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颗小桃树》导学案

《一颗小桃树》导学案

《一颗小桃树》导学案
《一颗小桃树》导学案

《一棵小桃树》导学案

授课人:周萍学习目标

1. 掌握阅读散文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2. 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3. 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培养坚强不屈、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

一、教师导入

人生如路,须在荒凉中走出繁华的风景……

二、自主学习

资料链接: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娘呼“平娃”,理想于通顺,我写“平凹”,正视于崎岖,一字之改,音同形异,两代人心境可见也。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他是当代中国一位最具叛逆性、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秦腔》《古炉》等。小说《秦腔》曾获全国茅盾文学奖。

贾平凹出生于一个农民大家庭,他家境贫寒、外表木讷、资质平庸、体质差,自幼便没有得到什么宠爱,为此他常常感到自卑,并独自远离人群。19岁时,贾平凹被推荐上大学,怀着梦想来到城市,然而繁华的城市带给他的是一种巨大的陌生感与恐慌,让他在城市面前产生了更深的自卑感和挫败感。“文革期间”,贾平凹家的庭遭到毁灭性摧残,他沦为“可教育子女”。1976年,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它不仅危害了我国社会的发展,而且也危害了青年的成长。在这十年期间,无数被时代耽误年华和奋斗机会的青年人开始反思,开始追求……

1. 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下列字词。

忏悔哆嗦矜持猥琐马嵬坡孱:孱头孱弱

幼稚一摞灼灼纤纤血气方刚颤:颤抖颤栗

2. 自读这篇文章,你读出了什么?

3. 课文中一些描写反复出现,比如多次描写小桃树“没出息”。散文中这类地方,往往寄托着深意,要仔细体会。

4. 作者为什么要花大量的笔墨写这棵“没出息”的小桃树?

5. 如果作者只能用一个字,来写他的小桃树,你觉得,他会写哪个字?

三、小组合作

组长组织成员认真交流和讨论,相互纠正、相互补充,做好记录。

四、学生展示、师生互动

要求:①各小组积极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结果;②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思路要清晰;

③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加以补充。

五、课堂总结

只要有一朵花苞,就有开放的时候,人人都是一棵小桃树,只要我们心中有梦,内心有爱,积蓄力量,孕育希望,风雨过后,我们的小桃树定会枝繁叶茂、花朵灿烂,果实丰硕。

六、当堂检测

1. 你能准确读出这些字词吗?

忏悔哆嗦矜持猥琐纤纤灼灼颤抖血气方刚

2.你从小桃树的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七、作业布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它是我们心田上绽放的花朵,有了梦想,便有了一种信念,一份追求。你有什么样的梦想与追求?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并交流分享。

八、教师寄语

阳光下像个孩子

风雨里像个大人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槐乡五月》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槐乡五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融在一起,花美人美生活美,表达了作者对槐乡五月深深的喜爱之情。本文的语言如诗如画,美妙动听,描写与抒情水乳交融,对称的句式错落有致,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是丰富学生语言积淀,培养语感的好材料。 设计理念: 从美入手,以读解文,以情带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倡导自主、协作的学习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优美意境,让学生在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和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在品味语言文字、朗诵优美词句中积累词语,培养语感。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槐花的方法。 3、感受槐乡五月的美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快乐幸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受。 教学重难点: 品味欣赏优美词句,感受槐花的美丽清香,感悟槐乡孩子的热情纯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的槐花婀娜多姿,香气飘溢;那里的孩子热情好客,纯朴可爱,于是,人们称这里为“槐乡”。同学们,让我们沐浴着轻柔的春风,迈着轻盈的脚步,一起走进槐乡,走进槐乡的五月,好吗?

[板书:槐乡五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去感受槐乡的气息。 2、同学们读得真投入,似乎被槐乡的美景迷住了,五月的槐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3、是呀,五月的槐乡,处处飘香;五月的槐乡,笑声飞扬,难怪作者写了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课件出示: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4、朗读2遍。 三、品读赏析,感受槐乡美景 1、的确是这样,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不信,你听:[课件出示:在五月,洋槐开花了(吆喝)音乐声中播放画面] 2、槐花美吗?赶快读读第一自然段吧,边读边体会,槐花有什么特点?槐花给你印象最深的特点是什么? 3、白 (1)读有关语句。 [课件出示: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2)齐读,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槐花洁白无瑕,似瑞雪,如白银,咱们边读边想象。 4、美 (1)读有关词句。 [课件出示: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2)请美美地读一读,细细想一想,你欣赏到了什么? (3)咱们来体会体会这个“抱”和“挂”字,从“抱在一起”你感受到什么?从“挂满枝头”感受到什么? 对,这个“抱”字,把槐花写活了,“挂”字把槐花写美了,这是一种团结之美,一种生机勃勃之美,一种充满生命之美。谁来把这种美读出来? (4)这么美的槐花,在作者眼中像什么?在你的眼中呢? (5)槐花美,你们的想象力美,作者的语言更美,咱们来试着记住这些优美的文

人教版七下《一颗小桃树》导学案及答案

18. 一颗小桃树贾平凹 【积累·练字】(把下面一句话,用正楷认真工整地抄写在方格中。)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贝多芬 【学习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及相关词语,外加课文中出现的生僻词语。 2. 学习作者满怀真情,抓住事物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3. 树立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人生信念。 【重点·难点】 1. 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2. 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的深刻含义。 【预习·交流】 1.走近作家作品 贾平凹,一个追求“有自己声音”的作家,是当代文坛的奇才。1952年,他生于陕西南部丹凤县棣花村,1972年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学。此后,一直生活在西安,从事文学编辑兼写作。现任西安市作协主席、《美文》杂志主编等职。出版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商州初录》、《土门》、《高老庄》、《怀念狼》、《病相报告》、《秦腔》,中篇小说《天狗》、《黑氏》、《美穴地》、《五魁》等,并有大量散文、随笔问世。作品曾获全国文学奖5次,及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法国费米那文学奖和法兰西文学艺术荣誉奖。以英、法、德、俄、日、韩、越等文字翻译出版了20种版本。 2.写作背景 1976年,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在这十年期间,无数被时代耽误年华和奋斗机会的青年人开始反思,开始追求。作者贾平凹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托物言志,以“小桃树”的形象来象征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通过它坎坷的出生、成长到迷茫和看到希望的描述,反映了青年一代在迷茫和探索中成长的真实历程。文章最后“小桃树”所孕育所保留的那一个花蕾,岂止是“风浪里航道上远远的灯塔”,它更是青年一代胸怀大志、奋起直追、报效祖国的象征。 3. 字词梳理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忏.( )悔矜.( )持猥.( )琐颤.( )抖(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孱头: 垂垂暮老: 祸不单行: 灼灼:

美丽的南沙群岛教案

《美丽的南沙群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3.初步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语言优美,如“星罗棋布”“碧波浩渺”等,注重对学生语言的积累。 难点:初步理解课文“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教学资源课文磁带、挂图 二、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中国是一个沿海国家,你们知道在我国最南端有什么嘛?那里有金色的海滩,辽阔的大海、美丽富饶的群岛。今天,我们就到美丽的南沙群岛去看一看。指板书:是一个岛吗?理解“群岛” (二).质疑课题,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1.(出示课题)对于这美丽的南沙群岛,你们想知道什么? 2.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相信认真的学生一定能找到答案。3.检查自学情况:出示字词 (三)精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1.你找到答案了吗,那南沙群岛共有多少个岛啊?从哪知道的?请你读第一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还知道了什么? (1)第一句:这真是个美丽的传说!“晶莹的珍珠”指什么?从“一串串晶莹的珍珠”你能体会到什么? (2)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岛屿之多?边读边想象,并找出重点的词语。(二百多座、星罗棋布。相机理解“星罗棋布)”。 (3)作者不仅用美丽的传说,还用数字和成语写出了岛的数量之多,写的得真好,想不想读一读1、2句【生读1、2句】

师小结:南沙群岛的岛屿星罗棋布,美如珍珠,你们读得真不错。 ⑷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就生活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他们会怎样生活,请细细读读第三句。 师总结: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南沙群岛上,说明自古以来美丽的南沙群岛就是我国的领土。相信同学们一定会为之骄傲,同学们带着这种情感再读第1自然段。 2、过渡:美丽的南沙群岛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二、三自然段,你是被南沙群岛的丰富物产吸引了呢,还是被迷人的景色所吸引?哪儿吸引你,就在哪儿多看看,多读读。 【第二自然段】 1、同学们,哪里最吸引你?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交流有海洋生物、矿产资源、海洋动力。】 2、出示第二句。如果老师把这一句改成这样,你觉得怎样?【她有很多很多的海洋生物,有很多很多的矿产资源,有很多很多的海洋动力。】自己读一读,体会有什么不同?【生读句子】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点拨:多到什么程度?】 3、过渡:为了进一步说明南沙群岛的物产丰富,作者还举了一个例子具体说明。齐读第三句。从“仅”这个字你能体会到什么?。 4、课下老师让同学们查阅了资料,那你能结合自己的资料用这样的总分句式来说一说吗? 【南沙群岛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有(章鱼),有(海星),有(乌贼)。南沙群岛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有(石油),有(锌),有(天燃气)。南沙群岛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有(风力),有(潮汐)】 5.师:南沙有难以计数的海洋生物,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这些都说明什么?(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所以这一句是这一自然短的---中心句。你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南沙群岛是巨大的蓝色宝库”吗? 【第三自然段】 1、南沙不仅物产丰富,景色也十分迷人,是个迷人的世界”。请大家默读第三小节,用横线划出你认为写出南沙美丽的句子。 2、同学们刚才找得很认真,谁来读一读你认为南沙美丽的句子。 生交流,指生说美在哪?和他一样也找这个句子的同学,可能你觉得美的理由和他不一样,你可以补充一下。 3、(1)【(出示2、3句)】请大家自由朗读这句描写蓝天、海水的句子。 师小结:南沙群岛的海水幽兰深邃,天空一碧如洗,置身其中,我看很多

一颗小桃树 导学案(教师版)

一颗小桃树导学案 ()(教师版)主备教师:习志国课型:自读课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小桃树的成长过程。 2.理解文章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及所寄寓的深刻含义。 3.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学习重点】 1、理解文章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及所寄寓的深刻含义。 【学习难点】 1、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知识链接】 贾平凹(拼音:JiǎPíngwā,1952年2月21日-),原名贾平娃,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中国大陆当代着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副主席。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1992年创刊《美文》。1993年创作《废都》。1997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2008年,凭借《秦腔》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1年,凭借《古炉》获施耐庵文学奖。2015年,凭借《老生》入选2014年新浪年度十大好书之首。[1]2016年1月22日,贾平凹入选2015“当当年度影响力作家”评选小说家榜前五名。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 【自主学习】 1.给下边加点字注音。 忏.悔()伫.立()纤.细()褪.尽()矜.持() 恍.然()惹.人()猥.琐()渺.小()魂魄.() 解析:chàn zhùxiān tuìjīn huǎng rěwěi miǎo pó 2.词义理解 矜持:庄重,严肃 猥琐:(容貌、举止)庸俗不大方 垂垂暮老:形容渐渐衰老的状态 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灼灼:形容明亮的样子。文中用来形容桃花繁盛明丽的样子 3.填空。 本文选自《》,作者,原名,中国当代着名作家。1952年出生,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被誉为“鬼才”。代表作有《》《高兴》《心迹》《爱的踪迹》《》等,曾获多次文学大奖。 解析:平凹散文贾平凹贾平娃秦腔废都 【合作探究】 1、小桃树的成长过程是怎样的 解析:桃核儿埋在角落里——萌芽(嫩绿)——长到二尺来高(瘦,黄,没人理会)——有院墙高了(猪拱,讨人嫌,被遗忘,奶奶照顾)——开花(弱小,遭大雨,花零落,挣扎)——高高的一枝上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一棵小桃树教案设计学习目标1理清脉络概括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一棵小桃树》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理清脉络,概括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2、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的独特情感; 3、了解明暗线交织,比较小桃树和“我”的人生经历,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4、理解作者借小桃树所抒写的情志,教育学生为理想奋斗。 重难点: 1、理解作者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什深刻的意义。 2、明暗线交织,小桃树的形象是作者自己的化身。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贾平凹的资料,搜集与桃树、桃花有关的诗句,自学课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在诗人笔下,春天的桃花是美丽娇艳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似乎只有桃花才能代表春天的美丽。然而,当代作家贾平凹却一直对一棵弱小的、可怜的小桃树念念不忘,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作品《一棵小桃树》。 二、文题解说 点拨:题目“一棵小桃树”点明了写作对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说明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作者借小桃树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词语 1、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 忏悔( chàn ) 伫立( zhù)纤纤(xiān)褪( tuì ) 矜持( jīn ) 孱头( càn )蓄( xù)恍然(huǎng)猥琐(wěi)渺小(miǎo) 摞( luò) 马嵬坡( wéi ) 灼灼( zhuó)苦涩涩( sè)颤抖( chàn ) 刹那( chà)赤裸(luǒ)幼稚( zhì)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恍然:形容忽然醒悟。 楚楚:软弱柔美。 孱头:软弱无能的人。孱,瘦弱,软弱。 矜持:拘谨,拘束;庄重,严肃。

2017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优秀教案

2017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优秀教案 全册备课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三年级的特点,是承上启下,就是从一二年级的认识字教学为重点,向加强阅读感悟转移。翻苏版国标本第六册,我们不难发现教材有“五新”:题材新、立意新、角度新、结构新、语言新。 本单元共三篇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这三篇课文都是写景的,都是景美、情美的美文,适合朗读感悟和积累运用。我们可以把这三篇课文整合起来,成为一组“寻找美”的单元去综合处理。单元目的 1、让学生通过以读为主的各种训练,复习巩固必要的语文知识,懂得运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落实工具性,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2、透过课文中优美的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享受审美愉悦。 3、引导享受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单元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优美的课文。 3、通过学习,感受文章语言的美,激发想象力,享受审美愉悦,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建议 将“习惯篇”中的预习习惯的培养纳入到本单元的训练之中。到了中年级,应加强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落实预习效果,培养学生自学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可以将“预习作业”设计为《我的课前研究报告》,报告可以从朗读、理解重点词句。探究解疑,搜集处理相关等方面,让学生成为“研究者”,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时分配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2) 《长城和运河》(2)《美丽的南沙群岛》(2) 《庐山的云雾》(2)习作1(2)练习1(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预习、复习,使学生懂得预习、复习的重要性,培养课内、外主动预习、复习的习惯。 2.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使学生了解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培养认真完成课内外作业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教学准备 1.收集学生在家学习情况的照片。 2.整理学生假期学习习惯调查表。 学习习惯、按时完成作业、坐姿端正、执笔正确、学习用品摆放整齐3.布置预习本课:看懂图意。 4.积木一套、白纸、信封、书法用纸一张、优秀作业若干。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1)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请大家一起造“成长塔”,谁的高而且稳,谁就是成功者,老师奖一颗“成功之星”。 小组领取积木开始搭建,相机评议,得出:“成长塔”基石越多越稳,才可以搭建得更高。 2.同学们,“成长塔”的基石就是你们的好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你才能成为成功者哟。 3.根据家长填写的调查表给自己的“成长塔”贴基石。

一棵小桃树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一棵小桃树》重难点创新教学方法设计【语文新课标(2011版)】教学要求: “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部编版七年级教材】教学要求: 培养七年级学生学会阅读(默读、精读、快速浏览、跳读、),并圈画文中关键词(时间、地点、人、物、主要特征、情感、品质、态度、哲理等词)及关键句(主旨句、情感句、品质句、过渡句、哲理句、精彩描写句等句),并理解关键句含义。 指导学生随文学习并掌握常见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托物言志、象征、以物喻人、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方法等。)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2)理解作者的情志、理想:面对生活的困苦和磨难,要顽强地斗争,不懈地追求。 2.知识与能力目标: 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3.过程与方法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具体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2)指导学生通过比较小桃树的成长经历与“我”的成长经历,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2.深入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材难点】 深入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重难点创新教学方法】 本文的重点与难点是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及深入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这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个重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重难点,这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于是就想通过以下途径来突破本文的重难点,进行教材重难点创新文本教学:指导学生圈画阅读:圈画关键词句(磨难,对小桃树的称呼、情感等关键词句),理解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指导学生圈画阅读及比较阅读:圈画小桃树的成长经历与“我”的成长经历,比较两者的相似之处,并结合本单元学过的文章《紫藤萝瀑布》中紫藤萝树的经历与“我”的经历相似之处,理解作者托“物”所表达的“志”,并结合托物言志的片断写作,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PPT展示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2)深入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创新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突破重点

2018年最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

苏教版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人教最新苏教版 语文配套教学设计 各课内容如下: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文 1 长城和运河 2 美丽的南沙群岛 3 庐山的云雾 习作1 练习1 课文 4 微笑着承受一切 5 雪儿 6 花瓣飘香习作2 练习2 课文 7 菩萨兵 8 李广射虎9 少年王勃10 大作家的小老师 习作3 练习3 课文 11 赶海12 荷花 13 古诗两首习作4 练习4 课文 14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15 水上飞机16 跟踪台风的卫星 习作5 练习5 课文 17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18 狼和鹿19 放飞蜻蜓 习作6 练习6 课文 20 恐龙21 槐乡五月22 海底世界23 日月潭的传说 习作7 练习7 课文 24 寓言两则25 争论的故事26 剪枝的学问 习作8 练习8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全册 学校:X X小学 班级:X X年级 任课教师:X X X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三年级的特点,是承上启下,就是从一二年级的认识字教学为重点,向加强阅读感悟转移。翻苏版国标本第六册,我们不难发现教材有“五新”:题材新、立意新、角度新、结构新、语言新。 本单元共三篇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这三篇课文都是写景的,都是景美、情美的美文,适合朗读感悟和积累运用。我们可以把这三篇课文整合起来,成为一组“寻找美”的单元去综合处理。 单元目的 1、让学生通过以读为主的各种训练,复习巩固必要的语文知识,懂得运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落实工具性,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2、透过课文中优美的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享受审美愉悦。 3、引导享受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单元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优美的课文。 3、通过学习,感受文章语言的美,激发想象力,享受审美愉悦,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建议 将“习惯篇”中的预习习惯的培养纳入到本单元的训练之中。到了中年级,应加强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落实预习效果,培养学生自学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可以将“预习作业”设计为《我的课前研究报告》,报告可以从朗读、理解重点词句。探究解疑,搜集处理相关等方面,让学生成为“研究者”,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时分配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2) 《长城和运河》(2)《美丽的南沙群岛》(2) 《庐山的云雾》(2)习作1(2)练习1(3)

活动方案 一颗小桃树语言特点

一颗小桃树语言特点 中班语言:一棵小桃树 活动目标: 1.排序讲述,了解小桃树的生长变化。 2.欣赏散文诗,对比性理解小桃树前后哭泣的不同意义。 3.尝试帮小桃树解决问题,懂得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而美好的事。活动准备: 小桃树生长过程图、PPT、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排序讲述,发现小桃树生长规律。 1.出示图片,思考讲述。 师:这是谁啊?你们知道小桃树是怎么长大的吗? 2.借助卡片,排序讲述。 师:小桃树到底是怎么长大的呢?谁能按照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帮它排排队。小结:春天小桃树开出了花朵,夏天小桃树长出了叶子,秋天小桃树结出了果子,这是小桃树的生长规律。 二、欣赏散文,感受帮助小桃树的快乐。 1.欣赏配乐散文,体会语言美。 师:沈老师这里有一首散文诗,讲的就是小桃树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2.理解小桃树哭泣的意义,帮助解决问题。 (1)师:小桃树哭了几次呢?分别是为什么而哭?

教师根据幼儿讲述,分别点出哭脸背后的图片。 (2)师: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你能用什么方法让小桃树开心起来呢? 幼儿自己选择图片讲述,教师分别将哭脸变成笑脸。 (3)师:小桃树听了你们的话,觉得很开心,让我们来听一听小桃树会对你们说什么。(播放录音) 三、欣赏散文,体会小桃树的坚强。 1.分段欣赏散文,理解小桃树前后哭泣的不同意义。 师:夏天过去了,就是秋天了,咦?小桃树怎么又哭了呢?让我们接下去听一听。 师:现在的小桃树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呀? 小结:小桃树一共哭了3次,前两次哭是因为伤心,第三次哭是因为开心。 2.完整欣赏散文,表达对小桃树的情感。 师:现在让我们把这篇散文完整的听一遍,你们也可以跟着我一起念一念。 师:你们喜欢小桃树吗?为什么? 小结:小桃树从开花到结果,经过了很长的时间,但是它没有放弃,坚持了下去,最后终于结出了桃子。我们小朋友也要像小桃树一样,做事要坚持,不要随便放弃。 四、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可能已经发现了,文章中没有冬天。那冬天到来的时候,

(精选) 《一颗小桃树》公开课教学设计(2)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梳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2. 勾画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作者的情感变化。 3.进一步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寄托在小桃树上的“志”。 教学重点: 1.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感情。 2.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 3.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的明暗线索,把握作者的思路,理解课文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准备: 查找贾平凹的资料。制作PPT。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桃子图片,吸引学生兴趣 导语:你们喜欢桃子吗?有谁见过桃树生长的过程?给我们描述一下。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贾平凹笔下的小桃树是怎样的呢?(出示课题) 《一棵小桃树》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

1、作者简介 贾平凹,当代作家。1953年出生于陕西农村。1953年出生于陕西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 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他的童年时期,正是新中国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时期,也是新 一代充满希望、孕育理想的时期。但是,1966年开始,长达10年这久的“文化大革命”,不仅危害了我国社会的发展,而且也危害了青年的成长。在“文革”中,贾平凹的家庭遭到毁灭 性摧残,他沦为“可教育子女”。 1972年以偶然机会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字。20XX年,凭借《古炉》获施耐庵文学奖,20XX年1月,入选“当当年度影响力作家”评选小说家榜。主要作品有小说《废都》《浮躁》《秦腔》,散文《爱的踪迹》《心迹》《朋友》《我的小桃树》等。 2、写作背景 1976年。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在这十年期间,无数被时代耽误年华和奋斗机会 的青年人开始反思,开始追求。作家贾平凹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托物言志,以"小桃树"的形象来象征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通过它坎坷的出生、成长到迷茫和看到希望的描述,反映了青年一代在迷茫和探索正成长的真实历程。文章最后小桃树所孕育所保留的那一个花 蕾,岂止是"风浪里航道上远远的灯塔",它更是青年一代胸怀大志、奋起直追、报效祖国的象征。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读读写写 矜持( jīn )摇撼( hàn )拱(ɡǒnɡ) 淅淅沥沥( xī lì)恍然( huǎnɡ)马嵬坡( wéi ) 忏悔( chàn )欲绽( zhàn )猥琐( wěi suǒ) 幼稚( zhì)赤裸( luǒ)服侍( shì) 2、记记背背 伫立:长久地站立。 生灵:生命。

小学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南沙群岛》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南沙群岛》知识点、教 案及练习题 传说仙女下凡时,在辽阔的南中国海上撒下了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这就是美丽的南沙群岛。南沙群岛位于祖国的最南端,二百多座岛屿、礁盘星罗棋布。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浩瀚的大海上航行、捕鱼,在小岛上开垦、种植。茫茫南沙,汇入了祖先搏击风浪的汗水;片片岛屿,留下了祖先生息繁衍的烟火。 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她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仅曾母暗沙,就以丰富的石油储量而享有“第二波斯湾”的美誉。 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远望水天相连,翡翠和蓝玉合璧,蔚为壮观。俯看清澈明亮的海水,龙虾、燕鱼、海龟五彩缤纷,令人心旷神怡。碧波浩淼的南沙海域,连浪涛都是美的,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可以肯定,将来的南沙群岛会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 字:撒、璧、俯、魅 词:辽阔、晶莹、岛屿、浩瀚、繁衍、蕴藏、储量、美誉、翡翠、碧波浩淼、心旷神怡 重点句子 1、传说仙女下凡时,在辽阔的南中国海上撒下了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这就是美丽的南沙群岛。南沙群岛位于祖国的最南端,二百多座岛屿、礁盘星罗棋布。 2、茫茫南沙,汇入了祖先搏击风浪的汗水;片片岛屿,留下了祖先生息繁衍的烟火。 3、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她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 4、俯看清澈明亮的海水,龙虾、燕鱼、海龟五彩缤纷,令人心旷神怡。碧波浩淼的南沙海域,连浪涛都是美的,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 主要内容: 《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句向我们介绍了南沙群岛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资源,主要写了南沙物产富饶。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一颗小桃树》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18课《一棵小桃树》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的小桃树》选自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文章通过对小桃树顽强生命力的赞美,来反映作者对美好未来、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的坚定信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段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品析文章句子,学习作者满怀真情抓住事物特征进行细致描绘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树立对人生理想执着追求的人生信念。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满怀真情抓住事物特征进行细致描绘的方法,树立对人生理想执着追求的人生信念。 二、说教法 含情诵读、读中感悟,自主研讨,合作探究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感悟欣赏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朗读;同时,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圈圈点点,勾画标记,培养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 三、说学法 1、初读感知文章主要内容后,通过范读、点名读、自由读,让学生从读中深刻感悟作者情感,并勾画出描写小桃树的句子,体会小桃树生长过程中经历的艰辛与磨难,学习作者满怀真情抓住事物特征进行细致描绘的方法,积累语言、体味人生。比如它长得很委屈,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读

一读,边读边想象小芽的样子,你的心中会产生怎样的情感呢?引导学生从“委屈”一词入手理解,结合“瘦瘦的”、“黄黄的”两个形容词,想象小芽瘦弱的样子、神态,体会小桃树的“先天不足”和作者对它怜惜的情感。 再比如,度风雨中顽强的小桃树时,提醒学生抓住文中一个“竟”字,充分体会作者对小桃树顽强生命力的赞美。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让学生练习朗读这个句子,指名读,评价引导朗读并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抓住两个“千百次地”和一对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动词“俯下身去”、“挣扎起来”,体会小桃树在风雨的摧残中顽强不屈的拼搏精神。再次品读后,引导学生结合作者曲折的成长经历,体会句中所暗示的人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可能遭受的种种困难与挫折,体会到顽强拼搏精神的可贵之处。(含情诵读、读中感悟是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最佳方法之一。通过一次次情感逐渐深入的朗读,在品味词句中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因情赋声,以声传情,成为沟通文本形象和学生相应情感体验的桥梁,促使知情和谐统一。) 总之,本科教学注重朗读,注重对重点语段的赏析,可以让学生在读读说说中轻松自主的完成学习目标,突破重难点。同时阅读的同时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适时圈点标注,理解课文内容、领会重点词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四、说教程 (一)导入课文,板书课题由谈梦想导入,既切和本课的教学难点又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知欲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中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棵小桃树》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一棵小桃树》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积累•练字】(把下面一句话,用正楷认真工整地抄写在方格中。)卓越者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 遭遇里百折不挠。贝多芬 【学习目标】1. 学会本课的生字及相关词语,外加课文中出现的生僻词语。 2. 学习作者满怀真情,抓住事物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3. 树立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人生信念。 【重点•难点】1. 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2. 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的深刻含义。 【预习•交流】 1.走近作家作品;贾平凹,一个追求“有自己声音”的作家,是当代文坛的奇才。1952年,他生于陕西南部丹凤县棣 花村,1972年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学。此后,一直生 活在西安,从事文学编辑兼写作。现任西安市作协主席、《美文》杂志主编等职。出版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商州初录》、《土门》、《高老庄》、《怀念狼》、《病相报告》、中篇小说《天狗》、《黑氏》、《美穴地》、《五魁》等,

2.2.写作背景1976年,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在这十年期间,无数被时代耽误年华和奋斗机会的青年人开始反思,开始追求。作者贾平凹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托物言志,以“小桃树”的形象来象征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通过它坎坷的出生、成长到迷茫和看到希望的描述,反映了青年一代在迷茫和探索中成长的真实历程。 3. 字词梳理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忏( )悔矜( )持猥 ( )琐颤 ( )抖....(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孱头:垂垂暮老:祸不单行:灼灼: 4.自读课文,把阅读后的感想或疑问写在下面。 【自学•合作】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小桃树主要写了什么?(学法提示:参照插图、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研读•赏析】 1. 自读课文,画出课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生长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小桃树的什么特点? 2. 小桃树在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磨难?“我”为什么那么关心爱护它? 【巩固•拓展】

幼儿园大班《一棵小桃树》教案

幼儿园大班《一棵小桃树》教案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了解桃树在四季中的变化 2、欣赏配乐故事感受语言的优美 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1、小桃树的故事图片及投影片; 2、故事配乐(班得瑞的Fairyland梦境、Snowdreams雪之梦) 活动重难点: 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幼儿对小桃树的情感变化的理解 活动过程: 一、观察画面讨论小桃树在四季中的变化 导语:上周我们中午去散步的时候看到很多树木都开花了不知道你们是否注意过路旁有棵桃树的变化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几幅图片要请你们仔细看一看 1、出示两棵不同表情的桃树图片 提问:这是同一棵小桃树看看两张里面的表情有什么不同 追问:它有的时候会哭有的时候会笑你觉得它碰到什么问题会哭碰到什么问题会笑呢 2、看看小桃树在四季中的变化

让幼儿给六幅图片排顺序提问:小桃树在成长过程中是变化的 追问:它每一次的变化和什么有关 小结:随着春夏秋冬四季的转换小桃树慢慢地长大了 二、欣赏散文故事《一棵小桃树》 1、欣赏配乐故事感受故事中语言的优美 提问:故事里小桃树有高兴的时候也有悲伤的时候你们记得它 高兴的时候会样 小结:在春天里小桃树快乐的跳起了桃花舞;在夏天里它又高 兴得跳起了绿叶舞 提问:它哭了几次每一次有什么不同 小结:前两次哭泣它舍不得它的花瓣和绿叶离去第三次流得是 快乐的眼泪 2、再次完整欣赏散文故事《一棵小桃树》再次体会小桃树成长过程中的坚强 提问:为什么故事里运用了“终于”这个词语 小结:是啊小桃树从一粒种子成长为一棵成熟的桃树经过了三 年这么长的时间小桃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结出了第一个桃子流出了 快乐的眼泪我们小朋友学本领的过程有时也是艰难和漫长的但是只 要你付出努力坚持下去有一天你一定能够学好本领结出自己的“桃子”来 活动延伸: 画一张小桃树结满果子的画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1、让学生通过以读为主的各种训练,复习巩固必要的语文知识,懂得运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落实工具性,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2、透过课文中优美的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享受审美愉悦。 3、引导享受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单元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优美的课文。 3、通过学习,感受文章语言的美,激发想象力,享受审美愉悦,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教学建议将“习惯篇”中的预习习惯的培养纳入到本单元的训练之中。到了中年级,应加强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落实预习效果,培养学生自学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可以将“预习作业”设计为《我的课前研究报告》,报告可以从朗读、理解重点词句。探究解疑,搜集处理相关等方面,让学生成为“研究者”,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时分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2)《长城和运河》(2)《美丽的南沙群岛》(2)《庐山的云雾》(2)习作1(2)练习1(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预习、复习,使学生懂得预习、复习的重要性,培养课内、外主动预习、复习的习惯。 2、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使学生了解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培养认真完成课内外作业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教学准备 1、收集学生在家学习情况的照片。 2、整理学生假期学习习惯调查表。学习习惯、按时完成作业、坐姿端正、执笔正确、学习用品摆放整齐 3、布置预习本课:看懂图意。 4、积木一套、白纸、信封、书法用纸一张、优秀作业若干。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1)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请大家一起造“成长塔”,谁的高而且稳,谁就是成功者,老师奖一颗“成功之星”。小组领取积木开始搭建,相机评议,得出:“成长塔”基石越多越稳,才可以搭建得更高。 2、同学们,“成长塔”的基石就是你们的好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你才能成为成功者哟。 3、根据家长填写的调查表给自己的“成长塔”贴基石。 3、好的习惯终生受益,今天老师带来了摄像机,我要将你们的表现摄下来,给大家评议,希望你的好习惯使你的“成长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一棵小桃树》知识点学案练习及答案

18 一棵小桃树 学习目标 1.搜集与贾平凹相关的资料,熟读课文,解决字词障碍,查字典解决课后读读写写的字音词义。 2.理清文章脉络,概括小桃树的成长过程以及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3.品析重点语句,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4.体会作者借小桃树所抒写的感情,培养坚强不屈、勇于和困难做斗争的精神。 学习过程 一、基础积累 1.请给下面加点字词注音。 伫.立( ) 孱.头( ) 马嵬.坡( ) 懊丧 ..( ) 执着.( ) 矜.持( ) 忏悔.( ) 一撂.( ) 幼稚.( ) 赤裸.( ) 恍惚 ..( ) 涩.褪( ) 猥.琐( ) 颤.抖( ) 灼.灼其华( ) 2.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忏悔: ②伫立: ③孱头: ④矜持: ⑤猥琐: ⑥灼灼: ⑦垂垂暮老: ⑧祸不单行: ⑨血气方刚: 二、作家作品早知道 1.《一棵小桃树》是当代著名作家写的一篇的散文。本文通过描写的小桃树,赞颂了小桃树同命运抗争的精神。并采用的手法,由及,表达了作者虽历经磨难,但坚信的坚定信念。 2.贾平凹,原名,当代(称谓)。生于陕西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1972年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此后一直生活在西安,从事文学编辑兼写作。主要作品有小说、、、等。他曾多次荣获文学奖,如、等。 三、整体感知 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用一句话简要概括。 2.默读课文,圈画关键词句,概括小桃树的生长历程。 四、内容研读

1.在小桃树的生长历程中,经历了哪些磨难? 2.我为什么那么关心爱护小桃树?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3.文章除了我与小桃树外,还写了哪些人与物?有什么作用? 五、赏析品味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请找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①第2自然段。我深深闭了柴门,伫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在风雨里哆嗦。 ②第8自然段。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 ③第13自然段。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沉重,像一只天鹅,羽毛渐渐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 ④第13自然段。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六、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选取生活中常见的平凡的事物如竹子、梅花、松树、蜡烛等,写一篇小文章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答案 一、基础积累 1.zhù càn wéi ào sàng zhuó jīn huǐ luò zhì luǒ huǎng hū sè wěi chàn zhuó 2.①忏悔: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②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③孱头:软弱无能的人。 ④矜持:拘谨,拘束;庄重,严肃。 ⑤猥琐:(容貌、举动)庸俗不大方。 ⑥灼灼:形容明亮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桃花繁盛明丽的样子。 ⑦垂垂暮老:形容渐渐衰老的状态。垂垂,渐渐。暮,(时间)将尽、晚。

三下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复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29个生字,认识绿色通道中的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 词语,并进行归类拓展。 2、复习练习1出现的成语。 【学生进入了三年级,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字词句的知识整理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已先做起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节约了课堂上的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人: 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第一单元(板书课题),重点复习本单元的生字词。 二、梳理整合 (一)读准字音 1.由教师根据学生理出的容易读错的字词,正确地认读。 不朽创造奇迹民族绸带诗篇 壮观开垦美誉清澈碧波浩渺用之不竭矿产资源 弥漫瀑布笼罩漂浮云遮雾罩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一缕轻烟系在腰间 (1)指名读一读 (2)开火车读一读 (3)齐读

2.自主交流:哪些字音要提醒大家注意? 提出注意点: 要注意的有:造(平舌音)迹(第四声)缕(不读lǒu) 读准确下面的词语:创造奇迹一缕轻烟笼罩民族 3.练习:用“√”标出正确的读音 美誉(yùyì) 奇迹(jījì) 开垦(kěn kěng) 清澈(cèchè) 瀑布(pòpù) 笼罩(zào zhào) 碧波浩渺(miǎo mǎo) 一缕轻烟(lǒu lǚ) 4.小结:前后鼻音一定要分清,不能“读偏旁”。 (二)认清字形 1.要认清的有:蜒折族龟瀑幻朽阔 2.写正确词语:蜿蜒驾驶变幻资源辽阔 3.友情提醒:“蜒”要和“蜓”区分开来;“幻”要和“幼”区别开来;“折” 和“析”要区分;“瀑”右下角不是“水”;“阔”的三点水在“门”里;“龟”是撇刀头,不是一撇。 4.哥俩好 本是同一家族的兄弟走散了,需要大家帮忙找寻,这些兄弟长得挺像,你能给他们排下队吗? 蜒编族析旅幻折蜓幼篇 ()()()()() ()()()()() 5.小结:在做这些题时,你是怎样区分这些形近字的? (三)多音字 1.读准下列多音字的几种读音 曾céng 曲qū都dōu 数shǔ zēng qǔdūshù 似sì笼lǒng 系xì漂piāo shìlóng jìpiào

《一颗小桃树》导学案

《一棵小桃树》导学案 授课人:周萍学习目标 1. 掌握阅读散文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2. 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3. 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培养坚强不屈、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 一、教师导入 人生如路,须在荒凉中走出繁华的风景…… 二、自主学习 资料链接: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娘呼“平娃”,理想于通顺,我写“平凹”,正视于崎岖,一字之改,音同形异,两代人心境可见也。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他是当代中国一位最具叛逆性、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秦腔》《古炉》等。小说《秦腔》曾获全国茅盾文学奖。 贾平凹出生于一个农民大家庭,他家境贫寒、外表木讷、资质平庸、体质差,自幼便没有得到什么宠爱,为此他常常感到自卑,并独自远离人群。19岁时,贾平凹被推荐上大学,怀着梦想来到城市,然而繁华的城市带给他的是一种巨大的陌生感与恐慌,让他在城市面前产生了更深的自卑感和挫败感。“文革期间”,贾平凹家的庭遭到毁灭性摧残,他沦为“可教育子女”。1976年,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它不仅危害了我国社会的发展,而且也危害了青年的成长。在这十年期间,无数被时代耽误年华和奋斗机会的青年人开始反思,开始追求…… 1. 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下列字词。 忏悔哆嗦矜持猥琐马嵬坡孱:孱头孱弱 幼稚一摞灼灼纤纤血气方刚颤:颤抖颤栗 2. 自读这篇文章,你读出了什么? 3. 课文中一些描写反复出现,比如多次描写小桃树“没出息”。散文中这类地方,往往寄托着深意,要仔细体会。 4. 作者为什么要花大量的笔墨写这棵“没出息”的小桃树? 5. 如果作者只能用一个字,来写他的小桃树,你觉得,他会写哪个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