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知识

诗歌知识

(一)、朦胧诗的优势
朦胧诗的创作,广泛吸收采用了西方现代派表现技法,加之充分发挥了汉语言的魅力,综合运用使诗的艺术技巧得到更完美的发挥;朦胧诗发挥含蓄蕴籍的特色,留给读者更多的思索和想象空间,使意象与意象叠加,让读者在细细品味之余,产生形象意义多解;独特的审美情趣、创作技巧,使读者的品读在透与不透之间,体会到“朦胧”之美,韵味悠长;倾向人本主义,注重自我表现,首先确定自我的独立存在,营造以“我”为主体的叙事方向,故能更好的诗歌常识

注册|登录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百科

进入贴吧 进入i贴吧 贴子搜索
吧内搜索 | 帮助

百度贴吧 > 而立以后笑谈人生吧 > 浏览贴子 吧主:夫子笑谈 快速回复 切换到经典版 贴吧投诉 你敢买我就敢赔!
百度游戏币、装备交易平台。无货就赔! 百付宝-百度旗下支付平台 安全可靠
https://www.doczj.com/doc/5113381407.html,
转贴次数:0
共有24篇贴子 诗歌常识
夫子笑谈
7位粉丝
1楼

教学重点:
1. 激发学生学诗的兴趣,为日后学习奠定基础。
2. 学习诗歌的一些基本常识。
3. 讲解鉴赏诗歌的方法,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高二年级所有教材篇目都是文学作品,没有说明文、议论文。第二册主要是诗歌和散文,第三册主要是小说和戏剧。对于小说和戏剧,大家是喜欢的。那么对于诗歌呢?
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人不喜欢诗歌,文学趣味就低下。因为一切纯文学都有诗的特质,一部好的小说或戏剧都要当一首诗看。”
文学作品的鉴赏应该有诗歌入手。教材的编排、高考对诗歌鉴赏的重视,就体现了这一点。
二、诗歌的特点
诗歌起源于劳动,“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诗言志”。
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在我国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优秀诗人像群星灿烂,众多体裁、风格流派像群芳斗艳,诗作更是浩如烟海。
读诗固然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另外也可以陶冶一个人美好的情操。
中国历来有重视诗教的传统,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下面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一下诗歌的特点:
1. 高度的概括性
语言凝炼,意蕴丰富深刻。“言有尽而无穷意”。
如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都是言简意丰的佳句。
2、跳跃性
诗的画面意境往往不是连贯的,而是留有空白,这些空白需要读者通过联想和想象去填补。
其中“意象组合”是最常

见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3、形象性
无论叙事、描写、抒情,还是议论,创造出的形象都是鲜活可感的。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4、优美的音乐性
具有和谐的节奏和韵律,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吟诵、吟唱)
读几首古典诗词曲和新诗体会一下:
古典诗歌略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去寻找光明。”
“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5、强烈的抒情性
抒情的方式: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诗歌的分类
1. 按时代分:古典诗歌
现代诗歌(包括当代)
2. 按形式分:新体诗(新诗):多用白话,打破旧体诗格律的束缚。
旧体诗:包括诗词曲。古典诗歌均是旧体诗,现代诗歌中那些用旧体诗形式写的作品也属于旧体诗,如《七律长征》、《梅岭三章》。
旧体诗的分类:古体诗(古风) 《诗经》《石壕吏》
近体诗(今体诗) 律诗
绝句
3.按表现手法分:叙事诗 《木兰辞》 《石壕吏》 《孔雀东南飞》
抒情诗 所占比重最大
哲理诗 艾青“梦里走了很多路,醒来却是躺在床上。”
冰心“墙角的花,泥孤芳自赏时,世界就变小了。”
4.按来源分:民歌 《诗经》中的“国风” 《敕勒歌》 “信天游”
文人诗 屈原(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2006-11-21 08:55 回复

夫子笑谈
7位粉丝
2楼

现代诗歌常识
《现代》派

一、流派的形成
《现代》派是指三十年代初,以《现代》杂志为中心形成的一支诗歌流派。《现代》1932.5于上海创刊,由“三驾马车”(赵景深称施蛰存、戴望舒、杜衡为上海文艺界的三驾马车)编辑,月刊,尽管在《创刊宣言》中声明“本是普通的文学杂志----故不是狭义的同人杂志。----故本杂志不预备造成任何一种文学上的思潮、主义或党派,”但从创作实际来看,诗歌在《现代》中占重要地位,共发表诗作220首左右,包括20多位作者,其中戴望舒、施蛰存、李金发、南星、玲君、陈江帆、候汝华、李心若、史卫斯、金克木、林庚、鸥外鸥、路易士(纪弦)、禾金、艾青、何其芳、徐迟等人从思想到艺术都具有共同倾向,成为以刊物为中心的诗人群。

现代派是上世纪二十年代西方一种文学流派的总称,包括未来派、象征派、印

象派、表现派、荒诞派以及意识派等。

①《现代》派表现手法主要取自法国象征派、欧美意象派,是对李金发为代表的初期象征派的继承。

艾青说:“现代派是由新月派与象征派演变而成的”

孙作云《论现代派诗》是以意象派的形式为形式而部分地渗入了象征派诗的意识以为内容。
②无论从意境、形式和技巧上,戴等人的诗作都饱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1936.10,戴、卞、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六人编辑《新诗》,具有同人刊物性质,对外稿选用相当严格,更显出流派特色,将《现代》诗潮推向高峰。

二、诗学思想
1、本着自由主义的立场,“现代派”追求“纯诗”的艺术精神,尊重诗歌作为诗人独立的艺术创造的自由真诚的品性。

“三驾马车”都出身于小康富裕之家,都是青年文学爱好者,所办刊物肯定有浓厚的左倾进步色彩,都追求进步、倾向革命,参加共青团组织,戴和杜1927年初曾因参加进步革命活动而入狱。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血淋淋的现实面前,他们的思想从“左”转“中间”①感到强烈的幻灭和怅,施“四·一二事变”国共分裂后,我才晓得我们这些小共产党员只有死的份,没有活的机会…戴、杜和我都是独生子,我们都不能牺牲的,所以我们都不搞政治了。②施“再说,在文艺活动方面,也还想保留一些自由主义,不愿受被动的政治约束。”做纯粹的知识分子,在文学中寻找精神寄托,同情革命而不实际参加。这是当时敏感而正直、性格又内向,又不无软弱的面对社会动荡的一种折衷性选择,曾受主流意识的批语被视为“资产阶级反动文学刊物”,但避免从狭隘的政治观点出发,我们应承认其独特性和重要性。

戴《译<核佛尔第诗抄>译后记》“艺术不应该是现实的寄生虫,诗应该本身就是目的。”《礼中座谈·关于本刊所载的诗》“《现代》中的诗并不是什么唯物文学,而作家在写诗时的意识形态乃是作为一个诗人的意识形态。”

2、建立诗歌“纯诗性”的独特品质

(1)戴《诗论零札》①诗不能借重音乐,它应该去了音乐的成分。②诗不能借重绘画的长处。③单是美的字眼的组合不是诗的特点。反对“三美”理论,施“使自由诗摧毁了《新月》派的壁垒,而对新月派的反动,正是当时新诗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历史任务,因新月派流所趋,刻意雕琢词藻、片面迁就格律,走入形式主义死胡同,对现代人繁复的情感表达是极大障碍。”戴的主张有积极意义。

(2)《诗论零札》6新诗最重要的是诗情上的NUANCE(变异)而不是字句上的NUANCE。诗当将自己的情绪表现出来

,而使人感到一种东西,诗本身就象是一个生物不是无生特。8诗不是某一个官感的享乐,而是全官感或超官感的东西。(全官感即“官能交错”、通感,“超官感”是指情绪。)将感情作为诗歌的主要因素,强调诗人独特的情绪和感觉,强调情绪的丰富性和微妙性。

3、侧重于诗与现实的关系及其在诗中的表现时,戴认为诗是由真实经过想象而出来的,不单是真实或想象。

戴即不同意将诗作为对现实生活的摹写,又不同意毫无节制地宣泄自我情感。他试图以意象调整两者功能,这是借鉴西方象征派、意象派追求形象的暗示力,以隐喻象征等手法表现诗人对客观事物的感受。是对初期写实派的直露肤浅倾向的纠正,又是对浪漫派直抒胸臆的诗风的反动,追求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但避李金发的晦涩难解,是朦胧而不神秘、含蓄而不晦涩,是对早期象征派的超越。


2006-11-21 08:58 回复

夫子笑谈
7位粉丝
3楼


三、艺术成就
1、《现代》派反复咏叹的不外是迷惘的人生、破碎的爱情与感伤的青春,表现出知识分子游离现实之外,又无法排谴的孤寂和惆怅情绪。

戴的抒情自我往往是压抑的,哀怨的(郭沫若)如《我的素描》、《夜行者》、《单恋者》《夕阳下》

我是青春和衰老的结合体/我有健康的身体和病的心。//但在抑郁的时候,我是沉默的,/悒郁着,用我二十四岁整个的心。

2、其它诗人咏叹的也多是心灵的哀音,
如候汝华《傍晚》“掠空而过的啼鸦,驮负着薄公英的伤情诗句”,
林加《暮景》“残年的梦无处温暖,我还有随长翼鸟而去的雄心吗?”
何其芒《季候病》“过了春又到夏,我在暗暗地憔悴,/断漠地情想着,不做声也不流泪”《送葬》这是送葬的时代…在长长的送葬行列间/我埋葬我自己

3、甚至后期趋向于病态的题材,如张君《肺结核患者》“送葬地似的/披上了素白的衣服了。/然而玫瑰也一朵朵/开在苍白的唇边了;/血的玫瑰,枯萎地/在丧钟里抖者。”

4、这些诗作都带有浓厚的幻灭和虚无色彩,蒲风批评“没有凄惨的社会现实内容,充满他们的篇幅的只是早年美丽的酸的回忆,无非都是一些避世的虚无的隐士的山林思想”,但也应看到他们忧郁、彷徨也是时代的一种折光反映,他们歌咏田园,先对都市污浊黑暗和近代文明的否定,他们出世的思想源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那个特定时代产生了奋勇前行、慷慨赴死的战士,也产生了并不甘沉沦却难以自拔、苦苦寻求出路又无限感伤的诗人。

也有一些较进步诗歌,戴《村姑》《断指》

李心若《失业者》严翔《侧关及》(被封建迷信扼杀青春的少女)李金发《余剩的人类》(为反动军队卖命最终回乡捡废物的穷汉),尤其是艾青写于狱中的一组诗,如《黎明》,以曲折方式唱出对光明和自由的渴望。

抗战爆发后,许多的人决别了个人的徘徊,投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戴去香港参加救亡文化运动,艾青、保、卞、玲君等相继奔赴延安。《无是祝福》、《我用残损的手掌》徐迟也为民族而歌。

许地山负责“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的工作,转向现实主义,《元》;1940年,穆丽娟(放绛年)要返上海为其遇刺身亡的兄长穆时英奔丧,戴不从,夫妻分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戴被日本宪兵逮捕入狱数日,经受了酷刑折磨和生死考验,坚守民族气节,写下《狱中题壁》,后经叶灵凤保释出狱,《我有残损的手掌》,抒发期待祖国独立解放的爱国主义深情。(抗战胜利后返上海,因从事民主运动又遭当局通辑,于是1948年再度流亡香港,出诗集《灾难的岁月》。1929年春到北京,参加一代会,后在国家出版总署从事法文翻译。1952年2月因病去世。)

(二)艺术技巧

1、以独物的意象逶婉曲折地表现主观情绪。暗示和隐喻内在心境。

徐迟,把诗作为“一个意象的抒写或一串意象的抒写”,形成主客观的溶合。

戴《印象》撷取一连串印象,交错排列,表现一种逐渐淡远消隐的记忆,使抽象的“印象”可闻可见,具有立体感与深沉的情感。

卞《古镇的梦》两个中心意象暗示小镇的停滞寂寥,算命锣象征镇上的愚味迷信以及命运的不可预测,梆子暗示小镇并不宁静,林民受盗匪威胁。

施《意象抒情诗》

金克木《生命》

2、大量采用新奇的比喻,“远取譬”

例:金克木《年华》呆浮着一只乌鸦,/-啊,我的年华!

《生命》生命是九月里的蟋蟀声,/一丝丝一丝丝的随着西风消逝去。

钱君陶《云》“梦样的思想样的夏日的云,”“是一座美的构成派建筑,是一列巨型的银牙。”

放湖《艾纳莉的日子》寂寞“象一株过时的木槿花”

李心若《珠空》悲哀“象萧瑟的树,且有时带着泪”

陈江帆《公寓》“思乡病是我馥郁的混合酒”

何其芳《送葬》燃在静寂中的白蜡烛/是从我胸间压出的叹息。

3、以通感沟通各种感官,造成强烈的艺术刺激


2006-11-21 08:58 回复

夫子笑谈
7位粉丝
4楼


徐迟《意象派的诗人》意象“是五官全部感受到色、香、味、触、声的五法”,“把新的声音、颜色、嗅觉、感触、辨味渗入了诗,这是意象派的任务,也同时

是意象派诗的目的。”

例:金克木《生命》戴《印象》

4、散文美

(1)《现代》派的艺术语言是从现代人日常使用的相当生动的口语中经过提炼而创造出来的,清新活泼,富有人情味,容量较大,具有口语美。

(2)在形式上具有散文的自由性,节无定行,行无定字,讲究内在的情绪的节奏,抒情达意更为方便。

(3)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

例:戴《我的记忆》卞、陈江帆、候汝华、放湖等大多以略作修饰的口语入诗。

四、评价










象征诗派









一、诗派的形成

1925年李金发出版《微雨》,标志着象征诗派诞生。其它象征派诗人有创造社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前期新月派诗人于赓虞、邵洵美以及蓬子、石民等。(他们或直接吸取法国象征诗派艺术手法,或接受李---诗风影响而从事创作)

象征诗派没有统一的社团组织,也没有共同刊物作为阵地,而是以艺术审美观点的近似,共同汇成一股象征派诗歌的创作潮流。

象征主义:1852年,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是象征主义的第一部诗集。19世纪60、70年代,魏尔伦、马拉美、韩波等发表一系列象征主义的诗歌,奠定了象征主义的美学基础。1886年9月15日,让·英雷亚斯在巴黎《费加罗报》上发表《象征主义宣言》,系统阐述象征主义创作原则,标志着----流派的确立,20年代,风靡世界。

基本观点:①他们认为现实世界是虚幻的、痛苦的,人们内心的“另一个世界”才是美的。主观唯心主义②诗歌应表现自我的“内心梦幻”而不是再现现实。③用象征来沟通两个世界:外界事物与人的内心世界是互相感应契合的,可以用有声有色的物象来暗示微妙的内心世界。④崇尚朦胧晦涩:“诗是必须有谜。”马拉美“诗写出来原是叫人一点一点地去猜想,这就是暗示,即梦幻。”

二、主要诗歌理论

李金发

1、以个人的内心世界为美的最高追求

《少年艺术家的态度》“艺术是作家心灵之一撮,心灵悲哀时,就表现出沉郁来,心灵狂喜时,就表现出微笑来。”《烈火》“艺术上唯一的目的,就是创造美,艺术家唯一的工作就是忠实表现自己的世界。所以他的美的世界是创造在艺术上,不是建设在社会上。”《是个人灵感的记录表》“我的诗是个人灵感的记录表,是个人陶醉后引吭的高歌,我不能希望人人能了解。”

2、运用象征的方法描写主观世界,追求“朦胧之美”

诗需要形象和象征“犹人之需要血液”,“现实中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美”,“美蕴藏在想象中、象征中”。 “夜间无尽之美,是在其能将万物仅显露一半,…所有看不清的万物之轮廓恰造成一种柔弱之美,因为暗影是万物的服装”主要从事诗创作,对象征诗没有从理论上加以全面系统阐述。

穆木天的《谈诗》(1926)王独清《再谈诗》(1926)都较全面阐述了象征诗论。

1)、宣扬诗的世界必须以暗示为特征,充满恍惚迷离的美。

“诗要暗示”“诗最忌说明”

诗的世界:“在人们神经上振动的可见而不可见,可感而不可感的旋律的波,浓雾中若听见若听不见的远远的声音,夕暮里若飘动若不飘动的淡淡光线,若讲出若讲不出的情肠。”穆

2)、强调感觉,排斥理性,突出诗的神秘性,把诗引向人的心灵世界。

王:诗“须要为感觉而作,须要为感觉而读”

3)、在创作方法上,主张必须采用象征和暗示

穆:1、“诗的统一性”①要求诗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是统一的,即是“内生活真实的象征”,同时又是世间万有律动在心中的反映,是诗人的心灵与自然律动交感、统一与表现。②a、“诗要兼有造型与音乐之美”,“我们要求立体的、运动的、在空间的音乐的曲线,我们要表现我们心的反映的月光的针波的流动,水面上的烟网的浮飘,万有的声,万有的动,一切持续的波的交响乐。”变为音乐是表现情调的最有力的工具,诗应尽量排斥文学意义,而向音乐靠拢。颠倒音乐与诗歌内容的关系。b、他认为一首好的诗歌的标志是内容的统一和写法的统一:“雄壮的内容得用雄壮的形----律----去表。清淡的内容得用清淡的形式----律----去表,思与思想的音声不一致是绝对失败,暴风的诗得象暴风声,细雨的声非得细雨调。”


2006-11-21 08:58 回复

夫子笑谈
7位粉丝
5楼


3、“诗的思维术”直接用诗的思考法去思想,直接用诗的旋律的文字写出来。就是强调诗的表达方式的独特性,用艺术的形象思维把握诗创造的方向,可有效地把初期新诗引出“理念”的迷途。

4、“诗的持续性”:a、心情的流动的内生活是运转的,而它们的流动运转是有秩序的,是有持续的,所以它们的象征也应有持续的,一首诗是一个先验状态的持续的律动。从感情的特点出发提出“诗的持续性” b、废止句读:“句读把诗的律,诗的思想限狭小了。…把句读废了,诗的朦胧性愈大,而暗示性也越大。”

梁宗岱《象征主义》对象征诗派作出更深入研究,但发表时已30年代中期。

三、创作特色

(一)创造感伤颓废的情调,是象征主义诗派的

首要特点。

李金发(1900-1976)广东梅县人,出生于富商家庭,但生活节俭,使他自幼体弱多病,严父的管束让他觉得生活乏味,母爱无瑕顾及众多的子女,“我的童年是在无生趣中过去的。”----性情孤辟抑郁。1919年11月,“男儿当志在四方”,赴法巴黎美院学雕塑,节俭清苦。孤独寂寞“没有女朋友,没有中外诸色人的交际,没有物质的享受…所谓花都的纸醉金迷,于我没有份,我是门外汉。”雕塑之外,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尤其是象征派诗歌,视魏尔伦、波德莱尔为“名誉老师”,对《恶之花》手不释卷。①性格气质上的孤僻抑郁,对人世的悲观认识②游子的凄苦、孤单,弱国子民的自卑、愤懑③进步书籍使他觉得人类社会罪恶太多,但没有反抗。改造社会的朋友圈子,遂沉醉于愤世嫉谷、颓废感伤的象征派诗作中。1920年开始写诗,直到1925年回国后才出版。回国后为生计而奔波,诗兴其少,所作之诗“已非当年气概”

《微雨》现实风雨之下作者悲哀的呻吟。

《食客与凶年》是游学德国柏林期间所写。当时一战德国经济极为困难,此这谓“凶年”,而他们却是一群“享受低价马克之福”的游人,被李自嘲为“凶年的食客”。共100首,几乎每一首都感叹时光、生命之易逝,歌吟感情、希望之幻来。

《为幸福而歌》可说是李与德国画家之女履妲浪漫之恋的情感记录。人生观忽然改变,遇事乐观,诗作一扫颓废绝望的调子,而充满爱的絮语和幸福的憧憬。《阿育王》

(1)对自我生命的认识,《弃妇》《琴的哀》《有感》《时之表现》

《时之表现》诅咒生命“我们的生命太枯萎/如牲口践踏之稻田”

1、《有感》如残叶溅/血在我们/脚上,生命偈是/死神唇边/的笑。

秋天萧杀,红叶如血,飘落地上,这一自然现象被诗人用做明喻,想象它如生命的凋零,溅于脚上的是殷红的鲜血。又一暗喻,暗示了诗人的彻悟:人的生命和死神之间的距离是近在咫尺,生命是多麽的短暂啊!

《琴的哀》微雨溅湿帘幕/正是溅湿我的心。
以秋、冬、寒夜、病态、死亡、坟墓、漂泊等意象表达对生命的悲观性认识。

王独清(1898-1940):陕西长安人,出生于没落官僚家庭,家境令其更多感受到人生的悲伤。性情怪僻孤独。1920年赴法留学,生活放荡,沉醉于“花都”的酒吧咖啡馆,在芳烈的醇酒和情妇的柔情中聊度时光,心态是看破红尘、玩世不恭。《圣母像前》

2、《我从CAPE中出来…》

3、石民《无题》,通过与短暂的爱情与对比,表达死亡的永恒的主题。


(波特莱尔的主题:资—文明借以炫耀的爱、美、幸福和荣誉都是虚伪和暂时的,只有残废才是唯一的真实)创作此诗是北大英文系学生,曾译波作《巴黎的忧郁》,诗集《良夜与恶梦》

4、于赓虞,歌颂地狱、坟墓、骷髅,讥咒人世,悲汉希望的破灭、青春的消逝和漂泊的孤独,“恶魔诗人”,从诗集名《髓髅上的蔷薇》、《魔鬼的舞蹈》、《孤灵》、《微笑之尸》、《恶魂》、《春尸》、《又走出鬼的天堂》、《灵与肉的灾祸》等,以上即可看出。

(2)爱情诗


2006-11-21 08:58 回复

夫子笑谈
7位粉丝
6楼


李金发,《微雨》中大约一半《为幸福---》最多,他最喜欢歌唱女性和爱情。他认为“能够崇拜女性美的人,是有生命统一之快感的;能够崇拜女性美的社会就是较进化的社会。”他将诗分为哲理诗、爱情诗和革命诗,“但我结果还是愿永久作爱情诗,因为女性美,是可永久歌咏而不倦的。”

多表现对女性的新生和对纯洁爱情的期待、陶醉与痛苦,写尽了爱情的魅力、温柔、细腻、清新、健康,但仍然笼罩着悲观颓废的阴影。国为诗人始终将爱情和命运无常、人生苦难的内容交织在一起。《温柔》《在谈死的灰里…》

你明澈的笑来往在微风里,/并灿烂在园里的花枝上。

我奏尽音乐之声,/无以悦你耳;/染了一切颜色,/无以描你的美丽

萧索的秋/接着又这冰冷的冬。/僵死的四肢,/唯我们之灵能暖之。

《在淡死的灰里…》对爱的执着和失恋后痛苦。

穆木天(1900-1971),吉林伊通人,1918年抱科学救国之幻想留学日本,1919年弃数学改文学,1921年加入创造社,1923年春进东京大学法国文学科学习,象征派诗人。《落花》

姚蓬子(1891-1969)《银玲》集,诅咒爱情《在你面上》

(二)艺术手法

1、通过象征性形象和意境去暗示诗人心灵世界的某种感受。

象征派诗人认为客观外物能与人的心灵相互感应契合,是能向人们发出信息的“象征森林”。象征就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与之相对应的思想情感。

象征诗里的形象既是它们本身,又不仅是它们本身,具有内涵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

《弃妇》诗的前两节以弃妇自述的口吻诉说自己的悲惨命运,被逐出家门后只能露宿荒野,在断壁残垣间苟且栖身,已完全厌倦人世。后两节突然改变了人称,以旁观者的视角写弃妇的“隐忧”与“哀吟”。作为一个具体的形象,“弃妇”表现妇女孩子不幸的命运和痛苦的内心,但同时具有“暗示的普遍性的意义”,表达了包括

诗人自己在内的许多被不公道的社会所遗弃者的悲哀、惶恐、孤独与厌世情绪,是一支人生命运的悲歌/意念象征、色彩象征、情调象征、哲理象征等。

冯乃超(1901-1984)原籍广东南海,生于日本横滨华商家庭。1923年入京都帝国大学哲学系---美学与美术史。20年代中期开始写诗,1928年出版《红纱灯》唯美。1927年回国转向现实主义。几乎都是爱情与人生的咏叹。

“轻纱诗人”色彩象征:以某种色彩来暗示某一有形的事物或无形的情感意绪。冯、姚涂抹“苍白”、“灰白”、“漆黑、青紫、幽黯”等冷色调色彩。按照光谱色调与人们对其心理呼应的互感关系来看,这种冷色调所引发的感官司感受和情绪律动,是压抑、忧伤、惨淡的。

《红纱灯》:那漆黑的殿堂、蛋白色的月亮,如尸僵的河流、黑衣的尼姑等斑驳色彩形象,组成一幅凄凉而阴森的画面。画面中央是一盏红而黄的小灯,在孤独微弱地燃烧,却映不亮、冲不破周围无限弥漫的死寂而沉郁的黑暗。
这一盏以色彩和光调为核心的“红纱灯”难道不正是苦闷压抑而又孤芳自赏、不甘沦落的主体心灵的象征?这大片笼罩的黑暗的强烈反差,难道不正是个体与社会二者对立弱强悬殊的象征?

2、奇特的想象和新奇的比喻

象征诗派以表现内心世界为创作的唯一任务,那么想象就极为重要,波特莱尔说:“想象力是真理的皇后。”《弃妇》《红纱灯》

朱自清“象征诗派要表现的是些微妙的情境,比喻是他们的生命;但是‘远取譬’而不是‘近取譬’,(所谓远近不指比喻的材料而指比喻的方法;他们能在普通人以为不同的事物中间看出同来。”)通常的比喻是以事物间相似的属性为基础,
如: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炉中煤叫我如何不想她?
但李的比喻主观随意性很强,以自己的独特的感觉将相互疏远,几乎毫无联系的事物构成比喻关系。
例:
《时之表现》我们的生命太枯萎,/如牲口践踏之稻田

《巴黎之呓语》“女人的心,已成野兽之蹄,/没有勾留之一刻”

《凉夜如---》凉夜如温和乳妪,/徐吻吾苍白之颊。

《有感》生命偈是/死神唇也,/的笑

3、广泛运用通感手法

打通视、嗅、触、味、听觉等感觉的界限,让它们彼此沟通,造成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例:《寒夜之幻觉》窗外之夜色,/染蓝了孤客之心

《夜之歌》粉红之记忆,/如道旁朽兽,发出奇臭

《律》月儿装上面幕/桐叶带了愁容,/我张耳细听,/知道来的是

秋天。

4、“观念联络的奇特”:将一些表面上并不相关的观念或事物组织在一想,抽掉使之联系的关系词语,形成意象的跳跃性,加强诗的刺激性。

(三)李与其它人的不同

1、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浪漫主义

2、食洋不化

深受古典诗词影响

四、评价

总的说来,象征派诗在拉近中国诗歌和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距离,促进中国民族新诗走向现代化、全球化方面,具有开创性意义和价值。

2006-11-21 08:58 回复

夫子笑谈
7位粉丝
7楼

秋雁现代诗歌写作基本常识
(第一阶段,专题研读、讨论)

前言:
诗歌的简单定义:诗歌是摘要地反映生活精华的文学样式。它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丰富的想象力、高度的概括性、凝炼的语言、和谐的韵律和节奏等特点。在创作诗歌中,要热爱、熟悉生活,培养对日常生活细节、生活现象的敏锐感受;并借用「形象语言」表现感情、思想,在各种「形式」中表现各种篇章结构、修辞手法,达成「温柔敦厚」、「喻蕴深远」的美学韵文艺术。(参考各家定义,西楼汇整)


※ 本专题只讨论现代诗写作的基本认识与简单技巧。对各家高深见解保持「敬而不论」态度。至于清新、俊逸、风格、品味、风流、豪放婉约、含蓄、质朴、华丽、幽默--------等等「进阶知识」将列为第二阶段学习讨论重点,本专题也不予讨论。

※ 西楼先对全面指涉的相关现代诗「基本常识」列成大纲。只点出「重点」部分,简要说明将分组研读各基础书籍并浓缩为200字以下字句完成解释或指出重要特色(字少又要有内涵是一种很大的考验,不充分研读容易挂一漏万,请努力!)

※ 多数人应该对这些「内容」已经有相当认识,但是多数人也几乎忘了它的存在!「评论员」不能不知道!诗友们最好也能对现代诗「基本常识」有所认识,才不至于「贴出」非常生涩的作品。

※本主题文字内容,目前均未定稿,请相关人员在2004/01/04以前完成。

大纲:

(一)何谓诗歌?特点有哪些?
(二)简要定义「诗歌」
(1)诗歌主要内涵(强烈的抒情性、丰富的想象力、高度的概括性、凝炼的语)西楼负责
(2)诗歌次要内涵(和谐的韵律和节奏、长诗意象丰盈、短诗言简蕴远)西楼负责

(三)诗歌的简要分类
(1)依照表现手法分为:抒情诗、叙事诗、论述诗(请青猿负责如何?简要介绍抒情诗、叙事诗。各200字以内)
抒情诗:多数;目前现代诗歌主流。
叙事诗:突显事物,有极短篇小说叙事功能,容许意象跳脱,但强调韵文之美。
论述诗:为

了某种观点、目的而书写,如打油诗、广告词、劝世歌、评论诗------等等(本专题将不予讨论)
(2)依照表现形式分为:(请小豆负责如何,用最短的字句解释就好,别用文言文啊-呵呵)---主要采用诗歌修辞学/孙光萱-古远清教授之分类
1.二行体(有某些特点)
2.赋体诗(有叙事诗味道)
3.阶梯体(秋雁有人写过)
4.格律诗(14行体、10行体、固定分段----等)
5.小诗(精练闪光点)
6.散文诗(应强调特点:舒放飘逸、灵活变化、制造意境、凝炼诗语、可以不分行、短小浓缩、不限音节或押韵)
7.组诗(昊版主常用,舒放、灵动、飘逸、凝炼不杂。)
8.一般抒情诗(可以冷冷清秋的诗为例)
9.一般理性诗(可以苏瓷瓷的诗为例----但是稍微晦涩)


(四)一首诗歌如何产生(请冷冷清秋、如水人生版主负责各写一篇吧!讲重点300字以内)

(五)有哪些题材可以入诗(题材分类、摘要说明。如爱情、亲情、友爱、关怀、社会弱势、不合理现象、阴暗面、人性弱点、环保问题、尽量列举----由秋水深深负责吧!400字以内)

(六)表现的各种修词技巧
(1)诗的最基本元素:意象()
(2)用最多的方法:比喻(比)
(3)表现诗意最好的方法:象征(兴)----意象、比喻、象征----由西楼负责。
(4)其它修词技巧:(他修词技巧由温柔小诗主导汇整,所有评论员每人选4项整理,每项50个字以内,统一交给小诗汇整)

1双关(古诗常用,现代诗常被忽略。如:东山飘雨西山晴[情];三千烦恼丝[思])
2映衬
3反讽
4仿拟()
5仿讽(比仿拟多了揶揄、讽刺的作用----)
6借用(有多种,含用典)
7拟人化
8拟物化
9夸示(夸张表现,如:三千烦恼丝[思,])
10曲折、微词、吞吐、含蓄
11意象堆栈
12排比、对偶
13层递
14顶真
15蝉连
16示现
17镶嵌
18设问
19回文
20倒装
21错综
22跳脱
23转折
24感叹
25摹写(仿真或白描)
26藏词
27转品
28呼告(呜呼!-----等)
29析字(猜谜、谐音----等)
30飞白(故意用俗语、别字、方言、晦涩字眼-----)
31
32
(未列入者请建议增列,目的在于「全面涉略」)

(七)表现的各种结构技巧:(西楼负责,请小棋子和雅怡当助手如何?打字、整理)
时间
空间
情景

虚实
宾主
凡目
因果

(本项结构技巧只做扼要列举说明,不深入探讨)


※可以参考书籍:
(一) 所有中文现代文学论述类书籍
(二) 所有文学评论类文章
(三) 所有修词类书籍
(四) 所有篇章结构(章法论)书籍、论文
(五) 文学写作教材(东

北师大、辽宁师大)李华基教授
(六) 诗歌修辞学/孙光萱-古远清教授
(七)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袁行霈教授
(八) 杜诗意象论/欧丽娟硕士
(九) 修辞学/沈谦教授
(十) 现代诗学/萧萧硕士
(十一) 篇章结构论/仇小屏博士候选人-陈满铭教授指导
(十二) 修辞学/黄庆萱教授
(十三) 现代文学 沉谦-简恩定-赵卫民等教授
(十四) (雅怡收集的书目--------)

(各种书籍只能参考不能照抄,一定要读过融会贯通再写成「凝炼」的浓缩重点)

2006-11-21 09:00 回复

夫子笑谈
7位粉丝
8楼

现就朦胧诗,本人摘录、编辑、整理如下文字,供朦胧诗爱好者学习参考。
一、 简介
朦胧诗潮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它在诗坛乃至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最终给我们的当代文学史带来了一次深刻的思想变革。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1] 朦胧诗因其“朦胧”而“含蓄”、“深远”,所以被冠以“朦胧诗”。
它的主要功绩在于,用新的艺术实践对沿袭以久的、固定不变的诗歌模式和审美惰性,进行了强有力的冲击,使人们醒悟诗还有另一中写法;这是诗的觉醒,是诗自身的复归。新诗潮对整个新时期文学的影响,在于以自我复归为外观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在于确立了以人为核心的诗美学思想。〔2〕朦胧诗的诞生曾在文坛上引起了一场沸沸扬扬的争论,现今随着现代主义思潮在文化意识领域的逐渐渗透,朦胧诗已得到了广泛的接受与认同,但朦胧诗本身也走向了衰退。
二、朦胧诗的思想内容:
1、朦胧诗一反传统的思想模式,追求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真诚善良的人性回归。
2、朦胧诗注重自我表现。它之所以给人“新”的感觉,是因为出现了具有现代青年特点的“自我”。在艺术上,朦胧诗开始注意到汉语的诗意特质,讲究精练、暗示、含蓄,讲究意象的经营。即使是理性的思考,观念的传达,也能借意象的运作而完成。
3、追求社会的尊重和人的价值及社会权利。首先,对人的价值的重新审视,对人道的强烈的渴望,提供了对人的价值的新理解,促进了民族的历史性觉醒;其次,对历史本质的新探索,使其创作超越了具体的事件而进入了对抽象内涵和事件本质的剖析。
4、追求自我的物化和物化的自我:朦胧诗人对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了反传统的全新剖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的反传统性表现得尤为深刻。他们对自然固有的属性和传统的约定俗成的内涵

表示了疑义。 [3]
三、朦胧诗的艺术特征:
1、注重诗的观念省略和诗的主题暗示,使朦胧诗作品的主题具隐约性和多义性。朦胧诗人采用这种若隐若现的表现形式,再加上象征、意象、通感、暗示、隐喻、变形等多种艺术手段的运用,从而使作品的主题体现了“不即不离,捉摸不行”的隐约性、“诗无达诂”的多义性。
2、注重以象征手法为中心的艺术创作方法,一反传统的以比喻手法为中心的诗歌创作方法。诗人在凝神观照中,拆除开所观照的对象,把自己的生命输送到没有生命的生物之中,赋以静止的生命与灵魂,由物我两忘进到物我同一的境界。这种“移情说”应用到文艺创作便产生了象征手法。象征附丽并寄托着朦胧诗人自己漂泊不定的想象,具有着无可替代的暗指性,常用于表达多层主题,表达复杂感情,表达抽象的意识和情绪。
3、注重意象化手法和意象层面的立体组合,常常采用艺术通感(移觉)手法和艺术变形手法。
4、注重跳跃性情绪节奏和自由化的内在结构与韵律,以表达情绪为目的,以喧泄心灵为宗旨,因而不看重外在结构。不拘于只借助外部的声音循环作为诗的韵律美,而是重视诗行中的内在声音美以及其他各种内在的韵律美。尤其重视把外部的韵律和内部的韵律结合起来,从而使诗歌的韵律美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4]
四、朦胧诗的优缺点
情感性、象征性、多义性、跳跃性和社会现实性构成了朦胧诗意象的五大特点。因此,每个品读的读者对朦胧诗的具体理解会不同。“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有时朦胧诗让每个读者的最终理解的区别会比这个更大,因此每个读者只能从每首朦胧诗本身去具体衡量它的优劣了。本人对以往的争论进行了综合归纳,大致如下:
(一)、朦胧诗的优势
朦胧诗的创作,广泛吸收采用了西方现代派表现技法,加之充分发挥了汉语言的魅力,综合运用使诗的艺术技巧得到更完美的发挥;朦胧诗发挥含蓄蕴籍的特色,留给读者更多的思索和想象空间,使意象与意象叠加,让读者在细细品味之余,产生形象意义多解;独特的审美情趣、创作技巧,使读者的品读在透与不透之间,体会到“朦胧”之美,韵味悠长;倾向人本主义,注重自我表现,首先确定自我的独立存在,营造以“我”为主体的叙事方向,故能更好的追求心灵的自由和体现个人的生命意志,对社会的批判、怀疑,对存在的困惑、迷惘,对人生的失落、伤感,是朦胧诗的基本情绪。


2006-11-21 09:05 回复

夫子笑谈
7位粉丝
9楼

(二)、朦胧诗的缺点
朦胧诗潮与法国象征派和英

、美意象派诗歌有着内在的联系。因为它的象征与意象,所以容易造成个体真实的遗失,过分地强调的以“我”为中心,从而忽视客观环境的存在,难免会使个体思维沦陷与混沌,生命乃至灵魂将会因失去固有的支撑而导致个体的衰竭;容易造成品读偏僻晦涩,涵义模糊,让读者感到困惑;过分追求意象,无节制地滥用意想、瞒天修饰、非法常规地用词使作品失去了“可感”的能力,造成似懂非懂,不能给人以明确的印象,这是朦胧诗的致命伤,事实上也是它走向衰退的原因。艾青曾指出朦胧诗的创作“排除了自我以外的东西,把我扩大到了遮盖世界”的地步,我个人以为这话有失偏颇,但确实能说明一定的问题。

五、朦胧诗代表人物及现状
1、北岛
原名赵振开,笔名有“艾珊”、“石默”等。原籍浙江湖州,1949年生于北京,是共和国的同龄人。1969年于北京四中高中毕业后,分配到一家建筑公司,在那里当了11年的混凝土工和烘炉工。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写诗,也写过小说《波动》、《幸福大街十三号》等中篇和短篇小说。1976年参加“天安门运动”,并作有诗作《回答》等。1978年12月23日,与诗友芒克等人共同创办的民间文学刊物《今天》创刊,任主编(《今天》于1980年底终刊,共出9期,同时还编有《今天》文学丛书和《今天》文学研究资料等)。1979年在《诗刊》发表《回答》,这是他第一次公开发表的作品,从此成为当时最有影响、也最受年轻人喜爱的青年诗人之一。1980年到《新观察》杂志社当编辑,1981年到《中国报道》社任文学编辑,后辞职。这年,他的小说《波动》在《长江》第1期上发表,但因其存在主义倾向受到批判。此后,他还发表有小说《稿纸上的月亮》,出版有诗集《北岛诗选》(1986)、《五人诗选》(1986)等。其中,《北岛诗选》获得中国作协全国第三届新诗诗集奖。80年代末以后,他一直生活在欧美,并继续编辑文学刊物《今天》,出版有《太阳城扎记》(美国康耐尔大学出版社)、《北岛顾城诗选》(瑞典好书出版社)等诗集,以及《归来的陌生人》等。90年代后,在欧美流浪,现居美国。北岛仍然活跃在文坛,只是改写小说与随笔了。
2.舒婷
原名龚佩瑜,1952年6月6日生于福建泉州石码镇,长于厦门市鼓浪屿。1966年(14岁),因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和在作文中有抒情表现而受到批评。1969年(17岁)初中未毕业即下乡,到闽西北山区的上杭县插队落户,1971年开始写诗和散文,并得到当时被流放到闽西北山区的福建诗人蔡其矫的指导,其诗也在知青中流传。1972年回城,在厦门当过泥水工

、浆纱工、挡车工、统计员、讲解员、焊锡工等各种临时工。1977年,认识了北岛等北方的诗人,并成为《今天》的撰稿人,她的诗也开始在社会上流传。1979年4月,在《诗刊》上发表《致橡树》,这是她第一次公开发表的作品。1980年,《福建文学》以“关于新诗创作问题”为题,围绕着舒婷的作品开展长达一年多的专题讨论,虽然她的《流水线》和《墙》等作品也受到批评,但仍将她推上了朦胧诗代表人物的地位。1980年调福建文联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1982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第一部诗集《双桅船》,并获得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1979-1982)全国新诗(诗集)评选的“二等奖”。同年,还出版了《舒婷顾城抒情诗选》(1982,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后,随着北岛的停笔,她也有一段时间的停笔。三年后重新执笔,创作数量有所减少,出版有《会唱歌的鸢尾花》(1986)、《五人诗选》(1986)等,但兴趣已逐渐转向了散文创作。现居鼓浪屿,偶出诗坛。
3、顾城
原籍上海,1956年生于北京,其父是当时的著名诗人顾工。“文革”开始时才10岁,两年后,便随父亲下放山东北部某农场,在放猪的同时喜爱采集昆虫标本,并在那里写下了自己的第一部诗集《无名的小花》,还编有一册格律体的诗集《白云梦》。1973年(17岁)又随父亲返回北京,当过一段时期的木匠、搬运工、借调编辑等临时工。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在青年读者中产生了很大影响,也因《远与近》、《弧线》等引起争议,被看作是朦胧诗的主要作家之一。1980年,以《小诗六首》参加“青春诗会” ,再次引起争论,从而引发了长达六年的“朦胧诗论争”。1981年,因《抒情诗十首》获“《星星》诗歌奖”。其诗集除了《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岛顾城诗选》和《五人诗选》外,还有《黑眼睛》、《雷米》、《城》、《水银》等。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国家,作文化交流。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辞职,隐居于新西兰的激流岛。1992年,获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创作年金,1993年,又获德国伯尔创作基金,在德国写作。同年9月,在新西兰用斧头砍死杀妻子谢烨(诗人雷米)后自杀,身后出版有长篇小说《英儿》(与雷米合著)、《顾城诗全编》等。


2006-11-21 09:05 回复

夫子笑谈
7位粉丝
10楼

4、江河
原名于友泽,北京人,出生于1949年,(与北岛同岁,比舒婷和顾城都大)。1968年高中毕业后,在北京胶丸厂工作。1980年5月首次在《上海文学》上发表作品,诗集有《太阳和他的反光》、诗合集《五人诗选

》等。现今江河则隐姓埋名,孤家寡人离群索居。
5、杨炼
北京人,1955年出生于父母出使的瑞士伯尔尼,(比舒婷小三岁,比顾城大一岁)。1974年高中毕业后赴北京昌平农村插队,并开始诗歌创作,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1977年返城,考入中国广播艺术团创作室工作。1981年加入作协北京分会。主要诗作有大型组诗《礼魂》、《逝者》、《自在者说》和《与死亡对称》等,是朦胧诗的主要诗人之一。诗集有《海边的孩子》、《荒魂》(1986)、《黄》(1986)、诗合集《五人诗选》等。80年代中期起,寓居海外。
6、海子
原名查海生,安徽怀宁人,1964年生。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在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治大学哲学教研室。1989年3月14日,写下最后一首诗《春天,十个海子》,1989年3月26日,在河北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在短短的七八年间,创作了大量作品,包括短诗、长诗、诗剧和一些札记,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他的短诗。海子的诗在青年学子有广泛影响,并越来越引起各界的重视,但生前几乎没有结集出版。身后由骆一禾、西川等整理编辑出版的诗集主要有《土地》(长诗,1990)、《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1995)和《海子诗全编》(1997,上海三联书店)等。
7、于坚
原籍四川资阳,1954年生于昆明,(比舒婷小两岁,比杨炼大一岁,比顾城大两岁)。1979年发表处女作《新唐?吉诃德之歌》,1984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同年与韩东等诗人创办民间诗刊《他们》。出版有诗集《诗六十首》、《对一只乌鸦的命运》和随笔集《棕皮手套》等。

参考说明

2006-11-21 09:05 回复
218.10.131.* 11楼

来学习了,以后不敢写诗了。

2007-5-27 17:58 回复
218.7.208.* 12楼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每当别人问我,你家住在那里啊?我总是自认为很幽默地说;"很北很大很荒的地方.”
在我很小的时候,爷爷就问我,"小孙子,知道什么是北大荒?''我就会熟练地说着爷爷教我许多遍的哪个顺口溜,“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爷爷听了后总是猛吸一口烟,然后轻轻地吐出,浅浅地笑着.我当时还不太明白事情,不懂得什么是狍子,什么是瓢,也不明白野鸡为什么会飞到屋里,又飞到锅里,更不了解为什么爷爷听了那顺口溜之后,笑得那样慈祥,那样的温暖...........
当我在步入花季的时候,我一度对我的家乡感到厌烦.在哪个向往浪漫的年龄,我总是对这片土地有着很大的偏见.在我的眼中,应该有海,有阳光,有热带雨林,那才叫风情,才叫浪漫.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总与爷爷喋喋不休地争论

这个话题,有时他会有些生气,更多的时候,他只是无奈地摇头说,"现在的孩子,哪里知道生活?光讲求浪漫,没用啊”.

我对爷爷的这种表现始终不屑一顾,也经常笑他不懂享受生活,而我的这一态度一直伴随到了爷爷过逝的时候.
在模糊的记忆中,我只记得爷爷临终的时候,拉着我的手说;“孩子,北大荒养育了咱,北大荒是咱的命啊,”爷爷走前嘱咐爸爸把他的骨灰送到他原来生活地方,于是我随父亲一起去了小兴安岭边缘的一个建设比较落后的小镇.父亲将我领到山脚下的一个坯房子里,房子已经陈旧不堪了,父亲告诉我这是当年爷爷刚从山东迁到北大荒时住的地方.
“这怎么就一个土炕啊;”我好奇的问父亲,因为我根本想象不到如何挤下六口人,父亲告诉我,我爷爷当年是地主,后来新中国刚解放得时候,爷爷因为家庭成分不好.全家人受到了牵连.那时候,爷爷在村里人面前是抬不起头的,遭人唾弃的,全家人想吃顿饱饭是不可能的,当时有很多家庭都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而爷爷却坚强的走了出来,他带着一家六口来到了北大荒,来到了那个小城镇.

“这片土地救过你爷爷的命,也救了全家人,而你奶奶义无返顾的陪着你爷爷,那才是浪漫,才是温暖那啊,像你们这一代的孩子不会理解的.”父亲看着破旧的房子,轻叹了一下.
“我懂了”.我淡淡的回答了父亲.不知道为什么,看着那间破房子,那山,那水,不由的轻声的说了句,“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一时间发现这片土地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温暖.耳畔隐隐地响起了爷爷临终前的话,“北大荒养育了咱,北大荒是咱的命啊.”

九月的风吹得我暖暖的,迎着风,我浅浅的笑了.父亲说,那笑容像极了爷爷
天上没有北大荒
问爹问娘问夕阳
天上有没有北大荒
喊儿喊孙喊月亮
天上有没有北大荒
咋不见着了火的红高粱
咋不见平坦坦盘腿的炕
咋不见风雪里酒飘香
咋不见草垛里的烟锅
点太阳
美丽的松花江
波连波向前方
川流不息流淌
夜夜进梦乡
别让我回头望
让我走一趟
别让我回头望
让我走一趟
高高的白桦林里
有我的青春在流浪
高高的白桦林里
有我的青春在流浪

2007-5-27 18:23 回复
60.208.236.* 13楼

(二)、朦胧诗的缺点
朦胧诗潮与法国象征派和英、美意象派诗歌有着内在的联系。因为它的象征与意象,所以容易造成个体真实的遗失,过分地强调的以“我”为中心,从而忽视客观环境的存在,难免会使个体思维沦陷与混沌,生命乃至灵魂将会因失去固有的支撑而导致个体的衰竭;容易造成品读偏僻晦涩,涵义模糊,让读者感到困惑;过分追求意象,无节制

地滥用意想、瞒天修饰、非法常规地用词使作品失去了“可感”的能力,造成似懂非懂,不能给人以明确的印象,这是朦胧诗的致命伤,事实上也是它走向衰退的原因。艾青曾指出朦胧诗的创作“排除了自我以外的东西,把我扩大到了遮盖世界”的地步,我个人以为这话有失偏颇,但确实能说明一定的问题。

五、朦胧诗代表人物及现状
1、北岛
原名赵振开,笔名有“艾珊”、“石默”等。原籍浙江湖州,1949年生于北京,是共和国的同龄人。1969年于北京四中高中毕业后,分配到一家建筑公司,在那里当了11年的混凝土工和烘炉工。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写诗,也写过小说《波动》、《幸福大街十三号》等中篇和短篇小说。1976年参加“天安门运动”,并作有诗作《回答》等。1978年12月23日,与诗友芒克等人共同创办的民间文学刊物《今天》创刊,任主编(《今天》于1980年底终刊,共出9期,同时还编有《今天》文学丛书和《今天》文学研究资料等)。1979年在《诗刊》发表《回答》,这是他第一次公开发表的作品,从此成为当时最有影响、也最受年轻人喜爱的青年诗人之一。1980年到《新观察》杂志社当编辑,1981年到《中国报道》社任文学编辑,后辞职。这年,他的小说《波动》在《长江》第1期上发表,但因其存在主义倾向受到批判。此后,他还发表有小说《稿纸上的月亮》,出版有诗集《北岛诗选》(1986)、《五人诗选》(1986)等。其中,《北岛诗选》获得中国作协全国第三届新诗诗集奖。80年代末以后,他一直生活在欧美,并继续编辑文学刊物《今天》,出版有《太阳城扎记》(美国康耐尔大学出版社)、《北岛顾城诗选》(瑞典好书出版社)等诗集,以及《归来的陌生人》等。90年代后,在欧美流浪,现居美国。北岛仍然活跃在文坛,只是改写小说与随笔了。
2.舒婷
原名龚佩瑜,1952年6月6日生于福建泉州石码镇,长于厦门市鼓浪屿。1966年(14岁),因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和在作文中有抒情表现而受到批评。1969年(17岁)初中未毕业即下乡,到闽西北山区的上杭县插队落户,1971年开始写诗和散文,并得到当时被流放到闽西北山区的福建诗人蔡其矫的指导,其诗也在知青中流传。1972年回城,在厦门当过泥水工、浆纱工、挡车工、统计员、讲解员、焊锡工等各种临时工。1977年,认识了北岛等北方的诗人,并成为《今天》的撰稿人,她的诗也开始在社会上流传。1979年4月,在《诗刊》上发表《致橡树》,这是她第一次公开发表的作品。1980年,《福建文学》以“关于新诗创作问题”为题,围绕着舒婷的作品开展长达一

年多的专题讨论,虽然她的《流水线》和《墙》等作品也受到批评,但仍将她推上了朦胧诗代表人物的地位。1980年调福建文联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1982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第一部诗集《双桅船》,并获得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1979-1982)全国新诗(诗集)评选的“二等奖”。同年,还出版了《舒婷顾城抒情诗选》(1982,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后,随着北岛的停笔,她也有一段时间的停笔。三年后重新执笔,创作数量有所减少,出版有《会唱歌的鸢尾花》(1986)、《五人诗选》(1986)等,但兴趣已逐渐转向了散文创作。现居鼓浪屿,偶出诗坛。
3、顾城
原籍上海,1956年生于北京,其父是当时的著名诗人顾工。“文革”开始时才10岁,两年后,便随父亲下放山东北部某农场,在放猪的同时喜爱采集昆虫标本,并在那里写下了自己的第一部诗集《无名的小花》,还编有一册格律体的诗集《白云梦》。1973年(17岁)又随父亲返回北京,当过一段时期的木匠、搬运工、借调编辑等临时工。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在青年读者中产生了很大影响,也因《远与近》、《弧线》等引起争议,被看作是朦胧诗的主要作家之一。1980年,以《小诗六首》参加“青春诗会” ,再次引起争论,从而引发了长达六年的“朦胧诗论争”。1981年,因《抒情诗十首》获“《星星》诗歌奖”。其诗集除了《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岛顾城诗选》和《五人诗选》外,还有《黑眼睛》、《雷米》、《城》、《水银》等。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国家,作文化交流。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辞职,隐居于新西兰的激流岛。1992年,获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创作年金,1993年,又获德国伯尔创作基金,在德国写作。同年9月,在新西兰用斧头砍死杀妻子谢烨(诗人雷米)后自杀,身后出版有长篇小说《英儿》(与雷米合著)、《顾城诗全编》等。

2007-11-26 20:36 回复
124.115.159.* 14楼

教学重点:
1. 激发学生学诗的兴趣,为日后学习奠定基础。
2. 学习诗歌的一些基本常识。
3. 讲解鉴赏诗歌的方法,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高二年级所有教材篇目都是文学作品,没有说明文、议论文。第二册主要是诗歌和散文,第三册主要是小说和戏剧。对于小说和戏剧,大家是喜欢的。那么对于诗歌呢?
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三、艺术成就
1、《现代》派反复咏叹的不外是迷惘的人生、破碎的爱情与感伤的青春,表现出知识分子游离现实之外,又无法排谴的孤寂和惆怅情绪。

戴的抒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