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得体会】浅谈统计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养成

【心得体会】浅谈统计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养成

浅谈统计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养成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当前,面对统计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迫切需要统计调查干部培养法治思维、强化法治理念,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保证统计调查工作在法律框架下规范、有序、透明、高效运行。

深耕法治信念,牢固树立统计法治自觉

没有法治信仰的“沃土”,法治建设就没有灵魂。统计调查干部在法治框架内干事创业需要凝聚尊法的合力,把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作为基本遵循、主导思想和工作准则,牢固树立起信仰法治、敬畏法治、遵从法治,忠于法治、维护法治的理念,做到心中高悬法纪明镜、手中紧握法纪戒尺。根植法治信念,需要从学习法律法规做起。国家统计局宁吉喆局长强调,“熟悉统计法律法规内容,牢记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条款,是对统计工作者依法行政、依法履职的基本要求”。统计调查干部要带头尊法学法,把法律法规作为知识体系的基础性内容,在学懂弄通做实上很下功夫,特别是加强《宪法》《统计法》《统计法实施条例》《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的学习,加强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统计工作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中央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的学习,切实提高法律法规知识水平,增强法治意识、规矩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养成思想上信仰法治、知识上掌握法治、行为上遵循法治的习惯和自觉。

保持法治定力,切实增强依法治统执行力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衡量法治能力的重要标尺。保持法治定力,提升法治能力,以法治深化改革、推动发展、优化环境是护航统计调查事业奋勇前进的有力抓手。一是提高依法调查的能力。严格按照统计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范围,独立行使直接调查、直接报告的权利,坚持把数据生产的各个环节纳入法制轨道,坚决防范统计造假弄虚作假,遏制违反国家统计政令和统计法精神的行为。二是加强统计执法检查能力。严格遵守《统计执法监督检查办法》,不断强化统计执法检查和“双随机”抽查工作机制,严格统计法治实施、加强统计法治监督,确保法之利剑深插到底。三是提升依法推动统计改革的能力。要强化法治站位,在局队部分业务工作交接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统计局关于进一步推进新形势下国家调查队改革和创新发展的意见》《地方统计局与国家调查队部分业务分工调整优化方案》,严防在业务和资料交接、工作衔接过程中发生违法行为,进一步提高统计调查数据真实性准确性和统计工作科学性权威性。

汇聚法治共识,努力扩大统计法治影响

广泛传播统计法治精髓,扩大统计法治影响,汇聚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共识,是营造良好的统计法治环境,推进统计调查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一是积极开展统计普法宣传。坚持普法宣传与业务工作相结合,推进向统计调查对象发放统计法律事务告知书实现全覆盖;利用统计开放日、“12.4”国家宪法日和“12.8”统计法颁布纪念日等重要时点节点,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工作的宣传,推进统计法进机关、及党校活动;强化宣传手段创新,打造特色法治文化阵地,全力扩大统计法治宣传面。二是加大统计法治工作创新力度,采取市县联动模式,积极推进法治与统计

改革发展深度融合的研究,探索运用法治凝聚发展共识,破解发展瓶颈、解决发展难题的方式方法,并做好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三是积极参与法治政府建设,按照地方法治建设目标要求,进一步提升系统干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能力;依托地方法治建设平台,全面展示调查系统良好法治风貌,营造良好统计调查生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