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发展理论

企业发展理论

企业发展理论
企业发展理论

企业发展理论(三):生命周期理论

【进入论坛】【推荐朋友】【关闭窗口】 2006年11月13日 14:33

来源:中国管理传播网作者:徐飞

1.生命周期理论的流变

自1972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拉芮·格雷纳(LarryE.Greiner)在《组织成长的演变和变革》一文中首次提出企业生命周期概念以来,来自生物学、心理动力学、经济学与管理科学等领域的学者和企业研究者,对企业生命周期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深入的研究。

尼尔森(Nelson,1982)和温特(Winter,1984)等学者,从生物学的视角切入来研究企业的生命周期问题。他们认为,企业像生物有机体一样,有一个从诞生、成长、壮大、衰退、直至死亡的过程,要经历从生到死、由盛转衰的演化。企业具有和一般自然生物系统相似的三个生命特征,即新陈代谢性、自我复制性和突变性;企业成长通过类似生物进化的三种核心机制来推动,借助多样性、遗传性和选择性来完成。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市场环境为企业成长提供界限,这一界限与企业存活能力和增长率有密切的关系。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将遵循量变到质变的基本规律,在由一个生命阶段过渡至另一个生命阶段的转折点上,企业将面临独特的升级问题,质变前后企业将呈现非常不同的状态,质变后企业的功能和能力将发生显著的改变,同时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也会显著变更。

邱吉尔(Churchill,1983)、奎因(Quinn,1983)和艾迪斯(Ichak.Adizes,1989,1999)等人,将考察企业的重点放在企业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特征等问题上,并从企业的核心技术周期、企业家周期等多个角度认知企业的生命周期。他们认为,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是一个具有若干阶段的连续过程,企业在各个阶段通常经历一段相当平静的稳定进化成长期,而结束于不同形式的管理危机。企业的核心技术周期、企业家周期等对企业生命周期有重要影响,这些周期的存在和共同叠加产生企业整体的生命周期。他们的核心思想是,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和行为方式,这些特征和方式可以通过灵活性和可控性两个指标来体现。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艾迪斯的分法。艾迪思将企业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十个时段。三阶段分别为“成长阶段”、“再生与成熟阶段”以及“老化阶段”。其中,成长阶段包括了孕育期、婴儿期和学步期三个时段;再生与成熟阶段包括了青春期、盛年期和稳定期三个时段;老化阶段则包括了贵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和死亡期四个时段(见图1)。

各种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共同点是,把企业看作一个活的生命体,即心智、躯体、精神一应俱全的生物法人,从企业生存发展的角度,深入考察企业从创立、成长到衰亡的全部过程,动态评价企业成长各阶段的特点及对策,探讨企业生命演进过程中呈现的阶段性及成长与老化衰亡的关键因素和深层原因,揭示企业持续成长的规律,寻求企业长寿之道和修炼途径。认识企业生命周期的规律,是为了认识了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征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知道如何避免或尽量减少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创业企业健康发展,以最佳姿态进入盛年期;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措施延长盛年期,延缓企业衰退期的到来,从而使企业获得高质量的生命。

但有几点值得注意,一是企业作为人工组织与自然界的生物在生命决定机制、进化机制上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其演变尽管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它不一定按照生物体的生命演变规律进行。比如,企业生命的发展有时可能倒退回某阶段,这种现象在生物界不会出现。二是企业作为一个同时具有生物特性和社会特性的开放复杂系统,其发展在各种因素交互影响下,表现为一个从孕育、创立、成长到成熟、变异的动态演化过程,这过程使企业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混沌性。人们可以预测自然生命体的生命周期和周期内的各阶段,但对一个企业却做不到这一点。对于企业生命周期是否真正存在明显的阶段性这一问题,研究者还远没有达成广泛的共识。三是对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只是概念上的,虽然在逻辑上能自恰、形式上

也很明确,但真要去判断一个现实中的企业时,却会出现问题,即不能确切地肯定该企业到底处在什么阶段。四是尽管不同企业成长的方式各有差异,但企业都期望长寿。然而,长寿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正如一个生重病的人也可以拖很久后才死亡一样,企业长寿也有“病态”型、“尚可”型和“有质量”型等多种形态。从公平和效率角度讲,让该死的企业自然死去,或许更有利于整个企业群落的生态环境。对企业自身来说也是一种“解脱”,因为企业真正追求的是有质量的长寿。

从比较长期(如20年)的视角考察,无论是从单独的个案还是整体的统计来看,我国民营高科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生命周期特征。在前文对民营高科技企业发展历程的总结中,这种特征可以形象地概括为植物形态中的草根、灌木和乔木即体现了这点。而且,生命周期理论所揭示的两个生命阶段过渡时期企业将面临独特的升级问题,在我国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历程中也体现得极其鲜明,如我国民营高科技企业在特定历史条件所产生的产权制度变迁问题以及民营企业家代际传承问题即属于此类问题。这类问题的解决存在的极大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的解决后果往往对企业以后的发展影响深远。

图1艾迪斯(Ichak.Adizes)企业生命周期图(略)

2.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征

企业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其特点都非常鲜明,以下着重分析企业的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蜕变期的各自特征(见表1)。

创业期。当企业创办人将雄心勃勃的创业计划付诸实践后,企业便进入创业期。对销售额的渴望使得这个阶段具有强烈的“行动导向”和“机会驱使”的色彩。没人花太多的注意力在书面工作、控制、系统和规程上。创始人每天工作16个小时,想自己干完所有的事。创业期又被艾迪斯称为“疯狂时期”。创业者出生牛犊不怕虎,常常把所有的事情都看作机会敢作敢为,他们更愿意按照人而不是职能来组织企业。此时,如果创业者的胆识是建立在足够理性的基础之上,由于把握机会大胆进取,不但极有可能取得成功,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建立起创业者的领导权威;当然问题的另一方面更可能是为日后的发展种下祸根。在创业时期企业将面临机遇并不断成长,同时也会困难重重、充满挑战。人们对企业的产品尚未接受,销售增长缓慢;企业负担较大,通常没有利润甚至亏损。实力弱小、经验不足的企业,不得不面对由于创业空想、资金不足、生产不稳定、创业者分道扬镳等问题而导致的夭折。创业期应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为企业的发展争取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避免产品定位失当的陷阱,坚持“销售是王”的方针;同时注意对人、财、物的恰当投入以确保企业正常运转。

表1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征

成长期:成长期是企业成长最快的阶段,规模效益开始出现,市场开拓能力也迅速加强,销售量增长快,市场份额扩大,产品品牌和企业的名声已为世人所知晓,企业开始有较多的利润。在这个阶段,企业会出现新的格局,企业产权结构可能发生了变化,股权开始出现多元化或社会化,创始人雇请职业经理人(如CEO),自己逐渐从管理层淡出,并逐步推行授权管理和规范化管理。但成长期是矛盾多发期,这些矛盾主要与股权资源优化、贡献利益分享、组织结构变革及文化冲突有关。这一时期在创始人、管理层和董事会之间,家族成员之间以及老人和新人(CEO和其支持者)之间冲突不断。如果处理不当,企业内部可能发生哗变。要么企业创始人丧失控制权,企业由职业经理人全面接管;要么职业经理人被赶走,企业倒退到从前;要么创始人之间反目为仇,分崩离析等。由于冲突太多,留给顾客的时间变得很少,公司的愿景也受到暂时的损害。在成长期的后期,随着企业资本积累的完成,企业容易掉入盲目多元化的陷阱。在成长期,企业应高度重视战略管理,使企业的业务内涵更加清晰,主业更加明确,管理更有章法;同时,使文化和组织结构更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否则,企业将会在一系列冲突与变革中提前走向衰亡。

成熟期:企业进入成熟期意味着进入盛年期和稳定期,这是企业生命周期中最理想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企业的灵活性(Flexibility)和可控性(Control)达到平衡,既不过于幼稚也不老态龙钟,同时具备年轻和成熟、纪律和创新的双重优势。此时的企业通常有稳定的市场份额,产销两旺,组织良好,制度健全,企业文化业已形成,新的业务在企业中萌生,开

始为新生命周期启动提供机会。但在这一时期,人们趋向于保守,内部的关系网日益重要,老好人多了;钱常花在控制系统、福利措施和一般设备上;讲究做事的方式,讲究穿着与称谓;缺乏创新,拘泥传统等。在成熟期企业不应满足于保持既得利益和地位,而要积极进取,重视顾客需求,注意对市场的响应速度,提升顾客满意度和市场美誉度;企业要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加强变革管理,避免因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而得恐龙症;企业要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通过国际化、战略联盟等手段,炼就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在物理和虚拟两个空间都能作战的本领,加强对未来趋势的研判,避免核心能力的刚化。对一个谋求长治久安的企业而言,接班人十分重要,在成熟期要接班人的培养和遴选问题提到议事日程。

蜕变期:当企业度过成熟期,将向两个方向演化:或进入新一轮的上升通道,或跌入不可逆转的下降通道。通常大部分企业在成熟后期即出现衰退症状。企业内部斗争激烈,客户反而被忽视,人们的精力不是花在如何令客户满意,而是用在玩政治手腕。偏执狂束缚了企业,喜欢追究问题责任;厚厚的规程手册、大量的文书工作、规则、政策等窒息了革新和创造力。当企业无法产生所需的现金,支出榨干任何收入便即将崩溃,等到病入膏肓,就进入了死亡。死亡可能突然到来,或者死亡推迟,使企业病态状(Pathology)地续存数年。当然,企业并不必然走向衰退和死亡,可以逃脱衰退和死亡的厄运,实现蜕变和复兴。只要企业通过重塑组织愿景,再造工作流程,重新规划工作架构,掌握市场焦点,不断创立新业务,不断注入新技能、使命和适应环境变化的反射能力,企业就会塑造一个崭新的状态;在投资组合、资源分配、运营战略等方面,就会有健康的表现,企业的重振和复兴就不是一句空话。

3.企业如何获得有质量的长寿

人工生命体和活的生命体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活的生命体都有“大限”和生命周期,终归于死,这是谁也逃不脱的宿命。企业作为一个人工生命体,却可以突破成长极限,避开各个阶段危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误区或陷阱;持续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从而使企业基业常青。尽管不幸的企业各有各的不幸,死掉的企业各有各的原因,然而成功的长寿的企业却大致相同。深入研究这些企业成功的共同特质和长寿秘笈,无疑颇具价值。世界上的确有一些长寿公司(见表2),它们的经营实践也印证了这些特质和要义。

表2世界长寿公司概览

1.对周围环境非常敏感,动态适应能力强。适者生存是自然法则,同样也是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的生存法则。企业要依据生命体各阶段不同的特征、问题和影响因素,权变地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战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实际上市场千变万化,企业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加,诸如信贷、投资、税收等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竞争态势的变化、用户需求的变化、原材料供应渠道的变化、技术的突破与跳跃等等,都可能使企业的经营状况发生质变。企业要敏锐和准确地去感受和把握,因时制宜积极应对。除了积极应对外,企业还要未雨绸缪,加强预测和预见,及时分析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以及下一个周期的到来,不断评估自身的当前需求与未来需求,做好衔接的准备。如从婴儿期过渡到青春期,企业的当前目标应当从生存转变为创造销售收入,然后再转变为创造利润;已进入巅峰期的公司,应关注对未来企业新兴事业和领导人的的培养。

2.强身健体,修炼内功。一些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再难成长,左冲右突,却仍然难以脱离似乎冥冥中的一种力量。究其根源,问题出在企业长期停滞在粗放经营和管理上。企业要提升经营管理,修炼内功,夯实基础,加强制度建设,注重无形资产的培育,增强发展的后劲。企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质与量互动的过程,不能光追求规模而忽略发展质量。虚胖臃肿的企业不是健康的企业。既要做大,更要做强做活做久,要不断进行新陈代谢,吐故纳新,不断从外界获得资源,并和企业内部的人、财、物、技术、信息等资源有机结合,消化吸收内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中,企业的战略远见、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优良的企业文

化,是决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3.永葆创业创新精神,在战略转折点上求新生。艾迪斯先生说:“成长和老化既不取决于企业大小,也不在于时间长短。百年老企业仍可灵活如初,年仅十岁的企业却可能官僚无比”。老化不是企业必然出现的过程,但如果总是留恋过去的框架,沿袭过去成功的模式,失去再创业的劲头,就会丧失活力,走向官僚化和衰退。企业应该保持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居安思危,通过不断的创新变革,立足当前,面向未来,跳出经验,冲破传统,挑战自我,突破极限,不断蜕变,化“蛹”为“蝶”,实现持续发展永续经营。要注意识别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临界点。通常,在临界点处机会和危机并存,临界点既是危机点也是战略转折点,关键是如何把握和驾驭,要善于在战略转折点上求新生。

4.把握发展节奏,保持动态平衡。企业发展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就是对“度”的问题。要在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和员工及市场的可接受程度之间取得平衡,要在灵活性和自控力之间取得平衡,既要敢于创新,把握机遇,加快发展,又要舍得放弃,抵御诱惑,抑制盲目扩张的冲动。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被短期的事务牵着鼻子走,被暂时的市场机会所诱惑而偏离自身的核心业务。要注意把握发展的节奏,懂得“慢就是快、欲速则不达”的道理,避免因发展过快、战线太长、管理跟不上而导致顾此失彼和业务失控乃至满盘皆输。要注意休养生息,做到张弛有度。要加强企业自身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的功能的培养,使企业的发展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要特别注意财务上的平衡,实行保守稳健的财政政策,量入为出,稳健谨慎。一些企业的破产倒闭,其实并不是发展不健康,组织不健全,核心能力不具备,业务不盈利,而是一时的资金掉不过头寸,导致资金链断裂,从而一个好端端的企业便轰然倒塌。百富勤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的破产仅仅是因为一笔十分短暂的应急贷款没有到位。一位资深金融评论家说到,百富勤的破产经过,就像一位精力旺盛的小伙子,由于一口痰卡在喉咙里,自己无法吐出,又没有人帮助吸出,最后窒息而死。

作者简介:

徐飞:教授、博士、博导,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助理,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营销理念的历史演变

” 营销理念的历史演变 古人言:“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如今企业所面临的市场就 是一个在不断变化的环境,而且变得越来越成熟,而消费者 也变得越来越精明。厂商不断推出新的营销策略以争取客 户,而市场则是以更多的冷静给予回应。与上个世纪相比, 今天的市场有很大的不同,无论是竞争格局,还是消费者的 思想和行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随着环境的变化,营 销理念也随之发生了几次变化,经历了四种典型的营销理 念,即: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的 4P 理论、以追求顾客满意 为目标的 4C 理论、以建立顾客忠诚为目标的 4R 理论以及 建立企业终极竞争力的 4V 理论。 一、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的 4P 理论 美国营销学学者麦卡锡教授在 20 世纪的 60 年代提出了著 名的 4P 营销组合策略,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 (Place)和促销(Promotion)。他认为一次成功和完整的市场营 销活动,意味着以适当的产品、适当的价格、适当的渠道和 适当的促销手段,将适当的产品和服务投放到特定市场的

行为。 20世纪的60年代,当时的市场正处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过程中,市场竞争远没有现在激烈。这时候产生的 4P理论主要是从供方出发来研究市场的需求及变化,如何在竞争在取胜。4P理论重视产品导向而非消费者导向,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4P理论是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它最早将复杂的市场营销活动加以简单化、抽象化和体系化,构建了营销学的基本框架,促进了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与普及。4P理论在营销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至今仍然是人们思考营销问题的基本模式。然而随着环境的变化,这一理论逐渐显示出其弊端:一是营销活动着重企业内部,对营销过程中的外部不可控变量考虑较少,难以适应市场变化。二是随着产品、价格和促销等手段在企业间相互模仿,在实际运用中很难起到出奇制胜的作用。 由于4P理论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出现了一定的弊端,于是,更加强调追求顾客满意的4C理论营运而生。 二、以追求顾客满意为目标的4C理论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企业发展战略案例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企业发展战略案例 案例一 原文标题: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企业组织结构选择研究 5. 相关案例分析:联想集团成长过程中的组织结构选择及调整 5.1. 案例描述 企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多个支撑条件。其中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根据阶段成长特点及企业战略的变化调整组织结构级管理体制,是保障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作为国内最大的从事计算机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的企业集团,联想集团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发展成为了在国际上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团。联想集团在十几年实践过程中,进行过三次大的组织结构调整和整合。 5.1.1. 由“平底快船”调整为“大船结构” 联想成立初期,公司组织结构比较简单,其目标是开发出一种产品或服务以求得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因此,开始时主要是做贸易和服务以积累资金。后来是开发联想汉卡。针对当时企业规模小、资金匮乏,以及研制、生产联想汉卡的需要,联想采用非正规化和没有权力等级的简单结构,即所谓的“平底快船”结构,主要通过个人权威实行集权控制。总经理直接指挥,权力高度集中,以维持组织的灵活性和快速决策的能力。总经理领导下设技术开发部、工程部、办公室、财务室、业务部。其中业务部又包括宣传培训、维修、门市和技术实体。 由当时人员少、部门少,所以能够保持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信息反馈,领导人也有能力和精力对为数不多的下级实行监督和控制。实践证明,这种组织结构基本适应了当时环境和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促进了企业的发展。随着企业成长和规模的扩大,高层领导者不仅需要解决业务和技术问题,而且需要处理大量的组织管理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联想提出了旨在明确岗位责任和权力等级、使交流和沟通正式化、采用权力分工明确化的直线——职能制结构——“大船结构”模式,强调“统一指挥、专业化分工”。 组织结构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如下:首先,集中指挥、统一协调。公司设置一个决策系统,一套服务系统,一个供货渠道,一个财务部门;人员统一调动,资金统一管理;内部实行目标管理和指令性工作方式。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企业组织结构选择研究其次,各业务部门实行经济承包合同制。公司按工作性质划分各专业部,任务明确,流水作业。第三,公司实行集体领导,董事会下设总裁室。第四,思想政治工作与奖罚严明的组织纪律结合。 这种组织结构不仅适应了当时市场需求多样化程度不高、企业规模经营以及集聚力量进军海外市场的需要,而且与其所处的发展阶段相适应。 5.1.2. 由“大船结构”调整为“舰队结构”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范围的日益扩展,1991 年联想制定了十年内建成一个“宏基”的战略目标,销售收入到 2000 年达到 5 亿美元。直线——职能制的“大船结构”已难以适应环境和企业发展的要求。首先,随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大船结构决策速度慢、市场应变能力差的弊端日益显露;第二,大船结构的研究开发体制不能很好的贴近市场并按市场需求确定研究开发

建设强势安全文化 推动企业安全发展(标准版)

建设强势安全文化推动企业安全发展(标准版) The core of safety culture is people-oriented, which requir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afety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specific work of all employees. ( 安全文化)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建设强势安全文化推动企业安全发展(标 准版) 一、安全文化的内涵、本质与作用 安全文化伴随着人类劳动的出现和发展而产生、发展,是人类在现实工作生活中对自身或他身安全由感性向理性推进和上升的过程,追求最佳安全状态的要求、意愿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安全文化有着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概括地讲,安全文化就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安全价值观、安全态度、安全能力、安全行为方式的综合反映。煤矿企业安全文化是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是煤矿企业在安全生产、经营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安全生产为目标,

以先进科学技术为手段,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层、制度层、精神层三个方面,三者不可分割,浑然一体,缺一不可。物质层是企业安全文化的表层部分,是企业创造的物质文化,是精神层的载体,制度层是企业安全文化的中间层次,主要指对企业职工和企业组织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精神层折射着企业的安全生产思想、安全管理哲学、安全工作作风和安全审美意识,是指企业领导和职工共同信守的安全准则、信念、安全价值观、人的安全行为规范、安全意识、安全态度、职业道德等。其中,精神层是物质层和制度层的思想内涵,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制度层制约和规范着物质层和精神层的建设,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安全文化建设也就无从谈起;物质层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外在表现,是精神层和制度层的载体。安全文化的科学内涵是有安全文化的本质决定的,所谓安全文化的本质,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站在维护人的生命与健康的高度,通过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工作,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思维框架、价值体系、行为准则和精神支柱,就

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袁礼斌 扶持和发展中小企业, 是近年来理论界 和实际部门关注的重点经济问题之一 。各类 报刊杂志发表了大量的文章, 然而我认为, 有 关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并不太 清楚, 有些甚至是错误的, 需要进一步加以研 究。 一、中小企业的界定 长期以来, 中小企业是按照企业的规模 划分的 。建国以后, 我国曾对企业按照规模 进行过多次分类。 年, 国家根据企业的 职工人数划分企业类型。具体标准为: 职工 人数超过人的企业为大型企业, 在 一人之间的为中型企业, 在人以下 的为小型企业。 年, 为了加强对基本建 设项目的管理, 国家计委根据企业的综合生 产能力对企业类型进行了重新划分。 年, 国家颁发了统一的《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 准》, 并把企业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 四种, 其中大型和中型又分别被分为两个层 次。 年, 我国又对企业类型进行了重新 分类, 仍然保留了四个层次, 根据企业的销售 额对企业的分类作了调整 。 总的说来, 尽管 分类标准在不断地变化, 有的是单一标准, 有 的是综合标准, 但不外乎两个方面: 一是企业 的生产要素, 如职工人数、资本规模、资产数 量等; 二是生产水平, 如生产能力 、产量、销售 额等。应该说, 根据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调整 企业分类标准并不奇怪, 也很正常。 这是因 为, 对企业进行分类主要是出于政府宏观管

理的需要 。出于不同的目的和管理工作的要 一一 求, 政府可以而且应该对企业进行不同的分 类。相反, 如果采用单一不变的划分标准, 反 而是不正确的 。 现在的问题是: 以目前的销售额标准所 分类出来的“中小企业”与现在强调要加以扶持并大力发展的“中小企业”这二者不完全是一个概念, 需要区别对待。严格说来, “中小 企业”是一种不规范的名称。在政策上采用 这一表述, 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 并确定 科学的分类标准。我认为对中小企业除了上 述按规模分类以外,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分类 角度, 即企业的市场地位。我们现在讨论对 中小企业的扶持问题, 应以“地位标准”为主, “规模标准”为辅。所谓‘ 她位标准”是指根据 企业的市场地位对企业进行分类。从这个角 度研究企业问题, 主要是基于以下的事实: 即 规模大的企业往往容易取得市场支配地位。 如果他们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就会形成垄断。 这显然对市场运行和经济发展是极为不利 的 。 因此, 从保护竞争、维护市场的角度看, 一定要使中小企业占有一定的比重 。只有这 样, 才会有有效的市场竞争, 才能有真正意义 上的市场经济。这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个 问题, 即政府应该在政策上对中小企业进行 扶持和保护。 可见, 从理论上讲, 谈扶持和发 展中小企业, 其真正的含义是扶持、发展在市 场上由于规模原因而处于劣势的中小企业, 而绝不是泛泛地指扶持和发展一般的中小规 模企业。事实上美国 、 西欧等重视中小企业 发展, 主要是出于市场竞争的考虑, 相应地他 们对“中小企业”的理解也主要侧重“地位标准”。例如, 美国年颁发的中小企业法 规定, “凡是独立所有和经营, 并在某事业领

中国企业国际化理论研究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_1978_2006

中国企业国际化理论研究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1978-2006* 南京大学商学院钱海燕杨忠 摘要:本文采用结构化的方法对1978-2006年研究中国企业国际化的126篇论文和近30年中国国际化实践趋势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推论出目前国际化理论的研究在及时性和前瞻性等方面有值得肯定之处,但对实践的指导效果有待商榷,最后指出未来的研究应运用科学的方法,有针对性地探索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特殊道路。 关键词:中国企业;国际化;理论研究;文献评估 一、理论背景与研究目的 自1978年以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已近30年。这30年,也是世界范围内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30年。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国际背景影响的双重作用下,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也取得了迅速发展。同时也有不少应吸取的教训,有必要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国际化通常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内向国际化,即通常所说的“请进来”,主要指进口、购买专利技术和引进外资等;另一个是外向国际化,就是“走出去”,主要是指企业的出口、技术转让和对外直接投资等,是企业整个生产过程的国际化,也是企业国际化的“高级阶段”(张伟、刘蔚、黎正忠,2006)。本文所探讨的国际化,重点是指“走出去”。 目前,国际上对企业国际化理论的研究,主要始于20世纪60年代海默对对外直接投资(FDI)的研究,经过70、80年代的蓬勃发展后,已形成了很多派别。基于研究视角和理论基础的不同,可以总结为以下3个主要的理论框架(Coviello&McAuley,1999):直接投资理论、阶段模型、网络视角。 直接投资理论源于经济学派,是交易费用理论和产业贸易理论的延伸,该理论认为企业在国际化时选择何种方式取决于经济交易费用的大小。阶段模型源于行为学派,是一个较为动态的国际化理论模型,该理论认为企业的国际化是逐步而渐进展开的,从出口到直接投资,从心理距离“近”的市场到“远”的国家,从一个国家到多个国家。网络视角源于关系学派,强调企业要加强和管理其在国际网络中的地位,该理论认为企业的国际化更依赖于其网络关系,这种关系包含了组织间和个人间的各种关系。 为了今后更有效地研究中国企业国际化,必须弄清楚: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理论研究处于怎样的阶段,到达了何种程度;当前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相关关系如何,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又是怎样的。这两个问题是本文的研究目的,答案将有助于寻找到未来对于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选择参照国内外学者多采用的结构性分析方法(Coviello&McAuley,1999;许德音、周长辉,2004;Shah&Goldstein,2006),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理论研究进行一次基于文献的评估,并将其与中国企业国际化实际发展情况相比较,从而对理论研究的现状进行总结,同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70272037)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南京大学经济转型和发展研究中心”子课题“企业组织变革、战略转型研究”项目。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培育基金项目。 钱海燕:南京大学商学院210093电子信箱:qianhy@https://www.doczj.com/doc/5116145013.html,。 -- 121

成功企业战略经营经典案例分析

成功企业战略经营经典案例分析 企业经营的七大类战略决策 在这七类决策中,第一类和第七类两类属于程序化决策,其余五类都属于非程序化决策。这里没有投资决策,是因为我们把它分成了行业选择决策、产品选择决策、市场推进决策三类。在此仅就每个大类决策作一扼要分析,更详细的分析只能结合企业的实际进行。 筹资决策。 它是对如何筹集企业运行和发展所需的资金的决策。不同筹资渠道的筹资成本、筹资风险、筹资可行性都不同,这就要求在对所有可行的筹资渠道进行评估后,在对负债结构进行科学规划的情况下,对筹资渠道进行组合,以尽可能降低筹资成本和筹资风险,保证企业运行必须的资金供给。究竟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和渠道组合筹资是这一决策必须解答的问题。 行业选择决策。 它是对企业选择什么行业与不选择什么行业的决策。每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市场结构、进入门槛限制、退出成本、盈利能力都不同。这一方面要选择确定与自己所控制的资源相适应的行业;另一方面要对所能进入的多个行业进行组合,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俗话说“男怕进错行,女怕嫁错郎。”企业的行业选择对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是生命攸关的。要进入什么行业、退出什么行业、如何实现行业组合优化,这是行业选择决策必须解答的问题。 产品选择决策。 进入一定行业之后,在这个行业中生产经营哪些种类的产品,这就是产品选择决策。在同一个行业中,不同类、不同种的产品生产经营对资源的性质和数量要求会存在很大的差别,如何根据自己的资源状况选择产品结构,包括产品线的深度和

宽度,就是产品选择决策必须解答的问题。 市场推进决策。 这里的市场推进是从狭义上讲的市场战略。广义的市场战略应包括行业选择决策和产品选择决策。市场推进仅仅指市场推进开拓决策,即如何在激烈的同行市场的竞争中,保持和扩张自己的市场份额的决策。内容涉及到广告媒体决策、渠道组合决策、促销方式决策、定价决策等。 内部挖潜决策。 这是对企业运行的活动和活动方式进行取舍和选择,以最大限度地消除浪费、提升效益的决策。企业进入了一个好的行业,并抓住了一个好产品,并不一定能保证企业赚钱,实现持续稳定发展。高效地组织生产经营,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的一个重要条件。在企业运行中,强化什么活动、淡化什么活动、消除什么活动,则是这一决策必须解答的问题。 人事管理决策。 它是指为了稳定企业人才,保证企业发展人才所需,调动员工积极性所进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内容主要是如何选人、用人、留人,如何招聘选拔人、如何培训开发人、如何考核评价人、如何激励凝聚人等,这些都是这一决策要解答的问题。 质量标准决策。 为客户所提供的产品并不是质量越高越好。超过一定限度的质量标准,会让生产投入增大到得不偿失的地步。提供何种水平的产品质量,这种选择就是质量标准决策。企业投入产出效率最高,或者说客户所购买产品的效能价格比最优,这是企业制定质量标准决策的依据。 在企业的七大类决策中,筹资决策和质量决策两个程序化决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五种非程序化决策却在逻辑上构成一个完整的序列:上一个决策,构成下一个决策的基础;下一个决策又是对上一个决策的具体化。行业选择决策是产品选择

企业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与讨论

企业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与讨论 □/姚琴潘巧兰袁霖波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工业化时代以及工业产业发展带来的世界环境的变化越加明显。尤其是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开发,例如酸雨、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等气候灾难的出现以及能源枯竭等问题,使得世界人民逐渐增加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为此,世界各国纷纷将“开发新能源,支持节能环保”作为国家调整经济结构,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发展战略。企业可持续发展由此应运而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世界上很多企业也开始了可持续发展之路。其中,以海尔集团和丰田公司为代表的企业进行了可持续发展的尝试,给国内外的企业以借鉴。但不得不说的是,企业进行可持续发展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本文对此以案例的形式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一、理论体系与模型 (一)理论体系 根据官方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事实上,从全球经济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目标来说,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而经济可持续发展从微观来说就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形成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可持续发展即在可见的未来中,企业能在更大规模上支配资源,运作资本并可后续利用,谋求更大的市场份额、更多的商业利润、更多的经济增加值,战胜自我。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具体包含三点: 首先,更大规模上支配资源,运作资本并可后续利用。企业建立并想要不断获利是为了有更大的发展,进而带来更多的利润。从会计学上来讲,利润=收入-成本,想要增加利润就要增加收入,同时减少成本支出。企业减少成本支出,就要实现资源、资本配置最优化,同时,要尽力做到资源、资本的可持续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其次,谋求更大的市场份额,更多的商业利润,更多的经济增加值。这是从企业的本质谈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的存在与发展是以获得市场份额、商业利润和经济增加值为考量。在此,有必要解释一下经济增加值。我们把一个公司的市值与它所占用的资本总额的差额称为经济增加值。简单地说,经济增加值就是超过资本成本的投资回报,即公司经营收益扣除所占用的全部资本成本之后的数额。这里所指的全部资本包括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一个企业是否有竞争力,能否拥有竞争力,体现在对于市场份额的占领上,商业利润和经济增加值的获得上。企业永续发展就要不断谋求市场份额,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增加企业流动的动力来源,并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增加值。 最后,战胜自我,良好的发展。企业在发展中要不断战胜自身不足,从企业外部到内部都要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综合水平,克服在发展中企业文化带来的障碍,不断战胜自我,实现更好发展。 在此,本文认为,随着21世纪绿色经济思潮的到来,作为社会责任承担者一份子的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取得长远利益,更要把保护环境、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提上企业日程,在追求企业利润时立足长远利益,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二)理论模型 由上述理论描述,可以根据企业内部和外部分析出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因素。本文只从微观角度,也就是企业内部进行分析与探讨,主要包括供应链管理、企业文化和 63 2010年第6 期

安全理念是企业安全发展的源动力

长庆油田采气二厂按照长庆油田公司安全管理模式正常运行过程中,与从本厂分离的长北外合作区进行安全管理现状对比,该区按照的壳牌(中国)有限公司安全模式运行,经过一年时间,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一、对比分析的内容和目的 (一)概述 第二采气厂是长庆油田公司2000年12月12日组建的天然气生产单位,2002年第二采气厂开始建立安全管理体系;长北合作区是中国石油与壳牌(中国)有限公司的天然气合作项目区,管理和建设榆林气田北区(141井区)。目前长北合作区由原作业区的管理干部和人员按照合同约定整体劳务输出,仅有个别管理人员作了调整,操作人员、其他管理人员没有发生变化。 (二)对比分析的内容和目的 2007年1月1日,长北合作区全面运行。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长北合作区操作人员、大部分管理人员没变,管理区域、地域条件、生产工艺没有变化,安全管理有着长足的进步。 通过对两个单位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体系建设和运行、制度、理念、文化、硬件投入、员工培训、风险管理等八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其目的:一是查找第二采气厂在安全管理中的不足;二是借鉴长北合作区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率;三是加快推进安全自主管理,健全安全长效机制,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二、第二采气厂与长北合作区安全管理的对比 (一)组织机构 1、机构形式 长北合作区对安全事务垂直管理,实行直线经理负责制。横向设置了安全主管(如图1)。 第二采气厂的组织机构与公司对应设立。厂设立安全委员会,厂长任主任,厂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委员。厂机关设质量安全环保科作为安全主管部门。机关其它管理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分管安全工作(如图2)。

企业管理理论发展

企业管理经历发展阶段,其主要理论和代表人物 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主要内容之一企业管理的发展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 1.18世纪至19世纪的传统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一直存在的手工劳动,管理,实施由单个资本家,这是一切事物的个人经验与管理职能的分离。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查尔斯·巴贝奇,罗伯特·欧文。 《国富论》出版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在英国工业革命以前,书中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做了系统的描述,被誉为"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该书作者亚当 ·斯密因此获得了政治经济学古典学派"创立者"的称号。 查尔斯·巴贝奇进一步发展了亚当·斯密关于劳动分工的利益的思想,分析 了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 欧文的管理思想基于“人是环境的产物”这一法国唯物主义学者的观点,人们有充分理由把他称为“现代人事管理之父”。 2.20世纪20至40年的科学管理阶段 与经营权分离的资本家的阶段,管理总结管理经验,使之系统化和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是泰勒,和亨利·甘特 泰勒在他的主要著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中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20世纪以来,科学管理在美国和欧洲大受欢迎。理论核心是管理要科学化、标准化要倡导精神革命,劳资双方利益一致实施科学管理的结果是提高了生产效率,而高效率是雇员和雇主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因此,泰勒认为只有用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替代传统的经验管理,才是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 亨利·甘特是泰罗创立和推广科学管理制度的亲密的合作者,也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之一。甘特提出了任务和奖金制度,发明了甘特图,即生产计划进度图。甘特非常重视工业中人的因素,因此他也是人际关系理论的先驱者之一, 管理学界有人认为,甘特用图表帮助管理进行计划与控制的作法是当时管理技术上的一次革命。有了它,管理部门就可以从一张事先准备好的图表上,看到计划执行的进展情况,并可以采取一切必要行动使计划能按时完成,或使计划在预期的许可延误范围内得以完成。

企业战略管理经典案例

第一篇企业战略管理经典案例 ●战略管理总论 ●企业战略分析 ●企业战略规划 ●企业战略选择 ●企业战略实施 目录 第一章战略管理总论 第一节企业战略涵义 第二节企业战略特征 第三节企业战略管理过程 实用案例1 索尼:为何你的品牌套路开始失效 实用案例2 麦当劳:有效实施管理控制 实用案例3 古井酒厂:实施PPSP战略 实用案例4 春兰公司:大胆决策,周密部署 实用案例5 福特汽车:经营战略控制过程 实用案例6 海尔:优势企业经营战略 第二章企业战略分析 第一节企业内部条件分析 第二节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实用案例1 柯达:与机遇失之交臂 实用案例2 摩托罗拉:从集权到分权的演绎 实用案例3 福特汽车:系统的外部环境分析 实用案例4 梅赛德斯:面向市场,赢得竞争 实用案例5 长虹:捍卫民族彩电的价格战 第三章企业战略规划

第一节企业总体战略 第二节单一经营发展战略 第三节多样化发展战略 第四节一体化发展战略 实用案例1 福特汽车:一个世纪的辉煌 实用案例2 福特汽车:“优秀中心”的全球战略实用案例3 联想集团:独具特色的海外发展战略实用案例4 青岛啤酒:在困境中崛起 实用案例5 长虹:跻身“世界500强”的梦想 第四章企业战略选择 第一节战略制定框架 第二节影响战略选择的因素 实用案例1 福特汽车:经营战略选择 实用案例2 日本松下:战略转移,走为上计实用案例3 苹果公司:走出经营困境 实用案例4“康师傅”:迎合需求,占领市场实用案例5 通用:组织结构创新与战略选择 第五章企业战略实施 第一节战略计划体系 第二节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 第三节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 实用案例1 福特汽车:历史使命与战略目标 实用案例2 通用:推行分权制度 实用案例3 德州仪器:改善组织机构 实用案例4 惠普与王安:截然不同的命运 实用案例5 耐克公司:与阿迪达斯的竞争策略实用案例6 肯德基:与麦当劳的竞争战略 实用案例7 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竞争战略

安全发展是企业的生命之本(四篇)

方案计划参考范本 安全发展是企业的生命之本(四篇) 目录 安全发展是企业的生命之本一 安全就是企业生命二 安全是企业的命脉三 安全是煤矿企业的生命四 - 1 -

安全发展是企业的生命之本一 安全事关职工的根本利益,事关企业发展稳定的大局。因而,安全发展是企业的生命之本。 树立安全发展新理念 安全认识是安全发展的前提,企业要安全发展,首先要统一干部职工安全发展的思想认识,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以牺牲精神文明、生态环境、职工生命为代价的短期发展行为,片面追究经济效益,是无用的效益。企业要根据生产的具体实际,真正使干部职工从思想上提高安全发展的认识,针对职工队伍的现状,创新职工安全理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使职工树立起安全发展,国泰民安的理念。同时,强化落实各种安全生产规程的学习,对安全发展意识淡薄的个别职工进行预防性教育,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帮教,从而使不同岗位的员工树立起操作零违章,安全零事故的理念。以安全发展教育的转变,促进职工思想观念的转变,把保护职工的健康和安全作为安全发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企业安全发展新理念教育的不竭源泉。 创新安全管理制度 实现安全发展,制度是决定的因素。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规章制度。安全发展,国泰民安,是半个多世纪安全生产血的教训的结晶。我国每年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000多亿元。千人死亡率是0.12,而发达国家仅0.02。安全发展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国泰民安的重大问题。一个企业安全发展,既受社会安全发展的制约和激励,又要注重自身的安全发展,企业必须使自身的 3 / 3

财务管理理论发展史

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早期是作为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而诞生的,它是属于微观经济理论的一个应用学科。直到今天,不少的学者还是认为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理论、生产理论、市场均衡理论及生产要素价格理论为财务管理学提供了理论基础。然而在它发展了百余年的过程中,至今仍未找到统一的概念。其中一个是:财务管理是研究企业货币资源的获得和管理,具体地说就是研究企业对资金的筹集、计划、使用和分配,以及与以上财务活动有关的企业财务关系。(《财务管理》,卢家仪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传统意义上的财务管理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无疑有着与人类生产活动同样悠久的历史,但现代意义上的财务管理无论就时间还是就理论发展而言,都只是近百余年的事情。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育的不完全,以及新中国长达30年的计划经济制度,使得我国近、现代财务管理的实践与理论发展在总体上显著地落后于发达国家。为此,欲知近、现代财务管理的内容构架及其发展过程和趋势,我们就不得不首先从西方谈起。 早在15世纪,商业发达的地中海沿岸城市就出现了有社会公众入股的城市商业组织。商业股份经济的初步发展,要求企业做好资金筹集、股息分派和股本管理等财务管理工作。尽管当初尚未在企业中正式形成财务管理部门或机构,但上述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性确已在企业管理中得以凸现。到了20世纪初,由于股份公司的迅速发展,许多公司都面临着如何为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和加速企业发展筹措所需资金的问题。故在这个时期,财务管理的重点就是筹资财务问题。1897年,美国财务学者格林(Thomas L.Green)所著的《公司理财》,被学界认为是筹资财务理论的最早代表作。其后的如1910年米德(Meade)的《公司财务》、1920年斯通(Arthor Stone)出版《公司财务策略》。由于这一时期西方资本市场发育日趋完善,各种金融机构的出现和金融工具的使用,加上企业扩大规模的需要促使财务管理学研究企业如何利用普通股票、债券和其他证券来筹资;金融中介如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及信托投资公司在公司筹资中的作用。当时财务管理的侧重就是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的描述和讨论。 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大萧条,企业的破产、清偿和合并成为财务管理研究的主要问题,以及是对公司偿债能力的管理,这一时期的财务管理的重心是企业与外部市场之间的财务关系处理。这为企业财务状况的系统分析及对资产流动性分析打下了基础。 20世纪50年代是财务管理划时代的分界线。1952年,美国著名财务学家哈里?马可维兹在《财务杂志》上发表的《资产组合的选择》一文,

公司发展战略规划案例

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企业生存的关键是什么?说到底就是市场和利润,没有市场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企业就生存不下去。当领导要有威信,要有群众基础,就必须要有作为,能带领企业全体员工创造尽可能多的利润,让企业员工口袋里的钱一年比一年增长,做领导的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说话才有份量。杭州天开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发展到今天的规模,离不开领导、同志、员工的努力。但是,随着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基础设施投资明显降温,使公司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同时,公司本身目前也面临一些问题,对公司今后的发展形成制约,如企业发展方向模糊,战略目标不明确,机制不灵,公司内部人员结构失衡,技术管理人才匮乏,市场开拓较被动,内部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等,公司今后到底如何发展?怎么生存和做强?以下是我对天开公司今后发展的几点构想: 一、制订战略,明确目标,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市场不同情弱者。 在当前市场经济秩序已经基本建立和完善的大好环境下,根据国家、我省及杭州市的中长期宏观经济政策,结合本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必须很好地明确企业发展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从而突出各阶段工作的重点。一步一个脚印,使企业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变化,避免发展中的大起大落,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高起点绘就企业发展蓝图,长远的、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的发展战略规划,能够对我们企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指导性作用,同时,也能提高企业的凝集力,使员工自觉融身于企业的发展目标中,群策共力。鉴于此,我们已与省经济规划研究院进行了初步衔接,计划委托该院为我公司编制公司20年发展战略规划,为公司发展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二、突出主业,多业并举,向多元化发展 目前甚至将来一段时间,国家特别是我们省的经济增长速度仍会较快,基础设施投资规模较大,为我们赢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应看到建筑业受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影响较大,市场管理还不尽规范,为了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有效化解市场风险,在公司的产业发展战略上突出园林和市政这两块主打业务,将其做强做大,形成品牌优势,同时向其他产业领域延伸,具体有如下设想: 1、借着公司园林绿化资质升一级的机遇,利用各种手段宣传自己。一是公司要开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新产品,桐庐园艺场要“走出去、请进来”聘请浙江大学、浙江林学院等科研单位的资深专家做技术指导,与上述单位长期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争取成为上述单位的科研基地、实习基地、种苗实验基地,发展鲜切花、无性繁殖、湿地植物、无土栽培等新科技、新产品,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公司业务在扩展上要开拓视野,主动出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观念的提高,对周围环境越来越注重,因此业务向住宅小区、

可持续发展企业案例分析---以茅台为例

茅台危机的来临: 茅台的大起和大落: 大起:经过10年发展,茅台的价格翻了10倍,一直到2012年之前,出厂价为819的53度的飞天茅台酒在市场上可以卖到2300多,茅台的供不应求促使了很多经销商预感茅台的大热,纷纷开始囤积库存,与此同时,茅台的股价也一直高居沪深第一股的位置,也因此吸引了更多投资者的买入。 大落:然而,茅台危机的开始于2012年。2012年初中央出台了明文规定,禁止政府官员三公消费出现茅台。2012开始,茅台的销量和销售额出现了增速减缓的现象,由于购买需要提前5年,因此现在茅台销售的仍是5年前茅台所受到的订单,而通过茅台的预售账款的下降,我们可以了解到茅台的销量已经在急剧缩水,我们甚至可以预测,2012年后的第五年将是茅台真正危机的来临,与此同时茅台的许多终端销售也无人问津,茅台的股价大跌。 茅台2012年所遇到的问题,并不止是中央的出台的禁酒令,对茅台产生影响的还包括2012年被曝光的高端酒“塑化剂”风波,以及中国经济的增速放缓,对茅台的市场销量减少起到辅助的作用。然而,对茅台造成影响最大的仍是“限三公”政策的出台,而茅台之所以会受这一政策如此大的影响,在于茅台以往逐渐养成的政府依赖症. 原因分析: 首先通过揭示茅台真实的消费群体,引出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并提出茅台和政府的利益关系: 想要了解茅台为什么销售出现了问题,首先需要了解到底是哪些人在消费茅台。 了解高端茅台酒的人都知道,喝酒的人不买,买酒的人不喝。我们通过调查得出,在禁酒令出台之前,茅台的购买人群中,40%为政府的公款消费,50%左右为企业购买,而个人购买仅占10%左右,而更让人惊讶的是,茅台的最终消费群体,95%均为政府官员,普通民众购买高端茅台的比例仅有5%左右。通过这一系列数据,我们就可以知道,茅台最主要的消费者,是政府。因此,当中央出台禁酒令后,茅台的危机也必然出现。 而造成茅台今天如此严重的政府依赖症,就必须先分析茅台和政府之间存在的利益关系. 说明茅台与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 说到茅台和政府的关系,并不只是生产商和消费者的关系。茅台与政府之间有着复杂的利益关系。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特别是贵州省政府,茅台集团每年贡献的GDP大约可以站到整个贵州省的7%左右,因此茅台的发展对于提高贵州政府的政绩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茅台的发展也可以帮助解决当地低素质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从而促进贵州省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通过这些,茅台的确能够给社会带来很多正面效应,从这个角度来说,贵州政府会出台很多政策保护茅台也就不奇怪了。 从茅台的角度来说,依靠地方政府的政策保护,在新中国解放后获得很多的发展机会,通过政府获得的资源,也为茅台获取利润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途径。 茅台与政府的关系远不止这么简单,腐败的跑部钱进体制和不节俭的公款消费是使茅台一步一步成为中国公款消费的象征的幕后推手。茅台利用政府官员无节制和不节俭的公款消费,不断去迎合某些畸形的需求,同时依靠官员的腐败作风不断自抬身价,才会出现后来普通民众喝不起的高端茅台酒。简单的说,茅台近10年的飞速发展是建立在中国体制的腐败之上的。

企业关于安全发展演讲稿

企业关于安全发展演讲稿 无论是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还是一个家庭的温馨健全,安全发展都是构筑企业大厦的基石,是营造家庭温馨的根本。为大家整理了企业关于安全发展演讲稿3篇,欢迎大家阅读。 企业关于安全发展演讲稿篇1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只有生命才会创造奇迹。没有生命,一切无从谈起。安全责任,就是生命的保护神!责任让家庭宁静安全、爱意盈盈!责任让工作更有战斗力和竞争力!责任让社会平安稳健发展!一句话:安全工作需要责任,责任让美丽的生命健康永恒!让我们手牵着手共建安全堡垒,肩并着肩共铸钢铁长城! 安全系于责任,责任重于泰山。失去了责任,随之而来的就是哭声、是血泪,是家庭的破碎,是企业的泥潭,是社会无法承受之重。责任多一分,隐患少十分。让我们一起,担起责任,守护健康,呵护生命! 一个个悲情的瞬间、一声声哀痛的呼唤,像一块块寒冷的冰,撞击着我们的眼球,刺激着我们的神经,搅动着我们的心灵。我们尝试让安全领域的反面阴影摆脱正面光环的掩盖,呈现于世人眼前,希望对人们形成一种记忆的刺激与强化,刺激人们对那些忽视安全事件的长久记忆,刺激人们对不可推卸的安全责任的重新认识。不管你在什么岗位,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请看到事故的危害、平安的可贵。让我们用责任,来呵护身边每一个生命吧! 凡事都应遵循法规、准则,安全也不例外。幸福和痛苦,仅在一念

之差,只缘于你触碰了那本不该碰的“高压线”。安全关乎你、我、他,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有可能以你、以我、以他,甚至更多的无辜生命为代价,在岗一天,就要尽职一天。岗位上的一时疏忽,也许留给你的是一世的苦痛与不幸。 安全责任,重在落实。这八个字,除了带给我沉甸甸的感觉之外,再无其它。 最近,一直在很费心思的琢磨: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进一步推进安全责任的落实;如何创新安全管理机制:如何做到结合实际,如何真正避免安全工作成为一页泛黄的纸张。思考这些问题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安全。一切为了安全。 纵观历往,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导致的安全事故,事后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取得教训,大多都是因为人的安全意识未到位、物的隐患未消除系列问题所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不管是什么,但都不是大家所愿的。 既然发现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放任问题而不顾,一味地追究责任,急于惩处责任人。对于已经存在的事实,我们不能推诿卸责,相反地,应该理性面对,有所担当,敢于担负责任;遇到问题迎难而上解决问题,尽可能的将伤害减至最小范围内,尽最大努力将伤害和损失减至最小范围内。 不能低水平的重复。那么,对于事故的发生我们是否也可同样做到如此,杜绝事故的频发? 从以往发生的事故案例中,我们可以找出或者看到当下发生事故的

品牌理论发展史

品牌理论发展史 侯芳 (湖北大学,湖北武汉) 【摘要】品牌理论研究与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环境的变动、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以及企业追求的调整,品牌理论从诞 生至今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求证和实践的过程。如今,由于全球生态环境遭 到相当程度的破坏,品牌理论又将演变出一些新趋势。 【关键词】品牌;西方品牌理论;发展进程;中国品牌理论研究成果;新趋势。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Brand Theory Hou Fang (Hubei University, Wuhan, Hubei Province) 【 Abstract 】The study and development of brand theory have gone a relatively long-term proces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changes of market environment, the changing needs of the consumers and the adjustment of enterprises` pursuits, brand theory has experienced a continuous process of exploration, confirmation and practice from the very first moment of its birth to the present. Today, brand theory will evolve into some new trends because the glob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considerably destroyed. 【 Key words 】Brand; Brand Theory of Westerners;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the Research of Brand Theory of China; New Trends. 一、前言 1.1 概述 品牌理论是企业对其品牌管理及营销活动的基本指导思想,它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或者一种企业思维方式。从品牌营销的实践来看,品牌的出现可追溯到19世纪早期,酿酒商为了突出自己的产品,在盛威士忌的木桶上打出区别性的标志,品牌概念的雏形由此而形成。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生产和交换日益向纵深发展,社会经济与市场环境的变迁以及企业社会经验的积累,更重要的是由于生产过剩的缘故,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卖方市场,同类产品的竞争不断升级,企业呼唤更为成熟的品牌理论。此后品牌理论发展的基本轨迹大致经历了由以品牌为中心到以顾客为中心再到注重社会责任的过程。从品牌观念出现至今,品牌理论先后出现了品牌观念、品牌战略、品牌资产、品牌战略、品牌关系理论等观念。21世纪以来,品牌学家把品牌和生态结合起来,于是品牌生态学成为了当代以及未来品牌理论发展的新趋势。 1.2 文献综述

公司安全生产中长期发展规划.

公司安全生产中长期发展规划为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的指示精神和决策部署,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控制企业安全生产活动,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人的安全管理职责,杜绝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遏止重大责任交通事故,减少一般交通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按照公司安全生产重点工作目标分解要求,结合企业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制订中长期规划并予以实施: 一、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二、2012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总目标 1、安全指标 (1重特大责任交通事故为零; (2一般事故频率次要责任以上少于次; (3安全责任事故死亡率少于0. 每千人; (4直接经济损失控制少于万元; (5G PS监控交通违法行为全年不得超过全省企业平均违法次数; (6火灾事故次数为零。 2、五个达标: (1从业人员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率为100%; (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司乘人员持证上岗率100%; (3事故隐患整改率100%; (4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率100%;

(5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企业。 公司各部门依据本安全生产目标,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上进行分解,签订各级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确定量化年度安全工作目标,以便于考核评定。 三、当前至2015年安全目标(公司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今年是公司提出“十二五”规划的第三年,也是企业落实年和安全生产年,公司根据“十二五”精神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制订公司五年安全目标。 五年安全部标:追求最大限度地不发生各类道路交通安全责任事故,不发生工业安全生产事故。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从业人员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员工队伍安全素质,在企业各级建成完善的,体系化的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 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依据新的法律法规及时修订、完善、补充公司各项安全管理制 度; 二、根据安全管理制度制订相关的安全工作操作规程; 三、坚持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1、是定期组织驾驶员和责任经营人的安全教育培训; 2、是定期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四、坚持开展对车辆的季节性安全检查,节假日安全检查,综合安全检查和日常安全检查; 五、坚持以科技为支撑,提高技防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