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传感器技术与应用答案 (2)

13传感器技术与应用答案 (2)

13传感器技术与应用答案 (2)
13传感器技术与应用答案 (2)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习题答案

习题1

l.1 检测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答:检测系统是由被测对象、传感器、数据传输环节、数据处理环节和数据显示环节构成。

传感器是把被测量转换成电学量的装置,显然,传感器是检测系统与被测对象直接发生联系的部件,是检测系统最重要的环节,检测系统获取信息的质量往往是由传感器的性能确定的。

数据传输、处理环节,又称之为测量电路,它的作用是将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转换成易于测量的电压或电流信号。

数据显示记录环节是检测人员和检测系统联系的主要环节,主要作用是使人们了解被测量的大小或变化的过程。常用的有模拟显示、数字显示和图像显示三种。

1.2 传感器的型号有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有何意义?

答:传感器是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测量电路组成,敏感元件:直接感受被测量的变化,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某一物理量的元件,它是传感器的核心。转换元件:将敏感元件输出的物理量转换成适于传输或测量电信号的元件。测量电路:将转换元件输出的电信号进行进一步转换和处理的部分,如放大、滤波、线性化、补偿等,以获得更好的品质特性,便于后续电路实现显示、记录、处理及控制等功能。

1.3 测量稳压电源输出电压随负载变化的情况时,应当采用何种测量方法? 如何进行?

答:直接测量。使用电压表进行测量,对仪表读数不需要经过任何运算,直接表示测量所需要的结果。

1.4 某线性位移测量仪,当被测位移由4.5mm变到5.0mm时,位移测量仪的输出电压由3.5V 减至

2.5V,试求该仪器的灵敏度。

解: 灵敏度s=(3.5-2.5)v/(5.0-4.5)mm=2v/mm

1.5 有三台测温仪表,量程均为0~800℃,精度等级分别为

2.5级、2.0级和1.5级,现要测量500℃的温度,要求相对误差不超过2.5%,选那台仪表合理?

答:2.5级时的最大绝对误差值为20℃,测量500℃时的相对误差为4%;2.0级时的最大绝对误差值为16℃,测量500℃时的相对误差为3.2%;1.5级时的最大绝对误差值为12℃,测量500℃时的相对误差为2.4%。因此,应该选用1.5级的测温仪器

1.6 什么是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含义是什么? 它们各反映何种误差?

答:系统误差(简称系差):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如果误差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则把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决定了测量的准确度。系统误差是有规律性的,因此可以通过实验或引入修正值的方法一次修正给以消除。

随机误差(简称随差,又称偶然误差):由大量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测量误差称为随机误差。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时,随机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将不可预知地随机变

化,但总体上服从一定的统计规律。随机误差决定了测量的精密度。随机误差不能用简单的修正值法来修正,只能通过概率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去估计它出现的可能性。

系统误差越小,测量结果准确度越高;随机误差越小,测量结果精密度越高。如果一个测量数据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都很高,就称此测量的精确度很高。

精密度: 要求所加工的零件的尺寸达到的准确程度,也就是容许误差的大小,容许误差大的精密度低,容许误差小的精密度高;简称“精度”

正确度:是表示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大小的程度。统计学上,正确度能成功估计一数量的正确值。有时和精确度定义相同。

1.7 等精度测量某电阻10次,得到的测量列如下: R1=167.95Ω R2=167.45Ω R3=167.60Ω R4=167.60Ω R5=167.87Ω R6=167.88Ω R7=168.00Ω R8=167.850Ω R9=167.82Ω R10=167.608Ω

试求10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

解:求10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R :

10

121

10167.95167.45167.60167.60167.87167.88168.00167.85167.82167.60810

167.763n

i R R R R =+++=+++++++++==Ω∑

习题2

2.1 试简述金属电阻应变片与半导体材料的电阻应变效的区别。

答:都是基于压阻效应,也就是受到压力时其电阻值会发生变化,但半导体应变片的灵敏系数比金属应变片要大很多,用于大信号输出的场合,但是机械强度低,受温度影响大。金属应变片机械强度高,灵敏度低,成本也低。 2.2 采用阻值R=120Ω、灵敏度系数K=2.0的金属电阻应变片与阻值R=120Ω的固定电阻组成电桥,供桥电压为10V 。当应变片应变为1000时,若要使输出电压大于10mV ,则可采用何种工作方式(设输出阻抗为无穷大)?

解:由于不知是何种工作方式,可设为n ,故可得:

10101023

0 n

n U K U -??==εmV

得n 要小于2,故应采用全桥工作方式。

2.3 试简述直流测量电桥和交流测量电桥的区别。

答:直流电桥是得出的为静态点数据,交流电桥得出的为动态点数据,不过交流电桥得

动态点数据为静态点数据的积分——范围在静态点数据线上波动而已。 2.4.试简述电位器式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答:电位器是人们常用到的一种电子元件,它作为传感器可以将机械位移或其他能转换为其有一定函数关系的电阻值的变化,从而引起输出电压的变化。所以它是一个机电传感元件。

2.5 采用阻值为120Ω灵敏度系数K=2.0的金属电阻应变片和阻值为120Ω的固定电阻组成电桥,供桥电压为4V ,并假定负载电阻无穷大。当应变片上的应变分别为1和1000时,试求单臂、双臂和全桥工作时的输出电压,并比较三种情况下的灵敏度。

解:单臂时40U

K U ε=,所以应变为1时660102410244--?=??==U K U εV ,应变为1000时应为330102410244--?=??==U K U εV ;双臂时2

0U

K U ε=,所以应变为1

时6601042

10242--?=??==U K U εV ,应变为1000时应为

33

010*******--?=??==U K U εV ;全桥时U K U ε=0,所以应变为1时

60108-?=U /V ,应变为1000时应为30108-?=U V 。从上面的计算可知:单臂时灵敏度

最低,双臂时为其两倍,全桥时最高,为单臂的四倍。

2.7 试简述电阻应变片式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答: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基于这样一个原理:弹性体(弹性元件,敏感梁)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使粘贴在他表面的电阻应变片(转换元件)也随同产生变形,电阻应变片变形后,它的阻值将发生变化(增大或减小),再经相应的测量电路把这一电阻变化转换为电信号(电压或电流),从而完成了将外力变换为电信号的过程。 2.10 试简述电阻应变片实现温度补偿的方法。

答:电阻应变片由于温度效应引起的误差为温度误差。产生温度误差的原因有电阻丝的

电阻率随温度发生变化;电阻丝和试件的线膨胀系数不同使其产生附加形变。温度误差给测量结果的精确度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实际测量中要采取措施进行温度补偿:自补偿法和线路补偿法。

2.11 试简述压阻式压力、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答:压阻式压力传感器中晶体是各向异性的,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某些晶体介质,当沿着一定方向受到机械力作用发生变形时,就产生了极化效应;当机械力撤掉之后,又会重新回到不带电的状态,也就是受到压力的时候,某些晶体可能产生出电的效应。

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它采用硅悬臂梁结构。在硅悬臂梁的自由端装有敏感质量块,在梁的根部,扩散四个性能一致的电阻,当悬臂梁自由端的质量块受到外界加速度作用时,将感受到的加速度转变为惯性力,使悬臂梁受到弯矩作用,产生应力。这时硅梁上四个电阻条的阻值发生变化,使电桥产生不平衡,从而输出与外界的加速度成正比的电压值。

习题3

3.1 试简述变气隙电感式压力传感器及差动式变气隙电感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答:变气隙电感式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置于一金属膜片两侧的两个电感器件与膜片保持一定间隙,并与膜片组成两压力腔,当介质压力或压差进入两侧的压力腔体中,膜片将向一侧偏移(压力小的一侧),使膜片与两电感器件之间的间隙改变,一侧变小(压力小的一侧),另一侧变大,从而引起了电压的改变。差动式变气隙电感压力传感器将被侧参数压力的变化转换为输出相应电流的变化。通过接口电路可与微机配套,可对压力参数进行远距离测量和控制。

3.3 试简要说明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产生零点残余电压的原因,并简述减小或消除零点残余电压的方法。

答:当差动变压器的衔铁处于中间位置时,理想条件下其输出电压为零。但实际上,当使用桥式电路时,在零点仍有一个微小的电压值(从零点几mV到数十mV)存在,称为零点残余电压。零点残余电压的存在造成零点附近的不灵敏区;零点残余电压输入放大器内会使放大器末级趋向饱和,影响电路正常工作等。

消除零点残余电压方法:(1)从设计和工艺上保证结构对称性;(2)选用合适的测量线路;(3)采用补偿线路。

3.4 试简述差动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答:差动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当动铁芯移动时引起上下两个全波整流电路输出差动电压,中间可调整零位,输出电压与铁芯位移成正比,这种电路受二极管的非线性影响以及二极管正向饱和压降反向漏电流的不利影响很大。

3.5 什么是涡流效应?怎样利用电涡流式传感器进行位移测量?

答:闭合铁芯(或一大块导体)处于交变磁场中,交变的磁通量使闭合铁芯(或一大块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形成涡电流。假如铁芯(或导体)是纯铁(纯金属)的,则由于电阻很小,产生的涡电流很大,电流的热效应可以是铁(或金属)的温度达到很高的,甚至是铁(或金属)的熔点,使铁熔化。通过前置器电子线路的处理,将线圈阻抗Z的变化,即头部体线圈与金属导体的距离D的变化转化成电压或电流的变化。输出信号的大小随探头到被测体表面之间的间距而变化,电涡流传感器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实现对金属物体的位移、振动等参数的测量。

3.6 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常用测量电路有哪些?简单叙述其原理。

答:根据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传感器线圈与被测金属导体间距离的变化可以转化为传感器线圈的阻抗或电感的变化。测量电路则是把这些参数的变化转换为电压或电流输出,常用的测量电路有电桥电路和谐振电路。(1)电桥电路。在进行测量时,由于传感器线圈的阻抗发生变化,使电桥失去平衡,而电桥不平衡造成的输出信号被放大并检波,就可得到与被测量成正比的输出。(2)谐振电路。这种方法是把传感器线圈与电容并联组成LC并联谐振电路。当传感器接近被测金属导体时,线圈电感发生变化,LC回路的阻抗和谐振频率将随着L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可以利用测量回路阻抗或谐振频率的方法间接反映出传感器的被测量。

3.7 简单叙述自感式、差动变压器式和涡流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答:自感式传感器是把被测量的变化转换成自感L的变化,通过一定的转换电路转换成电压或电流输出。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是根据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制成的,并且一、二次线圈都用差动形式连接,一般将被测量的变化转换为变压器的互感变化,变压器一次线圈输入交流电压,二次线圈则互感应出电动势。电涡流传感器是以电涡流效应为原理的非接触式位移、振动传感器。可对进入测量范围内的金属物体的运动参数进行精密的非接触测量。3.8 试比较自感式、差动变压器式和涡流式传感器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它们各自应用在

哪些方面?

答:按磁路几何参数变化形式的不同,自感式传感器可分为变气隙式、变截面积式和螺线管式三种。主要应用于测量位移和尺寸,也可以测量能够转换为位移量的其它参数,如力、张力、压力、压差、应变、转矩、速度和加速度等。差动变压器结构形式较多,有变隙式、变面积式和螺线管式。应用最多的是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主要用于位移和力矩的测量。电涡流传感器是以电涡流效应为原理的非接触式位移、振动传感器。可对进入测量范围内的金属物体的运动参数进行精密的非接触测量。主要用于温度位移尺寸和厚度的测量。

习题4

4.1 根据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可将其分为几种类型? 每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各适用什么场合?

答:电容式传感器是将被测量的变化转化为电容量变化。主要应用于测量压力、力、位移、振动、液位等参数。其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灵敏度高及价格低廉,还可非接触测量等一系列的优点。随着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它的分布电容、非线性等缺点得到有效的克服。故电容式传感器在实际的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是将由被测压力引起的弹性元件的位移变化转变为电容的变化来实现测量的。它用于测量流体或气体的压力。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分辨率高,能在高温、高压、强辐射及强磁场等恶劣的环境中工作,也能耐受极大冲击,适用范围极广。动态反应时间短是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的一个显著优点,它能在几兆赫兹的频率下工作,因此特别适合于动态测量。电容式湿度传感器是通过改变传感器中电介质的介电常数,从而引起电容量的变化来实现测量的。电容式荷重传感器是利用弹性元件的变形,使电容随外加载荷的变化而变化

4.2 如何改善单极式变极距电容传感器的非线性?

答:采用差动式结构即可大大降低非线性误差。

4.4 简述差动式电容测厚仪的工作原理。

答:当测量端即活动端有位移时,一个电容值增大,另一个减小,通过电路让这两个变化值得绝对值相加输出即为测量值,其作用是增大了变化的量,便于测量微小变化。

4.7 为什么说变间隙式电容传感器的特性是非线性的?采取什么措施可改善其非线性特征? 答

设极板面积为A ,其静态电容量为d A

C ε=

,当活动极板移动x 后,其电容量为

2

2

011d

x d x C x d A C -+

=-=ε (1) 当x <

1122≈-d x 则)1(0d

x

C C += (2)

由式(1)可以看出电容量C 与x 不是线性关系,只有当 x <

关系。同时还可以看出,要提高灵敏度,应减小起始间隙d 过小时。但当d 过小时,又容易引起击穿,同时对加工精度的要求也提高了。因此,一般是在极板间放置云母、塑料膜等介电常数高的物质来改善这种情况。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灵敏度,减小非线性,可采用差

动式结构。

习题5

5.1 什么叫做压电效应?什么叫做顺压电效应?什么叫做逆压电效应?

答:压电式传感器是利用某些电介质的压电效应原理制成的,它用来测量最终能变换为力的那些物理量,例如力、压力、加速度等。压电式传感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频带宽、灵敏度高等优点。顺压电效应就是指当沿着一定方向对某些物质施力(拉力或压力)而使其变形时,在它的两个表面上会出现电荷的聚集,当外力去掉后,又重新恢复不带电状态的现象。而逆压电效应则正好与其相反,在某些物质极化方向上施加电场,该物质将会产生形变,若撤去外加电场,该介质的形变随之消失,这种现象称为逆压电效应。压电效应产生的电荷大小和极性与施加力大小和方向有关。

5.2 石英晶体的横向和纵向压电效应的产生与外力有什么关系?

答:当石英晶体沿x轴和y轴受到外力作用时,结构上将产生形变,正、负离子的相对位置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正、负电荷的中心已不再重合,电荷失去了平衡,所以晶体表面会产生电荷,对外显示电性。

当石英晶体沿z轴受到外力作用时,由于正、负离子对称平移,正、负电荷中心始终保持重合,电荷平衡,所以石英晶体不产生电荷。这也是沿光轴z施加力,石英晶体不产生压电效应的原因。

5.3 简述提高压电式传感器灵敏度的方法有哪些。

答:压电式传感器的电荷灵敏度不仅与压电系数有关,还与晶片的个数有关。故采用多个晶片的并联能够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在测量过程中,传感器灵敏度与标定的会有所降低。为保证传感器灵敏度的稳定,应提高承载面的刚度,还应注意使用环境的温度,应使传感器在压电晶体特性稳定温度下工作,温度过高,要设计隔热装置。

5.4 能用压电式传感器能测量静态或变化缓慢的信号吗?为什么?

答:压电式传感器不能测量静态或变化缓慢的信号,根据电压幅值比和相角与频率比的关系曲线可知(如下图),当作用在压电元件上的力是静态力(w=0)时,则前置放大器的输入电压等于零。因为电荷就会通过放大器的输入电阻和传感器本身的泄漏电阻漏掉,从原理上决定了压电式传感器不能测量静态和缓慢变化的物理量。

5.5 压电式传感器中采用电荷放大器有何优点?为什么电压灵敏度与电缆长度有关?而电荷灵敏度与电缆无关?

答:压电式传感器中采用电荷放大器的优点是频带宽、灵敏度高、信噪比高、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和重量轻等。缺点是某些压电材料需要防潮措施,而且输出的直流响应差,需要采用高输入阻抗电路或电荷放大器来克服这一缺陷。电压灵敏度与电缆长度有关,电缆本身是有电阻的,要产生一定的压降的。电流相对要好一点。

习题6

6.1 什么是热电效应,常见的都什么材料具有热电效应?

答:电流通过导体时,会因为导体电阻而损耗掉部分能量,这部分能量转换为热能,就形成了电的热效应。金属材料都具有热电效应。

6.2 简单叙述热电偶的工作原理。

答:热电偶是利用热电效应的原理制成的。热电效应就是把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A

T和T)不同,则两点之间便产生和B)串接成一个闭合回路,如果两导体接点处温度(

电动势,从而在回路中便形成了电流的现象。

6.3 热电偶的热电动势都与哪些量有关?

答:热电偶两端的热电动势是由两种导体的接触电动势和单一导体的温差电动势所组成。接触电动势是由于两种不同导体的自由电子密度不同而在接触处形成的电动势,其大小取决于两种不同导体的材料特性和接触点的温度。

6.4 利用镍铬-康铜热电偶测量某热源的温度,仪表显示E(T,0)=32.96mV,

问该热源的温度是多少?

答:根据下表:镍铬-康铜热电偶分度表,可知,当仪表显示E(T,0)=32.96mV时,表示冷端为0℃时显示的电压是32.96mV,此时热端为450℃。

6.5 热电偶具有热电动势的条件有哪些?

答:(1)必须用两种不同的金属材料才能组成热电偶;(2)热电偶两端必须有温差才会产生热电势。

6.6 在已知镍铬-康铜和铜-康铜热电偶分度表的情况下,怎样求得镍铬-铜热电偶的E(100℃,0℃)?

答:根据热电偶的标准电极定律:如果已知热电偶的两个电极A、B分别与另一电极C 组成的热电偶的热电势为E AC(T,T0)和E BC(T,T0) ,则在相同接点温度(T,T0)下,由A、B 电极组成的热电偶的热电势E AB(T,T0)为:

这一规律称为标准电极定律,电极C 称为标准电极。

在工程测量中,由于纯铂丝的物理化学性能稳定,熔点较高,易提纯,所以目前常将纯铂丝作为标准电极。标准电极定律使得热电偶电极的 选配提供了方便。

例如,铂铑30—铂热电偶的E AC (1084.5 , 0)=13,976mv,铂铑6—铂热电偶的E BC

(1084.5,0)=8.354mv ,根据标准电极定律,铂铑30—铂铑6热电偶的E AB (1084.5, 0)=13,976-8.354=5.613mv 。

6.7 用铜-康铜热电偶测某一温度T ,参考端在室温环境1T 中,测得热电动势E AB (T ,

1T )=1.961mV ,又用室温计测出1T =25℃,求温度T 为多少?

答:根据中间温度定律 ),(),(),(00T T E T T E T T E n AB n AB AB +=,可知

)0,25()25,()0,(AB AB AB E T E T E +=

则根据铜-康铜热电偶分度表

953.2992.0961.1)0,(=+=T E AB

则查表得到T=71℃。

6.8 国际标准的热电偶有哪些?

答:国际标准的热电偶有八种,分别是铂热电偶铂铑-10、热电偶铂铑铂铑630-、

康铜热电偶镍铬-、镍硅热电偶镍铬-、铂热电偶铂铑-13、康铜热电偶铁-、

康铜热电偶铜-和镍铬硅-镍硅热电偶。

6.9 常用的热电偶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答:常用热电偶按其结构又可分为普通型热电偶和铠装热电偶。热电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温度补偿,常用的补偿方法有补偿导线法、冷端恒温法及温度修正法和电桥补偿法等。热电偶常用来测量温度。常用的热电偶温度传感器有WR 系列的。

6.10 温度补偿指的是什么,热电偶传感器为什么要进行温度补偿?

答:所谓的温度补偿就是让温度传感器的自由端的参考温度能做到更加的适当。大所数的温度传感器都需要温度补偿,常用的温度补偿方法有电桥补偿法。

6.11 热电偶温度补偿方法有哪些?并分别简单叙述其原理?

答:在实际测量中,通过热电偶所测得的热电势为),(0T T E AB ,其中0T 一般都不为零。若想通过查分度表得到所测对象温度,这就要求对冷端温度进行处理,使其满足需要,这种做法称之为热电偶传感器的温度补偿。常用的补偿方法有补偿导线法、冷端恒温法及温度修正法和电桥补偿法等。

6.12 试说明WRE130型号的含义及该温度传感器的适用场合?

答:热电阻型号含义:

WRE130为化工专用热电偶,它采用防水式接线盒,适合石油化工的环境要求;固定螺纹的标准符合JB/T5219-91和JB/5583-91热电偶、热电阻的规定;固定法兰处符合上述标准的同时,增加三种不同焊接方法,不同形式密封面的固定法兰安装盘,供选择和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6.13 在工程中对制造热电阻的材料有什么要求?

答:在工程中,对用于制造热电阻的材料是有要求的,要求该材料的电阻温度系数和电阻率较大、电阻与温度有较好的线性关系且物理化学性能稳定等。目前最常用的热电阻有铂热电阻和铜热电阻。

6.14 热电阻测量时采用何种测量电路?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测量电路?说明这种电路的工作原理。

答:用热电阻传感器进行测温时,测量电路经常采用电桥电路。热电阻与检测仪表相隔一段距离,因此热电阻的引线对测量结果有较大的影响。热电阻内部引线方式有二线制、三线制和四线制三种。其中两线制适于引线不长、测温精度要求较低的场合。

6.16 在实际的生活生产中WZ系列热电阻都应用在哪些方面?

答:广泛应用于电力、化工、造纸、环保、水处理、建筑、纺织、冶金、制药、食品等行业,规格型号齐全。包括WZ系列装配式热电阻;WZK系列铠装式热电阻;WZ系列电站测温用热电阻;WZ系列隔爆型热电阻;WZ系列耐腐型、耐磨型热电阻等工业热电阻通常和显示仪表,记录仪表和电子调节器配套使用,它可以直接测量各种生产过程中的从-200~420℃范围内的液体蒸汽和气体介质及固体表面的温度。

6.17热电阻是怎样实现测温度和测流量的?

答:热电阻用来测温,必须要配合显示器才能直观地读出所测温度。热电阻一般是由两种金属丝制成,像铂铑合金等,这种金属有一个特性,就是随温度变化,会产生不同的电动势,当然电势差极小,我们就是利用这一特性,实测的实际是电势差,也就是电压,然后经过数字转化,以不同的电压值来表示温度值。或者配合动圈表来进行温度控制。热电阻测流量利用被加热物体的冷却率来求流速的流量仪表。

7.1 什么是内光电效应?基于内光电效应工作的器件有哪些?

答:光电效应是指在光的照射下一些金属、金属氧化物或半导体材料释放电子的现象。光电效应是光电传感器的理论基础。内光电效应器件是指利用物质在光的照射下,电导性能改变或产生电动势的器件,常见的内光电效应器件有光敏电阻、光敏晶体管和光电池等。

7.3 试比较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的性能差异,并简要分析什么情况下应选用这些器件。

答:主要的区别是,光敏电阻随着光线的强弱,电阻值变化;光敏三极管是利用外照光线的变化,来实现控制电路的通或断;二极管就是正向导电,反向不导电。

7.5试比较热探测器与光子探测器的区别。

答:光子探测器的工作机理是光子效应。相关内容如前文所述。光子探测器可直接把红外光能转换成电能,其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但因其红外波长响应范围窄,有的还需在低温条件下才能使用。用光子探测器组成的红外传感器已广泛应用在遥测、遥感、成像、测温等方面。

7.6什么是光纤的传光原理?数值孔径是什么?

答:光纤传感器是将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光纤再送入调制器,使待测参数与进入调制区的光相互作用后,导致光的光学性质如光的强度、波长、频率、相位、偏振态等发生变化,成为被调制的信号光。已调制的信号光再经光纤送入光探测器,经解调器解调后,最终获得被测量的参数。

8.1简述霍尔效应的原理,并说明其应用。

答:霍尔效应是半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受到磁场中的洛仑兹力作用而产生的。基于霍尔效应原理工作的半导体器件称为霍尔元件。主要应用为霍尔式位移传感器、霍尔式压力传感器、汽车霍尔点火器。

8.2一个霍尔元件在一定的电流控制下,其霍尔电势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霍尔电势除了与材料的载流子迁移率和电阻率有关外,同时还与霍尔元件的几何尺

K成反比。因此,霍寸有关。一般要求霍尔元件的灵敏度越大越好。霍尔元件的厚度d与

H

尔元件的厚度越小,它的灵敏度就越高,但厚度太小,会使元件的输入、输出电阻增加。

8.3为什么说某些半导体材料是制造霍尔元件的最佳材料?

若使霍尔电势强,则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必须要高,且迁移率也要大。虽然金属导体的载流子迁移率很大,但其电阻率低;绝缘体的电阻率很高,但其载流子迁移率低。因此最佳的霍尔传感器的材料只有半导体材料。

8.4集成霍尔传感器分为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答:开关型集成霍尔传感器是利用霍尔效应与集成电路技术结合而制成的一种磁敏传感器,它能感知所有与磁信息有关的物理量,并以开关信号的形式输出。线性集成霍尔传感器一般由霍尔元件和放大器组成,当外加磁场时,霍尔元件产生与磁场呈线性比例变化的霍尔电压,再经放大器放大后输出。线性集成霍尔传感器的输出电压与外加磁场强度呈线性比例关系。在实际电路设计中,为了提高传感器的性能,一般在电路中还设置稳压、电流放大输出级、失调调整和线性度调整等电路。

9.1简述超声波的特性。

答:频率在2kHz以上的声波称之为超声波,由于频率f升高,波长λ变短使得超声波比普通声波具有特殊性,即近似于光的某些特征。如束射性,由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发生折射、反射等。同时有很强的被吸收性与衰减性,带有很强的能量。

9.2查阅资料,简述超声波进行厚度检测的基本方法。

答:利用反射式微波传感器根据测量从发射端发出信号到接收端接收到发射信号之间的时间差或者反射端接收的信号相对于发射端的原始信号在传播中功率的损失,进而来检测被测量厚度。

9.4在微波液位计中,若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的连线不平行于液面,对测量结果将会有什么

影响?

答:测量结果不准确!

9.5简述是否可用微波代替超声波来进行厚度测量的理由。

答:微波是电磁波,频率在300兆赫到300千兆赫的电磁波,通常是作为信息传递而用于雷达、通讯技术中。超声波是声波,本质是机械波,即由气体震动产生。微波传输不需要介质,而超声波则需要。

10.1 简述信号在长距离传输时信号采用电流形式的原因。

答:工业自动化中,信号常常需要远距离传输,而直接传送电压信号,由于传输线越长,电阻越大,因此远距离时,传送的信号容易被衰减。从而导致接收端测得的信号不准确。此外长距离传送电压信号,在传输线上必然引入干扰,这种干扰往往使后级电路不能正常工作。 10.2 试设计一个恒流源驱动的电阻应变式电路,写出其输出信号表达式。

2

222R U R u U I ref

o o =

-==

-

o

o2

10.3 分析比较温度测量的方法及各种传感器的优劣。

目前工业用常见的温度传感器包括由热阻变换原理制成的温度传感器,其中铂热电阻的测温范围可达-200~850℃;而根据热电效应原理制成的铂铑传感器的测温范围可达300~1600℃,但使用时需要冷端补偿;而基于光学变化或热辐射原理制成的光学或辐射温度计,其测温范围可达100~2000℃,且可以实现非接触测量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第3版习题答案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第3版》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1 1.什么叫传感器?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传感器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其中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或响应被测量的部分;转换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件感受或响应的被测量转换成适于传输或测量的电信号部分。 2. 传感器在自动测控系统中起什么作用? 答: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技术是人们对事物的规律定性了解、定量分析预期效果所从事的一系列技术措施。自动测控系统是完成这一系列技术措施之一的装置。一个完整的自动测控系统,一般由传感器、测量电路、显示记录装置或调节执行装置、电源四部分组成。传感器的作用是对通常是非电量的原始信息进行精确可靠的捕获和转换为电量,提供给测量电路处理。 3. 传感器分类有哪几种?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传感器有许多分类方法,但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按被测输入量来分,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转矩传感器等;另一种是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来分,如电学式传感器、磁学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电势型传感器、电荷传感器、半导体传感器、谐振式传感器、电化学式传感器等。还有按能量的关系分类,即将传感器分为有源传感器和无源传感器;按输出信号的性质分类,即将传感器分为模拟式传感器和数字式传感器。 按被测输入量分类的优点是比较明确地表达了传感器的用途,便于使用者根据其用途选用;缺点是没有区分每种传感器在转换机理上有何共性和差异,不便使用者掌握其基本原理及分析方法。 按工作原理分类的优点是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比较清楚,有利于专业人员对传感器的深入研究分析;缺点是不便于使用者根据用途选用。 4. 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它由哪些技术指标描述? 答:传感器测量静态量时表现的输入、输出量的对应关系为静态特性。它有线性度、灵敏度、重复性、迟滞现象、分辨力、稳定性、漂移等技术指标。 5. 为什么传感器要有良好的动态特性?什么是阶跃响应法和频率响应法? 答:在动态(快速变化)的输入信号情况下,要求传感器能迅速准确地响应和再现被测信号的变化。因此,需要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 测试和检验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有瞬态响应法和频率响应法。阶跃响应法即瞬态响应法,是给传感器输入一个单位阶跃函数的被测量,测量其输出特性。动态特性优良的传感器的输出特性应该上升沿陡,顶部平直。 频率响应法是给传感器输入各种频率不同而幅值相同,初相位为零的正弦函数的被测量,测量其输出的正弦函数输出量的幅值和相位与频率的关系。动态特性优良的传感器,输出的正弦函数输出量的幅值对于各频率是相同的,相位与各频率成线性关系。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热电偶的最基本组成部分是()。 A、热电极 B、保护管 C、绝缘管 D、接线盒 2、为了减小热电偶测温时的测量误差,需要进行的温度补偿方法不包括( )。 A、补偿导线法 B、电桥补偿法 C、冷端恒温法 D、差动放大法 3、热电偶测量温度时( )。 A、需加正向电压 B、需加反向电压 C、加正向、反向电压都可以 D、不需加电压 4、在实际的热电偶测温应用中,引用测量仪表而不影响测量结果是利用了热电偶的哪 个基本定律( )。 A、中间导体定律 B、中间温度定律 C、标准电极定律 D、均质导体定律 5、要形成测温热电偶的下列哪个条件可以不要()。 A、必须使用两种不同的金属材料; B、热电偶的两端温度必须不同; C、热电偶的冷端温度一定要是零; D、热电偶的冷端温度没有固定要求。 6、下列关于测温传感器的选择中合适的是()。 A、要想快速测温,应该选用利用PN结形成的集成温度传感器; B、要想快速测温,应该选用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C、要想快速测温,应该选用热电阻式温度传感器; D、没有固定要求。 7、用热电阻测温时,热电阻在电桥中采用三线制接法的目的是( )。 A、接线方便 B、减小引线电阻变化产生的测量误差 C、减小桥路中其他电阻对热电阻的影响 D、减小桥路中电源对热电阻的影响 8、在分析热电偶直接插入热水中测温过程中,我们得出一阶传感器的实例,其中用到了()。 A、动量守恒; B、能量守恒; C、机械能守恒; D、电荷量守恒; 9、下列光电器件中,基于光电导效应工作的是( )。 A、光电管 B、光敏电阻 C、光电倍增管 D、光电池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课后习题答案余成波主编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一、1.1什么是传感器?传感器特性在检测技术系统中起什么作用? 答:(1)能感受(或响应)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2)传感器是检测系统的第一个环节,其主要作用是将感知的被测非电量按一定的规律转化为某一种量值输出,通常是电信号。 1.2画出传感器系统的组成框图,说明各环节的作用。 答:(1)被测信息→敏感元件→转换元件→信号调理电路→输出信息 其中转换元件、信号调理电路都需要再接辅助电源电路;(2)敏感元件: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其他量的元件;转换元件:可以直接感受被测量而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电量;信号调理电路与转换电路:能把传感元件输出的电信号转换为便于显示、记录和控制的有用电路。 1.3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它有哪些性能指标?如何用公式表征这些性能指标? 答:(1)指检测系统的输入、输出信号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缓慢时系统所表现出得响应特性。(2)性能指标有:测量范围、灵敏度、非线性度、回程误差、稳定度和漂移、重复性、分辨率和精确度。(3)灵敏度:s=&y/&x;非线性度=B/A*100%;回程误差=Hmax/A*100%;不重复性 Ex=+-&max/Yfs*100%;精度:A=&A/ Yfs*100%; 1.4什么是传感器的灵敏度?灵敏度误差如何表示? 答:(1)指传感器在稳定工作情况下输出量变化&y对输入量变化&x的比值;(2)灵敏度越高,测量精度就越大,但灵敏度越高测量范围就越小,稳定性往往就越差。 1.5什么是传感器的线性度?常用的拟合方法有哪几种? 答:(1)通常情况下,传感器的实际静态特性输出是条曲线而非直线,在实际工作中,为使仪器(仪表)具有均匀刻度的读数,常用一条拟合直线近似地代表实际的特性曲线,线性度就是这个近似程度的一个性能指标。(2)方法有:将零输入和满量程输出点相连的理论直线作为一条拟合直线;将与特性曲线上个点偏差的平方和为最小理论直线作为拟合直线,此拟合直线称为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 二、2.1什么是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有几种表示方法?各有什么用途? 答:(1)由于测量过程的不完善或测量条件的不理想,从而使测量结果偏离其真值产生测量误差。(2)有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分贝误差。(3)绝对误差用来评价相同被测量精度的高低;相对误差可用于评价不同被测量测量精度的高低;为了减少仪器表引用误差,一般应在满量程2/3范围以上进行测量。 2.2按测量手段分类有哪些测量方法?按测量方式分类有哪些测量方法? 答:(1)按测量手段分类:a、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b、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c、单项测量和综合测量;d、自动测量和非自动测量;e、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f、主动测量和被动测量。(2)按测量方式分类: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组合测量。 2.3产生系统误差的常见原因有哪些?常见减少系统误差的方法有哪些? 答:原因有:a、被检测物理模型的前提条件属于理想条件,与实际检测条件有出入;b、检测线路接头之间存在接触电动势或接触电阻;c、检测环境的影响;d、不同采样所得测量值的差异造成的误差;e、人为造成的误读等等。 2.4什么是准确度、精密度、精确度?并阐述其与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关系? 答:测量的准确度是指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值相符合的程度,以误差来表示;它表示系统误差的大小。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对被测量进行多次反复测量,测得值之间的一致程度。反映的是测得值的随机误差。精密度高,不一定正确度高。精确度是指被测量的测得值之间的一致程度以及与其真值的接近程度,即精密度与正确度的综合概念。从测量误差的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后答案

第1章传感器基础理论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1.1什么是传感器?(传感器定义) 解: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调节转换电路组成。 1.2传感器特性在检测系统中起到什么作用? 解:传感器的特性是指传感器的输入量和输出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它在检测系统中的作用非常重要。通常把传感器的特性分为两种: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静态特性是指输入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特性,它表示传感器在被测量各个值处于稳定状态下输入输出的关系。动态特性是指输入随时间而变化的特性,它表示传感器对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 1.3传感器由哪几部分组成?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解:传感器通常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调节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其中,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或响应被测量的部分,转换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件感受或响应的被测量转换成电信号的部分,调节转换电路是指将非适合电量进一步转换成适合电量的部分,如书中图1.1所示。 1.4传感器的性能参数反映了传感器的什么关系?静态参数有哪些?各种参数代表什么意 义?动态参数有那些?应如何选择? 解:在生产过程和科学实验中,要对各种各样的参数进行检测和控制,就要求传感器能感受被测非电量的变化并将其不失真地变换成相应的电量,这取决于传感器的基本特性,即输出—输入特性。衡量静态特性的重要指标是线性度、灵敏度,迟滞和重复性等。意义略(见书中)。动态参数有最大超调量、延迟时间、上升时间、响应时间等,应根据被测非电量的测量要求进行选择。 1.5某位移传感器,在输入量变化5mm时,输出电压变化为300mV,求其灵敏度。 解:其灵敏度 3 3 30010 60 510 U k X - - ?? === ?? 1.6某测量系统由传感器、放大器和记录仪组成,各环节的灵敏度为:S1=0.2mV/℃、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全套教案

!知识目标:掌握接近开关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各种接近开关的环境特性及使用方法,掌握应用接近开 T丨关进行工业 技术检测的方法 教学■ 口h I能力目标:对不同接近开关进行敏感性检测,使用霍尔接近开关完成转动次数的测量。 目标! i素质目标: ■ ■ ■ W ■?Fr??T??* 教学 重点 .■该学…t 难点i接近开关的基本工作原理 I ---一一 ^—--十一- ——一一-一-一一--- —一-- . - — - - _-一- --- 教学]理实一体千 輕丨实物讲解手段!小组讨论、协作 接近开关的应用 教学! 学时丨10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 1理论学习〗 项目一开关量检测 任务一认识接近开关 一、霍尔效应型接近开关 1.霍尔效应 霍尔效应的产生是由于运动电荷在磁场作用下受到洛仑兹力作用的结果。把N型半导体薄片放在磁场中,通以固定方向的电流i图1-2霍尔效应 么半导体中的载流子(电子)将沿着与电流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如图1-2所示,i || (从a点至b点),那\ I讲解霍尔效应基i本原 理,及霍尔电 I动势。 2.霍尔元件 霍尔元件的结构简单,由霍尔片、四根引线和壳体组成,如图1-3 所示。 图1-3 霍尔元件

—H ■ ——= H H H —H ■ ■ H H H H — H I 3.霍尔原件的性能参数 1)额定激励电流 2)灵敏度KH 3)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4)不等位电动势和不等位电阻 5)寄生直流电动势 6)霍尔电动势温度系数 4.霍尔开关 霍尔开关是在霍尔效应原理的基础上,利用集成封装和组装工艺制作而成,可把磁输入信号转换成实际应用中的电信号,同时具备工业场合实际应用易操作和可靠性的要求。 图1-6霍尔开关 5.霍尔传感器的应用 1)霍尔式位移传感器 霍尔元件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动态特性好和寿命长的优点,有功功率及电能 参数的测量,也在位移测量中得到广泛应用。 1-7 霍尔式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图 2)霍尔式转速传感器 图1-8所示的是几种不同结构的霍尔式转速传感器。 图1-8 几种霍尔式转速传感器的结构 3)霍尔计数装置 图1-9所示的是对钢球进行计数的工作示意图和电路图。当钢球通过霍尔开关传感器 时,传感器可输出峰值20 mV的脉冲电压,该电压经运算放大器(卩A741)放大后,驱动半导 蒞H尤 {牛 吐n惑坳强屢曲同的传黑 器 霜晦疋件 \ -Av 骷]罰腋的怖楞传想 器 雷耳朮件 At 畑铀构柑同的拉牌传感盟 1 了解霍尔传感器 I i的应用。 它不仅用于磁感应强度、 U) 2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期中考试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传感器的动态特性越好,则能测的信号频率越宽(宽、窄)。 2、已知一米尺的修正值为-2mm,现用该米尺测得某物体长度为32.5cm,则该物体长度为 32.3 。 3、测50mm的物体,测得结果为50.02mm,则相对误差为 0.04% 。 4、相敏检波电路与差动变压器配合使用是为了辨别方向。 5、电阻式传感器是将被测非电量转换为电阻的变化的装置。 6、在差动变压器的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 7、在某些晶体物质的极化方向上施加电场时,这些晶体物质会产生变形,这种现象称为逆压电效应。 8、电容式传感器存在的边缘效应可以通过初始电容量c0 或 加装等位环来减小。 9、差动变压器是属于信号调制中的调幅类型(调幅、调频、调相)。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差动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了非线性误差的问题。( x ) 2、为了使压电陶瓷具有压电效应,必须在一定温度下通过强电场作用对其作极化处理。( Y ) 3、变间隙型的电感式传感器初始间隙越大,灵敏度越低,非线性误差越小,量程越大。( Y ) 4、变面积型的电容式传感器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 Y ) 5、压电式传感器只能进行动态测量。( Y ) 6、随机误差可以通过系统校正来减小或消除。( X ) 7、求和取平均是为了减小系统误差。( X )

8、电涡流式传感器不仅可以用于测量金属,还可以测量非金属。( X ) 9、石英晶体沿任意方向施加力的作用都会产生压电效应。( X ) 10、电容传感器采用运算放大器测量电路则从原理上解决了单个变间隙型电容传感器输出特性非线性问题。( Y ) 三、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将一电阻应变片接入电桥电路中,已知电阻应变片在无应变时的电阻值为80欧,R3=40欧,R4=100欧。运算放大器的电压增益为20。问R2选取多大合适?如果该电阻应变片的灵敏度为4,受力的作用后发生变形其应变为2×10-3,电阻值变化为多少?受到该力的作用后输出电压U为多少? U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 一、填空题(每题3分) 1、传感器通常由直接响应于被测量的敏感元件、产生可用信号输出的转换元件、以及相应的信号调节转换电路组成。 2、金属材料的应变效应是指金属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机械变形,导致其阻值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金属材料的应变效应。 3、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是半导体材料在受到应力作用后,其电阻率发生明显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压阻效应。 4、金属丝应变片和半导体应变片比较其相同点是它们都是在外界力作用下产生机械变形,从而导致材料的电阻发生变化。 5、金属丝应变片和半导体应变片比较其不同点是金属材料的应变效应以机械形变为主,材料的电阻率相对变化为辅;而半导体材料则正好相反,其应变效应以机械形变导致的电阻率的相对变化为主,而机械形变为辅。 6、金属应变片的灵敏度系数是指金属应变片单位应变引起的应变片电阻的相对变化叫金属应变片的灵敏度系数。 7、固体受到作用力后电阻率要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压阻效应。 8、应变式传感器是利用电阻应变片将应变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 9、应变式传感器是利用电阻应变片将应变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 10、应变式传感器是利用电阻应变片将应变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传感器由在弹性元件上粘贴电阻敏感元件构成,弹性元件用来感知应变,电阻敏感元件用来将应变的转换为电阻的变化。 11、应变式传感器是利用电阻应变片将应变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传感器由在弹性元件上粘贴电阻敏感元件构成,弹性元件用来感知应变,电阻敏感元件用来将应变的转换为电阻的变化。 12、应变式传感器是利用电阻应变片将应变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传感器由在弹性元件上粘贴电阻敏感元件构成,弹性元件用来感知应变,电阻敏感元件用来将应变的转换为电阻的变化。 13、应变式传感器是利用电阻应变片将应变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传感器由在弹性元件上粘贴电阻敏感元件构成,弹性元件用来感知应变,电阻敏感元件用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试题及答案(二)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试题及答案(二)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试题及答案(二) 题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以下不属于我国电工仪表中常用的模拟仪表精度等级的是( ) A 0.1 B 0.2 C 5 D 2 2、( )又可分为累进性的、周期性的和按复杂规律变化的几种类型。 A 系统误差 B 变值系统误差 C 恒值系统误差 D 随机误差 3、改变电感传感器的引线电缆后,( ) A不必对整个仪器重新标定 B 必须对整个仪器重新调零 C 必须对整个仪器重新标定 D不必对整个仪器重新调零 4、在电容传感器中,若采用调频法测量转换电路,则电路中( )。 A、电容和电感均为变量 B、电容是变量,电感保持不变 C、电感是变量,电容保持不变 D、电容和电感均保持

不变 5、在两片间隙为1mm的两块平行极板的间隙中插入( ),可测得最大的容量。 A、塑料薄膜 B、干的纸 C、湿的纸 D、玻璃薄片 6、热电阻测量转换电路采用三线制是为了( ) 。 A、提高测量灵敏度 B、减小非线性误差 C、提高电磁兼容性 D、减小引线电阻的影响 7、当石英晶体受压时,电荷产生在( ) 。 A、Z面上 B、X面上 C、Y面上 D、X、Y、Z面上 8、汽车衡所用的测力弹性敏感元件是( )。 A、悬臂梁 B、弹簧管 C、实心轴 D、圆环 9、在热电偶测温回路中经常使用补偿导线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 A、补偿热电偶冷端热电势的损失 B、起冷端温度补偿作用 C、将热电偶冷端延长到远离高温区的地方 D、提高灵敏度 10、在仿型机床当中利用电感式传感器来检测工件尺寸,该加工检测装置是采了( )测量方法。 A、微差式 B、零位式 C、偏差式 D、零点式 11、测得某检测仪表的输入信号中,有用信号为20毫伏,干扰电压也为20毫伏, 则此时的信噪比为( )。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综合练习答案(期末考试)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热电偶中热电势的大小仅与金属的性质、接触点温度有关,而与热电极尺寸、形状及温度分布无关。 2.按热电偶本身结构划分,有普通热电偶、铠装热电偶、微型热电偶。3.热电偶冷端电桥补偿电路中,当冷端温度变化时,由不平衡电桥提供一个电位差随冷端温度变化的附加电势,使热电偶回路的输出不随冷端温度的变化而改变,达到自动补偿的目的。 4.硒光电池的光谱峰值与人类相近,它的入射光波长与人类正常视觉的也相近,因而应用较广。 5.硅光电池的光电特性中,光照度与其短路电流呈线性关系。 6.压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某些介质材料的压电效应。 7.压电陶瓷是人工制造的多晶体,是由无数细微的电畴组成。电畴具有自己极化方向。经过极化过的压电陶瓷才具有压电效应。 8.压电陶瓷的压电常数比石英晶体大得多。但石英晶体具有很多优点,尤其是其它压电材料无法比的。 9.压电式传感器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等优点,但不能测量频率小的被测量。特别不能测量静态量。 10.霍尔效应是导体中的载流子在磁场中受洛伦茨力作用发生位移的结果。 11.霍尔元件是N型半导体制成扁平长方体,扁平边缘的两对侧面各引出一对电极。一对叫激励电极用于引入激励电流;另一对叫霍尔电极,用于引出霍尔电势。 12.减小霍尔元件温度误差的措施有:(1)利用输入回路的串联电阻减小由输入电阻随温度变化;引起的误差。(2)激励电极采用恒流源,减小由于灵敏度随温度变化引起的误差。 13.霍尔式传感器基本上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弹性元件,将感受的非电量转换成磁物理量的变化;另一部分是霍尔元件和测量电路。 14.磁电式传感器是利用霍尔效应原理将磁参量转换成感应电动势信号输出。 15.变磁通磁电式传感器,通常将齿轮的齿(槽)作为磁路的一部分。当齿轮转动时,引起磁路中,线圈感应电动势输出。 16.热敏电阻正是利用半导体的数目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制成的热敏感元件。 17.热敏电阻与金属热电阻的差别在于,它是利用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变化阻值变化的特点制成的一种热敏元件。 18.热敏电阻的阻值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称为热敏电阻的。它是热敏电阻测温的基础。 19.热敏电阻的基本类型有:负温度系数缓变型、正温度系数剧变型、临界温度型。 20.正温度系数剧变型和临界温度型热敏电阻不能用于温度范围的温度控制,而在某一温度范围内的温度控制中却是十分优良的。 21.正温度系数剧变型和临界温度型热敏电阻属于型,适用于温度监测和温度控制。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课后习题答案(余成波_主编)

一、1.1什么是传感器?传感器特性在检测技术系统中起什么作用? 答:(1)能感受(或响应)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2)传感器是检测系统的第一个环节,其主要作用是将感知的被测非电量按一定的规律转化为某一种量值输出,通常是电信号。 1.2画出传感器系统的组成框图,说明各环节的作用。 答:(1)被测信息→敏感元件→转换元件→信号调理电路→输出信息 其中转换元件、信号调理电路都需要再接辅助电源电路; (2)敏感元件: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其他量的元件;转换元件:可以直接感受被测量而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电量;信号调理电路与转换电路:能把传感元件输出的电信号转换为便于显示、记录和控制的有用电路。 1.3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它有哪些性能指标?如何用公式表征这些性能指标?答:(1)指检测系统的输入、输出信号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缓慢时系统所表现出得响应特性。(2)性能指标有:测量范围、灵敏度、非线性度、回程误差、稳定度和漂移、重复性、分辨率和精确度。(3)灵敏度:s=&y/&x;非线性度=B/A*100%;回程误差=Hmax/A*100%;不重复性Ex=+-&max/Yfs*100%;精度:A=&A/ Yfs*100%; 1.4什么是传感器的灵敏度?灵敏度误差如何表示? 答:(1)指传感器在稳定工作情况下输出量变化&y对输入量变化&x的比值;(2)灵敏度越高,测量精度就越大,但灵敏度越高测量范围就越小,稳定性往往就越差。 1.5什么是传感器的线性度?常用的拟合方法有哪几种? 答:(1)通常情况下,传感器的实际静态特性输出是条曲线而非直线,在实际工作中,为使仪器(仪表)具有均匀刻度的读数,常用一条拟合直线近似地代表实际的特性曲线,线性度就是这个近似程度的一个性能指标。(2)方法有:将零输入和满量程输出点相连的理论直线作为一条拟合直线;将与特性曲线上个点偏差的平方和为最小理论直线作为拟合直线,此拟合直线称为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 二、2.1什么是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有几种表示方法?各有什么用途? 答:(1)由于测量过程的不完善或测量条件的不理想,从而使测量结果偏离其真值产生测量误差。(2)有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分贝误差。(3)绝对误差用来评价相同被测量精度的高低;相对误差可用于评价不同被测量测量精度的高低;为了减少仪器表引用误差,一般应在满量程2/3范围以上进行测量。 2.2按测量手段分类有哪些测量方法?按测量方式分类有哪些测量方法? 答:(1)按测量手段分类:a、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b、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c、单项测量和综合测量;d、自动测量和非自动测量;e、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f、主动测量和被动测量。(2)按测量方式分类: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组合测量。 2.3产生系统误差的常见原因有哪些?常见减少系统误差的方法有哪些? 答:原因有:a、被检测物理模型的前提条件属于理想条件,与实际检测条件有出入;b、检测线路接头之间存在接触电动势或接触电阻;c、检测环境的影响;d、不同采样所得测量值的差异造成的误差;e、人为造成的误读等等。 2.4什么是准确度、精密度、精确度?并阐述其与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关系? 答:测量的准确度是指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值相符合的程度,以误差来表示;它表示系统误差的大小。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对被测量进行多次反复测量,测得值之间的一致程度。反映的是测得值的随机误差。精密度高,不一定正确度高。精确度是指被测量的测得值之间的一致程度以及与其真值的接近程度,即精密度与正确度的综合概念。从测量误差的角度来说,精确度(准确度)是测得值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综合反映。正确度是指被测量的测得值与其真值的接近程度。反映的是测得的系统误差。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考题及部分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声波是一定频率范围内可以在弹性介质中传播的波,低于16 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高于20k 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2、超声波可分为纵波、横波、表面波。 3、超声波中的纵波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4、在空气中传播的超声波,其频率应选得较低;在固体、液体中传播的超声波,其频率应选得较高。 5、光电元件的工作原理是基于不同形式的光电效应。 6、光敏电阻的相对光敏灵敏度与入射光波长的关系称为光谱特性,亦称为光谱响应。 7、光敏电阻的阻值与入射光量有关,而与电压、电流无关。 8、光敏晶体管的光电特性是指外加偏置电压一定时,光敏晶体管的输出电流与光照度之间的关系。 9、光电检测必须具备光源、被测物、和光敏元件。 10、光电开关可分为直射(透射)型和反射型两种。 11、光纤传感器主要由光导纤维、光源和光探测器组成。 12、光纤是利用光的完全内反射原理传输光波的一种媒质。 13、接触式码盘的码道数n越大,所能分辨的角度α越小,测量精度越高。

14、感应同步器利用定尺和滑尺的两个平面印刷电路绕组的互感随其相对位置变化的原理,将位移转换为电信号。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直探头可发射和接收 A 波,斜探头可发射和接收 B 波。 A 纵B横C表面 2、超声波测厚常用C 法。 A穿透B反射C脉冲回波 3、光敏二极管在测光电路中应处于 B 偏置状态;而光电池通常处于 A 偏置状态。 A 正向B反向C零 4、温度上升,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的暗电流 A 。 A上升B下降C不变 5、普通型硅光电池的峰值波长为 B 。 A 0.8mm B 0.8μm C 0.8nm 6、下列传感器中,不能直接用于直线位移测量的传感器是 C 。 A 长光栅 B 感应同步器 C 角编码器 7、增量式位置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是 C 。 A 电压信号 B 电流信号 C 脉冲信号 8、某直线光栅每毫米刻线数为50线,采用四细分技术,则该光栅的分辨力为 A μm。 A 5 B 20 C 50 9、光栅中采用sin和cos两套光电元件是为了 B 。 A 抗干扰 B 辨向 C 进行三角函数运算 10、增量式编码器通常为 B 码盘。 A 接触式 B 光电式 C 电磁式 11、有一只1024位增量式角编码器,光敏元件在30秒内连续输出了102400个脉冲,则该编码器测得的转速为 A r/min。 A 200 B 1024 C 3000 12、感应同步器的输出电压 C 励磁电压。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课程设置的目的及开课对象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方向)学生的重要专业课程。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对传感器的一般特性与分析方法,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及应用,检测系统的基本概念的学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检测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方法,能够根据工程需要选用合适的传感器,并能够对检测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 开课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方向)本科生。 二、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 三、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1.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2.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四、学时分配 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38学时,实验10学时 五、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 (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概念 传感器的组成、分类及发展动向,技术的定义及应用。 重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目的和意义。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和现场认识教学相结合。 (二)传感器的特性 1.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2.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及其响; 重点: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与动态特性的性质。 难点:工艺计算与平面布置;微机联网控制系统。 广度:本章主要讲述传感器特性的基础知识。 深度:主要讲述传感器的特性,不涉及复杂的内容。 教学方法、手段: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强化实际操作。 (三)电阻式传感器 1.电位器式传感器的主要特性及其应用 2.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3.应变片式电阻传感器的主要特性及应用 重点:理解电位器式传感器、应变片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它们的性能特点,了解其常用结构形式及应用。 难点:线性与非线性电位器的测量原理,应变片式传感器的测量原理、温度误差及其补偿。

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期末预习复习资料

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器技术,是现代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柱。 1.什么是传感器? 广义:传感器是一种能把特定的信息按一定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和装置。 狭义:能把外界非电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 国家标准:定义: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2.传感器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原件和基本电路组成。敏感元件感受被测量,转换原件将其响应的被测量转换成电参量,基本电路把电参量接入电路转换成电量。传感器的核心部分是转换原件,转换原件决定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传感器的总体发展趋势是什么?传感器的应用情况。 传感器正从传统的分立式朝着集成化、数字化、多功能化,微型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光机电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具有高精度、高性能、高灵敏度、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长寿命、高信噪比、宽量程和无维护等特点。未来还会有更新的材料,如纳米材料,更有利于传感器的小型化。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发展、利用新效应;开发新材料;提高传感器性能和检测范围;微型化与微功耗;集成化与多功能化;传感器的智能化;传感器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4.了解传感器的分类方法。所学的传感器分别属于哪一类? 按传感器检测的范畴分类:物理量传感器、化学量传感器、生物量传感器按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分类:模拟传感器、数字传感器 按传感器的结构分类:结构型传感器、物性型传感器、复合型传感器 按传感器的功能分类:单功能传感器、多功能传感器、智能传感器 按传感器的转换原理分类:机—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热—电电传感器、磁—电传感器 电化学传感器 按传感器的能源分类:有源传感器、无源传感器 国标制定的传感器分类体系表将传感器分为:物理量、化学量、生物类传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验 指导书 张毅李学勤编著 重庆邮电学院自动化学院 2004年9月

目录 C S Y-2000型传感器系统实验仪介绍 (1)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测力实验(单臂单桥) (3) 实验二金属箔式应变片测力实验(交流全桥) (6) 实验三差动式电容传感器实验 (9) 实验四热敏电阻测温实验 (12) 实验五差动变压器性能测试 (14) 实验六霍尔传感器的特性研究 (17) 实验七光纤位移传感器实验 (21)

CSY-2000型传感器系统实验仪介绍 本仪器是专为《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课程的实验而设计的,系统包括差动变压器、电涡流位移传感器、霍尔式传感器、热电偶、电容式传感器、热敏电阻、光纤传感器、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压电加速度计、压变式传感器、PN结温度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等传感器件,以及低频振荡器、音频震荡器、差动放大器、相敏检波器、移相器、低通滤波器、涡流变换器等信号和变换器件,可根据需要自行组织大量的相关实验。 为了更好地使用本仪器,必须对实验中使用涉及到的传感器、处理电路、激励源有一定了解,并对仪器本身结构、功能有明确认识,做到心中有数。 在仪器使用过程中有以下注意事项: 1、必须在确保接线正确无误后才能开启电源。 2、迭插式插头使用中应注意避免拉扯,防止插头折断。 3、对从各电源、振荡器引出的线应特别注意,防止它们通过机壳造成短路,并 禁止将这些引出线到处乱插,否则很可能引起一起损坏。 4、使用激振器时注意低频振荡器的激励信号不要开得太大,尤其是在梁的自振 频率附近,以免梁振幅过大或发生共振,引起损坏。 5、尽管各电路单元都有保护措施,但也应避免长时间的短路。 6、仪器使用完毕后,应将双平行梁用附件支撑好,并将实验台上不用的附件撤 去。 7、本仪器如作为稳压电源使用时,±15V和0~±10V两组电源的输出电流之和 不能超过1.5A,否则内部保护电路将起作用,电源将不再稳定。 8、音频振荡器接小于100Ω的低阻负载时,应从LV插口输出,不能从另外两个 电压输出插口输出。

传感器与智能检测技术课后习题答案.doc

西安理工研究生考试 传 感 器 与 智 能 检 测 技 术 课 后 习 题

1、对于实际的测量数据,应该如何选取判别准则去除粗大误差? 答:首先,粗大误差是指明显超出规定条件下的预期值的误差。去除粗大误差的准则主要有拉依达准则、格拉布准则、t检验准则三种方法。准则选取的判别主要看测量数据的多少。 对于拉依达准则,测量次数n尽可能多时,常选用此准则。当n过小时,会把正常值当成异常值,这是此准则的缺陷。 格拉布准则,观测次数在30—50时常选取此准则。 t检验准则,适用于观察次数较少的情况下。 2、系统误差有哪些类型?如何判别和修正? 答:系统误差是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同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如果误差按照一定规律出现的误革。 系统误差可分为:定值系统误差和变值系统误差。 变值系统误差乂可以分为:线性系统误差、周期性系统误差、复杂规律变化的系统误差。判定与修正: 对于系统误差的判定方法主要有: 1、对于定值系统误差一?般用实验对比检验法。改变产生系统误差的条件,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测量,对结果进行比较找出恒定系统误差。 2、对于变值系统误差:a、观察法:通过观察测量数据的各个残差大小和符号的变化规律来判断有无变值系统误差。这些判断准则实质上是检验误差的分布是否偏离正态分布。 b、残差统计法:常用的有马利科夫准则(和检验),阿贝-赫梅特准则(序差检验法)等。 c、组间数据检验正态检验法 修正方法: 1.消除系统误差产生的根源 2.引入更正值法 3.采用特殊测量方法消除系统误差。主要的测量方法有:1)标准量替代法2)交换法3)对称测量法4)半周期偶数测量法 4.实时反馈修正 5.在测量结果中进行修正 3、从理论上讲随机误差是永远存在的,当测量次数越多时,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越接近真值。因此,我们在设计自动检测系统时,计算机可以尽可能大量采集数据,例如每次采样数万个数据计算其平均值,这样做的结果合理否? 答:这种做法不合理。随机误差的数字特征符合正态分布。当次数n增大时,测量精度相应提高。但测量次数达到一定数Id后,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下降很慢。对于提高精度基本可忽略影响了。因此要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不能单靠无限的增加测量次数,而需要采用适当的测量方法、选择仪器的精度及确定适当的次数等几方面共同考虑来使测量结果尽可能的接近真值。 4、以热电阻温度传感器为例,分析传感器时间常数对动态误差的影响。并说明热电阻传感器的哪些参数对有影响? 答:1、对于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来说,传感器常数对于温度动态影响如式子t2=t x-T (dtJdt)所示,7■决定了动态误差的波动幅度。了的大小决定了随着时间变化

13传感器技术与应用答案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习题答案 习题1 l.1 检测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答:检测系统是由被测对象、传感器、数据传输环节、数据处理环节和数据显示环节构成。 传感器是把被测量转换成电学量的装置,显然,传感器是检测系统与被测对象直接发生联系的部件,是检测系统最重要的环节,检测系统获取信息的质量往往是由传感器的性能确定的。 数据传输、处理环节,又称之为测量电路,它的作用是将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转换成易于测量的电压或电流信号。 数据显示记录环节是检测人员和检测系统联系的主要环节,主要作用是使人们了解被测量的大小或变化的过程。常用的有模拟显示、数字显示和图像显示三种。 1.2 传感器的型号有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有何意义? 答:传感器是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测量电路组成,敏感元件:直接感受被测量的变化,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某一物理量的元件,它是传感器的核心。转换元件:将敏感元件输出的物理量转换成适于传输或测量电信号的元件。测量电路:将转换元件输出的电信号进行进一步转换和处理的部分,如放大、滤波、线性化、补偿等,以获得更好的品质特性,便于后续电路实现显示、记录、处理及控制等功能。 1.3 测量稳压电源输出电压随负载变化的情况时,应当采用何种测量方法? 如何进行? 答:直接测量。使用电压表进行测量,对仪表读数不需要经过任何运算,直接表示测量所需要的结果。 1.4 某线性位移测量仪,当被测位移由4.5mm变到5.0mm时,位移测量仪的输出电压由3.5V 减至 2.5V,试求该仪器的灵敏度。 解: 灵敏度s=(3.5-2.5)v/(5.0-4.5)mm=2v/mm 1.5 有三台测温仪表,量程均为0~800℃,精度等级分别为 2.5级、2.0级和1.5级,现要测量500℃的温度,要求相对误差不超过2.5%,选那台仪表合理? 答:2.5级时的最大绝对误差值为20℃,测量500℃时的相对误差为4%;2.0级时的最大绝对误差值为16℃,测量500℃时的相对误差为3.2%;1.5级时的最大绝对误差值为12℃,测量500℃时的相对误差为2.4%。因此,应该选用1.5级的测温仪器 1.6 什么是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含义是什么? 它们各反映何种误差? 答:系统误差(简称系差):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如果误差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则把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决定了测量的准确度。系统误差是有规律性的,因此可以通过实验或引入修正值的方法一次修正给以消除。 随机误差(简称随差,又称偶然误差):由大量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测量误差称为随机误差。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时,随机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将不可预知地随机变

2018电大本科《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形考1-4

2018电大本科《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形考1-4 形考作业一 一、判断题(Y对/N错) 1.测试技术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Y 2.金属应变片的灵敏系数比应变电阻材料本身的灵敏系数小。Y 3.热敏电阻传感器的应用范围很广,但是不能应用于宇宙飞船、医学、工业及家用电器等方面用作测温使用。N 4.电容式传感器的结构简单,分辨率高,但是工作可靠性差。N 5.电容式传感器可进行非接触测量,并能在高温、辐射、强烈振动等恶劣条件下工作。Y 6.电容式传感器不能用于力、压力、压差、振动、位移、加速度、液位的测量。Y 7.电感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不是电磁感应原理。N 8.电感式传感器可以将被测非电量转换成线圈自感系数L或互感系数M的变化,再由测量电路转换为电压或电流的变化量输出。Y 9.互感传感器本身是变压器,有一次绕组圈和二次绕组。Y 10.差动变压器结构形式较多,有变隙式、变面积式和螺线管式等,但其工作原理基本一样。Y 11.传感器通常由敏感器件、转换器件和基本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Y 12.电容式传感器是将被测量的变化转换成电容量变化的一种传感器。Y 13.电阻应变片的绝缘电阻是指已粘贴的应变片的引线与被测试件之间的电阻值。Y 14.线性度是指传感器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实际关系曲线偏离拟合直线的程度。Y 15.测量误差越小,传感器的精度越高。Y

16.传感器的灵敏度k等于传感器输出增量与被测量增量之比。N 17.传感器能检测到输入量最小变化量的能力称为分辨力,当分辨力以满量程输出的百分数表示时则称为分辨率。Y 18.测量转换电路首先要具有高精度,这是进行精确控制的基础。N 19.电桥是将电阻、电容、电感等参数的变化转换成电压或者电流输出的一种测量电路。Y 20.电桥有两种类型:直流电桥和交流电桥。Y 二、简答题 1.传感器的输出信号通常可以分为哪两类?并举例说明。 答: 1模拟式:传感器输出的是模拟电压量; 2数字式:传感器输出的是数字量,如编码器式传感器。 2.传感器电路中常用的滤波器有哪些分类方法? 答: 模拟滤波器的选频作用,分为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 根据构成滤波器的元件类型,可分为RC、LC或晶体谐振滤波器; 根据构成滤波器的电路性质,可分为有源滤波器和无源滤波器; 根据滤波器所处理的信号性质,可分为模拟滤波器和数字滤波器。 3.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被测的物理量(温度、压力等)的变化会引起电阻式传感器中传感元件电阻值的相应变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习题参考答案@余成波

第三章习题参考解 3.1 电阻式传感器有哪些重要类型? 答:常用的电阻式传感器有电位器式、电阻应变式、热敏效应式等类型的电阻传感器。 3.2 说明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它的灵敏系数K 与应变丝的灵敏系数K 有何差别,为什么? 答: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金属材料的电阻定律。当应变片的结构尺寸发生变化时,其电阻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它的灵敏系数K 是指把单位应变所引起的电阻相对变化,即??????++=l dl d K ρρμ)21( 由部分组成:受力后由材料的几何尺寸变化引起的[])21(μ+;由材料电阻率变化引起的?? ????l dl d ρρ。 应变丝的灵敏系数K 为E K π=,指与材料本身的弹性模量有关。 3.3 金属电阻式应变片和半导体电阻应变片在工作原理上有何不同? 答: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金属材料的电阻定律。当应变片的结构尺寸发生变化时,其电阻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半导体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所谓压阻效应是指半导体材 料,当某一轴向受外力作用时,其电阻率ρ发生变化的现象。 3.4 假设电阻应变片的灵敏度K=2,R=120Ω。问:在试件承受600με时,电阻变化值ΔR=?若将此应变片与2V 直流电源组成回路,试分别求取无应变时和有应变时回路的电流。 解:因为x R R K ε?=,故有 Ω=??==?144.06001202R K R x ε 无应变时回路电流为 A R U i 0167.0120 21=== 有应变时回路电流为 A R R U i 0166.0144 .012022=+=?+=

3.5 题3.5图所示为一直流电桥,供电电源电动势3V E =,34100R R ==Ω ,1R 和2R 为相同型号的电阻应变片,其电阻均为100Ω,灵敏度系数K=2.0。两只应变片分别粘贴于等强度梁同一截面的正反两面。设等强度梁在受力后产生的应变为5000με,试求此时电桥输出端电压0U 。 解:根据被测试件的受力情况,若使一个应变片受拉,一个受压,则应变符号相反;测试时,将两个应变片接入电桥的相邻臂上,如题3.5图所示。该电桥输出电压O U 为 因为100,100,432121====?=?R R R R R R ,则得 015.05000232 12121110=???==?=x EK R R E U εV 3.6 哪些因素引起应变片的温度误差,写出相对误差表达式,并说明电路补偿法的原理。 答:产生电阻应变片温度误差的主要因素有电阻温度系数的影响和试件材料和电阻丝材料的线膨胀系数的影响。 由温度变化引起应变片总电阻的相对变化量为 ()[]t K R R s g t ?-+=?ββα00 (0,R R t 分别为温度为C t 0和C 00时的电阻值;0α为金属丝的电阻温度系数;t ?为变化的温度差值;g s ββ,分别为电阻丝和试件线膨胀系数。) 最常用、最有效的电阻应变片温度误差补偿方法是电桥补偿法,其原理如图所示。 题3.5图 311112234()O R R R U E R R R R R R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