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健康教育教案(肥胖的预防与控制)

健康教育教案(肥胖的预防与控制)

健康教育教案(肥胖的预防与控制)
健康教育教案(肥胖的预防与控制)

健康教育教案——肥胖的预防与控制

年月日

㈠肥胖的治疗方法

1、行为干预

专家、家庭成员与肥胖者需要配合要制定食物摄食计划.要使肥胖者虽吃少一些但感觉良好能多活动而不懒散有信心坚持治疗。

2、合理的膳食

当消耗热量高于摄入量时才能减轻体重次要是体脂的减少使体内不再积聚脂肪并除去过多的脂肪堆积.避免吃快餐、方便食品、甜食等高热量食品,但热量也不能过低,否则会有身体衰弱、抑郁感、脱发等不良反应。

3、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应与饮食配合,并长期坚持,否则出现体重不易下降,或下降后又反弹掂 象。运动时间宜选择空腹或餐后1—3小时,以有氧运动为宜,即选择运动时最大心率为(170次/min-年龄)为宜。

坚持运动(jian1 chi2 yun4 dong4)是治疗和预防肥胖最有效方法之一。

运动前做热身准备(yun dong qian zuo re shen zhun bei)运动后进行放松。减肥降体重不以体重恢复正常为目标,要逐渐减轻到初始体重的10%,并防止并发症的出现。

4、药物治疗

理想的药物要能减轻体重,改善体脂分布异常和肥胖相关的危害因子和并发症状,药物治疗仅在饮食、运动治疗未能奏效时,作为短期内的(wei4 neng2 zou4 xiao4 shi2 _zuo1 wei4 duan3 qi1 nei4 de0)辅助治疗。

5、外科治疗

体重超过理想体重的一倍或超过标准体重的45千克,可用外科治疗方法,手术方式有吸脂、切脂或减少食物吸收的手术等。

(二)肥胖的预防

1、普遍性预防

针对总体人口,通过改善膳食结构、提倡适当体力活动及减少吸烟和饮酒等,改变生活方式,最终减少肥胖相关疾病的产生。

2、选择性治疗

对肥胖高危人群进行教育,使他们了解高危因素,并主动尽可能减少高危因素的影响,以阻止此类人群发展为肥胖。

3、针对性预防

次要对象是已有肥胖相关疾病高危因素的个体。预防肥胖的发生,每天摄入合理营养膳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最为重要。

㈢肥胖的体力活动指喃

肥胖的预防和治疗需要采取饮食控制、适量运动、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和必要时的药物治疗的综合措施。由于人不可能终身依赖药物来管理或控制体重,所以饮食控制结合适量运动是公认的最佳治疗方案。

l 运动类(yun4 dong4 lei4)型:有氧运动即有节奏的低阻力动力型运动如步行、慢跑、自行车各种球类活动等。

l 运动强度:中低(yun4 dong4 qiang2 du4 _zhong1 di1)强度,自觉疲劳程度为有一点累或稍累。

l 运动时间和频率:运动时间为:每天30~60分钟。一天的运动时间可以累加,但每次运动应在15 ~ 20分钟以上,才能(fen zhong yi shang _cai neng)达到减少身体脂肪的效果。运动频率为:3 ~ 5

次/周。

肥胖判定指标教案资料

肥胖判定指标

肥胖的判断指标 一、肥胖的定义 从营养学角度看,肥胖是营养过剩的表现,是由于能量的供给大于能量的消耗,作为机体燃料的脂肪在体内过剩而储存起来的一种状态。 从医学角度看,肥胖是脂肪细胞数量增加和脂肪细胞中脂肪储存过剩,身体脂肪过度增多,体重超过正常值的20%以上,并对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的一种超体重状态。 二.肥胖的判断 (1)体重和标准体重法 体重是指人体各部分的总重量。标准体重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通过群体大样本 调研后,按照人的年龄、身高等特点,得出各年龄阶段体重的标准值。目前在 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数据,一般采用以下方法计算标准体重。 成年人标准体重的计算方法: 成年人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0\]×0 9 我国成年人常用的标准体重公式为Broca的改良式: 成年男性: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 成年女性: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2 5 评价标准:肥胖程度=实际体重(kg)/理想体重(kg)×100%.根据这个公式, 若结果在90~110%之间,表明体重正常;若在110~120%之间,属于超重;若 大于120%,则可诊断为肥胖。反之,若在80~90%之间,属于偏轻;若小于 80%,则属于消瘦。在确认肥胖后,还可以进一步分级:若在120~130%之间, 为轻度肥胖;若在130~150%之间,为中度肥胖;若在150~200%之间,为重度 肥胖;若大于200%,则属于病态肥胖。

需要指出的是,上面这种方法算法简单,适合普通人群体重的自我评定,但是这一方法只是估算,远远没有体质指数、腰围、腰臀比等方法准确可靠。(2)体重指数(BMI)法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为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是评估肥胖程度的指标。 其公式为: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kg)/身高的平方(米,m) 理想体重(Kg)=(18.5~23.9)×身高的平方(单位m) 以体重指数对肥胖程度的分析,国际上通常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体重指数界限值,健康18.5-24.9kg/m2;超重25-29.9kg/m2;肥胖≥30kg/m2;亚太地区人群根据BMI不同可分为:健康18.5-22.9kg/m2;超重23- 24.9kg/m2;1度肥胖25-29.9kg/m2;2度肥胖30-34.9 kg/m2;3度肥胖>35 kg/m2。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组织了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对我国21个省市、地区人群体重指数(BMI)、腰围、血压、血糖、血脂等24万人的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据此提出了中国人的BMI标准,BMI值“24”为中国成人超重的界限,BMI“28”为肥胖的界限;即健康18.5-23.9kg/m2;超重24-27.9kg/m2;肥胖>28 kg/m2;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为腹部脂肪蓄积的界限。

肥胖怎么预防及控制肥胖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肥胖怎么预防及控制肥胖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1、了解肥胖,知晓自己是否肥胖 3、超重级肥胖者应通过控制饮食和积极运动控制体重。 肥胖是能量的摄入超过能量消耗以致体内脂肪过多蓄积的结果。控制饮食可使身体的代谢率增加,能更多地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是控制体重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4、超重肥胖患者应长期坚持减重计划,速度不宜过快。 减重速度过快不利于减重后的长期坚持,且体重的急剧变化对健康会有不良影响,如骨关节病、胆囊疾患、骨质疏松等。 减重速度控制在每周降低体重0.5千克,使体重逐渐缓慢地降低至目标水平。制定减重目标要具体、并且是可以达到的。要建立一系列短期的可实现目标。 3、肥胖是人们健康长寿的天敌:科学家研究发现肥胖者并发脑栓塞与心衰的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1倍,患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胆石症者较正常人高3-5倍,由于这些疾病的侵袭,人们的寿命将明显缩短。 [1]肥胖症的药物治疗看以下三点: ①食欲抑制剂常用苯丙胺,5-10毫克,每天服3次,或氟苯丙胺,但效果不理想; ②能量消耗剂用甲状腺类药物,如甲状腺片30毫克,每天1-2次; ③降低血胆固醇用消胆胺、糖酐酯等。

(1)每天总热量不宜少于1200千卡。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按营肥胖症养配餐方案计算每日总热能和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维生素的摄取量。? (3)绝对不要因贪嘴而破坏饮食减肥计划。 (5)口味不可太咸,以免体内水分滞留过多。? (7)增加饮食中纤维素含量,例如多选用糙米、胚芽米、麸皮面 包及纤维素多的蔬菜、水果。 (8)用餐采用分食方法较好,以便正确控制份量。? 可任意选择的食品:清茶、淡咖啡(不加糖、奶精)、柠檬、泡菜、酸黄瓜、辣椒、胡椒、五香粉、醋。 早餐:豆浆250毫升,花卷50克,煮鸡蛋1个。 午餐:牛肉炒豆腐干(牛肉50克、豆腐干75克),炒小白菜(小 白菜150克),米饭80克。 晚餐:肉片香干炒芹菜(瘦肉50克、芹菜100克、豆腐干50克),米饭80克。 全日用烹调油18克。? 以上食谱全日蛋白质74。5克,脂肪30克,碳水化合物197。9克,总热量(1463。2千卡)6122千焦。 看了肥胖怎么预防及控制的人还看了:

(完整版)健康教育教案预防肥胖

健康教育教案预防肥胖 教学目标: 1、认识肥胖对人体的危害。 2、了解各年龄阶段易发胖的知识。 3、了解预防肥胖的预防方法。 教学重点: 认识肥胖对人体的危害,了解预防肥胖的预防方法。 教学准备: 上网搜集关于儿童肥胖及预防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近年来,小学生肥胖的人数呈上升的趋势,究其原因,除了一些小学生肥胖是因内分泌失常、神经系统疾病、长时间服用激素药物或遗传等因素引起之外,主要原因是由于饮食、生活习惯造成的。 揭示课题:预防肥胖 二、认识肥胖对人体的危害。 1、小学生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所需要的能量和各种养素的数相对要比成年人高。如果饮食不合理,营养摄入不均衡,就会出现营养问题,从而影响他们正常的生长发育。 2、肥胖对健康有以下影响: (1)增加负担,使人感到活动不方便。肥胖者一般又不愿意活动,结果肥胖更加严重。 (2)增加心脏负担,造成缺氧。 肥胖的人得脂肪肝、心血管疾病、某些癌症的危险性明显大于体重正常的人。 (3)引起心理问题。肥胖的孩子往往成为同伴取笑、捉弄的对象,容易产生心理上的问题。一项调查显示,为数不少的小学生患上了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等成年人才患的病。专家指出,“成人病”提早光顾孩子,对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学习都会带来负面影响,家长、学校等各方面应该采取措施,让孩子健康成长。 三、小学生如何预防肥胖。 有关医学人士分析,营养过剩、运动不足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课业负担的日渐加重,学生们的双休日被各种培训班挤占,体育课则常常被其它课取代,室外活动时间少得可怜,运动越来越少,运动量远远跟不上身体成长的需求。 青少年如何预防肥胖? 1、提高认识:充分认识肥胖对人体的危害,了解各年龄阶段易发胖的知识及预防方法。 2、饮食清爽:采取合理的饮食营养方法,尽量做到定时定量、少甜食厚味、多素食、少零食。 3、加强运动:经常参加慢跑、爬山、打拳等户外活动,既能增强体质,使体形健美,又能预防肥胖的发生。 4、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是很有必要的,每餐不要太饱,合理安排和调整好自己的睡眠时间。 5、心情舒畅:良好的情绪能使体内各系统的生理功能保持正常运行,对预防肥胖能起到一定作用 四、总结。

肥胖儿童的健康教育

肥胖儿童的健康教育 1 良好的生活习惯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坚持吃早餐,少喝饮料,睡前尽量勿进食,少吃麦当劳、肯德基等油炸的高热量食品,进食速度不要太快。进食速度快使餐后血糖浓度迅速增加,饱腹时间短,易产生饥饿感;经常不吃早餐,会干扰正常的生理功能使胃酸分泌过多,易饥饿,引发食欲而进食,久而久之易发胖;睡前进食,热量没有消耗掉,而造成脂肪堆积. 2.多运动 要多做有氧运动,少看电视,用电脑时间不宜过长,要及时减少和消耗体内的热量,防止脂肪堆积。学校要安排一定量的体育课及课外活动,家长要带领孩子在家或户外做一定量的运动训练,如跑步、打羽毛球、踢毽子、跳绳等因地制宜地进行运动。每次训练40~60 min (包括准备活动10 min,力量练习20~30 min,有氧练习30 min),运动频率每周5~7次,运动强度达到肥胖学生最高心率的70%~80%,学校要增加运动器材和运动场所。 3 合理饮食 每天进食三大营养素的比例要适宜,为5∶4∶1[2-3],即蛋白质占食物总量的50%,糖类占40%,脂肪为10%,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每位肥胖者相应摄取的食物量;同时学校及卫生监督部门对校园周边没有卫生许可证的油炸饮食摊点要加以控制. 4 心理减肥法 根据条件反射的原理,纠正肥胖儿的异常饮食习惯造成的过食行为的一种方法。既应用心理知识分析肥胖者过食行为的行为特征,采取心理措施纠正导致肥胖的行为。厌食法:应用外界的因素产生厌恶心理抵制食欲;想象法:在食欲强时想象吃多了会引起疾病和体形不好,就会大倒胃口,达到节食目的;转移法:当想吃东西时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感兴趣和有意义的活动上[4-5]。 5 家长和医务室监督 定期为肥胖儿童测体重、心率等健康检查,使肥胖儿童觉得家长和学校都很重视自己,增加自己对肥胖引起不良后果的认识,更好地配合健康教育计划的实施,同时对做得好的要表扬,对减肥不理想的儿童要分析原因多鼓励等。要培养儿童坚持三大心理法则:①坚持良好的减肥心理暗示;②培养自己健康的责任心;③设计切实可行的计划。 3健康教育的方式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 2003 年4 月 前言 肥胖目前在全世界呈流行趋势。肥胖既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又是2 型糖尿病、 心血管病、高血压、中风和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导致疾病负担的十大危险因素之一。我国目前体重超重者已达22.4%, 肥胖者为3.01%, 因此预防和控制肥胖症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2002 年4 月,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召开了中国肥胖问题研讨班,邀请 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多学科专家,就国内外肥胖症的流行趋势、肥胖症与疾病关系及预防和控制措施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和广泛交流。在与会者的呼吁和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的支持下,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组织了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对我国21 个省、市、地区人群体重指数(BMI)、腰围、血压、血糖、血脂等二十四万人的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据次此提出推荐意见。工作组同意以BMI 值“24”为中国成人超重的界限,BMI“28 为肥胖的界限;男 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 为腹部脂肪蓄积的界限。 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与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 学会、高血压联盟(中国)及中国营养学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了“中国人群肥胖与疾病危险研讨会,经充分讨论,工作组的推荐意见获得一致认可。同时,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即着手编写《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在广泛征求相关学科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七次修改,形成指南终稿。希望本指南能够为推动中国肥胖防治工作,控制慢性疾病,提高我国人民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发挥积极的作用。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 2003 年3 月10 日 iii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编写组 主编:陈春明孔灵芝 成员:闻芝梅周北凡陈吉棣李光伟王文绢 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成员 史轶蘩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陈春明主任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 周北凡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研究所流病室 陈君石教授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 杨哓光副主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陈吉棣教授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黄建生副主任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 孔灵芝处长卫生部疾病控制司 李光伟主任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

肥胖的危害及防治教案

2014年铜仁市碧江区漾头中学 肥及 胖防 的治 危教 害案 班级:八年级(1)班 班主任:张娇丽 时间:2014-11-14

肥胖的危害及防治教案 教学的目的: 1、知道肥胖的危害 2、了解肥胖如何调整膳食 3、了解肥胖饮食减肥技巧 教学重点: 1、知道肥胖的危害 2、了解肥胖如何调整膳食 教学过程: 概述:目前全世界约有7000万人患肥胖(体重超过相应年龄及身高正常体重的20%),肥胖人数每5年就增加1倍。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已悄然加入了肥胖者的行列,肥胖已占儿童总数的10%,并正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 一、肥胖的危害 肥胖既非简单的营养过剩,更非健壮的表现。肥胖致使脂肪在脑组织堆积过多,形成肥胖脑,使大脑沟回紧紧靠在一起,皱褶减少,大脑皮层变得光滑,神经网络发育差,智力水平降低,脑反应不敏捷;行动迟钝,肢体行动困难;进而影响小儿心理发育;同时肥胖儿因常食入过多的脂肪和热能,有可能导致其性早

熟和高血压;而且儿童肥胖不驻影响其现阶段的生活、学习和健康,也是培养成年疾病的温床,埋下成年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肿瘤、糖尿病等疾病的祸根。也许正因为人们已经认识到肥胖的危害,因此目前多采用加速新陈代谢、饥饿、腹泻、利尿等手段进行减肥。但是儿童,尤其是婴儿的肥胖主要是体内脂肪细胞数量增加引起的,而一般的减肥方法只能使脂肪细胞体积缩小。因此肥胖较成人肥胖更难治。有些治疗手段甚至有损于健康。那么什么是儿童减肥的灵丹妙药和有效途径呢? 二、肥胖膳食调整 1.限制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高胆固醇食物(肥肉、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奶油甜点、坚果类、冰淇淋、巧克力等)的摄入。可生食的食物尽量生食,这样热量低且营养成份高。使体内处于热量负平衡状态,以消耗体脂。 2.限制精细主食摄入。多食糙米(糙米粉)、全麦(麦片)、玉米等。既能减少热量摄入,又可饱腹。 3.限制食盐摄入。食盐摄入量为正常儿童的1/2,以减少水钠储留并可降低食欲。 4.保证含蛋白质食物(鱼、瘦肉、豆类及豆制品)的摄入。以防减肥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5.保证含维生素、矿物质食物(含水分多的蔬果:黄瓜、冬瓜、白萝卜、生菜、西红柿、西瓜;含纤维多的蔬菜:芹菜、竹笋、菠菜、白菜、胡萝卜、蘑菇、海带、木耳)的摄入。水分

健康教育教案(肥胖的预防与控制)汇总

健康教育教案 ——肥胖的预防与控制 年月日 ㈠肥胖的治疗方法 1、行为干预 专家、家庭成员与肥胖者需要配合要制定食物摄食计划. 要使肥胖者虽吃少一些但感觉良好能多活动而不懒散有信心坚持治疗。 2、合理的膳食 当消耗热量高于摄入量时才能减轻体重次要是体脂的减少使体内不再积聚脂肪并除去过多的脂肪堆积. 避免吃快餐、方便食品、甜食等高热量食品,但热量也不能过低,否则会有身体衰弱、抑郁感、脱发等不良反应。 3、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应与饮食配合,并长期坚持,否则出现体重不易下降,或下降后又反弹掂象。运动时间宜选择空腹或餐后1—3小时,以有氧运动为宜,即选择运动时最大心率为(170次/min-年龄)为宜。坚持运动(jian1 chi2 yun4 dong4是治疗和预防肥胖最有效方法之一。 运动前做热身准备(yun dong qian zuo re shen zhun bei运动后进行放松。减肥降体重不以体重恢复正常为目标,要逐渐减轻到初始体重的10%,并防止并发症的出现。 4、药物治疗 理想的药物要能减轻体重,改善体脂分布异常和肥胖相关的危害因子和并发症状,药物治疗仅在饮食、运动治疗未能奏效时,作为短期内的(wei4 neng2 zou4 xiao4 shi2 _zuo1 wei4 duan3 qi1 nei4 de0辅助治疗。 5、外科治疗 体重超过理想体重的一倍或超过标准体重的45千克,可用外科治疗方法,手术方式有吸脂、切脂或减少食物吸收的手术等。(二)肥胖的预防 1、普遍性预防

针对总体人口,通过改善膳食结构、提倡适当体力活动及减少吸烟和饮酒等,改变生活方式,最终减少肥胖相关疾病的产生。 2、选择性治疗 对肥胖高危人群进行教育,使他们了解高危因素,并主动尽可能减少高危因素的影响,以阻止此类人群发展为肥胖。 3、针对性预防 次要对象是已有肥胖相关疾病高危因素的个体。预防肥胖的发生,每天摄入合理营养膳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最为重要。 ㈢肥胖的体力活动指喃 肥胖的预防和治疗需要采取饮食控制、适量运动、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和必要时的药物治疗的综合措施。由于人不可能终身依赖药物来管理或控制体重,所以饮食控制结合适量运动是公认的最佳治疗方案。 l 运动类(yun4 dong4 lei4型:有氧运动即有节奏的低阻力动力型运动如步行、慢跑、自行车各种球类活动等。 l 运动强度:中低(yun4 dong4 qiang2 du4 _zhong1 di1强度,自觉疲劳程度为有一点累或稍累。 l 运动时间和频率:运动时间为:每天30~60分钟。一天的运动时间可以累加,但每次运动应在15 ~ 20分钟以上,才能(fen zhong yi shang _cai neng达到减少身体脂肪的效果。运动频率为:3 ~ 5次/周。

体育与健康(3-4年级)第3节《营养不良与肥胖》word教案

营养不良与肥胖 松林店中心学校祁晓庚 【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 最新一期“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青少年中,营养不良与超重肥胖同时存在。营养不良与肥胖成为儿童健康的两大威胁。为了学生身体健康,我们应正确教导学生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 【教学活动背景分析】 四年级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受家庭环境影响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正时刻影响着学生的健康。班级中的学生大部分身体比较健康,但也有部分学生有明显的营养不良和肥胖的现象。通过全班集体交流讨论,学生自主归纳营养不良与肥胖的危害和原因。 【教学活动目标】 1、了解什么是营养不良与肥胖。 2、了解肥胖和营养不良的危害。 3、了解造成肥胖和营养不良的原因。 【描述本活动最适合的教学对象年龄及参加者数量】 小学四年级25人 【教学活动材料清单】 问答卷每人一张 【教学活动步骤】 一、填写问卷,引入课题。 1、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填写问答卷。(课前每人发一张问答卷) 2、全班交流问答卷结果,教师初步了解学生的饮食认识和习惯。 3、引入课题 目前,肥胖和营养不良是威胁儿童健康的两大营养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肥胖和营养不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如何预防营养不良与肥胖症。营养不良与肥胖(板书课题) 二、你知道吗? 1、什么是营养不良?(出示图片) 教师简述什么是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是因食物营养未达到膳食供给量标准,机体的消化、吸收、利用功能障碍或因生理、生活、劳动、病理等原因对营养消耗过多所引起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性疾病。 2、营养不良有什么危害? 学生自主阅读资料了解营养不良的危害。 儿童长期的营养不良,特别是5岁以下儿童的营养不良,不但影响体格发育,而且影响智力发育,还可造成全身各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低下,易患多种疾病,也会对未来的劳动生产力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有研究表明在儿童2岁前发生的生长迟缓将会对他的整个一生发生影响。全国5岁以下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为18.0%,其中生长迟缓率为9.9% 、低体重率为5.9%及消瘦率为2.2%。在我国农村,尤其是边远山区,其发病率在小儿总患病率中仍占有一定比例。 3、造成营养不良的原因? (1)全班分组讨论造成营养不良的原因,并记录在问答卷的下面。 (2)全班集体交流,归纳造成营养不良的原因。 营养不良主要是由于吃的太少导致蛋白质和能量摄入不足造成的,常见的原因有:主要是

中国成人肥胖症防治专家共识

中国成人肥胖症防治专家共识 概述 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通常伴有体重增加。世界卫生组织(WHO)则将肥胖定义为可能导致健康损害的异常或过多的脂肪堆积。作为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肥胖早在1948年就被WHO列入疾病分类名单(ICD编码E66),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人群中的患病情况已达到流行的程度。 在2005年WHO工作报告中估计全球大约有16亿成人(15岁以上)超重,肥胖的成人至少有4亿。同时WHO预计到2015年,全球成年人口中将有23亿人超重,7亿人口达到肥胖水平。资料还显示2005年,全球5岁以下儿童中,至少有2000万人肥胖。肥胖不仅发生在高收入国家,在低收入到中等收入国家(尤其是在城市)超重和肥胖人口的增加更加引人瞩目。超重和肥胖的主要危害在于可以导致严重的健康后果,而且随着体重指数(BMI)的上升这些危险呈上升趋势。与BMI增加有关的主要慢性疾病包括:(1)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脏病和脑卒中,目前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头号致死原因,每年有l700万人因上述疾病死亡。(2)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流行性疾病。WHO估计在未来10年中,由于糖尿病导致的死亡将增加50%。(3)肌肉骨骼疾病:尤其是骨关节炎。(4)某些癌症:如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结肠癌的发病与肥胖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在许多低收入到中等收入国家面临着疾病的“双重负担”:即在面临感染性疾病和营养不良挑战的同时,也正在经历诸如肥胖和超重等慢性疾病危险因素迅速增加的窘境,这种现象在城市尤为突出。营养不良和肥胖同时存在于一个国家、一个社区甚至于同一个家庭的现象并不少见。这种疾病双重负担常常表现为出生前或者婴幼儿期间处于营养不良状态,继而暴露于富含高脂高热量而微量营养素缺乏的食物以及缺乏体力活动的环境中,现有的证据表明上述过程是促使青春期或成年期肥胖和发生多种疾病的原因。 导致超重和肥胖的基本原因是摄入和消耗的能量不平衡,肥胖症按其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肥胖症是由于下丘脑一垂体感染、肿瘤、创伤、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或性腺功能减退、胰岛素瘤等疾病所致,本建议所涉及者仅针对原发性肥胖症。 目前认为,导致全球超重和肥胖的因素包括:食物转变为富含脂肪和糖类而缺乏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微量营养素的高热量食物;由于城市化、交通方式的改变以及更多地采用坐姿的工作等导致体力活动不断减少等等。超重和肥胖及其导致的慢性疾病绝大部分是可以预防的。对于个人而言,可以采取的预防措施包括:力求摄人和消耗能量平衡并维持正常体重;限制脂肪摄入并用不饱和脂肪代替饱和脂肪;增加蔬菜、水果、豆类以及谷物和坚果的摄入,同时减少简单糖类的摄入。在采取健康饮食的同时增加体力运动,每天保持至少30min规律的、中等强度的运动;必要时为了控制体重需要增加运动强度。同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的效果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4年6月—2016年5月期间诊治的72例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入院较早的患者为对照组,入院较晚的患者定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方案和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者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度达到了91.67%,对照组为69.4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BMI以及总胆固醇水平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对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可推广。 标签:2型糖尿病;肥胖症;健康教育;护理效果 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还需要配合实施护理干预措施[1],为了确定最佳的护理干预手段,该文将该院在2014年6月—2016年5月期间诊治的72例该疾病患者当做研究对象,分析健康教育护理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诊治的72例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成两组,入院较早的患者定为对照组,36例,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41~68岁,平均(56.55±8.44)岁,病程1~9年,平均(4.43±1.33)年;入院较晚的患者定为观察组,36例,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43~69岁,平均(56.35±8.54)岁,病程2~10年,平均(4.45±1.53)年。在疾病、年龄等一般资料上,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统计学分析。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符合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的诊断标准,资料齐全,对该次研究知情,并主动配合研究。②排除标准:排除了合并患有其它严重脏器疾病的患者;排除了合并有感染性疾病或酮症酸中毒的患者;排除了意识障碍、无法正常沟通的患者[2-3]。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整理健康教育护理小组,护理小组由护士长任组长,挑选

肥胖症教案

新乡医学院教案首页

肥胖症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内科教研室王涛讲师 一.概述: 定义: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一种多因素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脂肪占体重的14%~19%,脂肪过多不仅引起容貌外观的变化,还造成社会适应不良、心理障碍和生理功能受损,是一种疾病状态。肥胖症可导致死亡率升高。U曲线图。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将肥胖症列入疾病分类名单。肥胖症体重增加是由于体内脂肪堆积所致,水钠潴留和肌肉增张导致的体重增加不属肥胖症。 流行病学特点:1.在世界各国流行广泛。肥胖症(BMI≥30 )患病率在欧美等国家一般在20%左右。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对20世纪90年代的20-70岁24万人的调查材料分析,BMI在25 -29.9者为22.4%,BMI≥30 者占3.01% [9]。2. 全球增长迅速。在过去10年间,大多数欧洲国家肥胖症患病率增长10%-40%,英国增长达2倍。美国肥胖变化图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超重和肥胖症是能量的摄入超过能量消耗以致体内脂肪过多蓄积的结果。不同个体对能量摄入、食物的生热作用和体重调节反应不同,受遗传特点(如生理、代谢)和生活方式(如社会、行为、文化、膳食、活动量和心理因素)影响。即使存在遗传因素影响,肥胖的发生发展也是环境因素及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肥胖症是一种多因子引起的复杂疾病,不能简单地用单一因素来解释肥胖的病因。

(一)遗传因素:孟德尔遗传病占少数,“节约基因”多基因遗传为占大多 数。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节约基因”,使人在食物不足的环境下,节约 能量,适应恶劣环境。食物充足时,此基因继续发挥作用,能量堆积, 导致肥胖。节约基因图。 (二)环境因素: 1.生活方式: (1)进食过量与进食行为 工业发达国家的肥胖症患病率远远高于不发达国家,其原因之一是发达国家人群的能量和脂肪摄入(尤其是饱和脂肪的摄入量)大大高于不发达国家。麦当劳图 进食行为也是影响进食过量的重要因素。 不吃早餐常常导致其午餐和晚餐时摄入的食物较多,而且一日的食物总量增加。我国的膳食指南提出,三餐的食物能量分配及间隔时间要合理,一般早、晚餐各占30%,午餐占40%。 晚上吃得过多而运动相对较少,会使多余的能量在体内转化为脂肪而储存起来。 快餐食品因其方便、快捷而受人们青睐,但快餐食品往往富含高脂肪和高能量,而其构成却比较单调,经常食用会导致肥胖,并有引起某些营养素缺乏的可能。麦当劳排队图 胖人的进食速度一般较快;而慢慢进食时,传入大脑摄食中枢的信号可使大脑做出相应调节,较早出现饱足感而减少进食。 喜欢零食,尤其是感到生活乏味或在看电视时进食过多零食,是许多人发生肥胖的重要原因。

健康教育教案 预防肥胖

健康教育教案 预防肥胖 教学目标: 1、 认识肥胖对人体的危害。 2、 了解各年龄阶段易发胖的知识。 3、 了解预防肥胖的预防方法。 教学重点: 认识肥胖对人体的危害,了解预防肥胖的预防方法。 教学准备: 上网搜集关于儿童肥胖及预防的资料。 教学过程: 1、 谈话引入:近年来,小学生肥胖的人数呈上升的趋势,究其原因,除 了一些小学生肥胖是因内分泌失常、神经系统疾病、长时间服用激素药物或遗传等因素引起之外,主要原因是由于饮食、生活习惯造成的。 揭示课题:预防肥胖 2、 认识肥胖对人体的危害。 1、 小学生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所需要的能量和各种养素的 数相对要比成年人高。如果饮食不合理,营养摄入不均衡,就会出现营养问题,从而影响他们正常的生长发育。 2、 肥胖对健康有以下影响: (1) 增加负担,使人感到活动不方便。肥胖者一般又不愿意活动,结果肥胖更加严重。 (2) 增加心脏负担,造成缺氧。 肥胖的人得脂肪肝、心血管疾病、某些癌症的危险性明显大于体 重正常的人。 (3) 引起心理问题。肥胖的孩子往往成为同伴取笑、捉弄的对象,容易产生心理 上的问题。 一项调查显示,为数不少的小学生患上了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等成年人才患的病。专家指出,“成 人病”提早光顾孩子,对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学习都会带来负面影 响,家长、学校等各方面应该采取措施,让孩子健康成长。 3、 小学生如何预防肥胖。 有关医学人士分析,营养过剩、运动不足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课业负担的日渐加重,学生们的双休日被各种培训班挤占,体育课

则常常被其它课取代,室外活动时间少得可怜,运动越来越少,运动量远远跟不上身体成长的需求。 青少年如何预防肥胖? 1、提高认识:充分认识肥胖对人体的危害,了解各年龄阶段易发胖的知识及预防方法。 2、饮食清爽:采取合理的饮食营养方法,尽量做到定时定量、少甜食厚味、多素食、少零食。 3、加强运动:经常参加慢跑、爬山、打拳等户外活动,既能增强体质,使体形健美,又能预防肥胖的发生。 4、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是很有必要的,每餐不要太饱,合理安排和调整好自己的睡眠时间。 5、心情舒畅:良好的情绪能使体内各系统的生理功能保持正常运行,对预防肥胖能起到一定作用 四、总结。

内科:肥胖症的防治

内科:肥胖症的防治 管庆波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范又飞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科硕士 周新丽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目前流行的高热量、高脂肪的膳食结构和少动的生活方式,使肥胖率在我国迅速上升。肥胖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流行病之一。据2005年大型抽样调查,我国居民超重率为17.6%、肥胖率为5.6%,超重和肥胖人群已接近总人口的1/4,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疾患。 肥胖症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体重增加、脂肪过度积聚所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它不仅影响患者形象、造成行动不便,还是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多种疾病的主要诱因和共同的病理基础,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肥胖的诊断一般以体重指数(BMI)作为衡量标准。根据亚太地区肥胖和超重的诊断标准,BMI≥23kg/m2为超重,BMI≥25kg/m2即可诊断为肥胖。 肥胖症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原称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两类。继发性肥胖往往存在明确的病因,如下丘脑-垂体感染、肿瘤、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等,除去病因后症状大多可以减轻或消失。原发性肥胖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现有的治疗方法缺乏有效的病因治疗,但已经取得了许多新进展,本文就原发性肥胖防治现况作一综述。 一、饮食治疗 (一)控制总热量摄入科学合理的饮食是控制体重的基础。因此超重和肥胖患者应首先控制总热量的摄入,使之低于机体每天的能量消耗,达到逐渐减少体内脂肪的目的。一般情况下,建议女性每天摄入热量为25~30千卡/公斤体重,男性为30~35千卡/公斤体重,不推荐极低热量饮食(即全天热量摄入少于800千卡)。 (二)构建合理膳食结构饮食治疗不仅要控制热量的摄入,改善膳食结构也同样重要。合理的膳食结构应当包括少量脂肪、适量优质蛋白及膳食纤维等各种营养物质。其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应为60%~65%、15%~20%和15%~25%。根据患者的病情,可酌情采用不同的总热量食谱,对重度及极重度肥胖者采用“禁食”食谱,即每日给热量小于837千卡。 二、运动治疗 在饮食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体力活动是减轻体重的关键。运动不仅可以增加机体的能耗,减少多余热量以脂肪形式蓄积,更重要的是有氧运动可以通过加强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胰岛素的利用,从而达到改善血脂、血糖、血压的目的。运动治疗应当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进行个性化安排,从小运动量、短时间开始,逐渐加大运动量,并且要结合患者的心、肺功能和一般状况,避免运动伤害。一般推荐快走、慢跑、羽毛球等持续时间较长的有氧运动。 三、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只是饮食和运动治疗的补充和辅助,一般不作为首选和单独的治疗方法。目前没有一种减肥药物能够迅速减轻体重并能长期维持减重效果的。 (一)食欲抑制剂这类药物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食欲、促进生热等作用。如西布曲明,它的作用机制主要是:作用于下丘脑腹内侧核的饱食中枢,减少食物摄取;增加中枢交感传出神经的兴奋性,刺激棕色脂肪组织水解和产热。其不良反应较轻,一般与交感神经兴奋有关,如失眠、血压升高、便秘、口干等。 (二)抑制消化系统食物吸收的药物 1.胃肠道脂肪酶和糖苷酶抑制剂这类药物可以抑制胃和小肠中的脂肪酶或糖苷酶,减少脂肪的吸收。将其与饮食控制、运动相结合,能够降低肥胖相关并发症,尤其是胰岛素抵抗和动脉硬化等危险因素的发生率,有利于改善代谢综合征。代表药物如奥利司他和阿卡波糖。不良反应有腹胀、腹痛等胃肠道症状。 2.消化吸收阻滞剂包括食用纤维、蔗糖多酯、壳聚糖衍生物等。此类药物不会被酶水解,因此不会被肠道吸收。但是可以在肠道中膨胀,引起饱食感,减少其他能量的摄入。由于其作用有限,在临床上仅作为

肥胖如何预防与控制

肥胖如何预防及控制 1、了解肥胖,知晓自己是否肥胖 肥胖是一种疾病。18岁以上的成年人体重指数(BMI)<18.5为体重过低,185.-23.9为适宜体重,24.0-27.9为超重,≥28为肥胖。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kg/㎡)。 脂肪是主要在伏笔和腹腔内蓄积过多的,称为中心型肥胖。中心型肥胖是多种慢性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称为中心型肥胖。中心型肥胖是多种慢性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判断成年人中心型肥胖的标准是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 2、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超重肥胖。 肥胖克增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动脉粥样化、缺血型卒中、内分泌相关的癌症及消化系统癌症、内分泌及代谢紊乱、胆结石、脂肪肝、骨关节病和痛风的患病风险。遗传基因在肥胖的发生中有一定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环境因素,特别是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 成年人肥胖的预防: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进行自我检测;经常测量体重、腰围;坚持母乳喂养和合理营养,预防妇女产后肥胖;老年人应防止体重继续增长,而非过分强调减重。 儿童肥胖的预防:父母肥胖者应定期检测儿童体重,一面儿童发生肥胖;家长要克服“肥胖是喂养得法,越胖越健康”的旧观念;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3、超重级肥胖者应通过控制饮食和积极运动控制体重。 肥胖是能量的摄入超过能量消耗以致体内脂肪过多蓄积的结果。控制饮食可使身体的代谢率增加,能更多地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是控制体重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4、超重肥胖患者应长期坚持减重计划,速度不宜过快。 减重速度过快不利于减重后的长期坚持,且体重的急剧变化对健康会有不良影响,如骨关节病、胆囊疾患、骨质疏松等。 减重速度控制在每周降低体重0.5千克,使体重逐渐缓慢地降低至目标水平。制定减重目标要具体、并且是可以达到的。要建立一系列短期的可实现目标。

健康教育教案(肥胖的预防与控制)

健康教育教案——肥胖的预防与控制 年月日

㈠肥胖的治疗方法 1、行为干预 专家、家庭成员与肥胖者需要配合要制定食物摄食计划.要使肥胖者虽吃少一些但感觉良好能多活动而不懒散有信心坚持治疗。 2、合理的膳食 当消耗热量高于摄入量时才能减轻体重次要是体脂的减少使体内不再积聚脂肪并除去过多的脂肪堆积.避免吃快餐、方便食品、甜食等高热量食品,但热量也不能过低,否则会有身体衰弱、抑郁感、脱发等不良反应。 3、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应与饮食配合,并长期坚持,否则出现体重不易下降,或下降后又反弹掂 象。运动时间宜选择空腹或餐后1—3小时,以有氧运动为宜,即选择运动时最大心率为(170次/min-年龄)为宜。 坚持运动(jian1 chi2 yun4 dong4)是治疗和预防肥胖最有效方法之一。 运动前做热身准备(yun dong qian zuo re shen zhun bei)运动后进行放松。减肥降体重不以体重恢复正常为目标,要逐渐减轻到初始体重的10%,并防止并发症的出现。

4、药物治疗 理想的药物要能减轻体重,改善体脂分布异常和肥胖相关的危害因子和并发症状,药物治疗仅在饮食、运动治疗未能奏效时,作为短期内的(wei4 neng2 zou4 xiao4 shi2 _zuo1 wei4 duan3 qi1 nei4 de0)辅助治疗。 5、外科治疗 体重超过理想体重的一倍或超过标准体重的45千克,可用外科治疗方法,手术方式有吸脂、切脂或减少食物吸收的手术等。 (二)肥胖的预防 1、普遍性预防 针对总体人口,通过改善膳食结构、提倡适当体力活动及减少吸烟和饮酒等,改变生活方式,最终减少肥胖相关疾病的产生。 2、选择性治疗 对肥胖高危人群进行教育,使他们了解高危因素,并主动尽可能减少高危因素的影响,以阻止此类人群发展为肥胖。 3、针对性预防 次要对象是已有肥胖相关疾病高危因素的个体。预防肥胖的发生,每天摄入合理营养膳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最为重要。

健康教育教案 预防肥胖教学内容

精品文档 健康教育教案预防肥胖 教学目标: 1、认识肥胖对人体的危害。 2、了解各年龄阶段易发胖的知识。 3、了解预防肥胖的预防方法。 教学重点: 认识肥胖对人体的危害,了解预防肥胖的预防方法。 教学准备: 上网搜集关于儿童肥胖及预防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近年来,小学生肥胖的人数呈上升的趋势,究其原因,除了一些小学生肥胖是因内分泌失常、神经系统疾病、长时间服用激素药物或遗传等因素引起之外,主要原因是由于饮食、生活习惯造成的。 揭示课题:预防肥胖 二、认识肥胖对人体的危害。 1、小学生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所需要的能量和各种养素的数相对要比成年人高。如果饮食不合理,营养摄入不均衡,就会出现营养问题,从而影响他们正常的生长发育。 2、肥胖对健康有以下影响: (1)增加负担,使人感到活动不方便。肥胖者一般又不愿意活动,结果肥胖更加严重。 (2)增加心脏负担,造成缺氧。 肥胖的人得脂肪肝、心血管疾病、某些癌症的危险性明显大于体重正常的人。 (3)引起心理问题。肥胖的孩子往往成为同伴取笑、捉弄的对象,容易产生心理上的问题。一项调查显示,为数不少的小学生患上了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等成年人才患的病。专家指出,“成人病”提早光顾孩子,对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学习都会带来负面影响,家长、学校等各方面应该采取措施,让孩子健康成长。 三、小学生如何预防肥胖。 有关医学人士分析,营养过剩、运动不足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课业负担的日渐加重,学生们的双休日被各种培训班挤占,体育课则常常被其它课取代,室外活动时间少得可怜,运动越来越少,运动量远远跟不上身体成长的需求。 青少年如何预防肥胖? 1、提高认识:充分认识肥胖对人体的危害,了解各年龄阶段易发胖的知识及预防方法。 2、饮食清爽:采取合理的饮食营养方法,尽量做到定时定量、少甜食厚味、多素食、少零食。 3、加强运动:经常参加慢跑、爬山、打拳等户外活动,既能增强体质,使体形健美,又能预防肥胖的发生。 4、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是很有必要的,每餐不要太饱,合理安排和调整好自己的睡眠时间。 5、心情舒畅:良好的情绪能使体内各系统的生理功能保持正常运行,对预防肥胖能起到一定作用 四、总结。 精品文档

肥胖症特点及预防治疗

肥胖症特点及预防治疗一、定义 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积聚过多,并超过标准体重20%者可称为肥胖症,是目前最常见的营养疾病之一,大致分为两大类: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 单纯性肥胖多见于儿童,一般无明显症状,有饮食因素,生活因素,遗传因索等。 继发性肥胖,也成为增生型的皮质醇增多症,包括: (1)下丘脑病变所致的肥胖。 (2)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所引起的肥胖症。 (3)甲状腺功能减退所引起的肥胖。 (4)性腺功能低下所引起的肥。 (5)药物引起的肥胖。 (6)垂体性肥胖。 (7)糖尿病引起的肥降。 (S)内分泌代谢东乱引起的肥胖。 肥与健康的尖系极为密切,人的寿命与体重有尖,据大量的追踪调查,最长寿命者是比标准体重重10 % -20%的人。 而肥胖者血脂、血氨基酸、血胰岛素增高,易发生高血压病心脏 病、糖尿病等二、病状肥胖症的临床表现随不同病因而异,继发性肥胖者除肥胖外具有原发病症群。

F面以单纯性肥胖症重点阐述。 此组病症可见于任何年龄,幼年型者自幼肥胖;成年型者多起病于20?25岁但临床以40-50岁的中壮年女性为多,60?-70岁以上的老年人亦不少见。 男性脂肪分布以颈项部、躯干部和头部为主,而女性则以腹部、下腹部、胸部乳房及臂部为主;轻度肥胖者常无症状,中重度肥胖者可有心血管系综合征;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左心室肥大,同时心肌内外有脂防沉着,易引起心肌劳损,以致左心扩大与左心衰姆。 内分泌代谢亲乱空腹及餐后血浆陝岛素增高,基值可达30u/ml ,餐后可达300pu/m,约一倍于正常人,造成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 总脂、胆固醇、甘油三酯及游离脂肪酸常增高。 女性肥胖者多闭经不育,说明性腺功能异常,有时有多囊卵巢伴经少或闭经、多毛、男性化等症群。 男性肥胖者性激素改变较明显,雌激素增多而雄激素减少多有阳痿不育、类无症。 肥胖者瞟吟代谢异常,血浆尿酸增加,使痛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伴冠心病者有心绞痛发作史。 患者皮肤上可有淡紫纹或白纹,分布于臀外侧、大腿内侧、膝尖节、下腹部等处,褶皱处易磨损,引起皮炎、皮癣。 平时汗多怕热、抵抗力较低而易感染。

肥胖症的预防及其治疗(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 1-按照中国人群肥胖与疾病危险研讨会标准,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体重指数分别为( ) A.> 23; >28 B.24.0 - 27.9; ≥ 28 C.23.0—24.9; ≥ 25 D.25.0—29.9; ≥ 30 2-关于脂肪分布标准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 WC)是反映脂肪总量和脂肪分布的综合指标,最近亚太地区对肥胖腰围的定义为男性大于或等于90cm,女性大于或等于80cm。 B.腰围/臀围(waist to hip ratio WHR)男性WHR>0.92,女性WHR>0.81为中心性肥胖;男性WHR<0.92,女性WHR<0.81为周围型肥胖。 C.内脏脂肪/皮下脂肪面积(V/S)V/S>0.4为内脏脂肪型肥胖,V/S<0.4 为皮下脂肪型肥胖。 D.腰围/臀围(waist to hip ratio WHR)男性WHR>0.92,女性WHR>0.81为周围型肥胖;男性WHR<0.92,女性WHR<0.81为中心性肥胖 3-下列关于棕色脂肪组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棕色脂肪细胞血管、神经不发达 B.棕色脂肪分布在颈、肩、肩胛间区和腋窝等处 C.新生儿棕色脂肪占体重的2%—5%,出生第一年开始减少 D.年老并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或长期饥饿时,棕色细胞又增多 4-下列关于瘦素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入 B.通过促进能量消耗来达到平衡 C.可能有抑制脂肪合成的作用 D.降低食欲,减少产热和活动 5-不同食物成分对饱腹感的影响 ( ) A.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酒精 B.脂肪>酒精>蛋白质>碳水化合物 C.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酒精 D.酒精>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 6-单纯性肥胖症患者消化系统功能以及代谢功能可能发生改变,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