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告心理学笔记

广告心理学笔记

广告心理学笔记
广告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广告传播与广告心理

一、广告传播中的心理要素

(一)广告是一门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学科。

1、立足于广告本身

(1)AIDMA法则

(2)Idea

(3)Communication

(4)Marketing tactics

2、立足于消费者

(1)广告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劝与被劝”的关系

(2)消费者本身

A、外部影响

B、内部影响

C、心理决策过程

(二)广告传播中的心理要素

广告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包括传播者、传播媒介、传播受众各方的心理,即广告主、广告人、广告受众的心理。

其中广告受众的心理是我们这门课程中需要把握的重点,要求在广告作品中体现出心理机制。

二、广告心理中的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指受传者在接受了传播媒介传递的信息后,在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广告传播的效果通常包括三个部分:

1、广告传播的心理效果

2、广告传播的经济效果

3、广告传播的社会效果

第二节广告心理与消费行为

一、广告心理对消费行为的引导

1、消费行为是从形成需要开始的

个体消费行为——消费者寻找、购买、使用和评价用以满足需要的物品和劳务设施所表现出来的一切脑体活动。

2、广告战即心理战

科学的广告要遵循心理法则。

广告要成功必须符合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特点,满足广告受众的心理要求。

3、广告引导和创造消费需要

广告心理对消费行为的引导,表现在广告可以引导和创造消费需求,为消费行为提供商品信息,说服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采纳有利于广告商品品牌的态度,促进购买该商品。

通过产品包装设计、促销活动等引导和创造消费需要。

另外,品牌已有的知名度也可以引导消费需要。

二、消费行为对广告心理的验证

1、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模型“消费者决策模型”

2、广告影响

第三节广告心理学的研究

一、广告心理学研究对象——广告活动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二、广告心理学研究方法

1、步骤:(1)研究论题的确定(2)确定与论题相关的问题(3)文献探讨

(4)拟定研究假设与研究问题(5)调查与实验设计(6)资料分析和解释

(7)重复实验

2、具体研究方法

(1)调查法(2)实验法(3)内容分析法

(4)观察法(5)测验法

第二章广告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广告心理学诞生的理论背景

广告心理学是广告学中发展最早也较为成熟的学科分支。

1903年问世的《广告理论》一书标志着广告心理学的诞生。

一、现代心理学的形成

1、思辨式心理学 19C中叶以前,亚里士多德、葛克尔

2、现代心理学产生 19C中叶,威廉·冯特《生理心理学纲要》

3、心理学七种学派和思潮 19C末-20C初

(1)构造心理学(冯特[德])

(2)机能心理学(詹姆士[美])

(3)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美])

(4)格式塔心理学(魏特墨[德])

(5)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奥地利])

(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美])

(7)认知心理学(现代心理学新思潮)

二、现代营销学的问世

1、市场营销界定

2、市场营销学与广告心理学

3、市场营销学新发展与广告心理学

三、现代传播学的发展

广告心理学一方面直接运用了传播学中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传播学的基础理论是广告心理学的学理基础。

第二节广告心理学出现的社会基础

一、市场经济的建立

19世纪,由市场(价格)引导资源的配置,激烈的竞争,催生了对广告的巨大需求,广告得到的空前发展。

二、大众传播的崛起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使报纸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出现,广告开始了对报纸的运用。

后来杂志与广播媒介、电视媒介也出现了。19世纪,广告进入大众传播时代。

三、消费者选择的多元化

消费者多元化与广告是相辅相成的,众多的商品需要通过广告来确立自己的形象,同时又为广告运动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三节广告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广告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903年科斯特出版的《广告理论》一书标志广告心理学的诞生。

二、广告心理学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广告心理学的研究团体和主流杂志、经典作品

美国有两个主要广告心理学的消费者研究团体:消费者研究协会和消费者心理学协会。(二)西方广告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关于广告的效果问题

2、关于品牌的研究

3、跨文化问题和全球化

4、儿童与广告

5、对消费广告的新理解

6、消费者行为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7、儿童与消费主义

8、消费者经验和消费的后现代主义方法

第三章广告受众的社会心理

第一节广告受众的个性心理

(一)需要

1、概念——由于缺乏某种生理或心理因素而产生的与周围环境的某种不平衡状态。

2、分类

(1)按需要的起源分:自然需要(生理需要)

社会需要(心理需要)

(2)按需要的对象分:物质需要

精神需要

(二)需要层次理论

1、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

2、现代消费方式演变发展史

(1)生存时代(2)生活时代(3)生感时代

3、消费者的需要层次模型

有形商品的感性化,无形服务的感性化

(三)动机

1、概念——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之朝向一定目标和方向进行的内在心理动力。

它是引起行为发生、造成行为结果的原因。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

2、特征

动机和行为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1)同样的动机可以产生不同的行为

(2)同样的行为可以由不同的动机引起

(3)引起某一种行为的动机不是单一的

3、作用

(1)动机能激发个体产生某种行为

(2)动机能使个体的行为指向某一目标

(3)动机能使个体的行为维持一定的时间

(4)动机能调节个体行为的强度、时间、方向

4、动机过程模型

5、动机来源

(1)内驱力——驱使个体产生行为的内部动力。它的基础是需要。

(2)诱因——能引起个体动机行为的外部刺激。

(四)广告受众的需求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广告受众的广告接触需要(2)广告受众的信息需求

二、广告受众的个性分析

个性——个人对其生活情景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1、个性具有独特性和自我服务性

2、个性具有复杂性和外在性

3、个性具有统合性和稳定性

(一)广告受众的个性

1、从精神分析理论认识广告受众

弗洛伊德:个性分为本我、自我、超我

2、新弗洛伊德理论了解广告受众

荣格:个性分为意识自我、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

3、特质理论

(1)奥尔伯特将特质分为两大类:共有特质和个人特质

(2)卡特尔把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4、认知个性理论和自我观念

密歇尔认为:个体遇到的事件会与一个复杂的认知——情感部分相互作用,并最终决定个体的行为。

自我观念可以分为实际自我、理想自我、社会自我、理想社会自我、期望自我和情境自我。

5、个性三要素理论

个体的成功或自我实现取决于个体的人格力,主要包括:

(1)智慧力(2)道德力(3)意志力

(二)消费者创新性和相关个性特征

主要表现在:1、冒险性2、好奇性3、想象力 4、挑战性

第二节广告受众群的接受心理

关于群体:

1、含义——是具有相同特征的个体的集合。指的是在社会或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在追求共同的兴趣或目

标的过程中,互相依赖并起着特殊作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构成的联合体。

2、群体的特征

(1)一群人(2)群体存在着一定的结构(3)有共同的价值和规范

3、群体的分类

(1)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有着规定的正式结构,其成员有着固定编制,并占据着所规定的地位,扮演着安排好的角色群体。

非正式群体——自发形成的成员间的关系没有明确的规定,且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以个人喜好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群体。

(2)参与群体和相关群体

参与群体——实际参加了的群体。

相关群体——个体并不属于某个群体,但这些群体能够影响个体的态度与行为,那么这个群体就是个体的相关群体。

4、群体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1)群体的内部沟通直接影响个体的决策

(2)群体的规范直接约束群体成员的行为

(3)角色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4)社会阶层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一、广告广告受众的年龄心理

(一)儿童接受广告的心理

儿童具有很强的学习性、模仿性,已有了初步认知能力,但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对父母和家庭依赖感强。

现代的儿童是家庭的核心,购买欲往往得到最大的满足。

(二)少年接受广告的心理

1、对“酷”的概念十分推崇

2、崇拜某些影视、音乐及体育明星

3、购买行为容易冲动,有比较明显的情绪化倾向

(三)青年接受广告的心理

1、求美求名求新

2、追求个性和时尚

3、憧憬美好的爱情

(四)老年接受广告的心理

老人经历体力及社会地位的丧失,往往有无助感和寂寞感,希望得到子女理解与陪伴;渴望健康长寿、注重商品对身体的影响;怀旧心理强烈,习惯性购买倾向明显。

二、广告受众的地域心理

(一)城乡居民广告接受心理差别:

1、从媒体接触来看,城乡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能经常接触到的广告媒体不同。

2、从广告对城乡居民的劝服效果来看,对城乡居民使用的广告策略应有所区分。

3、从广告创意的选择来看,广告创意要照顾到城乡居民不同的需求。

(二)东西方广告接受心理差别

1、东方广告受众喜欢体现浓厚人情味和传统文化的广告,西方受众喜欢强调个性、张扬自我、凸显个人价

值的广告。

2、东方广告受众对于过分夸大产品的幽默广告缺乏欣赏,但西方受众能认同并喜欢。

3、东方广告受众习惯于广告直接把产品的功用效能或产品的品牌口号进行简单明了的告知,西方受众乐于接受标新立异、创意复杂的广告。

4、东方受众对性暗示的广告接受程度有限,西方受众显示出较大包容性。

三、广告受众的性别心理

(一)男性广告受众接受心理

1、以男性为主要受众的产品要给产品赋予更多的男性气质。

2、男性对商品功能的了解能力优于女性,是理智型倾向的消费者。

3、赞助重要体育赛事是吸引男性关注的捷径。

4、以令人感动的关怀与男性消费者沟通。

(二)女性广告受众接受心理

1、求美心理

2、向往和追求便利

3、希望生活多变化和新的体验,突破传统角色定位的束缚

4、情感心理

5、对价格因素较男性敏感

四、广告受众的职业心理

(一)“白领”广告受众的消费心理

1、喜欢小资情调,追求精致时尚,但不喜欢怪异和前卫。

2、重视环保和公益问题。

3、在闲暇时间,向往和回归简单生活。

4、向往高收入社会阶层的生活和消费方式

(二)“蓝领”广告受众的心理

1、对于一些低卷入必需品会选择品牌消费,但并非品牌追随者,促销或降价对他们容易起作用。

2、对本阶层的人有特别熟悉和信任感。

五、广告受众的收入心理

(一)高收入广告受众的心理(二)中等收入广告受众的心理

(三)低收入广告受众的心理

第四章广告感觉心理

第一节感觉概述

一、感觉的概念

1、定义——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意义

(1)感觉是人类认识外界事物的第一步,它是一种最简单、最低级的神经反应过程,但它同时也是一切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与前提。

(2)感觉是人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是人认识客观事物的开端,也是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成分。

(3)感觉是认识的入口,通过感觉人才能认识和分辨事物的各种属性,也只有在感觉所获得的信息基础上,其他高级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才能得到产生和发展。

3、特点

(1)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简接的事物。

(2)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

(3)感觉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二、感觉的种类

根据刺激信息的来源,感觉可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

无论是内部感觉还是外部感觉,都是一种感觉系统活动的结果,都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三、感觉的基本规律

感受性——指各种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受阈限——指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指能够对一个刺激物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觉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

(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

①定义

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够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间的最小差异量的能力。

差别感觉阈限——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变化量。

②韦伯定律

德国生理学家韦伯认为:能够被机体感觉到的刺激强度变化与原有刺激强度之比是一个常数。

2、感受性的变化

(1)感觉适应——指同一感受器接受同一刺激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

(2)感觉对比——指同一感受器在不同刺激下,感受性在强度和性质上发生变化的现象。

分为两类:A、同时对比B、先后对比

(3)感觉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感觉都可能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这种相互性可以使感受性提高,也可以使感受性降低。

(4)感觉补偿——由于某种感觉缺失或机能不全,会促使其他感受性提高,以取得弥补。

(5)实践的影响

在生活与劳动实践的长期锻炼中,感受性可以得到大大的提高。

外部感觉:

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的属性,包括:

(1)视觉(2)听觉(3)味觉(4)嗅觉(5)肤觉

内部感觉:

反映有机体本身各部分运动或内部器官发生的变化,包括:

(1)平衡觉(2)运动觉(3)机体觉

第二节广告的感觉策略

一、广告的视觉策略

1、增强广告视觉刺激的主要方法

(1)增加刺激强度

A、从空间上——大、空、异

B、从时间上——增加显示频率

C、从色彩上——采用特明、特暗或特杂的色彩

(2)创造新奇形象

(3)制造动态画面

2、颜色视觉在广告中的运用

(1)色彩基本理论

(2)色彩与感觉

A、色彩的生理感觉

B、色彩的心理感觉

(3)色彩在广告中的运用

A、色彩的专用性

B、彩色广告的独特魅力

鲜明真实浪漫概括丰富

(4)色彩心理与文化背景

A、民族色彩偏好

B、区域性色彩偏好

C、国民性色彩偏好

D、性别、文化程度

二、广告的听觉策略

1、人耳听觉特性

(1)方位感(2)响度感(3)音色感(4)聚焦效应

2、声音的特性

(1)声音分类

乐音——有规律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噪音——声源的振动杂乱无章、毫无规律所发出的声音。

(2)乐音三要素

A、音调——反映声音高低的,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

B、响度——声音的强弱,由发声体振幅决定,也与声音的频率、距离发声体远近有关。

C、音色——表征不同声音的特征,与发声体本身特征有关。

3、声音在广告中的运用

音乐应与产品、形象代言人、诉求点、风格等一致。

电视广告的声音要素包括广告语、音乐、音响三部分。

三、广告的味觉策略

1、从广告媒介来看:

主要用于平面媒体、户外广告、宣传海报以及电视广告中。

2、从产品适用范围来讲:

多用于食品广告、饮料广告。

第五章广告知觉心理

第一节知觉概述

一、知觉的概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二、知觉的分类

1、一般知觉

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作用的结果,依照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来划分,分为:

(1)视知觉(2)听知觉(3)嗅知觉(4)味知觉(5)肤知觉

2、复杂知觉——是一种综合的知觉,必须多种分析器同时参与活动,知觉的内容对象比较复杂。

按其反映对象的性质来分,可分为:

时间知觉、空间知觉、运动知觉三种

三、知觉特点

1、知觉的整体性——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组织加工过程。

影响知觉整体性的主要因素:

接近、相似、闭合、好的形态、好的连续等组织原则。

2、知觉的选择性——人们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外来刺激有选择的作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组织的过程。

3、知觉的理解性——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组织加工的过程。

4、知觉的恒常性——指人能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特性的组织加工过程。

四、知觉与感觉

1、相同点

都是对人脑对当前事物的客观反映,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时人脑中所产生的对当前事物的反映。

2、联系

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

3、相异点

(1)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知觉是以生理机制为基础的纯粹的心理活动。

(2)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属性、不同部分及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

(3)从两者的生理机制看,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对复杂刺激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综合的结果。

(1)时间知觉:——是客观对象的持续时间、速度和顺序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2)空间知觉——是物体的空间特性(形状、大小、远近、方位等)在人脑中的反映。

①形状知觉②大小知觉③深度知觉④方位知觉

(3)运动知觉——物体在空间上的位移、移动速度及人体自身运动状态在人脑中的反映。是由视觉、听觉、肤觉、平衡觉、机体觉、运动觉等系统协同参与的结果。

①真动知觉②似动知觉③诱动知觉

第二节知觉的一般过程

知觉活动五环节

第一环节:外界环境

第二环节:中介物

第三环节:刺激物与感觉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第四环节: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系统向大脑传递各种外界信息的过程。

第五环节:大脑对传入到皮层相应投射区的信息进行整合处理的过程。

第三节知觉主动性

一、知觉的选择性——人体对一些对象或对象某个(某些)属性知觉,而不对另一些对象及其部分属性知觉。

知觉的选择性是人的知觉心理本身固有的运行机制,在实际的知觉过程中,决定知觉选择性过程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

(一)刺激物的特性

1、体积大小

2、色彩

3、声音

4、位置

5、重复

6、对比

(二)知觉选择的心理机制

1、知觉超负荷性——指外来刺激超出消费者在正常情况下所接受的能力限度时,一部分刺激受到心理上的

排斥而不被注意到。

2、选择的感受性——指个体对自认为有价值的或有兴趣的刺激表现出较高的感受性,知觉到更加清晰的现象。

3、知觉防御——指消费者对造成恐怖或某种威胁感的刺激倾向于回避、阻止或反应迟钝。

(三)消费者的主观因素

1、需要倾向

2、期望心理

3、兴趣特点

二、知觉的组织

(一)知觉的整体性

1、完形

2、境联效应

(二)知觉的组织原则

1、接近性

2、相似性

3、连续性

4、封闭性

三、知觉解释——当离散的感觉信息被组成一个整体的模式后,该模式同过去经验中的类似物作比较,进而推得意义。这种感觉信息组织后得模式中推得意义,这就是对刺激的解释。

影响因素

1、经验因素

2、动机因素

3、价值因素

4、情绪因素

5、态度因素

6、兴趣因素

四、广告知觉综合

——任何一件商品,尽管存在若干不同的部分,却都是由不同部分构成的一个整体,当消费者知觉它时,并不是把它知觉为它的某个部分,而是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就是人们对商品知觉信息综合的结果。

知觉综合的原则

1、图和背景的原则

图与背景要主次分明,不可喧宾夺主。

在广告中应突出产品,把它作为“图形”而非“背景”。

2、组合原则

个体具有自动地组合临近刺激,使它形成一个完整的图形和印象的倾向。

广告中应增加一些与产品有联系的积极信息,引导消费者产生好的联想。

3、闭合原则

当人们遇到不完整刺激模型时会有意无意地填补其中的缺失部分,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识别。

广告中不完整的广告信息要求消费者来完成。有时一个不完整的广告比完整的广告更容易使人识别和记忆。

五、广告知觉中的偏见

1、模特效应

2、首次效应

3、晕轮效应

4、移情效应

5、名人效应

6、刻板效应

第四节风险知觉与广告宣传

一、风险知觉的性质和根源

风险是一种主观知觉,是消费者在购买前对是否或怎样购买商品可能带来的后果的内在体验。

二、消费者风险知觉的类型

1、功能风险

2、安全风险

3、资金风险

4、社会风险

5、心理风险

三、影响消费者风险的知觉度的因素

1、消费者的个性特征

2、商品的种类和性质

3、购买情境与方式

四、广告宣传克服和排除消费者风险知觉的措施

1、提供充足的信息量

2、建立良好的品牌商标形象

3、突出商品的特点、优势

第六章广告注意心理

第一节注意概述

一、注意的概念——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二、注意的特点

1、指向性——指在某一瞬间,人们的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朝向一定的对象。

2、集中性——指心理活动停留在一定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

三、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的并且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是消极被动的注意,是注意的初级形式,不易使个体产生疲劳。

2、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服从当前目的任务的注意,体现人的能动作用,是人类特有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高级发展形式。

3、有意后注意——又称继有意注意,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与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但又不需要人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是一种更为高级的注意形态。

四、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

2、保持功能

3、对活动进行调节和监督的功能

五、注意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运动

2、无关运动的停止

3、呼吸运动的变化

第二节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的范围

1、概念——又称注意的广度,指在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能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地数量。

知觉的对象越多,注意的范围越广;反之越小。

2、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

(1)注意对象的特点

(2)活动的性质和任务

(3)个人的知识经验

二、注意的稳定性

1、概念——指注意在某一对象上所能保持时间的长短。是注意的时间特征。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注意稳定性——指注意保持在某一事物上的时间。(如:双关图)

广义的注意稳定性——指注意保持在某一活动上的时间。

2、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1)对象的特点

(2)对活动的态度

(3)主体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4)主体的意志力

三、注意的转移

1、概念——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2、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

(1)对原来活动的注意紧张程度

(2)新对象的吸引程度

(3)个体的神经类型和已有的习惯

(4)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

四、注意的分配

1、概念——在进行几种活动(两种或两种以上)时,注意同时指向不同的对象。

2、影响注意分配的条件

(1)必须有一种活动达到自动化或部分自动化的程度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间必须相互关联

五、注意的紧张性

1、概念——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高度集中程度,是注意的强度特征。

2、影响注意紧张性的因素

(1)责任感、兴趣、爱好

(2)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

(3)注意范围的大小

第三节广告与注意

一、广告与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没有预期的目的,也不需要人的意志努力,往往表现在刺激物的直接影响下,人会不自由地把感受器朝向这种刺激物并试图认识它。

引起广告无意注意的原因

1、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1)刺激物的强度

(2)刺激物之间的对比

(3)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

(4)刺激物的新奇性

2、广告受众的主观状态

(1)受众对事物的需要、兴趣和态度

(2)受众当时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二、广告与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有预定目标且需要人的意志努力,有两个明显特征:目的性、意志性。

所以只有那些能够满足受众物质或精神需要的广告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三、使广告引人注目的方法

1、增加刺激物的强度

2、增大刺激物的形态

3、增大刺激物之间的对比

4、增强刺激的悬念与奇想

5、利用动态刺激物

第七章广告记忆心理

第一节注意概述

一、记忆的含义

——是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

二、记忆的种类

1、以记忆的内容划分

(1)动作记忆——也称运动记忆,是以过去做过的动作或经历过的运动为内容的记忆。

(2)形象记忆——以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3)逻辑记忆——以概念及其文字、数字符号为内容的记忆。

(4)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情绪、情感内容为内容的记忆。

2、按记忆时间分

(1)感觉记忆

——又称瞬间记忆,指当感觉刺激停止后头脑中仍能保持瞬间映象的记忆。是记忆系统的第一阶段。(2)短时记忆

——指信息保持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是感觉记忆与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

(3)长时记忆

——指信息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的记忆。是记忆系统的第三阶段。

三、记忆表象

1、概念

——指以前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脑海中出现关于该事物的形象。

它是由其他事物或语词而唤起的,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回忆时多数是以表象的形式出现的。

2、特点

(1)形象性

(2)概括性

3、表象与直接知觉对象的区别

(1)直接知觉对象时事物正在眼前,而表象是事物不在眼前,而只是从脑海中提取该事物的形象。

(2)直接知觉对象显得更加鲜明、生动,而表象则很难做到这点,表象出来的事物往往显得模糊、黯淡、不稳定。

第二节广告记忆的过程

记忆的基本过程由识记、保持、再认、回忆四个环节组成。

一、广告识记

识记是人们识别并记住事物的过程,是记忆的第一个环节。

识记分类

1、无意识记与有意识记(据目的性分)

(1)无意识记——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没有经过任何意志努力的识记。

(2)有意识记——事先有预定目的,并经过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

2、意义识记与机械识记(据理解性分)

(1)意义识记——指在理解材料意义的基础上依靠材料本身的内在联系进行的识记。

(2)机械识记——指在不理解材料意义的情况下,采用多次机械重复的方法进行的识记。

二、广告的再认与回忆

1、广告再认

再认——指对曾经感知过的信息再次感知时,觉得熟悉,确认是以前感知过的内容。(如:重复广告)2、广告回忆——指过去感知过的广告并不在眼前,由于一定条件的诱发,我们在脑海中重现这则广告。(1)有意回忆——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有意识地提取广告信息的过程。

(2)无意回忆——无预定的回忆意图或目的,自然而然地想起某些旧的广告。

三、广告的保持和遗忘

1、广告的保持——对过去接触过的广告印象在头脑中加以巩固的过程。

2、遗忘——对于识记过的事物,经过一段时间后不能再回忆起来或回忆错误,也就是保持的丧失。

遗忘理论

1、衰退理论

认为遗忘是记忆衰退,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的结果。(如:艾宾斯浩遗忘曲线)

2、干扰理论

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在接受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一旦排除这些干扰,记忆就能恢复。(如:前摄抑制、后摄抑制)

第三节有助于广告记忆的技巧

一、将广告信息进行适当重复

1、将同一则广告不断播出

2、将有关信息在多种媒体上呈现

3、在同一媒体上进行系列广告宣传

4、在一则广告中反复重复主题,以增强记忆效果

二、广告形式新颖独特

1、广告表现形式新颖独特

2、广告媒体形式独特

3、广告编排形式新颖

三、广告信息数量恰当

1、广告目标应单一

2、广告内容简洁、易懂

(1)广告标题、广告语字数不宜太多

(2)广告文案内容不宜过多

(3)广告画面内容单一

四、减少信息变异

1、避免跟风模仿,造成混淆

2、重点突出,多次重复,尤其突出商品的名称等概念化东西

3、广告语言顺口易记,即形成规则化、组织化的信息

五、利用语言特点记忆

1、利用谐音规律

“雄鸡冷饮,食全食美”

“中兴酱油,酱出名门”

2、利用语言材料的特点:

?“长城电扇,电扇长城”(长城电扇)

?“波导手机,手机中的战斗机”(波导手机)

3、利用语言的节奏、韵律

?“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人头马酒)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戴比尔斯)

“歌曲式广告语

?“我的眼里只有你”(娃哈哈)

?“友家的感觉真好”(友家食品)

4、利用特殊的标志符号

六、运用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记忆

七、增加感染力,引起消费者的情绪记忆

八、巧用人物模特

1、江湖派

2、色艺派

3、冷酷派

4、玉女派

5、奥运、足球派

6、主持派

7、乡土派 8、夕阳派 9、客串派

第八章广告思维心理

第一节思维与广告创意

一、思维的概念

——是人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的间接、概括的反映。

二、思维的种类

1、以思维的凭借物划分:

(1)动作思维——伴随实际动作进行的思维。

(2)形象思维——指运用已有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

(3)抽象思维——也称逻辑思维,是利用概念进行的思维活动。

2、以思维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分

(1)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辐合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或最好的答案的思维。

(2)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和辐射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寻求各种答案的思维。

3、以思维的创造性维度划分

(1)再造性思维——又称常规性思维,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惯常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2)创造性思维——指以新异、独创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

4、以思维的目的维度划分

(1)上升性思维——是从个别的事物和经验中,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出具有一般特征和普遍规律性的思维。

(2)求解性思维——是寻求解决某个具体问题的思维。

(3)决策性思维——对未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予以估计并从中选择最理想解决方案,多为管理者在决策时采用的思维。

三、思维的特性

1、间接性——指思维凭借知识经验这一媒介来反映客观事物,即通过其他事物为中介来认识某一事物。

2、概括性——指思维是通过抽取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事物间的必然联系来反映事物的。

思维的间接性与概括性是相互联系的。

四、思维的一般过程(基本过程)

1、分析与综合

(1)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按不同的属性、组成、发展阶段,分别加以思考的过程。

(2)综合——在头脑中把事物分属的组成、属性、阶段,按照一定的关系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整体来思考的过程。

分析与综合是一对辨证统一的心智操作。

2、比较——是在头脑中确定事物之间共同点和差异点的思维过程。

3、概括——在头脑中把抽象出来的事物本质属性联合起来推广到一类事物,使这普遍化的思维过程。

五、创造性思维

1、概念——指有创见的思维。即通过思维不仅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

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

2、特点

(1)既需要发散思维,又需要集中思维,而且更多地表现在发散思维性上。

(2)创造性思维是没有现成答案的。

(3)痴恋与目的指向性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面。

(4)灵感状态,是创造性思维的又一特点。

(5)创造性思维常常还需要创造性想象的参与。

六、广告创意

1、概念——一般指广告人员对广告活动所进行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对未来广告的主题、内容和表现形式所进行的观念性的勾画。

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2、创意要则

(1)旧元素的新组合

(2)创意的产生有赖于对事物因果关系的观察能力。

(3)创意要符合一定的目的要求

3、创意的依据与素材

(1)依据(2)素材

4、创意与创造力

(1)广告创意的过程是创造力发挥的过程,一般来说,富有创意的广告人员也是具有创造力的人。(2)影响创造力的主要因素是知识、智力和动机。

(3)广告创意是一种凝聚活动,是广告素材、创作资料及创作者智慧和才能的结晶。

(4)广告设计人员的创意资源主要来自几个方面。

5、广告创意的主要出发点

(1)产品(2)消费者(3)媒体(4)策略和实施

第二节想象与广告制作

一、想象的概念——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作新形象的过程。

想像是思维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二、想象的分类

1、根据目的性划分

(1)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地产生的想象。

(2)有意想象——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2、根据想象是否依靠现成的描述划分

(1)再造想象——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2)创造性想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三、创造性想象的特点

1、首创性

2、独立性

3、新颖性

四、广告创意中的创造性想象

1、留白

2、联合

3、粘合

4、强调

5、寓意

6、合成

五、广告接受者的再造想象

要使广告接受者按广告设计者预想的方向产生再造想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广告的说明词应与形象标志一致

2、说明广告诉求点时应有丰富的特征

六、联想与广告策略

联想——由当前感知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又想起另一件事。

广告中运用联想的原理

1、接近联想——人们对在时间上或空间上接近的事物形成的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

2、连续联想——客观事物总有联系,根据过去的经验,想到其一,便会想到其二。

3、相似联想——又叫类比联想,将形似、义近的事物加以类比形成的联想,由对一事物的感知立即引起,

对和它在性质上、形态上相似的事物的回忆。

广告中运用联想的原理

4、对比联想——对于性质或特点相反的事物的联想。

5、关系联想——依靠事物间的各种关系而产生的联想。(这里所说的关系不是指事物间的一般关系,而是

指彼此影响较大的关系,主要包括:部分与整体关系联想;因果关系联系;情感关系联想;习惯性联想。)

6、颜色联想——通过色彩让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

第九章广告情感心理

第一节情感概述

一、情感的概念

——是人对客观与现实的态度的体验。

体验是情绪的基本特征

情绪与情感

两者相互依赖。从某种意义上讲,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2、区别

(1)情绪出现较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较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2)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

(3)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

二、种类(按情感状态分)

(1)激情——一种短暂而猛烈的情绪状态。

(2)心境——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3)应激——一种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第二节广告激发与情感反应

一、广告引起情感反应的模式

1、情感反应在广告中的作用

(1)影响人的认知(知)(2)影响态度(情)(3)转化经验(意)(4)影响商标(行)

2、情感反应与认知反应的关联

互为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二、广告中常用的情感反应

1、亲热感

2、幽默感

第三节运用广告元素影响情感

一、影响广告情感的外因、内因

1、广告本身

2、广告刊播环境

3、消费者个人的情感

4、广告的社会伦理性

5、广告美感和艺术创造力

二、广告作品影响情感的主要因素

1、创意

2、色彩

3、画面

4、文字

5、音响

广告心理学复习笔记

广告心理学 第七章广告效果测评理论及方法 第一节广告效果测评的理论 一、广告效果及其测评 * 广告对受众的作用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主要分成:到达——认知——态度——行动——反馈。 * 由于受众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还会受到诸如社会文化、家庭、人际传播等因素的影响。 广告作用过程 1、广告效果:包括(1)广告心理效果;(2)广告的经济效果;(3)广告的社会效果; 广告效果的特征:(1)复合性,是心理效果、经济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2)累积性,对于消费者来说,从接触媒体到完成购买、使用、评价、反馈,是一个心理积淀的过程。 2、广告效果测评:(1)检验决策;(2)改进设计制作;(3)鼓舞信心 二、有效广告的AIDA学说 AIDA是取英文Attention(注意)Interest(兴趣)、Desire(欲望)、Action(行动)的首字母而得名 揭示了广告作用于消费者要经历以下的心理过程:首先,引起消费者注意,使用其心理活动在周围众多事物中指向和集中于该广告;其次,在对广告内容作一系列的信息加工后,对广告发生兴趣;再次,产生购买商品的欲望和动机;最后,动机驱使消费者实施购买商品的行动。 广告效果的累积性,特别是迟效性和延续性的特点(对广告的记忆是是心理基础)Memory(记忆)因素。 广告的心理历程就成了AIDMA:注意——兴趣——记忆——行动。 公式: 三、DAGMAR模型 1961年美国的Colley发表了一篇题为(DAGMAR)的论文,文中将广告心理历程分为:从未觉察某商标或企业到觉察—了解(如理解商品的用途、价值等)—信念(引起购买商品的意向或愿望)——行动(即购习行为)。 E.Rodger作了更详细描述:从示觉察到觉察—引起兴趣—作出评价—接受刺激—尝试购买—重复购买——忠诚度。 传播谱: 传播效果与最初设定的广告目标相比较,借以判定实现广告目标的程度如何,以上过程可扼要表示为: 1)根据传播谱设定广告目标; 2)在不同时期实施消费者调查; 3)根据结果,判断广告目标达成程度。 区别AIDMA把广告=作用者,消费者=广告作用对象消费者受广告影响,被动产生一系列心理过程。 DAGMAR把消费者=作用者广告=作用对象消费者主动地对广告作一系列的信息加工。 AIDMA持以“卖方为中心”的观点,而DAGMAR模型则是“以买方为中心”的市场观, DAGMAR > AIDMA (比A更符合当今的市场实际) 另外:市场仍存在很多冲动、非理性的购买行为,如受众心理影响,不考虑买了有什么用。D难以解释此感性行为。 四、广告作用六阶梯说 Lavidge Steiner借鉴了态度理论的三相模型提出了广告作用六阶梯模型:

广告心理学广告分析

广告心理学广告分析 成功的广告宣传必然是对有关心理学原理的自觉的或不自觉的应用,作为广告从业人员,了解广告宣传中的心理学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和分析前人的经验,在广告设计中有效地把握一切我们可以控制的因素,使广告效果更接近我们的期望。 广告创意即广告构思,也就是针对广告主题设计最适当的表现方法的过程。广告策略实际上就是说服心理。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最大的城池,最大的资源并不仅仅是传统意义的领土疆域,而在某种意义下变为广大消费者的心。能让消费者不由自主地买帐,听从劝服去购买商品,这样的商家才可以达到规模经济,实现利润最大化,建立超越尘世的金融王国。世界的权利斗争已一改从前野蛮直白地穷兵黩武式的战争,而采取了攻心为上的计策。 我这里向介绍分析的就是麦当劳的广告 根据对麦当劳几部广告片的观摩,可以发现几个共通的特征和一条规律。 几点特征: 1.品牌宣传代替商品推销:麦当劳在国外的广告很少见对其产品直接的介绍,而更多的是对其品牌“M”的强化,这大概由于国外消费者心理比较成熟独立。在国内的广告则一方面侧重对“M”标志的强化,另一方面也会加入对产品直接的推荐,这是由于国内对麦当劳品牌还

比较陌生,而人们的消费心理并不十分成熟,容易信服直观地直白地说服。 2.注重打造品牌的文化内涵:麦当劳的食品营养价值不高,产品比较单一,但其在广告宣传中避重就轻,让麦当劳具有美国文化,成为年轻一代健康向上的代名词。如其在广告歌词唱道:更多美味,更多快乐就在麦当劳。让人在想到麦当劳时就联想到青春,快乐,健康,朝气,童心等,其在这方面文化的渲染上是不遗余力的。 3.用画面代替声音的另类造型:麦当劳的广告很少运用人声直接做出说明介绍。而更多运用“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策略,如在其中一则广告中,一个坐在摇篮中的婴儿,他面对着一面窗户,窗户的对面是一个麦当劳的标志“M”,他在摇篮中看到“M”就会笑,而看不到“M”就会哭,整个画面没有任何说明,但却童稚幽默地传达了麦当劳的快乐文化。 一条规律: 麦当劳广告的共通规律是运用了以柔乘刚,以弱胜强的策略。作为一个成熟的餐饮巨头,他并不是粗声大气地进行很强势,很刚强地自夸来强化品牌,而是柔和地揉入了人们心中珍爱的情感,搀杂了独特却不偏执的美国文化,无声地展示自己的内蕴。他这种以“弱势”宣传代替“强势”宣传,使消费者更多地减少了抵触心理,而不知不觉地接受了“M”,并产生好感。 下面就对于麦当劳一则“派”的广告进行分析:

广告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广告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考试题型:论述题,共7题,学生可选择其中的5题作答。每题20分,共100分。 1、你如何理解广告心理学是广告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该题答案在绪论部分) 广告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广告学的交叉学科,是探索参加广告传播活动的人在广告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存在的心理规律的一门学科,与心理学、广告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一般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的研究活动,一方面是从理论上探讨人的心理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是在各种实践领域中应用、探讨这些规律。 广告心理学把心理学的普遍规律应用于广告活动中,并探讨构成广告活动主体的人的心理现象和他们在广告传播活动中有哪些特殊的心理规律。虽然广告心理学与基础心理学都是以人为研究对象,但心理学研究的是一般情况下的人,而广告心理学研究的是处于广告活动情境中的人。广告心理学以基础心理学的研究为基础,但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丰富了心理学的学科知识,所以,广告心理学可以说是心理学在应用领域的一个小分支。 广告学是探讨广告活动现象及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对广告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相应广告理论的揭示。广告的目的是要对广告对象的心理与行为产生影响。 广告心理学正是在广告学所描绘的广告活动框架之下,探讨人在广告活动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为广告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广告学研究的广告活动过程是宏观的,而广告心理学研究的活动中人的心理是微观的。广告学强调艺术性和科学性,广告心理学更加强调用科学的角度审视广告。换句话来说,广告心理学是适应广告的科学性要求逐步发展起来的,为广告活动中的各种决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实证依据。 2、简述20世纪广告心理学的发展过程。(该题答案在绪论部分) (一)20世纪早期,受到以生产者为中心的卖方市场的限制,局限在表层的心理活动。研究的目的是用于卖方市场,为生产者服务。营销传播观念是“请消费者注意”。 (1)1900年H·盖尔出版《广告心理学》,开始谈到广告活动中消费者的注意、兴趣等心理现象。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W·D·斯科特出版《广告理论》,提出心理学对广告工作大有帮助的见解,并做了相应的研究。现在通常把此书的问世作为广告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3)1908年,斯科特出版了《广告心理学》,将学科的理论更加系统化。与此同时,由H·闵斯特伯格所做的实证性研究在哈佛大学心理实验室展开。 (4)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无线电广播事业的发展,广播广告也有了很大发展,广告心理学在有关消费者广告的记忆上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对如何使广告更加引人注意也有了更多的认识。

广告专业读书笔记

广告专业读书笔记 【篇一:广告学读书笔记焦森】 世界品牌应该是每个民族品牌的发展目标,只有体现出民族品牌的 世界性,才能突出品牌当 中的民族性。这是看完《国际4a广告公司品牌策划方法》后给的最大启发. 朱海松,一个当代广告人的领军人物,做为当代杰出的广告人,中 国无线营销理论的开创者,手机媒体专家。第五媒体、无线营销和 无线广告应用学说创始人。中国本土广告营销实践经验的总结者, 长期致力于中国本土广告的实用理论创新与研究,创造性地把中国 本土广告实践与国际4a广告的理论相结合,创作的国际4a广告丛 书在行业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正如我们所期望的一样《国际4a广告公司品牌策划方法》也给后世的广告人带来了用之不尽的可取之 材 品牌策划是指是通过品牌上对竞争对手的否定、差异、距离来引导 目标群体的选择。是在与外部市场对应的内部市场(心理市场)上 的竞争。品牌策划更注重的是意识形态和心理描述,即对消费者的 心理市场进行规划、引导和激发。品牌策划本身并非是一个无中生 有的过程,而是把人们对品牌的模糊认识清晰化的过程。而本书就 是对品牌策划方法策略的最佳解读,开遍就是谈及有关品牌的话题,深刻阐述了品牌的本质、象征、形式、对应关系等一些热点问题, 第二章主要讲到了品牌的核心内容-品牌印迹,第三章则主要对销 售策略做了一些简要的分析。高潮部分出现在第四五章,作者浓墨 重彩的讲述了有关品牌整合的一些方法策略以及个中的一些精彩案例。品牌首先做为一个名称、名词、符号或设计,或者是它们的组合,其 目的是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 对手的 产品和劳务区别开来,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有别于竞争对手,从而 赚取更 多的回报,实现价值利润的最大化。品牌固然是重要的,但是要怎 样成功 的策划一个品牌同样也是不容小视的。首先要把握好品牌的核心意 义也就

广告心理学复习笔记

第一节学习广告心理学的必要性 一、从心理学对广告的意义看广告心理学 (一)受众的心理特点 1、大部分消费者对自己真正的需求并不清楚,大多数消费者是非理性的。 2,、有时候消费者即使知道自己的需求和爱好,也不见得会据实相告,他们在不经意的瞬间,可能会做出与自己完全相反得答案 直接询问消费者最容易出错的原因 1、有时候消费者根本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买一个产品 2、消费者不一定能够表达自己真正的需求 3、社会规范的原因对消费者的束缚 (二)、心理学对广告的重要意义 1、广告说服需要找对人,说准话 2、广告策划与创意必须把握消费者的心理行为特征 3、广告传播依赖心理学法则 4、准确把握消费者的价值观和消费行为特征需要采用科学的心理研究方法 二、从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力看广告心理学 1、吸引注意力 适应注意力抓住注意力 2、传播注意力 3、情感诉求 4、进行说服 两种相反得观点:1、“强势”作用对消费者行为产生的大的影响 2、“强势”作用提醒顾客某品牌的产生 5、指导购买 6、创造流行 第二节广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广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广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参加广告传播活动的人在广告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及规律 (一)广告参与者 1、广告人 具有知识、技术、经验及洞察力、能为广告主建议最好使用广告完成他们的目的,并能有效的去执行,使广告达到这些目的的人。 2、广告受众 3、广告主 (二)广告传播中的心理现象 1、心理过程 认知心理(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情绪和情感 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

个体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个性性格) 3、心理状态觉醒非觉醒 二、广告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实践应用理论构架 第三节、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 定义:研究者预先拟定好问卷、通过适当的手段,让受调查者表达他们对事物,观点的态度或意见 经常用于广告效果的研究 调查法的优缺点:优:1、内容客观便于分析方便高效 2、匿名性强回答真实 3、节省人力时间经费 缺:1、抽样不合理引起结论有问题 2、问卷编制比较复杂 3、不够灵活难于适应每一个被测者 二、实验法 主要用于探索心理现象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 1、定义:人们根据一定的科学研究目的,采用科学仪器设备,在人为操控或模拟的特定条件下,排除各种干扰,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试验中有研究者控制的因素称为自变量 研究者在改变不同实验条件下所观测到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称为因变量 2、实验法一般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实验室实验优点:控制条件比较容易实现,允许人们对实验结果进行反复验证 缺点:被测者有实验意识,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影响实验结果的科学性。 现场试验优点:结果比较符合实际 缺点:无法严格控制干扰 三、内容分析法 定义:一种对第二手资料或者案头资料进行分析以揭示其中隐含的规律方法,经常被用于广告活动心理策略研究以及民族心理差异的研究 步骤:1、对每一个问题进行定音,制定可以掌握,容易操作的内容分析标准和编码方法 2、对案头资料进行抽样 3、对编码员行训练 4、对编码员获得的数据进行抽样分析 四、投射法 定义:通过给被访者提供一种模糊的,非结构性的访谈情境,使其在一种没有明确目标指向的条件下,自由,充分地表达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从而探究其隐藏在表面下的真实心理——真实的情感,意图和动机的一种研究方法。 投射法在广告心理学中主要用于探究消费者的潜在动机和情感。 优点:真实性强,比较客观

关于德芙巧克力广告心理学角度的认识和评价

关于德芙巧克力广告心理学角度的认识和评价摘要:本文就德芙巧克力广告的概貌和特点进行了阐述,以及运用心理学的角度对德芙巧克力广告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广告特点、意识形态、评价 当低沉、感性的旁白,配合优美的吟唱音乐,渐渐引出缓缓旋转的巧克力旋涡,它有丝般润泽的质感,如清泉般流畅的律动;这个地地道道的巧克力旋涡不停地旋转,加上纯美牛奶的加入,巧克力加牛奶的美妙结合,有如跳着一首慢版爵士舞一般的悠扬动人,它渲染出的美妙感受吸引你进入一个纯粹牛奶巧克力的世界。之后成型的巧克力块从香浓诱人的漩涡中飞出,想先尝为快的冲动再也按捺不住。这场完美的演出,将视觉与味觉的诱惑带来最高点,宛如经验一场美好的巧克力飨宴,这就是德芙想呈现给观众的巧克力体验与全新的感觉。 一、广告的特点 1.广告诉求以感性诉求为主。牛奶香浓,丝般感觉。主要是利用广告中情节的体现展现出德芙巧克力带给人的一种感受,一种美好的享受。 2.广告中选取的主角都是清新、可爱的年轻女性,这点贴合目标受众的年龄特点。他们有独特的个性,随心随意,渴望美好的幸福,勇敢的展现自我,喜欢享受生活,喜爱纯真,喜欢体验生活的乐趣。 3.广告中的音乐动感,动听,给人一种别样的体会,恰似一个悠闲地午后,一盒德芙巧克力,一片温暖的阳光,一种洒脱的心态。 4.广告生活场景的选择,或是出门前的换衣时的随心随意;或是找到自己想要的时候的幸福甜蜜;或是街上橱窗前可爱的试戴方式。都是如此的惬意,充满浓厚的生活情趣。并且在场景中德芙如丝般的飘动,浪漫的表现了一种优雅美妙的丝般感受。 二、运用心理学角度分析 (一)引言 “意识形态广告”一词最先由台湾意识形态广告公司所倡导提出,并此自称其系列广告代表作。其中最初闻名于世的是该公司为台湾中兴百货公司所作的系列广告,这则广告中的文案“手为了袖子而存在,脚为了鞋子而存在,空间为了家具而存在,身体为了衣服而存在,三日不购衣便觉面目可憎,三日不购物便觉灵魂可憎”至今常被人们作为“另类文案”而提起。不停创新,多种并存的广告诸形态发展到今天,早已经是“见怪不怪”,具体来说,所谓“意识形态广告”只是在广告创意表现手法上具有分类意义,常指不是诉诸广告主体商品的物理属性,而是诉诸某种特殊的氛围、意境、情节或价值观的广告。但是也不同于泛泛的感性诉求,意识形态广告没有商品的功能表达,脱离商品的本身价值,“不传播完整的产品信息,而诉诸于模糊性、间断性、多元开放性、散漫、变形或反叛等其他因素”,其中的“意识形态”概念可以应用阿尔都塞的观点解释:“个体与他和她的现实存在条件的想象性关系再现,由个人完成的意识组织与实践的再现。它使人们心甘情愿地参与到其中,认同这一权力关系中的某种角色。” 因此,意识形态广告常以情境营造与隐性的价值观出现,不提供硬性推销说辞的同时,使目标受众结合自身的朦胧想象就广告商品形成建构性、虚拟性的认知,并常常令受众将商品与某种生活方式、个性特质相连,青

色彩心理学读书笔记

色彩心理学读书笔记 色彩心理学的实用性强,在生活各方面都有体现,例如:红色、黄色和橙色使得人们胃口大开;广告牌大多为红色、橙色和黄色;宣传单上的重要信息用暖色高彩度的颜色突出;化妆中,可以制造立体感和纵深感的眼影就是后退色;日本传统插花艺术中,后面摆蓝色的花,前面摆红色或橙色的花,可以构造出一种具有纵深感的立体画面。 人们的睡眠质量不仅与自身有关,与外界有一定程度的关系。不仅与照明的颜色有关,例如:照明的颜色会对人体内一种叫做褪黑激素的荷尔蒙的分泌产生影响,褪黑激素可促使人自然入睡,改善人体机能,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这种荷尔蒙通常在夜间分泌;而青白色的荧光灯有抑制褪黑激素分泌的作用。卧室里最好安装白炽灯或者其他可以发出温暖的黄色和米黄色的灯具。如果挑灯夜战的话,适合荧光灯下工作。还与灯光色彩等有关,例如:蓝色具有催眠作用,可以降低血压,消除紧张感,从而起到镇静的作用。建议蓝色搭配白色和米色为佳,蓝色太多会引起孤独感,冬天会感觉很冷。白色也有较好的催眠作用。绿色也有催眠作用,绿色使得人们从心理上放松。白炽灯、间接照明发出温暖的米黄色灯光以及让人感觉安心的淡橙色灯光都具有催眠作用。当人头脑不清醒的时候,看彩度高的红色比较好;红色使人清醒,增强人的紧张感,使血压升高。 在快餐店、咖啡厅两个地方等人,感受都不一样;在快餐厅等人会使人焦躁,而咖啡厅则更适合等人。餐店的装潢以橘黄色和红色为主,这两种颜色会使人心情愉悦兴奋,以及增进食欲的作用,也会使时间感觉漫长;在这样的环境中等人会使人烦躁。水果的红色和橙色、蔬菜的绿色、红烧肉的红色、生鱼片的白色和黄色配以芥末的绿色、牛肉盖浇饭的黄白搭配让人看了有垂涎欲滴的感觉。相反地,紫色和黄绿色最能抑制食欲,减肥的人们可以尝试。日本料理中,黑色的餐具突出了食物的颜色,产生强烈的对比。 保险箱的应用很广,保险箱的颜色多为深色,以黑色和墨绿色为主。相同的颜色,色彩明亮程度低的色彩比明度高的感觉重,色彩鲜艳程度对重量的感觉影响与色彩明亮程度对色彩的影响道理一样(浅色和鲜艳色彩的包可使人放松)。同等重量的箱子,与黄色箱子相比蓝色看上去更重,与蓝色箱子相比黑色箱子更重。 公司的装扮对员工有影响,而会议室的装潢对会议有一定影响。建议公司会议室以蓝色为基调,会使会议效率提高、使人放松;另外员工衣着方面也有注意,红色面积太大会分散对方的注意力,使其难以做出决断。青白色的荧光灯会使时间变快,而温暖的白炽灯相反,会使时间变慢。单纯的工作需要最好使用荧光灯,白炽灯容易使人产生烦躁的情绪;相反,卧室中适合用白炽灯,营造悠闲温暖的感觉。 人们若想使自己显得苗条,穿着有一定作用。藏青色明度低,为收缩色;黑丝袜也有收缩作用。搭配服装时,若想打造出苗条的身材,建议采用冷色系中明度低、彩度低的颜色;下身穿黑色,上身内穿黑色外搭其他收缩色外套,敞开衣襟效果更好。黑色固然可以显瘦,这是比较普遍的运用;但是黑色可以将包括紫外线在内的所有光线遮断,使光线几乎无法到达皮肤,长此以往,皮肤就会加速老化,产生皱纹,过快衰老,因此不能过多得穿着黑色,可以试着穿着其他颜色的衣服达成很好的平衡。

【精品】消费者行为学调查分析师笔记

消费者行为学(陆跃祥主编) ——调查分析师证书考试指定教材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消费者的感觉和知觉 第四章消费者的学习和记忆 第五章消费者的需求与动机 第六章消费者的态度 第七章消费者个性 第八章消费者决策 第九章社会文化与消费者行为 第十章社会阶层与消费者行为 第十一章社会群体与消费者行为

第十二章家庭与消费者行为 第十三章价格与消费者行为 第十四章产品与消费者行为 第一章绪论 本章内容首先介绍消费者行为的定义、特点及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因素;其次介绍消费者行为研究的一般内容和学科特点;最后论述了消费者行为研究的起源与发展以及消费者行为研究在我国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一)消费者行为 消费者指在产品的购买决策、实际购买和使用视为一个统一的过程中,参与这一过程的所有人。消费者可以分为个人消费者和组织消费者,本书只限于对个人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个人消费者是购买、使用各种消费品或服务的个人;组织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与服务的组织或团体.消费者行为就是消费者寻找、购买、使用和反馈用以满足需求的商品和服务所表现出的一切脑体活动。消费者行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过程,不仅包括消费者如何获取产品与服务的,而且包括消费者是如何使用和反馈所获取的商品与服务。 消费者行为实际上是一种选择性的行为. 具有以下特点:

(1)(1)消费者行为是消费者满足自身需要或欲望的手段性行为。消费者行为与自身需要或欲望按手段—目的的关系可以分为功能性和自我表达性两类。 (2)(2) 消费者行为是心理活动过程的产物,这种心理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消费者的选择过程实际就是对商品和服务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综合过程. (3)(3)消费者行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消费者行为不是单指购买者行为,还强调在购买时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互相影响,是一种持续的消费过程,包括在购买前、购买时、购买后影响消费者的所有问题。其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决策事情数量多、决策具有风险性,另外消费者行为还受消费者决策过程、外部环境变量、个体要素等变量影响。 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包括问题识别、信息搜索与评价、购买和购后反应四个阶段。问题的识别是指消费者对现存的实际状态与理想状态间差异的觉察,该觉察使潜在的需要变成意识到的需要.信息的搜寻指消费者自身经验的回忆和求助于外界信息的搜寻。购买是消费者根据相关信息挑选的结果,既有购买的决策,又有实际的购买活动。购后反应指消费者在使用或消费阶段将该产品的工作特性跟选择标准作比较,并将结果反馈到记忆中,从而影响下次购买。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主要有: (1)(1)产品特性,既产品使用性能、耐用程度、安全性能、舒适程度等综合效用; (2)(2)产品价格,消费者在购买活动中形成了一定的价格意识和价格心理,因

2020心理学读书笔记4篇

2020心理学读书笔记4篇 导读:本文是关于2020心理学读书笔记4篇,希望能帮助到您! 我在书中没有找到作者对教育心理学的明确定义,而是通过介绍教学过程,通过与邻近学科的比较向我们展示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和意义。 对教学过程,我是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我认识到教学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更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学是以它们为学科基础的,却不好说谁包含了谁,谁从属于谁。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帮助了我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这本书谈到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由于受教育体质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教育心理学也要联系到体质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此外,教育过程也可以说是师生协同活动的过程,而且教师在这种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关于教师的心理学问题,也是教育心理学应该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应该是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的,即"教育心理学是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性质,而且是以前者为主的一门边缘科学"。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也共同点和不同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目的,我们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是完全适应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的。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和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由此可见,教育心理学是以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为出发点,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为目的的。 教师为什么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呢? 归纳书中的观点: 第一:是因为教师要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书中强调的是,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 第二:是因为教师要提高教育业务水平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书里对此作归纳和概括: 1、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心理学问题比比皆是。但教师只有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2、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品德。学习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

广告学概论考试简短笔记

广告学概论 一、广告的分类 1、按照广告的诉求方式分类 广告的诉求方式就是广告的表现策略,即解决广告的表达方式——“怎么说”的问题。 可分为理性诉求广告:广告通常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通过向广告受众提供信息,展示或介绍有关的广告物,有理有据地进行论证接受该广告信息能带给他们的好处,使受众理性思考、权衡利弊后能被说服而最终采取行动。 感性诉求广告:广告采用感性的表现形式,以人们的喜怒哀乐等情绪,亲情、友情、爱情以及道德感、群体感等感情为基础,对受众诉之以情、动之以情,激发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并使之移情于广告,从而使广告物在受众心智中占有一席之地,使受众对广告物产生好感,最终发生相应的行为变化。 2、按照广告媒介的使用分类 (1)印刷媒介广告:也称为平面媒体广告,即刊登于报纸、杂志、招贴、海报、宣传单、包装等媒介上的广告。(也包括直邮广告、销售现场广告)(2)电子媒介广告:以电子媒介如广播、电视、电影等为传播载体的广告。(包括数字互联媒介广告) (3)户外媒介广告:利用路牌、交通工具、霓虹灯等户外媒介所作的广告,还有利用热气球、飞艇甚至云层等作为媒介的空中广告。 3、按照广告目的分类 可分为产品广告、企业广告、品牌广告、观念广告。 4、按照广告的传播区域分类 (1)国际性广告:又称为全球性广告,是广告主为实现国际营销目标,通过跨国传播媒介或者国外目标市场的传播媒介策划实施的广告活动。 (2)全国性广告:即面向全国受众而选择全国性的大众传播媒介的广告。 (3)地区性广告:多是为配合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而限定在某一地区传播的广告,可分为地方性广告和区域性广告。 二、广告学的研究对象 对于广告学的研究对象的看法分为科学派和艺术派两种: 科学派强调广告的科学性。认为广告是一门科学,不是艺术,它是经济运行中传递信息不可缺少的要素。广告虽然也运用了艺术,但只是广告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广告活动的手段。并且广告学是经过广大的广告科研人员与广告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总结了大量的广告活动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御用先进的研究方法,借助现代科学的运算分析,通过对广告知识的系统整理、总结、提高,探索出广告活动的规律,形成广告原理,揭示了广告活动怎样促进商品销售的规律。因此广告学属于经济科学。 艺术派则认为广告学虽然是一种经济活动,但它深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是一门艺术,不是科学。广告的经济效益是很难测定的,同时在同等条件下刊登不同的广告,其经济效益也是不一样的。广告经济效益的因果关系不明显,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偶然性。 如一则广告究竟有多少人看,看了的人能记住多少内容,又有多少人是看了广告才去购买商品的,这些问题都难以测定。所以,广告活动缺乏规律性和科学性,广告只是通过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和造型,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欣赏,从而传递经济信息,刺激人们的心理欲求。广告活动的效益是心理性和艺术性的。 还有一种看法是综合了以上两种意见,认为广告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的核心部分

广告心理学学习总结学习总结

广告心理学学习总结学习总结 广告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一般原理运用到广告活动中去,研究受众接受广告刺激的心理过程,研究个性心理对接受广告 ___;并通过对消费者心理的分析,研究广告如何通过刺激使受众成为消费者并购买商品和劳务,以科学的理论分析广告活动、指导广告创意。 科学的广告遵从了心理学的的定律,请看所选择的广告篇目:a 盘18分33秒关于动物保护和收容的广告。 1、空白空旷的背景,一段独白,字幕,小狗,可怕的捕猎的铁夹子,为画面的主角,冷厉,血腥,可爱,温暖的对比。 2、讲解员开始阐述,镜头特写铁夹子,小狗在远处观望,从左到右的小跑过去,不住的扭头朝镜头边的铁夹子望过来。给人猜测,怜悯和紧张的情绪。 3、讲解员继续讲解,小狗继续左右的小跑,两次,三次。。。小狗离铁夹子越来越近。 4、讲解员语速加快,语气低沉,小狗在铁夹子边探头探脑,紧张气氛更加浓烈。以至达到高槽。

5、广告结束,小狗不小心碰到了夹子的机关,啪一声响,屏幕漆黑,主题出现真相大白! 从广告对消费者 ___看广告心理学。 人们都说,广告是一门独具魅力的学科,它的魅力哪里呢?尽 管这一问题虽很难回答,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成功的`广告一定 是依据消费者心理规律策划出来的。如今的广告人可以说,对此已没有什么争议。像本则广告就是利用人们多数对动物的爱怜和世界中存在各种各样不同对动物危险的例子,举一反三,来提醒您,关注动物,关注它们的健康和安危。用这种极强的对比和紧张的气氛烘托出作者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现代心理学认为:成功的广告对消费者一般具有六种影响力, 它们是: 广告以新颖独特的方式给消费者以一定的震撼和吸引的注意力。 广告向消费者传播商品信息,以形成对商品特别是品牌的认知 和印象。

关于心理学的读书笔记

关于心理学的读书笔记 一直觉得心理学就是研究人类灵魂的学问。现在结合自身情况,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本文是《心理学》的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1 以前我对心理学一直抱着厌恶的态度,觉得心理学很枯燥无趣。但最近在老师的推荐下,我看了戴维·迈尔斯的《心理学》。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慢慢地喜欢上了心理学。 美国心理学会前任主席《心理学与生活》作者菲利普。津巴多说过:戴维。迈尔斯清晰、严谨的写作风格,优雅雄辩的文辞在整个心理学界无人可比。他撰写的心理学导论性教材和社会心理学教材都无一例外极为畅销。 从内容上看,该书既包含传统的主题同时又与时俱进。这本教科书包括序幕,共有19章,其内容依次为心理学的故事、对心理科学的批判性思考、神经科学与行为、行为的天性与教养、人的发展、感觉、短觉、意识状态、学习、记忆、思维和语言智力、动机与工作、情绪、压力与健康、人格、心理障碍、心理治疗、社会心理学。它不仅系统地阐述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而且还阐述了大量的心理学应用的内容;不仅阐述了普通心理学的传统主题,而且还反映了大量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了这些传统主

题的新的发展趋势。与第6版相比较,本书的每个章节都有新的变化,特别是新增了进化论心理学、神经科学和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这本书不仅对于大家了解人“人们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响他人,又如何互相关联”,书中的内容非常的丰富饱满。在此,只截取片段分享: 1、“你永远无法预言某一个人会如何行事,但却可以对人的一般行为做出精确的判断。个体虽然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中。” 2、解释分为不同层面,“知识本是一体的。把它分为不同的学科只是屈服了人类的软弱”: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神学 3、价值观—需求利益—态度—认知—行动,是相互影响的,这对影响力研究有重大的启发。 4、社会心理学研究要区分好“相关”与“因果”的关系。推理要有确凿的逻辑性。 5、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并非天生理性。人具有很多弱点。 6、社会冲突性的根源与和解的方式。社会心理学对经济学和管理学必然有深刻的影响。 7、物质主义的富裕并无代表着幸福。人的幸福感是与人们的适应能力以及社会比较倾向紧密联系的。金钱既能增

叶浩生《心理学通史》笔记及习题(勒温的拓扑心理学)【圣才出品】

第12章勒温的拓扑心理学 12.1 复习笔记 一、勒温的生平与思想渊源 (一)人物简介 勒温(K. Lewin,1890~1947)是德国心理学家,完形学派的一员。由于其独树一帜的团体动力学研究,被誉为“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勒温的心理学研究活动可分为三个时期: 1.柏林时期(1921~1932) 着重研究和分析学习和知觉的认知历程、个体动机和情绪的动力学等。 2.爱荷华大学时期(1935~1944) 此时他的理论兴趣和研究重点集中在奖惩、冲突和社会影响等人际交往的过程,并对一些团体现象进行研究,如领导、社会气氛、团体标准和价值观念等。 3.麻省理工学院团体动力学研究中心时期(1945~1947) 主要考察技术、经济、法律和政治对团体的社会约束,研究工业组织中的冲突和团体间的偏见与敌对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二)思想渊源 1.意动心理学 1874年,布伦塔诺提出“意向性”概念,认为任何心理动作都指向对象,对象(内容)和动作不可分开,都要研究,但心理学主要研究意动。 2.现象学思想 勒温思想的另一来源是康德哲学中的现象学思想。他和冯特都认为心理科学研究的是直接经验,其老师斯顿夫将直接经验分为四类,其中知觉、理解、欲望和意志等心理机能属于心理学。胡塞尔提出现象学哲学,支持了意动心理学,这种出自哲学的意动心理学和现象学得到广泛传播,对勒温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拓扑学、向量学和操作主义 在科学方法中,勒温受到了拓扑学、向量学以及操作主义的影响,形成了拓扑心理学的基本思想。勒温是拓扑心理学的创始人,也是人格理论与学习论中场论的创始人。勒温提出了心理动力场的概念,由此构建了其理论的核心部分。 二、拓扑心理学的理论观点 (一)勒温的心理动力场理论

自考《广告心理学》复习资料

自考《广告心理学》复习资料1 第一章广告传播对象是大众 1、广告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它是随着商品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展的。 2、广告的概念:广告是有计划的通过媒体传递信息,影响公众行为的信息传播活动。 3、广义的广告指一切广告活动,包括商业和非商业广告。侠义广告指商业广告。 4、广告心理学内容包括三部分:A、广告客体:消费者心理;B、广告心理功效:心理学原理运用;C、广告心的理效应测定:广告效用程度,遵守有效应原则,可靠性,相关性原则。 5、广告的要素:广告主(三个层次:生产企业、中间批发商企业、零售商)、广告信息、广告媒介、广告费。 6、广告的内涵:是付费的信息传播,广告活动的主体是广告主,广告信息发布应该有计划,广告的手段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 7、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科学,把心理学的原理运用于广告,就是广告心理学。心理学之父为冯特。 8、广告心理学是说服大众购买商品和劳务,为促使其采用购买行为而研究其心理与行动的一门科学,它是为促使大众购买而将所研究的心理与行动的结论付诸实施的技术,所以广告心理所研究的是说服的原理及过程。 9、工商企业用户:新任务型、常规型、更新型生活消费者:经常性、选择、考察性。 10、广告对消费者的作用:广告刺激了消费者的消费广告将新知识传递给消费者指导消费者合理使用消费资金。 11、广告的原则:真实性,信息性原则,受众原则,艺术性原则。 12、广告的心理功能:传播信息加强认识,指导消费,利于竞争,塑造形象。 广告心理的基本作用:心理学可以节约广告的费用、使广告活动以提高效率、提高有效的广告目的。 13、心理现象的实质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14、商标意象说是由欧集尔云提出来的。 15、1903年,思科特汇编成《广告理论》一书,标志着广告心理学的诞生。 16、消费行为是从形成需要开始的。

沟通心理学读书笔记

沟通心理学读书笔记 从心理发展上看,自我界限是逐渐形成的。胎儿在母亲体内,他感觉到他和母亲是一体的,母亲就是他,他就是母亲的一部分。出生以后,虽然在肉体上与母亲已经分开,但在心理上仍然是连在一起。没有母亲或母亲的替代者,他一天也活不下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沟通心理学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参考。 沟通心理学读书笔记邻居家的一棵大树盘根错节,枝叶茂盛,遮住了你家后园菜地的阳光,你想与他商量一下这个问题,是应该到他家去呢,还是请他到你家来? 心理学家拉尔夫·泰勒等人曾经按支配能力,把一群大学生分成上、中、下三等,然后各取一等组成一个小组,让他们讨论大学十个预算削减计划中哪一个最好。一半的小组在支配能力高的学生寝室里,一半在支配能力低的学生寝室里。泰勒发现,讨论的结果总是按照寝室主人的意见行事,即使主人是低支配力的学生。 由此可见,一个人在自己或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比在别人的环境中更有说服力,在日常生活中应充分利用居家优势,如果不能在自己家中或办公室里讨论事情,也应尽量争取在中性环境中进行,这样对方也没有居家优势。 你想上级在申请书上签字,你是不顾麻烦,精心修饰一

下仪表呢,还是相信别人会听其言而不观其貌? 我们通常认为,自己受到别人的言谈比受到别人的外表的影响要大得多,其实并不尽然。我们会不自觉地以衣冠取人。有人通过实验证明,穿着打扮不同的人,寻求路人的帮助,那些仪表堂堂、有吸引力的人要比那些不修边幅的人有更多的成功可能。 你试图鼓动一伙青年去清扫某块地方,而他们却情愿到别的地方去,你怎样引起他们的兴趣呢? 许多研究者发现,如果你试图改变某人的个人爱好,你越是使自己等同于他,你就越具有说服力。例如,一个优秀的推销员总是使自己的声调、音量、节奏与顾客相称。甚至身体姿势、呼吸等也无意识地与顾客一致。这是因为人类具有相信“自己人”的倾向。正如心理学家哈斯所说的:“一个造酒厂的老板可以告诉你为什么一种啤酒比另一种好,但你的朋友,不管是知识渊博的,还是学识疏浅的,却可能对你选择哪一种啤酒具有更大的影响。” 你准备拜访隔壁新搬来的一对夫妇,请他们为社区的某项工程募捐,用哪种方法最好呢? 平庸的劝说者是开门见山提出要求,结果发生争执,陷入僵局;而优秀的劝说者则首先建立信任和同情的气氛。如果主人为某事烦恼,你就说:“我理解你的心情,要是我,我也会这样。”这样就显示了对别人感情的尊重。以后谈话

广告心理学的重点

广告心理学复习笔记 第一章绪论 1,广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研究对象 A广告心理学史探索参加广告传播活动的人在广告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存在的心理现象的一门学科。 B其研究对象使参加广告传播活动的人在广告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存在的心理规律。广告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包括广告受众(即消费者)在广告活动中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和各类广告形式、手段的心理效果的测定,以及广告人在广告活动(如创意等)中的心理活动。它更多的是强调心理学的原理在广告实践中的应用。 C功能: 第一,传递沟通功能,是连接商品和消费者的一座桥梁。 第二,诱发或满足需要的功能:通过各种媒体和手段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并满足他们的需求,包括物质和精神的需要;第三,影响态度功能。 3)研究任务 2,广告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 3,广告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 2)询问调查法 3)投射法 4)问卷量表法 5)实验法 6)内容分析法 4,学习广告心理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学习广告心理学的原则:系统性原则、特定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第二章广告成功的心理基础 1,广告受众的注意 1)发挥广告心理功效的原则:“AIDMA”(attention引起注意, interest引发兴趣, desire激起欲望, memory强化记忆, action促成行动) 2)广告受众的注意及种类 A内涵: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它为心理过程提供一种背景状态。其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B种类:第一,有意注意,第二,无意注意,第三,有意后注意, 3)广告受众注意的功效 C广告受众对广告的注意有以下作用:选择作用、维持作用、调节监督作用。 2,广告引起广告受众注意的方法 1)广告信息的特点 A受众对广告的注意是以无意注意为多,无意注意是一种定向反射,定向反射式由客观环境中的刺激所引起的有机体的一种应答性反应。因此,广告作为对广告受众的刺激物,其本身的特点会影响广告受众对他的注意。 a新异性 b活动变化性 c对比性 d广告信息的相对强度 e信息呈现的方式、信息量和速度

浅析广告创意中的广告心理学应用

浅析广告创意中的广告心理学应用 发布时间:2010-12-03 来源:中国心理学家网我要评论:(0)字体:【小】【中】【大】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奥美广告的营销理念与“360度品牌管家”的操作模式,得出其具有的现代性与科学性特征。从广告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探讨,本文尝试分析“360度品牌管家”的心理学内涵与品牌构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阐述广告心理学在广告创意实践过程中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品牌管家广告心理广告创意 Abstract:The article generally introduces the management belief and the operate model of “band management around 360 degree” in Ogilvy, and states that the operate model owns the feature of modern and science. In the point of advertisement psychology,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ses that “band management around 360 degree” has more effective influence in band building and band communication. Further more,we attempt to illustrate the guidance of advertisement psychology to advertisement originality in practices.

设计心理学1读书笔记

设计心理学1读书笔记 【篇一:设计心理学读书心得】 设计心理学读书心得 《设计心理学》是一本有关日用品心理学的书,侧重于告诉人们如 何理解那些配备旋钮、刻度盘、控制键、开关、指示灯和仪表的物品。在书中作者表达了一种十分重要的观点:“绝大多数的日常知识 存储于外部世界而非人的头脑中。”也就是说人的大脑空间还是有限的,大部分还是需要依靠外界知识存储来进行操作。 诺曼说,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是避免犯错误的一个根本途径,即设 计应以用户的需求和利益为基础,以产品的易用性和可理解性为侧 重点。 认知心理学认为:在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人脑内部是以符号、符号结构以及符号操作来表征、解释外部世界 的“符号”是信息的载体,因此,这些心里表征就代表了外部世界存 贮在头脑中的“信息”。内、外两个世界不断的进行着信息的交换, 这样的结构就解释了人与外部环境之间“信息交换”的关系本质。在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遭遇个各种不同的麻烦,往往很多人会认为是 自己太笨,然而事实却是因为产品的设计有问题。这需要设计人员 对产品的外观和易用性之间保持平衡,在设计产品时不能只注重外观,也不能只重功能,想要在保证设计的几项原则下把产品做到最 好则需要从用户的角度看问题,考虑可能出现的每一个差错,然后 想办法避免这些差错,设法使操作具有可逆性,以尽量减少差错可 能造成的损失。 在设计中当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用户能够随时看出哪些 是可行的操作。2、注重产品的可视性。3、便于用户评估系统的工 作状态。4、在用户意图和所需操作之间、操作与结果之间,可见信 息与对系统状态的评估之间建立自然匹配关系,要利用各类自然关 系和自然限制因素,尽量不要使用产品说明书或标示,即便确有必 要也应当只用一次。 设计人员将复杂的操作过程变得容易需要遵循以下七项原则:1、应用存储于外部世界和头脑中的知识。2、简化任务的结构。3、注重 可视性消除执行阶段和评估阶段的鸿沟。4、建立正确的匹配关系。5、利用自然和人为限制因素。6、考虑可能出现的人为差错。7、最 后选择,采用标准化。第一项原则适用于功能较多的产品,将人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