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近代史简答题和名词解释1

世界近代史简答题和名词解释1

世界近代史简答题和名词解释1
世界近代史简答题和名词解释1

世界近代史简答题

1、地理大发现的原因?

经济上的动因:首先是寻求商业利益。这是在近代早期的重商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的商业冒险行为。其次对黄金的追求。人人都渴望黄金,哥伦布对黄金着了迷,他说过:“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商路的阻断。1453年,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帝国军队不仅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西欧商人很自然地渴望另辟一条通往东方的商路。传播基督教是推动西欧人向海外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基督教与欧亚其他广泛传播的宗教相比,更多地渗透着普救主义。它有一种强烈的使人人都接受基督教的要求。十字军的多次东侵,就是为这种精神所鼓舞。

从中世纪以来,在西欧还流行一个传说:祭司王约翰是东方一个强有力的基督教君主。西欧的基督徒梦想和这位君王建立联盟,以便共同攻打穆斯林的势力。热心于航海事业的葡萄牙亨利王子的动机除了企图夺取香料贸易之外,便是与东方的祭司王约翰联盟,发动一次新十字军运动,传播基督福音于全世界。

2、地理大发现的条件

第一,航海技术的改进。在造船技术方面,葡萄牙人走在最前面航海技术的改进。为地理大发现及西欧诸国的海外殖民扩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第二,海上武器和战术的进步。海上武器和战术的进步,使处于海外扩张期间的西欧在海上占了优势,从而有可能控制联结各大洲的海洋。

第三,商业上的进步。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复式簿记。(2)银行业和信贷业的发展。(3)观念上的改变。(4)股份公司的出现。

第四,专制政府的支持。专制政府支持发现新航路,支持海上发展,用海军保护本国航运业及海外贸易,有时不错为此发动战争。而且,专制国家还可以调动社会上一切力量,把它们汇合成一个整体引向海外。西欧专制制度就这样成为向海外扩张的强有力的后盾。

3、早期的殖民扩张西班牙和葡萄牙为什么捷足先登?A、第一,地理位置使它们先天地倾向于向海外发展。两个国家15世纪先后攫取了距非洲西海岸不远的一字儿排开的四个群岛。不但在地理位置上有极大的战略价值,有可以泊船的港口,而且也有很大的经济价值。

B、两个国家都掌握了航海技术,特别是葡萄牙。葡亨利王子绰号是“航海家”,他使水手及造船技术的经验与知识相结合,船舶的航海性能。曾积极筹划绕过非洲到东方的航路,探险队去勘察非洲西海岸。

C、葡萄牙人与西班牙人的宗教热情特别强烈。他们过去长期处在外来穆斯林的统治和压迫之下,历时几个世纪的收复失地运动,把他们反对伊斯兰教的感情与虔信基督教的感情交织在一起,使他们宏扬基督教的信念更加强烈而坚定。这种信念是推动他们积极寻求东方新航路的一种精神动力。

D、爱冒险的天性、对财富的渴望、宗教热情;政府多年的计划。

4、早期的殖民扩张及其后果葡萄牙殖民帝国的特点和原因:

1、葡萄牙商业帝国的形成、特点及原因

由少数岛屿和散布于航道上的沿海商埠组成,在战略上都是重要的据点。

原因:A、海军强大,大炮的威力和技术第一。B、印度内部的弱点,分裂和轻视。C、人力有限,150-200万,不擅长陆战,只能控制沿海据点。

2、西班牙殖民帝国的形成

征服过程:1500-1518年的探险时期;1519-1550年,征服了除巴西外的整个南美洲、中美洲和北美洲的部分地区。1565年在佛罗里达建立殖民地。1564-1571年,入侵、征服了菲律

宾群岛。1519-1521年,赫南多-科泰斯政府了印第安人的阿兹特克帝国,弗兰西斯克-皮撒罗在1531-1535年,消灭印加帝国。3、西班牙帝国统治方式及影响

统治方式:A、设置殖民政府,委派总督治理,进行大量移民。B、西班牙的贵族、商人和僧侣移民美洲,建立大地产制。C、杀鸡取卵的掠夺政策。有偿徭役制变质,奴役印第安人,(种族灭绝政策?到16世纪中叶,已经有1200万到1500万印第安人惨遭杀害)1500-1650年掠夺了16000吨白银,180吨黄金。

原因:经济发展水平与工业落后;特殊的阶级结构;大量金银输入的影响:成本上涨,破坏工业。

5、文艺复兴为什么能够出现的历史原因1、中世纪由于城市的发展,人本主义已经出现 2、中世纪大学兴起,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3、资本主义精神的推动 4、意大利人的唯物主义、怀疑论和个人主义

6、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意大利的原因: 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文化演变、文化空气、文化资源开发)政治分裂、经济繁荣,有利的物质环境。重视文化的社会风气。意大利独特的文化环境。拜占庭与意大利的文化交流。

7、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第一、科学是近代与中世纪的重要区别,基础由此奠定。自然科学是人文主义的重要表现。中世纪局限于哲学神学的范围,很少关心自然界和科学实验。

第二、文艺复兴运动所带来的思想解放,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面向现实世界,注重实践的时代精神,激励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也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

第三、一大批科学家大无畏地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第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东方各国技术进步的启发。

8、宗教改革的背景1、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是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原罪说与灵魂救赎:内心信仰。使徒报罗强调个人内心信仰圣礼得救:七件圣事,洗礼、忏悔礼、圣餐礼善功赎罪:遵守十诫,基督劝勉之禁欲、苦行、独身,履行圣礼圣礼的重要性:圣礼重要,教会权威,无形精神控制

异端的反对:12、13世纪法国阿尔比派、14世纪英国的威克里夫运动、15世纪捷克的胡斯运动

2、教会的腐败和搜刮是直接原因

天主教会的经济实体,地租、十一税、捐税;出卖赎罪券、买卖教职、贿赂选举教皇、生活丑闻

3、世俗政权与教权的矛盾

14、15世纪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级成长——民族国家

形成—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教权衰落——教会民族化

4、文艺复兴的影响

揭露教会腐败以充炮弹;研究圣经、挖掘原义以为根据

宗教改革运动的核心原则:“因信称义”

9、路德与德国农民战争的关系如何?

问题提示:

路德依靠诸侯推进温和的纯宗教改革,农民期望借助暴力实现社会变革。

1、确立依靠诸侯,建立服从诸侯为主要特征的基督教新秩序。邦教的确立先于国教符合德国实际。

2、路德的基督至上、圣经至上思想客观上推动了群众的参与热情和社会改革,起到了农民

战争催化剂的作用。个人榜样,反对教皇和皇帝。

3、精神上的自由不等于世俗上的自由,天堂和人间必须分开。闵采尔与路德的差别。

4、对路德事业的影响。

10、加尔文宗教改革的特点

1、在政教关系上,加尔文坚持政教合一,教权高于政权。

2、在信仰问题上,加尔文坚持信仰的纯正性和排他性,决不宽容。

3、在教会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加尔文始终不遗余力地促进海外宣教和建立普世性的新教教会。

4、在宗教改革的客观后果上,预定论和关于天职、善功和拣选的观念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

11、宗教改革的意义、性质和评价

1、宗教改革的意义

席卷西欧的宗教改革是一次披着宗教外衣的资产阶级革命。它全面冲击和瓦解了中世纪的封建结构。

首先,宗教改革及三大新教派的创立,大大缩小了罗马教廷的势力范围,罗马教皇在西欧的一统天下,从此一去不定返了。这是对西欧封建制度的国际中心最沉重的打击。

其次,宗教改革剥夺了教皇和教会贵族的特权,没收了教会的大批土地和财产。这不仅有助于专制王权的加强,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体系。

再次,新教特别是加尔文的教义不仅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也符合了他们创造“自由”“平等”关系的需要。可见,宗教改革加速了西欧向资本主义的过度进程,为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道路。

12、西欧专制制度的建立和作用

特点:国王把新贵族和城市资产阶级作为主要的依靠的力量。

首先,打击和削弱大贵族势力,剥夺教会贵族的特权和财产。亨利七世打击割据势力,成立枢密院和加强“星室法庭”作用,惩治不服从的大贵族。亨利八世以枢密院为最高司法机构和咨询机构,选任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王权支柱。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成果。

其次,维护封建秩序,实行高压政策。血型立法,限制圈地,惩治流浪者,回到土地上。生效不大。

再次,政治上与资产阶级结盟,加强国会作用,成为专制王权的工具。经济上实现重商主义,保护工商业、奖励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他既维护封建贵族利益,又执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重商主义政策。自相矛盾反映了专制王权在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之间的调停和平衡作用。

13、明朝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商品经济虽然较前有所发展,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2)封建的生产关系仍是占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农业上大部分属于封建地主阶级。手工业占优势的家庭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及官办工场生产。与它们相比,资本主义的手工业显得十分微弱。

(3)封建王朝的重农抑商政策,摧残了刚刚萌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14、启蒙运动背景

1、启蒙运动的兴起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专制制度的时代要求。

2、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使人们认识到可以征服自然,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15、英国革命爆发的背景

1、经济方面:工商业长足发展,传统毛纺业外,新兴工业如采煤、冶铁、造船等,仍然处

于手工工场阶段,总体水平与欧洲大陆国家相当,某些工业甚至略逊一筹;海外贸易较大增长,大型股份公司出现;农业经济中的资本主义:14世纪契约租地农的出现标志萌芽产生,圈地运动促进之,17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农牧场在东南地区已经相当普遍。这发展引发农村社会结构变化。贵族一分为二:旧贵族固守封建传统,收入锐减,每况愈下;与资本主义相联系的新贵族蒸蒸日上,与工场主、商人等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结为同盟;乡绅富于求实精神和应变能力,迅速成长,影响巨大;农民急剧两极分化。这些变化瓦解了封建社会的根基,打破了传统社会的平衡,为革命的爆发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2、政治条件:议会传统。它原本是封建王权的御用工具,从14世纪起,议会取得了参与立法、批准税收和监督国王政策的权力,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权力实体。16世纪末17世纪初,新兴革命力量以议会反动派的形式,利用传统权力展开反对封建王权的斗争。1603年后,斯图亚特王朝力图建立君主专制,双方斗争激烈,革命形势成熟。君主制度的薄弱:岛国没有常备军;官僚机构规模小;王室收入只有领地收入和关税两项,不得不经常求助于议会补助金。

16、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比较

(1)背景不同: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刚萌芽的产物,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2)主要内容不同:文艺复兴提倡“人性”,启蒙运动崇尚“理性”;(3)方式不同:文艺复兴时许多思想家借用宗教的外衣,启蒙运动已提出了无神论思想,公开向宗教神学挑战;(4)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科学事业的发展,而启蒙运动是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前提下进行的。)17、霍布斯与洛克的异同

霍布斯的观点是:(1)社会契约;(2)不反对君主专制;(3)无神论但又主张借助宗教维持社会秩序。代表作:《利维坦》。洛克的观点是:(1)社会契约;(2)主权分立。

相同点,都主张社会契约。

不同点:霍布斯不反对君主专制;洛克提倡君主立宪制。

18、为什么法国能够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

1、社会基础:法国是欧洲封建制度的最高典型,封建统治最顽固、最反动,特权等级与第三等级矛盾特别尖锐,封建危机空前严重。

2、阶级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成一个有经济实力和文化教养的新兴阶级出现。

3、教权势力的顽固和疯狂,迫使他们抛开宗教外衣,进行理性宣传。近代科学和英国革命为之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实践经验。

19、法国启蒙运动的特点

目标明确:反对王权、神权和特权

思想一致:基本相同的哲学理论,怀疑论、自然神论和无神论。

行动坚决:都正式现实,认真思考,联系群众,不畏强暴。

在如何改变封建制度上,存在差别,有不同的政治主张。

20、启蒙运动的影响

1.启蒙思想家们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2.启蒙思想家们共同吹响了法国大革命的号角,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3.启蒙运动不仅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奠定了思想基础,而且超出了国界,跨越了时代,在更宽广、更长远的领域和时间里发挥了巨大而深远的作用。

21、启蒙运动的作用

首先,它在18世纪的美国独立战争中发挥了动员作用,对于美国的政治制度的建立也影响深远。美国独立后的政治制度、1787年宪法,实际上都是启蒙思想的实践。

其次,启蒙思想家理性,抨击天主教会和封建制度,提出以法制反对君主专制和神权专制,提倡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学说,传播科学知识以开启民智。这场运动不仅对法国大革命有着直接影响,还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最后,它在19世纪亚洲的中国和日本也有深刻的影响,启蒙思想家的著作逐渐被介绍到亚洲,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促进了亚洲社会的进步。比如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被我国著名的翻译家,维新运动时期的思想家严复译为《法意》,介绍到中国,在中国思想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鼓励中国的维新志士们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22、路易十四强化君权的措施:

背景:任命马萨林为首席大臣,投石党运动兴起。从资产阶级和人民反封建专制开始,发展为贵族叛乱,导致外敌入侵。结局表明,推翻封建专制的条件不具备。

[1]制造君权神授理论,提出“朕即国家”;[2]彻底制服贵族,高压和怀柔手段:凡尔赛宫殿;[3]亲理朝政,直接控制了中央的行政权;[4]实行地方行政改革,总揽地方权利;[5]强化军队,创建海军,进行军队建制和指挥系统的改革,军队成为专制统治的有力支柱;[6]警察手段维持统治,密札制度和巴士底狱;[7]思想统治,1685年废除南特饬令。[8]经济上重用科尔伯,实行重商主义,利弊同时;[9]对外侵略战争,国库空虚,民不聊生。

23、三十年战争的意义以及影响:它实际上是一场德皇意欲加强权力、新旧诸侯要求割据称雄、几个大国乘机扩张的战争,严重削弱了欧天主教和封建势力,加剧了德国的分裂,严重破坏了德国的经济。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为俄国实施西进政策和争夺菠萝地海的出海口提供契机。最后签定了条约,对近代欧洲格局的形成和欧洲走向整体化的历史进程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影响:

[1]和约把德国政治的分裂局面固定下来,法国和瑞典获得了德国大片土地,有权参加德国会议;神圣罗马帝国不过是皇帝和帝国议会联系的国家联盟。[2]宗教方面,维持“教随国定”的原则。[3]荷兰和瑞士的独立地位得到国际的承认。[4]西班牙完全丧失了欧洲的霸权地位,法国成为欧洲大陆的新霸主,瑞典称霸于北欧,大体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奠定了近代欧洲的国际局面。[5]继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之后,沉重打击了罗马教皇的权威,其政治权威从此丧失殆尽。[6]开创了由国际会议解决国际问题的先例,成为法国大革命前一切国际条约和协定的最初文件。从此,欧洲局部地区的问题往往成为全欧关注和讨论的焦点,欧洲走向整体化的序幕拉开。

24、为什么会出现“农奴制第二版”?

1、德意志经济的衰落:传统商道转移,汉萨同盟为英国和荷兰商人取代;

2、战争和分裂进一步促成了经济落后;4、世界市场的粮食需求;5、地主贵族的权势大;6、市民阶级力量薄弱

25、农奴制第二版的表现和特点

1、生产资料的减少或者丧失:失去份地和其他生产资料

2、人身自由受到限制或者剥夺:强迫服劳役,学习手艺、结婚受到控制;被出卖、典当、出借、赌输

3、特点:地区差异;部分剥夺土地,不驱逐;自由农民剥削沉重,服劳役地租。

26如何认识“农奴制第二版”现象?

教材观点(P163):抑制了德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劳动力来源和国内市场的扩大受影响。

1、农奴制再版也就是在欧洲其他国家经济逐渐从重商主义经由工场手工业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在德国和沙俄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这种经济形态的出现不是由于自身经济发展的结果,而是由于外界因素的刺激。也就是当时世界人口的增长,城市的发展对粮食的需求。

2、德国的“农奴制再版”所体现的经济形态固然是愚昧、野蛮的劳役地租制度以及人身依附制度,但这种经济形态的本质已经和原生状态下的农奴制已经有所区别了,那就是这个时候的农奴制农业,是外向型的经济形态,包含着浓重的商业气息,就如同19世纪美国内战前南方的农奴制一样。

3、世界近代的历史是政治经济现代化的历史。这个现代化过程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的现代化模式,有的国家是依靠民间经济的缓慢发展走上现代化道路,而有的国家则通过一种社会性的特殊行为或者政府的强制行为走向现代化,也有的国家是由于外部的压力而走向现代化。当时的德国如果将农奴制再版看作是后来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的初期阶段的话,则应当属于第二种类型

27奥地利为何发生所谓的开明专制

1、奥地利的强大与扩张

2、经济发展:奥地利经济与农奴制度再版

3、民族矛盾与阶级压迫、专制政府与贵族地主矛盾

4、直接原因: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的失败

28、玛利亚·特利萨(1740-1780)和约瑟夫二世的改革政策

[1]土地改革,逐步给农民人身自由和婚姻自主权、职业选择权;减少农民的地租负担;限制领主的裁判权,取消地主担任国家收税人的权利。

[2]教会改革,解散耶稣会和天主教修道院,没收其财产为国有,实行宗教宽容政策,各派教徒与天主教徒有同等的公民权利。

[3]改组国家政府机构,加强中央集权;完善行政管理体系,成立跨越领地的地方政府,排挤地方贵族势力。

[4]实行募兵制度,建立警察组织和常备军。

[5]奖励工商业,实行保护关税政策,建立国家工场,扶植经济发展。遭到地方贵族的激烈反对,收效甚微。

30、普鲁士崛起的原因

经济繁荣是基础。贸易航道的转移有利于其经济发展。保护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法国胡格诺教徒带来资金与技术。推行军国主义政策。促成德国的容克政治与普鲁士精神

31、容克与军国主义的联系

1、通过侵略扩张可以获得新的地产。

2、国家领土的扩张和行政管理机构的扩充可以提供更多的当官机会

3、加强军事力量,增加军官数目,提供更多的军官职位。

4、容克拥有雄厚的经济力量。

5、普鲁士的官僚系统靠军队力量建立的,全国进行军事化管理。

32、近代早期德意志分裂和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1\选帝侯的形成造成了以皇帝为首的中央政府毫无实权。 2\宗教战争和三十年战争加剧了德意志的分裂和落后 .3\农奴制再版严重束缚了德意志经济的发展.。

33、如何评价“开明专制”

1\18世纪欧洲大陆的“开明专制”制度是封建社会内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矛盾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在英国、荷兰等资产阶级革命影响下出现的,也是欧洲大陆各国人民反对专制的一种副产品。

2\18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兴起和人民群众的斗争,迫使欧洲大陆一些国家的封建君主不得不改变统治方式。

3\开明专制是没落的封建统治者通过某些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改革,有限度地适应改变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以防止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维持自己统治的尝试。

开明专制的主要措施是:在政治上,接受启蒙思想家的某些主张,如在国家观方面的社会契约说、国家应该关心所有人的共同福利等,并改进司法制度。在经济上,限制强迫加入行会、削弱农奴制。在思想上,实行宗教宽容政策等。

从主观上看,开明专制是封建地主阶级同资产阶级的一种妥协,它虽然没有给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一条通道,但是在客观上为后来德意志等国通过改革从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奠定了基础

34、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与措施

1、彼得一世的即位与初期的军事失利

2、军事改革:义务征兵制、开办军事学校、引进新式武器和战略战术

3、发展工商业,维护农奴制度,推行重商主义。

4、中央与地方的行政改革

5、教育社会改革

社会变革

彼得一世发动了一场社会变革。他废除了俄罗斯的传统历法,以欧洲通用的公元纪年取而代之;他按照西欧的语言习惯改革了俄罗斯文字;他命令所有的俄罗斯人剪掉长长的胡子,要想保留胡子就得交重税;他强制推行欧洲的礼仪服饰,要求每一个体面人必须做一套“西装”。彼得一世不顾一切地推行着他的改革。俄国著名的思想家赫尔岑评论说:在他野兽般的巨掌中有俄罗斯的未来。彼得一世也认为自己的严酷无情正是为了国家的强盛,而且他觉得自己有理由对俄罗斯人形成精神感召。用野蛮方式推动俄国文明进程的彼得一世没有意识到,他的改革正在将俄罗斯人推向忍耐的极限。彼得一世几乎强迫所有的臣民毫无保留地奉献一切。俄罗斯已经没有了自由人,不仅农奴,连贵族也必须从19岁开始一直到死都为政府服役。

35、叶卡特琳娜二世改革与开明专制

1、叶卡特琳娜二世即位

2、经济方面的开明政策:接纳外国移民;发展工业,削弱行会,鼓励开办工场;放弃重商主义政策,容忍自由贸易;完全的土地所有权。

3、政治措施。立法委员会的召开与训育的颁布;镇压普加乔夫起义后,进行地方行政改革;颁布《贵族宪章》。

4、实际结果:农奴制度得到强化和发展;贵族阶层文化水平提高,拒绝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叶卡特琳娜二世的转变;领土的扩张。

36、作为一个外国人,叶卡捷琳娜如何赢得俄罗斯民心呢?

她首先将自己变成了一个纯正的俄国人。叶卡捷琳娜不顾父亲的强烈反对,放弃了原来的信仰皈依了东正教。为了学好俄语,她每天只睡几个小时,当睡意袭来时,她干脆光着脚站在冰凉的地板上。终于有一天,她晕倒在房间里,御医诊断为严重的肺炎。叶卡捷琳娜的作为,让俄罗斯人深受感动,当她拖着病体,在皈依仪式上用略带日尔曼口音的俄语背诵了长达50页的祈祷文时,曾经一度反对她的大主教也不由自主地热泪盈眶。

37比较英国、法国、俄国、西班牙专制制度的特点的异同

1、英国、法国、俄国、西班牙的专制制度都是在 16世纪封建制度逐步解体,资本主义有所发展,政治统一的基础上形成的。

2、四国的专制制度的形成手段不同,英法国家把改革同武力镇压和教会的民族化相结合,俄国以政治改革为主,西班牙则是在反阿拉伯人的“收复失地运动”中确立王权。

3、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各国专制制度的阶级基础也不同。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最快,在毛纺织业、采矿业和冶金业中推行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农村则通过圈地运动逐步建立起资本主义农场制适应经济的发展。英国的贵族资产阶级化,使他们与资产阶级结成了联盟,形成了英国专制制度的基础。在法国和西班牙,虽然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工业和海外贸易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农村中封建势力十分强大,农业相对落后,法国是资产阶级贵族化,资产阶级和贵族结成了联盟支持王权。在西班牙,资产阶级没有地位,王权相对软弱。在俄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完全没有发展起来,封建的农奴制有逐渐加强之势,资产阶级还没有出现。

4、四国专制制度的统治程度不同,法国的王权最为强大,俄国和英国次之,西班牙相对的薄弱。四国专制制度的作用也不相同。英法专制制度初期推行的重商主义政策,保护、鼓励了工商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西班牙政府则支持航海业和海外贸易,促成了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俄国政权也有利于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但在封建制度的后期,专制制度限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革命的对象.

38、清朝前期,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原因是什么?

清政府仍然执行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重本抑末”的政策,对新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商业、商业性的农业,都课以重税,在各地设立重重关卡,对商品任意的收税,压抑了这些萌芽进一步的发展。

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使中国在国际上长期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几乎割断了中国经济与世界市场的联系,严重地影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同时在地主的残酷剥削下,农民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从而使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结合更加牢固,而地主和商人剥削来的钱财,又主要用于购买土地,很少投入手工业中,也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39、分析西学东渐的两次浪潮

在近代史上有两次西学东渐的浪潮。

第一次是在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大多是知识渊博,并掌握先进的科技知识。他们将西方的科学文化传入到中国,并将中国的文化介绍到西方,使中西文化得以在新的历史背景和新的规模下,相互了解,相互吸收。

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的浪潮再度兴起。这次西学东渐来势更猛,内容更加广泛。包括西方工业社会的整个文明,既有物质器用的文明,也有思想意识、政治经济和科学、民主文明等。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接受“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模式,并出现了探索中西文化结合的形式,西学东渐使中国逐渐拥有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文化。

40、分析莫卧儿帝国强盛的原因

首先是实行了化行政为军事组织的“曼萨布达尔制”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军事采邑制”。曼萨布达尔制是阿克巴时期政治上的特点。它主要是对官吏授予军级,最高者可拥有1万士兵。主要是履行军务,也同赋税与司法有关。军事采邑制是莫卧儿帝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本形式。皇帝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但他只占有一小部分土地,而把大部分的土地以军事采邑的形式分封给封建的贵族,这种采邑不是世袭的,只有服役期间皇帝才能授予。被分封土地的贵族,必须向国家提供骑兵的义务,这种制度保证了帝国有强大的军队。同时帝国采取了多民族国家、宗教宽容以及印度统一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政局的稳定。41、奥斯曼帝国的社会经济制度

1、土地制度;土地占有形式与军事采邑制

保证兵源,不利城市经济发展。

2、政权组织形式与管理:政教合一,注重军队与税收

3、等级制:社会特征,维系、强化社会秩序

4、米勒特制:利于国家稳定与经济发展

5、行会制度:特殊的功能与作用

42、葡萄牙、西班牙的海上霸权是如何丧失的?

葡萄牙:缺乏雄厚的工业基础;没有军事实力保卫海外基地;葡萄牙的东方商业帝国过于分散,被荷兰人各个击破。西班牙:时常卷入欧陆和海上战争,分散了力量;对于殖民地限制太严,阻抑了工农业发展和人口增长,使西班牙在争霸战争中得不到殖民地的有力帮助;西班牙工业落后,国力不振,使得它在战争中缺乏经济后盾

43、荷兰殖民帝国盛衰及其原因

荷兰兴起的原因:

第一,地理条件优越。欧洲两股贸易要道(从伯尔根到直布罗陀,从芬兰湾到英国)都经过荷兰。

第二,尼德兰革命爆发后,西班牙军队残酷掠劫南尼德兰的安特卫普,使得安特卫普的工匠、商人及银行家逃到阿姆斯特丹,带来了技术和资金。

第三,荷兰能独霸世界航运业也得力于荷兰商人所利用的平底船,这种船造价便宜,载运量亦大。

第四,独占贸易公司是荷兰向海外扩张的有力组织形式。

荷兰殖民帝国盛衰及其原因

1652—1674年间发动数次对荷战争,给荷兰以致命的打击,不仅丧失了海上霸主的地位,也丢失了北美的殖民地新尼德兰。

荷兰败于英国的原因是:缺少自然资源和工业基础作为海外扩张的后盾。集中力量建造商船而忽视了海军的建设,结果其商船时常遭到英法私掠船的袭掠。

44、七年战争的影响

战场遍及欧洲大陆、地中海、北美、古巴、印度和菲律宾等地。这次战争对于18世纪后半期国际战略格局的形成和军事学术的发展均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参战国家众多,英国首相丘吉尔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七年战争中,英国是在七年战争中最大的赢家,法国在《巴黎和约》中被迫将整个加拿大割让给英国,并从整个印度撤出,只保留5个市镇,英国成为了海外殖民地霸主,迈向日不落帝国的传奇。

对德国而言,七年战争使得普鲁士崛起,正式成为英、法、奥、俄外的欧洲列强之一,但也使王国本土成为一片废墟。不过战后的腓特烈全力投入重建和平和经济的工作,普鲁士的地位变得稳定,而腓特烈亦因这场战事被冠而“军事天才”及“大帝”的荣誉。对法国来说,《巴黎和约》成为了其君主制时期的最屈辱的事件之一。法国放弃了印度、加拿大、密西西比河西岸,虽然仍然拥有密西西比河西面的纽奥良和瓜德罗普岛,但是这次失败标志著法国失去了新大陆。法国的对外交策略黯然失败,声望也显著下落。

45、在海上争霸中英国最终取胜的原因:

第一,法国对欧洲霸权的兴趣比对于海外殖民扩张的兴趣更大,19世纪才把注意力转向海外。英国则自17世纪革命以来就把争夺海上霸权放在首位。

第二,英国向殖民地移民的人数比法国多,而且聚居在北美沿海地带,法国移民少而分散。这是英国在北美战场上打败法国的主要原因。

第三,英国工业发达,这有利于建设强大的海军,也是对法战争有力的经济基础。

第四,英国素来重视海军建设,18世纪的英国海军在欧洲首屈一指。英国海军在英法战争中作用最大,使法国海外殖民地陷入孤立无援状态。

46、英国成为殖民强国的原因?

一、英国当时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政体,最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实行改革,推动工业革命的发展,从而为战争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法国工业虽然在产量方面与英国相同,但法国人口众多,工业又倾向于奢侈品生产,在质的方面比英国差。

二、英国历来坚持海外殖民扩张,从17世纪革命以来,政府就把经营海外扩张,争夺海上霸权放在首要的位置上。而法国对欧洲霸权的争夺的兴趣要大于对海外的扩张,只是到了19世纪,法国才把注意力转向海外殖民扩张。

三、英国历来重视海军的建设,到18世纪,英国的海军在欧洲是最强的。而且英国向海外移民的人数也是世界上最多的,殖民地上移民的人数众多,在英法战争中,就大大增强了英方的战斗力,成为争霸过程中英国获胜的一个原因。

47、殖民扩张的历史作用

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等文章中指出,西方殖民侵略对殖民地具有双重使命:“破坏的使命”与“建设的使命”

前者指西方殖民者对殖民地的掠夺、包括贩卖奴隶等资本原始积累手段,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并破坏了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后者指随着殖民掠夺的进行,殖民者将充当“历史不自觉的工具”,即在殖民地将会产生出新社会的元素——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尽管这种“新元素”在殖民统治下是畸形的。殖民地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最终将会摧毁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48、西方之所以能率先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首先,西方在地理大发现之后,迅速走向世界,他们霸占了世界主要贸易航道,夺取了重要战略据点,把许多地区和国家变为自己的殖民地任意加以宰割,从而养肥了本国的资本主义。其次,文艺复兴为西方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及掠夺榨取行为提供了精神上的准备。

第三,宗教改革的积极作用。宗教改革把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从天主教的禁忌下解放出来,为资本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新教所宣扬的宗教理论,从精神上、心理上推动、鼓舞资产阶级。

第四,西方在国内有良好的政治环境。西欧的早期君主专制政府建立在与资产阶级联盟的基础上,它对资本主义经济实行扶持和保护政策。

49、东方在竞争中落后的原因

第一,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有助于巩固传统的封建社会经济制度和结构,使封建的自然经济难以解体,资本主义萌芽难以成长。

第二,实行“重本抑末”的政策,打击工商业。这导致了自然经济的固守和封建社会的延续。第三,东方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繁荣的海上贸易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第四,东方国家维护传统的教化,禁锢非正统的思想。资本主义的幼芽既得不到国家政权的扶植,也得不到舆论的声援。

50、16—18世纪西方世界优势形成、东方相对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从16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西方国家率先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东方日益落后于西方。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1、早期的西欧专制制度是建立在与资产阶级联盟的基础上,它对资本主义经济实行扶持和保护政策,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东方实行的封建专制制度有助于巩固传统的封建统治制度。以皇帝为首的地主阶级占有大量的土地,他们残酷剥削农民,致使封建的自然经济难以解体,资本主义即使有所发展,也难以成长。

2、西方在地理大发现后,就开始走向世界,实行海外扩张政策,用殖民地的财富来发展本国的资本主义。但东方国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像中国明朝和日本德川幕府都几次颁布了锁国令。这种政策使这两个国家在国际上长期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因素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思想上和精神上的支持。因为宗教改革削弱了天主教的力量,在宗教改革中产生的新教从精神上和心理上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发财致富的依据。文艺复兴使人们充分认识到人生的价值,从而产生为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人生观和奋发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东方国家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禁止非正统的文化的传播,虽然也产生了某些新的文化思想,但得不到国家的支持和保护,影响甚少。

51、如何辨证地评价资本主义扩张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1、资本主义的扩张揭开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序幕,使世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了。西欧与东欧、西欧与美洲的贸易相继的扩大,国际的劳动大分工第一次大规模地实现。

2、资本主义大扩张,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它导致了人种的变化和重新的分布,尤其是在美洲。基督教也被传到世界各地,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受到其他宗教的影

响,形成了诸多的有地方特色的基督教。

3、与此相伴而生的还有世界动植物品种的大交流。

4、资本主义的扩张也导致了国际格局的演变和世界秩序的一体化。地理大发现之前的有着悠久文化的东方渐渐的落后于西方,经过资本主义扩张的西方尤其是欧洲跃居世界首位。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的签订宣告了近代欧洲秩序的诞生。

5、资本主义的扩张,也使世界历史观开始形成,意识形态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6、资本主义的扩张,使原本孤立、分散的各国、各地区历史发展趋向一体化,从而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7、但是资本主义的扩张是建立在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累累白骨基础之上的,是以落后国家和地区经济的欠发展为代价的。

52、如何理解西欧海外殖民扩张与世界一体化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将把全世界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西欧海外殖民在其初期阶段,主要是直接掠夺,即原始积累时期,随后,殖民地成为西欧殖民者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世界市场开始产生和发展。

随着帝国主义输出资本和国际分工的发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之后,国际贸易进一步高度发展,世界一体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53、如何理解各殖民宗主国在殖民地实行不同的殖民政策?

封建国家如葡萄牙、西班牙和法国,它们开拓殖民地的目的,是为了把殖民地变成财富的来源,用掠夺殖民地的金银来满足封建统治者的奢侈糜烂的生活。

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建立殖民地的目的是为了扩大本国的再生产,通过资本的原始积累,获得工业生产所必须的资金,把殖民地变成廉价工业原料的产地和宗主国工业产品的市场。

54、维也纳会议:

1、背景和目的:随着反拿破仑战争的结束,反法同盟各国的团结难以维系,新的国际格局出现。战胜国各有自己的如意打算,在经历了长时期的破坏性战争以后,各国无力也无意发动一场新的战争。战胜国在维也纳召开了这次国际会议,并形成维也纳体系。它是欧洲各国打败拿破仑后处理战后问题的国际会议,实质上是一次消除法国大革命影响,恢复欧洲封建统治秩序、瓜分拿破仑帝国遗产的会议。

沙皇俄国:扩张领土,建立欧洲霸权;英国:维持欧洲大国的均势,扩大海外殖民地,加强海上霸权;奥地利:力图建立在中欧特别是在德意志的优势;普鲁士:扩张领土,与奥地利争夺在德意志的领导权。

外交策略:①俄国,建立欧洲决定影响的局面,使欧洲各国不可能建立反俄联盟——抑制奥地利,扶植普鲁士,反对过分削弱法国。②英国,不允许通过损害英国海上和工商业霸权的任何措施,争取有价值的战略据点;防止法国东山再起,促成建立反法包围圈;防止俄国势力过大,反对俄国吞食波兰。奥地利试图阻止俄国对欧洲大陆的干预和在巴尔干地区和中欧地区的扩张,维持对意大利、匈牙利和斯拉夫的统治,保持在德意志的优势,对普鲁士怀有戒心。所以,奥地利支持法国的正统主义原则,主张主权在君,反对民族解放运动。普鲁士希望得到莱茵河两岸的重要领地和萨克森全部,严惩法国。但实力不足,依附俄国。在萨克森和波兰问题上交易。④法国,战败国,但扮演重要角色。“我什么也不要,我只给你们带来一样重要的东西——神圣的正统主义原则。”(承认革命前的法国和其他封建君主国是正统王朝,恢复他们的统治权利、政治制度和所属领土)反复强调:法国已经是统治了法国几百年的波旁王朝的法国,法国的领土、权利和威望应该恢复到原俩的状况。法国成为双方争夺的盟友,得到了尽可能维护法国利益的机会。在英国和奥地利的支持下,法国加入“四国委员会”,迅速进入了欧洲列强的行列。

2、内容:1814年9月-1815年6月

焦点是萨克森和波兰。波兰历史上三次遭到瓜分,占领拿破仑后建立了华沙大公国。俄国企图独占波兰,提议把萨克森全部并给普鲁士,以补偿他在波兰的损失,从而俄国和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反对俄国独占华沙大公国和普鲁士吞并萨克森,联合英国。法国害怕普鲁士强大,站在英国和奥地利一边。1815年1月,三国签定秘密军事同盟,如果遭到其他国家进攻,英国供应军火,法奥各出兵15万,力图挫败俄国和普鲁士坐地分赃的企图。

结果,普鲁士占领但泽和波次南;奥地利占领加里西亚,其余由俄国兼任波兰国王。萨克森的2/5割让给普鲁士,莱茵河左岸和威斯特法里亚划归普鲁士作为补偿。

在正统主义原则、遏制原则和补偿原则的基础上,最后议定书:

恢复欧洲许多国家封建王朝的统治。

大国任意处置了欧洲和海外领土。

建立德意志邦联,有34个邦和4个自由城市组成,奥地利导标主持邦联会议,这是松弛的政治联盟。

法国限制在1790年的疆界内,东北边境的17个城堡和要塞由联军占领3、5年,法国承担费用,赔款7亿法郎,并且交出军舰。比利时并入荷兰,尼德兰王国,监管卢森堡公国;确定瑞士为永久中立国。

⑤维持意大利的分裂局面。奥地利主宰了大部分领土,撒丁王

国收回撒伏依和尼斯,合并了热那亚。

为了维护维也纳体系和防止革命的再度爆发,1815年俄国、奥地利和普鲁士三过君主签署条约,建立神圣同盟。维护耶稣基督的公正、慈爱和和平,体现强烈的君主主义和教权思想。2月后,三国与英国签定“四国同盟条约”,必须物理维护维也纳总议定书和对法条约。从原则上和行动上成为维也纳体系的支柱。1818年,法国加入。1820年,镇压了西班牙和意大利的革命。

3、历史地位:

维也纳会议和后来的欧洲政治力量的整合,欧洲第一次在历史上被包括在一个共同的条约体系内。他以5大国均势为基础,君主制度为核心,试图维护欧洲秩序和统治地位的国际关系体系。他没有消除大国之间的矛盾,也没有阻止革命势力的增长和革命的爆发,但是,阻止了欧洲列强之间爆发战争。

55、英国的民主改革

拿破仑战争结束时,英国拥有海上霸权和工业领先的双重优势。但是,战争结束后,军事政府定货停止,大陆诸国经济有待恢复,导致了英国经济不景气,失业人口增加。民主运动开始高涨。

1815年,国会通过《谷物法》,使运动指向保障土地贵族专权的政治制度。它规定,国内小麦价格低于每夸特80先令时,禁止谷物进口。导致粮食价格上涨,城镇人民的生活困苦;提高了劳动力的价格,影了工厂主的利润。国会选举制度,纳税人应该有选举权。

1832年国会改革法令通过。首先,调整选区和议员名额,分配给居民多的或新兴工业城市。其次,降低财产资格限制。城市房租10镑,农村收入10镑的土地持有者或者年收入50傍黑的租地经营者有选举权。虽然不是普选,但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表得以进入国会。

1846年废除《谷物法》,1849年废除《航海条例》,自由贸易取代了保护主义,推动了英国工业的发展。这使工业资产阶级永久地取得了“对土地贵族的优势。”

56、普鲁士的改革

1806年普鲁士惨败于拿破仑。1807年施太阴为首相进行改革。颁布《十月饬令》,宣布废除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他扩大城市自治权,允许资产阶级代表管理城市;精简国家行政机构,强化中央集权。

1810年,哈等堡出任首相,颁布《关于调整地主与农民关系饬令》,地主必须同意农民占有分地和赎买封建义务。年地租25倍,或至少1/3土地割地主。不彻底,加强了国家力量,促进了工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维也纳会议后,德意志继续分裂,无力保护民族经济。普鲁士率先统一本国税则,1834年形成关税同盟,促进了德国工业革命的发展,为后来统一德意志奠定了经济基础。

57、1848年欧洲革命

1、范围和原因、特点

俄国之外的整个欧洲大陆,包括法国二月革命和巴黎六月起义;德国三月革命;奥地利维也纳起义和护宪运动;东南欧意大利、匈牙利、波兰、捷克和罗马尼亚的民族解放斗争。

首先,工业革命开始,资本主义获得广大发展,与旧制度的矛盾更加尖锐。欧洲政治出现封建反动之时,资本主义经济继续发展,欧洲诸国如许进入工业革命时期。封建制度成为各国发展的重重障碍。共同任务:联合革命阶级,共同反对封建旧势力和残余,建立包括工业资产阶级在内的全面的资产阶级统治。

其次,各国发展不平衡,具体任务不同。法国推翻金融贵族集团,建立全面的资产阶级统治;德意志,推翻封建专制,消除封建割据,实现国家统一;匈牙利等国消除分裂,驱除外国势力,反对异族奴役,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民族民主革命性质。

再次、1845年起欧洲农业歉收,粮食短缺,饥荒出现。1847年发生经济危机,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特点:阶级力量发生变化,1848年革命具有界标意义。无产阶级提出自己的要求,站在最前列,试图领导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性开始萎缩,乃至背叛革命。

最初,资产阶级力量薄弱,联合无产阶级和其他下层群众打击封建制度及其残余;意识到来自无产阶级的威胁后,镇压无产阶级以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法国是典型。

2、主要成果

法国:二月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度,推动资产阶级建立了共和国。

普鲁士:三月革命中,迫使建立立宪政府,法兰克福议会通过帝国宪法,宣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和言论、集会、结社自由,恩格斯称他为全德意志最自由的宪法。意大利:那布勒斯颁布宪法,巴勒摩、撒丁王国和托斯坎纳先后成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实行立宪改革;威尼斯成立共和政府;罗马制宪议会废除教皇政权,成立罗马共和国。奥地利:赶跑了梅特涅,迫使皇帝颁布宪法,改组政权,建立一院制议会,部分废除封建义务。匈牙利和捷克成立内阁。匈牙利取消了什一税和劳役地租。1849年匈牙利一度获得独立。

总之,瓦解了欧洲封建统治,摧毁了维也纳体系反动秩序。

58、美国独立的国际意义

它不仅推动了宗主国英国的民主改革进程,而且直接引发了法国大革命和拉美独立运动,对于欧州殖民主义、封建主义的崩溃起了促进作用。而独立于欧洲之外的“美洲体系”的粗具规模,则给予以欧洲为主宰的世界政治格局以巨大冲击

59、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特点

1、1607-1733年,13个殖民地的建立与居民构成。

2、土著居民的遭遇与反抗。“腓力普王之战”

3、社会经济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半封建的租佃制;奴隶制度:白人契约奴与黑人奴隶。

4、英国的管理与统治机构:8个王家殖民地、3个业主殖民地、2个自治殖民地

5、殖民地的民主因素

第一,比较民主化的议会。殖民地创立后不久就开始出现了议会。选民范围广、选区制度合理、下院权力大,富有反抗性。

第二,经济生活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民主。穷人可以致富,白人契约奴可以得到解放、贫富悬

殊不大。

第三,北美不存在传统的封建特权,没有等级制度。上层集团与欧洲贵族有本质的区别。第四,北美殖民地特别是新英格兰地区,盛行地方自治。在此种形式下,人民享有一定限度的参政权。民主制度的有限性:3

60、北美经济发展成就

在1763年以前,英国在北美及世界其他地区忙于对法战争,因之无力亦无暇严厉执行这些限制北美殖民地发展的政策。

在对法战争中也迫切需要北美殖民地的合作,因而也有意放松这些政策的执行。

北美的工业家们便有恃无恐地生产英国所禁止的商品,商人们进行大规模的走私活动。因此,北美的工商业得以顺利发展。到18世纪60年代,北美殖民地经济蒸蒸日上,呈现空前的繁荣景象。

61、美利坚民族要素的形成

1、随着农业、工业及贸易的发展,邮政和路政事业发展起来,各殖民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大大加强。统一的北美市场形成了。

2、随着统一市场的形成,各殖民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形成了共同的文化,而英语便是这个共同的文化的媒介。

3、北美居民在开拓新世界的艰苦斗争中,养成了一种特有的性格--勇于创新、富于进取和个人奋斗的精神。

4、民族自觉意识:新环境、新的生活方式,也塑造出新的思想方式和文化心理结构。

62、权利宣言的意义

以欧洲的契约论以及人的自然权利观,来从理论上重新论证北美人可以享有这些自由权利的,之后,他们就以议会法令的形式通过这些《权利法案》,以此赋予自己享受个人自由权利以及各殖民地自治权利的合法性。这才是权利宣言发布的真正意义所在,也就是说,权利法案的存在是为了重新确认北美人享有自由、自治权利的合法性,从而否认英国在北美的权威。

63、《独立宣言》的内容

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陈述了资产阶级的自然权利和人民主权的思想,指出,在人类中间成立政府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如果政府侵犯人民的基本权利,人民就有理由把它推翻。理论上论证革命独立的正当性,为独立提供理论依据。第二部分列举了英国国王压迫北美人民的事实,说明这是侵犯了北美人民的基本权利。为北美独立提供了事实依据。第三部分是结论:应该推翻英王在北美的殖民统治,北美应该独立。作者还在宣言中阐明了作为立国理论基础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原则。

64、大陆会议宣布独立的原因

1、各界人民的推动

2、争取外援的需要

3、独立条件的具备

4、弗吉尼亚州的作用

65、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原因

A、战斗精神:北美人民的力量来自对自由的渴望,士兵们克服一切困难,在战场上发挥了主动性和创造力。

B、人民战争使得英军无法占领美国的土地。

C、美国方面在战场上还需要两个重要的条件:军队与统帅。第一,组织训练正规军。华盛顿请来普鲁士军官斯图本帮助训练正规军。第二,军事统帅的胆略和主动精神。华盛顿和他的几位军事副手就具备这个条件。

D、外援:美国独立后争取法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及与美国订立条约。1778年6月法国参战。随后,西班牙和荷兰也参加了反英战争。普鲁士、俄国、丹麦、瑞典及奥地利则成立了武装中立同盟。

66、独立战争的性质

资本主义制度下,包括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国际性战争的性质是极为复杂的。北美独立战争对

美国来说是争取实现民族独立的正义的解放战争,对英国来说是镇压北美民族独立的反革命非正义战争。而1778年6月以来,法国、西班牙、荷兰等参加反英战争,从形式上看,有支援美国正义战争的一面,而实质上,这是争夺商业殖民霸权的战争,这种性质突显于美法同盟条约中的规定:法国答应给美国以一切必要的援助,而美国则同意法国在西印度群岛夺取英国领土的权利。

67、杰弗逊与民主改革

首先,大多数州都制定了州宪法,使得州政府受到成文宪法的约束。其次,各州的政治进一步民主化了,这在州宪法的内容中有所表现。各州的宪法都附上了“权利法案”,其中列举了政府在任何借口下都不得侵犯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各州的新宪法都宣布共和制。州政府官员一律由选举(直接或间接地)产生。

选举权也扩大了。有9个州降低了选举权的财产资格。在佛蒙特州实现了成年男子(白人)的普选制。在宾夕法尼亚,一切纳税人均有权利投票。州议会也是民主化了。(1)州上院议员通过选举产生;(2)议会选举时间缩短,一年改选一次;(3)在某些州实行比例代表制。68、民主改革成果

1、在许多州,废除了维护大土地所有制的“限定嗣续法”及“长子继承法”。

2、在革命期间,在许多州也实现了宗教自由。

3、在弗吉尼亚还实行刑法的改革,缩小了死刑的范围,只有谋杀罪及叛国罪才判处死刑。并革除了一些野蛮的、残酷的刑罚,实行罪罚相称的原则。

4、在改革浪潮中,奴隶贸易和奴隶制度也受到冲击。

5、在中部诸州,半封建的大地产租佃制开始瓦解了。

69、民主成果取得的原因

首先是人民群众推动的结果。民主成果的取得也是与民主派领袖杰斐逊的领导分不开的。他不但是民主改革的倡导者、推动者,而且也是民主改革甚至整个美国革命的精神领袖。正是因为这次革命在对内方面取得上述多方面的丰富成果,所以美国历史学家卡尔·贝克尔称美国革命为“双重革命”-——对外反英战争和对内争取民主的斗争

70、民主改革的局限

但在这次革命中,有两大民主任务未能完成。第一,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第二,西部土地问题未能解决。由于革命没有用民主方式解决西部土地问题,所以劳动人民便自行去西部占地。占地是人民争取以民主方式解决土地问题的重要表现。

71、《邦联条例的历史作用》

1、巩固了各殖民地之间的联合与统一。

2、为美国政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在美国从分散走向统一的进程中发挥了桥梁作用。

72、联邦宪法

制订联邦宪法的背景:

1、在1776年宣布独立后不久,大陆会议就着手起草全国宪法《邦联条例》。按照这部宪法,成立起来的美国俨然是由13个独立国家组成的松懈的国际同盟。保守派认为按照《邦联条例》组织起来的中央政府过于软弱,无力镇压人民,保护私有财产,要求强化中央权力。经济上的利害关系加强了保守派强化中央权力的要求。许多有势力的经济集团在《邦联条例》下处于不利地位,所以他们要求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如:公债持有者集团、商人、资产阶级放债人、到西部从事土地投机的商人。

2、保守派把谢斯起义看作是洪水猛兽,正是这种恐惧对于保守派的制定新宪法运动起了催化作用。

3、美国是一个新生国家,处在欧洲大国虎视之下。驻在美国西北边境内的英军,在战后仍不肯撤走,勾结印第安人不断地骚扰美国居民。美国南部及西部与西班牙属地毗邻,西班牙也敌视美国。这些情况使美国有识之士感到忧虑,认为只有强化中央权力才能解决上述问题。

73、联邦宪法的意义和作用

联邦宪法所确立的全国政府,既可以有力地镇压人民革命运动及限制人民和民主力量的影响,又可以满足保守派所代表的各个经济集团的经济要求。

这部宪法用一个名符其实的国家去代替《邦联条例》下面的一个松散的、众多的主权国家之间的联盟,这一方面有利于一个全国性市场的形成,有助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使得这个新国家有可能维持足够的权威和足够的军队,以对付英国和西班牙的威胁。

这部宪法也包涵了许多民主因素,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统治的形式和三权分立原则。联邦宪法》是保守派向民主派妥协的产物,它调和了这两派的矛盾。

《联邦宪法》也调和了以下三组矛盾:中央集权派与地方自治派之间的矛盾;大小州之间的矛盾;南北之间的矛盾。

联邦宪法的缺陷、原因与补救

这宪法缺少保障个人自由权利的条文,矫枉过正,背离了独立战争期间各州的权利法案精神与立国的基础理论。

制宪者多数认为,国家的混乱根本原因是过于强调人权,而不是社会秩序。

人权问题涉及过于细致,建国初期不可能全部解决;当时美国社会存在黑奴问题;精英意识的影响。

宪法获得各州通过后,新议会的首要任务是制定一部权利法案。以宪法修正案形式通过10条文,规定人民的自由和权利。

74、北美独立战争性质

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一次伟大历史事件。它不但是一次争取独立的民族解放战争,而且也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即“美国第一次革命”,因为它完成了广泛的政治和社会经济改革,从而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75、美国宪法评价

一、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二、美国宪法条文的弹性很大,为日后美国不同时期的政治需要进行宪法的重新解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美国宪法基本精神是自由人权,其政治结构的设计也是遵循的西方三权分立原则。

四、由于美国宪法体现了自由人权的基本精神。

76、美国文化的基本内涵1、崇尚自由2、宪政民主3、平等意识4、个人主义5、实用主义

77、美国文化的特点1、开放性2、扩张性3、实验性4、宗教性5、通俗性6、多样性

78、西欧启蒙运动出现的背景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西欧启蒙运动出现是必然的。首先它是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制度的时代要求。17、18世纪封建专制制度已经成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为了扫除这一障碍,新兴的资产阶级必须制造舆论准备。其次,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启蒙运动提供了锐利的武器。自然科学家有力的粉碎了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枷锁,提倡科学实验,提倡研究自然界的客观事物。启蒙思想家利用自然科学的理论成果和思想方法,提高了对人类社会的认识。启蒙运动的发源地在英国,最早的代表人物是霍布士和洛克,后扩展到许多国家。18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了高潮,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启蒙思想涉及宗教、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各个领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相信宇宙存在自然法则,万物都受自然法则的制约,人类社会也受其约束,自然法则反映在人们头脑中,便是理性;二是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人类的未来是充满光明的。启蒙思想家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提出了很多的改革意见,其出发点是天赋人权观念。

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的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思想上有力地冲击了封建制度、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的天主教会,并且为资产阶级提供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

79、简述16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世界地区联系加强的表现。

16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世界联系加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区经济联系密切,出现了全球性的经济关系。西欧对东欧、西欧对美洲、西欧对亚洲的贸易加强。国际劳动分工第一次大规模地实现了,美洲和东欧生产原料,非洲提供劳动力,而西欧则指挥着这些全球性的贸易,并且越来越集中力量于生产。二是全球的政治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过去穆斯林世界势力强大,它向各个方向扩张。而现在,西欧列强崛起,这个势力活动的范围是全球,这是由于他们发现了新大陆,开辟了供其经济榨取和殖民的广大领土。三是全球文化的交流加强。欧洲人特别是英国人把他们自己的文化带到了新大陆,对土著居民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他们也从印第安人那里学到了许多有益的文化。中国、印度文化也开始与欧洲文化进行接触。

80、简论英属北美殖民地启蒙思想的产生及其对美国独立运动的影响。

英、法的启蒙思想不可避免地传播到英属北美殖民地。北美殖民地产生出启蒙思想的杰出代表本杰明·富兰克林和托马斯·杰斐逊。

富兰克林(17O6—179O年)自学成材,既是发明家,又是知名学者和政论家。他歌颂勤劳,认为农业是增加财富的惟一正当方法,与法国重农学派的观点颇相似,反对英国对殖民地工商业的限制,同情劳动人民,认为“个人幸福是政治社会的最终目的”。他要求废除奴隶制度,主张黑人、印第安人和白种人享有同等的权利,政治上主张实行普选制和一院制议会。起初,他主张殖民地统一,在英帝国范围内实行自治。独立战争爆发后,他坚定地支持独立,捐献个人财产支援独立战争,积极参与领导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杰斐逊(1743—1826年)深受启蒙思想家特别是洛克的思想影响。他反对愚昧迷信,崇尚理性知识。他认为,人的思想一旦从迷信禁锢下解放出来,就能获取丰富的理性知识,知识就能创造财富,并引导人类走向更富裕更美好的生活领域。在政治思想上,他是革命民主主义者,竭力维护人民的自由、平等权利,主张建立人民广泛参政的、实行普选制的民主共和国。他反对传统思想的束缚,提倡每隔2O年就要对法律或宪法进行复查,以便使法律和宪法能符合时代进步和当代人民的要求。杰斐逊认为奴隶制度是对自然权利的侵犯,因而他主张解放奴隶。他认为:“在自然法则下面,一切人生来都是自由的,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对自己的身体有支配的权利。”

以富兰克林、杰斐逊、潘恩为代表的北美殖民地的启蒙思想,唤起了美利坚民族觉醒,促使殖民地人民起来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推动人民去争取民族独立。

81、路德新教在德国迅速传播的原因是什么?

1.它得到农民、工人和市民的全面支持,因为这些阶级对天主教会恨之入骨。

2.它得到一心一意想攫取天主教会财产的世俗君主的有力支持。

3.它也得到德国爱国主义者的同情,这些爱国主义者反对罗马教廷对于德国的掠夺和干预。

4.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虽然想扑灭新教运动,但是力不从心:对外战争及内政的棘手问题把他弄得焦头烂额,使得他不遑过问德国的宗教问题。

5.路德个人的主观条件也有助于新教的胜利,他学识渊博,既有雄辩的口才,又能写典籍的文章。他很敏感而又有坚强的毅力,非凡的胆识和气魄。

82、简述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

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和文化革命运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1.打破了欧洲思想界在封建高压下“万马齐喑”的局面,促使欧洲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精神、创造精神以及科学实验精神,它对推动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起了积极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消灭封建制的胜利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2.文艺复兴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开辟了世界文明的新篇章。文艺复兴使文学、艺术获得了空前的繁荣,孕育了近代资产阶级文化。文艺复兴促进了科学上的革命,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3.文艺复兴在欧洲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欧洲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

第一,它把人们主要是有教养的人们从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发扬了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资产阶级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创造近代资本主义世界的。

第二,文艺复兴摧毁了僵化死板的经院哲学体系,提倡科学方法和科学实验,为17─19世纪的自然科学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文艺复兴时期创造出来的富有魅力的精湛的艺术品及文学杰作,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的无价瑰宝,永放光芒。

第四,文艺复兴为以后的思想进步扫清了道路。它打破经院哲学统一的局面,使得各种世俗哲学兴起,它也推动了政治学说的发展,为后来的“自然权利学说”、“社会契约论”、“人民的革命权利”、“人民主权”以及“三权分立”等学说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渊源。

4.文艺复兴也存在一些缺陷。

第一,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对旧的上层建筑的变革,有着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它宣扬的是资产阶级世界观和人性论,同劳动人民的思想和要求存在很大距离。

第二,这个时期的艺术家、文人和学者们虽然大力表现和发扬人文主义精神,认识和揭露天主教会和教皇的腐朽、罪恶,但是他们还是乐于接受教皇及教会的保护和豢养,与之没有彻底决裂,而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第三,大多数人文主义者把在古代受到维护的那些迷信落后的东西保留下来,如魔法、巫术和占星术等。

总之,文艺复兴运动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它为近代资产阶级文化奠定了基础,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上、舆论上的准备,迎来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83、简述英国资产阶级反对专制统治斗争的原因及其表现。

1.英国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以及资产阶级实力的不断壮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势必同专制制度发生冲突。伊丽莎白统治的末期,就已出现了资产阶级和贵族反对专制制度的征兆。

2.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英国不彻底的宗教改革并不满足,他们渴望奉行加尔文教,要求建立廉俭教会,要求清除英国国教中天主教的残迹,使教会摆脱国王而独立。他们因这种宗教主张而被称为“清教徒”。广大手工业者、工人、平民和农民逐渐信仰清教。

3.资产阶级与专制制度的冲突还表现在议会与王权的斗争上。伊丽莎白统治末期,国王经常把商业专卖权赐给宠臣,对工商业发展极为不利。1601年,议会再度讨论废除专卖权的议案,对专卖制度进行猛烈抨击。议会的抗议得到伦敦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女王迫于形势,许诺停止出售专卖权,以平息议会内外的不满。这是资产阶级反对专卖制度的开端。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守护大名:日本镰仓、室町时期的地方官职。初名总追捕使。1185年源赖朝奏设,由其亲信武士充任。掌管该国(大行政区)军警司法政务,具有维持地方秩序、监督武士、召集轮役武士,逮捕谋叛和杀人罪犯之职权。室町时期,守护承担向庄园领主征收租税,权力急剧膨胀,并由足利一门及其有力的家臣担任,成为地域的封建领主,称为“守护大名”。应仁之乱后,守护大名不再听命于幕府,在相互纷争战乱中,大多没落,有力的家臣代之而起,

成为战国大名。

室町幕府:

1338年足利尊氏任征夷大将军,建幕府于京都室町。初称足利幕府。在中央设管领,辅佐将军总管幕府政事,地方设关东管领、九州探题及守护。1392年,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结束南北朝的对峙,始称室町幕府,为其全盛时期。应仁之乱后,进入战国时期。群雄割据,争战纷起,并持续发生山城暴动、一向宗暴动,幕府成了京都的地方政权。1573年织田信长把第十五代将军足利义昭从京都逐出,室町幕府被推翻。历时235年的室町幕府是从封建割据向中央集权的过渡政权。

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新兴资产阶级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形成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价值观,其基本精神是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人性论和人道主义。它作为文艺复兴的主要思潮和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与中世纪封建意识形态根本对立的。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家被称为人文主义者(humanist)。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反对基督教会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以人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肯定人是世界的主人和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大力颂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高贵和人的伟大,要求发挥人的才能、追求人的理想。人文主义者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人道”,反对“神道”;崇尚个性自由,攻击禁欲主义;歌颂世俗,蔑视天堂;背弃来世观念,放眼现实世界,以乐观的态度鼓励和号召人们追求荣誉、幸福和物质上的享受。

新贵族

15—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化的贵族。15世纪英国发生了农业革命,传统贵族的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形势的需要。一些有眼光的贵族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业、牧业,使用雇佣劳动,有的兼营工商业,有的把土地出租给农业资本家,坐收资本主义地租。这些贵族与资产阶级的经济上的利益日趋一致,他们与资产阶级结成联盟,共同反对封建主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君主立宪政权,就代表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清教

又叫新教。16世纪下半叶,在经济上日益壮大的英国资产阶级和从事资本主义经营的新贵族,不甘心忍受封建君主专制的剥削和压迫,反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国教,要求清除国教中的天主教残余。这些“不从国教者”所开展的活动,被称为清教。加尔文所提倡的“预定论”、“信仰得救”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相符,因而成为新教的理论基础。新教主张宗教信仰自由独立,提倡个人独立判断,反对轻信盲从;宣传建立“千年之国”,推翻人世间的暴君;强调节俭清洁,以勤奋获取财富,要求清除一切偶像崇拜的仪式。清教是一种鼓励人们不畏强暴、勇于反抗的宗教,为英国提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武器。

根枝请愿书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人民群众要求废除主教制的运动。英国国教中的主教制是封建专制制度的强有力的支柱。1640年,英国许多群众签名,要求把主教、主持牧师以及教士大会等“连根带枝”一齐废除。国会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形成了关于废除主教职务、主张教权与王权脱离而从属于国会的“根枝法案”。经过激烈大讨论,该法案虽然在下院获得通过,但却被上院拒绝,直到1646年1月主教制才被废除。

大抗议书

英国国会与专制主义斗争的最重要的文件,形成于1641年。其主要内容有:揭露了查理一世在无议会统治时期的暴政,提出一些重大的政策要求:实现工商业活动的自由,高级政府官员和大臣只能“从国会有根据相信”的人们中间任命,进行议会改革,要求建立对议会负责的政府。该抗议书共204条,经过激烈的讨论,议会终于以微弱的多数通过。但是当大抗议书提交给国王时,却遭到了国王的拒绝。大抗议书成为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上层分子长老派

的政治纲领。

平等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小资产阶级民主派,代表了城乡富裕农民、手工业者和平民的利益。英国第一次内战结束后,长老派掌握议会大权,推行损害劳动人民利益的政策,引起了小资产阶级不满。于是,在李尔本等领导下,平等派在士兵、平民、手工业者中开展工作。李尔本主张在政治上限制议会权利,保证人民享有主权;在社会经济上取消什一税、消费税,取消垄断专利公司,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1647年,平等派士兵提出了“人民公约”。在平等派的推动下,克伦威尔建立共和国,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展到顶峰。1649年,平等派为把革命推向深入,发动了反对克伦威尔的起义,遭到残酷镇压,平等派运动最后失败。

霍布斯

17世纪英国哲学家和思想家。生于维尔特郡一牧师家庭,毕业于牛津大学马格达伦学院。曾担任过家庭教师,并一度任培根的秘书。他的哲学思想继承了培根的唯物主义,并使之进一步系统化。在政治思想方面,他是英国资产阶级化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拥护强有力的国家权力。在其代表作《利维坦》中提出“自然状态”和国家起源学说。认为专制君主制是国家组织的最好形式,只有强大的、不受任何限制的国家权力,才能防止战争,确保和平。

马克西米连一世

(1493-1519),奥地利大公,斯蒂利亚公爵,卡林提亚公爵,卡尼奥拉公爵,勃艮第伯爵,提罗尔伯爵,德意志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三世之子,1482年其妻勃艮第公爵玛丽去世后,法国入侵勃艮第,合并了法国东南部勃艮第公国大部分领地,但马克西米连却获取了勃艮第东部(称勃艮第伯国),尼德兰伯国的领地。1490年,他获取了其堂兄、哈布斯堡家族提罗尔支系的西吉斯蒙德的提罗尔领地。1486年被选为德意志国王(和其父共同执政),1508年,经教皇同意,马克西米连加冕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李自成

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崇祯年间,陕北一带爆发农民起义。出生在陕西米脂的李自成自幼备受地主的欺压。农民起义爆发后,参加了高迎祥的起义军,因作战勇敢,成为高迎祥手下的“闯将”,自领一军。高迎祥被俘牺牲后,李自成接过“闯王”的旗帜,坚持斗争。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反映了农民夺回土地、免除封建赋役的愿望。1643年,李自成称“新顺王”,创立新顺农民政权。此后,又攻破潼关,占领西安,建国号为“大顺”。1644年,攻占北京,崇祯帝吊死在万岁山,明朝政权终被推翻。明末农民起义达到顶峰。但是由于清军勾结防守山海关的吴三桂,长驱直入北京,颠覆了农民政权,导致清朝的建立

吴三桂

明清之际,高邮人。明末任辽东总兵,封平西伯,住山海关。他一贯心怀两端,待价而沽。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时,他延迟观望,不肯及时发兵救援崇祯帝。1644年,明朝灭亡。农民军对山海关明总兵吴三桂抱有幻想,派人招降,吴三桂遂决计归附大顺。后他得知农民军向地主官僚拷问追赃,并拘禁他的父亲和爱妾,便退回山海关。一方面厉兵秣马,准备与农民军对抗到底,另一方面向清摄政多尔衮乞师求降,并献出了山海关。同年五月,清军攻占北京,颠覆大顺政权,清正式定都北京。清统一后,吴三桂被封为平西王镇守云南,他大兴土木,自持功高,上抗朝廷,下欺百姓,严重威胁了清朝政府。于是康熙对他采取了限制措施。1673年吴三桂在云南起兵反叛,1681年康熙下令三路大军会师云南,吴三桂自杀,叛乱平息.

幕藩体制

17世纪德川家康建立了由幕府和藩国共同统治的封建制度,称“幕藩体制”。在幕藩体制下,将军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幕府是国家的最高的政权机关。幕府统治全国各地的藩国。各藩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1.地理大发现—— 西方史学家对15至18世纪欧洲一系列航海活动的通称。15世纪后,由于对外贸易的需要和对贵金属的渴求,在宗教狂热和人文主义精神的鼓舞下,西欧一些探险家开始寻找通向东方的新航路。1492年,哥伦布航抵“美洲”,开辟了欧美航线;1498年达?伽马开辟自西欧绕过非洲南端直达印度的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与其同伴首次环球航行。地理大发现,引起了商业革命和西方国家殖民掠夺的狂潮,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的成长,预示了世界史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2.商业革命—— 16世纪欧洲商业的突然扩大和新的世界市场兴起的现象被称为商业革命。新航路的发现,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欧洲人的经商范围由地中海一带扩展到大西洋及世界各地,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都有了商业往来,世界市场扩大。各地对欧洲商品的需求也在扩大,使贸易额和商品种类都大为增加。商业革命对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3.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14至17世纪欧洲文化和思想史上的一次重大的新文化运动。因欧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力图恢复希腊、罗马典文化,使之“复活”、“再生”,“文艺复兴”即由此得名。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15世纪后期传播到英法德等其他西欧国家,运动的中心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在文学、艺术、政治思想和自然科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促使欧洲人开始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唤醒了人们的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和科学实验精神;文艺复兴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4.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思潮,是早期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人文主义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又译为“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其思想核心是个人主义。它是资产阶级用来反对封建束缚,谋求自身政治经济地位的思想武器。其基本特征是:以人为本,强调个人“才能”和自我奋斗;重视现世生活,反对宗教禁欲主义,反对经院哲学;否认对教皇和教会的绝对服从;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提倡理性,重视科学实验;表现乐观主义精神,反对悲观主义;欣赏资产阶级的文学艺术。人文主义对于人们摆脱神权的束缚,争取自由平等乃至推翻封建统治,都具有巨大进步作用 5.克伦威尔——

世界近代史 大二上册名词解释

织田信长泰姬陵东印度公司通讯委员会莱茵邦联 地理大发现 西方史学家对15至18世纪欧洲航海者一系列航海活动的通称。15世纪后,西欧商品货币经济迅速发展,引起了封建贵族、大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对贵金属的渴求。《马可·波罗行记》对东方富庶的夸张描绘,进一步煽动着欧洲人的寻金热情。15世纪中叶以后,阿拉伯人与奥斯曼土耳其人垄断了东西方传统通道,也促使西欧寻找通向东方的新航路。此外,快速帆船的制造,指南针用于航海及地圆学说的盛行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最初由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组织远洋航行。1492年,哥伦布航抵“美洲”,开辟了欧美航线;1498年达·伽马开辟自西欧绕过非洲南端直达印度的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与其同伴首次环球航行。新航路的开辟和美洲的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开始了西方国家殖民掠夺的狂潮。欧洲的商业中心逐渐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由此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的增长,预示了世界史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教皇子午线 葡萄牙和西班牙划分势力范围的分界线。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葡为争夺殖民地和市场而大动干戈,互不相让。1493年5月,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发布训谕,规定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处,自北极至南极划一条线,区分西、葡的势力范围。1494年6月,两国据此正式签订了《托德西拉斯条约》,并同意将此线西移至西经43°40'。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后,两国在太平洋再起冲突,并于1529年签订《萨拉戈萨条约》,规定在摩鹿加群岛以东17°处划一线,线的东西两侧分别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势力范围。这两项条约,揭开了欧洲殖民列强瓜分世界的序幕。 文艺复兴 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这个运动始于意大利,后扩大到英、法、德、西等欧洲国家。一些新生的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在“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号召下,把矛头直接指向教会神权统治,他们以人文主义为旗帜,主张尊重自然和人权,强调发展个性,反对禁欲主义;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迷信愚昧;表现乐观主义,反对悲观主义。因而人文主义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也是新文化的基本内容,它逐渐形成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表面看来,文艺复兴是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但是,它并不是对于古典文化“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它冲破了黑暗的中世纪的重重禁锢,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在人文主义思想指引下,文学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哲学、新的政治学、史学和教育学相继出现,产生了一大批多才多艺的代表人物,使文艺复兴时代成为硕果累累、人才辈出、灿若群星的时代。 马基雅维里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政治思想家。出生于佛罗伦萨的一个律师家庭。曾长期担任佛罗伦萨共和国政府外交、军事等要职。因涉嫌反对美第奇家族而被逮捕,不久获释,归隐乡下开始著书。1513年,代表作《君主论》问世。全书26篇,主要论述为君之道。通过对历史和时事的分析,具体说明君主应具备的条件和才能,以及治理国家的策略。明确指出,要使国家统一,唯一的办法是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具有无限君权、并掌握强大军队的君主政权。他主张君主应把国家利益放首位。君主为达到政治目的,可以背弃信义、不择手段。在他看来,政治归根结底是力量问题。他的政治学说,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民族国家、实现祖国

世界近代史试题汇总3

世界近代史试题汇总 世界近代史是每年考研的重点,暑假快结束了大家复习后肯定还有许多知识点没掌握了或者顾忌到,我给大家出了 3套世界近代的模拟题,希望大家利用它查漏补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世界近代史试卷(一)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革命前的英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资本主义很早就开始渗入到______________去。 2、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的____________,在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3、1748年,__________发表了积27年辛勤劳动写出来的巨著《论法的精神》。 4、1773年12月16日,波士顿爆发了____________。 5、为了解决国家的财政问题,法国于1789年5月5日在凡尔赛召开了 ______________。 6、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共和国成立,史称__________。 7、1795年10月3日,为了镇压王党BD,巴拉斯启用了年轻的__________。 8、美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形式,列宁称之为__________,以区别于“普鲁士式道路”。 9、1874年,板垣退助等人上书天皇,建议设立民选议院,从而拉开了________的帷幕。 10、丑恶揭发运动的先驱者是____________。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1603年______女王去世,苏格兰的詹姆斯六世即英国王位,是为詹姆斯一世。 A 玛丽 B 安娜 C维多利亚 D伊丽莎白 2、路易十四任命__________为财政总监,在他的倡导下,法国执行重商主义政策。

A黎塞留 B马萨林 C科尔伯 D魁奈 3、法国1792年8月10日起义后,掌握政权的政治派别是___________。 A君主立宪派 B吉伦特派 C雅各宾派 D山岳派 4、1831年马志尼创建了_____________。 A烧炭党B民意党C青年意大利党D自由解放社 5、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____________。 A西班牙B英国C法国D荷兰 6、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改组__________建立了共产主义同盟。 A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B正义者同盟 C国际工人协会D自由同盟 7、倒幕运动中,__________在长州组织了第一支草莽武装——奇兵队。 A西乡隆盛B大久保利通 C木户孝允D高杉晋作 8、____________表明,两种制度的矛盾已发展为武装冲突,马克思称这一事件为美国内战的开始。 A密苏里妥协案B1850年妥协案 C德累德.斯考特判决案D堪萨斯内战 9、资本主义正式进入垄断阶段是在__________。 A19世纪中叶B20世纪 C19世纪后期D19世纪末20世纪初 10、近代亚洲的第一部宪法是____________。 A印度宪法B菲律宾宪法C明治宪法D日本宪法 三、多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法制史名词解释(整理)

名词解释. 西周 1.周公制礼:周初,在周公主持下,将以往的传统习惯进行整理,厘定成一整套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的行为规范和相应的典章制度、礼节仪式。 (礼:中国古代社会中长期存在的、维护血缘宗法关系和宗法等级制度的精神原则和言行规范。n礼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宗教、思想、文化、教育、婚姻、家庭、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 2.吕侯制刑:●西周中期,穆王为弥补财政开支,命司寇吕侯“训夏赎刑”,制定《吕刑》。它规定了赎刑原则以及其他的刑事政策。 ●《尚书·吕刑》是对西周中期的刑法改革的记录,分三章:1、叙述制定《吕刑》的起因及经过追述刑罚制度的形成历史。2、规定以五刑与赎刑制度为基础的刑罚体系及刑罚适用原则,提出司法诉讼程序及审判原则。3、强调德刑关系及对司法官员的办案要求.《吕刑》是一部刑法与刑事诉讼法性质的法律文献,反映了当时的立法、司法思想、法学理论方面的较高成就。 3.圜土之制:用于关押未决犯和执行徒刑的监狱,西周时一般继续称为“圜土”。 “以圜土聚教罢民。凡万民之有罪过而未丽于法者,寘之圜土,而施职事焉。任之以事而收教之。弗使冠饰,以明刑耻之”。适用对象:违反法律或有罪过、尚不致适用五刑的轻微犯罪。其类似徒刑,是有期徒刑的开端. 4.嘉石之制: 西周时期把有过错但情节轻微(轻于圜土)的人犯束缚其手足,坐于朝门左之嘉石,令其思过、悔改,然后送到司空那里作一段时期的劳役,期满后释放。它类似后世之拘役,称为“嘉石之制”。(处罚办法:《周礼·秋官》记载:“桎梏而坐诸嘉石,役诸司空”。其时间,依情节轻重而不同,分13、9、7、5、3日五等。) 5.质剂:是专门用于买卖关系的契约文书形式,生产资料买卖用长券,叫做“质”;其他财物买卖用短券,叫做“剂”。周有“大市以质,小市以剂”之记载,“质”适用于牛马、奴隶等大型交易;“剂”适用于珍珠等小型交易。 6.傅别:是一种专门用于借贷关系的契约文书形式,借贷关系形成后,将竹制的契券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半,以为诉讼凭证。 诉讼审判制度:起诉; 轻微案件,口头起诉;重大案件需交文字书状。刑案为“质剂”,民案为“傅别”。 7.五听: 辞听:观其出言,不直则烦。n色听:观其颜色,不直则赧然。n气听:观其气息,不直则喘。n耳听:观其扣聆,不直则惑。n目听:观其眸子,不直则眊然。 8.五过之疵:n1、惟官:依仗官势,枉法断案。n2、惟反:敲诈囚犯,令其翻供。n3、惟内:听任亲属,干预司法。n4、惟货:索贿受贿,贪赃枉法。n5、惟来:勾结案犯,互相往来。n《吕刑》规定:典狱官有一于此者,“其罪惟均,其审克之”。 9.奴隶制五刑:墨、劓、剕、宫、辟 10.六礼: 纳采:男家请媒人去女家提亲,女家答应议婚之后,男家用一只大雁并备上其他礼物前去求婚.n问名:女方答应议婚后,由男方请媒人问女子名字,生辰等,卜于宗庙定吉凶。n纳吉:男家卜得吉兆之后,备礼通知女家,决定缔结婚姻。n纳徵:男方派人送聘礼(玄纁、束帛、儷皮)至女家,故又称“纳币”。n请期:男家选定婚期,备礼告诉女家,求得同意.n亲迎:婚期之日男方奉父命迎取女子至家。 战国 11.《法经》:是李悝在总结春秋以来各国公布成文法的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粗具体系的封建成文法典。从其篇目结构上来看,共有六篇。法经以刑为主,贯彻了法家“轻罪重罚”的理论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史 名词解释: 1.美西战争:美西战争是1898年,为夺取属地、和而发动的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的第一次战争。和既有重要的价值,又是分别向和扩张的。新兴的拥有雄厚的、军事潜力,已建立起一支较强大的。 2.门户开放政策:在整个范围,列强都有进行贸易的权利。它的主要精神是利益均沾,机会平等。不论是在哪个列强的内,不论是否在或都实行这个原则。是美国侵华行动的“里程碑”。受到列强的普遍欢迎,由此而使得列强在侵华步骤上取得暂时的一致。避免了列强因在华利益的相互抵触而使得列强间本以十分尖锐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也由此而使得列强由争夺在华利益而转化为在这个问题上相互合作。 3.日俄战争:是指1904年2月,与为了侵占东北和,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的一场战争。以沙皇俄国的失败而告终。日俄战争促成日本在东北亚取得军事优势,并取得在、中国东北驻军的权利,令俄国于此的扩张受到阻挠。日俄战争的陆上战场是清朝本土的,而清朝政府却被逼迫宣布中立,甚至为这场战争专门划出了一块交战区。日、俄、中(清)三方在这场中都蒙受到了严重损失,并为之后各国的发展道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4.三国同盟: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帝国主义列强结成的军事与政治集团。1879年,德国、奥匈帝国为了对抗俄国与法国缔结军事同盟条约。1882年意大利加入,三国同盟正式形成。三国同盟的目标直接对准法国。后意大利于1915年脱离同盟国集团,转而加入协约国集团。同年,保加利亚与土耳其则相继加入同盟国。1918年11月,同盟国集团在与协约国的军事战争中失败,最终随着德国的战败,同盟国集团瓦解。 5.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与三国同盟相对抗的帝国主义集团,由英、法、俄三国于1904—1907年期间签订一系列协议而组成。1893年为抗衡德、意同盟,法俄首先签订军事协定。面临日益增长的德国威胁,英法调整在殖民地上的矛盾,于1904年签订英法协约。随后在日俄战争中遭到失败的俄国为了摆脱自己的困境,也于1907年和英国签订英俄协约。至此协约国最终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意、美等二十五国先后加入。十月革命后,苏俄宣布出。1918年德国投降后,美、英、法、日等帝国主义曾以协约国的名义三次向苏俄发动武装干涉,均遭失败。因协约国间矛盾不断加深,逐步瓦解。 6.马恩河战役:1914年5月,德军在进攻中,右翼第一、二集团军之间出现了50公里宽的暴露地段,补英法联军楔入,被迫撤退。联军开始反攻但其后受阻,遂设防固守,此为马恩河战役。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大规模战略决战,以德军第一次撤退和失败,联军取得胜利告终,联军向前推进改革60公里。马恩河之战是大战的第一个转折点,德军在6周内打败法国的计划宣告破产。 7.坦能堡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与同盟国军队在东线的一次重要战役。一战爆发后,俄军为配合西线协约国的军事作战,于1914年8月在东线发动军事进攻,但由于其指挥系统差,后勤补给困难,东线德军在兴登堡与鲁登道夫的指挥下,最终击溃入侵俄军,俄军全线溃败,12万人被俘。德军在东线由此从防御进入进攻,最终在12月,在俄国内陆战局陷入僵持状态。

法制史名词解释

中国法制史名词解释 奴隶制五刑:即黥(墨)、劓、刖、宫、大辟。墨刑是在罪犯面部或额上刻辞后涂以墨;劓刑是割鼻;刖刑即断足;宫刑即男子割去生殖器,女子幽闭的刑罚;大辟即死刑。 亲亲:指在家庭之间,亲属之间要相互亲爱,以“孝”为核心,维护父家长的地位和权威,维护以父权为中心的家庭伦理关系 尊尊:指在全国范围内,尊敬一切应尊敬的人,对比自己地位尊贵的人要尊敬、服从,以“忠”为核心,维护的是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等级秩序。 宗法制: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存在的,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与国家制度相结合,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社会等级制度,是一种以血缘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一个关键内容,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周公制礼(周公作礼):周礼是周公所制定的礼,是西周初期,在夏商礼制的基础上修订完成的维护宗法血缘关系和宗法等级制度的政治准则、道德规范和典章制度、各种礼仪规范。其内容涉及国家各项基本制度和人们的日常行为准则,调整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西周初期迅速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巩固王朝统治提供了重要保障。 吕侯作刑:西周统治者为缓解社会矛盾巩固王朝统治,接受大臣吕侯的建议,废止了严酷的旧法以“明德慎罚”为指导思想,制定了一般重要的法典。因为吕侯主持修订,因此称该法为《吕刑》。 五过制度:五过是西周时期关于法官责任的法律规定。西周时期,对司法官的责任作了明确的要求,凡罚不当罪、徇私枉法者,即按“五过”规定加以处罚。“五过”具体是指:惟官,指畏权而枉法者;惟反,指报私怨而枉法;惟内,指因亲属裙带关系而徇私;惟货,指贪赃受贿而枉法;惟来,指受私人请托而枉法。凡此五者出入人罪,皆以其罪罪之。 五听: “五听”制度是西周时期审理案件时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五种方式。 具体内容是:辞听,即观察当事人的言语表达;色听,即观察当事人的面部表情;气听,即 观察当事人呼吸;耳听,即观察当事人的听沉;目听,即观察当事人视觉及时性眼睛。从而 判断陈述真伪。这种通过被讯问者的感观瓜而确定是非曲直的做法虽近于主观,但说明西周 时期已经注意到司法心理问题并将运用到司法实践之中,这也是中国司法心理学史上的重要 的一笔。 五辞听讼是指西周时期审理案件时运用察言观色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五种方式。具体有: “辞听”“色听”“气听”“目听”“耳听”。即要求审判时观察当事人的言语表达,面部表情, 呼吸,听觉,眼睛与视觉。 三刺制度:“三刺”制度是西周时期司法程序之一。据史籍记载,西周时期凡重大疑难案件, 要经过“三刺”程序,即“一曰讯群臣,二曰讯群吏,三曰讯万民”。也就是说,重大疑难 案件首先应交给群臣来讨论,群臣讨论尚不能决定,再交给官吏们讨论,仍不能决定者,交 给国人商讨决定。这种制度一方面是原始氏族时代的遗风,同时也体现了西周时期对司法判 案的慎重。 以古非今罪:秦朝设立的罪名,就是以过去的事例指责现实的各项政策和制度 读鞫:指秦汉时期审判终结作出判决后向当事人宣读判决书 廷尉:是秦汉时期最高司法审判机关。负责诏狱及地方上奏的疑难案件的审理 婚姻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①男方带礼提亲②女方家长应承后,媒人询问女子姓名生辰卜吉凶 ③男方带礼去女方家订婚④男方送彩礼到女方家,正式缔结婚姻 ⑤男方携礼到女方家商定婚期⑥婚期之日,新郎到女方家迎娶女子 七出: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恶疾,多言,盗窃 三不去: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 三赦之法:幼弱,老耄(mao),蠢愚三种人犯罪,减轻赦免其刑罚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下名词解释 (适用于王晓焰老师) -------杨帆编辑整理1. 人民宪章:英国宪章运动中的纲领性文件。1837年由洛维特领导的“伦敦工人协 会”拟定,次年5月8日,以《人民宪章》的名称公布。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凡年满21岁,精神健全的男子皆有选举权;②无记名秘密投票;③废除议员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④议员应支付薪俸;⑤平均分配选举区,按各自选民的人数分配代表名额;⑥议员每年改选一次。其核心内容是以普选权为基础的议会民主化的问题,反映了当时英国无产阶级和一部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推动了宪章运动的发展,对其他国家的工人运动也有一定影响。 2. 第一国际成立大会:即国际工人协会的第一次大会。原为1864年9月,在伦敦 圣马丁教堂召开的声援波兰人民起义的国际性工人大会。大会根据法国工人代表的提议,通过了建立“国际工人协会”的决议,选出21人组成临时中央委员会,马克思当选为委员,对第一国际指导,拟定《成立宣言》、《共同章程》,使第一国际处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这次大会的召开宣告了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并阐明了其目标、任务,建立了组织架构,在国际工人运动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3. 拿破仑三世: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缔造者。路易·波拿马原为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 统,于1851年12月2日发动政变,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其在位时期,积极促进法国经济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法国经济发展的政策,在此期间,法国完成的工业革命。为了改变1815年以来法国的孤立状态,争夺欧洲大陆优势和进行海外殖民侵略,拿破仑三世积极发动对外战争,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联合英国击败俄国,取得欧洲大陆的霸权。在普法战争中,色当战役惨败被俘,其第二帝国也随之覆灭。拿破仑三世促进了法国经济的巨变,在经济上确立了现代水平的资本主义的根基。 4. 1832年会议改革:19世纪三十年代英国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同土地贵族进行斗争, 争取重新分配政治权及扩大选举权的政治改良运动。在1832年会议改革中,资产阶级的全国政治联合会等团体同辉格党政府相呼应,利用人民运动发声势,迫使议会通过法案,撤销了56个“衰败选区”(指地处农村,已无人烟,由大地主指派议员的选区),增加了在工业革命过程中新兴起的工业城市的代表名额,并降低了选民的财产数额限制,扩大了资产阶级选举权。 5. 宪法纠纷:德国统一过程中出现的议会与政府之间就军事改革进行的争论。前后共两 次。第一次是1860年,陆军部长洛恩提出的一个军事改革方案,遭议会否决,其后政府在没有得到议会批准的情况下强行进行了军事改革,后又解散议会,从而酿成军事改革是否合法争论。这就是第一次“宪法纠纷”。俾斯麦上台后,很快宣布议会休会,下令增加军费,封闭反对派刊物,禁止自由派活动,这些独断的行为被指责为违宪,从而酿成第二次“宪法纠纷”。1864年,俾斯麦以对丹麦的军事胜利征服了朝野,这场冲突才结束。宪法纠纷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同容克阶级争夺政治权的斗争,也为德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6. 俄国1861年改革:俄国废除农奴制度的改革。19世纪中期,农奴制已成为俄国资本 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农民运动不断高涨,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国内矛盾,农奴危机日益严重。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政府被迫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拥有人身自由;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为获得人身自由和份地必须交付高额赎金。这样,农民获得“自由”时受到了残酷的剥夺。这场由农奴主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

(完整版)世界近代史测试题(含答案)

世界近代史测试题 一。、选择题(25分) 1、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发生了社会巨变,这一巨变主要是指 A.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开辟了新航路B.开始了疯狂的殖民扩张活动 C.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D.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2.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捍卫民主法制的重要檄文有 ①《权利法案》②《独立宣言》③《人权宣言》④《国际歌》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3、下列哪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两重性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4下列事件中,对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①文艺复兴②启蒙运动③新航路的开辟④三角贸易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观察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A点处,查理二世被推上断头台,共和国成立 B.B点处,宫廷政变推翻了复辟的专制统治 C.C点处,该国通过了《人权宣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该示意图反映了法国大革命的曲折性与反复性 6.下列有关《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共同点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B.都具有历史进步性 C.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D.都反对封建专制 7.下列属于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是 A.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B.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C.专制王权同议会矛盾斗争尖锐 D.殖民压迫激起人民强烈反抗 8.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下列历史文献中,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而颁发的法律文件是 ①《汉谟拉比法典》②《权利法案》③《法典》④《土地法令》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9、英国《权利法案》、法国《人权宣言》、美国《独立宣言》和1787年美国宪法代表着人类民主文明历程的重要成果。它们的内容各具特点,下面对四部文献特点的归纳,正确的是() A.《权利法案》——是三权分立原则的充分体现 B.《独立宣言》——以法律形式限制君主的权力 C.《人权宣言》——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1787年美国宪法——宣告从英国殖民统治下独立 10、长达三百多年的罪恶的“三角贸易”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提供了大量的黑人劳力 B.摧毁了腐朽的封建统治 C.打通了各洲的贸易通道 D.积累了雄厚的原始资本 11、2013年3月,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逝世,让拉美痛失一位“最伟大的领袖”。大约两个世纪前,拉 美地区也曾出现了一位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伟大领袖,他就是 A.华盛顿 B.玻利瓦尔 C.章西女王 D.圣马丁 12、英国工业革命时代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火车机车②瓦特改良蒸汽机③珍妮纺纱机④飞梭 A.④③②① B.③④①②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 13、从1880年到1914年,西欧城市人口的比例几乎上升了40%。美国纽约和费城在1820年各有居民10万人,到1870年,分别达到94万人和67万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中国法制史名词解释

中国法制史名词解释 4开皇律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需要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贵族官僚在法律上享有特权内容上开皇律计分十二篇刑名分死、流、徒、仗、苔等改订中废除了一些酷刑减省了一些刑律只留500条刑律其法行宽平的原则适应了新王朝建立之初世望宽屏、人心思稳的政治需要。开皇律继承了中国封建法律的基本精神也为历代封建法典所沿袭 5 唐律疏义就是永徽律疏它是我们研究唐律的范本而且是我国封建法典的典范成为中华法系的代表。唐初在隋朝开皇律的基础上修成了一部唐律 6 宋刑统宋太祖建隆四年编成宋建隆重详定刑统简称宋刑统,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 7 元典章全称为大元圣政国典章并不是一部有朝廷统一制定、颁布的法典只是地方官史将自元世祖开始国家颁布的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各方面的法律文件进行抄录设计会变得法律形式包括条格、诏制和成例在此基础上将其制度内容按照诏令、圣教、朝纲、台纲以及六部委纲目进行会变而成的一部法规会变作品共计六十卷 1劓殄商朝的一种刑罚。即斩尽杀绝,把罪犯者连同其子孙后代都斩尽杀绝。 2炮烙商朝的酷刑。即在铜柱上加上油脂,铜柱下燃起木炭,令有罪者在柱上走,因铜柱即滑又热,可使有罪者从铜柱上掉下,落人木炭中烧死 3醢商纣王时的一种酷刑,即把人剁成肉酱 4脯商纣王时的一种酷刑,即把人杀死晾成肉干 5坐嘉石头西周的刑罚,指对于有罪过但尚不够判处徒刑的人,要给他们戴上刑具,强迫他们在官府门外左侧的嘉石旁坐一定的时间反省自己的罪过,然后把刑具去掉,由司空监督他们服一定期限的劳役 6质剂西周时出现的买卖契约,把两份买卖的内容写在一片竹简上,然后一分为二,买卖双方各执一半,半而字全。这种竹简分为两种,长的叫质,短的叫剂,大买卖,如买卖奴隶或牛马等用长卷,即用质,小买卖,如果卖兵器或食品用短卷,即用剂 7傅别西周时出现的借贷契约。傅别是在一片简札上只写一份借贷的内容、然后从中央剖开,,债权人和债务人各执一半,札上的字为半文 8 禹刑以禹命名的夏朝奴隶制刑法的总称 9汤刑以汤命名的商朝奴隶制刑法的总称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世界近代史》课程作业 一、名词解释 1.教皇子午线:1494 年经教皇仲裁,西班牙和葡萄牙在世界上划分势力范围的分界线。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后,西、葡两国为争夺殖民地、市场和掠夺财富,长期进行战争。为缓和两国日益尖锐的矛盾,由教皇亚历山大六世(1492~1503在位)出面调解,于1494年6月7日两画了一条线,线西归西班牙,东归葡萄牙,此即所谓“教皇子午线”。 这条由教皇作保规定的西、葡两国势力范围的分界线,开创近代殖民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先河。(参课本P19) 2.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表现在文学、艺术、教育、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思想内容,通常被称为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一种哲学理论和一种世界观,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主要的社会思潮,他的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救出来。反对神权,提倡人权;反对神性,提倡人性;反对封建特权,提倡自由平等;反对教会蒙昧主义,提倡发展文化教育;反对封建割据和外族入侵,主张中央集权和民族独立。 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界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文艺复兴运动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3.薄伽丘: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一译卜伽丘,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人文主义者。 代表作《十日谈》批判宗教守旧思想,揭露教会的虚伪和腐化,提倡个性解放,歌颂人对现世生活的追求。主张“幸福在人间”,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宣言。创作了西欧

文学史上第一部心理小说《菲亚美达》;其与但丁、彼特拉克合称“文学三杰”。 4.因信称义:是德国神学家马丁·路德的神学思想核心。 他认为,基督徒之所以是自由的,是因为他们“因信称义”,不再受善功律的支配,他们通过自己的信仰而与基督建立了新的个人关系。信徒不必依靠教会极其繁琐的宗教礼仪,只凭对上帝对的虔诚信仰就可以得到灵魂的拯救。内容有:1.圣经乃唯一的、最高的成就。2.平信徒皆为祭司3.僧俗平等,恪守天职。 这一宗教伦理是对天主教会所宣扬的“行为称义”的否定,所蕴含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具有宗教情感的个人主义与文艺复兴中具有理性的个人主义结合在一起,成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之一。 5.预定论: 由宗教改革家加尔文(1509——1564)提出,也成为加尔文派的奠基。 预定论认为神的旨意是绝对的,也是无条件的,一切有限的受造物联合起来也不能影响神的旨意,这旨意完全是神在永恒里安排的。神是万物的主宰,伟大而有能力,安排大自然的运行,支配人类的历史,任何细节都在他的掌管之下。其内容为将人分为“选民”和“弃民”。 预定论提出了解放人的思想,鼓励人们在世俗生活中去发财致富。 6.开明专制:18世纪下半叶欧洲一些国家封建专制君主执行的一种政策,是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和阶级矛盾尖锐化而进行的具有明显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 当时,欧洲大陆诸国的封建制度日趋衰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有所发展。各国封建君主为了巩固其专制统治,接过了法国启蒙学者要求改革的旗帜,宣称要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把自己装扮成“开明”的君主,高喊“开明”的口号,进行种种改革,如改革教会,兴办教育事业,编纂法典等 “开明专制”的时代是从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登基时开始的。他自称“国家的第一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价格革命16至17世纪西欧社会上出现的金银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使欧洲贵金属的储量急剧增长,从而引起欧洲各国通货膨胀。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升四倍多,英、法、德等国的物价平均上涨二至二点五倍。价格革命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其结果是从事商业的人大发横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而靠传统方式收取地租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受到削弱,收入微薄的劳动者的生活日益下降,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各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和封建制的解体。 商业革命16世纪欧洲商业的突然扩大和新的世界市场兴起的现象被称为商业革命。新航路的发现,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欧洲人的经商范围由地中海一带扩展到大西洋及世界各地,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都有了商业往来。各地对欧洲商品的需求也在扩大,使贸易额和商品种类都大为增加。工业的发展、商业活动的迅速扩大以及殖民制度的建立,对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商业革命是产业发展所引起的,而商业革命开发了广大市场,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地理大发现:西方史学家对15至18世纪欧洲航海者一系列航海活动的通称。15世纪后,西欧商品货币经济迅速发展,引起了封建贵族、大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对贵金属的渴求。《马可?波罗行记》对东方富庶的夸张描绘,进一步煽动着欧洲人的寻金热情。15世纪中叶以后,阿拉伯人与奥斯曼土耳其人垄断了东西方传统通道,也促使西欧寻找通向东方的新航路。此外,快速帆船的制造,指南针用于航海及地圆学说的盛行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最初由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组织远洋航行。1492年,哥伦布航抵“美洲”,开辟了欧美航线;1498年达?伽马开辟自西欧绕过非洲南端直达印度的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与其同伴首次环球航行。新航路的开辟和美洲的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开始了西方国家殖民掠夺的狂潮。欧洲的商业中心逐渐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由此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的增长,预示了世界史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文艺复兴: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这个运动始于意大利,后扩大到英、法、德、西等欧洲国家。一些新生的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在“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号召下,把矛头直接指向教会神权统治,他们以人文主义为旗帜,主张尊重自然和人权,强调发展个性,反对禁欲主义;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迷信愚

世界近代史论述题 答案整理

1、列举各国采取落后经营方式进行资本主义性质生产的示例并加以评述。 主要有德国的农奴制再版、俄国的农奴制改革、美国的南方种植园的奴隶制经济 ①农奴制再版:16世纪,三十年战争和德意志分崩离析局面的形成,进一步促成 了德意志的落后。三十年战争期间,三分之一的耕地变成荒野,地主们把这些 荒地收回,农民在战争中失去劳动和生产工具,破产。地主利用农民的这种困 难,收回农民的一部分地,把农民变为农奴,强迫他们服劳役。在普鲁士变现 的最为典型和突出。农奴几乎全周都在地主土地上劳作,只有晚上有时间耕作 自己的份地。地主往往用监工,手执鞭子,监督农奴劳动。农奴被剥夺了大部 分自由,不能学习手艺,不经同意不能结婚。也常常被出卖、典当,甚至在赌 场中输掉。农民沦落到被任意宰割的地步。一方面由于16、17世纪西欧资本 主义有了很大发展,城市人口猛增,粮食需求对应猛增;另一方面,由于德国 经济路后,地主不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何物,只能在古老的农奴制中找出路。 农奴制的存在对德意志的工业资本主义发展起了很大的抑制作用,阻塞劳动力 的来源,而且限制国内市场的扩大。 ②俄国的农奴制: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宣布农 民实现人身自由,全部土地属地主所有,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地;为 了管理农民,把农民组织在原来的村社中。村社的公职人员由农民选举产生, 但必需执行政府的一切法令,并隶属于地方行政机构。同时,村社实行连环保,约束农民按时完成各类赋役。过去受个别地主支配的农民,落入地主地方政权 的管理之下。但实质上,农民在改革中分到的土地比改革前缩小且质量变坏了,而且付出高昂的赎金,高出市价多倍。由于耕地减少,农民不能经济上不能自 立,只能再次在受奴役的条件下向地主租地,获得“解放”的农民在“工役制” 或“对分制”的形势下,重新遭受地主的盘削。这些剥削方式都是农奴制的残 余。 ③南方种植园的奴隶制经济:1793年,轧棉机的发明将清除棉籽的手工劳动变成 机器操作,效率提高149倍,配以蒸汽机推动,效率提高1000倍。由于欧洲 各国和美国北部工业革命的开展,对棉花的需求量陡增。南方种植园主拼命扩 大棉花种植面积,并大量贩入黑奴,建立新的蓄奴州。至内战前期,独立战争 后奄奄一息的奴隶制度绝处逢生,黑奴增加到400万人。黑奴在监工的鞭打下,每天工作长达18-19小时,被剥夺一切自由。到50年代,外来移民极少到南 部区,致使奴隶价格扶摇直上,奴隶制经济效益极低,几乎无利可图,大多数 奴隶主负债累累。 由于片面发展种植园奴隶制经济,工业远远落后于北方。禁锢百万黑奴,导致 北部劳动力短缺,限制国内市场,导致南北方矛盾尖锐,最终引发内战。

中国法制史名词解释

1. 宗法制:概念:宗法制是由父权家长制演变而来,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族制系统,与国家制度相结合,家国一体化的宝塔式的政治组织世袭制度。原则:分封制,嫡长继承制。目的:通过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划分来确定政治权利与财产再分配,避免内讧,稳定奴隶主统治。宗法制与嫡长继承制:宗法制是嫡长继承制的基础和核心,整个宗法制是由嫡长继承制原则,按照血缘关系来决定政治等级的高低,来形成以父系,父权,父治的特征的世袭制度。宗法制与分封制:宗法制是分封制原则,促进分封制的巩固与发展,分封制是宗法制在国家政权组织上的体现,两者相结合,形成等级特权制度。 2. 同姓不婚:西周时期的婚姻原则之一,提倡族外婚,反对族内婚。“男女同姓,其生不蕃”——不利于民族的发展。“附远厚别”——加强与异姓贵族的联系,巩固家天下与宗法制度。 3. 七出三不去:西周时期婚姻解除,七出:不顺父母、无(儿)子、淫、妒、恶疾、多言、盗窃。三不出:有所娶而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 4. 五听:西周时期证据制度之一,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说明西周时已注意到司法心理问题并将其运用到审判实践中,但容易主观唯心武断。 5. 公室告与非公室告:秦律把杀伤人、偷盗等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列为严惩对象,这类犯罪称为“公室告”,官府对此必须受理。把“子盗父母,父母擅刑、髡子及奴妾”等引起的诉讼,称为“非公室告”。对“非公室告”,官府不予受理。子女强行告诉的,还要给予处罚。 6. 亲亲得相首匿:汉宣帝时期确立。主张亲属间首谋藏匿犯罪可以不负刑事责任。来源于儒家“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的理论,反映出汉律的儒家化,并且一直影响后世封建立法。 7. 汉代刑制改革:文帝的改革,从法律上宣布了废除肉刑,具有重要意义。但改革中也有由轻改重的现象,班固称其为“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之”。改革存在不少缺陷,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法制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8. 春秋决狱:汉代司法制度之一, 特点是依据儒家经典《春秋》等著作中提倡的精神原则审判案件,而不仅仅依据汉律审案。是法律儒家化在司法领域的反映. 9. 秋冬行刑:根据“天人感应”理论,规定春、夏不得执行死刑,除谋反、大逆等“决不待时”者外,一般死刑犯须在秋天霜降以后、冬至以前执行,因为这时“天地始肃”,杀气已至,便可“申严百刑”,以示所谓“顺天行诛”。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 是法律儒家化在司法领域的反映 10. 登闻鼓:3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许多政权实体加强了皇帝对司法审判权的控制,他们除频繁地直接参与或干预司法审判活动外,还建立了直诉制度.从晋武帝时起,开始在朝堂外悬置登闻鼓,允许百姓击鼓鸣冤,直接向中央申诉。 11. 唐代立法思想:德本刑用、宽简、稳定、划一、明德慎罚。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明治维新日本历史上的一次政治革命。它推翻德川幕府,使大政归还天皇,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1871年废藩置县,摧毁了所有的封建政权。明治政府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工业化。军事工业以及交通运输都得到很大发展。到20世纪初,明治维新的目标基本上已经完成,日本在现代工业国的道路上前进。 西进运动北美独立战争到南北战争爆发前后向北美大陆西部移民拓殖扩张、掠夺印第安人土地的运动。美国独立后阻止移民西进的敕令,来自沿海地区和欧洲的移民涌向西部。在西进运动过程中,出现3次巨大的移民高潮。1890年,西进运动正式结束。西进运动使美国的领土增加到建国时的3倍以上,扩大了发展工业所需的各种基本资源,对美国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普法战争德国完成统一的第三次王朝战争。普奥战争后,位于德国西南部的邦国在法国支持下仍然独立,德意志的统一还未完成。俾斯麦积极准备用兵法国。1870年7月,战争爆发。战争以法国军队的进攻为开始,但在普鲁士军队的反击下,战场很快就转移到法国境内。9月1日,双方在色当进行大会战,法国军队再次惨败,拿破仑三世率领10万法军投降。普法战争以普鲁士的胜利而宣告结束。1870年年底,德意志西南部的4个邦国加入“北德意志联邦”,德意志终于实现统一。 《1787年联邦宪法》美国宪法,也是近代西方国家第一部成文宪法。1787年9月17日费城制宪会议上通过。宪法以三权分立为基本原则。以立法、行政、司法的三权分立为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实行总统制。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任期4年,有权任命部长、缔结条约,但须经国会同意,国会对总统、部长的渎职行为有权弹劾;国会是立法机关,由参、众两院组成,负责批准条约,制订税率立法。但总统对国会立法有否决权。司法权属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须经国会批准,任取终身,有解释宪法的权力。以上三条旨在将立法、行政、司法之权分立,互相制约。宪法同时也带有明显的种族压迫条款,没有触动奴隶制。后增加了10项关于人权的补充条款,规定言论、出版、集会等权利。宪法对加强联邦政府权力,巩固资产阶级统治有很大作用,沿用至今。 吉伦特派法国大革命中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吉伦特派的主要成员最初属于雅各宾俱乐部,后在俱乐部内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新派别,因该派领袖人物多来自西南部的吉伦特郡而得名。成员主要是与西部和南部的工商业资产阶级有较密切联系的知识分子和律师。1792年8月10日起义之后,以吉伦特派成员为主组成临时政府,开始吉伦特派执掌政权时期。吉伦特派主张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但认为法国革命应当止步,恢复秩序。1793年初法国局势恶化,前线吃紧,市场物资匮乏,物价飞涨,群众要求限制物价,打击投机商。吉伦特派则坚持经济自由原则,不愿实行对经济的干涉和管制。吉伦特派逐渐失去民心,1793年5月31日至6月2日,雅各宾派领导巴黎群众起义,迫使议会下令逮捕吉伦特派首领,结束了吉伦特派统治。在恐怖时期,吉伦特派首脑人物被大批处死或自杀。热月政变后,该派残余势力构成热月党的骨干。 开明专制18世纪下半叶欧洲一些国家封建专制君主执行的一种政策。当时,欧洲大陆诸国的封建制度日趋衰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有所发展,社会阶级矛盾尖锐。各国封建君主为了巩固其专制统治,接过了法国启蒙学者要求改革的旗帜,宣称要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他们利用伏尔泰希望有一个开明的君

世界近代史复习题(上)

世界近代史复习题(上) 第一节 名词解释 1.哥伦布:意大利航海家,美洲新大陆的发现者。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分别 于1492、1493、1498、1502年四次远征,其中第二次远征时在美洲建立了殖民地,并出任其第一任总督。但这个殖民地始终没有兴旺起来,而哥伦布一职想到大中国和印度的愿望到死也没有实现,于1506年郁郁而终。 2.教皇子午线:一条关于土地归属权的分界线。当哥伦布在第一次探险中发现 美洲返回西班牙时,西班牙害怕葡萄牙和他争夺合格新发现的“印度”,便要求教皇亚历山大六世承认西班牙队这块土地的主权。1493年5月4日教皇确定亚速尔群岛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子午线为分界线,并把改线以西的一切土地都归西班牙,该线以东一切土地划归葡萄牙。1494年西、葡两国缔结托得西拉斯条约,把该线向西移动270里格。 3.试述地理大发现的背景和后果。 经济原因:1.根本动因:(1)中世纪后期以来,随着城市的出现与发展,西欧各国生产力迅速提高,东西方贸易不断发展。 (2)中世纪后期,随着生产力增长,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欧产生。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促使西欧向外扩张,展开殖民掠夺。 2.黄金热: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了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3.奥斯曼土耳其阻碍传统东西方商路。 4.寻找商品市场 政治原因:西欧各国缓和、转嫁危机需要 宗教原因 1.传播基督教2.挽救西欧天主教危机 3.同伊斯兰教进行斗争 人文主义思想影向:人文主义者讴歌现世生活,相信人的力量,认为人应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发挥自己的才能来创造幸福。人文主义思潮实质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个人进取精神和物质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是海外冒险事业的一种思想动力。 前提条件:1.造船航海技术进步2.海上武器和战术的进步。3.商业上的进步4.专制政府的支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