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4篇)

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4篇)

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4篇)
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4篇)

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4篇)

第一篇: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研究摘要:

在新环境下,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当前社会环境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这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影响,进而影响到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鉴于此,本文从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现状,并对此提出了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心理辅导策略。关键词: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健康;对策一、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的竞争也逐渐加剧,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大学生在面对社会时,也呈现不同的心理状态,加强恋爱、自我定位、社会环境、就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也呈现出一些问题,鉴于此,如何让大学生以更加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现代生活,成为高校思考的重要问题。二、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现状

1.亲子关系。亲子关系主要是指父母、子女之间的法定关系,从广义上看,亲子关系是父母教育子女,同时子女对待父母的一种互动社会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而言,父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相关研究表明,亲子关系不好的大学生,其人际关系要比亲子关系好的大学生差。研究还表明,父母的教育方式,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造成直接影响,父母通体贴、温暖、关怀的态度对待子女,积极的培养子女自尊、自信、自立性格,能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同样的父母严厉教育,会让子女产生自卑感,并让子女感觉无助,在社交中担心自己被人嘲笑,过分要求自己,甚至还会出现抑郁、敌对等现象。

2.师生关系。从大学的教学情况看,师生关系要比中小学师生关系松散很多,同时在大学里,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不会很对,交流的内容也大多在情感、职业理想、人生价值观等方面。大学生虽然期望能和教师进行更加深入、广泛的交流,但是在独立心理的作用下,大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会有所降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局限于课堂中的教与学。此外,大学生辅导员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占据很高的地位,辅导员的态度、服务情况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学生之间的关系。在大学期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最主要的,由于大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比较相似,兴趣爱好也有一定的相似,这就为他们紧密交往提供了良好契机。相关研究表明,同学、朋友的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极大的影响,当同学、朋友之间相互自尊、自爱时,大学生的情绪、心理的健康水平也相对比较高。三、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心理辅导策略

1.加强家庭成员沟通。步入大学后,家长同学生的交流沟通较为重要,父母将全部心血放在子女身上,子女的一言一行都牵动父母的心;此时,学生家庭离心倾向逐渐加大,他们希望根据自身意志做事,想摆脱父母的监管。纵使学生很想独立,但是因自身和外界的种种限制,他们不能完全独立,使得学生矛盾。为有效解决矛盾,学生家长应同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沟通,让他们对彼此多点信任和理解,促使家庭更加美满和谐。导致家长和学生之间关系削弱的原因包含以下几方面,

(1)家长知识经验不能满足学生生长需求,很难在学习上还有思想上给学生一定的帮助。并且多数学生回家后跟父母没有什么可说的,因此,交流沟通逐渐变少。

(2)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同家长的沟通方式逐渐从直接变为间接,且一般远离家庭,很少同家长正面接触,进而影响学生和家庭之间的关系等。此时,学校辅导员可同学生家长多联系,告知学生的表现,让家长了解学生状况,指引学生家长通过自身人格魅力解决同学生之间的冲突,做学生的榜样。除此之外,还应指引学生多给家长打电话,告知家长自己的大学生活,便于彼此相互了解,形成和谐家庭。

2.促进师生对话。教师和学生交往的一个重要思想为对话和理解,基于大学生已经成年和大学教育的特点,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较为淡,不像小学还有中学那样,师生关系较为亲密。且部分大学教师的工作重心为传授专业知识,很少同学生交流沟通;辅导员也是给班干部召开例会,将思想组织教育和活动传达给班干部,之后由班干部将相应的消息传达给班里的学生,因此,辅导员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也较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劣迹可以通过对话的方式开始,将以往的注重书本知识教学对话转变为人文价值对话,指引学生科学的思考,加强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进而深入了解学生具体状况,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落实到实处,最终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给学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3.加强大学生之间的交往。虽然大学生交往欲望较强,但是他们没有稳定的情绪、缺乏协调人际交往能力,因此,极易出现一定程度的摩擦和冲突。加之学生渴望友情,对人际交往抱有很大的期望值,因此,当学生的欲望不能满足时极易采取消极的交往态度。导致学生交往受挫的影响因素为胆小、自卑、内向和害羞等,上述的因素使得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融洽,很多大学生觉得大学的友情没有

中学时间的融洽,很难找到知心朋友,且大学生身上表现出一定的虚荣、傲慢等特点。因此,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让学生树立自信心,矫正他们的交往障碍。

4.应用科学的交际手段。在构建人际关系的过程中,口头和非口头交际是十分重要的两种手段,采用口头交际手段构建人际关系时,应遵循一定的社会规则,而采用非口头交际手段构建人际关系时,可以从空间接近、副语言、体态语言及视觉交往等几个方面进行。在实际中,采用科学合理的交际手段,能极大促进良好人际关系构建,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四、总结

在社会价值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状态、人际关系也在不断改变,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力度,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健康心理,并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人际关系,从而全面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参考文献:

[1]柏晓姝.谈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与心理健康对策[J].考试周刊,2014(72):172-173,

[2]王琪.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成因及策略研究[J].黑河教育,2014(1):51-53.

[3]钟静,吴金庭,李诗宇.探究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际交往及学习状况间关系[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4-6.

[4]杨红梅.滇西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8):213-214.

作者:陈成单位:贵州大学资环学院第二篇:大学生网络疏离感与人际关系研究摘要:采用网络疏离感量表、自尊量表(RSES)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从郑州某高校随机抽取250 名大学生进行网络疏离感、人际关系以及自尊水平调查,对三者的关系进行探讨和分析。结果表明:网络疏离感各维度与自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网络疏离感各维度与人际关系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自尊水平与人际关系得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人际关系在自尊对网络疏离感的预测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疏离感;自尊;人际关系0引言

网络疏离感是指在互联网使用过程中,个体产生一种消极异化感,感觉自己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被网络支配,因而内心深处不免产生茫然、困惑及不解。网络疏离与网络成瘾不同,网络疏离所关注的是较为正常的群体,而不是沉溺网络无法自拔的病态群体。孔祥娜(2006)采用量表的方式,以甘肃省兰州市五所高校927名学生为样本进行研究,这在我国尚属首例,研究结果表明,网络成瘾和网络疏离之间的关系为正向[1];嵇东海(2010)对重庆市大学生网络疏离感和自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指出,网络疏离感包括茫然、异化、被控制和毫无价值等,其研究还表明,大学生自尊和网络疏离感总分以及不同维度之间为负相关关系[2]。自尊是自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感受、认知和评价自身的特定方式。它对个体的自我认识、情感、动机以及人生目标都影响极大。就国内的研究情况而言,关于自尊,从幼儿园到大学、从影响自尊的因素到自尊支持系统都有系列研究,特别是近年来,学者对于它和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深入的探讨[3]。姜晓燕等人(2012)通过研究发现,网络成瘾的自尊水平明显比对网络倾向不高的大学生低,网络成瘾者对于自己的行为更容易自责、退避以及幻想,很少真正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或者寻求救助[4]。除此之外,学者对于自尊和社交之间的关系,也有大量的研究。早在20世纪初就有心理学家指出,人际关系状况和个体自尊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Leary(1957)指出,人之所以有社交方面的需求,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增强自尊感[5]。所谓人际关系,狭义层面而言,是通过人和人进行交往而形成的,能够感觉得到的一种心理上的联系。对于人际关系,国外学者L.Altlnan及Taylor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分析,指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一般由四个阶段构成,即定向阶段、探索阶段、交流阶段以及稳定阶段。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人际关系与幸福感关系。国外学者Sphzberg(1987)等人研究表明,对个体而言,人际关系良好意味着能够获得他人的认同,并且感到满足和幸福;与上述情况相反,若个体社交能力弱,则意味着人际关系很难保持稳定并且很容易觉得孤独[6]。夏俊丽(2007)主要采用探索性因素编制调查问卷,研究表明,高中生的人际关系是其主观幸福感的重要指标[7]。近年来,有关网络疏离感的研究逐渐增多,嵇东海( 2010)研究证明,自尊与网络疏离感存在明显的负相关,能够很好地预测网络疏离感及其各个维度[2]。另外李梦霄(2015)研究表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越良好,其体会到的网络疏离感也越小[8]。然而鉴于对网络疏离感、自尊与人际关系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缺乏系统研究,笔者在本文中对此做具体探讨,并提出相应建议。1研究方法1.1被试

抽取郑州某高校250名学生作为调查的样本,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测试,完成后收回试卷。本次调查回收的有效问卷为191份,受调查群体在生源地、独生子女、专业三项人数分布较不平衡,其余各层次分布基本平衡。1.2研究工具1.2.1自尊量表(RSES)

自尊量表(RSES)系国外研究者Rosenbe在1965编制的,共包括10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该

量表运用的范围十分广泛,信度与效度都很高。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7―0.88。

1.2.2网络疏离调查量表

该表由嵇东海等人(2010)主持编制,量表共由25个项目共同构成,详细划分为四个不同的维度,即茫然无目的、陌生、被控制及无价值,主要运用7点量表评价法,信效度良好。

1.2.3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该表由郑日昌等人编制,总共包含28道题目,采用“是”或“否”的方式作答。如果选“是”,则获得1分;如果选“否”,则得分为0。分值越高则说明人际关系干扰程度越重。总分低于8分说明干扰因素少;总分高于9分且低于14分说明存在一定干扰;总分高于15分低于28分,说明干扰非常严重;若总分高于20分,则说明干扰极其严重。该量表的信度及效度都很理想。2结果与分析2.1相关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大学生网络疏离感各维度与自尊,网络疏离感各维度与人际关系,自尊水平和人际关系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相关系数见表1、表2和表3。可以看出,网络疏离感各维度与自尊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网络疏离感各维度与人际关系呈显著的正相关,自尊水平与人际关系呈显著的负相关。

2.2人际关系的中介效应分析将人际关系作为自尊与网络疏离感的中介变量,按照相关的程序对其具体影响力进行检验。首先,将网络疏离感作为因变量,而自尊作为预测变量,采用回归分析法进行计算可得出系数值β1=-0.322(p<0.001),决定系数的取值为R12=0.104;第二步,将人际关系作为因变量,自尊作为预测变量,采用回归分析进行计算可得出β2=-0.418(p<0.001),决定系数R22=0.175;第三步,以网络疏离感为因变量,自尊和人际关系为预测变量做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自尊对网络疏离感的标准化的回归系数β3=-0.194,p=0.008,R32=0.038。表4对上述结果进行了描述,将人际关系变量导入回归方程之后,自尊对网络疏离感的回归系数依然显著,这表明人际关系在自尊对网络疏离感的预测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3讨论

本研究对大学生网络疏离感各维度与自尊水平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网络疏离感中各个维度均与自尊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这与已往的研究一致,低自尊的个体更容易在网络环境中有消极情感体验。对大学生网络疏离感与人际关系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网络疏离感中各个维度均与人际关系得分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即人际关系不良的个体,可能更倾向于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产生网络疏离感,这可能与他们得到的社会支持较少有关。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人际关系在自尊对网络疏离感的作用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这对大学生的网络活动有现实性指导意义,首先,自尊是个体基于自我评价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重、自爱、自我尊重,并要求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它对网络疏离感有着直接的影响。而除去自尊水平的作用外,线上网络娱乐之余,和朋友同学之间的交往能够减少网络中产生的消极情感。善于利用人际支持系统,可以减少网络疏离感这种消极体验的产生,我们应鼓励大学生群体去寻求更健康的网络娱乐方式。这也对我们之后的研究有启发意义,未来研究可以分别探讨网络中哪些活动带来的疏离感体验更强、对现实影响更大以及应该如何应对。就国内的情形而言,对网络疏离的研究刚刚起步,有待进一步深化,以便完善该领域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孔祥娜.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其与疏离感的关系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6.[2]嵇东海.大学生网络疏离感量表的编制及其与自尊的关系研究[D].兰州:西南大学,2 010.

[3]黄思旅,甘怡群.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量表的修订和应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1):8―10.

[4]姜晓燕,杨元宵.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应对方式及自尊水平的关系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6(2):210―214.

[7]夏俊丽.高中学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7 ,7(1):40―42.

[8]李梦霄.大学生网络疏离感及其与宿舍人际关系相关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5,(1).作者:李会文单位:郑州大学教育系第三篇: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辅导方案设计摘要: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有效率高、感染力强、效果容易巩固等优势。本文针对有人际交往困惑的大学生设计了可操作的单次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方案,通过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活动开展,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技巧,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和他人,悦纳自我,认清自身的潜力和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发挥个人的潜能,最终达到改善人际关系、积

极乐观面对生活的目的。关键词: 大学生;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一、辅导理念良好积极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途径。当前大学生存在着诸多人际交往问题,如宿舍矛盾、异性交往问题、人际交往技巧欠缺等。有关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大学生80%的心理问题与人际关系有关,可见人际交往问题是大学生所面临的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之一,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进行预防和干预刻不容缓1。团体心理辅导克服了个体咨询耗时多、受众面窄、解决问题单一等弱点,作为助人的一种普遍且有效的预防与干预方式,有效率高、感染力强、效果容易巩固等优势,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团体心理辅导可以通过设立特定的场景活动,利用团体成员间的互动达到集思广益、互帮互助、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二、辅导目标

通过辅导,一方面帮助学生学会用有效的、合理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要,学会主动交往,学会沟通,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和他人,提高人际交往水平,另一方面使学生善于发现自身的优缺点,悦纳自我,认清自身的潜力和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发挥个人的潜能,健康快乐的生活。

三、辅导对象大学生,特别是有人际困惑的大学生。四、辅导材料

“寻人信息卡”、笔,背景音乐等。五、辅导过程(一)预热阶段

通过“滚雪球”的活动让团体成员打破陌生,相互认识,为团体辅导打造良好的团队气氛。首先,每人先想一句介绍自己的话,包括姓名、来自哪里、性格特点以及爱好。比如,第一个人说:“我是来自驻马店的、性格比较内向的、喜欢读书的周蕾。”那么第二个人就说“我是来自驻马店的、性格比较内向的、喜欢读书的周蕾―――旁边的来自漯河的、性格比较矛盾的、喜欢打篮球的李玮。”第三个人需要说:“我是来自驻马店的、性格比较内向的、喜欢读书的周蕾―――旁边的来自漯河的、性格比较矛盾的、喜欢打篮球的李玮―――旁边的来自郑州的、性格比较善良的、喜欢小动物的贾晓燕。”以此类推。全组人都需要集中注意力,相互提醒,在多次重复中不知不觉记住他人的信息。

(二)主题活动阶段1.寻人行动

(1)活动目的:通过寻人行动让学生学习主动交往;学生在交往中介绍自己、了解他人,发现共同的兴趣爱好。(2)活动时间:大约需要25分钟。(3)活动道具:“寻人信息卡”、笔。

(4)活动程序第一步:“寻人行动”要求学生根据“寻人信息卡”上的信息,在10分钟内找到具有该特征的人简单交流后签名。第二步:大家交流“寻人信息卡”,看看谁的签名最多。主持人邀请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如签名最多的和某一特征签名最少的。第三步:交流完毕后,主持人在全班梳理信息,请具有同一特征的人站立一排相互介绍与交流。2.了解你我他

(1)活动导入:对于我们繁忙的生活和学习节奏,大家是否疏忽了对自己和他人静心地去认识?是否忘却了寻找自己和他人的优点?如果是,那我们就失去太多了,生活中能够经常看到自己和他人的优点,会促进我们更好地完善自己,得到更好的成长,下面的活动,将会给大家机会去寻找这笔成长财富。

(2)活动内容与规则。第一步:活动分小组进行,围圈而坐,学生依次坐在中间,由四周的学生分别说出他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对他的“第一印象”和“现在对他的认识”分别是什么?他身上有哪些优点?对他的友情提示有哪些?第二步:所有学生表述完后,该学生要说出自己的感受。第三步:轮换下一位学生坐到中央。

(3)交流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当别人赞美你时,你的感觉如何?你赞美别人时,通常赞美哪些地方?你能给所有的人不同的赞美吗?你在赞美别人时,感到自然吗?为什么会这样?是否有一些优点是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是否加强了对自身优点、长处的认识? (三)尾声阶段通过“快乐大转盘”的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被别人用不同方式对待时的内心体会,从而掌握对待他人的正确方式。1.全班同学在团体辅导室内四处分散站立。

2.学生按教师要求,每人仰头面朝天花板,面无表情地随意走动,遇人则马上避开。

3.学生按教师要求,每人低头面朝自己的脚尖,面无表情地随意走动,遇人则马上避开。

4.学生按教师要求,每人保持正常平视状态,面无表情地随意走动,遇人则马上避开。

5.学生按教师要求,每人在团体辅导室随意走动,面带微笑,遇人握手。

6.学生按教师要求,每人在团体辅导室随意走动,面带微笑,遇人握手,并在心中说“我欣赏你”。

7.学生按教师要求,每人在团体辅导室随意走动,面带微笑,遇人握手,并于口中说“你很棒”。8.集体分享不同待人方式的不同感受。9.教师总结

友善待人,他人才能友善对待自己。六、辅导反思

团体心理活动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学帮助与指导的重要方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本辅导方案设计适用于由共同目的性―――改善人际关系而组成的陌生团体或某些固定团体的初始阶段,此时团队成员相互比较陌生,个体对他人的开放程度和接纳程度较低,成员间的互动性较少,通过人际关系的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地营造出比较轻松愉快的团体氛围,缓和团体成员间的陌生感,增进成员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信任感的建立,使个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开放自己,接纳他人,形成更和谐的人际关系2。

参考文献:

[1]仝丽花,郑晓边.大学生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0(8).

[2]高慧敏.班级人际关系单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16(3).作者:卫丹单位:河南郑州成功财经学院

第四篇: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探究摘要:

近年来,高校中发生的一些由宿舍矛盾问题导致的恶性事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高度关注。宿舍人际关系和谐与否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本文主要从心理视角探究引发矛盾冲突的因素,进而提出对策。关键词: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心理学大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大部分同学的身心发展日趋成熟,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他们精力充沛,渴望交往。大学宿舍是学生学习和交往的重要场所,随着高校学分制改革,走班制开始流行,班级的功能逐渐弱化,宿舍已经取代班级成为学校的基本单位。如果说班级是学生汲取知识的殿堂,那么宿舍则是学生学会交往的演练场,是非常重要的“第二课堂”。构建良好的宿舍氛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一、宿舍人际关系现状然而,近年来高校校园中发生的一幕幕由宿舍矛盾引发的校园惨剧,再次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并向校园管理者敲响了警钟。作为从事学生事务管理的一名教师,对大学生宿舍的人际关系状况有着比较直观的了解,感觉现实情况比较棘手。笔者对所在学院一个学期的换寝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发现,6成以上同学是由于宿舍矛盾问题而申请更换宿舍。西安交大在校园网上做的调查,60%多的人对宿舍人际关系不满意。王利华的研究中提到据中南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大学生就人际关系问题的相关咨询占了咨询人数67%[1]。在已有的关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研究中,大多数学校关注的是学校制度方面、宿舍文化,大学生道德观、价值观方面的宏观研究,而对于大学生自身行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究方面的研究较少。鉴于此,本文主要从心理学视角对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进行探讨。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需要层次理论中指出,“人是社会的一员,需要友谊和群体的归属感,人际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对人际关系的定义是指人们在共同的活动中建立起来的心理关系,通过这种关系满足彼此的心理需要[2]。大学宿舍人际关系:大学期间,室友之间通过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手势、举止、风度、表情等)进行知识、思想与情感等信息的交流互动中结成的交往关系[3]。二、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1.人格特质

目前高校的学生群体中以90后居多,甚至是95后逐渐成长校园学生的主力军,他们成长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生态巨变的背景之下,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总体而言90后自信,但受挫和承受能力差,独立意识强,但合作意识弱。这个群体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相对优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常态,他们在家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当他们进入集体生活,而仍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因而会导致交往中诸多摩擦。还有部分学生曾经是留守儿童或是来自贫困地区,一些儿童与父母没有建立起好良好的依恋关系,在人际交往中往往胆怯内向,不愿意与别人交流。2.人际边界模糊在高校宿舍人际关系咨询个案中,由于人际边界不清引发的摩擦为数不少。人际边界是指作为独立的个体,跟他人和周围的环境有一定的距离,而这个距离的边界,我们通常称为人际边界。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个体清楚地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距离边界,既保护自己的个人空间不受侵犯,也不侵犯他人的个人空间。而人际边界不清则会导致宿舍交往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具体表现是:日常的宿舍交往过程中,一方面,个体会过分暴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迫切渴望别人了解自己或者以命令的方式让别人接受自己,抑或无论大小事务是否能够胜任,总喜欢向同学寻求帮助,依附于别人。另一方面,他也会过多地想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以便获得与别人融为一体的感觉,还想别人依赖自己,希望深度参与别人的生活。3.自卑与自傲心理

在2005年3月13日,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的主编张明得出这样一个研究结果:大学生自卑心理的

产生因素和自卑心理的程度可以直接影响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效果。自卑心理会给人际交往带来严重的损害,制造不稳定关系。在复旦投毒暗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林森浩的自卑心理以及从他口中描述出来的黄洋自傲的形象。自傲也是人际交往的绊脚石。在宿舍交往中,很多同学唯我独尊,自我感觉家庭条件或成绩优于别人而贬责他人,总是采用命令地方式让别人接受自己,缺少同理心。自卑自傲都会造成宿舍人际关系紧张。4.嫉妒心理

通常情况下,大学宿舍中的室友也是同班同学,存在着竞争关系。比如在学校的评奖评优,班干部的选举以及其他竞争中,难免都存在舍友间的竞争。一旦这种情况发生,有时候某些同学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舍友的利益。这些都不利于宿舍的团结。小A和小B是某大学同宿舍室友,她俩共同申请了一所美国大学的研究生。有一天B在宿舍偶然看见美国大学给A发来了通知录取的电子邮件,引起了小B的强烈嫉妒,她以小A的名义写了一封拒绝信回复。后事发,A同学愤懑难平,向学校告发小B。虽然小B痛哭流涕,悔恨不已,辩称:“一时被嫉妒心冲昏了头脑,干了不该干的事情”。但是她的行为引起了公愤,最后被学校退学。这是由嫉妒心理导致心理失衡而犯下严重错误的案例。

5.抑郁症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

根据查阅的相关文献来看,西方国家的高校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交往方面的探讨主要有:首先,对有抑郁症的学生同其舍友之间的关系研究。SueAnnLudwingBurchill通过其调查研究发现,如果宿舍中存在着抑郁症的同学,普遍会出现宿舍的关系不太融洽的现象。有抑郁症的学生会比较排斥同宿舍舍友之间的交往,在心理上会产生很强的抵触感,很少参加集体的活动,而且整体的表现也不佳。在我们的文化甚至在我国高校中,抑郁症这个话题很禁忌,但是抑郁症是一个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关于抑郁症学生的舍友关系,从收集的感性材料中,不难发现,她们普遍在宿舍的人际交往中表现也不佳。

三、对策探究

针对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探索相关对策。

1.个体咨询

高校内设心理咨询机构,可在心理咨询机构中提供解决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专项服务,也可以通过个别咨询、使问题大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及时纠正自己,改正自己,重新塑造健康的个性心理。对于已经产生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应该及时与专业的心理治疗机构联系,对其进行心理治疗。2.团体心理辅导

宿舍是高校最小的团体单位,宿舍成员之间组成了一个微型的社会圈。团体心理辅导可以针对宿舍交往中遇到问题,设计相应的辅导方案,有效改善宿舍人际关系。

3.寝室人际关系调解小组

在心理咨询老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核心作用,组建专门的寝室人际关系调解小组。小组成员可由高年级学生担任,专职解决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问题,并且提出专门的解决措施。因为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问题,归本到底还是学生最为熟悉。4.组建在线咨询辅导团队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交流逐渐成为学生人际交往的新趋势。我们需要加强心理辅导的网络阵地,建立QQ、微信等群,也可以编制网络日志和漫画,给予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具体建议。四、结论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越来越受到高校和社会的关注,许多学者和管理者从不同的角度探究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丰富了人际交往的理论,同时也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相信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下,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能得到更好的解决。参考文献:

[1]王利华.高校宿舍人际关系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高教高职研究版),2008(12):197-198.

[2]乐国安.当前中国人际关系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14.

[3]蒋丹.大学生自我认同与宿舍人际关系的研究.沈阳:沈阳师范大学,

2011:9.作者:马秀娟单位:上海建桥学院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心理案例分析】大学生心理案例分析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心理案例分析】大学生心理案例分析人际关系心理出现问题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生活。下面是给大家搜集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心理案例分析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陈同学,女,19岁,是商务英语二年级学生。人小体弱、情绪消沉、说话低声细语,羞怯而不自然。她自称经常无法入睡,睡眠质量很差,无法坚持学习,心情很糟糕。经仔细询问深谈才知道她与同学关系不和,致使自己孤独苦闷。 陈同学于河南省一个偏僻乡村,父母均是农民,母亲积劳成疾,患有多种慢性病,家庭比较贫困,姐弟2人。她性格内向,不善言语,喜欢独来独往,很少与人交往。但她从小很节俭,从不与同学攀比,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然而自上大学之后,她发现以前的生活方式完全不适合大学生活。她想融入到班集体中,却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怎样处理宿舍同学之间、班级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这使她伤透了脑筋。一年多来,她和班上同学相处很不融洽,跟同宿舍人曾经发生过几次不小的冲突,关系相当紧张。她经常独来独往,基本上不和班上同学交流,集体活动也很少参加,与同学的感情淡漠。她觉得自己没有一个能相互了解、谈得来的知心朋友,常常感到特别的孤独和自卑,长期的苦恼和焦虑使她患上了神经衰弱症。经常的失眠和头痛使她精神疲惫,体质下降。她本想通过埋头学习的方法来减轻痛苦,然而,

事与愿违,由于她学习精力很难集中,效果很差,成绩急剧下降,后来竟出现考试不及格的现象。她感到恐慌,失去了坚持学习的信心。这种心理使她逐渐对大学生活失去了兴趣,迷失在自己编织的网中,一度出现自暴自弃的现象。 通过深入了解情况,从心理学专业知识判定,该同学属于人际 关系障碍。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自我认知偏差 在人的心理过程中,认知是基础。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情感和意志,主导着行为取向。正确的认知会产生健康的情感和意志;错误的 认知则导致消极的情感、意志与不良的行为。自我认知是人们对自己的认识或评价。该学生在人际关系问题上的认知和对自我的认知存在着一定的错误,对人际关系的意义和重要性缺乏明确的认识,缺乏认真思考和积极面对的态度。 (二)性格缺陷 性格是一个人稳定的态度体系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是个性结 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性格可以改变和弥补气质的某些消极因素,对人生具有积极意义。同时良好的性格是身心健康的基本保证。相反,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状况调研的感受和体会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状况调研的感受和体会有幸参加了此次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状况调研,受益匪浅。从开始的问卷样本制作到寻找调查对象,数据统计与分析,虽然它的时间很短,我们很匆忙,很辛苦,但是我们却也初步了解到了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一些状况,知道了人际交往的强大功能及其重要性,怎么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与沟通。经过这次社会调查,真的受益很多,看着我们准备好的调查问卷被全部填完,多少都有些成就感。 调研的时候,我们也为之做了很多准备工作,用什么方法调查以及调查的一些题目类型,我们讨论了很久,最终确定了问卷调查的有代表性的题目跟类型,小组开会分工各自的任务,准备问卷,查找相关的资料,还找来了有过问卷调查经验的同学给我们讲解,现在虽然很有成就感,可是真正实际调查的时候我们却没有那么轻松,开始的时候找同学做问卷,有一些以暂时没有时间为理由不愿参加,但是大部分同学还是很乐意配合我们去完成这份问卷的。当然在我们说明白问卷的背景、意义、目的之后,同学们都很认真仔细的帮我们完成了。 本次问卷调查主题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状况调研,主要在华东理工大学展开,共发放100份调查,收回100份,回收率为100%。简单总结一下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情况整体上比较良好,在人际交往方面有困扰的比例比较正常。 二、无论是与家人还是舍友和同学,大学与人交流的意向比较强。 三、大部分学生比较外向,且交友能力较好。多数学生偏向与熟人交流,但较少流露感情,在与异性交往方面经验较少。 四、极少数学生较为内向,但也具备一定的交友能力。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大学生之间以及大学生与其他人之间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了解需要,并运用语言符号来实现心理沟通的能力。在大学校园里,同学之间生活上的相互照顾,学习上的相互帮助,活动中的相互支持,感情上的相互交流,师生间的教学相长,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思想、行为、情感的沟通。一个不善于交际,没有正常人际交往的人,就会在自己与社会、与他人之间筑起一道心理屏障,把自己与他人和集体分离开来。这就必然妨碍个人的全面发展,甚至影响自己的一生。因此,大学生要努力把握人际交往的特点、功能和成功交往的基本原则,不断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熟悉人际交往艺术,善于与各种类型的同学交朋友,学会与各种群体和组织打交道,才能促使自己健康成长。 大学生人际交往具有强大的功能:1.沟通信息,获取知识。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主要是通过直接的人际交往从其他人那里获取的。其次是通过文字资料或

05-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观察思考 黄乾玉(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管理科学系) 生活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必然要发生交往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个人不与他人交往是不现实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相互往来是人的社会存在方式。这种相互往来的结果就形成了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和心理上的距离即人际关系,或亲近或疏远或敌对,表现为情感上的相亲或相斥。如果形成的是亲近和谐的人际关系就使人心情平静、舒畅,而人际关系不和谐或发生矛盾就使人感到紧张、焦虑或孤独寂寞。故与人交往和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每个人的基本社会需要,也是个体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生活、担当一定社会角色、形成丰富健全的个性的基本途径。对于生活在校园中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学业的完成与否与有无和谐的人际关系密切相关。因此,帮助大学生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当前高校教育应给予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成长的意义 良好的人际交往、和谐的人际关系能使人完善自身,完善他人,从而完善集体,完善社会,完善人类,使人们在和谐的环境中愉快的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而言有着积极、深刻的现实意义。 1.它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需要通过交往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社会及社会规范,需要通过交往表现自己的意向以影响他人、改造客观世界,需要通过交往交流信息、传递情感、以满足双方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现实中由于没有正常的交往活动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协调,导致大学生心理扭曲,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日益明显。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人们需要了解信息、利用信息,这需要通过交往获得,不论是通过现实的人际交往还是虚拟的网络交际。大学生通过与人交流获取信息,获得知识,从而丰富经验,提高对自己的认识及对别人的认识,对别人认识全面,对自己认识深刻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关怀和帮助,从而实现自我完善。那些身心健康发展的大学生乐于与别人交往,其肯定的态度(如尊敬、友善、信任等)多于否定的态度(如仇恨、嫉妒、憎恶等),他们能正确认识自己,既不过分悦纳自己也不妄自菲薄,他们能客观地认识别人,从而接受别人、宽容别人,赢得别人的认同和尊重。这样的人际环境就使大学生“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远离“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境地,从而更好地完善自身。 2.它是现代人才观的要求 当今世界已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网络时代,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人们面临的心理压力与情绪危机日益突出,在格外强调合作精神与团体精神的今天,人际交往和沟通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可见,现代社会善于与人交往、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越来越成为影响一个人成长,左右其学习、工作、事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正如泰戈尔所说:“唯有具备强烈的合作精神的人,才能生存,并创造文明。”从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看,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最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生的能力特别是人际交往能力成为备受用人单位关注的重点。而从毕业生的反馈信息看,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都出现过人际交往障碍及缺乏人际交往经验的苦恼,有的因不能很好与人相处而直接影响了自身事业的发展。可见,一个没有开放的心理,不能很好与人交往的人,将难以通过人际交往获取信息和占有信息,难以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自然就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因此,良好的人际交往、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现代人才所需要的。 二、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大学生是当代青年的一个特殊群体,其交往具有当代青年交往的特点,因其独特的生活、学习环境也具有自身的特色: 1.交往的迫切性和主观性 迫切性表现在:由于生理和心理的渐趋成熟,大学生交友的愿望强烈,学习及生活环境的改变使他们迫切需要结识新朋友和适应新环境,同时自主择业也使他们迫切想与人沟通,多方面获得信息。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评判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表现在择友和交际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来处理新环境中的人际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本文是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专项任务项目课题“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课题号05092)部分研究成果。 27 教书育人?2007/5

大学生人际关系特点分析

大 学 生 人 际 关 系 特 占 八 、、 分 析 人文科学系 级汉语言文学班10

邓春丽 大学生人际关系特点分析 【摘要】大学学什么?除了知识外,最关键、最基本的是人的能力,大学生应该培养各种能力 如:人际交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掌握信息能力、学习能力和自立能力等等。其中人际交往 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如何理顺好这些关系、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就涉及到了社交能力的问题。大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其交往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大学校园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更是如此。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 正文: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它反映了 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满足的心理状态?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生 活中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豪斯顿研究人际关系发现,协调人际关系有利于生活幸福,有利于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人际关系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可减少或防止心理紧张所造成的心理伤害.没有足够社会支持的人就会感到孤独,这是由于他们感到孤立无助,或是因为人际交往过程得 不到足够的自我暴露的机会。所以当代的大学生要培养足够的能力,妥善的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避免在人际交往中出现问题。 比起中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更强,更具社会性。个体 开始独立地步入了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大学生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而且,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 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其心目中衡量 个人能力的重要标准。他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有意识地发展交际能力。可是,有很多的大学生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存在各种各样的交际问题。不良认知、情绪及人格等心理因素,都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而人际关系不好,又会进一步导致原有心理问题的加重或产生新的心理问题。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具体有哪些表现呢? (1 )与同学交往平淡,缺少知心朋友。 大学,很多同学都有这样一种感觉,觉得自己有很多朋友又觉得自己没有一个朋友。我们可以广泛的认识很多人,可以有很大的交际圈,但多属点头之交,总感到自己缺乏影响力, 没有知心朋友,因而倍感空虚、迷茫和失落。

3一例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问题的咨询 案例报告 摘要: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问题是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本案例求助者刘某,在校大学生,因为和同宿舍同学闹矛盾,感觉自己很无助,出现焦虑烦躁情绪,影响了其学习和生活,症状持续时间短,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咨询,效果显著。 关键词:案例报告;合理情绪疗法;认知行为疗法 一、一般资料 刘某,女,20岁,陕西人,在读大学二年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父母关系不和谐,经常吵架,在其小学四年级时父母离异,随父亲生活。身高162米左右,体态正常,无器质性疾病。高考和大学入学体检未发现躯体疾病。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人际交往问题,焦虑、烦躁一个月。 个人陈述:最近一个月感觉根本不想呆在寝室,感觉自己与人相处很失败,现在就连和同学交往都有些害怕了。感到焦虑,郁闷,苦恼;感觉“大家都挺虚伪的,一回到寝室,就胸口发闷”。前天有一门考试,遇到一道难题,心里很着急,思绪很乱,就想到了前段时间和寝室同学闹矛盾的问题,心想正在考试,不应该想这些跟考试无关的事情,但就是忍不住要去想,越想越心烦,觉得自己遇事老是不顺。大一的时候寝室同学关系还可以,也许是因为一开始大家还不太了解,所以都比较客气。大二开学后大家学习都比较轻松,室友们也不怎么关心学习,只顾玩,找男朋友什么的;最讨厌的就是那个所谓本地的女孩子,老是和我针锋相对。一个月前的一天晚上熄灯后,我用台灯在看书,她觉得影响了她,就让我早点睡觉,说是明天还要上课呢?我就关了灯。第二天早上她起来的特别早,我想她肯定是在报复我,我就说让她小声点,她就很冒火地和我吵起来了。这件事过后我们俩就一直处于冷战状态,我想本来就是她不对,我为什么要搭理她。还有一件事就是班上的同学竞争入党,本来寝室也有几个室友申请

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

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 篇一: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报告 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报告 许多大学生,在上大学前,没有集体住宿的经历,生活圈子相当封闭,学习之外,什么事也不做,或是由父母包办。而且,现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由于个性自我为中心、自卑、骄傲,嫉妒等心理,未能处理好自身的人际关系,因此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缺乏技巧,不顾对方的情感体验,我行我素,易于引起宿舍其他人的不满,面临着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的困惑。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体或团体需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人生活在社会中,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与协同,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就成为世人皆要碰到的,谁也回避不了的事情。 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新的挑战——远离父母,独自在学校里料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在这种环境下,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保障,更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深层需要。但是从诸多的关于大学生的新闻和在高校中频发的大学生事故来看,当代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并不理想。 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既可能成为人际吸引的原因, 也可能成为人际障碍的原因。还有一些因素, 是造成人际障碍的更直接的原因, 如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经济因素等, 下面对此进行探索。 ( 一) 认知因素。偏差和投射是由人际认知而造成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的主要方面, 其内在机制是人际期望。

1. 偏差。人际认知偏差涉及晕轮效应、刻板印象和首因效应。对某一个体的整体印象直接影响对此人具体特征的认识和评价, 这种心理现象即为晕轮效应。笼统地把个体划分为固定、概括的类型来加以认识的现象, 即为刻板印象。某种条件 下最先映入人们视野的信息在形成印象时占优势的现象, 则称为首因效应。人际认知偏差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当这些偏差与个体的人际期望之间出现较大差距时,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就容易出现障碍。 2. 投射。个体把自己的情感、意志、个性反映在别人身上, 认为别人也是这样, 以此为基础认知别人, 即为投射, 也就是个体内在地期望对方亦是如此。大学生的具体特征千差万别, 个体在人际认知过程中过多地运用投射, 难免产生人际交往或人际相处方面的障碍。 ( 二) 情感因素。造成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的情感因素较多, 最为常见的是自卑和自负, 其内在机制是人际安全。 1. 自卑。个体认为自己应该优越却觉得并不优越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情感, 即为自卑。自卑使个体在人际接触过程中表现得缺乏自信、自惭形秽、举止退缩、敏感多虑。自卑的大学生实际上是凡事期望过高,在交往、相处中总想使自己的形于是将自己的内心世界重重包藏和保护起来, 2. , 即其谈、幼稚肤浅。与自卑者类似, 自负者也是期望在交往、相处中具有优越的地位, 但是, 自负者保护自己的策略是外扩, 而不象自卑者那样内收。 ( 三) 经济因素。大学生的经济状况也会影响个体的人际适应。这里讨论两种极端情况: 清贫与富足。

浅析大学生人际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浅析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及影响因素 摘要人际关系是作为社会人必定要面对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人格,有利于个体发展健康的心理素质,有利于促进个体社会性发展,对个体未来成就有着巨大的预测作用。本文对以往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研究进行总结,概述了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提出一些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方法,并对人际关系的研究做出了展望。 关键字大学生人际关系影响因素 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高度文明的时期,社会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社会关系的一部分,人际关系不断变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特点。大学生人际关系,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出与以往不尽相同的特点。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网络化的时期,大学生人际关系显得越发的重要: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发展与检验。如果大学生在学校里能与同学、老师、朋友等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便会感到被人接纳、被人尊重、被人理解,更加会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心情更加舒畅,性格更加开朗,兴趣爱好更加广泛,思维更加活跃,更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之中,使学业获得更大的成就。这也是他们走向社会之后,与社会其他成员和谐相处的重要品质。由此,可见,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关系着在校大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直接影响着他们人际 交往的能力[1]。恶劣的人际关系则使彼此之间的情感产生隔阂,孤独苦闷,相互猜疑,阻碍 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的发挥,影响学习和生活,恶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作为大学生,一个社会的特殊群体,因其特殊性受到社会各界的极度关注。大学生,肩负着祖国的希望,是祖国未来发展的主要动力,能否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否形成健康的人格,影响着个体对未来社会发展的贡献。因此,如何教育当代大学生,如何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如何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成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应该关注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通过对以往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概括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并对此提出一些干预措施,对当代高等教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有着巨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人际关系的概念 人际关系作为科学名词,是在20世纪初由美国人事管理协会率先提出的。它作为早期行为科学理论之一,也称人群关系论,由美国哈弗大学教授梅耶于1933年创立。从广义上看,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社会中所有人与人之间关系及其一切方面。从狭义上看,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王春玥和李楠在其研究中称,人际关系是指人在交往活动中所发生的直接的、可感动的心理关系,它是 在社会关系的内部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关系[2]。也有研究称,人际关系是指在某一特定的群体内,人们在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过程中所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3]。暂 且不论各个学者对人际关系的定义是否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核心共同点,即人际关系都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现状

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报告范本

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报告范本篇一: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报告许多大学生,在上大学前,没有集体住宿的经历,生活圈子相当封闭,学习之外,什么事也不做,或是由父母包办。而且,现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由于个性自我为中心、自卑、骄傲,嫉妒等心理,未能处理好自身的人际关系,因此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缺乏技巧,不顾对方的情感体验,我行我素,易于引起宿舍其他人的不满,面临着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的困惑。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体或团体需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人生活在社会中,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与协同,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就成为世人皆要碰到的,谁也回避不了的事情。 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新的挑战——远离父母,独自在学校里料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在这种环境下,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保障,更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深层需要。但是从诸多的关于大学生的新闻和在高校中频发的大学生事故来看,当代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并不理想。 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既可能成为人际吸引的原因, 也可能成为人际障碍的原因。还有一些因素, 是造成人际障

碍的更直接的原因, 如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经济因素等, 下面对此进行探索。 ( 一) 认知因素。 偏差和投射是由人际认知而造成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的主要方面, 其内在机制是人际期望。 1.偏差 人际认知偏差涉及晕轮效应、刻板印象和首因效应。对某一个体的整体印象直接影响对此人具体特征的认识和评价, 这种心理现象即为晕轮效应。笼统地把个体划分为固定、概括的类型来加以认识的现象, 即为刻板印象。某种条件下最先映入人们视野的信息在形成印象时占优势的现象, 则称为首因效应。人际认知偏差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当这些偏差与个体的人际期望之间出现较大差距时,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就容易出现障碍。 2. 投射 个体把自己的情感、意志、个性反映在别人身上, 认为别人也是这样, 以此为基础认知别人, 即为投射, 也就是个体内在地期望对方亦是如此。大学生的具体特征千差万别, 个体在人际认知过程中过多地运用投射, 难免产生人际交往或人际相处方面的障碍。 ( 二) 情感因素。 造成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的情感因素较多, 最为常见的

大学生建立良好和谐人际关系的方法

编号: 大学生建立良好和谐人际关系的方 法 甲方: 乙方: 签订日期:年月日 X X公司

对于大学生来说,人际关系是他们生活当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也是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大学生建立良好和谐人际关系的方法文章内容。 大学生建立良好和谐人际关系的方法 (一)优化人格。不良的人格特征是造成人际关系不协调的根本原因,因此改善不良人格,培养良好人格是建立和发展人际关系的重要一步。只要完善了自身的人格,才能改善人际关系。 1.要克服自我中心。自我中心者就自以为是,接受不了别人正确建设和观点,所以要学会把别人作为一面镜子,从别人的评价中来认识自己,转变自己的态度,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要学会同理心,学会换位思考,凡事站在别人的角度想一想,只有这样子才能学会了体谅与关心,改变唯我独尊的不良形象。 2.克服害羞、自卑心理。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及优点,肯定自己,建立自信。要正确对待失败,失败并不等

于无能,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下次就能取得成功。其次,对事情要先做好充分准备,事先做好准备,在人际交往时就会应对自如。最后,更重要的一点是要培训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应为当你各方面的能力升自然你的自信心就增强,就能克服自卑、羞怯的心理。 3.克服妒嫉、多疑心理。多疑往往是对别人了解不够,所以要多方面了解别人,要及时跟别人沟通,解除不必要的误会。另一方面,要学会自我安慰,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不会为别人的否定而影响自己。 (二)团体咨询辅导。有些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会针对测试出来的人际关系存在障碍的学生进行干预和辅导。对存在人际关系障碍的学生来说采用团体咨询辅导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其效果是非常好,效率也是很高的! (三)阅读的疗法。对于热爱读书的同学,可以由班委或心理学员组织成小团体,推荐相关优秀书目给学生阅读。例如《简爱》、《奋斗》、《遇见未知的自己》、《大学四年要记住的101个忠告》、《思维与智慧》等等,从人生哲理、交际恋爱、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进行具体的指导与帮助。阅读疗法书目的开列在阅读疗法的实际应用中是相当重要的一环。阅读疗法以书当药,所以推荐书目应当尽量谨慎。 (四)注重人际交往的技能培训。人际交往技能培养要注重从正面教

良好人际关系成功案例

良好人际关系成功案例 良好人际关系成功案例一 小芸因为“不明原因的焦虑、恐惧反复发作一年”而来到我们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一年以来,她在医院接受抗焦虑药物治疗,虽然服药后焦虑恐惧感减轻,但她总感觉内心深处有某一部分是药物不能帮到她的。她希望能够通过心理咨询来了解让她困惑的这一部分,也希望能够借此摆脱药物的控制。 小芸是一位漂亮的女孩儿,25岁,拥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公务员工作。在她内心有强烈的冲突和焦虑。她说:“我有极好的人缘,可是却没有知心朋友;很容易获得异性的青睐,却难以建立稳定的亲密关系。”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小芸平静而漠然地谈论着她自己,听起来倒像是在讲别人的故事。完全看不到她发自内心的情绪反应,甚至于对喜欢的男生,她只会平淡地陈述自己与他们的交往。对于她而言,重点并不在于她对别人的感受,而是其他人是否“爱”她,会不会拒绝她。 在咨询的过程中,她有时会迟到,迟到后她再三地道歉。每次咨询结束她也会过度地表达对我的感谢。她从不对人发脾气,即使她有正当合理的理由来宣泄情绪。她的借口是“我还要跟别人见面,要一起学习,工作,生活,最好和平相处,不要有什么矛盾”。她极度担心别人是否喜欢她,她总是在想着要做些什么让别人不要厌烦她。 她做任何事都非常讲究细节,总想做到最好,得到别人正面的评价,她强调:“如果我做得足够好,别人就会喜欢我”。她的自我价值完全建立在别人对她有好的评价,都很接纳她,喜欢她的基础上。任何拒绝对她来说都是毁灭性的威胁,因此她必须不计代价地来抚慰别人。

我感觉到她的人际关系是极度脆弱的,任何的人际矛盾,无论多么的微不足道,都足以毁掉她的安全感,也会让她随之燃起无法控 制的焦虑,她的完美主义的部分原因也是为了获得足够的安全感。 谈论到她的童年。 她讲道,8岁时父母离异,她由爸爸来监护。爸爸经常会发脾气,并指责她这样不好,那样不好,并经常对她说:“都是因为你,我 的生活才会变得这么糟糕。”她在很小的时候就总是想尽量做个乖 孩子,好孩子,不要让爸爸生气。爸爸经常把她独自留在家里,她 感觉很害怕,也因为没有得到爸爸适当的照顾而受伤。 她谈论这些事情时没有表露出任何的情感,对于父母的离异也表现出冷漠无情的态度。我问她对爸爸有什么样的评价,她说爸爸是 个好爸爸,可是从她对爸爸的陈述中传递出的信息是:“爸爸对我 一点儿都不关心,爸爸不可靠”。 她觉得自己将爸爸理想化了,所以对于现实生活中爸爸诸多照顾不周的行为也予以合理化。这样下来,她没有任何的情感表达,她 呈现出她的一个假面具,一个没有情感血肉的她。 她生活在对爸爸的幻想中,她感受到的爸爸是她期待中的理想爸爸,她不能面对现实中的爸爸。我提到她陈述的童年不愉快的经历时,她会为那些经历添加模糊却强烈的希望,她说“可是我爸爸是 一个好的父亲”。我感觉到她强烈渴望有一个好的爸爸,不愿正视 现实中爸爸的缺憾。 这些特质也体现在她的人际交往模式中,她一方面无止境地想依赖别人,特别是想得到他人的接纳和喜爱,这样作为她自己的安全 来源;另一方面她潜意识中又坚信其它人都是不可靠的,从而排斥与 他人建立情感联系。所以她“有极好的人缘,可是却没有知心的朋友;很容易获得异性的青睐,却难以建立稳定的异性亲密关系”。 经过多次的心理治疗,小芸在跟我的互动中体会到自己的人格模式,并且学习调整自己,改变自己,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到生活,参与到人际互动中,体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样下来,压抑的情 感就不会再演化成莫名的焦虑恐惧了。

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综述

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综述 成绩 教绩绩名 代大生人绩绩系究绩述当学研 摘要,人绩绩系绩代绩绩的作用越越重要~尤其是绩代大生的影也越越大。着社当来当学响来随 会当学尽会学的绩展~代大生要想早融入社~就必绩重绩人绩绩系的培绩。本文主要介绩了大生人绩绩系的念~外的主要理绩~在此基绩上~绩大生人绩绩系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理解阻概国内并学即 碍其绩展的因素~提出了一些不足之绩~绩以后大生人绩绩系究绩行展望作了绩绩。并学研 绩绩绩,人绩绩系代大生人绩交往当学 自梅的人绩绩系绩的绩生以~人绩越越重绩人绩绩系的绩展~人绩绩系绩人绩的影也越从奥学来来响 来当学越重~代大生是21世绩的接班人~就更绩绩重绩人绩绩系的培绩~绩以后早点融入社埋下会伏。笔 一,人绩绩系的念概 所绩人绩绩系~是指在人人的交往活绩中所绩生的直接的~可感的心理绩系~是在社绩与它会 系的部所形成的一绩特殊绩系内.通俗地绩~就是人和人之绩的绩系.它会学畴是社的范.社绩绩会学~绩播和通绩于人绩社的绩生和绩展具有无比深绩的定性的意绩。沟会决.人绩的祖先通绩绩生了群它体~社和生绩力会.绩句绩绩~有人的通和绩播~人绩绩系~就有人绩的一切没沟即没.学绩思想~技绩和科学沟会来绩明

只有相互绩行通和交流~社才能绩步~所以~交往~交绩越越成绩重要的手段和渠道.可以绩~每人都不能社~都必绩在一定的人绩绩系中生活个脱离会.人生绩展的各绩段~都是个在一定的人绩绩系中展绩的.人生目的和人生理想的形成~人生价绩目绩的立和绩绩~也都是在确 一定的人绩绩系的绩展中绩绩的. 大生作绩一比绩特殊的群~他绩绩以后社的绩展有着绩足绩重的作用~就更绩绩重绩人绩绩学个体会 系的绩展。因此~大生的人绩绩系绩绩逐绩成绩社心理的一大究绩点。学会学研 二,大生人绩绩系的外究的代表性理绩学国研 然绩大生人绩绩系的究~多者不绩采用了定性分析究~而且也采用了定量分析当学研众学研 研研研究~不绩绩局限于绩粹的理绩究~更多的绩重于绩绩究.研数学究手段绩合化化~绩生了高绩量的究成果~提出了主要以下理绩研并几个:;1,交往行绩理绩,代表人物哈绩绩斯绩绩交往行绩的核心乃建立在生活的第三方面人绩绩系~;即2,符互绩理绩,美社家和哲家米德绩绩号国会学学 个体与会社的绩系是一绩持绩的互绩的绩程~;3,精神分析理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绩中绩于人的心理防御机制及性的理绩是绩述人绩绩系形成改绩社心理绩象的一绩理绩基绩~沙利文绩个与会 提出了精神病的理绩也是以人绩绩系绩中心的社心理理绩学会学[18]~;4,交绩理绩,社交绩理绩会可以绩是社心理和社绩绩用于解绩人绩交往和人绩绩系的理绩~;会学会学5,绩强化理绩,由斯学金绩绩建操作性件作用理绩看~行绩绩果绩行绩绩得具有强化的作用~行绩的绩得是在强化作用条来

大学生之间人际交往矛盾冲突案例分析.doc

大学生之间人际交往矛盾冲突案例分析 大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有时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冲突,有哪些相关的案例分析呢?下面我为大家详细分析一个大学生之间人际交往矛盾冲突的案例。 大学生之间人际交往矛盾冲突的案例背景 小志,男,20xx级学生,该生生长在农村,家庭生活较为困难,性格较内向,学习刻苦,成绩在班中名列前茅,立志要靠上研究生。小锐,男,和小志是同一班级、同一宿舍学生,生长在城市家庭,性格开朗,喜欢和同学交往,学习成绩一般,进入大三下学期时,也准备考取研究生。两人进入大学以来一直在同一宿舍居住,关系比较好,但因为一些小的事情两人之间产生了矛盾。 大学生之间人际交往矛盾冲突的案例问题事件 20xx年3月的一天,小志满怀心事的到我办公室说:"我实在受不了同宿舍的小锐了,他太欺负人了,我想杀他的心都有了,昨天晚上我一夜没睡着,差点我就把他杀了,我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了。"听他说了几句话后,我吃了一惊,马上让他坐下,让他先平静平静心情,把发生在两人之间的事情慢慢道来。事情的起源是这样的,进入大三下学期后,小志和小锐都想考研,一天,小志要到学校8号教学楼自习室学习,小锐对小志说:"帮我占个座位,我一会也去学习"。小志应声而去,小志到自习室后,用课本占了一前一后两个座位,自己坐在后面的座位上学习,等小锐到达教室后,看了看两个座位不挨在一起,小志马上解释说:"来时已

经有很多人了,没有挨在一起的座位,就占了这两个"。小锐就对小志说:"我们一起到图书馆学习吧"。小志说:"在这学习挺好的,我不去了,要去你去吧"。小锐到了图书馆后,占到了两个挨在一起的座位,打电话叫小志过去一起学习,小志坚持说自己想在教室里学习,不去图书馆了,小锐说:"你是不是不愿意和我一起学习",小志说:"我还是觉得自己学自己的比较好"。这事引起了小锐心里对小志的不满,小志心里也很不舒服。到了晚上,在宿舍里小锐又找小志借手机充电器用一下,小志正在学习,就把充电器顺手扔给小锐,可事情不巧的是,小锐没思想准备,充电器正好打在小锐的脸上,小锐的脸被充电器划破了,而且出了血,同宿舍的同学马上拿出了创可贴给小锐贴上,小锐认为小志是故意的,勃然大怒,冲着小志大骂,并要求小志给经济陪偿。小志解释说自己不是故意的,就是破点皮,不需要陪偿,这事在同宿舍舍友的劝说下,临时结束了。到了第二天,两人又开始了手机短息交战,小志拿出手机,给我看了他们交战的全部内容,来来往往十几条,小锐坚持要经济补偿;小志说这点伤不值得陪偿,而且自己已经道歉了,小锐说不陪偿今后没朋友可做,小志说不做朋友更好,小志又说,自己算了算大学三年交往中,一起吃饭大概欠小锐80多元,给他100元两清了,而且马上给了小锐100元,小锐也接收了,小锐还是对小志不满,说要小志等着,要灭了他。小锐身材魁梧,小志身材瘦弱,这让小志心里很害怕、很紧张,夜里睡觉时,小志说自己想先下手杀了他,可又害怕,所以整夜未眠,也没动手,第二天上班时找老师出主意。 大学生之间人际交往矛盾冲突的案例解决方案

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

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

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2) 二、调研方法思路 (3) 三、调研步骤开展 (3) 四、调查结果分析 (4) 五、解决对策和建议 (8) 六、调研中存在的问题 (10)

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调查 摘要当今社会,教育普及,大学生的数量很多。大学生这样一个处于社会和校园边界的群体,感受到的人情世故和压力是极其特殊的。学校的教育往往教学生学科知识、组织考试,但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够关注么。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到底如何?这是我做这个调查想要了解的内容。潜意识里,我觉得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还不够完美,看着许多大学生跳楼、上吊结束自己生命的报道,时常感慨和不解。是学习、是工作压力、抑或失恋?总之,他们的人际关系交往一定不够好。否则还有许多朋友关心、帮助和及时劝导,就不会发生悲剧。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健康 一、问题的提出 人际交往至关重要,作为一名社会成员,处处都离不开交往与沟通。日趋多样的交流方式丰富了我们的社会生活,扩大了人们的交往范围,人们的视角得以开阔,人们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式也因沟通而改变。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且具有较高社会关注度的群体,此课题研究对于大学生了解自己,提高自己的交际水平;对于老师与学生更好地沟通;对于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培养与管理;甚至对于创新交往方式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寻找更加合理积极且适合当代大学生的交往方式,以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是什么问题导致不同同学的人际交往有很大的不同的差异,交往方

式多样、交往范围开放、交往内容广泛、交往界限淡化,等等。然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有哪些,大学校园里哪一些力量可以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产生重要的影响,如何改善现状,是我们遵循的研究思路。 主动地进行人际交往也为广大大学生观念的形成和健全及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提供了更多机会和环境。由于人际交往是人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因此,研究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就具有一定的价值和科学性,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调研方法思路 以团队的形式,选取适当的调查方法,针对调查大学生的交往对象和交流方式,进而分析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心理特征与渴求,从而为大学生的交往提出合理的建议。 三、调研步骤开展 1.确定调研课题,针对性地展开问卷调查设计,设计问卷调查内容,起草样稿论,确定最终用稿,进行印制并进行网络问卷制作 2.参加培训,自学调研的相关知识,请教指导老师提出相关建议。 团队成员分工展开调查。(以书面及网络调查问卷为主) 3.进行发放问卷,填制完毕并回收汇总分析调查结果。将实地与网络数据进行收集总结,将各个方面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针对调查中的问题进行反馈,总结反思调研中的问题,对问题进行优化整理,对调研数据进行筛选确定问卷调查时间与地点,组员进行讨论分析,总结现象,归纳结论。 4.得出结论,撰写调查报告,制作ppt并展示调研成果。(期间记录

人际交往案例分析

人际交往问题的心理辅导 一、心理案例: 小A与小B是某艺术院校大三的学生,同在一个宿舍生活。入学不久,两个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小A活泼开朗,小B性格内项,沉默寡言,小B逐渐觉得自己象一只丑小鸭,而小A却象一位美丽的公主,心理很不是滋味,她认为小A处处都比自己强,把风头占尽,时常以冷眼对小A。大学三年级,小A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服装设计大赛,并得了一等奖,小B得知这一消息先是痛不欲生,而后妒火中烧,趁小A不在宿舍之机将A的参赛作品撕成碎片,扔在小A的床上。小A发现后,不知道怎样对待小B,更想不通为什么她要遭受这样的对待? 二、分析问题解决方案: (1)原因分析 小A与小B从形影不离到反目为仇的变化令人十分惋惜。引起这场悲剧的根源,关键是个字——嫉妒。 (2)解决方法 既然嫉妒心理是一种损人损己的病态心理,严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那么如何克服呢? 1.认清嫉妒的危害 就像前面所讲的那样,嫉妒的危害一是打击了别人,二也伤害并耽误了自己。遭到别人嫉妒的人自然是痛苦的,嫉妒别人的人一方面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整日沉溺于对别人的嫉妒之

中,没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恰恰又继续耽误了自己的前途,一举多害。认清这些是走出嫉妒误区的第一步。 2.克服自私心理 嫉妒是个人心理结构中“我”的位置过于膨胀的具体表现。总怕别人比自己强,对自己不利。因此,要根除嫉妒心理,首先根除这种心态的“营养基础”——自私。只有驱除私心杂念开阔自己的心胸,才能正确地看待别人,悦纳自己,正如我们常说的“心底无私天地宽”。 3.正确认知 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也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别人取得了成绩并不等于自己的失败。“人贵有自知之明”。强烈的进取心是人们成功的巨大动力,但冠军只有一个,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走在人前,争强好胜也不一定能超越别人。一个人只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现实地衡量自己的才能,为自己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就可以避免嫉妒心理的产生。 4.将心比心 将心比心,这是老百姓常说的一句俗语,在心理学上叫“感情移入”。当嫉妒之火燃烧时,不妨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扪心自问,“假如我是对方又该如何呢?”运用心理移位法,可以让自己体验对方的情感,有利于理解别人,有利于抑制不良的心理状态的蔓延,这是避免嫉妒心理行为产生的有效办法之一。 5.提高自己 嫉妒的起因就是看不惯别人比自己强。如果能集中精力,不断地

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分析报告(附调查问卷)

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附调查问卷)

————————————————————————————————作者:————————————————————————————————日期: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简单调查 【摘要】当今社会,教育普及,大学生的数量很多。大学生这样一个处于社会和校园边界的群体,感受到的人情世故和压力是极其特殊的。学校的教育往往教学生学科知识、组织考试,但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够关注么。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到底如何,交往心理是否健康呢?这是我做这个调查想要了解的内容。潜意识里,我觉得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还不够完美,看着许多大学生跳楼、上吊结束自己生命的报道,时常感慨和不解。是学习、是工作压力、抑或失恋?总之,他们的人际关系交往一定不够好。否则还有许多朋友关心、帮助和及时劝导,就不会发生悲剧。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健康 在高中时代,我们期待高考结束,期待着早点到向往的大学。我们以为,大学是独立、自由、多彩、轻松的代名词。我们想象着和成群的朋友一起实践、一起组织精彩活动的场面。同时也会傻傻的想象着逃课、上课可以睡觉的大学学习生活(尽管这似乎不是好的方面)。可是到了大学,不少大学生抱怨大学生活缺乏“感情色彩”、空虚无聊寂寞,很多人都迷茫,忘了最初的梦想。有人沉迷网络,有人热爱游戏,有人忙于兼职,有人只顾学习,有人赶时髦游戏爱情,有人真心投入遍体鳞伤。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其人际交往关系密不可分。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保持愉悦的心情,使工作学习轻松。同时,主动地进行人际交往也为广大大学生观念的形成和健全及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提供了更多机会和环境。由于人际交往是人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因此,研究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就具有一定的价值和科学性,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一、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大二学生展开,利用网络问卷和纸类问卷的方式,投放了50份问卷,收回48份有效答卷。以下是简单的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情况整体上比较良好,在人际交往方面有困扰的比例比较正常。 调查分析显示,5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不错,自己很满意;37.50%的认为关系一般过得去,但也有6.25%的大学生觉得自己的人际关系很糟糕很失败。中国人向来拥有中庸思想,然而这次调查显示“满意”的人群比例比“一般”的高很多,说明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确实比较满意。但是那6.25%也不

大学生之间人际交往矛盾冲突案例分析

大学生之间人际交往矛盾冲突案例 分析 大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有时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冲突,有哪些相关的案例分析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分析一个大学生之间人际交往矛盾冲突的案例。 大学生之间人际交往矛盾冲突的案例背景 小志,男,20xx级学生,该生生长在农村,家庭生活较为困难,性格较内向,学习刻苦,成绩在班中名列前茅,立志要靠上研究生。小锐,男,和小志是同一班级、同一宿舍学生,生长在城市家庭,性格开朗,喜欢和同学交往,学习成绩一般,进入大三下学期时,也准备考取研究生。两人进入大学以来一直在同一宿舍居住,关系比较好,但因为一些小的事情两人之间产生了矛盾。 大学生之间人际交往矛盾冲突的案例问题事件 20xx年3月的一天,小志满怀心事的到我办公室说:“我实在受不了同宿舍的小锐了,他太欺负人了,我想杀他的心都有了,昨天晚上我一夜没睡着,差点我就把他杀了,我不知道下一步该

怎么办了。”听他说了几句话后,我吃了一惊,马上让他坐下,让他先平静平静心情,把发生在两人之间的事情慢慢道来。事情的起源是这样的,进入大三下学期后,小志和小锐都想考研,一天,小志要到学校8号教学楼自习室学习,小锐对小志说:“帮我占个座位,我一会也去学习”。小志应声而去,小志到自习室后,用课本占了一前一后两个座位,自己坐在后面的座位上学习,等小锐到达教室后,看了看两个座位不挨在一起,小志马上解释说:“来时已经有很多人了,没有挨在一起的座位,就占了这两个”。小锐就对小志说:“我们一起到图书馆学习吧”。小志说:“在这学习挺好的,我不去了,要去你去吧”。小锐到了图书馆后,占到了两个挨在一起的座位,打电话叫小志过去一起学习,小志坚持说自己想在教室里学习,不去图书馆了,小锐说:“你是不是不愿意和我一起学习”,小志说:“我还是觉得自己学自己的比较好”。这事引起了小锐心里对小志的不满,小志心里也很不舒服。到了晚上,在宿舍里小锐又找小志借手机充电器用一下,小志正在学习,就把充电器顺手扔给小锐,可事情不巧的是,小锐没思想准备,充电器正好打在小锐的脸上,小锐的脸被充电器划破了,而且出了血,同宿舍的同学马上拿出了创可贴给小锐贴上,小锐认为小志是故意的,勃然大怒,冲着小志大骂,并要求小志给经济陪偿。小志解释说自己不是故意的,就是破点皮,不需要陪偿,这事在同宿舍舍友的劝说下,临时结束了。到了第二天,两人又开始了手机短息交战,小志拿出手机,给我看了他们交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