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加工企业增值税税负的分析

关于加工企业增值税税负的分析

关于加工企业增值税税负的分析

在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着增值税税负偏高的情况,与制造型企业中存在的高利润率(即高增值)带来高税负不同,以加工为主的企业税负过重是有其不可避免的客观原因的。

假设有两个企业,甲企业是纯粹生产型的工业企业,而乙企业是以加工为主的工业企业,两个企业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生产同样的产品,面临的外界环境完全一致。甲企业生产的产品成本为100元,成本构成为材料70元,直接人工18元,制造费用12元,该产品的销售价格为130元,即毛利率为30%;乙企业生产同样产品,其中50元的主要原材料由客户提供,其余辅助材料由乙企业自行采购,则乙企业的产品成本构成为材料20元、直接人工18元,制造费用12元,合计共50元,假设乙企业的毛利率水平与甲企业持平,即销售价格为65元,则对这两家企业的税负情况分析如下(假设所用材料正好为当期购入且完全消耗)

甲企业:进项税额=70×17%=11.9(元)

销项税额=130×17%=22.1(元)

应纳税额=22.1-11.9=10.2(元)

税负率=10.2÷130×100%=7.85%

毛利=130-100=30(元)

乙企业:进项税额=20×17%=3.4(元)

销项税额=65×17%=11.05(元)

应纳税额=11.05-3.4=7.65(元)

税负率=7.65÷65×100%=11.77%

毛利=65-50=15(元)

如果乙企业的销售额与甲企业持平,也就是说销量达到甲企业的两倍时,它的情况是这样的:

乙企业:进项税额=40×17%=6.8(元)

销项税额=130×17%=22.1(元)

应纳税额=22.1-6.8=15.3(元)

税负率=15.3÷130×100%=11.77%

毛利=130-100=30(元)

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如果乙企业实现与甲企业同样的销售收入,假设为130元,同样取得30元的毛利,就需要比甲企业多缴纳15.3-10.2=5.1(元)的增值税,税收负担远远重于甲企业。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在增值税的计算过程中,以“销项税额-进项税额”作为应缴纳的税额,实际上是将销售收入高于材料成本的部分均默认为企业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增值额,并对该部分增值额课税。在生产型企业中,因为材料成本占了总成本中的较大比重,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这部分成本对税负的影响并不明显,课税的所谓“增值额”与实际的增值额(即毛利)相差的金额也并不大。而在加

工型企业中,由于材料成本在总成本中占的比重较低,这两个金额之间的相差就会明显加大,比如在上面的例子中,乙企业每取得130元的销售收入,实际的增值额只有30元,但按照税法的规定计算应交税额时,默认的增值额为130-40=90(元),它们之间的差额实际上为36元的直接人工及24元的制造费用,这样,就悄悄的增大了企业的税负。

这种情况在企业亏损的状态下,将会表现得犹为明显。假设两个企业的成本情况与上述例子完全一致,但甲企业的销售价格为98元,乙企业的销售价格为49元,则税负情况为:

甲企业:进项税额=70×17%=11.9(元)

销项税额=98×17%=16.66(元)

应纳税额=16.66-11.9=4.76(元)

税负率=4.76÷98×100%=4.86%

毛利=98-100=-2(元)

乙企业:进项税额=20×17%=3.4(元)

销项税额=49×17%=8.33(元)

应纳税额=8.33-3.4=4.93(元)

税负率=4.93÷49×100%=10.06%

毛利=49-50=-1(元)

与前面盈利时的税负率比较,甲企业的税负降低了2.99个百分点,下降明显,而乙企业的税负仅降低了1.71个百分点,两企业税

负率之间的差距进一步被拉大。所以,在企业经营不善的情况下,加工型企业的税收负担将被更明显的凸显出来。加工型企业原材料成本在总成本中占的比重越低,税负的压力将越大,从而也将给流动资金带来很大压力。

另外,由于加工型企业的材料采购量相对偏小,在同样产能的情况下,销售额也要远低于生产型企业,因此在采购材料时的议价能力不强,寻找正规、有规模效益的供应商的难度也要大于生产型企业,很多时候只能选择小规模纳税人作为自己的供应商,这样就更加跌入了一个政策陷阱。

基于以上分析,加工型企业如能保持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身份,而不认定为一般纳税人,从增值税的角度来说,对企业是有利的,但是,在企业运营的其他方面,比如开发客户、建立企业形象、企业的长远发展等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多不利因素。总之,任何选择都必然有得有失,企业应该综合各方面情况考虑,选择最适合本企业的发展模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