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登革热考试题目

登革热考试题目

登革热考试题目
登革热考试题目

登革热应急演练考核试题

单位: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5分,共30分)

1、以蚊虫为主要传播媒介的疾病有登革热、、、

等,以蜱虫为主要传播媒介的疾病有莱姆病、新疆出血热、

、等。

2、登革病毒与乙脑病毒一样,属黄病毒属,有个血清型。

3、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是由登革病毒经和传播引起的两种临床类型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流行。

4、和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染源,病人发病前1天和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较强。

5、登革热内潜伏期天,外潜伏期天。

6、登革热最主要的三大典型临床症状是、、。

7、登革热皮疹在病程第天出现,初期为多形性皮疹。

8、登革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标准:县区内,年度内首次发现病例或1周内,1个县(市、区),发生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

9、登革热治疗高热以为主,慎用,以防诱发G-6PD缺乏的患者发生溶血;对出血症状明显者,应避免。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蚊虫中,一般雄蚊触角的轮毛密而长,而雌蚊的轮毛则疏而短()

2、一般而言,雌蚊需要吸血才能满足卵巢发育的需要。()

3、登革热病例调查重点关注发病前1周至发病后5天活动情况。()

4、白纹伊蚊主要是白天活动的蚊种,每天有上、下午两个高峰。()

5、登革热血象早期表现为白细胞增多,可见异淋巴细胞,但血小板一般减少。()

三、选择题(每题2.5分,共20分)

1、登革热的典型体征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多样性皮疹

B.酒醉貌

C.浅表淋巴结肿大

D.束臂试验阴性

2、登革热的临床表现正确的是()

A.发热,全身疼痛和毒血症状,皮疹、出血和其他症状和体征

B.潜伏期为1—3天,发热同时出皮疹

C.没淋巴结肿大,可有肝脾肿大

D.登革热没重症病例

3、登革热的诊断依据有()

A.流行病学资料:蚊子叮咬史

B.临床表现有发热、疼痛、皮

疹、出血等 C.实验室检查有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登革热病毒分离阳性、登革热抗体阳性 D.以上都是

4、关于登革热的流行环节中,蚊子是()

A.传染源

B.中间宿主

C.储存宿主

D.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

5、蚊虫幼虫的密度调查中,检查100户,结果在20户的80个容器中发现蚊虫幼虫,该调查布雷图指数为()

A.20

B.40

C.60

D.80

6、灭蚊处理前容器指数为60%,处理后容器指数为2%,那么本次处理的绝对密度下降率为()

A.30%

B.58%

C.87%

D.97%

7、滞留喷洒是将药物喷在墙壁、天花板上或走廊、牲畜栏内,以杀死吸血前、后栖息的蚊子。作为滞留喷洒的杀虫剂必须对人畜安全、有持效、对蚊敏感、但不损坏物品。以下杀虫剂可用于室内滞留喷洒的是()

A.马拉硫磷

B. 溴氰菊酯

C.残杀威

D.敌敌畏

8、伊蚊布雷图指数可作为登革热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评估的参考指标。当该指数超过20时,判定为危险,如控制措施不落实有流行风险,低于时,流行将停息。

A.5

B.10

C.15

D.20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输入性登革热病例:

2、登革热疫点:

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请简述虫媒传染性疾病传播的影响因素。

2、发现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如何管理?

3、请从传染源、传播媒介、易感人群及自然环境等四方面分析我县发生登革热暴发疫情的风险。

登革热防控知识

登革热防控知识(一) 登革热由登革热病毒引起,主要由一种名叫白纹伊蚊的蚊子(广东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可分为ⅰ型、ⅱ型、ⅲ型、ⅳ型四个血清型。该病流行季节为夏秋季(即每年的5-10月份),传播迅速,发病率高,容易出现暴发流行,目前无预防针和药物可以预防。 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未发现健康带病毒者。尽早的对这个登革热疾病做出预防措施 1.登革热是怎样传播的?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是通过带有登革病毒的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人而传播。 2.登革热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是什么? 人一般被带有登革病毒的蚊子叮咬后3-15天内发病,主要有以下症状和体征: ①突发高热:一般持续3-7天,体温可达39℃以上。 ②三痛:主要为剧烈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骨痛。 ③三红:面、颈、胸部潮红。 ④出疹:皮肤可有麻疹样、针尖样、白斑样、荨麻疹样等多样性皮疹。 ⑤出血:皮肤、齿龈、鼻腔少量出血。 ⑥乏力以及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3.如何预防登革热? ①水缸、水池、花瓶等贮水容器,每隔3-5天刷洗、换水一次;室外露天的盆、罐及瓶子倒置或掩埋。及时清除单位、住户室内外各类型小积水,如房前屋后、阳台、天台、花盆托盘、各种盆罐容器、废旧轮胎、消防池等。庭院喷水池、假山水池、荷花盆、莲盆等积水无法清除时可采取养鱼等方法,杜绝蚊虫孳生。

②房间装置防蚊网,睡觉时挂蚊帐。 ③到登革热疫区应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裸露皮肤涂蚊虫驱避剂防止蚊虫叮咬。 4.什么情况下可怀疑自己或家人感染了登革病毒? 同时具有以下三条,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①发病前15天内到过有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或当地有登革热疫情发生。 ②发病前15天内有可疑蚊虫叮咬史。 ③出现上述登革热症状和体征。 目前尚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所以,预防是防制登革热的关键措施注意个人防护。睡觉的时候要挂蚊帐、点蚊香;注意白天睡觉要挂蚊帐;出门郊游要穿长袖衣裤;涂防蚊水;如果出现发热、头痛等登革热类似症状要马上到医院就诊。 登革热防控方案(二) 生活中很多的时候是会穿一些流行性的传染性的疾病的,在出现一些流行性的疾病的时候,很多的人就会感染上一些疾病的,最常见的就是登革热这个疾病,在现在的生活中也是存在的,在出现这个疾病的时候是需要及时的防控的,而且需要及时的治疗的,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登革热防控方案。 登革热防治知识?预防登革热首先就要灭蚊,控制传染源最后提高人群抗病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登革热。我们建议大家生活中切断传播途径。饮用水缸或其他饮用水容器要加盖,至少5天天换水1次,不能定期换水的可放养食蚊鱼等,水井要加盖。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 我们建议大家生活中改善卫生环境,消灭伊蚊滋生地。防止积水,消除伊蚊孳生地,富贵竹等阴生水养植物的花瓶。至少5天换水1次,并冲洗植物根部,养有大型水生植物的,要在水中投放灭蚊药物。我们建议大家生活中清理积水。喷洒杀蚊剂消灭成蚊。贮水的水桶、陶瓮、排水槽等至少5天清理换水一次,所有渠道要保持畅通。我们建议大家生活中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注意饮

登革热应急预案

目录 前言 5 一、总则 5 二、组织领导与职责分工 6 三、疫情监测,预警与报告 8 四、疫情处置 9 五、保障措施和应急准备 13 六、疫情应急响应和终止 13 七、预案制定 13 登革热应急预案

前言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蚊媒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该病起病急、传播快、病情严重者可因出血或多器官损害而死亡。在中山市登革热主要由白纹伊蚊传播。自1978年发生建国以来首起较大规模的疫情之后,中山市陆续出现多起局部暴发疫情。中山市发生了一起近30多年来最大规模的登革热疫情,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秩序。 各工地由项目建设单位作为责任主体,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组建专职的灭蚊防控队伍和督导队伍,负责统一协调开展各自项目的灭蚊工作,并结合各自项目的实际,由专人负责落实,定期喷撒药物进行灭蚊,对实施的防控工作建立台账;专项工作小组负责督导施工单位每天彻底清理施工场地、建筑物内(尤其是地下室)及工人生活区积水,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和工人生活区的生活垃圾,对因工程质量需要不能清理的,必须定期喷洒药物,防止蚊虫孳生。项目部应每天早晨上班前检查工人的身体状况,发现可疑患者必须及时送诊,并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严禁工人带病作业。 加强宣传动员工作,充分认识登革热防控的重要性,高度重视登革热防控工作,认真负责地做好对施工企业的宣传力度,施工企业必须对建筑工人积极宣传登革热的危害性及防控的方式、方法等知识,并融入到日常的安全教育中,使工人自觉讲卫生、爱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自我保护。 加强灭蚊防控队伍的培训、指导工作,加强与当地卫计部门的沟通联系,按照市政府的统一布置和当地有关部门统一灭蚊的行动时间、标准,在卫计部门的指导下,项目专项工作小组认真开展对建筑工地和工

登革热诊疗指南(第二版)

登革热诊疗指南 (2014年第2版) 2014-10-11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 一、病原学 登革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登革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45~55nm。登革病毒共有4个血清型(DENV-1、DENV-2 DENV-3和DENV-4),4种血清型均可感染人,其中2型重症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其他型。 登革病毒对热敏感,56℃30分钟可灭活,但在4℃条件下其感染性可保持数周之久。超声波、紫外线、0.05%甲醛溶液、乳酸、高锰酸钾、龙胆紫等均可灭活病毒。病毒在pH 7~9时最为稳定,在-70℃或冷冻干燥状态下可长期存活。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和登革病毒感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以及带毒的媒介伊蚊。 (二)传播途径。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感染后仅有部分人发病。登革病毒感染后,人体可对同型病毒产生持久免疫力,但对异型病毒感染不能形成有效保护,若再次感染异型或多

个不同血清型病毒,机体可能发生免疫反应,从而导致严重的临床表现。 (四)流行特征。登革热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尤其是在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和加勒比海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各省均有输入病例报告,广东、云南、福建、浙江、海南等南方省份可发生本地登革热流行,主要发生在夏秋季,居家待业和离退休人员较多。 三、临床表现 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15天,多数5~8天。 登革病毒感染可表现为无症状隐性感染、非重症感染及重症感染等。登革热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典型的登革热病程分为三期,即急性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将登革热分为普通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两种临床类型。 (一)急性发热期。患者通常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发热,可伴畏寒,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部分病例发热3-5天后体温降至正常,1-3天后再度上升,称为双峰热型。发热时可伴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明显乏力,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急性发热期一般持续2~7天。于病程第3~6天在颜面四肢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典型皮疹为见于四肢的针尖样出血点及“皮岛”样表现等。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

登革热防控健康宣教

登革热防控健康宣教 一、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登革病毒感染后可导致隐形感染、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我国少见 二、登革热有些什么临床表现? 1、发热:发病比较突然,有畏寒、发热、伴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发热常为24--36小时内达到39度到40度 2、全身疼痛: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 3、皮疹:典型皮疹为见于四肢的针尖样出血点及“皮岛”样表现 三、登革热是怎么传播的? 登革病毒是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俗称“花蚊子” 四、怎么自我保护? 1、预防登革热,必须远离蚊子 2、应避免在花蚊子喜欢生活的树荫、草丛、凉亭、泥潭等阴暗潮湿的地方逗留 3、应避免在蚊子出没的地方剧烈运动,以防身体出汗多而招惹蚊子 4、家中应配置纱窗,避免蚊子飞入 5、外出时穿长衣长裤,备上防蚊药物 6、处理生活中的一切积水场所

五、积水处主要类型 1、家中水培植物积水 2、室外小型积水处 3、城市中型积水处 4、室外大型积水处 六、积水处地处理方法如下 1.翻盆倒罐,清除闲置无用积水。清除废弃的容器,暂时闲置未用的容器应当逐一翻转倒放。 2.清除卫生死角和垃圾。清除绿化带和卫生死角的塑料薄膜、一次性塑料容器。 3.管理饮用水或功能性容器积水。饮用水容器或功能性容器积水要求严密加盖,每5~7天换水1次,不能定期换水的可放养食蚊鱼等。 4.种养水生植物的花瓶,每5~7天换水1次,冲洗植物根部,彻底洗刷容器内壁;大型莲花缸、池,可放养食蚊鱼等。 5.竹筒树洞的治理。公园、学校、园林景点的竹筒、树洞要用灰沙等堵塞,或对留根的竹筒,采用“十”字砍刀法,使其有裂缝不再积水。 6.治理轮胎。轮胎要求叠放整齐并存放在室内或避雨的场所,如要堆放室外,要用防雨布严密遮盖,不积雨水。如不能有效遮盖,须对废弃轮胎进行打孔处理,防止积水。对于不能清除积水的轮胎,可使用双硫磷等灭蚊幼剂处理。

登革热演练方案

2018年度兰溪市人民医院 应对登革热疫情应急演练方案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一直是东南亚和加勒比海地区的非常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登革病毒的主要媒介是伊蚊(花斑蚊)。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加强重症病例救治,中西医并重,是有效防控、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一、演练目的 为指导和规范登革热的临床诊疗和救治工作,强化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技术指导,提高科学防治水平,提高我院对登革热的预防与控制工作的水平和能力,应对可能发生的登革热疫情,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 二、演练时间与地点 时间:2018年X月X日X时 地点:XXX 三、演练单位 主办单位:兰溪市人民医院 四、组织与分工 1、领导小组组成与职责 1.1 领导小组组成: 组长:医疗分管院长、设备分管院长

副组长:医务科科长、防保科科长 组员:党政办主任、护理部主任、院感科科长、健 教科科长、总务科科长、综治办科长、外 科片主任、感染科主任、内科片主任、妇 产科主任、儿科主任、急诊科主任、检验 科科长、放射科主任、门诊办公室主任 1.2 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2.1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指示。 1.2.2 及时准确掌握本地疫情动态,研究制定 我院登革热防治控制工作具体方案。 1.2.3 负责组织协调全院力量做好病人诊治、 疫情处置、紧急支援、后勤保障、对 外联络等各项任务。 1.2.4 负责组织全院医务人员登革热相关知识 培训。 2、医疗救治小组组成与职责 2.1 医疗救治小组组成: 组长:医务科科长、护理部主任 成员:感染科主任、门办主任、大内科主任、 大儿科主任、急诊科主任、 呼吸内科主任、ICU主任、消化内科主 任、心血管科主任、神经内

登革热诊疗指南培训试题

登革热诊疗指南培训试题 1、登革热潜伏期一般为天?( B ) A、4-13 B、3-15 C、4-15 D、3-14 2、2014年版登革热诊疗指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登革热感染分为哪两种临床类型?( A ) A、普通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 B、普通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 C、典型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 D、登革出血热和重症登革热 3、典型的登革热病程分为哪三期?( B ) A、急性发热期、休克期和恢复期 B、急性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 C、急性发热期、出血期和恢复期 D、急性发热期、重症期和恢复期 4、重症登革热实验室指征?( D ) A、血小板快速下降 B、血小板快速下降和白细胞升高 C、HCT升高 D、血小板快速下降和HCT升高 5、登革热急性发热期常见热型?( A) A、双峰热 B、稽留热 C、驰张热 D、波状热 6登革热的临床表现正确的是(A ) A.发热,全身疼痛和毒血症状,皮疹、出血和其他症状和体征 B.潜伏期为1—3天,发热同时出皮疹 C.没淋巴结肿大,可有肝脾肿大 D.登革热没重症病例 7登革热治疗措施中错误的是(C ) A.急性期卧床休息,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B.口服补液为主,监测生命体征 C.高温应以药物为主 D.对中毒症状严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 8登革热的诊断依据有(D ) A.流行病学资料:疫区蚊子叮咬史 B.临床表现有发热、疼痛、皮疹、出血等 C.实验室检查有包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登革热病毒分离阳性、登革热抗 体阳性 D.以上都是 9登革热的临床分型有(D ) A.典型登革热

B.轻型跟重型登革热 C.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 D.以上均是 10症登革热的预警指征中高危人群有( ABCDE ) A、二次感染患者 B、伴有糖尿病、肝硬化、消化性溃疡、哮喘等基础疾病者 C、老人或婴幼儿 D、肥胖或严重营养不良者 E、孕妇 11症登革热的诊断指标中包括( ABCDE ) A、退热后病情恶化 B、腹部剧痛 C、持续呕吐 D、嗜睡,烦躁 E、少尿 12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登革热后,出现下列哪一种情况即可诊断为重症登革热( ABCDE ) A、皮下血肿 B、黑便 C、急性心功能衰竭 D、休克 E、肝脏损伤 13革热的治疗措施(ABCD ) A、卧床休息,清淡饮食 B、退热:以物理降温为主 C、补液:口服补液为主 D、可给与安定、安痛定等对症处理。 E、伴有胃出血时可给予插胃管引流 14预防登革热应采取下列哪些措施(ABCD ) A、睡觉的时候要挂蚊帐、点蚊香; B、出门郊游要穿长袖衣裤 C、涂防蚊水 D、填平凹陷的地面;注意盖好储水容器;消灭一切蚊子幼虫的孳生地。

预防登革热小知识

预防登革热小知识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预防登革热小知识 一、何谓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蚊媒传播的一种急性虫媒传染病。近期,上海市周边部分地区爆发登革热疫情,截止 9月 24 日,杭州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 951 例,本市也在 9 月27 日公布首次发现 1 例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夏末秋初季,降雨增多,气温适宜,蚊虫仍处于高峰期,周边城市疫情的爆发和本地首例病例的发现,大大增加了登革热疫情传播甚至暴发的风险。登革热已成为地方性流行病,国内有输入病例或局部暴发疫情出现。 二、典型登革热的病征是什么? 感染登革热病毒后,经过3到15天的潜伏期(通常为5到8日),患者多以突然发热为首发症状,持续发热3到5天,严重头痛、四肢酸痛、关节痛、肌肉痛、背痛、后眼窝痛、发病后3到5日出现红疹、恶心、呕吐、轻微的牙流血和流鼻血,病后有可能出现极度疲倦及抑郁症状,极少数病者会恶化至出血性登革热,进一步出血、休克,严重时可引致死亡。三、怎样预防登革热 (一)消灭蚊子 蚊子是传播登革热的罪魁祸首,预防登革热关键在于灭蚊,消灭传播媒介。重点在于消灭蚊孳生地,这是最重要治本措施,也是预防登革热最简便易行的有效措施。 1、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人人动手,翻缸倒罐,彻底清除蚊子孳生地。彻底清理家庭内外各种容器小积水,盆罐倒置或清除,花瓶及时换水。家庭莲缸要养鱼或加煤油。水

缸,天台水池要及时清洗,加盖。疏通、排除天台沟渠积水。清理露天堆放轮胎。全面清理室内外环境,清除杂物和卫生死角,填平坑洼,消除蚊子孳生、栖息场所。 2、药物杀蚊。外环境可使用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菊酯类药物和敌敌畏,家庭可采用高效低毒菊酯类气雾剂,驱除蚊子。 3、用蚊香驱蚊。具体的使用方法为:睡前1-2小时将门窗紧闭,点燃蚊香,待进入室内睡觉时再将门窗打开,以保持空气流通。 4、驱避剂。包括风油精、避蚊酯等。 5、蚊帐。在蚊虫较多及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应使用蚊帐。 6、植物驱蚊。在室内的花盆里栽一两株西红柿,西红柿枝叶发出的气味会把蚊子赶走;在门前窗后栽上几盆凤仙花、薄荷、夜来香,这些花草散发的气味可拒绝蚊子于门外。 7、气味驱蚊。在室内点燃几块橘皮,它的青烟就会使蚊子仓皇逃窜;在身上或枕头洒些香水,有较好的驱蚊作用;在座位下或腿旁放两三盒揭开的清凉油或风油精,蚊子就会“闻而生畏”,远而避之。 8、服药驱蚊。蚊子害怕维生素B的气味,人服了维生素后,维生素B的气味会随汗液分泌到皮肤,蚊子一闻到这种气味就会“逃之夭夭”。 9、光源驱蚊。用一张橘红色的玻璃纸(或绸布)套在40瓦以上的电灯泡上,使灯变成橘红色,蚊子也会“见光而逃”。

广州市登革热疫情应急演练方案

广州市登革热疫情应急处置演练方案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一直是东南亚和加勒比海地区的非常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口岸开放,出入境人数增多,本病开始在广东流行,均由感染者入境引起传播,规模较大的疫情达数千例,持续数月,或因人为控制或因天气转凉而停止。广州市历年均有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报告,患者在东南亚国家感染后到广州发病,2014年在广州市发生登革热疫情爆发,累计3万多例,并且出现了5例死亡病例。 一、演练目的 为提高市级以及区级的应急队伍处理登革热疫情的能力,确保能及时、有序、高效地处理登革热疫情,有效控制登革热疫情扩散。 二、演练时间与地点 时间:2015年X月X日X时 地点:XXX 三、演练单位 主办单位:XXX 四、组织与分工 1、市级病媒生物控制应急队伍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职责:根据《广东省登革热防控工作指引》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对市级疫点进行快速灭蚊,并指导区级应急队伍开展灭蚊和清理孳生

地开展。对疫点周围区域及接诊的医疗机构开展蚊媒控制效果的进行快速评估。 2、各区级病媒生物控制应急队伍(共13个区级应急队伍) 组长: 成员: 职责:根据《广东省登革热防控工作指引》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对区级疫点进行快速灭蚊,并开展灭蚊和清理孳生地。 五、事件假设 2015年X月X日X时,广州市某社区出现了多例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病例,经医院专家会诊后,确诊为登革热。医院立即向辖区疾控中心电话报告,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派出各病媒生物控制应急处理队伍赴现场开展疫点应急消杀处理。 六、演练案例 患者x,女,x岁,XXX村居民,联系电话:x x x 。患者于2015年X月X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部胀痛,伴腰部疼痛、乏力、畏寒等症状。到医院就诊,检查体温39.4℃,点状红色皮疹,束臂试验阳性,以“疑似登革热”收住院。经调查患者发病前1周曾被蚊子叮咬,同社区多人有症状类似的病人。 得到疾控部门和爱卫部门通知后,立即实施灭蚊和清除孳生地工作。负责室内灭蚊工作,抽选区域的各应急队伍到社区附近的居委会空地准备药物和器械。 室内疫点病媒生物控制(29分钟) 场地: 人员:

登革热预防知识培训课件

登革热预防知识培训课件 一、登革热的概念:登革热是通过携带登革病毒的蚊虫叮咬而引起传播的一种法定乙类传染病。 二、登革热的传播途径: 在我国传播登革热的主要媒介蚊虫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伊蚊体色黑色,头部、胸部、腹部和足有银白色或白色花斑,俗称“花斑蚊”。雄性伊蚊只吸植物的汁液即可存活,雌性伊蚊在生长、孕育和繁殖过程中,都要吸食人和动物的血。雌蚊一边吸血,一边吐唾液。假如蚊子叮的是登革热病人,它吸血的时候,能把病人血液里的病毒、疟原虫、丝虫等病原体吸到胃里,再叮健康人时,又把这些病原体吐到健康人的血液里,使之受到感染。如果被叮的人抵抗力差,就会发病,所以说,灭蚊防蚊是预防登革热等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伊蚊喜欢在清洁小积水中产卵,一切人工或天然凡可积水容器都可成为孳生地,如家庭中的花盆、水盘、花瓶、假山盆景、水缸、水池、莲缸;野外中的竹筒、树洞、石臼、旧轮胎、水塘等。伊蚊有二个活动高峰,日出前后1-2小时,日落前2-3小时。人在孳生场所周围活动,很快便吸引伊蚊前来叮血。登革病毒可以在蚊体内大量复制、长期保存,在32℃左右时,伊蚊吸带毒血后十天即开始有传播能力,传染性最长可达174天。人被1-2只有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后,即可发病。 三、登革热的症状:典型的登革热症状大致可分三期: 1、初热期:患者大多数起病突然,体温可在24小时内升到40°C,

伴畏寒、剧烈头痛、全身骨痛和肌肉关节痛、眼眶痛、眼球后痛、颜面、眼结膜常显著充血,颈及上胸皮肤潮红,显醉酒面容持续2—3天。 2、缓解期:患者症状减轻,体温降低至正常;此期1—2天。 3、出诊期:皮疹于发病后2—5天出现,初见于掌心、脚底、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及四肢,部分患者亦见于面部,多有痒感,压之褪色;皮诊持续3—4天,已退的体温在本期可再度出现,全身症状又随之加重,重症患者有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倾向,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其他可有肝脏肿大,脾大不常见,ALT升高,个别病例可出现黄疸,束臂试验阳性。重型登革热于病程3-5日出现头痛、呕吐、谵妄、昏迷、抽搐、大汗、血压骤降、颈强直、瞳孔散大等,呈脑膜脑炎表现,或有消化道出血及出血性休克,病情发展迅速,常因呼吸衰竭或出血性休克死亡。轻型登革热表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短期发热,全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无疹,常有表浅淋巴结肿大。因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或漏诊。 四.登革热的预防: (一)消灭蚊子。蚊子是传播登革热的罪魁祸首,预防登革热关键在于灭蚊,消灭传播媒介。重点在于消灭蚊孳生地,这是最重要治本措施,也是预防登革热最简便易行的有效措施。 1、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人人动手,翻缸倒罐,彻底清除蚊子孳生地。彻底清理家庭内外各种容器小积水,盆罐倒置或清除,花瓶及时换水。家庭莲缸要养鱼或加煤油。水缸,天台水池要及时清洗,加盖。疏通、

登革热基本知识

登革热基本知识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应做好疫情监测,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扩散。患者发病最初5天应防止其受蚊类叮咬,以免传播。典型患者只占传染源的一小部分,所以单纯隔离患者不足以制止流行。预防措施的重点在于防蚊和灭蚊。应动员群众实行翻盆倒罐,填堵竹、树洞。对饮用水缸要加盖防蚊,勤换水,并在缸内放养食蚊鱼。室内成蚊可用敌敌畏喷洒消灭,室外成蚊可用50%马拉硫磷、杀螟松等作超低容量喷雾,或在重点区域进行广泛的药物喷洒。登革热的预防接种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不能用于疫区。 病原 登革病毒属披盖病毒科(Togavirus)黄病毒属(Flavirus),包括Ⅰ、Ⅱ、Ⅲ、Ⅳ四个血清型。各型都能引起本病,并能激发型特异抗体。各型间免疫保护不明显。 临床症状 本病感染潜伏期为2~15天,平均5~6天,通常3~5天,发病前尽管体内有病毒存在,而前驱症状却不明显。 (一)根据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分为登革热(DF)、登革出血热 (DHF)、登革休克综合征(DSS)三个临床型。 1.登革热表现为突然起病,畏寒、迅速发热(24~36小时内达39~40℃,少数患者表现为双峰热),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及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可出现出血倾向,面、颈、胸部潮红称“三红征”,结膜充血、表浅淋巴结肿大、皮疹、束臂试验阳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部分病人上述病症不典型或表现轻微且病程短、痊愈快(其中有些可自愈)者为轻型登革热。病死率极低。

登革热应急预案

XX医院登革热应急预案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由于登革热传播迅猛,发病率高,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的病死率较高,严重影响人民的健康,为了控制登革热的流行和防止扩散蔓延,规范应急处理,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一)登革热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XXX 职责:指挥、组织、协调医院登革热防治监测工作。 (二)登革热疫情监测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 成员:XXX、XXX、XXX、XXX、XXX、XXX 职责: 制定医院各项登革热防治监测方案、培训、自查、疫情报告、流行病学调查、疫点处理。 网络直报:XXX、XXX (三)登革热病例诊断院内专家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 成员:XXX、XXX、XXX、XXX、XXX、XXX 职责: 负责院内登革热病例的会诊工作,隔离治疗和转诊病人 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及院内消毒等相关工作,防止院内感染。 (四)成立医院登革热防治工作医疗救治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 成员:XXX、XXX、XXX、XXX、XXX、XXX 职责:负责日常接诊及医疗救治工作。 (五)成立医院登革热工作保障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 成员:XXX、XXX、XXX、XXX、XXX、XXX 职责:负责防治监测登革热所需各类物资、药品、车辆消毒 二、登革热病事件分级及应急响应 1、符合下列情形为Ⅰ级重大登革热病事件,启动Ⅰ级应急响应:同一地区一周内出现登革热爆发流行疫情,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3例以上的。启动Ⅰ级应急响应。 Ⅰ级应急响应行动:立即组织登革热病专家小组会诊,明确诊断制定抢救方案。救治小组隔离救治患者,留取相关标本明,做好相关信息登记,同时报告医院应急办。医院应急办立即将疫情电话报告区疾病控制中心、区卫生局,同时完成传染病卡和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并尽快将危重病人转诊至指定上级医疗机构救治。疫情控制小组2小时内完成网络报告,协助区疾控完成个案调查,疫点处理。 2.符合下列情形为Ⅱ级重大登革热病事件,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同一地区一周内出现登革热流行疫情,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1例以上的。启动Ⅱ级应急响应。 Ⅱ级应急响应行动:立即组织登革热病专家小组会诊,明确诊断制定抢救方案。救治小组隔离救治患者,留取相关标本明,做好相关信息登记,同时报告医院应急办。医院应急办立即将疫情电话报告区疾病控制中心、区卫生局,同时完成传染病卡和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并尽快将危重病人转诊至指定上级医疗机构救治。疫情控制小组2小时内完成网络报告,协助区疾控完成个案调查,疫点处理。 3.符合下列情形为Ⅲ级重大登革热病事件,启动Ⅲ级应急响应:同一地区一周内登革热出现流行疫情,未出现死亡和危重病例的启动Ⅲ级应急响应。 Ⅲ级应急响应行动:立即组织登革热病专家小组会诊,明确诊断。救治小组隔离救治患者,留取相关标本明,做好相关信息登记,同时报告医院应急办。医院应急办立即将疫情电话报告区疾病控制中心、同时完成传染病卡和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必要时将病人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救治。疫情控制小组2小时内完成网络报告,协助区疾控完成个案调查。 其他处理参照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办理。

幼儿园登革热预防知识宣传

幼儿园登革热预防知识宣传 ? 致家长的一封信 各位家长: 您好!近期雨水频繁,伊蚊的孳生和活动逐渐活跃,进入登革热的高发季节。登革热全年都有可能发病,而高发时期为6-11月份,其中以9月、10月为最!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参与到登革热防控工作中。 一、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埃及伊蚊 白纹伊蚊

病毒通过蚊子的叮咬传染给人类,人与人之间不会发生传染。蚊子通常在吸食被感染人血液时获得病毒,被感染的蚊子终生均能传播病毒,少数还可经卵将病毒传给后代。 二、登革热的症状 1.突发高热:一两天内体温可升高到39℃~40℃,体温常持续一周不退; 2.“体痛”:感到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整个人觉得很疲乏; 3.“发红”:脸部、颈部、胸部及四肢皮肤发红,貌似“酒醉状”,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无端出血等。 4.皮疹:以麻疹样和出血性皮疹为主,不高出皮肤。 三、如何预防登革热? 1.找出蚊虫孳生地:

蚊虫容易孳生的地方主要有花盆、花瓶、饮水缸、储水池,庭院中闲置的瓶、罐、竹筒,以及外环境中的垃圾堆、废弃瓶子、易拉罐、汽车轮胎、树洞等。 2.灭蚊从清理蚊虫孳生地开始: (1)清除垃圾,消除卫生死角; (2)翻盆倒罐,清除或翻转倒置庭院中废弃的容器、瓶子、罐子,饮用水容器加盖封口; (3)填塞外环境中的竹筒、树洞,防止积水,废弃轮胎放在避雨的场所或者遮盖防积水。 3.个人防护 (1)登革热疫区人群要做好个人防护,尽量穿长袖衣裤,减少暴露,避免蚊虫叮咬; (2)使用蚊虫驱避剂,按照说明书的使用方法涂抹于皮肤的外露部位,或直接在衣服上喷洒;

登革热知识讲座

长乐南方门诊部 登革热知识培训 培训目的:了解登革热的概念、传播途径及症状,掌握登革热的预防。 培训对象:南方门诊部全体职工 培训时间:2016年8月21日 培训地点:南方门诊部5楼会议室 主讲人:王森森 培训内容: 一.登革热的概念:登革热是通过携带登革病毒的蚊虫叮咬而引起传播 的一种法定乙类传染病。 二..登革热的传播途径:在我国传播登革热的主要媒介蚊虫是埃及伊蚊 和白纹伊蚊。伊蚊体色黑色,头部、胸部、腹部和足有银白色或白色花斑,俗称“花斑蚊”。雄性伊蚊只吸植物的汁液即可存活,雌性伊蚊在生长、孕育和繁殖过程中,都要吸食人和动物的血。雌蚊一边吸血,一边吐唾液。假如蚊子叮的是登革热病人,它吸血的时候,能把病人血液里的病毒、疟原虫、丝虫等病原体吸到胃里,再叮健康人时,又把这些病原体吐到健康人的血液里,使之受到感染。如果被叮的人抵抗力差,就会发病,所以说,灭蚊防蚊是预防登革热等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伊蚊喜欢在清洁小积水中产卵,一切人工或天然凡可积水容器都可成为孳生地,如家庭中的花盆、水盘、花瓶、假山盆景、水缸、水池、莲缸; 野外中的竹筒、树洞、石臼、旧轮胎、水塘等。伊蚊有二个活动高峰,日出前后1-2小时,日落前2-3小时。人在孳生场所周围活动,很快便吸引伊蚊前来叮血。登革病毒可以在蚊体内大量复制、长期保存,在

32℃左右时,伊蚊吸带毒血后十天即开始有传播能力,传染性最长可达174天。人被1-2只有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后,即可发病。 三登革热的症状:典型的登革热症状大致可分三期: 1、初热期:患者大多数起病突然,体温可在24小时内升到40°C,伴畏寒、剧烈头痛、全身骨痛和肌肉关节痛、眼眶痛、眼球后痛、颜面、眼结膜常显著充血,颈及上胸皮肤潮红,显醉酒面容持续2—3天。 2、缓解期:患者症状减轻,体温降低至正常;此期1—2天。 3、出诊期:皮疹于发病后2—5天出现,初见于掌心、脚底、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及四肢,部分患者亦见于面部,多有痒感,压之褪色;皮诊持续3—4天,已退的体温在本期可再度出现,全身症状又随之加重,重症患者有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倾向,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其他可有肝脏肿大,脾大不常见,ALT升高,个别病例可出现黄疸,束臂试验阳性。重型登革热于病程3-5日出现头痛、呕吐、谵妄、昏迷、抽搐、大汗、血压骤降、颈强直、瞳孔散大等,呈脑膜脑炎表现,或有消化道出血及出血性休克,病情发展迅速,常因呼吸衰竭或出血性休克死亡。轻型登革热表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短期发热,全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无疹,常有表浅淋巴结肿大。因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或漏诊。 四.登革热的预防: (一)、消灭蚊子。 蚊子是传播登革热的罪魁祸首,预防登革热关键在于灭蚊,消灭传播媒介。重点在于消灭蚊孳生地,这是最重要治本措施,也是预防登革热最简便易行的有效措施。1、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人人动手,翻缸倒罐,彻底清除蚊子孳生地。彻底清理家庭内外各种容器小积水,盆罐倒置或清

登革热疫情应急处置演练理论测试卷(含答案)

登革热疫情应急处置演练理论测试卷 单位: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登革热病人传染期从发病前(1)天到发病后(5)天。 2、登革热病例根据感染来源可分为(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 3、伊蚊传播的虫媒传染病有(黄热病、登革热、寨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热) 4、我国疟疾的主要传播蚊媒有(中华、微小、嗜人、大劣)写出3种不扣分 5、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播蚊媒是( 6 7、布雷图指数(BI)计算公式=(阳性容器数/检查户数×100) 8、在树林、竹林、灌木丛等植物比较密集的地方进行成蚊速杀,最宜选用穿透力强的(烟雾剂)喷雾技术。 9、发生登革热疫情时疫区划分,核心区是以感染者住所或与其相邻的若干户、感染者的工作地点等活动场所为中心,半径(200米)范围。 警戒区是指在核心区外扩展半径(200米)范围。还可以根据登革热风险、疫情大小、流行季节等因素,在警戒区外围划定(监控区)。 10、双层叠帐法宜选择居民区附近的外环境作为监测地点,应在媒介伊蚊活动高峰时段,即上午(8-10)时或下午(4-6)时内,其密度指标叫(叮咬指数)。 11、采用超低容量喷雾法进行室外成蚊杀灭时,气象条件要求风速1-( 4 )m/s。要求其雾滴颗粒直径大于5微米,小于(20 )微米。杀灭时应由外到内按次序处理,即从(警戒区)到(核心区)逐次喷雾。 12、蜱虫可传播什么虫媒传染病(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蜱传(地方性)回归热、莱姆病、森林脑炎、Q热)答出4种即不扣分 13、赵某,女,43岁,千岛湖镇某三星级酒店厨房员工,平素体健,10月13日早起感不适,自测体温39.3℃,伴轻微咳嗽、全身乏力和头痛、肌肉

登革热常见知识问答

登革热常见知识问答 1.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在我国,登革热曾经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和港澳台等地区暴发。广东省传播登革热的主要媒介是白蚊伊蚊,7-10月为高发期。 2.登革热的症状是什么? 一般带病毒的蚊子叮咬后3至15天发病,通常为5至8天。一般的症状表现有:高热(39℃以上),伴头痛、眼眶痛、骨关节肌肉痛,早期面、颈、胸皮肤潮红,极度乏力,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病程5至7天出现皮疹,多见于躯干部,一般有痒感,大部分不脱屑;可有皮肤黏膜出血等。 3.登革热会致命吗?有后遗症吗? 登革热一般为自限性传染病,并发症较不常见,病死率较低,一般无后遗症。但容易传播,多次感染后易引起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而导致死亡,应引起人们足够程度的重视。 4.登革热可以在人和人之间直接传播吗? 不会。但伊蚊叮咬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后,病毒在蚊体内大量复制,它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时,就会将病毒传播给他人,从而导致登革热的广泛传播。 5.登革热有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或者有特效药治疗吗? 目前,没有效疫苗可以预防,对登革热也无特效疗法,只能对症治疗。因此,最简单的办法只能是避免被蚊子叮咬,发病时及时就医。 6.传播登革热的蚊子有什么习性?哪些地方容易受到这种蚊子叮咬? 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主要孳生在各种人工和植物容器积水中,如:室内外积水缸罐、竹林中的竹筒、树洞、椰子壳、废旧轮胎、腌菜陶瓷器皿等,活动高峰时段一般在上午7至10点,下午4至7点。其中花斑蚊的活动飞行范围一般在滋生地附近50至100米范围,很少超过200米。因此,在其活动高峰时段处于其滋生地周围100米范围内较易受到该种蚊子叮咬。 7. 怎样预防登革热? 伊蚊是登革热的唯一传播途径,因此,减少伊蚊数量或避免伊蚊叮咬是预防控制登革热传播的关键所在。 (1)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种可积水的容器,如放置在户内外不用的花盆、缸罐等,让蚊子无处藏身。 (2)种养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等)应每隔3-5天换水洗瓶、清洗根须。登革热流行期间最好不要种养水生植物,如要种养则改为用泥、沙种养。保持花盆托盘不积水,如有积水应随时清干。 (3)及时清除沟渠、天台等积水、填塞竹节、树洞,对于长期无法清除的积水,可以投放杀灭蚊虫的药剂。 (4)家庭可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适时使用蚊香、电子驱蚊器、电蚊拍、防蚊灯等装备,还可以用杀虫喷雾剂对房间实施灭蚊处理。 (5)个人可在衣服上施用驱蚊剂,着浅色长袖衫、长裤,在户外活动时不要使用带有气味的化妆品、香水等。 8.还有那些国家登革热疫情较重?到这些国家旅行应注意些什么呢? 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较为严重,如:泰国、越南、缅甸、新加坡等。到这些地方旅行应做好预防登革热的措施,防止被蚊子叮咬,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登革热应急演练方案

登革热应急演练方案 登革热是我市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我市出现了首次本地感染登革热疫情,为进一步做好我市登革热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建立健全指挥统一、响应快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指挥机制,及时有效地应对登革热疫情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按照《XXX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XXX登革热疫情应急预案》等规定和要求,组织市卫计系统各相关单位进行登革热疫情应急演练。为做好应急演练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演练目的 1、提高卫计系统各单位对登革热等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视。 2、进一步强化卫计系统登革热防控应急能力建设,提升传染病疫情现场处置的能力。 3、增强卫计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对登革热病例调查与搜索、蚊媒密度调查与评估、媒介伊蚊的控制等专业技术水平。 二、演练时间 2018年X月X日 三、演练地点 市卫计委 四、演练形式及参演对象 演练背景形式:本次演练以某医院发现报告一名疑似登革热病例这一模拟事件为背景,要求全市医疗卫生单位作出应急快速反应,并进行桌面推演与模拟实战演习相结合的形式。 参加演练对象:本次应急演练由市卫计委组织,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参加演练。

五、组织与职责 (一)组织领导,成立以卫计委分管主任为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现场演练指挥部。 (二)现场演练指挥部下设4个工作组,具体为组织策划和协调组、专家评估组、现场演练组、后勤保障和信息组。 1、组织策划和协调组 组长: 成员: 职责:编制演练方案和脚本,负责演练现场组织、协调、指挥、调度,统一汇总各演练队伍情况,掌握演练总体进度安排。 2、专家评估组 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应急演练的评估和技术支持,对演练情况进行考核、总结和点评。 3、现场演练组 组长: 副组长: 主持人: 成员:分组如下 1)病例调查与搜索组:市、区疾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其中1名检测人员)。 2)蚊媒密度监测:市、区疾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 3)蚊媒控制组:市、区疾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

登革热应急演练方案

登革热应急演练方案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登革热应急演练方案 登革热是我市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我市出现了首次本地感染登革热疫情,为进一步做好我市登革热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建立健全指挥统一、响应快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指挥机制,及时有效地应对登革热疫情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按照《XXX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XXX登革热疫情应急预案》等规定和要求,组织市卫计系统各相关单位进行登革热疫情应急演练。为做好应急演练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演练目的 1、提高卫计系统各单位对登革热等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视。 2、进一步强化卫计系统登革热防控应急能力建设,提升传染病疫情现场处置的能力。 3、增强卫计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对登革热病例调查与搜索、蚊媒密度调查与评估、媒介伊蚊的控制等专业技术水平。 二、演练时间 2018年X月X日 三、演练地点 市卫计委 四、演练形式及参演对象 演练背景形式:本次演练以某医院发现报告一名疑似登革热病例这一模拟事件为背景,要求全市医疗卫生单位作出应急快速反应,并进行桌面推演与模拟实战演习相结合的形式。

参加演练对象:本次应急演练由市卫计委组织,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参加演练。 五、组织与职责 (一)组织领导,成立以卫计委分管主任为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现场演练指挥部。 (二)现场演练指挥部下设4个工作组,具体为组织策划和协调组、专家评估组、现场演练组、后勤保障和信息组。 1、组织策划和协调组 组长: 成员: 职责:编制演练方案和脚本,负责演练现场组织、协调、指挥、调度,统一汇总各演练队伍情况,掌握演练总体进度安排。 2、专家评估组 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应急演练的评估和技术支持,对演练情况进行考核、总结和点评。 3、现场演练组 组长: 副组长: 主持人: 成员:分组如下 1)病例调查与搜索组:市、区疾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其中1名检测人员)。

登革热诊疗指南

登革热诊疗指南 登革热(Dengue Fever,简称DF)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病毒属黄毒科(F1aviviridae)黄病毒属(F1avivirus)。DEV属虫媒病毒B组,血清学上分4个血清型,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传播。登革热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分布最广,发病最多,危害较大的一种虫媒病毒性疾病。 临床上主要分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Dengue Haemorrhagic Fever,简称DHF) 两种不同临床类型。登革热主要以高热、头痛、疲乏、肌肉和关节痛为主要表现,可伴有皮疹、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此类型传播迅速,可引起较大规模的流行,但病死率很低。登革出血热是以高热、出血、血浆外渗,休克和高病死率为特征,是较为严重的一种临床类型。伴有休克的称为登革休克综合征(DSS)。近几年来,在东南亚和西太平洋热带地区的大多数国家以及美洲的一些国家,DHF流行较为严重,已成为该地区儿童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病原学 登革病毒属B组虫媒病毒,属黄病毒科,共有四种血清型(DEN-1, DEN-2, DEN-3和DEN-4)和多种生物型。成熟的病毒颗粒核心直径约30 nm,由单股正链RNA与壳蛋白C构成,外包一层厚约10nm的脂质包膜,包含膜蛋白E和膜蛋白M。RNA有一个开放性阅读框架,约含11000个核苷酸序列,编码3种结构蛋白和7和非结构蛋白。结构蛋白包括核壳蛋白C,包膜蛋白E和M。包膜蛋白E诱导生成血凝抑制抗体,中和抗体和保护性抗体。抗E的抗体具有抗体依赖感染增强作用。最外层为两种糖蛋白组成的包膜,包膜含有型和群特异性抗原,用中和试验可鉴定其型别。登革病毒结构与其它黄病毒相近,4个血清型可与其他B组虫媒病毒如乙型脑炎病毒可交叉免疫反应。 登革病毒不耐热,60度30min,100度2min均可使之灭活,但可耐用低温及干燥,对寒冷的低抗力强,在人血清中贮存于普通冰箱可保持传染性数周,-70℃可存活8年之久;但不耐热,50℃、30min或100℃、2min皆能使之灭活;不耐酸、不耐醚。用乙醚、紫外线或0.05%福尔马林可以灭活。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未发现健康带病毒者。患者在发病前6~8小时至病程第6天,具有明显的病毒血症,可使叮咬伊蚊受感染。流行期间,轻型患者数量为典型患者的10倍,隐性感染者为人群的1/3,可能是重要传染源,丛林山区的猴子和城市中某些家畜虽然有感染登革病毒的血清学证据,但作为传染源,尚未能确定。 (二)传播媒介已知有12种伊蚊可传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在不同地区中不同蚊种所起的作用不一样,如在太平洋岛国及我国的广东、广西,白纹伊蚊是主要传播媒介,而雷州半岛、广西沿海、海南省和东南亚地区以埃及伊蚊传播为主。伊蚊只要与有传染性的液体接触一次,即可获得感染,病毒在蚊体内复制8~14天后即具有传染性,传染期长者可达174日。具有传染性的伊蚊叮咬人体时,即可将病毒传播给人。因在捕获伊蚊的卵巢中检出登革病毒颗粒,推测伊蚊可能是病毒的储存宿主。 (三)易感人群在新疫区各年龄均普遍易感,但青壮年的临床表现较明显。1980年在广东流行中,最小年龄3个月,最大86岁,但以青壮年发病率最高。在地方性流行区,20岁以上的居民,100%在血清中能检出抗登革病毒的中和抗体,因而发病者多为儿童。 目前确认有四种型别的登革病毒,由于对不同型别毒株感染无交叉免疫力,因此可以发生二次感染。感染一种病毒型产生的免疫对同型病毒免疫力可持续1~4年,而对异型病毒的免疫则短暂且不可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