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考试范围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考试范围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考试范围

一、《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考试范围

1.第三章多声部音乐调性的识别与和声分析

本章考试内容是分析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的音乐作品

包括:调性的识别、转调、离调、换调,副属和弦等内容。

声与作品分析基本要求

一、和声分析的次序

(一)分析全曲基本调式调性布局

(二)分析段落和声结构

(三)分析乐句和声结构

(四)分析转调与离调和声

二、和声分析的基本思路

(一)和声终止式

1.半终止

2.完全终止

(二)关注和声低音

和声的原位与转位

2.第四章音乐材料陈述与展开

(1)音乐材料陈述主要是:稳定性陈述与非稳定性陈述两种类型(2)音乐的材料展开手段主要是:

1)变奏,织体变化、和声变化、旋律变奏、调式调性、速度、配器等。

2)延展,重复、模进、分裂、紧缩、扩大等。

3.第五章音乐作品曲式结构的基本原则

音乐分析中曲式构成有两种原则

原则一:原则二:

(1)并列原则(1)呼应原则

(2)再现原则(2)三部性原则

(3)变奏原则(3)起承转合原则(4)回旋原则(4)变奏原则

(5)奏鸣原则(5)回旋原则

本讲课主要采用第二种原则

4.第六章规范化曲式之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

本学期讲课至第六章第三节为止。

第一节一部曲式(一段式)

一、一部曲式定义

二、乐段分类(乐段内部结构)

(一)单乐段

1.一句类乐段

2.二句类乐段

3.三句类乐段

4.四句类乐段

5.五句类乐段

(二)展开型乐段

(三)平行复乐段

三、一部曲式的和声

(一)和声结构的开放性

(二)和声结构的收拢性

四、一部曲式的从属部分

五、一部曲式的应用

提示:重点掌握复乐段

第二节单二部曲式(二段式)

一、定义:两个内容不同或相近的乐段,建立在对比与统一基础上,

并运用呼应原则构成的结构形式,称为单二部曲式(二段式)。

二、单二部曲式的第一部分:具有呈示型的特点,即运用稳定的音

乐陈述方式构成。

三、单二部曲式的分类:根据第二段第二句的写法。如果第二句再

现第一段的某一句就是再现性二段式,如果没有再现则是并置

型二段式。

(一)并置型:两段的材料具有对比性,如:《苏尔维格之歌》,第一段为四拍子,a小调;第二段三拍子,大调。

(二)再现性:两段的材料建立在统一的基础上,即,第二段的后句必须再现第一段的某一句。如:舒曼《第一次丧失》

四、分析举例

例1

《祖国,慈祥的母亲》分析写作

这是一首并置型二段式结构(单二部)的歌曲

结构图示如下:

结构:引子 A B 尾声

乐句:( a + a1) b

小节:8 (9 + 8) 12 10

调式调性:e小调

一、说明

(一)本体解读

该曲是带引子、尾声的并置型二段式结构。

1.引子由第二段的主题旋律改编而成,气势宏大,感情真挚。

2.第一段由平行结构的两句组成,上句9小节,下句8小节。最后

一小节的链接是反向半音阶进行进入第二段;

3.第二段只有一个12小节的大乐句构成,直接进入全曲的高潮,突

出了“亲爱的祖国”的热情洋溢的情怀表达;

4.全曲反复一次,补充句10小节,运用“啦啦”的衬词进一步表现

对祖国母亲的情感。

(二)相关问题陈述

1.平衡问题:第一段两句,第二段一句;在表面来看已经失去平衡,

但,补充句起到关键的作用,使之起到了平衡的作用;

2.对比问题:任何一件艺术作品没有对比就没有美感,这种对比是

建立在相应的两个物体之间的,音乐作品也是一样,通过对比达到审美得目的,通过对比达到表现美得目的。这首歌曲的两段之间形成的对比因素主要体现在:音区的对比,旋律形态的对比两个重要的因素;

3.统一的问题:同理只有对比,没有统一是不能达到人的基本的审

美追求的,创作作品也不可能有审美的基础;因此,这首作品的统一的因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体现在:全曲织体的统一,调式调性统一;有了这两个基本的因素,使人感受到它的完整性。4.此外,从引子与第二段的音乐主题来看也形成了均等的二分性。

分析2

《故乡》歌曲结构

结构:引子 A B

句子:a+b+b1+b2+b3+补间c+ab 尾声

小节:4 4+3+3 +3 +4+5 3 9+10 5

调:D宫B羽

说明:

1.歌曲《故乡》为再现式二段体结构,引子为4小节,第一段由5

句组成,外加一句补充。第二段为两个长的句子构成。

2.歌词结构特点:自由诗体结构。

3.引子与第一段为D宫调式,第二段为B羽调式。两段之间形成织

体对比、音乐情绪对比,通过间奏与尾声的材料构成全曲的统一性。

从属部分:引子的材料来自第一段第一句,间奏是具有坚强意志的音乐特性

第三节单三部曲式

一、定义:具有呈示、展开(对比)、再现功能,每个部分具有段

落结构的音乐形式就是单三部曲式。

二、类型:以中段的写法为依据

(一)引申型中段的单三部曲式

(二)并置型中段的单三部曲式

(三)综合性中段的单三部曲式

三、三种类型结构分析

(一)引申型中段

1.材料来自第一段,是呈示段材料的进一步发展,其发展手法有:

变奏、改变调式调性、改变速度、改变拍子、改变织体……等。

2.中段一般结束在主调的属和弦,称为“属准备”。之后接再现部分。

3.特点:具有展开性,和声较复杂,旋律片段化、零碎化调式调性

不稳定。

谱例:舒曼《梦幻曲》

(二)并置型中段

1.使用新材料,与首尾两段形成对比。

2.中段结束为开放性,即:有主调“属准备”。

3.特点:结构较规整,和声较简洁。

谱例:桑桐《内蒙民歌主题钢琴小曲》

(三)综合性中段

1.材料来源有二:一是来自呈示段,二是使用新材料,由综合的材

料构成中段,这种情况经常可以分为上下片。

2.中段的结束同样以开放性为主,属准备就是标志。

3.特点:展开性与呈示性相结合。

(四)再现段

1.完全再现

2.变化再现

(五)重属部分

引子、间奏、尾声

1.引子有导入功能,一般为开放结构;

2.间奏为连接、转调作用;

3.尾声为总结、归纳与统一的作用

分析例3

《黄水谣》歌曲结构分析

结构:引子 A B A 尾声句子:(a+b+间+c+d)间 e + d 间a1+a2

小节:5 (7+8+2+8+9 ) 4 (3+3)+(3 +3) 4 8+6 5 调: E大

拍子:二拍子四四拍子二拍子

说明:

1.该曲再现三段式结构,E大调,第一段为四句,中间有一句间奏;第二段为

四四拍子,共两大句,它可以分为两小句;第三段为紧缩再现,共两句。

2.首尾两段式再现对应关系,中段在拍子、织体、情绪、内容形成了对比。

3.从属部分:引子与尾声材料相同,具有呼应的作用。间奏随着音乐情绪的发

展而有所变化。

分析3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第二首第三乐章第一部分

该作品为单三部曲式结构,结构图示如下:

(一)结构图示

基本结构: A B A1

乐句(a +a1) (a2+b ) ( a +a3 ) 补充

小节数(4 +4) (11+14 ) ( 4 +4) 4

调式调性 A #f #g A

(二)说明

1.该曲为综合中段写法的单三部曲式结构

2.第一段由一个主和弦分解构成的主题动机材料发展而成。上句的和声由主和弦——重属和弦——属和弦,开放型结构。下句属和弦开始——主和弦,收拢型结构。反复一次

2.第二段,由两个大句构成,上句是第一段的材料,发展手法是转调即:A——#f ——#g;下句为新材料旋律优美,具有歌唱性,前半句织体优雅,后半句具有转调的功能,织体也发生了变化,并做好属准

备。

3.第三段与第一段基本相同,最后有四小节的补充终止。材料是主导动机。调性统一在主调上。

4.中段在结构中显得特别长,每一句都有10多小节,但第一段反复了一次,显得均衡。

5.对比的材料由新材料与新的调性。

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

音乐学院《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10分) 1. 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主题)。 2. 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主要调性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那么该结构单位称为(收拢性结构)。 3. 乐段的内部结构可以细分为(乐句)、(乐节)、(乐汇)。 4. 乐段最后落于主调的属和弦,以和声的半终止结束,称之为(开放乐段)。 5. 段落之间还可能形成尾首重叠的关系,称为(侵入终止)。 6. 音乐作品的结构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的要素包括:(旋律)(和声)(织体)(调式调性). 7. 乐段的调性结构可分为(单一调性)和(转调)的结构 二、名词解释(共 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10 分) 1. 复乐段 复乐段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复乐段的“复” ,为重复或复合的意思。它既是一个量的概念,即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分量,又是一个质的概念,即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内容为重复关系。复乐段以其包含乐段数量的差别,可分别称之为二重复乐段、三重复乐段等。但三重及三重以上的复乐段实际上非常罕见,因此,通常所谓的复乐段,也即指二重复乐段。 2. 三部性原则三部性原则是在呼应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部 性结构就是在遥相呼应的两部分之间,插入一个中间部分。

三部性原则在音乐中的具体体现,可用图式:A—E —A来表示,即主题(呈式)——离题(对比或引伸展开)——返题(主题再现)。三部性原则的核心是再现,因而也可以称之为再现原则 三、简答题(共四小题,每小题5分,共25 分) 1. 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哪些特征? 答: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以下几个特征: (1)乐思材料比较片段化、零碎化。 (2)调性与和声呈不稳定功能。这种不稳定功能的最基本的体现是避免全曲的主要调性而在从属调性上进行。调性与和声的不稳定功能的进一步强化则体现为不确立一个明确的调性为目标,避免主和弦或避免完全终止式,不在一个调性上作较长的停留,较多使用不协和和弦等等。 (3)结构上不规整,不形成正规的乐句或乐段结构。结构的分裂是体现结构不稳定功能的常用手法。 2. 乐句、乐节、乐汇有什么特点?答:乐句是乐段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乐段内部的曲式成分。其长度一般约为4至8 小节,具有一定的节奏音型和旋律的起伏,乐句的和声包含相对完整的内容,句尾通常要出现和声终止式。 乐节指长度约为2至4小节的、规模较小的音乐片段,多数乐节 相当于半个乐句的长度。 乐节内若能再细分,则可以划分出乐汇。乐汇是由两个以上的乐

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

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 参考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音乐学院《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主题)。 2. 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主要调性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那么该结构单位称为(收拢性结构)。 3.乐段的内部结构可以细分为(乐句)、(乐节)、(乐汇)。 4. 乐段最后落于主调的属和弦,以和声的半终止结束,称之为(开放乐段)。 5. 段落之间还可能形成尾首重叠的关系,称为(侵入终止)。 6.音乐作品的结构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的要素包括:(旋律)(和声)(织体)(调式调性). 7.乐段的调性结构可分为(单一调性)和(转调)的结构 二、名词解释(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复乐段 复乐段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复乐段的“复”,为重复或复合的意思。它既是一个量的概念,即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分量,又是一个质的概念,即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内容为重复关系。复乐段以其包含乐段数量的差别,可分别称之为二重复乐段、三重复乐段等。但三重及三重以上的复乐段实际上非常罕见,因此,通常所谓的复乐段,也即指二重复乐段。 2.三部性原则

三部性原则是在呼应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部性结构就是在遥相呼应的两部分之间,插入一个中间部分。 三部性原则在音乐中的具体体现,可用图式:A-B-A来表示,即主题(呈式)——离题(对比或引伸展开)——返题(主题再现)。三部性原则的核心是再现,因而也可以称之为再现原则 三、简答题(共四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哪些特征 答: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以下几个特征: (1)乐思材料比较片段化、零碎化。 (2)调性与和声呈不稳定功能。这种不稳定功能的最基本的体现是避免全曲的主要调性而在从属调性上进行。调性与和声的不稳定功能的进一步强化则体现为不确立一个明确的调性为目标,避免主和弦或避免完全终止式,不在一个调性上作较长的停留,较多使用不协和和弦等等。 (3)结构上不规整,不形成正规的乐句或乐段结构。结构的分裂是体现结构不稳定功能的常用手法。 2.乐句、乐节、乐汇有什么特点? 答:乐句是乐段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乐段内部的曲式成分。其长度一般约为4至8小节,具有一定的节奏音型和旋律的起伏,乐句的和声包含相对完整的内容,句尾通常要出现和声终止式。 乐节指长度约为2至4小节的、规模较小的音乐片段,多数乐节相当于半个乐句的长度。

[练习]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

[练习]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音乐学院《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主题)。 2. 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主要调性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那么该结构单位称为(收拢性结构)。 3.乐段的内部结构可以细分为( 乐句)、(乐节)、(乐汇)。 4. 乐段最后落于主调的属和弦,以和声的半终止结束,称之为(开放乐段)。 5. 段落之间还可能形成尾首重叠的关系,称为(侵入终止)。 6.音乐作品的结构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的要素包括:(旋律)(和 声 )( 织体 )( 调式调性). 7.乐段的调性结构可分为(单一调性)和(转调)的结构 二、名词解释(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复乐段 复乐段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复乐段的“复”,为重复或复合的意思。它既是一个量的概念,即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分量,又是一个质的概念,即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内容为重复关系。复乐段以其包含乐段数量的差别,可分别称之为二重复乐段、三重复乐段等。但三重及三重以上的复乐段实际上非常罕见,因此,通常所 谓的复乐段,也即指二重复乐段。 2. 三部性原则

三部性原则是在呼应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部性结构就是在遥相呼应的两部分之间,插入一个中间部分。三部性原则在音乐中的具体体现,可用图式:,,,,,来表示,即主题(呈式)——离题(对比或引伸展开)——返题(主题再现)。三部性原则的核心是再现,因而也可以称之为再现原则 三、简答题(共四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哪些特征, 答: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以下几个特征: (1)乐思材料比较片段化、零碎化。 (2)调性与和声呈不稳定功能。这种不稳定功能的最基本的体 现是避免全曲的主要调性而在从属调性上进行。调性与和声的不 稳定功能的进一步强化则体现为不确立一个明确的调性为目标, 避免主和弦或避免完全终止式,不在一个调性上作较长的停留, 较多使用不协和和弦等等。 (3)结构上不规整,不形成正规的乐句或乐段结构。结构的分 裂是体现结构不稳定功能的常用手法。 2.乐句、乐节、乐汇有什么特点, 答:乐句是乐段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乐段内部的曲式成分。其长度一般约为4 至8小节,具有一定的节奏音型和旋律的起伏,乐句的和声包含相对完整的内容,句尾通常要出现和声终止式。 乐节指长度约为2至4小节的、规模较小的音乐片段,多数乐节相当于半个乐句的长度。 乐节内若能再细分,则可以划分出乐汇。乐汇是由两个以上的乐音结合成的音组,它往往环绕一个主要重音运动,其节奏、音型的组合形成一定的特点。 3.什么是呈示型乐段结构, 答:呈示型乐段结构是指按照稳定性的音乐陈述语言构成的乐段 结构,它有三个基本特点:

学位主干课考试《曲式分析》复习资料

以下为我自己整理的份资料,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曲式复习题 一、填空题 1、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称为曲式。研究音乐作品结构规律的学科叫曲式学。 2、曲式即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根据音乐作品的特点,我们常采用文字或 图片归纳说明。 3、曲式由音乐作品的内容所决定,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4、曲式发展的基本原则主要呼应原则、三部性原则、回旋原则和起承转和原则。 5、音乐作品在调性功能上,稳定功能常用在开始部分和结束部分,不稳 定功能则常出现在乐曲的中间部分。 6、音乐构成的复合因素是指织体、和声、旋律及复调。 7、音乐构成的单纯因素主要有节奏、节拍、音色、音区、调式等。 8、在当今全球范围内,在所有调式类型中,大、小调式是分布最广、应用最 多的调式体系。 9、音乐主题发展的基本手法主要有模进、模仿、展开等。 10、乐曲调性布局的大体规律是: T → D → S → T 。 11、根据乐句的数量而划分的乐段,最常见的是二句和四句。 12、乐段是构成曲式的最小单位,其基本组成部分是乐句,再往下则可能细分出 乐节或乐汇。 13、音乐结构外部的延长叫补充;音乐结构内部的扩展叫扩充,其常常通过 阻碍终止 的和声手法来达到。 14、二段曲式的第一段总是带有呈示性的各种特征,根据后段的写法及其与第一 段的关系可分为再现和非再现两种类型。 15、再现二段曲式中第二段由对比中句和再现句构成,两个段落间的统一大于对比。 16、由三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按三部性结构原则组合而成的曲式,称为三段曲

式,其组成部分的名称依次为呈示段、中段、再现段。 17、三段曲式的分类主要取决于中部写法的不同类型,其基本类型有引申型、并置型、综合型。 18、三部曲式是按照三部性结构原则组成的较大型曲式,双主题是其主要特 征,与三段曲式划分的主要区别在于首部。依据中间部分的性质可分为展开和呈示性两类。 19、三部曲式由三段曲式发展而来,首部应具两段以上的规模,其结构完整、 段落清楚,常结束在首调上。 20、回旋曲式是以回旋原则写成的一种曲式结构,由交替出现的叠部和插 部构成。其中插部的出现不能少于两次次。 21、回旋曲式必须具有五个以上相对独立的部分,其基本图式为 A-B-A-A-C-A。 22、根据主题数量划分,变奏曲式可分为单主题和双主题两类;根据不同历 史时期所形成的风格差异及不同的变奏手法,变奏曲式又分为严格和自由变奏两类。 23、变奏曲式由主题的最初陈述和若干次变奏组成。其类型有自由变奏和 严格两大类。帕萨卡里亚和恰空同属于严格变奏。 24、奏鸣曲式是建立在两个并置对比主题基础上的,这两个对比主题又称为主 部主题和副部主题,最常见之于奏鸣曲、协奏曲等大型套曲的第一乐章或终乐章。 25、奏鸣曲式形成于18世纪末,由比较简单的复二部曲式发展而来,经古 典乐派作曲家的创作实践使之趋于成熟和完善,成为一种富于思辨性的大型曲式结构。 二、判断题 1、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是内容的表现方式,形式是由内容所决定的。(×) 2、音乐要素的各自表现作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独立存在的。(×) 3、和声终止是划分乐曲段落的重要标志。(√) 4、分析作品时旋律无论出现在任何声部,均处于主导地位。(√)

浙师大音乐学院级本科《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

浙师大音乐学院级本科《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 使用班级:2002级音乐教育、音乐表演考试时间:2005、6、15上午& 30―― 10:30 出题时间:6月4日出题人:赖朝师 考试说明:将前三大题答案统一写在答题纸上,第四题写在乐谱上,一并上交。 名词解析(共15分,每小题5分) 1、帕萨卡里亚:是固定低音变奏曲的一种,起源于17世纪的西班牙民间, 特 点是三拍子,小调。 2、固定低音变奏:以一个低音声部的固定旋律或音型不断反复,在其上方叠 加复调或和声声部加以变奏所形成的结构,称为固定低音变奏曲。 3、严格变奏:保留主题的基本结构,维持旋律与和声的基本骨架,但使用更 加灵活的变奏手法,如旋律或和声作华彩性发展,节奏织体多变,甚至换 用调式调性,使音乐的情绪、性格产生对比的结构,称为严格变奏。 简答题(共25分,每小题5 分) 1、与出三部曲式的基本结构图。 答:三部曲式的基本结构图如下: A B A 首部中部再现部 二段式或I二段式或三段式I I首部的重复 三段式开放性段落或变化重复 2、写出奏鸣曲式与三部曲式异同点。 答:相同点:都是根据三部性原则构成,具有呈示、展开、再现功能。不同点:奏鸣曲式的呈示部必须有两个调,再现时调性必须统一;三部曲式的呈示部不需要两个调性,再现是也不要求统一。 3、奏鸣曲式示部中的连接部有什么作用? 答:奏鸣曲式示部中的连接部作用有两点:一、转调的作用,二、情绪转换的作用。 4、奏鸣曲的再现部有几种形式? 答:奏鸣曲的再现部有两种大的形式;一、再现所有材料,这里有两种情况, 其一是调性统一在一个调,其二是有一个主题在下属调上,最后统一起来; 二、省略再现,一般情况下都是省略副部材料。

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

音乐学院〈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主题)。 2.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主要调性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那么该结构单位称为(收拢性结构)。 3•乐段的内部结构可以细分为(乐句)、(乐节)、(乐汇)。 4.乐段最后落于主调的属和弦,以和声的半终止结束,称之为(开放乐段)。 5.段落之间还可能形成尾首重叠的关系,称为(侵入终止)。 6•音乐作品的结构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的要素包括:(旋律)(和声)(织体)(调式调性). 7.乐段的调性结构可分为(单一调性)和(转调)的结构 二、名词解释(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复乐段 复乐段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复乐段的复”,为重复或复合的意思。它既是一个量的概念,即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分量,又是一个质的概念,即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内容为重复关系。复乐段以其包含乐段数量的差别,可分别称之为二重复乐段、三重复乐段等。但三重及三重以上的复乐段实际上非常罕见,因此,通常所谓的复乐段,也即指二重复乐段。 2.三部性原则 三部性原则是在呼应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部性结构就

是在遥相呼应的两部分之间,插入一个中间部分。 三部性原则在音乐中的具体体现,可用图式:A—E—A来表示,即主题(呈式)一一离题(对比或引伸展开)一一返题(主题再现)。三部性原则的核心是再现,因而也可以称之为再现原则 三、简答题(共四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哪些特征? 答: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以下几个特征: (1)乐思材料比较片段化、零碎化。 (2)调性与和声呈不稳定功能。这种不稳定功能的最基本的体现是避免全曲的主要调性而在从属调性上进行。调性与和声的不稳定功能的进一步强化则体现为不确立一个明确的调性为目 标,避免主和弦或避免完全终止式,不在一个调性上作较长的停 留,较多使用不协和和弦等等。 (3)结构上不规整,不形成正规的乐句或乐段结构。结构的分裂是体现结构不稳定功能的常用手法。 2•乐句、乐节、乐汇有什么特点? 答:乐句是乐段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乐段内部的曲式成分。其长度一般约为4至8小节,具有一定的节奏音型和旋律的起伏,乐句的和声包含相对完整的内容,句尾通常要出现和声终止式。 乐节指长度约为2至4小节的、规模较小的音乐片段,多数乐节相当于半个乐句的长度。 乐节内若能再细分,则可以划分出乐汇。乐汇是由两个以上的乐音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7405310(本科) 一、课程的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7405310(本科)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开课对象 (一)《曲式学》属于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二)《曲式学》的教学目的 曲式学是音乐理论领域中一项带有技术性、创造性的重要学科。通过分析不同体裁、不同规模、不同时代的音乐作品来规范各种曲式的结构概况;并研究与音乐内容的关系及表达音乐的作用与价值,从而继承传统曲式结构的艺术成就;并为曲式的发展及创新奠定理论基础。通过曲式学的学习,了解并掌握曲式中的各种体裁形式;学会分析古今中外名曲及现代小曲的曲式结构,并为作曲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是音乐教育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理论专业课程。 (三)开课对象 《曲式学》的开课对象是音乐系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时间为四年制本科教育的第六学期和第七学期。 二、先修课程 《乐理》、《和声》 三、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 (一)教学方法 由于本课是专业理论课,上课时采用集体授课的形式,以讲授法为主,辅以讨论法、欣赏法、实践法、示范法、自学指导法。 (二)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为考查、考试。 第六学期考查,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计算成绩。 第七学期考试。按百分制计算成绩。 笔答占70%。平时占30%。 四、时数分配 总学时:56学时第六学期36学时第七学期20学时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 绪论 一、关于“曲式”概念 二、关于内容与形式 三、关于曲式与风格 四、西方传统曲式与现代音乐及我国传统音乐 五、关于曲式与体裁 六、关于曲式学与其他作曲技术理论的关系 七、关于学习方法 第一章基本乐思 第一节基本乐思——音乐主题的核心 第二节基本乐思的特征 第三节基本乐思的创作

音乐学专业科目三《曲式与作品分析》

福建师范大学申请成人高考教育学士学位考试 音乐学专业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设置说明 《曲式和作品分析》是为培养和检验应考者的曲式和音乐作品分析基本理论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曲式分析基本理论;二是音乐作品内容分析。要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各种曲式类型的特征以及判断依据,能分析具体的音乐作品的曲式特征及音乐内容特征。 二、参考书目 《曲式分析基础教程》(高为杰陈丹布编著) 第二部分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1、曲式的定义及概述。 2、有关曲式结构的一些基本术语概念。 3、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 4、音乐的陈述类型。 第二章:一段曲式 1、识记:什么是一段曲式;乐句、乐节和乐汇之间的区别;一段式的分类原则。 2、理解:一段曲式的特征;乐段内部各单位的相互关系;复乐段的结构意义。 3、重点分析曲目:格里格《我爱你》 巴托克《献给孩子们》。 4、分析要求:能在乐谱上划分乐句;作简要的和声分析;说明音乐内容。

第三章:二段曲式 1、识记:什么是二段曲式?二段式呈示段的特征;什么是再现的二段式?什么是无再现的二段式? 2、理解:二段式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之间的对比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重点分析:舒曼《初衷》 格里格《索尔维格之歌》。 4、分析要求:在乐谱上划分乐句;判断曲式形式;画出曲式结构图;分析音乐内容。 第四章:三段曲式 1、识记:什么是三段曲式?什么是引伸型中段?什么是并置型中段? 2、理解:引伸型中段和并置型中段各有哪些特点? 3、重点分析:肖邦《玛祖卡舞曲》OP33NO2 《在银色的月光下》。 4、分析要求:判断何种类型的三段曲式;画出结构图式;分析中段写法;说明音乐内容。 第五章:三部曲式 1、识记:三部曲式的基本结构图;中部的写法可分为哪两种基本类型?什么叫三声中部? 2、理解:三部曲式的基本特征;呈示型中部与展开型中部有哪些不同? 3、重点分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2.NO1第三乐章 肖邦《降E圆舞曲》OP18 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4、分析要求:在乐谱上划分乐句、乐段;判断曲式类型;画出结构图式;分析音乐内容。 第六章:变奏曲式 1、识记:变奏曲式的定义;什么是固定低音变奏?什么是装饰变奏? 2、理解:变奏曲式依据变奏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3、重点分析:阿连斯基《固定低音》OP5.NO5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考试范围

一、《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考试范围 1.第三章多声部音乐调性的识别与和声分析 本章考试内容是分析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的音乐作品 包括:调性的识别、转调、离调、换调,副属和弦等内容。 声与作品分析基本要求 一、和声分析的次序 (一)分析全曲基本调式调性布局 (二)分析段落和声结构 (三)分析乐句和声结构 (四)分析转调与离调和声 二、和声分析的基本思路 (一)和声终止式 1.半终止 2.完全终止 (二)关注和声低音 和声的原位与转位 2.第四章音乐材料陈述与展开 (1)音乐材料陈述主要是:稳定性陈述与非稳定性陈述两种类型(2)音乐的材料展开手段主要是: 1)变奏,织体变化、和声变化、旋律变奏、调式调性、速度、配器等。

2)延展,重复、模进、分裂、紧缩、扩大等。 3.第五章音乐作品曲式结构的基本原则 音乐分析中曲式构成有两种原则 原则一:原则二: (1)并列原则(1)呼应原则 (2)再现原则(2)三部性原则 (3)变奏原则(3)起承转合原则(4)回旋原则(4)变奏原则 (5)奏鸣原则(5)回旋原则 本讲课主要采用第二种原则 4.第六章规范化曲式之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 本学期讲课至第六章第三节为止。 第一节一部曲式(一段式) 一、一部曲式定义 二、乐段分类(乐段内部结构) (一)单乐段 1.一句类乐段 2.二句类乐段 3.三句类乐段 4.四句类乐段 5.五句类乐段 (二)展开型乐段

(三)平行复乐段 三、一部曲式的和声 (一)和声结构的开放性 (二)和声结构的收拢性 四、一部曲式的从属部分 五、一部曲式的应用 提示:重点掌握复乐段 第二节单二部曲式(二段式) 一、定义:两个内容不同或相近的乐段,建立在对比与统一基础上, 并运用呼应原则构成的结构形式,称为单二部曲式(二段式)。 二、单二部曲式的第一部分:具有呈示型的特点,即运用稳定的音 乐陈述方式构成。 三、单二部曲式的分类:根据第二段第二句的写法。如果第二句再 现第一段的某一句就是再现性二段式,如果没有再现则是并置 型二段式。 (一)并置型:两段的材料具有对比性,如:《苏尔维格之歌》,第一段为四拍子,a小调;第二段三拍子,大调。 (二)再现性:两段的材料建立在统一的基础上,即,第二段的后句必须再现第一段的某一句。如:舒曼《第一次丧失》 四、分析举例

曲式分析考试曲目

曲式分析名词解释 旋律:一切横向音高关系都叫旋律。 节奏:音乐作品当中一切时值关系叫节奏。 和声:音乐作品中“纵向的音高关系”叫和声。 音响:凡是耳朵能听得到的包括乐音和噪音叫音响 旋律的常见音型: 冠音型(瀑布型):一个音乐片段中,最高音出现在全曲的第一个音(有时也会出现在第二个音上)。 疑问型:高音往上走,并且伴随一个大跳,一个片段的结尾是最高音。 大山型:旋律起伏大,歌唱性强,适合抒情性的音乐作品,把符头连起来像大山。 锯齿型:也有音乐起伏,起伏频率较高幅度较小。 直线型(射线型):同音反复较多,适合表现宣叙感,语言感比较强的音乐出品。 阶梯型:以某个音为核心,加上它的上下辅助音或是环绕为一个乐句。 离心型:“心”就是出现频率最高的音,离它越来越远的为“离心型”, 向心型:离“心”越来越近的为“向心型”。 节奏音型模式: 顺分:前长后短,增强歌唱性; 逆分:前短后长,增强语言性; 等分:前后相等,增强律动性; 切分:重音移位,增强动力性; 击分:节奏对称,增强形我性; 薮分:特定薮字关索,增强奇异性。 音乐的主题:是指音乐作品中,那些意义突出、性格鲜明、概括性强和可塑性大的重套组成部分。 形豪的定义:当音乐宣新地表达了某种特定环境中的人之情和事之 景,而这些情景,有能在听者的心中引起相应的联想。 主题形象的分类:一 概括性主题:舌音乐主题主要依靠音乐白身运动规律而概括表达出某种抽象的情绪,就叫“概括性主题”。 歌唱性主题:以宽广如歌的旋律构成的曲调性主题。 詹动行主题:在节奏、音高、而法靛结构上京示出一定的规律性欲鼬隹主题:由“敬唱性”和“律易性”两种转点结合而氏。 标题性主题:先择有针对性的表现手段,塑造出具体逼真的音乐形象。 客观描写性主题:以白然界或人类社会生活中富有音乐特点的声响、外形或运动作为模拟和描写对象。 住格刻圆住主题:借亩音系的M代和风格特点,以特定的手法概括地描写表现对象的主要性格。 联想性主题:本身的形象不具体,但在标题作用下会产生具体联想的音乐主题。 单位的定义:曲式单位的划分及单位之间的关系,曲式中的单位与单位之间是不完全的二进制。 句法的含义:是曲式结构的一种组织方式,它适用于各级结构单位。它

音乐表演《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曲式与作品分析(不加粗) Musical Form and Analysis of Musical Composition(字体格式错 误) 【课程编号】ZB31607【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分数】2【先修课程】基础乐理、基础和声 【学时数】36【编写日期】2014年10月 【适用专业】音乐表演 一、教学目的、任务 曲式作品分析是运用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对音乐构成的各种表现手段及相互关系进行有指导的研究,通过本专业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对音乐曲式结构思维有所了解,掌握曲式发展的基本原则与规律,能够运用这一规律去欣赏作品,表演作品、评析作品,提高学生感悟作品、分析作品的整体能力,以达到尽可能深刻,全面的理解音乐作品的目的。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和创作能力。掌握各种音乐体裁的产生形成与发展。提高音乐的认识水平。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绪论(4学时) 第一章一段曲式(8学时) 第二章二段曲式(8学时) 第三章三段曲式(10学时) 复习(6学时) 第四章三部曲式(8学时) 第五章变奏曲式(6学时) 第六章回旋曲式(6学时) 第七章奏鸣曲式(6学时) 第八章奏鸣回旋曲式(4学时) 第九章其他曲式(2学时) 复习(4学时)

绪论学时(4学时) 主要内容:曲式的定义及概述 教学要求:有关曲式结构的一些基本术语概念及其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 其它教学环节课上讨论:结合学生自身的专业特点来分析曲式和音乐实践的关系(一)第一章一段曲式学时(2学时) 主要内容: 一、定义和基本特征 二、乐段的内部结构 三、一段式的分类 四、乐段的调性结构及和声终止 五、从属部分及乐段的反复 教学要求:准确把握概念和独立分析曲例 其它教学环节:课上谱例分析练习与作业讲解 (二)第二章二段式学时(2学时)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乐段中的乐段特点及实例分析 三、二段式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四、古二部曲式。 教学要求:准确把握概念和独立分析曲例 其它教学环节:课上谱例分析练习与作业讲解 (三)第三章三段式学时(4学时) 主要内容: 一、定义及基本特征 二、三段式的呈示段 三、三段式的中断及三段式的分类 四、三段式的再现段。 教学要求:准确把握概念和独立分析曲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