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伴热管道设计要求

工程伴热管道设计要求

工程伴热管道设计要求
工程伴热管道设计要求

化工装置中蒸汽伴热系统的工艺设计

4.2伴热要求

4.2.1用于蒸汽伴热的蒸汽应根据厂内条件而定。蒸汽温度应取蒸汽的饱和温度。

4.2.2用于热水伴热的热水温度宜低于100℃,当被伴介质温度较高时,热水温度可高于100℃,但不得高于130℃。伴热热水回水温度不宜低于70℃。

4.2.3热水伴热系统应采用闭式循环系统,热水的供水压力宜为0.35MPa~1.0MPa, 回水总管余压应控制在0.2MPa~0.3MPa。

4.2.4伴热管的直径取决于被伴热管道的热损失和伴热管道的蒸汽压力。外伴热管管径为DN15、DN20、DN25。

4.2.5蒸汽伴管最大允许有效伴热长度可按下列原则确定:

4.2.

5.1蒸汽伴管最大有效伴热长度按表4.2.5.1选用,也可根据实际条件、凝液负荷、保温材料及厚度进行计算;

表4.2.5.1蒸汽伴管最大允许有效伴热长度

伴管直径mm 蒸汽压力为P MPa 时的最大允许有效伴热长度,m

0.3≤ P ≤0.50.5< P ≤0.70.7< P ≤1.0

DN15 60 75 90

DN20 60 75 90

DN25 80 100 120

4.2.

5.2当伴热蒸汽的凝结水不回收时,最大允许有效伴热长度可延长20%;

4.2.

5.3采用导热胶泥时,最大允许有效伴热长度宜缩短20%。

4.2.

5.4当伴管在最大允许有效伴热长度内出现“U”型弯时,累计上升高度不宜大于表4.2.5.4中规定的数值。若超过表4.2.5.4中的数值时,宜适当减少最大允许有效伴热长度,但伴管累计上升高度不宜超过10m。

表4.2.5.4 蒸汽伴热管允许U形弯累计上升高度

蒸汽压力,MPa 累计上升高度,m

0.3 ~ 0.5 4

>0.5 ~ 0.7 5

>0.7 ~ 1.0 6

4.2.

5.5热水伴管最大有效伴热长度可按表4.2.5.5选用。

表4.2.5.5热水伴管最大允许有效伴热长度

伴管直径mm 热水压力为P MPa 时的最大允许有效伴热长度,m

0.3≤ P ≤0.5 0.5< P ≤0.70.7< P ≤1.0

DN15 60 70 80

DN20 60 70 80

DN25 70 80 90

4.2.6应根据蒸汽、热水的伴热温度和环境温度按SH/T3040的规定选取伴热管尺寸和根数。

4.2.7蒸汽分配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4.2.7.1在3 m 半径范围内如果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伴热点时,应设蒸汽分配站。

4.2.7.2蒸汽分配站伴管蒸汽应从主蒸汽管顶部引出,并在靠近引出处设切断阀,切断阀宜设置在水平管道上;

4.2.7.3每根伴管宜单独从蒸汽分配站引出,并在每根伴管上设切断阀。

4.2.7.4伴管蒸汽宜从高点引入,沿被伴热管道由高向低敷设,凝结水应从低点排出,应尽量减少“U”型弯,以防止产生气阻和液阻;

4.2.7.5蒸汽分配站的管径可按式(4.2.7.5)计算出“S”值,然后按表4.2.7.5查取。

S=A+2B+3C (4.2.7.5)

式中:

A- ----DN15伴管根数;

B- ----DN20伴管根数;

C- ----DN25伴管根数。

表4.2.7.5 蒸汽分配站管径DN

S 蒸汽(分配)管蒸汽引入管

4 ~ 8 50 40

9 ~ 12 50 50

13 ~ 16 80 50

17~24 100 50

注:“S”值超过“24”时,宜设立二个或二个以上蒸汽分配站。

4.2.8蒸汽疏水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4.2.8.1在3m半径范围内如果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凝结水回收点时,应设疏水站;

4.2.8.2每根伴管宜单独设疏水阀,不宜与其他伴管合并疏水;

4.2.8.3伴管疏水阀宜选用本体带过滤器型,否则宜在疏水阀前设置“Y”型过滤器;

4.2.8.4通过疏水阀后的不回收凝结水,宜集中排放;

4.2.8.5为防止蒸汽窜入凝结水管网使系统背压升高,干扰凝结水系统正常运行,疏水阀组不应设置旁路阀。疏水阀宜采取法兰或螺纹连接;

4.2.8.6在密闭凝结水系统中,凝结水返回管宜顺介质流向45°斜接在凝结水回收总管的顶部;

4.2.8.7疏水阀的背压不能高于制造厂推荐的背压值;

4.2.8.8蒸汽疏水站的管径可按式(4.2.8.8)计算出“S”值,然后按表4.2.8.8查取。

S=A+2B+3C (4.2.8.8)

式中:

A-----DN15伴管根数;

B-----DN20伴管根数;

C-----DN25伴管根数。

表4.2.8.8 疏水站管径DN

S 凝结水集合管凝结水引出管

4 ~ 8 50 25

9 ~ 12 50 40

13 ~ 16 80 50

17~24 100 50

注:“S”值超过“24”时,宜设立二个或二个以上疏水站。

4.2.9热水分配站和热水回水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热水分配站和热水回水站的管径可按式(4.2.9)计算出“S”值,然后按表4.2.9查取。

S=A+2B+3C (4.2.9)

式中

A-----DN15伴管根数;

B-----DN20伴管根数;

C-----DN25伴管根数。

表4.2.9 热水分配站、热水回水站管径DN

S

热水分配站热水回水站

热水分配管热水引入管热水回水集合管热水回水管

4 ~ 8 50 40 50 40

9 ~ 12 80 50 80 50

注:“S”值超过“12”时,宜设立二个或二个以上热水分配站或热水回水站。

4.2.10其它

4.2.10.1蒸汽分配站和疏水站及热水分配站和热水回水站应预留一至两个备用接头,“S”值应包括备用接头的管径和数量;

4.2.10.2在同一个蒸汽分配站及热水分配站上的蒸汽及热水伴管当量长度宜大致相等,其最短伴管的当量长度不宜小于最长伴管当量长度的70%左右;否则热水分配站宜设置限流孔板或截止阀以控制热水量分配均匀;

4.2.10.3蒸汽分配站和疏水站及热水分配站和热水回水站可水平安装或垂直安装。

4.3伴管的敷设要求

4.3.1被伴管为水平敷设时,伴管应安装在被伴管下方一侧或两侧;被伴管垂直敷设时,伴管等于或多于三根时宜围绕被伴管均匀敷设;

4.3.2伴管经过阀门、管件时,伴管应沿其外形敷设,且宜避免或减少“U”形;

4.3.3当主管伴热,支管不伴热时,支管上的第一个切断阀应予伴热;

4.3.4被伴热管道上的取样阀、排液阀、放空阀和扫线阀等均应伴热;

4.3.5伴管连接应采用焊接,在经过被伴管的阀门、法兰等处可采用法兰或活接头连接,但薄壁管应采用卡式连接.

4.3.6当被伴介质为热敏性物料或被伴管与伴管产生接触腐蚀时,伴管与被伴管间用垫块隔开;

4.3.7伴管的热补偿应符合下列要求:

4.3.7.1伴管直管段应每隔20m-30m设一个补偿器。膨胀环最小的直径是伴管外径的6倍。

4.3.7.2伴管固定点的设置应在阀门、法兰、膨胀环和伴管转弯处并应使被伴管的保温结构不受损坏。膨胀环露在保温外,伴管在离开被伴管时应捆扎固定。

4.4伴管的材质选用

4.4.1蒸汽伴管位于疏水阀上游的管道、管件和阀门等的材料等级应与蒸汽管道相同。位于疏水阀下游的管道、管件和阀门等的材料等级应与凝结水管道相同。

4.4.2当选用不锈钢伴热管时,应使用不锈钢丝捆扎。

4.5伴管安装要求

4.5.1伴管的安装要求应符合SH/T3040的规定。

4.5.2为了识别伴管的走向,对蒸汽分配站和疏水站、热水分配站和热水回水站以及与其相连的伴热导管应按设计编号作标记,将编号压印在铝或不锈钢制的标牌上,牢系在相应的伴热导管中。不允许用油漆书写。

4.5.3伴热管应在保温前进行试压。伴热管的安装应符合GB50235的要求。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条件

一、基础资料 1 需业主提供的基础资料 开展输气管道工程设计前业主至少应提供下列资料,但不限于: 1.1 设计任务书或设计委托书; 1.2 资源与市场数据。 1.3 技术要求,至少应包括: 1)管道的起、终点、系统功能、建设水平、质量要求; 2)管输气体的来源及物性; 3)管道的任务输量、最小输量、最大输量; 4)管道沿线天然气的分输或注入要求; 5)管道用户用气特点及不均匀系数; 6)上游供气方不同年份供气量及供气压力; 7)不同年份用户用气量及用气压力需求; 8)工期要求。 1.4 管网规划及与拟建管道有关的已建的管道系统状况。 1.5 业主对工程管理的要求。 1.6 经济评价与概算资料 1)资金来源及贷款方式; 2)工程建设期及分年度投资比例; 3)类似工程投资及施工情况。 2 现场需要收集的外部接口资料 2.1 自然状况资料 1 管道沿线行政区划及地方志,沿线城市、乡镇发展规划。 2 管道沿线地形、地貌及植被分布情况; 3 管道沿线资源情况,包括:矿产、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动植物、文物保护区分布等; 4 管道沿线重要设施分布,包括:军事设施、铁路枢纽、机场、码头、水库等的分布和发展计划; 5 管道沿线附近已建管线和构筑物的情况; 6 管道沿线重大项目的建设与规划; 7 基本气象资料。根据工程规模和建设水平的要求,气象资料宜为近10、20、30 年和50 年的统计数据。包括:全年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温度、极端最低温度;管道埋深处最高、最低、和最冷月平均地温,标准冻土深度和最大冻土深度;降雨量(当地采用的降雨量计算公式,年和逐月的平均、最大、最小降雨量、最大强度降雨量、连续降雨最多的天数)、降雪量(初雪日、终雪日、连续降雪时间、最大积雪深度)、蒸发量,年平均日照、雷电日、沙尘暴天数,冰凌、冰雹强度;相对湿度;海拔高度;当地平均大气压;近年各月最大风速及各月风向、频率或全年的和夏季的风向频率玫瑰图、最大风速和风压值、静风出现的日期和持续时间、风暴和风沙出现的时间和状况。 8 沿线人文资料; 9 沿线水利设施、水利规划及水利部门的有关规定;

输气管道设计规范 GB50251-2003

1 总则 1.0.1 为在输气管道工程设计中贯彻国家的有关法规和方针政策,统一技术要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订本规范。 1.0. 2 本规范适用于陆上输气管道工程设计。 1.0.3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应遵照下列原则: 1 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节约土地,处理好与铁路、公路、河流等的相互关系; 2 采用先进技术,努力吸收国内外新的科技成果; 3 优化设计方案,确定经济合理的输气工艺及最佳的工艺参数。 1.0.4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O.1 管输气体 pipeline gas 通过管道输送的天然气和煤气。 2.O.2 输气管道工程 gas transmission pipeline project 用管道输送天然气和煤气的工程。一般包括输气管道、输气站、管道穿(跨)越及辅助生产设施等工程内容。 2.O.3 输气站 gas transmission station 输气管道工程中各类工艺站场的总称.一般包括输气首站、输气末站、压气站、气体接收站、气体分输站、清管站等站场。

2.O.4 输气首站 gas transmission initial station 输气管道的起点站。一般具有分离,调压、计量、清管等功能。 2.O.5 输气末站 gas transmission terminal station 输气管道的终点站。一般具有分离、调压、计量、清管、配气等功能。 2.O.6 气体接收站 gas receiving station 在输气管道沿线,为接收输气支线来气而设置的站,一般具有分离、调压、计量、清管等功能。 2.O.7 气体分输站 gas distributing station 在输气管道沿线,为分输气体至用户而设置的站,一般具有分离、调压、计量、清管等功能。 2.O.8 压气站 compressor station 在输气管道沿线,用压缩机对管输气体增压而设置的站。 2.0.9 地下储气库 underground gas storage 利用地下的某种密闭空间储存天然气的地质构造。包括盐穴型、枯竭油气藏型、含水层型等。 2.O.10 注气站 gas injection station 将天然气注入地下储气库而设置的站。 2.O.11 采气站 gas withdraw station 将天然气从地下储气库采出而设置的站。 2.O.12 管道附件 pipe auxiliahes 指管件、法兰、阀门、清管器收发筒、汇管、组合件、绝缘法兰或绝缘接头等管道专用承压部件。

水箱管道伴热方案全解

水箱管道电伴热保温项目 1.采用标准 电伴热管道防冻技术是一种国外应用多年,在我国逐渐普及的成熟的水管道及罐体保温防冻施工工艺。其原理是将自控温发热电缆贴附在管道及罐体外侧通电发热,将热量传导给管道及罐体内液体,配合管道外保温层,补偿并保持管道罐体内液体温度到达设计温度水平。 由于自控温发热电缆的芯带原料是具有正温度系数效应的PTC高分子导电聚合物,其特性是能根据环境温度自我调节发热功率(即温度越高功率越低),能够主动适应伴热主体的温度变化,保持伴热主体稳定地维持在设计温度,并且不会发生过热、烧毁等安全事故。 2.项目简介 项目地点: 水箱数量:共套 水箱规格:水箱300立方需保温; 水箱壁厚:壁厚按照XXmm考虑,顶厚按照XXmm 水箱壁外铺设110mm厚岩棉及镀锌钢板; 水箱内存水,要求水温度不冻高于2℃以上,水箱外部极端低温按照零下20℃考虑; 水箱材质为不锈钢. 3.设计依据 1、《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97) 2、《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GBJ126) 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96

4、《管道和设备保温、防结露及电伴热》03S401 5、《伴热设备安装》03D705-1 6、《建筑消防设施设计规范》 7、《安全防范工程规范》 8、《消防安全设计规范》 9、《GB-T 19518.2-2004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电阻式伴热器第2部分设计、安装和维护指南》 4.设计选型: (1)设计标准及规范 1.项目水平面及立面图 2.设备保温防结露及电伴热设计图集03S401(91-122页)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4.GB-T 19518.2-2004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电阻式伴热器第2部分设计、安装和维护指南。 (2)、发热电缆选型及技术参数 1、现场每根伴热带长度为在100米以内,发热电缆原设计使用长度限制(最大为120米),伴热系统电源电采用就近原则,提供一种发热电缆供参考 低温自控温发热电缆:DBR-P-J发热电缆采用国产PTC原料及外护套技术由河北山依电伴热有限公司生产,15w/米 2、发热电缆回路使用电压为220V±10% 3、发热电缆技术参数:

输气管道课程设计

输气管道课程设计 姓名:李轩昂 班级:油储1541 学号:201521054114 指导教师:任世杰

目录 前言------------------------------------------------------------------------------------------------- 4第一章设计概述---------------------------------------------------------------------------------- 5 1.1设计原则--------------------------------------------------------------------------------- 5 1.2 管道设计依据和规范----------------------------------------------------------------- 5 1.3长输气管道设计原始资料------------------------------------------------------------ 6 1.3.1天然气管道的设计输量 ------------------------------------------------------- 6 1.3.2气源特性 ------------------------------------------------------------------------- 6 1.3.3气源处理 ------------------------------------------------------------------------- 6 1.3.4管道设计参数 ------------------------------------------------------------------- 7 1.3.5基本经济参数 ------------------------------------------------------------------- 7第2章管道工艺计算---------------------------------------------------------------------------- 9 2.1天然气物性参数计算------------------------------------------------------------------ 9 2.1.1天然气的平均分子质量、平均密度和相对密度------------------------- 9 2.1.2天然气压缩因子的计算 ------------------------------------------------------- 9 2.1.3天然气粘度计算 -------------------------------------------------------------- 10 2.1.4定压摩尔比热 ----------------------------------------------------------------- 10 2.2输气管道水力计算------------------------------------------------------------------- 11 2.2.1雷诺数的计算 ----------------------------------------------------------------- 11 2.2.2管道内压力的推算 ----------------------------------------------------------- 12 2.2.3管道壁厚推算 ----------------------------------------------------------------- 12 2.3输气管道热力计算------------------------------------------------------------------- 12 2.3.1总传热系数 -------------------------------------------------------------------- 12 2.3.2天然气的平均地温 ----------------------------------------------------------- 13 2.3.3考虑气体的节流效应时输气管沿管长任意点的温度计算----------- 13 2.4管道工艺计算结果------------------------------------------------------------------- 14 2.4.1首站到分输站1 --------------------------------------------------------------- 14 2.4.2分输站1到分输站2 --------------------------------------------------------- 14 2.4.3分输点2到末点 -------------------------------------------------------------- 15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2015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 范,gb50251-2015 篇一:输气管道设计规范GB50251-2003 1 总则 1.0.1 为在输气管道工程设计中贯彻国家的有关法规和方针政策,统一技术要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订本规范。 1.0. 2 本规范适用于陆上输气管道工程设计。 1.0.3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应遵照下列原则: 1 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节约土地,处理好与铁路、公路、河流等的相互关系; 2 采用先进技术,努力吸收国内外新的科技成果; 3 优化设计方案,确定经济合理的输气工艺及最佳的工艺参数。 1.0.4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O.1 管输气体pipeline gas

通过管道输送的天然气和煤气。 2.O.2 输气管道工程gas transmission pipeline project 用管道输送天然气和煤气的工程。一般包括输气管道、输气站、管道穿(跨)越及辅助生产设施等工程内容。 2.O.3 输气站gas transmission station 输气管道工程中各类工艺站场的总称.一般包括输气首站、输气末站、压气站、气体接收站、气体分输站、清管站等站场。 2.O.4 输气首站gas transmission initial station 输气管道的起点站。一般具有分离,调压、计量、清管等功能。 2.O.5 输气末站gas transmission terminal station 输气管道的终点站。一般具有分离、调压、计量、清管、配气等功能。 2.O.6 气体接收站gas receiving station 在输气管道沿线,为接收输气支线来气而设置的站,一般具有分离、调压、计量、清管等功能。 2.O.7 气体分输站gas distributing station 在输气管道沿线,为分输气体至用户而设置的站,一般具有分离、调压、计量、清管等功能。 2.O.8 压气站compressor station 在输气管道沿线,用压缩机对管输气体增压而设置的站。

管道伴热讲解学习

管道伴热规定 1 总则 1.1 目的 为统一中国海洋总公司惠州炼油项目管道伴热设计,特编制本规定。 1.2 范围 1.2.1 本规定规定了石油化工工艺管道蒸汽外伴热管设计及安装要求。 1.2.2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海洋总公司惠州炼油项目中工艺管道蒸汽外伴热管、夹套管、电伴热的设计。设备和仪表的伴管设计、其他伴热介质的伴管设计也可参照执行。 1.3 规范性文件 本规定适用于工艺装置配管专业的设计,包括装置(单元)布置、管道布置、管道材料和管道应力等方面内容,不适用于给排水专业埋地管道的设计。本规定适用于中国海洋总公司惠州炼油项目中各阶段的配管设计。 10000-SP-STPE-0101 工艺系统一般规定 GB50235-1997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SH/T3040-2002 石油化工管道伴管和夹套管设计规范 SH/T3041-2002 石油化工管道柔性设计规范 SH3501-2002(2004)石油化工有毒、可燃介质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附加一号补充) 2 设计 2.1 技术要求 2.1.1 本规定应作为伴热系统绘制图纸和确定形式的基准。 2.1.2 伴热设计的基本原则应符合10000-SP-STPE-0101的相关规定。 2.1.3 需要考虑伴热的管道参见10000-SP-SIPE-0101的相关规定。 2.1.4 工艺及公用工程管道等需要伴热的管道应在P&ID及管道说明表上标明。 2.1.5 伴热分配站及回收站的压力等级应在引入管和返回管所连接的主管压力等级一致。 2.2 伴热介质 伴热介质可以是蒸汽或热水、和电伴热,伴热介质的选择应符合10000-SP-STPE-0101的相关规定。 2.3 伴热方式 伴热方式可以是蒸汽外伴热管、夹套管、电伴热,伴热方式的选择应符合 10000-SP-STPE-0101的相关规定。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GB 50251-2003 ) 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陆上输气管道工程设计。 2、输气工艺: 1)输气管道的设计输送能力应按设计委托书或合同规定的年或日最大输气量计算,设 计年工作天数应按350d 计算(350d 是为冬夏平衡,同时最大输气量应以标态计算。)。 2)进入输气管道的气体必须除去机械杂质,且至少符合n级天然气标准(GB17820)。 3)当输气管道及其附件已按照国家现行标准《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控制工程设计规范》 SY0007和《埋地钢质管道强制电流阴极保护设计规范》SY/T0036的要求采取了防腐措施时, 不应再增加管壁的腐蚀裕量。 4)工艺设计应确定的参数有:输气总工艺流程;输气站的工艺参数和流程;输气站的数量和站间距;输气管道的直径、设计压力及压气站的站压比。 5)管道输气应合理利用气源压力。当采用增压输送时,应合理选择压气站的站压比和 站间距。当采用离心式压缩机增压输送时,站压比宜为~,站间距不宜小于100km。 6)具有配气功能的分输站的分输气体管线宜设置气体的限量、限压设施。 7)输气管道首站和气体接收站的进气管线应设置气质监测设施。 8)输气管道的强度设计应满足运行工况变化的要求。 10)输气站应设置越站旁通。进出站管线必须设置截断阀。截断阀的位置应与工艺装置区保持一定距离,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便与接近和操作。截断阀应当具备手动操作的功能。 11)输气管道工艺设计应具被以下资料:管输气体的组成;气源数量、位置、供气量及可调范围;气源压力及可调范围,压力递减速度及上限压力延续时间;沿线用户对供气压力、供气量及其变化的要求,当要求利用管道储气调峰时,应具备用户的用气特性曲线和数据;沿线自然环境条件和管道埋设处地温。 12)输气管道的水力计算见本标准6?9页以及简化标准的附录。 13 )输气管道安全泄放 ( 1 )输气站应在进站截断阀上游和出站截断阀下游设置泄压放空设施。 (2)输气站存在超压可能的受压设备和容器,应设置安全阀。安全阀泄放的气体可引入同级压力的放空管线。 (3)安全阀的定压(P o)应根据管道最大允许操作压力(P)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当P W时,P o= P+; b 当v P W时,P o=; c 当P>时,P o=。 (4)安全阀泄放管直径应按照下列要求计算:

化工管道伴热设计规定

化工管道伴热设计规定 第一章伴热方式及其选用 石油化工企业中的管道,常用伴热的方法以维持生产操作及停输期间管介质的温度。它的特点是伴热介质取用方便,除某些特殊的热载体外,都是由企业的公用工程系统供给。伴热方式多种多样,适用于输送各种介质及操作条件下的工艺管道。通过几十年的实际运行,证实安全可靠。由于工艺管道介质的生产条件复杂,因此选用伴热介质,确定伴热方式都应取决于工艺条件,现分析如下。 一、伴热介质 1.热水 热水是一种不常用的伴热介质,适用于在操作温度不高或不能采用高温伴热的介质的条件下,作为伴热的热源。当企业有这一部分余热可以利用,而伴热点布置比较集中是时,可优先使用。有些厂用于原油罐或添加剂罐的加热,前者是为了节省蒸汽利用余热,后者是控制热源介质的温度,防止添加剂分解变质。 2.蒸汽 蒸汽是国外石油化工企业中广泛采用的一种伴热介质,取用方便,冷凝潜热大,温度易于调节,使用围广。石油化工企业中蒸汽可分高压、中压及低压三个系统,而用于伴热的是中、低压两个系统,基本上能满足石化企业中工艺管道的使用要求。 3.热载体 当蒸汽(指中、低压蒸汽)温度不能满足工艺要求时,才采用热

载体作为热源。这些热载体在炼油厂中常用的有重柴油或馏程大于300℃馏分油;在石油化工企业中有联苯-联苯醚或加氢联三苯等。 热载体作伴热介质,一般用于管介质的操作温度大于150℃的夹套伴热系统。 4.电热 电热是一种利用电能为热源的伴热技术。电伴热安全可靠,施工简便,能有效地进行温度控制,防止管道介质温度过热。 二、伴热方式 1.伴热管伴热 伴热管安装在工艺管道(以下也称主管)部,伴热介质释放出来的热量。全部用于补充主管介质的热损失。这种结构的特点:(1)热效率高,用蒸汽作为热源时,与外伴热管比较,可以节省15~25%的蒸汽耗量; (2)伴热管的外侧传热系数h ,与主管介质的流速、粘度有关; i (3)由于它安装在工艺管道部,所以伴热管的管壁加厚。无缝钢管的自然长度一般为8~13米,伴热管的焊缝又不允许留在工艺管道部,因此弯管的数量大大增多,施工工程量随之加大。 (4)伴热管的热变形问题应予重视,否则将引起伴热管胀裂事故,既影响产品质量,又要停产检修。 (5)这种结构型式不能用于输送有腐蚀性及热敏性介质的管道。一般很少用于石化企业工艺管道。 2.外伴热管伴热

4-1.T0103蒸汽伴热管施工方案

天津思多而特临港仓储有限公司T0103蒸汽伴热改造工程 施 工 方 案 天津森发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2013/5/9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天津思多而特临港仓储有限公司T0103管线,工艺管线长度为460米,拆除保温及伴热带后进行伴热管的安装,要求为4根伴热管,总长为1900米,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作安装相应的分配站。 二、施工依据 2.1《石油化工剧毒、可燃介质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SH3501-97 2.2《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 2.3《石油化工钢制管道工程施工工艺技术规程》SHJ517-93 2.4《工业金属管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184-93 三、施工准备 3.1材料检验 3.1.1所有施工用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有质量证明书或合格证。 3.2施工机具 3.2.1施工设备:电焊机、焊条烘干设备等; 3.2.2施工机具:磨光机、无齿锯、气体切割器等; 3.2.3施工工装:弯管器 3.3作业条件 3.3.1被伴热的主管已安装; 3.3.2伴热介质的主管已安装; 四、施工工艺 4.1施工程序:见图4.1。

图 4.1 施工程序图 4.2伴热站应进行集中预制,预制时要按设计文件的要求开孔和焊接支管,开孔宜采用机械方法,预制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焊接变形。 4.3伴热站的安装位置,应按设计文件要求进行摆布,如设计文件无规定时,应考虑现场情况,由工程技术人员画出布置图,伴热站的布置应以管线布置就近、集中为原则,尽量减少工程量。 4.4伴热站伴热线引出点到主管的管线布置应充分考虑对保温工程的影响和外观的美观,要求成排成束布置,典型的管道布置见图4.4。 图4.4伴热线空间布置示意图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条件-精品

【关键字】方案、建议、意见、情况、道路、条件、文件、质量、增长、计划、运行、地方、系统、持续、配合、保持、发展、建设、研究、特点、位置、安全、网络、力量、基础、需要、环境、工程、项目、资源、能力、需求、方式、渠道、办法、标准、规模、结构、水平、任务、速度、分析、保护、规划、开展、管理、维护、调整、分工、方向、改革、协调、实施、规范 一、基础资料 1 需业主提供的基础资料 开展输气管道工程设计前业主至少应提供下列资料,但不限于: 1.1 设计任务书或设计委托书; 1.2 资源与市场数据。 1.3 技术要求,至少应包括: 1)管道的起、终点、系统功能、建设水平、质量要求; 2)管输气体的来源及物性; 3)管道的任务输量、最小输量、最大输量; 4)管道沿线天然气的分输或注入要求; 5)管道用户用气特点及不均匀系数; 6)上游供气方不同年份供气量及供气压力; 7)不同年份用户用气量及用气压力需求; 8)工期要求。 1.4 管网规划及与拟建管道有关的已建的管道系统状况。 1.5 业主对工程管理的要求。 1.6 经济评价与概算资料 1)资金来源及贷款方式; 2)工程建设期及分年度投资比例; 3)类似工程投资及施工情况。 2 现场需要收集的外部接口资料 2.1 自然状况资料 1 管道沿线行政区划及地方志,沿线城市、乡镇发展规划。 2 管道沿线地形、地貌及植被分布情况; 3 管道沿线资源情况,包括:矿产、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动植物、文物保护区分布等; 4 管道沿线重要设施分布,包括:军事设施、铁路枢纽、机场、码头、水库等的分布和发展计划; 5 管道沿线附近已建管线和构筑物的情况; 6 管道沿线重大项目的建设与规划; 7 基本气象资料。根据工程规模和建设水平的要求,气象资料宜为近10、20、30 年和50 年的统计数据。包括:全年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温度、极端最低温度;管道埋深处最高、最低、和最冷月平均地温,标准冻土深度和最大冻土深度;降雨量(当地采用的降雨量计算公式,年和逐月的平均、最大、最小降雨量、最大强度降雨量、连续降雨最多的天数)、降雪量(初雪日、终雪日、连续降雪时间、最大积雪深度)、蒸发量,年平均日照、雷电日、沙尘暴天数,冰凌、冰雹强度;相对湿度;海拔高度;当地平均大气压;近年各月最大风速及各月风向、频率或全年的和夏季的风向频率玫瑰图、最大风速和风压值、静风出现的日期和持

GB50369-2006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 第407号 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369—2006,自2006年5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4.1.1、4.2.1、10.1.4、1O.3.2、10.3.3(2、3、4)、 10.3.4、14.1.1、14.1.2、14.2.2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2]85号《关于印发“二00一年至二O0二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文件的要求,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组织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编制完成的。 本规范共分19章和3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施工准备,材料、管道附件验收,交接桩及测量放线,施工作业带清理及施工便道修筑,材料、防腐管的运输及保管,管沟开挖,布管及现场坡口加工,管口组对、焊接及验收,管道防腐和保温工程,管道下沟及回填,管道穿(跨)越工程及同沟敷设,管道清管、测径及试压,输气管道干燥,管道连头,管道附属工程,健康、安全与环境,工程交工验收等方面的规定。 在本规范的制定过程中,规范编制组总结了多年油气管道施工的经验,借鉴了国内已有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和国外发达工业国家的相关标准,并以各种方式广泛征求了国内有关单位、专家的意见,反复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寄交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质量安全环保部(地址:河北省廊坊市广阳道,邮编:065000),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 参编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魏国昌陈兵剑郑玉刚王炜续理 高泽涛马骅苏士峰陈连山钱明亮 胡孝江姚士洪葛业武李建军隋永莉 田永山杨燕徐梅李林田宝州 1 总则

蒸汽伴热管道规范

蒸汽伴热管道规范 范围 本规范涵盖了管道、仪表和相关设备的蒸汽伴热设计和安装的一般要求。 与本规范、图纸或其它用于此工作的规范有偏差时,应在工作前向授权技师提交书面申请以获得相关批准。 参考文献 在这方面相关的规范如下: (1)X-MAPJ-S500-0018,管道检查验收施工规范 (2)X-MAPJ-S500-0011,绝缘规范 (3)GB50234-97,施工规范及工业金属管道的验收 基本概要 所有要求伴热的管线或其相关的设备和仪器,应有适用的管道和仪表流程图以及管线列表。 本规范适用32℉以及更高时的“低环境设计温度”。 设计 蒸汽伴热管道设计时应布置有序,并考虑到热膨胀并且易于通向所有的法兰、阀门、U型弯管、滤水器和仪器。为对阀门、U型弯管或滤水进行测试或易于拆除,应提供阀门、法兰。 实际操作时,伴热应从管线的最高点开始终止于最低点。蒸汽供应连接应采取最近的车间蒸汽管集箱到管线的最高点,且需有隔离阀。 当要求两个或更多的蒸汽伴热供应点时,集合管通常用于伴热供应及冷凝水回水。 实际操作时,蒸汽伴热供应集合管应能自排水到主蒸汽管。然而在操作及停工期间,如果布局允许将冷凝物收集到主蒸汽管,应在集合管的最低点安装排水阀,此时应在集合管为伴热系统最低点的地方安装U型弯管,连续不断地排出冷凝物,从而形成集合管。 蒸汽供应连接以及集合管应位于允许短期运行的伴热管道。所有集合管的规格为附加伴热器的25%。 从经济角度来说,节约能源应收集蒸汽伴热的冷凝水,并排入同蒸汽伴热有相同压力水平的冷凝水总管。冷凝水管线及冷凝水收集总管应尺寸应合适,防止收集操作的两相流动产生过多的回压。 所有要求伴热的管线应提供独立的伴热器,或伴热器不得伸至不同体系或系统的其它管线。除了有调节阀或其它类似连接外,所有伴热器应单独密封。 所有的调节阀、管线阀门、配件、仪表和相关设备等,应同连接的管道一样有蒸汽伴热。 管线保护的绝缘厚度以及类型应遵循工程隔热规范。 如果可以自由排水,伴热系统的流动与伴热管线的流动应为逆流。 表1为蒸汽伴热最大允许长度,当伴热管线超过了这个限度,伴热器分段,每段有独立的供应线及U型弯管。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要求规范(GB50423-2015)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2007) 3.1 基础资料 3.1.1 穿越工程设计前,应取得所输介质物性资料及输送工艺参数。其要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3和《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1的规定执行。 3.1.2 穿越工程设计前,应根据有关部门对管道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灾害性地质评估报告、地震安全评估报告及其他涉及工程的有关法律法规,合理地选定穿越位置。穿越有防洪要求的重要河段,应根据水务部门的防洪评价报告,选定穿越位置及穿越方案。 3.1.3 选定穿越位置后,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长距离输油输气管道测量规范》SY/T 0055和《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Y/T 00 53,根据设计阶段的要求,取得下列测量和工程地质所需资料: 1 工程测量资料,包括1:200~1:2000,平面地形图(大、中型工程)与断面图; 2 工程地质报告,包括1:200~1:2000地质剖面图、柱状图、岩土力学指标、地震、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的结论意见。 3.1.4 应根据下列钻孔布置要求获取地质资料: 1 挖沟埋设穿越管段,应布置在穿越中线上。 2 水平定向钻、顶管或隧道敷设穿越管段,应交叉布置在穿越中线两侧各距15~50m处。在岩性变化多时,局部钻孔密度孔距可布置为20~30m。 3.1.5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a≥0.19地区的大中型穿越工程,应查清下列四种情况,并取得量化指标: 1 有无断层及断层活动性质、一次性最大可能错动量。 2 地震时两岸或水床是否会出现开裂或错动。 3 地震时是否会发生基土液化。 4 地震时是否会引起两岸滑坡或深层滑动。 3.1.6 穿越管段应有防腐控制的设计资料。 3.2 材料 3.2.1 穿越工程用于输送油气的钢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1部分:A级钢管》GB/T 97 11.1或《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2部分:B 级钢管》GB/T 9711.2的规定,并应根据所输介质、钢管直径、钢管壁厚、使用应力与设计使用温度等补充有关技术条件要求。对于管径小于DN300,设计压力小于6.4MPa的输油钢管或设计压力小于 4.0MP a的输气钢管,可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

管道伴热设计

管道伴热设计

21 工艺管道伴热设计 在石油化工企业中的管道,常用伴热方法以维持生产操作及停输期间管内介质的温。确保管道的安全运行,由于工艺管道内的生产条件复杂,因此选用伴热介质,确定伴热方式都应取决于工艺条件。 21.1 .1 伴热介质 (1)热水热水适用于在操作温度不高或不能采用高温伴热的介质的条间下,作为热源。当企业有一部分余热可以利用,且伴热点布置比较集中时,可优先使用。 (2)蒸汽蒸汽是国内外石油化工企业中广泛采

18 页 用的一中伴热介质,取用方便,冷凝潜热大,温度易于调节,适用泛围广。石油化工企业中蒸汽可分为高压、中压及低压三个系统,而用于伴热的是中、低压两个系统,基本上能满足石油化工企业中工艺管道的使用要求。 (3)热载体当蒸汽温度不能满足工艺要求时,可采用热载体作为热源。 (4)电热电热是一种利用电能为热源的伴热技术。电伴热安全可靠,施工简便,能有效地进行温度控制,防止管道介质温度过热。 21.1.2 伴热方式 (1) 内伴热管伴热伴热管安装在工艺管道内部,伴热介质释放出来的热量,全部用于补充主管内介质的

18 页 热损失。其结够特点:热效率高,用蒸汽作为热源,于外伴热管比较,可以节省15~25%的蒸汽耗量;但由于伴热管它安装在工艺管道内部,所以伴热管的管壁应加厚。无封钢管的自然长度一般为8~13米,伴热管的焊缝不允许留在工艺管道内部,因此弯管的数量大大增多,施工工程量随之加大,以及伴热管的变形问题和此结够不能用于输送有腐蚀性及热敏性介质的管道。一般很少用于石油化工企业工艺管道。 (2)外伴热管伴热外伴热管是目前国内外石油化工企业普便采用的一种伴热方式,其伴热介质一般有蒸汽和热水两种。伴热管放出的热量,一部分补充主官内介质的热损失,另一部分通过保温层散失到四周大气中。当伴热所需的传热量较大(主管输送温度

GB50253-2003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解析

1总则 1. 0. 1为在输油管道工程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现行的有关方针政策,保证设计质量,提高设计水平,以使工程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及运行、管理、维护方便,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陆上新建、扩建或改建的输送原油、成品油、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工程的设计。 1. 0. 3输油管道工程设计应在管道建设、营运经验和吸取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的基础上合理选择设计参数,优化设计。 1. 0. 4输油管道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 0. 1输油管道工程oil pipeline project 用管道输送原油、成品油及液态液化石油气的建设工程。一 般包括输油管线、输油站及辅助设施等。 2.0.2管道系统pipeline system 各类型输油站、管线及输送烃类液体有关设施的统称。 2.0.3输油站oil transport station 输油管道工程中各类工艺站场的统称。 2.0. 4首站initial station 输油管道的起点站。 2. 0. 5末站terminal 输油管道的终点站。 2. 4. 6中间站intermediate station 在输油首站、末站之间设有各类站场的统称。 2. 0. 7中间热泵站intermediate heating and pumping station 在输油首站、末站之间设有加热、加压设施的输油站。

2. 0. 8中间泵站intermediate pumping station 在输油首站、末站之间只设有加压设施的输油站。 2.0.9中间加热站intermediate heating station 在输油首站、末站之间只设有加热设施的输油站。 2. 0. 10输人站input station 向管道输入油品的站。 2. 0. 11分输站off-take station 在输油管道沿线,为分输油品至用户而设置的站。 2. 0. 12减压站pressure reducing station 由于位差形成的管内压力大于管道设计压力或由于动压过大,超过下一站的允许进口压力而设置减压装置的站。 2. 0.13弹性弯曲elastic bending 管道在外力或自重作用下产生的弹性限度范围内的弯曲变形。 2.0.14顺序输送hatch transportation 多种油品用同一管道依次输送的方式。 2. 0.15翻越点turnatrer point 输油管道线路上可能导致后面管段内不满流(slack f low)的某高点。 2.0.16一站控制系统,ration control system 对全站工艺设备及辅助设施实行自动控制的系统。 2. 0. 17管件pipe fittings 弯头、弯管、三通、异径接头和管封头等管道上各种异形连接件的统称。 2. 0. 18管道附件pipe accessories 管件、法兰、阀门及其组合件,绝缘法兰、绝缘接头、清管器收发筒等管道专用部件的统称。 2. 0. 19最大许用操作压力maximum allowable operating pressure(MADP) 管道内的油品处于稳态(非瞬态)时的最大允许操作压力。其值应等于站间的位差、摩阻损失以及所需进站剩余压力之和。 2. 0. 20 U管道设计内压力pipeline internal design pressure 在相应的设计温度下,管道或管段的设计内压力不应小于管道在操作过程中管内

(能源化工行业)化工管道伴热设计规定

(能源化工行业)化工管道伴热设计规定

化工管道伴热设计规定 伴热方式及其选用 石油化工企业中的管道,常用伴热的方法以维持生产操作及停输期间管内介质的温度。它的特点是伴热介质取用方便,除某些特殊的热载体外,都是由企业的公用工程系统供给。伴热方式多种多样,适用于输送各种介质及操作条件下的工艺管道。通过几十年的实际运行,证实安全可靠。由于工艺管道内介质的生产条件复杂,因此选用伴热介质,确定伴热方式都应取决于工艺条件,现分析如下。 壹、伴热介质 1.热水 热水是壹种不常用的伴热介质,适用于在操作温度不高或不能采用高温伴热的介质的条件下,作为伴热的热源。当企业有这壹部分余热能够利用,而伴热点布置比较集中是时,可优先使用。有些厂用于原油罐或添加剂罐的加热,前者是为了节省蒸汽利用余热,后者是控制热源介质的温度,防止添加剂分解变质。 2.蒸汽 蒸汽是国内外石油化工企业中广泛采用的壹种伴热介质,取用方便,冷凝潜热大,温度易于调节,使用范围广。石油化工企业中蒸汽可分高压、中压及低压三个系统,而用于伴热的是中、低压俩个系统,基本上能满足石化企业中工艺管道的使用要求。 3.热载体 当蒸汽(指中、低压蒸汽)温度不能满足工艺要求时,才采用热载体作为热源。这些热载体在炼油厂中常用的有重柴油或馏程大于300℃馏分油;在石油化工企业中有联苯-联苯醚或加氢联三苯等。 热载体作伴热介质,壹般用于管内介质的操作温度大于150℃的夹套伴热系统。 4.电热 电热是壹种利用电能为热源的伴热技术。电伴热安全可靠,施工简便,能有效地进行温度控制,防止管道介质温度过热。 二、伴热方式 内伴热管伴热 伴热管安装在工艺管道(以下也称主管)内部,伴热介质释放出来的热量。全部用于补充主管内介质的热损失。这种结构的特点: (1)热效率高,用蒸汽作为热源时,和外伴热管比较,能够节省15~25%的蒸汽耗量;(2)内伴热管的外侧传热系数hi,和主管内介质的流速、粘度有关; (3)由于它安装在工艺管道内部,所以伴热管的管壁加厚。无缝钢管的自然长度壹般为8~13米,伴热管的焊缝又不允许留在工艺管道内部,因此弯管的数量大大增多,施工工程量随之加大。 (4)伴热管的热变形问题应予重视,否则将引起伴热管胀裂事故,既影响产品质量,又要停产检修。 (5)这种结构型式不能用于输送有腐蚀性及热敏性介质的管道。壹般很少用于石化企业工艺管道。 外伴热管伴热 外伴热管是目前国内外石化企业普遍采用的壹种伴热方式,其伴热介质壹般有蒸汽和热水俩种。伴热管放出的热量,壹部分补充主管(或称被伴管)内介质的热损失,另壹部分通过保温层散失到四周大气中。在硬质圆形保温预制管壳中,主管和伴热管之间有壹最大的保温空间,也就是伴热管放出的热量,几乎全部代替主管的热损失,因而这种型式的伴热保温结构,热源的耗量是最省的。

蒸汽伴热管规定

蒸汽伴热管规定 目录 范围 规范和标准 规范" 有关规范 设计 技术要求 布置原则 伴热系统识别 伴热管设计 附件的伴热 仪表 安全释放阀 排液 伴热管的尺寸及根数 伴热管长度 疏水阀接管 伴热管凝液收集 疏水阀 伴热管的固定 膨胀圈 材料 不锈钢管/碳钢管 不锈钢管子配件/碳钢管配件 疏水阀 阀门 钢管材料 传热胶泥 安装 蒸汽伴热管 表面加工 SUPPORTS支架 检验 试验 范围 本规定涉及管道、设备及仪表蒸汽伴热设计、安装及检验方面的最低要求。 1.0规范和标准 下列文件,包括所用的附件,组成了本规范,本规范所用文件的颁布日期必须是有效的。 规范 根据所有适用的美国、州及地方法规

有关规范 管道材料管道预制规定 工艺及公用管道设计规定 管支架—设计及预制 保温材料及应用—热保温 保温材料及应用—冷保温 保温材料及应用—隔音 油漆材料及应用规定 石化企业伴热管及夹套管设计规定 设计 技术要求 本规定应作为蒸汽伴热系统绘制图纸及确定型式的基准。 工艺及公用管道、仪表、设备等需要蒸汽伴热来防冻和(或)保温的部分应在P&ID 及(或)管道一览表上标明。 凡保温管道应在管线一览表上规定可操作的最低温度。 若某种产品属于热敏感性,则其最高允许温度也应在管线一览表上标明。 伴热供汽及凝液回收的压力等级应在P&ID上指明。 在P&ID图上及管线一览表上标明的蒸汽伴热(包括伴热管及夹套管)也可用其他方式替代,如电加热、内伴热或盘管等,但要经规范设计部门的批准。 布置原则 一般都由总管提供蒸汽分配及凝液回收,在外区,单根伴热管就不必要有凝液收集管(伴热管可直接走向凝液总管) 单根伴热管一般不从蒸汽总管上接出,除非位置很远或某台设备的特殊设计。 分配管的尺寸及位置可按以下原则来定: 在供汽管至分配管的管线上应设“Y”型过滤器,并靠近分配管。 在布置图上应指明伴热管及凝液收集管的位置。 从蒸汽总管接到蒸汽集管的供汽管上应设切断阀并在图上标明。 凝液回收、伴热管至凝液总管或伴热管至集管的走向均由工作人员在施工现场决定。切断阀应位于地面、直梯及操作平台上,并在中心位置处集中操作。 所有供汽管及伴热管的走向上应避免形成液袋。 供汽管及分配管的布置应按最佳经济原则安装,不要有徒劳操作,并要考虑维修。 各伴热管供汽点应位于被伴管线的最高点 来自伴热蒸汽疏水阀的凝液应由凝液回收系统回收。 伴热系统识别 供汽管及凝液回收管应提供不锈钢作的标签,写明相对应的伴热管编号,并在伴热管图表上列表示明。 标签应挂在或靠近供汽管切断阀处,或挂在或靠近凝液回收管末端疏水阀处。采用Dymo型1011-60带式标签(或相当)将不锈钢带用铆钉固定也是一种方便而价廉的金属标记方法。 伴热管设计 伴热管按图安装(见A-400图“蒸汽伴热典型安装图例”) 阀、泵及其他设备表面不规则的伴热管安装。 垂直管道上有多根伴热管时,应在该管周围等距装设伴热管。 各伴热管应单独设置疏水阀,除非是在旁路上、在控制阀上或在其他相似接管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