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年福建省高师培训(23期)高等教育学复习必过重点

2011年福建省高师培训(23期)高等教育学复习必过重点

2011年福建省高师培训(23期)高等教育学复习必过重点
2011年福建省高师培训(23期)高等教育学复习必过重点

题型:是非题(10题*2分)、名词解释(4题*4分)、简答题(4题*8分)、论述题(2题*16分)

二、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文化:广义——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狭义——人们对精神财富及精神生活的一种通称

3、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4、教育目的: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5、社会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强调高等教育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

6、个人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从个人需要,个人发展角度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强调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需要服务。

7、学制: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

8、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职责、权限的划分等

9、高等教育结构: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

10、专业: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

11、学科: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具有比较系统、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

12、教学原则: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它属于教学的指导思想

13、课程:狭义——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合

广义——学校有计划地为引导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付出的综合性的一切努力

14、高等学校专业教学计划: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15、教学大纲: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16、教材:也称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它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17、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目的、任务所采取的教学途径或教学程序,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间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的方法体系。

18、教学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

19、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教育者对被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准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性的反映

三、简答

1、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作用。(展开p5-7)

答: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表现为政权的性质、政治制度及政治纲领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高等教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取决于政权的性质,统治阶级掌握高等教育的领导权,首先是运用国家政权力量,从组织上保证其领导权;其次利用经济力量来掌握高等教育领导权;再次是运用思想意识的力量来影响和控制高等教育,左右高等教育的发展。

(2)政治决定了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在阶级社会里,政治上的不平等反映在高等教育领域就是教育机会的不平等,教育平等是教育民主化的关键,而民主化问题是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核心,在社会主义社会,实施义务教育,大家均有机会接受教育,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仍是不平等。

(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一个国家的政体与高等教育友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政体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政权不一样对学校管理不一样。

(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国家一般通过制定教育方针、政策、法令以及规定教育目的来贯彻一定阶级的政治纲领。

2、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答:(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通过对青年一代的政治教育,使个体理解社会的政治观念,树立社会所向往的政治理想,形成维护现行政治制度的政治行为。

(2)培养专门政治、法律人才:任何统治阶级都要为本阶级培养和选拔统治人才,从而巩固其统治地位。当代,科学的社会化,科学技术全面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统治人才的要求更加突出,并出现了“政治专家”、“技术官僚”的潮流,为此各国更加重视统治人才的培养。

(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从历史发展的进程看,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核心问题是民主问题,一方面政治上的民主权利在教育领域得以扩展与延伸,另一方面教育领域的民主化进程又进一步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教育民主化已成为全球教育系统演变的一个基本趋势,这一趋势包括两个方面:教育平等与教育参与。

3、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为什么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起决定作用?)

答:(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首先,经济的发展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的保证;其次,经济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要求。

(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有什么样的经济体制就有什么样的教育体制,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要适应经济体制的要求。

(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直接决定于经济发展的水平,社会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培养的各种规模、类型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数量、质量,制约着高等教育的规模。

(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总之,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4、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答:(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大量研究表明,教育具有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学校教育和知识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高等教育结构对经济结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一定的专门人才的结构来实现的,首先,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影响着专门人才技术水平结构的形成;其次,高等结构科类结构影响着专门人才岗位类型和专业结构的形成,科类结构失调的结果会导致专业不对口;再次,高等教育的地区结构影响着专门人才的区域分布。

(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高等教育增加受教育者的有形收入,也可以增加其无形收入,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改善生活质量,同时有助于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5、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

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精辟地说明了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所具有的经济价值。

(1)高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

(2)高等教育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技术而发挥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

6、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

答:(1)培养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也是高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工作的中心,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培养专门人才这一使命来开展。

(2)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大学承担了为社会各个行业培养专门人才的重任。

(3)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需要一大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高等学校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造就一大批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不断努力。7、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为什么说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答:(1)发展科学的职能体现在大学的科研活动中。

(2)科学研究活动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在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科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的主要源泉;其次,科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水平;再次,科学研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职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3)高等学校在培养专门人才的过程中,必然集中大量专家,设置专业、学科齐全,科学仪器设备先进,文献资料丰富,信息来源渠道广泛,科学研究氛围良好,这就为开展科学研究、发展科学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和精神条件。

8、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答:(1)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是社会的客观需要,高校作为社会文化科学的中心在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居于领先地位,能够也应该担负起对社会各方面工作提供指导与咨询。

(2)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广泛的社会服务,有助于了解社会对人才和科技的需求。

(3)现代高校社会服务的范围已很广泛,由生产到生活遍及社会各个领域,包括经济、科技、卫生、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9、当代高校的社会职能。(谈谈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

答:(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

(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3)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10、高等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说

答:(1)社会本位观肯定教育的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这对于教育走出“隔世”的状态,密切与社会的联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本位说也有局限性:容易导致教育的某种被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没有分清适应社会的哪些方面,容易导致误解,无论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只要社会需要都适应;没有区别社会的当前需要与长远需要,容易导致高等教育的短视行为,影响社会的长远利益;容易导致对学生个性的抹杀。

11、高等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说

答:(1)个人本位观确认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提出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自由发展思想,弥补了社会本位观的某些不足,丰富了人对个体潜能及其价值的认识,突出了个体创造力对社会发展的价值。(2)个人本位说实际上把社会视作个体的简单集合,导致教育的某些弊端:完全忽视社会需要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使教育面对复杂的个体需要无所适从;容易把个体需要强调到不适当位置,导致教育中极端个人主义、自由化倾向,导致社会责任感下降。

12、高校的通才教育。

答: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它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其具有明显的四个特征:

(1)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2)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3)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4)过分通博,学科的深入发展受影响。

13、高校的专才教育。

答:专才教育是指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其目的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某一学科专门知识,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专才教育具有四个明显的特征:

(1)专才教育主要通过分科进行,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

(2)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偏重应用;

(3)比较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社会的需要。

(4)在专业划分过细的情况下,片面强调职业教育,会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并影响其后期发展。14、高校教师的作用(p171)

答:高校教师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发挥较大的作用体现在:

(1)高校教师通过继承、传播、发展和创造人类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来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所以中教必先尊师;

(2)高校教师通过社会服务,直接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15、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

答:(1)教师劳动特点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对职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

(2)教师劳动特点的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

(3)教师劳动特点的群体性决定了教师的高度协作意识:一个学生要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它的身心发展,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是许多教师共同作用的结果。

16、应如何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提高?(p175)

答:(1)坚持在职进修为主,脱产进修为辅:教师的成长需要较长的过程,因此青年教师的培养应立足国内,着眼时间,根据各校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拓宽知识面,练好基本功;

(2)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对刚刚任教的青年教师,要指定专门的指导老师,带动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3)建立激励机制:对成绩突出者给予奖励或提前晋升职务,使青年教师今年快成长为一名成熟教师。

17、当代大学生问题研究中应加强的几个方面(p193)

答:(1)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由于对专业培养目标的模糊,友的学生对学习积极性不高、针对性不强。(2)大学生的经济生活:分化严重,家庭条件好的奢侈,困难生比重很大,学费和生活费难解决。(3)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两极分化。

(4)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18、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

答:(1)在高校师生教育关系中,学生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大学生们因其生理和心理基本成熟,能够把社会和学校的任务,内化为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

(2)高校师生心理关系建立在平等和民主的基础之上。高校的学术氛围及大学生年龄特征决定了师生间的平等、民主地位,为了使学术交流有助于达到师生共同提高的目的,要求师生在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中相互尊重,既要欣赏对方的优点,也应能正确看待各自的缺点。

19、应如何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根据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谈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答:(1)加强理解和沟通:性质高校师生之间缺少交流,还远未达到对社会角色的认同、对角色规范的共识,使两者关系趋于表层化,缺少深层次的心灵交流,相互之间缺乏合作和互助的精神;

(2)重新审视教师的权威:从根本上说,教师的权威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教育能力、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等职业品质的修养水平;

(3)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树立为学生服务思想。

20、大学教学的基本任务(知识能力品德)

答:(1)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科学知识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的前提条件,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必要基础;并且,知识的积累能促进人们之力的发展。因此,把人类世代积累的知识财富交给青年一代是高等学校教学的重要任务。知识积累的过程,同时也是新的知识与原有知识产生碰撞与融合的过程,是大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重新整合与调整原有知识系统和知识结构的过程,是其知识结构得以优化的过程。

(2)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能力的发展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如前所述,一定的知识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必要基础,但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并不成简单的正比。所以,在促进学生知识积累的同时,更要注意学生内能力的发展。高等学校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花很大力气发展学生的能力。

(3)促进学生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社会主义道德和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高等学校的任务是又社会主义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思想观点,个性品质等必然会给学生带来影响,问题在于是盲目的还是自觉地去影响学生。

21、教学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教学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1)与学校教育的其他途径相比,教学活动的效率高。教学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大量知识;(2)与学校教育的其他途径相比,教学活动的系统性强。因为教学活动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教学活动是组织得最严密的活动,它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有关内容本身的逻辑出发,系统地、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因而可以最有效地影响学生的发展;(3)与学校教育的其他途径相比,教学活动在完成多方面的任务时综合性比较强。

22、大学生学习特点(p224)

答:(1)独立性的增强;

(2)学习的自主性增强:表现在第一,重视科学的管理自己的时间,大学生们重视合理地安排和利用时间,巧妙地聚集时间,科学地管理时间,大学生这一驾驭时间的能力显然也是较强的管理自己能力的表现,也是他们能够胜任繁重的学习任务的重要因素。第二,重视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大学生对待所学课程不是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有轻有重”,他们能够根据直接在学习中碰到的实际问题,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

(3)学习的探索性增强:由于科学研究进入了教学过程,大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得到了初步训练。大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创造能力也有一定的发展。

23、优化课程体系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答:(1)课程体系必须服从专业的培养目标,不能以教师的需要设置课程或课时安排、优化课程体系就是从目标出发调整各方面的比例,并以最后是否达到目标要求作为衡量的标准。

(2)要从剖析专业所需的结构和能力结构入手,削枝强干,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既要突出主干课程。(3)根据人才市场和培养目标的变化,不断调整课程体系,但不能过于频繁和随意。

24、高校专业教学计划的概念和组成部分

答:(1)高等学校专业教学计划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2)教学计划的组成部分:

一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基本规则更具体地描述了本专业毕业生所要达到的要求;

二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的主要组织部分是课程体系;

三主要教学活动,教学计划中除了课程设置外还列出其他各种教学活动;

四时间分配

五学年编制等。

25、课程建设的基本内容

答:(1)课程教学梯队建设:教师老中青相结合,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提高,职务上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合理搭配;

(2)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

(3)课程教学设施的建设;

(4)课程教学方法、手段的改进: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也不一样如:教师上课用地多媒体;

(5)课程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等。

26、备课的基本要求。

答: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其基本要求是:

(1)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各章节具体要求,了解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结构、章节的重点、难点;

(2)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材料,在此基础上补充有关内容;

(3)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进行备课,并反映到教案中。

27、如何上好一堂课

答:遵循教学原则:选择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把握课堂教学节奏;使用准确、生动、清晰的教学语

言;合理组织教学过程;善于调动和控制课堂气氛。

28、高校实行学分制的意义

答:(1)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学思想的转变,充分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2)有利于高校的人才培养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强人才培养的灵活性和机动性。

(3)有利于人才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4)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促进高校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和新课程的不断增加,推动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

29、大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

答:(1)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教学规律是制约教学活动发展的必然性因素,在考虑运用教学方法时,必须考虑选择的方法是否保证按照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按照教学原则的要求选择教学方法,可以保证教学活动符合教学规律。

(2)高等学校教学的目的和任务:高校教学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必须注意在使学生获得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地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把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从事专业工作的能力和从事独立科学研究的能力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尽可能地选择符合现代大学教学任务要求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工作。

(3)注意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年级差异和专业特点,在选择教学方法和媒体或手段时,必须把这种差异考虑进去。

(4)充分利用教学条件。教学条件包括外部条件、内部条件和教师自身条件,在选择教学方法和媒体、手段时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力求最优的教学效果。

30、疏导性原则的内涵

答:疏导包括疏通和引导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广开言路,让受教育者畅所欲言,集中大家的智慧;另一方面,要对各种不同的思想和言论进行说服教育,用各种形式和方法加以积极的引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好的办法是让受教育者畅所欲言,把各种意见和心里话说出来,并对其进行深刻地分析,挑明其谬误之处,用各种形式和方法说服教育,把各种不同的思想和言论,引导到积极的、正确的、健康的轨道上来。

31、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

答:(1)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包括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学和思想品德课教学两部分;

(2)教职工的“三育人”活动:“三育人”就是要求教师要教书育人,干部管理育人,后勤职工服务育人,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3)党、团、学生会组织活动:学生中得党组织、团组织和学生会是大学生的三大组织,通过这些组织的活动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影响面广,容易接受,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第一课堂以外的文化活动,对学校内成员、尤其是学生的身心健康、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形成、发展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

(5)社会实践等:社会实践是学校联系社会的一条纽带,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接受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由知到行得必经之路。

32、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原则的内涵

答:教育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与启迪,自我教育是指学生通过内部因素而自觉进行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二者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紧密相连、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两方面,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以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能为目的,要防止少数学生说假话、空话。

四、论述

1、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答: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受到政权性质、政治体制及政治纲领的制约,同时,又通过发挥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而服务于政治。

1)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表现为政权的性质、政治制度及政治纲领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高等教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取决于政权的性质,统治阶级掌握高等教育的领导权,首先是运用国家政权力量,从组织上保证其领导权;其次利用经济力量来掌握高等教育领导权;再次是运用思想意识的力量来影响和控制高等教育,左右高等教育的发展。

(2)政治决定了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在阶级社会里,政治上的不平等反映在高等教育领域就是教育机会的不平等,教育平等是教育民主化的关键,而民主化问题是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核心,在社会主义社会,实施义务教育,大家均有机会接受教育,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仍是不平等。

(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一个国家的政体与高等教育友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政体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政权不一样对学校管理不一样。

(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国家一般通过制定教育方针、政策、法令以及规定教育目的来贯彻一定阶级的政治纲领。

2)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表现在:

(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通过对青年一代的政治教育,使个体理解社会的政治观念,树立社会所向往的政治理想,形成维护现行政治制度的政治行为。

(2)培养专门政治、法律人才:任何统治阶级都要为本阶级培养和选拔统治人才,从而巩固其统治地位。当代,科学的社会化,科学技术全面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统治人才的要求更加突出,并出现了“政治专家”、“技术官僚”的潮流,为此各国更加重视统治人才的培养。

(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从历史发展的进程看,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核心问题是民主问题,一方面政治上的民主权利在教育领域得以扩展与延伸,另一方面教育领域的民主化进程又进一步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教育民主化已成为全球教育系统演变的一个基本趋势,这一趋势包括两个方面:教育平等与教育参与。

2、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答: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同时并进,并促进经济发展。

1)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起决定作用表现在:

(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首先,经济的发展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的保证;其次,经济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要求。

(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有什么样的经济体制就有什么样的教育体制,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要适应经济体制的要求。

(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直接决定于经济发展的水平,社会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培养的各种规模、类型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数量、质量,制约着高等教育的规模。

(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总之,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2)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大量研究表明,教育具有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学校教育和知识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高等教育结构对经济结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一定的专门人才的结构来实现的,首先,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影响着专门人才技术水平结构的形成;其次,高等结构科类结构影响着专门人才岗位类型和专业结构的形成,科类结构失调的结果会导致专业不对口;再次,高等教育的地区结构影响着专门人才的区域分布。

(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高等教育增加受教育者的有形收入,也可以增加其无形收入,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改善生活质量,同时有助于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3、请结合本校特点,谈谈如何处理好各项职能的关系(p28)

答:从大学的职能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从最初培养专门人才的单一职能到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多重职能,其间的变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

(1)培养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也是高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工作的中心,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培养专门人才这一使命来开展。

(2)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大学承担了为社会各个行业培养专门人才的重任。

(3)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需要一大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高等学校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造就一大批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不断努力。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1)发展科学的职能体现在大学的科研活动中。

(2)科学研究活动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在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科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的主要源泉;其次,科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水平;再次,科学研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职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3)高等学校在培养专门人才的过程中,必然集中大量专家,设置专业、学科齐全,科学仪器设备先进,文献资料丰富,信息来源渠道广泛,科学研究氛围良好,这就为开展科学研究、发展科学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和精神条件。

3)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1)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是社会的客观需要,高校作为社会文化科学的中心在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居于领先地位,能够也应该担负起对社会各方面工作提供指导与咨询。

(2)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广泛的社会服务,有助于了解社会对人才和科技的需求。

(3)现代高校社会服务的范围已很广泛,由生产到生活遍及社会各个领域,包括经济、科技、卫生、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因此,现代高校的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其中培养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发展科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直接服务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的进一步延伸,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高校,职能发追的重点是不一样的,任何高校都应根据自身特点,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处理好三者的关系。

4、如何看待社会本位说和个人本位说

答:1)社会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主要指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强调高等教育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

2)个人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主要指从个人需要,个人发展角度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强调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需要服务。个人本为目的观一般关心个人价值,关心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生活的完满幸福及健全的人格等。

3)看待社会本位说和个人本位说,应遵循以下三点:

(1)把历史的抉择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上考察,揭示各种抉择的由来和各种价值取向的实质。社会本位观点与个人本位观点长期纠缠在一起,并在教育实践中交替占据主导地位,背后有着深刻地时代背景。(2)既要看到着两种观点的合理之处,也要看到其局限性:1.社会本位观肯定教育的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这对于教育走出“隔世”的状态,密切与社会的联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给教育带来了些问题:容易导致教育的某种被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没有分清适应社会的哪些方面,容易导致误解,无论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只要社会需要都适应;没有区别社会的当前需要与长远需要,容易导致高等教育的短视行为,影响社会的长远利益;容易导致对学生个性的抹杀。2.

个体本位观确认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提出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自由发展思想,弥补了社会本位观

的某些不足,丰富了人对个体潜能及其价值的认识,突出了个体创造力对社会发展的价值。但个体本位说实际上把社会视作个体的简单集合,导致教育的某些弊端:完全忽视社会需要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使教育面对复杂的个体需要无所适从;容易把个体需要强调到不适当位置,导致教育中极端个人主义、自由化倾向,导致社会责任感下降。

(3)寻求适合中国历史与现实社会背景及其教育状况的抉择与整合的思路。当代教育学者也提醒我们,在高等教育价值选择上,不能重复“一边倒”的教训,而应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时弊,在特定地区,特定条件下做出动态的调整。

5、论述: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内涵和现实选择

答:(1)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它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专才教育是指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其目的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某一学科专门知识,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

关系:(2)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既有相斥的一面,又有联系的一面。专才教育要以一定的基础学科知识为基础学科知识为基础,基础不扎实,专业训练难以深入。通才教育,博而不深,博而不专,也难攀上科学的顶峰,因此在现实中,没有纯粹的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而这联系紧密,着是现实必然的选择。(3)通才与专才恰当的结合是历史上得必然和现实的选择:

1.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走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向结合的道路。一方面,由于大量浅易的问题早已解决,许多科学问题都需要较专较深的知识和技术;另一方面,一些复杂的社会问题,又必须有多个学科,多方面的学者专家进行立体攻关。现代科学技术不断交叉、融合的趋势,使得各行业之间的界限越趋模糊,工作的专业化和综合化高度结合,从而迫使人们的合作观念进一步加强;

2.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高度结合。现代高级专门人才首先应该是和谐发展、人格完整的人,其次才是所在科学领域的专家。在人的和谐发展及完整人格行程中,通才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这种结合主要体现在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整合上。

3.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现有国情的选择。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学研究的总体水平比较落后,高级专门热菜数量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专才教育的任务还相当重。在另一方面,我国是穷国办大教育,高等学校的入学率较低,高等教育的成本有颇高,希望学生毕业以后能尽快适应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而且能够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发挥作用,所以学生在读期间有必要给予他们全面的教育。

6、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

答:(1)发展速度要适度: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必须要经过一个大发展的过程,一方面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认真做好人才需求预测;另一方面要考虑高教自身的基础和条件,主要是师资条件和办学设施,不顾教育规律和学校自身条件,盲目扩大某些专业的招生规模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一般认为,专门人才拥有量的增长应等于或略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2)以内涵发展为主提高规模效益:我们一方面应充分挖掘现有学校的内部潜力,不建或少建新学校,集中力量使现有学校尽量达到合理规模。另一方面,通过联合办学的方式,使资源优化配置,在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可使学校资源集中共享。

(3)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应建立起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多元化筹资体系,除了政府拨款,各社会团体、企业的捐资助学外,个体分摊高教的成本也正成为必然趋势。提高学费在高等教育成本中得比例,吸收社会资金投入教育,可以进一步保证政府教育经费有限用于中小学教育和优化自主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学生上大学。

(4)发展终身教育:高等教育不再仅仅是指正规的有一定年龄阶段的学校教育,还应包括使任何年龄阶段的人生在生活中得任何阶段都能进出的各种非正规教育形式,即终身教育。

7、如何理解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特点?以此特点说明培养具有创造性教师的重要性

答: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特点:

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劳动对象的特点所决定的,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着就要求教师的劳动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讲科学性,同时还要讲艺术性,像艺术家那样进行创造性劳动,教育工作是对人的改造与创造的统一。

2)在教育工作中,无论是教学还是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教师总是会遇到一些偶发事件,就要求教师富有创造性,灵活机敏地去处理问题。

3)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从小培养创造兴趣、创造思维方法与习惯,从事创造活动的能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实上,教师必须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出具有创造精神的学生,因此,富有创造性是现代教师劳动的突出特点之一。

另外,在大学教学中,学术界的争论,各种学术观点介绍,各个有待探讨的问题,恰恰是使学生占到该学科发展前沿,激发他们创造精神的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之一。

重要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造力是人才的核心,学校教育要教给学生超越、突破的能力。进取、开拓、创新既有国家和民族发展对全体人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唯有人民具有这样的素质,个人才能适应时代,国家才能加快发展。因此,培养具有创造力的老师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国家经济、科技发展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特点:

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和加工上。教师备课就是在于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教材的加工,教师对教材也需要再创造。由于教材反映的石编写时本学科的发展水平,带有一定的滞后性、陈旧感,这就要求教师广泛阅读与本专业有关的专著、学科杂志等资料,了解本学科、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并在充分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剪裁”或“加工”,使之更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上课方面上。教师上课必须遵循教学原则,选择有效地教学方法去上好一堂课。教师面对的对象是复杂多变的人,教学原则该如何运用怎样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创造性。同样,由于教育内容不同,教育对象不同,教育条件和教育水平不同,所运用的教育方法也不同,因此,教师必须根据不同情况创造性的选择教学方法,并经常寻求和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教育方法。教师上课时还要经常面对很多的突发情况。如何将不利的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使教育活动更加生动活泼,着就需要富有创造性的教师。

3)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因材施教上。教师不仅要针对集体的特点进行教育,而且还要针对学生的个体特点进行教育,着就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较大的创造性。

4)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还表现在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人都具有主观能动性,大学生更是敢于摄像,敢于创造,同时又具有鲜明的个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灵活地具有创造性地对他们进行正面的引导,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能根据形势的变化以及学生的思想状况,在内容和方法上不断做出改进和创新。

培养具有创造力教师的重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造力是人才的核心,因此具有创造力的教师就会在教学中跳出旧的条条框框,而注重培养学生超越、突破的能力,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有创造力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高校教师还承担着繁重的科学研究任务,要运用已知取探索未知,取创造知识。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断创造出新的知识,知识的创新必将带动国家科技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科技发展才能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又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因此,培养具有创造力的老师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国家经济、科技发展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8、高校教学过程的特殊性

答:教学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高校教学过程本质是学生在教室指导下地一种认识过程,或者说事认识过程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教师一句一定的教育目的和特定的培养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把学生培养成合格人才的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整个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起指导作用,

因此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学习认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又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基础、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有效地学习的必要条件,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效率比较高,智力发展比较快。

(2)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系统地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认识,一般地说主要是系统地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这种知识就人类总体来说是已知的,已被实践证明了得。

(3)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过程,也是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一方面,知识本身含着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伦理道德、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容,当学生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时,也同时接受了种种思想观念;另一方面,教师的信念、态度、作风、行为等等,无时不在起熏陶作用。所以,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的认识过程,而且是学生个性心理素质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以认识为基础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过程。

9、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内涵与运用要求

答:(1)知识是人们后天获得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它反映了事物的现象、属性和联系。能力是个体完成某项活动时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

(2)知识积累与能力发展密切联系。知识积累是能力发展的基础,能力发展又是知识积累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要使二者相互促进、相互统一。

(3)运用要求:1.在讲课中注意使学生的全部认识能力都能积极地活动起来,使学生能力得到全面培养;2.在课堂讲授中要充分挖掘知识的智力因素,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3.经常组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4.改变目前考试方法,注意考出学生的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要再促进学生知识积累的同时也促进其能力的发展,最有效地方法是积极开展教学实验,逐步地摸索适合本学科、本专业特点的经验。

10、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内涵和运用要求

答:(1)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引导,点拨等方式发挥的,学生的主动性除了以积极、能动地学习这一形式表现外,主要是通过独立地、自主地及带有探索性的学习得到实现。

(2)教师主导作用是使教学过程能够高效率进行的保证,学生的主动探索是学习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两者不可偏废。

(3)运用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紧密地结合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2.要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3.要激励学生的事业心和进取心,从而不断激发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11、课程建设基本内容和目标

答:(1)高校课程建设的内容:

1.课程教学梯队建设;

2.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

3.课程教学设施的建设;

4.课程教学方法、手段的改进: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也不一样如:教师上课用地多媒体;

5.课程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等。

(2)课程建设的目标:

1.拥有结构合理的教学工作梯队:教师老中青相结合,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提高,职务上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合理搭配;

2.具有富有特色的教学大纲、合适的教材、完整的教学资料;

3.拥有比较先进的能满足教学要求的教学手段和实验设施;

4.有一套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并能取得一定效果;

5有科学的考核手段等。

12、上课的基本要求(p257)

答:(1)遵循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一句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或基本准则。它属于教学的指导思想。其包含了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教师主导作用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在上课时要确实落实以上几个原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选择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教学形式有个别教学制和班级授课制两种形式,目前在我国教学形式主要采用的石班级授课制,它有利于发挥教师在教学中得主导作用,但不利于因材施教,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高等学校教师上课必须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服从培养目标,充实发挥两种教学形式的优点: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上课时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3)把握课堂教学节奏:高校教师上课时快慢向适宜,内容要有难有易,有重点有非重点,教学内容安排要错落有致,时间非配要适宜,讲课要有起有伏,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上还应注重张弛有度,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4)使用准确、生动、清晰的教学语言:教师上课语言表述要精确,语调要抑扬顿挫,避免一堂课用同一语调,在上课期间教师还可以穿插一些风趣幽默的语言来活跃课堂的气氛,着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还可以收到强化记忆和理解的功效,教师在课堂上应避免使用方言,吐字要清晰,以免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

(5)合理组织教学过程:调查研究表明:45分钟的一节课当中,学生的认知积极性呈现一个波形。最初的5分钟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他们还处于调整和适应阶段,或处在上一节课的影响之中。其后的30分钟一般是学生进入注意力最集中地时期。下课之前的10分钟,注意力又开始逐渐地趋于涣散,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积极性的特点,精心、合理安排教学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以提高教学质量;

(6)善于调动和控制课堂气氛:教师上课时刻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着有助于学生消除疲劳,保持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

13、各国大学教学方法的改革的共同趋势

答:纵观各国高等教育改革及相应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有三个共同的趋势:

(1)在指导思想上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式:1.在教学目标上:注入式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启发式不仅强调知识的传授还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及非智力因素的发展;2.在教与学得关系上:注入式过去强调教师权威强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启发式注重强调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3.在教育方法上:注入式采用“填鸭式”的强制灌输法,而启发式不是纯粹的“填鸭式”而是注重学生的启发引导,学与教得相结合,因此在指导思想上,要以启发式教学方法来代替注入式教学方法。

(2)在功能上由教给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发展: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教育目标上,各国都普遍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尤其是提高学生以学习能力与创造能力为基础的应变能力。

(3)在教学方法的整体结构上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及各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教师应更多地采用积极的教学方法,学生应为自己的学习承担更多的责任,研究证明,各种教学形式的结合使用可能是提高学生投身学习的有效方法,如吸收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项目和学习有关的课程,鼓励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其他有严密指导的实践性学习,组织讨论小组,要求课堂发言和争论,在适当的学科中发展模拟教学等。

14、“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请解读,贵在得法

答:(1)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教学规律是制约教学活动发展的必然性因素,在考虑运用教学方法时,必须考虑选择的方法是否保证按照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按照教学原则的要求选择教学方法,可以保证教学活动符合教学规律。

(2)高等学校教学的目的和任务:高校教学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必须注意在使学生获得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把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独立从事专业工作的能力和从事独立科学研究的能力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尽可能地选择符合现代大学教学任务要求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工作。

(3)注意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年级差异和专业特点,在选择教学方法和媒体或手段时,必须把这种差异考虑进去。

(4)充分利用教学条件。教学条件包括外部条件、内部条件和教师自身条件,在选择教学方法和媒体、手段时,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力求最优的教学效果。

15、高校思政教育原则体系与各原则的精神实质

答: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准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性的反映,其原则体系及原则精神实质是:

(1)方向性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坚持这一原则就要求教育者坚定不移地用社会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学生,要坚持共产主义方向性与改革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关键的一条是观念的变革,要允许学生在观念上进行探索,不要轻易把信观念当做错误思潮加以批判。

(2)疏导性原则:疏导包括疏通和引导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广开言路,让受教育者畅所欲言,把各种意见和心里话说出来,集中大家的智慧;另一方面,要对各种不同的思想和言论进行说服教育,用各种形式和方法加以积极的引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好的办法是让受教育者畅所欲言,把各种意见和心里话说出来,并对其进行深刻地分析,挑明其谬误之处,用各种形式和方法说服教育,把各种不同的思想和言论,引导到积极的、正确的、健康的轨道上来。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重视政治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既要提高思想认识又要求受教育者响应实践行动,把认识和实践,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正确处理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才能符合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需要。

(4)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教育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启迪,自我教育是指学生通过内部因素而自觉进行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二者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紧密相连、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两方面,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以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能为目的,要防止少数学生说假话、空话。

(5)统一要求与个性化结合原则:在保证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的同时,要注意保持受教育者个性的多样化,思想政治教育决不能理解为要求千人一面,而是要求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个性素质在满足基本要求下丰富多样。

16、高校思政教育方法体系与各方法的精神实质

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及各方法的精神实质是:

(1)调查研究法::是指指收集事实、数据、占有资料、熟悉情况,并从现象中寻求本质,从经验中推导出理论的方法,这一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被广泛运用,为有效实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控制和预测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方法。

(2)说理启迪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开导教育对象,以理服人的教育方法,这一方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常用的方法,在运用时要把握它的三个基本特征:说理不是“说教”、说服不是压服、启迪不是硬灌。

(3)情感交流法:通过情感交流触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他们自我教育的主动性,促使他们在互相依赖,彼此尊重的基础上,将正确的认识转化为自觉行动的教育方法。

(4)榜样教育法:用他人的良好行为作榜样来启发、激励青年学生的方法,它通过将一定社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具体化和人格化来起作用,用具体的人或事来感染学生,便于学生接受。

(5)参观访问法:利用社会大课堂,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对典型的事物进行实地考察,对典型的人物进行采访,从而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扩大实业、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高等教育学复习重点

《高等教育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一、简答题 1、高等教育研究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 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系统研究阶段 2、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学的性质? 高等教育学,就其总体来说,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而就其研究任务来说,既有应用教育基本理论以认识高等教育现象,解决高等教育的任务,又有其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教育基本理论的作用。高等教育的研究工作,大量的应是应用性、开发性的研究,但也必须重视理论研究,包括应用研究和基本理论研究。 3、试分析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动因。 1)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产生和成熟 2)高等教育的内部矛盾促使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不断升华 3)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发展 三、论述题 1、简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P7 1)规模化。精英教育—大众教育——普及教育阶段(马丁特罗理论) 2)中心化。大学从社会的边缘步入社会的中心 3)综合化。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 4)国际化。一国的高等教育面向国际发展的总趋势和过程,是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功能中的过程。 5)职业化。大学注重职业教育的倾向,关心学生的职业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发展。6)终生化。从一次教育观向终生教育观转变。 7)多元化。高等教育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内部结构越来 越复杂。 2、高等教育研究可运用哪些研究方法?P27 1)哲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2)一般科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3)高等教育的具体研究方法 多学科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反思批判法、体悟总结法 3、高等教育学是如何产生的?目前对高等教育学有哪些体系的探 索?P24 高等教育学是通过高等教育研究而完成理论探索与体系构建的。 高等教育研究活动正如大多数研究活动一样,旨在通过发现和应用新知识以解决理论问题。然而,高等教育的研究目的比较复杂,高等教育本身不仅是理论活动而且是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以科学有效的途径发展教育主体的身心。 因此,高等教育研究同其他研究活动一样,要关注调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它所寻求解决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实践问题。 在我国,将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的时间并不长,在国外高等教育学形成学科,也只有40余年的时间。国内对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进行了如下探讨:①1984年7 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和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潘—元的《高等教育学》,是全国第一套。是全国最早的、最有影响的专著。1995年9月潘—元和王伟廉主编的另一本《高等教育学》。2001年王伟廉主编出版了《高等教育学》。②1990年田建国撰写出版的《高等教育学》是以基础理论-宏观高等教育-微观高等教育的逻辑展开的;特点是按层次设计了基础理论+宏观高等教育+微观高等教育体系。内容编排有独到之处,材料丰富。 ③1991年杨德广主编了《高等教育学概论》,该书注重搜集和吸收高等教育新成果,现实针对性较强。④1995年胡建华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新论》确实构建了一个有别于知识体系、课程体系的学科框架,其主线为历史——现实——未来。⑤薛天祥2001年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是按科学方法论构建高等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一次尝试。从德育、教学、课程、科研、体育——美

河北高校教师资格培训模拟练习题汇总整理《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考核模拟练习题】-001 01 单选题 历史上第一所正规的高等学校是()。 02 单选题 学园的创办者是()。 03 单选题 世界第一所大学是()。 04 单选题 博洛尼亚大学创办于()。 05 单选题 欧洲最早医科大学是()。 06 单选题 欧洲中世纪以研究神学著称的大学是()。 07 单选题 欧洲中世纪大学是由()演变而来。 08 单选题 美国最早的大学是()。 09 单选题 美国哈佛学院创建于()年。 10 单选题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基础学科是()。 11 单选题 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起源于()。 12 单选题 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是()。 13 单选题 柏林大学的创办于()年。 14 单选题 柏林大学的创办者是()。 18 / 30

15 单选题 柏林大学的办学方针是学术自由和()。 16 单选题 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是()。 17 单选题 稷下学宫创办于战国时期的()。 18 单选题 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是()。 19 单选题 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设立于中国()。 20 单选题 宋代四大书院中位于湖南长沙的是()。 21 单选题 国家一般通过制定教育政策、法令等来规定教育发展的方向与宗旨,这说明()制约着教育的目的。 22 单选题 高等教育的领导权由谁掌握取决于()。 23 单选题 随着我国对干部年轻化、知识化的要求,也对高等教育提出了选拔和培养国家管理人才的要求,这说明了高等教育具有()功能。 24 单选题 ( )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 25 单选题 ()决定了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6 单选题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27 单选题 高等教育学是探索和揭示高等教育()的一门学科。 28 单选题 18 / 30

吉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题

吉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 训高等教育学复习题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是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培养社会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是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客观法则。 通才教育:是指培养发展较全面、知识面较广、活动领域较宽的横向型人才的教育 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张根据社会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教育活动,教育目的就是培养为社会获国家服务的人 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高等教育目的:是教育目的的一部分,它是依据教育目的规定的高等教育工作的总方向,也是对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出的较为概括和抽象的要求 专业:是指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各个专门领域,是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划分的学科门类 层次结构:又称水平结构,是指不同要求和程度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又称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高等教育 教学过程:是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及时间流程 高校教学原则:是在总结高等教育教学经验、基础上,依据高等教育教学目的,反映高校教学规律,制定的指导高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潜在课程:过去也称“非官方课程”、“非正式课程”。它不在教学计划中反映,不通过正式的教学进行,但却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或干扰教育目标的实现。 教学组织形式:也称教学形式,是指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形成的教学活动的一定结构方式。 学分制:是以学生取得的学分数作为衡量其学业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并锯此进行有关管理工作的教学制度。 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学位:是指高等院校授予的头衔,它标志着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在某一领域已达到的标准 简答论述 第一章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教育规律 1、简述教育的本质:(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2)教育的历史性(3)教育的阶级性(4)教育的生产性(5)教育的民族性(6)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2、简述当代高等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1)高等教育学的问题领域在不断扩大(2)高等教育学的研究范式在发展(3)高等教育学理论基础不断发展(4)高等教育学理论与教育改革的联系日趋加强(5)高等教育学术理论的国际化影响越来越明显 3、联系实际,谈谈你如何理解我国高等教育学理论与教育改革日益加强的联系。答:改革的目标指向,最终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改革的实质,是调整教育内部各要素以及教育与外部因素的相互关系。这种教育改革的潮流在我国表现得尤为波澜壮阔。高等教育更是首当其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领域之一。改革的丰富实践,为发展高等教育理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机,推动着高等教育学从多层面、多视角去审视过去总结的教育经验,寻找教育的新观点、新内容、新方法,丰富已有的教育理论宝库。这是教育实践对教育理论的制约和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教育改革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为了避免盲目实践带来的苦果,是教育改革顺利进行到底,教育改革也迫切需要科学教育理论的指导。高等教育改革实践和高等教育学理论的联系,在宏观的方针政策的改革和微观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上愈来愈密切。改革的实践使理论更新和发展,而更新和发展的理论又进一步保证了改革实践的深入进行。 第二章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 1、试述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一)高等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1)高等教育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制约着目标的设定,速度规模和学校的结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变革,促进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手段、方法的变革)(2)高等教育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提高劳动者能力的重要手段,实现知识的再生产和知识创新,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社会带来巨大经济价值)(二)高等教育与经济基础的关系(1)经济基础制约着高等教育(性质和规模,目的,内容)(2)高等教育对经济基础具有重要影响(三)高等教育与政治制度的关系(1)高等教育为社会政治制度所制约(目的和内容,决定领导权和受教育权)(2)高等教育对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培养具有一定政治态度和思想意识的人去维护巩固政治制度,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舆论为

2018年河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多选题题库

高等教育学多选题175题 01 高等教育管理的主要方法是() 经费配置 规划 评估 调节 人员配置 02 以下对高等教育描述正确的是()。 高等教育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高等教育是通才教育 高等教育具有专业性教 高等教育具有学术性 03 被誉为欧洲“大学之母”的是()。 牛津大学 博洛尼亚大学 萨莱诺大学 巴黎大学 布拉格大学 04 属于欧洲中世纪大学学科的是()。 文科 法科 神科 医科 商科 05 柏林大学办学的方针是()。 学术自由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 培养专门人才 服务社会 文化创新 06 以下对稷下学宫描述正确的是()。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中心 具有学术和政治的双重性质 官方举办、私家主持

由齐桓公创立 由楚文王创立 07 以下对鸿都门学描述错误的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中心 具有学术和政治的双重性质 官方举办、私家主持 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 由楚文王创立 08 以下属于宋代四大书院的是()。 白鹿洞书院 岳麓书院 东林书院 嵩阳书院 粤秀书院 09 关于宋代四大书院描述正确的是()。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长沙 应天府书院位于河南登封 嵩阳书院位于河南商丘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岳阳 10 以下不属于宋代四大书院的是()。白鹿洞书院 东林书院 集贤殿书院 嵩阳书院 粤秀书院 11 以下对京师同文馆表述正确的是()。创建于1852年 创建于1895年 是我国第一所近代高等教育学堂 是我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 创建于1862年 12 以下对京师大学堂表述正确的是()。创建于1852年 创建于1895年 是我国第一所近代高等教育学堂 是我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 创建于1898年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学校建设实施方案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学校建设实施方 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和省教育厅《关于“十二五”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湘教发…2011?31号)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深化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市教育局决定开展长沙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学校建设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目标,注重教师培训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充分发挥优质中小学校在实践性培训方面的优势,把市级基地校建设成全市教师培训的实践基地、研究基地,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模式,大力推进实践性培训。逐步形成以教师培训机构为主导、以优质中小学校为基础的广覆盖、高质量、有特色、开放灵活的教师培训基地网络体系,全面提升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二、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市级基地校要有代表性和示范性,要把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学生负担轻、教育教学效果好、群众评价优、示范作用强的优质中小学校遴选出来,以此引导全市中小学及广大教师自觉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自觉遵循教育规律、推行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 2.公平性原则。市级基地校遴选要体现科学精神,做到公平、公开、公正。程序要严谨周密,过程要高效合理,结果要客观公正。坚持标准,宁缺毋滥。

3.均衡性原则。市级基地校遴选要促进区域、城乡教育相对均衡发展。 三、遴选办法及基地职责 按照《长沙市教师培训基地校遴选基本条件》组织遴选,并根据市级基地校的优势学科(含领域,下同)情况,确定其教师培训的资质。 市级基地校要积极承担培训观摩考察、培训研究调研等任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遴选规则 1.市教育局不定期组织评选,中小学根据遴选条件,向市教育局提出申请,自愿申报。 2.市教育局教师工作处进行审查,正式予以认定后,授予“长沙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学校”称号。 3、市级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学校实行动态管理,并建立抽查、复检的考评制度。对抽查不达标的提出警告,复检不合格的取消基地资格。 五、材料报送 1.申报单位填写《长沙市教师培训基地校申报表》,连同单位情况汇报材料、近三年以来承担教师培训任务情况,将纸质版(三份)、电子版(一份)报送市教育局教师工作处。 2.市教育局教师工作处完成评审工作后,认定并公布市级培训基地学校名单。 附件: 1、长沙市教师培训基地校遴选基本条件和建设标准 -2-

高等教育学重点

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学》教学重点 (后面的数字是教材页码序号) 使用教材:胡弼成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印刷

《高等教育学》教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高等教育成型阶段:始于欧洲文艺复兴末期,资产阶级革命初期,高等教育建立在新兴起的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围绕专业学科、课程组织教育过程,成为“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P4) ●高等教育完善阶段:从单一走向多样,职能不断充实。其代表是19世纪初的德国柏林大学(把科学研究职能引进大学)和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明确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P5) ●扩张中的高等教育:七大特征和发展趋势—规模化、中心化、综合化、国际化、职业化、终身化和多元化。(P6-12) ●高等教育学的性质:是教育科学体系分支的应用性学科。其任务是应用教育学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认识和解决高等教育中的各种问题;并开展自身领域的教育理论研究。(P16) 第二章高等教育本质 ●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教育本质:发挥人的潜能/ 发现人的价值/ 使个体社会化/ 引导完备人性的构建和发展。(P34-35) ●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高等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属性(主要表现在其与国家政治的关系上),又具有生产力属性(表现在其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上)(P40) ●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高等专门性/ 教育对象的身心成熟性/教育劳动的复杂精神性。(P41-42) ●高等教育的个人本位价值观:高等教育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

发展和个性完善;其职责在于知识的传递而非创新;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和通识教育。(P46-48) ●高等教育的社会本位价值观:高等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促进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P49) ●大学走进社会的中心:农业经济时代大学游离于经济社会之外;工业经济时代大学处于经济社会边缘;知识经济时代大学走进经济社会的中心,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人才库”、“知识库”和“思想库”,而且是知识经济时代产业的“孵化器”。(p51~53) 第三章高等教育目的 ●教育方针:国家或政党根据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总方针、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其内涵主要包括教育性质任务(为谁培养人)、教育目的(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怎样培养人)三方面的内容。其特点是:①阶级性(政治性)②历史性(阶段性)③时代性④相对稳定性。(P64)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P66) ●教育目的的概念、作用和依据:教育目的是对教育对象培养质量规格的总的期望或规定(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在层次上有国家教育目的(反映在教育方针中)、各级各类教育目的(反映在高等学校专业培养目标上)、教育过程的具体发展目标(反映在教育过程一系列的评价指标中)。(P67)

河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多选题题库

高等教育学多选题 175题 01 高等教育管理的主要方法是() 经费配置 规划 评估 调节 人员配置 02 以下对高等教育描述正确的是()。 高等教育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高等教育是通才教育 高等教育具有专业性教 高等教育具有学术性 03 被誉为欧洲“大学之母”的是()。 牛津大学 博洛尼亚大学 萨莱诺大学 巴黎大学 布拉格大学 04 属于欧洲中世纪大学学科的是()。 文科 法科 神科 医科 商科 05 柏林大学办学的方针是()。 学术自由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 培养专门人才 服务社会 文化创新 06 以下对稷下学宫描述正确的是()。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中心 具有学术和政治的双重性质 官方举办、私家主持 由齐桓公创立 由楚文王创立

07 以下对鸿都门学描述错误的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中心 具有学术和政治的双重性质 官方举办、私家主持 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 由楚文王创立 08 以下属于宋代四大书院的是()。 白鹿洞书院 岳麓书院 东林书院 嵩阳书院 粤秀书院 09 关于宋代四大书院描述正确的是()。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长沙 应天府书院位于河南登封 嵩阳书院位于河南商丘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岳阳 10 以下不属于宋代四大书院的是()。白鹿洞书院 东林书院 集贤殿书院 嵩阳书院 粤秀书院 11 以下对京师同文馆表述正确的是()。创建于1852年 创建于1895年 是我国第一所近代高等教育学堂 是我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 创建于1862年 12 以下对京师大学堂表述正确的是()。创建于1852年 创建于1895年 是我国第一所近代高等教育学堂 是我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 创建于1898年 13 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

·2018年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实施方案;

·2018年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实施方案; 为贯彻《**省教育厅关于落实**省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行动计划全面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实施意见(20**—20**)》精神,针对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切实提高全员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结合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现状,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 以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根本,以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为导向,以“教育思想大讨论,专业知识大学习,教学技能大训练”等活动为载体,面向教师,组织实施以“师德教育、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技能”为主要内容新一周期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通过培训,全面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增强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促进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

服务教师,倾斜农村。以教师专业成长为根本,着眼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着力提高教师综合素养和教学水平以农村教师作为政策基点,在充分考虑农村教师实际基础上,兼顾城镇和骨干教师需求,科学设定培训目标,采取适宜培训模式,促进教师全员培训均衡发展。 聚焦课堂,训练技能。以教师课堂教学问题为突破口,围绕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所需各项技能,运用学、练、评、改、考结合方法,分学科开展训练,学以致用,扎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重心下移,校际联动。坚持校本研修为主、集中培训与网络研修为辅。加强校本培训管理与实践研究,使教师任职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发挥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基地校和培训机构作用,采用“典型引路成果推广评价促进”方式和课题

牵动方式,加强校际间合作共赢,变个体优势为资源共享,推进教师全员培训发展。 分类指导,评价跟进。充分考虑各学段、各层次和不同年龄段教师不同要求,根据各自特点科学实施全员培训。指导工作应根据培训工作需要,分层分类,及时反馈,及时指导。通过建立“教师自我管理专业发展档案”对教师全员培训进行形成性评价,通过对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目标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不断调控培训进程,确保全员培训任务有效完成。 二、对象和目标; (一)对象培训对象是具有中小学教师资格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在职专任教师,包括各级各类中小学、区县教师培训、教研机构、特殊教育机构、校外教育机构等在职在岗中小学教师。 (二)目标总目标:通过全员培训,使广大教师逐步养成良好师德行为基本具备课程与教学理论素养整体提升教师课堂教学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的规划 1.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4.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5.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 第一章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内涵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教育是随着历史发展的、存在于一定共同文化的人类群体之中的活动。 首先,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其次,教育的直接对象是人;最后,其目的是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教育就是使一个“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二、教育构成要素 教育者、教育中介(介质、文字、材料、手段)、受教育者。 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作为一种外部影响,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教育也必须遵循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包括遗传决定的每个个体的特殊性、生长的阶段性以及胜利与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四、高等教育的概念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各种专业教育。 五、高等教育的内涵 1.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才接收的教育,其前提是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完成后才接受的教育;

2.是一种高深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基本任务,传授的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特点专门设定的知识; 3.具有相当的学术性,承担着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任务,是社会高端文化的组成部分; 4.是有一定标准、机构和程序来确认和管理的制度行为,包括招生制度、学位制度等。 六、高等教育的特征 1.教学内容的高深性(程度特征,代表知识的难度和深刻性); 2.教学内容的专业性(知识的门类和针对性)。 七、高等教育的目的 高等教育目的是一个由不同层次目的、目标构成的体系,包括国家对高等教育总的要求、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1.国家层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各个高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培养出教师、医生、工程师等具体的培养目标; 3.专业院系:根据国家和学校的规定提出更具体的人才知识、能力、品行目标。 八、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 高等教育的功能分为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 1.基本功能 ①育人功能: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品德培养、知识传授来实现人的各方面发展; ②政治功能:影响社会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变革 ③经济功能:影响一定的社会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 ④文化功能:影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衍生功能 促进社会成员的流动;促进文化交流、重组;成为文化资本生产交换的平台;安置社会人口。 九、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能 1.教学(培养人):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 2.科研: 3.社会服务: 十、高等教育结构:组成高等教育系统的各个部分结合的方式及其相互关系。

《高等教育学》模拟试卷9

《高等教育学》模拟试卷9 一,单项选择题(30) 1,1632年出版的高等教育研究著作《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 A、杜威 B、夸美钮斯 C、斯宾塞 D、赫尔巴特 2,到2009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人数总规模达2979万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百分之二十四点二,已跨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阶段。 A、普及化阶段 B、大众化阶段 C、快速发展阶段 D、精英教育阶段 3,我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是()。 A、京师大学堂 B、京师同文馆 C、白鹿洞书院 D、西学学堂 4,高等教育的目的实现的动力支持是()。 A、德育 B、体育 C、美育 D、智育 5,早期中世纪大学实行的是专业教育,主要围绕( )四科来组织教学活动。 A.神哲理法B.文理法农 C.法商工农 D.文法医神 6,()是系统论述教育的经济功能的经济学者。他在其名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系统论述了其教育经济思想 A.西奥多 B.夸美纽斯 C. 舒尔茨 D. 亚当.斯密 7,( )是制定高等教育目的的内在准则。 A. 社会需要 B.教育规律 C.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D. 个体需要 8,高等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要素是() A. 教师和家长 B.校长和教师 C.校长和学生 D.教师和学生 9,( )是高校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直接决定教学的成败。 A.课程建设 B.教学方法 C.教学内容 D. 多媒体建设 10,将学生应掌握的知识、能力的总体分解成各“小单元”,并分别确定为必修与选修两大门类,规定每门课程的学分和取得该专业毕业应修满的总学分的教学管理制度称为()。 A学年制 B学分制 C学年学分制 D学制 11,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从教材入手,提出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通过寻求问题的解决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属于

2018年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题目和答案

1-1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恩格斯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客观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基础上,对科学知识作了() A、主观性分类 B、客观性分类 C、“解剖分类” D、理论性分类 标准答案:C 2.潘懋元主编的《高等教育学》中写到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高等教育 B、高等专业教育的特殊规律 C、教育科学 D、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标准答案:A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30分) 3.培根按照人类理性的哪三种能力对科学知识做出了主观性分类() A、记忆 B、想象 C、判断 D、分析 标准答案:A,B,C 2-1西方高等教育发展史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美国第一所真正的州立大学是()

A、亚历山大大学 B、哈佛大学 C、麻省理工学院 D、弗吉尼亚大学 标准答案:D 2.1904年时任威斯康辛大学校长的范海斯,他主张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不包括() A、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 B、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与文化 C、由社区公共财政资助,以社区为服务重点 D、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本地社会与经济服务 标准答案:C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 3.修辞学校,由智者派创办,教学内容主要是“三艺”,包括:() A、文法 B、修辞 C、辩证法 D、经济法 标准答案:A,B,C 2-2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专门学校是() A、江南水师学堂 B、江南制造局工艺学堂

C、京师同文馆 D、广州同文馆 标准答案:C 2.“癸卯学制”纵向将教育机构划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在高等教育阶段又分为三级,第一级是() A、高等学堂 B、是大学堂 C、通儒院 D、研究生院 标准答案:A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 3.下列书院哪些属于宋代四大书院() A、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 B、湖南衡阳石鼓书院 C、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 D、湖南长沙岳麓书院 标准答案:A,B,C,D 3-1高等教育理念的构成要素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大学人特别看重学术研究层面的理念,把哪个理念称为大学的灵魂。 A、学生自治理念 B、教授治校理念 C、学术自由理念 D、大学自治理念

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计划(新版)

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计划(新 版) The work plan is the idea and arrangement of the work to be carried out, such as proposing tasks, indicators, completion time and steps and methods.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计划(新版) 说明:本文适用于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就是对即将开展的工作的设想和安排,如提出任务、指标、完成时间和步骤方法,提前预防同类错误问题再次出现,工作计划对提升工作效率有很大提升。下载后可直接打印使用。 20XX学年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龙川学校小学部迎来了第二个十年.在反思总结第一个十年的工作经验基础上,暑假我们管理层老师在爱的教育体系下进一步讨论明确了的促进教师发展的"三好老师细则"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三好学生细则".为了更好的落实这20XX学年的校本培训工作,提高我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强我校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结合我校教师队伍的实际状况和课程实施需要特制订我校校本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按照市教育局的统一要求,积极探索以学校为主要培训基地、校长为培训第一责任人的校本培训模式,充分发挥本校的培训功能和优势,实现培训内容、培训模式

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内容

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内容 一、考试题型 1、名词解释 2、辨析题,判断正误,并给出理由 3、简答题 4、论述题或材料分析题 二、答题注意事项 1、名词解释:概念解释,考的是概念的理解是不是规范?概念比较长,按照主 谓宾模式背诵记忆;可能四分一题,可以多答一两句,则更加长度,保证空间的合理利用; 2、辨析题:判断正误,说明理由;联系实际就要举例说明,要说专业术语不要 说别的;字迹整洁; 三、名词解释(精简版) 1、大众教育 西方学者马丁·特罗认为入学人数在适龄人口的15%-50%之间,属大众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面向全体社会公民,不设入学选拔考试或入学选拔考试不通过率

极低。受教育的机会增多,大众受教育者分布广泛,而且高等教育种类、层次、形式出现多样化。 或:高等教育面向社会成员,受教育者分布广泛,更多的人可以上大学,目的除了培养未来国家管理者之外,主要培养国家所需的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国家政府虽然提供一部分高等教育经费,但高等教育的主要支撑者已是老百姓。学校数量多,与各种职业相对应的技术逐渐成为专门的学科,并作为知识进行传授。 2、高等教育 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学术性或职业性的各类高等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3、高等教育结构 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包含体制结构、形式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 4、高等教育目的p48 具体而言就是指按一定社会的要求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作了如下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高等教育培养目标

高等教育学(河北省两学考试)

《高等教育学》试题(李晓萍整理) 选择题: 1.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的“教师资格证”制度作为我国教师职业许可制度的法律是( B ) A 教育法 B 教师法 C 高等教育法 D 教师资格条例 2.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B)。 A.素质教育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应试教育D.著名学者的学说 3.我国目前公办高校的领导体制是( D ) A 董事会制 B 校长负责制 C 校务委员会制 D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4.我国高校内部管理的重心应放在( C )层级 A 教师 B 教研室 C 院系 D 校级 5.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举措的重点是( C ) A 全面可持续性发展 B 建世界一流大学 C 发展高校创新能力 D 加强校园硬件建设 6.《莫里尔法案》在美国高等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代表高等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职能的出现,该法案颁布的年份是( A )年。 A 1862 B 1762 C 1861 D 1772 7.在一段时间的教学结束后,用于确定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评定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教学评价是(D )。 A定位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8.学分制的主要缺点是(B ) A. 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 B. 容易造成教学秩序混乱 C. 灵活性差 D.不利于发挥教师的特长 9.我国高等教育总体发展处于(A )。 A.大众化教育阶段 B.英才教育阶段 C.英才教育发展为大众化 D.英才教育向大众化转变 10.(A )在高等学校社会职能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

A.培养专门人才 B.发展科学 C.服务社会 D.引领文化 11.高等学校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A)。 A.教学 B.发展素质 C.科研训练 D.生产劳动 12.高等学校教师只有(C )才能在本学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A.社会活动频繁 B.师生关系良好 C.科研成果处于本学科前沿 D.教学成绩突出 13.1810年( B )首先提出“通过研究进行教学”的教学原则,使大学具有科研的职能。 A 威斯康星大学 B 柏林大学 C 牛津大学 D 萨莱诺大学 14.我国近代最早的新型大学是1895年创办的(B)。 A、京师同文馆 B、天津中西学堂 C、京师大学堂 D、北洋大学堂 15.人们溯源现代高等学校时,一般都认为是(C)。 A、西方古希腊时代 B、中国的殷商时代 C、欧洲中世纪大学 D、资产阶级工业革命时期; 16.(B)决定着高等教育体制。 A、政治体制 B、经济体制 C、文化 D、人口 17.(A)是现代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 A、培养专门人才 B、发展科学 C、服务社会 D、国际合作 18.(B )是实现高等教育目的的手段。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19.高等教育入学率(C)属于大众型教育阶段。 A、5%内 B、15% 内 C、15%—50% D、50%以上 20.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是(D )。 A、计划分配 B、双向选择 C、市场配置 D、自主择业 21.高校教师面对的是青年和成年人,劳动职责也是多方面的。体现出大学教师工作的(A )特点。 A、复杂性 B、创造性 C、长效性 D、协作性 22.(D )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和最核心的位置。

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

1、古代“高等教育”有何特点.P4 1随着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转移.“高等教育”中心也处在变动之中。2具有官办、私办或官私合办多种形式,但以官办的资助和兴办为主。3教育内容比较全面,比较注重道德与论理教育4教育的方式方法比较灵活,交流、启发、论辩是常用的方法5学术研究和教学育才结合得比较紧密。 2、中世纪大学产生初期有哪些基本特征.P6 (1)已初具现代意义上高等教育的基本内涵。(2)大学拥有自治权。 (3)大学是具有“国际性”的学术机构。(4)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程度授予相应的学历或资格证书。(5)中世纪高等教育仅限于大学教学. 4、“二战”结束至20 世纪70 年代高等教育有哪些主要特征.P9 1高等教育大发展、大调整.由注重发展数量逐步过渡到注重提高质量。2由“精英教育”过渡“大众教育”。3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办学形式日趋多样化。4出现“产学研一体化”和“学生消费者至上”现象。 1、我国高等教育的地区结构有何特点.请分析其原因。P27-28 高等教育的地区结构.指高等学校的地区分布,即它们的数量、类型在不同地区分布的比例,或称区域结构。我国高校大的方面分为三类:一是面向本省、市、自治区;二是面向大协作区;三是面向全国。新中国成立前,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交通便利的大城市或沿海地区,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几乎没有;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布局调整后高等教育也重新布局,经过几十年的实践.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地域分布逐步形成以下两种模式.(1)梯度结构模式。第一层次为经济发达的和原来高等教育基础较好的省市.包括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第二层次为一些原先高校数目不多.但发展较快的省市.包括浙江、福建、河南、黑龙江等.这些地方一般有高校30~40所.第三层次主要包括一些边远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 如云南、贵州、甘肃、西藏等。我国高等教育的地域结构因此呈现从沿海到内地、从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的梯度层次。(2)中心城市模式。即重点发展中心城市的高等教育.然后以中心城市带动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从而使高等教育布局更趋合理。 □2、高等教育结构的制约因素有哪些。P28-31 答:(1)社会经济、产业、技术结构的基础作用(2)社会政治和文化因素的直接制约。(3)区域经济、区域文化的客观影响。 □4、高等教育的功能和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有什么区别和联系。P44 高等学校的社会功能是高等教育的功能的具体体现.是把高等学校作为一种机构并针对外部环境而言的。功能通常指具有一定结构的系统所具有的作用.它是事物通过自己特有的活动而实际起到的作用。而职能则指某一机构的职责与能力。两者在概念的内涵上有着相同之处.都指事物的作用.但两者存在着应有范围上的区别。高等教育的功能总是通过高等学校的职能得以体现或与高等学校的职能相对应。高等教育的功能是高校职能存在的内在依据;高校职能是高等教育功能的外化形式。 □5、如何理解高校的国际合作职能。P43 国际合作是指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HE交流与合作。它主要包括师生互换、学位互认、学者互访、国际联合办学、国际合作研究、参加和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教育资源的互补和协助等。这既是21世纪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对高等学校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大学在世界各国经济和科技日趋国际化的历史潮流中应当和能够扮演的角色。这种新的职能在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充分利用杠杆的作用,打破高校历史上形成的相对封闭性,将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服务在国际合作的现实导向下进行全面的协调和有机的重组。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和思想内涵. 基本观点.①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是一致的.②旧式分工和私有制造成人的片面发展.③大工业生产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④共产主义社会使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思想内涵.①人的身心全面发 展.这是将人的生理和心理素质、体力和智力统一起来的全面发展.要把智、德、美三育通体育内在地结合起来.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来把握.②个体和社会的协调统一的全面发展.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具体地、历史地把握人的全面发展.③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多维的.而且是充分的、自由的、和谐的。这将在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得以实现。 □3、如何认识实现高等教育目的基本途径。P64-66 答:实现高等教育目的的途径就是能使高等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具体的实施方式,即教学工作、科学研究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教学工作是实施德、智、体、美诸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着力点主要在于掌握历史积淀的人类知识,主要是“传道、授业、解惑”。 科学研究训练的着力点主要在于培养学生主动探寻知识的能力和科学精神。社会实践的着力点主要在于使学生了解社会、提高素质、学会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三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三种实施途径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从而有效实现高等教育目的。 □1、专业划分、专业设置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专业划分:以学科为基础.职业适应性.独特性.层次性原则 专业设置.以专业结构及其相应功能为指导.两者联系紧密、相互依存。 □2、制定专业培养目标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第一.专业培养要与教育方针、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国家的学位条例相一致.第二.专业培养目标要体现德智体美协调发展的要求.要充分体现德与才、身与心、知识与能力、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协调与和谐.第 三.专业培养目标要体现高等学校层次、规格的差异性.第四.要使专业人才 质量规格具有国际可比性。 □3、专业内涵建设包括哪些方面.(高校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专业建设主要是指专业内涵建设,广义的专业建设也包括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调整。专业内涵建设的内容包括(1)专业培养目标建设。通过调研. 使专业培养目标符合学科发展趋势.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人才成 长规律。(2)专业课程体系、内容、方法建设。围绕培养目标调整优化 课程体系.充实更新课程内容.改进课程教学方法。(3)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包括年龄、学历、学位、职务、学缘等方面的结构。提高教师素质.强化专业团队。最关键的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4)专业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改善专业办学条件.优化教育教学环境。(5)专业管理建设。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者的基本素质和管理技能.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这几个方面相互联系、缺一不可,不能片面 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其中最关键的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2、教师指导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1)教育性原则。教师要鼓励学生增强信心.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认真独立地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2)科学性原则。要求学生以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从实际出发.科学地调查、分析问题.科学地使用材料.科学地建立逻辑结构。(3)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对学生进行普遍指导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各个学生的特点和差异.给予个别指导。 □5.制定高等学校教学原则的依据是什么. 答:(1)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规律.(2)社会的需要和教育的目标.(3)高等学校的特点.(4)先进的教学经验。(5)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3、高等学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有哪些内容和方式. 答:(1)教学水平评价的内容.广义的“教学评价”内容包括.第一.基本 素质。具体为思想道德、学术职务、职业技能.普通话水平、写作水平、 学术水平.、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第二.教学状态。具体为备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考试工作、教学改革。第三.科学研究。具体为科研立项、论 文著作、应用成果、教研成果、科研获奖。第四.工作业绩。具体为教学 工作量、开课门数、课程抽考、综合评价.领导评价、同行专家评价、学 生评价.、年度考核、表彰奖励。第五.特色项目或特殊贡献。(2)评价 方式.教师自我评价、教师同行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校领导对教 师的评价等多种方式 □4、高校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基本要求是.客观、公正、科学、统一。 □5、结合实际谈谈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答:高等学校教学改革趋向国际化.学科综合化趋势增强.高等学校教学趋 向个性化.教学管理活性化.倡导自主性学习.教学改革围绕培养创新人才 展开.趋向于强调教学内容的更新。 □1、你认为高等学校的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答:对一所大学而言.科学研究都是做好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只有具备 高水平的科研.才能使最新的学科信息进入教学过程.促进教学的更好发 展。要成为合格的高校教师.必须先是一个科研工作者.好的科研工作者才 能够成为优秀的教师。没有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就没有教学的高质量。教 师要围绕教学进行科学研究.建立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的机制。要积极地 把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上升为科研的问题.同时要把科研成果即使转化为教 学内容.提升教学的科技含量。 □2、试述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意义及其主要的途经。 答:高等学校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 理论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是学生能在本专业领域进行一定的科学研究.创 造性地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科研素质和能力。指导大学生参 与科研活动有多种途径(1)结合专业课的教学进行科研指导(2)在师 生合作研究中进行科研指导(3)结合社会实践进行科研指导(4)结合 学生的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进行科研指导。 □1.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直接动因是什么. 答:政治因素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直接动因:1.政治体制改革对高等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作用。(1)政治体制改革决定高等教育改革与发 展的方向;(2)政治体制决定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式。 2.政策引导为高等 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方向。(1)政策引导高度教育改革与发展是一种 世界性现象;(2)中国运用政策引导推动高度教育改革与发展。 □1、试述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因。 答:(1)经济因素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础动因.(2)政治因素是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直接动因.(3)文化因素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 催化动因:1)传统文化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2)文化差异导致 教育政策的差异3)外来文化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先发国家的 高等教育;第三世界高等教育。 □2、结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论述我过高等教 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现状:关于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目前存在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高等 教育规模已经过大,有的认为应当保持稳定,有的认为还要适度发展。 中国高等教育投融资渠道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各种高等教育类型基本 形成;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高校招生规模大幅度增加,普通本科专业布点迅速增长。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矛盾是:高 等教育机构所能提供的教育机会与公民接收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之 间的矛盾,对这对矛盾的协调和解决构成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动力。发展趋势: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现代化——高等教育思想、 内容和方法的现代化;高等教育多样化——体制、类型和标准的多样化;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终身化。改革的趋势:多元化(对象、政策 和目标)、现代化(模式更加完善;策略更加科学;价值取向更趋功效性)。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