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美银行业比较

中美银行业比较

中美银行业比较
中美银行业比较

中美银行业比较--老文一篇,供大家讨论银行时参考@影子@caton

比较中美银行业ROE的构成可以发现,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贡献使美国银行业拥有更强大的收入获取能力,长期中的收入与总资产之比较国内上市银行高出300个基点;尽管美国银行业的所得税率更高,但营业税的免缴使其实际税率较中国内地银行低6个百分点;但更高的信用成本、人力成本侵蚀了部分收入;结果,金融危机前,美国银行业10年平均的有形资产回报率(剔除无形资产后的ROA)较国内上市银行高出15个基点,考虑金融危机冲击后,中美银行业的ROA水平相当。

美国银行业频繁的并购使资本市场的估值溢价转化为资产负债表内的商誉溢价,净资产的增厚导致美国银行业的总资本杠杆率从上世纪70年代的16倍逐步下降到金融危机前的11倍,危机后进一步降低到9倍,即使是花旗银行、美洲银行等大型银行,混业以来的总资本杠杆率也只有13-14倍,显著低于国内上市银行18倍的平均杠杆率。但在核心资本杠杆率和有形资产杠杆率方面,中美大型银行一致。

剔除并购所带来的商誉溢价后,金融危机前10年,美国大型银行的有形净资产回报率均值在23%左右,行业平均为17.6%,与国内上市银行2010年的均值水平相当;

考虑金融危机冲击后,1997年-2010年美国银行业平均的有形净资产回报率降至14.

2%,大型银行的平均回报率降至15%-20%的水平,接近国内上市银行当前水平。

所以,当前中国上市银行的回报率与美国大型银行的长期回报率相近。

未来,随着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接轨,在非利息收入占比上升15个百分点、成本收入比上升5个百分点的情况下,信用成本上升63%,才会使行业平均的净资产回报率低于2010年水平;而如果不良率上升到2.0%,则行业平均的净资产回报率下降到16.9%;如果不良率上升到3.0%,行业平均的净资产回报率下降到13.8%。

因此,从长期看,中国上市银行的平均ROE在14%-17%之间,略低于当前上市银行平均水平,但仍维持在15%左右。

盈利能力的较量ROE:中美银行业打成平手

2010年中国上市银行平均的期末摊薄净资产回报率为17.1%,剔除无形资产后,有形净资产的平均回报率为17.3%,高于1997年-2010年美国银行业的平均水平,与花旗银行、美洲银行等国际大型银行相当。高ROE的背后有哪些支撑因素?长期中,随着信用成本、人力成本的上升,ROE的水平能否维持?

ROE是由总资产回报率与杠杆率的乘积决定的,总资产回报率又可以分解为收入因素和成本因素,其中,收入因素包括净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成本因素主要包括信用成本、业务管理成本和税率成本(图1)。

分解后的逐项比较显示,美国银行业的收入能力更强,并拥有税率优势,但中国银行业的成本优势显著,结果中美大型银行在有形净资产回报率上打了个平手。

非利息收益贡献:美国银行业高25个百分点

对比各时期美国银行业的收入来源,在上世纪60年代-80年代中期之前,美国银行业的净利息收入一直在75%-82%之间波动。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到90年代末期,净利息收益占比从75%下降到60%,同期非利息收益快速发展,占比提升到40%,较国内上市银行的非利息收益占比高25个基点,而如花旗银行这类全能银行的非利息收益占比更高,达到50%以上。更高的非利息收益贡献提升了美国银行业整体的收入获取能力。

净利差、净息差比较:美国银行业胜出

上世纪60年代,美国银行业的净利差均值为1.3%,利率市场化期间(1970年-1986

年)扩大到2.06%,1987年-1996年的10年间净利差均值进一步上升到3.14%,金融危机前的10年间(1997年-2006年)净利差均值略有下降至2.97%,较国内上市银行当前水平高出54个基点。金融危机期间利差有所扩大,2010年美国银行业的净利差已接近3.50%,较国内银行高100个基点。

利差扩大的同时,发达的资本市场交易进一步增厚了息差收益。美国银行业的资产结构中,贷款仅占58.4%,证券投资占28.1%,较国内银行业证券投资的占比高出13个百分点,而表外的证券化资产及衍生品交易贡献了更高的净息差收益。

研究显示,1970年以前美国银行业的净息差均值为3.34%,利率市场化期间(1970年-1986年)扩大到3.58%,1987年-1996年净息差均值进一步扩大到4.03%,金融危机前的10年间(1997年-2006年)净息差均值略有缩小至3.62%,较国内上市银行当前水平高出114个基点;金融危机期间,证券化资产和衍生品交易出现损失,使混业经营以来(1997年-2010年)的平均净息差缩小至3.53%,但仍较国内上市银行高出105个基点。其中,大型银行由于非利息收益的贡献度更高,息差收益的重要性降低,净息差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准,但仍明显高于国内银行。

信用成本率比较:美国银行业落败

不过,高收益总是与高风险相伴的。利率市场化以后,存贷款的激烈竞争导致美国1 987年的储贷危机,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美国银行业平均不良率达到4.4%;1997年-2006年下降到2.1%,较国内上市银行2010年均值(1.14%)高出近100个基点。其中,以欧美业务为主的大型银行不良率略低,在1%左右,而汇丰这类有较多新兴市场业务的国际银行,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不良率在2%-3%之间。金融危机后欧美银行的不良率大幅提高,2010年美国银行业平均的不良率达到6.3% (其中,与房地产相关的贷款违约率达到9.7%,消费信贷的违约率则保持在3%-4%),结果,混业经营以来(1997年-2010年)美国银行业的平均不良率上升到2.9%,较当前国内上市银行的不良率均值高出176个基点。

但大型银行在上述期间内的平均不良率仍维持在1%-2%之间,其中,花旗银行1997年-2010年的平均不良率为1.92%,美洲银行平均为1.25%,分别较国内上市银行均值高78个基点和11个基点。

剔除信用成本后,中美银行实际净利息收益相近

从净息差中剔除信用成本后,就得到银行的实际净利息收益:美国银行业在利率市场化初期,由于信用成本的大幅上升,实际净利息收益(净息差-信用成本率)为负;但长期风险收益体系逐步恢复正常,1997年-2006年美国银行业平均的实际净利息收益为1.52%,略高于国内上市银行1.34%的实际净利息收益。

考虑金融危机冲击后,美国银行业混业经营以来(1997年-2010年)的实际净利息收益均值为0.63%,低于国内上市银行当前水平,但花旗银行和美洲银行剔除信用成本后的实际净利息收益均值仍达到1.47%和1.95%,高于国内上市银行均值。

以上数据显示,利率市场化以后,高收益与高风险相伴,长期来看欧美大行的实际净利息收益与国内银行业当前水平相近。

表外业务的贡献

除息差业务外,花旗银行、美洲银行等大型银行还有大量的证券化资产和金融衍生品交易,作为表外业务,上述资产大多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对资本金的要求也较低,从而放大了欧美大型银行的表外资产杠杆。

以花旗集团为例,2006年末,公司信用卡应收款的证券化规模已经达到了1124亿美元,其中,以证券化方式卖给投资者的达到931亿美元,集团内部保留的仅193亿美元;此外,花旗集团还持有名义金额达到28.55万亿美元的衍生产品,其中仅有2

665.57亿美元的盯市价值(Mark-to-Market)计入资产负债表内,相当于名义金额的0. 9%。

上述表外资产虽然占用资本金少,却贡献了丰厚的收益,包括佣金收入、利息收入和多样化的投资收益,从而提高了银行的资产盈利能力。以花旗银行为例,金融危机前,公司净利息收益仅占总收益的40%-50%,手续费及托管费收益占30%,证券化及衍生收益占10%,自营及已实现投资收益占10%,保费占4%;即使经历了金融危机的冲击,2010年花旗集团的证券化及衍生品交易收益仍贡献了总收入的4%。

收入与总资产之比:美国银行业高300个基点

中间业务及表外业务的贡献,使美国银行业的收入能力显著优于国内银行。1997年-2006年美国银行业收入与总资产之比〔(净利息收益+非利息收益)/总资产〕的均值达到5.49%,比国内银行高出300个基点;即使考虑金融危机冲击,在1997年-2010

年期间,美国银行业平均的收入与总资产之比仍高达5.26%,花旗银行更是达到5.7 5%,而介于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之间的汇丰银行也达到3.83%,均显著高于国内上

市银行当前水平。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收入贡献功不可没。

经营成本较量:中国银行业有优势

在收入获取能力方面,美国银行业占优,但在成本控制方面,中国银行业具有显著优势。美国银行业长期平均的信用成本较国内上市银行当前水平高出100个基点,从而抵消了约60%的收入优势,而经营成本上的劣势则抵消了剩余40%的优势。

上世纪70年代,美国银行业的成本收入比一度达到65%以上,此后呈下降趋势,但目前的成本收入比仍在60%的水平,较国内上市银行高出25个百分点;花旗银行、美洲银行等大型银行凭借规模优势成本收入比略低,但仍在50%以上,显著高于国

内银行业。

实际税率:美国银行业低6个百分点

在税率方面,美国银行业的所得税率在1986年之前一直保持在25%左右,此后,上升到35%的水平,金融危机中的亏损抵补了部分应纳税额,但2010年仍维持在30%以上,平均较国内银行的所得税率高出10个百分点。

但美国银行业不缴纳营业税,而中国银行业要缴纳相当于营业收入5%的营业税,结果,美国银行业1997年-2006年的实际税率为11.1%(金融危机后2010年仅为5.4%),较2010年中国上市银行平均17.3%的实际税率低6个百分点。

ROA的较量:中美银行平手

综上,美国银行业更高的非利息收益和表外收益能力使其在收入获取上具有显著优势,1997年-2006年的收入与总资产之比平均为5.49%,较国内上市银行高300个基点;即使考虑金融危机的冲击,1997年-2010年的收入与总资产之比也较国内上市银行

高出200个基点以上;此外,美国银行业在实际税率上享有6个百分点的税率优势。但更高的信用成本和人力成本侵蚀了部分收入,剔除成本费用后,美国银行业长期平均的总资产收益率为0.98%,有形资产的ROA达到1.01%,较国内上市银行2010

年均值(0.97%)略高4个基点,中美银行在ROA上打成平手。

杠杆率的较量核心资本的杠杆率:大型银行杠杆率相当银行是靠高杠杆盈利的企业,所以,杠杆率的较量左右着银行的盈利能力。

对比中美银行核心资本杠杆率(风险资产/核心资本),尽管金融危机中欧美金融机构的高杠杆饱受质疑,但其商业银行自身的杠杆率并不高。自上世纪60年代到金融危机前,美国银行业整体的核心资本杠杆率一直维持在8-10倍,国际大型银行的核心资

本杠杆率更高一些,在11-12倍,略高于当前国内上市银行的核心资本杠杆率(10.7

倍)。金融危机后,欧美银行业掀起一波去杠杆化浪潮,但大型银行的核心资本杠杆率只微降了0.5倍,与国内上市银行的平均水平相近。

总资本的杠杆率:美国银行业低于国内衡量杠杆率的另一个指标是总资本杠杆率(总资产/净资产),它直接决定着银行的净资产回报率。

美国银行业的总资本杠杆率一直呈下降趋势:上世纪70年代,美国银行业的平均杠杆率与国内上市银行当前水平相当,在16-17倍,但此后逐年下降,到1997年-200 6年已降至11倍,金融危机后进一步降至9倍,即使是花旗银行和美洲银行,在金融危机前的总杠杆率也只有13-14倍水平,显著低于国内银行业18倍的均值。

为什么美国银行业的总资本杠杆率逐年降低、并显著低于国内银行业?主要是因为并购行为降低了总杠杆率和估值溢价。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银行业经历了多轮并购浪潮,并购过程中,资本市场的估值溢价转化为资产负债表左侧的商誉溢价,结果,美国银行业的无形资产平均占到总资产的2.52%(1997年-2010年均值),占到净资产的25.99%,大型银行占比更高。以美洲银行为例,2006年收购美国第二大信用卡公司MBNA,增加了203.9亿美元的商誉,2009年低谷中折价收购美林证券,仍增加了51亿美元的商誉,目前美洲银行的商誉额已累积达到739亿美元,占到总资产的32%。

与之相对,国内上市银行,除招商银行(600036,股吧)(600036.SH,03968.HK)和工商银行(601398.SH,01398.HK)在境外并购的推动下商誉占比提高,商誉与净资产之比分别达到7.16%和3.33%外,其他上市银行的商誉占比均不到2%。

如果说“中国银行业的净资产=生息资产-负债”的话,那么,“美国银行业的净资产=生息资产+商誉(估值溢价)-负债”。显然,美国银行业的净资产中已经包含了并购过程中的估值溢价,并购越多,净资产中所包含的商誉溢价就越多(虽然并购形成的商誉也会逐年摊销,但其摊销速度远远赶不上并购扩张的速度,从而导致净资产的增厚),而净资产的增厚又导致了杠杆率的下降和净资产回报率的摊薄。

进一步,由于净资产中已经包含了部分估值溢价,所以,随着并购次数的增多,外部资本市场的估值溢价逐步转化为企业内部资产负债表上的无形资产溢价,外部市场的估值溢价相应降低,结果,合并后新公司的市净率也随之摊薄。

因此,只有从总资产和净资产中剔除商誉等无形资产后的有形资产才是真实可比的:美国上市银行混业以来有形资产杠杆率((总资产-无形资产)/(净资产-无形资产))的均

值为14倍(金融危机后降至12倍),低于国内上市银行18倍的平均水平,但国际大型银行的有形资产杠杆率在18-20倍水平,与国内上市银行相当。所以,中美大型银行在核心资本杠杆率和有形资产杠杆率方面的放大倍数一致。

中美银行业ROE比较分析ROE的较量:正常回报15%-20% 美国银行业更强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能力,贡献了更高的金融服务收入;而6个百分点的实际税率优势进一步强化了其盈利能力;但更高的信用成本和人力成本侵蚀了部分收入,剔除费用成本后,美国银行业长期平均的ROA水平接近国内上市银行当前的ROA

均值。

杠杆率方面,无论是核心资本杠杆率还是有形资产杠杆率,国际大型银行与国内上市银行的均值都十分接近,中小银行杠杆率略低。

综合几方面因素,在金融危机前,美国银行业长期平均的ROE(剔除商誉后)为17.6%,与国内上市银行2010年的ROE(17.3%)相当,但国际大型银行的ROE(剔除商誉后)较高,达到23%的水平,较国内上市银行高出6个百分点。

金融危机的冲击使部分银行一度出现负回报,2010年,美国银行业平均的ROE(剔除商誉后)为8.19%,不到国内上市银行均值的一半。但考虑到去杠杆化背景下,美国

银行业平均的有形资产杠杆率仅为12倍,只是国内上市银行有形资产杠杆率的2/3,如果采用相同的杠杆率水平,危机背景下,美国银行业的ROE(剔除商誉后)均值为1 2%。

长期中(1997年-2010年),美国银行业平均的ROE(剔除商誉后)为14.17%,低于国内上市银行均值;但花旗银行和美洲银行的ROE(剔除商誉后)均值接近国内上市银行当前水平,分别为16.15 %和19.60%;而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小的汇丰银行,ROE(剔除商誉后)均值维持在21%以上,高于国内上市银行。

综上,长期而言国际银行业的有形净资产回报率维持在15%-20%水平。

收入能力的差异中美银行业收入能力的差异主要源自分业监管以及资本市场发达程度的不同。

1997年花旗集团与旅行者集团合并,从事实上打破了美国银行业的分业经营限制,1 999年美国通过《金融现代化法案》正式打破了分业经营的限制;金融危机后,沃尔克法则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银行业从事对冲基金等高风险业务,至此,美国银行业完成了从分业到混业再到有限混业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美国银行业的非利息收入占比提升了近10个百分点,收入与总资产之比也提高到5.5%。

与之相对,国内银行业仍实施分业监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银行资本市场业务的发展。当前,上市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仅为15%,收入与总资产之比为2.5%。未来,随着中间业务的增长,我们预期上市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将提升到30%的水平,相应地,收入与总资产之比提高到3%-4%。

以往资本市场的发展一直被视为银行业的“杀手”,直接融资对间接融资的替代、脱媒化的趋势,似乎都预示着银行业的衰落。但从实际发展看,脱媒并不可怕,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银行的角色定位也在发生变化,从资金的提供者转向金融服务的提供者,从利息收益转向非利息收益,转型过程中银行的盈利能力并不会下降,而且,资本市场越发达,银行所能提供的金融服务范围就越宽广。

如今,美国金融服务行业(含地产投资业务)的GDP贡献为21.5%;资本市场的规模达到16.7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114%,美国共同基金市场规模达到11.9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80.95%,证券化市场规模达到11.7万亿美元,相当于GDP 的75%,衍生品市场规模达到600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40倍。

与之相对,中国金融服务业的GDP贡献为12%,资本市场的规模为30.3万亿元,相当于GDP的76.13%。理财市场上,基金总规模2.5万亿元,信托资产总规模为6 000亿元,即使加上银行理财产品总规模也不到5万亿元,仅相当于GDP的12.6%。而证券化市场和衍生品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

欠发达的资本市场一直被视为中国银行业垄断性高收益的来源,但其实,资本市场的发展会提高整个金融服务业的价值空间,银行的平台作用也将得到更大发挥。

成本控制的差异首先,存贷比限制、利率市场化趋势、金融机构的专业化分工和经济周期都影响着信用成本水平。上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大多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在利率市场化初期,一些国家的净息差缩小,另一些国家的信用成本率大幅上升,剔除信用成本后的实际净息差都缩小了20%-30%。但长期看,净息差与信用成本将逐步达到一种新的均衡状态,实际净利息收益并不会有太大变化。

除了利率市场化趋势外,存贷比的限制也影响着息差收益。与中国银行业不同,欧美银行大多不受存贷比限制,除了银行存款,银行间市场和债券市场都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市场整体的净息差相对稳定在3%-4%的水平,但信用成本的波动较大。

存款能力与贷款能力的脱钩催生了专业化金融机构,尽管这些专业化机构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下纷纷投靠综合性金融机构,但专业分工形成的效率优势仍然打破了大型银行

的垄断优势,市场化竞争下银行业的实际净息差收益在长期中处于均衡状态,高收益与高风险相伴,更高的息差收益必然伴随着更高的信用成本。

最后,金融危机冲击下美国银行业的信用成本处于历史高位,与之相对,当前中国银行业的信用成本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信用成本的差异抵消了美国银行业60%的收入优势。

其次,人力成本的差异。低成本优势推动中国成为全球制造工厂,但低成本优势并不仅仅体现在制造行业,在高度依赖于人力资本的金融服务业同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0年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3.61万美元,金融高管人员的薪酬更是高达千万美元,结果美国银行业的成本收入比在60%以上;与之相对,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91万元人民币,高管人员的薪酬在百万元人民币级,相应成本收入比仅为3 5%。

人力成本上的差距抵消了40%的收入优势。

再次,税法差异。在税法方面,中国的税制一向注重流转环节,所得税负较轻,而美国银行业则采用重所得税、轻流转税的税收结构。结果,美国银行业的所得税率较中国银行业高10个百分点,但不缴纳营业税,而中国银行业要缴纳5%的营业税。由于所得税是以利润总额为税基的,而营业税是以收入总额为税基的,税基的扩大使中国银行业的实际税负更高:美国银行业的实际税率较中国银行业低6个百分点。

杠杆率差异巴塞尔协议中对证券化资产和表外资产要求的资本拨备较少,从而提高了欧美银行业的表外杠杆率,但在表内杠杆率方面美国银行业并不占优势。金融危机前,美国大型银行核心资本杠杆率为11-12倍,略高于国内上市银行;金融危机后,美国银行业平均的核心资本杠杆率降至6-8倍,与国内上市银行相当。

同时,并购浪潮也影响了总资本杠杆率。美国银行业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经历了多轮并购浪潮,并购将资本市场的估值溢价转化为资产负债表内的商誉溢价,从而使得美国银行业总资本杠杆率从上世纪70年代的16倍逐步降低至9倍,总资产和净资产的增厚摊薄了净资产回报率和市净率。

与之相对,中国上市银行中,仅有招商银行(600036,股吧)和工商银行进行过规模化并购,行业整体回报率和估值的摊薄效应不明显,总资本杠杆率达到18倍,是当前美国银行业平均杠杆率的2倍,相应地,净资产回报率也高于美国银行业。

但并购浪潮并没有影响有形净资产的回报,美国银行业长期平均的有形净资产回报率维持在15%-20%的水平,与中国银行业相当。

中国银行业在国际接轨过程中的收益模拟非利息收入的上升上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占比从20%上升到40%,非利息收入的上升推动了美国银行业收入与总资产之比的大幅提高,从上世纪70年代的3%上升到5.5%,升幅达到250个基点,显示了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对银行收入能力的贡献。

目前,中国上市银行平均的非利息收益占比为15%,我们预期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脱媒压力的增大,中国上市银行的非利息收益占比加速提升,5年后将达到30%的水平,从而使收入/总资产从当前的2.75%上升到3.3%水平。

业务成本的上升收入的增长和规模效应推动了近几年中国上市银行成本收入比的降低,但是随着人力成本的上升,高度依赖于人力资本的金融服务业,其成本收入比在长期中仍将呈上升趋势,我们预期5年后成本收入比上升5个百分点。

信用成本的上升目前中国上市银行平均的不良率仅为1.14%,处于历史最低水平。未来随着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的释放,及零售贷款的风险暴露,我们预期信用成本

率将呈上升趋势,长期中达到2%-3%的水平。

中国银行业的ROE变动趋势假设中国银行业未来5年非利息收入占比从当前的

15%上升到30%,净息差维持当前2.48%的水平不变,税率结构也不变,但信用成

本率上升,同时成本收入比从当前的35%上升到40%,那么,在信用成本的上升幅

度小于63%的情况下,非利息收入上升的正面贡献将抵消业务成本和信用成本上升

的负面影响,ROE水平进一步提高;但如果信用成本上升幅度超过63%,ROE将呈

下降趋势。

模拟测算显示,如果上市银行平均不良率上升到2.0%,则ROA将下降2个基点,R

OE(剔除商誉)轻微降至16.9%;如果不良率上升到2.5%,则ROA将下降10个基点,

ROE(剔除商誉)降至15.4%;如果不良率上升到3.0%,则ROA将下降18个基点,

ROE(剔除商誉)降至13.8%。

我们预期上市银行长期中不良率维持在2%-3%之间,由此计算,中国上市银行的R

OE(剔除商誉)在14%-17%之间,略低于当前上市银行的均值水平,即,信用成本的

上升将抵消非利息收入上升的贡献,但长期中,ROE仍将维持在15%左右。

中航证券贝塔策略工作室

收起

今天14:60相关讨论(4)

今天15:11来自雪球

转发 | 收藏 | 评论

这篇文章在和讯上看过,不过还是很感谢RAIN能够找过来认为中国银行业的净息差比欧美低这纯粹是想当然长期ROE保持15%的行业,给

予15倍的PE是正常的大概率事件我们所需要只是等待价值回归而已。

方风雷两百亿PE起步

订阅《新世纪》《中国改革》|注册财新网

主掌境内外两大私人股权投资基金,方风雷漂亮地开始了从投资银行家到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的转身

郭琼

国内投资银行界风云人物方风雷,近来再次成为同行注目的焦点。

11月底,20亿美元规模的厚朴基金将成立的消息传出,时距在苏州成立首期50亿元人民币的合伙制产业基金——中新高科技产业投资基金(下称中新基金)不过两月。

厚朴基金与方风雷团队直接相关。三年前,方风雷带领其团队与高盛合作实现突破,成立高盛高华证券以及高华证券,一举将高盛带入中国。其时,方风雷团队所凭借的平台,即为他及其伙伴们所拥有的“厚朴”投资管理公司。

厚朴基金以国际标准的合伙制模式打造,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淡马锡投资10亿美元,其他投资者(有限合伙人,LP),包括高盛等机构投资者,以及来自北美、中东、日本等方向的资金,方风雷主持的厚朴投资管理公司是基金的普通合伙人(GP)。按国际惯例,GP 亦需作部分出资,一般是在1%到3%之间。但记者未能找到方风雷或其团队成员进行确认。

中美经济对比,差距比你想象的大得多

中美经济对比,差距比你想象的大得多一、综合国力1、经济规模从GDP总量来看,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按现价美元计算,2016年中国的GDP为11.20万亿,居世界第二,美国为18.57万亿,尚有7.37万亿的差距,我们预测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美国仍需十年以上的时间。2、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人均GDP是衡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最常用的单一指标。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6年中美两国的人均GDP(2010年不变价)分别为6895美元和52195美元,美国的人均GDP为中国的7.6倍。根据我们的预测2027年中国人均GDP约为13000美元,初步达到发达国家(高收入国家)的下限,但是距离发达国家4万美元的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1987年我们提出中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总体战略部署:第一步目标,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目标,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

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前两步目标基本实现,而对于第三步目标今年有新的表述。今年,我们提出了未来三十年的发展蓝图:从2020年到2035年,“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世界发展史来看,人均GDP从8千美元到4万美元,美国用时约26年,日本用时约31年,中国需要多久?根据普华永道的测算,2050年中国GDP为49.85万亿美元,美国为34.10万亿美元。基于世行估计的人口数据估算人均GDP,中国在2050年的人均GDP为3.73万美元,美国为8.78万美元,差距仍然巨大。 3、经济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用来衡量生产的效率,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为全要素生产率,一般有三个来源:一是技术进步;二是规模经济;三是效率改进。从CTFP(按目

浅谈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

内容摘要 个人金融业务是相对于公司或批发业务而言,一般是指以合理安排客户财务为手段,面向私人小型企业和为居民个人消费提供的小额、零星银行产品和服务,涉及储蓄、银行卡、消费信贷、个人小额抵押贷款、个人理财服务、委托代理、电子银行等诸多领域的金融业务。在经济多元化程度不断加深和金融创新日新月异的今天,个人业务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当前,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个人计算机、网络工具和通讯设施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个人获得信息和处理数据的数量和速度,使得个人金融需求不断增长,同时个人金融业务对于商业银行改善经营结构和提高经营效益、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以适应金融市场化、国际化发展的要求起着关键作用。为适应这一趋势,商业银行必须树立现代经营理念,强化营销,利用自身优势,努力扩大个人优质客户群体,积极创新个人金融业务,推动专业化服务,加强人才培养,并建立健全管理考核机制,以适应个人金融业务发展需要,推动个人金融业务加快发展。 写作提纲 一、现状——个人金融业务有待大力开发 (一)“微利时代”的传统银行业必须寻求创新点。(二)我国开办个人金融业务的主客观条件已经具备。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市场环境还不够成熟。 (二)市场定位和客户关系管理跟不上竞争需要,技术手段落后。 (三)金融产品引进创新存在着不足方面。1、金融产品引进性创新脱离实际。 2、缺乏科学的市场细分和合理确定目标客户。 (四)商业银行缺乏高素质的个人金融业务管理人员。 三、促进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一)树立个人金融业务的现代经营理念。1、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2、树立质量和效益观念。 3、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考核机制的激励化。 4、加快培养高素质的理财员。 5、个人金融业务的科技化。(二)强力推进个人金融业务的创新。1、制度创新。2、产品创新。3、加强组织管理创新,健全金融创新机制,培育金融创新文化。4、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充分发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金融产品创新中的支撑作用。 5、风险管理创新。 (三)实施品牌营销战略和强化营销手段。1、建立和完善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体系。 2、细分市场,竞争优质客户,建立客户关系管理体系。 3、不断调整和创新产品结构,实施品牌管理。 4、整合营销渠道,增强营销能力。

我国银行业五力分析

我国银行业五力分析 摘要:在任何产业中,一般都有五种竞争力量——进入威胁、被替代的威胁、买方的议价能力、供方的议价能力、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以银行业为例,所谓银行间的竞争,不仅仅指现有各银行之间的竞争(这本是我们一般理解的“竞争”范畴),也包括银行与其买方、供方、替代品、潜在的进入者之间的竞争。五种力量的合力决定了银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及其利润率,最强的一种或几种力量占着统治地位并对战略构成起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银行业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一、引言 行业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经营领域的环境。行业环境主要包括五种要素及其关系。这五种要素共同作用,决定了行业竞争的性质和程度,它们是形成企业在某一领域内竞争战略的基础。作为管理者,应充分了解这五种要素是怎样影响竞争环境的,明确在该行业中处于什么样的战略地位。 二、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状况 1、我国国有银行业当发展现状 加入WTO以来的十年,我国银行业开放基本与对外开放的宏观政策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目标相一致,并与我国银行业发展程度和金融服务需求相适应。中国银行业与中国经济的其他部门一样,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 入世以来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01年底到2006年底,在这一阶段,我国银行业开始按照入世时的承诺实施对外开放。在5年过渡期内,我国银行业认真履行承诺,并在承诺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发展需求和深化银行业改革需要,积极主动地实施各项自主开放措施,稳步推进银行业对外开放。 第二阶段为2006年底以后至今。这一阶段,我国加入WTO的过渡期结束,在全面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之时,取消了对外资银行经营的地域限制、客户限制和其他非审慎性限制,在承诺基础上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 2、2011年第四季度最新盈利情况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第四季度,商业银行去年的净利润达到10412亿元,比去年同期的7637亿元增长36.3%;其中,非利息收入占比19.3%,占比较2011年前三个季度均有所下降。 三、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状况 迈克尔波特在一九八五年提出了一个非常系统的、分析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的方法——外部动力模型,使人们对产生影响的因素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在企业经营中,能够经常为企业提供机会或产生威胁的因素主要有五种,即本行业中现有的其他企业、供应方(供应商)、买方(顾客)、其他行业中的潜在进入者和替代产品及其生产企业组织。 1、替代产品带来的压力 (1)从企业融资角度考虑,企业除了向银行贷款,还可以发放债券或上市融资。 (2)从个人融资角度考虑,个人除了向银行借款,还可以向亲友借贷或者典当行抵押。 2、供应商(供方)的争价能力 个人或企业向银行存入资金,获得相应的利息,但利息率收到国家的统一规定和调控,个人和企业没有自主权。对于股份制上市银行,其股价高低取决于宏观经济背景,利息率和市场供求,以企业或投资公司作为资金供应方有较强议价能力,而股市上的散户则几乎不具

我国银行业市的场集中度分析总结计划.doc

我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2007-5-11 内容摘要:近几年民众对我国银行业的关注程度前所未有,无论专业人士还是 普通百姓都认为我国银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大多与银行业高垄断的市场结构密切 相关,对此也颇有微词。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市场集中度是市场结构分析的基础, 本文首先介绍了行业集中度的测量指标;然后从资产、负债、信贷等方面分析了我 国银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指出我国银行业整体来看寡头垄断特征明显,但动态来看 市场集中度在逐年降低;最后指出,尽管在进入壁垒的我国银行业存在高市场垄断 与低利润的不一致性,介绍了西方商业银行信贷定价的基本模式及新进展;然后以 天津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为例,介绍我国信贷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最后,讨 论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改进方向和措施。 在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论坛第八次会议上,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城 市商业银行也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只要达到相关监管指标即可跨区域发展;监管部 门将进一步统一监管标准,实施同质同类监管。2006 年 4 月,银监会下发《城市商 业银行异地分支机构管理办法》,依据该规定,只要符合相应标准,银监会鼓励各 家城市商业银行在市场和自愿的原则下,以联合、重组为前提,在充分整合金融资 源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基础上,设立异地分支机构。这意味着,全国114 家城市商业 银行成为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梦想正在接近实现,是我国银行业放松管制、增强竞 争的又一重要信号。 在过去 20 多年里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银行数目不断增长 , 市场集中度不断降低。股份制商业和城市商业银行已经成为银行 市场上不可忽视的力量,而外资银行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中国。尽管如此,

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比较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比较分析——以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为例 1.公司简介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定“产品领先、效率驱动、全球运营”战略,持续深化转型,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营收规模突破1400亿元,净利润突破100亿元,美的产品力与经营效率有效提升,经营质量全面改善,海外布局进一步优化,自有品牌高速增长。同时,公司组建“中央研究院”与“智慧家居研究院”,建立四级研发体系,启动“全球创新中心”,为重新增长寻求技术支撑;成立电商公司,运营官方商城,大力拓展线上业务;发布M-SMART智慧家居战略,开放合作推动互联网家居布局与生态链打造,全力为消费者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推出股权激励计划,构建长期激励机制,推动公司治理再上台阶。2014年,有赖于美的全体投资者的关注与支持,美的集团市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

数据来源美的集团2014年年报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美的集团的财务管理目标是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 4.格力集团财务管理目标分析 2014年与2013年相比 我们看出,与2013年相比2014年格力电器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属于股东的净利润、每股收益等都有明显的增加。2014年营业总收入1400.0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63%;利润总额167.5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9.9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1.5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22%,基本每股收益4.71元/股,较上年增长30.47%。 谈及业绩增长的原因格力在报告中称,2014年,公司在“变·赢未来”的思想指导下,以创新工作为基调(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营销创新、生产创新)全体员工奋力拼搏,克服困难,在科技创新、市场营销及内部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求变,产

浅谈中美股市发展对比

浅谈中美股票市场发展对比 系别:财政金融系 专业(方向):金融学 年级、班:2011级投资方向本科班学生姓名:路洋张敏妍赵靖赵文育 2013年09月06日

浅谈中美股市发展对比 摘要 股票是起始于16世纪用于筹集资金、分散风险的一种手段。作为最重要的金融工具之一发展至今。美国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于1811年由经纪人按照粗糙的《梧桐树协定》建立起来并开始营运。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逐步变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证券交易市场,美国也成为证券投资的中心。相比于美国,中国股市的起步则晚了很多。1986年9月16日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开张。1990年11月26日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建立的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中国股市正式起步。 相比美国股市的发展,中国股市晚起步175年,在这175年里美国股市迅速发展并且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股票交易市场。而中国股市虽发展势头迅猛,但近些年来A股股市持续低迷可见中国股市的发展和美国股市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基于此,本文研究了中美两股的股市发展过程及发展原因,以中美两国统计局调查的数据为依据,从股票交易量、从业人员的数量和审核制度以及中美股市的制度进行对比,寻找出中美差异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中国股市;美国股市;发展对比

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 目录 中文摘要 (1) 第1章前言 1.1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4) 1.2世界股票市场的发展历史 (4) 1.2.1美国股票市场的发展 (4) 1.2.1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 (4) 第2章中美股市的发展对比 2.1中美股市交易量及融资金额对比 (5) 2.1.1中美股市交易量对比 (5) 2.1.2中美股市融资金额对比 (11) 2.2中美证券从业人员的培训及管理机制对比 (13) 2.2.1中美证券从业人员的前期培训管理对比 (13) 2.2.2中美证券从业人员的后续培训管理对比 (14) 2.3中美政府对股票市场的干预程度对比 (15) 2.3.1中美股票上市制度对比 (15) 2.3.2中美政府对股票市场的调控力度对比 (17) 2.4中美上市公司的对比 (18) 2.4.1中美上市公司自律性对比 (18) 2.4.2中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程度对比 (19) 第3章中国股市发展中产生的问题

中美宏观经济指数比较.综述

中美两国宏观经济指数对比 一、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数体系 1.指标体系主要构架

2.主要关注指标 (1)GDP GDP是最受关注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GDP增速越快表明经济发展越快,增速越慢表明经济发展越慢,GDP负增长表明经济陷入衰退。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国内消费支出情况,对判断国民经济现状和前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提升,表明消费支出增加,经济情况较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表明经济景气趋缓或不佳。 (3)进出口额 对外贸易占中国GDP比重达到60%以上,对中国经济影响巨大。欧美日经济危机持续时间越长,对中国实体经济出口量的冲击越大。 (4)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在消费、出口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大的情况下,加大投资成为重要的政策选择。 (4)CPI,PPI

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变动的综合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与货币供应量等其他指标数据相结合,能够更准确的判断通货膨胀或紧缩状况。 PPI主要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况,与CPI一样,是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PPI对CPI 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 (6)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 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反映工业企业从物资交易市场和能源、原材料生产企业购买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产品时所支付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和程度。该指标对PPI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 (5)货币供应量余额 宏观经济出现较大波动时,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备受关注。利率体现了信用关系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资金借用报酬。利率的变化,直接反映出市场中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化。在市场繁荣之时,资金供不应求,利率上升;市场疲软之时,资金供过于求,利率下降。从另一个角度看,利率上升,抑制资金需求,经济发展降温;利率下降,刺激资金需求,经济发展回暖。利率的变化反作用于资金供求,从而作用于经济发展,因此成为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6)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7)储蓄存款余额。 (8)汇率和外汇储备

日本银行业国际竞争力变化研究

日本银行业国际竞争力变化研究 1955年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从1955年至1973年,年均实际经济 增长率高达9.3%,在1968年其经济总量超过原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日本银行业国际竞争力也奠定了雄厚的资本基础。20世纪80年代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日益发展,日本在金融领域逐步放松一些规制促进了其金融国际化的发展。日本金融机构开始大举进入海外,促使东京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大大提高,日元走向国际化。 1986年末,日本商业银行的海外资产已占其资产总额的20%,国际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了22%。整个20世纪80年代,日本银行业全行业实现大规模盈利;全球银行产业的利润主要来自日本银行,这让欧美竞争对手望尘莫及。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萧条。但是,国际银行业掀起的并购浪潮促使日本银行业在这次变革中规模更加扩大。 1992年,排在世界前九位的商业银行均为日本所有,世界前五十家商业银 行中也有近一半(22家)是日本的银行。1994年,日本银行业在这两项中所占位置有所减少,但世界前六大商业银行仍为日本所有;在全世界银行业总资产中,日本占了近40%。1995年“住专事件”这一导火索暴露了日本银行业的巨额不良债权问题,日本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由此急转直下。从1992年至2002年这10 年间,日本的银行已处理了大约90万亿日元左右的不良债权,这一数额己达到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日本经济“泡沫”繁荣时银行所增加贷款额的80%。 “泡沫经济”崩溃使得日本银行业累积了巨额不良债权,日本银行业国际竞争力大幅削弱,将日本经济拖入了长期萧条泥潭而难以自拔。日本金融当局并没有从1997~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1998年日本“金融大爆炸”之中切实理清日本银行业危机的深层原因,始终在制度疲劳和制度惯性形成的路径依赖以及政府作用之间找寻解决出口。这种牵制作用体现在政府出台的各种处理措施、改革方案和政策对策方面都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最终拖延了时间和贻误了最佳时机,使得日本银行业国际竞争力一蹶不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及随后延伸演化 且日趋恶化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使得日本政府疲于应对外部冲击而相应推迟了国内的改革,这也阻碍了日本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通过梳理日本银行业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可以从中找寻出其国际竞争力兴替

中美两国上市公司市盈率的比较分析研究

中美两国上市公司市盈率的比较分析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2000-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在境外市场市盈率的比较分析,研究了我国企业境外上市的估值效果。文章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在境市场的市盈率水平高于境外市场;和新加坡给予了中国公司以不同的评价:中国上市公司在主板的市盈率高于本地公司,而中国上市公司在新加坡主板的市盈率低于新加坡本土公司;没有证据表明A-H股的跨境上市形式提高了A股估值,但A-H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H股的估值。 关键词:海外上市;市盈率;股票估值 Abstract: Through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2000-2006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domestic and overseas market earnings, studied the effect of the valuation of companies listed overseas. Article found that the level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domestic market price-earnings ratio is higher than the foreign market; China, Hong Kong and Singapore, the company gave a different assessment: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in Hong Kong main board of the Hong Kong-earnings ratio is higher than local companies, while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in Singapore Motherboard the price-earnings ratio is lower than Singapore-based companies; there is no evidence that the AH-share listing in the form of improved cross-border valuation of A shares, but AH shares to some extent, enhance the valuation of H shares. Keywords: overseas listing; earnings; stock valuation

中国银行业竞争力及研究分析报告

中国银行业竞争力研究报告 金融业作为国民经济进展的加速器,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加入WTO之后的中国银行业,面对跨国金融集团逐步入境的“狼群效应”,如何在以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塑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巩固原有的市场,维持并进展现有的地位,已成为国内各大银行的当务之急。 本报告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关于银行的网络调查,就消费者对各大银行的中意度,需求类型等作了全面的综合调查。 此次调查范围包涵了国内的各大银行以及所有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银行,具有专门强的代表性和可参性。下图为部分调查结果:

据调查显示,目前最常光顾的银行排名前四的均为国有商业银行,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以69.65%的支持率排名第一。由此能够看出,在加入WTO后对外资银行尚未完全取消监管的前三年,国有银行凭借着在国内长久以来建立的营销网络和深入中国消费者心中的信用观念,在外资银行未完全适应中国市场之前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更应该看到的是,在今后的几年金融市场逐步完全开放的情况下,外资银行庞大的资金实力,成熟的经营模式,规范化的治理服务,以及遍及全球的营销网络对国有银行来讲将是强有力的竞争威胁。 消费者经常办理的业务决定着银行业以后进展的方向,同时对潜在需求的开发也是构成银行竞争力一个重要因素。

由上图能够看出,目前中国内地市场需求要紧集中在日常储蓄,生活费用的缴纳及异地汇款上,分不占到84.86%,39.74%和41.92%。这是传统国有银行建立在经营网点资源基础上的优势,但要看到的是,随着内地市场发育日益成熟,需求结构也在日益发生着变化,传统的金融服务项目在银行的利润空间中所占比例将日趋缩水;相反,信用卡业务,投资性贷款的需求将不断上升,这些业务的开展较传统业务需要更高的技术及人才储备,而这些恰恰是外资银行在全球扩张的竞争优势,作为国内的商业银行应该在看到自身优势的同时,把眼光放到长远的金融进展方向上去,做好与跨国金融集团同台竞争的预备。 在银行业的竞争中,客户对服务的中意度是构成银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环节,这也是外资银行强调标准化服务的要紧缘故,下图是以中国工商银行和汇丰银行为例消费者服务评价的调查:

中美经济数据对照表

美国在任谁摆布答:强势美元和中国 2015年10月20日12:20 来源:凤凰国际iMarkets 美国副总统拜登访问中国 美国这个经济体过去就像身后跟着一群小喽啰的彪形大汉,常常炫耀自身力量。 即使这些日子确实曾经存在过,也早就结束了。尽管与主要的经济竞争对手相比美国仍不算开放,但进出口贸易也占了这个国家经济总量的30%。这个数字创下了记录新高,是数十年前的约3倍。 其结果是:美国的利率政策和相关事宜是由全球各地发生的事情所支配的,并且由此造成的局面相当糟糕。这就是美联储上月决定不加息并可能将之推迟到2016年的缘故。

美联储正为3个因素所掣肘: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美元的强势和美国国内通胀情况。这些因素是紧密连在一起的。 先看中国。中国经济放缓使得股市在8月和9月暴跌,令美联储不敢轻举妄动。央行官员们担心,如果中国经济增长继续减缓,其可能产生溢出效应。 由于美国的经济数据不多,投资者本周将重点关注中国的第三季度国民生产总值报告。官方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第三季度中国经济经通胀因素调整后同比增长6.9%,,但名义GDP仅增长6.2%。此前外界认为,若这个数字跌至6.5%以下,另一波股市动荡就会随之而来了。 雷蒙·詹姆斯金融公司(Raymond James)的首席经济学家斯各特·布朗称:“人们对从中国传出来的消息感到心惊胆战。”不过,他认为这些担忧有些过虑了。 由于中国因素显得越来越重要,美联储的高层官员担心,加息所带来的坏处要比好处多。他们尤其担忧,加息会使本来已经非常强势的美元进一步升值。 汇率达到10多年来新高的美元已经重创了依赖出口的生产商和公司,因为外国人必须为美国制造的商品支付更高的价格。这些公司

谈银行业国际竞争力.

谈银行业国际竞争力 摘要:随着2006年底向外国银行业全面开放的承诺日渐迫近,我国银行业面对来自国外的大银行,特别是美欧日银行业的日趋激烈的强大竞争,在国际竞争力方面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本文试着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对此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银行业国际竞争策略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 竞争是银行业发展的动力。银行业竞争力的体现集中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市场是否发育良好,运作是否国际化和一体化。中国银行业经历了由中国人民银行一家银行完全垄断,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和众多股份制商业银行兴起的过程,金融市场结构不断演变,竞争程度日渐提高。特别是我国的资本市场近年来的长足发展,以及从业人员的金融风险意识的加强,为提升国内银行业的竞争力奠定了基础。但与世界上的主要银行相比,我国银行业在资本金充足率、盈利能力、不良资产率等方面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银行的综合竞争力总体上还不强.其主要表现为: 1.目前我国银行业纷纷上市,但由于受以往国家所有制的影响,一些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尚未形成完善的独立董事会制度,从而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董事会制度为企业提供长远目标和战略方向;监督公司绩效(包括战略和其实施);和监督公司行政领导的任免,评估管理绩效。这造成了银行的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 2.我国的主要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在省级层面上享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其决策往往带有浓重的省级政府政策而非以市场为主导,而总行亦无法直接掌握它们的日常业务,严重削弱了总行的领导地位,从而不能有效地保证整个银行为一个共同的战略目标及方案而努力。 3.一些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和一些地方性的银行业务易受政府影响。出于维护地方性或国有企业的利益的目的,地方政府往往会对银行的贷款、信贷政策进行干预,使其贷款具有明显的政策性,这也加大了银行的风险。使其不能对贷款风险进行很好的控制。 4.不能有效地管理人力资源,缺乏良好的人才激励和制约机制。许多银行都存在着以下问题:(1)以员工资历(和其他不透明的因素)而不是以能力来确定报酬和事业发展机会的体制;(2)不完善的绩效管理(绩效的评核、奖励措施、和对员工明确的期望和指标)(3)五大人力资源管理程序(业务规划、要求定义、人员招聘、绩效管理和员工发展)相脱节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了人才的流失,使我国银行业在的在人力资源方面的竞争力大大下降。 5.不能为客户尤其是一些“黄金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其发展细分服务的能力不强。有效地革新、开发和推广产品的细分服务能力,是提高银行竞争力的又一个关键的因素。有数据显示,在中国10%的大客户提供大约60%的银行利润。而约有10%-20%或更多的银行账户,许多只有不到100元人民币的余额,这就导致了银行资源的浪费和占用。目前我国银行业在这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能根据客户的特点提供相应的产品服务,如为有利可图的客

中美股市对比及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116749301.html, 中美股市对比及启示 作者:唐樱菲 来源:《时代金融》2018年第08期 【摘要】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那么一国经济发展程度不同,股市的发展也会存在很多差异。美国股市诞生较早,法律法规、运行机制以及交易模式等都相对成熟,而中国股市起步较晚,虽然经历了二十几年的发展,各方面均得到了一定的完善,但其与成熟的美国股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通过二者的对比,能够发现中国证券市场运行中的问题,并从中得到启示。 【关键词】股市对比中国证券 一、中美股市对比 (一)市场运行情况 美国股市由于交易规则和对冲机制等比较完善,市场表现相对成熟,在市场运行中,涨跌理性,且基本大趋势是向上的,牛市长,熊市短。而中国股市通常熊市长,牛市短。牛市通常来势凶猛,但来得快去得也快,通常指数在一年之间翻番甚至翻两番,但却守不住胜利果实,迅速再跌到原来的位置,就算再涨也回不到原来的高度。 (二)股价运行情况 中国股市受政策影响较大,股价的运行通常很明显的受到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由于国家政策出台频繁,且一些政策时效性较短,就导致市场中的热点板块和概念轮动较快。而美国股市中,上市公司的股价表现通常是由于公司自身盈利能力的增加,也就是公司本身的每股收益增长所推动的。 (三)投资者结构 中国股市的参与者90%?是中小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相比,中小投资者大部分为投机交易,专业知识有限,操作频繁,且非理性。而美国股市从1950年开始逐步“去散户化”,其中原因主要是机构投资者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使得美国散户愿意将资金交给机构管理,其他方面,如税收、复杂的交易机制和管理制度、法案保护力度等,使散户直接参与股市的动机减弱。至今,美国的股市参与者90%是机构投资者,良好的投资者结构使得市场高流动性、高效率。 (四)政府调控力度 中国政府对股市的干预方面比较多,涉及到证券业务的行政机构也较多,例如国有股减持、协议转让批准等属于财政部负责;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由国家发

浅谈商业银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浅谈商业银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据新华社电自2006年12月1 1日起,中国银行的外资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在中国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领域和客户限制被取消,这意味着外资银行经过近5年的营业机构快速扩张布局后,将在更为广阔的业务领域和我国商业银行展开竞争。同时,从2005年4月29日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使得我国资本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改革步伐的加快,“金融脱媒’’程度也在不断地加深。外资银行在复杂金融工具的运用与风险缓冲机制安排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要与外资银行展开全方位竞争,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构建核心竞 争力已经成为必然选择。因此,认真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劣势,并加紧律立基于资本市场和新的风险监管体系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阻碍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关键问题及其现状。 ㈠、公司治理水平有待提升。 长期以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着经营效率低、创新能力欠缺、风险量化管理能力不足、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低下、对政府的隐性担保存在依赖性等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难题,而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则在于不合理的产权制度,没有合理的产权制度,则难以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截止到2007年底,在我国A股市场上市的商北银行已经达到14家,除了中国农业银行尚处于上市前的改革进程中外,另外三家大型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均己上市运营。通过上市运营,我国商业银行引入了市场机制并使得产权多元化,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以及过季控股商业银行来说,公众持股在‘定程度上解决了产权不清晰的问题,同时,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更加规范,也给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就总体而言,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水平有待提升。 ㈡、合规经营与风险缓冲机制需要改进。 商业银行应具有适当数量的自有资本金,并对资产的风险和收益进行合理匹配,以满足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同时,商业银行也需要建立风险缓冲机制,这样才能面对金融工具日益复杂化的市场环境。在国有商业银行未上市前,资本充足率的提高基本上靠国家的财政政策等手段解决。通过国家行政手段处理这一问题,存在着重大的缺陷。首先是直接补充资本金,使得政府对公众的债务大量增加,对中央财政造成很大的压力;其次是这种方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不利于商业银行资本金积累以及良性循环的制度因素,只是一种短期措施,难以持久。而通过资本市场,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发行债券和发行股票等方式更有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决策独立性普遍增强的情况下,通过市场来决定商业银行如何融资等问题,有肋于商业银行的合规经营。 ㈢、内部控制体系以及与之相关的非理性经营行为亟需修正。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管理对内控制度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出现的决策中对风险普遍进行定性评估的情况,并且部分内控制度形式化,缺乏实际约束效力,形成了很大的风险隐患。我国商业银行常见的非理性经营行为有:认为股份制是解决商业银行所有问题的良药,能够对公司治理起到立竿见影的效

上市企业盈利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

---------------------------------------------------------------最新资料推荐------------------------------------------------------ 上市企业盈利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 上市企业盈利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 论文导读:: 准则体系于 2007 年 1 月 1 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 上市企业盈利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 论文关键词: 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研究现状传统的理论和企业经营实践中的误区,使得我们对企业盈利模式认识不到位。 难以有效地指导企业的发展战略,尤其是难以培育出有高盈利能力的企业。 而这正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宗旨是相违背的。 企业的盈利模式是在与竞争对手的角逐中,设计和实施的可为企业带来显著、持续利润的经营方式,是其特有的赖以盈利的商务结构及其对应的业务结构 1。 成功的盈利模式必须能够突出一个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独特性 2。 上市公司是企业形态中的特殊群体。 上市公司群体不仅对于促进建立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升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这使得我们对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有关盈利模式的研究开始不断涌现。 1 / 7

这些研究成果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本文通过对企业盈利模式以及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的相关研究进行汇总、梳理和分析,指出盈利模式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一、我国有关盈利模式研究概述通过对 CNKI 博硕士论文及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 以盈利模式为检索关键字,在文献标题中进行检索,检索出文献共计 733 篇上市公司,其中期刊论文 622篇,博士论文 0 篇,硕士论文 95 篇,会议论文 16 篇。 在检索结果里,搜寻有关上市公司的相关研究,只有 3 篇期刊论文,针对性研究文献非常少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见表 1)。 表 1 盈利模式相关文献检索情况另外,还有众多国内学者有关盈利模式的研究集中于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 他们分别从券商的经营模式、企业战略、资源投入和企业竞争行为等来分析券商的盈利来源,盈利结构,探索新的盈利模式。 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经营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如资产规模小,业务单一、创新能力不足上市公司,且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等(王开国,2003) 17。 吴晓求(2004) 18 认为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券商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缺乏财富积累机制。

我国银行业竞争力分析

银行业竞争力的波特“五力”分析 商业银行业波特理论竞争战略长期以来.我国金融服务业一直以国有独资银行为主体.垄断程度相当高,而来自外部的竞争受到政策的严格限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政府承诺,在五年时间内,金融服务业将逐步全面开放。这无疑将给国内商业银行业的经营发展带来冲击.使国内金融市场竞争加剧。国内商业银行业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主动.不断发展壮大自己,从容应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对本行业有一个清晰的把握。知己知彼方可游刃有余。本文将运用迈克尔·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结合中国银行业的竞争环境对当前中国商业银行业内的竞争态势分析,希望能对银行业的发展有所启示。 一、波特模型简介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波特指出,一般而言,一种产业的结构,可以用下图来表示:由上图可以看出,一个产业的结构是由五种竞争作用力共同决定的。这五种竞争作用力分别是:进入威胁、替代威胁、客户价格谈判能力、供应商价格谈判能力和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 这个图示就是著名的五力模型”。从这个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之间的竞争不能仅仅看作是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较量,而是由五种力量共同作用的一个系统。除现有竞争对手外.企业的客户供应商、潜在进入者和替代品生产商都影响着竞争态势。波特认为在任何产业中都有五种竞争力量决定着产业的竞争强度和竞争规则,它们从整体上决定着产业的赢利性。由于产业中存在着上述五种竞争力量.为了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管理者必须对企业自身及竞争对手进行综合分析,尽可能地将自身的经营与竞争力量隔绝开来.努力从自身利益需要出发影响行业竞争规则先占领有利的市场地位再发起进攻性竞争行动等手段来对付这五种竞争力量,以增强自己的市场地位与竞争实力。

上市公司的财务比率分析

三、上市公司的财务比率分析 (一)注意掌握九个上市公司财务比率 手写图示0204-01 1.与年末普通股数的对比比率 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息)/年度末普通股数 每股净资产(每股账面价值)=年末股东权益/年度末普通股数 每股股利=普通股现金股利/年度末普通股数 2.与每股市价相关的比率 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 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股票获利率=每股股利/每股市价 3.关联比率 股利支付率=每股股利/每股收益 留存盈利比率=(净利-全部股利)/净利 股利保障倍数=每股收益/每股股利 (二)指标分析: 1.每股收益 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1)合并报表问题:对于编制合并报表的上市公司,应当以合并报表的数 据为基础计算。 (2)优先股问题:对于有优先股的上市公司,净利润应当扣除优先股股利, 即 每股盈余=(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年度末普通股数。 (3)年度中普通股增减问题:如果年内股份总数有增减时,应当按照加权平均股数计算(当月发行,当月不计,从下月开始计算)。 例:某公司03年初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是100万股,4月4日增发了15万股,6月6日又增发了20万股,则该公司2003年度加权平均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为120万股。()(2005年) [答疑编号10020401: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

解析:加权平均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100+15×8/12+20×6/12=120(万股),注意发行当月不记入发行在外的月份数中。 例:某上市公司2005年底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为1000万股,2006年8月10日回购了200万股股票,若2006年的净利润为500万元,则2006年每股 收益为() A.0.5 B.0.51 C.0.54 D.0.63 [答疑编号10020402: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C 解析:每股收益=500/(800+200×8/12)=0.54 (4)复杂股权问题:我国对复杂股权问题没有统一规定。 分析需注意的问题: (1)每股收益不反映股票所包含的风险; (2)股票是一个份额概念,不同股票的每一股份在经济上不等量,它们所含有的净资产和市价不同即换取每股收益的投入量不相同,在进行每股收益的公 司间比较时要注意到这一点。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每股收益=净利润/普通股股数,即使资本规模和净利润相同,如果普通股股数不同,每股收益也不同,但是这时并不能说每股收益低的盈利能力低,因为事实上,这时的盈利能力是相同的。所以在使用每股收益分析 盈利性时不要绝对化。 (3)每股收益多,不一定意味着多分红,还要看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 例题1. 每股收益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重要的财务指标()。 A.它能够展示内部资金的供应能力 B.它反映股票所含的风险 C.它受资本结构的影响 D.它显示投资者获得的投资报酬 答案:C 解析:收益多不一定多留存,所以选项A不对;每股收益不能衡量股票所含的风险,所以B不对;收益多不一定多分红,所以它不能显示投资者获得的投资报酬。资本结构不同时,净利润可能不同,普通股股数也可能不同,因此,每股收益受资本结构的影响。所以,C是答案。 2.市盈率 市盈率是指普通股市价为每股收益的倍数。其计算公式为:

2008年经济危机下中美财政政策比较

2008年经济危机下中美财政政策 1207614008 12713 丁洋 财政政策是指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世界经济都受到了重创,中国是这次危机中受损最小的发展中国家,直接损失较小,但是间接影响也不可小视。出口将减少,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其作用开始消弱;投资者的信心有所动摇,投资积极性不高;银行“惜贷”,国内流动性不足。美国作为经济危机爆发的中心,其损失可想而知。我们对于经济危机下中美所实行的财政政策效果进行比较。 一、中美所实行的财政政策 1.中国 不期而至的世界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向各国宏观调控当局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财政政策的运用成为重要的应对措施。中国在2008年11月明确宣布宏观政策转型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即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这可以起到直接拉动经济的作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增加支出,扩大消费;二是通过减税刺激消费,扩大生产。其基本内容是: (1)制定4万亿投资计划。在金融危机渗透进入中国之前,中国采取的是从紧的财政政策,于2008年1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时还决定到2010年底进行总共4万亿元的投资。且这4万亿元只能用于投资,而不包括减税、价格补贴等其他财政支出。4万亿的投资政策主要是用于对“三农”的补贴、对家庭保障性住房进行加大建设、重大的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以及对地方和民间的投资。. (2)税收政策及减少收费。2008年11月初,上调3486项商品的进出口退税,同时发布了对100项行政事业性项目的收费进行取消和停止征收的通知,11月28日全国家家电下乡启动。从2009年1月起中国开始实施增值税的转型,从此转型预计能够减轻企业约1233亿元的赋税,而对企业和居民的赋税负担约减轻共5000亿元。 国家财政政策由政府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构成,其中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而政府收入则包括税收和公债两个部分。就中国的财政政策来看,政府加大了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降低了税收,扩张性的财政政策,g、t上升或tr下降,使得AD曲线向右移动,总需求增加,促进经济复苏。 2.美国 (1)大幅退税一次刺激消费和投资。2008年初,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一揽子经济刺激法案》,此法案中的退税额高达1680亿美元。通过退税来刺激人们的消费和投资,以此拉动经济的增长。Tr下降,AD曲线向右移动。 (2)提高银行存款保险限额。自2008年10月起至2009年12月31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及全国信用社股份保险基金为单个帐户存款保险提高了额度,从10万元美元提至25万美元。为银行存款储户提供存款保险,主要是为了预防储户因为对银行丧失信心而提取存款从而导致银行无法正常运行的信誉破产问题。 存款扩张的基础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可称为基础货币或货币基础。由于它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