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绵城市的含义

海绵城市的含义

海绵城市的含义

所谓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降水时可以实现吸水、蓄水等功能,而需要时,又可以将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原本土地是会“呼吸”的,雨水被土地“吸入”地下,经过生态循坏后,再“呼出”降雨。“海绵城市”的建设,就是给城市土地留出呼吸的空间。

理念

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渗水砖、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既避免了洪涝,又有效的收集了雨水。

传统地表径流处理方式

海绵城市地表径流处理方式

案例成都杉板桥公园

杉板桥公园有观景、休闲、活动等一般景观性休闲公园具有的功能区域。而在海绵型公园设计理念下,公园内加入了多个水调节功能模块,借助湿地调节池、绿色屋顶、绿地和透水铺装等方式调节。经过测算,建成后的公园可达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5%,即全年内85%的降雨可以就地消纳和利用,对设计在公园两处旱溪地下的PP模块(共计189m3)储存的雨水进行循环利用,基本满足公园内植物灌溉、路面清洗、卫生间等用水需求。

杉板桥公园的全年降雨的消纳与利用比例图示

国内现状

五年来,作为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缓解城市内涝的一项重大工程,海绵城市建设在全国许多城市陆续铺开,城市发展方式迎来重大转变。查阅资料可知,《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海绵城市”的概念第一次被提出来。次年三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14年12月,习近平关于”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讲话中,要求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决定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15年4月,厦门市也作为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名单,同年十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16年4月,中央财政又公布了一批试点名单,海绵城市也在更多的城市推广。17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推进建筑业改革发展,提高设计水平和工程质量。统筹地上建设和地下建设,在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启动消除城区重点易涝区段三年行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海绵城市的理念在接下来在我国一定会得到更大的发展,也可以设想得到,海绵城市将来会在更多的城市的理念得到推广,将来也会得到跟多的支持。

杏林湾湿地公园

集美杏林湾区位

集美新城的杏林湾水域总面积约7.2平方公里,水量主要来自后溪流域,上游及周边总汇水面积超过209.3平方公里。

这一湾碧水,是厦门尤其是集美新城不可复制的生态资源,周边是大量居住用地和新城的办公、商务、文化教育和科研用地,另外,园博苑岛屿和厦门市水上运动中心也“栖息”于此。可以说,杏林湾周围聚集着集美新城最重要的城市功能,沿湾的居住、办公人口每年都在增加,因此,湾区的生态品质显得尤为重要。

杏林湾湿地公园的建设,与前期已经进行的杏林湾截污整治及上游溪流的流域整治密不可分。长期以来,上游生活污染源、养殖污染源和工业污染源皆汇入杏林湾,而杏林湾自身是个较封闭水域,自净能力有限,一度造成杏林湾的水质恶化。所以海绵城市理念在杏林湾应用,改善水质,就尤为重要。

杏林湾绿地调研区域

杏林湾湿地公园海绵城市技术应用

一、生物滞留设施:

生物滞留池是一种工程设施,通过植物,微生物,土壤系统渗带和净化径流雨水,是对雨水进行

节流并储存净化的结构型用地。生物滞留设施主要是通过植物——微生物-土壤-填料渗滤径流雨水,使净化后的雨水渗透补充地下水或通过系统底部的穿孔收集管将之输送到市政系统或后续处理设施。

优点:

1. 具有一定的调蓄容积,可用于调蓄和净化径流雨水。

2. 形式多样,适用区域广,容易与景观结合。

3. 径流控制效果好,建设与维护费用较低。

缺点

生物滞留设施的堵塞肌理及防堵措施的不足,会严重影响生物滞留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应用

杏林湾湿地公园广场的生物滞留设施主要是类渗透型或者半渗透型。装置不仅具有景观效果,还能使径流雨水渗入地下,或者部分用来收集。适合地下水位低,土壤渗透能力强的区域,是海绵城市理念在杏林湾湿地公园具体应用的表现之一。

杏林湾湿地公园主要应用的生物滞留技术是滞留带和生态树池两种

a.滞留带

滞留带一般呈长条形长宽比大于3:1,外表类似一般的绿化隔离带,主要用于处置一般的路面径流,可替代停车场,道路及告诉公路中间的绿化隔离带,达到净化,输送道路径流和营造景观的多重目的。

b.生态树池

与一般的树池类似,植物主要以大型木本植物为主,因此对种植土深要求比较高,至少为一米,灵活性强,适应范围广,主要用于处置路面径流,在街道,公园,广场及人行道两旁都能使用。建在临近道路或建筑物的区域应设置防渗膜,溢流及出流雨水流入附近的排水系统中。

杏林湾主要的树池形式

二、下沉式绿地: 下沉式绿地是一种高程低于周围路面的公共绿地,也称低势绿地。其理念是利用开放空间承接和贮存雨水,达到减少径流外派的作用,下沉式绿地能够承接更多的雨水,其内部植物多以草本为主。

优点、

1. 减少城市的洪涝灾害,增加土壤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减少绿地的浇灌用水。

2. 净化污水,避免雨水堆积。

3. 减少路面积水,更有效的收集尘土,避免二次扬尘,提高城市空气质量。

4. 减少雨水井盖,增加市民安全感。

缺点、

1. 需要派专人定期清理维护并检查设施状况,增加了费用。

2. 大雨过后,下沉式公共绿地不能迅速启动为市民服务的功能。

3. 对地下水位高的地区,

下沉式绿地会减少一些不耐水植物的生存空间,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

发展。

应用

杏林湾湿地公园应用的的下沉式绿地主要形式是路边隔离带,广场公共绿地中未见使用。

景观廊道旁下沉式绿地广场旁下沉式绿地

杏林湾下沉式绿地意向图

三、透水铺装:

透水铺装是一种新型的城市铺装形式,通过采用大空隙结构层或者排水渗透设施就地下渗,从而达到减少地表径流,雨水还原地下等目的。透水性路面是一种解决洪峰流量过大导致城市排水系统瘫痪,城市资源匮乏等问题的有效措施。

优点

a.补充地下水源

b.减少积水

c.吸声降噪

d.缓解热岛效应

e.防止内涝

f.环保,优化城市环境

g.良好的防洪排水功能

h.改善光环境

i.具有良好的渗水性及保湿性,可维护城市土壤生态环境的平衡。

缺点:

1.现阶段透水混凝土造价略高于普通混凝土。

2.随着时间延长,透水,排水性能会逐渐下降。

3.孔洞易堵塞,不容易彻底清洁,在寒冷地区容易冻坏。

4.透水砖等部分透水材料抗压、抗弯强度低,耐磨强度低。

应用

道路景观和广场景观都是杏林湾公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杏林湾湿地公园的滨水景观设计中,首先要解决道路和广场海绵体的设计的问题。杏林湾湿地公园滨水区域的道路采用大量的透水铺装。透水铺装有较大缝隙,在降雨时雨水能迅速透过面层沥青,从下面层防水结构表面汇入道路两侧排水系统,防止路面积水。道路和广场的透水铺装主要是下面这两种种形式。

a.块状透水铺装

杏林湾湿地公园的透水铺装主要以下几种,可以看出园中的铺装由小块的或者是长条形的石块拼成,彼此之间缝隙较大,能够在降雨的时候加快水流的下渗速度,补充地下水源,可有效防止内涝,维护土壤生态环境的平衡。

杏林湾主要的透水铺装形式

b.整体透水铺装

杏林湾整体透水铺装的主要形式是彩色透水混凝土路面,在实

地调研中我们注意到彩色透水混凝土的路面相较于块状的透水

铺装更适用于有些坡度的路面。由于其整体性高,不会出现缝

隙,也不会有块状透水性铺装经常出现的起翘状况,因此不会造

成行人被绊倒等危险情况,可想而知,其安全性也相应变高。因

此这类铺装更适合坡路,也更适合居民跑步骑行。

这种路面的优点很多。

1)高透水性:透水混凝土拥有15%-25%的孔隙,能够使透水速

度远远高于最有效的降雨在最优秀的排水配置下的排出速度。

2).高承载力:透水混凝土的承载力高于一般透水砖的承载力

3).易维护性:人们所担心的孔隙堵塞问题是没有必要的,特有的

透水性铺装系统使其只需通过高压水洗的方式就可以轻而易举

的解决。

4)抗冻融性:透水混凝土比一般混凝土路面拥有更强的抗冻融能力,不会受冻融影响面断裂因为它的结构本身有较大的孔隙。

5)耐用性:透水混凝土的耐用耐磨性能优于沥清,接近于普通的地坪,避免了一般透水砖存在的用年限短,不经济等缺点。

四,屋顶排水

屋顶排水方式

1、无组织排水:是指屋面雨水直接从檐口落至室外地面的一种排水方式。具有构造简单、造价低廉的优点,但屋面雨水自由落下会溅湿墙面,外墙墙脚常被飞溅的雨水侵蚀,影响到外墙的坚固耐久性,并可能影响人行道的交通。无组织排水方式主要适用于少雨地区或一般低层建筑,不宜用于临街建筑和高度较高的建筑。

2、有组织排水:屋面雨水通过排水系统,有组织地排至室外地面或地下管沟的一种排水方式。具有不妨碍人行交通、不易溅湿墙面的优点,因而在建筑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但与无组织排水相比,其构造较复杂,造价相对较高。

外排水:常用外排水方式有女儿墙外排水、檐沟外排水、女儿墙檐沟外排水三种在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采用外排水方案,因为有组织排水构造较复杂,极易造成渗漏。

内排水:水落管位于外墙内侧。多跨房屋的中间跨为简化构造,以及考虑高层建筑的外立面美观和寒冷地区防止水落管冰冻堵塞等情况时,可采用内排水方式。

应用

杏林湾湿地公园内的建筑主要是厕所,相对的,屋顶排水的方式也比较一致,主要是依靠与屋顶相连的排水沟进行排水,即有组织排水。降雨时屋顶的大量雨水汇集到排水沟之后,会经由排水沟流入地下,进入地下雨水处理系统进行下一步处理。这种雨水排放方式在杏林大桥也有应用。但是这种排水方式有可能会造成渗漏,影响其效果。

杏林湾湿地公园海绵城市设计

一、驳岸

驳岸是园林中保护水体的设施,是园林工程中的组成部分,必须在符合技术要求的条件下具有造型美,并同周围景色相协调。驳岸建于水体边缘和陆地交界处,用工程措施加工岸而使其稳固,以免遭受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破坏,保护风景园林中水体的设施。并且,驳岸是亲水景观中应重点处理的部位,驳岸与水线形成的连续景观线能否与环境相协调直接关系到水景的效果是否独到或者是否人性化。驳岸的处理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1,砌石驳岸

砌石驳岸是园林工程中的主要护案形式,就是用园林石块对水景岸坡的处理。这也是杏林湾湿地公园最主要的驳岸形式。这种驳岸形式应用不适合人群靠近,进行亲水活动,可能会产生危险。所以杏林湾这种类型的驳岸简单起一个保护水体的作用。

2,自然式驳岸

适当运用块石,鹅卵石,木桩等营造一个岸线曲折,岸坡起伏的状态,可在某种程度上打破景观呆板,僵硬,使其趋于自然,实现生物多样性。杏林湾湿地公园大量使用自然式的驳岸形式,

砌石驳岸 自然驳岸

杏林湾驳岸的主要形式

二、植物设计: 海绵城市的植物设计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要素之一。植物能够吸收及净化雨水,是解决雨水面污染源和水体存储循环的关键一环,海绵城市植物是景观和功能保证有效途径。

选择原则:

1. 优先选择本土植物,搭配外来物种

2. 选用根系发达,茎叶繁茂,净化能力强的植物。

3. 选用即可耐涝又有一定抗旱能力的植物。

4. 选择可以相互搭配种植的植物,提高去污性和观赏性。

杏林湾湿地公园植物主要配置方式

杏林湾湿地公园在植物设计上多是乔灌草搭配种植,有比较明显的分层,且选用的植物根系比较发达,雨水进入之后能够被快速吸收,加快了园中雨水下渗的速度。园中还有另外一种的植物种植方式,即在花坛内大面积种植草本花卉,这些草本花卉根系发达,能够有效吸收降雨,且具有非常好的景观效果,大面积花卉在场地内同时开放的场景相当赏心悦目,这些都是海绵城市理念在植物设计上的具体应用

生态廊道设计

景观生态学中的廊道是指不同于周围景观基质的线状或带状

景观要素,生态廊道主要由植被,水体等生态性结构要素构成,

它和“绿色廊道”表示的是同一个概念。美国保护管理协会从生

物保护的角度出发,将生态廊道定义为“供野生动物使用的狭带

状植被,通常能促进两地间生物因素的运动”。

作用

生态廊道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

防风固沙、调控洪水等多种功能。建立生态廊道是景观生态规

划的重要方法,是解决当前人类剧烈活动造成的景观破碎化

以及随之而来的众多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按照生态廊道的

主要结构与功能,可将其分为线状生态廊道、带状生态廊道和

河流廊道三种类型。

杏林湾生态廊道应用

杏林湾湿地公园的生态廊道地面使用防腐木铺成,木条与木条之间缝隙间隙较大,可以有效的将地表雨水排入湖中,不会造成雨水在地面的滞留,引发路面积水,所以即使在下雨天也能顺利通行。

杏林湾生态廊道不仅仅起到通行的作用,更多的起到一个观景作用。行人可以在廊道上将整个杏林湾的景色尽收眼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