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连软件行业

大连软件行业

大连IT行业发展前景(2008-04-23)

大连软件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大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与指导下,经过二十几年的艰苦创业和发展,具备了一定的软件研发和生产能力,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大连软件异军突起

自1999年以来,大连软件业在销售收入、出口额、企业数量及从业人员等多方面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其中销售收入增加了3倍,出口额翻了两番,企业数量增加了80%,软件工程师已达1.2万人,其中有2000多名既懂技术又懂日语的软件人才。

大连市现有专业从事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信息服务业务的企业270家,其中超千人企业1家,超500人企业2家,合资企业70家,日资企业38家,IBM、诺基亚、索尼、松下、三菱等世界500强15家。有近百家企业从事对日软件开发业务,全市软件出口的90%面向日本市场。其中有一批本地优秀企业,包括全国软件出口额排名第一的华信计算机有限公司,中国仅有的两家通过CMM5级认定的企业——海辉科技和东软大连分公司,在这里“茁壮成长”。

信息服务业是近两年依据大连市地理优势、环境优势和人才优势而迅速崛起的新生业务。目前已有美国GE、DELL、埃森哲、德勤咨询等国际大公司将其面向亚太地区的信息技术服务中心设立在大连,更多的日本企业正在对大连进行考察,大连成为“北亚软件及信息服务中心”的条件正在逐步成熟。

特点鲜明独树一帜

与国内其他的软件产业较发达地区相比,大连软件业在大连软件园建设、软件人才培训以及软件外包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大连软件园作为大连市发展高新技术尤其是软件的重要基地之一,以其全国惟一的“官助民办”模式,成为建设速度快、国际化特色突出、软件人才教育配套完善的国家级软件园。2001年成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2002年确立了“中日软件产业合作战略门户”的目标,发展定位是建设国际知名、国内最大的软件出口基地、软件人才培训基地和信息服务基地。大连软件园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出口2500万美元,入园软件企业128家,园区内的软件工程师达到4000人。

在软件人才教育方面,大连针对软件产业发展需要,精心营造与之相匹配的专业人才培训体系,即包括高级人才、中层开发骨干、底层技术工人3个层次的软件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大连全市15所高校设有计算机专业,现有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大连铁道学院软件学院、东软信息技术学院3个软件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学院在大连开设了软件工程师研究生班,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建立了两个电子商务培训中心。目前,软件专业年毕业生2000多人,两年后可达6000人。针对企业用人需求的“订单式”、“外语+计算机”人才教育模式正在推广。200多家电脑培训学校正在整合资源,输送合格的软件蓝领。

国际化战略:以中日软件产业合作为先导

在大连软件园的发展过程中,国际化始终是一个坚定不移的方向。早在2000年,大连市政府就确立了大连软件产业国际化的发展思路。可是,国际化的标准是什么?大连软件产业国际化的可行战略是什么?大连软件园应该在这一战略实施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些困扰着国内众多软件园的问题,也同样困扰着大连市的领导和软件园的建设者们。

为此,在大连市市长夏德仁的大力支持下,由大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曲晓飞担任项目负责人,召集有关专家,组成了一个创建大连软件产业国际示范城市的863专项课题组,并投入专项资金先后邀请世界知名的专业咨询公司科尔尼、日本INTEC公司及兴业银行等协助提供战略方案。经过多次论证,课题组确立了实现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要吸引国际知名软件企业到大连,并提出利用好对日合作优势,建立专项人才培养体系,率先发展软件产业“日本化”的实施战略。

大连在对日、韩合作方面确实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相近的城市人居环境,日语、韩语人才多等先天优势,使大连从改革开放以来就成为中国国内与日本、韩国开展多领域合作最富成效的城市之一,尤其是与日本的合作更加全面和深入。到2000年,大连的日资企业超过1800家,日资银行有近20家在此设立了分支机构,而且大连本地已经拥有一批具备一定规模和稳定业务的对日加工软件企业。

那么,作为大连软件产业发展先导区的大连软件园将在中、日、韩的经济合作中

承担怎样的角色呢?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争论和尝试,大连软件园率先提出了构建“中日软件产业合作战略门户”的清晰定位,这一发展定位的目标就是“吸引日资企业、拓展对日出口、对接内地市场”。

大连的软件产业国际化课题研究和发展软件产业的信心得到国家的充分认可。2001年4月,国家科技部正式同意大连创建中国第一个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

作为创建示范城市的核心项目,大连软件园开始按照国际产业区的标准开展建设工作。经过努力,国内4家通信运营商中国电信、联通、网通、吉通先后在软件园投资建设国际水准的网络通信设施,中国网通(CNC)更是将其东北区数据中心和数据出口局设在了园区;以周边的众多高校为依托,大连软件园和东软集团共同投资设立了中国首家专业软件学院——东北大学东软信息技术学院,第一年招生达1500人。一个产业基础设施完善、数据信息交流通畅、人才培养体系先进的战略门户雏形已清晰地呈现出来。

与此同时,大连市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对大连软件产业的对日招商工作给予了巨大的支持,不仅亲自组织,而且调动各种资源为招商工作铺路搭桥。2001年4月,原大连市市长李永金亲自带队,组织大连软件企业在日本东京召开“大连——东京软件产业情况说明暨投资洽谈会”,获得了圆满成功。2002年8月,大连市政府在日本东京组织的“东京——大连软件企业交流会”更是盛况空前。这些活动,促成了日本软件企业来连投资的良好态势,也极大地推动了大连软件

园的对日招商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大连市软件出口额的85%来自日本市场,其中,大连软件园占据半壁江山。而且,以松下通信为代表的一批日资软件企业纷纷入件园,不仅使软件园成为日本企业的聚集地,也成为了以对日合作为主的国内软件企业的聚集地,并带动了软件园乃至大连市以对日合作为主的软件外包业务的迅猛发展。

至此,大连软件园建设软件开发基地、软件出口基地和软件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已初具规模,为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日软件产业战略合作门户的先导作用和双向互动效应已逐渐显现。

软件和信息服务率先“瞄定”日本团队

2002年7月的一天,一架国际专机缓缓停靠在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一位老者下机后马不停蹄赶往大连软件园。4个小时后他离开了大连,但是这位老人却拍板将数字视听产品的嵌入式软件全球研发中心设在园区内,他就是全球消费电子领袖企业索尼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现任副会长森尾稔。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2002年10月份才正式入驻软件园科技大厦发展业务的索尼(中国)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两个月后软件研发人员就接近百人,然而,其中只有20多人是索尼公司的正式员工。原来,该公司为保证大量软件开发业务

顺利实施,同时减少企业快速扩张带来的风险,采取了国际上通用、但是在国内还比较少见的技术合作方式,同大连软件园内中软(CS&S)和东软(NEUSOFT)两家国内软件企业达成长年劳务合作协议。根据项目需要,由这两家公司提供优秀的软件开发人员到索尼公司工作,从而实现了软件园内企业的资源共享,创造了“双赢”的产业发展模式。

日本著名的战略投资家大前研一曾经对日本软件行业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市场需求进行过预测,根据他的预测,仅日本企业未来几年在数据处理方面的人力需求缺口就将达到50万人,而中国将是填补这一缺口的最重要的选择。同时作为一位企业家,他不仅积极地鼓励日本企业开发中国市场,自己也身体力行。去年他的公司在大连软件园投资成立了一家专业信息服务公司,其主要业务就是面向日本市场进行数据处理以及客户服务,同时提供对日数据处理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目前,已正式入驻大连软件园的日本著名软件企业CSK公司也将面向日本客户的数据处理作为其现阶段主要的业务方向。

去年底和今年初,日本两家著名的电子产品生产企业欧姆龙公司和阿尔派公司先后将其电子产品的嵌入式软件开发中心正式设立在大连软件园,其中阿尔派和东软合作的汽车导航及音响技术联合研发中心是阿尔派公司在日本本土以外设立的最大的研发中心,该中心的设立也标志着阿尔派公司正开始逐渐将其核心软件开发业务从日本转移到中国大连。另外,大连日设融合综合设计有限公司(FTS)在大连软件园的业务快速扩张,已经从软件开发拓展到土木建筑设计、机械设计等相关领域,使大连软件园的对日软件合作以对日软件外包为核心,呈现出多元

化的发展态势。

在跨国企业的“帮助”下提升软件产业水平

就在日本企业和大连本地企业的IT外包业务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一批面向日本市场开展软件外包和信息服务业务的欧美跨国公司也将目光“锚定”在了大连,继美国GE之后,IBM、戴尔、埃森哲、德勤咨询等跨国公司先后加入到大连IT 外包服务领域。其中,著名的德勤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DELOITTE)与大连软件园内最早开展IT外包服务的软件企业——大连晨星科技有限公司(原大连信华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建了专门从事面向日本市场的外包业务处理中心,采取“强强联合外包”的形式开展对日业务。

在大连软件园的低端数据处理业务蓬勃发展的同时,大连软件园的建设者们也在积极寻找着另外的机遇——在以日本市场为主的高端外包业务领域,将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地位,获取更大发展空间呢?此时,IBM和埃森哲(Accenture)的进入,对大连软件园具有重要的意义。

IBM,这位蓝色巨人,已经成为全球软件业的老大。而此前,很多人还把它看作是一家生产计算机的制造业企业。据了解,IBM在日本的企业IBM日本,是日本国内最大的软件企业,日本也随之成为IBM全球第二大市场。近年来,出于发展的需要,IBM日本一直在中国寻找能够为其提供软件外包业务的合作机会。最先进入IBM视野的是上海,然而,由于较高的人力资源成本、日语人才的匮

乏等原因,使IBM在上海的发展遇到阻力。

两年多以前,当时已经在日本颇有影响的大连软件业吸引了IBM的注意,他们专门派人来大连进行了考察。2002年8月,IBM日本的总裁专程来大连软件园考察,增强了到大连发展的意愿。随后,大连软件园的招商代表团到IBM日本总部回访,双方展开了更加热烈的讨论。2002年底,IBM副总裁罗伯特?佩恩先生悄然抵连,专程来到大连软件园考察,对软件园各方面情况表示满意,从而坚定了在大连软件园设立开发中心的决心。这家中心将是IBM公司在中国深圳设立ISSC之后,在中国国内设立的第二家ISSC软件开发中心,目前的主要业务来自IBM日本的软件外包,并将逐步拓展开发领域。

应该说,大连软件园的胜出,除了具备国际一流水平的基础设施、良好的社区人居环境以及对日合作的成熟经验,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连软件园毗邻高校,而且已经形成了稳定的专业软件人才培养和输送体系,能够源源不断地提供专业人才,从而满足了国际跨国软件公司长期发展的战略需要。正如前来大连参加埃森哲信息技术中心成立仪式的埃森哲全球CEO乔福汉先生所言:“埃森哲之所以选择大连和大连软件园,有以下几点理由:具有完备的通信基础设施、稳定的商业环境和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储备。”真是一语道破天机。

当然,埃森哲的加入对大连软件园的发展,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

埃森哲进入中国市场10年来业务发展良好,对发展前景更加充满信心。据了解,为拓展中国及北亚市场,更好地服务于客户,埃森哲开始考虑在中国设立一家信

息技术中心,为此,该公司对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城市以及当地的软件园进行了多次考察和论证。2002年4月在对大连考察过程中,埃森哲公司敏感地意识到,在大连,在大连软件园,正在迅速形成面向日本的软件外包和信息服务的巨大市场,这不仅仅是企业的现实业务需要,同时也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于是,大连软件园得以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2002年10月,埃森哲全球副总裁哈特梅厄先生专程来到大连软件园确定项目选址,当他参观了大连软件园正在为通用电气公司量身打造的具有国际水准的服务中心项目之后,坚定了进驻软件园的信心。

由于埃森哲所从事的,是软件产业领域最高端的产品,因此,它的进入及业务开展,将极大地提升大连软件园现有软件产品,尤其是软件外包业务的水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埃森哲在大连软件园设立全球信息技术中心,不仅对于大连软件园,对于大连,以至对于中国的软件业,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信,随着一批跨国软件企业巨头入驻大连开展业务,大连软件在国际化发展道路上将越走越宽广,“北亚软件及信息服务中心地位”也将逐步确立,一座崭新的软件之都也将从此崛起

大连软件产业总收入突破100亿大关

发布时间:2006-2-21作者:大连软件行业协会点击次数:1909

1998年至2005年的8年时间里,大连市软件产业销售累积收入已突破100亿元人民币,其中软件产品收入25亿元、系统集成收入23亿元、软件服务收入37亿元、嵌入式软

件收入15亿元,软件产业销售收入8年来增长了五十倍。全市软件业销售收入和软件

和信息服务出口自2000年始保持年均60 %和78 %的增长速度,是国内软件产业发展速

度最快的城市之一。全市软件企业总数从1998年的不足100家增加到2005年的510家,其中外资企业占到30%,30家位居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在大连设立了软件研发和服务

机构。100亿元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数据,它标志着大连市政府努力探索低消耗、无污染、高科技、高产出的新型产业发展道路取得初步成果,标志着大连软件已经跨越式地完成

了产业发展最为关键的前期积累,实现了规模效应,具备了进一步作强作大的坚实基础。大连市已经确定了到2010年在100亿元的基础上翻两番,达到总收入400亿元以上的

发展目标。

中日软件外包迎来爆发期

作者:添加时间:2010-5-14 打印:打印

4月下旬,中日(大连)信息及软件服务外包高峰论坛成功举行。包括日本国驻沈阳总领事松本盛雄、索尼健康组织保险组合理事长桐源保法、简柏特(中国)首席执行官前川充留、株式会社InfoDeliver会长兼代表取缔役社长尚捷在内的与会者,就中日BPO(业务流程外包)领域合作的形势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探讨。笔者借此机会,访问了部分与会来宾。他们都认为,中日外包合作前景广阔,特别是在共同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后,双方将迎来合作的爆发增长期。

松本盛雄:大连可成中日信息和软件服务外包窗口

松本盛雄认为中日两国在文化、思想方面有很多共通之处。信息和软件服务外包是一项新兴的产业,中日信息和软件服务外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为这不仅是业务发展的需要,更是一种文化的融合。大连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在发展中日信息和软件服务外包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连可以充分发挥其地缘优势成为发展对日信息和服务外包的窗口。

桐源保法:中日发展BPO业务的外包环境越来越好

桐源保法指出,中日外包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其实内涵非常丰富。对于SONY公司而言,50年来一直致力于业务的国际化进程,SONY公司的人事管理国际化变革以及人事管理业务的离岸外包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进一步推进这一变革的稳步发展是管理层面临的课题。随着中日之间日趋良好的BPO外部环境的形成,中日间发展BPO业务的阻碍因素在逐渐减少,中日两国企业之间已经建立起日益强化的相互信赖关系,相信中日信息和服务外包还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前川充留:赋予BPO业务永久的生命力

日本与美国都面临着劳动人口减少的局面,将来劳动人口都集中在中国和印度,所以如何利用中国和印度的人才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外包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预计到2050年,中国的GDP将达到美国的2倍,日本的10倍。我估计今年中国的GDP就会超过日本。BPO如果是仅仅由于工资收入的差别而进行压缩成本

的行为的话,50年后中国的人均GDP超过日本,BPO就会消失。所以我们要通过提高服务品质、明确操作流程、确保人才等手段来赋予BPO业务永久的生命力。

尚捷:今后几年中日外包合作将获得快速发展

中日在软件外包领域的合作已经走过了十年左右的历程,2009年又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目前的发展形势如何?尚捷提出:中日在软件外包领域有非常广泛的合作基础,特别是大连基于地理、文化和语言上的优势,在开展对日外包业务方面更是得天独厚。现在,大连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已经完全能够满足日本客户的需要,双方已建立了一种深度信赖的合作关系。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对外包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但是总体来看目前中日外包合作已经到了一个增长的爆发期,将在今后几年有一个很快的发展。尚捷同时指出:BPO从字面理解是业务流程外包,是一种服务。但BPO又不仅仅是一种服务,更是可以影响发包企业的管理和流程再造,包括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的延伸,体现的是一种综合的管理组合能力。通过外包获得新的核心竞争力,将是今后日本企业离岸外包的主要目的。对于主办“中日信息和软件服务外包高峰论坛”的初衷,尚捷表示,益德穿梭科技(大连)有限公司是株式会社InfoDeliver在大连设立的全资子公司,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发展成千人企业。主办这次高峰论坛,就是要为中日企业搭建一个高层次交流平台,以促进中日信息和服务外包企业间更加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摘自2010-5-13大连日报)

产业扩容软件园呈现集群化

作者:添加时间:2010-5-14 打印:打印

随着4月17日旅顺南路“十大软件园区”首个开工项目大连华信(国际)软件园奠基,我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与过去十年不同,新时期大连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更注重“精细”发展,走更加专业化的路线。如果说前十年是“大连软件”摸石头过河的探索期,那么现在,大连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已经走上了康庄大道,需要的是如何分出车道,更有效地运营,更迅速地抢占行业制高点。从建立大连软件园、软件园腾飞园区、大连·天地软件园等综合性软件园区到规划、建设旅顺南路十大专业软件园区,正是这种发展思路的体现。

软件园越来越多,显示产业整体发展态势的积极向好,也带来产业发展的新问题、新思考。能否应对好这些新挑战,将直接影响“大连软件”未来的发展。

僧多粥也多

从大连软件园一枝独秀到旅顺南路软件园区遍地开花,软件园数量的激增,不禁令人疑虑:这么多的软件园,会不会“僧多粥少”?

“僧”多了,必然产生竞争。实际上,在一个充分的市场环境中,适度的良性竞争比垄断更有利于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具体来看,无论是新加坡腾飞集团还是香港瑞安集团,给大连软件产业带来的是国际化的品牌、更专业的园区运营和更多的国际客户,这些要素为大连软件产业的高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上的十大特色软件园区,主要由旗舰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领衔建设,其定位相当专一,对于迫切需要在具体行业领域形成外包竞争优势的大连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而言,这几乎相当于产生了多个对应具体行业的“拳头”。

更重要的是,十多年后,大连软件业面对的市场资源已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2009年全市实现软件销售收入突破400亿元,软件出口14亿美元,均是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百倍以上,而且这两个数字到今年年底将分别达到500亿元、17亿美元。在外部市场,到2020年,全球软件和信息外包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美元,其中80%为新开拓领域。“蛋糕”的迅速做大,使分享成为可能——现在的问题不是“粥”够不够多,而是你的胃口够不够大。

人才差异化

除了“十大软件园区”启动,近来最受关注的软件业新闻还有两条:亚洲最大IT教育培训机构印度NIIT公司进军大连、我市首家金融信息服务培训中心在大外成立。前者致力于培养国内紧缺的BPO专业人才,后者着力提高我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金融人才的储备。与软件园“多元化”同时出现的是软件人才“差异化”需求更加明显。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于软件和信息服务这样一个高度依赖高素质劳动者的产业,人才先行战略过去有效,现在更重要。

早在软件业发展之初,我市就首先实施“软件人才第一战略”。创办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是标志性的事件,而其后逐步完善和推广的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更大的成效——清大与HP合作、大外软件学院与HP合作、埃森哲与东财合作、简柏特走进东财MBA班、大连华信对日工程师培训等,都是成功的范例。随着专业化路线的确立,随着越来越多的专业软件园区的出现,专业背景鲜明的软件人才需求量大增。“你能指望一个根本不清楚保险业工作流程的IT工程师,为保险行业客户提供深入的业务流程外包服务和解决方案吗?”

平衡很重要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吐故纳新,但不是喜新厌旧。从综合实力和规模效益看,大连软件园仍然是大连软件产业最具代表性的品牌。在这里成功实践的“官助民办”体制创新、“国际化”市场路径创新以及完整的软件园解决方案都是大连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宝贵的经验,并持续发挥着支撑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与很多城市不同,大连软件业的运营体制从一开始就以“官助民办”确认了企业作为软件园运营者的市场主体地位。当政府出于产业整体发展的考虑,对新兴园区进行“孵化”时——这如同十多年前,政府引入东软集团来扶持大连软件园的起步,从而迅速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必须全盘考虑,作为市场主体的各个软件园的利益平衡。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具体和详细的市场管理规则和政策扶持机制,以充分引导和调动各个园区,形成整个合力而避免产生内耗。类型化的规划和引导显得颇为重要。

(摘自2010-5-13大连日报)

作者:添加时间:2010-1-13 打印:打印

今年前两个月,大连市信息产业依靠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抢抓国内外市场机遇,保持了稳定、快速的发展态势。

金融危机加速了国际产业转移,为降低成本,跨国公司开始加大高端业务外包量,使新兴软件和服务外包中心获得机遇。博涵前锋科技(大连)有限公司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二的阿联酋迪拜港软件系统供应商。这是大连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首次与世界级码头合作,标志着大连软件业在港口和口岸物流领域跻身世界水平。大连圣达信息工程有限公司中标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设计项目。该项目旨在满足粤港澳三地政府对大桥项目的共建、共管及复杂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需求,实现高质量建设和运营的科学管理目标。能够中标这一项目,显示了连企在软件外包高端领域的信息系统规划设计方面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上述两个项目均属于高端软件外包,是提供从需求架构开始的整体解决方案。这些项目的实施,标志着大连市软件和服务外包在高端领域实现突破。

在开发国内市场方面,随着国家和地方一系列“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举措出台,信息化呈现旺盛需求。以东北地区海铁联运物流体系建设为例。大连口岸物流科技有限公司正是伴随这一建设的推进,将自主创新的集装箱场站系统在大连至东北腹地的内陆场站(包括沈阳、长春、哈尔滨、延吉等)全面实施。该项目完成后,将极大地规范、提升大连至东北地区海铁联运物流体系的效率与服务水平,节省物流成本。

内需市场的扩大同样给电子制造业带来新的机遇。4万亿元投资以及10大产业振兴规划的落实,市场出现“大蛋糕”。中国华录集团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与印度有关方面签订液晶电视采购订单的同时,积极参与辽宁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与省广电厅达成家电下乡政府采购意向订单,获得全省100万台采购总量的绝大部分份额。大显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在短时间内,自我开发完成了数字标清、数字高清、IPTV、双向传输、带VCR功能等数十款数字电视机顶盒产品,对国内数字电视终端产品市场进行立体覆盖,一二月,新开拓牡丹江、佳木斯、杭州、齐齐哈尔、黑河、大庆、鸡西、鞍山等市场,落实数字电视机顶盒市场订单35万台,高于去年全年销量7万台。大连环宇阳光集团前两个月移动通信基站产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94.8%,全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增长59%。大连宇宙电子前两个月半导体分立器件产量增长23%,销量增长143%。大连东方科脉电子有限公司在金融危机来临后,及时调整市场战略,从出口导向为主向占领国内市场为主转变,重点突破了电力和石化两个行业,成功中标国内某省级终端电力设备屏项目,成为主要的超低温液晶屏供应商,公司一二月份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去年增长186%,预计一季度可实现同比增两倍。

大连信息产业力争三年达到两千亿

作者:添加时间:2010-1-13 打印:打印

2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确立了未来3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六大重点工程:集成电路产业技术水平和产能提升、平板产业升级和彩电工业转型、新一代移动通信

(TD-SCDMA)产业完善、数字电视推广应用和产业链建设、计算机和下一代互联网应用、软件及信息服务培育。记者昨日从市信息产业局获悉,在上述领域,我市均有很好的基础,有些还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依托这些重点项目,到2011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与2008年相比翻一番。

2007年英特尔公司宣布在大连建立亚洲最大芯片制造厂。这是我国集成电路领域唯一具有世界级水平的项目。调整后的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仍然把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放在首位,显示了国家对提高集成电路产业技术能力和产能的迫切意愿。据透露,12英寸、65纳米以下(含65纳米)制程工艺生产线将成为发展重点。而英特尔大连工厂正处于这一技术标准之下。

新型平板显示器产业的振兴直接关系到我国电子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从手机屏幕、电脑显示器,到广场上的LED(发光二极管)大屏幕、会议室里的等离子显示屏,只要需要看的地方,新型平板显示器无处不在。“我市在LED大屏幕的研制和生产方面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市信息产业局副局长唐忠德告诉记者,当前我市已形成了以路明集团、长城光电为代表的LED大屏幕生产集群。

我省是国家重点规划的新一带移动通信3G网络建设地区,我市的3G网络建设已经启动。在围绕新一代移动通信标准(TD-SCDMA)的相关产品和技术研发方面,中国华录的3G移动手机电视已经上市,环宇通信拥有3G技术储备。

在数字电视推广应用和产业链建设方面,据介绍,我市已形成完整产业链。依托大显集团,我市拥有大规模生产数字电视机顶盒、数字电视前端监控设备、数字电视终端设备的能力,其中大显东芝是国内首家数字电视发射机生产企业。大连天维科技自主研发的iTVi多业务终端系统,是国内技术最先进的数字高清电视系统解决方案。大连捷成、大连科迪是国内领先的切换和传输产品供应商。中国华录自主知识产权的蓝光AVS视频编码标准和DRA音频编码标准已经列入国际蓝光标准,其中音频标准已成为国家标准。

软件及信息服务培育是我市优势产业。本月初我市成为首批20个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之一;2月16日,东软集团、大连华信拟合并形成国内首个世界级规模的服务外包企业。这些利好进一步巩固了我市作为软件和服务外包新领军城市的地

我国软件产业结构出现新调整

作者:添加时间:2009-4-16 打印:打印

本报讯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布的统计显示,今年1月至2月我国软件产业各项收入增速下滑,产业结构出现新调整,软件技术服务比重上升,嵌入式软件增速大幅下降。

统计表明,1月至2月,我国软件业务收入达1260.8亿元,同比增长20.8%,增速比去年同期低7.9个百分点。其中,软件技术服务收入达262.3亿元,同比增长23.8%,增速比去年同期低14.5个百分点,但占总收入比重由去年的17.4%提高到20.8%。

由于整机市场下滑明显,嵌入式软件增长放慢。1月至2月累计完成收入202.7亿元,同比增长13.8%,低于去年增速23.5个百分点;系统集成收入293.8亿元,同比增长19.3%,低于去年增速2.8个百分点;IC设计收入38.7亿元,同比增长15.6%,低于去年增速6.6个百分点。

另据统计,我国软件出口增速有所下降,外包服务保持较快增长。1月至2月,我国软件出口19.8亿美元,同比增长34.7%,增幅比去年同期低9.4个百分点;软件外包服务出口2.2亿美元,同比增长53.4%。

东软亚洲新兴市场外包第一强

作者:添加时间:2009-4-16 打印:打印

3月底,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08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08年东软实现净利润4.91亿元人民币,增长18.2%;公司营业收入37.11亿元,增长10.3%。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整体上市之后的首份年度报告仍然让人们看到了中国最大的软件外包企业的强劲发展势头。

据年报显示,2008年,公司在软件及解决方案业务方面继续保持了健康、平稳、持续的发展态势,实现营业收入29.34亿元,较上年增长14.4%,占公司营业收入的79.0%。公司在电信、政府、电力、企业、金融、教育、交通、IT服务、软件产品、BPO等领域,市场影响力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继续扩大。

在国际业务方面,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公司在日本、欧美市场的国际软件业务稳步推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实现外包收入1.8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6%,占公司营业收入的份额上升至33.9%。

在医疗系统业务领域,公司继续推进国内、国际市场并举的市场策略,新产品研发稳步推进,为医疗系统业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公司的医疗系统业务实现收入6.71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18.1%。医疗系统业务出口实现收入1705万美元,同比增长37.2%,创历史最好业绩。

在经营业绩实现快速增长的背后,是东软深入打造核心竞争能力,注重内涵发展的结果。2008年,公司通过了权威机构SEI认证的软件开发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V1.2) Level5评估和人力资源能力成熟度模型PCMM ML3评估认证,成为中国第一家通过该评估的软件企业。在美国《全球外包》杂志和

neoIT联合开展的“2009年全球IT服务100强”评选中,东软蝉联“亚洲新兴市场外包十强”榜首,并入围全球“最佳表现IT服务提供商十强”和“人力资本发展十强”榜单。这是今年唯一一家中国公司入围上述两个奖项目录。

面对2009年的发展,东软集团总裁王勇峰表示:“2009年,国际、国内市场依然充满了诸多的不确定性和严峻的挑战,在这样一种复杂的经营环境下,东软制定了积极的经营策略,将继续加快全球化发展进程,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巩固和提高面向日本市场的优势地位,进一步优化欧美市场资源配置。与此同时,在国内市场,面对国家制订的4万亿拉动内需的计划带来的机遇,东软将密切关注和跟进国家重点行业的IT需要,积极拓展市场,优化商业模型,在持续提升解决方案业务的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下,加强新产品开发和服务质量,继续保持国际、国内业务的平稳增长。”

来源于2009年4月16日大连日报

作者:添加时间:2009-4-3 打印:打印

今年1—2月,大连市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实现销售收入5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5%;出口额191亿美元,增长31%,实现了开门红。

大连是我国著名的软件城市,全市软件和服务外包类外资企业已近300家,43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大连市设立了软件开发和服务外包中心。近10年来大连的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收入和出口的增长速度年均都在50%以上,成为大连的特色产业。

大连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尽管也在金融风暴影响下遇到种种困难,但依然“逆风飞扬”。大连已成为全国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最闪亮的“名片”之一。

“梧桐”引得“凤凰”来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2008年10月份以来,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欧德宁、思科(中国)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史瑞夫、Aspect软件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吉姆等一批跨国企业“掌门人”接连访问大连。随之而来的是,思科把它继印度班加罗尔之后的第二个全球高级服务支持中心放在了大连、Aspect

大连技术支持中心开业、英特尔除了继续实施大连芯片厂投资计划外还将全方位开展与大连在软件领域的合作。此外,日本财产保险系统公司在中国经过一年的考察后,也最终选择了大连。

大连亿达集团董事长孙荫环表示,危机虽然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影响,但同时也给中国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提供了机遇。一是将有更多跨国公司将其非核心业务外包,以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为我国承接国际外包业务带来更多发展机会。二是中国所受冲击小于印度,可以借机巩固日韩市场,尽力挖掘欧洲、东南亚市场的业务量,缩小与印度之间的差距,三是海外人才回流为软件业提供了吸纳高端人才的好机会。

思科全球高级服务支持中心大连中心总经理温宏说,与传统的国际外包产业基地如印度的班加罗尔等相比,大连仍然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正是基于这一点,作为全球化战略的一部分,思科把它的第二个全球高级服务支持中心放在了大连,面向东北亚开展业务,人员每年翻一番,5年内将达到千人。

大连市有关主管部门认为,英特尔、思科、Aspect、日本财险、花旗银行等跨国公司在大连布局发展的态势是良好的,他们的行动表明了对中国、对大连的信心。

发展模式独具特色

大连市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始于1998年,10年来,年销售收入已由当初的2亿元发展到306亿元,创造了68.2%的年均增长率,成为全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大连市长夏德仁说,坚持创新发展战略,这是大连10年来软件产业发展的经验总结,也是今后大连软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官助民办”的独创运营模式

大连软件园自1998年开工建设后,采取了具有独创性的“官助民办”运营模式。夏德仁解释说,大连市政府采取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式,在产业规划、政策引导、基础设施、关键项目建设等方面予以推进,这是“官助”;同时,对软件园区的一级土地开发、招商引资、商务配套、物业管理等方面的事务,由一家独立的公司,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来进行操作,这就是所说的“民办”。

参与大连软件园开发的大连亿达集团董事长孙荫环说,大连软件园入园企业数量已超过400家,是国内软件出口额最大、外资企业比例最高的园区。

与此同时,大连高新园区七贤岭产业基地也吸引了大批国内外软件、服务外包企业入驻。2003年,大连市政府开始着手规划建设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使大连形成以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为核心,辐射和贯穿全市的产业发展布局。

——坚持开放式创新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大连软件产业从一开始就坚持走国际化的道路,将其纳入到全球软件和服务业的产业链条之中,抢抓全球服务外包转移的历史机遇。

10年间,大连共引进国外大的软件公司200多家,这些公司为大连带来了先进的技术、管理和创新的理念。与此同时,大连支持和引导本土企业走国际化道路,在大连发展的东软集团、华信计算机、海辉集团等一大批企业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形成了软件出口和服务外包领域的产业优势。近几年,这些企业自主研发出一大批应用式软件和嵌入式软件产品,并打入国际和国内市场。

大连是全国最早开展软件出口业务的城市之一。东软、华信、海辉三家本地企业连续几年排名全国软件出口前三位。2007年8月,在美国IDC公司发布的评价全球各个城市服务外包能力与潜力的全球交付指数(GDI)城市排名中,大连名列全球第五位、中国第一位。

——人才优先的产业发展模式

人才是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业的核心要素。大连在全国率先创办软件学院。目前,全市共成立5所软件学院,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和东软信息学院分别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示范性软件学院和独立软件学院;全市22所高等院校的软件相关专业在校生已达5万人。与此同时,全市活跃着100余家软件人才社会培训机构,年培训能力近1万人次。

——打造综合成熟度较高的产业发展环境

大连市副市长戴玉林告诉记者,10年来,大连遵循产业发展客观规律,立足为产业发展解决实际问题,逐步打造出综合成熟度在国内居领先水平的产业发展环境。

在产业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上,大连紧贴企业需求解决关键问题。如针对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人才瓶颈问题,2004年大连出台《大连市关于吸引软件高级人才的若干规定》,2006年设立了软件人才专项资金。

迎接挑战推动长远发展

尽管当前大连软件业仍保持着良好发展势头,但目前企业规模仍不大,产业集中度有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尚需加强,与行业发展配套的资本市场不够活跃,投融资环境需要得到根本改善。受金融危机在内的各种因素形成的复合性影响,使得大连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面临不同程度的成长困境。

为了大连软件产业的长远发展,着眼于从“桥头堡”到“领军者”的角色转变,大连市未雨绸缪,已经和正在着手出台“硬举措”,推动产业继续向前发展。

去年12月3日,我国首个海外软件园区——大连(日本)软件园在日本东京开园,这一举措开创了中国软件和服务外包业国际化的新路。

大连市委书记张成寅说,大连今后将牢牢把握国内外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普遍看好大连的机遇,促进软件和服务外包高端产业加快向大连转移。牢固树立软件强市理念,把加快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城市转型的强有力支撑,作为战胜当前金融危机的最有力途径。

来源于2009年4月3日大连日报

作者:添加时间:2009-3-17 打印:打印

为实现三年倍增目标,今后3年,我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除在存量增长方面保持18%的年均增长率,还将在2011年末努力实现250亿元的增量。大力推进大项目顺利实施,切实发挥大项目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作用,是实现增量目标的关键。

据介绍,今后3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重点推进的大项目包括:

英特尔项目。确保其顺利建设并投产,预计该项目2010年正式投产后,年产值150~200亿元,并将带动芯片封测项目的投资。

巨能科技LED(发光二极管)芯片设计、生产、封装项目。巨能科技由台湾企业投资,选址大连高新区。该项目一期工程将建设包括红、黄光及蓝、绿、白光LED各1条生产线。待第二期和第三期投资达产后,年销售额将到达25亿元。

SEMI产业园。以为英特尔配套为核心,吸引50~80家半导体设备、材料和服务供应商来连发展,建设配套工业园,预计将带动集成电路材料和设备产值近20亿元。

今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将重点开展对台招商。台湾有13项IT产品处于全球第一,台湾的IT产业的总量规模占全台湾GDP的50%-60%,是IT产业集中的地方;大连和台北的直航对促进对台合作创造了很好的机遇。我市将把握两岸直航和台湾对高技术企业政策放宽的有利时机,制定鼓励台湾半导体企业来连投资的优惠政策,收集信息,跟踪重点企业和项目,主动出击,积极引进台资企业落户大连。此外,我市还将赴南方台资企业聚集的地区招商,通过当地的台商协会组织企业进行对接,给予搬迁费补偿等优惠政策吸引企业来连发展。

信息产业力争三年达到两千亿

作者:添加时间:2009-2-23 打印:打印

2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确立了未来3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六大重点工程:集成电路产业技术水平和产能提升、平板产业升级和彩电工业转型、新一代移动通信

(TD-SCDMA)产业完善、数字电视推广应用和产业链建设、计算机和下一代互联网应用、软件及信息服务培育。记者昨日从市信息产业局获悉,在上述领域,我市均有很好的基础,有些还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依托这些重点项目,到2011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与2008年相比翻一番。

2007年英特尔公司宣布在大连建立亚洲最大芯片制造厂。这是我国集成电路领域唯一具有世界级水平的项目。调整后的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仍然把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放在首位,显示了国家对提高集成电路产业技术能力和产能的迫切意愿。据透露,12英寸、65纳米以下(含65纳米)制程工艺生产线将成为发展重点。而英特尔大连工厂正处于这一技术标准之下。

新型平板显示器产业的振兴直接关系到我国电子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从手机屏幕、电脑显示器,到广场上的LED(发光二极管)大屏幕、会议室里的等离子显示屏,只要需要看的地方,新型平板显示器无处不在。“我市在LED大屏幕的研制和生产方面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市信息产业局副局长唐忠德告诉记者,当前我市已形成了以路明集团、长城光电为代表的LED大屏幕生产集群。

我省是国家重点规划的新一带移动通信3G网络建设地区,我市的3G网络建设已经启动。在围绕新一代移动通信标准(TD-SCDMA)的相关产品和技术研发方面,中国华录的3G移动手机电视已经上市,环宇通信拥有3G技术储备。

在数字电视推广应用和产业链建设方面,据介绍,我市已形成完整产业链。依托大显集团,我市拥有大规模生产数字电视机顶盒、数字电视前端监控设备、数字电视终端设备的能力,其中大显东芝是国内首家数字电视发射机生产企业。大连天维科技自主研发的iTVi多业务终端系统,是国内技术最先进的数字高清电视系统解决方案。大连捷成、大连科迪是国内领先的切换和传输产品供应商。中国华录自主知识产权的蓝光AVS视频编码标准和DRA音频编码标准已经列入国际蓝光标准,其中音频标准已成为国家标准。

软件及信息服务培育是我市优势产业。本月初我市成为首批20个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之一;2月16日,东软集团、大连华信拟合并形成国内首个世界级规模的服务外包企业。这些利好进一步巩固了我市作为软件和服务外包新领军城市的地位。

来源于2008年2月22日大连日报

作者:添加时间:2008-12-24 打印:打印记者从昨日召开的全市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我市软件和服务外包销售收入总额预计至少突破300亿元人民币,出口额已经突破10亿美元。

会上,市委常委、副市长戴玉林受市委、市政府的委托,作题为《励精图治,争创第一——为建设全球软件和服务外包新领军城市而奋斗》工作报告。报告回顾总结了10年来我市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成绩和经验。这些成绩和经验包括:

快速培育出了一个新兴产业。10年间,我市软件产业的年均增长率达到68.2%,是全国软件产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随着产业环境的逐渐提升,我市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不断突出。目前,全市已有超过100人的企业70余家,人员规模超过1000人的企业10家,其中东软大连公司的人员规模超过6000人。产业的集聚效应还突出地体现在外资的引进上。目前,全市软件和服务外包类外资企业已近300家,43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我市设立了软件开发和服务外包中心,使我市成为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软件和服务外包最为集中的城市。

规划建设了一流水平的软件园区。目前,大连软件园入园企业数量超过400家,是国内软件出口额最大、外资企业比例最高的软件园区。与此同时,高新区七贤岭产业基地也吸引了大批国内外软件、服务外包以及动漫游企业入驻。我市已形成了以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为核心,辐射和贯穿全市的产业发展布局。

形成了鲜明的产业国际化水平。目前,全球前十大ITO和BPO服务提供商中,已有6家在我市开展外包业务;全国前十大软件出口企业全部在我市设立了分支机构;东软、华信、海辉三家本地企业连续几年排名全国软件出口前三位。2007年8月,在美国IDC公司发布的评价全球各个城市服务外包能力与潜力的全球交付指数(GDI)城市排名中,我市名列全球第五位、中国第一位。

此外,我市提升了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创建了人才优先的产业发展模式,打造出综合成熟度较高的产业发展环境,奠定了建设领军城市的良好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