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室内质控操作规程

室内质控操作规程

室内质控操作规程

一、引言

室内质控操作规程是为了确保室内环境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保障人们的健

康和舒适度而制定的。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室内质控的操作流程、监测方法和质量标准,以及相应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方法。

二、操作流程

1.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定期对室内空气进行监测,包括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氧气含量等指标的测量。监测频率根据场所的使用频率和人员密度确定。

2. 检测设备校准:确保使用的检测设备准确可靠,定期进行校准,并记录校准

结果。

3. 数据采集与记录:将监测到的数据准确记录下来,包括监测时间、地点、监

测指标数值等信息。

4. 数据分析与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与相关标准的差异,并进

行合理的处理措施。

5. 质量评估与改进: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评估室内环境质量,并提出改进措施,以确保室内环境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三、监测方法

1. 温度和湿度监测:使用温湿度计进行监测,监测点位应遍布整个室内空间,

包括不同高度和不同使用区域。

2. 二氧化碳监测:使用二氧化碳浓度监测仪进行监测,监测点位应根据场所的

大小和使用情况确定,确保覆盖到所有可能影响空气质量的区域。

3. 氧气含量监测:使用氧气浓度监测仪进行监测,监测点位应根据场所的特点和使用情况确定,确保覆盖到可能存在氧气不足的区域。

四、质量标准

1. 温度和湿度标准:根据不同场所的功能和使用要求,参考相关标准确定温度和湿度的合理范围。例如,办公室的温度范围应在20-26摄氏度,湿度范围应在40-60%。

2. 二氧化碳标准:根据场所的使用频率和人员密度,参考相关标准确定二氧化碳的合理浓度范围。例如,办公室的二氧化碳浓度应低于1000ppm。

3. 氧气含量标准:根据场所的特点和使用要求,参考相关标准确定氧气含量的合理范围。例如,密闭空间的氧气含量应不低于19.5%。

五、数据分析与处理

1. 数据比较:将监测到的数据与质量标准进行比较,分析是否符合要求。

2. 异常数据处理:对于超出质量标准范围的数据,需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增加通风换气、调整空调温度等。

3. 数据记录与报告:将数据记录整理成报告,包括监测结果、分析结论和改进建议,并进行归档保存。

六、质量评估与改进

1. 定期评估: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定期评估室内环境质量,包括空气质量、温湿度等指标。

2. 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如增加通风设备、改善空调系统、优化室内布局等。

3. 跟踪监测: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监测,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七、结论

室内质控操作规程是确保室内环境质量达到标准要求的重要工作。通过定期监测、数据分析和改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室内环境质量,保障人们的健康和舒适度。各相关部门和人员应按照本规程的要求进行操作,并不断改进和优化室内质控工作。

室内质控操作规程

室内质控操作规程 一、引言 室内质控操作规程是为确保室内环境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提供一套详 细的操作指南。本文档旨在规范室内质控操作流程,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和室内环境的卫生安全。 二、适用范围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各类室内环境,包括但不限于办公室、学校、医院、酒店等。适用于室内环境质量监测、检测和评估过程。 三、术语和定义 1. 室内环境质量:指室内空气质量、室内噪声、室内光照等方面的质量。 2. 室内质控:指通过监测、检测和评估等手段,对室内环境质量进行控制和管 理的活动。 四、室内质控操作流程 1. 室内环境质量监测 1.1 定期进行室内空气质量监测,包括检测室内空气中的有害气体、颗粒物、湿度等指标。 1.2 定期测量室内噪声水平,确保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1.3 定期测量室内光照强度,确保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2. 室内环境质量检测 2.1 根据监测结果,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判断是否达标。

2.2 对室内噪声和光照进行检测,分析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3. 室内环境质量评估 3.1 根据监测和检测结果,评估室内环境质量的优劣。 3.2 对评估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五、室内质控操作规范 1. 操作人员要经过相关培训,熟悉本操作规程,并严格按照规程执行。 2. 在进行室内环境质量监测、检测和评估时,操作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包括口罩、手套等。 3. 操作人员应使用准确可靠的监测设备和仪器,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操作人员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对监测设备和仪器进行定期校准和维护。 5. 操作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室内环境质量监测、检测和评估,确保 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6. 操作人员应将监测、检测和评估结果进行记录和归档,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 可追溯性。 7. 操作人员应及时对监测、检测和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并进行跟踪和追踪。 8. 操作人员应定期对本操作规程进行评估和修订,确保其符合最新的标准和要求。 六、质控操作记录 1. 室内环境质量监测记录:包括监测日期、监测地点、监测指标、监测结果等。

室内质控标准操作规程

室内质控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监测控制方舱实验室常规工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确定报告能否发出。 2.范围 方舱实验室开展的检测项目。 3.职责 3.1持有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上岗证的技术人员负责实验的操作。 3.2实验室主管负责定期对质控图的数据分析和失控处理的审核。 4.程序 4.1 分子生物组实验室质控操作在《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内部质量控制程序》指导下进行,并制定《内部质量控制计划》。 4.2 质控品的的选择 4.2.1 定量检测项目:使用商品化阴性、低、高浓度阳性质控品。 4.2.2 定性检测项目:使用商品化阴性、临界阳性对照品。 4.3 定量检测项目的室内质控 4.3.1设定商品化阳性质控品的靶值: 开始室内质控前,首先要设定阳性质控品的靶值,靶值必须在实验室内使用自己现行的检测系统进行,并填写《检测系统/方法的分析性能验证评估报告》。更换检测系统需另确定靶值。新批号质控品应与当前使用的质控品一起测定(更换质控品应填写《质控液号更换记录表》),根据20次或更多独立批次获得的至少20次测定结果,对结果数据取Lg 值,并对数据进行离群检验(剔除超过3s外的数据),计算出平均值X、SD、CV,以此X 作为该质控品有效期内的靶值,SD作为该质控品有效期内的标准差,CV为实验室常规条件下的变异。测定时必须保证和临床标本采取同样的检测程序。将得到的X、SD数据设定在LIS里的质控系统中,对于同一批号质控品在其有效期内靶值均应不变。

4.3.2把购买所得的阳性质控品在标本处理区冰箱-20℃保存,每天取出一管与标本同时检测,使用前质控品需室温平衡20min以使其完全融解。 4.3.3质控设置 4.3.3.1每批次检测工作所做质控分别是:商品化阴性、低、高浓度阳性质控品。按相应项目的检测程序随同病人的标本同时检测,在提取的过程中,阴、阳性质控品每批次操作放置于不同位置,以充分反映实际检测可能存在的问题。实验室应使用与检验系统响应方式尽可能接近患者样品的质控物。只要可能,实验室宜选择临床决定值水平或与其值接近的质控物浓度,以保证决定值的有效性。 4.3.3.2扩增时的排列顺序:质控品在扩增仪中的位置不能永久性的固定在一个孔,尽量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尽可能的监测每一个孔的扩增有效性。 4.3.3.3将得到的阳性质控品结果换算成Lg值后输入LIS的质控系统,系统会自动绘制Levey-Jennings质控图。并分析质控是否在控,如果在控可发当天的报告,如果不在控根据4.3.6条款处理,并填写《室内质控失控报告表》。 4.3.4 质控规则 4.3.4.1 采用单水平阳性质控品 使用13s规则,即质控结果超出了±3SD,判为失控。 4.3.4.2 采用两个水平的阳性质控品 使用Westgard多规则质控方法,具体如下: 4.3.4.2.1 12s:为警告规则,不是失控规则。若本批次质控结果没有超出±2SD,表示本批次检测是可接受的,可以发出报告;若有一个或以上的质控结果超出(不包括正好在限值线上的结果)±2SD,则该批次检测不适合立即报告,需要作进一步分析。 4.3.4.2.2 13s:若有一个或以上的质控结果超出了±3SD,判为失控,不可以发出报告。 4.3.4.2.3 22S:同批2个质控品结果同方向超出2SD或同一质控品连续两次结果同方向超出2SD,判为失控。 4.3.4.2.4 R4s:在同一批次检测中,如有一个质控值超过靶值+2SD,且另一个质控值超过靶值-2SD,判为失控。

检验科室内质控流程

检验科室内质控流程 科室内质控是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稳定和可靠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 医疗机构检测并纠正潜在的质量问题,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本文将介绍一个标准的科室内质控流程。 科室内质控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质控计划的制定和执行 质控计划是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制定的,并在全体科室成 员的共同参与下得到执行。质控计划要明确质控的目标和范围,确定测量 指标和评价标准,以及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流程。 步骤二:数据采集与整理 科室内的质控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包括疾病的发生率、患者的满意度、医疗事故的发生等等。通过数据采集和整理,可以了解科室内的现状 和问题,并进行对比和分析。数据采集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病历审核、抽 样调查等方式进行。 步骤三:数据分析与评价 在收集到数据后,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价。数据分析可以采用统计 方法和质量管理工具,例如直方图、散点图、柏拉图等等。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了解科室内质量问题的根源,并评价各项指标的达标情况。 步骤四:问题识别与改进 通过数据分析和评价,可以发现科室内存在的问题,例如手术并发症 率较高、医疗差错较多等。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改

进措施可以包括制定操作规程、加强培训、提供更好的设备等等。改进措 施的制定和执行应该由全体科室成员共同参与,并进行定期的评估和调整。 步骤五:绩效评价与持续改进 科室内质控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通过绩效评价,可以了解质控计 划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绩效评价可以根 据质控的目标和指标进行,例如手术成功率、感染率、不良事件等。持续 改进的过程需要全体科室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并进行定期的复查和分析。 除了以上几个步骤 首先,质控工作应该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科室内质控工作需要科室负 责人的领导和全体科室成员的支持,同时也需要设立专门的质控小组或质 控专员来负责具体的实施工作。 其次,质控流程需要有明确的时间安排和频率要求。质控工作需要定 期进行,例如每个季度或每个月进行一次评估和改进。同时,质控工作也 需要及时进行,例如及时记录和反馈患者的投诉和意见。 最后,质控结果需要及时向全体科室成员通报和分享。质控结果的公 开和透明可以激发全体科室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共同学习和进步。 总之,科室内质控流程是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一个标准的 质控流程包括质控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数据采集与整理、数据分析与评价、问题识别与改进、绩效评价与持续改进等几个步骤。质控流程还需要有明 确的责任分工、时间安排和频率要求,以及及时通报和分享质控结果。通 过质控流程的实施,可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血常规检验室内质控的操作规程

血常规检验室内质控的操作规程 1. 引言 血常规检验作为常见的临床检验项目之一,质控工作对结果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是医疗机构提供 优质医疗服务的基础。本文档旨在规范血常规检验室内质控的操作,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检验设备和试剂 - 血常规分析仪:确保设备运行正常,每日进行校准和质控血 样的检验,记录校准结果和质控数据。 - 校准标准品和质控血样:根据厂家要求选择标准品和质控血样,定期检查其有效期和适用范围。 3. 日常操作规程 3.1 样本采集和处理 - 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流程采集患者血液样本,并确保标本采集 管或血常规管中抗凝剂的正确使用。 - 避免样本被暴露在光照、高温或低温等有害环境中,避免溶血、凝血等影响检验结果的现象发生。

3.2 校准与质控 - 每日开始检验前,进行设备的校准,校准时间、人员姓名、 校准结果等应做相应记录。 - 每日开始检验前,进行质控血样的检验,比较实验结果与标 准值,记录质控数据。 - 根据质控数据,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3.3 结果分析与报告 - 检验结果应严格按照规定格式填写,并及时录入计算机系统。 - 理解并分析检验结果,判断正常与异常结果。 - 根据结果的异常性质和程度,提供合理的建议或进一步检查 所需。 4. 质控记录与分析 - 每天负责人应保留设备校准记录和质控数据,并按照规定时 间进行归档。 - 对质控数据进行分析,根据质控指标和内外质控要求,评估 并纠正质量问题。

5. 质控问题处理 - 当质控数据超出预期范围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排查和纠正。 - 记录问题的发生和处理过程,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 6. 结论 严格按照本操作规程进行血常规检验室内质控,对提高检验结 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质控工作是确保医疗机构提供 优质服务的重要保障,需得到全体工作人员的重视和积极参与。 本文档详细规定了血常规检验室内质控的操作规程,包括检验 设备和试剂的选择与准备、样本采集和处理、校准与质控、结果分 析与报告、质控记录与分析以及质控问题处理等内容,旨在确保血 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质控工作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 具有重要保障作用,需要全体工作人员的重视和积极参与。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操作规程

规*输血科各级检验人员室内质控操作程序,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合用于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 选择已知型别的红细胞和血清,根据其与在用试剂标准血清:抗 A、抗 B、抗 D 、ABO 血型反定型红细胞及 ABO 血型抗原检测卡(微柱凝胶)阳性及阴性检测结果,通过每天或者每批与待检标本相同的试剂和方法进行检测,以监控实验室进行 ABO 、RhD 血型检测过程中应用的试剂、设备及实验流程,并评估实验结果的有效性。 1. 质控品:样本 1 A1 型 RhD (+)红细胞 样本 2 B 型 RhD (+)红细胞 样本 3 A 血清 样本 4 B 血清 样本 5 O 型 RhD (+)红细胞 样本 6 RhD ( -)红细胞 2. 血型鉴定试剂: 标准血清:抗 A,抗 B,抗 D ABO 血型反定型红细胞: Ac, Bc, Oc ABO 血型抗原检测卡(微柱凝胶) 卡式专用离心机 首先将质控品、标准血清及 ABO 血型反定型红细胞从冰箱取出后平衡至室温。操 作步骤按不同检验方法(平板法、试管法、微柱凝胶法)具体如下:

1. 平板法:在玻片上(或者纸片上)按表 1 加样各 1 滴(50ul),混匀(直径约 20mm 大小), 先后缓慢摇晃玻片, 2 分钟摆布肉眼判读结果,并记录。 2. 试管法:取 13 支(95mm×12mm 或者 75mm×12mm) 试管做好标记, 按表 1 加样各 1 滴(50ul), 混匀, 离心 (离心速度和时间可以选择转速 1000rpm 时间 1 分钟或者转速3400rpm 时间 15 秒) , 判定结果,并记录。 3. 柱凝胶法: 取 4*待检 ABO 血型抗原检测卡(微柱凝胶)做好标记。将样本 1 分别加入第 1*卡的 1-3 孔中各 1 滴(50ul),将样本 2 分别加入第 2*卡的 1-3 孔中各 1 滴(50ul),将样本 5 分别加 入第 3*卡的 1-3 孔中各 1 滴(50ul),将样本 6 加入第 4*卡的第 3 孔内。使用卡式专用离心机 离心,取出,肉眼判定结果,并记录。 首次使用质控品或者不连续使用时,需要连续做三天试验,结果一致,方可定为参考值;更 换不同批号质控品时,需新旧质控品同时做,连续两天,旧批号质控品在控,新批号质控品质 控品结果一致,可确定参考值;更换试剂时,需新旧批号试剂同时做两次质控品,两次结果一 致,可确定参考值;不同仪器或者不同方法学均要单独定值。 质控规则:按《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室内质控程序》执行。 阳性结果与预期结果比较浮现超过 1+凝集强度的差异,或者阴性质控浮现阳性结果时,均视为失 控。 失控原因分析:按《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室内质控程序》执行。 失控解决方案:按《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室内质控程序》执行。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参考值登记表》………………………S*K -JL65 抗 D + 样本 4%Ac + 样本 3 1 抗 D + 样本 4%Ac + 样本 4 2 抗 D + 样本 抗 D + 样本 6 5 4%Oc + 样本 4%Bc + 样本 3 3 4%Oc + 样本 4%Bc + 样本 4 4 抗 B + 样本 1 抗 B + 样本 2 抗 B + 样本 5 抗 A + 样本 1 抗 A + 样本 2 抗 A + 样本 5

室内质控操作规程

室内质控操作规程 引言概述: 室内质控操作规程是指在室内环境监测和质量控制过程中的一系列操作规范和 流程。通过严格遵守室内质控操作规程,可以确保室内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室内环境质量管理的水平。本文将详细介绍室内质控操作规程的五个部分。 一、质控样品的选择与制备 1.1 样品选择 - 根据室内环境监测的目的和要求,选择适当的质控样品,如空气、表面、水等。 - 样品选择应考虑与实际环境相符合,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1.2 样品采集 - 样品采集时,应遵循规定的采集方法和程序。 - 采样器具应经过消毒和校准,以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采集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污染,如避免手部接触采样头等。 1.3 样品制备 - 样品制备时,应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避免样品的污染和变质。 - 样品制备过程中应注意操作细节,如温度、湿度、pH值等,以保证样品的准 确性和一致性。 二、质控仪器的校准与维护 2.1 仪器校准

- 定期对使用的质控仪器进行校准,以保证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校准过程中应使用标准物质进行比对,校准记录应详细记录,以备查证。 2.2 仪器维护 - 定期对质控仪器进行维护,如清洁、更换零部件等,以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 - 维护过程中应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对仪器造成损坏或污染。 2.3 仪器记录与管理 - 对仪器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校准记录、维护记录等。 - 对仪器进行管理,如定期检查、保养和更新等,以确保仪器的长期可靠性和 稳定性。 三、质控方法与数据分析 3.1 质控方法选择 - 根据室内环境监测的要求和标准,选择适当的质控方法。 - 质控方法应具有准确性、可靠性和重复性,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可信度。 3.2 数据分析与评估 - 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判断是否符合质控标准和要求。 - 对异常数据进行排除或重新采集,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3.3 质控结果的报告与反馈 - 根据质控结果,编制质控报告,详细记录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 - 将质控报告反馈给相关部门或人员,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和改进措施。

完整word版)检验科室内质量控制标准操作程序

完整word版)检验科室内质量控制标准操 作程序 解,盖上瓶盖,放置30分钟,待其完全溶解。 4.1.4.3.3保存:复溶后的质控血清中一般项目常温(20-25℃)可稳定保存8小时;在2-8℃可稳定保存一周;完全溶解好的质控血清充分混匀后,用离心管分装成500ul一只置-20℃冻存,可稳定保存一个月,临用前复溶一支,充分混匀后作为当天的质控物。 4.2日常室内质量控制 4.2.1在进行检验前,必须进行质控品的检测,检测结果必须符合质控范围,才能进行正式检测。 4.2.2每天要进行质控品的检测,每个批次检测前必须进行质控品的检测。 4.2.3质控品检测结果不合格时,必须及时分析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进行正式检测。 4.2.4定期对质控品进行检测,确保质控品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4.3质控数据的处理

4.3.1质控数据必须及时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检验日期、质控品批号、检验人员、检验结果等。 4.3.2对质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判断检验结果是否符合要求,如发现异常情况,必须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 4.3.3对质控数据进行存档,保存时间不少于5年。 5附录 5.1生化项目常用质控品 5.2血液分析项目常用质控品 5.3凝血功能分析项目常用质控品 目的:确保检验科室内检测工作的精密度和常规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适用范围:检验科开展的检验项目。 职责:技术负责人、实验室组长、检验人员和监督员分别负责不同的任务。 管理程序: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培训工作人员、建立标准操作规程、仪器的校准和质控品的选择。日常室内质量控制需要进行质控品的检测,对不合格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质控数据必须及时记录、统计分析和存档。

尿液室内质控的标准操作规程

尿液室内质控的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本文旨在规范尿液室内质控操作规程,以提高临床尿液检验的质量。 SOP文件的更改】任何使用本程序的操作人员都可提出 更改,但需经专业主管及科主任签字生效。 操作步骤】 1.室内质控品的选择:应选取质量可靠、稳定性好、瓶间 变异小的质控品,除非特殊情况,一般不宜更换。 2.质控品的正确使用与保存:应按照质控品说明书操作和 保存,不使用超过保质期的质控品,使用时应轻轻摇匀,切忌剧烈振摇,防止泡沫产生,质控品要在与患者标本同样测定条件下进行测定。 3.室内质控图的绘制: 3.1.均值和质控限的确定:在开始室内质控时,首先要确 定质控图的均值和质控限,将质控品与常规标本一起测定。根据20次质控结果(每天开一瓶,一天测一次),对数据进行 离群值检验(剔除超过3s外的数据),计算出平均数和标准差,

作为暂定均值和暂定标准差。以此暂定均值和标准差作为下一个月室内质控图的均值和标准差进行室内质控;一个月结束后,将该月的在控结果与前20个质控测定结果汇集在一起,计算 累积平均数和累积标准差(第一个月),以此累积平均数和标准差作为下一个月质控图的均值和标准差。重复上述操作过程,连续三至五个月。以最初20个数据和三至五个月在控数据汇 集的所有数据计算的累积平均数和标准差作为质控品有效期内的常规均值和标准差,并以此作为以后室内质控图的均值和标准差。如果发现离群值,需重新计算余下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以此均值作为质控图的均值。至于标准差,可采用以前变异系数(CV)来估计新的标准差。以前的标淮差是几个月数据 的简单平均或甚至是累积的标准差。这就考虑了检测过程中更多的变异。标准差等于平均数乘以以前变异系数(CV%)。 3.2.绘制质控图及质控方法(规则)的应用:根据质控品的 靶值和质控限绘制质控图,并将原始质控结果记录在质控图表上,保留打编写者、审核者和批准者的信息。 结语】以上操作步骤应严格执行,以确保尿液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室内质控标准操作规程

室内质控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为检测、控制实验室测定工作的精密度、准确度、提高常 规测定的批间、批内的一致性。 2、适用范围:适用于输血科对血型血清学实验室检测的全过程质 控。 3、职责:输血科对所有工作人员负责血型血清学实验室检测的全过 程质控。 4、仪器设备: 4.1设备显微镜、普通离心机、试剂冷藏柜、移液器、冰箱、血液冷藏箱、数显恒温水浴锅、入出库血液工作站(计算机一套)。 4.2运行环境:温度应控制在18~27℃,湿度应保持在30~70%。 4.3 放置地点:交叉配血室配血区。 5. 原理:实验室室内质控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可靠的测定结果。室内质控就是检测过程,以评价检验结果是否可靠,以及排除质量环节中所有导致不满意的原因。广义上室内质控适用于得出检验结果所有步骤的活动,从收集标本开始,直至报告测定结果,是保证高质量操作的必要措施。 6.试剂: 6.1试剂名称:凝聚胺试剂盒,抗球蛋白试剂、ABO反定型试剂、 A、 B、O型试剂红细胞。 6.2试剂储存条件及有效期:储存温度为2~8℃,有效期详见说明书。 7.操作规程

7.1 人员的培训和职责做好质控的关键人员,通过培训,使其掌握质控的基础知识、一般方法,明确各自的职责。 7.2实验室设备的维护及校准仪器要求定期维护、校准:强检的仪器要定期送计量检定部门检定:非强检的设备可以自检,自检的方法采取比对试验,包括室间质评、生产厂家的定期校准。 (1)冰箱温度范围:2~6℃,在冰箱中放置一盛有水的容器,其水量与所储存的血液成分量相当,至恒温后测定液体的温度。报警功能:高于6℃或低于2℃或切断电源应发出警报。用高于6℃的水浸泡警报器上的温差电偶,将会发出警报,切断电源时也应发出警报(1次/月)。(2)低温冰箱温度范围:低于-20℃,在低温冰箱中放置一盛有40%异丙醇或酒精的容器,其量与所贮存的血液成分量相当,至恒温后测定液体的温度。报警功能:切断电源应发出警报。(1次/月) 7.3标本的控制;标本要求有唯一性标识。标本采集、运送、交接、处理、贮存、销毁和记录等环节上都要控制,并有追溯性。 (1)温度计温度波动性:±℃,恒温后用计量检定合格的温度计,在同一测试点分别测定0和15min时的温度。温度均匀性:±℃,恒温后用计量检定合格的温度计,在东、西、南、北、中位位置均匀选取5点,测定温度。 (2)离心机离心时间:±10%,用标准计时器连续测量5次,每次测试20s,取其平均值与离心机上的定时器比较。离心速度:±50转/分。(1次/季度) 7.4试剂的质量控制选用质量可靠、通过质量评价的试剂盒。日常工

检验科室内质控流程

让知识带有温度。 检验科室内质控流程 检验科室内质控流程标准化文件发布号: (9312-EUATWW-MWUB-WUNN-INNUL-DTY- 邛崃段氏骨科医院 检验科室内质控流程: 采购质控品→设定质控图的均值→设定质控限→绘制质控图→失控推断规章→日常工作前质控测定→失控缘由分析及处理→质控数据的管理 1) 各试验室必需将室内质控工作贯通到日常检验中,质控办法可按照详细测定项目不同自行挑选,按照国内外质控技术进展趋势逐步完美。 2) 天天室内质控标本需与病人标本同时测定,惟独当质控结果达到试验室设定的接受范围,才干签发当天的化验报告。 3) 当室内质控结果浮现失控时,需认真分析、查明缘由,若是真失控,应当在重做的质控结果在控后,对相应的全部失控的患者标本举行重新测定,方可发出报告;若是假失控,病人标本可以按原测定结果报告。 4) 质控品的订购由各试验室上报方案,科室统一支配。 5) 质控品的保存由各试验室指定专人负责。 6) 质控品检测的全过程需严格根据说明书要求执行,不能随意更改。 7) 更换质控品应在前一批号未使用尽之前,以保证新、旧批号 第1页/共2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同时使用一段时光,不得使用过期的质控品。 8) 各试验室每月末要对当月的室内质控结果举行分析评价并与以往各月的结果举行比较,制定下一个月的质控方案。将质控原始数据及质控图汇总收拾后存档保存。 9) 各试验室工作人员每日需对冰箱、温箱、比色仪等常规设备的工作情况举行检查。 10) 科室全部使用的仪器必需定期按一定的要求举行校准和评估,同类仪器和同类项目的测定每年由科室组织两次比对实验,以保证检测结果的精确性和全都性。 11) 科室对检验报告的质量每年举行两次抽查评估。 12) 各试验室都应备有室内质控记下本,记下内容包括:质控项目、质控品来源、质控品批号和有效期、测定结果、失控分析及处理措施、阶段小结。 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第2页/共2页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操作规程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旨在规范检验人员的室内质控操作程序,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所有输血科员工都应该遵守执行。 一、ABO、RhD血型室内质控操作规程 该规程的检验原理是选择已知型别的红细胞和血清,根据它们与在用试剂标准血清的阳性和阴性检测结果,通过每天或每批与待检标本相同的试剂和方法进行检测。这样可以监控实验室进行ABO、RhD血型检测过程中应用的试剂、设备及实验流程,并评估实验结果的有效性。 主要试剂组成包括质控品和血型鉴定试剂。质控品包括样本1A1型RhD(+)红细胞、样本2B型RhD(+)红细胞、样本3A血清、样本4B血清、样本5O型RhD(+)红细胞和样本6RhD(-)红细胞。血型鉴定试剂包括标准血清:抗A,抗B,抗D、ABO血型反定型红细胞:Ac,Bc,Oc以及ABO血型抗原检测卡(微柱凝胶)。

卡式专用离心机是该规程的主要仪器。操作步骤根据不同的检验方法(平板法、试管法、微柱凝胶法)具体执行。 建立参考值是该规程的重要步骤之一,可以通过统计实验室内已知血型的样本来确定参考值。 以上是关于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操作规程的简要介绍,通过遵守该规程,可以确保输血科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凝聚胺介质法是一种血型鉴定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红细胞表面带有的负电荷和Zeta电位来实现红细胞之间的排斥作用。该方法首先使用低离子溶液降低介质的离子强度,减少红细胞周围的阳离子云,以促进红细胞和血清(血浆)中的抗体结合。然后加入凝聚胺溶液,中和红细胞表面带有的负电荷,使红细胞Zeta电位降低,缩短红细胞之间的距离,从而产生非特异 性的凝聚。最后加入悬浮液,中和凝聚胺阳离子作用,使正常的红细胞非特异性凝聚散开,试验结果为阴性。但如果红细胞被相应的抗体致敏,则会被凝聚胺凝结,试验结果为阳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