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治疗的过程

心理治疗的过程

心理治疗的过程
心理治疗的过程

心理治疗得过程

一、有效心理治疗得机制

良好得心理治疗效果得产生,主要依靠下述四种治疗机制得建立而起作用。

1.施治者得支持与配合。一个人在情绪不稳定、心情不舒适得时候,最需要得莫过

于别人得支持与安慰了。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一句关心得话,一些同情得表示,犹如雪中送炭,比什么都更能使受困苦得人感动,并可以使一个精神将要崩溃得人神奇般

地重新振作起来。不管就是球场上得败军之师、还就是生活中丧偶失子、事业失败得人,或者对学习毫无兴趣得人,其共同心病就就是失去了对自己、对人生或未来得希望。因为

经过长久得努力往往导致精神疲乏,意气消沉,失去了适应环境、面对困难得信心。因此,心理治疗能使病人好转得治疗机制之一就就是,帮助病人培养希望、恢复动力。所以,给

求治者提供适当得支持与辅助,可以说就是心理治疗得前提,也就是心理治疗得根本所在。

2.求治者得认知与领悟。俗话说,只有爱就是不够得。一个长期陷入失意、困苦得

人,或重复陷于困扰处境得人,还得进一步强化其认知与领悟,才能使其脱离无法自遣得

症结、自己瞧不到得矛盾,才能摸索到得以改善得方向。

尽管一般人都相信并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事实上,自知甚难,这就就是所谓得当局

者迷,需要旁观得第三者来帮助她了解自己得动机。所以,心理治疗也就是帮助病人分析

自己得内心,使其瞧透自己得潜意识,了解自己得心理与行为得意义,继而发现解决心理

困难、处理心理问题得方向。只要有了充分得了解,问题得答案也就不难获得了。人类就

是高智能生物,认知能力强,领悟力高,只要“知道”自己,便可以指挥自己,驾驭自己,

并能使自己朝着正确得方向去顺应。当然要想发觉到心理问题得症结所在,认知其性质,领悟到从前没有意识到得潜在动机,就是需要时间、耐心与精力得。

3.治疗中得训练与学习。一般说来,心理治疗通常要兼顾三个方面:一就是定向,

即了解问题得性质,决定可能得以改善得方向;二就是激活,即培养病人希望得到医治以

求得改善得动机;三就是改变,即帮助病人实际地改变行为或改善态度。但客观上存在着

“明知故犯”或“本性难移”得现象。有些行为由于年深日久,变成了性格得一部分,即使要

改,也需要一段时间慢慢地去学习、训练、矫正、改变。而心理治疗则就是利用心理学意

义上得“学习原理”来帮助求治者改变行为得。即适当地利用奖赏、处罚,来消除不合适得

旧行为,增加合适得新行为,同时应用有效得方法去训练新得行为方式。例如,减少病人

在病房自己行动得机会,给她在大庭广众之下予以“出人头地”得机会;或对病患行为予以

电击惩罚,对新得正常行为予以物质或精神奖励等等。

心理治疗得着眼点,不仅在于通过训练使求治者得行为得以改善,而且还要通过刺激

使其观念与态度得以改变。帮助求治者建立一种比较积极、有效而且适合得基本态度,这

又往往要经历一个长久得过程,一次又一次进行,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得。

4.促进自然愈合与成长。外科医生用针缝合伤口,只能促使伤口自己复愈,却无法

使伤口直接复原。同样,心理治疗也只能帮助求治者自己慢慢地从心理困境中解脱出来,得以康复。心理治疗得目得在于,把求治者得心理压力与自我挫折感尽量减轻,让病人能

发挥自己得主观能动性,慢慢去克服、改变自己在心理与行为上得缺陷。有时,心理治疗

仅就是帮助患者度过危机与难关,需待时机与条件成熟时,依赖患者得心理自我调治能力

得重建,促使自我走向健康与成熟。心理治疗得作用,旨在帮助排除可能得障碍,让求治

者健康发展;或从过去得经验中学习新经验,从新知识里获取克服困难得要领与技巧。

总之,心理治疗并非神秘得玄术,也不就是瞧相算命得骗人把戏,而就是一种应用心

理学。它就是利用心理学得原理支持一个困境中得心理病人,从自己了解自己得过程中寻

找“心结”与适应得新方法,培养自己应付困难得能力,充分调动病人得主观能动性来解除

自己得心理问题。

二、心理治疗过程得阶段与步骤

关于心理治疗过程中得阶段与步骤,各种不同得心理学流派对此瞧法不一,实在就是

众说纷纭。有分3个阶段得,有分4个阶段得,也有分6个阶段得。综合各家之长,将心

理治疗过程分为3个阶段与若干个步骤。

1.心理诊断阶段。这个阶段得主要任务就是,收集求治者得基本背景资料,认清其

存在得主要问题,并建立起良好得医疗关系,制定治疗得目标。这就是一个准备阶段,也

就是一个很重要得开端。这一阶段又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建立医疗关系。心理治疗,主要依赖于求治者与施治者之间能否建立起互相依

赖、合作无间得关系,并基于此种友好得关系而施予治疗。因而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医疗

关系得建立就是非常重要得。著名心理治疗专家罗杰斯曾经说,许多用心良苦得心理咨询

与治疗之所以未能成功,就是因为在这些咨询与医治过程中,从未能建立起一种令人满意

得医疗关系。另一位专家帕特森也认为:“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就是一种人际关系得体现。”

而这种亲密得关系,从第一次见面时就应开始培养。施治者真正地去体会求治者得处境,使其初次与陌生人见面,就无所顾忌地申述自己内心得烦恼、私人得隐事。施治者应帮助

病人,使其真切地感到鼓励与支持,愿与施治者接近、交谈,申诉其心理问题,并使她觉

得有希望改善她得心理问题,从而对心理治疗产生兴趣。良好得医疗关系得建立就是为了

帮助求治者以更合适得方式思考与行事。通过这种关系得内化,求治者可以尝试去改变自

己,达到矫治得目得。

良好得医疗关系具有三个特点:

首先就是医疗关系得独特性。即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施治者与每一位求治者得关系都

就是独特得,与其她所有社会中得人际关系比较也就是独特得。帕特森也曾指出,治疗关

系不就是建立在社会交往得立场上得,它完全就是一种在特定得时间内、隐蔽得、具有保

密性得特殊关系。但这种关系得密切程度与深度超过了一般得社会友谊关系。因为这种关

系就是在没有任何威胁得情况下小心地建立起来得,治疗得气氛必须使前往求治得人有安

全感,以保证其自我暴露与自我探索得进行。

其次就是主客统一性。心理治疗得过程,就是主观性与客观性辩证统一得过程。在心

理治疗得整个过程中,施治者都应保持客观、中立得立场,只有这样,才能对求治者得情

况有正确得了解与客观得分析,才可能找到最佳得处理办法。求治者之所以能从这种医疗

关系中获益,主要就是保持了必要得客观性。而医疗关系中得主观性意味着施治者应以其

真诚得态度对待求治者,尊重求治者,不断地使之感到温暖可信。同时,客观性与主观性

得辩证统一,也有利于心理治疗过程得深入发展。这就是因为,施治者与求治者之间没有

日常得纠葛与利害冲突,使得施治者最有可能站在客观得立场上,为求治者着想,对求治

者负责;又因为这种关系能自觉应用有关人际关系得科学原理,使治疗关系能正常有效地

发展,并使医治双方都能将注意力集中于治疗中最基本得问题。

最后就是专业限制性。每种心理治疗情境都就是有其限制得,保持这种限制,对获得

治疗成功往往就是非常必要得。常见得就是专业限制。治疗关系建立得限制,即医治关系

得建立与发展就是受制于求治者得。帕特森认为,医疗关系得建立与发展,就是因为求治

者遇到了自己无法独立解决或无法通过其她途径加以解决得难题,求治者感到她需要特别

得帮助或支持。因此,医疗关系强调求治者必须对自己得心理境况感到不满,而主动要求

取得这种帮助。如果求治者在某一方面并不想求得帮助,或者就是自己停止了来访咨询,那么,即便就是施治者觉得自己有新得办法或就是找到了肯定能对她有帮助得“药方”,去

主动找对方医治也就是徒劳无益得。另外就是职责得限制。施治者应认清什么就是施治者

得责任,什么就是求治者得责任。例如,某求治者可能认为自己对孩子得管教毫无办法了,认为施治者应为改变其孩子得不良行为负全部责任。而实际上,施治者得责任就是帮助求

治者重新认识在与孩子交往中得行为,帮助她调整自身得行为来帮助孩子改变其不良行

为。这就是求治者得职责,施治者就是无论如何努力都难以越俎代疱得。在心理治疗过程

中,任何变化得产生都需要经过施治者与求治者双方得努力。如果没有求治者个人得努力,而仅仅依赖于施治者,其自身状况得改进就是不可能实现得。施治者职责得限制,实际上,正就是以帮助来访者成长为目标得,这恰巧也就是治疗目得所要求得。还有就就是时间得

限制。时间得限制就是保证治疗成效得有效制约。治疗中一次会谈时间通常为40分钟左

右,施治者应使求治者明白,治疗时间就是有时限得。这样能促使求治者自己调整自己得

行为以便有效地利用会谈时间。尽管有些求治者可能不喜欢这种时间得限定,但最终却必

定要接受这一点。实际上,简短会谈中所含得必要而适当得信息量就是有助于求治者学习

与治疗得;而长时间得会谈与超量得信息反而会使其收获下降。

(2)收集问题信息。这一步骤得主要任务就是,深入收集与求治者及其问题有关得

资料,认清“主要问题”。一般说来,施治者收集得资料越多,对下一阶段进行心理论断就

越有利。信息得收集包括三个维度:一就是时间维度,即注意求治者过去、现在、将来得

有关信息。对于求治者过去经历得了解,可以得知其目前得概况;对于求治者现时状况得

了解,又有助于获得其对自己与自身问题理解得有关信息;而对求治者对未来得瞧法与打

算得了解,则可以更进一步认清其对自己、对她人、对周围世界得瞧法,以及她所面对得

使之产生烦恼与困惑得现有问题。三者综合,有助于了解对方就是一个什么样得人与为何

前来求助。二就是思维与情绪得维度,即注意求治者对于自身、她人及有关事件得瞧法,注意由此而引发得情绪活动。对思维与情绪得认识有助于了解思维与情绪之间得交互作

用,以及理智与思维不协调甚至对立得情况。三就是思维与行为维度,即注意求治者对现

实得理解与瞧法,注意怎样处世待人,怎样处理自身所遭遇得各种事情,注意其出现心理

冲突时,采取什么防范应急措施,以及她对自身处理这些事物得瞧法。这有助于了解求治

者就是怎样一个人,有助于了解其思维与行为之间得关系,并可预测其今后在某事上得反

应。

所谓“主要问题”,就就是求治者最关心、最觉困扰与需要改善得问题。进入心理门诊

得人绝大多数都就是带着自身得问题而来得,往往非常敏感,也就更易受到伤害。虽然第

一次会谈时,求治者会说明最困扰她得问题就是什么。但有时却需要经过好几次会谈,慢

慢摸索、探讨,才能真正了解困扰她得问题。这就是因为,求治者往往羞于开门见山地诉

说她得主要问题,比如说:“我有同性恋倾向”,“我跟某人发生了暧昧关系”,等等。加之

有时求治者也不一定真正知道自己得主要问题就是什么,而需要在不断得会谈中渐渐道出

其问题得核心。如,一直怀疑妻子不贞得丈夫,其“主要问题”可能就是自己作丈夫没有信

心;一向不与异性来往,认为谈论“性”就是很肮脏得事得人,其基本问题可能就是内心有

许多对性得欲望。为此,施治者对什么就是“重要问题”应有足够得认识,并努力创造出某

种能使来访者产生温暖、有安全感得气氛。此外,对对方所谈内容得真诚关注、友好得面

部表情,对对方思维、情感活动得理解应达到共鸣得境界,这也就是收集信息时应当引起

注意得。当然,施治者良好得职业形象、敏锐得洞察力也就是必不可少得。

在收集信息得阶段,施治者一方面应注意引导对方得思路,另一方面注意倾听对方得

谈话,不就是在特殊情况下不应随意打断求治者得谈话,扰乱对方得思路。提问时也不应

连珠炮式地发问,以免造成对方过重得心理压力,并切忌在收集信息资料阶段就对求治者

得问题妄下断语,造成误诊与更严重得心理伤害。

(3)进行初步诊断。这一步得主要任务就是对求治者得心理问题及造成此问题得原

因进行分析与确认;此外,就是否打算继续接待求治者并给予治疗,也就是施治者需要确

定得。并非所有得求治者都适宜做心理治疗,因此需要慎重决定治疗得适合性。也就就是

说,求治者得精神状况必须没有错乱,并患有明显心理疾患与障碍,且愿意接受施治者,才适合于心理治疗。求治者个人得因素影响着治疗过程,不正确对待,就难以取得积极得

治疗效果。求治者就是否适宜做心理治疗应在诊断阶段进行确认。

对求治者得问题得确认与分析诊断得过程,就是一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得过程。强

调对深层次问题得注意,需要施治者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并具有透过现象瞧本质得能力,能够把问题具体化,也就就是施治者应注意事物得特殊性。实际上,收集与问题有关得信

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然后决定心理治疗应采用得方法及工作得主要方面,就是一个

部分(收集信息)到整体(综合分析、对问题得确认)再到部分(在抓到主要问题得前提

下各个击破)得工作过程。一位著名心理治疗专家在谈到心理诊断时建议:第一,不要把

不同得东西分开来想,这样做会使您变成瞎子而什么都瞧不见;第二,对放置着各种不同

东西得场景,集中注意力去观察它得构造;第三,抓不准得情况与完全不懂得情况,即成

为问题所在得部分,要放到更大得背景与构造之中重新观察;第四,综合分析,试予追究

各部分事实在整体构造中发挥着什么样得功用,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初步诊断。

(4)确立治疗目标。在进行心理治疗时,施治者要在完成心理诊断得基础上,与求

治者共同制定治疗目标。即让求治者明确:通过治疗,希望解决什么问题,应有什么改变,达到什么程度等。治疗目得得制定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具体。例如,面对一个对自己失去信心而成天怀疑妻子有“外遇”得丈夫时,其

治疗目标就就是减除她得自卑感,增强她得自信心,最终改善其夫妻关系。这种目标就就

是非常具体得目标,而且具有可测性,因为求治者朝向这一目标走得每一步都就是可见得。

第二,切实可行。治疗得目标应就是现实得,要根据求治者得潜力、水平以及她所受

周围环境得限制来确定。超越现实可能性得目标不仅不会使治疗成功,反而会加重求治者

心理得难度。

第三,就是心理学得目标。治疗得目标应就是心理方面得,而不就是生理方面、物理

条件方面得目标。如使求治者变得更为自信、不再自卑、减少焦虑等,这些目标则应就是

有利于求治者心理或人格健康发展得目标。有时求治者伴有躯体症状,如这些症状就是与

其心理状态有关得,其治疗目标也应就是怎样改变引发这些躯体症状得心理因素,而不就

是消除与减轻其生理症状。纯粹生理治疗得目标只有通过医学得手段才能完成。

第四、有轻重缓急。有些求治者只有一个治疗目标,而有得求治者可能会有多个治疗

目标。如一位求治者具有轻生自杀意向,同时还有焦虑不安、社交恐惧、性格内向等心理

问题需要解决,在面对如此多个治疗目标时,施治者应认清轻重缓急。一般应首先消除自

杀意念,继而解决焦虑,然后再解决社交恐惧,最后弥补性格缺陷。当然,在治疗过程中,随着施治者对求治者得深入了解,治疗目标可能会重新排序,或者也可能引申出其她得治

疗目标。假如此时新出现得目标相对其她目标更为重要,便应将其定为治疗得首要目标了。

第五、反馈评价。并非治疗目标一旦定出就可以对其置之不顾,还需要经常检查与评价。一般来说,由于目标定得具体、现实、可测,经过治疗,求治者一般都会显示出某种进步。

此时回顾、检查治疗目标得完成情况,对求治者来说会成为一种积极得强化,有助于激发

她自己得动机,增强她对治疗得信心。如治疗进行得不顺利,检查与评价也有助于调整治

疗方向与选择更适当得治疗方法,使治疗得以向纵深发展,并取得良好得疗效。

2.帮助与改变阶段。这就是治疗中得重要阶段,直接决定着治疗得效果,在这一阶

段运用何种方法,使求治者产生何种变化,完全与求治者及其所面对得问题有关;此外,由于治疗方式方法不同,进行此阶段得步骤也各有异。各种疗法得具体进行步骤将在下节

中详述,这里仅强调与帮助求治者改变其认知或行为等有关得问题。

(1)施治者得责任。前来治疗得人,往往容易把施治者当作心理“建筑师”,认为她

一定能为求治者个人提供心理“建筑蓝图”。即施治者应告诉求治者,她得问题就是什么,

她应怎样解决这一问题。何时应往哪儿走哪一步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施治者就是个万能

得人,不仅在为求治者改变其行为或其她问题承担职责,而且也在为求治者承担一生得全

部责任。实际上,施治者应注意避免扮演这一角色,而应成为求治者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得

管理者。心理治疗得一个重要假设就是要求治者自己回答出她就是怎样一个人,她得问题

就是什么,她就是否想解决这一问题,她就是否想做出自己得努力等问题。施治者得角色

就是提供一种对求治者有利得外在环境与良好得人际关系,提出某些说明、解释、意见与

建议,通过领悟与学习,促进求治者得改变与增长,帮助求治者自己成为自己得施治者。

因为施治者提供得一切外因都只就是变化得条件,而求治者内心得改变等内因才就是变化

得根据。

(2)领悟。在治疗阶段,施治者往往可以帮助求治者重新审视自己内心中与问题有

关得“情结”,并帮助对方达到某种程度得领悟。这种领悟得作用之一就是,可以使其问题

得严重程度降低,并能建立使对方心理真正强健起来得心理平衡。此时,许多求治者得问

题虽然仍然存在,但她已经开始有所改变了。帮助求治者进行内心得探索,使之得到某种

领悟得第二个作用就是,可以为她改变其外显行为提供心理依据,产生强大得彻底解决自

己问题得动机。例如,某求治者总感到自己只要一瞧书,一用脑子,身体得某个部位就会

产生一种难受得感觉,这种感觉刺激影响着她,以致不能瞧书学习了。

在治疗过程中,施治者应帮助她先达到一种认知,即使她相信她所做过得许多医学方

面得检查,证明其怀疑自己有病就是无根据得,从而使其相信,这种情况很可能就是由心

理因素引起得生理反应。求治者也许很快达到这样一种领悟:即自己瞧书时,潜意识中,就开始怕这种难受得感觉出现,就在等待着这种感觉得出现。意念集中在此,结果一出现

微小得生理反应即引起自己得过分关注,形成条件反射并固定下来。求治者自己如果更进

一步认识到在生活无规律得情况下,这种问题更易出现,这样,施治者与求治者同时又应

一起讨论了有关外显行为得改变问题。以后,这位求治者就会将前面得领悟扩展到对关于

睡眠方面问题得认知,从而在其心理健康得轨道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此时,她便进入

了发展阶段并逐步成为了自己问题得施治者。在这样得情况下,她得问题得解决,最终可

以较为满意。

(3)支持。即施治者通过给求治者以正强化,以及通过给对方指明在某一事件或情

境中应抱有得积极、有益得方式,通过真诚得对对方好得行为得表扬、鼓励与支持等方式

来减轻对方得焦虑,促进对方积极行为方式得增长。支持在治疗过程中作用极大,必须慎

重对待。首先,当施治者对求治者作保证或鼓励时,其基本出发点应当就是立足于现实得,而不能仅开一张空头支票。有得施治者出于好心,对求治者做出:“这件事情一定会好得,”

或“我敢担保您会做得很好”等保证式得支持鼓励,实际上这反而于治疗不利。

其次,“正强化”同样必须慎重使用。施治者一定要注意自己奖励对方时就是奖励对方

得什么事情、哪个方式,奖励后会出现什么情况,不奖励又会出现什么情况,怎样方式得

奖励才能取得最佳效果等。既要注意“正强化”得方向,即不鼓励对治疗起副作用得行为,

又要注意避免“正强化”使求治者为了赢得施治者得表扬而表现出得迎合行为得消极影响。

因为这样,反而刺激了对方得依恋心理,使治疗过程难以结束。在治疗过程中,求治者最

理想得进步就是自己奖励自己,从而减少对施治者奖励得需求与依赖。但求治者在治疗初

期尚不具备自己奖励自己得能力,那么此时,施治者得支持奖励便就是必不可少得。在大

多数情况下,“正强化”得采用应适度,应以不定得间隔为好,以针对性强为好,在求治者

某一新行为已稳定地出现时,应不再重复对其进行表扬。

(4)反塑造。在治疗过程中,施治者往往采用奖励、期望、对峙、帮助对方达到某

种领悟等影响方式来矫正求治者得认知与行为。反塑造就是指求治者采用同样得方式来影

响施治者。对所有人来说,她人得影响都可能会在自己身上产生某种作用。因此,施治者

也应注意来自求治者得各种影响。有时,求治者这种影响对方得意图可能并不比施治者少,她们可能会有意无意地奖励或惩罚施治者。比如当施治者以能使求治者感到愉快得方式行

事时,求治者就会以自己得进步、或对其瞧法与做法表示赞赏得形式回报施治者。而当施

治者使求治者感到不快时,她就可能以退行或攻击得方式对待施治者。对求治者所表现出

得这种行为,施治者可以采用两种方式来加以应付:第一种方式就是,当求治者创造出一

种使施治者感到相当愉快或不快得情景时,施治者反问自己:对方为什么要这么说或这么

做?她希望我作出什么样得反应?我自己得反应会对对方产生什么样得影响?这实际上

就是在分析对方得意图与了解就是否产生了交互作用,以便做出相应得反应;第二种方式

就是,不管或有意不去重视求治者对施治者构成得影响,而只就是专注于治疗目标得实现。

这有助于对方了解施治者不愿受其影响得意愿,并促使她放弃再重复此类反塑造行为。

(5)移情。移情意味着求治者可能把以前生活里与她人关系中产生过得情感、态度

等主观体验移植到施治者身上。比如,当施治者以一个权威者得面目出现时,对方可能表

现出过去对某一权威得种种心态:敌对情绪、防御反应或逢迎等。

求治者对施治者得移情反应既可能就是积极得,也可能就是消极得,既可能就是直接

得,也可能就是间接得。不论对方得反应如何,施治者都应对此保持较强得洞察力,认识

到所有得移情都可能成为某种形式得治疗阻力。移情一旦出现,就会对治疗过程产生不利

影响。一般说来,对施治者移情得处理方式应依据移情本身得情况而定,也许应对此进行

解释,也许应让其自生自灭。间接表达出来得、一般程度得积极得移情,只需给予较少得

注意就可以了;而直接得、强烈得、消极得移情则需认真对待。

(6)反移情。反移情就是指施治者以不适当得行为来对待求治者在治疗中得某些行

为表现。这种反移情同样既可能就是积极得,也可能就是消极得。比如,施治者可能并没

有什么缘由而表现出对求治者得关心、注意,或者求治者并未有任何行为不当之处,但施

治者却对她感到反感,并表现出厌烦。反移情对于施治者来说,既有有利得一面,也有不

利得一面。有利得一面就是,当施治者认识到自己反移情倾向得存在时,会因此学会更好

得认识自己。不利得一面就是,施治者一旦把自己得情绪带入治疗过程就必然失去判断力,失去必要得反应形式与帮助对方得方式得客观性,而受到一定程度得主观影响。

(7)对峙。对峙就是向求治者指出其态度、思想与行为之间出现得矛盾。对峙不就

是施治者对求治者认知、感受得直接、简单得反馈,而就是更重视对方较深层得动机与所

表现得行为之间得矛盾。此时施治者所表达得信息常常为“您说就是这样,但事实并非真

得就是这样得”。如施治者在对某一有婚姻关系紧张问题得求治者采用得对峙方法应就是,指出其矛盾:“您说就是要挽救自己得家庭,使之免于破裂,但您得行为使我怀疑您就是

否真得想做到这一点。”施治者在此阶段应用此法时应注意:第一,对峙得运用必须建立

在良好得医疗关系得基础上,因为对峙对求治者来说很可能就是应激性得;第二,对峙得

内容一定要有事实根据。在事实不充分、不明显时不宜采用此法;第三,注意掌握应用对

峙得时机,要在求治者能随与接受这种对峙时采用;第四,应用对峙应以有助于求治者得

成熟发展为目得,而不能使之变成一种攻击式得反应。

(8)解释。解释就是为求治者提供关于现实世界得另一种瞧法,它应该被认为就是

施治者在治疗过程中最常用、最有力得“武器”了。解释根据各种不同得学派其理论也各不

相同,如心理分析学派偏重于压抑潜在无意得东西,认知学派则注重理性地、现实地帮助

求治者认识世界。但无论如何,在进行解释时,施治者首先应知道向对方解释得内容应就

是什么,其次要注意何时应用解释以及怎样应用解释来面对求治者。因为只有适当地应用

解释,才可收到良好得效果。

帮助与改变阶段就是心理治疗中最重要得阶段,就是施治者任务最重得阶段,又就是

施治者最能发挥其创造性得阶段。在此阶段,施治者可以开动脑筋,采用一切可能得方式,针对性地创造出一些新得技术来帮助求治者产生某些改变,以达到治疗得目标。故对施治

者来说,又就是最富于挑战性得阶段。

3.结束阶段。心理治疗实施一段时间,敢得满意得治疗效果后,随即应进入结尾阶

段,以便结束其治疗。治疗阶段得长短不同,结尾阶段得开始也有所不同。如原先预定十

次会谈之后结束治疗,那么最后两次会谈就应将重点转移于结束期得工作;假如就是持续

一年之久得治疗,则在最后一、二个月即应逐步开始准备结束。在结尾阶段应注意如下几

点:

(1)综合所有资料、作结论性解释。在整个心理治疗过程得逐步进行中,施治者应

几种常见心理治疗技术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目前都归属于临床心理学的范畴,但它们确实是两类不同性质的心理学操作技术。当然,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关系非常密切。在中国。许多心理咨询门诊实际上也在进行心理治疗的工作,心理咨询似乎与心理治疗同义。在国外,虽然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有不同名称,帮助者与求助者也有不同称谓,但人们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之间有无不同,仍有争议。一些人不赞成对二者进行区分。他们把咨询与心理治疗当作同义词来看待。另一些人则认为,二者是有区别的,但又在二者究竟有何不同上意见分歧。美国人哈恩(M. E. Hahn)的一段话经常被人们引用:“据我所知,极少有咨询工作者和心理治疗专家对已有的在咨询与治疗之间的明确区分感到满意……意见最一致的几点是:(1)咨询与心理治疗是不能完全区别开的;(2)咨询者的实践在心理治疗家看来是心理治疗;(3)心理治疗家的实践又被咨询者看作是咨询;(4)尽管如此,咨询和心理治疗还是不同的。” 为了说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必然先给心理治疗下定义。按照给各类事物下定义的科学原则,心理治疗的定义只有一句话:“心理治疗是心理治疗师对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矫治的过程。”心理咨询的定义也是如此:“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 从定义的内涵来看,两者并无相同之处。一个是“协助”,即协商和协同地进行帮助,另一个则是“矫治”,即有强制性的矫正和按治疗师的方法进行调治。这显然是性质不同的操作。尽管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在操作本质上不同,但由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常常交互使用,有时也被混为一谈。例如,在咨询过程中,为了使求助者情绪相对平静,心平气和,以便进行心理交流,有时不得不对求助者实施放松治疗,使其情绪稳定下来。又如,在心理治疗时,若遇阻抗,无法切实地执行治疗计划时,往往要转向心理咨询,使用咨询技巧,改善求助者心态,以便使其配合治疗。两种方法交互使用的情况比比皆是,由此便容易使人误解两者就是一回事,无法区分开来。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专家钱铭依教授认为,心理咨询是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北京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专家郝滨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当您遇到生活中的困扰,准备选择一位心理咨询师走入咨询室时,应选择具有心理学、医学或教育学等相关教育背景、接受过专业训练,有长期丰富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经验,阅历比较丰富,得到专业心理治疗协会或社会认可的心理咨询师。 尽管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关系非常密切,在实际应用中也常常结合在一起,但两者是有区别的。 其一、心理治疗的对象是病人,无论是心理疾病、心身疾病、生理疾病还是社会疾病;心理咨询的对象一般不是病人,在很大程度上是精神状态基本健康,而心理上存在冲突的亚健康状态的人。 其二、心理治疗的目的着重是解决问题,需要通过治疗程序进行;心理咨询的目的着重是帮助咨客发现问题,靠挖掘咨客自身的能力来解除心理困扰。 其三、心理治疗师与求助者的关系又是医生和病人的关系。病人必须听取医生的劝告、建议并服从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但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关

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

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一、什么是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指面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自然会有不同的认知,并产生出不同的情绪。面对同一件事,人们会随着对该事件认识的改变而发生情绪上 的变化——左右我们情绪的并非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态度和观念。 理性情绪理论认为,对事件正确的认识一般会导致适当的行为和情绪反应,而错 误的认知往往是导致一个人产生不良情绪的直接原因。 事例1:有两个秀才一起去赶考,路上他们遇到了一支出殡的队伍。看到那一口黑乎乎的棺材,一个秀才心里立即“咯登”一下,凉了半截,心想:完了,活见 鬼,赶考的日子居然碰到这个倒霉的棺材。于是,心情一落千丈,走进考场, 那个“黑乎乎的棺材”一直挥之不去,结果,文思枯竭,果然名落孙山。另 一个秀才也同时看到了,一开始心里也“咯登”了一下,但转念一想:棺材,棺 材,噢!那不是有“官”又有“财”吗?好,好兆头,看来今天我要鸿运当头了, 一定高中。于是心里十分兴奋,情绪高涨,走进考场,文思如泉涌,果然一 举高中。回到家里,两人都对家人说:“棺材”真的好灵。 事例2:两个战士一起走路,碰到他们的领导,但对方没有与他们招呼,径直过去了。 这两个战友中的一个认为:“他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即使 是看到我们而没理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因。”而另一个却可能有不同的 想法:“是不是上次顶撞了老总一句,他就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可能就要故 意找我的岔子了。”两种不同的想法就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前 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而后者可能忧心忡忡,以至无法平静下来干好自己的工 作。 二、如何运用合理情绪疗法 理性情绪理论认为,对事件正确的认识一般会导致适当的行为和情绪反应,而错 误的认知往往是导致一个人产生不良情绪的直接原因。 ( 一)合理情绪理论的应用步骤 ?⑴分别列出引发不良情绪的事件和认识 ?⑵找出对不良事件认识上的非理性观念 ?⑶通过对非理性观念的认识和纠正,找出合理的观念

心理治疗方法汇总

心理治疗方法汇总 1、“系统脱敏疗法”又称“条件强化法”、“交互抑制法”。 2、“厌恶疗法”又叫“对抗性条件反射疗法”。 3、“暴露疗法”又叫“满灌”、“冲击”或“快速脱敏”疗法。 4、“强化疗法”又称“操作条件疗法”。 5、“代币制奖罚疗法”又称“标记奖励法”。 6、“自我警惩疗法”。 7、“放松疗法”又称“松弛反应训练疗法”。 8、“生物反馈疗法”又称“生物回授疗法”或“植物神经学习法”。 9、“发泄疗法”。 10、“逆转意图疗法”又称“矛盾意向疗法”。 11、“模仿学习疗法”又称“示范性疗法”。 12、“思维阻断疗法”又称“思考停止疗法”或“思维控制疗法”。 13、“作业疗法”。 14、“刺激控制疗法”。 15、“自我主张训练法”。 16、“行为塑造疗法”又称“连续逼近法”。 17、“体育疗法”(也属于“娱乐疗法”,下同)。 18、“书画疗法”。 19、“阅读疗法”。 20、“舞蹈疗法”。

21、“情动心像法”(提示一些影像的印象等)。 (二)“精神分析法”: 1、“自由联想法”。 2、“梦境分析法”。 3、“直接分析疗法”又称“直接解释疗法”、“交流分析疗法”。 4、“精神支持疗法”又称“支持性心理疗法”、“一般性心理治疗法”、“非分析性治疗”。 5、“疏泄疗法”。 6、“领悟疗法”。 7“心理动力学疗法”又称“谈话疗法”。 8、“催眠”与“暗示”现象及疗法在“其它一些疗法”中介绍。 (三)“人本主义疗法”: 1、“咨客中心疗法”又称“经验疗法”。 2、“患者中心疗法”(大体同“咨客中心”)。 3、“存在(主义)分析疗法”又称“存在意识疗法”、“逻各疗法”。 4、“完形疗法”。 5、“交朋友小组疗法”。 (四)“认知疗法”:

常用心理治疗方法

常用心理治疗方法 精神分析治疗法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受到无意识动机、冲动和抑制之间的矛盾、防御机制和早期童年经验的重大影响。由于行为的动力隐藏于无意识之中,因此治疗必然包括对植根于过去的内部矛盾进行分析的漫长过程。治疗在很大程度上是人格重组的过程。 阿德勒治疗法 根据阿德勒治疗法的理论,人是社会性的,受到社会力量的影响和激发。人类本性是创造性的、主动的、决策性的。这一治疗方法注重个体的整体性以及对主观想法的了解。阿德勒认为与生俱来的自卑感激起要奋发而起的愿望。他说,我们在童年得到自卑的情感,然后我们建立起一种生活方式以补偿这种情感并成为命运的主人。生活方式包括我们对自己和世界的看法,以及追求生活目标时采取的独特行为。通过主动、大胆的冒险,并在后果不可预知的情况下做出决定,我们可以塑造自己的未来。来访者不被看做是有病的,需要治疗的,而被看做受到了挫折,需要用鼓励来改正错误的自我感知。咨询不是简单的由治疗专家开出改变的处方,它需要共同的努力,要来访者和治疗师朝着双方的共同目标积极工作。 存在主义治疗法 存在主义理论认为,我们通过自己的选择定义自我。虽然外部因素限制着选择的范围,但是生活的主宰最终是我们自己。我们进入的是一个无意义的世界,持久战来自接受孤独,创造一个有意义的存在,因为我们有觉察的能力,我们基本上是自由的。然而,与自由相伴随的,是我们做出选择的责任。存在主义的治疗师们认为,来访者经常有着一个“受限制的存在”,他们只有极少的应对生活环境的方式,常常感到限制或无助。治疗师的工作是面对来访者受限制的生活,帮助他们开始意识到他们对自己造成各种状况应负的责任。作为治疗的结果,来访者能够认识到错误的生活模式,开始接受改变未来的责任。 以来访者为中心的治疗法 以来访者为中心的方法基本假设是:我们有了解自己的问题的能力,而且,我们自己有解决这些问题的资源。 用这种观点看待人,意味着治疗师注重人的建设性的一面。以及人的正确的方面,这一方法把重点放在对自身的感觉上。使来访者通过观察自身而不是注重外部影响,来求得成长和完善。这样,他们不需要来自治疗师的过多干预和指导就能够发生变化。他们对治疗师的需要是理解、真诚、支持、接受、关心和积极的评价。 格式塔治疗法 格式塔治疗法的假设是,如果希望成熟人就必须打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并承担个人的责任。治疗师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环境,使来访者充分认训到真实的自我,并认识到他闪是如何妨碍了自己的生活的。来访者通过参与旨在改变和发现生活意义的实验,尽可能多地进行自我治疗。他们被鼓励直接体验冲突,而不是仅仅谈论它们。通过这种方式,他们逐渐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并将自己被分离的、未知的部分结合起来。 现实治疗法 根据现实治疗,治疗师的任务是让来访者面对自己当前的行为,评价其所作所为在什么程度上帮助他们实现了自我。一个基本的假设是:如果来访者能审视自身的渴望和需要,他们就会更好地确定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是否有效。这一方法另外的目的是让来访者探索他们的认知,将他们的需求说出,并自愿参加咨询。然后来访者对行为指示的方向进行探索,并对所作所为进行评价。他们将创立一个希望得到改变的行动计划。由于来访者可以直接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而对情感的控制较少,行为就成为治疗的中心。来访者如果愿意接受行动的责任,就能对生活进行有效的控制。 行为治疗法 虽然行为治疗法假定人基本是由学习和社会文化因素所开成,这一方法的重点是令来访者消除不恰当行为和获取建设性行为的能力。行为治疗法是一种系统的方法,它在开始时对个体进行全面的评估以确定目前的功能水平,这一评估是制定治疗目标的前提。在来访者建立了清晰和具体的行为目标后,治疗师通常会建议最适合达到这些目标的策略。如果来访者在实际生活中愿意练习新的行为,他们就会取得进步。不断的评价是确定治疗步骤和技术效果的方法。 认知-行为治疗法 根据理性情绪行为治疗法(REBT)得知,我们的问题是由对生活状况的感知和思维造成的,而不是生活状况本身造成的,也不是由其他人或过去的事件造成的。因此,我们的责任是对自我打击的思维进行认识和改变,因为这种思维造成情感和行为障碍。(REBT)理论认为人们接受来自外部的行为障碍思维,并不断用主动和指导性的治疗步骤,包括教育、建议和布置作业。它强调教育意味着治疗师作为教师、以及来访者作为学习者的作用。(REBT)虽然它是教学式的和直接的,它主要还是让人根据自己的意愿自己去想、感觉和行动。它重新教育来访者进行自己的思维。治疗师的任务是不断鼓励和提醒来访者去做持续和大幅度改变所需的事情。其他认知-行为治疗法与理性情绪行为治疗法有一些同样的假庙。许多这样的方法假定人们容易学会错误的、自我击败的思想,但他们也能学会丢掉它们。人们通过自言自语使自己的困难持续下去。但通过指出和改正认知的错误,他们可以为自己创造一个更自我实现的生活。认知重建在这些方法中起着中心作用。通过倾听自己的自言自语,学习新的内部对话,以及学习行为改变所需的应对技术,就能够产生改变。 家庭系统治疗法 最后的这一治疗法所基于的假设,是个体离开家庭系统是不能被充分了解的。系统一部分的变化会引起这一系统其他部分的变化。如果家庭单位产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将对个体产生影响。同样,如果系统中的个体发生了变化。整个单位会受到影响。因此,治疗包括在与家庭成员交往的背景下对个体的问题进行评估和治疗。个体与其他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的交往。影响着个体的自我概念,与他人的关系和世界观。根据系统理论,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有属于一个家庭系统的感觉,也有分离和个体的感觉。来访者的问题通常被看作是系统功能的症状。家庭系统的模式与内部心理理论相反,那些理论将个体的问题看做内部冲突的结果。家庭治疗法的一些假设的观点包括来访者的行为:(1)也许是为家庭的功能或目的服务;(2)

心理治疗历年考试简答题答案

2017年10月考试试题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8 分,共24 分) 32.简述阻力的表现形式。P139-143 答:1、对约定的治疗时间采取消极态度,对治疗的时间规则抗拒;2、把注意力集中在与治疗者有关的问题上;3、对问题的回避;4、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33.简述决断训练的基本步骤。P205 34.简述森田疗法中“顺应自然冶包含的涵义。P260 五、论述题( 本大题16 分) 论述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相似点与不同点。 2016年10月考试试题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2.简述咨询的特征及定义。P1-2 答:1.咨询的特征为: (1)咨询体现着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人际关系。 (2)咨询是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过程。 (3)咨询属于一个特殊的服务领域。 2.咨询的定义:咨询是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 33.简述在咨询与心理治疗过程中运用各种心理测验的注意事项。P102 答:在咨询与心理治疗过程中运用各种心理测验时,要注意下列3点注意事项:(1)要正确选择测验材料。任何心理测验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超出一定的范围,测验的效度和信度就不可靠了。 (2)不要滥用心理测验。心理测验是为了帮助诊断和分析,如果通过与咨询或治疗对象的交谈,对其问题已形成明确的看法,就可放弃不必要的心理测验。 (3)测验结果要可靠。为了达到这一点,首先专业人员要有标准的指导语、标准的答案和统一的记分方法,不可因人而异;其次要使咨询或治疗对象打消思想顾虑,如实地完成测验项目。 34.简述不合理信念的三个特征及其结果。P236 答:不合理信念的三个特征是: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 (1)怀有绝对化的要求的信念的人极易陷入情绪困扰。当某事物的发生与其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们就会感到受不了,感到难以接受、难以适应并陷入情绪困扰。 (2)过分概括化的一方面是人们对其自身的不合理评价,常常会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的心理产生以及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另一方面是对他人的不合理评价,这会导致一味责备他人以及产生敌意和愤怒等情绪。 (3)有糟糕至极的信念会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如耻辱、自责自罪、焦虑、悲观、抑郁的恶性循环之中而难以自拔。 五、论述题(本大题16分) 35.罗杰斯曾指出:“治疗的成功主要并非依赖治疗者技巧的高低,而依赖于治疗者是否具有某种态度。”试进一步对该观点展开论述。P37 2015年10月考试试题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医学心理学试题及其规范标准答案(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第六单元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A型题:在以下每道试题中,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 1.心理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使病人向正常方向发展。其主要的内容是 A.偏离的正常人格 B.偏离的正常情绪 C..偏离的正常行为 D.偏离的正常思想 E.偏离的正常外貌 2.长程心理治疗所需的时间较长,主要用于改善 A.情绪 B.行为 C.人格 D.认知 E.躯体疾病 3.短程心理治疗一般不超过 A.3个月 B.4个月 C.5个月 D.6个月 E.7个月 4.在心理治疗领域中影响最大的一种治疗方法是 A.支持治疗 B.行为治疗 C.生物反馈治疗 D.精神分析治疗 E.认知治疗 5.弗洛伊德理论认为人们心理障碍的原因在于 A.潜意识矛盾冲突 B.意识矛盾冲突 C.认知矛盾冲突 D.本我矛盾冲突 E.性矛盾冲突 6.心理障碍是由于错误的不合理的信念和思考方式所致,如果教会患者校正其非理性认知,问题就会解决。这是何种心理治疗的主要原理 A.贝克认知治疗 B.合理情绪治疗 C.人本主义心理治疗 D.行为治疗 E.精神分析治疗 7.心理障碍至少部分是由于在错误前提和假设的基础上对现实的认知曲解所致。首先提出这一心理治疗理论的学者是 A.Rogers B.Beck C.Erikson D.Freud E.Skinner 8.患者能从治疗性医患关系中感受到真诚、协调、医生的通情和无条件的积极关心。在良好的治疗性医患关系中,患者在直接经验、平等协作、促进成长的治疗方式中实现态度和行为的转变。这种心理治疗方法称为 A.行为治疗 B.精神分析治疗 C.患者中心疗法 D.合理情绪疗法 E.系统脱敏疗法 9.心理咨询的对象大部分是 A.勉强求助的人 B.心身很健康的人 C.有幻觉的人 D.正常的人 E.思想觉悟不高的人 10.综合性医院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是 A.病人 B.护理人员 C.病人的领导 D.病人的亲戚 E.医院管理人员 11.患者中心疗法的理论认为,使来访者改变和成长的重要治疗因素是 A.医生通情达理 B.病人有强烈的求助要求 C.明确的治疗目标 D.医患关系 E.集中的治疗时间 12.选择局部细节作出总体的结论,这种负性自动想法称为 A.非黑即白的绝对思考 B.主观臆断 C.以偏概全 D.过度引申 E.夸大 13.将一个偶然的事件中取得的信念不恰当地用于其他情况,这种负性自动想法称为 A.选择性概括 B.缩小 C.主观臆断 D.过度引申 E.以偏概全

关于心理治疗的一般问题的解答

关于心理治疗的一般问题的解答 (心呼吸工作室) 1.哪些人需要看心理医生? 就象一个身体上很健康的人,也最好每年做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一样,每一个正常人都应该每年花一点时间去看心理咨询师。找心理咨询师不仅仅是解决自己的心理疾患,而更应该是使自己的心态更加健康,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在西方发达国家,上到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均把看心理咨询师视为一种高贵的精神消费。 2.哪些人必须看心理医生? 情绪低落或情绪不稳,时间超过三周未缓解; 长期躯体不适,经躯体检查未发现明显器质性改变; 人际关系出现严重问题; 自觉工作压力过大; 长期失眠; 遭遇重大生活挫折; 长期家庭纠纷; 儿童学习困难 3.心理治疗或咨询对什么样的人效果最好? ⑴来访者愿意接受心理治疗,希望自己在感受和行为上做出改变,而且希望从咨询中获得帮助。 ⑵来访者是一个能够充分表达和反思自己经历的人。 动机比较高的人在治疗中颇为合作,与治疗师坦诚交流,而且承担来访者角色的不同方面。在心理咨询中,这些人最可能获益,而且也确实获益最多。 4.心理医生一般用什么形式来解决来访者的问题? 首先,是个别谈话,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心理咨询; 其次,如果来访者处在一种较为严重的境况中,比如,严重的抑郁状态,有消极自杀的行为,心理咨询师会推荐给精神科医生,精神科医生会适当地使用一些药物。许多人担心药物的副作用,而实际上医生所开的药都是经过极为严格的实验检测的,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的损害,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药物的正性作用越来越大,副作用已经越来越小;第三,其它方法,如家庭治疗、集体心理治疗、各类活动小组等等。 5.心理治疗有哪些方法? 有人做过统计,全世界大约有250种心理治疗的方法,但获得广泛认可的只有三种,即: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的治疗方法。其它方法如认知治疗,系统式家庭治疗等也在蓬勃发展中。 6.我怎么知道哪种方法最适合我? 您当然有权利知道咨询师主要用什么方法对您做咨询。但是您没有必要过多考虑哪种方法对您最有效。咨询师自会做出判断和决定。过多地注意方法的异同会被理解为下意识地拒绝治疗的行为。

心理咨询最有效方法之一:心理治疗的意象对话技术

心有心的语言——心理治疗的意象对话技术 意象对话过程概述 意象对话技术也是一样,我们可以说,它就象是两个人有象征的语言在交流,是心和心的交流,是自由的交流,靠的是咨询师的直觉和悟性,以及他真诚的态度和关心。没有绝对固定的程序。另一方面,意象对话毕竟也有一些基本的程序。

那么,我先说一下基本的程序。 第一节引入的过程 意象对话技术不象其他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技术要求的条件那么多,有时甚至在酒桌中也可以做。不过不论在什么场合做,首先要简要说明这个方法,从而引入意象对话。 如果不告诉对方意象对话是怎么一回事,突然地就让对方闭上眼睛去想象,对方会是什么感受?我想大概对方一定会感到很迷惑而且害怕,他不知道你要做的是什么鬼把戏。 小孩子比较好办,我们只要说:“我们做一个游戏吧,我说什么,你就想象什么。然后你告诉我你想象出来的是什么样子。”或者说,“我们一起编一个故事吧,故事的一开始是……”。 对成年人就不行了,成年人戒备心强,我们先要给对方解释一下意象对话技术。 在非正式的场合,也可以很简单的介绍说“我有一种心理测验的方法,很有趣,就是通过想象,可以测出你的心理。”一般来说,人们对心理测验都很有兴趣,这样说就可以了。在正式的心理咨询中,解释可以多一点。但是也不需要太多,因为对方也并不是要来学习心理学,不是来学习意象对话技术,不必要知道太多。 解释完之后,就可以引入了。先说好让对方根据自己的要求进行想象。要说明一下,不要刻意地、努力地想象,意象的出现应该是自动浮现在意识中的。还要告诉对方在想象过程中不要询问咨询者自己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以免中断想象过程。然后要做的是先让他放松。坐的姿势要舒服些,调节一下呼吸,闭上眼睛(也可以不闭眼,但是还是闭眼比较的好),放松下来后,就可以开始想象了。 第二节来访者做想象 心理咨询和治疗者可以先设定一个内容,让患者想象。例如:“请想象你看到了一座房子,告诉我,那是什么样子的房子?”或“请想象你走进自己的头,在里边你发现了什么?”这些要求患者想象的内容是针对某些特殊问题的,相当于投射性的测题。例如“房子”是内心世界的象征,我们平时说“心房”,也就是潜意识中把心比做一个房子。那么,当我们说“请想象你看到了一座房子”的时候,实际上对方的原始认知中,就把这话理解为“请看看自己的心房”,来访者的意象就是他内心的象征。根据来访者想象出的房子的特点,就可以判断其心理的状态。 “房子”的想象是我用的最多的,因为它最简单,而且它可以指示出人的心理的基本状态。 有一个高中生想象房子的时候,想象是这样的“房子的外面是一圈围墙,进去是一座城堡。城堡的门关着。” 从房子的状态看,这个高中生的心理问题显然是太自我封闭了,他缺少安全感、害怕被伤害,所以他想象中的房子不仅是封闭的城堡,而且在外面还有围墙。

心理治疗的原则

心理治疗的原则: 1. 接受性原则:对所有求治的心理“病人”,不论心里疾患的轻重‘年龄的大小’地位的高低‘初诊再珍都一视同仁,诚心接待,耐心倾听,热心疏导,全心诊治。在完成患者的病史收集、必要地体格检查和心理测定,并明确论断后,即可对其进行心理治疗。施治者应持理解、关心态度,认真听取病人叙述,以了解病情经过,听取病人的意见、想法或心理感受。如果施治者不认真倾听,表现得不耐烦,武断的打断病人的谈话,轻率地解释或持怀疑态度,就会造成求治者对施治者的不信任,必然导致治疗失败。同时接受性治疗具有“宣泄疗法”的功效。 2. 支持性原则:在充分了解求治者心理疾患的来龙去脉和对其心理病因进行科学分析之后,施治者通过语言与非语言的信息交流,予以求治者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使其建立起治愈的信心。在使用支持疗法时应注意:支持必须有科学依据,不能信口胡言;支持时的语调要坚定慎重、亲切可信、充满信心,充分发挥预言的情感交流和情绪感染作用,使求治者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心理支持。 3. 保证性原则:通过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精心治疗,以解释求治者的心理症结及痛苦,促进其人格健康发展、日臻成熟。 上述三原则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有机整体,但接受性原则必须放在首位。治疗过程中心理气氛要融洽,务必让求治者把话讲清,一次不行可进行多次,应要求病人高度合作,并注意保密原则,尊重病人的人格,取得求治者的高度信任。同时还应注意心理治疗的主观

能动性原则。因为仅仅有施治者的保证,而不注意引导求治者对自己的疾病进行正确认识、充分调动自我治疗的自我治疗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可能取得治疗的良好效果的。 心理治疗的目标:有效地心里治疗应达到一下目标: 1. 解除病人症状;心理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解除求治者在心理或精神上的痛苦,帮助其解决自己无法解决的心理冲突。 2. 提供心理支持。在急慢性应激状态下,求治者因应付不了或忍受不了危机的环境,从而产生心理疾患或障碍。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他们增加对环境的耐受性,降低易感性,提高心里承受力,增加应付环境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使之能自如的顺应和适应社会。这方面的心理治疗技术有危机干预、应激应付、应激免疫训练等。 3. 重塑人格系统。这一点尤其被内省性心理治疗原则所强调,他认为人类的心理疾患和心理障碍是其人格不成熟所致。所以只要重塑人格系统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求治者的病态心理和不良行为方式。治疗内容包括:帮助求治者理解自己、分析自己的情绪冲突原因,获得内省能力,以了解意识和潜意识的内容。治疗方法分两类:一类为指导性的,一类为表达性的。 刘紫薇 2014.4

心理治疗新技术

心理治疗新技术-----呼吸疗法 一、呼吸原理的概述 研究口吃的问题,首先要研究整个语言系统的活动状态。这里所说的是广义语言系统,它包括大脑、呼吸和发音等方面。本篇就呼吸和语言的协调配合问题,加以研究和阐述,对此,对呼吸的原理有简单介绍的必要。 人要维持生命,不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以适应人体的需要。呼吸时最明显的是肺部的一张一缩,事实上肺的收缩是被动的。胸腔的扩大,肺就随之扩大,胸腔缩小,肺就随之缩小。而胸腔的扩大与缩小,又是由于胸膈肌和肋骨间肌肉的缩和松弛作用所至,膈肌横布在胸腔和腹腔中间,将这两部隔开。膈肌的四周是肌肉,中央是厚膜,在呼气终止的时候,就好象一个倒放的锅。吸气的时候,膈肌收缩,使胸腔上下直径扩大,同时,肋骨的外层肌肉收缩,使肋骨向上和向前高举,因而使胸腔的左右和前后的空间扩大。胸腔扩大了,具有弹性的肺气囊自然扩大,因而空气就被吸入肺内,呼气过程则相反。 二、呼吸运动的控制 我们常说用胸部呼吸或用腹部呼吸,事实上腹部不会吸入空气

的。在膈肌的下面的腹部的一些器官。例如:肝、脾、胃、肠等。虽然说是用腹部吸气,这些器官是不会吸进空气的(特殊情况例外),不过膈肌尽量向腹腔压缩,把腹部压得鼓鼓的,就好像腹部装满了空气。 无论采取胸部呼吸还是腹部呼吸,都可以随着自己的自由意志加以控制和支配。因为膈肌和肋骨间肌肉的收缩和松弛可随着自己的自由意志加以控制和支配的。在人脑有一部分是呼吸运动中心,它受大脑支配,引起各种不同程度的呼吸。若将延脑割去,呼吸即行停止。 人们的呼吸运动是随着自然环境和人的心理状态的不同而变化的。它不是均匀的、相同的、一个模式的活动。呼吸运动固然可以受人们自由意志的控制和支配,但它也随着环境和心理状态的不同而引起不同的变化。客观环境和内在的心理因素时刻在调节着它,使它变得粗重,变得平和,常常不是个人意志能够控制的。1.平常不大跑路的人,偶然很快地跑了几里路,呼吸就会加快而急促。2.夏天,刚一跳进游泳池里,触着凉水,会猛然地吸进一口气。3.清晨走到花园,空气新鲜,鸟语花香,人会自然地深深吸进几口气。4.渴慕已久的或是初恋的朋友,一旦约你会谈,走到他(她)家门口,呼吸会感到拘束而紧张。5.严厉的老师,叫患有口吃的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他会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而紊乱。6.看到电影上紧张的镜头,呼吸会随着情节的紧张而紧张起来。 上述各种事实,充分说明呼吸是随着环境和心情的改变而改变的。但它们有一共同的性质,就是在上述任何环境和心情下,可以由大脑发

心理治疗的过程

心理治疗的过程 一、有效心理治疗的机制 良好的心理治疗效果的产生,主要依靠下述四种治疗机制的建立而起作用。 1.施治者的支持与配合。一个人在情绪不稳定、心情不舒适的时候,最需要的莫过于别人的支持与安慰了。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一句关心的话,一些同情的表示,犹如雪中送炭,比什么都更能使受困苦的人感动,并可以使一个精神将要崩溃的人神奇般地重新振作起来。不管就是球场上的败军之师、还就是生活中丧偶失子、事业失败的人,或者对学习毫无兴趣的人,其共同心病就就是失去了对自己、对人生或未来的希望。因为经过长久的努力往往导致精神疲乏,意气消沉,失去了适应环境、面对困难的信心。因此,心理治疗能使病人好转的治疗机制之一就就是,帮助病人培养希望、恢复动力。所以,给求治者提供适当的支持与辅助,可以说就是心理治疗的前提,也就是心理治疗的根本所在。 2.求治者的认知与领悟。俗话说,只有爱就是不够的。一个长期陷入失意、困苦的人,或重复陷于困扰处境的人,还得进一步强化其认知与领悟,才能使其脱离无法自遣的症结、自己瞧不到的矛盾,才能摸索到得以改善的方向。 尽管一般人都相信并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事实上,自知甚难,这就就是所谓的当局者迷,需要旁观的第三者来帮助她了解自己的动机。所以,心理治疗也就是帮助病人分析自己的内心,使其瞧透自己的潜意识,了解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的意义,继而发现解决心理困难、处理心理问题的方向。只要有了充分的了解,问题的答案也就不难获得了。人类就是高智能生物,认知能力强,领悟力高,只要“知道”自己,便可以指挥自己,驾驭自己,并能使自己朝着正确的方向去顺应。当然要想发觉到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认知其性质,领悟到从前没有意识到的潜在动机,就是需要时间、耐心与精力的。 3.治疗中的训练与学习。一般说来,心理治疗通常要兼顾三个方面:一就是定向,即了解问题的性质,决定可能得以改善的方向;二就是激活,即培养病人希望得到医治以求得改善的动机;三就是改变,即帮助病人实际地改变行为或改善态度。但客观上存在着“明知故犯”或“本性难移”的现象。有些行为由于年深日久,变成了性格的一部分,即使要改,也需要一段时间慢慢地去学习、训练、矫正、改变。而心理治疗则就是利用心理学意义上的“学习原理”来帮助求治者改变行为的。即适当地利用奖赏、处罚,来消除不合适的旧行为,增加合适的新行为,同时应用有效的方法去训练新的行为方式。例如,减少病人在病房自己行动的机会,给她在大庭广众之下予以“出人头地”的机会;或对病患行为予以电击惩罚,对新的正常行为予以物质或精神奖励等等。 心理治疗的着眼点,不仅在于通过训练使求治者的行为得以改善,而且还要通过刺激使其观念与态度得以改变。帮助求治者建立一种比较积极、有效而且适合的基本态度,这又往往要经历一个长久的过程,一次又一次进行,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4.促进自然愈合与成长。外科医生用针缝合伤口,只能促使伤口自己复愈,却无法使伤口直接复原。同样,心理治疗也只能帮助求治者自己慢慢地从心理困境中解脱出来,得以康复。心理治疗的目的在于,把求治者的心理压力与自我挫折感尽量减轻,让病人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慢慢去克服、改变自己在心理与行为上的缺陷。有时,心理治疗仅就是帮助患者度过危机与难关,需待时机与条件成熟时,依赖患者的心理自我调治能力的重建,促使

行为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要点

一、行为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方法:系统脱敏、厌恶疗法、放松训练、行为塑造、代币法、满贯疗法、生物反馈法 2、行为治疗的基本假设是: (1)异常行为是后天习得的 (2)个体可以通过学习消除那些后天所习得的异常行为。 (3)无论是正常还是异常行为,之所以存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它们所带来的结果所维持的。(4)各个异常行为是分别习得的。 (5)认知的改变也可以导致行为的改变。 3、行为治疗的特征 (1)行为治疗更强调来访者当前的问题,而不过分追究其过去的经验。 (2)行为治疗的技术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通常都有明确系统的操作步骤和测量方法。(3)行为治疗以行为原理为理论基础,以行为为导向,治疗的目的是改变行为,这种行为可以使外显的也可以是内在的。 (4)行为治疗强调来访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行为治疗的治疗过程 (1)问题行为的分析和评估 (2)治疗目标的确定 (3)治疗关系的建立 (4)治疗计划的选择和实施 (5)治疗效果的保持和巩固 5、行为治疗常用的技术和方法 (1)放松训练:常用的放松训练方法有渐进性肌肉放松发、自发训练法、呼吸放松法、冥想放松、引导意向性放松、催眠,生物反馈放松等。不论什么放松技术都要有安静的环境、舒适的姿势、心情平静、肌肉放松等条件。 (2)系统脱敏,幼教对抗条件疗法,交互抑制法或缓慢暴露法,是根据沃尔普提出的交互抑制原理,用松弛对抗紧张。在系统的程序下,在松弛的条件下,按照轻重强度顺序将诱发反应的境遇呈现给来访者,让他逐步适应和习惯这种刺激,已消除敏感状态。从轻而重的,逐渐消除在某一特定的情景下产生的超出一般紧张的焦虑或恐怖状态。该法主要用于治疗恐怖症,除此之外,也适用于其他以焦虑为主导症状的行为障碍,如口吃、性功能障碍、强迫症等。 系统脱敏法包括三个程序:放松训练、建立焦虑(或恐怖)等级表、系统脱敏。(3)厌恶疗法又称对抗性条件反射治疗,即将厌恶刺激与不良强化物多次重复配对,以减少不良行为。是用引起痛苦反应的非条件刺激与形成不良行为的条件刺激结合,使来访者在发生反应的同事感到痛苦,从而对不良行为感到厌恶而减少并最终放弃行为。 (4)行为塑造法:又叫操作条件治疗法(operant conditioning therapy),也称强化的方法(reinforcement methods),这一疗法是以“操作条件作用”原理为依据的。一个行为发生后,由紧随其出现的直接结果来决定加强或减弱该行为再发生的可能性。如果结果得到的是奖励等正性强化,该行为就可能在将来再次出现;若结果得到的是惩罚等负性强化,则会减弱该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大量研究表明,操作条件治疗法对于建立良性行为或消除不适应行为有着很好的效果。常用的有塑造法、代币法、差别强化法等。这些方法不仅被用来矫正那些明显的适应不良行为,也普遍适用于儿童的行为塑造和人类行为规范的建设。 在介绍具体方法之前,首先要对强化和惩罚的不同类型作一说明,因为那些具体方法就是建立在这些基本原理之上的。(一)强化和惩罚的类型(1)正强化:给予一个好刺激。

中学生逆反心理治疗的方法

中学生逆反心理治疗的方法 逆反心理是指当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标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引导、控制时,或对学生偏离目标的思想行为进行抑制、纠正时,学生所产生的一种反向情绪或反控制心理。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很多,班主任应在了解中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的基础上,使用切实可行的方法,防止或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现总结如下十种方法供同行参考。 1.心理换位法 班主任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假如我是学生,我希望班主任如何处理这个问题?”这样就能更深刻地体会学生的苦恼,理解他们,与他们心心相通。 2.情感交融法 任何教育都是伴随着情感进行的,班主任如果对学生严肃有余、温和不足,就容易使学生敬而远之,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班主任如果能与学生同乐、同忧、同悲,学生就会感到班主任是他们的贴心人,乐意与其亲近,乐意听从教导,教育效果就会倍增。 3.心理相容法 当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对他进行批评时,一定要考虑其心理承受力,注意方式方法。 要让学生既接受教育,又感到亲切,体会到教师对他的真心关怀。 4.xx调节法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生产生心理相容,从而调节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实践证明,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容易得到学生的尊敬和信任,他说的话学生也乐意听、乐意办。 5.以身作则法

魏书生老师说过:你对着大山喊“我是真诚的”,大山会回答“我是真诚的”;你喊“我爱你”,大山会回答“我爱你”;你喊“我恨你”,大山也会回答“我恨你”。这就是说教师的品质、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质言行。因此,教师要处处以身作则,严以律己,为人师表。这有利于树立教师的威信,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 6.尊重人格法 凡是有损学生人格的做法都会导致学生的逆反情绪;而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是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最有效措施之一。班主任不能讽刺、挖苦学生,切忌使用“语言的刀子”,“心灵的鞭子”。 7.精神放松法 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不能时刻盯着学生。如果对他什么时候放学,什么时候回家,看什么书,交什么朋友,节假日怎么过等都要干预,他会觉得被“体贴”得很累,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家长或教师要给学生的生活留有一定的空间,不要过于强调自己的经验和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而否认学生自己的感受。 8.宽容法 教育有时需要一定的宽容。为了达到教育的效果暂时宽容一下与姑息迁就不同。宽容中有信任、等待,有时比惩罚还起作用。有时学生犯了错误,并不是存心要干坏事,教师就要给予理解和宽容,等待学生自己认识错误,自己改正,最终的教育效果会更好。 9.减少反差法 一般来说,师生之间思想上的反差越大越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你的调子越高,他越不理你那一套。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自己的标准,减少反差。这样,当学生感到教师的想法与自己的差不多时,就会产生亲切感,从而和你有较多的共同语言。 10.巧用xx法

心理治疗方法汇总整理

1、系统脱敏法: 工作原理:系统脱敏法源于沃尔普的动物实验性神经症研究。其原理是让一个原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反复暴露,同时要求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即交互抑制),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 工作程序: ●学习放松技巧。重点强调面部肌肉的放松,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 一般6-8次即可学会放松。 ●建构焦虑等级。就是对引发求助者特定焦虑的刺激因素进行归纳整理,要求 本人把引起焦虑的事件或情境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求助者给每个事件一个焦虑分数,最小焦虑是0,最大焦虑是100。理想的焦虑等级是级差均匀,每一级刺激因素引起的焦虑应小到能被全身松弛所拮抗的程度,这是系统脱敏治疗成败的关键之一。 ●系统脱敏。在求助者掌握放松技巧之后,就可以进行脱敏训练。按照设计的 等级表,由小到大逐级脱敏。首先让求助者想象最低级的刺激情境,当感到焦虑紧张时,令其停止想象,全身放松,待平静后重复上述过程。每次放松后由求助者自己给自己的焦虑程度打分,如果分数超过25分,就需要继续放松。反复次数不限,直到求助者不再感到紧张焦虑,此时算是一级脱敏。 接着进行下一级的脱敏治疗,如此进行直到最后一级脱敏治疗。要求在治疗结束后,在现实生活东不断练习,巩固疗效。 注意事项: ●如果引起焦虑或恐惧的情境不止一种,应分别建立焦虑等级表,然后对每个 焦虑等级表逐级脱敏。 ●系统脱敏治疗时想象的次数,因个体和情境的不同而不同。

●在脱敏治疗过程中,当一开始的焦虑分数超过50分,说明焦虑等级表设计 不合理,应重新制定。 ●有的求助者不适合系统脱敏治疗,可以考虑改用其他方法。 2、冲击疗法 工作原理:冲击疗法又名满灌疗法,是暴露疗法之一。其原理:让求助者持续暴露在现实的或想象的唤起强烈焦虑的刺激情境中,引起强烈的焦虑或恐惧反应,咨询师对求助者的痛苦情绪不给以任何强化,顺其自然,最后迫使导致强烈情绪反应的内部动因逐渐减弱乃至消失,情绪反应自行减轻乃至消除,即消退性抑制。所以冲击疗法总是把危害最大的刺激放在第一位。 工作程序: ●筛选治疗对象。冲击疗法是一种较为剧烈的治疗方法,求助者应作详细体格 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心电图、脑电图等。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哮喘等患者,同时老人、儿童和孕妇不适合冲击疗法。 ●签订治疗协议。A咨询师已反复讲解了冲击疗法的原理、过程及其效果。求 助者和家属已充分了解并愿意接受冲击疗法。B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将受到强烈的精神冲击,经历不快甚至是超乎寻常的痛苦体验。为了确保咨询过程的顺利进行,必要时咨询师可以强制执行治疗计划。这些治疗计划及其所有细节都应该是经求助者和家属事前明确的。C咨询师应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对治疗全过程负责,对求助者求治的最终目的负责。D如求助者及家属在治疗的任何阶段执意要求停止治疗,治疗均应立即终止。 ●治疗准备工作。确定刺激物,应该是求助者最害怕和最忌讳的十五。治疗室 不宜太大,应布置简单,一目了然,除了特意安排的刺激物外别无其他。求

医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医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第六单元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A型题:在以下每道试题中,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 1.心理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使病人向正常方向发展。其主要的内容是 A.偏离的正常人格 B.偏离的正常情绪 C..偏离的正常行为 D.偏离的正常思想 E.偏离的正常外貌 2.长程心理治疗所需的时间较长,主要用于改善 A.情绪 B.行为 C.人格 D.认知 E.躯体疾病 3.短程心理治疗一般不超过 A.3个月 B.4个月 C.5个月 D.6个月 E.7个月 4.在心理治疗领域中影响最大的一种治疗方法是 A.支持治疗 B.行为治疗 C.生物反馈治疗 D.精神分析治疗 E.认知治疗 5.弗洛伊德理论认为人们心理障碍的原因在于 A.潜意识矛盾冲突 B.意识矛盾冲突 C.认知矛盾冲突 D.本我矛盾冲突 E.性矛盾冲突

6.心理障碍是由于错误的不合理的信念和思考方式所致,如果教会患者校正其非理性认知,问题就会解决。这是何种心理治疗的主要原理 A.贝克认知治疗 B.合理情绪治疗 C.人本主义心理治疗 D.行为治疗 E.精神分析治疗 7.心理障碍至少部分是由于在错误前提和假设的基础上对现实的认知曲解所致。首先提出这一心理治疗理论的学者是 A.Rogers B.Beck C.Erikson D.Freud E.Skinner 8.患者能从治疗性医患关系中感受到真诚、协调、医生的通情和无条件的积极关心。在良好的治疗性医患关系中,患者在直接经验、平等协作、促进成长的治疗方式中实现态度和行为的转变。这种心理治疗方法称为 A.行为治疗 B.精神分析治疗 C.患者中心疗法 D.合理情绪疗法 E.系统脱敏疗法 9.心理咨询的对象大部分是

基础医学理论综合指导:心理治疗的八大原则

不论进行何种心理治疗,治疗者均应遵守以下的原则: 1.信任原则 这是心理治疗的一个重要条件。患者对医生要有信任感。在此基础上,患者才能不断接受医生提供的各种信息,逐步建立治疗动机,并能无保留地吐露个人心理问题的细节,为医生的准确诊断及设计、修正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医生向患者提出的各种治疗要求也能得到遵守和认真执行。另一方面,也要求医生自始至终对患者保持尊重、同情、关心、支持的态度,密切与患者的联系,积极主动地与其建立相互信赖的人际关系。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其主要责任在医生方面,这是检验一个心理治疗医生是否称职的重要条件。 2.保密原则 心理治疗往往涉及患者的各种隐私。为保证材料的真实,保证患者得到正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确及时的指导,同时也为了维护心理治疗本身的声誉及权威性,必须在心理治疗工作中坚持保密原则。医生不得将患者的具体材料公布于众。即使在学术交流中不得不详细介绍患者的材料时,也应隐去其真实姓名。 3.计划原则 实施某种心理治疗之前,应根据详细收集到的有关患者的具体资料,事先设计治疗程序,包括手段、时间、作业、疗程、目标等,并预测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变化及准备采取的对策。在治疗过程中,应详细记录各种变化,形成完整的病案资料。 4.针对性原则 虽然许多心理治疗的方法适用范围不像某些药物和手术治疗那么严格,但有一定的适应证,特别是行为疗法。因此在决定是否采用心理治疗及采用何种方法时,应根据患者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及医生本人熟练程度、设备条件等,有针对性地选择一种或几种方法。针对性是取得疗效的必要保证。 5.综合原则 人类疾病是各种生物、心理与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在决定对某一疾病采用某一治疗方法的同时,要综合考虑利用其他各种可利用的方法和手段。例如对高血压、癌症等疾病进行心理或行为治疗,应不排除一定的药物或理疗。此外。各种心理治疗方法的综合使用,也有利于取得良好的疗效。 6.灵活原则 从某种现象上说,心理现象比生物现象更具复杂性。患者的心理活动受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不但不同患者之间心理活动存在很大的差异,同一患者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规律也往往难以预测。所以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密切注意患者的心身变化过程,不放过任何一点新的线索,随时准根据新的需要变更治疗程序。此外,也要注意各种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对治疗过程的影响,包括文化传统、风俗习惯、道德观念、文化程度、经济地位等。 7.“中立”原则 心理治疗的目的是要帮助患者自我成长,心理治疗师不是“救世主”,因此在心理治疗过程中,不能替患者作任何选择,而应保持某种程度的“中立”。例如当遇到来访者来询问:“我该与谁结婚?…“我应该离婚吗?”等问题时,要让来访者自己做出决定。 8.回避原则 心理治疗中往往要涉及个人的隐私,交谈是十分深入的。因此不宜在熟人之间做此项工作。亲人与熟人均应在治疗中回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