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线电业务

无线电业务

无线电业务
无线电业务

通信业务/系统填写说明和表格选择

在“无线电频率使用申请表”和“无线电台(站)设置申请表”中,“通信业务/系统类型”栏,由无线电管理机构填写,其填写规则如下:

×× - ×× - ××

(1)(2)(3)

其中:

第(1)项表示无线电业务类型,由两个字母组成。

第(2)项表示无线电通信系统,由两个数字组成。

第(3)项表示实际使用的技术体制或更细分的无线电通信子系统,由两个数字组成。

在填写“通信业务/系统类型”时,应按照下表尽量填写全部,对于表中无线电通信系统为空的业务,只填写无线电业务即可。

例1:用户申请设置模拟微波接力站,则“通信业务/系统类型”栏填写“GD-01-02”,这里“GD”表示固定业务;“01”表示微波接力通信系统;“02”表示模拟微波。

例2:用户申请设置固定卫星地球站,则“通信业务/系统类型”栏填写“WG”。

表1 通信业务/系统分类和表格选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上表中各种无线电业务的定义如下:固定业务:指定的固定地点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业务。

陆地移动业务:基地电台和陆地移动电台之间,或陆地移动电台之间的移动业务。

卫星固定业务:利用一个或多个卫星在处于给定位置的地球站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业务。该给定位置可以是一个指定的固定地点或指定区域内的任何一个固定地点;在某些情况下,这种业务也可包括卫星间业务的卫星至卫星的链路;也可包括其它空间无线电通信

业务的馈线链路。

卫星移动业务:在移动地球站和一个或多个空间电台之间的一种无线电通信业务,或该业务所利用的各空间电台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业务;或利用一个或多个空间电台在移动地球站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业务。包括卫星陆地移动业务、卫星水上移动业务和卫星航空移动业务。

卫星陆地移动业务:其移动地球站位于陆地上的一种卫星移动业务。

卫星水上移动业务:其移动地球站位于船舶上的一种卫星移动业务。营救器电台和应急示位无线电信标电台也可参与此种业务。

卫星航空移动业务:移动地球站位于航空器上的卫星移动业务;营救器电台与应急示位无线电信标电台也可参与此种业务。

该业务也可以包括其运营所必需的馈线链路。

水上移动业务:海岸电台和船舶电台之间、各船舶电台之间或相关的船载通信电台之间的一种移动业务;营救器电台和应急示位无线电信标电台也可参与此种业务。

航空移动业务:在航空电台和航空器电台之间,或航空器电台之间的一种移动业务。营救器电台可参与此种业务;应急示位无线电信标电台使用指定的遇险与应急频率也可参与此种业务。

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使用于无线电导航的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

航空无线电导航业务:用于航空器飞行和航空器的安全运行的无线电导航业务。

水上无线电导航业务:用于船舶航行和船舶的安全运行的无线电导航业务。

无线电定位业务:用于无线电定位的无线电测定业务。

广播业务:供公众直接接收而进行发射的无线电通信业务,包括声音、电视或其它方式。

卫星广播业务:利用空间电台发射或转发信号,以供公众直接接收的无线电通信业务(包括个体接收和集体接收)。

气象辅助业务:用于气象及水文的观察与探测的无线电通信业务。

卫星地球探测业务:地球站与一个或多个空间电台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业务,并可包括各空间电台之间的链路。

在这种业务中:

---由地球卫星上的有源遥感器或无源遥感器获得有关地球特性以及其自然现象的信

息;

---从空中或地球基地平台收集同类信息;

---此种信息可分发给系统内的相关地球站;

---可包括平台询问。

此种业务也可包括其操作所必需的馈线链路。

射电天文业务:用于射电天文的一种业务。

标准频率和时间信号业务:为满足科学、技术和其它方面的需要而播发规定的高精度频率、时间信号(或二者同时播发)以供普遍接收的无线电通信业务。

业余业务:供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进行自我训练、相互通信和技术研究的无线电通信业务。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系指经正式批准、对无线电技术有兴趣的人,其兴趣纯属个人爱好而不涉及谋取利润。

上表中未涉及的无线电业务代码、名称及定义如下:

HG 航空固定业务:为空中导航安全与正常、有效和经济的空中运输,在指定的固定地点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业务。

WI 卫星间业务:在人造地球卫星之间提供的无线电通信业务。

KZ 空间操作业务:仅与空间飞行器的操作,特别是与空间跟踪、空间遥测和空间遥令有关的无线电通信业务。上述空间跟踪、空间遥测和空间遥令功能通常是空间电台运营业务范围内的功能。

GZ 港口运营业务:在海岸电台和船舶电台之间,或船舶电台之间在港口内或港口附近的一种水上移动业务。其通信内容只限于与作业调度、船舶运行和船舶安全以及在紧急情况下的人身安全等有关的信息。

这种业务应排除属于公众通信性质的信息。

CY 船舶移动业务:在海岸电台和船舶电台之间,或船舶电台之间除港口运营业务以外的一种水上移动业务中的安全业务。其通信内容只限于有关船舶行动有关的信息。

这种业务应排除属于公众通信性质的信息。

HR 航空移动(R)业务:供主要与沿国内或国际民航航线的飞行安全和飞行正常有关的通信使用的航空移动业务。在此,R为route的缩写。

HO 航空移动(OR)业务:供主要是国内或国际民航航线以外的通信使用的航空移

动业务,包括那些与飞行协调有关的通信。在此,OR为哦off-route的缩写。

SC 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利用一个或多个空间电台进行无线电测定的无线电通信业务。

SS 卫星水上无线电导航业务:其地球站位于船舶上的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

SH 卫星航空无线电导航业务:其地球站位于航空器上的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

SQ 卫星气象业务:用于气象的卫星地球探测业务。

WP 卫星标准频率业务:利用对地卫星上的空间电台播发标准频率的无线电通信业务。

WT 卫星时间信号业务:利用对地卫星上的空间电台播发时间信号的无线电通信业务。

KY 空间研究业务:利用空中的空间飞行器或其它物体进行科学或技术研究而使用的无线电通信业务。

SA 卫星业余业务:利用对地卫星上的空间电台开展业余业务的无线电通信业务。

TB 特别业务:在本栏中未列出的专门为一般公众事业的特定需要而设立的无线电通信业务,此种业务均不对公众通信开放。

AQ 安全业务:为保障人类生命财产安全而长久或临时使用的任何无线电通信业务。

常识业余无线电常用术语

业余无线电常用术语 (版本:2011-0703) 业余无线电的活动和管理离不开接触一些常用的术语,正确了解这些“行话”的含义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和管理者的基本功。为了便于初学者学习,下面列出一些术语的正式定义及其来源供参考。 我们以后将可能不断补充有关内容,请注意本文件的修改日期。 什么是各国无线电“主管部门(administration)”? ITU《无线电规则》第1.2条: 主管部门:负责履行《国际电信联盟组织法》、《国际电信联盟公约》和行政规则内所规定的义务的任何政府部门或机关(《组织法》第1002款)。 什么是“电信(telecommunication)”? ITU《无线电规则》第1.3条: 电信:利用导线、无线电、光学或其他电磁系统进行的对符号、信号、文字、图像、声音或任何性质信息的传输、发射或接收(《组织法》)。 什么是“无线电(radio)”? ITU《无线电规则》第1.42条: 无线电:对无线电波的使用的通称。 什么是“无线电波(radio waves)”? ITU《无线电规则》第1.5条: 无线电波或赫兹波:不用人工波导而在空间传播的、频率规定在3000GHz以下的电磁波。 讨论:几十年以前由于探测能力限制的影响,无线电技术界常常把频率在数十千赫以上的电磁波才称为无线电波,现在在某些专门领域中也可能沿用一些比较狭义的关于无线电频率的定义。 但是随着器件的改进和数字处理技术的进步,可利用于通信的电磁波频率越来越低,例如军事、矿业和业余无线电通信所用的频率已经向低端延伸到数千赫甚至更低。按照ITU的这一定义,无线电波的频率没有设置下限。根据麦克斯韦理论,只要不是零频率的交变电场或者磁场,空间就会有电磁波存在,也就有无线电波。 什么是“无线电通信(radiocommunication)”? ITU《无线电规则》第1.6条: 无线电通信:利用无线电波的电信(《组织法》)(《公约》)。 无线电频谱细分为那些频段(Frequency bands)和波段(wavelength bands)? ITU《无线电规则》第2.1条: 无线电频谱应细分为九个频段,按照下表以递增的整数列示。因频率单位为赫兹(Hz),所以频率的表达方式应为: – 3 000 kHz以下(包括3 000 kHz),以千赫(kHz)表示; – 3 MHz以上至3 000 MHz(包括3 000 MHz),以兆赫(MHz)表示; – 3 GHz以上至3 000 GHz(包括3 000 GHz),以吉赫(GHz)表示。

无线电测向

无线电测向设备(系统)的基本技术指标 日期:2009年5月28日 根据无线电测向设备(系统)的应用目的和测向业务实践经验,基本技术要求有: (1)测向体制和天线孔径 测向设备(系统)所用体制和天线孔径,既体现了体制特点,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设备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使用效能。同样重要的也影响着制造成本。所以研制者和使用者都关注所用的测向体制和约定的天线孔径。 (2)工作效率范围 是指各项技术性能都符合要求的最大工作频段。由于测向准确度和测向灵敏度两性能指标对频率更敏感,并且容易检验,因而常把满足这两项指标要求的工作频段叫工作频率范围。 工作频率范围是根据测向任务具体确定的,由于它常受到测向天线(阵)的工作频率范围的限制,多数在工作频段的两端性能下降,当要求更宽的工作频率范围时,常需分段设计天线阵。 (3)天线极化形式:天线极化形式须根据测向对象的极化形式确定。明 确天线极化形式既有利用于测向性能的发挥,也有利于减小极化误差。

(4)测向准确度 测向读值惯称示向度,示向度与到达波真实角度之差叫测向误差。测向误差的数值既与工作频率有关,也与到达波的方向有关,因而须用不同频率、不同方向来波测得的测向误差的统计值来表述测向准确度,这实际上是衡量示向度可信度的技术指标。 测向准确度分系统准确度和使用准确度。系统准确度用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来表述,它是由设计制造固有缺陷造成的,其误差是可重复的或者按一定规律变化的。实用准确度是反映的实际测向的误差状况,除系统误差和电波传播误差外,还有波前失真、同道干扰、信号调制以及极化不纯等误差。与使用效能有关的这些方面将通过抗扰度指标来表述,因而这里所讲的测向准确度专指系统误差。 (5)测向灵敏度 测向灵敏度是衡量系统作用距离大小或对较弱电场测向是否可靠的重要指标,用示向度离散或偏差符合规定要求时所需的最小场强来表述。 在实际测向中,获取的测向信息总会受到银河系噪声、大气噪声、系统自身的热噪声等扰动,当信噪比降低到某个门限时,示向度由离散或偏差变化到不可信甚至无使用意义。不同的测向体制,由于其采用的天线孔径、阵列形式和测向的具体算法以及设计水平不同,抑制这种高斯型噪声影响的能力相差很大,即测向灵敏度指标差别很大。

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课题一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知识点 ¤无线发射设备的基本原理与组成 ¤无线接收设备的基本原理与组成 ¤了解无线接收设备中的超外差接收技术 任务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掌握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了解超外差接收基本原理。 课题导入 图1-1无线广播系统的组成 如图1-1所示,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收音机收听广播电台节目的示意图。在这个电台节目接收过程中,电台播音员(节目源)、发射机、发射天线、收音机缺一不可,分别完成了信号的产生、变换、发射、传输与接收,组成了一个基本的无线通信系统。当接收本地电台节目时声音效果很好,而当接收外地距离较远电台节目时声音效果有时好,有时差;有时我们还会发现,不同品牌、价位的收音机,其接收效果也各不相同,并且调频波段接收的音质要优于调幅波段,其原因我们会在以 后的课题学习中逐步揭示。 除了以上无线广播系统以外,还有很多不同功能,不同使用场合的无线通信设备,例如我们家 庭使用的用于接收处理图像的电视接收机,公安部门常使用的对讲机,便于随身携带的移动电话(手机),教师上课使用的无线教学扩音器等等。虽然其外观、体积、功率、传送信息内容差异很大,

但组成这些通信设备最基本的电路结构就是极为相同或相似的,高频电子技术所研究的正就是组成这些通信系统设备的最基本电路。 相关知识 一、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从发送者到接收者之间信息的传递称为通信。利用电信号传输信息的系统称通信系统,也称电信系统。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可由如图1-2所示方框图表示。它由输入、输出变换器,发送、接收设备与信道等部分组成。其各部分的含义如下: 图1-2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方框图 1.信源 信源就是指需要传送的原始信息。如语言、音乐、图像、文字等,往往就是以机械振动、光强等物理量为载体呈现。 2.输入变换器 将信源非电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如麦克风将机械振动转换为音频电信号;光电管将光图像信号转换为视频电信号。这些信号频率较低,不便于在信道中传输,常称之为基带信号。根据信源转换为电信号的方式,可分为模拟通信、数字通信: (1)模拟信号:变换后信号电压或电流为随信源物理量线性连续变化的信号。 (2)数字信号:变换后信号电压或电流随信源物理量非连续、离散变化的信号,常采用二进制数字信号。 根据以上不同的信号类型而组成的发射、接收处理的通信系统分别称为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本课程主要研究的就是模拟通信系统。 3.发送设备 发送设备用于将输入的基带电信号变成适合于信道传输的信号。发送设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也称发射设备,发射信号常称为射频信号。图1-3(a)为无线电测向信号源,可发射摩尔斯电报码【1】,属无线发射设备。 4.接收设备 接收设备作用就是把发送设备发送的有用信号从众多的信号与噪声中选取出来。图1-3(b)为无线电测向机【2】,属无线接收设备。

无线电测向心得体会

无线电测向心得体会 篇一:PJ-80型无线电测向机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无线电测向的基本原理 2、掌握无线电测向机的制作方法 3、增强对电子信息专业的热爱 二、实验过程 1、9月15日星期一 早上9:00,老师在课上为我们讲解了无线电测向的基本原理: 通信具有两个要素:信息和载体。 电磁波具有三个性质:三维直角正交、传输速度 电磁波按频率在空间内具有如下分布: 和极化波。 无线电波的传输方式有三种:地波、天波和直接波。 天线是一种能量转换器,在发射无线电波时,能把高频电能转换为高频电磁能,在接收无线电波时,能把高频电磁能转换为高频电能。它的方向性很强。 PJ-80型无线电测向机具有两种天线,分别是直立天线和磁性天线。直立天线能把电能转换为磁能,应用于很宽频

率范围,在各个方向上接收到的无线电波强度都一样,且具有便于架设、价格便宜的特点。磁性天线能把磁能转换为电能,它在不同方向上接收到无线电波的强度不同,因此表现出很强的方向性。 两种天线的综合使用形成了复合天线系统。 使用复合天线后,磁性天线转动一周,只有一个方向使信号消失;也只有一个方向信号最强。这样就克服了磁性天线的双值性,获得了单方向性能。我们把信号强的这个面叫单向大音面,简称大音面,得用大音面就可直接定出电台在哪一边。由磁性天线的方向图可知,天线转动一周,测向机将出现两个声音最大处和两个声音最小处,即磁性天线的方向图具有双值性。利用这一点,可以测定电台所处的一条位置线,但判断不出它究竟处在位置线上的哪一边。 直立天线在水平平面的方向图是一个圆。天线转动360度,感应电势E直的大小和极性都不会变化。现设直立天线的电势等于1,并为正值;设磁性天线的电势最的值也等于1,将磁性天线旋转360度时其电势的大小和极性做出标注。再将任一方向上两天线的电势相加,如在0度或180度方向上,E直=1,E磁=0,合成电势(E合)=1;在90度方向上,E直=1,E磁=1,E合=2;在270度方向上E直=1,E磁=-1,E合=0,等等。由图可见,上半部分各方向上的两天线电势极性相同,合成电势为两电势之和;下半部各方向上两电势

无线电频率管理及业务划分

无线电频率管理及业务划分 无线电频谱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是现代社会得以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它为人类所共有,为人类所共享。《条例》第四条明确:无线电频谱资源属国家所有。这是我国首次在法律上确认了无线电频谱资源作为一种自然资源的性质和地位。 无线电频谱具有一般自然资源共有的属性,也具有独特的个性。如同土地、矿产、水资源一样,无线电频谱是有限的,我国将3赫兹-3000吉赫范围内的频率列为无线电频谱,这是基于人们对无线电波的认识水平而定的。实际上,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目前仅仅在几十吉赫以下的频谱得到了应用。这就是说,人们目前能够使用的无线电频谱仅仅是划分的总量的十分之一而己。在已用的频谱范围内,尽管可以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手段对其充分利用,但在一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其利用毕竟是有限的。不同于土地、矿产等资源,无线电频谱具有非耗竭性,它可以被使用,但不会消耗掉。因此,不使用就是一种浪费。另外,由于无线电频谱具有传播固有性,使用不当也会造成浪费,甚至会带来危害。为此,我们必须加强频谱的管理,使其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 国家无线电管理部门代表国家对整个无线电频率从宏观上作出统一部署和长远计划,这种部署和规划主要是根据各种无线电业务的特点和需要,在国际电联总的要求下,划分频段,分配频率,使各种无线电业务在指定的频段内充分合理利用。 国际上负责无线电频谱管理的机构是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ITU)下设的无线电通信部门。各国无线电管理机构先将本国的无线电业务所用的频率报该部门,经审查后对这些频率进行登记。国际电信联盟一般每二年召开一次各成员国参加的世界无线电行政大会,也就是现改称为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共同协商重大的频谱分配和使用方面的问题,各国又根据其决议对本国的无线电业务的频段进行划分或调整。因此,不管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无线电业务的分类和所划分的频段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业务的需要、技术水平的发展会有所变动或调整。

无线电测向基本技术

无线电测向基本技术 无线电测向运动作为一项科技体育竞技项目,同其它竞技体育项目一样,具有鲜明的竞技特征。具体来说,一是参加者必须共同遵守统一的竞赛规则,二是竞赛活动表现出强烈的竞争特点,三是每一个参加者在赛前和竞赛过程中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力求使自己的体力、智力、技术在比赛中得到最好的表现和发挥,以创造优异成绩,压倒对手,夺取胜利。竞技体育的这些特点表明它不同于娱乐和游戏,也不同于健身体育和康复体育。它要求参加者从事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全面掌握各种技术,锻炼并提高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去适应运动竞赛的需要。无疑,技术训练是任何一项科技体育运动员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内容 无线电测向运动对参加者的运动素质的要求无疑是很高的。以往曾有人以为,只要运动素质发展全面,体力充沛,跑得快,便可以成为优秀测向运动员。近几年,随着竞赛规则的修改,测向技术及相关理论的发展,特别是通过历年优秀运动员的观察和统计结果的分析,使越来越多的测向运动爱好者转而赞同这样一种观点:运动素质是运动和发挥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测向技术水平才是创造优异成绩的关键。在本课里,将按起点技术、途中技术、近台区技术、地形学知识的顺序,向大家介绍无线电测向的各种技术。第四讲再介绍技术训练的方法。 在学习有关技术,投入训练之前,先粗略地了解一下无线电测向技术构成是有好处的。知道了总的轮廓,在学习一个单项技术时,可以了解它在整体技术中所处的地位;在学习一项综合技术(例如近台区测向)时,可以知道它是由哪些基本技术或单项技术所构成。这样,既可以提高运动员参加枯燥的基本技术训练的自觉性,也有助于教练员把训练安排得更合理、更系统。 无线电测向技术如果以竞赛过程的先后分,可以划为以下三项: (1)起点测向包括起点前技术、起点测向、离开起点三部分。 (2)途中测向包括首找台及找台顺序的确定、到位技术、途中跑及道路选择三部分。 (3)近台区测向近台区测向包含内容较多,许多基本技术和单项技术都可能在近台区得到综合运用。主要的有沿方向线跟踪、交叉定点、比音量、无信号找台、搜索等。 还有一些技术内容,例如指北针和地图使用、体力分配、复杂条件下对干扰、反射等特殊情况的处理等,难于划入上述三阶段中的某一阶段,但也必须掌握。 无线电测向技术如果以从易到难、先单项后综合的顺序划分,可视为包含以下内容: (1)使用和掌握测向机包括持机方法、收测电台信号技术的训练及掌握测向机性能。收测电台信号技术包括:信号的辨认、调谐和抗干扰接收、测出电台方向线的步骤等。掌握测向机性能包括:学会使用增益旋钮和衰减开关,了解测向机一般检查和简单故障的应急处理方法。 (2)基本技术包括测向技术、地图和指北针的使用和越野技术。测向技术的内容有:原地和移动中测记电台方向线;参照实地方位物按方向线前进;利用测向机的音量、指向、强度变化等判断关键距离(如近台区、一轮信号奔跑距离)和电台设置位置(如高低、向背);近台区技术(方向跟踪、交叉定点、比音量、无信号找台、搜索);测向点的选择:识别和排除环境等因素对方向的影响。地图与制北针的使用包括:地图的识读,分析、记背以及现地对照;指北针的安装、使用及利用指北针按方向线行进。 标绘电台方向线和地图上的远距离交叉。越野技术包括:越野奔跑技术和体力分配;选择道路的基本原则。 (3)专项技术包括确定首找台和找台顺序、到位技术、近台区测向和识图越野。 (4)综合技术包括综合运用各种技术的能力、体力和竞技状态的调整和心理控制及心理训练。 二、无线电测向原理 1、无线电波的发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与“无线电”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播送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是通过发射到空间的无线电波把声音和图像神奇地传诵到千家万户的,这个道理已成为人们的常识。让我们再来简单地回顾一下发射和接收过程:广播电台(电视台)首先把需要向外发射声音和图像变为随声音和图像变化的电信号,然后用一中频率很高、功率很强的交流电作为“运载工具”,将这种电信号带到发射天线上去。再通过天线的辐射作用,把载有电信号的高频交流电转变为同频率的无线电波(或称电磁波),推向空间,并像水波一样,不断向四周扩散传播,其传播的速度在大气中为每秒30万公里。在电波所能到达的范围内,只要我们将收音机、电视机打开,通过接收天线将这种无线电波接收下来,再经过接收机大放大、解调等各种处理,把原来的电信号从“运载工具”中分离出来,逼真地还原成发射时的声音和图像,我们就能在远隔千里的地方收听(收看)到广播电台(电视台)播出的节目。 无线电测向也是利用类似的途径和方式实现的,只是它所发射的仅仅是一组固定重复的莫尔斯电报信号。电

无线电业务与系统

通信业务/系统填写说明和表格选择 在“无线电频率使用申请表”和“无线电台(站)设置申请表”中,“通信业务/系统类型”栏,由无线电管理机构填写,其填写规则如下: ×× - ×× - ×× (1)(2)(3) 其中: 第(1)项表示无线电业务类型,由两个字母组成。 第(2)项表示无线电通信系统,由两个数字组成。 第(3)项表示实际使用的技术体制或更细分的无线电通信子系统,由两个数字组成。 在填写“通信业务/系统类型”时,应按照下表尽量填写全部,对于表中无线电通信系统为空的业务,只填写无线电业务即可。 例1:用户申请设置模拟微波接力站,则“通信业务/系统类型”栏填写“GD-01-02”,这里“GD”表示固定业务;“01”表示微波接力通信系统;“02”表示模拟微波。 例2:用户申请设置固定卫星地球站,则“通信业务/系统类型”栏填写“WG”。 表1 通信业务/系统分类和表格选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上表中各种无线电业务的定义如下:固定业务:指定的固定地点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业务。 陆地移动业务:基地电台和陆地移动电台之间,或陆地移动电台之间的移动业务。 卫星固定业务:利用一个或多个卫星在处于给定位置的地球站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业务。该给定位置可以是一个指定的固定地点或指定区域内的任何一个固定地点;在某些情况下,这种业务也可包括卫星间业务的卫星至卫星的链路;也可包括其它空间无线电通信

业务的馈线链路。 卫星移动业务:在移动地球站和一个或多个空间电台之间的一种无线电通信业务,或该业务所利用的各空间电台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业务;或利用一个或多个空间电台在移动地球站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业务。包括卫星陆地移动业务、卫星水上移动业务和卫星航空移动业务。 卫星陆地移动业务:其移动地球站位于陆地上的一种卫星移动业务。 卫星水上移动业务:其移动地球站位于船舶上的一种卫星移动业务。营救器电台和应急示位无线电信标电台也可参与此种业务。 卫星航空移动业务:移动地球站位于航空器上的卫星移动业务;营救器电台与应急示位无线电信标电台也可参与此种业务。 该业务也可以包括其运营所必需的馈线链路。 水上移动业务:海岸电台和船舶电台之间、各船舶电台之间或相关的船载通信电台之间的一种移动业务;营救器电台和应急示位无线电信标电台也可参与此种业务。 航空移动业务:在航空电台和航空器电台之间,或航空器电台之间的一种移动业务。营救器电台可参与此种业务;应急示位无线电信标电台使用指定的遇险与应急频率也可参与此种业务。 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使用于无线电导航的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 航空无线电导航业务:用于航空器飞行和航空器的安全运行的无线电导航业务。 水上无线电导航业务:用于船舶航行和船舶的安全运行的无线电导航业务。 无线电定位业务:用于无线电定位的无线电测定业务。 广播业务:供公众直接接收而进行发射的无线电通信业务,包括声音、电视或其它方式。 卫星广播业务:利用空间电台发射或转发信号,以供公众直接接收的无线电通信业务(包括个体接收和集体接收)。 气象辅助业务:用于气象及水文的观察与探测的无线电通信业务。 卫星地球探测业务:地球站与一个或多个空间电台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业务,并可包括各空间电台之间的链路。 在这种业务中: ---由地球卫星上的有源遥感器或无源遥感器获得有关地球特性以及其自然现象的信

GRS210无线电监测测向系统

GRS210 VHF/UHF无线电监测/测向系统 100kHz to 3GHz 1 系统简介 GRS210是一个基于多信道宽带射频前端、宽带数字中频处理单元及宽带阵列天线的高性能数字化无线电监测/测向系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能适应密集信号、捷变信号的快速捕获和实时接收分析,以满足现代无线电频谱监测和无线电测向定位要求。 GRS210适合于固定安装环境。 2 技术特点 ●频率范围为100kHz至3GHz ●全无源天线设计,大动态,高灵敏度接收 ●20MHz的瞬时信号分析带宽 ●3GHz/s多信道并行频谱扫描功能 ●5信道相关干涉仪的测向方法,窄带和宽带apFFT测向功能 ●最小信号持续时间<1ms ●能够实现同时监测和测向通道 ●ITU全参数测量模式 ●原始射频、中频和音频数据记录和重现 ●远程遥控 3 系统组成

4 技术参数 4.1 天线 (1)HF监测天线:100kHz to 30MHz,无源全向鞭天线

(2)VHF/UHF监测天线:20MHz to 3000MHz,无源全向盘锥天线(3)VHF/UHF测向天线,分为五层: A:20MHz to 200MHz 五单元垂直极化天线阵,孔径4m B:30MHz to 350MHz 五单元水平极化天线阵,孔径3m C:200MHz to 800MHz 五单元垂直极化天线阵,孔径1.4m D:350MHz to 1300MHz 五单元水平极化天线阵,孔径0.8m E:800MHz to 3000MHz 五单元垂直极化天线阵,孔径0.36m 4.2 射频前端 (1)VHF/UHF监测接收机 信道数目:5个 频率范围:20MHz to 3000MHz 频率分辨率:1Hz 频率稳定度:≤1×10-7 合成器建立时间:≤1ms 相位噪声:≤-100dBc/Hz@10kHz 输入二阶互调截点:≥45dBm 输入三阶互调截点:≥10dBm 中频频率:21.4MHz 中频带宽:20MHz/300kHz 镜像抑制:≥95dB 中频抑制:≥95dB 杂事抑制:≥110dBm(折合到输入端) 噪声系数:≤14dB (2)HF监测接收机 信道数目:1个 频率范围:0.1MHz to 30MHz 频率稳定度:≤1×10-7 相位噪声:≤-110dBc/Hz@10kHz

无线电频率管理及划分

无线电频率管理及划分 无线电移动业务大致分为陆地移动、水上移动、航空移动三类。其中,陆地移动业务应用最广泛。 我国根据国际无线电规则频率划分,将陆地移动业务频率分别分配用于专用无线电通信系统(网络)或公众无线电通信系统(网络)。 专用无线电移动通信系统大量应用于军队、公安、急救等部门,也广泛应用于生产调度、内部通信等。如150MHz、350MHz、450MHz对讲机和800MHz集群通信系统等。 目前,我国公众移动通信系统由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两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建设运营,其中中国移动拥有全球网络规模和用户规模最大的GSM网,中国联通拥有一个GSM和一个CDMA网。目前为公众移动通信系统划分的频率有: CDMA:825MHz~835MHz或者870MHz~880MHz; GSM:885MHz~915MHz或者930MHz~960MHz,1710MHz~1755MHz/1805MHz~1850MHz; 上述频率共计2×89MHz。 中国移动GSM网拥有2×54MHz频率,中国联通GSM网拥有2×15MHz频率、CDMA网拥有2×4MHz 频率。 到目前为止,上述3个公众移动通信网共使用频率2×68MHz,拥有用户5亿,仍然具有持续发展能力。 在宽带无线接入系统频率规划和管理方面,目前为宽带无线接入应用划分了4个频段,即2.4GHz、3.5GHz、5.8GHz、26GHz。 其中: 2.4GHz频段使用范围是2400MHz~248 3.5MHz,TDD时分双工;最大辐射功率100mW;鼓励无线电局域网WiFi(802.11b)应用;在工业、科学、医疗设备使用频段,多种无线电业务可共用,免无线电台发射执照。 5.8GHz频段使用范围是5725MHz~5850MHz,TDD时分双工;最大辐射功率500mW;基站需领取无线电发射执照;鼓励带宽更高的无线局域网如802.11a应用;主要由基础电信业务运营商使用。 3.5GHz频段使用范围是3400MHz~3430MHz/3500MHz~3530MHz,FDD频分双工;已通过招标评选方式将频率分配给基础电信运营商,用于建立宽带无线接入系统。

无线电测向基本知识教学文案

无线电测向基本知识

无线电测向运动做为一项竞技体育项目,同其它竞技体育项目一样,具有鲜明的竞技特征。具体来说,一是参加者必须共同遵守统一的竞赛规则,二是竞赛活动表现出强烈的竞争特点,三是每一个参加者在赛前和竞赛过程中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力求使自己的体力、智力、技术在比赛中得到最好的表现和发挥,以创造优异成绩,压倒对手,夺取胜利。竞技体育的这些特点表明它不同于娱乐和游戏,也不同于健身体育和康复体育。它要求参加者从事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全面掌握各种技术,锻炼并提高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去适应运动竞赛的需要。无疑,技术训练是任何一项竞技体育运动员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无线电测向运动对参加者的运动素质的要求无疑是很高的。以往曾有人以为,只要运动素质发展全面,体力充沛,跑得快,便可以成为优秀测向运动员。近几年,随着竞赛规则的修改,测向技术及相关理论的发展,特别是通过历年优秀运动员的观察和统计结果的分析,使越来越多的测向运动爱好者转而赞同这样一种观点:运动素质是运动和发挥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测向技术水平才是创造优异成绩的关键。在这一章里,将按起点技术、途中技术、近台区技术、地形学知识的顺序,向读者介绍无线电测向的各种技术。下一章再介绍技术训练的方法。

在学习有关技术,投入训练之前,先粗略地了解一下无线电测向技术构成是有好处的。知道了总的轮廓,在学习一个单项技术时,可以了解它在整体技术中所处的地位;在学习一项综合技术(例如近台区测向)时,可以知道它是由哪些基本技术或单项技术所构成。这样,既可以提高运动员参加枯燥的基本技术训练的自觉性,也有助于教练员把训练安排得更合理、更系统。 无线电测向技术如果以竞赛过程的先后分,可以划为以下三项: (1)起点测向包括起点前技术、起点测向、离开起点三部分。 (2)途中测向包括首找台及找台顺序的确定、到位技术、途中跑及道路选择三部分。 (3)近台区测向近台区测向包含内容较多,许多基本技术和单项技术都可能在近台区得到综合运用。主要的有沿方向线跟踪、交叉定点、比音量、无信号找台、搜索等。 还有一些技术内容,例如指北针和地图使用、体力分配、复杂条件下对干扰、反射等特殊情况的处理等,难于划入上述三阶段中的某一阶段,但也必须掌握。 无线电测向技术如果以从易到难、先单项后综合的顺序划分,可视为包含以下内容:

无线电测向基本知识

无线电测向运动做为一项竞技体育项目,同其它竞技体育项目一样,具有鲜明的竞技特征。具体来说,一是参加者必须共同遵守统一的竞赛规则,二是竞赛活动表现出强烈的竞争特点,三是每一个参加者在赛前和竞赛过程中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力求使自己的体力、智力、技术在比赛中得到最好的表现和发挥,以创造优异成绩,压倒对手,夺取胜利。竞技体育的这些特点表明它不同于娱乐和游戏,也不同于健身体育和康复体育。它要求参加者从事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全面掌握各种技术,锻炼并提高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去适应运动竞赛的需要。无疑,技术训练是任何一项竞技体育运动员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无线电测向运动对参加者的运动素质的要求无疑是很高的。以往曾有人以为,只要运动素质发展全面,体力充沛,跑得快,便可以成为优秀测向运动员。近几年,随着竞赛规则的修改,测向技术及相关理论的发展,特别是通过历年优秀运动员的观察和统计结果的分析,使越来越多的测向运动爱好者转而赞同这样一种观点:运动素质是运动和发挥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测向技术水平才是创造优异成绩的关键。在这一章里,将按起点技术、途中技术、近台区技术、地形学知识的顺序,向读者介绍无线电测向的各种技术。下一章再介绍技术训练的方法。 在学习有关技术,投入训练之前,先粗略地了解一下无线电测向技术构成是有好处的。知道了总的轮廓,在学习一个单项技术时,可以了解它在整体技术中所处的地位;在学习一项综合技

术(例如近台区测向)时,可以知道它是由哪些基本技术或单项技术所构成。这样,既可以提高运动员参加枯燥的基本技术训练的自觉性,也有助于教练员把训练安排得更合理、更系统。 无线电测向技术如果以竞赛过程的先后分,可以划为以下三项: (1)起点测向包括起点前技术、起点测向、离开起点三部分。 (2)途中测向包括首找台及找台顺序的确定、到位技术、途中跑及道路选择三部分。 (3)近台区测向近台区测向包含内容较多,许多基本技术和单项技术都可能在近台区得到综合运用。主要的有沿方向线跟踪、交叉定点、比音量、无信号找台、搜索等。 还有一些技术内容,例如指北针和地图使用、体力分配、复杂条件下对干扰、反射等特殊情况的处理等,难于划入上述三阶段中的某一阶段,但也必须掌握。 无线电测向技术如果以从易到难、先单项后综合的顺序划分,可视为包含以下内容: (1)使用和掌握测向机包括持机方法、收测电台信号技术的训练及掌握测向机性能。收测电台信号技术包括:信号的辨认、调谐和抗干扰接收、测出电台方向线的步骤等。掌握测向机性能包括:学会使用增益旋钮和衰减开关,了解测向机一般检查和简单故障的应急处理方法。

无线电通信的特性

ITU-R M.1746 建议书1 ITU-R M.1746 建议书 用于采用数据通信的财产保护的 协调频道计划 范围 本建议书致力于采用数据通信的财产保护的系统的互用性和协调的频道计划。 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全会, 考虑到 a) 通过无线电通信系统促进财产保护的技术存在并得以发展; b) 公众保护无线电通信系统采用数据传输保护财产已经并继续显示出有效性; c) 许多主管部门希望通过对国内运行和跨国运行的公共保护来促进所使用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和互通; d) 为了与其他有关的主管部门合作和双边协商,对公共保护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国内频谱规划需要受到重视,以促使频谱协调达到更高水平; e) 当前公共保护系统最需要的是相对较低的通信带宽,典型的是25 kHz 或更低的信道带宽,或是采用扩谱技术,以及可能采用支持话音和低数据速率应用的窄带通信系统; 构下开发用于财产保护的系统; f) 为了促进系统的互操作性和/或互通,为了使系统易于防御,希望在一个未公布足够信息的开放结 g) 这种频率使用的描述以及提供财产保护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在附件 1中给出; h) 特定国际电联区域中相同划分的相同频率的利用将使各主管部门在继续符合国内规划的要求的同时从协调中获得好处;

2 ITU-R M.1746 建议书 j) 在用于财产保护的无线电通信设备中,公共频率的使用可涉及运行、技术兼容、相互合作和协商,这将易于实现无线电通信系统的互操作性和/或财产保护系统互通,认识到 a) 一个公共频率或一个公共频带在各国内都是可用的; b) 对于用于财产保护的技术和应用,各国使用多种频带; c) 若干国家已经实施或正考虑实施对财产系统的保护, 注意到 a) 对于财产应用窄带的保护,许多主管部门使用相同的频率; b) 这些频率上的这种应用在很大的覆盖范围上可提供良好的信号可用性; c) 对频率按照基于区域进行识别是合乎需要的,这将使保护财产的应用可进行频道协调; d) 这些财产保护的应用通过数据传输而获得成功; e) 在协调频谱上的数据传输仅通过兼容技术就可促进互操作性; f) ITU-R M.2033 报告鼓励公共保护机构和组织在规划频谱利用以及支持公共保护所实施的技术和系统时利用相关的 ITU-R 建议书; g) ITU-R M.2033 报告还细化了包括系统要求、安全和成本的公共保护机构和组织的用户要求; h) 国际电联强调对公共保护方面 ITU-R 在电信上做出努力的需要, 建议 1对于财产系统和/或应用(例如寻回被盗车辆),主管部门应与其区域内的其他主管部门合作以达到协调的频道计划。附录1 给出了采用数据通信的财产保护的一些频道计划; 2还应考虑用于保证不同系统的互操作性的技术。

无线电管理术语

无线电管理术语(一)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电联世界无线电行政大会最后法案(1979年,日内瓦)中的无线电规则第一章第一条款和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的有关文件内容。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线电管理的术语及其定义,包括一般术语;有关频率管理的专用术语;无线电业务、各种无线电台与系统、操作术语、发射与无线电设备的特性、频率共用、空间技术术语。 本标准适用于无线电管理领域。 2引用标准 GB 10ll2 确立术语的一般原则与方法 3术语 3.1一般术语general terms 3.1.1电信telecmmunication 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或其他电磁系统所进行的符号、信号、文字、图象、声音或其他信息的传输、发射或接收。 3.1.2无线电radio 对无线电波使用的通称。 3.1.3无线电波或赫兹波radio waves or hertzian waves 频率规定在3000GHz以下,不用人工波导而在空间传播的电磁波。 3.1.4无线电通信radiocommunication 利用无线电波的电信。 3.1. 5地面无线电通信terrestrial radiocommunication 除空间无线电通信或射电天文以外的任何无线电通信。 3.1.6空间无线电通信space radio communication 包括利用一个或多个空间站,或利用一个或多个反射卫星,或利用空间其他物体所进行的任何无线电通信。 3.1.7无线电测定radiodetermination 利用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确定物体的位置、速度和/或其他特性,或获得与这些参数有关的信息。 3.1.8无线电导航radionavigation 用于导航(包括障碍物告警)的无线电测定。 3. 1.9无线电定位radiolocation 用于除无线电导航以外的无线电测定。 3.1.10无线电测向radio direction一finding 利用接收无线电波来确定一个电台或物体的方向的一种无线电测定。3.1.11射电天文radio astronomy 基于接收源于宇宙的无线电波的天文学。 3.1.12协调世界时(UTC)coordinated universa1 time 由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定义和建议采用的,并由国际时间局(BIH)负责保持的以国际单位制(SI)秒为单位的时间标度。 对与无线电规则相关的大部分实际应用而言,协调世界时(UTC)与本初子午线(经度零度)上的平均太阳时等效。该时间过去以格林威治平均时(GMT)表示。 3.1.13 工业、科学和医疗(工、科、医)应用(射频能量的)industrial ,scientific and

无线电测向技术

第十一章无线电测向技术 (参考件) 一、无线电波与其传输特性 1.1 关于无线电波的一些基本概念 1.1.1 无线电波是电磁波的一种 从物理含义上讲,电磁波包含无线电波、光辐射和光子辐射。电磁波中波长小于0.1mm,或者说频率低于3000GHz的波,叫无线电波。把电磁波和无线电波视为同等概念,严格说是不确切的。但从当今应用目的看,习惯叫法也是可以的。 1.1.2 无线电波的分段和名称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第二条(Article 2,20δ,Geneva,1982)频带命名如表示: 表1.(2)频带命名

关于无线电波的频带划分与命名,需补充几点: ①国际电联频带划分时规定,每个频率范围含上限而不含下限; ②实际工作中常有这样一些情况:仅使用频带的一部分,比如战术通信台工作频段为30~88MHz,这时仍称VHF电台;边沿垮接相邻频带,如2~30MHz的接收机,因其主要工作频率处于高频,这时仍称高频(HF)接收机;当工作频率范围跨接两个频带,又都为主要工作频段时,如25~1000MHz的测向机,这时,则惯称甚高频/特高频(VHF/UHF)测向机等。 ③国内一些部门习惯用短波、超短波、微波等称谓。显然短波与高频等效。超短波包括甚高频(VHF)和特高频(UHF),但界限含混,微波一般指频率高于300MHz的众多频带。 1.1.3 无线电波的一般传输特性 在2.1节介绍有关述语的函义中,已讲到无线电波的一些特性,为使读者便于理解后面的内容,现就电磁波传输的一般特性归纳如下: ●电磁场中电场和磁场具有确定的方向和数值,即 S(t) = E(t) . H(t) E=-ZH ●传输中的电场和磁场都具有极化特性; ●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传输时,其传输平面是一确定的大圆面,其传输方向不变,且相速度和群速度相同; ●电磁波在界质中传输时,将受到界质的影响。在各向同性的色散

联合战术无线电通信系统概述

联合战术无线电通信系统概述 JTRS计划1995年提出,1997年,美国国防部(DoD)正式批准了联合战术无线电通信系统(Joint Tactical Radio Systems,以下简称JTRS)计划并发布了JTRS 研制任务需求信息(MNS)。 JTRS项目以软件定位无线电(SDR)为基础,JTRS计划即开发一系列软件定义电台,用以满 足美军四个军兵种的多种通信要求。SCA(软件通信架构)定义了JTRS电台的工作环境,SCA 已获得广泛认可,成为通用标准。 2005年,因JTRS项目超支及各种技术问题,JTRS电台采购只能暂停。2006年,之前划分的 电台研发五大组也被取消。美国国会认为项目超支是因为缺乏统一的联合管理结构。2005年 3月,DoD成立了JPEO(联合项目执行办公室),加强JTRS项目管理。 2010年,JTRS项目研发缓慢,推迟了JTRS无线电部署真实测试环境的进度。在2011年年底,美陆军发起了中层组网车载电台计划,用以取代被取消的JTRS GMR。中层电台波形的评估将 作为美陆军网络综合评估(NIE)的一部分。 2012年8月,五角大楼关闭了JTRS项目办公室(JPEO),将其采办职能转交给陆军,即陆 军执掌的联合战术组网中心(JTNC)。 2 JTRS战略及主要项目 JTRS成立之初,JPO负责SCA研发、主要波形及影响JTRS互操作性的关键因素。电台研发划分为五大组,每一部分又由相应的军种牵头负责,如表1所示。 JTRS项目主要包括四个重大研发采购项目(MDAP),即手持式、背负式、小型(HMS)电台,机载、海上、定址(AMF)电台,多功能信息分发系统(MIDS)及网络企业域。HMS属 于地面域,空载、海上、固定域监管AMF和MIDS项目,NED域属于MDAP,进一步被划分 为网络企业系统和波形。2009年,特种无线电域被取消。2011年10月之前,地面移动无线 电(GMR)属于地面域。 2.1 手持、背负式、小型(HMS) HMS项目包括所有未安装在车辆上的便携式地面电台,由泰雷兹和通用动力任务系统共同研发。HMS采用高宽带士兵网络波形(SRW),尽管NED制造了和传统波形可互操作的软件波形,SRW是以软件形式存在的第一代新型波形。 HMS项目降低了电台单价,因此,自2011年8月以后,陆军计划购置19万步兵电台和约5 万台背负电台。 2.2 机载、海上、固定(AMF) AMF项目监管部队使用的多种通信系统,这些通信系统主要用于旋转翼、固定翼飞机,地面安装及各种军舰和潜水艇中。AMF项目2006年才启动,那时,SCA已经建立,项目之初遇 到的多种困难也已被攻克。因此,在JTRS所有项目中,AMF项目超支较少,技术问题也较少。 2.3多功能信息分发系统(MIDS) MIDS为可升级、无线、抗干扰数字信息系统,该项目主要包括MIDS-LVT和MIDS JTRS终端。非软件定义的MIDS 小型终端(MIDS-LVT)为抗干扰、单信道保密话音和数据电台,MIDS-JTRS项目致力于将MIDS 小型终端(MIDS-LVT)转换为四通道JTRS版本,以用于飞机、船舶 和地面站中。MIDS-JTRS不仅拥有MIDS-LVT系统的所有功能,还会在此基础上增加新功能, 添加三个信道,同时输出多种波形。美、法、德、意、西班牙合作研制了MIDS-LVT系统,该系统给NATO用户提供互操作性,该系统的通信性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得到充分证明。

中国民用航空无线电频率划分表

中国民用航空无线电频率划分表中国民用航空无线电频率划分表 频率划分(KHz)无线电频率划分脚注 160-190 固定 航空无线电导航 190-200 航空无线电导航 固定 200-285 航空无线电导航 [航空移动] 285-325 航空无线电导航 水上无线电导航(无线电信标) 325-405 航空无线电导航 [航空移动] 405-415 无线电导航 [航空移动] 415-495 水上移动 航空无线电导航S5.77 在中国,415-495KHz频带以主要使用条件划分给航空无线电导航业务。国家主管部门应采取一切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在435-495KHz频带内的航空无线电导航电台不对接收船舶电台通信的海岸电台产生干扰,这些船舶电台的发信频率是指定给船舶电台用于全球范围通信的频率。 S5.82 在水上移动业务中,从完全执行GMDSS的日期开始,490KHz频率专用于由海岸电台通过窄带直接印字电报向船舶发送导航和气象告警及紧急信息,使用 490KHz频率的条件在S31和S52条中规定。要求各主管部门在航空无线电导航业务使用415-495kHz频带时,保证不对490kHz频率产生有害干扰。 505-526.5 水上移动 航空无线电导航 [航空移动] [陆地移动] 526.5-535 广播 航空无线电导航

[移动] 535-1 606.5 广播 [航空无线电导航] 2 850- 3 025 航空移动(R)S5.111 按照已经生效的地面无线电通信业务的程序,2182kHz、3023kHz、 5680kHz、8364kHz载波频率以及121.5MHz、156.8MHz 和243MHz频率,也可用于有人驾驶空间飞行器的搜索和救援工作。.这些频率的使用条件在第S31条和附录S13中规定。 上述规定同样适用于10003kHz、14993kHz和19993KHz这三个频率,但其发射必须限制在各频率±3KHz频带内。 S5.115 根据第S31条和附录S13,参与经过协调的搜索和救援工作的水上移动业务电台也可使用载波(基准)频率3025kHz和5680kHz 3 025-3 155 航空移动(OR) 3 400-3 500 航空移动 3 900-3 950 航空移动 广播CHN4 2-64.5MHz可有限制地用于无线电定位业务,不得对其它业务产生有害干扰。 4 063-4 438 水上移动 [固定] [陆地移动] [航空移动]S5.128 在中国,位于离海岸至少600公里的功率受到限制的固定业务电台,在对水上移动业务不产生干扰的条件下,可以使用4063-4123KHz、4130-4133KHz和4408-4438KHz频带。 S5.129 在不对水上移动业务产生有害干扰的条件下,仅在其国境内通信的固定业务电台,其平均功率不超过50W者,可例外地使用4063-4123KHz和4130-4438KHz频带中的频率。 CHN5 4292-4305KHz、6443-6457KHz、8803-8813KHz、10555-10655KHz、10740-10760KHz、13155-13165KHz、14815-14825KHz、17155-17165KHz、19750- 19760KHz、22510-22520 KHz、25080-25090 KHz系国内保护频带,用于水上移动业务。20015 KHz为国内保护频点。 4 650-4 7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