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蛋白质组学入门问题faq

蛋白质组学入门问题faq

蛋白质组学入门问题faq
蛋白质组学入门问题faq

蛋白质组学入门问题FAQ

常见问题———

HPLC 篇

1 .HPLC 灵敏度不够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办法

样品量不足:解决办法为增加样品量

样品未从柱子中流出:可根据样品的化学性质改变流动相或柱子

样品与检测器不匹配:根据样品化学性质调整波长或改换检测器

检测器衰减太多:调整衰减即可。

检测器时间常数太大:解决办法为降低时间参数

检测器池窗污染:解决办法为清洗池窗。

检测池中有气泡:解决办法为排气。

记录仪测压范围不当:调整电压范围即可。

流动相流量不合适:调整流速即可。

检测器与记录仪超出校正曲线:解决办法为检查记录仪与检测器,重作校正曲线。

2 .做HPLC 分析时,柱压不稳定,原因何在? 如何解决?

原因可能有:

泵内有空气,解决的办法是清除泵内空气,对溶剂进行脱气处理;

比例阀失效,更换比例阀即可。

泵密封垫损坏,更换密封垫即可。

溶剂中的气泡,解决的办法是对溶剂脱气,必要时改变脱气方法;

系统检漏,找出漏点,密封即可。

梯度洗脱,这时压力波动是正常的。

3 .我购买的HPLC 柱验收测试时柱压过高,请问为什么?

柱压过高是HPLC 柱用户最常碰到的问题。其原因有多方面,而且常常并不是柱子本身的问题,您可按下面步骤检查问题的起因。

拆去保护柱,看柱压是否还高,否则是保护柱的问题,若柱压仍高,再检查;

把色谱柱从仪器上取下,看压力是否下降,否则是管路堵塞,需清洗,若压力下降,再检查。

将柱子的进出口反过来接在仪器上,用10 倍柱体积的流动相冲洗柱子,( 此时不要连接检测器,以防固体颗粒进入流动性) 。这时,如果柱压仍不下降,再检查;

更换柱子入口筛板,若柱压下降,说明你的溶剂或样品含有颗粒杂质,正是这些杂质将筛板堵塞引起压力上升。若柱压还高,请与厂商联系。一般情况下,在进样器与保护柱之间接一个在线过滤器便可避免柱压过高的问题,SGE 提供的Rheodyne 7315 型过滤器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选择。

4 .液相色谱中峰出现拖尾或出现双峰的原因是什么?

筛板堵塞或柱失效,解决办法是反向冲洗柱子,替换筛板或更换柱子。

存在干扰峰,解决办法为使用较长柱子,改换流动相或更换选择性好的柱子。

双向电泳篇

1. 重泡胀后的胶可以不用转移到另一个电泳槽,直接跑2D 的一向吗?

一般情况下是可以的。但当上样量特别大时,可能会有一部分蛋白质没有被胶条吸收,这样跑完1D 和2D 胶后,会有很多横向条纹。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最好在重泡胀后,将胶条转移到另外一个电泳漕中进行电泳。

2. 为什么我在等电聚焦前加的矿物油在聚焦后会减少,暴露出了胶条的背面?

这是因为BioRad 的电泳槽有个盖子。为了固定电泳槽中的胶条,这个盖子上设计了对应的突起,以便压住胶条。由于虹吸作用,这个突起会导引矿物油到相邻的空电泳槽,从而降低有胶条的电泳槽中的矿物油液面。如果由此把胶条暴露在空气中,那对等电聚焦的影响将是毁灭性的。为了防止这个现象的发生,可以在相邻的空电泳槽里,也加入适量(80 %满)的矿物油。

3. 跑第一向时,为什么要设定一个电流的最大值电压(50 μ A/ 胶)?

电流的平方和功率成正比。电流增大,功率增大,放出的热量也随之增大,就会导致胶条的温度增加。当温度超过30 摄氏度时,缓冲液里的尿素就容易解离,产生一些极性分子,从而对等电聚焦产生影响。

4. 跑第一向时,为什么刚开始的电压比较低,而后逐渐增高?

刚开始时,体系内的带电小分子比较多(比如无机盐和双极性分子)。所以在这个阶段,电流主要是由这些小分子的移动所产生的。由于这些分子质量小,移动他们不需要很高的电压。当这些小分子移动到他们的目的地时(无机盐移动到极性相反的电极;两性分子移动到对应的pH 条带),体系内的蛋白质才开始肩负起运载电流的任务,逐渐向所对应的pH 区域移动。

5. 跑第一向时,为什么会产生一条蓝色的条带,并逐渐向酸性端移动?

蓝色条带是缓冲液中痕量的溴酚蓝被聚焦所产生的。溴酚蓝也是pH 指示剂,当它移动到酸性区时(pH4 ),颜色会变成黄色。溴酚蓝的这个移动过程大体上发生在极性小分子的聚焦之后,蛋白质大分子聚焦之前。

6. 跑第一向时,为什么电压总达不到预定值?

当上样量比较大时或体系内盐分比较多时,聚焦的电压有可能达不到所设定的数值。

7. 跑第一向时,在电压达到预定值后,电流为什么会降低?

当上样量比较少时,所有蛋白在较短的时间内就移动到所对应的pH 值区域值,从而变成中性分子。这样,体系的电阻越来越大,在恒定的电压下,电流就会越来越小。

8. 跑第一向时,为什么在两个电极丝附近有气泡产生?

等电聚焦完成后,所有的蛋白质都移动到了相应的pI 值区域,而成为中心分子。这是加在体系上的电压就开始电解水分子,在阳极产生氧气,在阴极产生氢气。

9. 重泡胀缓冲液(rehydration buffer)中的硫脲的作用是什么,双极性分子的作用是什么?

硫脲的作用是增加蛋白质的溶解性,特别是碱性蛋白的溶解性。双极性分子的作用也是增加蛋白质的溶解性。当蛋白移动到相应的pH 值后,就变成了中性分子。而不带电荷的蛋白质分子容易聚集,从而降低其在随后的二向胶时的迁移效率,可能会造成竖的脱尾。而硫脲和双极性小分子则会鉴定中性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防止它们的聚集。

10. 怎样估计2D 胶上蛋白质点的分子量和pI 值?

可以用BioRad 生产的2D 胶标准蛋白来校准。也可以用体系内已知蛋白来做比对。

11. 为什么2D 胶上的蛋白点有横的和竖的脱尾?

横的脱尾可能是:1 )一向等电聚焦不完全;2 )某些蛋白质本身的原因(糖蛋白);3 )蛋白的丰度太高。竖的脱尾是因为跑二向时,蛋白的溶解度不好。

12. 什么成分会影响2D 胶的效果?

核酸,盐,去垢剂等等。

13. 2D 胶的上样量应该在什么范围?

上样量和样品有关。样品内蛋白种类多的上样量要大些,这样每个点才有足够的量被检测到。一般的全细胞裂解体系,上样量大概在100 微克(银染)到500 微克(考染)之间。

14. 我的蛋白质浓度很低,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浓缩?

蛋白质的浓缩有很多方法。大致有超滤法,沉淀法和透析法。超滤比较温和,对蛋白质不会有修饰和改变,蛋白的种类一般不会有丢失。它的缺点是总样品的量可能会减少(被膜所吸附)。另外超滤对样品的要求比较高。甘油,去垢剂都会堵塞滤膜,影响超滤的效果。沉淀法比较快速,容易操作,对盐,甘油,去垢剂的耐受性好。缺点是可能会有部分种类的蛋白没有被沉淀下来(丢失)。沉淀法中,又以TCA 法最为普遍使用。使用TCA 法时,一定要用冷的纯丙酮清洗蛋白沉淀两次,去处残留的TCA 和其他沉淀下来的杂质。透析法只使用于量比较大的样品,量小时,操作困难。透析法可以和超滤法联用。先把样品透析到一个比较干净的环境(不含盐,甘油,去垢剂或其它杂质,比如碳酸氢氨溶液),然后再进行超滤。

酶解篇

1. 用Trypsin 酶解蛋白质时,碳酸氢氨的浓度应该是多少?

酶解时碳酸氢氨的浓度一般在10 ~50 mM 之间。碳酸氢氨的作用主要是提供一个碱性的水解环境,因为Typsin 的活力在pH8 ~9 之间最高。最常用的碳酸氢氨浓度有20 mM ,40 mM 。盐浓度过大时,后续的冻干过程中会有较多的盐析出;盐浓度过小时,则不能有效的提供碱性pH 的水解环境(尤其是在样品的pH 值低,而且体积大时)。为了确定酶解体系的pH 值,可以用

2. Trypsin 储存液的作用是什么?

Trypsin 在pH8 ~9 活力最高,所以为了防止酶的自水解,Trypsin 母液要处于一个酸性的环境里以便长期保存。Trypsin 储存液的pH 大约是 5.3 ,是用来稀释母液用的。如果所需的酶量较大,可以直接用碳酸氢氨溶液来稀释母液。如果酶解的样品少,可以用储存液来稀释,这样剩余的酶液可以在-800C 保存到下次使用。3. Roche 的酶和Promega 的酶,那个更好?

Roche 的酶有自降解,而Promega 的酶基本上没有自降解。由于酶的自降解峰可以用来做很好的内标,所以一定限度的酶自降解对MALDI 数据的校准很有帮助。

4. 什么情况下需要用Ziptip 来处理样品?

当样品含有大量的盐时,需要用Ziptip 来除盐;当样品量很少,但体积比较大时(20 微升以上)时,需要用Ziptip 来浓缩。如果样品中有甘油,SDS ,或其他杂质时,Ziptip 的使用要格外当心,在这种情况下,Ziptip 的填料容易被杂质堵塞;另外Ziptip 使用不当时,样品会有损失。所以当样品比较珍贵(的来不易)时,最好先用其他样品做预实验,摸顺条件后,再作真正的样品。

MALDI 篇

1. 怎样邮寄我的样品?

冻干的胶或干粉可以直接邮寄。切胶后的湿胶(不用做任何处理),放在EP 管中( 不加任何缓冲液) ;用干冰速冻;邮寄时,置样品于足够的干冰中。液体样品的邮寄方式同湿胶一样。

2. 为什么要使用内标?

用内标做校准可以大大减少MALDI-MS 的误差(<70ppm ),从而提高查库结果和可靠性。好的内标肽段需要有以下的要求:最好有两个肽(两点一线);质量不要在大多数的肽段范围内(1200 ~2500 Da );内标的量要与样品的量成比例;内标对其他肽段离子化的抑止要小。我们实验室使用的内标是25fmol 的——和——。不过,一般情况下,使用外标做校准也可以达到比较满意的数据(<150ppm )。所以,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是否使用内标。

3. 我为什么还要提供正负空白胶正对照提供(exact) 对照两块胶?

正负对照的两块胶是用来对整个鉴定过程做质量控制的。负对照(空白胶)主要是看样品是否有污染(比如角蛋白的污染);正对照(已知胶,比如同一块胶上的标准蛋白)主要是检测酶解和质谱的效果是否正常。如果客户不能提供正负对照,我们可以使用自己预先准备的胶条。如果顾客的样品量大(>10 个2D 胶上的点),则顾客必须提供正负对照。

4. 对于胶上蛋白质的鉴定,我应该提供多少蛋白质?

一般情况下,考染能看得见的点都有机会鉴定出来。分子量在 2 - 5 万之间的蛋白质,鉴定成功率一般比较大。分子量小的蛋白酶切位点少,合适的肽段(1000 ~3000 Da )就少,所以鉴定的成功率相对较低。而分子量太大的蛋白质,在同等质量的情况下,蛋白的摩尔数(pmol) 较少;而且查库时匹配肽段的覆盖率会比较低(因为整个蛋白质较大),从而影响鉴定的成功率。

5. 为什么我的MALDI 图谱中都是相差44Da 的峰,肽段的峰则全被抑制了?

相差44Da 的峰可能是Triton X 峰,也可能是polymer (-CH2CHOH- )峰。这些polymer 是从EP 管的内壁沥滤(leaching )出来的。所以样品中不能含有Triton X 。另外实验中不能使用加有可塑剂(plasticizer )或塑料软化剂的离心管(比如PCR 管)来装取样品。最好是使用进口EP 管。另外,可以用60 %的乙腈/0.1%TFA 去清洗EP 管的内壁以防沥滤。清洗后,要等到残留液都挥发(air dry or speed vac )后再装样品。此过程中要注意不让杂质灰尘落入管内。另外,试验操作过程中所佩戴的塑胶手套也可能有可塑剂。所以一定要佩戴无尘的手套。每次用手打开或触摸盛有样品的EP 管时,一定注意不要碰到EP 管盖的内壁。开盖时,可以使用Eppendorf 枪上的金属拉杆(动作如开啤酒瓶盖儿)。从冻干机中取出EP 管时,最好拿在盖子和管子的连接部分或盖子的突出部分。胶的染色和脱色中,尽量不要触摸胶(即便是带了手套)。可以用厨房用的铲子(带镂空的那种,超市里有卖)来操作。

6 .各种去垢剂对MALDI 有何影响?

离子型去垢剂对MALDI 的影响要比非离子型去垢剂大。去垢剂浓度越高,影响越大。

在浓度为 1.0% (w/v) 时: 除了一些糖类的非离子型去垢剂,大部分去垢剂会把蛋白质的信号减低10 倍。

At 0.01% detergent concentration (w/v): 只有SDS 和牛磺胆酸影响信号。但它们会使信号减低超过20 倍。在浓度为0.1% (w/v) 时: 不同的去垢剂对信号的影响差别比较大。具体效果见下表。信号指有去垢剂时的信号和无去垢剂时的信号之比。

参考文献:Vorm, Ole, Brian T. Chait and Peter Roepstorff, Mass Spectrometry of Protein Samples Containing Detergents , 41th ASMS Conference Proceedings, (1994) 621a-621b.

7 .为什么我的MALDI 图谱中都是相差111Da 的峰?

有可能样品在超虑时接触了聚砜树脂(polysulfone )的膜。Polysulfone 有四个峰。各个系列的峰之间相差111Da 。

8. 怎样避免角蛋白的污染?

常见的角蛋白有四种,主要是从皮肤屑(直接接触)和头皮屑(空气传播)中来的。质谱中检测到的角蛋白峰应该是在酶解前就进入样品中来的(主要是在染胶,脱色,切胶和加酶这四步)。试验中一定要佩戴手套;一定要仔细清洗染胶的容器(先用70 %酒精洗,再用去离子水洗);切胶要带口罩,并在通风橱中进行。另外,从来源于实验操作人员穿着的毛衣中的羊的角蛋白也被检测到过,所以试验中要穿试验服。

9 .MALDI 检测时,有那些常见的角蛋白峰?

质谱中常见的角蛋白峰有:

1319.575, 1349.679, 1474.741, 1474.777, 1656.785, 1706.742, 1715.843, 1739.697, 1790.719, 1838.984, 1889.849, 1992.969, 2090.874, 2285.116, 2382.943, 2399.203, 2500.059, 2509.123, 2650.381, 2704.152, 2830.185, 3222.272, 3223.368, 3311.299

其中最常见,强度又高的有( 按强度排列) :

1. 238

2.9

2. 1706.7

3. 270

4.1

4. 3311.3

这些数据是从多次实验中总结得来的,实验条件不同,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10. 单一同位素肽段质量(monoisotopic peptide mass)和平均同位素肽段质量(average peptide mass)有什么不同?

组成蛋白质的原子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不同比例的同位素(见下表)。所以含有这些同位素原子的肽段的质量比不

含任何同位素的肽段的质量要大。不含任何同位素的肽段的质量叫单一同位素肽段质量;同一种肽段所有的同位素形式(包括含同位素的,也包括不含同位素的)的质量的平均数叫平均同位素肽段质量。

11. 怎样在质谱的图谱上确定单一同位素峰和平均同位素峰?

在分辨率低的质谱图谱上,所显示的峰一般是平均同位素峰。但目前常用的质谱方法(比如MALDI-TOF )分辨率一般都很高,一般的小分子(比如肽段)常含有4 到5 个同位素峰,其中分子量最小的那个就是单一同位素峰。但是,当用质谱检测大分子(比如完整蛋白质)时,同位素峰的数目很多,难以在图谱上区分。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平均同位素质量会比较更有意义。

12. 同位素峰之间一定是相差1 Da 吗?

同位素肽段的质量(m )一般是相差 1 Da ,但因为质谱检测到的峰是肽段的质荷比(m/z ),而不是质量本身,所以在肽段带有多个电荷的情况下,其质荷比相差要小于 1 。如果检测到的肽段带一个电荷,那同位素峰之间是相差 1 ;如果检测到的肽段带两个电荷,那同位素峰之间便相差0.5 ;如果检测到的肽段带三个电荷,那同位素峰之间便差0.33 ;以此类推。所以从同位素峰之间的间距,可以推断出肽段的带电情况(z ),从而推断出肽段的单一同位素质量[(m/z)*z] 。

13. 哪种离子化方式产生的肽段易带多个电荷?

在蛋白质组学所涉及的质谱技术中,常见的离子化方式有MALDI 和ESI 。目前,对这两种方法的原理和离子化的具体细节还没有一个公认的阐述。但经验表明,MALDI 所产生的离子化肽段只带一个电荷(正离子方式)。而ESI 所产生的离子化肽段往往带有多个电荷。

14. 单一同位素峰一定是最高的峰吗?

单一同位素峰一定是一组峰里面质荷比最低的,但不一定是最高的。当肽段的分子量较小时,其所含的原子总数也少,所以整个肽段含有同位素原子的几率也比较小。这时,单一同位素峰往往是最高的峰。当肽段的分子量增大时,其带有同位素原子的几率也随之增大。在这种情况下,+1 Da ,甚至+2 Da 的同位素峰有可能成为最高峰。统计表明,当肽段的分子量超过2500 Da 时,最高峰往往不是单一同位素峰。

15. 单一同位素峰的鉴定有什么意义?

单一同位素峰的鉴定对后续的查库工作有重要意义。质谱法鉴定蛋白质一般是把得到的质核比数据和数据库里的数据比对。所以,如果所采集的数据里混有不是单一同位素峰的质量,那么就有可能在查库时找不到目标蛋白质,或是找到其他的蛋白质,从而严重影响比对的效率和真实性。

16 .氨基酸有那些常见的修饰?各种修饰对分子量的改变是多少?

氨基酸常见的修饰。氨基酸所有的修饰.

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选择及比较

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选择及比较 目前研究蛋白组学的主要方法有蛋白质芯片及质谱法,本文将从多方面对两种研究方法进行了解与比较; 蛋白质芯片(Protein Array) 将大量不同的蛋白质有序地排列、固定于固相载体表面,形成微阵列。利用蛋白质分子间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实现对生物蛋白质分子精准、快速、高通量的检测。 主要类型: ●夹心法芯片(Sandwich-based Array) ●标记法芯片(Label-based Array) ●定量芯片(Quantitative Array) ●半定量芯片(Semi-Quantitative Array) 质谱(Mass Spectrometry) 用电场和磁场将运动的离子按它们的质荷比分离后进行检测,测出离子准确质量并确定离子的化合物组成,即通过对样品离子质荷比的分析而实现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的一种方法。 主要类型:

●二维电泳+质谱(2D/Mass Spectrometry, MS) ●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urface-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SELDI) ●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 iTRAQ) Protein Array or Mass Spectrometry? 如何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以下将从六个方面进行比较与推荐: 1.筛查蛋白组学表达差异 建议选择:RayBiotech(1000个因子的芯片)+质谱 a)不同的方法学有不同的特点:对于质谱,可以筛查到未知的蛋白,但是对于分子量大、 低丰度的蛋白质,质谱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有一定的限制。 b)不同的方法能筛查到的目标不同:根据Proteome Analysis of Human Aqueous Humor 一文中报道,质谱筛查到的差异蛋白集中在小分子与代谢物。而用RayBiotech芯片筛查到的结果,多是集中在细胞因子、趋化、血管、生长等等。 c)质谱筛查到355个蛋白,而RayBiotech抗体芯片也筛查到328个蛋白,且用定量芯片 验证25个蛋白有差异,这些蛋白是质谱找不到的。目前RayBiotech夹心法抗体芯片已经可以检测到1000个蛋白,采用双抗夹心法,尤其是对于低丰度蛋白,有很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很多的低丰度蛋白是抗体芯片可以检测出来,而质谱检测不到的,且样品不经过变性和前处理,保持天然状态的样品直接检测,对于蛋白的检测准确度高。 d)质谱的重复性一直是质谱工作者纠结的问题,不同操作者的结果,不同样品处理条件, 峰值的偏移等影响因素都会产生大的影响;RayBiotech的夹心法芯片重复性高。

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

《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 40 学分:2.5 理论学时: 40 实验学时:0 面向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 术课程代码:B7700005先开课程:生物化学、分子生物 学课程性质:必修/选修执笔人:朱新 产审定人: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是随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晶体学和计算机技术等的迅猛发展而诞生的,是融合了生物信息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多学科而发展起来的新兴研究领域。是当今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领域。由于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学科的边缘性,所以本课程在介绍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基本基本技术和原理的同时,兼顾学科发展动向,讲授基因组与蛋白组学中的热点和最新进展,旨在使学生了解现代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理论的新进展并为相关学科提供知识和技术。 二、课程的目的与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主要研究方法和技术以及生物信息学和现代生物技术在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上的应用及典型研究实例,熟悉从事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的重要方法和途

径。努力培养学生具有科学思维方式、启发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勇于探索,善于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通过学习提高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科研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蛋白质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第一篇基因组学

第一章绪论(1学时) 第一节基因组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第二节基因组学发展的历程; 第三节基因组学的分子基础; 第四节基因组学的应用前景。 本章重点: 1. 基因组学的概念及主要任务; 2. 基因组学的研究对象。 本章难点: 1.基因组学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2.基因组学与生物的遗传改良、人类健康及生物进化。建议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讨论 思考题: 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基因组学的应用发展。 第二章人类基因组计划(1学时) 第一节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诞生; 第二节人类基因组研究的竞赛; 第三节人类基因组测序存在的缺口; 第四节人类基因组中的非编码成分; 第五节人类基因组的概观; 第六节人类基因组多样性计划。 本章重点: 1. 人类基因组的研究; 2. 人类基因组多样性。 本章难点: 人类基因组序列的诠释。 建议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讨论 思考题:

蛋白质组学与分析技术1

名词解释 蛋白质组学:是研究与基因对应的蛋白质组的学科。指一种基因组所表达的全套蛋白质,即包括一个基因组、一种细胞或组织,乃至一种生物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 双向电泳原理:双向一般是指第一向为等点聚焦(IEF),根据蛋白质等电点进行分离;第二向为SDS凝胶电泳(SDS-PAGE),根据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进行分离。 三步纯化策略:第一步粗提,浓缩,稳定蛋白,去除蛋白酶,使用梯度洗脱来增加捕获步骤的速度和容量;第二步中度纯化,去除主要杂质,一般需要连续梯度洗脱; 第三步精纯,最终去除痕量杂质,如目标蛋白的结构变体。 高效液相色谱:是一种以高压输出液体为流动相的色谱技术。在技术上采用高压输液泵、高效固定相和高灵敏度检测器,克服了经典液相色谱固定相柱效低,分析周期 长的缺点,具有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检出极限地的特点。 吸附色谱:吸附色谱系色谱法之一种,利用固定相吸附中对物质分子吸附能力的差异实现对混合物的分离,吸附色谱的色谱过程是流动相分子与物质分子竞争固定相吸 附中心的过程。 PCR扩增:即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由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复性)及适温延伸等反应组成一个周期,循环进行,使目的DNA 得以迅速扩增,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省时等特点。 基因组文库:基因文库是指整套由基因组DNA片段插入克隆载体获得的分子克隆的总和。 广义的基因文库指来于单个基因组的全部DNA克隆,理想情况下应含有这一 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遗传信息),这种基因文库常通过鸟枪法获得。 狭义的基因文库有基因组文库和cDNA文库之分。 cDNA文库:按构建基因文库的类似方法对cDNA进行克隆,获得的克隆总称。 基因芯片:基因芯片又叫DNA芯片(DNA chip),DNA微阵列(DNA microarray), DNA集微芯片(DNA microchip),寡核苷酸阵列(oligonucleotide array)是一种将核酸分子杂交原理与微电子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高新生物技术。将靶标样品核酸或探针中的任一方按阵列形式固定在固相载体(硅片、尼龙膜、聚丙烯膜、硝酸纤维素膜、玻璃片等)上,另一方用荧光分子标记后,加样至微阵列上杂交,然后用荧光扫描或摄像技术记录,通过计算机软件分析处理,获得样品中大量的基因序列和表达信息。 基因敲除(gene knock out):又称基因打靶(gene targeting),是指用外源的DNA与受体细

蛋白质组学常见问题

HPLC 篇 1 . HPLC 灵敏度不够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办法 样品量不足:解决办法为增加样品量 样品未从柱子中流出:可根据样品的化学性质改变流动相或柱子 样品与检测器不匹配:根据样品化学性质调整波长或改换检测器 检测器衰减太多:调整衰减即可。 检测器时间常数太大:解决办法为降低时间参数 检测器池窗污染:解决办法为清洗池窗。 检测池中有气泡:解决办法为排气。 记录仪测压范围不当:调整电压范围即可。 流动相流量不合适:调整流速即可。 检测器与记录仪超出校正曲线:解决办法为检查记录仪与检测器,重作校正曲线。 2 .做 HPLC 分析时,柱压不稳定,原因何在? 如何解决? 原因可能有: ? 泵内有空气,解决的办法是清除泵内空气,对溶剂进行脱气处理; 比例阀失效,更换比例阀即可。 泵密封垫损坏,更换密封垫即可。 溶剂中的气泡,解决的办法是对溶剂脱气,必要时改变脱气方法; 系统检漏,找出漏点,密封即可。 梯度洗脱,这时压力波动是正常的。 3 .我购买的 HPLC 柱验收测试时柱压过高,请问为什么? 柱压过高是 HPLC 柱用户最常碰到的问题。其原因有多方面,而且常常并不是柱子本身的问题,您可按下面步骤检查问题的起因。

拆去保护柱,看柱压是否还高,否则是保护柱的问题,若柱压仍高,再检查; 把色谱柱从仪器上取下,看压力是否下降,否则是管路堵塞,需清洗,若压力下降,再检查。 将柱子的进出口反过来接在仪器上,用 10 倍柱体积的流动相冲洗柱子, ( 此时不要连接检测器,以防固体颗粒进入流动性 ) 。这时,如果柱压仍不下降,再检查; 更换柱子入口筛板,若柱压下降,说明你的溶剂或样品含有颗粒杂质,正是这些杂质将筛 板堵塞引起压力上升。若柱压还高,请与厂商联系。一般情况下,在进样器与保护柱之间 接一个在线过滤器便可避免柱压过高的问题, SGE 提供的Rheodyne 7315 型过滤器就是解 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选择。 4 .液相色谱中峰出现拖尾或出现双峰的原因是什么? 筛板堵塞或柱失效,解决办法是反向冲洗柱子,替换筛板或更换柱子。 存在干扰峰,解决办法为使用较长柱子,改换流动相或更换选择性好的柱子。 双向电泳篇 1. 重泡胀后的胶可以不用转移到另一个电泳槽,直接跑 2D 的一向吗? 一般情况下是可以的。但当上样量特别大时,可能会有一部分蛋白质没有被胶条吸收,这 样跑完 1D 和 2D 胶后,会有很多横向条纹。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最好在重泡胀后,将胶条 转移到另外一个电泳漕中进行电泳。 2. 为什么我在等电聚焦前加的矿物油在聚焦后会减少,暴露出了胶条的背面? 这是因为BioRad的电泳槽有个盖子。为了固定电泳槽中的胶条,这个盖子上设计了对应 的突起,以便压住胶条。由于虹吸作用,这个突起会导引矿物油到相邻的空电泳槽,从而 降低有胶条的电泳槽中的矿物油液面。如果由此把胶条暴露在空气中,那对等电聚焦的影 响将是毁灭性的。为了防止这个现象的发生,可以在相邻的空电泳槽里,也加入适量 ( 80 %满)的矿物油。 3. 跑第一向时,为什么要设定一个电流的最大值电压(50 μ A/ 胶)? 电流的平方和功率成正比。电流增大,功率增大,放出的热量也随之增大,就会导致胶条 的温度增加。当温度超过30 摄氏度时,缓冲液里的尿素就容易解离,产生一些极性分子,从而对等电聚焦产生影响。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完整解决方案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完整解决方案 人体内真正发挥作用的是蛋白质,蛋白质扮演着构筑生命大厦的“砖块”角色,随着破译生命密码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进入尾声,一个以蛋白质和药物基因学为研究重点的后基因组时代已经拉开序幕,蛋白质将是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然而,蛋白质的分离和鉴定非常费时,目前测定蛋白质的技术远远落后于破译基因组的工具,最好的实验室每天只能分离和识别出100种蛋白质。据估计,人体内可能有几十万种蛋白质,这大概需要10年时间进行识别。 为了加快蛋白质组学研究进程,以专业生产蛋白质组学研究设备而著称的美国Genomic Solution Inc.公司开发了完整的蛋白质组学解决方案,由一系列机械手臂与软件,并结合了二维电泳实验设备与质谱仪,可以进行高效、自动化且具重复性的试验分析。在Genomic solution值得信赖的技术平台上,你的研究工作将更富成效,重复性更好。在这一整套Investigator平台上,各仪器之间配合无隙,由于它的整合性及标准性,使得研究进程大大加快,原来需要9—12个月才能获得数据结果发表的时间减少到9—12周。这套完整的系统具备蛋白质组研究所需的众多功能:2-D电泳、图像获取、2-D胶分析、蛋白样品切割、蛋白消化、MALDI样品准备、消化及点样、数据分析整合,再加上制备好的胶、试剂及附件,使研究工作可以立即展开。此套设备为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利器,大大加速了蛋白质分离和鉴定的速度。该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一、2-D电泳系统(Investigator? 2-D Electophoresis System) 该系统主要进行2D PAGE第一向等电聚焦凝胶电泳和第二向SDS-PAGE电泳,设备包括2-D电泳系统所需的各种设备,如pHaser?(IPG胶条电泳)、管状制胶设备、二维电泳装置、电源设备、半导体冷却器及各种相关的蛋白纯化试剂盒。 产品特征: * 提供2D PAGE电泳所需的各种设备,使电泳更加简便,大大节约研究时间 * 高分辨率:有效的第一向等电聚焦凝胶电泳和23cm X 23cm第二向SDS-PAGE大面积板胶提供清晰的电泳图像,有效提高单体、磷酸化和糖基化蛋白的分离 * 大容量:可同时容纳15块1mm一维管状胶,或8块2-3mm管状胶;10块IPG胶条和10块二维电泳板胶 * 灵活性:该系统用于管状胶、IPG 胶条、预制胶、自制胶和SDS PAGE胶使用 * 恒温:高效的半导体制冷装置保证电泳体系温度恒定,温度变化< 0.5℃ * 专门为高分辨率2D PAGE而设计的电源系统 * 提供超纯的相关化学试剂和药品

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

进展评述 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 刘新1,2 应万涛1,2 钱小红1,23 (1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北京 100850;2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北京 102206) 摘 要 比较蛋白质组学是指在蛋白质组学水平上研究正常和病理情况下细胞或组织中蛋白质表达变化,以期发现具有重要功能的生物标识物,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近年来它正成为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比较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和策略有多种,本文就最近几年来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体内代谢标记技术和体外化学标记技术)在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比较蛋白质组学 稳定同位素标记 体内代谢标记 体外化学标记 Application of Stable Isotope Labeling in Comparative Proteomics Liu X in1,2,Y ing Wantao1,2,Qian X iaohong1,23 (1Beijing Institute of Radiation Medicine,Beijing100850; 2Beijing Proteome Research Center,Beijing102206) Abstract C omparative proteomics is the research of protein expression changing between normal and pathological cell or tissue on the proteome level.P otential biomarkers w ould be discovered from the research by comparative proteomics, which will be helpful to the 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diseases.In the recent years,it has been becoming the hot spot of the proteomics research and many strategies used in comparative proteomics have been developed.During those approaches,the strategies based on stable is otopic labeling coupled with mass spectrometry have been extensively used and lots of success ful applications have been reported.In contrast to the traditional radioactive is otope labeling method,stable is otope labeling technique was not radioactive and the operation is simple.Metabolic labeling in viv o and chemical labeling in vitro are tw o parts of stable is otope labeling technique,which both have variou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This paper reviewed the progress of stable is otope labeling technique in comparative proteomics. K ey w ords C omparative proteomics,S table is otope labeling,Metabolic labeling in viv o,Chemical labeling in vitro 随着人类基因组精确图谱的公布,基因组功能的阐明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一项极重要的任务[1]。蛋白质是基因的最终产物同时也是基因功能的最终执行体,因而人类基因的表达及其功能有待于在蛋白水平上揭示。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目的是分离和鉴定组织或细胞中的所有蛋白质。生物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基因组是相对稳定的,而蛋白表达是高度动态变化的,并且具有严格调控的时间和空间特异性[2]。为了研究生物体在不同状态下表达的所有蛋白质的动态变化,比较蛋白质组学应运而生,即在蛋白组学水平上,研究在正常生理和病理状态,或受到不同的外部环境刺激下,或在突变等因素影响下,蛋白质表达的变化情况,以期发现生物体内关键的调控分子及与疾病相关的蛋白质标志物,最终为疾病的防诊治、新型疫苗的研发等提供理论依据。 为了研究蛋白质表达的动态变化,基因表达检测技术,如微阵列法[3]、DNA(脱氧核糖核酸)芯片法[4]等曾被广泛使用。这些方法虽然能够实现对mRNA(信使核糖核酸)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但 刘新 男,27岁,博士生,现从事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3联系人,E2mail:qianxh1@https://www.doczj.com/doc/5117912203.html,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505019、20505018)、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4C B518707)和北京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H030230280190)资助项目 2006207220收稿,2006209221接受

蛋白质组学与分析技术课复习思1考

蛋白质组学与分析技术课复习思考 一、名词解释 1、蛋白质组学: 蛋白质组学是研究与基因对应的蛋白质组的学科,蛋白质组(proteome)一词,源于蛋白质(protein)与基因组(genome)两个词的杂合,意指“一种基因组所表达的全套蛋白质”,即包括一种细胞乃至一种生物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 2、二维(双向)电泳原理: 根据蛋白质的等电点和相对分子质量的特异性将蛋白质混合物在第一个方向上按照等电点高低进行分离,在第二个方向上按照相对分子质量大小进行分离。二维电泳分离后的蛋白质点经显色,通过图象扫描存档,最后是呈现出来的是二维方向排列的,呈漫天星状的小原点,每个点代表一个蛋白质。 3、三步纯化策略: 第一步:粗提。纯化粗样快速浓缩(减少体积) 和稳定样品(去除蛋白酶) 最适用层析技术: 离子交换/疏水层析 第二步:中度纯化。去除大部分杂质 最适用层析技术: 离子交换/疏水层析 第三步:精细纯化。达到最终纯度(去除聚合物,结构变异物) 最适用层析技术:凝焦过滤/离子交换/疏水层析/反相层析 4、高效纯化策略 在三步纯化蛋白质过程中,同时考虑到纯化的速度、载量、回收率及分辨率的纯化策略。5、离子交换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中的固定相是一些带电荷的基团,这些带电基团通过静电相互作用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结合。如果流动相中存在其他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按照质量作用定律,这些离子将与结合在固定相上的反离子进行交换。固定相基团带正电荷的时候,其可交换离子为阴离子,这种离子交换剂为阴离子交换剂;固定相的带电基团带负电荷,可用来与流动相交换的离子就是阳离子,这种离子交换剂叫做阳离子交换剂。阴离子交换柱的功能团主要是-NH2,及-NH3 :阳离子交换剂的功能团主要是-SO3H及-COOH。其中-NH3 离子交换柱及-SO3H离子交换剂属于强离子交换剂,它们在很广泛的pH范围内都有离子交换能力;-NH2及-COOH 离子交换柱属于弱离子交换剂,只有在一定的pH值范围内,才能有离子交换能力。离子交换色谱主要用于可电离化合物的分离,例如,氨基酸自动分析仪中的色谱柱,多肽的分离、蛋白质的分离,核苷酸、核苷和各种碱基的分离等。 6、吸附色谱 吸附色谱系色谱法之一种,利用固定相吸附中对物质分子吸附能力的差异实现对混合物的分离,吸附色谱的色谱过程是流动相分子与物质分子竞争固定相吸附中心的过程。洗脱次序∶一般为正相,即:极性低的先被洗脱。 7、PCR扩增 PCR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能把单个目的基因大量扩增,这个方法必须在已知基因序列或已知该基因所翻译的氨基酸序列。进而推断出因序列的情况下使用。PCR 的每次扩增循环包括三步:1)变性,在高温下把双链靶DNA拆开;2)在较低的温度下使

蛋白质组学复习资料

蛋白质组学学习纲要 讲授内容 人类基因组序列(human genome project, HGP)揭示基因组的精细结构,显示了基因数量有限性和基因结构的相对稳定性,与生命现象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促使人们认识到:基因只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基因组学在基因活性和疾病的相关性方面为人类提供了有力根据, 但是基因的表达方式错综复杂,同样的一个基因在不同条件、不同时期可能会起到完全不同的作用。因此研究生命现象,阐释生命活动的规律,只了解基因组的结构是不够的,还须对生命活动的直接执行者——蛋白质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事实上对蛋白质的数量、结构、性质、相互关系和生物学功能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迫切需要和重要任务。以“蛋白质组”(proteome)为研究对象的生命科学新时代已经到来。 第一节蛋白质组学的概念及其发展史 一、蛋白质组学的概念 蛋白质组是澳大利亚学者Williams和Wilkins于1994年首先提出, 源于蛋白质(protein)与基因组(genome)两个词的杂合,指“一个细胞或一个组织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是对应于一个基因组的所有蛋白质构成的整体,而不是局限于一个或几个蛋白质。 同一基因组在不同细胞、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细胞,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不同的生理条件甚至不同的环境影

响下,其蛋白质的存在状态也不相同。因此,蛋白质组是一个在空间和时间上动态变化着的整体。而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是指应用各种技术手段来研究蛋白质组的一门新兴科学,其目的是从整体的角度分析细胞内动态变化的蛋白质组成成份、表达水平与修饰状态,了解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揭示蛋白质功能与细胞生命活动规律。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某种特定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制造的蛋白质种类;明确各种蛋白质分子是如何形成类似于电路的网络的;描绘蛋白质的精确三维结构,揭示其结构上的关键部位——与药物结合并且决定其活性的部位。蛋白质组概念的提出标志着生命科学的一个崭新时代——蛋白质组时代已经开始,它是继基因组研究之后的又一“大学科”。即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在蛋白质多肽谱和基因产物图谱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是通过对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进行整体、动态、定量水平上的研究来阐述环境、疾病、药物等对细胞代谢的影响,并分析其主要作用机理、解释基因表达调节的主要方式。 要对“全部蛋白质” 进行研究是非常困难的,功能蛋白质组学的提出解决了这一难题,其研究对象是功能蛋白质组,即细胞在一定阶段或与某一生理现象相关的所有蛋白质,它是介于对个别蛋白质的传统蛋白质化学研究和以全部蛋白质为研究对象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之间的层次,并把目标定位在蛋白质群体上,这一群体可大可小,从局部入手研究蛋白质组的各个功能亚群体,以便把多个亚群体组合起来,逐步描绘出接近于生命细胞的“全部蛋白质”的蛋白质组图谱。

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_甄艳

第35卷 第1期2011年1月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N a n j i n g F o r e s t r y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V o l .35,N o .1 J a n .,2011 h t t p ://w w w .n l d x b .c o m [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0-2006.2011.01.024]  收稿日期:2009-12-31 修回日期:2010-10-2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000287);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10K J B 220002) 作者简介:甄艳(1976—),副教授,博士。*施季森(通信作者),教授。E -m a i l :j s h i @n j f u .e d u .c n 。  引文格式:甄艳,施季森.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5(1):103-108. 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甄 艳,施季森 * (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与生物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37) 摘要: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迅速发展,质谱技术已成为应用于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强有力工具和核心技术。质谱技术的先进性在于为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的通量和分子信息。笔者重点概述了基于质谱路线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介绍了基于质谱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组学、定向蛋白质组学、功能蛋白质组学以及基于串联质谱技术的蛋白质组学数据解析的研究 进展。 关键词:质谱;蛋白质组学;定量蛋白质组学;翻译后修饰;定向蛋白质组学;功能蛋白质组学中图分类号:Q 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2006(2011)01-0103-06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m a s s s p e c t r o m e t r y i n p r o t e o m i c s s t u d i e s Z H E NY a n ,S H I J i s e n *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F o r e s t G e n e t i c s a n d B i o t e c h n o l o g y M i n i s t r y o f E d u c a t i o n , N a n j i n g F o r e s t r y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n j i n g 210037,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W i t ht h e r a p i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p r o t e o m i c s ,m a s s s p e c t r o m e t r y i s m a t u r i n g t o b e a p o w e r f u l t o o l a n dc o r e t e c h -n o l o g y f o r p r o t e o m i c s s t u d i e s d u r i n g t h e r e c e n t y e a r s .T h e s u p e r i o r i t y o f m a s s s p e c t r o m e t r y l i e s i n p r o v i d i n g t h e t h r o u g h -p u t a n d t h e m o l e c u l a r i n f o r m a t i o n ,w h i c hn o o t h e r t e c h n o l o g y c a n b e m a t c h e di np r o t e o m i c s .I nt h i s r e v i e w ,w e m a d e a g l a n c e o n t h e o u t l i n e o f m a s s s p e c t r o m e t r y -b a s e d p r o t e o m i c s .A n dt h e nw e a d d r e s s e d o n t h e a d v a n c e s o f d a t a a n a l y s i s o f m a s s s p e c t r o m e t r y -b a s e dp r o t e o m i c s ,q u a n t i t a t i v em a s ss p e c t r o m e t r y -b a s e dp r o t e o m i c s ,p o s t -t r a n s l a t i o n a l m o d i f i c a t i o n s b a s e d m a s s s p e c t r o m e t r y ,t a r g e t e d p r o t e o m i c s a n df u n c t i o n a l p r o t e o m i c s b a s e d -m a s s s p e c t r o m e t r y . K e yw o r d s :m a s ss p e c t r o m e t r y ;p r o t e o m i c s ;q u a n t i t a t i v ep r o t e o m i c s ;p o s t -t r a n s l a t i o n m o d i f i c a t i o n ;t a r g e t e d p r o -t e o m i c s ;f u n c t i o n a l p r o t e o m i c s 蛋白质组学(P r o t e o m i c s )是从整体水平上研究细胞内蛋白质的组成、活动规律及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是功能基因组学时代一门新的学科。目前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是基于双向电泳的蛋白质组学;二是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其中基于双向电泳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路线最终也离不开质谱技术的应用。自20世纪80年代末,两种质谱软电离方式即电喷雾电离(e l e c t r o s p r a y i o n i z a t i o n ,E S I )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m a -t r i x a s s i s t e d l a s e r d e s o r p t i o n i o n i z a t i o n ,M A L D I )的发明和发展解决了极性大、热不稳定蛋白质和多肽分 析的离子化和分子质量大的测定问题[1] ,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常用的质谱分析仪包括离子阱(i o n t r a p ,I T ),飞行时间(t i m e o f f l i g h t ,T O F ),串联飞行时间(T O F -T O F ),四级杆/飞行时间(q u a d r u p o l e /T O F h y b r i d s ),离子阱/轨道阱(I T /o r b i t r a ph y b r i d ) 和离子阱/傅里叶变换串联质谱分析仪(I T /F o u r i e r t r a n s f o r m i o n c y c l o t r o nr e s o n a n c em a s s s p e c t r o m e t e r s h y b r i d s ,I T /F T M S ),这些质谱仪具有不同的灵敏度、分辨率、质量精确度和产生不同质量的M S /M S 谱[2] 。质谱作为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一项强有力的工具日趋成熟,并作为样品制备及数据分析的信息学工具被广泛地应用。因此,有学者指出质谱技术 已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处于核心地位[3] 。目前在通量及所包含的分子信息内容上,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可以鉴定和量化

蛋白质组学入门问题faq

蛋白质组学入门问题FAQ 常见问题——— HPLC 篇 1 .HPLC 灵敏度不够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办法 样品量不足:解决办法为增加样品量 样品未从柱子中流出:可根据样品的化学性质改变流动相或柱子 样品与检测器不匹配:根据样品化学性质调整波长或改换检测器 检测器衰减太多:调整衰减即可。 检测器时间常数太大:解决办法为降低时间参数 检测器池窗污染:解决办法为清洗池窗。 检测池中有气泡:解决办法为排气。 记录仪测压范围不当:调整电压范围即可。 流动相流量不合适:调整流速即可。 检测器与记录仪超出校正曲线:解决办法为检查记录仪与检测器,重作校正曲线。 2 .做HPLC 分析时,柱压不稳定,原因何在? 如何解决? 原因可能有: 泵内有空气,解决的办法是清除泵内空气,对溶剂进行脱气处理; 比例阀失效,更换比例阀即可。 泵密封垫损坏,更换密封垫即可。 溶剂中的气泡,解决的办法是对溶剂脱气,必要时改变脱气方法; 系统检漏,找出漏点,密封即可。 梯度洗脱,这时压力波动是正常的。 3 .我购买的HPLC 柱验收测试时柱压过高,请问为什么? 柱压过高是HPLC 柱用户最常碰到的问题。其原因有多方面,而且常常并不是柱子本身的问题,您可按下面步骤检查问题的起因。 拆去保护柱,看柱压是否还高,否则是保护柱的问题,若柱压仍高,再检查; 把色谱柱从仪器上取下,看压力是否下降,否则是管路堵塞,需清洗,若压力下降,再检查。 将柱子的进出口反过来接在仪器上,用10 倍柱体积的流动相冲洗柱子,( 此时不要连接检测器,以防固体颗粒进入流动性) 。这时,如果柱压仍不下降,再检查; 更换柱子入口筛板,若柱压下降,说明你的溶剂或样品含有颗粒杂质,正是这些杂质将筛板堵塞引起压力上升。若柱压还高,请与厂商联系。一般情况下,在进样器与保护柱之间接一个在线过滤器便可避免柱压过高的问题,SGE 提供的Rheodyne 7315 型过滤器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选择。 4 .液相色谱中峰出现拖尾或出现双峰的原因是什么? 筛板堵塞或柱失效,解决办法是反向冲洗柱子,替换筛板或更换柱子。 存在干扰峰,解决办法为使用较长柱子,改换流动相或更换选择性好的柱子。 双向电泳篇 1. 重泡胀后的胶可以不用转移到另一个电泳槽,直接跑2D 的一向吗? 一般情况下是可以的。但当上样量特别大时,可能会有一部分蛋白质没有被胶条吸收,这样跑完1D 和2D 胶后,会有很多横向条纹。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最好在重泡胀后,将胶条转移到另外一个电泳漕中进行电泳。 2. 为什么我在等电聚焦前加的矿物油在聚焦后会减少,暴露出了胶条的背面? 这是因为BioRad 的电泳槽有个盖子。为了固定电泳槽中的胶条,这个盖子上设计了对应的突起,以便压住胶条。由于虹吸作用,这个突起会导引矿物油到相邻的空电泳槽,从而降低有胶条的电泳槽中的矿物油液面。如果由此把胶条暴露在空气中,那对等电聚焦的影响将是毁灭性的。为了防止这个现象的发生,可以在相邻的空电泳槽里,也加入适量(80 %满)的矿物油。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请简述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1.蛋白质样品的制备:蛋白质样品的制备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首要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部分。蛋白质样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科学研究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2.蛋白质的分离:双向凝胶电泳技术是目前最基础和常用的蛋白质分离方法,它能将数千种蛋白质同时分离与展示的分离技术。双向电泳分为等电聚焦电泳和SDS-PAGE两个步骤,即先进行等电聚焦电泳,按照pI的不同将蛋白分离,然后再进行SDS-PAGE按照分子量的大小不同对蛋白进行分离。IPG胶条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双向电泳的重复性。 3. 蛋白质双向电泳凝胶的染色。目前双向电泳凝胶的染色的方法有3种,分别为考马斯亮蓝染色法、银染法和荧光染色法。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操作简便,无毒性,染色后的背景及对比度良好,与下游的蛋白质鉴定方法兼容,但灵敏度较低,可以检测到30~100 ng蛋白质。银染法是一种较为流行的染色方法,银染成本较低,灵敏度高,可检测少到2~5ng的蛋白。荧光试剂显色对蛋白质无固定作用,与质谱兼容性好,而其灵敏度与银染相仿,但线性范围要远高于银染,这使二维电泳分离蛋白质的荧光检测受到普遍关注和应用。 4.双向电泳凝胶图像的采集与分析:图像采集系统通过投射扫描根据吸光度的大小获碍蛋白质点的光密度信息。一般来说,该光密度值与蛋白质点的表达丰度成正比,以便于软件分析时的定量比较。完成图像采集后采用ImageMaster等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分析步骤:蛋白质点检测、背景消减、归一化处理、蛋白质点匹配。 5.蛋白质鉴定:蛋白质鉴定是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核心内容。目前蛋白质鉴定技术主要有Edman 降解法测序、质谱。质谱是目前最常用的蛋白质鉴定方法。质谱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带电粒子在磁场或电场中运动的轨迹和速度依粒子的质量与携带电荷之比质荷比( m/z) 的不同而变化,可以据此来判断粒子的质量和特性。质谱完成后利用蛋白质的各种属性参数如相对分子质量、等电点、序列、氨基酸组成、肽质量指纹谱等在蛋白质数据库中检索,寻找与这些参数相符的蛋白质。

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常用定量方法介绍

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常用定量方法介绍 蛋白质的磷酸化修饰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共价修饰方式之一。蛋白质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这一可逆过程几乎调节着包括细胞的增殖、发育、分化、信号转导、细胞凋亡、神经活动、肌肉收缩及肿瘤发生等过程在内的所有生命活动。目前已知有许多人类疾病是由于某些异常的磷酸化修饰所引起,而有些磷酸化修饰却是某种疾病所导致的后果。在哺乳动物细胞生命周期中,大约有1/3的蛋白质发生过磷酸化修饰;在脊椎动物基因组中,有5%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参与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的蛋白激酶和磷酸(酯)酶。磷酸化修饰本身所具有的简单、灵活、可逆的特性以及磷酸基团的供体ATP的易得性,使得磷酸化修饰被真核细胞所选择接受而成为一种最普遍的调控手段。鉴于磷酸化修饰在生命活动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探索磷酸化修饰过程的奥秘及其对细胞功能的影响已成为众多生物化学家及蛋白组学家所关心的内容。用蛋白质组学的理念和分析方法研究蛋白质磷酸化修饰,可以从整体上观察细胞或组织中磷酸化修饰的状态及其变化,这对以某一种或几种激酶及其产物为研究对象的经典分析方法是一个重要的补充,同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并由此派生出磷酸化蛋白质组学(phosphoproteomics)这一新概念。在蛋白质组学水平进行磷酸化蛋白质的分析定量研究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各种技术也相应地发展起来。 1. 磷酸化蛋白质和磷酸肽的富集 1.1 免疫亲和色谱 富集磷酸化蛋白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识别磷酸化氨基酸残基的特异抗体进行免疫共沉淀,从复杂混合物中免疫沉淀出目标蛋白质。目前,仅有酪氨酸磷酸化蛋白质的单克隆抗体可以用来进行有效的免疫共沉淀。这是因为该抗体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特异性,可以有效地免疫沉淀酪氨酸磷酸化的蛋白质。Imam-Sghiouar等人从B-淋巴细胞中通过免疫沉淀获得酪氨酸磷酸化的蛋白质,然后再用二维电泳分离技术并结合质谱分析方法,鉴定出多个与斯科特综合症相关的酪氨酸磷酸化的蛋白质。由于抗磷酸化丝氨酸和苏氨酸抗体的抗原决定簇较小,所以令抗原抗体的结合位点存在空间障碍,特异性较差。因此,目前采用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的抗体来富集磷酸化蛋白质的研究相对较 少。 1.2 固相金属亲和色谱(IMAC) 固相金属亲和色谱(immobilized metal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IMAC)是一项较为成熟的磷酸化多肽分离富集技术。它是利用磷酸基团与固相化的Fe3+、Ga2+和Cu2+等金属离子的高亲和力来富集磷酸肽。目前发展的高通量磷酸化蛋白质组分析途径主要采用IMAC亲和色谱-反相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数据库检索联用的方法。Ficarro等人最先将IMAC 富集技术应用到细胞系大规模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的分析中,并从啤酒酵母中鉴定出了216个磷酸化肽段和383个磷酸化位点。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对每个可溶磷酸肽,不管其长度如何,都有富集作用,而且IMAC柱洗脱下的样品可直接用于RP-HPLC分析,但有可能丢失一些与IMAC柱结合能力较弱的磷酸肽或某些因有多个磷酸化位点而难以洗脱的磷酸肽。另外,那些富含酸性氨基酸的非磷酸化肽段与固相金属离子也有结合能力,也可能被富集。为了解决IMAC柱的非特异性吸附的问题,可以采用对羧基进行酯化反应以及改变洗脱液的体系等方法来提高IMAC柱的特异性。此外,自动化IMAC- capillary RP HPLC-ESI MS/MS技术平台的研究开发,使磷酸肽的富集、反相分离和质谱检测都能自动在线进行,为IMAC在蛋白质组学中的高通量应用开辟了道路。

蛋白质组学及其研究方法与进展

蛋白质组学及其研究方法与进展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基因的表达最后是通过蛋白质来体现的,在这个过程中,蛋白质起了连接基因与表现的功能。蛋白质是有氨基酸组成的,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及排列顺序构成了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而在一级机构基础上的多肽链本身的折叠和盘绕方式构成了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考虑到多肽链上原子在空间的分布,由二级结构进一步形成了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对于有多个亚基的蛋白质还存在四级结构。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决定了高级结构,而高级结构则决定着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如今对于蛋白质研究已经单独形成了一个活跃的生物学分支学科―――蛋白质组学,在蛋白质的研究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下面将介绍蛋白质组学的一些基本内容及研究进展。 一.产生背景[1] 在20世纪中后期随着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和蛋白质空间结构的解析,生命科学研究进入了分子生物学时代,对遗传信息载体DNA和生命功能的体现者蛋白质的研究,成为了其主要内容。90年代初期启动的庞大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在经过各国科学家多年的努力下,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0多种低等模式生物的基因组序列测定L三完成;第一个多细胞生物一线虫基因组的DNA全序列测定也在1998年年底完成;人类所有基因的部分序列测定(EST)已经完成;人类基因组的全序列测定有可能提前到2003年完成。生命科学已跨入了后基因组时代。在后基因组时代,研究重心将从揭示生命的所有遗传信息转移到在整体水平上对功能的研究。这种转向的第一个标志是产生了功能基因组学这一新学科,即从基因组整体水平上对基因的活动规律进行阐述。如在mRNA 水平上,通过DNA 芯片(DNA chips)和微阵列(Microarray)法等技术检测大量基因的表达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进展。但是,mRNA的表达水平(包括mRNA的种类和含量)由于mRNA储存和翻译调控以及翻译后加工等的存在.并不能直接反映蛋白质的表达水平}蛋白质自身特有的活动规律,如蛋白质的修饰加工、转运定位结构形成、代谢、蛋白质与蛋白质及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等.均无法从在基因组水平上的研究获知。因此,对生物功能的主要体现者或执行者一蛋白质的表达模式和功能模式的研究就成为生命科学发展的必然。在此背景下.80年代中期,国际上葫发了一门研究细胞内垒部蛋白质的组成及其活动规律的新兴学科-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 蛋白质组(proteome)一词是马克.威尔金斯(Marc Wilkins)最先提出来的, 最早见诸于1995年7月的“Electrophoresis”杂志上它是指一个有机体的全部蛋白质组成及其活动方式。蛋白质组研究虽然尚处于初始阶段, 但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当前蛋白质组学的主要内容是, 在建立和发展蛋白质组研究的技术方法的同时, 进行蛋白质组分析。对蛋白质组的分析工作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二维凝胶电泳得到正常生理条件下的机体、组织或细胞的全部蛋白质的图谱, 相关数据将作为待检测机体、组织或细胞的二维参考图谱和数据库。一系列这样的二维参考图谱和数据库已经建立并且可通过联网检索。二维参考图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