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案例——美敦力的企业文化变革

案例——美敦力的企业文化变革

案例——美敦力的企业文化变革
案例——美敦力的企业文化变革

组织文化未能协同一致、公司业绩连年未能达标、员工流失率远高于行业平均……一个个严峻的挑战摆在2006年新上任的美敦力大中华区总裁李炳容面前。

作为美敦力全球未来发展的重点区域,大中华区必须通过建立协同一致的组织文化,吸引并留住人才,从而实现业务增长。在新任总裁的领导下,美敦力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优化组织结构、开发系统长效的人才模式、创立一流的员工沟通平台,从而显著提升了员工凝聚力和运营有效性,促进了持续高速的业务成长。美敦力在企业文化建设和组织结构优化方面实践如下:

1. 通过年会等公司大型活动突出企业文化。美敦力视公司年会为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至关重要的活动,也是承载企业文化转变和推广年度战略新举措的关键沟通途径。每年,美敦力都会举办为期三天的年会。大中华区总裁亲自挂帅,回顾上一财年业绩,宣传新财年的发展方向和对全体员工的期望。在贯穿年会期间的部门分会上,各部门结合新的战略指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新财年各部门与组织方向协同一致的工作重点,制订全年执行具体计划。此外,大中华区司歌、公司制服,以及业界重大展会上风格统一的展台,不仅让美敦力人以崭新的、整体划一的形象出现在客户和合作伙伴面前,更在员工心目中树立了自豪感和归属感。

2. 领导层和管理层上下齐心。在企业文化的转变中,领导层和管理层首先深入理解文化转变的意义,并且身先士卒、发挥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配合每年公司的业务发展侧重点,人力资源部开发了针对核心领导团队的领导力训练营(Leadership Development Camp,LDC)和针对管理层的管理训练营(Management Development Camp,MDC)。美敦力每年的LDC和MDC都由公司内部高层管理人员主讲,发挥“领导带教领导”的作用。此外,LDC和MDC每年的主题都契合公司当年年会的主题,并安排在年会前进行,因此在年会中管理层能够清晰地向所有员工沟通公司的方向,有效贯彻和落实会议精神和规划后续行动,使公司的领导层、管理层和一线员工拥有统一的语言,向同一个方向迈进。

3. 优化组织架构,发挥内部资源协同效应。美敦力大中华区由中港台三个区域市场及七大业务部门构成。要想发挥各区域及业务的合力,确保整体增长,需要跨区域及部门的运营优化、经销商管理、战略客户发展、业务模式和市场创新,以及销售团队有效性来驱动。但直至2006年,美敦力各部门仍独立运营且都希望发展自己的全职能部门,不但产生资源需求巨大的问题,更无法在部门内部发展核心能力,在处理同类问

题上的方式也可能五花八门。在此背景下,美敦力大中华区成立了业务运营部,实现了跨部门的资源整合。业务运营部通过成立跨部门委员会和推广统一的流程和最佳实践,帮助各部门运营能力得到均衡发展。各委员会由各部门的相关职能员工构成,主要职能是统一运营的方向、政策及流程,优化资源并确保执行。

凭借企业文化建设和组织结构优化方面的持续实践,公司在人才发展、领导力发展和业务战略、日常执行方面的不懈努力,美敦力自2007年起连续5年获得20%以上的年销售额增长,员工敬业度和满意度在外部和内部的调查中逐年提升,员工离职率连续数年远低于同行,书写了美敦力大中华区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

企业文化作业参考答案

自检1 第1题、填空 1.当今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管理,正朝着_____的方向发展。 参考答案:以人为本 2.社会是由许多个人所组成的群体、组织所形成的,社会发展的动力来源于________、_______和____。参考答案:个人需要与团体利益个人的处世方式团体的发展动力 3.从团体的角度来划分焦虑,可将焦虑分为三类,即________、______和______。 参考答案:基本存在的焦虑与工作相关的次生性焦虑深层焦虑 4.从纵向系统考察,企业价值观可分为三个层次,即_____、______和______。 参考答案:员工个人价值观群体价值观整体价值观 5.企业伦理道德的特征在于它与_____具有一致性,与_____紧密相连,具有_____性。 参考答案:社会伦理道德规章制度稳定性和连续性 6.__________ 一书,是企业文化理论诞生的标志性著作。 参考答案: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精神支柱 7.建设企业文化的基本程序,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实践巩固和______几个环节。参考答案:调查研究定格设计完善提高 8.日本文化对管理的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____,二是_____。 参考答案:强调经营理念的重要性重视团队精神的发挥

9.______和_____构成了企业形象的基础,而这个基础又是以____为核心和灵魂的。 参考答案:质量信誉顾客满意度 10.______是企业文化恶化、衰亡的过程,创造出来的是病态的、不良的企业文化。 参考答案:反向积累 11.企业家素质是指企业家本来的______、特征、知识素养及在______中表现出来的作风和能力的综合。参考答案:品质创新活动 12.从纵向系统考察,企业价值观可分为三个层次,即_______、______和_____。 参考答案:员工个人价值观群体价值观整体价值观 13.企业文化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其内容包括四个部分,即_ 、__、____和___。 参考答案:企业整体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企业伦理道德规范企业风貌与形象 14.企业文化的价值分为____和____。参考答案:经济价值社会价值 15.___和____构成了企业形象的基础,而这个基础又是以____为核心和灵魂的。 参考答案:质量信誉顾客满意度 16.德国的企业文化观最早源于1914年R.戴特策的《经营科学》,该书提出的经营理念是____。参考答案:人本位 17.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___。参考答案:企业价值观

华为案例分析资料.doc

华为公司的案例分析 --全球化视角下中国先进制造模式动态演进研究 中国发展世界级先进制造企业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拥有世界先进制造技术;二是构建全球先进制造模式。运用实地调研的研究方法, 对华为公司构建面向全球价值网络的先进制造模式动态演进的路径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表明: 华为公司的制造模式经过“以产品开发为龙头” 、“集成产品开发的流程体系”、“价值链的模块化”、“全球价值网络的构建”, 即“点”、“线”、“面”、“网”四个阶段最后形成全球价值网络, 并由此带来华为公司竞争优势的不断增强。在总结华为公司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中国发展世界级先进制造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制造业由垂直分工发展到水平分工, 并过渡到网络分工, 产业链被空前细分。通过这种方式, 世界先进制造企业将网络上各个环节的成本降至最低, 有效构建起了全球价值网络。全球价值网络是一种新型的先进制造模式, 同时也是一种经营策略和资源配置方式。通过构建全球价值网络, 制造企业能够跨越时空界限推动价值的创造、转移和实现, 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 增强竞争能力。因此, 揭示全球价值网络的形成机制, 研究其动态演进的路径对于提高制造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也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20 世纪90 年代, 国外对先进制造模式的研究逐渐过渡到价值网络阶段。Ghoshal & Bartlett 提出要将跨国企业看做一种包含总部和不同国家分支机构的全球网络组织。Bartness & Cerny认为跨国企业要通过营建全球能力网络构筑竞争优势。Moore & Carlos 认为大型制造公司应利用网络伙伴的力量来应对竞争。David 等指出世界先进制造企业正在通过有效地管理和经营网络、积极创造客户价值提升自己的全球竞争能力。Krist ien 等指出大多数跨国制造企业20%~ 50% 的资产都存在于战略联盟之中。Michael 认为价值网络有助于增强跨国先进制造公司的竞争优势。Wall 等明确指出跨国公司正通过构建全球价值网络构筑竞争优势。Noori 对大型跨国制造公司价值网络的构建和网络成员的调整问题进行了研究。 目前, 国内对先进制造模式构建和动态演进的研究仍停留在“点”、“线”、“面”的阶段, 对“ 网”较少涉及。“点”, 即以产品开发为龙头, 如呼江超认为应用先进制造模式加快企业新产品的开发和制造, 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邹元超认为今后先进制造模式必须实现零件标准化、部件标准化、产品模块化; 罗璟等认为在先进制造模式下要注重产品核心能力的培育。“线”, 是对先进生产经营和组织管理流程化, 如张曙提出了精简化生产的典型模式——独立制造岛; 李全喜等指出了在先进制造模式下供应链的质量管理的特点和实施方法。“面”, 是从模块化的角度来研究先进制造模式, 如李海舰等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模块化现象, 得出了有益的结论。 综上所述, 多数国外的研究主要关注价值网络对于本国先进制造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实践层面; 国内的研究对于面向全球价值网络的先进制造模式的构建和动态演进的研究较少涉及, 已有的研究也只是局部和简单的生产制造网络。随着由本地制造向全球制造的不断发展, 先进制造企业迫切须要建立适应全球化竞争的先进制造模式。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 尚未见到大批量成熟的研究成果, 特别是面向全球价值网络的先进制造模式的演进路径研究,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更是匮乏。本文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 以华为公司为案例, 重点研究其构建

华为企业文化案例分析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狼性文化案例分析 (一)公司简介 华为于1987年成立于中国深圳,全球第二大通讯设备供应商,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也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14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1/3的人口。全球排名前50名的电信运营商中,已有45家使用华为的产品和服务。 (二)企业文化的含义 企业文化主要指一个企业长期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认同的价值信念、行为规范以及行为方式。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统一的价值观使企业内成员在判断自己行为时具有统一的标准,并以此来选择自己的行为。企业文化需要经过一个长的时期才能形成。文化的形成与企业的经营有关,也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文化在经营过程中逐渐积累,也可以通过教育、引导和灌输而使之得以传播和深入人心。一个公司的管理决定和影响企业文化,文化也反作用于公司的管理。文化由一种信念转化为一种行为就需要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可。 (三)华为的“狼性”企业文化 华为非常崇尚“狼”,认为狼是企业学习的榜样,要向狼学习“狼性”,狼性永远不会过时。任正非说:发展中的企业犹如一只饥饿的野狼。狼有最显著的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永不疲倦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团队合作的意识。同样,一个企业要想扩张,要想在危难面前不被击垮,甚至逆势增长也必须具备狼的这三个特性。以下就是华为的狼性文化指导下的见证: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中国也没能幸免。或多或少受到了一些影响。2009年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逐渐渗透到包括电信业在内的各个行业。很多企业因此倒闭。而华为却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奇迹。2008年华为的海外收入占总收入的75%,全年合同销售额达233亿美元,总收入增长速度之快让华为自己都难以置信。2009年华为全球销售收入1491亿元RMB(约合218亿美元),同比增长19%。营业利润率14.1%,净利润183亿元RMB,净利润率12.2%。2009年的净利润增幅超过100%。尽管08一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让整体经济形势更加复杂,但华为的经营性现金流达到217亿元RMB,同比增长237%。能够在恶劣的经济形势下,仍然保有如此规模的现金流,是在令人惊叹。而如此成就的取得与华为以“狼文化”为主的企业文化的引导密不可分。 敏锐的嗅觉在华为表现的是对市场变化作出的快速反应和对危机的特别警觉。《华为的冬天》文章的作者是任正非,他说,冬天一定会来临。但只要我们做好了准备,有了厚实的棉衣,相信再冷的冬天,我们仍然感觉是暖洋洋的!只要大家有危机感,能够提前预防,采取措施,不断完善,相信我们能够走得

新联想的企业文化整合-《企业文化》-案例分析题

新联想的企业文化整合 主持人:解放日报报记者马海邻 嘉宾:毕博管理咨询公司大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陈荣祥 主持人:一个是中国本土企业,一个是世界巨头、美国公司,后者并购前者不稀奇,而现在的事情倒过来了,前者把后者吞了下去,能不能消化顿时成了人人关注的问题。尤其是企业文化,联想与IBM肯定是天差地别,这道坎过不过得去?谁都说不好。偏偏这道外人看不见的坎是非常致命的,当我们联系陈荣祥先生希望对联想-IBMPC并购案做一个采访的时候,他就表示可专门谈谈企业文化整合话题。 陈荣祥:具体到联想与IBM的并购上,他们应该尤为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双方企业以往做决策的过程是怎样的,是自上而下的还是集思广益的?二是在执行过程中的规则是怎样的,是化整为零,将大项目细分成一个个小项目,还是统一地执行项目的任务?三是领导风格,是独断的,还是民主的? IBM是一个非常程序化的公司,员工都遵守各种程序化的流程;联想则是一个发展速度快,带有国有民营色彩的公司。双方在以上各方面都必然存在着差异。 另外,在薪酬上,双方公司的员工能否达到平衡,也是需要认真考虑的。 主持人:我这里收集了一些联想的说法。原联想董事局主席柳传志承认,“最大的风险就是业务的整合和文化的磨合”,不过他并不认为这两家公司的融合如外界预料般那么可怕,因为随着谈判和对接越来越深入以后,他发现两家公司在企业文化上有很大的相同点,新的管理团队比如杨元庆与沃德之间也沟通顺畅。他说,“在我们两家企业的文化中,‘创新’的主张是非常一致的,这也是我们融合的基础。” 再来听听陈先生的评论。 陈荣祥:一旦收购兼并完成后,领导和员工要公开讨论文化的差异,不要粉饰、掩盖这些问题。在这次的并购案例中,联想一开始摆出了很诚恳的姿态,在许多方面都主动做了让步。应该特别注意的是,买卖双方不要有一个赢家和输家的思维模式,如果一方总以胜利者的姿态自居,一方则存有被收购者的消极抵触心态,那么在文化上就很难融合。这一点,IBM在收购普华永道的经历中就吃过亏。尽管普华永道是被收购的一方,但它的确在咨询方面有更丰富的经验。由于IBM以赢家的姿态进驻公司的大量重要职位,不但没有实现并购后的协同优势,而且还损失了大批的普华永道的优秀员工。 IBM现在可能最担心的是合并后能否在中国渠道取得预期的竞争力,有没有

企业文化案例分析

企业文化案例分析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着名的NEC通讯(中国)有限公司一改多数日本企业保守的作风,大胆启用了此前一直供职于欧美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卢雷担任公司总裁,并且随之组建了一支跨文化的管理团队。截至今天,这支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中国等地的16人管理团队已经正式到位就职。 虽然这种多国部队式的管理团队架构在跨国公司中并不算是十分稀奇,但是这类团队构建的过程和其中每个人的感受依然非常令人好奇。本报记者采访了其中的4个成员。 多国部队 企业应该构建单一文化管理团队还是跨文化管理团队?这取决于公司如何定义自己的顾客,如果以顾客为中心,公司就必须采取一种“等距离”的观点,防止“总部主义”,这就需要对世界各地的顾客需求有详细的了解,而做到这点最容易的办法就是建立跨文化管理团队。 NEC通讯中国公司的管理团队就是一个比较标准的跨文化管理团队,一共16位高层管理者,其中有3位分别是美国籍、加拿大籍,5位是来自NEC本部的日籍人员,其他8位都是中国人。为什么NEC的管理组织会如此构建?已经在NEC工作了13年时间的NEC通讯(中国)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监曹来京这样理解:“这是市场的需求。” 事实的确如此,NEC在3G领域拥有优秀的技术,目前它在全球3G终端的占有率达52%,网络设备的占有率也有41%,但是处于中国市场2.5G时代的NEC显得光芒不足。“NEC一直也想求变,它在日资企业中是一个比较革命的企业。”曹来京说。 由技术导向转向市场导向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必须搭配好领导团队,以顾客为中心最容易的办法就是建立跨文化管理团队。“这是自上而下的改变,如果是自下而上地构建跨文化团队,恐怕就没有这样顺利了。”曹来京分析说。 这个16人管理团队成员于最近全部到位,曹来京说这个规模是NEC在华企业绝无仅有的,“以前都是5、6个人。成员的增加与扁平化管理有关,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组织改革,打破了以前几个人各自分摊一部分业务的状况,将各部门职能细分、专业化。从人力资源角度讲,公司的各个成员如果都只重视自我的发展,无法形成一个集体价值的企业文化,这样的细分也更便于对管理团队进行绩效评估和管理。” 对于这16个人的背景、职位以及职能的具体情况介绍,曹来京表示处于商业竞争的原因不便于全部透露,他笑着说:“据说一些着名的咨询公司都在分析研究我们这个16人管理团队,也包括竞争对手。” 现身说法 NEC的跨文化管理团队首先选择了了解中国通信市场的卢雷担任NEC通讯(中国)公司总裁。 曾在摩托罗拉工作了多年的卢雷深受摩托罗拉跨文化管理的影响,“这是一个技术为主导的公司,也是一个典型的日本文化为主导的公司,我进来以后感觉到NEC是过分谦虚了,如果他们有10只会说5。”他说,“我在摩托罗拉的团队也是有欧洲的、亚洲的还有本土的,团队的混合其实很重要,都是一样的人做事也不一定会有很大提高。而混杂型的团队,大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不同的想法会让

华为海尔联想的企业文化研究

华为、联想、海尔企业文化探究 企业文化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企业文化通常是由企业的理念文化、企业的制度文化、企业的行为文化、企业的物质文化等四个层次构成的。 一、企业的理念文化 企业的理念文化是用以指导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 正确的经营理念,可以激发全体员工崇高的使命感和奋力工作的干劲。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经营理念都非常重要。对于企业来说,技术力量、销售力量、资金力量以及人才等等,虽然都是重要因素,但最根本的还是正确的经营理念。只有在正确的经营理念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有效地使人员、技术和资金发挥作用。 二、企业制度文化 企业的制度文化是由企业的法律形态、组织形态和管理形态构成的外显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中坚和桥梁,能够把企业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理念文化有机的结合成一个整体。企业制度文化一般包括企业法规、企业的经营制度和企业的管理制度。 三、企业的行为文化 企业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价值观的折射。 四、企业的物质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其显着特点就是以物质为载体,物质文化是它的外部表现形式。优秀的企业文化是通过产品的开发、服务的质量、产品的信誉和企业的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文化设施等物质现象来体现的。 一、华为企业文化的主要特色 一、狼性文化 任正非说:发展中的企业犹如一只饥饿的野狼。狼有最显着的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永不疲倦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的意识。作为最重要的团队精神之一,华为的“狼性文化”可以用这样的几个词语来概括:学习,创新,获益,团结。用狼性文化来说,学习和创新代表敏锐的嗅觉,获益代表进攻精神,而团结就代表群体奋斗精神。 狼能够在比自己凶猛强壮的动物面前获得最终的胜利,原因只有一个:团结。即使再强大的动物恐怕也很难招架得了一群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狼群的攻击。所以说,华为团队精神的核心就是互助。 华为的企业文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做实。企业文化在华为不单单是口号,而且是实际的行动。 “狼性”与做实的企业文化是华为之所以为华为的根本。

企业文化第三次形考作业

未回答 满分1.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既是企业文化的接受者,也是基层企业文化的传播者的是() 选择一项: a. 意见领袖 b. 英雄模范人物 c. 普通员工 d. 企业领导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正确答案是:普通员工 题目2 未回答 满分1.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权威性是指传播者具有使受众相信、听从的力量,具有权威和地位的特质。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3 未回答 满分1.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品质优先是企业产品文化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4 未回答 满分1.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在企业工作环境中选用适当的色彩,可以调节人的情绪,降低人的疲劳程度。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5 未回答 满分1.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企业工作环境中的采光一般有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两种形式。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6 未回答 满分1.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精神文化传播特点()。 选择一项: a. 情境性 b. 多样性 c. 现实性 d. 默会性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正确答案是:现实性 题目7 未回答 满分1.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现代企业广告文化主要表现为企业产品广告文化与企业形象广告文化两大类。选择一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8 未回答 满分1.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企业领导者对文化传播所起的作用很大、他们能在企业文化传播中发挥作用,来自于两个因素:()和权威性。 选择一项: a. 权力 b. 领导魅力 c. 职位 d. 能力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正确答案是:领导魅力 题目9 未回答 满分1.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它是企业物质文化的首要内容。 选择一项: a. 企业服装 b. 企业产品 c. 企业环境 d. 企业建筑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正确答案是:企业产品 题目10 未回答 满分1.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是核心产品借以实现的形式,即向市场提供的实体和服务的形象。如产品质量水平、外观特色、式样、品牌名称和包装等。

联想公司企业文化

联想集团企业文化 摘要:本文主要表述了联想的企业文化发展历程,分析了其企业文化在帮助联想取得巨大成功的因素,联想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和措施以及联想企业文化理念。了解联想的企业文化,以及这种企业文化在联想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分析联想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理论出发,分析国内其他相关企业的企业文化,并了解相关企业的企业文化的特点。重点考察联想的企业文化的形成,文化理念,文化建设的实践和方法,以及它们联想的发展所起的作用。联想在并购IBM之后其企业文化面临的新形势和需要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企业文化联想文化建设理念 1.概论 1.1企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新潮,是美国的一些管理学家通过比较日、美两国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于本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来的,从而在美国乃至全球兴起并带来了一场企业管理的新革命,其理论和实践给当代企业管理以深刻的影响。我国企业界、学术界对之也怀有浓厚兴趣,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果,中国的企业文化也开始受到世界的关注。 80年代以后,“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传入我国,并逐渐成为经济管理学界的热门话题。我国先后成立了“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和13家省级的企业文化社会团体,在西方企业文化的基础上,

致力于研究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报纸杂志上也相继登载了许多介绍文化的文章,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见解和看法。有关人员在对全球的许多大公司进行考察和分析之后发现,现代企业有许多有别于传统企业的地方,正是这些差异性的东西在推动着企业的发展。 实际上,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思想发展的衍生品,是经济学家与管理学家对企业现存的管理意识,理念,哲学,价值现等实践活动进行概括,总结与分析,从而高度理论化,系统化,然后再用于指导企业实践活动,因而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思想,理念息息相关,不可分割.因此,我们研究企业文化就必须深入研究企业管理思想与理论的发展脉络。 企业管理思想与理论在历史上伴随工业革命兴起并发达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我国五千年的封建文化都对工业与商业采取压制与贬抑状态,企业管理理论与思想几乎是空白;所以,在企业文化发展初期的几个阶段基本上都是以西方国家管理理论与实践为基础,来划分的。 1.1.1 “分工与优势”决定阶段企业文化特点——皮鞭加饥饿该阶段是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理论发展阶段,时间跨度是从十八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初期。在该阶段,资本主义进入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也从手工作坊想机器生产过度;由于相当多的工人在一起进行大规模生产,劳动分工与协作得到了较大发展,但是那个时代基本上还是处于机器设备稀缺、人力过剩的要素供给时代,

华为文化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华为企业文化分析 华为的“狼性”企业文化 华为非常崇尚“狼”,认为狼是企业学习的榜样,要向狼学习“狼性”,狼性永远不会过时。任正非说:发展中的企业犹如一只饥饿的野狼。狼有最显著的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永不疲倦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的意识。同样,一个企业要想扩张,也必须具备狼的这三个特性。 作为最重要的团队精神之一,华为的“狼性文化”可以用这样的几个词语来概括:学习,创新,获益,团结。用狼性文化来说,学习和创新代表敏锐的嗅觉,获益代表进攻精神,而团结就代表群体奋斗精神。 狼能够在比自己凶猛强壮的动物面前获得最终的胜利,原因只有一个:团结。即使再强大的动物恐怕也很难招架得了一群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狼群的攻击。所以说,华为团队精神的核心就是互助。 华为打造自己的营销铁军五招 第一招:塑造“狼性”与“做实”企业文化 华为是一个巨大的集体,目前员工8.3万余人,其中研发人员占43%,而且素质非常之高,85%以上都是名牌大学的本科以上毕业生。 21年来,华为取得的业绩是骄人的,在中国企业史上可谓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例子。华为需要依赖一种精神把这样的一个巨大而高素质的团队团结起来,而且使企业充满活力。华为找到的因素就是团队精神——狼性。 华为团队精神的核心就是互助。华为非常崇尚“狼”,而狼有三种特性:其一,有良好的嗅觉;其二,反应敏捷;其三,发现猎物集体攻击。华为认为狼是企业学习的榜样,要向狼学习“狼性”,狼性永远不会过时。 华为的“狼性”不是天生的。现代社会把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的问题留给了企业,企业只有解决好了才能获得生存、发展的机会。华为对狼性的执着是外人难以理解的。 华为的管理模式是矩阵式管理模式,矩阵式管理要求企业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相互配合,通过互助网络,任何问题都能做出迅速的反应。不然就会暴露出矩阵式管理最大的弱点:多头管理,职责不清。而华为销售人员在相互配合方面效率之高让客户惊叹,让对手心寒,因为华为从签合同到实际供货只要四天的时间。 狼性是华为营销团队的团队精神,这种精神是很抽象的,而且也是很容易扭曲的,这就需要

企业文化案例分析:中国企业文化战略论述

企业文化作为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引入我国已经25年,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受到企业界、学术界乃至政府高层的广泛关注和普遍重视。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企业应该用什么样的战略思维和眼光来应对国际跨国公司的挑战?如何用文化力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保持企业基业长青?如何用美好的愿景引航,真正让执行落地?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战略体系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和回答。 管理是一门关于组织结构和控制程序的综合性艺术,具有大量的不确定性。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到文化管理,管理的内涵和外延在扩展,管理的层次在深化和提升,管理的模式和工具在不断创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无论哪种管理模式和管理工具都只是解决某种问题的方法和路径,不可能是唯一的。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必须有战略思维和眼光。战略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认为:“战略的本质是抉择、权衡和各适其位。”所以现代企业管理必须上升到战略管理的高度,大量研究成果表明,运用独特的战略管理理念的企业比不采用战略管理观念的企业更能赢利,更为成功。一切目光短浅、不能正确定位并具备战略管理能力的公司,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就像一条没有舵手的船打圈航行一样不可能如期到达胜利的彼岸,更不可能成长为基业长青的优秀企业。 世界着名的戴尔公司迅速崛起并获得成功,其中最突出的也是不同于一般公司的是,它并不是依靠领先的技术,而是依靠一种全新的战略思想,一种独特的观念,一种讲求实效的商业模式。正如英特尔的安迪。格鲁夫这样评价戴尔:“在处理别人认为十分棘手的问题时,迈克尔总是显得从容不迫,看得出他具有超凡的胆识和战略眼光。” 在一个民族、国家或公司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文化决定战略选择,但并不是

联想集团企业文化手册范本

联想集团企业文化手册 第一部分:我们的历史 (2) 一、联想的初创阶段 (2) 二、联想的起步阶段 (2) 三、联想的助跑阶段 (3) 四、联想的起跳阶段 (3) 五、联想的转型阶段 (4) 第二部分我们的目标 (4) 一、我们的使命 (4) 二、我们的远景 (5) 三、我们的战略路线 (5) 第三部分我们的价值观 (5) 一、服务客户 (6) 二、精准 (7) 三、诚信共享 (10)

四、创业创新 (14) 第四部分我们的风 (18) 第五部分我们的行为准则 (20) 做事三原则 (20) 沟通四步骤 (21) 投诉处理三原则 (21) 联想员工基本行为守则 (21)

第一部分:我们的历史 一、联想的初创阶段:1984年~1987年 1. 阶段特点 利用技术服务积累资金,通过拳头产品打开市场。 2. 标志事件 1984年11月1日柳总等11名科技人员,20万元起家,创办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联想集团公司的前身。 3. 经营大事 ■ 1985年公司赚了70万元人民币,投入开发第一个自制产品——汉卡。 ■ 1986年,成功地开发出联想汉字系统和FAX通讯系统等拳头产品,开始进入流通领域。 ■ 1987年开始代理HP、AST的产品。 4. 管理文化 当时创业者们主要是通过“研究员站柜台”和制定“联想天条”等方式,开始探索企业经营管理规律。

这个阶段公司倡导“不看过程看结果,看功劳不看苦劳”的效益观,“质量是生命、用户是皇后”的市场观,“信誉比金子还贵”的道德观。 二、联想的起步阶段:1988年~1993年 1. 阶段特点 以国际化带动产业化,形成技—工—贸的产业体系。 2. 标志事件 1988年4月16日,公司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开创外向型高科技产业誓师大会”,吹响了联想向海外进军的号角。1988年6月23日,联想电脑成立。 3. 经营大事 ■ 1988年初联想提出了自己的第一个战略目标——建成一个外向型技工贸一体的产业结构。 ■ 1990年联想获得生产计算机许可证,在建立自己的第一条电脑生产线,从代理产品向生产自己品牌的产品转变。 ■ 1990年联想集团提出自己的第二个战略目标:从1991年开始到2000年联想集团要实现5亿美元的营业额,折合人民币30亿。 ■ 1992年联想微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年底联想上地生

企业文化考试试题(doc 10页)

企业文化考试试题(doc 10页)

判断题 1.企业文化理论是80年代初期日本学者在受到日本经济增长经验的启发,总结、比较日、美企业管理 差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错) 2.企业文化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对) 3.1980年,在《哈佛商务评论》上发表的《在经济衰退中进行管理》一文,初步奠定了企业文化理论的 基础。(对) 4.以人为本的管理萌芽于日本的土壤,但开花结果却在美国。(错) 5.成熟型企业文化是一种个性突出且相对稳定的企业文化类型。(对) 6.企业文化是共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即多数员工的“共识”。(对). 7.在企业发展的初期,海尔的管理哲学中带有较浓厚的泰罗科学管理色彩。(对) 8.企业文化理论是企业管理理论的第三座里程碑。(错) 9.企业伦理道德规范处于企业文化结构的表层。(错) 10.约束功能是企业文化的基本功能之一。(对) 11.企业文化是一种微观文化现象。(对) 12.企业文化积累是企业文化发展的基础( 对)

13. 企业文化传播是企业文化整合的前提条件,企业文化冲突是企业文化整合的直接条件。( 对 ) 14.企业文化理论是80年代初期日本学者在受到日本经济增长经验的启发,总结、比较日、美企业管理差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B.错误) 15.企业文化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A.正确) 8.1980年,在《哈佛商务评论》上发表的《在经济衰退中进行管理》一文,初步奠定了企业文化理论的基础。(A.正确) 9.以人为本的管理萌芽于日本的土壤,但开花结果却在美国。(B.错误) 19.约束功能是企业文化的基本功能之一。(A.正确) 20.企业文化理论是企业管理理论的第三座里程碑。(B.错误) 21.成熟型企业文化是一种个性突出且相对稳定的企业文化类型。(A.正确) 22.企业文化是一种微观文化现象。(A.正确) 20.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A.正确 B.错误 B 21.员工形象是企业劳动者的整体形象,它包括管理者形象和一线员工形象。() A.正确 B.错误 A 22.企业伦理道德与企业规章制度没有任何关系。() A.正确 B.错误 B 23.树立企业形象要突出个性,强调差异性,从实际出发,别具一格,勇于创新。() A.正确 B.错误 A 24.企业形象在不同的社会公众对象中的理解和认识是一致的。() A.正确 B.错误 B 25.价值观的主体可以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也可以是一个企业。() A.正确 B.错误 A 26.企业精神具有实践性。() A.正确 B.错误 A 27.企业文化变革是指由企业文化特质改变所引起的企业文化整体结构的变化。() A.正确 B.错误 A 10.企业的文化起源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无关。() A.正确 B.错误 B 11.企业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冲突是可以避免的。() A.正确 B.错误 B 12.企业文化选择的客观标准就是企业的基本价值观。() A.正确 B.错误 A 13.企业文化在发展中不仅具有排异性,也具有整合性。() A.正确 B.错误 A 14.企业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A.正确 B.错误 A 15.经济增长促进了企业文化的发展,丰富了企业文化的内容()。 A.正确 B.错误 A 16.企业文化不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A.正确 B.错误 B

华为企业文化案例分析

华为企业文化案例分析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狼性文化案例分析 (一)公司简介 华为于1987年成立于中国深圳,全球第二大通讯设备供应商,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也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14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1/3的人口。全球排名前50名的电信运营商中,已有45家使用华为的产品和服务。 (二)企业文化的含义 企业文化主要指一个企业长期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认同的价值信念、行为规范以及行为方式。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统一的价值观使企业内成员在判断自己行为时具有统一的标准,并以此来选择自己的行为。企业文化需要经过一个长的时期才能形成。文化的形成与企业的经营有关,也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文化在经营过程中逐渐积累,也可以通过教育、引导和灌输而使之得以传播和深入人心。一个公司的管理决定和影响企业文化,文化也反作用于公司的管理。文化由一种信念转化为一种行为就需要得到全体员工

如此成就的取得与华为以“狼文化”为主的企业文化的引导密不可分。 敏锐的嗅觉在华为表现的是对市场变化作出的快速反应和对危机的特别警觉。《华为的冬天》文章的作者是任正非,他说,冬天一定会来临。但只要我们做好了准备,有了厚实的棉衣,相信再冷的冬天,我们仍然感觉是暖洋洋的!只要大家有危机感,能够提前预防,采取措施,不断完善,相信我们能够走得更加远,做得更加好。从中可见,华为的迅速发展,这与华为人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对市场的敏锐有着重要的关系。而且华为在任正非每隔三五年就阶段性地宣布冬天到来的警示中,频频取得接近50%的业绩增长,实力不断地增强,大大地超越同行业企业的增长速度。 勇往直前,永不疲倦是华为人的奋斗精神。任正非把国家的民族文化、政治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把实现先辈的繁荣梦想,民族的振兴希望,时代的革新精神,作为华为人义不容辞的责任,铸造华为人的品格。从而使得员工有着乐于奉献的精神,并为着国家,企业的目标长期规划而不断努力着。这样,就把远大的追求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有机地结合,把“造势与做实”紧密地结合。从根本上提高了员工们的积极性和效率,这对企业发展无疑是有利的。在这种大氛围下,

企业文化建设案例分析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11个案例及评论 看不见摸不着的企业文化,像高楼大厦里的钢筋、螺钉、焊缝,在装饰一新的大厦外观,轻易不被人看见,可这种叫着企业文化的东西却渗透到了大厦的每一个角落、关节和着力点,承载着大厦最为沉重的负荷。毫不夸张地说,一个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肯定是永远长不大的企业,一个长大了没有健康企业文化的企业,不但营养不良,而且风雨飘摇。几乎谁都知道企业文化的重要,只是一部分人束手无策,一部分人无暇顾及,一部分人停留于口头。 束手无策的人可能受自身人格素养、性格等的局限,像自己揪着自己的头发想要拔高自己一样,既使不上劲,也徒劳无效,而且,无一例外他们都很痛苦。 无暇顾及的人属于典型的鼠目寸光,总觉得目前当下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太多,产品啦,市场啦,资金啦,企业文化呀,搁搁吧,安顿下来再处理也不迟。其实已经迟了,迟了的症状便是他手上的具体问题永远也摆不平、搞不定。 停留于口头的人最多也最可悲,总以为口号喊喊、写写,墙上挂挂,唾沫横飞地激扬一番,就是企业文化了,大错特错。企业文化的建设同样需要精心地设计,认真地施工,有耐心、有眼光地培育。 对正在不断长大的小企业而言,企业文化的建设更为重要。否则,连长不大的原因都找不到。 企业文化就应该从小企业开始建设 小企业创立初期,规模还小,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很多创业者觉得条件还不成熟,企业文化建设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因而忽略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是很多小企业的通病。然而事实上,任何一个创业者在潜意识上都很重视企业文化:作为老板,你是不是整天考虑如何让员工愿意和你同舟共济、如何让他们提高工作效率、如何让员工认同你的企业发展目标并为之奋斗?其实每个老板都会考虑企业凭什么来凝聚员工,这就是企业文化要解决的问题。

联想文化 联想企业文化

联想企业文化与管理思想12345 联想的企业文化与管理思想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为了方便记忆,所以就用“12345”来表示了。 1是指“一种文化”。 2是指“两种意识”。 3是指“3个三”。 4是指“4个四”。 5是指“五个转变”。 第一节一种文化 任何一个企业只能有一种文化,联想就要建立统一的企业文化——一种以人为本、客户至上的文化。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不想看到同是联想集团,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价值观,我们不想看到某个部门出现黑匣子现象。我们希望看到,我们每一个部门、我们的每一位员工、每一位领导干部在统一的联想文化下共同发展。 很多企业都主张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而联想对“以人为本”的理解是:通

过联想事业目标的实现来达到员工个人理想和高素质生活追求的实现。因而联想文化的核心理念是:“把员工的个人追求融入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之中”。 这句话包含三层含义:(1)员工个人的追求只有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相一致(对企业忠诚、为企业发展尽心尽力),才有可能得到实现;(2)企业发展了势必会给员工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为每位员工提供“没有天花板的舞台”;(3)联想为每位员工都提供了平等的发展机会,不惟学历重能力,不惟资历重业绩,每位联想员工都有相当的舞台,每个人都有成功机会,员工与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成功。 第二节、两种意识 联想所倡导的两种意识是:客户意识、经营意识。近几年联想电脑公司一直大力倡导着客户意识和经营意识,这也是联想文化的重要内容。这两种意识在联想是什么具体含义呢?请接着往下看。 一、客户意识 凡到过联想集团总部大楼的也许会知道表述联想精神的四个大字,这四个字一进大厅就可看到——“求实进取”。联想人就要具有脚踏实地的求实精神和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 “求实”精神的体现:不要光说不练的假把式;制定工作规划或方案,不能只考虑应该做什么?更要考虑现有的资源,能做什么?能够做多大?投入有多大?是否值得?撒上一层土,夯实了,再撒上一层土,再夯实了。“进取”精神的体现:所有干部和员工都要有上进心,积极进取。主动接受任务,知难而上不推委;主动承担责任、勇挑重担;在工作中主动发展不足,不断地提升工作目标,主动地给自己加码,寻求工作突破。等

联想公司的企业文化

联想公司的企业文化 联想主要从事开发、制造并销售技术产品及优质服务,生产台式电脑、手机、一体机电脑等商品,联想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什么呢?如何解读联想公司的企业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联想公司的企业文化(1)核心理念:把员工的个人追求融入到企业长远发展之中。 办企业就是办人; 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 我们能使全体员工能与企业一同发展,使我们的员工由于他们的贡献得到社会的尊重。 (2)用人观:给您一个没有天花板的舞台;不惟学历重能力,不惟学历重业绩。 (3)大局观:从联想的根本利益处罚考虑问题。 (4)发动机理论: 员工作为“发动机”,在与领导一同确立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目标之后,就该自己主动地推进,甚至主动驱动其他人为你的目标服务。这时候,我们每个人都体现为主人,工作是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 我们不仅要有强烈的上进心,还要把它转化为事业心,也就是把上面要求我们做的事变成我们主动要做,把个人理想的实现和公司事业的发展融合在一起。没有公司的成功,就不可能有每个人的成长,每个人的成功都可能帮助公司的成功。

(5)联想好员工的标准: 敬业精神和上进心 有韧性 有责任感 有悟性 富有创新精神 善于沟通 既会工作,又会生活 (6)企业精神: 一、求实进取创新 不为挫折而屈服,不为小胜而轻狂,坚定地、扎实地迈向预定目标,为了中华民族的荣誉,我们要奋不顾身,勇往直前。 我们做事的原则:撒上一层土,踩实了,再撒上一层土,再踩实了。 我们做业务的原则:没钱赚的事不能干;有钱赚但提不起钱的事不能干;有钱赚也能提起钱但是没有可靠的人去做,这样的事也不能干。 我们做新业务的原则:上一步,踩实了,再踏上一步,再踩实,当确认脚下是坚实的黄土地以后,撒腿就跑。 二、惟创新求生存 各级干部员工不能拘泥于条条框框,不固步自封,僵化教条,而是根据现实和环境的变化,大胆突破和超越,能果断地推陈出新。 在思路上要大胆设想,在操作上小心求证。创新不是盲动,

关于企业文化变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企业文化变革的几点思考 文化变革已成为当代企业管理的潮流,以变革企业文化,倾力打造组织核心竞争力正成为不同企业的共同追求。组织文化的特性决定了企业文化变革是个较为艰难复杂的历程,许多企业在文化变革的推进中面对繁杂的文化变革管理手段,缺乏系统思考,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本文仅对国有企业如何建立文化变革流程、构建文化变革通道进行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国有企业文化创新的困惑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任务日益迫切和艰巨,国家高度重视国有企业的改革,并出台了大量优惠政策大力推进国企改革,但纵观几年来国企改革的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国企改革遇到的重重障碍和阻力已经严重影响到国企改革的进程,这其中有历史的原因,但另一方面某些国有企业在推进组织变革和文化变革进程中的失衡也是造成改革困难的重要原因。国企变革必须从文化变革开始,构建变革的文化,是国企冲破机制体制阻力确保改革成功的必然选择,许多企业家已认识到这一点,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但企业文化建设的结果往往令人失望。某国有企业,为了转变人们心目中国有企业的形象,转变员工观念,提高员工主人翁意识,推进企业改革,引进了专业咨询公司进行企业文化策划、建设,他们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成立了有老总牵头,各部门参与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他们举行多次讲座,举办各种活动,努力将企业文化价值理念宣贯给每一名职工,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但是,轰轰烈烈的活动一年后,企业老总却发现,好像员工没有什么变化,工作还是老样子,观念依旧落后,企业的价值观、行为理念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而企业却为此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以上案例在国有企业具有很强的典型性,许多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失败后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为什么组织的价值观根植员工内心深处如此之难?为什么专业策划公司的策划达不到预期效果?为什么企业文化建设效果总是事与愿违?难道企业文化建设又是一次概念的游戏?不少人将此归结为,国有企业长期受传统计划经济影响,机制僵化,体制落后,组织思维模式老化,员工观念落后,小富即安,害怕并拒绝变革,对企业的发展漠不关心。但事实真的如此么? 二、困惑后的冷思考国有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以下三个大的突出问题:一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定位。大多数国有企业将企业文化建设定位于提升企业形象,转变员工观念,这样的定位是片面的,这样的定位往往造成组织文化变革的虚化和泛化,将文化建设看作一种简单投资和短期的活动,而企业亦无法及时准确测量组织的文化变革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二是组织的心态。企业领导者相信文化变革能解决一切问题,未能结合企业实际,制定适应自己的组织、文化变革战略,而是将许多芜杂的现代管理手段不加甄别的与文化变革糅合,以求在短时间内构建新的组织文化,并大幅提升企业绩效。企业员工是文化变革的被动参与者,他们对文化变革的理解经常与领导者产生错位,因为他们始终认为文化变革是领导和管理者的事情。三是文化变革的手段方法。一是缺乏系统科学的工具和方法,文化建设往往流于形式,同时因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无法及时跟踪评估测量,造成文化建设效

GE企业文化的案例分析

企管六君子案例分析 文化制胜 ——GE公司的企业文化分析和在当前金融 危机下的简单思考 队名:企管六君子 队长:07企业管理系丁一沛

队员:07企业管理系吕逸婧07企业管理系李汶展 07企业管理系李博 07企业管理系曹岚钦 07企业管理系董哲

目录 一、案例概述 (3) 二、案例分析 (4) 2.1 GE的企业文化 2.1.1 企业精神 (4) 2.1.2 企业价值观 (6) 2.1.3 企业道德 (7) 2.2 金融危机下的GE (9) 2.2.1 概况与分析 (9) 三、案例的解决对策 (10) 四、案例结论 (13)

一、案例概述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是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器和电子设备制造公司,它的产值占美国电工行业全部产值的1/4左右。 通用电气公司的总部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费尔菲尔德市,由多个多元化的基本业务集团组成,如果单独排名,有13个业务集团可名列《财富》杂志500强。这家电气公司是由老摩根在1892年出资把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汤姆逊—豪斯登国际电气公司等三家公司合并而成的。此后,公司规模日益壮大,不仅经营业绩和企业规模令世人瞩目,其经营管理模式也成为现代企业典范。这有赖于历任总裁对企业文化贯彻的重视。 GE首任总裁查尔斯?科芬(1892-1912)为通用创建了不断改革、适应发展的企业机制,使通用电气在111年中始终不断进取,蓬勃发展,成为美国惟一一家贯穿整整一个世纪的伟大公司。此后的历任总裁欧文?杨、查尔斯?威尔逊、拉尔夫?科迪纳(1950-1963)以及弗雷德?博尔奇(1963-1972)同样为公司企业文化的发展潜心探索,其中拉尔夫?科迪纳在公司规模迅速膨胀时开始了分权经营的努力,同时极富创新地首创了首席执行官之职;弗雷德?博尔奇则很好地坚持了多元化的理念,同时在通用的萌芽期奠定了其信用基础,为企业道德打下深厚积淀。而雷吉?琼斯(1972-1981)上任后,则把科学管理理论的实践推倒了顶峰,而琼斯最为明知的决策则无疑是为GE选择了一名出众的接班人。 杰克?韦尔奇(1981-2001)更是为通用塑造了一个尤为优秀的企业文化。他在任的20年中,从未停止过变革,将一个历史悠久的工业帝国转变成为一个富有朝气与活力,善于变中求胜,潜力无穷的公司楷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