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项目承包管理模式

工程项目承包管理模式

工程项目承包管理模式
工程项目承包管理模式

工程项目承包管理模式

一.总则

为了进一步规范工程项目的管理,充分调动项目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争取项目利润最大化,使公司在利益、声誉达到双赢。同时明确项目与公司之间的“责、权、利”关系,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结合本行业的特点,制定并全面实行工程项目承包管理制度。

二.目的

减少公司的管理成本和日常经营成本,降低并共同承担风险。激励员工工作热情,避免人员流失,打造高质量产品,使公司及全体员工达到名利双收。

三.工程项目承包方式

3.1工程项目管理实行以项目经理为主要责任人的集体承包,项目集体由项目经理、总工程师组成。具体方式为总体目标承包(安全目标、进度目标、质量目标、成本目标),项目年薪制。

3.2 项目承包利益分配比例:项目经理50%、项目总工程师30%,其它管理人员20%。其它管理人员由项目经理结合项目规模大小及产值利润率,在选聘中明确岗位责任及奖罚,并签定聘用协议,每月由项目经理考核兑现。

3.3项目承包方式为包工、包料、包利润、包质量、包进度、包安全文明施工、包资料等大包干的承包管理方式,并进行全面的项目施工管理。

四.项目部的组成

4.1 根据所承包工程的具体情况,公司任命具备条件的人员为项目经理,并由项目经理组建项目经理部。公司在项目部配置会计、预算及材料管理员,其它人员均由项目经理根据工程需要进行选聘。公司对其它管理人员有推荐权,没有决定权。项目经理根据选聘人员的岗位责任及市场信息制定岗位工资及奖罚,同时与选聘的项目管理人员签定聘用协议书。

4.2 工资制度:

4.2.1工资组成:基本工资、保险费、培训费、差旅费、生活费、交通费、电话费组成。

4.2.2为维护公司利益,由公司和项目部共同承担风险,避免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人员的流失给公司造成较大的损失,对项目管理人员采取月薪+项目考核制。月薪每月15日按时发放,月薪数额保密,考核的效益奖金公开。

4.2.3工资由项目管理费中支出,资金由应得的利润分红中支出。每月由项目经理安排预算部及材料组共同做出月利润,结合项目经理通过的每月对各位管理人员的考核结果,决定每月奖金发放的额度。

五.项目部的运行机制:

5.1项目经理职责:

5.1.1项目经理参与招标及施工合同的签定。根据施工合同的约定及公司对项目部的要求,制度出本项目部的安全目标、质量目标、进度目标、成本目标、文明施工目标。严格项目部内部分工,明确各岗位责任。

5.1.2项目经理部是以工程项目为对象的经济承包组织,项目经理对该项目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全权负责,并代表公司履行施工合同规定的全部工作内容。

5.1.3项目经理是目标成本的管理者、决策者、负责人。项目经理对所承包工程项目的工期、安全、质量、文明施工、物资使用、债权、债务责任成本控制及最终结算等负有经济和行政责任。

5.1.4按照公司下达的成本目标、编制本项目的责任目标,搞好经济核算,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制,严格控制成本,保证效益目标的实现。

5.1.5负责项目的验收、结算、调概、索赔、变更等一切对外的经济事务,并制定有效措施。

5.2 依据工程实际情况,公司及项目经根据自己掌握的人力资源情况,选定施工队伍。首先施工队伍必须可控,从而降低项目及公司的风险,同时选定的施工队伍要性价比最佳。

5.3 根据工程使用材料的情况,公司及项目经理共同选定材料的合格分供方,同时材料价格公开,接受各利益体成员的调研。加强物资、材料的管理,严格执行定额用料、限额用料制。完善材料采购及材料审批手续。

5.4 项目其它管理人员根据各自岗位职责,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接受考核。工作过程中始终贯彻成本意识,对人员、机械、材料、施工方法等进行全方位跟踪,同时相互监督,最终达到共赢。

5.5工程施工中必须做到专款专用,严格按签定的执行分包合同执行工程款的拨付,提升企业信誉。建设单位所付的每批工程款,公司按

规定的比例提取前期的投入成本、投入成本的利息、相应利润后的部分由项目部支配。

6.工程资本运作

6.1 工程启动前的所有投资均由公司承担,工程款回收后公司按与项目经理的协议约定,分批分比例的回收投入成本,同时项目部将公司前期投入的资金按当时银行货款利息标准支付公司利息。

6.2 由公司运作分配给项目部的工程,公司占工程总利润的80%,项目经理部由工程总利润的20%;由项目部成员运作承揽的工程,公司占总工程利润的75%,项目部占工程总利润的20%,其余5%由关系人承担(工程合同工签定后支付),同时工程前期的投入纳入工程成本。

6.3 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调概、索赔等二次经营产生的纯效益,在公司盈利的情况下,公司占所得利润的70%(含经营成本),项目经理部占30%。

6.4 项目中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办公用品费、请客送礼费,由公司与项目经理制度额度,超出部分由项目支付,盈余部分归项目部所有。

6.5 工程生产经管过程中,所有剩余物资、材料均由项目经理争得公司意见后进行统一处理。

代建制,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承包模式的区别之欧阳家百创编

代建制、工程总承包、项目管 理与项目管理承包的区别 ? 欧阳家百(2021.03.07) ?“代建制”,即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实施,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竣工验收后移交给使用单位。 ?工程总承包是一种把勘察、设计、施工、设备采购等任务进行综合,发包给一家(或几家)工程总承包企业的一种模式,实行全过程若干阶段的承包,如设计—施工(DB模式)总承包、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模式)等。?项目管理承包模式(PMC)起源于英国,是指项目管理单位按照合同约定,除完成CM模式的全部工作内容外,还要承担包括选择设计、施工单位,组织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施工管理工作,实施全过程管理。在项目管理承包模式中,管理承包商不直接进行施工,而是将承接的施工任务全部分包出去,专心致力于项目的管理工作。在项目管理承包模式中,业主对施工承包商的支付采取酬金加成本补偿方式,业主向管理承包商支付管理费用。业主以初步设计提出的项目成本为基础,要求管理承包商在管理施工项目时控制成本。 若超出,则适当扣减管理费以促使管理承包商控制成本。成本补偿主要是向施工承包商支付。除支付施工成本外,还按

合同约定方式支付施工承包商本身的管理费用及利润。 ?项目管理是指把各种系统、方法和人员结合在一起,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和质量目标范围内完成项目的各项工作。即从 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 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 ?传统项目管理模式又称设计一招投标一建造方式(Design—Bid-Build,简称DBB模式)。这种项目管理模式在国际上最 为通用,世界银行、亚洲银行贷款的项目以及采用国际咨询 工程师联合会(FIDIC)工程施工合同条件的项目均采用这种 模式。我国先后采用的“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 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均参照这种传 统模式。采用这种模式,首先由业主委托专业咨询公司进行 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等各项工作,项目评估通过后再进行 设计,编制施工招标文件,随后通过招标选择承包商,业主 与承包商签订工程施工合同。有关工程的分包和设备、材料 的采购,一般都由承包商与分包商和供应商单独订立合同并 组织实施。业主单位一般指派业主代表(可由本单位选派, 或由其他公司聘用)与咨询方和承包商联系,负责有关项目 管理工作。项目实施阶段的质量和安全控制等工作,一般授 权建筑师/工程师(我国称监理工程师)进行 代建制和项目管理的区别 代建与项目管理都是作为乙方对项目进行管理,均可提高效率,充分达到系统目标而降低项目成本。

常见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简单介绍分析

常见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简单介绍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特别是以扩大内需,增大基础设施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的背景下,铁路及工程建筑行业面临着许多良好的发展机遇,市场空间和发展领域有了新的拓展。以下仅对目前几种常见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进行简单介绍分析。 一、 国内外常用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概念及特点介绍 (一)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类: 结合国际实例和国内工程实际,我认为目前实际工程上的常用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即设计--招标--建筑模式(DBB)。 2设计--建造--交钥匙模式即EPC 3建筑管理模式,即CM ,根据实际情况又可分为代理型CM 和风险型CM 。 4设计--管理模式,即DM 。 5项目管理承包模式,即PMC 。 6建造--运营--移交模式,即BOT 。 (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概念级特点介绍 1. 传统模式.即 (设计一招标一建筑模式DBB)(图1) 图1设计--招标--建筑模式DBB 又称设计--招标--建造(Design -Bid -Build)模式,这种模式中业主首先委托咨询、设计单位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包括施工图纸、招标文件等。在设计单位的协助下通过竞争招标把工程授予价低且最具备资质的承包商,施工阶段业主再委托监理机构对承包商的施工进行管理,也就是说业主要分别与设计机构、承包商和监理机构签订合同,监理机构与承包商并没有合同关系,而是受业主委托对承包商的工作进行监督。这种 业主 承包商 分包商 咨 询 工 程 师 业 主代 表

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按设计、招标、建造的顺序进行,只有上一个阶段结束后下一个阶段才能开始。优点:管理方法较成熟,业主可自由选择咨询设计人员和监理单位。可控制设计要求,通过招标来竞争价格对业主有利,可采用标准合同文本。可能存在的问题:设计的可施工性差,监理工程师控制项目目标能力不强,工期太长,不利于工程事故的责仟划分,较容易由图纸问题产生争端。 2. 设计一建造一交钥匙模式 既EPC (图2) 图2 设计--建造--交钥匙模式 设计--建造模式是将设计与施工委托给一家公司来完成的项目实施方式,这种方式在招标与订立合同时以总价合同为基础,设计--建造总承包商对整个项目的总成本负责,它可以自行设计或选择一家设计公司进行技术设计,然后,采取招标方式选择分包商,当然它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设计和施下力量完成大部分设计和施工工作。业主委托一位拥有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专家为代表(在我国主要是监理工程师),与设计--建造总承包商充分沟通并监督起工作。 该模式特点:风险主要由承包商承担,降低全过程建设费用,容易把纠纷、矛盾降到最小,可保证工程质量,但是业主对工程控制能力降低。 3. 建筑管理模式,即CM (这种方式又可以分为两种形式) (1)代理型管理方式(图3) 该模式中,CM 经理作为业主的咨询人员和现场代理,为业主提供某一阶段或全过程的服务,CM 经理的工作是负责协调设计和施工者之间及不同承包商之间的关系。 业主 专业咨询工程师 设计-建造承包商 业主代表 供 应商 分包商

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

施工总承包管理
定义 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Managing Contractor):是指业主方委托一个 施工单位或由多个施工单位组成的施工联合体或施工合作体作为施工总包 管理单位, 业主方另委托其他施工单位作为分包单位进行施工。 一般情况下, 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不参与具体工程的施工,但如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也想 承担部分工程的施工,它也可以参加该部分工程的投标,通过竞争取得施工 任务。 总承包模式的特点 1.投资控制方面 一部分施工图完成后,业主就可以单独或与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共同进 行该部分工程的招标,分包合同的投标报价和合同价以施工图为依据。 在进行对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的招标时,只确定施工总承包管理费,而 不确定工程造价,这可能成为业主控制总投资的风险。 多数情况下,由业主方与分包人直接签约,这样有可能增加业主方的风 险。 2.进度控制方面 不需要等待于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在进行施工总承包管理的招标,分包合 同的招标也可以提前,这样就有利于提前开工,有利于缩短建设周期。 3.质量控制方面 对分包人的质量控制由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进行。 分包工程任务符合质量控制的“他人控制”原则,对质量控制有利。 各分包之间的关系可由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负责,这样就可以减轻业主 方管理的工作量。 4.合同管理方面 一般情况下,所有分包合同的招投标、合同谈判以及签约工作均由业主 方负责,业主方的招标及合同管理工作量较大。 对于分包人的工程款支付可由施工总包管理单位支付或由业主直接支 付,前者有利于施工总包管理单位对分包人的管理。 5.组织与协调方面 由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负责对所有分包人的管理及组织协调,这样 就大大减轻业主方的工作。这是采用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基本出发点。 施工总承包管理与施工总承包模式的区别比较 1.工程开展程序不同 施工总承包模式的工作程序是:先进行建设项目 的设计,待施工图设计结束后再进行施工总承包投标,然后再进行施工。而 如果采用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的招标可以不依赖完整 的施工图,当完成一部分施工图就可以对其进行招标,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缩短建设周期。

常见工程施工模式介绍

常见工程施工模式介绍 一、传统施工模式(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mode) 也称平行发包(DBB)模式,即设计-招标-建造模式(Design-Bid-Build),是最传统、应用最早、最常见的项目交付模式。该管理模式在国际上最为通用,以世行、亚行贷款项目和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的合同条件为依据的项目均采用这种模式。中国目前普遍采用的“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基本上参照世行、亚行和FIDIC的这种传统模式。 指由业主委托建筑师或咨询工程师进行前期的各项工作(如进行机会研究、可行性研究等),待项目评估立项后再进行设计;在设计阶段编制施工招标文件,随后通过招标选择承包商;在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工程师则为业主提供施工管理服务。在该模式中,业主与设计方及总包单位分别签署合同,而有关单项工程的分包和设备、材料的采购一般都由承包商与分包商和供应商单独订立合同并组织实施。这种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工程项目的实施必须按照D-B-B的顺序进行,只有一个阶段全部结束另一个阶段才能开始。 优点: 管理方法较成熟,各方对有关程序都很熟悉,业主可自由选择咨询设计人员,对设计要求可控制,可自由选择工程师,可采用各方均熟悉的标准合同文本,有利于合同管理、风险管理和减少投资。 --

缺点: (1)项目周期较长,业主与设计、施工方分别签约,自行管理项目,管理费较高; (2)设计的可施工性差,工程师控制项目目标能力不强; (3)不利于工程事故的责任划分,由于图纸问题产生争端多索赔多等。 二、工程总承包模式(Project general contracting mode) 指业主方把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任务和施工任务进行综合委托的模式,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Feasibility study、勘察Survey、设计Engineering、采购Procurement、施工Construction、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它包含多种模式,如:设计---施工总承包(简称DB)、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简称EPC)、设计采购与施工管理总承包(EPCM)等等。 (一)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分类 1、设计+施工总承包(D+B) --

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与施工总承包模式

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与施工总承包模式 ★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Managing Contractor):是指业主方委托一个施工单位或由多个施工单位组成的施工联合体或施工合作体作为施工总包管理单位,业主方另委托其他施工单位作为分包单位进行施工。一般情况下,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不参与具体工程的施工,但如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也想承担部分工程的施工,它也可以参加该部分工程的投标,通过竞争取得施工任务。 总承包管理模式的特点: 1.投资控制方面 一部分施工图完成后,业主就可以单独或与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共同进行该部分工程的招标,分包合同的投标报价和合同价以施工图为依据。 在进行对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的招标时,只确定施工总承包管理费,而不确定工程造价,这可能成为业主控制总投资的风险。 多数情况下,由业主方与分包人直接签约,这样有可能增加业主方的风险。 2.进度控制方面 不需要等待于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在进行施工总承包管理的招标,分包合同的招标也可以提前,这样就有利于提前开工,有利于缩短建设周期。 3.质量控制方面 对分包人的质量控制由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进行。 分包工程任务符合质量控制的“他人控制”原则,对质量控制有利。 各分包之间的关系可由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负责,这样就可以减轻业主方管理的工作量。 4.合同管理方面 一般情况下,所有分包合同的招投标、合同谈判以及签约工作均由业主方负责,业主方的招标及合同管理工作量较大。 对于分包人的工程款支付可由施工总包管理单位支付或由业主直接支付,前者有利于施工总包管理单位对分包人的管理。 5.组织与协调方面 由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负责对所有分包人的管理及组织协调,这样就大大减轻业主方的工作。这是采用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基本出发点。 施工总承包模式有如下特点: 1、投资控制方面 ·一般以施工图设计为投标报价的基础,投标人的投标报价较有依据; · 在开工前就有较明确的合同价,有利于业主的总投资控制;

(精编)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简介

(精编)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简介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工程项目管理 课程名称(英文): Project Management 适用专业:房地产经营与估价(非师范类) 先修课程:土木工程概论、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施工组织与进度控制 学时:72 学分: 4 教学层次:专科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建立起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体系,培养学生应用项目管理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以培养未来的项目管理工程师为目标,介绍了项目管理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规范和标准,并引入了一些案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教材:王芳.范建洲主编,工程项目管理.科学出版社,2007 参考书目: 1.刘金昌,李忠富,杨晓林主编,《建筑施工组织与现代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张守健,许程洁主编,《施工组织设计与进度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任宏等主编,《工程项目管理》,高教出版社,2005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本课程的总评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或考查)成绩两部分。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占30%,考查作业或试题占70%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房地产经营与估价 学时数:72学分数:4 执笔人:曹跃杰编写时间:2009.9.1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建立起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体系,培养学生应用项目管理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以培养未来的项目管理工程师为目标,介绍了项目管理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规范和标准,并引入了一些案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建立起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体系,培养学生应用项目管理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以培养未来的项目管理工程师为目标,介绍了项目管理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规范和标准,并引入了一些案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 第一章工程项目管理概论(总学时6) (一)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项目工程管理的内涵、类型、背景和发展趋势,以及与工程项目管理相关的建设工程监理的概念。由于项目管理的核心任务是项目的目标控制,因此,按项目管理学(Project Mangement)的基本理论,没有目标的建设工程不是项目管理的对象。

工程总承包EPC模式简介

工程总承包EPC模式 引言 早在2003年2月13日,建设部颁布了[2003]30号《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在该规章中,建设部明确将EPC总承包模式作为一种主要的工程总承包模式予以政策推广。 该模式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后来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我国化工、石化等行业在20世纪80年代积极进行了工程总承包模式工程实践的探索,成效显著。随着2016年2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2016年5月住建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的若干意见》、2016年8月住建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等文件出台,要求大力推进工程总承包,建设单位在选择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时,优先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促进设计、采购、施工等各阶段的深度融合,园林行业也开始出现大量的EPC模式工程实践。 EPC模式下,承包商在项目初期和设计时就考虑到采购和施工的影响,避免了设计和采购、施工的矛盾,减少了由于设计错误、疏忽引起的变更,可以显著减少项目成本、缩短工期。实践证明,推进工程总承包、可将设计、采购、施工成为一个有机总体,避免三者间的相互脱节,有利于对项目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技术经济分析和方

案的整体优化,有利于保证建设质量、缩短建设工期、减低工程投资。昭通市庙坝花香酒建设项目工程和大理洱海环湖截污工程-洱海月湿 地公园恢复工程项目就是我公司以EPC模式承建的成功案例。 一、定义与优缺点 ●E+P+C模式(设计采购施工) 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即Engineering(设计)、Procurement(采购)、Construction(施工)的组合)是指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是我国目前推行总承包模式最主要的一种。 交钥匙总承包是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业务和责任的延伸,最终是 向业主提交一个满足使用功能、具备使用条件的工程项目。 ●EPC工程总承包优势 EPC工程总承包与施工总承包模式相比,能更好的降低项目成本、缩短建设周期、保证工程质量。由于承包商能充分发挥设计主导作用,有利于实现施工统筹安排,易于掌控项目的成本、进度和质量。对业主来说合同关系比传统模式简单,组织协调工作量较小,而且责任明确,业主承担风险较低等特点。对承包商而言,承担风险较大,同时

EPC总承包模式的项目管理要点

EPC总承包模式的项目管理要点 1、工程EPC总承包管理模式概述 管理模式特点 EPC指的是在工程项目中总承包商根据合同约定,进行设计、采购、施工和试运行等工作,使设计、采购和施工各阶段进行合理交叉和紧密融合,同时对项目进度、质量、造价与安全负责的项目管理模式。该模式自问世到现在,因为对整个过程实施总承包的优势获得很多认可,它的综合管理功能获得很大程度上的发挥,尤其是在设计、采购和施工方面实现合理交叉,不但有助于缩短工期,还能对全过程在费用、质量与进度上进行综合控制。该管理模式被推广应用后,对建筑企业转变发展模式,提高效率、减少经济犯罪,不断细化项目管理与施工的分工,培育跨国和国际上总承包与总集成有较大的引导作用。 工程EPC总承包管理模式 工程EPC总承包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和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的项目承包管理模式。工程EPC管理一般采用以下两种管理模式:(1)总承包商为设计单位。总承包商一般由具有独立设计能力且具备相应工程设计资质的 设计院或工程咨询公司承担,总包商一般均独立完成工程的设计任务而不是对外分包。总包商除直接承担工程设计及重

要机电设备的采购之外,把项目的施工任务分包给各施工分包商。工程材料及设备中除重要建筑材料和设备由总包商指定(供应)外,其他非核心材料及设备由分包商独立采购使用。(2)总承包商为施工单位。总承包商一般为施工能力强、有相应资质的施工企业或公司承担。在工程中标后,设计任务采用对外分包的形式分包给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完成,而施工任务则由总承包商的内部子公司完成。 2、浅析工程EPC总承包模式的项目管理要点 明确总承包合同范围 工程自身特点和其工程造价管理体系要求工程初步设 计的概预算中应包含项目具体实施范围,以避免工程投资的浪费和施工工期损失。在工程项目实施中,工程项目业主方一般要求总包商完成一些在建筑工程设计概预算中尚未包 括的相关项目,加之这些相关项目在总包合同中界定不够明确,而业主方却认为是工程必要实施的,从而导致了工程总承包费用增加。如白水江黑河塘站库区公路的防护设施,闸坝及厂区的地方电源供电系统,在工程概算中没有包括,在总承包合同中所列项目亦未明确,从而导致了总承包商的费用损失。因此,对于EPC总承包的工程,必须清晰界定总承包的合同范围。 总承包项目风险的管理措施 加强电力工程项目产生的风险管理,对项目建设的顺利

工程项目中常见的几种运作模式的区别

说说工程项目承包中的几种模式:BT,BOT,BOO,EPC,EPCM, PPP,FEED等,供交流: “BT”是英文“Build”和“Transfer”的缩写,中文的解释是建设、移交,指政府或其授权的单位经过法定程序选择拟建的基础设施或公用事业项目的投资人,并由投资人在工程建设期内组建BT项目公司进行投资、融资和建设;在工程竣工建成后按约定进行工程移交并从政府或其授权的单位的支付中收回投资。 BOT(Build-Operation-Transfer的缩写)即建设-经营-移交,指一国政府或其授权的政府部门经过一定程序并签订特许协议将专属国家的特定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或工业项目的筹资、投资、建设、营运、管理和使用的权利在一定时期内赋予给本国或/和外国民民间企业,政府保留该项目、设施以及其相关的自然资源永久所有权;由民间企业建立项目公司并按照政府与项目公司签订的特许协议投资、开发、建设、营运和管理特许项目,以营运所得清偿项目债务、收回投资、获得利润,在特许权期限届满时将该项目、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有时 ,BOT 模式被称为“暂时私有化”过程 (Tempo- rary Privatization)。 BOO (Build - Own - Operate) 即建设一一拥有一一经营 , 承包商根据政府赋予的特许权 , 建设并经营某项产业项目 , 但是并不将此项基础产业项目移交给公共部门。 BOOT( Build - Own Operate - Transfer) 建设一一拥有一一经营一一转让 , 则是私人合伙或某国际财团融资建设基础产业项目 , 项目建成后 , 在规定的期限内拥有所有权并进行经营 , 期满后将项目移交给政府。 EPC是英文Engineering(设计)、Procurement(采购)、Construction(施工)的缩写。该模式是指一个总承包商或者承包商联营体与业主签订承揽合同,并按合同约定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试车)等工作进行承包,实现各阶段工作合理交叉与紧密融合,并对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造价全面负责,工程验收合格后向业主移交,业主或业主代表管理工程实施。EPC工程项

常见项目管理模式(IPMT、PMT、PMC、EPC)简介(doc 12)

常见项目管理模式(IPMT、PMT、PMC、EPC)简介 工程建设的项目管理是一种有意识地按照其建设的特殊性和规律,对项目进行组织管理和实践的活动。根据项目的客观规律,通常一个建设项目划分为四个阶段:①项目概念阶段,即项目的投资机会研究、可行性研究、评估、决策、核准阶段。②项目定义阶段,即从项目实施策划、初步设计至签订承包合同的阶段。 ③项目执行阶段,即执行承包合同到项目建成交付使用的阶段。④收尾阶段,即项目的完善和终结阶段。各个项目阶段的工作内容和重点不同,但对于投资方来说,建设项目是短期、暂时的,并非其核心业务。因此,出于工程项目建设的特殊性,投资方对于工程项目管理始终有着如下需求:①建设全过程的投资及成本控制需求;②专业的建设合同及风险控制需求;③体系化的工程质量安全控制需求;④及时准确获取项目决策数据的需求。要满足这些需求,投资方出于业务专业化的原则,需要采用合作、委托、招标等方式获得外部资源的支持。 由于工程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它合理的项目寿命周期,有客观需要的项目阶段及项目专业。工程设计、采购、施工、竣工验收是一个整体,这就产生了对设计、采购、施工全过程进行系统化、正规化和整体化管理的要求。而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建设项目规模越来越大,工程内容、功能复杂程度越来越高,系统性越来越强,技术要求越来越专,对工程建设的专业化、科学化、市场化管理的要求愈加迫切。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实施方式即项目管理模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样。同时投资方为全力保障其核心业务的运行及发展,追求非核心业务外包服务。因此专营工程建设及项目管理、具有丰富经验、专业配置齐全、技术实力强,具有先进软件、程序及体系的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己成为项目管理的主要力量。 根据介入项目阶段的不同和各个项目业主自身能力的差异,项目管理公司参与建设项目管理的程度和服务内容、身份也不相同。以下,本篇简单介绍IPMT,PMT,PMC和EPC四种常用项目管理模式。

工程施工招标范围及承包方式

工程施工招标范围及承包方式 本文提要:阶段承包的内容是建设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些阶段的工作。例如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建筑安装施工等。在施工阶段,还可依承包内容的不同,细分为3种方式工程施工招标范围及承包方式 一.招标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对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总的范围有如下规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下列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 (一)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 (二)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 (三)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 前款所列项目的具体范围和规模标准,由国务院发展计划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订,报国务院批准。 法律或者国务院对必须招标的其他项目的范围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据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于2001年6月1日以第89号令发布施行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规定: 本办法所称房屋建筑工程,是指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工程及室内外装修工程。 本办法所称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是指城市道路、公共交通、供水、排水、燃气、热力、园林、环卫、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防洪、地下公共设施及附属设施的土建、管道、设备安装工程。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以下简称工程)的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人民币

以上,或者项目总投资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必须进行招标。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规定本地区必须进行工程施工招标的具体范围和规模标准,但不得缩小本办法确定的必须进行施工招标的范围。 二.承包方式 承包方式指工程发包方(一般即招标方)与承包方(一般即投标中标方)二者之间经济关系的形式。承包方式有多种多样,受承包内容和具体环境条件的制约。 (一)按承包范围(内容)划分承包方式 按工程承包范围即承包内容划分的承包方式,有建设全过程承包、阶段承包、专项承包和"建造-经营-转让"承包4种。 1.建设全过程承包 建设全过程承包也叫"统包",或"一揽子承包",即通常所说的"交钥匙"。采用这种承包方式,建设单位一般只要提出使用要求和竣工期限,承包单位即可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设备询价与选购、材料订货、工程施工、生产职工培训、直至竣工投产,实行全过程、全面的总承包,并负责对各项分包任务进行综合管理、协调和监督工作。为了有利于建设和生产的衔接,必要时也可以吸收建设单位的部分力量,在承包单位的统一组织下,参加工程建设的有关工作。这种承包方式要求承发包双方密切配合;涉及决策性质的重大问题仍应由建设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作最后的决定。这种承包方式主要适用于各种大中型建设项目。它的好处是可以积累建设经验和充分利用已有的经验节约投资,缩短建设周期并保证建设的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当然,也要求承包单位必须具有雄厚的技术经济实力和丰富的组织管理经验。适应

施工总承包模式有如下特点

施工总承包模式有如下特点: 1.投资控制方面 · 一般以施工图设计为投标报价的基础,投标人的投标报价较有依据; · 在开工前就有较明确的合同价,有利于业主的总投资控制; · 若在施工过程中发生设计变更,可能会引发索赔。 2.进度控制方面 由于一般要等施工图设计全部结束后,业主才进行施工总承包的招标,因此,开工日期不可能太早,建设周期会较长。这是施工总承包模式的最大缺点,限制了其在建设周期紧迫的建设工程项目上的应用。 3.质量控制方面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总承包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4.合同管理方面 · 业主只需要进行一次招标,与施工总承包商签约,因此招标及合同管理工作量将会减小; · 在很多工程实践中,采用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施工总承包,而采用所谓的“费率招标”。“费率招标”实质上是开口合同,对业主方的合同管理和投资控制十分不利。 5。组织与协调方面 二、施工总承包管理 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内涵是:业主方委托一个施工单位或由多个施工单位组成的施工联合体或施工合作体作为施工总包管理单位,业主方另委托其他施工单位作为分包单位进行施工。一般情况下,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不参与具体工程的施工,但如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也想承担部分工程的施工,它也可以参加该部分工程的投标,通过竞争取得施工任务。 (一)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的特点 1.投资控制方面 · 一部分施工图完成后,业主就可单独或与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共同进行该部分工程的招标,分包合同的投标报价和合同价以施工图为依据;

· 在进行对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的招标时,只确定施工总承包管理费,而不确定工程总造价,这可能成为业主控制总投资的风险; · 多数情况下,由业主方与分包人直接签约,这样有可能增加业主方的风险。 2.进度控制方面 不需要等待于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再进行施工总承包管理的招标,分包合同的招标也可以提前,这样就有利于提前开工,有利于缩短建设周期。 3.质量控制方面 · 对分包人的质量控制由施工'崽承包管理单位进行; · 分包工程任务符合质量控制的“他人控制”原则,对质量控制有利; · 各分包之间的关系可由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负责,这样就可减轻业主方管理的工作量。 4.合同管理方面 · 一般情况下,所有分包含同的招投标、合同谈判以及签约工作均由业主负责,业主方的招标及合同管理工作量较大; · 对分包人的工程款支付可由施工总包管理单位支付或由业主直接支付,前者有利于施工”总包管理单位对分包人的管理。 5.组织与协调方面 由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负责对所有分包人的管理及组织协调,这样就大大减轻业主方的工作。这是采用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基本出发点。

工程项目主要承发包模式

工程项目几种管理模式比较 一、工程项目主要承发包模式 1、PMC(项目管理承包)模式——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承包 业主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任务委托给一家工程项目管理咨询公司,即“代建制”。或业主和工程管理咨询公司组成一体化联合组织共同管理工程建设项目。 2、CMC(施工管理承包)模式——施工项目管理承包 业主委托一家承包商来负责与设计协调,并管理施工。要求在设计尚为结束之前,当工程某些部分的施工图设计已经完成,即先进行该部分施工招标,从而使这部分施工提前到项目尚处于设计阶段即开始。 3、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模式——工程总承包 业主将设计、采购、施工等一系列工作发包给一家承建商,作为总承包单位最后向业主交付一个符合动用条件的工程项目。 4、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模式——设计施工联合体进行工程总承包 业主将设计采购和施工等一系列工作发包给由一家设计单位和一家施工单位组成的设计施工联合体。 5、CGC(施工总承包)模式——施工项目施工总承包 业主将施工任务集中发包给一家施工总包单位,总包单位可以将其中一部分分包给其他承建单位。 二、工程项目主要承发包模式的优缺点 1、PMC模式:

优点:可以充分利用工程项目管理咨询公司的人员、技术、管理经验优势,避免设置庞大的机构,解决了工程完成后人员安置难题,可以提高项目净现值。 缺点:项目管理承包商择优性差,合同价较高。 2、CMC模式: 优点:设计、招标、施工三者充分搭接,施工可以在尽可能早的时间开始,大大缩短了整个项目的建设周期。 缺点:施工总造价很难在工程开始前确定或得到保证。 3、EPC模式: 优点:有利于合同管理、组织协调、缩短工期和投资控制。 缺点:承建商择优性差,业主参与程度低,合同价一般较高。 4、EP+C模式: 优点:实用性较广,合同数量少,选择承建商的择优性较强,可以发挥联合体各家所长。 缺点:联合体内部协调工作量大,业主受约束程度大。 5、CGC模式: 优点:有利于项目的组织管理。 缺点:工期一般难于缩短。 三、几种模式的组织结构图

建设工程的联合体项目总承包管理模式

建设工程的联合体项目总承包管理模式 一.为什么要联合 随着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提高竞争力、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成本、避免恶性竞争、实现强强结合,一种新的项目承包模式——联合体项目部慢慢随着一些超大型重点项目的中标和实施而呈现在人们眼前。 联合体项目,顾名思义就是由两家以上的项目施工管理企业共同参与工程的投标、实施管理、竣工结算等的项目。 从投标时就决定了的联合体项目,总承包管理模式在中标后真正实施时如何继续体现联合体的优势,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 我们羡慕一些国外著名的建筑承包商,在激烈竞争的同时经常可以合作共同承接一个项目,根据事先协商好的各自需负责岗位派驻管理人员,组成一个有效的管理团队,最终分得共同努力所取得的经济利益。 而对于中国企业,强强联合、战略联盟、合作伙伴等等的这类名词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以及领导们宣贯的战略规划中,而且确实也有成功的范例,但更多的结果是这种‘强强联手、优势互补’的美好愿景都在各自企业的利益算盘的拨打中渐渐淡化消失了。 到底是因为什么?也许会说我们的建筑市场竞争环境不规范、我们的管理和技术人员职业化程度还不够等等。这种分析不无道理,但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二. 联合中易出现的问题 1. 联合管理,谁说了都不算 联合体项目部的现场最高权力机构往往是项目班子,项目班子都是由联合体各个股东单位派驻的代表组成,经常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出于所在股东单位利益考虑,不同意其它股东代表提出的议题,往往造成一些有利于项目整体利益的建议或意见无法实施;再有一种情况是一家股东代表提出建议后没有遭到反对意见,也没有得到直接的赞同意见,往往造成一些好的问题解决方案在漫长的传阅审批中优势殆尽,效率降低。 2. 组织机构、人员定位不明确 1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第一章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一、国际工程管理基本模式 1)设计-招标-建造 1.由业主委托建筑师或咨询工程师进行前期的各项有关工作,待项目评估立项后再进行设计,在设计阶段进行施工招标文件准备,随后通过招标选择承包商; 2.业主和承包商订立工程工程施工合同,有关工程部位的分包和设备、材料的采购一般都由承包商与分包商和供应商单独订立合同并组织实施; 3.业主单位指派业主代表与咨询方和承包商联系,负责有关的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有的也把有关管理工作授权给建筑师和咨询师(或监理工程师)进行; 特点:强调工程项目的实施必须按设计-招标-建造顺序进行,只有一个阶段结束另一个阶段才能开始。 优点:由于长期、广泛的在世界各地采用,理论和方法比较成熟各方都对相关程序比较熟悉,对设计进行完全控制,标准化合同关系,操作起来简单。 缺点:项目周期长,业主管理费用较大,前期投入大,变更时容易引起较多索赔。

2)建筑工程管理模式 1.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简称CM模式,又称阶段发展模式或快速轨道模式 2.一开始就雇佣具有施工经验的CM经理参与到项目实施工程中,以便为设计专业人员提供施工方面的建议,并随后负责管理施工过程,在决策时能同时考虑设计与施工因素,使项目最经济最短时间高质量交付使用 3.该模式采用阶段性发包的模式,最显著特点以CM经理为核心的工程管理模式,由业主和业主委托的CM经理与建筑师组成一个联合小组共同负责组织和管理工程计划,设计和施工,CM经理对设计的管理只起到协调作用。 4.在项目总体规划、布局和设计时要考虑项目总投资,在主体文件确定后,随着设计工作 3)设计-建造

4)设计-管理 二、国内工程管理基本模式

工程总承包各种模式

1、E+P+C模式(设计采购施工)/交钥匙总承包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即Engineering(设计)、Procurement(采购)、Construction(施工)的组合)是指工程总 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是我国目前推行总承包模式最主要的一种。 交钥匙总承包是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业务和责任的延伸,最终是向业主提交一个满足使用功能、具备使用条件的工程项目。 2、E+P+CM模式 设计采购与施工管理总承包(EPCM:即Engineering(设计) 、procurement (采购)、Construcion management(施工管理)的组合)是国际建筑市场较为通行的项目支付与管理模 式之一,也是我国目前推行总承包模式的一种。EPCM 承包商是通过业主委托 或招标而确定的,承包商与业主直接签订合同,对工程的设计、材料设备供应、施工管理进行全面的负责。根据业主提出的投资意图和要求,通过招标为业主选择、推荐最合适的分包商来完成设计、采购、施工任务。设计、采购分包商对EPCM承包商负责,而施工分包商则不与EPCM承包商签订合同,但其接受EPCM承包商的管理,施工分包商直接与业主具有合同关系。因此,EPCM承包商无需承担施工合同风险和经济风险。当EPCM总承包模式实施一次性总报价 方式支付时,EPCM承包商的经济风险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承包商承担的经济风险相对较小,获利较为稳定。 3、设计+施工总承包(D+B) 设计—施工总承包是指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 4、根据工程项目的不同规模、类型和业主要求,工程总承包还可采用设计—采购总承包(E-P)、采购—施工总承包(P-C)等方式。 图:工程总承包的主要方式 融资运营 1、项目BOT模式 BOT(Build-Operation-Transfer的缩写)即建设-经营-移交,指一国政府或其授 权的政府部门经过一定程序并签订特许协议将专属国家的特定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或工业项目的筹资、投资、建设、营运、管理和使用的权利在一定时期内赋予给本国或/和外国民民间企业,政府保留该项目、设施以及其相关的自然资源 永久所有权;由民间企业建立项目公司并按照政府与项目公司签订的特许协议投资、开发、建设、营运和管理特许项目,以营运所得清偿项目债务、收回投资、获得利润,在特许权期限届满时将该项目、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有时,BOT 模式被称为“暂时私有化”过程(Tempo-

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项目管理论文【最新版】

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项目管理论文 摘要:随着工程项目的不断发展,项目大都采用EPC总承包模式,这种模式比起以往的工程模式具有更重要的位置,在施工成本、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方面都得到了改善。在实际工程建设中获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还有一些不足。本文针对实际工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给出了相应的处理对策。 EPC总承包模式即在业主委托下,将建设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包括设计、施工、竣工交给有一定资质的总承包企业。该模式通过收集业主的想法,制定出比较合理的方案,在优化工期、降低成本、保证质量方面有显著的成绩。本文针对EPC总承包模式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研究,找出该模式下的不足,然后进行相关的改进,这样会使得建筑企业少走弯路,促进企业的稳步发展。 一、EPC总承包模式分析 EPC总承包作为现在比较流行的承包方式,通过管理控制设计、施工、原材料采购等阶段,进而对施工质量、进度、成本就行控制,使得工程能够有序进行。总承包商通过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来获得经济效益。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总承包商应该具备相应的承包能力。面对风险时,要有一定的风险规避能力以确保工程的持

续进行。该模式需要业主与总承包商签订合同,业主一般不会干预总承包企业的行为,但是会通过监管单位监督整个施工过程是否符合要求。因此,总承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具有核心地位,企业会以合同为依据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各项工作。 二、EPC总承包模式的问题 (一)不健全的管理机制 EPC总承包模式在国内还不处于成熟时期,在组织、设计、施工方面都有漏洞;没有完整的部门设置体系,在实际工作过中计算机程序编写、相关技术、作业指导文件以及应用系统方面没有落实到位。另外承包单位在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不合理的组织结构,这种情况会降低企业的工作效率。还有一些承包单位表面使用的是EPC总承包模式,在实际工作中还是以旧的管理模式为核心。在不断完善管理机制的同时,还得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有利于该模式发展。 (二)未能正确理解 EPC总承包模式很多承包商对EPC总承包模式是存在误区的,并没有真正理解该模式的性质。在工程中,建筑承包商负责设计、施工、采购、管理等方面的事情。这样使得承包单位的压力很大,对下属单

工程管理模式简介

工程建设模式 1、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 EPC总承包是指承包商负责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安装全过程的总承包,并负责试运行服务(由业主进行试运行)。EPC总承包又可分为两种类型:EPC(max s/c)和EPC(self-perform construction)。 EPC(max s/c)是EPC总承包商最大限度的选择分承包商来协助完成工程项目,通常采用分包的形式将施工分包给分承包商。其合同结构形式是: EPC(self-perform construction)是EPC总承包商除选择分承包商完成少量工作外,自己要承担工程的设计、采购和施工任务。 2、交钥匙总承包(LSTK—Lump Sum Turn Key) 交钥匙总承包是指承包商负责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安装和试运行服务全过程,向业主交付具备使用条件的工程。交钥匙总承包也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总承包商选择分承包商分包施工等工作,其二是总承包商自行承担全部工作,除少数必须分包的内容外,一般不进行分包。交钥匙总承包的合同关结构与EPC工程总承包的合同结构是相同的。 3、设计、采购、施工管理承包(EPCm—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 management) 设计、采购、施工管理承包是指承包商负责工程项目的设计和采购,并负责施工管理。施工承包商与业主签订承包合同,但接受设计、采购、施工管理承包商的管理。设计、采购、施工管理承包商对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全面负责。 4、设计、采购、施工监理承包(EPCs—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 superintendence) 设计、采购、施工监理承包是指承包商负责工程项目的设计和采购,并监督施工承包商按照设计要求的标准、操作规程等进行施工,并满足进度要求,同时负责物资的管理和试车服务。施工监理费不含在承包价中,按实际工时计取。业主与施工承包商签订承包合同,并进行施工管理。 5、设计、采购承包和施工咨询(EPCa—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 advisory) 设计、采购承包和施工咨询是指承包商负责工程项目的设计和采购,并在施工阶段向业主提供咨询服务。施工咨询费不含在承包价中,按实际工时计取。业主与施工承包商签订承包合同,并进行施工管理。 6、项目管理承包(PMC—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or) PMC是指项目管理承包商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项目管理,包括进行工程的整体规划、项目定义、工程招标、选择E、P、C承包商、并对设计、采购、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管理,一般不直接参与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和试运行等阶段的具体工作。PMC的费用一般按“工时费用+利润+奖励”的方式计取。 PMC是业主机构的延伸,就从定义阶段到投产全过程的总体规划和计划的执行对业主负责,与业主的目标和利益保持一致。 对大型项目而言,由于项目组织比较复杂,技术、管理难度比较大,需要整体协调的工作比较多,业主往往都选择PMC承包商进行项目管理承包。作为PMC承包商,一般更注重根据自身经验,以系统与组织运作的手段,对项目进行多方面的计划管理(PROGRAM MANAGEMENT)。比如,有效地完成项目前期(FEL)阶段的准备工作;协助业主获得项目融资;对技术来源方进行管理,对各装置间的技术进行统一和整合;对参与项目的众多承包商和供应商进行管理(尤其是界面协调和管理),确保各工程包之间的一致性和互动性,力求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总成本最低。 PMC可分为三种类型: (1)代表业主管理项目,同时还承担一些界外及公用设施的EPC工作。这种方式对PMC来说,风险高,而相应的利润、回报也较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