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南分公司智能运维管理平台建设方案v1.0

西南分公司智能运维管理平台建设方案v1.0

西南分公司智能运维管理平台建设方案v1.0
西南分公司智能运维管理平台建设方案v1.0

目录

第一章项目建设背景 (1)

第二章建设目标 (2)

第三章项目设计原则 (3)

第四章平台总体设计 (5)

4.1总体架构 (5)

4.2架构设计及要求 (6)

4.2.1网络拓扑架构 (6)

4.2.2开发环境 (7)

4.4关键技术 (7)

4.4.1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方法 (7)

4.4.2多层结构 (8)

4.4.3 移动APP开发技术 (8)

4.4.4条形码技术 (10)

4.5系统安全体系 (10)

4.5.1网络安全 (11)

4.5.2操作系统级安全 (11)

4.5.3用户级安全 (11)

4.5.4模块级安全 (11)

4.5.5数据库级安全 (12)

第五章系统功能设计 (13)

5.1统一登录入口 (13)

5.2智能巡检分析系统 (14)

5.2.1设备信息管理模块 (15)

5.2.2参数管理模块 (15)

5.2.3巡检表管理模块 (15)

5.2.4巡检任务管理模块 (15)

5.2.5巡检任务执行模块 (15)

5.2.6智能分析模块 (16)

5.2.7智能告警模块 (16)

5.3备品备件管理系统 (16)

5.3.1基础信息管理模块 (17)

5.3.2库存管理模块 (17)

5.3.3调配管理模块 (18)

5.3.4统计查询模块 (18)

5.4运维人员管理系统 (18)

5.4.1运维人员管理系统 (19)

5.4.2考试管理系统 (20)

5.5档案管理系统 (20)

5.5.1档案基础信息管理 (21)

5.5.2档案在线浏览 (22)

5.5.3档案下载 (22)

5.5.4档案打印 (22)

5.5.5档案权限申请 (22)

5.5.6档案权限审批 (22)

5.6绩效考核系统 (22)

5.6.1风机运行参数统计 (23)

5.6.2奖励录入模块 (23)

5.6.3综合评分模块 (23)

5.7系统管理模块 (24)

5.7.1角色管理 (24)

5.7.2权限管理 (24)

5.7.3用户管理 (24)

5.7.4数据备份/恢复 (25)

5.7.5密码修改 (25)

第六章项目实施及保障方案 (26)

6.1项目组织结构及管理方案 (26)

6.1.1项目组织结构 (26)

6.1.2项目管理制度与措施 (28)

6.2技术力量与人员 (29)

6.3计划与进度管理方案 (30)

6.4项目质量控制 (33)

6.5项目应急方案 (35)

6.6培训计划 (38)

第七章系统测试及验收 (39)

第八章售后服务及承诺 (41)

8.1售后服务的原则 (41)

8.2售后服务流程 (41)

8.4服务保障措施 (42)

第九章报价 (44)

第一章项目建设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各行各业对管理工作要求越来越规范化、科学化、数据化。特别是电力行业掌控着国家经济保障和发展的重要机构,电力行业信息化进程的快慢将是至关重要的。电力公司承担着电能的安全传输和保障,只有相关设备的处于安全运行状态,才能使电能真正应用到各行各业中,才能保障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安全便捷的使用电能应用到生活当中。

电力公司的集控中心是保障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部门,其管理手段的先进还是落后是决定整个电力系统能否正常运转的重要环节。由于多种因素将会促使设备上各元件老化、疲劳、氧化和腐蚀,如不及时发现和消除,就可能会发展成为各种故障,对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构成威胁。

对电力设备的巡检是重要的工作环节,电力公司有专门设备巡检人员来保证电力设备的安全,提高电力设备的可靠率,确保电力设备的最小故障率。

目前电力设备巡检工作方式普遍较为落后。很多系统仍旧采用早期的人员签到或领导抽查等较为传统的记录方式。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它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这种巡检方法可靠性差,效率低,真实性不足,管理者不容易准确掌握巡检人员的工作状态,这就造成安全事故的重大隐患。一旦安全事故发生,不仅给国家造成巨大财产损失,而且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构成巨大威胁。安全管理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但终因管理手段落后始终难以落到实处。如果岗位工作人员再玩忽职守、思想麻痹存在侥幸心理,造成事故的隐患更是难以避免,不但会影响决策者和主要部门领导的业绩,而且一个个事故隐患造成重大事故也会毁掉几十年的辛苦打下来的基业。

第二章建设目标

西南分公司智能运维管理平台的建设旨在打造贯穿运维生产流程的专业信息化平台,对运维人员、巡检任务、备品备件进行全方位管控,极大地提高运维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及科学化水平,本规划需达到如下目标:

1、建立西南分公司贯穿运维工作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平台,对运维人员、巡检任务、备品备件进行有效、高效、统一的管理,提高决策分析能力;

2、实现电力设备巡检管理的实时化、科学化、规范化,科学的管理和安排巡检人员的巡检工作;

3、规范巡检过程、记录巡检结果,使巡检工作变得可管理、可追溯、可控制,提升集控中心的管控能力;

4、通过对巡检系统数据的汇总和分析,及时发现电力设备中的故障隐患;

5、将集控中心管理人中从日常繁杂业务中解放出来,真正开展管理分析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章项目设计原则

智能运维管理平台的项目设计原则是,保证平台的灵活性、可扩展、可重用、可维护等特性。同时,在建设过程中,需要避免大量、重复的软件开发,具有广泛的开放性。在遵循这些基本原则的同时,还需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统一标准,统一规范

统一规划设计,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技术标准。

二、安全性原则

系统安全性和保密性对于计算机软件系统是至关重要的,系统中的任何数据丢失、数据错误以及数据泄露都有可能对学院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在方案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和保密因素,保证系统数据不会被非法修改、窃取、破坏。

三、稳定性原则

本系统设计要具有高稳定性,系统在正常的访问使用过程中能够稳定、可靠地提供远程教育服务。

四、高效性原则

由于系统随时都可能需要处理并发的业务请求,所以要求系统设计要尽可能紧凑、高效,尽量加快每次业务请求的响应时间,避免出现用户需要长时间等待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的情况。

五、技术先进性原则

系统方案设计和软件开发的实现应采用先进、成熟的软件设计技术,所采用的开发和实现技术应符合今后的技术发展潮流,使得整个系统具有更长的技术生命周期,从而保护系统的开发投资。

六、可扩展性原则

系统要充分考虑今后平台业务的发展、运营管理体制的改变等因素,系统设计要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以便于在今后业务情况发展、变化时,可以根据应用需求的改变而方便地扩充和调整系统功能,从而满足新的应用需求。

七、易维护性原则

系统设计应该便于安装、升级和维护,尽可能减少因系统维护问题对平台的管理服务产生影响。

八、易使用性原则

系统的用户接口界面设计应符合用户已有的操作习惯,系统操作应易学易用。

第四章平台总体设计

4.1总体架构

智能运维管理平台的架构由五层两体系组成,“五层”分别是:表现层、接口层、逻辑层、访问层、基础层;两体系分别为:身份认证和安全体系、运行维护保障体系,如图4.1-1所示:

图4.1-1系统总体架构

表现层

对于用户来说,对平台比较直观的印象就是表现层,表现层比较笼统的概念可以说是系统的界面,用于呈现系统的功能供用户进行使用。

表现层的作用如下:

1、管理用户的请求和响应

2、提供一个控制起来将调用委托到业务逻辑和其他上游处理

3、将来自于抛出例外的其他层的例外处理到正常提示中

4、组装可以在视图中表现的模型对象

5、执行UI校验

●接口层

为表现层提供统一的调用接口,并实现与其它系统的交互。

●逻辑层

逻辑层无疑是系统架构中体现核心价值的部分。它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业务规则的制定、业务流程的实现等与业务需求有关的系统设计,也即是说它是与系统所应对的领域逻辑有关,很多时候,也将逻辑层称为领域层。

●访问层

数据访问层:又称为DAL层,有时候也称为是持久层,其功能主要是负责数据库的访问。简单的说法就是实现对数据表的Select(查询),Insert(插入),Update(更新),Delete(删除)等操作。

●基础层

基础层是平台的基本构架环境,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存储设备、计算机网络等。

●身份认证和安全体系

平台安全系统设计除了包含计算机网络、主机、应用系统等进行安全规划之外,系统运行的安全设计也是安全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运行维护保障体系

运行维护保障机制包含统一性和标准性、公众服务性、专业性、权威性。因此,运行维护机制要把握三个要素:

1.要保持服务器的稳定高效;

2.要适应社会对服务多样化的要求;

3.要提供简便、规范、畅通的基础数据输入/输出手段。

4.2架构设计及要求

4.2.1网络拓扑架构

本平台使用硬件主要包括:路由器、防火墙、WEB服务器、转码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存储设备等,网络拓扑架构如图4.3-1所示。

图4.3-1智能运维管理平台网络拓扑架构图

4.2.2开发环境

?开发操作系统:WINDOWS 7/WINDOWS XP/WINDOWS SERVER 2003

?开发工具:Eclipse;Xcode; PL/SQL;

?数据库:ORACLE 12g;

?开发语言:JAVA;Objective-c

4.4关键技术

4.4.1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方法

面向对象的方法是当今大型软件系统开发使用的主要设计、分析、实现方法。面向对象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掌握系统的本质,保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面向对象的方法可以提高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4.4.2多层结构

在系统设计中采用多层结构,其主要的优点如下:

1.安全性加强。应用服务器把客户与数据库服务器分开了,客户端不能直接访问数据

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可控制哪些数据被改变和被访问,以及数据更改和访问方式。另外,对应用和数据的存储权限可以分层进行设定,这样,即使外部的入侵者突破了客户端的安全防线,若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中备有另外的安全机构,系统也可以阻止入侵者进入其他部分。

2.效率提高。多层结构中,客户端和应用服务之间的链接实际上只是一些简单的通信

协议,而和数据库服务器打交道所需要的设置或驱动程序,均由应用服务来承担,这既减轻了客户端的负担,也降低了数据库服务器的链接代价,使数据库服务器专心于数据服务而不是频繁地和客户端的应用程序交流。

3.易于维护。由于应用逻辑被封装到了应用服务器中,因此,当应用逻辑发生变化

时,仅需修改应用服务器中的程序,客户端的应用程序不必更新,维护的代价大大降低。

4.可伸缩性。多层结构是明确进行分割的,逻辑上各自独立,并且能单独实现。由于

它们是逻辑划分的,与物理位置不一定相对应,因此它们的硬件系统构成是很灵活的,各部分可以选择与其处理负荷和处理特性相适应的硬件。

5.开放性。由于应用服务器的每个组件都有标准的接口,用户可以重写自己的客户端

程序和自己的浏览器程序。

4.4.3 移动APP开发技术

移动APP是移动应用的简单,是针对手机这种移动连接到互联网的业务或者无线网卡业务而开发的应用程序服务。由于主流手机系统分为安卓操作系统及IOS(苹果操作系统),所以往往移动APP的开发需要同时开发安卓版本及IOS版本。

一、安卓版移动APP开发相关技术

安卓版移动APP开发使用的程序设计语言是JAVA。Java是一种可以撰写跨平台应用软件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Java 技术具有卓越的通用性、高效性、平台移植性和安全性,广泛应用于PC、数据中心、游戏控制台、科学超级计算机、移动电话和互联网,同时拥有全球最大的开发者专业社群。

与传统程序不同,Sun 公司在推出 Java 之际就将其作为一种开放的技术。全球数以万计的 Java 开发公司被要求所设计的 Java软件必须相互兼容。“Java 语言靠群体的力量而非公司的力量”是Sun公司的口号之一,并获得了广大软件开发商的认同。这与微软公司所倡导的注重精英和封闭式的模式完全不同。

Sun 公司对 Java 编程语言的解释是:Java 编程语言是个简单、面向对象、分布式、解释性、健壮、安全与系统无关、可移植、高性能、多线程和动态的语言。

Java 平台是基于 Java 语言的平台。这样的平台非常流行。因此微软公司推出了与之竞争的.NET平台以及模仿Java的C#语言。

Java是功能完善的通用程序设计语言,可以用来开发可靠的、要求严格的应用程序。

二、IOS版移动APP开发相关技术

IOS版本移动APP开发使用的程序设计语言为OBJECTIVE-C。Objective-C,通常写作ObjC和较少用的Objective C或Obj-C,是扩充C的面向对象编程语言。

Objective-C 不仅提供了其他面向对象编程语言中的抽象概念和运行机制,而且还是一种非常灵活的语言,这种动态性就是 Objective-C 的最大优势所在。这种动态性可以让应用在运行中(即“运行时”)判断其该有的行为,而不是在编译构建时就固定下来。因此,Objective-C 把应用程序从编译时、连接时的限制中解放出来,并在用户掌握控制权时,更多依赖于运行时的符号解析。Objective-C 的动态性来自三个方面:

1、动态类型:可以让代码在运行时判断对象的类型。id 数据类型可以在运行时用任何数据类型来替换。所以,

可以让运行时因素来决定代码中用到的对象是什么类型。动态类型让应用更加灵活,这是静态类型做不到的,不过这会让数据的严格统一性降低。

2、动态绑定:让代码在运行时判断需要调用什么方法,而不是编译时。就像动态类型把对象的类型放到运行时再去判断一样,动态绑定把选择调用哪种方法的任务放到了运行时去完成。和其他面向对象语言一样,方法调用和代码并没有在编译时就联结在一起,只有在消息发出时,它们才真正联结。动态类型和动态绑定的存在使得选择哪个接收者以及调用哪个方法都可以在运行时来决定。用一个画图程序来打比方,它能够定义从父类继承而来的图形类应该怎样归类;可以直接在某个对象上调用 draw 方法,无需知晓该对象的类以及它绘制自己的具体途径。

3、动态载入:可以让程序在运行时添加代码模块以及其他资源。有了动态载入特性,

应用可以根据需要加载一系列可执行代码以及资源,而不是在启动时就加载所有组件。这能够大大提高性能。可执行代码中可以含有和程序运行时整合的新类。

4.4.4二维码技术

二维码是一种新型的条码技术。条形码是由美国的N.T.Woodland在1949年首先提出的。近年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普及,条形码应用得到了很大发展。第一代条形码是一维码,由宽度不同、反射率不同的条和空,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码制)编制成的,用以表达一组数字或字母符号信息的图形标识符。平时生活里我们经常用到条码,像超市里的商品、图书馆里的图书都贴有这种竖条纹的条形码(一维码),用识别器一扫描,物品的品名、种类、价格等信息在电脑上一目了然。

一维条形码最大的问题就是信息只能在一个方向表达,承载的容量太少,需要用条码扫描仪扫描,对条码附载的介质也有比较高要求,应用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美国Symbol公司于1991年正式推出名为PDF417的二维条形码,简称为PDF417条码,即“便携式数据文件”--二维条形码。二维码以矩阵形式来表达,可以在纵横两个方向存储信息,可存储的信息量是一维码的几十倍,并能整合图像、声音、文字等多媒体信息,可靠性高、保密防伪性强,而且易于制作、成本低。

在二维条码中,最为广泛的二维码是PDF417,PDF417具有以下特点:

?信息容量大,在一个PDF417 条码中可以存储1000个字节以上,一个载体上可以

有几个二维条码。

?信息密度高,同样大小的条码是一维条码信息密度的100倍以上。

?识别率极高,由于PDF417码有极强的错误修正技术,即便破损、沾污50%的面积

也能读出全部信息。

?保密性、防伪能力强,由于PDF417码的编码技术十分巧妙,因此非常有效的防止

伪造。

?编码范围广,可以将照片、指纹、掌纹、手写签名等凡可以数字化的信息均可编

码。

?制作容易、使用成本低,可以打印在普通的纸张、PVC或其他材料上,与一维条码

的制造成本相当。

4.5系统安全体系

系统安全是整个系统可靠运行和进行安全防范的基石,系统安全设计需要在统一设计的原则下,在不同的安全层次,在预防、检测和恢复等各个阶段,确保系统持续稳定运行,防止信息的损坏、泄露或被非法修改,并保证系统安全。

系统安全体系结构分为五层:网络安全、操作系统级安全、用户级安全、功能模块级安全、数据库级安全。

4.5.1网络安全

在信息安全方面,防止非法修改、越权使用等情况的发生,保证信息的安全,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这些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信息的安全问题,即:用户身份鉴别、用户权限控制、信息的传输安全、信息的存储安全。

4.5.2操作系统级安全

操作系统级安全保证是整个安全中的第一层保护。它保证只有合法的、授权的用户才能上网,才能登录到服务器。它是利用网络操作系统本身的安全机制来实现的。

4.5.3用户级安全

用户级安全保证是第二层保护。它保证每个授权用户只能操作其权限所允许的功能模块或业务。用户在使用时,系统将从用户安全性列表中读取该用户的Rights标识符(RID)、用户级别(ULV)。系统根据RID及ULV决定用户所拥有的功能和对象的可操作性。用户安全性列表是根据用户的身份、所从事的业务来决定其拥有的权力属性;用户所拥有的权限属性不同,进入系统后用户所面对的功能树就不同,他所能操作的功能模块也就不同,从而实现根据用户权限自动裁剪功能树的目的。

4.5.4模块级安全

模块级安全保证是第三层保护。它保证授权用户在进入某一功能模块后,只能做其用户级别所允许的操作。用户安全性列表中的用户级别(ULV)是用户拥有的某一具体权力

属性的使用级别。使用级别由低到高,用户对该模块的操作权力也就由小变大,随着级别的变化,用户所面对的操作界面也会自动裁剪变化。譬如说,该用户对本职业务功能是高级使用者,但对相关业务功能则可能只是普通使用者,对这些模块的修改与删除功能就会对他屏蔽,相应控件会不可见。

4.5.5数据库级安全

数据库级安全是系统安全体系设计中最核心的一道屏障。数据库级安全遭到破坏的情况主要有三种:第一,数据向未授权用户泄露,或被未授权用户改动;第二,一些合法用户在获得信息时得到权限以外的信息;第三,由于一些具有合法权限用户的误操作,破坏了数据库中的数据。本系统用户密码使用md5不可以逆加密,保证用户密码安全。通过数据库安全机制的管理,可以防止以上情况的发生,从而加强数据库的安全。

第五章系统功能设计

智能运维管理平台建设包含智能巡检分析系统、备品备件库存管理系统、运维人员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绩效考核系统、系统管理模块等五个子系统、一模块以及统一登录入口。

●统一登录入口:引入用户单点登录概念,用户只需要一次登录就可进入各个系统,

方便用户使用及统一管理。

●智能巡检分析系统:通过结合最新的计算机技术、信息分析技术,对巡检任务的制

定、巡检任务的执行以及巡检任务执行结果进行全程管控,可智能分析发现异常并生成告警通知集控中心及风电场。

●运维人员管理系统:对运维人员信息进行统一管理,通过对运维人员基础信息、技

能水平、故障处理经验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为不同故障处理提供集控调配建议,为集控提供技能人员支持。

●档案管理系统:建立档案电子化管理,可以有效对旧有档案进行稽核检查,便于档

案管理。

●绩效考核系统:结合智能巡检分析系统中巡检任务执行情况、设备运行健康情况、

备品备件调配及时率、考试成绩、日常工作表现等,通过数据建模进行分析,自动对考核人员的月度个人绩效进行评分,为决策者提供依据。

5.1统一登录入口

智能运维管理平台提供统一登录入口进行登录,登录后根据用户角色权限分配及呈现根据其权限访问平台上的相应应用和信息资源。平台入口的功能、性能、使用方便程度对整个平台的实施效果有决定性的作用,主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1. 用户登录后系统根据用户的权限展示用户所能阅读的内容和能使用的功能。

2. 统一登录页面及个人空间是整个平台的形象象征,设计上简洁生动,在视觉效果上不断出新。

3. 其它功能:个人信息修改、密码修改、找回密码、退出系统等功能。

5.2智能巡检分析系统

智能巡检分析系统通过结合最新的计算机技术、信息分析技术与实际工作流程,对设备巡检工作执行过程、执行方式进行优化改善,极大地提高了巡检工作的规范化及科学化水平,保障了巡检过程有效、可控,杜绝了对巡检人员无法科学、准确考核与监控的现象,有效地保障了被巡检设施经常处于良好状态。

根据对巡检工作的分析,本系统分为7个模块,分别为:设备信息管理模块、参数管理模块、巡检表管理模块、巡检任务管理模块、巡检任务执行模块、智能分析模块。系统功能模块图见图5.2-1。

图5.2-1智能巡检分析系统功能模块图

5.2.1设备信息管理模块

设备信息管理模块对巡检设备的基础信息进行统一管理,结合二维码对设备进行唯一

标识,使设备管理脱离杂乱管理、追溯巡检情况困难等状况。通过将二维码与基础信息、巡检结果进行关联,使用人员可随时通过移动端扫描二维码查询设备的基础信息及历史巡检信息。此模块包括的功能有:设备类型管理、设备基础信息维护(新增/修改/删除)、设备信息查询、二维码扫描/录入/生成等。本模块同时支持WEB端及移动端。

5.2.2参数管理模块

对巡检过程中各检查项的参数进行管理维护,为智能分析模块进行数据分析提供数据支撑,包括的功能有:新增参数、修改参数、删除参数、查询参数、参数范围设定等。本模块同时支持WEB端及移动端。

5.2.3巡检表管理模块

根据巡检需求对巡视表进行定制,包括的功能有:新建巡检表、编辑巡检表、查询巡检表、删除巡检表。通过此模块可以根据需求灵活配置巡检表,从而支撑不同设备类型巡检的需求。本模块同时支持WEB端及移动端。

5.2.4巡检任务管理模块

根据巡检任务类型及需求,对巡检任务执行频度、执行时间、执行人员等进行指定,并形成巡检任务下发至巡检人员,巡检人员完成巡检任务并提交巡检报告后,系统进行记录保存,使整个巡检过程可管理、可追溯、可控制。巡检任务的完成情况也可作为巡检人员绩效评分的参考依据。本模块同时支持WEB端及移动端。

5.2.5巡检任务GIS辅助模块

在执行巡检任务时,系统会根据此次巡检所需巡查的设备列表,在GIS地图上标注各设备的位置、信息及建议巡检线路,为巡检人员高效开展巡检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5.2.6巡检任务执行模块

在执行巡检任务时,巡检人员使用移动端扫描设备二维码,可获取设备的基础信息、

历史巡检记录及巡检表,巡检人员按照巡检表要求逐项完成巡检任务,并将巡检结果提交系统。本模块仅支持移动端,在执行巡检任务时支持文字、图像、视频的巡检资料提交。

5.2.7智能分析模块

1、实时分析

在巡检人员执行巡检任务时,随着巡检数据的输入,系统实时参照标准参数值进行分析,如果发现设备数据在标准参数值范围内,实时出现告警,提醒巡检人员设备出现问题,需进一步检查核实。

2、巡检结果分析

巡检人员执行完成巡检任务并提交巡检结果后,系统根据参数标准值数据对巡检结果进行智能分析,记录分析结果并自动发现巡检结果中设备存在的异常,并形成信息发送至智能告警模块。

5.2.8智能告警模块

根据智能分析模块分析的结果,形成的告警信息在系统中通知相关人员的同时通过短信/IVR的方式告知集控中心及风电场。

5.2.9短信/IVR接口模块

提供短信/IVR接口,在发现设备异常时可按需为指定用户发送短信或提供IVR服务。

5.3备品备件管理系统

备品备件管理方面存在数据分散、统计时间长, 备品备件经常发生转移时在帐面上不能及时反映,盘点工作量极大、信息反映不及时,从而导致备品备件重复购置,使企业成本大幅增加,影响企业效益。为了加强备品备件管理

,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科学的决策依据,本系统基于二维码技术

企业自动化运维平台设计方案

企业自动化运维平台设计方案

目录 1.企业运维现状与发展趋势 (3) 2.企业运维存在的问题与需求 (3) 2.1运维人员的工作效率与工作主动性需要提升 (4) 2.2需要建立一套高效的运维机制 (4) 2.3缺乏高效的运维技术工具 (4) 3.业务流程标准化与健全运维管理制度 (5) 3.1实现业务流程标准化,为自动化运维打好基础 (5) 3.2建立完整、全面的运维管理制度,为自动化运维的实现保驾护航 (8) 4.自动化运维技术路线选型 (9) 4.1自动化运维概述 (9) 4.2开源运维工具的应用场景与优势 (9) 4.3Saltstack 实现服务器部署的自动化 (14) 5.自动化运维方案设计 (18) 5.1自动化运维规划图 (18) 5.2自动化运维平台模块设计 (20) 6企业自动化运维方案总结 (21)

1.企业运维现状与发展趋势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运维人员需要面对越来越复杂的业务和越来越多样化的用户需求,不断扩展的应用需要越来越合理的模式来保障运维服务能灵活便捷、安全稳定地持续。某企业从初期的几台服务器发展到庞大的数据中心,单靠人工已经无法满足在技术、业务、管理等方面的要求,那么标准化、自动化、架构优化、过程优化等降低运维服务成本的因素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其中,自动化开始代替人工操作在企业的运维过程中逐渐体现出来了强大的优势。 运维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自动化作为其重要属性之一已经不仅仅只是代替人工操作,更重要的是深层探知和全局分析,关注的是在当前条件下如何实现性能与服务最优化,同时保障投资收益最大化。通过自动化运维能最大限度地在更少的维修时间内实现运维目标,提高运维服务质量。因此, 对于越来越复杂的运维来说,将人工操作逐渐改变为自动化管理是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2.企业运维存在的问题与需求 某企业初期只有文件共享和邮件服务等几台服务器,运维工作完全由人工操作,随着企业的发展,新业务系统不断上线企业建设了中心机房,运维工作还是以人工为主,但是这一阶段增加了网络管理系

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之运维篇

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之运维篇

散,自我认可度低,团队人员流动率较大。情况往往是某人好不容易成为熟练工了,却因为看不到职业前景或感觉不受重视而提出辞职。这些中坚力量的离职,会造成客户满意度和运维质量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出现波动。 (4)服务商难管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服务不及时,有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IT运维服务外包存在一定风险,关键在于对于IT运维服务外包供应商的管理不到位,具体体现在招标环节疏于审查、过程监督环节疏于监管、以及事后评价环节疏于考核。通过在招标环节加强对供应商资质、能力水平、案例等考察可以有效包括准入关;通过在服务过程中加强监督可及时发现供应商服务提供能力的异常;通过事后评价可以建立供应商的退出机制,保证供应商提供优秀的服务。 1.2 IT运维服务问题分析 从以上现象可以看出,IT运维服务的所有问题的根源都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问题,包括流程管理的问题、评价管理的问题、应急管理的问题等等。主要包括:

(1)IT运维服务管理方式缺乏创新。 IT 运维服务管理方式包括自营管理和外包管理,随着IT系统复杂程度的增加,对于IT运维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自营服务的成本已远远大于外包服务的成本,在某些非关键的领域,应该引入IT运维服务外包这一创新管理模式以降低服务成本,同时将组织自身的IT运维人员解放出来,做更有价值和意义的工作。 (2)IT运维服务管理不规范。 IT运维服务人员很忙碌却得不到业务部门认可的根本原因是双方缺少IT运维服务沟通的基本语言,也就是IT运维服务管理规范不明确,导致业务部门对于IT运维服务部门提供哪些服务不清晰、提供服务的流程不清晰、对于服务的评价指标不清晰,同时也导致IT运维服务人员工作职责不清晰、人员间工作交接不顺畅、服务过程缺少监督等。 (3)工作分工设计不合理,忽视梯队建设。 人员管理问题,根源在于运维工作分配不合理,业绩无法考核。若将运维人员分成一、二、三线支持,不同运维人员各司其职,能使有限的

运维管理系统方案

运维管理系统方案 概述 伴随着企事业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事业服务器的增多,企事业管理的信息化,企事业网络管理也变的越来越重要。一旦网络、服务器、数据库、各种应用出现问题,常常会给企事业造成很大的损失。怎样能7x24小时检测网络系统的运行情况,避免各种故障的发生,改进传统的网络管理方式来适企事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因此,运维管理系统就有他的必要性。一个完备的运维管理系统能够提供7x24小时检测网络、服务器、数据库、各种应用系统,及时发现将要出现的问题,并通过短信、Email、声音报告给运维管理人员。运维管理人员就可以及时排除故障,避免造成重大损失。 运维管理系统的功能: 故障发现与警报; 记录日常运维日志信息; 服务器故障统计; 服务器软硬件信息统计; 服务进程管理; 将数据信息存储到数据库,并使用图形方式直观的展示出来; 权限、密码管理; 将数据生成报表。 运维管理系统的特点: 邮件和短信实时故障报警; B/S结构,能够通过web对远程服务器下达指令; 监控服务器和被监控服务器之间通过python socket来发送信息; 统计日常故障处理,以便下次出现同样故障时能够更快的解决问题; 实现自动化管理和自动化监控; 安全管理服务器性能; 操作流程统计与管理。

系统结构 运维管理系统采用B/S构架,运维管理人员随时随地可以对服务器进行管理、配置及故障处理。它是将部署在同一个局域网内的所有服务器统一管理,服务器之间的信息通讯、指令发送、运维管理都通过python来实现。监控服务器端负责采集、统计和分析数据,在数据出现异常时发送报警信息到管理员的email、手机中,并将错误日志存储到数据库中。 运维管理系统主要通过LAMP服务器、python编程、snmp和shell编程来实现。在被监控端安装python服务,并在被监控服务器上部署python程序和shell脚本用于接受监控服务器端指令、信息采集并发送会监控服务器端。监控服务器端部署python程序和LAMP服务器,用于发送指令、接受数据信息、存储数据、统计数据以及异常报警。 运维管理人员日常通过web浏览器远程登录监控管理系统,检测各被监控服务器的运行状态、服务状态、防火墙配置、进程信息、操作日志等信息。在出现异常时,通过运维系统可以查看到具体的异常服务器、进程等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来处理异常。

平台安全系统运维保障方案设计

实用文档 平台运维保障方案 1.目的 为了保障平台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规范信息系统日常操作及维护阶段安全要求,特制订此方案。 2.系统日常操作及维护管理 2.1.建立双向联动责任人机制 所有涉及到业务平台的资源,包括主机操作系统、应用系统、网络设备和安全设备,指定电信接口人和支撑单位接口人双向联动,由电信公司指定维护接口人专门负责对接支撑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和维护人员,电信公司的接口人对支撑单位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支撑单位对业务系统的日常操作和维护按照本方案进行记录,做到责任到人,保证各个业务平台的正常运行。 2.2.操作系统日常操作及维护 (1)必须严格管理操作系统账号,定期对操作系统账号和用户权限分配进行检查,系 统维护人员至少每月检查一次,并报信息技术管理员审核,删除长期不用和废弃 的系统账号和测试账号。 (2)必须加强操作系统口令的选择、保管和更换,系统口令做到: ●长度要求:8位字符以上; ●复杂度要求:使用数字、大小写字母及特殊符号混合; ●定期更换要求:每90天至少修改一次。 (3)支撑单位维护人员需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病毒查杀工作,平均频率应不低于 每月一次,重大安全漏洞发布后,应在3个工作日内进行上述工作。为了防止网 络安全扫描以及病毒查杀对网络性能造成影响,应根据业务的实际情况对扫描时 间做出规定,需安排在非业务繁忙时段。技术负责人应为每个系统指定专门的系 统维护人员,由系统维护人员对所负责的服务器进行检查,至少每天一次,确保

各系统都能正常工作;监控系统的CPU利用率、进程、内存和启动脚本等使用情况。 (4)当支撑单位维护人员监测到以下几种已知的或可疑的信息安全问题、违规行为或 紧急安全事件系统时,应立即报告技术负责人,同时采取控制措施,并进行记录: a)系统出现异常进程; b)CPU利用率,内存占用量异常; c)系统突然不明原因的性能下降; d)系统不明原因的重新启动; e)系统崩溃,不能正常启动; f)系统中出现异常的系统账户; g)系统账户口令突然失控; h)系统账户权限发生不明变化; i)系统出现来源不明的文件; j)系统中文件出现不明原因的改动; k)系统时钟出现不明原因的改变; (5)系统日志中出现非正常时间登录,或有不明IP地址的登录; (6)系统维护人员对操作系统的任何修改,都需要进行备案,对操作系统的重大修改 和配置(如补丁安装、系统升级等操作)必须向技术负责人提交系统调整方案,由信息技术管理员审核通过后方可实施。操作系统的配置和修改必须在非业务时间进行,重大调整必须提前准备应急预案和回退方案。 (7)保证操作系统日志处于运行状态,系统维护人员应定期对日志进行审计分析,至 少每月审计一次,重点对登录的用户、登录时间、所做的配置和操作做检查,在发现有异常的现象时及时向信息技术管理员报告。 (8)系统维护人员应设置操作系统日志归档保存功能,历史记录保持时间不得低于一 年。

运维监控管理平台建设方案(参考)

IT运维监控管理平台 建设方案 XXXXXXX

目录 第1章概述 (4) 1.1 建设背景 (4) 1.2 建设目标 (4) 1.3 建设思路 (5) 第2章系统总体设计 (6) 2.1 总体架构 (6) 2.2 设计原则 (7) 2.3 运维管理体系架构设计 (8) 2.3.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8) 2.3.2 监控采集层 (9) 2.3.3 数据处理层 (9) 2.3.4 运行展现层 (9) 2.4 系统技术路线 (10) 2.4.1 采用Java语言开发 (10) 2.4.2 采用J2EE框架 (11) 2.4.3 采用WebService进行数据互连互通 (11) 2.4.4 数据库技术 (13) 2.4.5 性能控制 (14) 2.4.6 开发、运行环境 (14) 2.5 应用接口总体设计 (14) 2.5.1 系统内部集成接口 (14) 2.5.2 与基础运维管理工具的集成接口 (15) 2.5.3 与ITSM系统的集成接口 (15) 2.5.4 与相关外部系统的统一身份认证与单点登录接口 (15) 2.6 系统安全设计及部署 (16) 2.6.1 输入检验 (16) 2.6.2 GET请求和Cookie中的敏感数据 (16)

2.6.3 防通过嵌入标记实现的攻击 (16) 2.6.4 防口令猜测功能 (17) 2.6.5 页面和字段级的权限控制 (17) 2.6.6 系统安全架构 (17) 第3章系统功能设计 (18) 3.1 动环监控 (18) 3.1.1 配电柜监测 (18) 3.1.2 配电开关及电流监控 (18) 3.1.3 发电机监控 (19) 3.1.4 ATS监测 (19) 3.1.5 STS监测 (19) 3.1.6 UPS监控子系统 (20) 3.2 统一门户子系统 (20) 3.2.1 信息主管领导内容展示 (21) 3.2.2 运维人员内容展现 (21) 3.2.3 一般用户内容展现 (22) 3.3 IT运行监控子系统 (22) 3.3.1 基础平台功能 (22) 3.3.2 网络设备管理 (24) 3.3.3 服务器监控管理 (27) 3.3.4 存储监控管理 (30) 3.3.5 数据库监控管理 (30) 3.3.6 中间件监控管理 (31) 3.3.7 web与应用监控管理 (32) 3.3.8 虚拟化监控管理 (33) 3.3.9 IP地址管理管理 (34) 3.3.10 信息点管理 (35) 3.3.11 告警监控管理与转发处理 (36) 3.3.12 综合监控管理 (37)

智能化运维管理系统设计

1.1智能运维管理系统 1.1.1设计目标 公安将关键业务运行于IT网络系统之上,那么该系统是否能够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业务是否能够正常运行的关键之所在。但目前普遍管理人员经常面临的问题是:网络变慢了、设备发生故障、应用系统运行效率很低、想升级改造系统但无法说清问题的真实原因。网络系统的任何故障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妥善处理都将会导致很大的影响甚至会成为灾难。因此,如何保障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实现:预知故障,即在故障发生之前发现故障;实时告知,即在第一时间将故障情况通知相关的管理人员;有效处理,即在预定的时间内处理故障,若未及时处理将采取升级措施;以上问题简单来说,如何实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通知相关人员”,“第一时间处理问题”,成为智能运维管理系统主管关注的重点问题。 本系统设计目标是建设一套对平台服务器、服务软件模块、数字视频设备、监控摄像头和图像质量进行定时巡检诊断、故障记录、告警、统计分析、故障旁路、设备和软件模块整合于一体的智能化运维管理系统。 1.1.2系统组成结构 系统由设备巡检服务器、视频信号诊断服务器、报警转发服务器、网管客户端和数据库组成。 设备巡检服务器通过向各本服务器、服务软件模块、数字视频设备发送巡

检指令来获取设备运行状态,对于故障设备,按照服务器热备策略自动启动备份服务器(如流媒体服务器),或重启设备和服务模块,以实现故障旁路和自动恢复功能。 视频信号诊断服务器对系统内视频信号轮巡检测,检测结果在数据库自动产生记录并告警; 故障信号通过报警转发服务器向网管客户端、手机和电子邮件发送告警信息。 为了提高故障检测诊断效率,增强故障发现的实时性,设备巡检服务器可以分布部署,设计在每个分局部署一台设备巡检服务器,负责对本网络区域内设备的巡检。 报警转发服务器和数据库仍利用一期的设备,无需另外配置。 系统原理结构图如图4.5所示。

运维应用管理平台运维服务介绍

1.1 系统维护服务要求 1.1.1 维护服务要求 1.应答方在保修期内应提供免费的系统维护服务,保修期为自系统终验证 书签署之日第二天起12个月。 2.应答方应根据系统维护服务的范围和要求,提出针对广东移动掌上运维 应用管理平台的后期维护方案,包括故障处理的流程、响应时间、管理 体制、维护人员和工具配备等。 3.应答方应提供7x24小时的现场维护人员(不少于3人)。应答方的技术 支持人员应具有不少于三年开发和维护经验,应答方应标时必须提供详 细的维护人员名单,名单中必须列明各人员的学历、工作经验等信息, 并经由需求方确认。 4.应答方支持终端侧重要需求的快速响应,应答方有责任在需求方要求的 时间内支持重要需求的快速开发和部署上线。 5.应答方为系统故障的第一响应方。应答方有责任在需求方要求的时间内 首先响应需求方的要求,并负责召集设备供应商共同对系统软、硬件设 备的安装、联通测试及运行维护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和故障排 除。 6.应答方应提供详细的故障处理方案,该方案必须经需求方评审通过。故 障处理方案必须针对不同故障等级分别制定,故障等级划分包括但不限 于: 紧急故障:系统核心业务瘫痪,无法提供服务; 严重故障:系统核心业务仍能提供服务,但是性能受到严重影响; 一般故障:系统核心业务不受影响; 7.在紧急故障发生时,应答方应在15分钟内响应,1小时之内赶赴现场, 2小时内对故障进行紧急处理,恢复业务基本运行。因不可抗力致使应 答方未按时到达现场除外。 8.在严重故障发生时,应答方应在30分钟内响应,2小时之内赶赴现场, 4小时内对故障进行紧急处理,恢复业务基本运行。因不可抗力致使应

IT运维监控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IT运维监控管理平台建设方案(此文word格式,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修改套用)

目录 第1章概述 (5) 1.1 建设背景 (5) 1.2 建设目标 (5) 1.3 建设思路 (6) 第2章系统总体设计 (7) 2.1 总体架构 (7) 2.2 设计原则 (8) 2.3 运维管理体系架构设计 (9) 2.3.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9) 2.3.2 监控采集层 (10) 2.3.3 数据处理层 (10) 2.3.4 运行展现层 (10) 2.4 系统技术路线 (11) 2.4.1 采用Java语言开发 (11) 2.4.2 采用J2EE框架 (12) 2.4.3 采用WebService进行数据互连互通 (12) 2.4.4 数据库技术 (14) 2.4.5 性能控制 (15) 2.4.6 开发、运行环境 (15) 2.5 应用接口总体设计 (15) 2.5.1 系统内部集成接口 (15) 2.5.2 与基础运维管理工具的集成接口 (16) 2.5.3 与ITSM系统的集成接口 (16) 2.5.4 与相关外部系统的统一身份认证与单点登录接口 (16) 2.6 系统安全设计及部署 (17) 2.6.1 输入检验 (17) 2.6.2 GET请求和Cookie中的敏感数据 (17) 2.6.3 防通过嵌入标记实现的攻击 (17)

2.6.4 防口令猜测功能 (18) 2.6.5 页面和字段级的权限控制 (18) 2.6.6 系统安全架构 (18) 第3章系统功能设计 (19) 3.1 动环监控 (19) 3.1.1 配电柜监测 (19) 3.1.2 配电开关及电流监控 (19) 3.1.3 发电机监控 (20) 3.1.4 ATS监测 (20) 3.1.5 STS监测 (20) 3.1.6 UPS监控子系统 (21) 3.2 统一门户子系统 (21) 3.2.1 信息主管领导内容展示 (22) 3.2.2 运维人员内容展现 (22) 3.2.3 一般用户内容展现 (23) 3.3 IT运行监控子系统 (23) 3.3.1 基础平台功能 (23) 3.3.2 网络设备管理 (25) 3.3.3 服务器监控管理 (28) 3.3.4 存储监控管理 (31) 3.3.5 数据库监控管理 (31) 3.3.6 中间件监控管理 (32) 3.3.7 web与应用监控管理 (33) 3.3.8 虚拟化监控管理 (34) 3.3.9 IP地址管理管理 (35) 3.3.10 信息点管理 (36) 3.3.11 告警监控管理与转发处理 (37) 3.3.12 综合监控管理 (38) 3.3.13 综合报表管理 (39)

云平台运维建设方案

xxx区国土资源 一张图工程和服务平台系统基础支撑平台与运维保障平台 建 设 方 案

目录 1项目概述 (2) 1.1项目背景 (2) 1.2项目目标 (2) 1.3建设内容 (2) 2现状及需求分析 (3) 2.1信息化现状 (3) 2.2存在的问题 (4) 2.2.1运维保障面临主要问题 (4) 2.2.2现有保障手段不能满足需求 (4) 2.2.3管理运维问题 (5) 3方案总体设计 (6) 3.1设计原则 (6) 3.2总体架构设计 (7) 3.3实施思路 (7) 4虚拟桌面技术方案设计 (10) 5服务器虚拟化方案设计 (11) 6业务系统运维保障设计 (13) 6.1架构设计 (13) 6.2业务系统应急 (14) 6.3数据保障 (15) 6.4运维迁移 (15) 7项目实施计划 (16) 8项目组织保障 (17) 8.1工作领导小组 (17) 8.2项目专家小组 (17) 8.3项目技术小组 (17)

1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国土资源“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建设(以下简称“一张图”工程)是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的一项核心内容。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运用现代科技信息手段规范和创新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0〕81号)、《山东省国土资源系统‘一个平台、两个市场’建设方案的通知》(鲁国土资发〔2011〕33号)和《青岛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青土资房发〔2012〕465号)等一系列文件的要求,青岛市国土房管局xxx 分局拟开展xxx区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和服务平台系统基础支撑平台及运维保障平台建设,为一张图工程和服务平台系统搭建安全、可靠的基础设施环境,为全局信息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项目目标 基础支撑平台及运维保障平台的建设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1)通过加强对业务内网、办公网、互联网的安全管理,实现生产数据和涉密信息的集中存放和管理,保证信息安全; (2)通过为32个乡镇国土所提供云端虚拟桌面服务,保障数据不在国土所用户的终端设备上落地的基础上,实现各项数据及业务应用的便捷接入,有效促进业务协 同; (3)通过运维保障平台的建设,为全区国土资源用户提供一致、高度可用、高度可扩展的服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系统停机,全面支持国土全系统的业务连续性; (4)通过云平台建设,充分整合已有资源,实现IT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建设。 1.3建设内容 基础支撑平台及运维保证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建设内容:

(完整word版)云平台运维建设方案

xxx 区国土资源 一张图工程和服务平台系统 基础支撑平台与运维保障平台





目录
1 项目概述 ................................................................................................................................... 2
1.1 项目背景 ................................................................................................................................. 2 1.2 项目目标 ................................................................................................................................. 2 1.3 建设内容 ................................................................................................................................. 2
2 现状及需求分析 ........................................................................................................................ 3
2.1 信息化现状 ............................................................................................................................. 3 2.2 存在的问题 ............................................................................................................................. 4
2.2.1 运维保障面临主要问题 ................................................................................................. 4 2.2.2 现有保障手段不能满足需求 ......................................................................................... 4 2.2.3 管理运维问题 ................................................................................................................. 5
3 方案总体设计............................................................................................................................6
3.1 设计原则 ................................................................................................................................. 6 3.2 总体架构设计 ......................................................................................................................... 7 3.3 实施思路 ................................................................................................................................. 7
4 虚拟桌面技术方案设计 .......................................................................................................... 10
5 服务器虚拟化方案设计 .......................................................................................................... 11
6 业务系统运维保障设计 .......................................................................................................... 13
6.1 架构设计 ............................................................................................................................... 13 6.2 业务系统应急 ....................................................................................................................... 14 6.3 数据保障 ............................................................................................................................... 15 6.4 运维迁移 ............................................................................................................................... 15
7 项目实施计划.......................................................................................................................... 16
8 项目组织保障.......................................................................................................................... 17
8.1 工作领导小组 ....................................................................................................................... 17 8.2 项目专家小组 ....................................................................................................................... 17 8.3 项目技术小组 ....................................................................................................................... 17

智能化IT运维管理平台方案建议书

智能化IT运维管理平台 方案建议书

目录 1技术方案概述 (6) 1.1编制说明及依据 (6) 1.1.1编制说明 (6) 1.1.2编制依据 (6) 2项目需求分析 (10) 2.1成果预期与成果目标 (10) 2.2对项目的解读与理解 (11) 2.2.1强化主动监控,实现集中管理 (11) 2.2.2快速定位故障,减少维护成本 (11) 2.2.3提升主动管理、辅助分析决策 (12) 2.2.4直观运行展现,快速指挥调度 (12) 2.2.5规范日常流程,有序高效协作 (12) 2.3主要问题、重点及难点的阐述 (12) 2.3.1实现统一监控、处置及展现 (13) 2.3.2完整、有效、统一的配置管理库 (13) 2.3.3符合ITIL规范的基础服务流程 (14) 2.3.4可灵活定制的运维流程引擎 (14) 2.3.5通过服务目录、服务级别管理提升运维服务质量 (15) 2.3.6简单易用的报表设计器 (15) 2.3.7统一的运维服务门户 (16) 2.3.8面向不同运维视角的个人工作台 (16) 2.3.9完善、严格的权限和认证管理 (16) 2.3.10标准、灵活的开放接口和扩展需求 (17) 3体系及制度建设 (18) 2

3.1参考标准与方法论 (18) 3.1.1运维体系参考标准规范 (18) 3.1.2IT运维管理成熟度分析 (19) 3.1.3运维体系建设方法论 (21) 3.2运维管理体系规划 (24) 3.2.1运维管理规划目标 (24) 3.2.2运维管理总体规划 (24) 3.3运维管理管理制度建设 (26) 3.3.1运维流程管理规范 (26) 3.3.2IT运维操作管理规范 (26) 3.3.3进行运维服务提升评估 (27) 4平台技术方案 (28) 4.1总体设计方案 (28) 4.1.1总体设计技术路线 (28) 4.1.2系统总体功能架构 (29) 4.2功能设计方案 (31) 4.2.1资产配置管理库(CMDB) (31) 4.2.2集中监控管理(监控中心) (48) 4.2.3操作审计管理(操作中心) (115) 4.2.4运维服务流程(流程中心) (123) 4.2.5运维统计分析(度量中心) (179) 4.2.6运维管理门户 (189) 4.3非功能设计方案 (225) 4.3.1系统性能设计 (225) 4.3.2系统扩展性设计 (225) 4.3.3系统安全性设计 (229) 3

XXIT运维监控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XXIT运维监控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IT运维监控管理平台建设方案XXXXXXX 目录第1章概述3 1.1 建设背景3 1.2 建设目标3 1.3 建设思路 4 第2章系统总体设计5 2.1 总体架构 5 2.2 设计原则6 2.3 运维管理体系架构设计7 2.3.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7 2.3.2 监控采集层8 2.3.3 数据处理层8 2.3.4 运行展现层8 2.4 系统技术路线9 2.4.1 采用Java语言开发9 2.4.2 采用J2EE框架10 2.4.3 采用WebService进行数据互连互通10 2.4.4 数据库技术12 2.4.5 性能控制13 2.4.6 开发、运行环境13 2.5 应用接口总体设计13 2.5.1 系统内部集成接口13 2.5.2 与基础运维管理工具的集成接口14 2.5.3 与ITSM系统的集成接口14 2.5.4 与相关外部系统的统一身份认证与单点登录接口14 2.6 系统安全设计及部署15 2.6.1 输入检验15 2.6.2 GET请求和Cookie中的敏感数据15 2.6.3 防通过嵌入标记实现的攻击15 2.6.4 防口令猜测功能16 2.6.5 页面和字段级的权限控制16 2.6.6 系统安全架构16 第3章系统功能设计17 3.1 动环监控17 3.1.1 配电柜监测17 3.1.2 配电开关及电流监控17 3.1.3 发电机监控18 3.1.4 ATS监测18 3.1.5 STS监测18 3.1.6 UPS监控子系统19 3.2 统一门户子系统19 3.2.1 信息主管领导内容

展示20 3.2.2 运维人员内容展现20 3.2.3 一般用户内容展现21 3.3 IT运行监控子系统21 3.3.1 基础平台功能21 3.3.2 网络设备管理23 3.3.3 服务器监控管理26 3.3.4 存储监控管理29 3.3.5 数据库监控管理29 3.3.6 中间件监控管理30 3.3.7 web与应用监控管理31 3.3.8 虚拟化监控管理32 3.3.9 IP地址管理管理33 3.3.10 信息点管理34 3.3.11 告警监控管理与转发处理35 3.3.12 综合监控管理36 3.3.13 综合报表管理37 3.4 IT服务管理子系统38 3.4.1 功能特点38 3.4.2 服务台管理41 3.4.3 服务目录管理42 3.4.4 服务请求管理42 3.4.5 事件管理43 3.4.6 问题管理43 3.4.7 变更管理44 3.4.8 值班管理44 3.4.9 公告管理45 3.4.10 IT运维报告45 3.4.11 用户管理46 第4章培训方案46 第5章系统价值47 第6章售后服务47第1章概述1.1 建设背景随着近年来经济的进一步迅速发展,企事业机关单位IT运行环境日趋复杂,运行监控工作难度加大,尤其是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信息系统越来越多,各类系统越来越复杂,系统的关联度也越来越高。数据处理量成倍增长,而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发展,网上应用系统也越来越多,使IT 系统运行环境变得更加复杂,造成了机房管理、系统监控、运行维护工作十分困难的局面。虽然信息中心各科室对已经有各的监控管理手段,但缺乏一个集中、统一的监控平台,及时发现与解决网络、硬件、安全设备、操作系

IT运维管理平台

简单运维 轻松管理 统一门户管理 云基础架构管理 管理 统计报表 无线管理 业务服务管理 数据中心管理 @ 告警管理

RIIL-BMC,综合业务管理平台 以IT业务价值为核心,帮助企业构建可视、智能的IT一体化管理动态模型,通过端到端海量IT数据的实时透视与分析,洞察企业IT正在发生的一切,为企业IT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与最佳实践指引,提升企业IT运营管理水平,挖掘IT 业务价值。 统一门户管理 整合运维数据,打造个性化的信息看板 Portal一体化门户定位于连接RIIL各产品、各模块的统一访问门户,为用户提供整合的资源信息、统一的用 户登录认证、个性化的管理界面等服务 业务服务管理 业务运行状况有效度量与数据分析,快速定位业务故障点 业务服务管理帮助IT管理者全局掌握业务的运行状态和健康水平,了解动态变化趋势,快速查明问题源,降 低运营风险。同时可直观反映IT资源的运行状况对应用系统、核心业务以及用户的影响,遇到故障帮助IT人

业务体验分析 基于嗅探技术获取用户体验数据,提升用户满意度 关注用户满意度,实时监测各关键应用性能,提供详细的性能和故障现场数据,分析业务交易服务质量,构建以业务为中心的业务管理视图。帮助客户了解其业务应用系统的使用情况及最终用户的体验情况。 告警管理 智能化故障关联分析,提升故障处理时效 告警管理帮助管理人员实时掌握所有业务系统的运行状态,一旦发现异常,快速定位问题根源点,并主动通知责任人,采用直观的可视化方式进行故障分析管理,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提升整体故障处理的工作效率。 无线管理 多厂商,有线、无线一体化管理 支持对锐捷、H3C、华为、Cisco、Aruba、Juniper、中兴等无线设备的的全方位管理。图形化展现无线设备及用户分布情况,用户体验好坏直观可视

itop运维综合管理系统平台使用手册簿

xxxx运维综合管理平台 操作手册V1.0 xxxx(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变更记录

目录 1. 平台介绍 (4) 1. 概述 (4) 2. 平台架构 (4) 2.1展示层 (5) 2.2功能层 (7) 2.3技术层 (8) 2.4外部接口层 (8) 1. xxxx运维综合管理平台软件功能 (9) 2.1服务台 (9) 2.2自助服务中心 (10) 2.3配置管理模块 (11) 2.4事件管理模块 (13) 2.5问题管理模块 (17) 2.6变更管理模块 (19) 2.7服务管理模块 (22)

1.平台介绍 1.概述 xxxx运维综合管理平台是为了业务需要进行开发,适用于IT服务的日常运维管理。它基于ITSS最佳实践,适应符合ITSS最佳实践的流程,同时它又很灵活,可以适应一般的IT服务管理流程。 xxxx运维综合管理平台的功能包括: ?记录IT配置项(如服务器、应用程序、网络设备、虚拟机、联系人、位置、VLAN 等)及其各个配置项之间的关联关系; ?管理事件、用户请求和变更审批与执行等; ?归档IT服务及与外部供应商的合约,包括SLA(服务级别协议); ?手动或脚本方式导出所有信息; ?批量导入或同步/联调所有来自外部平台的数据; xxxx运维综合管理平台基于Apache/IIS、MySQL和PHP,它可以在任何支持这些程序的操作平台上运行,如Windows、Linux(Debian、Ubuntu和Redhat)、Solaris和MacOS X等。此外,由于平台是基于B/S架构的应用程序,不需要在用户电脑上部署任何客户端,只需要一个简单的Web浏览器(IE 8+、Firefox 3.5+、Chrome或Safari 5+)即可使用。 2.平台架构 平台架构如下图所示:

煤矿智能化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办法

**煤矿辅助智能化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提高矿井智能化运行管理水平,保障系统维护质量,避免因设备维护不力造成信息传递不畅、监测监控失效等事故发生,充分发挥智能化系统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管理规定依据《煤矿安全规程》、《贵州省煤矿智能机械化建设与验收暂行办法》,结合矿实际情况制定。 第三条管理规定按照“统一管理、相互协作”的原则对智能化系统设备及线缆实行管理。 第四条全矿各科室应遵循管理规定的规定,对各系统进行规划、安装、使用、维护及管理。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 第五条为切实加强对矿智能化工作的领导,促进矿智能化工作协调发展,成立**煤矿智能化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矿长 副组长:机电副矿长 成员:其他矿级领导、副总师、机电科长、供应科科长及调度室主任。机电副矿长具体负责日常业务管理及考核。 第六条矿领导主要职责: (一)矿长对全矿智能化管理负全面领导责任。

(二)机电矿长分管智能化工作,对现场网络、工业电视、智能系统管理负直接领导责任,对因机电设备原因无法通讯、无法供电,影响智能化管理负直接领导责任。 (三)总工程师负责对智能化的技术管理、工艺技术的优化负直接领导责任和技术责任。 第七条机电科主要职责: (一)负责组织和协调全矿智能化管理工作,是全矿的智能化系统的主管部门,负责智能化系统方案,设备点布置、线缆敷设的需求调研、规划和上报等工作; (二)负责编写智能化系统设备、线缆日常维护和保养的质量标准化规范,负责矿井生产过程中的数据管理; (三)依据质量标准化要求,对井下系统设备安装、线缆敷设、标识牌的悬挂等进行统一的质量标准化建设和考核; (四)负责智能化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的制定、修订执行,监督矿各单位严格落实管理责任制,健全智能化管理体系; (五)贯彻落实集团智能化管理的规章制度和要求,并负责组织、管理和实施; (六)负责组织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矿山智能化建设任务,并对智能化管理、工程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与考核; (七)负责智能化资料和智能化部分的建设工作; (八)其他应履行的职责。 第八条各相关科室的主要职责

智能化IT运维管理平台方案建议书

智能化IT运维管理平台方案建议书 1.企业运维现状与发展趋势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运维人员需要面对越来越复杂的业务和越来越多样化的用户需求,不断扩展的应用需要越来越合理的模式来保障运维服务能灵活便捷、安全稳定地持续。 某企业从初期的几台服务器发展到庞大的数据中心,单靠人工已经无法满足在技术、业务、管理等方面的要求,那么标准化、自动化、架构优化、过程优化等降低运维服务成本的因素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其中,自动化开始代替人工操作在企业的运维过程中逐渐体现出来了强大的优势。 运维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自动化作为其重要属性之一已经不仅仅只是代替人工操作,更重要的是深层探知和全局分析,关注的是在当前条件下如何实现性能与服务最优化,同时保障投资收益最大化。 通过自动化运维能最大限度地在更少的维修时间内实现运维目标,提高运维服务质量。 因此, 对于越来越复杂的运维来说,将人工操作逐渐改变为自动化管理是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2. 企业运维存在的问题与需求

某企业初期只有文件共享和邮件服务等几台服务器,运维工作完全由人工操作,随着企业的发展,新业务系统不断上线企业、建设了中心机房,运维工作还是以人工为主,但是这一阶段增加了网络管理系统和环境监控系统,这两个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运维的工作量,基本上实现了运维的半自动化。 企业在发展,运维工作量在不断的增加,企业的运维工作面临以下的问题及需要解决: 2.1 运维人员的工作效率与工作主动性需要提升 在企业运维过程中,只有当故障已经发生并且造成业务影响时才能发现和着手处理,这种被动“救火”不但使运维人员终日忙碌,也使运维本身质量很难提高,导致IT 部门和业务部门对运维服务满意度都不高。 运维人员日常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是处理一些简单重复的问题,而且由于故障预警机制不完善,往往是故障发生后或报警后才会进行处理,使得运维人员的工作经常是处于被动的状态,怎样才能在故障发生前及时发现并把故障处理掉,使运维工作变被动为主动? 2.2 需要建立一套高效的运维机制 企业在运维管理过程中缺少自动化的运维管理模式,没有明确的运维人员角色定义和责任划分,使到问题出现后很难快速、准确地找到根本原因,无法及时地找到相应的人员进行修复和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