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中的作用

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中的作用

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中的作用
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中的作用

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中的作用

背景医疗机构作为发现传染病的前沿阵地、传染病的易发场所、预防控制的第一现场和中坚力量,对传染病防控工作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随着传统传染病的再燃、新发传染病的出现和世界范围内流行,生物恐怖引发的相关问题的出现,我国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正面临新老传染病的双重威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任重道远。传染病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公共卫生问题,而成为与政治、经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重大社会问题。SARS、甲型H1N1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的暴发引导公众重新认识健康问题对经济、社会、政治、国家形象的负面影响。

系统分析总结我国现行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功能及其实现情况,对加强传染病管理,优化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实践,构建传染病防控的科学应对体系,建立群防群控、群策群力的疾病控制系统有重要现实意义。研究目的1.明确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功能框架。2.探讨国内医疗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功能的实现情况。3.总结国内医疗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功能实现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研究方法1.明确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功能框架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对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任务作出了明确规定。收集和总结国内外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的功能、功能类别和内容,以医疗机构实际承担的传染病防控工作为基础,建立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功能框架。2.被调查医院防控甲型H1N1流感案例研究本研究选取北京某所三级甲等医院,调查2009年5月1日至2009年11月30日期间该医院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工作现状。选取该医院呼吸道疾病一线科室的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

选取几个关键人物进行深入访谈,了解被调查医院防控功能的实现情况和存在问题。3.中美临床指导制度和防控实践比较中国卫生部和美国CDC是中美两国发布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和信息的卫生行政部门,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卫生部和美国CDC官方网站的甲型H1N1流感指导文件,比较两国临床指导制度制定情况和防控实践实施情况。结果和讨论1.明确医疗机构传染病功能框架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功能包括传染病监测、传染病治疗、感染控制、预防性服务。2.被调查医院防控甲型H1N1流感案例研究案例研究结果表明,从四个传染病防控功能来看,一方面该医院的防控功能实现较好。

相应的防控制度和组织结构较健全,防控实践实施较好,防控工作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另一方面,研究结果也反映了该医院的制度临床指导性不强,医务人员的防控知识水平和防控意识有待增强,应对大流行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增强。2.1制度较全面,但临床指导性不强被调查医院制定并定期修订传染病工作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甲型H1N1流感防控制度和工作流程。甲型H1 N1流感的临床指导制度多来源于卫生部,医院制定的制度多为工作流程,检测、诊断、治疗方面的指导制度较少。

2.2组织较完善被调查医院按照行政领导和业务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三

级防控组织结构,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够集中领导、职责分明,秩序井然、整体工作效率较高。组织结构包括行政、医疗、医技、后勤、药学等部门,结构较完善。其中,专家会诊组成员既是不同专业的业务指导,又是相关科室的行政领导,在制定和实施防控策略时有较好的号召力和执行力。2.3甲型H1N1流感防控实践实施较好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功能框架,评价被调查医院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现状,该医院甲型H1N1流感监测、治疗、感染控制和预防性服务实施较好。

传染病防控功能实现情况较好。2.4甲型H1N1流感防控绩效显著被调查医院没有发生院内感染、医务人员感染和甲型H1 N1流感的死亡病例,实现了北京市卫生局提出“三个零”的防控目标。2.5传染病知识态度一般,防控意识不强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医护人员的传染病知识、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掌握较好,对医院制度的知晓情况较好,培训演练参加率较高。存在问题有知识更新不及时,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控意识和防控能力不强、应对大疫情的能力有限等。

3.临床指导制度和防控实践比较结果我国临床指导制度比较笼统,操作性和针对性不强。我国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实践与美国相比,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国有特有的预检分诊制度,二是我国的抗病毒药物种类比美国的要少,供应相对不足。本研究的创新之处本研究是我国首次针对医疗机构开展传染病预防控制功能的调查研究。根据医疗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功能框架,结合甲型H1N1流感防控实例,并通过中美甲型H1 N1流感防控相关制度比较,研究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功能及其实现情况。

研究结果可为政府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对我国医疗机构提升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力,缓解传染病疫情暴发时压力、解决存在问题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案

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案为加强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防止疫情发生,降低发 病率,切实保护广大教师、学生的身心健康,维护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切实有效防止传染病的流行,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四早要求,提高快速反映和应急处理能力,将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确保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宣传传染病知识,提高师生公共卫生意识,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2、依法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传染病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3、快速反应: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出现疫情,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成立防控传染病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监督检查此项工作。根据传染病疫情的预测与变化不定期召开会议。在县教育局防控办指导下日常管理校卫生室,具体负责传染病防治工作及技术指导,配合开展相关宣传工作,负责应对学生中出现的应急状况。 四、应急体系 建立以校长挂帅的应急领导小组,疫情发生时紧急启动。视疫情严重程度决定启动规模,发生重大疫情全面启动。

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孙连桥 副组长:于顺礼郑军苏艳生 成员:丁焕然龚大平李长利高立军张江浩贾绍忠张梦红张术超各班班主任 五、传染病疫情上报制度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按校领导的要求,建立我校传染病上报隔离制度,内容如下: 1、卫生室为传染病疫情责任人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兼职教师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2、班级内发生传染病,班主任第一时间报卫生室,上报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及联系方法、所患疾病、发病日期、诊断单位,并在规定的检疫内进行跟踪调查。 3、教工发生传染病,年级组长在第一时间报卫生室,上报内容同2。 4、卫生室在接到班主任、年级组长上报疫情后,在第一时间上报县防疫站和县教育局防控办,并向校长汇报。 5、卫生室指定专人负责疫情报告,如发现传染病应按照规定时限以最快的通信方式,向发病地的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6、传染病患者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进行隔离治疗,传染期内不得复课复工。复课复工时要出具门诊诊断证明及病历,须经校医查验批准。 7、对于班级发生疑似传染病的,班主任在第一时间报卫生室,由卫生室进行现场调查,确有传染病可能的,同时进行处理。 六、工作措施 1、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和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健康教育课、校园广播站、黑板报、晨会、班会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学生及家长对传染病预防、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生活和卫生

学校传染病疫情预防和控制工作方案50069

郎溪益华双语学校 传染病疫情预防和控制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以及卫生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05]8号)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报告工作,切实按照《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去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使学校的传染病疫情控制在最低限度,积极营造一个健康的学习场所,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 二、具体措施 1、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 组长:孙伍志 副组长:汪忠成左则伟凃莉余凡诸先成 成员:左则伟张虹罗书锐倪静肖学勤江小四李生亮及各班主任、生活指导教师。 2、疫情报告人即校医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3、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校医、到学校领导的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

4、认真做好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测工作 (1) 晨检在校医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及时告知年级部,然后由年级部统计报告给校医, 校医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2)班主任及生活指导教师要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及时报告给校医。校医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治疗。 5、认真做好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 (1) 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校医必须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 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校医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 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班主任必须第一时间带医院检查治疗并及时通知家长。 (4) 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校医必须在24小时内最好立即报出相关信息;并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5) 专门制定秋冬季传染病及病愈情况日报表, 日报表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于每天(包括周六和周日)上午8;00前经年级部交校医室,即使无新发病例,也必须每天作“零报告”; (6) 校医要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郎溪县人民医院和县疾控中心报告。 6.认真做好消毒防患措施 (1)教室门窗要打开,尽量保持通风,课间要求学生尽量不要待在教室里,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

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 措施 宣化镇岳窑小学 2014.9

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一、遵循预防为主,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1、做好常见传染病预防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各班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出好宣传专刊。定期学习食品卫生知识,保障师生健康。 (2)利用健康教育课,开展好以预防常见病为重点的健康知识教育。 (3)印发《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供全校教职工传阅学习,增强教职工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2、开展"三管四灭"(管污水、管粪便、管垃圾处理、灭蝇、灭蚊、灭鼠、灭蟑螂)为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3、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按照《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要求,切实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的管理和监督,严格购物登记、试尝留样、餐具消毒、食堂员工每年体检、持证上岗制度,发现卫生问题及时整改。食堂管理者要坚持对饮食从业人员每日晨检,发现传染病患者,立即停止上岗,并及时报告学校校医、教育处。杜绝食品卫生事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 4、有计划的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5、合理安排学生的生活、学习、注意劳逸结合,教育学生养成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生病及时就医;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6、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共同做好学校周边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饮食摊点的整治,消除引发学校传染病的隐患。 7、加强部门管理,切断外来传染病源。 8、做好预防常见病的必要药品等物资储备。 二、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1、班主任要按要求,坚持对学生每日晨检、午检和报告,宿舍管理老师坚持对住宿生晚上回宿舍检查和报告,把预防常见传染病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对因病请假在家的学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在校生病的学生要及时送医务室诊治,对需送医院进一步诊治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家长陪同前往。并把检查结果记入班主任日志和值班记录。 2、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1名高烧学生或者1天内有3个学生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及电话询问请假学生发现为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班主任、宿舍管理员应当及时报告学校医务室、教育处。执行"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以控制传染病的蔓延。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班主任、宿舍管理员应当及时报告学校医务室、教育处,学校校医应当在24小时内向上级机关报告。

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麻疹病毒为病毒),又是一种疫苗可预防传染病。未免人群普遍易感,20世纪60年代之前,几乎每个儿童都感染过麻疹。 至今人们只发现一种病毒抗原类型,麻疹病人是唯一传染源,无动物宿主,也没有无症状的病原携带者。 患病后和接种麻疹疫苗均可获得持久免疫力,近年来发病有大龄化趋势。 麻疹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末春初为高发期。 麻疹的免疫预防策略 达到并维持95%人群免疫力的策略 让每一个儿童都获得免疫机会: 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8-12月龄麻疹疫苗第一针(基础免疫); 麻疹疫苗的加强免疫:18-24月龄麻疹疫苗第二针;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活动:依据麻疹流行情况开展强化免疫活动,保护大龄儿童。 国家免疫规划目标: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 临床特征:发热(体温可达40℃)、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有红晕的灰白小点(科氏斑)及全身斑丘疹,典型麻疹可概括为“发热三天,出疹三天,退热三天”; 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有支气管肺炎,其次为喉炎、脑炎、化脓性中耳炎等导致病情严重恶化; 麻疹传染性极强,在人群密集的小学及幼儿园容易发生流行。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麻疹病毒存在于患者的鼻咽分泌物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通常要直接与患者接触才被感染,通过第三者或衣物间接传染的可能性较小。 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传染期:出疹前后5天内为本病的传染期,如果合并肺炎,应延长5天。 易感人群 没有患过麻疹或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不论男女老幼皆易受到传染。 6个月以下的小儿从母体获得免疫力可暂不受传染。 如果母亲没有患过麻疹,新生儿也能发病。 患病后大多能获得终身免疫,个别人可能两次患麻疹。 麻疹潜伏期一般在8-14天左右,少者可短到6天,少数接受过免疫注射者可延长至3-4周,症状也较轻。控制措施 在流行期间,尽量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集体单位一旦发现麻疹后应要求病人隔离,并避免易感人群的接触。 对易感者酌情进行应急接种。接种减毒活疫苗后产生抗体的时间较麻疹的潜伏期早,故在接触后2日内接种有预防效果。 麻疹和风疹的鉴别 麻 风疹 疹潜伏期:8~14天;14~21天; 前驱期:3-4天,1~2天,

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制度

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制度 为了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贯彻实行国家“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贯彻实行国家“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及传染病防治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二、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和健康教育。 1.定期对本院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培训。 2.根据传染病疫情,适时开展传染病防控救治演练,提高医务人员应急处置传染病的能力。 3.在病人来院进行保健、诊疗、康复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各种方式,对病人及家属开展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4.通过专家讲座、义诊、咨询,利用宣传橱窗、版报、图片、健康教育处方等宣传资料以多种途径对病人及公众开展健康教育。 三、组织开展群众性卫生活动,加强环境卫生建设,消除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的危害。 四、实行国家免疫规划制度,按规定开展传染病的预防接种。 五、对传染病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实行首诊负责制。

六、严格执行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医务人员发现法定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按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配合上级部门做好重点传染病监测报告。 七、遵循标准预防和基于传播方式的预防原则,在对患者进行诊疗的过程中,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传染性疾病病原体的传播方式,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为医务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与防护用品。 八、严格执行医院《消毒隔离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办法》,防止传染病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 九、诊疗过程中传染病的防控。 1.按国家要求设置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医院指定的科室进行诊治。不得歧视、推诿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 2.对患有甲类传染病以及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的病人 和病原携带者,必须安置到医院指定场所进行观察、隔离和治疗。对其他法定传染病病人或者病原携带者,根据需要按规定予以必要的隔离治疗。 3.按国家规定对特定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进行转诊、追踪随访。 4.配合上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进行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采样与 处理。

预防控制儿童常见传染病

预防控制儿童常见传染病 一、几种儿童常见传染病的基本知识 儿童常见的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等。 麻疹是法定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疹、风疹、腮腺炎、手足口病是法定丙类传染病;水痘不是法定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临床表现: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同型病毒又分为若干亚型,如甲0、甲1、甲2、甲3……。流感病毒主要侵入呼吸道,但其毒素对全身器官有广泛的毒性作用,临床上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与白细胞减少等症状。少数情况下,病毒也可进入血液累及全身而引起呼吸道以外的病理改变和临床征候。体弱多病者易发生流感病毒性肺炎或继发感染而死亡。 潜伏期:数小时至4天,一般为1-3天。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后1-7天均有传染性,以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人群易感性: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对同型的免疫力可维持较久,对同一亚型的变种间也有交叉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多发,传染力极强。 临床表现:以发热,皮疹及两眼发红、流泪、畏光、喷嚏、流涕、咳嗽为主要症状,并以颊黏膜出现麻疹斑为特征。病程中可出现肺炎、喉炎、脑炎等并发症。患病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潜伏期为6-21天,平均10天左右。 传染源:病人是传染源,病人自发病前2日至出疹后5日内,眼结膜、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风疹 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以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身散在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多见于冬春季节,可造成流行。临床经过良好,一般症状较轻,预后良好,可不经治疗而自愈,若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畸形。

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案

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案 为加强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防止疫情发生,降低发病率,切实保护广大教师、学生的身心健康,维护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切实有效防止传染病的流行,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四早要求,提高快速反映和应急处理能力,将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确保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宣传传染病知识,提高师生公共卫生意识,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2、依法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传染病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3、快速反应: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出现疫情,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成立防控传染病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监督检查此项工作。根据传染病疫情的预测与变化不定期召开会议。在县教育局防控办指导下日常管理校卫生室,具体负责传染病防治工作及技术指导,配合开展相关宣传工作,负责应对学生中出现的应急状况。

四、应急体系 建立以校长挂帅的应急领导小组,疫情发生时紧急启动。视疫情严重程度决定启动规模,发生重大疫情全面启动。 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孙连桥 副组长:于顺礼郑军苏艳生 成员:丁焕然龚大平李长利高立军张江浩贾绍忠张梦红张术超各班班主任 五、传染病疫情上报制度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按校领导的要求,建立我校传染病上报隔离制度,内容如下: 1、卫生室为传染病疫情责任人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兼职教师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2、班级内发生传染病,班主任第一时间报卫生室,上报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及联系方法、所患疾病、发病日期、诊断单位,并在规定的检疫内进行跟踪调查。 3、教工发生传染病,年级组长在第一时间报卫生室,上报内容同2。 4、卫生室在接到班主任、年级组长上报疫情后,在第一时间上报县防疫站和县教育局防控办,并向校长汇报。 5、卫生室指定专人负责疫情报告,如发现传染病应按照规定时限以最快的通信方式,向发病地的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6、传染病患者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进行

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为了有力地保障我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学校发展,维护学校稳定,将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依法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形成工 作常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 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特制订我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一、健全领导机构,加强统一领导 1、成立常见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隋福泉 副组长:孙洪武刘军王立祥郑宝才 成员:中层领导及村小校长 2、职责: (1)负责领导、协调、组织全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必要的预防经费和物资保障。 (2)负责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开展、检查督促、资料收集与归档等工作。 二、遵循预防为主,狠抓措施落实 1、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 力。 (1)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出好宣传专刊。

(2)利用健康教育课,开展好以预防常见传染病为重点的健康知识教育。 2、印发《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供全校教职工传阅学习,增强教职工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3、开展“三管四灭”(管污水、管粪便、管垃圾处理、灭蝇、灭蚊、灭鼠、灭蟑螂)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4、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按照《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要求,切实加强学校食堂和小卖部管理,严格购物登记、试尝留样、餐具消毒、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做好检查落实。 5、有计划地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6、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生病及时就医;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7、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共同做好学校周边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饮食摊点的整治,消除引发学校传染病的隐患。 8、加强门卫管理,切断外来传染病源。 9、做好预防常见病的必要药品等物资储备。 三、坚持晨检制度,畅通报告渠道 1、班主任要按照要求,坚持对学生每日晨检,把预防常见传染病工作真 正落到实处。对因病请假在家的学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在校生病的学生要及时送医务室诊治,对需送县级医院进一步诊治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家长陪同前往(对暂时无法通知家长的学生由班主任陪同前往),发现传染

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一、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严密防范学校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二、加强学校的疫情监测与健康体检工作。加强晨检制度,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出勤、健康状况。发现疫情及时上报。学校由专人负责疫情报告。 三、校医要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机构报告,按要求做好隔离消毒、紧接接种等工作。切实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四、切实配合好上级部门对学校学生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各种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 五、加强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的疫源追踪、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切实做好疫情的卫生处理工作,防止疫情蔓延。 六、要积极开展创建卫生学校活动,大力整治环境卫生,号召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卫生大扫除,清除卫生死角,清洁和规范各类公共设施,加强对公共厕所的环境卫生管理和无害化处理。 七、积极组织开展除害灭病工作,降低校园“四害”密度,对易孳生蚊、蝇、蟑螂、老鼠等有害生物的场所进行清扫、杀灭和消毒,杜绝卫生管理上的空白,以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八、加强对学生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班会、讲座、板报等形式,开设传染病知识教育课堂,向学生传授针对性较强的传染病预防知识,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卫生习惯,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 九、“艾滋病”预防主要做好宣传教育。开展“三个一”活动: (1)读好一本好书。让学生到校图书室借阅或者购买预防艾滋病相关的书籍,进行阅读。并由班主任组织时间集中学习,让学生切实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常识。 (2)参观一次挂图展览。 (3)写好一篇心得体会。

传染病防控知识

传染病防控知识 一、怎样预防传染病 传染病防控知识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病能力。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对传染病的抵抗力。 3、按规定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免疫力。 4、搞好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蚊、蝇、鼠、蟑螂等害虫。 5、传染病人要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6、传染病人接触过的用品及居室均严格消毒。 (一)流脑的预防 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多在春季流行。 该病的一般表现症状是:突然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精神不振,颈项强直,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 流脑虽来势凶猛,发病急剧,但只要掌握发病规律,采取综合措施是可以预防的,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 2.保护易感人群,提高免疫能力。。 3.及时发现病人,早期隔离、治疗。 4.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5.少去或不去公共场所。 (二)水痘的预防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急性传染病。水痘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其中以冬春季为多。水痘传染性极强,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染,亦可因接触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而得病。 主要预防措施: 1.加强水痘防病宣传,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 2.冬春季节学校的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 3.学校每天晨检,发现水痘患者应及时报告,隔离传染源,患病学生必须在家隔离治疗,待结痂干燥后方能复学(自发病起21天左右)。 4.对易感儿童接种水痘疫苗,接种疫苗后15天产生抗体,30天时抗体水平达到高峰,抗体阳转率95%左右,免疫力持久,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 (三)腮腺炎的预防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腮腺炎可因说话、咳嗽、打喷嚏而通过唾液进行传播,少数也可以通过被患者污染的物品(食物、食具和玩具)间接传播,起病较急。 一旦发现孩子得了腮腺炎,应立即隔离,其生活用品、玩具、文具等煮沸或暴晒消毒,居室要注意通风换气,病人要注意卧床休息。给予流质饮食,不给过硬、过酸、过甜的刺激性食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表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表 一、组织机构及制度 1、建立传染病防治制度是□否□ 2、传染病防治组织机构有□无□ 3、中心内部工作制度:疫情值班制度(),疫情报告制度(),现场工作制度(),实验室检验、生物安全制度(),实验室结果报告制度()。 4、当年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方案有□无□ 5、是否成立应急机构(),应急机构人数____________人。 二、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1、负责疫情报告科室__________________专人负责报告疫情()负责人__________ 2、是否建立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完善,安全运转() 3、是否建立传染病报告卡审查报告制度(),具体负责人:________ 审核报告卡的频次: ______次/天,现场检查,去年1—10月已审核______张报告卡,有______张报告卡未审核(未审核的报告卡中,录入日期最早的是月日) 4、是否进行报告卡的重卡检查(),__________现场检查,去年1—10月有重卡______张。 5、重点传染病或暴发传染病疫情报告,应报告数_______,实报告数 6、本单位是否设有疫情报告电话(),被查人是否掌握上级部门疫情报告电话号码()。 7、是否开展重点传染病监测工作()有无监测计划和总结()报表上报及时否()。

8、是否对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如有,频次为□周□旬□月□季度□年,图表分析(),文字分析()。 9、对重点传染病或暴发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应调查数____ 例,实调查数_____例。 10、重点传染病的个案调查表(空白)齐全□不齐全□ 11、重点传染病或暴发传染病疫情的调查报告应撰写次数_____;实撰写次数________。 12、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必要的医学观察有□无□ 13、对密切接触者和环境有无及时采样送检有□无□ 14、对辖区内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指导()有无督导记录() 15、开展医疗机构、托幼机构消毒效果监测有□无□ 16、开展传染病漏报调查(),漏报调查的文字记录(总结)()。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1、是否建立生物安全领导小组及质量体系() 实验室设立安全责任人_________ 2、对实验室菌种、毒种、传染病检测样品进行登记() 3、实验室使用后的培养基、血液是否经高温消毒或消毒处理() 4、预防用生物制品索证()预防用生物制品按要求进行登记() 5、是否储备有防护用品(防护服帽、口罩、手套、鞋套、眼罩、水靴) ()、消杀用品()、消毒药物()、消毒器械()、采样工具(采样管、专用采样箱、冰壶)(),使用的消毒产品是否索证()。

常见传染病防控措施及应急预案

栗元史完小2013.9

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青少年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为有力地保障我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将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纳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形成工作常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特制订我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传染病,阻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传播及蔓延。 一、健全领导机构,加强统一领导 1、成立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小组 组长:刘会川 副组长:史现屏 成员:各班主任 2、职责: (1)负责领导、协调、组织全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必要的预防经费和物资保障。

(2)负责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开展、检查督促、资料收集与归档等工作。 二、遵循预防为主,狠抓措施落实 1、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2)利用健康教育课,开展好以预防常见传染病为重点的健康知识教育。 2、印发《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供全校教职工传阅学习,增强教职工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3、搞好环境卫生,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4、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 5、有计划地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6、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生病及时就医;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7、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共同做好学校周边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饮食摊点的整治,消除引发学校传染病的隐患。

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下迪小学 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为确保在发生人传染病疫情时,在我们学校可以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疫情,保障师生员工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以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猪流感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为根本,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地控制疫情蔓延扩散,保障广大师生员工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健全领导机构,加强统一领导 1、成立常见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马杰 副组长:梁赛泽 二、遵循预防为主,狠抓措施落实 1、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2)利用健康教育课,开展好以预防常见传染病为重点的健康知识教育。

2、印发《传染病防治法》、《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等有关法律法规及常识,供全校教职工传阅学习,增强教职工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3、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环境消毒工作,注意教室内通风。 4、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杜绝学生在校吃零食,做好检查落实。 5、有计划地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学生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6、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生病及时就医;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7、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共同做好学校周边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饮食摊点的整治,消除引发学校传染病的隐患。 8、加强门卫管理,切断外来传染病源。 三、坚持晨检制度,畅通报告渠道 1、班主任要按照要求,坚持对学生每日晨检,把预防常见传染病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对因病请假在家的学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在校生病的学生要及时送医院诊治并及时通知家长陪同前往,发现传染病患者及时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2、教职工生病被诊断为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要及时主动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职责 ?1.疾病预防与控制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3.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 ?4.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 ?5.实验室检测检验与评价 ?6.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7.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 二、主要工作任务 1.疾病预防与控制 开展疾病监测;研究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非传染性疾病等疾病的分布,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流行规律;提供制订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的技术保障;组织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划、计划和方案,预防控制相关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救灾防病的应急准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灾后疫病进行监测报告,提供预测预警

信息;开展现场调查处置和效果评估。 3.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 管理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报告、分析和评价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等公共卫生信息,为疾病预防控制决策提供依据,为社会和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4.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 开展食源性、职业性、辐射性、环境性疾病监测、调查处置和公众营养监测与评价;对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环境中影响人群健康的危害因素进行监测与评价,提出干预策略与措施,预防控制相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5.实验室检测检验与评价 研究、应用实验室检测与分析技术,开展传染性疾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检验,开展中毒事件的毒物分析,开展疾病和健康危害因素的生物、物理、化学因子的检测、鉴定和评价,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传染性疾病的诊断、疾病和健康相关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及卫生监督执法等提供技术支撑,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 6.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常识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常识 一、几种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特点: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高。 传染源是流感患者。流感主要在人多拥挤的密闭环境中经空气或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而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短,通常为1-3日。 流感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北方地区的流行一般均发生在冬春季节,南方四季都有病例发生,发病高峰在夏季和冬季。 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还可出现肠胃不适。 2、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源是腮腺炎患者和携带病毒者。流行性腮腺炎可经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或飞沫传播。患者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 易感人群为1岁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潜伏期为12~25日,通常为18日。感染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有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 主要临床表现:前驱症状可出现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发病1至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除腮腺肿胀外,还可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 3、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疱疹病毒的一种)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源是水痘患者。水痘通过患者咳嗽产生的飞沫或散布在空气中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也可经人与人接触直接传播、或接触到水痘痘浆污染的物品而间接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主要是儿童。潜伏期为10~24日,通常为14~16

日。病后可获终身免疫。 主要临床表现:患者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出现轻微发烧、疲倦和软弱无力;斑疹出现后数小时即转化为丘疹、疱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一般典型水疱皮疹约历时1—6天,由于皮疹先后,分批出现,因此在出疹第2—3天内,在病人身上同一部位可见到各阶段的皮疹(即斑疹、丘疹、疱疹及结痂)同时存在。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是轻微的,可不治而愈。 4、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源是麻疹患者。麻疹主要是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没有麻疹疫苗前,麻疹是一种普遍发生的儿童传染病;相关疫苗发明后,麻疹的发病率已经大大降低。麻疹的潜伏期为7至18日,通常为14日。病愈后有持久免疫力。 麻疹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但全年均可发生。 其主要临床表现:感染初期出现咳嗽、流涕、发热、眼红及口腔内出现白点(柯氏白斑);3至7日后皮肤会出现斑丘疹,通常由面部扩散到全身,维持4至7日,亦可能长达3个星期,留下褐色斑痕或出现脱屑;病重者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脑部会受影响,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二、呼吸道传染病防控重点 1、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2、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4、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5、学校教室、宿舍等人员集中的场所每天应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6、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措施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青少年学生是传染病的好发人群,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每天学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学校,由于他们的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一旦传染病发生,易于传播和流行,并可能扩散到家庭和社会。因此,学校、卫生部门应密切配合,及早采取有力的防控措施,对学生中的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防控学校传染病,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一、学校常见传染病种类及症状 1、甲流感: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 综合征、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 隔离期限:自发病日起10天。 2、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以冬春季节为多。临床特点为急起高热,体温达39-40℃甚至更高,伴头痛、全身酸痛等。以全身中毒症状重,而呼吸道症状轻为特征。流感病毒的变异化非常快,是一种无国界的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多数人以为流感是小病而不加理会,其实每年死于流感的人不胜其数。流感病毒若入侵器官,可引致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肺炎、支气管炎、心力衰竭等,后果十分严重。传播途径为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 隔离期限:自发病日起7天 3、出疹性疾病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全省多次组织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目前多为散发。好发于冬春两季。临床特征为发热、流涕、咳嗽、眼结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常可并发肺炎,而危及婴幼儿生命。其发疹特点为先热后疹,皮疹颜色深,疹间参差不齐,手摸粗糙,疹后皮肤呈皮糠样改变。传染期一般为出

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应急处置预案

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应急处置预案 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青少年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必须高度戒备地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为有力地保障我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学校发展,维护学校稳定,将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依法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形成工作常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特制订我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坚决措施,控制传染病,阻断传播途径,坚决防止疫情传播及蔓延。控制住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做到五早:早期预防管理、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 一、健全领导机构,加强统一领导 1.常见传染病防控领导组(见组织机构) 2.职责:组长、副组长负责全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协调和组织,提供必要的疾控预防经费来源和向上级组织报告。 教导处、德育处负责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开展、健康教育、措施落实、检查督促、病生复学补课等工作。 总务处负责疾控物资保障、食堂的安全卫生管理和临时性、突击性工作。 医务室负责疾控预报、抗病防病的知识宣传、预防接种、病因跟踪追查、病生复学把关、资料收集、上报与归档等工作。 二、遵循预防为主,狠抓措施落实 1.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⑴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出好宣传专刊。 ⑵利用健康教育课,开展以预防常见病为重点的健康知识教育。 2.印发《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供全校教职工传阅学习,增强教职工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3.开展“三管四灭”(管污水、管粪便、管垃圾处理、灭蝇、灭蚊、灭鼠、灭蟑螂)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4.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按照《食物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要求,切实加强学校食堂和小卖部管理,严格购物登记、试尝留样、餐具消毒、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做好检查落实。 5.有计划地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6.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生病及时就医;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7.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共同做好学校周边不符合食物卫生要求的饮食摊点的整治,消除引发学校传染病的隐患。 8.加强门卫管理,切断外来传染病源。 9.做好预防常见病的必要药品等物资储备。 三、坚持晨检制度,畅通报告渠道 1.班主任要按照要求,坚持对学生每日晨检,把预防常见传染病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对因病请假在家的学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跟踪追查;在校生病的学生要及时送医务室诊治,对需送医院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制度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制度 幼儿园认真贯彻方针政策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法》,成立幼儿园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幼儿园传染病预防控制计划和方案,规范幼儿园传染病防治工作,确保传染病防治措施在校内实施。 一、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 1 、规定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保证传染病发病信息获取渠道通畅。 2 、幼儿园班主任老师承担疫情责任报告人,主要负责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收集、核实、登记、报告和分析工作。 3 、幼儿园发生的各类传染病应及时填写报告,在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限内上报三要镇中心学校、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教育局。 4 、建立幼儿园传染病登记专册,做好传染病病例的登记工作。 5 、禁止瞒报、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 二、加强幼儿健康情况检查工作 1 、开展每日幼儿晨午检工作,掌握幼儿传染病发病信息,及时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建立晨午检工作登记专册,做好每日晨午检记录并执行相关工作制度。 2 、每周一次由班主任记录好本班幼儿健康情况。 三、落实消毒隔离措施

1 、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采取及时、有效的隔离措施,并严格掌握患病返校幼儿传染病的隔离期限,同时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和必要的干预措施,严格控制传染病在校内传播。 2 、按照上级要求,健全和执行幼儿园消毒管理制度,实施预防性消毒和传染病终末消毒工作。 四、卫生健康教育 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对幼儿开展卫生健康教育,普及传染病预防知识。 五、严格幼儿预防接种凭证入学制 积极实施国家免疫规划要求,配合卫生院保证幼儿完成各类疫苗预防接种,提高幼儿免疫水平。 永丰镇中心幼儿园 二○一三年九月一日

传染病防控措施及方案

岔河新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青少年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必须高度戒备地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为有力地保障我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学校发展,维护学校稳定,将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依法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形成工作常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特制订我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坚决措施,控制传染病,阻断传播途径,坚决防止疫情传播及蔓延。 一、健全领导机构,加强统一领导 1、成立常见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邓和荣 副组长:彭旭邹安鹏 成员:刘文美及各班班主任 2、职责: (1)负责领导、协调、组织全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必要的预防经费和物资保障。

(2)负责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开展、检查督促、资料收集与归档等工作。 二、遵循预防为主,狠抓措施落实 1、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出好宣传专刊。 (2)利用健康教育课,开展好以预防常见传染病为重点的健康知识教育。 2、印发《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供全校教职工传阅学习,增强教职工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3、开展“三管四灭”(管污水、管粪便、管垃圾处理、灭蝇、灭蚊、灭鼠、灭蟑螂)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4、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按照《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要求,切实加强学校食堂和小卖部管理,严格购物登记、试尝留样、餐具消毒、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做好检查落实。 5、有计划地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