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一)含答案与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一)含答案与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一)

化学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 小题,共20 分)

1.2019年10月13日无锡市一小吃店发生燃气爆炸共造成9人死亡,10人受伤。关于该事故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玻璃震碎B.水管断裂C.墙体晃动D.木质桌凳燃烧

2.广西北部湾空气质量优良。空气的成分能供给呼吸的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3.近年来,部分城市因空气污染而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下列做法不利于减少空气污染的是()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B.提倡居民驾驶私家车出行

C.积极植树、造林、种草D.提倡使用太阳能灯清洁能源

4.下列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

检查气密性B.

加热立即收集

C.

收满后移出集气瓶D.

结束时停止加热

5.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B.分子大,而原子小C.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D.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6.下列各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1

1

A .

B .

C .

D .

7.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赣州考察时指出,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不可再生资源。稀土有“工业的维生素”的美誉。稀土元素中的铕是激光及原子能应用的重要材料,铕元素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铕原子中有63个中子

B .铕原子核外有89个电子

C .铕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g

D .铕是金属元素 8.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不变

C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

D .没有催化剂化学反应不能发生 9.元素观、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下列有关元素和微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组成物质的粒子

B .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C .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D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

10.实验室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内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如图中的点表示的含义错误的是( )

A .a 点表示高锰酸钾的质量

B .b 点表示高锰酸钾、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质量

C .c 点表示生成二氧化锰的质量

D .d 点表示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了 11.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用肥皂水能区分软水和硬水

B . 只能用水做溶剂

C . 过滤能除去河水中所有杂质

D . 水蒸发是化学变化

12.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

A .Ne

B .O

C .H

D .N 1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1

A .浓氨水

B .高锰酸钾

C .富氧空气

D .矿泉水

14.习近平总书记在于都梓山万亩富硒绿色蔬菜产业园考察时指出,好山好水出好菜。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硒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硒的原子序数为34

B .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四周期

C .硒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D .硒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18。

15.如图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和②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B .④属于金属元素

C .②失去电子后形成的是阳离子

D .①和④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

16.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

B .X 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 .步骤Ⅲ可杀菌、消毒

D .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

17.某同学制作的试剂标签如下,其中化学式书写不正确...

的是( )

A B C D 18.大蒜中含有一种有效成分辣素“硫化丙烯”,其化学式为C 3H 6S ,能杀菌,具有一定的抗病功能和 食疗价值。下列关于硫化丙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个硫化丙烯分子中含有3个氢分子

B .1个硫化丙烯分子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构成

C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分子中C、H、S元素原子的质量比为3︰6︰1

19.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20.在点燃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B.反应物都是单质

C.甲和乙反应的质量比为17∶32 D.生成物丙和丁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3

二、填空题(共4题,共27分。)

21.(6分,每空1分。)化学用语可准确、简洁表达化学信息,请用化学符号或文字填空。

(1)镁离子______ (2)两个硅原子______

(3)碘元素______ (4)5N______

(5)Cu______ (6)Al3+

22.(8分,每空1分)2019年10月9日下午5点45分许,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John B Goodenough教授、M.stanley Whittlingham教授和日本化学家Akira Yoshino,以表彰其在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方面作出的贡献。图①是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图②是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______。

(2)从图②可知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填“得到”或者“失去”)形成______(填离子符号);锂原子和锂离子都属于锂元素的粒子是因为具有相同的______;

(3)A、B、C三种粒子中表示阴离子的是______(填“A”、“B”、“C”)

(4)A、B、C三种粒子中与②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

(5)微粒C所表示的符号可表示为______,如果与B结合形成物质,其化学符号表示为______。23.(5分,每空1分。)如右图所示是水的电解实验装置图。

(1)该实验中,与两个电极相连的a、b两支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分别

1

1

是 和 ,体积比约为 。

(2)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由 组成的。

(3)下列行为,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填序号)。

A .工业用水重复使用

B .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C .加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

D .用喷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

24.(8分,每空2 分。)在一定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及一种未知物质M ,在一定条件下

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x 的值应为_____________。

(2)未知物质M 一定含有的元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未知物质M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推出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8g×1244×100%12∶54g×218×100%

1∶88g×3244×100%+54g×1618×100%-96 g 162∶6∶1,三、探究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5 分)

25.(15分,每空1 分,化学方程式2分。) 化学小组选用如图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

(1)仪器的名称:a :______,b :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需要改进的地方是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3)写出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标号)

,利用了氧气的______性质。

(4)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证明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5)若用E 装置干燥氧气,气体应从______(填“c”或“d”)端进入。

【拓展设问】

(6)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发生的文字表达式为 。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7)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______,开始收集氧气;实验完毕后,应先撤出导管,然后熄灭酒精灯,其原因是______。

26.(9分,每空1分)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进行实验】图Ⅰ是课本中某个探究实验,几分钟后该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其中烧杯乙的作用是;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或推导出一些结论:①分子在不断运动;②(答一条即可)。

【实验改进】老师对图Ⅰ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Ⅱ所示),并进行了以下操作:

①取一长条形滤纸,等距离滴加无色酚酞试液;②将滴加了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条形滤纸放入一洁净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③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浓氨水。

【分析讨论】(1)按照改进后的实验,几分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2)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滤纸条没有变红而棉花变红,其可能原因是。

(3)【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图Ⅰ、图Ⅱ所示装置虽能证明分子的性质,但不能证明影响分子性质的因素,于是又设计了如图Ⅲ所示的装置。

在U型管的两个管口分别放入卷成筒状的棉纱布,并用橡皮塞塞紧.用注射器吸取2mL酚酞溶液从橡皮塞慢慢注入棉纱布上,使其润湿,从另一管口插入吸取了2mL浓氨水的注射器.按此方法再组装好另一套相同的装置,将其中一套装置的下端放入热水中,并同时向两支U型管中注入浓氨水。

①按照图Ⅲ所示的装置进行操作,几分钟后看到的现象是,该现象说明了。

②图Ⅲ所示的实验方法相对于图Ⅰ所示的实验方法,具有哪些优点:

a.______;b.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9 分)

27.(4分,每空2分。)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一个M原子的质量6.64×10-26kg,则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是______kg,M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28.(5分)尿素[CO(NH2)2]是氮肥中最主要的一种,其含氮量高,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长期施用没有不良影响。

(1)CO(NH2)2中共含有种元素。(1分)

(2)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分)

(3)若CO(NH2)2中含有3 g氮元素,则该CO(NH2)2的质量为g(计算结果精确到0.1)。(2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二、单选题(本大题共10 小题,共20 分)

1

1.2019年10月13日无锡市一小吃店发生燃气爆炸共造成9人死亡,10人受伤。关于该事故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玻璃震碎B.水管断裂C.墙体晃动D.木质桌凳燃烧

【答案】D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A、玻璃震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水管断裂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墙体晃动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木质桌凳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2.广西北部湾空气质量优良。空气的成分能供给呼吸的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答案】B

【解析】根据氧气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在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氧气。

故选B。

3.近年来,部分城市因空气污染而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下列做法不利于减少空气污染的是()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B.提倡居民驾驶私家车出行

C.积极植树、造林、种草D.提倡使用太阳能灯清洁能源

【答案】B

【解析】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烟尘等有害物质的排放;

B、鼓励开私家车出行,会造成大量汽车尾气的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

C、植树、种花、种草美化环境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D、提倡使用太阳能灯清洁能源,能减少空气污染。

故选B。

4.下列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

检查气密性B.

加热立即收集

1

C.

收满后移出集气瓶D.

结束时停止加热

【答案】A

【解析】A.检查装置气密性:组装好仪器,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故A正确;

B.为了防止收集到的气体不纯,当导管口有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故B错误;

C.收集满氧气后要先用玻璃片把瓶口盖住,再拿出水面,故C错误;

D.实验结束后要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故D错误。

故选A。

5.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B.分子大,而原子小

C.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D.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答案】C

【解析】A、一种氢原子的原子核中不含有中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如果不知道原子、分子种类,不能比较大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该选项说法正确;

D、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6.下列各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C.D.

【答案】B

【解析】A、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A错;

B、由三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故B正确;

C、由一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属于纯净物,故C错;

D、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D错。

故选B。

1

1

7.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赣州考察时指出,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不可再生资源。稀土有“工业的维生素”的美誉。稀土元素中的铕是激光及原子能应用的重要材料,铕元素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铕原子中有63个中子

B .铕原子核外有89个电子

C .铕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g

D .铕是金属元素 【答案】D

【解析】A 、铕原子中有63个质子,中子数不是6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 、铕原子核外有63个电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 、铕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单位不是g ,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 、铕是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

8.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不变

C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

D .没有催化剂化学反应不能发生

【答案】C

【解析】A 、催化剂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既可以加快,也可以减慢,故选项说法错误。

B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和质量都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和质量都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 、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没有催化剂也能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

9.元素观、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下列有关元素和微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组成物质的粒子

B .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C .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D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

【答案】B

【解析】A 、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成物质的粒子;故正确;

B 、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一定相同,例如

C -12 、C -13 、C -14 ,故错;

C 、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故正确。

D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故正确;

故选B 。

10

.实验室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内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如图中的

点表示的含义错误的是()

A.a点表示高锰酸钾的质量B.b点表示高锰酸钾、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质量

C.c点表示生成二氧化锰的质量D.d点表示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了

【答案】C

【解析】A、a点对应的时间为0,高锰酸钾还未发生分解,则a点表示高锰酸钾的质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B、b点时高锰酸钾已分解了一段时间,b点时试管内物质为剩余的高锰酸钾、生成的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则b点表示高锰酸钾、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质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C、c点时高锰酸钾相对于b点,又分解了一段时间,但还没有完全分解,c点时试管内物质仍为剩余的高锰酸钾、生成的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则c点表示高锰酸钾、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D、d点之后,剩余固体质量不再发生改变,说明高锰酸钾此时恰好完全分解,则d点表示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了,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1.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肥皂水能区分软水和硬水B.只能用水做溶剂

C.过滤能除去河水中所有杂质D.水蒸发是化学变化

【答案】A

【解析】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故A正确;

B、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而汽油、酒精等也可以作溶剂,故B错误;

C、过滤只能除去河水中的难溶性杂质,并不能除去河水中的可溶性杂质,故C错误;

D、水蒸发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并没有生成其他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12.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A.Ne B.O C.H D.N

【答案】A

【解析】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A.Ne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可表示氖元素,表示一个氖原子,还能表示氖气这一单质,故选项符合题意。B.O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H属于可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单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1

D.N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氮元素,表示一个氮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1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浓氨水B.高锰酸钾 C.富氧空气D.矿泉水

【答案】B

【解析】A、浓氨水中含有水和氨水等物质,是混合物;

B、高锰酸钾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

C、富氧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是混合物;

D、矿泉水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

故选B。

14.习近平总书记在于都梓山万亩富硒绿色蔬菜产业园考察时指出,好山好水出好菜。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硒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硒的原子序数为34

B.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四周期

C.硒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D.硒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18。

【答案】C

【解析】A.硒的原子序数为34,该选项说法正确;

B.硒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4,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四周期,该选项说法正确;

C.硒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6,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硒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34-2-8-6=18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5.如图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和②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B.④属于金属元素

C.②失去电子后形成的是阳离子D.①和④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

【答案】C

【解析】A.①和②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①的最外层是2,是第一层,达到了稳定结构,②的最外层是2,小于4,易失去,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似,故A错误;

1

B.④的质子数是16,属于硫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B错误;

C.②的最外层是2,小于4,易失去电子后形成的是阳离子,故C正确;

D.①的最外层是电子数2,是第一层,达到了稳定结构,④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没有达到了稳定结构。故选C。

16.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Ⅲ可杀菌、消毒D.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

【答案】D

【解析】A、步骤Ⅰ中的过滤操作可除去河水中的难溶性杂质,A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河水中的异味或色素物质,B正确;

C、液氯可以对河水进行杀菌、消毒,C正确;

D、经过上述步骤净化后的水只是除去了水中的一部分杂质,依然不是纯净物,D错误。

故选D。

17.某同学制作的试剂标签如下,其中化学式书写不正确

...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A、显-1价,Cu显+2价,硝酸铜的化学式为Cu(NO3)2,正确;

B、氯化铁的化学式为FeCl3,而FeCl2表示氯化亚铁,错误;

C、OH-显-1价,K显+1价,氢氧化钾的化学式为KOH,正确;

D、Al为+3价,O为-2价,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2O3,正确。

故选B。

18.大蒜中含有一种有效成分辣素“硫化丙烯”,其化学式为C3H6S,能杀菌,具有一定的抗病功能和食疗价值。下列关于硫化丙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1个硫化丙烯分子中含有3个氢分子

B.1个硫化丙烯分子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构成

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分子中C、H、S元素原子的质量比为3︰6︰1

【答案】B

【解析】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硫化丙烯分子中不含氢分子,A是错误的;

B、1个硫化丙烯分子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构成,B是正确的;

1

C、硫化丙烯是由碳、氢、硫三种元素组成的,没有氧元素,C是错误的;

D、硫化丙烯分子中C、H、S原子的个数比是3︰6︰1,原子质量比为(12×3)︰(1×6)︰(32×1)=18︰3︰16,D是错误的。

故选B。

19.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答案】D

【解析】A、由题图可知反应过程中,甲和丁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A正确;

B、丙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无关杂质,B正确;

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2 g-4 g)∶(24 g-4 g)=7∶5,C正确;

D、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6 g-8 g)∶(32 g-4 g)=2∶7,D不正确。

故选D。

20.在点燃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B.反应物都是单质

C.甲和乙反应的质量比为17∶32 D.生成物丙和丁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3

【答案】D

【解析】A、由图示可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该反应是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A不正确;

B、甲物质是氮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B不正确;

C、甲和乙反应的质量比为(4×17)∶(3×32)=17∶24,C不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3,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4题,共27分。)

21.(6分,每空1分。)化学用语可准确、简洁表达化学信息,请用化学符号或文字填空。

(1)镁离子______ (2)两个硅原子______

(3)碘元素______ (4)5N______

(5)Cu______ (6)Al3+

1

【答案】(1)Mg2+(2)2Si (3)I (4)5个氮原子(5)铜元素等(6)铝离子等【解析】(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镁离子可表示为:Mg2+。

(2)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硅原子表示为:2Si。

(3)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碘的元素符号是I。

(4)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5N可表示5个氮原子。

(5)Cu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铜元素,表示一个铜原子,还能表示铜这一纯净物。

(6)Al3+可以表示铝离子,每个铝离子带三个单位正电荷等。

(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2)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4)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5)金属、大多数固体非金属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8分,每空1分)2019年10月9日下午5点45分许,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John B Goodenough教授、M.stanley Whittlingham教授和日本化学家Akira Yoshino,以表彰其在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方面作出的贡献。图①是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图②是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______。

(2)从图②可知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填“得到”或者“失去”)形成______(填离子符号);锂原子和锂离子都属于锂元素的粒子是因为具有相同的______;

(3)A、B、C三种粒子中表示阴离子的是______(填“A”、“B”、“C”)

(4)A、B、C三种粒子中与②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

(5)微粒C所表示的符号可表示为______,如果与B结合形成物质,其化学符号表示为______。

【答案】(1)离子(2)失去Li+核内质子数

1

(3)C

(4)B

(5)S2-Na2S

【解析】(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2)从图②可知锂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形成Li+;

锂原子和锂离子都属于锂元素的粒子是因为具有相同的核内质子数。

(3)A、B、C三种粒子中表示阴离子的是C,即C是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

故填:C。

(4)A、B、C三种粒子中与②化学性质相似的是B,这是因为它们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故填:B。

(5)微粒C所表示的符号可表示为S2-,如果与B结合形成物质硫化钠,其化学符号表示为Na2S。

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23.(5分,每空1分。)如右图所示是水的电解实验装置图。

(1)该实验中,与两个电极相连的a、b两支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分别

是和,体积比约为。

(2)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由组成的。

(3)下列行为,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填序号)。

A.工业用水重复使用B.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C.加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D.用喷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

【答案】(1)氢气氧气2∶1 (2)氢元素和氧元素(3)B

【解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中,a玻璃管与电源负极相连,产生的是氢气,b玻璃管与电源正极相连,产生的是氧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2)电解水的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3)A、D项措施可节约用水,C项措施可防止水污染,B项措施中过量的化肥和农药会随雨水流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

24.(8分,每空2 分。)在一定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及一种未知物质M,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M

反应前质量/g 100 1 1 46

1

1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x 的值应为_____________。

(2)未知物质M 一定含有的元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未知物质M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推出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 (2)C 、H 、O (3)C 2H 6O (4)C 2H 6O+3O 22CO 2+3H 2O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表中数据可知: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加了89 g-1 g=88 g ,可确定二氧化碳是生成物;水蒸气的质量增加了55 g-1 g=54 g ,可确定水蒸气是生成物;氧气的质量减少了100 g-4 g=96 g <88 g+54 g ,可确定氧气和M 都是反应物。

(1)M 减少的质量为88 g+54 g-96 g=46 g ,因此x 的值为46-46=0。

(2)因反应物中的氧气里只含氧元素,因此生成物中的碳元素和氢元素一定来自M ,即M 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生成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88 g×(32/44)×100%+54 g×(16/18)×100%=112 g>96 g ,确定生成物中的一部分氧元素来自M ,即M 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3)M 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88g×1244×100%12∶54g×218×100%1∶88g×3244×100%+54g×1618×100%-96 g 16=2∶6∶1,故M 的化学式为C 2H 6O 。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5 分)

25.(15分,每空1 分,化学方程式2分。) 化学小组选用如图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

(1)仪器的名称:a :______,b :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需要改进的地方是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3)写出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标号),利用了氧气的______性质。

(4)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证明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5)若用E 装置干燥氧气,气体应从______(填“c”或“d”)端进入。

【拓展设问】 (6)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发生的文字表达式为

。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7)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______,开始收集氧气;实验完毕后,应先撤出导管,然后熄灭酒精灯,其原因是______。

【答案】(1)铁架台 锥形瓶

(2)A 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3)D或E 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4)集气瓶中的水全部排出

(5)d

(6)不变

(7)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能够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

【解析】(1)a是铁架台,b:是锥形瓶。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该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D装置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E装置收集。

(4)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证明已收集满的方法是集气瓶中的水全部排出。

(5)若用E装置干燥氧气,气体应从d端进入。

(6)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发生的文字表达式为:,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

26.(9分,每空1分)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进行实验】图Ⅰ是课本中某个探究实验,几分钟后该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其中烧杯乙的作用是;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或推导出一些结论:①分子在不断运动;②(答一条即可)。

【实验改进】老师对图Ⅰ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Ⅱ所示),并进行了以下操作:

①取一长条形滤纸,等距离滴加无色酚酞试液;②将滴加了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条形滤纸放入一洁净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③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浓氨水。

【分析讨论】(1)按照改进后的实验,几分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1

(2)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滤纸条没有变红而棉花变红,其可能原因是。

(3)【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图Ⅰ、图Ⅱ所示装置虽能证明分子的性质,但不能证明影响分子性质的因素,于是又设计了如图Ⅲ所示的装置。

在U型管的两个管口分别放入卷成筒状的棉纱布,并用橡皮塞塞紧.用注射器吸取2mL酚酞溶液从橡皮塞慢慢注入棉纱布上,使其润湿,从另一管口插入吸取了2mL浓氨水的注射器.按此方法再组装好另一套相同的装置,将其中一套装置的下端放入热水中,并同时向两支U型管中注入浓氨水。

①按照图Ⅲ所示的装置进行操作,几分钟后看到的现象是,该现象说明了。

②图Ⅲ所示的实验方法相对于图Ⅰ所示的实验方法,具有哪些优点:

a.______;b.______。

【答案】【进行实验】甲中的溶液变红色对比氨水显碱性

【分析讨论】(1)滤纸上的酚酞由右向左依次变红

(2)将酚酞滴到棉花上,氨水滴到滤纸上

(3)①棉纱布D比棉纱布B先变红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②节约药品可以验证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解析】【进行实验】

图Ⅰ是课本中某个探究实验,几分钟后该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甲中的溶液变红色,其中烧杯乙的作用是对比,通过对比可知空气中的物质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或推到出一些结论是:①分子在不断运动;②氨水显碱性等。

【分析讨论】

(1)按照改进后的实验,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运动到滤纸条上的酚酞试液中时,和其中的水结合生成氨水,从而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几分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滤纸上的酚酞由右向左依次变红。

(2)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滤纸条没有变红而棉花变红,其可能原因是将酚酞滴到棉花上,氨水滴到滤纸上,这是因为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远小于酚酞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因此氨分子的运动速率远大于酚酞分子的运动速率。

(3)①按照图Ⅲ所示的装置进行操作,几分钟后看到的现象是棉纱布D比棉纱布B先变红,该现象说明了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②图Ⅲ所示的实验方法相对于图Ⅰ所示的实验方法,优点是:节约药品;可以验证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

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9 分)

27.(4分,每空2分。)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一个M原子的质量6.64×10-26kg,则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是______kg,M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答案】1.66×10-2740

【解析】

(1)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可知,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是1.993×10-26kg×1/12=1.66×10-27kg;

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或计算公式)可得,M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64×10-26kg÷1.66×10-27kg=40。28.(5分)尿素[CO(NH2)2]是氮肥中最主要的一种,其含氮量高,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长期施

1

用没有不良影响。

(1)CO(NH2)2中共含有种元素。(1分)

(2)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分)

(3)若CO(NH2)2中含有3 g氮元素,则该CO(NH2)2的质量为g(计算结果精确到0.1)。(2分)

【答案】(1)4 (2)60 (3)6.4

【解析】(1)CO(NH2)2中含有C、H、N、O四种元素。

(2)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12×1+16×1+14×2+1×4=60。

(3)CO(NH2)2中N元素的质量分数=(14×2)/60×100%≈46.7%,则CO(NH2)2的质量=3 g/46.7%≈6.4 g。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