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小学语文中童话的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中童话的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中童话的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中童话的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中童话的教学

一、童话教学内涵

1、童话的含义

“童话”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

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的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童话是一种比较适合儿

童阅读的文学题材,它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和夸张的手

法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现实生活,抑恶扬善,起到教育人的目的。

2、童话的类别

童话一般有四种:拟人体童话(代表作如《木偶奇遇记》)、超人体童话(代表作如《巨人的花园》)、常人体童话(代表作如《皇帝的新装》)、知识体童话等等。有的童话在文章中借主人公之口或用总结性语言把要说的道理直接说出来了,有的则需认真阅读理解,深入分析文章,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

3、童话的特征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并非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光。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去开展离奇的情节,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围以及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似幻犹真的境界。此外,它也常常采用象征手法塑造幻想形象以影射、概括现实中的人事关系。”

五彩缤纷的幻想是童话作品最重要的特征,也是童话的核心,不同于一般的小说和故事,童话可以使用幻想的力量,让我们经常看到的各种各样普通人和现象,显示出非凡的奇异光彩,为儿童展示“奇思妙想的世界”。童话的幻想可以超越时间、空间甚至所有一切的限制,在虚拟和现实中如魔法仙境般自由活动,童话的幻想无所顾忌,可以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可以随意变换自己的身份角色,可以死里复活,可以永垂不朽,甚至昆虫、鱼、鸟、动物都可以像人一样有感情有

思想……所有这些,在我们现实世界是不会发生的。但事实上,童话故事是基于“幻想”一方面,基于“真实”的另一方面,给儿童充满诱惑的精彩故事,丰富

他们的想象力。

童话还有另外三个特征,是具有夸张性、拟人性和象征性。如果我们说幻想是

童话的灵魂,那么夸张就是童话的血肉,它使童话故事更加的丰满。没有血肉,灵魂无以附丽;没有夸张,幻想则不能得到表现。在童话中,只有当夸张处于最能表

现幻想的时候,它也才具有最大的存在价值。拟人是童话创作的常用手法之一,需要注意的就是拟人虽然是将不具备人的动作感情的食物变成和人一样的,但它们

并不能脱离自身的本质属性,正是缘于这一点,使童话故事具有了亦真亦假,有虚有实的创作美感。象征是童话有机构成中不可缺少的外在成分,更是童话内容的运作原动力,童话中各种场景、人物与情节、故事都是围绕着这一具象来展开,具有

一种潜在的磁场吸引力,进而使整篇作品体现出整体的象征寓意。

4、童话教学的意义

很多教师觉得童话只是让孩子觉得有趣,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的进行教学,其实不然,文学童话在人类生活象征和隐喻一些珍贵的价值和可能存在的欺诈、践踏,告诉儿童一些不好的攻击性行为,同时教会孩子处理类似于这些邪恶情况。当孩子听或者读童话故事,将获得这些教训在无意识层面,这些教训将深埋在孩子心灵。遇见类似情况时,这些教训将自动在无意识层面促使孩子如何反应,所以会让孩子们(甚至长大后)获得收益。这些无意识的受益可能产生意识层面有意识的价值判断和道德知识。

而科学童话则把科学知识和童话构思结合起来,把科学的理性概念化为感性

形象,既可以普及科学知识,又通过童话培养孩子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启迪少年

儿童的智慧。像人教版课文中选入的《小松鼠找花生》让孩子知道花生果实长在

地里而不是树上;《棉花姑娘》告诉孩子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

什么地方害虫的科学常识;《小蝌蚪找妈妈》叙述了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小

壁虎借尾巴》让孩子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的尾巴各有用处,了解小壁虎的尾

巴有再生的特点。等等这些科学童话,用浅显的文字,生动形象地揭示一些科学

知识和生活常识。

事实上,儿童是非常喜爱童话的,我们会发现不光书本上的童话故事他们喜欢,一些童话故事的影视作品同样深得他们喜爱,我们成人可能觉得幼稚无厘头的东西,但是他们反反复复的看还是那样的激情,通过这些故事他们将自己的爱、恨、焦虑、担忧、内疚、善良等等投影合并在童话身上。让童话故事与感情帮助他们获得智慧,同时帮助他们看到希望。在安徒生童话《丑小鸭》中,丑小鸭那种不屈不折的精神,影响着几代人,给予人们太多的人生感悟。每个孩子都会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梦想,只要他们学会树立生活的目标,在自信、拼搏中,他们会真正的认识到自己原来也可以变成“白天鹅”,也可以像丑小鸭一样实现心中的梦想,那么困难也不在是困难了。

二、童话教学现状反思

1、强调工具性,忽略人文性

在多年“双基”影响下,中国的语文教育更注重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把语言知识和技能培训作为主要手段。在所有的童话课文教学中都进行“语言与文字的训练”,达到“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的目的。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童话课文《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风娃娃》教学重点是:会认 12 个生字,会写 8 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酸的和甜的》教学重点同样是:会认 9 个生字,会写 8 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无一例外所有童话教学重点都落到认字、写字上,导致教师课堂教学对字词过分关注,而对课文匆匆而过。强调“双基”使得童话教学注重工具性,而忽视掉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和功能不同的作品的不同教学方法,在以分数为主要评估手段的教育时代,童话教学被功利主义取代其人文性和趣味性,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差异性取而代之是教学目标单一,教学要求统一,注重基本技能,忽略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忽视学生学习的千差万别,对童话都有独特的体会感受,不同的理解表达,忽视了人文精神。

事实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有机和谐的融入在同一个载体中,语文的人文性是载体中蕴含的人生道理、文化精神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的思想,进行思想的熏陶,是语文的精髓所在;语文的工具

性是学习语文必须采用的方式,像听说读写等,它是语文的形体,也是组成语文的重要部分,说白点,人文性是语文的内容,工具性是语文的形式,两者统一结合才形成语文。就像一个人,人文性是精神层面的思想、情感、气质、品味,工具性是物质形态高矮胖瘦的身体,只有二者相统一才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身体没了精神,就成了空壳;精神没了形体,就成了虚无缥缈的东西。语文学科正是这种特殊的特性,我们在理解时和教学实践中不能偏颇任何方面,片面强调工具性而忽略人文性,就会导致语文的功利化,就像一个人只注重身体强壮,忽略精神层面的东西就会退化成行尸走肉。所以语文教育既要突出人文性,也要注重工具性,在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加强基本技能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心灵,关爱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在教学中,完成课程目标的同时,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立性,差异性和多样性,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挖掘课文的人文内涵,使他们受到美好文化的熏陶,形成有文化底蕴、高尚情操、健康审美和健全人格的人。

2、强调童话的教育功能

虽然童话是为了反映生活而进行编写的,其目的是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知识教育和审美教育。但是现在却演变成“过于强调道德教化和思想教育的使命,即要在每篇童话教学中,通过分析和挖掘都要‘告诉儿童一个道理’,完成道德劝诫和思想教育的使命。”如《两只狮子》告诉学生:从小就应该勤奋学习,学会生活的本领,不能依靠父母的本领和地位生活。《小白兔和小灰兔》告诉学生:只有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有幸福的生活。《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告诉学生: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在教学中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很多教师把这些道理生硬的搬出来,无视学生自身体验,把学生当做装知识的容器,机械灌输这些思想。拿成人的标准去评价童话的人物事件,然后简单总结出一个道理让学生去接受,这是不符合儿童天性的。儿童世界跟成人世界不同,“儿童文化是审美的、感觉的、移情的、热情的,成人文化则更多的是科学的、理性的、冷静的;儿童文化中充满了想象和创造,成人文化更多的是理性和重复”。我们站在成人立场上去对儿童进行教育,不但达不到好的效果,反而忽视学生自己的体会,限制学生想象力。

在教学中,教师们可以试着不去引导学生明白什么道理,而是蹲下来和学

生打成一片,去倾听他们的想法,去接纳他们的童真,虽然他们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是小孩子的感情更加鲜明更加嫉恶如仇,就像他们会喜欢小白兔、小猴子、小松鼠等等这些动物,讨厌大灰狼、狐狸这些动物一样,他们可能时间长了会忘记老师讲的道理,但是他们无意识层面获得的美好或者邪恶感受会在长大后一直深深影响他们。

3、教学方式的问题

根据研究者调查 400 位小学语文教师童话教学方式。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有百分之三十八的教师把童话按平常课文教,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改写表演童话,配音乐和插图进行教学仅仅占百分之十八。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他们对童话作品的认识,大多来源于教师的教学方式。童话教材大多集中在低年级,对学生学习兴趣、阅读的培养有很大帮助,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但是就目前来看,童话课堂平淡,无味,没法达到引起学生兴趣,丰富学生想象力的效果。

教师提前备课时候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酌情选择更吸引学生,能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使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手段,力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4、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多媒体已经占据小学教学课堂主要地位,它以直观性的影像将童话中丰富的想象从抽象的文字转化成为具体可视的图像,打破“过去小学语文教师在讲授相关的童话故事的内容的时候,往往是重视采用口头语言描绘的方式来构造出童话故事的形象。”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备受教师们喜爱。但是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工具,课堂上还是应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际操作中很多教师本末倒置,把多媒体当做整个课堂的教学方式,完全忽略其他教学方式,甚至把整个注意力放在多媒体教学上,以至于连板书都忽略掉。但是多媒体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因为缺少时间去制作,大部分教师使用

的多媒体课件都是直接从网上下载的成品,没有考虑课件是否符合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课堂上变成教师面对电脑,对多媒体解说,语言平淡没有了抑扬顿挫,缺少与学生的交流,失去语言魅力,而学生由于不是面对教师,始终对着大屏幕,更容易被多媒体中一些插入的动画卡通人物所吸引,容易走神,把多媒体中一闪而过的重要内容忽视掉,最后教学效率更加低下。

任何事物有利也有弊,多媒体确实对语文教学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不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一味依赖多媒体,把课堂变成多媒体放映室,往往结果得不偿失,所以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多媒体,发挥其引趣作用,结合传统教学,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应对童话教学现状策略

1、充分利用课本插图

人认识客观世界首先是用形象思维,儿童阶段思维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在读课文之前,他们往往会被课文中色彩鲜艳的插图所吸引,他们会凭借插图感知人物形象,了解故事大概内容。小学语文课本大多图文并茂,会按照课文发展顺序插入大量图画,这些图画与课文内容相对应,运用插图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童话最重要的是幻想,幻想用语言文字表现非常抽象,但是图片却能直接表现出来,因此借助课文插图能让学生直接的理解课文内容。对于插图我们可以运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课前引用,激发兴趣。充分运用课本插图进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我要的是葫芦》时,通过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两幅彩图,让学生说说两幅图都画了什么,一方面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自然而然导入新课,在课前观察插图的基础上,教师更容易讲授清楚“叶子上的虫跟我要的是葫芦”这一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

以图释文,相辅相成。插图是课文内容的浓缩和再现,学生可以通过插图来更好理解文字内容,教学中可以把课文内容落实在插图上讲述。如课文《丑小鸭》中,就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描绘三幅图画,分别与课文二、三、七自然段内容相对应,使“丑小鸭”得名、离家出走、突然发现自己并不丑而且十分漂亮等原因形象直观化,既弥补了文字抽象的缺点,又能起到激情引趣的作用。相比作者的描述,学生观察图片,或许有不同的想法,学生可以通过图片利用自己的想象力,

更加深刻理解童话中的想象和夸张,更深入理解文本。

以图补充,启发思维。图是课文知识的呈现和补充,低年级学生经历少,所见识的东西少,在生活经验上有很多不足,插图刚好弥补这些不足。如讲《风娃娃》这篇课文中,“风娃娃来到田野,看见一架大风车正在慢慢的转动,抽上来的水断断续续地流着。”学生根本没见过这种风车,更不知道风如何抽水,在没有多媒体的地区,教师就可以用课本上插图来跟学生讲述大风车是怎样的以及如何进行抽水,比单纯老师口述学生想象要直观有效得多。通过插图学生很快明白大风车抽水的问题,还可以引入与之相关的课外阅读,也启发了学生思维、开阔了学生眼界。

另外,课本插图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不光用来表现文章内容还具有一定的审美性,这些插图既有千姿百态的大自然,也有各种动物人物,不光吸引学生注意力,还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熏陶。在欣赏插图的过程中,学生会留心观察插图中人物形象表情,动植物的形状特征,对他们的观察能力也有一定的培养。

2、再现童话情景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最好的教育,要想它有效,须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以“做”为中心的一个整体过程,强调做,便是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他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是完全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拓宽儿童的时空。学生对课文,对事物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经验,有自己的选择,我们应该尊重他们,满足他们。所有的孩子都有强烈的表演欲望,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爱表演的天性去再现童话的情景。比如下面几种方式:分角色朗读。由于童话是故事类文体,课文内容又保持口语性的对话,很适合学生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把握角色的心理状态,深入到课本内容中去,深入其境领悟其中的含义,也能加深对课文的印象。比如《小壁虎借尾巴》课文中,写小壁虎与小鱼、黄牛、燕子的对话,非常符合低年级的语言特点,让学生饰演各种小动物来分角色朗读,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甚至在读的时候可以模仿出小鱼可爱的语气,老牛深沉的音调,燕子阿姨忙碌时说话的声音。在读的过程中,语言、情感、思想和谐交融,通过语言,更好的品味课文的语言美、形式美,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情感、培养语感,收到情感的熏陶。

表演童话。表演童话也算是一种语文实践活动,让孩子扮演文本中的角色可以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感受童话中角色形象,更好的理解童话内容。比如《小猴子下ft》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玉米、桃子、西瓜等模型教具和小猴子、兔子的头饰,在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基本内容后,可以安排同学戴上头饰扮演小猴子和兔子,按照课本上的插图来表演小猴子扛着玉米——扔掉玉米摘桃——扔桃摘西瓜

——扔西瓜追“兔子”,“兔子”在“小猴子”追赶下迅速回到座位拿下头饰,“小猴子”什么也没找到,最后垂头丧气地回家。通过表演,满足了孩子爱玩的天性,也增强了学生的真实体验,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不能半途而废,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精确的领会文中的动词“扛”、“扔”、“摘”、“捧”、“抱”所表达的含义。

让学生们带着自己的情感进入角色中,通过角色朗读、表演,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演中见悟,能更好理解童话故事的内涵。同时在活跃的气氛中,孩子们的感情得到真实表达,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表现力和合作意识,能更深入到童话世界深处体验真善美,坚持追求美好的理想。

3、童话后续创作

马斯洛说:“几乎任何一个孩童都能在没有事先计划的情况下即兴创作一支歌、一首诗、一个舞蹈、一幅画或一个剧本、一个游戏。”可见学生的创造力之强,他们是借助于想象和幻想来理解他们生活的世界的。因此,抓住学生以想象见长的优势,在课堂中适时的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进行创作和改编,可以大大刺激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采用如下一些有趣的方式进行后续创作。

仿写童话。低年级课文中童话占据的比例较高,学生对童话兴趣浓厚,教师就可以把这些课文当成一个例子来引导学生仿写一些小的童话故事。如《小壁虎借尾巴》可以仿写成《小鸡借翅膀》,也可以借学生喜欢的故事书,卡通画来仿写,要求学生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故事情节可以自己想象,通过一段时间,发现一些同学能写出很完整的童话故事,大部分同学的看图写话都有了很大的进步,通过这样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改编童话。孩子的创造力和模仿力都是惊人的,特别是面对一些他们喜爱的童话作品,在读完之后会产生很多奇思妙想,这时候刚好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

台,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去年的树》这篇童话就是一个典型的素材,在原文中树在工厂加工成火柴,鸟儿是通过火柴去村子里寻找的。树除了可以做成火柴还有很多其他的用处,比如可以做家具、做船、做课桌椅、做铅笔、造纸、做成工艺品等等,教师就可以引导孩子们想想,假如树做别的用途,鸟儿又该怎么做呢?这样,虽然故事的情节发生了改变,但是主旨还是一样的。通过这样的改编活动,孩子们或许对文章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改编之前或许会责怪伐木工人砍树,拆散树和鸟儿这对好朋友,在改编之后,孩子们或许会悟出树和鸟儿终究不会永远在一起,就像我们生活中一样,好朋友可能因为转学或者其他种种原因分开,而我们应该接受并且去祝福。或者还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改编,比如树并没有被砍,但是鸟儿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如约归来,树开始漫长的等待,时刻担心鸟儿的安全,向过路的每一位小动物打听鸟儿的消息,终于有一天......从这个角度来启发一下孩子,也许孩子能想象出更好的佳作。

续写童话故事。很多童话课文采用开放性结尾,学生学了之后意犹未尽,就可以安排这种实践内容,像《小松鼠找花生》最后结尾是:“小松鼠感到很奇怪,自言自语的说:‘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就可以安排学生课堂进行口头编写或者课后进行续写,小松鼠是怎样知道真相的呢?是谁告诉小松鼠的呢?小松鼠知道后是什么样的表现呢?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去编写一个与众不同的结尾。但是教师的诱导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所以在教学中,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把主动权直接教给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创作权。

实际上,在教学中我发现对课文拓展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又让语文学习回归生活,把学生从课堂中的感悟和生活联系起来,让语文学习鲜活起来。我想语文的教学价值就在于促进学生言与意的积极感悟、内化、转化,并进而运用个性语言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知识,陶冶情操,体验生活。学生学得生动、学得主动,在言语转化实践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4、课后阅读完成知识迁移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孩子要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童话阅读不仅在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不能只依赖于课堂教学,学生在教室里阅读课本上内容是不够的,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童话阅读必须延伸到课

外。

听家长读故事。除去在学校时间,其他大部分时候孩子是在家里,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是教师之外另一个关心孩子的群体。在小时候没有电视机,也没有电子产品的时代,晚上大家常常搬个小凳子聚集在家门口,听父母、爷爷奶奶和邻居聊天讲一些过去的传说、童话和民间的故事,如《嫦娥奔月》、《猪八戒吃西瓜》、《狼来了》等等这些经典的童话,而现在电子产品普及,电视、电脑、智能手机等已经成为儿童的家庭伴侣,很多孩子失去了精神食粮,家长也跟孩子越来越疏远。因此教师应该动员家长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比如跟孩子一起读童话故事,给孩子讲睡前故事,孩子在听故事、读故事的过程中不仅是故事情节吸引他们,他们会通过语言在头脑中勾画出一幅幅图像,充分的融入童话故事中,同时也拉进父母跟孩子的距离,慢慢的学生会迷上童话,从家长读过渡到自己看,自己讲,这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促使学生在课外积极投入到阅读中来。

教师推荐阅读。老师应该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课外阅读的书籍,在选择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推荐有趣的,难度适宜的课外书籍,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实现学生的主动阅读。除此之外,老师在推荐课外阅读时,还应该注意推荐的材料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这将有助于学生知识迁移,让学生能将课内外知识联系起来,扩大知识面。低年级语文教材中选材最多的就是童话故事,根据笔者学校图书馆借阅记录来看,童话作品是学生最喜欢借阅的书籍,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有

“童话,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叶圣陶《稻草人》、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等。”教师可以把童话作为扩展学生课外阅读的突破口,不光对于童话教学,对于其他知识扩展也大有好处。

合理利用电子产品。除了阅读纸质书籍,我们同样可以利用电子产品的优越性来培养孩子课外阅读能力。基于儿童天生爱玩的本性,纯文字阅读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更喜欢视听传播,喜欢看卡通,看电影,玩游戏,而很多影视作品是由童话故事改编,如《小红帽》、《雪孩子》、《小蝌蚪找妈妈》、《灰姑娘》、

《丑小鸭》、《舒克和贝塔》等等,这些影视作品有些直接跟语文教材挂钩,有些由经典童话故事改编,孩子们观看这些优质动画的同时也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束语

一直以来,我们对文学知识的培养只是强调文学经典的学习,而忽略童话作为一种儿童文学,对学生文学能力的培养是为以后文学素养所打造根基,把童话作为一种识字工具而忽略其更重要的作用,不得不说这是语文教育的一种缺失和遗憾,希望今后能加强语文教育和童话研究之间的交流融合,让童话在语文教育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重点

小学语文教学重点 为扎实地推进“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我认真阅读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将不同阶段教学的重点整理了一下,现在与大家分享一下。 对小学低、中、高年级同学学习语文的方法指导有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过程,有一个学会到会学的过程。 (一)对低年级学生的指导重点 从教材要求上讲,小学语文教材低段的教学,着重是进行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听说、阅读、写话的训练。从心理特征上看,低年级的学生正处在七至八岁阶段,他们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在认识、理解事物或学习时往往要借助实物或形象。要学生掌握简单的学习方法,具体说来就是: 1.借助形象物学习汉语拼音和简单的汉字。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如编儿歌和顺口溜识字法,部件识字法:利用已学过的熟字部件,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换掉字的偏旁,帮助学生识字。利用形声字的声旁和形旁识记字,既利于掌握汉字的声,又利于掌握汉字的形和理解汉字的义。教给方法,已备大量识字,早日独立阅读。当然这些方法必须要老师教给他。 2.学会写字的基本方法。如简单笔画的运笔,描红的方法,观察字形特点的方法等 3.能用形象记忆法、趣味记忆法、情境记忆法,抓关键词句背诵课文。背诵课文也要有方法指导,否则事倍功半,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识记能力。 4.学会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的方法。让学生看图,怎么看也要有方法指导,否则孩子年龄小,不点就不会。 5.通过先想后说的方法,说、写完整的话,通顺的话,规范的话。 6.课后能用复习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7.小组合作要有意识的培养,要有方法指导。组内交流如何有序发言,认真倾听都要一一引导。 8.学会简单的预习方法。先借助拼音识字,借助工具书扩词,把课文读通,不懂得问题能打个问号,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质疑能力。低年级学生要学会“敢问”教师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克服不良心理障碍,把自己学习中不懂或不清楚的问题大胆提出来,也就是不懂就问。 9.拿出一篇文章,总体上怎么学,如何下手,教师要有方法指导,总结出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特点的学法。 (二)对中年级学生的指导重点 小学语文的中段教学,着重进行段的训练。通过对段的理解,段的练习,逐步过渡到篇的训练,这时的中年级学生,已是九至十岁。从心理特征上看,这个阶段的学生有意性、目的性逐渐发展起来,有意注意也随之增长,能较为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思维方式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从语文知识上看,学生已学会汉语拼音,能认识1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有了较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教学 童话,是一类具有特殊审美价值的虚幻故事,它以拟人、夸张、象征为其主要表现手法,以幻想为其艺术形态,主要读者是儿童。这些童话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以反映社会生活,传递人生经验、进行道德训练、幻想未知世界和宣传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二是以幻想、夸张和拟人等手法来设计情节,刻画人物;三是故事曲折、语言浅显,富有趣味性,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为儿童所喜闻乐见。童话是儿童非常喜欢的一种样式,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它是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夸张、拟人和想象等手法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社会生活,扬善抑恶,起到教育人的目的。 教学中,指导阅读童话,首先要指导学生弄清楚课文属于那种类型的童话,这有助于记忆故事、理解内容、启迪想象: 1、人物童话,就是以普通的人物作为主人公的童话。 2、知识童话(也叫科学童话),就是把神奇的科学世界或者未来世界的远景用童话的形式表现出来,引起少年儿童的浓厚兴趣。 3.拟人化童话,就是将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或者世界上一切没有生命的东西,赋予人的生命,模拟人的语言,成为童话中的“人物”。 4.超人化童话,就是把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成一些超自然的、幻想的、想象中的形象。 一、童话教学的意义 (一)童话教学可以加强学生的朗读与复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童话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能力 俄国小说家邦达列夫说:“一个人打开一本书,就是在仔细观察第二生活。就像在镜子深处,寻找自己的主角,寻找着自己思考的答案,不由自主会把别人的命运、别人的勇敢精神与个人的性格特点相比较,感到遗憾、怀疑、懊恼,他会哭、会笑、会同情和参与。” (三)童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四)童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小学教材中童话的特征。 (一)幻想和现实的结合 (二)拟人和夸张的运用 童话通过幻想把动植物和没有生命的物体拟人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会说话会思想会行动。一方面,这些主人公具有人的某种性格特征,另一方面,又具有它自身的内在特性。例如《小猫钓鱼》,小猫天真活泼,顽皮好动,做事不专心的性格,和绝大多数儿

专题讲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专题讲座 一、什么是阅读 吸收论: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叶圣陶) 筛选与思考论:“阅读,就是通过视线的扫描,筛选关键性语言信息,结合头脑中储存的思想材料,引起连锁性思考的过程。”(章熊) 领会—获取—认识论:“阅读文章是透过书面语言,领会其意义,从中获取思想和学习语言的活动程序,是人们学习和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手段。”(朱绍禹) 构建意义论:“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构建意义的实质是读者激活原有的知识,运用阅读策略适应阅读条件的能力。”(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阅读能力评估咨询委员会)上述不同的说法反映了对阅读的不同认识。显然按现代解读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的解释,在读者、文本、作者,三者的关系中读者应该处在中心位置。 我个人理解,所谓阅读,指的是从书面文字数据采集意义的过程,

阅读教学则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阅读各类书面文字数据的实践中,逐步发展阅读能力的过程与活动。 二、阅读行为的描述 阅读是能动和复杂的过程,包括多种不同的行为。读者通常在开始时对文本形成初步的看法,然后搜索自己关注的信息。按照这种最初的看法,读者与文本发生逐级递增的互动,包括理解、解释和评价他们所读的文本。他们借助以前的阅读体验和以前的知识,对文本将要表达的内容形成假设,随着阅读的继续,他们修正最初的看法并修正和补充自己的知识基础。读者不断取得新的理解并把它们融入到正在进行的理解建构过程当中。好的读者会注意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规程,认识到文本中不合理的东西,利用一系列策略增进理解。好的读者还能对文本的优劣做出评价,这种评价能够影响自己对文本各层面内容的“吸收”,决定自己的态度或行为是否受到影响。根据阅读的目的(兴趣性阅读、理解性阅读、应用性阅读)和情境(阅读的环境、时间、阅读者的状态等),好的读者能够利用从文本中学到的思想和信息,扩展他们对主旨的思考,从事特殊的任务,或者从读过的内容得出某种结论或进行总结。 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行为,帮助学生建立起阅读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比教会学生了解一篇文章的内容等重要。学生习得了阅读的策略和技巧,对巩固他们的阅读习惯进而发展成一生的阅读兴趣是有关键性的影响的。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人教版新课标 语文,这是一门实用性和工具性都相对较强的科目,而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熟练的学会使用文字和语言,做好听说读写的语文最基本的要求,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教学方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一、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产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我们也不要忘记了,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只有信其道,才会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在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可以采取使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猜谜语或者讲故事等方式进行课程的导入,让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导一些描写景物的课文的时候,可以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教学,从网上下载很多的图片,让学生直接的去感受课文中的景色,弥补学生对于课文知识的想象,为之后的知识教学奠定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要将自己置于一个“高人一等”的地位,而是以一个平等地位和学生进行交流学习的心得,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和教师的平等,让学生敢于去想敢于去表达,在互相思考和表达中谈论和进步,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题,这对于学生的兴趣有着极大的刺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学生的思想和意见,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学习氛围都有着非常有利的影响。 二、促进对于学生的日常训练,从训练中提高 练习,这是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这绝不是提高学生学习,加深学生印象的唯一一部分。我们要重视对于学生的练习,但是不可过分的进行练习。练习的方式多种多样,不仅仅是布置作业这种单一的方式,通过阅读、思考、交流等都可以是进行练习的形式。 比如让学生去感受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让学生从阅读中去感受,当然这种阅读仅仅是单纯的阅读也是不可取的。可以结合作者当时的社会环境或者生活环境,也可以将自己当成是文章中的主人公,让学生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去感受。通常情况下,学生对于阅读课外的过程基本是初读课文,精读课文,品读课文。当然,大多数的学生主要是停留在第一个阶段,少部

浅谈小学语文中童话的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中童话的教学 一、童话教学内涵 1、童话的含义 “童话”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 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的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童话是一种比较适合儿 童阅读的文学题材,它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和夸张的手 法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现实生活,抑恶扬善,起到教育人的目的。 2、童话的类别 童话一般有四种:拟人体童话(代表作如《木偶奇遇记》)、超人体童话(代表作如《巨人的花园》)、常人体童话(代表作如《皇帝的新装》)、知识体童话等等。有的童话在文章中借主人公之口或用总结性语言把要说的道理直接说出来了,有的则需认真阅读理解,深入分析文章,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 3、童话的特征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并非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光。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去开展离奇的情节,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围以及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似幻犹真的境界。此外,它也常常采用象征手法塑造幻想形象以影射、概括现实中的人事关系。” 五彩缤纷的幻想是童话作品最重要的特征,也是童话的核心,不同于一般的小说和故事,童话可以使用幻想的力量,让我们经常看到的各种各样普通人和现象,显示出非凡的奇异光彩,为儿童展示“奇思妙想的世界”。童话的幻想可以超越时间、空间甚至所有一切的限制,在虚拟和现实中如魔法仙境般自由活动,童话的幻想无所顾忌,可以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可以随意变换自己的身份角色,可以死里复活,可以永垂不朽,甚至昆虫、鱼、鸟、动物都可以像人一样有感情有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99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什么是情感?情感是指人受外界刺激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如喜、怒、悲、恐、爱、憎等。从心理学角度讲,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在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它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什么又是情感教育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指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科学的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是教师充分利用自身和教材所蕴含的情感因素熏染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激活他们的内在潜能,发展他们的情感调控能力,促使学生通过内化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情感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没有情感, 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 只能培养出伪君子。”“如果不去加强并发展儿童的个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 在平时的工作中,往往有一些老师为自己工作扎实认真,但学生就是不爱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而困惑。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对学生进行应有的情感教育。小学教育要从积极的情感入手,这是语文课应该特别加强的重要方面。教师要使学生在牢牢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极为丰富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这是语文教学成功的秘诀所在。正如美国爱华兹说的那样:“你如果想要儿童变成顺从并守教条的人,你就会采取压服的教育方法;而如果你让他能独立地、批判地思考并有想象力,你就应该采取能够加强这些智慧品质的方法。”语文和其它学科相比,似乎更强调情感。翻开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那些文质兼美、图文并茂的文章中充满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对亲朋好友、对同志的真挚情感,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淡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可能仅仅传授语文知识,而必须同时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如何创设富有激情的成功的语文课堂呢? \ 一、通过朗读,渲染情感 情感,应该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尤以朗读最为重要。朗读是通过读出词语和句子的声音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因为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把储存信息的文字符号载体变成带有朗读者情感色彩的抑扬顿挫的语音,往往会还原出作者本身所要传达的情意,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使学生受到直接的感染。 (一)教师示范读,学生听中生情。郭沫若在《文艺论集》中描述道:“立在海边,听着一种轰轰烈烈的怒涛卷起吼来的时候,我们不禁要血跳腕鸣,我们的精神便要生出一种勇于进取的气象”。听节奏有力的涛声,能引发人的情思,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自 然能引起审美情感。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师范朗读非常重要。学

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方法和教学设计说明

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方法和教学设计 一、小学语文教学常见的基本方法 1.朗读法:以读代讲、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加深理解、陶冶情感; 2.讲授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抓住重点解疑,常与其他方法相结合; 3.练习法:实践,及时巩固深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背诵法:积累语言; 5.表演法:动作表演、设置情境,重视学生的体验; 6.谈话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7.讨论法: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8.电教法:(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新型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自主学习,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教师发挥指导作用 情境教学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进入课文,发展联想和想象,加深理解,学习语言,培养能力。(分角色表演)读写结合法:从读学写,以写促读,实现读写交融、同步发展 二、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 1、识字写字教学常用的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多媒体辅助法、示范法、比较法、实践法。 2、具体教学方法 字音教学:形声字——拼音助记、多音字——据词定音、音近字——比较辨析 字形教学: (1)笔画分析法。笔画分析法就是用数笔画的方式来识记字形,这种方法适用于独体字的教学。 (2)部件分析法。即通过对汉字组合的各个部件的分析来识记字形。这种方法适用于合体字的教学。 字义教学(高年级):直观法(实物、教具,如“袖”“仰”) 联系法(生活实际、上下文,如“吏”) 选择法(让学生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选择正确的义项,例:“疾”在 字典里的意思,根据文本选择一个) 构字法(造字规律,如:“伞”、“笔”“掳”等字) 比较法(同义词、反义词) 运用法(组词、造句:也、把) 三、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结构内容 1、教学目标 2、教学重点难点 3、课时安排 4、教具准备 5、教学方法 6、教学过程:(1)导入(2)整体感知(3)重点品读(4)拓展延伸(课内外结合、读写结合)(5)总结(4、5可对调)(6)布置作业(7)板书设计

关于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几点反思

关于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几点反思 发表时间:2019-05-09T11:53:30.42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9年6期作者:赵旭静[导读] 童话是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之一,其故事情节丰富多彩、光怪陆离、引人入胜,符合儿童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特点,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最佳文学载体。 赵旭静(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第八小学浙江乐清 325600) 摘要:童话是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之一,其故事情节丰富多彩、光怪陆离、引人入胜,符合儿童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特点,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最佳文学载体。教师作为成年人,在进行童话教学时,通常会加入个人的情感色彩,或是替代儿童思考,或是缩小了其想象与思考空间,儿童表达机会减少。这些都是在童话教学中容易犯的教学错误,也是笔者于本文所重点反思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反思;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9)06-200-01 前言 童话教学非常重要,它从儿童的视角出发,用儿童的语言来叙述故事、生活场景等,与儿童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保持一致。童话也是儿童最喜欢阅读的载体之一,语文教材中童话所占比重也比较大,其中的稀奇幻想符合儿童的想象。阅读童话是一种能力,学习童话更需要技巧。童话教学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听、说、读、写的习惯。童话教学更能将学生引入社会,体会“真善美”;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增长知识;更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培养审美情感。反思童话教学现状,仍有几点需要改善,且任重道远。 一、反思童话过度修改,应加入童话原文教学 童话故事的主旨,大多是弘扬真善美,表达主人公机智、勇敢、顽强、善良等优秀品质,它在语文教材中,除了文学教育的意义之外,还须承担德育的责任。这就使得语文教材中的童话内容,往往过于说教,刻意强调道德教育,却也扭曲了童话的本质。孩子们阅读很累,教师教学也缺少灵活性。其实教材中的童话往往是从童话故事中截取的,因为童话原文比较长,而教材内容受限于版面篇幅的限制,所以不得不进行改写。但是在改写过程中加入了主观的情感色彩,甚至改变了原文的主旨。因此在童话教学时,应当加入原文的指导教学,这也是出自对童话原著作者的尊重。教师可以筛选部分比较有趣、内容意义较为深刻的童话原文,向学生推荐。在课下或者是语文阅读课时,自主进行阅读。在没有其他人干扰的情况下,儿童可以慢慢进入作者打造的童话世界,感受新奇和趣味,也通过自主思考去理解童话世界,理解每个故事结局所背后的涵义。更能尽情享受作者的想象力,也激发自己的趣味联想,体现童话教学的真正意义。 二、反思童话分数化教学,应注重童话人文性、工具性 上学便要考试,便要用分数来衡量学习的好坏,学习能力的高低。虽然是最简单、公平的方法,但是在教学中,也需要综合考虑,或者是不能够在日常教学中就以分数为标准,这样只会让教学变得更加单调和功利,例如童话教学。目前,童话教学也存在重视分数的情况,如果不是考试内容,教师往往就不讲解,或是教学中直接给出考试重点,讲授方法单一、古板,学生从童话教学中无法获得乐趣。这就违背了童话教学本身的“天马行空”,更无法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纠正分数化教学的方式,关注童话的人文性。在教师潜移默化的人文教学中,学生对文字的感知能力提升,也能更加自如地应对考试题目;从长远来看,更有助于其阅读习惯和爱好的养成,提高“情商”。语文是非常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要将语文作为一种工具来引导学生使用。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在童话教学中的有机统一,从现实生活的教学角度出发,联系生活,乐享童话。 三、反思童话教学形式单一,应优化教学方法 在实际童话教学中,教师容易摆不正自己的位置,仍然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注重“教”,忽视了学生们的主体能动性,使其存在训练过度、主体缺失的教学现象。教师本身的童话知识不完善,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不知道讲述的重点是什么,导致对童话原文阐述不够充分。教师在教学方面,应当创新童话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教师开始课堂前,准备瓶子、石头、海绵、沙粒等,让学生在学习时,可以演示和体验小乌鸦是如何喝到水的。同时也让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尝试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喝到水等等。通过这样实际的教学,能够开拓学生的想象力,理解童话传递的真正内涵。 四、反思童话教学主体错误,应提高学生地位 小学阶段,学生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童话故事更是简短生动、有趣味。学生可以在童话世界里和小狗、小猫对话,可以和小鸟、青蛙共舞,富有奇幻色彩。但现阶段,学生对童话的感受能力较差,究其原因,是教学主体错误,以教师为中心开展,往往得到的是学生的被动学习。促进小学生主动学习童话,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审美能力,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用学生的眼光来理解童话故事,将好奇真正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也利用童话打开学生的世界,爱上文学。 结束语 总之,新时期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摆在主体地位,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展示童话人文性和工具性来提高童话学习效率,更增加童话原文内容,丰富童话内涵。 参考文献 [1]林琼. 关于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几点反思[J]. 文理导航旬刊, 2017(4). [2]范琦, 吕继美. 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几点反思[J]. 中华少年, 2017. [3]尚荣. 关于小学语文课本中童话教学的几点思考[J]. 读写算:教育导刊, 2014(22):94-94.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套路,要根据学生的状况,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反之,如果教学方法不适应学生,就是无效的教学,反而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是学习的重要方法,“疑”是启迪思维的钥匙。 学必有疑,有疑必有所思。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因为创造的起点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地追求问题罢了。”他一语道破了创新和发现的真谛; 好奇心理、问题意识及锲而不舍的探求,是科学研究获得成功的前提。让学生主动求知,学会质疑问题,应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的航标,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对任何问题都质疑。 如在讲述《雨中》时,教师先板书课题《雨中》,让学生看题并提出自己看了题之后的想法或疑问,这样一来,提高了学生的思考积极性,而且增进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如:“雨中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雨中有谁和谁?”“为什么事情发生在了雨中?”……通过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对哪些问题还关心不够,这样就能增加教学的针对性,做到有的放失。

二、注意学生的说话训练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指出:“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这就是说,在学生的语文素质结构诸要素中,“说”是关键要素。说话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今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有意识地强化了学生的说话能力的训练,注意发挥“听”“说”对思维、读写诸方面的带动作用,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各项综合素质的整体协调发展。对于这一点,我在导入正课之前给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 “真情告白”,为了做到情切语明,表意直接,不少学生提前收集资料,防止上台窘迫,为了表达自己的心声,学生们会更多地阅读有关资料,甚至会用上一些电影、电视中精妙的台词。那种认真劲与执著精神,是他们个体意识逐渐成熟的表现。因为他们从同龄人身上更容易看到自身的不足,十分期盼能跟上或超越别人。 此时此刻,教师如能恰当地在一边给予点拨,采用激励手段及时巩固,就会远胜于平常教师上课时的苦口婆心。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提高,学生与老师走的也更近。 三、让学生当小演员,表演课文内容时下,课本剧像一股和畅的春风吹进了校园,其艺术魅力独具特色。更以其演出形态的丰富活泼,观演关系的天然和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通过排演课本剧,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增添了自信心,为学生健康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每天局限在40 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天地相对窄小,老师每天一成不变的讲解课文的方式难免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如果教师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材中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适合于学生排练成课本剧的文章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将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童话课程理论、童话教学理论、儿童童话学习心理发展理论、童话的价值理论为理论依据,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本研究采用文献法,对大量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分析;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调查了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的两条对策,对于改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现状,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问题;原因;对策 一、童话教学 (一)童话概念概述 纵观童话理论及相关研究,“童话”的定义尚未明确统一,各有说辞。由此可见,以简约化的定义来呈现童话这样的文学样式,是十分不易的。综合各家之言论,本研究从多版本的定义中概括出童话的基本特质。 第一,童话属于儿童文学,是儿童文学最基本最重要的体裁之一。 第二,童话是虚幻的故事,是在现实生活逻辑中绝对不可能有的事情。但是童话故事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愿望,却是人类真实的情感和愿望。它能引导读者在虚幻的世界里,释放现实生活中郁积的喜怒爱恨,并且找到心灵困境的出路,塑造高贵的内心。 第三,童话展现奇异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主要表现手段为夸张、拟人、象征。艺术形态突出表现为幻想。童话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合理的幻想来反映现实生活,它是真实生活的投影。 第四,童话所展示的是儿童独特的价值观,展现的是儿童普遍的精神世界,而非成人的。童话的幻想是以儿童意志为主的幻想,而非成人意志为主的幻想。其思想内核都最大限度地接近儿童,从儿童的原始欲求出发解放和发展儿童。因此,童话深受儿童喜爱,是儿童成长的精神食粮。 通俗的说,童话是儿童文学体裁之一,通过丰富的想象,以夸张、象征、拟人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以适宜儿童阅读阅读的作品。 本研究中的童话主要指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文本(童话课文),这些文本多半经过改编选进教材。 (二)童话教学概念阐述 “童话教学”在查阅的相关文献中,没有明确的界定。本研究的童话教学,从属于小学语文教学。教学的主体是小学生,小学语文教师起主导作用。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文本大多经过改编选进教材,教师设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利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其间蕴含的童话精神内化进学生的心灵,并培养学生其它方面的语文能力。 简而言之,就是指小学教育中,师生针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文本(童话课文),如何进行教与学的问题。 (三)儿童 本研究中童话教学的主体,是特指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不包括学前儿童及其它阶段的儿童。儿童与童话有着天然的契合,童话是儿童成长的精神食粮,没有童话的童年是不完整的。他们在心理学方面的一些特点如下。 1.小学低年级儿童特点 在语言能力方面,以“说”为主,对话语言占主导,书面叙述以词为主,复述能力以记忆性复述为主。在思维力方面,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处于形式运算阶段,没有批判思维能力,对教师以及教师的教学过程无条件地接受和服从。在注意力方面,以无意注意为主,注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刘雅轩)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对策在小学阶段,语文无疑是最难学的,因为它有着独特的学科特点,如文字的多音性、理解的多义性、内容的复杂性等,学生时常而感到努力无点,无处下手。教师同样不知从何入手来提高教学质量,导致了语文教学停滞不前,效果不理想。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读写严重脱节。 读、写是语文教学的两大教学任务,它们相辅相成,紧密相连。有的教师重读轻写,学生虽然能较好地吸收文化知识,但因为没有经常进行练笔,所以很难将知识融合适用,大脑所记的都是零散的东西,充其量,只不过是“两脚书橱”而已。有的教师重写轻读,他们没有领悟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在阅读量不足的情况下,即使学生心中真的有想法想要表达出来,可是由于没有积累丰富的词汇,没学到前人的写作方法、技巧,同样会力不从心中。 二、教师的定向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一篇文章乃至一部书,所涉及到的内容往往是多方面的。因此,对一篇文章其涉及到的每个词语,都应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教师如果习惯于自己的定向思维或遵从教参的意见,呆板地对学生进行诠释,便会扼杀学生创造力地发展。如,在语文教学中,一位一年级教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春天到了,大地是一片____ 。”有一位学生填下了“希望”,结果被教师打下了鲜红的“×”,原因是该学生没有按课文内容填下“绿色”。我们从这件事

中可以看到,这位学生是颇有创造力的,但教师的习惯定向思维却彻底否定了他的创意。 三、重视德育思想教育,轻视现代意识、现代思维地培养。 教语文要结合课文内容教学生做人,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任务,如,学习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精神、生活朴素的作风,这是必需的,但要注意的是,学习其它学科也同样可以学习做人的道理。语文教学没必要独揽教学生做人的大权,其更重要的教学任务是根据学科的特点,传授学生文学常识、语法基础、写作技巧,并渗透现代的生活常识、时代的危机意识和培养学生的现代思维。 而目前,大多语文教师都对德育思想教育过分注重,尤为突出的地方是表现在作文教学。如,写老师,教师则会要求学生写“老师带病上课”、“忘我工作”;写英雄则会是“舍己救人”……并以此为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文水平。虽然这样进行教学有一定的正面意义,但其严重的负面效果也是不难想象的。试问:当学生真正地融入人心险恶的现实生活中时,发现生活并不是处处像他们在文章所读所写的那般美好时,他们将会怎么样?又如何去适应呢? 四、教师在教学范文时过于重视局部片段的分析,忽视了引导学生从整体领悟作品。 对一篇好文章的局部分析是必要的,特别是文章之中的精彩之处,有助于学生学习作家的写作技巧、体会作家的精神意境。但过细地将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不从整体上去感知文章的内涵,会使学生看得头昏目眩,这样是弊大于利的。

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在于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主要的目的是使学生乐于学习。 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最主要的教学环境就是课堂,学生和教师大部分的相处时间都是在课堂上。那么,教师如果想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要为其营造出一个轻松、有趣、欢愉的课堂环境。教师要根据每一堂课需要学生学习的知识点. 去创造设计一些有趣的情境。 由于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制定相关的学习计划,其学习计划主要包括课前对要学的知识的预习,上课的听讲过程,对于课上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考试复习等等,通过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学生可以合理的安全学习的时间,进而达到学习的目的。进一步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制定的学习计划一定要合理,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够进一步的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课本上面的知识是有限的,有时候还会让学生感到有一些枯燥。那么教师就应该通过网络和一些课外读物去搜集一些跟课本上的知识点相关的图片、视频和幽默小故事。这样学生在娱乐过程中不但可以学到一些与课本相关的知识重点,还可以

学到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扩大了知识面,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灵活掌握运用,真正让知识成为自己的财富。 二、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语言是教师口头表达的综合反映,这是教学创新中最直接、最外在、最为学生迅速感知的因素。教师的语言魅力将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心,很快地把学生带入文本,较好地理解课文,挖掘文章的深层次含义。作为课堂组织者———教师自 身要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与学生和平相处,感情上会更融洽,心理上会更沟通。 教师应该不断的丰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由于教材的统一性,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进行丰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的情况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选择。像对于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来说,语文教材上的内容已经掌握的很全面了,教师应该教授学生一些课本以外的语文知识,从而满足学习成绩好的学习学习的需要。 而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课本上的有些知识掌握起来比较的困难,教师需要寻找一些较为简单的内容作为基础,让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先掌握较为简单的知识,然后在掌握简单知识基础上,一步一步的向教材上的知识进行延伸,从而使其有一个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的过程,逐步的使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能够掌握教师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教师应该通过上述的方法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进行丰富,从而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上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读、写结合法 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这里说的写,并不是说写写生字、写写课文,而是从大语文教学观来考虑。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童话课程理论、童话教学理论、儿童童话学习心理发展理论、童话的价值理论为理论依据,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本研究采用文献法,对大量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分析;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调查了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的两条对策,对于改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现状,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问题;原因;对策 一、童话教学 (一)童话概念概述 纵观童话理论及相关研究,“童话”的定义尚未明确统一,各有说辞。由此可见,以简约化的定义来呈现童话这样的文学样式,是十分不易的。综合各家之言论,本研究从多版本的定义中概括出童话的基本特质。 第一,童话属于儿童文学,是儿童文学最基本最重要的体裁之一。 第二,童话是虚幻的故事,是在现实生活逻辑中绝对不可能有的事情。但是童话故事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愿望,却是人类真实的情感和愿望。它能引导读者在虚幻的世界里,释放现实生活中郁积的喜怒爱恨,并且找到心灵困境的出路,塑造高贵的内心。 第三,童话展现奇异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主要表现手段为夸张、拟人、象征。艺术形态突出表现为幻想。童话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合理的幻想来反映现实生活,它是真实生活的投影。 第四,童话所展示的是儿童独特的价值观,展现的是儿童普遍的精神世界,而非成人的。童话的幻想是以儿童意志为主的幻想,而非成人意志为主的幻想。其思想内核都最大限度地接近儿童,从儿童的原始欲求出发解放和发展儿童。因此,童话深受儿童喜爱,是儿童成长的精神食粮。 通俗的说,童话是儿童文学体裁之一,通过丰富的想象,以夸张、象征、拟人等手法塑

浅谈小学语文情景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情景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13-08-06T09:50:15.637Z 来源:《中国教育教学理论研究》2013年6月供稿作者:张征军 [导读]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在他们身体迅速成长的时候,往往是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学习本领的。张征军(大名县杨桥镇安庄联办小学河北大名 056900)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情景教学让儿童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情绪氛围可以感受,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情境,是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积极的情感,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心理因素做了生动具体的描述:“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会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由此而知,学生是在一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推动下开始感受,思考和体验的,因此语文课中作为主体教育的教师应目中有学生,课中有情感。丢掉课堂教学那冷冰冰的知识惟我独尊,“正确”和“错误”的判断轮番登场,简单的演绎推进,换成充满了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情感意志的活动。学习材料、教师和学生的语言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交流融会,形成情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涌起情感的波澜,在入情入境中感受学习,加深体验,生动地学习。 1.恰当运用媒体,引导学生入境动情 例如教学《一夜的工作》一课。当学生了解到周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境界时,教师演示配乐的CAI课件:静静的夜里,星光在闪耀,敬爱的周总理在专注地伏案工作。同步演示练习题:“我的脑海里浮现出,我情不自禁地想,我更想轻轻地对周总理说。”有效地调动学生内在的感情积累,使学生入境生情,以情促练。学生纷纷发言,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真情实感。 生1:我的脑海里浮现出周总理认真工作的情景:夜深了,周围的灯一盏一盏地灭了,惟独周总理房子里的灯还亮着。透过灯光,可以看见周总理在一句一句地审阅文件。夜静极了,我甚至可以听见笔在纸上划过发出的声音。我情不自禁地想:总理,您为新中国的建设付出的太多了。我多想是您的卫士,能为您送上一杯杯热腾腾的绿茶。我更想轻轻地对周总理说:“您辛苦了,一定要注意身体!” 生2 :我的脑海里浮现出周总理穿着朴素的中山装,坐在陈设极其简单的办公室里不辞劳苦地工作的情景。我情不自禁地想:要是我的手里有一根魔术棒该多好啊!我要为周总理变一根神奇的笔,帮总理快点批完文件。我又想变出一件大衣,披在总理的身上。我还想变出一张床,让总理躺下来好好睡一觉!我更想轻轻对总理说:“总理,您太辛苦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 2.适时持续强化情境,升华学生体验 教师不仅要善于利用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展示,令学生不知不觉地融入教学活动中,还要密切注意把握各种教学时机,采用多种手段,持续强化情境,渲染情境的氛围,使设置的教学情境随着教学活动的步步推进,得到持续的强化,越来越鲜明、生动。这样,学生感受就会越来月越清晰、深刻,情绪越来越饱满,体验也随之不断深化、升华。 精选资料,适时补充。精选与学习材料相关的资料,适时补充,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深刻的认识和情感体验中生动地学。 教学《一夜的工作》,在学生理解“一夜”和“每个晚上”的内在联系后,适时补充一段反映周总理病重期间忘我工作的资料:“周总理已是76岁的高龄的时候,身患癌症,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他做大手术6次,小手术8次,而他的工作时间在18~22小时的日子有44天,和中央有关负责同志谈话216次,接见外宾63次,在住院的医院里召开会议20次。我们的周总理几十年如一日,都这样工作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目的是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停留在“一夜”和“每个晚上”的层面上,而是深化到对总理一生工作的认识——这一夜工作的情景是总理一生生活的缩影,升华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更加崇敬、爱戴周总理。这样,课堂内既有大量信息的交流,又有充分的情感交流,课堂内外沟通,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 巧借契机,充分操作。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在他们身体迅速成长的时候,往往是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学习本领的。这就像雏鹰的翅膀是在飞翔的活动中练硬的。因此要善于发现,捕捉教学中利于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表述、动手操作的内容和时机,让学生亲身操作实践,充分感受认识,变学生的“坐中学”为“做中学”学生会自然进入激情参与状态,生动地学。 学习习作训练《烧不坏的手帕》一课时,以往都是由教师来做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再由教师阐述其中的奥秘。这样学生的体会并不是很深,也无法发现实验中还存在的其他问题。其实这个实验只要在实验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提醒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亲手实践,在实验中获得体验。老师分好组,各组领好实验器具,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思考。实验结束后老师再道出手帕烧不坏的原因,并鼓励学生谈谈感受。学生感悟到了许多。 入境体验,角色扮演。角色决定着人的思维、情感和语言的活动,因此利用角色效应,让孩子扮演、担当特定的,而又是与教材相关的角色,是很有意义的。角色的出现使教学内容与学生更为贴近,让他们以特定的角色去学习教材内容,或朗读复述,或报告见闻,或演示操作,或描画表演,或主持裁决,都促使学生带着情感色彩去学习。活动中孩子担当、扮演“他角色”的新鲜感与情感体验,使孩子们兴奋不已。儿童在情感趋动下,主动投入的那种“力”,几乎是无法遏制的。教材中原有的逻辑的、抽象的符号化了的内容,一下子变得那样生动、形象、真切。这正是在特定情境下,角色转换所产生的积极结果。学生的学习也会因罩上浓厚的情感而焕发出生动的光彩。 在老师巧妙设置的情境中,课堂内既有大量的信息交流,又有充分的情感交流,课堂内外沟通,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课堂教学因之而愈显生动。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置情境,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促进他们在生动的学习实践活动中能动自主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较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使教与学呈现出高度协调、和谐的特点。

浅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教学 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儿童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或介绍科学常识的一种 文学体裁。我们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本中,不管低、中年级还是高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童话,怎样才能教好童话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教学: 一、情趣?提问?,画龙点睛 在课堂教学中,对提问一定要精心设计,问题既要有思考价值,又要能引起学生兴趣。要尽量减少提问的数量,改变简单的?问答式?的教学方式。要鼓励学生互相质疑,合作质疑,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时,当同学们读到小鸡画竹叶,小马画月牙,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时。老师借机而问:?同学们读到这,你有问题要问吗??要让一年级的学生自己来发问,的确是一个尝试,可是这难不倒孩子们?是呀,它们是怎么画出来的??,教师则相机评价?会提问的孩子才是会学习的孩子?,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勤思善问的习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了,那么能否自己解决问题呢?课堂上我们见到一年级的小学生七嘴八舌,自己打开了话匣子,这就是学生在自己提出问题,又自己解决问题。要比教师一问一答式的方式好得多。此时,作为教师要学会调控热闹非凡的场面,做到收放自如?太美了,我也想要一幅画。哪匹小马来帮帮我?快踩两脚,帮我画幅梅花图。(不行?为什么?不愿帮我?)小鸭子来帮吧?那我该找谁呢?(一块说——小狗)??我明白了,小动物们虽然有绝活,但只能画出和自己脚印形状相同的图案。但是不要紧,就让他们各自发挥特长,齐心协力画出一幅美丽的雪景图。咱们再读读这部分(教师引读: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此时教师的问答真是点睛之笔,一语惊醒梦中人,所以说在课堂教学中,对提问一定要精心设计,问题既要有思考价值,又要能引起学生兴趣。 二、个性朗读,独特感受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要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阅读是心智活动,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读书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成人对同一部文学作品便常常褒贬不一,我们更不能要求学生对同一篇文章有同一 的认识,课标要求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应尊重并珍视学生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情 感体验和思维方式。要有童心、童趣。 在教学《酸的和甜的》一课中,教师在指导?他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跳起来摘葡萄,可是一颗也没摘到。?这句话的朗读时提示学生,?转来转去?读得慢些,?跳起来?速度轻快,要读得快点。此处教师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过于牵强,新课标中指出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当学生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感受时,他朗读的语气也会因人而宜,所以当狐狸吃不到葡萄在葡萄架下急得抓耳挠腮时,它可能会心急如焚,急得团团转,这时他应是焦急的,语气应稍快;而有的学生可能会认为狐狸边转边想办法如何去摘葡萄,这是在思考时动作应会比较慢,所以语气读得稍慢些。对课文的理解不同体会也就不同,朗读时的语气和语速也就会不同。而教师在上课时,只想到一种语气的读法,没有考虑学生们个体的不同感受,一味地强调?转?应读得慢,这样,限制了学生的思路及对文本的理解。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让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就是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生活经验。在和谐、自主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独特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