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训练一地理分类图表解读

专题训练一地理分类图表解读

专题训练一地理分类图表解读
专题训练一地理分类图表解读

专题训练一地理分类图表解读

一、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读我国某地的地形剖面图(图一),回答1---3题。

1.关于图中山脉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山脉为东西向,两侧分别为高原、盆地 B.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植被类型均为温带落叶阔叶林D.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这里

2.对图示地区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地区河流一年有两个汛期 B.该地区河流含沙量很大、有冰期

C.该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冰雪融水 D.河流最大径流量出现在6月份

3.制约图中③处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A.降水 B.土壤 C.地形 D.热量

读图二,回答4~5题。

4.关于图示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矿物能源储量丰富

B.主要灾害性天气与热带气旋的影响有关

C.是低山丘陵广泛分布的地区

D.土质疏松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5.该地区酸雨危害较严重,不属于其主要成因的是( )

A.气候湿润B.地形以盆地为主

C.有色冶金工业发达D.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读图三,回答6~8题。

6.若X轴表示距市中心距离,且a=10km,Y轴表示土

地利用租金,且b =100元/m2,则图中四地点最可能

为商业区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7.若X轴表示出生率,且a=4%,Y轴表示死亡率,且b=4%,则图中四点表示“现代型”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8.若X轴表示昼长,且a=24小时,Y轴表示正午太阳高度,且b=900,则6月22日,四点中纬度最低和最高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图四表示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状况。图中圆圈为等太阳高度线,自里向外依次为60度、30度、0度。读图完成9—11题。

9.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A.北京旭日东升 B.多伦多夕阳西下

C.布宜诺斯艾利斯艳阳高照 D.南极长城站夜幕深沉

10。a、b、C、d四点比较 ( )

A.a点自转的速度比C点小

B.这一天b点比a点晚见到日出

C.四点都位于大陆上

D.一年中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的是b点

11。6月22日,a、b、C三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顺序是 ( )

A.b>C>a B.a>b>C C。a>C>b D.b>a>C

我国某中学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

某日测量了操场上一旗杆从日出到日落的影子长度,并

绘出如图五的统计图。读图完成工12-13题。

12.该学校所处的经度是 ( )

A.124’E

B.116’E

C.104’E D.120’E

13.观测之日,下列叙述可信的是 ( )

A.塔里木河正值汛期

B.北京面临沙尘暴的威胁

C.正值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

D.澳大利亚正值冬季

图六是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4---16题。

14.m地的风向是 ( )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15.此时,rn、n两地的一般天气状况是

A.m、n两地都晴

B.m、n两地都有雨

C.m地有雨,n地晴D.m地晴,n地有雨

16.图七中,正确反映该天气系统过境期间,n地温度变化过程的是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位于中亚地区的里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据比较可靠的估测,该地区石油最终可开采的总储量为250 4L~350亿桶,可与英国的北海油田相媲美,接近世界储量的3%。读图八回答17~18题。

17.里海沿岸共有五个国家,图中序号①和②所代表的国家分别是 ( )

A.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B.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

C.土库曼斯坦、乌克兰D.乌兹别克斯坦、伊朗

18。长期以来,关于里海是国际海域还是湖泊的问题,沿岸五国争论不

休。该问题的实质是 ( )

A.里海的战略地位问题

B.里海油气资源的归属问题’

C.里海地区油气管线的走向问题

D.里海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图九是某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工9—20题。

19.地租等值线并不是呈同心圆分布,而是有明显的凹凸。

造成局部地租分布等值线向城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条件 B。交通运输

C.人口分布 D.行政干预

20.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最适宜建大型仓储式超市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工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全选

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工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图十表示富营养化过程对湖泊的影响。读图回答21—22题。

21.湖泊比河流更易形成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有 ( )

A。湖泊水的流动性小 B.湖泊水的更新周期长

C.湖泊的面积小 D.湖泊的盐度高

22。富营养化对太湖造成的影响主要有 ( )

A。早期使湖水中水生植物大量减少 B。使鱼类因中毒而大量死亡

C.可能使太湖湖床变高,甚至沼泽化D.使太湖周边的生态环境恶化图十一是我国西部地区某乡在20世纪70年代和90

年代的人口数量、耕地面积和粮食单产情况,a点代表

70年代,b点代表90年代。据此回答23—24题。

23。下面有关该乡20年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叙述与实际情况吻合的是

( )

A。耕地面积、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而粮食

单产却在减少

B.耕地面积由20世纪70年代的工万公顷增加

到90年代的2.2万公顷

C.人均粮食占有量由20世纪70年代的150千克增长到9。年

代的180千克

D.该乡采取了退耕还林(草)措施,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24。在我国西部开发中应该 ( )

A.因地制宜地发展节水农业 B.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

C.向西部大规模移民,增加劳动力 D.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图十二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

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完成25-'~26题。

25.下列国家与甲图人H年龄构成相符

的是 ( )

A。法国B.尼Et利亚

C.阿根廷 D.德国

26.关于甲、乙两类国家城市化的叙述,正确

的是

A.乙类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慢

B.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有些城市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C.甲类国家目前发展速度快,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

D。乙类国家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图十三反映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

依赖性不断加

强。读图回答27—28题。

27.图中a、b、C分别表示欠发达的三个大洲,下列判断

正确的是( )

A。a是拉丁美洲,c是非洲

B。b是拉丁美洲,C是亚洲

C.a是拉丁美洲,b是亚洲

D.a是大洋洲,c是拉丁美洲

28.下列关于国际贸易品种输出方向正确的是 ( )

A.美国向a输出原油B.a向美国大量输出粮食

C。日本向b输出高技术产品D。C向欧洲输出热带经济作物

图十四是“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完成29---,30题。

29.针对图中信息,正确的判断是 ( )

A。一般地说,甲村落要比乙村落小

B.C点河水的含氧量比a点少

C。b点受流水侵蚀作用强

D。乙村的降水量多于甲村

30.若为9月23 13,下列叙述可信的是 ( )

A。该地进入梅雨季节,阴雨连绵

B.当地农民忙于小麦播种

C.乙村看到日出时间要比甲村晚

D.乙村6时整,看到太阳从东方海面升起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80分)

31.图十五是“沿31.5‘N局部地区地形剖面图”,图十六是“气温降水玫瑰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7分)

(1)图十五中①是海,③是海。目前③海海平面每年下降工米左右,试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其形成原因。

(2)从地质构造的角度分析③处形成的主要原因。

(3)图十六中反映该区域气候类型的是图;另一图所表示的气候特点与本区域气候

特点的最大差异是,其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4)目前,该区域最主要的地区性冲突和不安全因素是,试简述其成因(至少答出三条)。

32.图十七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地地图,该地区最大海拔为268米,读图回答。(15分)

(1)从图上信息可以判断:该地区东部地形可能是,西部地形可能是,

判断理由是。

(2)根据图中信息简要评价本地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3)说明图中A地农业发展中要注意的问题.

33.图十八是四个区域简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5分)

(1)甲、乙、丙、丁四区域中,地处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消亡边界的是;气候类型相同的是

(2)试评价丁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自然条件。

(3)A地和B地主导产业的共同特征有哪些?

(4)B处某跨国公司欲在海外建分公司,C、D两地相比,何地更具优势?为什么?

34。图十九是“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图”,图二十是“中国贫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若此关联性发生在图二十中的H处,则图二十一空格中①表示,②表示;脱贫的主要措施有。

若此关联性发生在图二十中的C处,则图二十一空格中①表示,②表示;脱贫的主要措施有。

(2)图十九中F处的地壳构造运动活跃,主要地质灾害有地震、、等。制约图二十中E处经济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是,为此国家在该区域规划建设了最大的扶贫项目“”,试分析该项目的完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35.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工8分)

材料一: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图(图二十二)

材料二:小型发电机推广量1000台以上的省、自治区

省区新宁内蒙古青甘豫鲁

台数1300 1720 14000 工080 3490 3010 1400

材料三:全国风能可能开发总量为2。53亿千瓦,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为4。万千瓦。

(1)在图二十三中,分别用把风力发电多于1000台、3000台、10~)0台的省区标出来。

(2)试分析图二十二中甲、乙两地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季

节,并说明其原因。

(3)试分析图二十二中丙地风能资源较欠缺的主要原因。

(4)分析我国风能利用的现状及大力发展风能发电的意

义。

参考答案

1.B [解析] 根据图中提供的经度可知,本地必为我国的东北地区,其中①是长白山、②是大兴安岭、③是东北平原。大兴安岭和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起构成了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该山为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西侧是内蒙古高原、东侧是东北平原。

2.A [解析] 东北地区的河流一年中有两次汛期,即春汛和夏汛,其中春汛是因积雪融水补给而形成的,一般出现在4月左右;夏汛是因降水丰富而形成的,一般出现在7—8月。东北地区因植被覆盖较好,故河流的含沙量较小。

3.D [解析] ③是东北平原,它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因此热量条件较差,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

4.C [解析] 根据图中的轮廓、河湖及长沙等信息可知,该地是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的部分地区,图中可看出该地多有色金属,但能源矿缺乏;本地离海较远,也不易受到来自海洋的热带气旋影响。本区从地形上看是低山丘陵广泛分布的地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这主要是因为当地植被遭破坏的结果,并非因土质疏松。

5.B [解析] 该地是我国酸雨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这与当地有色冶金工业发达、矿物燃料使用量大及气候湿润等因素有关。

6.C [解析] 根据该坐标图可知,③地离市中心最近且土地利用租金最高,因此最可能为商业区。

7.D [解析] “现代型”人口再生产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从图中可看出④地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都较低,符合这一特点。

8.A [解析] 根据该坐标可知,①地昼长为12小时,因此位于赤道上,是纬度最低的点;②地是四点中惟一发生了极昼现象的点,因此其纬度不会低于66‘34‘,是纬度最高的点。

9.C [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此时太阳直射在60‘w经线,位于该线附近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正是艳阳高照的时候。

10.D [解析] 根据图中信息可推出,a位于45’N、b位于15‘N、c位于45‘S、d位于90’S,即b最靠近赤道,一年中昼夜长短的相差最小。

11.D [解析] 据上题判断出的各点位置可知,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直射点所在纬线离b最近、离C最远,故正午太阳高度b)a~c。

12.A [解析] 该地旗杆影子最短时应为当地的正午,即地方时为工2时,而此时的北京时间为11时44分,即该地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早16分钟,说明它位于代表北京时间的120‘E经线

之东4‘,即该地位于124’E。

13.B [解析] 根据上题判断出的经度可知,该地一定位于我国的东北;再据图中的影子长度可知,该地的昼长略短于12小时,因此该日可能是春分日之前不久或秋分日之后不久,故北京面临沙尘暴威胁这一说法可信。

14.A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虚线为气压场中的槽线或脊线,再根据虚线处形成了暖空气势力占优势的暖锋可判断,这儿的虚线为槽线,图中西北部的等值线数值较小。在进行m地风向判断时要注意,首先应画出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的气压梯度力,再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最终应偏转为西南风。

15.D 锋面附近常伴有降水,一般而言,暖锋的降水区应位于锋前,而图中的暖锋很显然在向东北方向移动,故位于锋前的n地有雨,而位于锋后的ID_地则受单一气团控制,是晴天。

16.B 亡解析] 在该天气系统过境前,n地在冷气团控制之下,气温较低,随着时间的推移,13地逐渐被暖气团控制,气温开始回升,与b图吻合。

17.A [解析] 本题考查了考生对世界政区图的熟悉程度,其中的①是土库曼斯坦、②是阿塞拜疆。

18.B [解析] 国际上关于海域和湖泊归属权的划分有不同的标准,因此对里海定性关系到部分国家对里海的主权问题。里海是世界上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沿岸国家的争论实质上是争夺该地的油气资源。

19.B [解析] 地租的高低除了与市中心距离远近有关外,还与交通的通达度有关,一般来说,交通条件便利的地区,地租水平也偏高。

20.B [解析] 大型仓储式超市一般占地面积较大,不宜放在市中心,但一定要选择在交通条件较为便利的地方,图中的②地最适宜。

21.AB [解析工由于湖泊水的流动性小、湖水的更新周期长,因此排人到湖泊里的一些营养成分不容易被带走,从而出现富营养化现象。

22.CD [解析] 富营养化的早期会使水生植物大量繁殖,从而导致鱼类缺氧窒息死亡;富营养化最终会使湖床变高,周边的生态环境恶化。

23.AC [解析] 判断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地读出图中数据。70年代,该乡有耕地0.6万公顷、人口6万人、粮食单产1.50吨/公顷;90年代,该乡有耕地1。0万公顷、人I=l 8万人、粮食单产1.44吨/公顷。可知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都增加了,而单产却下降了。70年代的人均粮食占有量:(o.6×1.50)×1000/6—150(千克),同理可算出90年代为180千克,故C也正确。

24.AD [解析]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在开发的过程中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应针对缺水这一现状,因地制宜地发展节水农业。西部因受技术、资金条件的制约,还不宜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受环境人口容量制约,向西部大规模移民也不现实。

25.AD E解析] 根据甲、乙两图的人口年龄构成可知,甲老龄人I=I比重大,代表发达国家,如法国、德国等;乙的0—14岁人口比重大,代表发展中国家。

26.BD [解析] 甲类为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但速度开始减慢,并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乙类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速度较快,但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27。AC 亡解析] 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依赖性与地理位置关系密切,欠发达的三个大洲中与美国最靠近的是拉西美洲,因此a代表拉丁美洲;El本是亚洲东部的岛国,与亚洲的关系密切,b代表亚洲;欧洲与非洲隔地中海相望,故对tlEN经济联系紧密,C代表非洲。

28.CD [解析] 美国的石油储量丰富,但消费量更大,需从a(拉丁美洲)输入原油,但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发达,每年有大量粮食/ti口。日本是一个发达国家,有大量的高技术产品输往b (亚洲);c(非洲)是世界上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但工业落后,成为欧洲的热带经济作物供应地。

29.AB [解析] 乙村位于河谷,且位于河流附近,自然条件较好,一般来说其规模要大于位于山坡上的甲。c点位于河流的人海口,其水质受到了生产、生活中排放的富营养污水的影响,水生植物可能较多,河水的含氧量要比位于河流源头处的a少。b位于河流出了山区的平原地区,沉积作用比较明显;甲村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量要比位于山谷中的乙多。

30.BC [解析] 9月23日正值我国北方冬小麦种植区的秋播季节,该日各地都是地方时6时日出,但由于甲位于乙的东边,故甲先看到日出。

31.共17分。

(1)地中(1分) 死(1分) 自然因素:气候干燥,降水减少,河流径流量减小(2分);人为因素:生产、生活引水增多,注入死海的径流量减少(2分)

(2)地壳运动引起岩层断裂下陷,积水成湖(2分)

(3)甲(1分) 乙图表示区域雨热同期(2分) 水稻种植业(1分)

(4)巴以冲突(1分);耶路撒冷问题、领土争端、宗教矛盾、民族纠纷、水源问题等(4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2.共15分。

(1)平原丘陵 (2分) 东部河流曲折,村落较多,西部是河流的源头,并且该地区最大海拔为268米。(3分)

(2)热量丰富、降水充足、雨热同期、东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等(3分)春季雨水多,易造成低温,夏季伏旱造成减产,寒潮、台风等可能影响本区,(2分)西部为丘陵,土壤贫瘠。(1分)

(3)防止水土流失,防止污染。(4分,从上述两方面评分,如从农业生产措施的角度回答也可以踩点给分。) 33.共15分。

(1)乙(1分) 乙和丙(2分)

(2)有利条件:气候雨热同期,水热资源丰富;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4分)不利条件:易发生水旱灾害;夏秋季节易受台风影响;地势低洼易涝。(2分,答两点)

(3)从业人员具有较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较短;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较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3分,答3点)

(4)D地更具优势。(1分)该地与C地相比,劳动力、土地、住房都更便宜。(2分)

34.共15分。

(1)毁林开荒(1分) 水土流失(1分) 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2分) 过垦过牧(1分) 土地荒漠化(1分) 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退耕还林还草,恢复自然植被(2分)

(2)滑坡(1分) 泥石流(1分) 交通运输(1分) 南昆铁路(1分) 加快西南地区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加快货物流通、商品交换,促进市场发育、商业繁荣,带动与商业、旅游业相关的服务业及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等。(3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5.共18分。

(1)画图略(3分)

(2)甲是夏季(1分),乙是冬季(1分)。因为甲地面.临太平洋,当夏季风势力强时,该地风力资

源丰富(2分);乙地靠近冬季风的源地,且地形平坦,植被稀疏,当冬季风强盛时,风力资源非常丰

富(3分)。

(3)丙地位于塔里木盆地,由于深居大陆内部,难以受到夏季风的影响,而冬季风受北侧山脉

的阻挡,势力大为减弱。(3分)

(4)我国风能可开发总量很大,但实际利用的很少(2分)。风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可以优化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环境污染,节约非可再生能源,同时还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3分)

地理图表的判读

专题复习之“地理图表的判读” 山东省沂南第一中学 王 龙 276300 高考的“四大能力要求”之中,明确提出高考的主要考核目标之一——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而信息的获取来源地主要包括文字、图表、分值等等方面,其中从图表当中获取解读信息是整个信息获取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考查一直是高考的命题的重要理念。那么图表的类型主要有哪些?怎样利用你的慧眼恰当的获取并解读其中的信息呢?下面与笔者一起进入探究天地。 地理图表的主要类型见下图。 一、景观图类 景观图能较好地反映一个地区的突出特征。地理景观图多为地图事物的素描图或照片,包括自然景观图和人文景观图,如地形、矿物、植物、动物等自然景观图和人种、名胜古迹、工农业生产等人文景观图。 判读地理景观图的基本方法:(1)准确判读图中表示何种地理要素或要说明何种地理现象。(2)细心观察图中各地理要素的特征和相互关系。(3)根据图中信息,提取与设问相关的部分,联系相关知识作答。 (一)人文景观图 例题:(2014年全国新课标Ⅰ)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 .柴达木盆地 B .黄土高原 C .山东半岛 D .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 .提升地表温度 B .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 .误伤途经飞鸟 D .提高作物产量 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P ,则 电站远景反光板

A.春秋分日P=0 B.夏至日P=1 C.全年P<1 D.冬至日P>1 简析:该题辅以景观图,利于学生理解光热电站的含义。该电站为太阳能光热电站,反光板的主要目的是聚焦太阳能,使高塔锅炉加热。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从青藏地区继续向东北经过甘肃中部直到内蒙古中西部,单从资源条件来看,第1题选项中只有柴达木盆地符合光照条件。第2题,由于高塔的特殊性(高度大、温度高),容易吸引鸟类栖息,而误伤鸟类。第3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与影长的关系,冬至日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小于45度,故影长与塔高之比大于1。 答案:1.A 2.C 3.D (二)自然景观图 例题:(2014年重庆文综)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4~6题。 4. 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A.河源B.凸岸C.凹岸D.入海口 5. 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2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A.石笋B.冰斗C.风蚀蘑菇D.花岗岩风化球6. 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cm以上的砾石粒 径统计图,其中能反映图2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 简析:该题提供了一副自然景观图,为河滩砾石分布图。根据图中提示参照某一块砾石的直径为9厘米,可以看出该图中大部分砾石粒径都很大。由于粒径大,重量大,一般显现出的沉积作用明显。根据流水中沉积作用的特点(河口处粒径小,多为砂石;河流的凸岸多发生沉积;凹岸多为侵蚀),不难选出答案。图中砾石圆滑,是流水在携带过程中砾石的相互磨蚀,加上流水的侵蚀而形成。

高考地理一轮中国地理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中国地理专题训练 据下图1,判断1~2题: 1.在我国五条南北铁路干线中,穿越长江的有() A.3条B.4条C.5条D.2条 2.沿江分布铁路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长江航运功能强B.沿江地形制约 C.沿江经济落后D.沿江人口稀少 【解析】1选C,2选A。该题组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五条南北铁路干线,都穿越了长江。第2题,由于长江航运功能强,是我国的黄金水道,所以,沿江铁路较少。 读下面“108°E的地形剖面图”(图2)。据图回答3~5题。 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为青藏高原 B. ①为四川盆地 C.①为黄河谷地 D. ①为喜马拉雅山 4.符合①地地形特征的是() A.有喀斯特地貌分布 B.具有广阔平原 C.海拔较高,起伏不大 D.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5.关于①地形区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是流水侵蚀形成 B.主要是冰川侵蚀形成 C.主要是断裂陷落形成 D.主要是受挤压凹陷形成 【解析】3选B,4选A,5选C。第3题,关键是通过空间定位判断①①①①①①分别位于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汉江、秦岭、渭河谷地、黄土高原。第4题,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第5题,渭河谷地是一个地堑。 读“某区域示意图”(图3),完成6~7题。 6.图示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①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不足①污染浪费严重①沙质土壤,水分渗漏严重 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7.该河口段冬季容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 暴雪 B.沙尘暴 C.咸潮 D.赤潮 【解析】6选D,7选C。第6题,图示地区为我国的珠江口地区,该地区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再加上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导致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第7题,冬季,珠江注入南海水量少,海水容易倒灌,形成咸潮。 下图是“我国某省城市分布图”(图4),读图回答8~10题。 8.该省北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其主要原因是() A.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B.矿产资源短缺,能源匮乏 C.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D.少数民族聚居,开发较晚 9.该省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是() A.以旅游业为主B.以轻工业为主 C.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D.以金融、贸易为主

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完整版

地理空间分布特征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描述专题 一、点状事物分布特征描述 1.(2011课标卷)下图示意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读 图,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6分) 2.下图表示2009年我国八大经济区地级市工业竞争力空间格局。 简述我国各地级市工业竞争力的空间分布特征(6分) 3.分析该流域城镇的地理分布特点。(4分) 答: 二、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描述

(单条线描述)下图是我国某区域≥10℃积温等值线图(单位:℃) 4.描述4500 ℃等积温线的分布特征。(6分 (多条线描述)5.读“我国某区域年等降水量分布图”,概括图中降水量线分布特点。 (6分) 三、面状地理事物分布特征描述 6.(2009浙江卷)读下图中国部分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图示区域中,水土流失地区分布规律是什么? 7.据图2分别归纳南疆、北疆绿洲农业空间分布的形态特征并说明其自然原因。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6届高三5月第一次模拟考试)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 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福建省年降水量分布图 (1)描述福建省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10分) (1)年降水量线的分布与海岸线大体平行;(2分)年降水量大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起伏式递增;(2分)山地多于平原。(2分)形成原因:福建降水主要由东南季风带

来湿润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2分)两大山带中一些海拔较高的山峰,降水量多;(2分)闽东南沿海地区地势起伏较小,地形对气流的抬升作用弱,降水少。 答案 1.【参考答案】 分布不均衡(2分); 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2分); 以环渤海地区(或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2分); 西北部的省区总部数量较少。(2分) 2.地级市工业竞争力的空间分布不均,地区差异大;(2)东部地带地级市的共轭竞争力 较强,中西部地带地级市的工业竞争力较弱;(2)大部分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工业竞争力强。(2分) 3. 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于西南地区; 沿河流与交通线分布。 4. 4500 ℃等积温线大体沿秦岭-淮河分布;(2分) 东段(110°E以东):大致为东西走向;(2分) 西段(110°E以西):大致为西南-东北走向。(2分) 5. 大体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与海岸平行);

2016年全国中考地理试题专题练习:中国的河流与湖泊(解析版)

2016年全国中考地理试题专题练习: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1、(2016?宁夏)下列各组河流中,有结冰期的是() A .珠江、长江 B .黄河、松花江 C.珠江、黑龙江 D.长江、塔里木河 【考点】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对比. 【专题】生态环境类简答题;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分析】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随着雨带由南向北推移,河流水量骤增,水位上涨,形成汛期.随着冬季风的加强, 雨带南撤,河流的水量减少,水位逐渐下降,河流进入枯水期. 【解答】解: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如珠江、长江等,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少,冬季河流不结冰.以北地区的河流如黄河、松花江、黑龙江等,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水量不大,汛期较短,且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 故选:B. 2、(2016?广安)如图,关于①②两条龙所代表 的河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①②两条河流都发源于青藏高原 B .河流②是我国第一大河,有“黄金水 道”之称 C.该图反映了①②两条河流聊天的场景,没有什么寓意 D .该图反映了河流②流域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考点】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对比.

【专题】示意图;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分析】①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②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最终注入东海. 【解答】解:青藏高原平均海拔 4 000米以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冰雪消融后,成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重要水源.故A 不符合题意;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中国东西向交通的大动脉,自古以来就享有“黄金水道”的盛誉.故B不符合题意;从黄河与长江的对话:“长江,长江我是黄河” “黄河,黄河我也是黄河了!” 可以分析出,长江近年来出现了和黄河一样的问题,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加.故C符合题意,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16?云南)如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及“世界某 半岛示意图”,回答问题.图中半岛地区河流众多,其 具有的共同水文特征是() A .落差大,水流急 B .含沙量大C.水流平缓,便于通 航 D .汛期集中在冬季 【考点】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对比. 【专题】示意图;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分析】欧洲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地势低平, 以平原为主,山地 多分布在南、北两侧,中部是平原;欧洲温带海洋性气

2020届高考地理三轮复习专题训练:特征描述类(综合题)详解

2020届高考地理三轮复习专题训练:特征描述类(综合题) 1.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南非国土面积约为122万平方千米,地理位置独特,且海运发达。南非的农业和渔业较为发达,但受自然地理因素影响明显,农业生产地区差异大。下图分别为南非地形地势、耕地和降水量分布。 (1)概述南非的地理位置特点。 (2)归纳南非耕地的分布特征。 【答案】 (1)位于南半球中低纬,非洲大陆最南端,东、西、南邻海,地处两大洋间的航运要道。 (2)南非耕地分布不平衡;集中分布在东部、东南部和西南部;多分布于地形平坦的平原和高原上;多分布于降水相对丰富的地区。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位置特征,南非的耕地分布等。 (1)地理位置的描述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交通位置等。结合图示进行分析,南非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地区,海陆位置来看,非洲大陆最南端,东、西、南邻海;交通位置来看:地处两大洋间的航运要道。 (2)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南非的耕地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判断:耕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和东北部地区,而西部地区耕地少。结合南非地形图判断:耕地分布区沿海平原地势低平,东北部高原地势平坦;根据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判断:东北部降水量大多在500毫米以上,适合耕作;而西部地区降水少,荒漠化严重,不适合耕作。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正在筹划建设的中—老—泰高速铁路是中国与老挝、泰国跨境合作重要交通项目。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是我国面向东南亚的桥头堡,也是中—老—泰铁路的起点;老挝、泰国则位于中南半岛上。

简要分析该铁路线沿线的地形特征。(6 分) 【答案】地势北高南低,且由北向南地势降幅较大;(2 分)北部为山区,山高谷深,高差悬殊;(2 分)南部为平原,地势平坦。(2 分) 【解析】本题需要联系我国西南地区横断山区和中南半岛地形特征进行分析。 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苏里南共和国(简称苏里南)国土面积为16.4万平方千米。平时,人们衣着、服饰比较简约,下午2时后的大街上人员稀少,社交活动一般安排在晚上。苏里南华人多来自广东,客家话是国家法定语言,春节是法定节日,节日期间,华人互相拜年、恭贺佳节,赶庙会是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如图示意苏里南位置。

高中地理 原理规律大归纳

高中地理原理规律大归纳 1.经度的递变 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 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 所有纬线都是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 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6.东西半球的划分 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7.高中低纬的划分 南北纬30°之间为低纬度,30°-60°之间为中纬度,60°-90°之间为高纬度。 8.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 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9.地图上方向的确定 ①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③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0.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 同一幅地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11.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由脊。 12.不同日期的分界线 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昨天”。 13.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 14.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①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②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存在液态水;③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有足够引力吸引大量气体,形成大气层。 15.月相的变化 ①新月(农历初一、彻夜不见);②上弦月(初七、初八、上半夜西方天空);③满月(十五、十六、通宵可见);④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下半夜东方天空)。16.地球的自转 ①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②周期(1恒星日,即23时56分4秒);③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其它各点均为15°/时;线速度:1670COSФ km/h);④地理意义(a.昼夜更替,周期为1太阳日,即24小时。b.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越向东,地方时越早,c.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17.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当地纬度的关系 北半球观测,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当地纬度相等。 18.地球的公转 ①轨道(椭圆轨道1月初近日点,7月初远日点);②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③周期(1恒星年,即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④速度(角速度为1°/d,线速度约为30km/s;近日点快,远日点慢);⑤地理意义(a.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b.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19.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以北半球为例) 从冬至到第二年夏至,太阳直射点自23°26ˊS向北移动,经过赤道(春分时),到达23°26ˊN;从夏至到冬至,太阳直射点自23°26ˊN向南移动,经过赤道(秋分时),到达23°26ˊS。其周期为1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地理示意图分类解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14631007.html, 地理示意图分类解读 作者:刘德辉 来源:《试题与研究·高考文综地理》2013年第01期 地理示意图种类繁多,是地理教材和试题中最常见的图形之一,它用简明形象或直观图形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发展演变规律。地理示意图一般包括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过程示意图、地理关联示意图、地理模式图等,另外,各种地理景观图和地理漫画也可看成是示意图。当然,各类示意图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如“生物循环示意图”既可看成是过程示意图,也可看成是原理示意图或模式图;再如“大气环流示意图”可看成是原理示意图,也可看成是模式图。 复习地理示意图时,考生要能够用地理术语揭示地理原理和规律,并通过读图来提高获取新知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读地理示意图的一般步骤是: (1)了解图意,图文转换。读图名、图例以及图示内容和功能等,从图中获取解题所需的信息。 (2)回顾知识,寻找依据。在读图基础上,结合题意,回顾与之相关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3)紧扣题意,准确答题。结合具体问题,要求答案简明,紧扣题意。 一、地理原理示意图 地理原理示意图是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常见的地理原理示意图有地球公转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气旋与反气旋示意图、季风成因示意图、台风示意图、地震构造示意图、背斜和向斜示意图、城市工业布局示意图等。 例题 2012年8月,一热带天气系统影响我国某地,如图1所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正确表示该天气系统的是 A.① B.②③ C.③ D.④ (2)该天气系统中心在图2中A、B、C三地时,受其影响,城市E的风向分别是 A.偏北风、东北风、东南风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自然地理概况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自然地理概况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地形区中,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资料,回答1~2题。 1.甲、乙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A.云贵高原、成都平原 B.横断山区、江南丘陵 C.横断山区、四川盆地 D.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 2.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其主要成因是() A.所处地形类型不同 B.所属气候类型不同 C.所处海陆位置不同 D.所处纬度位置不同 读图,回答3~4题。 3.我国主要入海河流年总输沙量变化可能是由于 A.水土流失现象加剧 B.河流沿岸大规模挖砂 C.修建水库数量增多 D.近十年降水持续偏多 4.据图推断,近年我国 A.滨海盐碱化趋势减弱 B.台风破坏程度明显降低 C.沿岸湿地的面积缩小 D.河口附近海岸侵蚀后退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影响我国大陆的重要天气系统。我国东部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副高的北进南退而移动。下图绘制的是副高对我国天气影响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如果副高控制区域位于图中位置,则雨带处于 A.南部沿海一带 B.东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长江中下游地区 6.当北方冷空气势力最强盛时 A.我国受副高控制最明显 B.我国锋面雨带控制在华北地区 C.锋面雨带已撤离我国大陆 D.台风已蓄势待发 读“我国某地某月等温线图”,回答7~8 题。 7.图中三条28℃等温线将图示地区划分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其中温度相对较低的区域是 A.甲、乙 B.乙、丁 C.甲、丙 D.丙、丁

8.图中M地气温区别于周围地区的影响主要因素是 A.地形地势 B.纬度位置 C.大气环流 D.海陆位置 下图是我国某河流干流区位置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征图。读图,完成9~10题。9.据图示信息可推测,该河流() A.冬季无结冰现象 B.以雨水补给为主 C.水位季节变化小 D.下游径流量最小 10.与1985~2019年对比,该流域2019~2019年水体面积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蒸发量加大,下渗严重 B.耕地面积扩大,农田灌溉量增大 C.城镇规模过大,需水量增大 D.林地、草地减少,涵养水源能力差 下图是“中国雨季类型图”,回答11~13题。 11.图中①地区雨季类型为 A.全年干旱多晴区 B.夏半年多雨区 C.夏雨集中区 D.夏雨区 12.图中M地区夏秋季节多雨的主要原因是 A.受西南季风影响 B.受高压脊的影响 C.受台风影响 D.多对流雨 13.导致N地类型界线向西北凸出的因素主要是 A.水源 B.土壤 C.地形 D.人为活动 二、综合题 14.读四川省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描述四川省地形特征。 (2)你是否赞成四川省大力发展水电?请依据所知识图中信息说明理由。 (3)结合达州地区地形特征,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原因。 15.读“我国某区域及其1月0℃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1月0℃等温线的走向及其影响因素。 (2)图示区域生物资源丰富,简析其自然原因。 (3)比较R1、R2河段流速和流量的差异,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4)简析古汉中在历史上的交通地位,并说明判断理由。 1.D 2.A 【解析】第1题,根据甲、乙所在经纬度,结合甲、乙两地的海拔可以判断,甲地纬度低,海拔较高,应为云贵高原;乙地位置偏东,海拔低,应为洞庭湖平原。第2题,从上题分析可知,甲为云贵高原,乙为洞庭湖平原,根据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较易得出正确答案为A项。 3.C 4.D 【解析】第3题,整体来看河流的泥沙是在波动中减少的,而海平面的变化是在波动中加大的,而且海平面在波动中升高。河流上游修建水库,泥沙大量沉积在库区,入海泥沙量的减少。如果水土流失加剧,入海泥沙量会增加,而不是减少。大江大河泥沙的减少受人为挖沙活动的影响不大,甚至可以不考虑。如果降水偏多,水土流失应该加大,河流携带的泥沙量也会增加,整体应该是增加而不是减少。第4题,由图中可以判读出海平面是上升的,滨海盐碱化应该加重,而不是减弱。台风的破坏程度与海平面变化以及入海泥沙量没有直接必然的关系。由于海平面上升,入海河水受阻,因此沿岸的湿地面积应该是扩大。由于海平面上

中国植被分布规律

中国植被分布规律 植被地理分布主要决定于热量和降水量,水热结合导致植被沿纬度地带性分布。从沿海向内陆随着降水量变化而使植被沿经度地带性更替。海拔的离度变化形成了植被的垂直地带性。这三方面的结合决定了一个地区植被的基本特点。 (一)中国植被的水平分布规律 1.纬向变化规律我国东南半部是季风区,发育着各种类型的中生性森林,由于自北而南的热量递增,明显地依次更替着下列森林带:寒温带针叶林带,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雨林带和赤道雨林带。 2。经向变化规律由于我国东临太平洋,因而夏季东南季风的强弱决定着降水的多少。自东南往西北,距海愈远,东南季风力量愈弱,降水愈少,所以植被按东南一西北近乎经度方向按下列规律更替: (1)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或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区, (2)温带草原地区,在这地区内由东向西随着干燥度的递增,依次出现森林草甸草原带,典型草原带,荒漠草原带; (3)温带与暖温带荒漠地区,从东到西按水分状况可分为东阿拉善一西鄂尔多斯草原化荒漠,中亚东部荒漠和中亚西部荒漠。 3。我国植被水平分布的几个特点 (1)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迫使高原面上的西风环流向南北两侧分流,其北支急流加强了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使其具有荒漠气候,故在北纬35”一50。之间形成了广阔的温带荒漠,

成为世界上纬度最北的荒漠。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反气旋使草原向东南方向扩展,直达欧亚草原区的最南界,而且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也偏向干旱性。 (2)由于冬半年寒潮向南侵入低纬地区,因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季雨林出现一定数量的落叶成分,同时热带植被也向南退到北回归线以南的南海沿岸一线。 (3)滇南和藏南的东喜马拉雅山地的热带山地植被向北挺进可达北纬29”,其原因是青藏高原隆起后,夏季强大湿热的西南季风受东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脉阻挡,产生大量降雨,为热带雨林发育创造条件。同时由于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使寒潮不能到达藏南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4)我国亚热带地区面积广阔,南北延伸纬度达12。。夏季在强盛的太平洋东南季风影响下,炎热多雨,发育着广阔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在欧亚大陆的其它同纬度地区则为亚热带荒漠和稀树草原,或夏千冬湿的地中海硬叶常绿林和灌丛。 (二)中国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的规律性 1.我国湿润区的山地植被带谱结构和特征 (1)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的系列特点决定于山地所处的纬度,带谱的结构从北向南趋于复杂,层次增多。 (2)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的各个垂直带的海拔高度位置随纬度带由北向南而相应升高。 (3)每一个纬度地带的山地植被垂直带谱中,都具有本地带特有的山地植被类型,反映了水平气候地带的特征。 (4)在旱季显著的山地,同一垂直带谱内阴坡与阳坡的森林植被类型有较大差别;而在较湿润和旱季不明显的山地,阴阳坡的森林类型差别不大。 2.我国干旱区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结构和待征 (1)从东到西,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强,山地植被的基带由: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温带荒漠。 (2)从东到西,山地森林带的位置由基带上升到中山带,这是与山地湿润带在干旱地区的上移相关的植被地理分布现象。 (3)草原带位置也由东向西升高,在草原地区,它们是基带;到了荒漠地区的!妇地则成为第二垂直寸告。 (4)在干旱地区,气候愈干旱,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结构愈趋于简化。 (5)干旱地区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的坡向性十分显著,而在湿润区由于湿度条件较一致,不同

高考地理七大图表类问题分类精练

-------------------------------题型归类、方法探析----------------------------- 高考地理七大图表类问题分类精练 地理图表即直观反映地理事物特点和联系的各类图像和表格,它可以把抽象难理解的文字表述内容加以形象化、具体化、条理化,是地理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通过地理图表来考查考生的地理知识和能力非常受到命题者的青睐,这也是各级各类考试命题的有效形式和重要方向。就最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来看,几乎达到题题有图的局面,所以,在备考复习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图表的总结、归纳。 【考纲解析】 1. 高考对地理学习能力的考核主要表现为以下10种能力:(1)识记能力;(2)概括能力;(3)综合能力;(4)读图、析图、作图能力;(5)表述能力;(6)运用能力;(7)判断能力;(8)比较评价能力;(9)应试能力;(10)创新能力;其中,(4)能力是最具学科特色的能力。 2. 考纲的能力目标,在内容制定上是以考试要求为依据,按照解题的思维过程而制定的。其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来源,往往来自于地理图表。 【命题热点】 1.近年高考试题中,地理图表的比重逐年激增,因其强大的兼容性和广阔的覆盖面,成为高考题最为理想的切入点。 2.局部区域图、变式统计图、景观示意图、等值线图、表格图是考察地理能力目标的有效载体,也必将成为09高考命题的主要的信息呈现形式。 【命题方向】 结合各地历年考题的关联情况,该类考题的呈现形式涉及: (1)地理统计图 (2)等值线图 (3)光照图 (4)地理景观图 (5)地理模式图

(6)关联图 (7)区域图 【分类解析】 I、统计图表 按其表述形式,可以分为表格、坐标图(折线图、曲线图、柱状图、玫瑰图、三角坐标图)、结构图(扇形图、饼状图、柱状图、矩形结构图) 【1.坐标图】 坐标图是采用数字坐标形式表示两项或多项地理要素的数字信息图形。它一般用柱状、曲线、折线、点等来表示相关的地理信息。常见的坐标形式有: 1.两维坐标:即直角坐标,用横、纵坐标分别代表两个地理事物或现象,坐标中的点、线等内容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它能够简明地反映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规律。如课本中比较多见的有: 横坐标表示时间的变化,包括一日内的变化(如气温的日变化图、气压的日变化图)、一年内的变化(如全球气温年变化图、降水量柱状图)、多年内的变化(如郊区农作物产量变化图、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图、气温平均值的变化图)。纵坐标表示空间的变化:包括水平方向的变化(如夏至日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图、海水温度和盐度随纬度分布图、降水量随纬度的变化图)和垂直方向的变化(如海水温度垂直分布示意图、气温的垂直变化图)。 此外,教材中还有许多有相互关联的地理事物,它们也可以用两维坐标的形式表示出来,如震级与烈度之间的关系、资源数量与环境人口容量之间的关系等。 2.三维坐标:这种图表尚未在课本中出现,它是用三维空间来反映三个地理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关系,或是将之统一在一个平面内,形成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 3.多维坐标图:多维坐标图是根据坐标的一般原理,将众多具有并列关系的信息反映在一张图上绘制而成。如土壤的成分组成、气候的气温降水资料、风频玫瑰图等。 【方法与规律】 解读坐标图时,首先要能正确判读并理解坐标系统中各坐标的具体含义,明白该图反映了哪两个或哪几个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思考横坐标与纵坐标所反映内容之间的关系;其次要获得坐标中的有关数值及其变化趋向。坐标图上的点、线(折线、曲线、直线)、柱等既表示了地理事物的数量,又反映了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如曲(折、直)线递减段表示纵坐

2020届高三地理主干知识专题训练:中国地理

2020届高三地理主干知识专题训练:中国地理 一、单选题 贵州省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约94.6%,耕地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约28.9%,2016年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总产量约1192万吨。下图为贵州省河流年均输沙量(单位:吨/平方千米)等值线圈。读图,完成1-3题。 1.据图估算,贵州省面积大约() A.12.5万平方千米 B.17.6万平方千米 C.20.2万平方千米 D.25.6万平方千米 2.贵州省多种粮食作物均可种植的原因是() A.降水季节变率大 B.降水年际变率大 C.地形垂直差异大 D.光照地区差异大 3.推测贵州省西部河流年输沙量大的原因包括() ①人口密度高,农业生产活动强度高②地形崎岖,地面坡度陡 ③黄土广布,土质疏松④降水集中,降水量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B 2.C 3.B【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贵州省经度跨度越6°,纬度位置约30°,纬度跨度约4°,根据经纬度的跨度先计算出经度和纬度的跨度距离,然后计算出面积。通过计算可以得出贵州省面积大约为17.6万平方千米。故选B。第2题,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山地、丘陵面积广大,地形垂直差异大,因此多种粮食作物均可种植。故选C。第3题,河流输沙量与植被覆盖率、沙源、人类活动等有关。贵州省西部人口密度高,农业生产活动强度高,且地形崎岖,地面坡度陡,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降水量多,水土流失严重,①②④正确;黄土高原的特点是黄土广布,土质疏松,③错误。故选B。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

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据此完成4-6题。 4.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5.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6.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 4.C 5.D 6.D【解析】第4题,秦岭-淮河线为中国自然地理区域划分界限。淮河流入洪泽湖后,没有继续向东流入海洋,而是向南流入长江,故洪泽湖以东地区虽然存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别,但没有具体的、可参照的地理实体作为区域划分界线的标志,因此A项错误,B项正确;据图可知,在洪泽湖以东地区,无自然河道,C项错误;自然地理界线具有模糊性的特点,是由一种自然地理环境向另一种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带,在界线两侧自然地理环境有差异,但不显著。D项错误。第5题,江苏以长江为界划分苏南、苏北,实际两地大部分地区自然地理区域一致(我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也不存在人文地理区域上的显著差异,因为长江在历史上成为阻断南北交往的主要障碍而划分了南北,故D项正确。第6题,苏南经济较苏北发达,两地之间存在市场、技术、资金甚至劳动力方面的合作,但从题干要求进一步分析:一是进入21世纪,这里有一个明显的时间变化与材料中“自1999年,陆续建成多座长江大桥”相呼应;二是促使两地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着重理解“更加广泛”,意思是说市场、技术等合作在以前是存在的,只是交通运输的变化使合作更紧密了。故D项正确。 下图为中国部分城市1月平均气温及三类谷物发芽适宜温度图,读图完成7~8题。

(完整版)地域分异规律

穿衣指数是根据自然环境对人体感觉温度起主要影响的天空状况、气温、湿度及风等气象条件,对人们适宜穿着的服装进行分级,以提醒人们根据天气变化适当着装。读我国某日穿衣指数落区图,回答1-2题。 1.如图所示,由海南背心—广西、湖南短袖—湖北衬衣—河南西服—河北、辽宁大衣—吉林、黑龙江厚羽绒服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2.新疆和海南的穿衣指数不同,反映了区域环境的 A.整体性 B.联系性 C.开放 性 D.差异性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年降水量及植被类型分布。读图,完成3-4题。 4、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典型植被分别是 ( ) A.草甸灌丛、常绿阔叶林、高寒草原、高寒荒漠 B.高寒荒漠、高寒草原、常绿阔叶林、草甸灌丛

C.高寒荒漠、草甸灌丛、常绿阔叶林、高寒草原 D.常绿阔叶林、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甸灌丛 4、导致甲、乙、丙植被更替的直接原因是 ( ) A.热量 B.降水 C.地形 D.土壤 读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图,回5-6题 5.自然带①出现在南回归线附近的沿海 地区,这种分布属于(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现象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现象 C.垂直地域分异现象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6.自然带②南北延伸较长,主要是受到沿岸( ) A.向南流动的寒流影响 B.向北流动的暖流影响 C.向南流动的暖流影响 D.向北流动的寒流影响 读“安第斯山西坡不同地带垂直景观略图”,完成7~10题。 7.甲、乙、丙代表的景观分别是( ) A.雨林常绿硬叶林荒漠或半荒漠 B.雨林常绿硬叶林草原 C.雨林落叶阔叶林草原 D.雨林落叶阔叶林荒漠或半荒漠 8.甲、乙、丙景观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纬度地带性规律 B.经度地带性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9.影响图中5°S~30°S安第斯山垂直自然带分布较少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水分 D.相对高度10.图示山麓自然带中,导致丙自然带所跨纬度最大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分布 C.洋流 D.地形 导致100N-50S和300S-370S两段垂直自然带数量差异的原因是() A.相对高度洋流 B.地形洋流 C.纬度海陆分布 D.纬度相对高度读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最适合图的图名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与专题划分

高三二轮复习计划与专题划分 一、二轮复习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的起点低、内容细,一轮复习结束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但还不能满足地理高考的要求。二轮复习应该是一轮复习的延续与深化,在继续强化对基础主干知识的复习基础之上,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为核心,以“专题复习”、“专题训练”和“综合测试结合”为主,挖掘知识间的横向联系,透视知识间的纵向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框架,实现对地理主干知识的巩固、完善,对学科思维能力的提升、发展是二轮复习应该实现的最重要目标。 二、二轮复习专题划分的依据 (二)高考考核目标的能力要求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是高考考核的重要目标之一。二轮复习仍要重视基础知识,突出基本能力,继续强化对基础主干知识的复习,这是由高考的要求与地理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地位,在于这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前提。地理高考强调对地理主干性基础知识的考查,有些知识点的复现率很高。如自然地理中的地图和等值线的判读;地球运动和时间计算;大气运动中的天气和气候;水的运动中的洋流和径流;地表形态塑造中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等。人文地理中的五大区位因素、环境问题等。这些知识又以《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中的某些区域为载体进行测查。这些主干知识是地理学科的理论基础,对考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的考查有很大的可操作性而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是高考考核的又一重要目标。地理属于文理兼备的学科,不仅综合性强,而且逻辑思维性很强。 自然地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强,应该讲清地理概念,讲透地理原理和规律,并通过典型例题和变式图,或者结合区域实际,强化对概念理解和原理运用的能力。

中国人文地理专题练习(有答案)

中国地理练习题二 一、选择题 (下图示意的是我国正在建设中的敦煌至格尔木铁路(T),全长约506千米,计划4年竣工。据图,回答1~2题。 1.T铁路开通后,由敦煌至格尔木的路程大为缩短,不再绕行的甲、乙两省级行政区中心城市分别是 A.银川、西安 B.银川、兰州 C.兰州、西宁 D.兰州、成都 2.总体考虑T铁路所经地段 A.沙丘连片 B.北高南低 C.沟壑纵横 D.起伏和缓 在内蒙古西南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交界的黄河两岸,数十千米的狭长地带分布着一系列的工业园区,拥挤着近千家企业,形成一条“工业长廊”。读图,回答3~4题。 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工业地域( ) A.以棉毛纺织工业为主 B.以农产品加工工业为主 C.以石油、煤炭开采为主 D.以有色金属冶炼和水能开发为主 4.该区域的工业园区的主要区位优势不包括( )

A.土地廉价 B.能源资源丰富 C.劳动力素质高 D.政策优势 读“我国某地区1978—2012年农业产值结构变化统计图”,完成5~6题。 5.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长江三角洲 6.该地农业结构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变暖 B.城市化快速发展 C.粮食政策调整 D.灌溉技术的发展 下图为我国不同行业国民经济产出对气象条件敏感性排序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A.农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 B.零售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农业C.交通运输业、金融业、农业、零售业 D.金融业、农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8.当我国南方降雨量显著增加,可能使北方以运煤为主的港口输煤量减少,这是由于A.南方企业普遍有大量煤炭储备 B.南方水电发电量同比增长,煤炭需求减少C.受宏观经济影响,市场对煤炭的需求上升 D.进口煤炭增加,影响港口煤炭输出 读图,完成9~11题。

高三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三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命题是学校命题,分值为100分,,试卷一共设置了两种题型共16个小题。11题单项选择题,共44分,5题综合题共56分。试题特点:1、以地理学主干知识考查为主,本套试题以考察地理学主干知识为主,突出地学的核心知识,都是学生最常见的知识,本次考试都有涉及,所以学生一定要重视基础;2、注重能力考查(图像形式多样),地理学最基本的能力,就是读图、析图的能力,图是地理学的载体,本套考题中图像形式多样,有示意图、统计图、等值线图、地图等,体现了注重读图能力的考查;3、试题符合目前学生的学习实际。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1、考生试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知识沉淀严重不足,导致概念不清。 (2)读图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差。 (3)答题不规范,阐述能力差。 (4)基础知识较好的学生,审题不准,不会用思维和方法答题,二卷失分严重。 (5)综合能力不足。 2、以上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学生不重视教材,只重视教辅资料,盲目地、大量地、“认真地”做题。 (2)平时学习只在乎结论的得出,不思考(或不重视)得出的过程和方法。 (3)太爱记文字(死记笔记,越记越死),不关注图表。导致图文结合能力差。 (4)只做题,不反思。 三、复习建议及实施措施 1、进一步夯实“双基”,完整学科知识结构 学生答题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是普遍存在基础知识和能力掌握不扎实,基本概念、原理理解不深刻的问题。下阶段主要针对学生没有掌握的或掌握情况不理想的知识点进行专题式强化教学。要进一步做好地理主干知识和原理的教学,强化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结构,指导学生纲举目张,通过思维导图扎实掌握地理“双基”。并且指导学生整理小专题,使理论体系化。 2、强化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图表信息的能力 加强识图、填绘图表技能的训练,建立地理空间概念,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是掌握空间联系、空间结构的关键。要在头脑中形成“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东西半球及大洲、大洋分布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世界政区图”等重要的思维地图,熟悉中国分区图、世界各大洲图及经纬线与大洲和中国的关系,这是分析问题的重要基础。坚持图文结合的原则,让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理图表的正确方法。教师要有意识地收集有关教学材料,特别是各种地理图表,精心设计出一些针对学生认知实际且有一定思维量的题目,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阅读、分析图表,提高空间想像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图表信息的获取、综合和处理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各种统计图,也是承载地理信息的载体,就必须进行各种统计图的讲解和专练。常见的有直角坐标系统计图,三角形坐标系统计图,多轴坐标系统计图,

地理分布图的判读方法与技巧

地理分布图的判读方法与技巧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读图分析类的题型在高考试题中所占分值比重很大。很多试题都是“以图入题”,几乎是“题题有图,无图不成题”。经常是在一道大题中,图表多达3—4幅的现象,可以说是将地理的图表功能、图文结合的特色演绎得淋漓尽致。地理新课程目标之一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如果一个高中毕业生对中国和世界的基本状况没有一个清晰的“图”的概念,在接触到地理事物时不注意先去判明其区位,对各类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不能作出判断,那当然不能算完全合格。地理图像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它能够提供比文字描述更为丰富的地理信息,由于从地理图像中可以进行多层次地获取与分析信息、归纳与评价信息,因而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空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统计图表的能力,因此地理图表的判读技能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历届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的一个最大特色。 地理分布图在常考地理图表中所占比例大,以分布图为信息载体,侧重于考查学生对材料分析处理能力、地理空间位置判断能力和地理原理迁移应用能力。 一、应在复习中帮助学生梳理地理分布图的类型 地理分布图类型复杂多样,首先,做到心中有数。按照地理事物在图形中分布的范围和形状,将分布图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点状地理分布图 点状地理分布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是标定在图上离散的点。①表示分布地点:如我国水电站的分布(只表示其空间位置)。②表示类别:用不同图例区分,如我国有色金属矿的分布。③表示数量:用定位符号的大小来区分(或同时在符号旁边注明绝对数量)。 2.线状地理分布图 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线、河流、洋流、等值线等。读线状地理分布图要注意事物的起止点、事物的沿途变化和事物的走向。线状地理分布图注重同一空间不同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和相互影响的结构体系。 3.面状地理分布图 面状地理分布图表示地形区、气候区、农业地域、工业区等地理事物。①表示分布范围:在地图中用封闭的界线,或用一种图例把具有某种专题事物的分布范围画出来,表示呈面状分布的某种事物的分布。②表示类别:在某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内,用不同的颜色或图例,在各个范围内用不同图形加以区分。③表示数量:常用散点法(点数多少)、等值线法。读面状地理分布图,要明确事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