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作心得: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好新时代国家金融安全

工作心得: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好新时代国家金融安全

工作心得: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好新时代国家金融安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业保持快速发展,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从2011年的76.7万亿元增加到2017年8月的169.41万亿元,金融业法人机构数量从5.6万家增加到11万家,金融产品日益丰富,金融服务普惠性日益增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正在形成,金融守住系统性风险底线的能力不断增强,金融改革发展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与此同时,我国经济运行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国际政治经济引发的金融市场变化,都会对我国金融安全产生巨大影响。加之我国金融业正处于不断深化改革过程中,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金融企业文化、公司治理、内控体系和风险管理能力仍在探索完善中,影响金融安全的风险仍然点多面广。金融服务天生具有服务链条长、波及面广、信息不对称的特点,这决定了金融风险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复杂性、突发性、传染性,一旦爆发,负外部效应显著,危害性强,不仅会严重破坏金融秩序,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而且会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一、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维护金融安全的根本举措

金融和实体经济是共生共荣的对立统一关系,脱实向虚、搞体内循环的金融业不可能长期生存,只有回归本源,才能从源头上防控金融风险,从根本上保证金融安全。

我国金融业发展有周期性、总量性问题,但主要还是结构性问题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重点是金融机构服务能力不足。过去一段时间,部分金融机构未能主动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形势,未能主动服务于经济发展新常态,不在本源业务上下功夫,反而扩张各类表外理财、同业业务、交叉性金融,利用宝贵的金融资源搞

体内循环和多层嵌套,不仅虚增企业财务成本,降低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还作茧自缚丢失了创新服务的真本领,继而丧失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投入实体经济金融资源仍大量沉淀于产能过剩行业、库存高企板块和僵尸企业,宝贵的金融资源不仅未能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相当程度地积聚扩大风险。上述问题,导致当前企业“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问题突出,实体经济“缺活水”和银行“资产荒”并存。

对此,金融机构要深入推进本源能力建设,着力提升金融供给服务质量和效益。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大布局和重大战略。牢固树立与实体经济俱荣俱损理念,积极服务于我国各项改革和发展战略。二是瞄准战略机遇,增强主动创新意识。金融机构要深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科技手段,推动新旧服务能力接续转换,提高以实体经济为中心的发展能力、以风险计量为核心的防控能力、以人民满意为中心的保障能力。三是补齐金融短板,提高金融业综合化服务能力。要开发出具有差异化、特色化的金融产品,满足不同客户金融需求,探索可覆盖产业链、贸易链、消费链的全流程无缝式金融服务模式。总结推广“网格服务”“银税互动”“银税保互动”“政银担合作”等对接服务模式,着力解决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信用不充足等问题,提高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四是增强协作意识,进一步推广与政策性融资担保、中小企业担保、农村金融担保和再融资担保等机构的多方合作,推动建立健全补偿、代偿、贴保、贴息等相结合的多层次风险分担机制,加强与地方政府、司法机关的信息共享和工作联动,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二、将防范化解风险作为维护金融安全的重中之重(弘利遴选)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维护金融安全的根本性任务,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

当前,我国金融形势总体良好,金融风险可控,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金融危机外溢性突显,国际金融风险点对我国金融安全形成外部冲击。加之国内经济周期性、结构性、制度性矛盾叠加,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和隐患正在积累,关联性和复杂性增加,主要表现为结构失衡问题突出,金融体系脆弱性上升。概括来说,金融杠杆率和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影子银行风险、违法犯罪风险、外部冲击风险、房地产泡沫风险、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和部分国企债务风险等需要特别关注。

对此,既要增强忧患意识,又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预防为先、标本兼治、稳妥有序、守住底线。一是全面摸清风险底数。深入开展风险排查,明确分类标准,统一排查工具,全面开展风险客户排查、重点风险金融机构排查和安全稳定隐患排查,找准风险点及传导路径,全面掌握风险信息,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二是重点抓好推动经济去杠杆、整治金融乱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三件事,牵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降低经济杠杆率,坚决整治乱办金融、非法集资、乱搞同业、乱加杠杆、乱做表外业务、违法违规套利等严重干扰金融市场秩序的行为,建立房地产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三是抓好存量风险处置,积极稳妥处置突出风险点,严控不良资产快速暴露,综合运用呆账核销、现金清收、债务重组、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加快处置不良资产,逐步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依法依规处置一批非法集资、乱办金融的大案要案,稳妥有序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四是控制增量风险,着力加强风险源头管控,严密防范流动性风险、影子银行业务风险、资本市场异常波动风险、保险市场风险,防止房地产泡沫、地方政府债务过快上升和企业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