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生物课件

初中生物课件

初中生物课件
初中生物课件

初中生物探究实验的教学设计

第一个探究实验设计“馒头在口腔中变化”的实验设计

第一部分教案设计与教学过程:

一、探究实验目标

1、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结论。

2、通过实验进行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用实验来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知识的兴趣及其探究能力。。

二、探究实验准备

、 1、实验材料准备

新鲜馒头、淀粉、麦芽糖、碘液、烧杯、试管、温度计、三角架、石棉网、清水、火柴、标签纸、消毒棉、镊子、刀片等。

2、实验安排

全班48人,2人一组,共分24组。

3、课时安排:l课时。

三、探究实验方法:

学生自主设计探究实验过程,运用观察、交流和讨论进行探究活动。

四、探究实验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一胖一瘦两名学生谈一谈平时自己的饮食情况,其他同学参与讨论分析两人出现胖瘦的原因,以引起学生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胖瘦关系的思考:探究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吸收的变化过程。

(二)探究实验的设计

1、提出假设:

馒头在口腔中变甜吗?

2、提出问题:

细嚼馒头,说说能尝出什么味道?思考为什么会尝出甜味?馒头在口腔中,牙齿、舌和唾液各起什么作用?馒头变甜说明馒头中的淀粉变成了什么物质?

3、制定计划:

①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3小块。

②将A块和B块用刀细细地切碎,C块不做任何处理作为一种对照。

③取唾液分泌物:用凉开水漱口,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约1分钟后,用干净的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

④取3个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2、3号,然后做如下处理:a、将A 馒头碎屑放入1号试管里,注入2毫升唾液,并进行充分的搅拌。b、将B 馒头碎屑放入2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清水,并进行充分的搅拌。c、将C 馒头块放入3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不进行搅拌。d、另加4号和5号分别放入淀粉和麦芽粉,并各加入2毫升清水。

⑤将这5支试管—起放入37度的温水中。

⑥5—10分后取出这5支试管,各滴2滴碘液、摇匀,然后观察并记录

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4、得出结论:2、3、4号试管中变蓝。说明2、3、4号试管中馒头(淀粉)没有被消化;1、5号试管中没有变蓝。说明1号试管中馒头(淀粉)被消化成麦牙糖。

5、交流讨论: 1、2、3号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并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从全班28组中抽出8个小组,由学生把自己实验中得到的颜色结论汇总并交流:

①你的实验结论与其他组学生一样吗?如不一样请分析原因?

②食物与牙齿、舌和唾液有什么关系?

③为什么要放在37度的温水中?

④根据1,2、3号试管中的颜色变化,证明:馒头消化需要哪些条件?

⑤馒头在口腔中变甜,是在什么条件下出现的?

6、课堂评议:

①学生自主性探究实验设计是否正确?

②实验结果和假设与观察是否一致?

③学生在操作中是否有问题?

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探究了哪些知识?

⑤学生在实验中有无改进的设计?

第二部分总结与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陶行知也有一首著名的诗:“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姥。”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不仅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还能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实验能力。

在本节实验教学中,我突出了探究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采用探究思维方式来进行实验,通过反向探求、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方法,来达到实验教学的目标。

二、以学生为主体,加强自主性探究实验。

探究性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来根据实验要求,自行制定计划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亦由学生相互进行论讨交流,共同协作解决问题。

三、教师的指导,不能够束缚学生的主动性。

实验过程中,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实践性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在指导时,重点应放在怎样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上,要在不影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前提下,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对有问题的小组作个别指导,以帮助所有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实验目标。

四、实验过程中注意到学生各种能力培养。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有意地注意到学生以下几种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1、发挥学生自主动手实践的能力;

2、细心观察的能力;

3、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善于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五、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创造性的应用和发挥。

让学生自主性设计实验计划,其目的就是鼓励学生们要敢于创新。学

生实验活动不是一种接受性学习,而是一种发现性学习,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创造性解决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由此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物实验教学实践性强、动手动脑的教学实验机会也多,如何创设更多更好的实验课,使学生在探究实验中学会研究并获得探究学习的能力,这是我在今后教学中所要努力的方向。

第二个探究实验设计:《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生物学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探究的基本步骤,并能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本节实验探究课的设计,非常适合正处于闲散假期生活刚过而迎来紧张学习生活的同学们。带着一颗对事物的好奇心,学生既能通过实验活动激发自己探究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又能锻炼自己发现问题,大胆设想,勇于实践等能力。并且本节的实验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简单易行的实验材料,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处处有学问,只要留心,生物学知识就在身边。这样可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同时也拉近了学生与科学的距离。教学理念: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形成概念,巩固基础知识,获得基本实验技能有着重要价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食物中含有能量,含有营养物质,六大类营养物质的名称和特殊的鉴定方法。知道不同食物中所含营养物质不同。

能力目标:运用实验法探究食物中是否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悟科学知识源于科学实验的方法;体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品质和不偏食、挑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不同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鉴定方法。

难点:1.了解不同食物中各种营养物质成分的含量不一样。

2.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教学策略:

探究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讨论法,学生自主学习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教学流程:

1、设置问题情境

提出探究问题教师先做一个“小魔术”,激发学生兴趣。课前用米汤在一张白纸上写上字,待干后没有字迹,再拿到课堂上来。让写生用碘液把此白纸打湿,然后出现了“我爱生物学”几个蓝色大字。学生非常惊奇,为

什么白纸上会有蓝色的字呢?再演示“淀粉遇碘变蓝”这一特性,并告诉学生小魔术的原理。然后通过观看食物图片提出问题:我们常吃的这些食物中,哪些含有淀粉?哪些含有维生素?哪些含有蛋白质?哪些含有脂肪、无机盐、水份等。此时,学生热情高涨,表现出强烈的探究欲望。2、明确实验原理

尝试作出假设要解决上述问题,学生可先大胆作出假设。猜想某些食物中所含不同的营养物质。教师把几种营养物质的性质一一演示介绍,根据不同性质进行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成立。

3、制定探究方案

进行探究实验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成立与否,就得制定完善的探究方案并进行实验,这是整个探究性学习的一个核心,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是参与者,研究者,指导者和调控者。

4、营造交流氛围,分享探究成果

完成实验后,有的学生急于想把自己的体验和发现告诉同学,有的学生急于想知道自己失误之所在,及本人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教师及时总结,让各组间相互交流,分享探究的成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