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二学期 期末测试卷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二学期 期末测试卷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二学期 期末测试卷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二学期 期末测试卷

期末测试卷

九年级语文?下(R版)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6分)

①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②舂谷持作饭,________________。(《十五从军征》)

③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④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⑤__________________,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⑥__________________?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满江红》)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4分)

①李白《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相信理

想抱负终会实现的乐观心态。(2分)

②文天祥《过零丁洋》表达了舍生取义的生死观,能充分体现诗人崇高民族气节的诗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diàn着久远的岁月印痕。它绽放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闪烁在京剧斑lán的脸谱中,擂响在锣鼓铿锵的鼓声里,漂散在书法醇美的墨香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五彩纷呈的形式令人赏心悦目。

了解并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积diàn()承载.()斑lán()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2分)

(3)“赏心悦目”中,“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缤纷”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2分)

(4)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句子。(2分)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祥子被大家称为“骆驼祥子”,是因为()(2分)

A.祥子从农村来到城市,身体健壮,长得像骆驼。

B.祥子老实坚忍,性格像骆驼。

C.祥子吃的是粗粮,冒出来的是血,命运像骆驼。

D.祥子虎口逃生,在路上捡了三匹骆驼。

(2)《简·爱》的女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出身贫寒的孤儿,她从小寄住在舅妈家,遭到虐待,

后来被送进慈善机构举办的寄宿学校——雷沃德学校。毕业后,她应聘来到

______________庄园当家庭教师,历经曲折,以其独立的人格和勇敢的个性赢得了

__________(人物)的爱情。(2分)

4.201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日,学校开展以“向祖国70周年华诞献礼”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2分)

(1)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文采飞扬的开场白。(3分)

(2)校委会在全校举办了“建国70周年手抄报展评”活动,为此,九年级(1)班设计了一

份手抄报。文体委员天翼同学准备邀请校文学社的陈老师帮忙撰写“国庆寄语”一栏的内容。请你帮他编辑一条短信发给陈老师。(3分)

(3)下面是天翼同学为此次活动准备的演讲稿中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

解决。(6分)

【甲】七十年间,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1949年,在经历了无数压迫、无数苦难之后,我们终于在世界上挺起了腰杆,昂起了头颅。今天,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乙】中国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实力,书写了幼有所育、老有所养、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亿万人民正携手奔向全面小康的百年梦想……

“七秩大庆飞鹏展,白发三千伏枥耕。喜看国昌民意顺,【丙】神州遍布欢歌声。”

腾飞吧,祖国!

①【甲】处画线句有语义重复的语病,应将“__________”删去。(2分)

②【乙】处画线句成分残缺,请给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③请用“/”给【丙】处画线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2分)

神州遍布欢歌声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22分)

青草归来

①这些年,不止是乡下的人,还有鸟以及树都在撤离村庄。

②在当年背离故土的人群里我也是毅然决然的一个。背负沉重的乡土和梦想,在鸟鸣清脆的晨曦,奔向远方。一直走了很远、走了很久。在受伤和无助的时候,总是无由地想起乡下的青草。几度青葱,几度枯萎,生了又灭,灭了又生。我,就是一棵迁居异乡的青草。一棵乡下的青草可以用自己的手臂招纳明媚的春天,舒展生命的风采。迁居异乡水泥地钢筋森林的青草,是孤独的,是寂寞的,逃不出寄居的宿命。【A】

③相比城郊,生活在我亲爱的村庄里的每一棵草都是幸运儿,尽管被我的乡亲用镰刀割过,用锄头挖过,用柴火烧过,但它们依旧那么青葱地绵延、繁衍。当我再一次以一棵草的姿态深入村庄,深入山地,生命的张力以不可抗拒的能量铺开。在这个春天茂盛的时节,我第一次欣喜地发现,还是有很多事物没有撤离我刻骨铭心的村庄,那就是遍地的青草,它们的队伍越来越庞大,越来越亲近村庄。【B】

④在我童年的时光里,青山很青,可青草毫无葳蕤之势,它们喜欢藏匿在不可企及的悬崖绝壁或者荆棘丛生的山林,在人迹频繁的路边或者山坡上,是断难觅其踪影的。那个时候,很多的山地都开辟出来作为旱土,有些甚至开辟成水田。所有的人都扑在有限的土地上精耕细作,可即便如此,村庄依然无法养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淳朴山民。【C】

⑤饥饿的童年,我们特别喜欢田埂上的马鞭草根。这种草根清甜甘洌,极为可口,一根草根咀嚼下来,满嘴生津。为挖到更多的草根,我们往往一条田埂接一条田埂地用小锄头挖干净,

断然不放过。马鞭草具有极为强大的生命力,只要有一小截,就能在春天里发展成一大片,似乎见风就长,见水就长,春天有多深,它就能长多长。

⑥【D】如果不是一种青草,一种我至今也说不上名字的青草,我早已融化为山坡上肥沃青草的一个小土丘。七八岁光景,我高烧不退,赤脚医生误诊为感冒,吃药数日不管用,后才确定为出麻疹。在乡村,在那个时候,出麻疹是一个人一生里必不可少的一劫。出麻疹,最怕要出不出,而我恰巧遇上。赤脚医生无能为力,留给父母一个失望的背影。我躺在支有蓝印花布帐的木板床上,烧得浑身发烫,天旋地转。母亲的眼睛里布满了绯红的焦虑。父亲听说离村庄二十里地的九龙山上有一种草,煮熟,在脊背上擦拭,能去热助麻疹完全长出。父亲赶紧上路,早去晚归,将那种草煮熟,在我的背上狠狠地涂抹。第二天,高烧奇迹般退去。自此,我对草有一种不可摒弃的感恩。

⑦站在老屋的庭院里,身前身后都是簇拥的青草。还好,曾经远离的青草回来了。老屋,以一种宽容的情怀,接纳一群新的亲人。彼此相濡以沫,互亲互近。

⑧在老屋之外的地方走走,原先一些路已经消失了,消失在青草的遮掩之下。原先一些土、一些田也消失了,消失在青草的覆盖之下。把原本侵占的地盘还给青草,还给自然,让青草在自己的地域上自由生长,给村庄一个美好的居住环境。自然的和谐,带来生态的美好。父亲曾经为荒芜的田土忧心忡忡,那些田土是他们那一辈人用血汗造出来的,有他们整整一代人的历史写照。田园将芜,胡不归?而今,父亲笑容满面地对我说:退耕好咧,村里的水土流失好多了,数年前那口老井也重新出水了。

⑨青草归来,可整个乡村要回归的还有很多。接下来,我希望是青草之旁的树,树之上的鸟,鸟之上的天。(有删改)

5.下面的句子是文章原句,请选择它在文中的正确位置()(3分)

青草萋萋,生活凄凄。

A.【A】处B.【B】处C.【C】处D.【D】处

6.结合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语句。(6分)

(1)一棵乡下的青草可以用自己的手臂招纳明媚的春天,舒展生命的风采。迁居异乡水泥

地钢筋森林的青草,是孤独的,是寂寞的,逃不出寄居的宿命。(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2)父亲赶紧上路,早去晚归,将那种草煮熟,在我的背上狠狠

..地涂抹。第二天,高烧奇迹般退去。(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7.文章以《青草归来》为题有何作用?(3分)

8.联系全文,思考作者对青草有哪几个方面的情感。(6分)

9.怎样理解文章结尾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二](18分)

坚定是生命的黄金

韩青

①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在随声附和,走着别人的路,重复着别人的生活,一言以蔽之,他们缺少自己的思考,更缺少人之为人的那份坚定。没有坚定,人就会随便更改方向,而一个随便更改方向的人,随时可能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甚至不归路。

②坚定,就是我们心灵的长城,有了它,我们就不怕外来的一切干扰。《五灯会元》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法常和尚是大师马祖道一的徒弟,学成后就在大梅山长住了下来,并在那里开始了传法生涯。马祖道一听说后,就叫自己的一位学僧前去问法常:“你在马祖那里学习,都悟到了些什么啊?”他回答道:“‘即心是佛’,所以,我就来这里讲解佛法了。”学僧说:“可是,最近大师讲‘非心非佛’。”他听了,微微一笑,说:“这老汉还在迷惑扰乱人。他

说他的,我讲我的就是了。”学僧回去一一报告给大师,大师听了,拊掌大声称赞说:“大梅山的梅子熟了啊。”意思是说,法常已经真正悟道了。正是坚定,使他赢得了成长、声誉,否则,他就会沦落为一个没有主见的人,结局定是平庸、恶俗。

③当然,做人不能盲目地坚定,有些没有把握的事,就不要随意判断其发生的可能性。《容斋随笔》中就提到这样一件事:当年,隋文帝进攻陈朝,大军已经来到江边,而陈朝的都官尚书孔范对陈后主说:“长江是天然屏障,自古以来分隔南北方,今天敌军难道能够飞渡吗?臣常忧虑自己的官职太卑微,一旦敌军渡江,臣一定能立功当上太尉。”陈后主认为他说得正确,结果也就没有严加防范,不久就亡国了,孔范也流窜到边远地区。可见,没有把握的坚定,害人害己。所有的坚定都得建立在对事实正确理解、科学判断、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光凭着一时的心血来潮、想入非非,是不可能产生什么坚定的。

④然而,在该坚定的事情上,必须坚定。当年,林肯竞选总统时,两个朋友从某个会场给他发来电报,告诉他当总统尚差两票,但只要他在当选总统后给他们两个人在国会中占个位置,那么票数即可额满。他回答道:“这不是交易,我绝不许可。”如果没有这样的坚定,他也不会成为一个受人敬仰的总统,他的名字也不会在美国历史上熠熠生辉。

⑤如果在该坚定的事上,不能做到坚定,那么这样的人就变得不再完整。也许,他会说,管他完整不完整,只要自己的利益不损失就好了。当然这是利益至上者,而这样的人,十之八九都是一些名利之徒、财色的俘虏,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什么真理,如果有,那也是关乎利益的东西。说实话,这样随意改变自己做人的原则、底线的人,已经游离在人的意义之外,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人。这样的人,自然没有什么境界了。而没有境界的人,就等于没有世界,就是说,他们早已游离在真、善、美的世界之外了。

⑥著名作家张炜说:“写作是一种心灵之业,要始终听从内心的指引,更是追求真理的一种方式。”坚定也是这样,源于心灵,听从心灵,更是对真理和世间美好的捍卫。有了这样的坚定,不管是怎样的私心杂念还是五彩缤纷的诱惑,都不能改变它,因为有它当关,万夫莫开。

⑦由此可见,坚定就是生命的黄金,有了它,我们的生命会变得更美好,更高贵,更灿烂,也更有价值和意义。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8年第09期)

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1.下列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

12.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3.第④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4分)

14.从选文看,作者认为一个人做到了坚定会有怎样的意义?(4分)

[三](15分)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立身成败,在于所染①。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②。亲爱君子,疏斥小人。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③而近之。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注释】①染:熏陶,沾染。②与:赞许,亲附。③狎:亲昵,亲近。

15.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5分)

(1)此后汉所以

..倾颓也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尝不叹息痛恨

..痛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愿.陛下亲之信之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私.于物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今则不然.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2)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17.【甲】文段中,“亲贤臣,远小人”是为了追求“______________”,【乙】文段中,对待“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态度则关系到“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8.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指出“唯善是与”中的“善”主要包含哪两个方面的意思。

(4分)

三、写作(55分)

19.试卷上,我们填写答案;生活中,我们常常在寻求答案。答案有正误之分,有好坏之别,有时又不止一个。有些人,为了获取答案,穷其一生;有些时候,获取答案的过程比答案本身更有价值……

请以“答案”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600字左右;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期末测试卷

一、1.(1)①匹夫不可夺志也②采葵持作羹③独怆然而涕下

④烟笼寒水月笼沙⑤物是人非事事休⑥俗子胸襟谁识我

(2)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1)淀zài斓(2)漂散飘散(3)愉悦繁多而错杂

(4)跳动在二胡凄美的弓弦上(或:传扬在诗词浪漫的意境里)

3.(1)D(2)桑菲尔德罗切斯特

点拨: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积累。第(1)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作品情节。第(2)题考查作品中的地点和人物。

4.(1)示例:亲爱的同学们,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中国已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处在这个关键节点的我们,应不负前贤之努力,继往开来,在新节点上敢于作为,共同铸就伟大的中国梦!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以“向祖国70周年华诞献礼”

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2)示例:陈老师,您好!我是九年级(1)班文体委员天翼同学。为参加校委会举办的“建国

70周年手抄报展评”活动,我班设计了一份手抄报,想邀请您帮忙撰写“国庆寄语”一栏的内容,可以吗?期待您的回复。

(3)①翻天覆地的(或巨大)②在句末加上“的篇章”(意思对即可)③神州/遍布/欢歌声

二、[一]5.C

6.(1)运用拟人的修辞,将青草人格化,生动形象,并且通过对比,写出了乡下的青草生机勃勃的情态和迁居异乡的青草的孤独和寂寞,抒发了自己离开故乡的孤独与寂寞之苦。点拨:本题考査的是从修辞的角度对句子进行赏析。所给句子运用了对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结合两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体会作者的情感。

(2)“狠狠”在文中是用力的意思。这个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为“我”涂抹煮熟的青草时

的认真和尽力,表达了父亲对“我”的爱和关心。点拨:本题考査赏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答题思路:解释词语的意思,揣摩词语的语境意思,分析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7.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语双关,既指青草在村庄自由生长,又指自然的和谐,带来生态的美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8.①眷恋之情,“我”在城市里受伤无助时总是想起乡下的青草。②赞美之情,乡村青草青葱绵延,具有生命的张力,让人发自内心地赞美。③感激之情,饥饿的童年里,草根曾成为“我”的食物;生病的时候,也是青草救了“我”的命。④期盼之情,“我”期盼青草能回归乡村,能自由生长。点拨:本题考査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首先要浏览全文,锁定关键段落然后从中概括作答。

9.①期盼乡村能重新回到青山绿水的自然环境;②期盼日渐荒芜的乡村能重新获得生机。

[二]10.坚定就是生命的黄金,有了它,我们的生命会变得更美好,更高贵,更灿烂,也更有价

值和意义。

点拨:本题考查归纳概括中心论点的能力。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要重点关注三个位置:标题、开头语段和结尾语段。本文标题“坚定是生命的黄金”是个比喻句,一般不把比喻句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结尾段总结概括了本文的观点,可以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

11.C点拨:本题考查议论文的结构。议论文的一般结构与思路是:提出问题(提出论点或论题)—分析问题(证明论点)—解决问题(归结论点)。本文第①段提出没有坚定可能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甚至不归路,②-⑥段分析论证,第⑦段以“由此可见”作为标志对上文进行归结,层次分明。

12.举例论证。举了林肯竞选总统,坚定信仰,成为一个受人敬仰的总统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在该坚定的事情上,必须坚定”的论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点拨: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常考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解题时,首先要判断所运用的论证方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所论证的观点和所起的作用。

13.不能。第④段论述了“在该坚定的事情上,必须坚定”的观点,第⑤段论述了“如果在该坚定的事上,不能做到坚定,那么这样的人就变得不再完整”的观点,存在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因此第④⑤段的顺序不能调换。点拨:本题考查对论证顺序的把握。解答此类题目,可入手的角度有:(1)看所给的几个段落是否存在层层递进、由主到次等逻辑关系;

(2)从上下文照应的角度考虑。就本题而言,第④⑤段存在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

14.①不怕外来的一切干扰。②能判断没把握事情发生的可能性。③人就会变得完整。点拨: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的能力。解答本题,可采用抓关键句的方法。关键句包括总结句、总领句、过渡句、主旨句等。

[三]15.(1)这里表示原因。(2)痛心、遗憾。

(3)希望。(4)偏爱。(5)这样。

16.(1)这(些)都是忠正贤明,(可以)为保全节操而死的人。

(2)亲近爱护君子,疏远拒绝小人。

17.汉室之隆立身成败

18.①善人,指贤臣或君子。②善行,指好的品行。

【乙参考译文】立身成败,在于受到什么熏陶。陛下在贞观初年,磨炼修养,讲究名声气节,不把私情用于外人外物,爱好的是善良。亲近爱护君子,疏远拒绝小人。今天却不是这样了,亲近小人,却从礼节角度心怀警戒地过于看重与君子的交往。过于慎重地对待君子,于是敬而远之;过于随便地看轻与小人的交往,于是亲近起来。亲近起来就看不到他的错处了,敬而远之就看不到他的对处了。

三、19.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试题,题目非常新颖,材料部分给了学生充分的提示,

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生活中,我们常常在寻求答案”,这句告诉了我们写作的素材是从“生活”去汲取的;“答案有正误之分,有好坏之别,有时又不止一个”说明答案具有多样性;“为了获取答案,穷其一生”,这个提示将写作内涵直接点了出来,什么样的答案需要穷其一生地寻找呢?是关系到“人生意义”“人生真谛”方面的答案,还是指引人生道路的方法和道理?寻找答案的过程也就是不断追求和创新的过程,不断奋进的过程。过程中的获得与失去,喜悦与苦痛才是最有价值的。这部分内容要重点描述。例文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