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晚春》理解性默写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晚春》理解性默写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晚春》理解性默写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晚春》理解性默写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晚春》理解性默写练习(四)晚春(韩愈)

1.诗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的句子是: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2.通过拟人的修辞写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的句子是: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3.写暮春时节,花木仿佛知晓春将逝去,所以特别珍惜春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的句子是: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4.诗中表面揶揄“杨花榆荚”无才思,实则是对他们更深层次的赞许的句子是: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诗中蕴含哲理的句子是)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句子是: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晚春》

1、写暮春时节,花木仿佛知晓春将逝去,所以特别珍惜春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的句子是: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字斗芳菲。

2、诗中表面揶揄“杨花榆荚”无才思,实则是对他们更深层次的赞许的句子是: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3、(诗中蕴含哲理的句子是)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句子是: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理解性默写归纳

八年级(下)理解性背诵默写 (一)《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刘禹锡) 1.《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中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愤怒的诗句是: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3、借用典故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旧友的怀念和感慨时光易逝的诗句是 4、表达了诗人对有人关怀的感谢,与友人共勉的诗句是 (二)《赤壁》 1、叙事写实交代兴感之由的句子是 2、在《赤壁》中,作者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判的句子是: (三)《过零丁洋》(文天祥) 1.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 2.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借地名写出形势和情况的危急凄苦的诗句是: 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感召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且点明诗歌主旨的诗句是:5、用形象的比喻把自己和国家命运紧紧相连的句子是 (四)《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1.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 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此事”是指: 3.从历史的角度看,台湾和祖国的分离只是暂时的,这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所说的“。”我们坚信两岸终将统一,台湾定能回归祖国。 4.宋代著名词人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下阕开头描写月光流转的名句是:5、词中对人事和自然做哲理行思考,展示乐观旷达的情怀。 6、词中由月光转为思绪的过渡排比的句子是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1.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中,对在离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深表同情且点明该曲主旨的句子是:。 2.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潼关的雄伟气势,暗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的诗句是: 4.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

人教版高二语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高二语文理解性默写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1.屈原《湘夫人》开头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的写景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洵《六国论》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陆游《书愤》记述两次抗金胜仗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表现诗人隐居处境况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卒章显志,体现全诗主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杜牧《阿房宫赋》结尾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圆序》中说明因大自然美景召唤而相聚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杜甫《蜀相》概括诸葛亮一生丰功伟绩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表现宇宙永恒,生命代代相传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杜甫《登岳阳楼》描写洞庭湖水浩瀚壮阔,无边无际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关雎》 1、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 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4、最能表达诗人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的句子: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5、《关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到而痛苦难眠的句子是: 辗转反侧,寤寐思服。 6、《关雎》中的男子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引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美好联想;“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 《蒹葭》 1、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蒹葭(jiān ji ā)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3、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是;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4、表现他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5、《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式微》 1、《式微》中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 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的怨言的句子是: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 为乎泥中?

部编新人教版中考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专题复习

人教版中考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专题复习(附答案) (七年级--九年级) 《观沧海》 2、《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者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 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 4.《观沧海》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 2、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朋友 《次北固山下》 1、《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写出游子思乡情深的句子 。 《天净沙·秋思》

2、《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凄凉气氛的写景诗句 3、《天净沙·秋思》中不仅写景,而且写人,于暮色苍茫中,烘托出一个骑着瘦马、远离 《峨眉山月歌》 1、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 2、《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 《江南逢李龟年》 1、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里,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诗句 2、《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表达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1 两句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2、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暗喻行军的特定环境的句子 《夜上受降城闻笛》 1、《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的诗句 3、《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诗句

最新人教版中考必背古诗文篇目理解性默写(大全)

2017中考复习之:课内必背古诗文重点句默写 1、《论语》中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中阐述以求学为快乐的(讲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学习中我们应奉行的态度)句子是:知之者不 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对于别人的误解,《论语》告诉我们: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如何向他人学习?用《论语》中的语句回答是:(唐太宗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让我们联想到语句)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句子是: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君子对富 贵的态度)的句子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论语》中强调向一切人随时随地学习的语句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论语》中强调复习时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论语》中表达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欢迎的语句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9、《论语》中集中体现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的三句话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 10、孔子教育学生珍惜时间的句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孔子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的句子: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既要广博的学习,又要有坚定的志向的句子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13、《观沧海》中统领全诗的(线索)句子: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14、《观沧海》中写出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诗人主观感受,运用夸张、想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 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5、《观沧海》中显示大海的辽阔和威严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显示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的句子 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16、《次北固山下》表明思乡之切的句子(乡愁):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7、《次北固山下》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的句子(哲理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8、《钱塘湖春行》中借助动物传递春天来临的信息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9、《钱塘湖春行》中突出早春生机,着重表现人的主观感受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0、写诗人陶醉在湖光山色中,被美丽的景色所陶醉,流连忘返的语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1、《天净沙·秋思》中显示环境的幽静,以乐景写哀情的句子是:小桥流水人家。 22、《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3、《虽有嘉肴》用引用来加强论证的句子是:学学半。通过论证得出的中心观点是:教学相长也。 24、《河中石兽》作者在讲完事件后感叹道: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预备情形的几句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3、《木兰诗》中写爷娘、姐姐、弟弟迎接木兰归来的诗句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4、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5、《木兰诗》中简写木兰奔赴战场的两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6、《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7、《木兰诗》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语句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8、《木兰诗》中体现木兰战功卓著的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9、《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10、《木兰诗》中描写木兰辞别父母踏上征途情景、思念亲人的诗句是: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

八年级下册语文理解性默写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刘传文2019.4.11 一、《回延安》贺敬之 1、革命圣地延安曾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贺敬之的《回延安》一诗抒发了。 2. “”用比兴手法写出了自己与延安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3.“。”写出了当年在延安时的生活情景; 4.夸张句“”写出了延安新城的巨大变化; 5.排比句“”描绘了延安新貌。 二、《桃花源记》陶渊明 1. 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 2. 表明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总体感受的句子:。 3. 写出桃花源不易发现的句子: 4. 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 5. 从心情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 6. 从穿着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 7. 从活动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 8. 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 9. 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 10. 写出桃花源人对渔人热情的句子: 11. 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 12. 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 13. 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 三《小石潭记》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5)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6)课文中“”的句子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 四、《关雎》 1、起兴的句子是: 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 3、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 4、最能表达诗人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的句子: 5、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诗中描写青年男子对美貌少女表达倾慕之情的句子是:

新人教版九年级诗词理解性默写(最全)

《岳阳楼记》理解性默写: 1、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语句是:浮光跃金 2、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语句是:静影沉璧 3、借鸟欢鱼跃、花茂草盛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 4、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进”“退”分别照应:进:居庙堂之高;退:处江湖之远 6、概括重修岳阳楼时的盛况的句子:增其旧制 7、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8、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属予作文以记之。 9、“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唐贤今人诗赋。 10、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 象万千。 11、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广阔浩淼的句子: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 际涯。 12、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千变万化的句子: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3、写出岳阳楼地理位置的句子: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14、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5、文中“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在天气晴朗时“登斯楼”就会产生 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的愉悦心情;在阴雨连绵时“登斯楼”就会产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悲伤心情。 16、表达作者忧国忧民的句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7、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18、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政通 人和,百废俱兴。 19、由“四海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幅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 中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换了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 20、文中用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说明滕子京的官职变化的时间及地点。 21、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概括了洞庭湖水域宽广,巴陵美景尽收眼底。 22、作者在铺叙洞庭美景之后做了这样的总结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23、在阴雨连绵的日子里,天气和湖面发生的变化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24、阴雨连绵的时候日月和山川都发生了变化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25、因为天气等一系列变化导致商旅不行,墙倾楫摧。 26、作者坚定的志向及对友人的勉励:微斯人,吾谁与归 27、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句子: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8、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情怀相似的句子:先天下之忧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一、《回延安》(贺敬之) 1、革命圣地延安曾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贺敬之的《回延安》一诗抒发了对延安的 感激和热爱之情,用比兴手法写出了自己与延安的密不可分的关系的句子是:“树梢树枝 数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2、写出了当年在延安时的生活情景的句子是: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 的书。” 3、写出了延安新城的巨大变化夸张句子是: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 我看!” 4、描绘了延安新貌的排比句是:“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红,一 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二、《桃花源记》陶渊明 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桃花源记》中表明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3.《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不易发现的句子:山有小口; 初极狭。 4.《桃花源记》中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桃花源记》中从心情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桃花源记》中从穿着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7.《桃花源记》中从活动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 8.《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 《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人对渔人热情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1.《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3.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不愿外界打扰生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三、《小石潭记》柳宗元 1.《小石潭记》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如鸣佩环 2.《小石潭记》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小石潭记》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4.《小石潭记》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小石潭记》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6.《小石潭记》中“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的句子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 四、《关雎》 1.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

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后字词.详解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后读读写写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1.邓稼先 元勋(yuán xūn):指首功;大功。亦指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某朝代立大功的人。 奠基(diàn jī):本意是指打下建筑物的地基,后引申为某一事物的产生或者确立,打基础。 选聘(xuǎn pìn):挑选聘用。 谣言(yáo yán ):虚构不实的传闻 背诵(bèi sòng):凭记忆念出读过的文辞。昼夜(zhòu yè):白日和黑夜 昆仑(kūn lún):指昆仑山。 挚友(zhì yǒu):交情深厚的朋友 可歌可泣(kě gē kě qì):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鲜为人知(xiǎn wéi rén zhī):鲜:很少;为:被。很少被人知道, 至死不懈(zhì sǐ bù xiè):至:到;渝:改变。到死都不改变。(含褒义) 鞠躬尽瘁(jū gōng jìn cuì):鞠躬:弯着身子;尽瘁:竭尽心力。指贡献出全部精力。当之无愧(dāng zhī wú kuì):担得起某种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家喻户晓(jiā yù hù xiǎo):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锋芒毕露(fēng máng bì lù):刀锋和矛尖都露出来。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透露出来。 妇孺皆知(fù rú jiē zhī):妇女和小孩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得很广。 2.说和做 梳头(shū tóu ) 抱歉(bào qiàn):心有愧疚不安,对不住别人 秩序(zhì xù): 有条理﹐不混乱;符合社会规范化状态。 深宵(shēn xiāo):深夜。 伴侣(bàn lǚ):同伴;伙伴。 小楷(kǎi) 硕果(shuòguǒ):大的果实。比喻巨大的成绩或重大利益。 卓越(zhuóyuè):杰出的;超出一般的。迭起(diéqǐ):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迭,屡次。 澎湃(péng pài):本意是形容波浪互相撞击,也比喻声势浩大或比喻心情激动。 大无畏(dàwúwèi):什么都不怕(指对于困难、艰险等)。 锲而不舍(qièér bùshě):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目不窥园(mùbùkuīyuán):窥:观赏。园:花园。原指汉代董仲舒专心治学;三年都无暇观赏花园中的景致。后用以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沥尽心血(lìjìn xīn xuè):沥:滴。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用尽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尽心竭力。 心不在焉(xīn bùzài yān ):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焉:这里。 慷慨淋漓(kāng kǎi lín lí):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昂;淋漓:畅快。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气冲斗牛(qìchōng dǒu niú):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气:怒气。斗:南斗星,星宿名,泛指天空。牛:牵牛星,星宿名。 3.回忆鲁迅先生 舀(yǎo):用向下击打的方法取物如舀水。揩(kāi):擦,抹。 碟(dié):盛食物等的器具,比盘子小。捆(kǔn):指捆扎咳嗽(késòu)调羹(tiáo gēng):南方方言,普通话叫勺子也可称为汤匙。 绞(jiǎo)肉:把肉切碎成肉泥。 薪金(xīn jīn):所给的酬金、工资。 校对(jiào duì):是出版编辑过程里的一个必须工序,主要工作是按照原稿去审查订正排印的错误。 草率(cǎo shuài):形容做事粗糙简略,不细致。 洗澡(xǐzǎo) 悠然(yōu rán):安闲、闲适的样子 吩咐(fēn fù):口头指派或命令;嘱咐。抹杀(mǒshā):抹掉,勾销;完全去掉疙瘩(gēda ):一方面指皮肤上突起或肌肉上结成的小硬块,另一方面也指人思想上的矛盾、疑虑、问题等 深恶痛绝(shēn wùtòng jué):恶:厌恶;痛:副词,程度深;绝:极。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不以为然(bùyǐwéi rán):不认为是对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与必备内容

语文必修一情境默写背诵内容 《沁园春·长沙》 1、点明时间地点环境的句子: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 3、描写远望之景的句子: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4、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5、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6、引起诗人对往夕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7、蔑视权贵的句子:粪土当年万户侯。 8、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9、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11、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的句子:看万山红遍 12、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13、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的诗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14、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15、“恰”字,统领的诗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16、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雨巷》 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2、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的诗句: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3、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终于姗姗走来的诗句: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 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4、描写姑娘向我走近时的诗句: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5、描写姑娘飘过时的诗句: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6、描写姑娘消失在雨的哀曲里神态的诗句: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7、丁香姑娘与我擦肩而过后,我目送她渐渐远去的情景的句子: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再别康桥》 1、实写康河美的诗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 2、移主为客,两相交融,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的状况诗句:软泥上的青荇,油 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 3、用虚实结合、象征手法,说明梦境是美好的诗句: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 上虹,揉碎在浮躁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4、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诗句: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 青处慢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5、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诗句:悄悄是离别的笙萧,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6、再别康桥时诗人的动作诗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 一片云彩。 7、我与康桥离别时的“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的比喻句: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八年级下册理解性默写

龙翔学校2013-2014学年度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理解默写卷 (说明:本试卷共42题100空,满分100分, 45分钟完成。) 命题人: 赵阳 1、李白在《行路难》中用典故含蓄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想象与朋友相聚,秉烛夜话的诗句: , 。(李商隐《夜雨寄北》) 3、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是这样诠释“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的: , 。 4、仰望夜空中高悬的明月,轻声吟出“ , ”,为远方的亲人祝福,那一刻,你不再孤独。(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名句填写) 5、苏轼《水调歌头》中袭选对天下离别之人美好祝愿的诗句是“ , ” 6、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怀念故人,感慨世事变迁的情感的诗句是: , 。 7、“梦”,是温馨的怀想,是美好的期盼,李白在《行路难》中用 “ , ”表达了他希望得到重用的愿望。 8、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表明诗人心志的诗句是“ , ”。 9、中华诗文,源远流长,漫步其间,含英咀华,一次洗礼,一次收获:路过零丁洋,感受文天祥“ , ”的豪情壮志;途经醉翁亭,品味欧阳修“ , ”的旷达情怀…… 10、登高望远,视野开阔,豪情满怀,壮志凌云。只要有王安石登飞 来峰时“ , ”的见识和胸襟,你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就能把握自己,不会迷惘。 11、同学在你的毕业纪念册上写下“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你可以引用李白《行路难》中的“ , ”回赠他,表达你美好的祝愿。 12、晏殊《浣溪沙》中表达惋惜和欣慰交织的情感并深蕴着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 。” 13、面对浮躁的世界,我们更需要坚守内心的安宁与从容,“ , ”要知道贫贱亦能安乐,富贵不可骄人,囿于处境便会无视风景,只顾赶路将致心灵迷失。(用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的句子作答) 14《岳阳楼记》中传诵千古,表达范仲淹宏伟抱负的警句是: , 。 15、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奇特想象描写雪后美景的诗句是: , 。 16、从嫦娥奔月到“神十”顺利升空,中国人民从未停止过飞天的梦想。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当怀着“ , ”(李白《行路难(其一)》的志向,奋发有为,报效祖国。 17、《岳阳楼记》中能体现宠辱不惊的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 。 18、请写出古诗文中描写声音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 。 19、请写出古诗文中描写光影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 。 20、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中感谢恩师徐怀中先生,可以说,有了徐怀中才有莫言。这让我们想起韩愈在《马说》中同样的感慨:“ , 。” 21、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美好祝愿,道尽千载离人之情的名句是: , 。 22、面对挫折时,我们常用李白《行路难》中 的 , 来激励自 班级: 姓名: 座号: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含答案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含答案 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 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小麦物语 ①“二月初二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大部分的中国北方家庭,都会全家共吃意喻“龙耳”的饺子。或许跟饺子里喷香的肉馅相比,饺子皮不太像是主角,但是没了用面粉做的饺子皮,又怎么能够称作饺子呢?它是安安心心地将一切包裹起来的基础。我愿意把“神奇”二字赋予面粉的来源——小麦。 ②人类通过“种植”“加工”这些方式驯化了小麦,使其成为人类的主食。大约一万年前,在中东黎凡特新月地区、约旦河谷的某个好奇的人类,在土地里有意或无意地播下了一些野麦的种子。后来,在这片土地丰饶肥沃、气候干爽的冲积平原上,这些种子萌发并生长起来,结出了野麦粒,人们惊喜地发现,自己可以通过劳作,掌控播种和收获,定居下来,不必再逐水草而生,原始农业就此应运而生,农业和耕作使人口开始有了稳定增长。 ③我们食用的,其实是小麦的颖果,淀粉主要来源于给胚芽提供营养的胚乳。和其它主食不一样,我们一般不把小麦的果实用来直接食用,而是将它磨碎成面粉,在面粉的基础上再进行加工。其中,未去除表皮麸质、粗糙且颜色较深的,就是我们说的“全麦”,而去除麸质的白面粉则更加细腻。当然,白面最初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吃得起的。小麦的英语单词“wheat”来自古日耳曼语,意为“发光的、洁白的”,可见早期白面粉在人们餐桌上的崇高地位。18世纪以后,白面才成为欧洲大部分地区的主食,在这之前,多数人吃的面都是带麸质的全麦、黑麦和燕麦的混合物。 ④需要深加工的小麦,之所以能够打败可以直接吃的同行,成为当仁不让的主食,也是有其神奇之处的。首先,是小麦中蕴含的能量密度相对较高,能够和它匹敌的就只有水稻和玉米,这也是为什么玉米、水稻、小麦分居全球主食产量前三名。小麦强大的适应能力,则是它的另外一个优势。只要在日照充足的季节,有稳定的灌溉水源,就能够生长,凭借发达的根系,小麦甚至可以在高纬度高海拔的高原地区顽强生存。 ⑤小麦的另外一个神奇之处是面筋蛋白。在过去,肉可是稀罕东西,人们需要从天然的作物中获取蛋白质,小麦以仅次于大豆的蛋白含量(大约10%—15%)当仁不让地承担起了这个重任。此外经过磨碎处理的小麦面粉,含水量可以很低,不易腐坏,所以可以长时间贮存。 ⑥占据西方人餐桌的主食面包,是小麦最为常见的面目之一。烤面包的时候,面粉和水形成的面筋蛋白像一张充满弹性的网,把酵母释放出的二氧化碳表在它的怀抱里,这种由古埃及人最先研发出来的烤面包技艺,让面粉变身成蓬松而富有韧性的食物。也难怪“面包”一次又一次地被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提及,“牛奶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是人们对生活的期盼。在过去,面包甚至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从小麦到面包,需要磨坊磨面,需要大型的炭炉烘烤,需要面包房师傅的手艺。因此,在欧洲许多村镇和城市,面包房往位于公共区城的中心。吃这件小事,从而也利社会经济融为了一体。 ⑦小麦的另个分身,则是面条。有了面筋蛋白,面条的“变型”功能更加强大,可以容易地揉搓、拉成长条。不同地方的小麦,品种不同,面筋蛋白的含量也不同,不同的加工技术让面条呈现出不同的口感。除了面包和面条,小麦的其他分身也让人眼花缭乱,新疆的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考试试题

必修三理解性默写 一 .《蜀道难》 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 , ____________________。 6.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 1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不但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写了人的行路之难。他借助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词语大全

七年级下册语文词语大全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菜畦qí:菜地。确凿záo:非常真切,真实可靠。秕谷bǐ 渊博yuān:形容学识深而广。 缠络chán luò:枝条状物互相缠绕,连续不断。桑椹shèn 轻捷jié:轻快敏捷。臃肿yōng zhǒng:过度肥胖。脑髓suǐ相宜yí:适宜。蝉蜕tuì攒cuán:聚拢,拼凑。宿儒sù rú:老成博学的读书人。人声鼎沸dǐng:形容喧闹.混乱,像水锅里沸腾一样。人迹罕至hǎn:人的足迹很少出现.到达(的地方)。 2.《爸爸的花儿落了》 叮嘱zhǔ 骊歌lí:告别的歌。玉簪花zān 徘徊pái huái 花圃pǔ 3.《丑小鸭》 来势汹汹xiōng 姊妹zǐ 沮丧jǔ 弥漫mí:充满;布满。泥泞nìng 木屐jī 飕飕sōu 4.《诗两首》 瞬息shùn 涉足shè伫立zhù萋萋qī 5.《伤仲永》 世隶耕:世代耕田为业。隶,属于。尝:曾经。自为其名: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收族:和同一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自是:从此。是,此。立就:立刻完成。就,完成。 文理:文采和道理。邑人:同县的人。宾客其父:请他父亲去做客。宾客:以……为宾客。 乞:求取。利其然:把这种情况看作是有利可图的。利,认为……有利可图。 扳pān:通“攀”,牵.引。环谒yè:四处拜访。 称chèn:相当。泯然mǐn:完全消失。 6.《黄河颂》 烽火气魄。巅澎湃péng pài 狂澜lán: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屏障。哺育 7.《最后一课》 诧异chà宛转:形容(歌声.鸣声)抑扬动听。现常用作“婉转”。 惩罚chéng 踱duó祈祷qí dǎo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逼狭崎岖阻抑亦复如是:同样也是如此。亦,也。如是,如此。 9.《土地的誓言》 炽痛chì嗥鸣háo 斑斓bān lán:灿烂多彩。谰语lán:没有根据的话。怪诞dàn:奇怪,古怪。 亘古默契qì污秽wū huì:肮脏的东西。

2020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教案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作者描绘的内容,通过品味语言和展开联想进入诗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3、由诗文拓展延伸,合作交流,积累经典古诗名句,传承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背诵、积累古诗;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描写四季的古诗。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 一、谈话导入,揭题激趣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春天的古诗。 齐读课题,从诗题,你读出了哪些信息?又会提出什么问题? 二、合作交流,推词敲句,读懂大意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4页,老师先来读一遍,请大家认真听。下面请大家自己试着把这首诗读五遍,要求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出示课件:《晚春》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指名读诗,注意节奏。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2、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课件: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河南河阳(今孟县)人,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晚春》是《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作者已年近半百(此时49岁,终年57岁)。 3、借助注释自学,理解诗意。 4、合作交流,理解诗人描绘的内容。哪位同学愿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所描绘的内容?诗中描写哪些景物?板书:草树知春斗芳菲杨花榆荚作雪飞 还有不理解的词句吗? 三、抓住意象,感悟情志

人教版语文八上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练习附答案

八上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习题 一、古诗词 【望岳】 1.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山势雄峻高大、景色秀丽。 2.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3.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4.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是: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 【春望】 1.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情(或移情花鸟表达感时伤世之情),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运用夸张手法极言思家之苦。 3.通过《春望》中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 【石壕吏】 1.“史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极其概括、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蛮横气势。 2.《石壕吏》中表现老妇自诉自解,意在使差役同情(或表现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诗句是: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3.《石壕吏》中,寥寥十个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时代氛围的诗句是: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归园田居(其三)】 1.陶渊明在《归田园居》(其三)中道出以归隐而自豪且表明诗人热爱田园,怡然自得,不愿在污浊的现实中迷失自我(或画龙点睛)的诗句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陶渊明在《归田园居》(其三)中表明诗人带着闲适,自豪的心情,写一日的情形,可见诗人勤奋,执著的语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3.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其三)中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的诗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使至塞上】 1.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 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的两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渡荆门送别】 1.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的诗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2 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3.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答案)

《劝学》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师说》 1.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并与那些教孩童的老师进行对比,以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6.《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蜀道难》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4.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5.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6.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 1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不但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写了人的行路之难。他借助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1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1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