谦虚的态度。

美术色彩基础知识-精选.pdf

美术色彩基础知识入门大全 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天空、草地、海洋、漫无边际的薰衣草都有它们各自的 色彩。你、我、他也有自己的色彩,代表个人特色的衣着、家装、装饰物的色彩,可以充分 反映人的性格、爱好、品位。 设计爱好者对色彩的喜爱更是“如痴如狂”,他们知道色彩不仅仅是点缀生活的重要角色,它也是一门学问。要在设计作品中灵活、巧妙的运用色彩,使作品达到各种精彩效果, 就必须对色彩好好研究一番。今天我们首先学习一些关于色彩的最简单、基础也是很重要知识,感受一下色彩运用的妙处! 第一部分(认识什么是色彩的) 一、色彩的构成 色彩一般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两大类。无彩色是指白、灰、黑等不带颜色的色彩,即反射白光的色彩,如图1。 图1 有彩色是指红、黄、蓝、绿等带有颜色的色彩,如图2中的色彩。 图2

二、色彩的对比 在一定条件下,人对同一色彩有不向的感受。色彩单一给人一种印象。在不同的环境下,多色彩给人另一种印象。色彩之间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称“色彩对比”。 色彩对比包括两方面。其一,时间隔序,称“同时发生的对比”;其二,空间位置,称 “连贯性的对比”。对比本来是指性质对立的双方相互作用、相互排斥。然而,在某种条件下,对立的双方也会相互融合、相互协调。并置的不同色调往往相抵消对方的色彩,这种相互抵消的现象称“同化现象。对比的具体运用和效果,将在以后的文章中再详细讲解。 三、色彩的表现手法 人的色感可用色彩三属性——色调、亮度、饱和度表示。不过三属性毫无差异的同一 色彩会因所处位置、肯景物不同而给人截然相反的印象。我们以蓝色编织物和蓝色木地板为例,图3,假定它们的三属性相同,但在观赏者的眼中,编织物的色彩与木地板的色彩毫 无共同之处。这种现象称为“色彩的表现形式”。 图3 色彩的表观形式包括面色、表面色、空间色等。面色又称“管窥色”,像天空色彩平平 展展,缺乏质感,给人柔软的感觉(图4)。 图4

学记读书笔记_心得感悟五篇范文

学记读书笔记_心得感悟五篇范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学记读后感(一) 《学记》的作者提出了许多有关教与学问题的积极意见,认为很好地了解学生是教学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也就是知其心。《孙子兵法》上有一句名言叫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引用到教育领域就可以改成知彼知己,百教不厌,百学不殆。运用现代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就是要了解学生心理上的个别差异和不同的学生所具有的不同的学习态度和倾向。 教师只有真正做到知其心,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正确处理好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辩证关系,才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持续发展做好铺垫。 诱思探究教学理论的研究指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独立性、能动性、创新性、发展性、基础性等基本特征,其中的首要特征是独立性。因此,学生只有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达到乐学境界,方可真正实现自己的主体地位。学习本身无所谓乐和苦学,只有当学习与学生的需要发生关系时,才因满足学生的需要而变得乐学或因不满足学生的需要而变得苦学。因此,学生是否在愉快地学习,即乐学,也正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积极地引导学生,以求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其需要的和谐统一,从而使学生主体的独立性得到充分体现。 无数教改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教学过程从一种意义上来说,就是

教师运用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和认知因素、情意因素转化成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全过程。因此,分析学生,熟悉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弄清楚这种认知和思维方式对学生理解新的知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或障碍,以便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活动,使教学更好地切合学生的实际,这的确是一个极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准确选择知识-;能力-;品德最佳发展的高度。 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是必需的,但更重要的是要将了解到的这些信息同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真正和谐地统一起来,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进而构建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这既是一个教学态度问题,也是一个教学观念转变问题,更是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发展的一个前提条件。 总之,只有教师在知其心方面,学生在知己心方面多进行一些研究,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耳、目、口、鼻等各感官的功能,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谈到知己心,自然地就会引出元认知的问题,而《学记》中已蕴涵了这个问题。诱思探究教学理论也提出了启动教学的反馈调控机制的反馈──内化(同化、顺应)要素。 学记读后感(二) 作为一名教师,不但与学生和女儿一起背诵蒙学经典,在课外还经常读同事们推荐的教育经典书籍。后来,经校长向全校教师推荐,利用寒假期间,我读了《学记》,我想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但要好好读它、品它、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尽管初读《学记》时,感觉苦

自我个性心理分析

学号:0901114200自我个性心理分析 学院名称: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专业名称:数学与应用数学 年级班别: 2009级应数(1)班 姓名:王元玺 指导教师:王小新 2011年12月

自我个性心理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自我个性心理,客观评价自我,全面认识自我,从而取长补短、接纳、控制、发展和完善自我,协调自己与他人的交往,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方法:采用《人际关系自我评定量表》和《斯特里劳气质调查表》对自我进行测评,并参考了血型与星座。 【关键词】自我个性心理分析;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测量及查询结果:(1)《人际关系自我评定量表》的测定结果表明:我的人际关系并不稳定,有相当数量的人不喜欢我,如果我想受人爱戴,还得作很大的努力。(2)《斯特里劳气质调查表》的测定结果表明:我是典型的粘液质。神经特点: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低,外部表现少,情绪具有稳定性,反应速度慢但灵活。心理特点:稳重,考虑问题全面;安静,沉默,善于克制自己;善于忍耐,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而不容易转移,外部动作少而缓慢。(3)A型的人稳重、文静、多情、执著、专注,崇尚完美主义者,有牺牲奉献的精神,具协调性,积极服务别人,重视周遭气氛,喜爱孤独,易掩饰自己的真心,无法信任别人,善于照顾他人,个性老实,过于执着。(4)双鱼座的我基本性格:容易钻牛角尖,个性强,有些时候又十分柔弱,尤其是在感情方面。想得比较多,处理事情往往想得很复杂,喜欢沉溺在幻想世界当中,但也有非常现实的一面,具有双重人格倾向。 测量及查询结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代表全部的我,下面我就根据实际情况从细节方面对自我个性心理作一下具体分析: 1 现阶段我的心理特征

《学记》读书笔记心得感悟五篇范文

《学记》读书笔记心得感悟五篇范文 《学记》,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 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学记读后感(一) 《学记》的作者提出了许多有关教与学问题的积极意见,认 为很好地了解学生是教学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也就是知其心。《孙子兵法》上有一句名言叫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引用到 教育领域就可以改成知彼知己,百教不厌,百学不殆。运用现代 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就是要了解学生心理上的个别差异和不同的 学生所具有的不同的学习态度和倾向。 教师只有真正做到知其心,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实现学生 的主体地位,才能正确处理好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辩证关系,才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持续发展做好铺垫。 诱思探究教学理论的研究指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独立 性、能动性、创新性、发展性、基础性等基本特征,其中的首要 特征是独立性。因此,学生只有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在教师 的积极引导下达到乐学境界,方可真正实现自己的主体地位。学 习本身无所谓乐和苦学,只有当学习与学生的需要发生关系时, 才因满足学生的需要而变得乐学或因不满足学生的需要而变得苦学。因此,学生是否在愉快地学习,即乐学,也正是教师在教学

活动中的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积极地引导学生,以求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其需要的和谐统一,从而使学生主体的独立性得到充分体现。 无数教改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教学过程从一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教师运用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和认知因素、情意因素转化成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全过程。因此,分析学生,熟悉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弄清楚这种认知和思维方式对学生理解新的知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或障碍,以便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活动,使教学更好地切合学生的实际,这的确是一个极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准确选择知识·能力·品德最佳发展的高度。 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是必需的,但更重要的是要将了解到的这些信息同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真正和谐地统一起来,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进而构建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这既是一个教学态度问题,也是一个教学观念转变问题,更是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发展的一个前提条件。 总之,只有教师在知其心方面,学生在知己心方面多进行一些研究,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耳、目、口、鼻等各感官的功能,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谈到知己心,自然地就会引出元认知的问题,而《学记》中已蕴涵了这个问题。诱思探究教学理论也提出了启动教学的反馈调控机制的反馈──内化(同化、顺应)要素。

色彩学基本知识

第三十五讲色彩学基本知识 一、核心概念 (一)色彩三属性 1.色别,色别也叫色相,是各种色彩的名称和相貌,如红、绿、蓝、青、品、黄。 2.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各种纯正的色彩相互比较所产生的明暗差别。二是某一种色彩受到强弱不同的光线照射,其本身产生的明暗变化,也表现出明度的不同。 3.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度。以阳光的光谱色为标准,越接近光谱色,色彩饱和度越高。 (二)原色 原色是指不能透过其他颜色的混合调配而得出的“基本色”。以不同比例将原色混合,可以产生出其他的新颜色。一般来说叠加型的三原色是红色、绿色、蓝色;而消减型的三原色是品红色、黄色、青色。摄影专业所讲的光的三原色分别是红色、绿色、蓝色。美术或印刷专业所讲的颜料的三原色分别是红色、黄色、青色。 (三)补色 两种混合后呈白光的色光,或颜料色混合呈消色的成对色均互为补色。任何两种原色光混合,得二次色,二次色是与原色互补的。色光中的红与青,黄与蓝,绿与品红;颜料色中的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等均互为补色。 (四)消色 所谓的消色就是指黑、白、灰,黑、白、灰的物体对光源的光谱成分不是有选择地吸收与反射,而是等量吸收和等量反射各种光谱成分,这些物体看上去便不是彩色的。 二、案例分析 图35-1 《三原色光图例》 在这个图例中,从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三原色的加色效果,以及色光之间的互补关系。红+绿=黄;红+蓝=品红;绿+蓝=青。红和青互补;绿和品红互补;蓝和黄互补。

三、习题 1. 什么是色彩三属性? 2. 什么是原色?光的三原色、绘画颜料三原色分别是什么? 3. 什么是补色?补色原理在摄影创作中有何作用? 4. 什么是消色?消色在色彩运用中有何独特作用? 图35-2 《当色彩遇到光影》 Margherita(意大利 }摄 现居意大利的摄影师Margherita 受到抽象画艺术家康丁斯基(Kandinskij)的影响,拍摄下生活中的“好色”瞬间,将摄影里色彩与光影的组合发挥到极致。这样的色彩搭配很有特点。 图35-3 《丧礼》 Kieran Doherty 摄 2010年2月18日,在英国南部地区Wootton Bassett ,一个小女孩和其他哀悼者一起目送在阿富汗赫耳曼德省牺牲的英国士兵灵柩。黑色的背景,衬托着孩子的脸、大人的手、手中的红花都显得特别鲜明。

大学学习心得

大学学习心得 大学学习心得 经过一年的大学学习生活,我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无论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立更生,还是在人际关系的和谐处理以及在人生理念的深刻理解和在大学技能学习上,我都有了自己的体会。 一进入大学,学长学姐们就告诉我们,大学是一个自由的空间,在努力开发其它实践潜力的同时,不要忘了自己来学校的主要任务——在提高为人处世的能力基础上,更应该在知识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毕竟学习才是根本。所以我在这里简单谈一下自己在大一期间的学习心得。 首先,坚持上课是最基础的。大学是一个自由的空间,所以要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不要让其他事情占用了自己最基本的学习时间。有的同学总是抱怨老师教的不好,懂得不多,学校的课程安排也不合理。其实呀!“与其诅咒黑暗,不如让自己发光。大学生不应该只会跟在老师的身后亦步亦趋,而应当主动走在老师的前面。例如,大学老师在一个课时里通常要涵盖课本中几十页的信息内容,仅仅通过课堂听

讲是无法把所有知识学通、学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就把课本中的相关问题琢磨清楚,然后在课堂上对照老师的讲解弥补自己在理解和认识上的不足之处。况且老师理解比我们深刻,听课的效果会事半功倍的。 其次,学习贵在理解。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更多地是追求“记住”知识,而大学生就应当要求自己“理解”知识并善于提出问题。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当多问几个“为什么”。一旦真正理解了理论或方法的来龙去脉,大家就能举一反三地学习其他知识,解决其他问题,甚至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事实上,很多问题都有不同的思路或观察角度。在学习知识或解决问题时,不要总是死守一种思维模式,不要让自己成为课本或经验的奴隶。只有在学习中敢于创新,善于从全新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学生潜在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才能被真正激发出来。所以我们不能一味的记住,而是理解,这样才能灵活运用,作到学以置用。 而且,必须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每天抽出时间来自习,自习能预习明天的内容还可以巩固学过的知识,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自习也为自学打下基础,在大学里自学是很重要的,不像初中一样有老师手把手教你,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给自己目标,自学也是一种能力,为以后的独立之主做好铺垫,当你提高自学能力的同时你会发现你各个方面也在提升。

美术色彩基础知识教案

美术色彩基础知识教案 结合小学美术人美版教材安排,笔者选择了《红色的画》、《黄色和蓝色的画》这两课作为三年级美术色彩基础知识课的起点。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认知特点,笔者希望学生通过这两课的学习,认识三原色,并感受红色带给人热烈、喜庆、欢快的美感,黄色带给人明亮、温馨的感觉,蓝色带给人凉爽、清静的感觉。 游戏激发课堂活力在《红色的画》一课伊始,笔者设计了故事导入。师:这个世界没有颜色会如何呢?生:小鸟找不到家了;不能画带颜色的画了;分不清早上和晚上了。师:颜色对我们有什么作用?生:颜色对我们很重要,我们生活中不能没有颜色。师:你能说出几种认识的颜色吗?在这么多的颜色中,有哪三种颜色是其他颜色无法调配出来的?生:红、黄、蓝。师:这三种颜色,人们又把它们称为三原色。以提问导入新课,一方面符合儿童的好奇心理,激发兴趣;另一方面也引导学生认识到色彩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对学习内容的重视。笔者在《黄色和蓝色的画》一课的教学时,也设计了一个变色游戏。师:(展示学生作品)上节课同学们画了《红色的画》,调出了各种各样的红色,作品非常丰富。这些作品给人们什么样的感觉?生:喜庆、热烈、欢快……师:如果这幅画换一些颜色呢?同学们还能感觉到欢快、喜庆的气氛吗?(课件演示换成蓝色的画)生:感觉冷清了。师:再换一些颜色,感觉如何?(课件演示换成黄色的画)生:比蓝色好点,但还是不如红色的喜庆。师:(揭题)同样一幅画,用不同的颜色,竟然能给我们产生不同的感觉。这就是色彩的奇妙之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色和蓝色的画。(板书课题)利用学生的作品进行游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色彩的变化,也给学生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促使其对接下来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兴趣。直观欣赏,培养审美情趣在教学中,笔者安排了多次欣赏。欣赏的内容有视频,也有图画。有画家的作品,也有同龄儿童的习作……第一次,笔者请学生欣赏了一段过年时的视频,通过直观的画面让学生亲自感受红色所带来的美感,使其瞬间融入到热烈的氛围中,

关于心理健康C证的自我分析参考

关于心理健康C证的自我分析参考 C证面试官给大家的一些建议:性格气质情绪思维一般老师只需要真实描述就可以了。尽量突出你适合做心理辅导的气质,什么样的性格适合做心理辅导呢? 写自我分析可以从气质类型入手: 经典的四种气质:多血质外向,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情绪情感容易产生也容易变化和消失,容易外露;体验不深刻等。粘液质情绪稳定,有耐心,自信心强。抑郁质内向,言行缓慢,优柔寡断。胆汁质反应迅速,情绪有时激烈、冲动,很外向。 以下可为你做参考:(一) 请对自己的心理做一个简要分析(包括性格、气质、情绪、思维等),并简述自己申请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理由。 我是一个属于粘液质的人,比较自信,比较乐观。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都把每一天都当做一个新的开始,乐在其中。尽管我并不是活泼的类型,但我情绪稳定,思维和言行踏实而冷静,对工作考虑细致周到。同时,我有一颗善解人意的心,我愿意倾听别人的倾诉,尽我所能帮助别人。也会虚心听取别人对我的建议和意见,要求自己通过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使自己能够不断地进步成长。 申请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理由: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不健康则成为了人们身体亚健康最主要的一方面,并且从社会漫延到了学校。来自于学习、升学的压力,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作为一名教师,我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发自内心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都有能力去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因此,我觉得我应该具备一些专业心理健康知识,以便更好的教育学生。同时,作为一名新教师,刚刚参加教学工作时,我看到自己的学生面对青春期的烦恼,面对学习的焦虑,面对生活中带来的问题,而我显得力不从心,在心理健康辅导的知识和技巧、操作上出要补上这一课。通过上一阶段的学习和培训,我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在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中,运用恰当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技巧就能更好地打开学生的心扉,就能更有效地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我愿以我的热情去感染学生,以我的知识去帮助学生,使他们在阳光下快乐地成长,健康地成长。因此,我想成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当然,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我会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得学习,逐步领悟,努力提高与完善。 (二)对自己的心理做一个简要分析(包括性格、气质、情绪、思维等),并简述自己申请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理由。 一、自我分析:我是一个很矛盾的人。在外面,每个人都认为我脾气很好,温和,有礼,总是笑眯眯的,很亲切。小孩见了我也很喜欢,总是粘着我想跟我一起玩。因此大家都觉得我是个好脾气好相处的人。但是在家里我却是脾气火爆,动不动就“河东狮吼”,暴跳如雷。说话像刀割,得理不饶人。家里人都让着我。我自认为有点人格分裂。大学老师曾经给我们做过心理测试,我记得我的结论是:胆汁质+多血质。实际上,我还有点抑郁质,我经常会陷入沉思和抑郁当中,多年来,失眠的困扰如影随形。但我思维活跃,喜欢尝试新的事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