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教育与环境

学前教育与环境

学前教育与环境
学前教育与环境

第一节 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环境

教学目标:识记和理解幼儿园环境的含义, 掌握幼儿园环境的分类和功能,了解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幼儿园环境的含义和功能

教学难点:能理解教育生态环境的概念,树立大环境观。

一、环境与儿童发展

环境:泛指生物有机体生存空间内各种状况和条件的总和

二、教育生态环境

教育生态环境是以教育为中心,且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发展起着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多层次,多方位,多特性的环境系统,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

第二节 学前教育机构的环境

一、幼儿园环境的含义

(一) 幼儿园环境的概念

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

(二)幼儿园环境的分类

(1)物质环境

●广义的物质环境:对幼儿园教育产生影响的一切天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中物的要素的

总和。

如自然风光、城市建筑、社区绿化、家庭物质条件、居室空间和装饰等。

●狭义的物质环境: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有影响作用的各种物质要素的总合。

如园舍及装饰、设备材料、幼儿园空间的设计与利用、各种游戏材料和教具等。

(2)精神环境

●广义的精神环境:对幼儿园教育产生影响的整个社会的精神因素的总和。

如主要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道德、风俗习惯、人们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

● 狭义的精神环境: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精神要素的总合。

如幼儿园中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文化氛围、师生关系等。

幼儿园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对幼儿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相对而言幼儿园精神环境

对幼儿的影响更为深远。

【观点辨析】:许多家长在选择孩子入园时,往往只考虑幼儿园的硬件设备尤其是幼儿的生活条件,如有没有空调设备、有没有电脑室、幼儿的活动空间是否够大、幼儿园的外观是否够美,你认为这些家长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分析要点:这些家长的观点不正确。虽然幼儿园物质环境对幼儿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

作用,但是幼儿园园长、教师的观念和专业知识技能等精神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更为深远。

二、幼儿园环境的功能

(一)环境的功能

【问题讨论】

幼 儿 园 环 境 广义的幼儿园环境

狭义的幼儿园环境 幼儿园内部环境 幼儿园外部环境 幼儿园内部环境

当人们走进一个整洁干净的环境,就不会出现随地乱扔废弃物的行为;如果置身于一个又脏又乱的环境,就不会注重环境卫生,这是为什么?

分析要点:环境可以影响人的行为,这是环境的基本功能。

(二)幼儿园环境的功能

【问题讨论】

幼儿园环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影响幼儿的行为)幼儿园环境是怎样影响幼儿行为的?

归纳小结:幼儿园环境的基本功能,是影响与控制幼儿的行为,引发幼儿符合教育目的与要求的行为。这一功能是通过创设符合教育要求的环境来实现的。如在上述幼儿球类游戏时,经过教师设计的教育环境,是会“说话”的,可以发出特定的信息,影响和指导幼儿的行为。

三、幼儿园环境的特点

(一)环境的安全性

环境创设上应当做到具有安全性。3-6岁的幼儿生活经验较少,而如今的独生子女又受到家长的过份保护,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不能判断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应具有安全性。如幼儿园内所提供的大型玩具应定期检修;活动材料不能有尖角;电源开关、插头应安装在幼儿够不着或不容易接触的地方并且要加上防护罩等。最重要的是,幼儿园全体教职员工要时时、处处地把安全放在首位,要经常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寻找寓教于乐又能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二)环境的多样性

幼儿园的环境是灵活的、多样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季节、节日、活动主题的变化而变化。要不断的补充和调整,使环境永远对幼儿保持新鲜感,保持积极地吸引力。环境应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不断发展变化,在不断更新环境过程中,为幼儿提供更多参与和表现机会。

(三)环境的童趣性

环境创设上应当做到具有趣味性。幼儿园所面对的是3-6岁的幼儿,这一时期的幼儿好动、好奇、好问,他们容易对外界具体形象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富有幻想和想象。因此,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应具有趣味性。如:我们幼儿园就在户外摆放了适合幼儿活动的滑滑梯、独木桥、攀爬梯等组合成的多功能大型玩具;在班上我们创设的小商店都是组织幼儿家长们收集来的废物布置起来的,这让幼儿在活动的时候动口、动手、动脑,同时体验活动的快乐。其实各种内容的活动角,从材料的收集、分类到游戏,都可让幼儿主动参与。

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什么是环境和教育的生态环境;什么是幼儿园环境(孩子在幼儿园接触到的所有刺激物的总和;包括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我们之所以要去研究幼儿园环境的创设,是因为幼儿园环境也是会说话的,对孩子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是孩子在幼儿园的第三位教师。在创设环境之前,教师要认识到幼儿园环境具有安全性、多样性和童趣性等特点;有了这种意识之后,在具体的环境创设过程中,还要考虑环境创设的原则:教育性原则、适宜性原则、参与性原则、艺术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这些原则是指导教师在具体创设过程的指南。我们应该好好掌握。

第二节学前教育机构的环境

教学目标:

1、识记并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原则的含义和要求;初步具备运用原则理论分析幼儿园

环境创设实例的能力。

2、理解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应如何保障幼儿的安全与健康;把握幼儿园精神环境创设的内容;掌握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作用。

3、初步具备幼儿园环境控制的技能。

4、能运用环境创设的相关理论评价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质量。

5、通过模拟环境创设,能灵活运用幼儿园内环境的创设要求及本单元相关知识,进行初步的幼儿园环境的创设。

教学重点:

1、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的要求;运用原则理论分析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实例。

2、幼儿园精神环境创设的内容;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作用。

3、幼儿园内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要求;幼儿园环境的评价与创设。

教学难点:

1、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的要求;运用原则理论分析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实例

2、幼儿园环境控制的技能。

三、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一)环境与教育目标一致的原则

1、含义:幼儿园环境设计的目标要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

2、如何贯彻环境与教育目标一致的原则?

(1)环境创设要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2)依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对环境教育作系统规划。

【观点辨析】:有人认为,只要有美术特长的人就会创设幼儿园环境。

分析要点:此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创设幼儿园环境不只是追求美观,而应注重环境的教育性。因此,幼儿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外,更应掌握幼教专业知识,才能创设好幼儿园的环境。

(二)、发展适宜性原则

1、含义: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2、如何贯彻发展适宜性原则?

(1)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如墙面布置位置不宜太高,应根据幼儿的视线水平;材料投放的性质、种类、数量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与人数;户外环境应分为集体活动区、器械设备区和种植养殖区。

(2)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创设的环境适宜幼儿的身心发展)。

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还会随着其年龄增长而发展变化,因此环境创设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

【案例分析】:下面是两位教师的活动室布置,你觉得哪位教师的做法比较合理?为什么?

A教师:在大班活动室的天花板上,悬挂着许多与幼儿一起制作的各种颜色和形状的糖果型的装饰。

B教师:将每一位幼儿自制一张写有自己姓名、年龄以及兴趣爱好等相关资料的身份证卡片,悬挂在大班活动室的天花板上。

分析要点:B教师的做法比较合理。因为她的设计符合大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即幼儿的社会性需要开始得到发展,同时关注每一个幼儿的需要。

(三)幼儿参与性原则

1、含义:环境创设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

2、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为什么要重视幼儿的参与?

(1)培养幼儿的主体精神,发展幼儿的主体意识。

(2)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3)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3、目前幼儿园在幼儿参与环境创设时存在的误区

(1)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就是让幼儿给教师帮忙。

(2)教师认为,幼儿年龄小,不会做事,与其让他们参与环境的创设,还不如我一下子就创设好了。

(3)即使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也就是挑选几个能力强的幼儿在教师的指挥、监督下,按教师的意图去做。

(四)开放性原则

1、含义:把大、小环境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的学前教育系统。(家庭、幼儿园、社区协同一致地对幼儿施加影响)

2、如何贯彻开放性原则?

(1)教育者应该树立大教育观。

(2)选择、利用外界环境中有价值的因素教育幼儿。

(3)控制与削弱消极因素对幼儿的影响。

五、经济性原则

1、含义:经济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应考虑幼儿园自身经济条件,勤俭办园,因地制宜办园。

2、如何贯彻经济性性原则?

(1)给幼儿提供物质条件时,应以物质条件对幼儿发展的功能大小和经济实用性为依据。

(2)根据本园需要,就地取材,一物多用,也能够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

四、创设幼儿园环境应注意的问题

(一)保障幼儿的安全与健康

谈话引入:你听说或见过幼儿园的安全事故吗?(开水烫伤;爬窗户时从楼上摔了下来;被工作人员伤害等)哪些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绝大部分都是与环境因素有关)

1、幼儿园环境安全的含义:幼儿园环境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把伤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程度。

2、原因分析: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贫乏,自我保护能力差。

3、具体做法:

(1)物质环境的安全:如园址的选择要考虑环境是否有污染;电线、开关和插座、消毒液、外用药液应放在幼儿手不可及的地方;防护装置是否符合要求等。

(2)心理环境的安全:使幼儿产生心理安全感。如良好的师幼关系、同伴关系以及合理的生活制度与要求等。

【案例分析】

案例一:

有的教师为了使幼儿不出安全事故,总是限制幼儿活动,尤其是少让幼儿户外活动,你认为该教师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分析要点:该做法是错误的。幼儿园环境的安全是指幼儿园环境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尽量把伤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程度。简单消极地限制幼儿的活动,不仅不能

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而且会束缚幼儿活动与探索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幼儿个性的形成造成消极的影响。

案例二:

有的幼儿在幼儿园不敢解大便,总要憋到回家以后,一进家门就迫不及待上厕所,也有的幼儿大便解在裤裆里了,也不敢告诉老师。请分析该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对幼儿发展的消极影响。

分析要点:幼儿在幼儿园不敢解大便,往往是幼儿害怕、畏惧教师的心理的一种集中、典型的反应。幼儿害怕、畏惧教师,说明幼儿园环境不能给幼儿以安全感。长期在缺乏安全感的环境中生活,会形成胆小、懦弱、缺乏探索精神与自信心等不良的个性,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

(二)注重精神环境的创设

精神环境是一种隐性环境,对幼儿的发展特别是情绪情感、社会性、个性品质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工作是美的事业、是爱的事业,一所幼儿园能否成为幼儿真正的乐园,精神环境是关键。

1、建立民主和谐的师幼关系

(1)正确理解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

(2)建立师幼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

2、促进幼儿之间良好的同伴关系

3、促进幼儿与家庭和其他社会成员的良好关系。

五、发挥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重要作用

1、准备环境

提问: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之前应做些什么?(活动的准备工作,包括环境的准备与创设)教师在准备环境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1)让环境蕴含目标

A、含义:根据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特点、环境和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教师带着明确的目标来准备环境,将周围的人际因素和物质条件精心地加以组织,让环境中的一切负载教育的信息,让环境告诉幼儿该做什么。

B、具体要求:

●把握环境中蕴含的教育信息或要求。

●分析周围可以利用和需要重新创设的人际关系和物质条件。

●思考所设置的环境以什么样的形式与幼儿“对话”更为合适。

问题讨论:如果需要孩子练习小手肌肉,教师可做哪些环境准备?

学生讨论后总结:教师可在墙角放一块黑板,几只粉笔,一块黑板刷,小朋友很快就会发现写字、画画的秘密,书写、美术活动就开展了;教师也可在墙角放置一些串珠子的材料,引发幼儿串珠子的动作和游戏等等。

(2)准备的环境应符合幼儿的需要和兴趣。

教师在准备的环境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①提供的材料、玩具是否是幼儿喜欢和熟悉的。

②材料、玩具准备的数量、种类是否能满足幼儿的需要。

③材料投放的形式是否能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④空间的大小、环境的氛围是否适宜幼儿开展活动。

⑤尽可能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准备

问题讨论:“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教师准备布置活动室的环境,应如何发挥幼儿的作用?

分析要点:教师应先组织幼儿讨论,如“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活动室的墙壁怎么布置?”“大家想在活动室设立哪些活动角?”“我们的图书有的被破坏了,怎么办?”等,让幼儿充分发表意见,尽可能将教师的设想变成幼儿的决定;在具体的准备过程中,尽量给予幼儿参与准备环境的机会,让每一个幼儿发挥作用。

2、控制环境

(1)含义:教师控制环境的作用是指教师能利用环境来激发和保持幼儿的活动积极性,能帮助幼儿利用环境的条件来发展自己。

(2)教师怎样控制环境?

A、诱导幼儿进入活动

教师要善于对幼儿进行观察;用语言和行动亲自或通过幼儿、他人来诱导。

B、帮助幼儿展开活动

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指导,因人施教,方式各异;与幼儿积极应答、启发式交谈。

C、指导幼儿解决纠纷

及时观察和发现,灵活机智地处理。

D、帮助幼儿结束活动。

在每个环节中,教师都使用“直接”和“间接”的教育方式,通过灵活地转变角色,促进幼儿与环境中的人际因素和物质材料有效地相互作用。

【情境分析】(以积木角的活动为例)

情境一:教师怎样诱导不知道怎么玩又没小朋友一起玩的幼儿进入积木角的活动?

分析小结:教师用语言和行动亲自或通过幼儿、他人来诱导。可对该幼儿说:“我想去玩积木,你和我一起去好吗?”教师主动邀请幼儿去积木角。或者物色一两个小朋友替代教师这样做。

情境二:当幼儿兴冲冲地跑来告诉教师,他搭建了一个什么作品时,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分析小结:教师应与幼儿积极应答、启发式交谈。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要表现出很有兴趣、很关心的态度,要与幼儿一起讨论他的作品,教师的谈话要让幼儿切实感到教师很关心他搭的东西,能清楚知道自己的作品好在哪里,还能获得新的启发。

情境三:在幼儿搭积木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幼儿碰到了困难,如塔桥总垮下来,塔尖总放不上去,一放就碰倒踏身等现象时,教师该如何处理?

分析小结:教师要凭借平时的观察与对幼儿的了解,灵活机智地处理。如果幼儿还没有气馁的样子,就让他再试下去,等幼儿要求帮助时再支援;如果幼儿气馁了、生气了,教师可给予精神鼓励;如果幼儿不肯搭了,教师就可以介入。

3、调整环境

案例分析:有的幼儿园为大、中、小班幼儿创设的角色游戏区,没有任何区别,都只放上几把小椅子,一张小桌子、小床及其他小家具,“三年一贯制”,角色游戏的主题与内容没有任何变化。这样的环境创设是否合理?为什么?

分析要点:不合理。因为,新异陌生的游戏材料将引起幼儿更多的探索性行为,没有任何新颖性的游戏材料,不能引起幼儿的象征性游戏和练习性游戏。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材料,定期更换和逐步增加游戏材料,使新旧玩具和游戏材料保持适当的比例。

(1)调整环境的原因

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教育目标、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所以要调整环境。

(2)调整环境的目的

使环境保持幼儿发展的最佳状态。

(3)调整环境的要求

A、教师要对环境与幼儿的相互作用保持高度的敏感,最好每一天,甚至每一次活动后都重新审视一下环境。

B、及时调整环境来保持环境的发展性、教育性,使环境与幼儿的发展保持动态的平衡。

(4)调整环境的具体措施

问题讨论:教师应在什么状况下,怎样调整环境?

分析小结:

A、如果准备环境有失误,造成环境中有不合理的地方,一经发现就应马上调整。

如班上幼儿时常在活动室跑来跑去,也许暗示着活动室空荡的地方太多,应加以间隔;如果没有幼儿光顾、或者光顾时间很短的活动角,说明该撤消或重建。

B、幼儿在活动中发展不一,一段时间后,环境对有的幼儿适合,对有的幼儿不适合了,这也需要立即调整。

如玩“百变插塑积木”,有的幼儿很快就完成平面图型,教师就应再投放难度大的立体图型,或修改玩的规则。

六、幼儿园内环境的创设

回忆:幼儿园内环境包含哪两大部分?(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在前一主题中我们已探讨了幼儿园内精神环境的创设,这里将重点探讨幼儿园内物质环境的创设。

【理论研讨】

1、户外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1)户外环境的创设

总体要求:安全;具有较强的可探索性和可想象性;可使幼儿的基本运动能力得到充分锻炼;绿化和美化环境。

地面:安全适用,以坚实平坦的土地、沙地、草地为宜。

器械设备:符合幼儿的身材高度与活动能力;以木材、轮胎、钢绳、钢塑等材料为宜;设备数量与场地面积之间保持合理的比例。

游戏场地的结构:考虑活动的动静交替和每个孩子的不同需要。

绿化:

(2)户外环境的利用

●充分保证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和质量;

●活动中制定活动规则;

●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创设开放共享的户外公共环境

幼儿与家长在步入幼儿园与班级前,映人眼帘的大多数是走廊、过道、门厅及其墙面等公共环境。

(1)创设开放性的公共走廊

幼儿园可以根据各年龄班幼儿发展的不同需求,创设相适应的公共环境。如在小班走廊设置“学习检验区”,投放每月小班幼儿为解决有关生活自理、小肌肉动作发展等方面问题而需要用到的操作材料,让家长进行检验;在中班走廊,可以创设娃娃家、影剧院、便利店、自选商场等,形成颇具特色的“角色一条街”,并打破班级之间的界限开展活动,让孩子与更多的同伴交往;大班走廊则可以被分隔成多个活动空间,例如“小鲁班工作室”“科技室”“民间工艺室”“创意工作室”“亲子书吧”“图书制作室”“诗歌创编室”“故事表演剧场”“图书医院”等,以为大班幼儿提供更多与同伴或成人交流信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自由空间。

(2)创设展示性的楼梯过道

在楼梯的一面墙壁上,可以自下而上地创设一组系统的有关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安全教育等内容的幼儿活动照片,把楼梯设置成会“说话”的展示长廊,让幼儿每天在上下楼梯时潜移默化地接受安全、礼仪、行为等方面的教育;在楼梯的另一面墙上,可以分别展示各班幼儿美术作品及参加各类活动的照片。让孩子们从中发现自己、了解自己,体验成功、找到自信。

(3)创设动态的公共信息栏

幼儿园的门厅是家长们常来常往的公共环境,在门厅的墙面上可以设置办园理念、幼儿特色活动介绍、阳光宝宝评选等栏目,动态地呈现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设置以及孩子成长方面的丰富信息。除此以外,还可以设立园务平台、园内动向、教育沙龙等公共信息栏目,并根据需要及时更换内容,增强时效性,使之成为联系家长和幼儿园的纽带。

3、户内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幼儿园作为专业的教育机构,与一般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着质的区别。这种区别有相当一部分主要体现在环境的创设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可见,幼儿园园所环境的教育性是幼儿园区别于其他非正规教育场所的重要特征。其中,幼儿园室内环境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也就同样具有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教育价值。

(1)面积和空间的利用

1988年,《城市幼儿园建设面积定额(试行)》对幼儿园面积和空间的利用有明文规定。

(2)户内环境的结构

●活动区数量、面积适宜

●各活动区的活动互不干扰

●安全、卫生

●幼儿有独处的地方

●对幼儿的行为具有控制的作用

(3)材料的投放

●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材料投放数量适宜

●材料的性质和种类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安全卫生

D、墙面布置:

配合课程需要;幼儿积极参与布置;位置与颜色适合幼儿的特点;定期更换。

【练习】同学们来想一想幼儿园的室内环境会有哪些不安全因素(活动室、盥洗室、卧室)?

【录像分析】播放幼儿园内物质环境创设的录像资料,师生共同分析与评价。

分析与评价要点:

1、是否符合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要求

2、是否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

3、是否贯彻了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4、是否积极发挥教师和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作用

【收集资料】请结合本节所学内容,查阅相关资料,通过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来说一说幼儿园的环境安全问题。主题可以自选。

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在环境创设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为控制环境的作用和调控环境的作用。教师控制环境是教师能利用环境来激发和保持幼儿的活动积极性,能帮助幼儿利用环境的条件来发展自己。主要通过控制手段的转换、角色的转换等方式来实现;调整环境的原因在于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教育目标、客观条件会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调整环境中的不合理因素和随时补充和更换新的环境条件。

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包括户外大环境的创设(墙面、过道、角落、洗手间、细节修补)和班级环境的创设(班级墙面、活动区域、心情墙、家园栏)。在每一部分的创设过程中要注意发挥环境的教育意义,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年龄特征以及兴趣等。

第三节家庭、社区学前教育环境

教学目标:了解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对学前教育的影响;掌握家庭、社区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要求。

教学重点:家庭、社区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要求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学前教育环境;能合理的运用社区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发掘社区环境资源。

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很多人认为,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就是指幼儿园内部环境的创设,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分析要点:不同意。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应贯彻开放性原则,要把大、小环境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的学前教育系统,注重家、园、社协同一致地对幼儿施加影响。

一、家庭环境的创设

教师如何指导家长创设良好家庭环境?

1、了解幼儿家庭环境创设的现状。

2、采取多种形式指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1)召开全班家长座谈会。

(2)利用家园栏,向家长介绍创设家庭环境的内容。

(3)请家长观摩幼儿园的区角活动,了解如何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4)向家长开放幼儿园的图书杂志。

(5)针对个别家长,进行家庭访谈。

3、根据学前教育目标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1)根据幼儿兴趣和发展的需要准备物质环境。

(2)给孩子游戏、学习和思维的空间。

(3)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以民主的态度对待幼儿。

二、社区环境的利用

教师与家长应根据教育目标,充分利用社区的环境资源,引导幼儿在环境中观察和探索,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问题讨论】

教师和家长利用社区的环境资源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归纳小结:

(一)带领幼儿到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展览馆、科学馆,甚至到工地和农村去参观,增加幼儿对国家政治、历史、文化、艺术、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感性知识。

(二)让儿童自己动手操作,尝试、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加深儿童对周围世界的认识。

(三)走出去,请进来。教师可经常带领幼儿到街道、广场、新村、小区去散步,还采用“请进来”的形式,利用社区人力资源的独特才能,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比较学前教育学2019

离线作业考核 《比较学前教育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光谱方案:光谱方案是由德纳和费尔德曼教授率领哈佛大学的零点方案工作组和塔伏茨大学的研究小组合作完成的,是一种课程和评估相结合的方案,目的是使每一个儿童的能力与长处在富有材料和活动的环境与教育机会中得到发展。 2.游戏小组:游戏小组是儿童在游戏中观察、学习和参加社交活动的集体,它也是成人的组织,因为成人是小组的支柱,为儿童提出各种游戏的建议,并在工作中使成人自己也得到发展。 3.《幼儿园令》:幼儿园令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确立幼儿园制度的第一个法令。1926 年 4 月颁布,同时公布《幼儿园施行规则》。此前,日本将有关幼儿园的规定归入《小学校令》实施规则中。大正时期,因幼儿园逐步发展,为发挥其独立性,在 1925 年普查全国幼儿园的基础上,翌年公布此敕令。 4.《费舍尔法案》:1918年,英国国会通过了一项以当时文教大臣费舍尔名字命名的教育法案,即《费舍尔法案》,旨在建立面向所有人的公共教育制度。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40分) 1.简答比较学前教育的意义。 答:比较学前教育的意义是:扩大学习者的眼界和视野,加深对学前教育的认识;推动本国学前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帮助世界各国、各地区制定学前教育政策;促进国际学前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2.英国学前教育课程的实施途径有哪些? 答:(一)一日活动 这是学前教育机构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基本途径,尽管不同的学前教育机构,儿童入园与离园的时间、在园时间的长短有所不同。例如,瑞德克利弗 (Radcliffe)医院幼儿园,全日制儿童在园时间近11个小时(07:30—18:00),半日制上午组儿童在园时间为07:30—13:00,下午组儿童在园时间为13:00—18: 00。学前教育机构在安排儿童的一日或半日活动时,都注意做到:自由活动和有组织的活动相结合,个人活动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生活活动与娱乐活动相结合,室内游戏与室外游戏相结合,动态活动与静态活动相结合。 (二)区域活 这是学前教育机构对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途径,英国保教人员认为环境是儿童发展的第三位老师,因

比较学前教育

第一张绪论 名词解释: 比较学前教育:比较学前教育是比较教育的分支学科,是学前教育领域中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 综合比较研究:综合比较研究综合了横向比较研究和纵向比较研究,一般是指连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不同发展阶段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 影响比较教育:影响比较教育是指对两个或多个在社会经济文化,尤其是在学前教育方面相互影响较大的国家、地区的学前教育进行的比较研究。 专题比较研究:专题比较研究是把各国、各地区同一类学前教育问题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过各国、各地区学前教育特点和共同趋势的研究方法。 区域比较研究:区域比较研究是指地理区域、社会制度、民族传统、政治背景、经济状况、语言习惯等不同标准,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分成不同的国家群、区域群,然后再对它们之间的学前教育进行总体比较的研究。 朱利安:朱利安是法国教育家,比较教育学的创始人,被称为“比较教育之父”。 简答题: 1.简述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对象。 比较学前教育是以当代学前教育为中心,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各个领域进行比较研究,以达到改进本国学前教育的目的。 2.简述比较学前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比较学前教育的目的是:借鉴国际学前教育经验,探讨学前教育发展规律,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比较学前教育的意义是:扩大学习者的眼界和视野,加深对学前教育的认识;推动本国学前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帮助世界各国、各地区制定学前教育政策;促进国际学前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3.简述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类型。 1.横向比较研究、纵向比较研究和综合比较研究 2.平行比较研究和影响比较研究 3.专题比较研究和总体比较研究 4.定性比较研究和定量比较研究 5.宏观比较研究和微观比较研究 6.区域比较研究和问题比较研究 4.简述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 1.调查法 2.文献法 3.比较法 4.分析法 论述题: 1.结合当前我国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分析比较学前教育的意义。 2.查阅一篇有关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论文,分析其运作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美国学前教育 名词解释: 开端计划:“开端计划”是美国政府从1965年开始在全国实行的一项重要的学前教育计划,目的是对低收入家庭的儿童进行补偿教育,打破贫困循环,实现教育公平。 幼儿智力开发运动:幼儿智力开发运动是美国以科学教育改革为核心,旨在加强早起教育在儿童智力开发中的作用的教育改革运动。 《芝麻街》:《芝麻街》是美国幼儿智力开发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专门针对儿童智力开发而设计的一档具有教育性的电视节目,1969年10月,在美国电视台播出。 保育学校:保育学校主要招收2.5-5岁的儿童,一般以3-4岁儿童为主,目的是通过游戏、音乐、绘画等活动促进儿童各方面的发展。《早期学习标准》:《早期学习标准》是1994年美国国会通过的从幼儿园到12年级(K-12)各科课程标准,它规定了从学前班到12年级的学生在每个阶段结束时应该达到的学习结果。 0-5岁教育计划:0-5岁教育计划是奥巴马政府在2009年为使弱势儿童做好入学准备而提出的教育计划。该项计划将重点放在幼儿的早期保育和教育方面,强调为儿童进入机构接收教育做好准备工作。 光谱方案:光谱方案是由德纳和费尔德曼教授率领哈佛大学的零点方案工作组和塔伏茨大学的研究小组合作完成的,是一种课程和评估相结合的方案,目的是使每一个儿童的能力与长处在富有材料和活动的环境与教育机会中得到发展。 高瞻课程:高瞻课程(High Scope)又称海伊斯科普课程,是由韦卡特和他的同事在1962年创建的课程。该课程模式在海伊斯科普佩里幼儿学校得到实施和运用,是美国密歇根州海伊斯科普佩里学校学前教育科研项目的一部分,是美国“开端计划”中第一批通过的帮助处境不利儿童摆脱贫困的早期教育方案。 直接教学模式:直接教学模式(Direct Instruction Model)是为5-8岁(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儿童设计的课程方案。是贝瑞特和恩格尔曼在1966年为帮助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在学业上能够赶上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儿童所设计的教育方案。 《发展适宜性实践》:《发展适宜性实践》是在尊重儿童的基础上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一套教育哲学、理论框架、行动指南和评估标准,发展适宜性实践活动对美国乃至世界的学前教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简述题: 1.简述开端计划的作用。

环境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环境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琴先生曾经说过:“小孩子生下来大都是好的,到了后来,或者好 或者变坏,这是环境的关系。环境好,小孩子容易变好;环境坏,小孩子就容易变坏。” 1.环境因素的分类 环境是指一切能对学前儿童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外部因素的总和。按类型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社会环境两部分 自然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切自然条件的总和,如空气、水、气候、食物、 地理位置、生物资源等。 社会环境则是指人类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关系的总和。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 按范围分,环境又可以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两部分。 大环境是指自然环境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 小环境是指学校、家庭、社区、儿童交往的小群体等。 2.产生影响的主要环境因素 在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诸多因素中,环境因素起决定作用。对学前儿童发展影响比较大的社会环境主要是家庭、学校和社区等因素 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最基本的社会单位,也是对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之一。儿童年龄越小,家庭环境对他们的影响越大。 学前儿童与父母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这是任何关系都无法替代的。他们每天有大量的时间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等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前儿重。可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每个孩子都从自己的家庭生活中获得独特的行为与习

惯,养成不同于他人的待人处世的态度与方式,形成自己独特的特点。 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学前儿童的发展,而不良的家庭生活环境则会给学前儿童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伤害。古今中外许多事例都证明了这一点。例如,有的家长下班回到家,除了看电视就是打麻将,从来不读书、看报。生活在这样家庭的孩子极有可能向其父母学习,养成不爱读书的习惯。又如,有研究表明:家庭生活的氮围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吵吵闹闹、剑拔弩张的家庭生活氛围,会让孩子感到极不安全,久而久之,会给其社会性的发展造成伤害 因此,帮助每一个家庭创道(重平等入温?)励支持)清洁安全)家庭生活环 境,搞好家庭教育,是每个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 (2)幼儿园环境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幼儿园环境是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主导环境。在所有的环境影响中,幼儿园环境对学前儿童的影响最大。 1)幼儿园担负着教育儿童的重任同家庭一样,幼儿园也是学前儿童每天要生活的地 方、在幼儿园中,每天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保育员对学前ル童进行大量的和根据他们身心发展要面设计触低(目的)て有计划)で有组教育活动,在活动中保育员不间断地观察儿童的反应、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影响,使每个儿童都能得到匿合的教。同时,幼儿园的环境氛围、文化品位、人际关系等因素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前儿童。因此、幼儿园不仅要根 学前儿童的赞点计合)的育方案)还要常注意幼几园文化的建设)(规范保育员的言行 举)(创造和谐宽松入快极向上的环境使学前儿童受到良好的环境票陶,促进学前儿童的 发展 2)幼儿园还担负着筛选、协调、整合各种对儿童发展有影响的因素的职责对学前儿

学前教育环境创设论文

学前教育环境创设论文 学前教育环境创设论文 引导语: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那么这篇文章会为我们详细讲解,请看下文吧。 一环境创设的重要性 1.环境创设在幼儿园中的重要性 幼儿园中良好的环境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因素,由于幼儿的年龄和班级不同,活动安排也不同,所以教师要合理安排室内外空间和活动区域以及活动区域的材料投放,重点在于促使幼儿通过区域环境发挥其内在潜能,实现他们的探索与实践,提高幼儿的全面性发展。 2.教师掌握环境创设能力的重要性 环境创设能力是评价教师素质的标准之一,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要让环境发挥出潜移默化的能力,让幼儿在其中能良好地学习和成长,所以教师对自己所创设环境的目标、空间布局、材料是否符合教育的基本原理要做到心中有数,通过观察,不断提高指导幼儿活动的质量,使其不断成长。 二环境创设能力培养的现状

1.幼儿园对教师环境创设能力的重视 如今很多幼儿园对环境创设的重视度有所加强,将环境创设纳入教师的职责范围。幼儿对环境具有依赖性和适应性,通过与环境的有效互动,才能真正主动地学习,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幼儿园是幼儿白天的家”,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很多幼儿园都在努力创设环境,力求让精心创设的幼儿园环境突出本园文化,使之有特色、有新意、能吸引幼儿。现阶段,大多数幼儿园都对环境创设有明确的要求,主要是结合该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办园特色提出,因此教师创设环境能力对幼儿、幼儿园、教师本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中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环境创设能力的培养 虽然教师环境创设能力的发展已得到重视,但在日常教学中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环境创设能力的培养还存在很多不足,如单纯追求美化环境,没有遵循教育性原则;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环境创设能力的培养缺乏实践性,导致学生没有实践经验,没有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环境创设能力培养的策略 1.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意识 幼儿教育发展趋势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环境创设是一门职业技能。因此,在学前专业学生的课程学习中提高学生环境创

2019春东师《比较学前教育学》作业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比较学前教育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比较法 答: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各国教育的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的方法。 2.适合儿童发展的早期教育方案 答:适合儿童发展的早期方案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1986 年以后极力提倡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它当时主要是针对美国幼教界普遍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等倾向而提出来的。 3.日本的第三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 答:日本第三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开始于1991年,这次计划根据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和国民对幼儿园教育的强烈要求、整顿幼儿园,谋求幼儿园教育的进一步一普及和友展。 4.蒙台梭利学校 答: 蒙台梭利学校是美国保育学校的特殊类型。它是以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的,运用蒙台梭利教育法组织活动,教育内容包含日常生活练习、感知觉练习和初步的知识学习。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简述20世纪60年代美国重视学前教育的原因。 答:(1)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2)学前教育理论中的一些重要观点发生了变化。(3)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学前教育机构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并受到普遍重视,学前教育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简述蒙台梭利提出的有准备的环境的要求。 答:有准备的环境的要求是:(1)创设有规律、有秩序的生活环境。(2)提供有吸引力的、美的、实用的设备和用具。(3)允许儿童独立活动,自由表现,使儿童意识到自己的力量。(4)丰富儿童的生活印象。(5)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6)培养儿童的社会性行为。

3.简述1990年日本《幼儿园教育大纲》提出的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答:(1)培养幼儿健康、安全、幸福生活所必需的生活习惯、态度,为培养健全的身心打下基础。(2)培养幼儿具有对他人的爱心与信任感,启迪自主意识与他人合作的态度,萌发良好的道德品行。(3)培养幼儿对自然界和周围事物的兴趣与关心,启迪丰富的思考问题的能力。(4)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对语言工具的兴趣与关心,乐于听说和积极态度以及对语言的感受力。(5)通过各种各样的体验,培养丰富的感受与创造性。4.简述日本幼儿园教育指导方法遵循的教育原理。 答:(1)自发性原理;(2)环境原理;(3)兴趣原理;(4)体验原理;(5)自我发现原理;(6)个性化原理;(7)社会化原理;(8)反复练习原理;(9)发展的原理。 5.简述俄罗斯学前教育的特点。 (1)注重对学前儿童和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根据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修订幼儿园教育大纲。(2)在教育非国有化过程中,加强国家对各种学前教育机构的宏观指导。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论述美国的学前教育课程模式及其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 答:1)发展成熟论课程模式 发展成熟论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自然主义等理论,教育目标发展儿童的自信心、创造性,敏感生和实效性,促进儿童内部潜能的全面开发,培养完整儿童。教育原则强调成人应提供适合儿童兴趣和发展水平的环境;不要求儿童表现出超越其发展水平的能力;教师的作用是为儿童提供丰富、适宜的环境,帮助儿童了解自己、接受自己、发展自己。教育内容特别强调游戏的作用,尤其是角色游戏和创造性游戏,幼儿通过探索角色表现自己。在教学方法上强调通过自由游戏,即一切活动都不必按照一定的顺序,听凭儿童自己的兴趣进行。儿童可以自己选择、自己设计、自由活动,不受任何约束。主要特点是注重儿童的整体发展;不强行塑造儿童的发展;允许每个孩子按自己的速度前进。 2)行为主义理论课程模式 行为主义理论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行为主义理论,该模式的教育目标是以直接、有效的方式教儿童学业技能、道德知识和社会规则,形成今后成功接受学校教育必须的行为、读写算等技能。教育内容以阅读、语言、计算为中心科目,尤其重视儿童的语言发展,认为语言的教学,儿童正确使用语言,可以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教育原则强调目标的分解和细化,强调教师的积极引导和行为塑造。在教育方法上要求教师制定严格的教学大纲,按照一定的课本,要求孩子学习,其主要特点是课程按成人精密设计的程序和内容展开,

比较学前教育

比较学前教育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比较学前教育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一、比较教育的发展历程 1、比较教育的史前时代 2、比较教育的借鉴时代 3、比较教育的因素分析时代 4、比较教育的社会科学方法时代 二、1817年朱利安在巴黎《教育杂志》上连载发表《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为标志的。朱利安是法国教育家,比较教育的创始人,被称为“比较教育之父”。 三、什么是比较学前教育:是对当代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学前教育进行夸文化比较研究,揭示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探索学期教育发展规律及其发展规律及其发展趋势,以促进学前教育的国际交流合作,改进本国、本地区学前教育的一门科学。 第二节:比较学前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一、比较学前教育的目的:借鉴国际学前教育经验,分析探讨学前教育发展规律,促进本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是比较学前教育的主要目的。 二、比较学前教育的意义 1、扩大学习者的眼界和视野,加深对学前教育的认识。 2、推动本国学前的变革与发展 3、帮助世界各国、各地区制定学前教育政策 4、促进国际学前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第三节: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类型与方法 一、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类型 1、横向比较类型 2、纵向比较类型 3、综合比较类型二、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方法 1、调查法 2、文献法 3、比较 法4、分析法 第二章:美国学前教育 (早期教育指的是所有针对从 出生到8岁儿童) 第一节:美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 史 (一)、幼儿学校的传入与发展 1、美国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叫 幼儿学校,是罗伯特.欧文的影响 下出现的。 (二)、幼儿园的传入与发展 1、1837年福禄贝尔在在德国创 办了一所学前教育机构,1840年 将其命名为“幼儿园”。 2、1856年德国移民玛格丽特.迈 耶.舒尔茨在家开办了美国历史 上第一所幼儿园。 3、1860年,伊丽莎白.皮博迪开 办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所英语幼 儿园,(美国式、民族化的幼儿 园和推进幼儿园民族化方面做 出重要的贡献)她被美国认为是 美国幼儿园的真正奠基人。 (三)、公立幼儿园的创立与发 展 1、第一所公立幼儿1873年在密 苏里州圣路易斯市的德斯皮尔 斯学校创建的。 2、19世纪末至20世纪二三十年 代,进步主义幼儿教育运动在美 国蓬勃发展,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提倡(杜威):摆脱幼儿教育中 福禄贝尔正统派的形式主义,加 强幼儿教育与社会生活及儿童 生活的联系。 3、进步主义幼儿教育运动具有 以下特点: (1)、主张幼儿教育不能脱离 幼儿生活,教育方法应以幼儿为 中心,让幼儿通过各种活动积累 直接的生活经验,教育活动应建 立在幼儿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2)、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 运用直观教学法,促进幼儿感知 能力的发展。 三、20世界下半叶美国学前教育 的发展 1、“开端计划”目的是对低收 入家庭的儿童进行补偿教育,打 破贫困循环,实现教育公平。 2、开端计划的总体目标是:提 高低收入家庭儿童的学习认知 能力和社会性。 3、开端计划的服务项目具有多 样性,包括教育服务、健康服务、 社会服务及家长参与。 4、开端计划的发展与延伸:坚 持到底。 (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 美国学前教育 1、《发展适宜性实践》:年龄的 适宜性和个体的适宜性两个维 度。发展适宜性:教育必须要考 虑儿童自身的年龄特点和发展 趋势。个体适宜性:必须考虑儿 童个人的发展快慢,认识方式, 学习风格等个体差异特征,教育 对象的独有文化背景考虑进来, 并使之成为有效的教育资源。 2、0-5岁教育计划:是奥巴马政 府在2009年为使弱势儿童做好 入学准备而提出的教育计划。 第二节:美国学前教育的现状 一、保育学校:主要招收 2.5-5 岁的儿童。 二、幼儿园:主要是为进入一年 级之前的4-5岁儿童设立的教育 机构。 三、学前教育课程的实施 (1)、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 (2)、营造学习的关爱社区 (3)、保证时间,运用不同教 学方式实习学习目标 (4)、使儿童的学习有意义 (5)、运用策略以发展儿童的 理解、知识、技能。 四、高瞻课程目标:促进幼儿主 动学习。高瞻课程的内容来源于 儿童的兴趣和关键经验两种资 源。 高瞻课程的实施是由“计划--工 作--回顾”三个环节。 五、光谱方案是由:加德纳和费 尔德曼提出的,光谱方案的理论 基础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和塔伏 茨大学心理学家费尔德曼的非 普遍性理论。 六、美国的幼儿教师教育 幼儿教师的任用资格: 一、幼儿教师专业标准 1、知识和能力核心标准 2、普通知识标准 3、道德行为标准 二、幼儿教师的职前培训:能够 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能够与 家庭和社区建立联系;能够观 察,记录和评估幼儿,以支持其 和家庭的发展;能够适宜地、有 效地联系幼儿和家庭;能够运用 知识建构有意义的课程;能成为 一名专业人员。 三、美国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1、课程过于强调学业技能学习 2、教师资历和待遇差异显著 3、早期学习标准与“发展适宜 性”教育的冲突。 第三章:日本学前教育 第一节:日本学前教育沿革 1、明治初期的学校教育沿袭幕 府末期以来”东洋道德,西洋艺 术“的方针。 2、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 园创立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 幼儿园是日本学前教育史上的 第一所公共学前教育机构,归文 部省管辖。 3、《幼儿园令》是日本学前教育 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而独立的 法令,标志着日本学前教育走上 了制度化的发展道路。 4、战后恢复阶段(20世纪40年 代--80年代):制定与修订《保 育大纲》以当时在美国盛行的儿 童中心主义和自由教育为指导 思想,注重幼儿的本能需要,肯 ..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意义及关键点-资料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意义及关键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高度强调了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有关问题,针对性非常强,对幼儿园进行有关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操作性强的要求。 一、指导学生认识幼儿环境创设的教育意义 《纲要》中第三部分的“组织与实施”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作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就像是一位不会说话的教师。创设环境不仅仅指纯粹的美化教学生活场所,它应该是幼教以及幼儿表现自我的舞台。笔者带学生到当地一些乡镇私立幼儿园调查了解,看到部分幼儿园虽然也进行环境创设,但很大程度上只是纯粹装饰一下,对环境的教育性考虑很少。因此,注重环境为教育目标服务,创设与教育相结合,是实现教育目标,保证幼儿身心健康,促进其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据了解,幼儿园中班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主动地寻找和发现周围环境、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幼儿从环境布置、节日装饰及四季景色中获得美的感受;引导幼儿欣赏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并乐于表达自己的感受。中班的主题活动有“身体畅想曲”快“乐的家”秋“天的图画”圆“圆的世界”等,环境创设就需根据以上主题设计墙面。教师根据主题,带领幼儿、家长一起收集资料,再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把收集的部分资料布置在主题墙上,供幼儿欣赏和自由讨论,从中获取知识,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教师再把幼儿的作品,如剪纸、绘画、折纸等布置在主题墙上,让幼儿交流、学习,促进幼儿间的感情,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幼儿的自信。这正是“让墙壁说话”的效果,使环境创设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 二、指导学生把握创设环境的关键点 1. 环境创设布置要井然有序 杂乱无章、颜色过于繁杂及窄小拥挤的空间会使人产生厌烦、疲劳、精神恍惚之感。反之,置身于光线充足、空气怡人、整洁有序的环境中,会身心愉悦、兴致盎然,这也是幼儿园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做事有条理、爱整洁的好习惯的有效形式。因此,幼儿环境创设布置要做到清晰、简明、有序。 笔者指导学生布置墙饰,选择设计两条线:一是体现思想品德、卫生习惯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二是体现自然科学常识活动的认识内容。这样室内内容丰富、清晰又有序。在色彩的

比较学前教育试卷精编版

绝密★启用前 贵州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衔接课程考试 《学前比较教育》试卷 (课程代码:00401 ) 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1.主张“比较教育是一个历史的教育,是教育史研究从过去到现在的继续”的教育家是( ) A.萨德勒 B.康德尔 C.库森 D.贝雷迪 2.法国教育家朱利安认为比较教育的目的和出发点在于( ) A.加深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制度和教育工作的认识 B.借鉴国外的教育经验为本国的教育服务 C.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D.增进国际了解,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3.下列不属于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是( ) A.银行街早期教育方案 B.高瞻课程 C.蒙台梭利课程 D.光谱方案 4.以下哪个国家或地区在学前教育阶段通过实施教育券,加大了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 ) A.香港 B.挪威 C.新西兰 D.俄罗斯 5.下列关于“个性—定向型教育模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这是一种以人道化为宗旨的教育模式 B.教师与儿童将以平等的方式交往 C.该模式旨在发展儿童的个性和创造性 D.该模式是由法国政府提出的培养模式 6.1933年颁布的推动英国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十分重要的文献是( ) A.《哈多报告》 B.《费舍法案》 C.《普洛登报告》 D.《教育白皮书》 7.在英国,家长参与的最广泛的学前教育机构形式是( ) A.幼儿学校 B.保育学校 C.学前游戏组运动 D.家长和学步儿童小组 8. 1881年,法国政府发布政令,将各种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统一为( ) A.编制学校 B.日间看护中心 C.母育学校 D.幼儿园 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法国,首次提出教育民主化思想的法案是( ) A.《费里法案》 B.《郎之万—万隆教育改革方案》 C.《哈比教育法》 D.《哈多报告》 10.19世纪30年代至40年末,德国幼儿学校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 A.巴乌利美 B.弗利托娜 C.瓦德切克 D.福禄贝尔 11.表明苏联的学前教育制度基本确立,具有苏联特色的学前教育制度基本形成的文件是( ) A.《教育法》 B.《幼儿园规程》 C.《幼儿园教育大纲》 D.《幼儿园规程》 12.下列不属于南非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的是( ) A.幼教机构基础设施落后 B.学前教育质量发展不均衡 C.平穷、饥饿、健康等问题制约着学前教育的发展 D.民族分化问题影响了学前教育的发展 13.下列关于澳大利亚学前教育的特点,正确的说法是( )

学前教育比较学

名词解释: 1. “函授课程”(日本) 这是日本的一种独特的学前教育形式,始于1987年。参加函授课程的家庭,每个月都能收到一套录像带、录音带和图书、杂志等资料,鼓励家长帮助孩子观赏卡通画、玩文字数字游戏,帮助孩子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让儿童在小学甚至幼儿园之前就参加函授课程。1997年,约有125万名儿童参加函授课程。 2. 开端计划 这是美国从1965年开始实施至今仍在进行的一项学前教育计划,由联邦政府拨款,开设保育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专门为2~5岁贫困儿童(后来也包括残疾儿童)提供补偿教育。开端计划的实施极大地提升了美国学前教育的水平,成为了美国学前教育发展的转折点,也产生了广泛的世界性的影响。 3. “幼儿凭证计划” 为了提高幼儿入园率,1995年,英国政府公布了7.3亿英镑的“幼儿凭证计划”,对每位4岁儿童发放1100英镑的教育券,实行正规的学前1年免费教育。“幼儿凭证计划”使得家长能够自由选择公立或私立的幼儿教育机构,推动了幼儿教育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提高了办学质量。 4. 开放学前教育中心(瑞典) 开放学前教育中心(也称“开放幼儿园”)是瑞典学前教育机构的一种形式。学前儿童在父母、保姆的陪同下,每周来此参加几次活动。这些活动是由教师设计、组织和安排的,父母、保姆通过旁观、参与,能获得关于儿童教育内容、途径和方法的一些知识和技能。这种简便易行、灵活多变的教育形式,深受家长的欢迎,目前已发展到690多所。 5.玩具馆(英国) 这是英国学前儿童社区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第一所玩具馆是由一位教师和一位家长共同筹建的,他们把几个家庭组织起来,使儿童能够交换玩具,扩大玩耍的范围。后来,由于玩具价格不断上涨,玩具馆这种形式逐步发展壮大。今天,玩具馆已经成为英国社区学前教育的重要资源。 6.父亲运动 这是日本政府近年来发起的一项运动,旨在提高男性的家庭意识和教育责任感,呼吁年轻的父亲要多花一些时间陪伴孩子,不要把家庭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女性。 7.比较法 比较法是比较学前教育最常用的研究方法。它按照一定的标准,对照所比较的对象,寻找异同点,以揭示学前教育的本质属性。 8.“安科计划” 这是加拿大较早出现的一种指导家庭教育的形式,目的在于帮助家长深刻理解孩子的特点。“安科计划”实际上是电视研讨会,通过电视摄像,生动、形象、直观地向家长介绍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宣传学前教育的科学道理,深受家长的欢迎。 9.语言所 这是新西兰专门为毛利人儿童开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始于1982年,目的是为了使毛利人的后代从一出生便能受到毛利人语言的熏陶和毛利人文化的洗礼。这种独特的学前教育机构一般规模很小。在新西兰的学前教育机构中,语言所的数量

比较学前教育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比较学前教育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 一、名词解释 1.比较学前教育学 比较学前教育学是以比较法为重要方法,以研究当代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为中心,以揭示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因素及其相互制约关系,探索未来学前教育发展趋势为其理论价值,以促进本国学前教育发展为最终目的的一门教育科学。 2.朱利安 法国著名教育家。在1817年发表的《比较教育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一文中,第一次提出比较教育的概念。后人称誉朱利安为“比较教育之父”。 3.分析法 分析法是通过适当运用因素分析、质量分析、数量分析等方法,对比较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说明和概括,达到对所研究问题有一个实质性的认识,从而得出有价值的结论的方法。 4.现场研究法 现场研究法是比较学前教育学研究的一种方法。是指研究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的一个成员,深入其境,进行较长期的观察研究的方法。 5.参观访问法 比较学前教育学的一种研究方法,是指研究人员实地参观访问研究对象,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方法。 6.文献法 文献法是通过分析重要的学前教育文件来了解外国学前教育情况的一种方法。 7.比较法 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各国学前教育的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的方法。 8.皮博迪 美国学前教育家。1860年在波士顿比库尼街创办了美国第一所使用英语的幼儿园。1868年在自办的幼儿附设幼儿园教师培训所,创建了美国第一个幼儿教师培训机构。 9.行为主义理论课程模式 行为主义理论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行为主义理论,该模式的教育目标是以直接、有效的方式教儿童学业技能、道德知识和社会规则,形成今后成功接受学校教育必须的行为、读写算等技能。 10.发展成熟论课程模式 发展成熟论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自然主义等理论,教育目标发展儿童的自信心、创造性,敏感生和实效性,促进儿童内部潜能的全面开发,培养完整儿童。 11.认知发展理论课程模式 认知发展理论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认知发展理论。教育目标是使儿童身体、认知、社会性、情绪等方面平衡发展。

第四章 学前教育与环境

学前儿童教育学 (授课人:) 【课题】第四章学前教育与环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教育生态环境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2、掌握幼儿园环境的特点以及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3、理解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层次; 4、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 1、能解释教育生态环境的概念,树立大环境观; 2、能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利用各种材料优化创设环境; 情感目标 1、乐意讨论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方法; 【授课内容】 主题一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环境 主题二学前教育机构的环境 【教学重点】 1、重点内容: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和基本方法; 2、突出重点的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讲解法; 【教学难点】 1、难点内容:如何能够正确分析并初步运用学前教育的基本方法; 2、突破难点的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讲解法; 【教时安排】 4课时 【教学方式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讲解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演示、黑板演示 【使用教材】幼儿教育学张兰香 【参考资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教育学基础》【教学过程】 主题一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环境 一、儿童与环境

何谓环境?从生态学的角度,环境泛指生物有机体生存空间内各种状况和条件的总和。 环境是指周围所在的条件,对不同的对象和学科来说,环境的内容也不同。 环境、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与环境是统一的,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在生命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怎样探讨生命与环境的关系,从而促进生命的更进一步发展不仅是一个哲学命题也是一个教育命题。蒙台梭利作为一个超于时代的前瞻者一直站在哲学的高度探讨教育中的问题。因此她将环境作为其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点来研究。教育是环境在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儿童发展的“微环境”——指那些直接作用于儿童并对儿童发展的进程产生影响的各种人物(figure)、场所(place)和事件(event)的总和(FPE)。这些人物、场所和事件,不仅存在于家庭环境中,而且存在于托幼、学校等教育机构以及社会环境中。意大利瑞吉欧教育——环境是第三位老师。 (华生注重对儿童的行为产生过程的探索,提出了环境决定儿童发展的观点。环境决定论认为,真正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绝对影响作用的力量,是儿童生活环境和后天所获得的教育引导。他说出了一段著名的话:“请给我十几个健康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我在我的特殊世界中教养,那么我可以担保,在这十几个婴儿之中,我随便拿出一个来,都可以训练他成为任何一种专家──无论他的能力、嗜好、趋向、才能、职业及种族是怎样的,我都能够训练他成为一个医生,或一个律师,或一个艺术家,或一个商界首领,或者甚至也可以训练他成为一个乞丐或窃贼。”这段话一直被人们公认为环境决定论的经典表述。) 二、教育生态环境 教育生态学认为:一个地域的地貌特征、当地政府的教育政策、本民族的文化特征、地区的经济发展等环境因素之间会形成各种错综复杂的联系,它们将以各种方式最终影响儿童的发展。 教育生态环境是以教育为中心,且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发展起着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多层次、多方位、多特性的环境系统。 主题二学前教育机构的环境 一、幼儿园环境的概念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发展方面,越来越引起广大儿童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它是由幼儿园的全体工作人员、幼儿、各种物质器材、人事环境以及各种信息要素,通过一定的文化习俗、教育观念所组织、综合的一种动态的、教育的空间范围和场所。 这种空间范围,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既具有保育性质,又具有教育性质;既是开放的,又是相对封闭的。它不仅受到特定的地理环境、空间方位的影响,又受到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氛围的影响。 幼儿园环境按其性质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大类。

《比较学前教育》模拟试卷及答案

《比较学前教育》模拟试卷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9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法国的学前教育与其他国家有较明显不同的是,它承担着教育、诊断、治疗三种职能,把社会、卫生、心理三者结合起来。 3、日本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有保育所和幼儿园两种形式。前者属于福利性质,受《儿童福利法》的制约;后者属于学校体系,受《学校教育法》制约。 2、1992年,美国学前教育研究协会研制了《 《发展的适当的学前教育方案》,指明了学前教育改革的方向。 5、在英国:75 实行正规的学前一年免费教育。 7、印度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有日托中心、学前教育中心、患病儿童和移民儿童。 8、美国的学前教育形式多样,在教育理念上强调以儿童为中心,通过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对儿童进行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9、美国的幼儿园是公立学校的一部分,招收 4-6 岁儿童。从幼儿的入园年龄来看,不仅有前幼儿园、初级幼儿园、高级幼儿园,还有发展幼儿园和蒙台梭利幼儿园。 10、英国的“幼儿凭证计划”使更多的学前儿童能享受到教育的权力,成为英国学前教育发展上的一大特色。 11、日本在1964年到1991年间,先后三次制定了《幼儿教育振兴计划》,1994年又由几个部门联合颁布了《天使计划》,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意在形成“亲子的社会”。12、1946年12月,世界上第一个为全球儿童谋幸福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成立。 13、1995年,英国公布了7.3亿英镑的幼儿凭证计划,对4岁儿童发放教育券,实行正规的学前一年免费教育。 14、在瑞典的学前教育中,特殊儿童包括三种:残疾儿童、患病儿童、移民儿童。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以下哪个国家或地区在学前教育阶段通过实施教育券,加大了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 A )。 A.香港 B.挪威 C.新西兰 D.加纳 2、在英国,下列由教育部门举办的学前教育机构是( C )。 A.日托中心 B.游戏小组 C.幼儿班 D.父母婴儿小组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谈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王小艳 好的环境,能得到好的教育;较差的环境,孩子也能得到好的教育。问题在于你怎样教育和在何时教育,环境好坏只占其中的一部分罢了。在我接到要受幼儿园的课时,我的想法是:孩子太小,要教育好他们,就只能等到他们长大才能进行较好的教育。通过一段时间实践和总结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在当今,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普遍的关注,许多发达国家积极采取措施,优先发展学前教育。因此,本文就以在没有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谈谈几点认识: 一、学前教育对人格品质发展的重要性 人格品质是幼儿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它是通过自己的模仿和大人的一系列引导等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学前期是幼儿个体适应社会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在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的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幼儿逐渐形成和发展着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和态度,奠定着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在这里举个很明显的例子,我家的孩子只有一岁多,他每天说得最多的话是“打你”,是大人们教他的,这是肯定不会的,其实是他自己在不知不觉的学大人换句话就是模仿大人说话。如果这时我不加以教育引导,可能今后对他的个人品质会造成很大的影响。通过研究和事实均表明,0——6岁是儿童的行为习惯、情感等基本形成的时期,是儿童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并且,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性影响,其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后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和水平;同时,儿童在学前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有助于儿童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材。 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需要成人提供良好、适宜的教育环境。学前期适宜的教育能够有力地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爱心、责任感等人格品质的发展;而不良的学前教育则容易使儿童形成消极的人格品质,接受了适宜教育的儿童以上各方面发展水平都要显著高于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儿童。诸多事实和研究均反映,

环境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资料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环境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琴先生曾经说过:“小孩子生下来大都是好的,到了后来,或者好 或者变坏,这是环境的关系。环境好,小孩子容易变好;环境坏,小孩子就容易变坏。” 1.环境因素的分类 环境是指一切能对学前儿童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外部因素的总和。按类型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社会环境两部分 自然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切自然条件的总和,如空气、水、气候、食物、 地理位置、生物资源等。 社会环境则是指人类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关系的总和。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 按范围分,环境又可以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两部分。 大环境是指自然环境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 小环境是指学校、家庭、社区、儿童交往的小群体等。 2.产生影响的主要环境因素 在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诸多因素中,环境因素起决定作用。对学前儿童发展影响比较大的社会环境主要是家庭、学校和社区等因素 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最基本的社会单位,也是对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之一。儿童年龄越小,家庭环境对他们的影响越大。 学前儿童与父母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这是任何关系都无法替代的。他们每天有大量的时间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等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前儿重。可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每个孩子都从自己的家庭生活中获得独特的行为与习惯,养成不同于他人的待人处世的态度与方式,形成自己独特的特点。 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学前儿童的发展,而不良的家庭生活环境则会给学前儿童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伤害。古今中外许多事例都证明了这一点。例如,有的家长下班回到家,除了看电视就是打麻将,从来不读书、看报。生活在这样家庭的孩子极有可能向其父母学习,养成不爱读书的习惯。又如,有研究表明:家庭生活的氮围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吵吵闹闹、剑拔弩张的家庭生活氛围,会让孩子感到极不安全,久而久之,会给其社会性的发展造成伤害 因此,帮助每一个家庭创道(重平等入温?)励支持)清洁安全)家庭生活环 境,搞好家庭教育,是每个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 (2)幼儿园环境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幼儿园环境是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主导环境。在所有的环境影响中,幼儿园环境对学前儿童的影响最大。 1)幼儿园担负着教育儿童的重任同家庭一样,幼儿园也是学前儿童每天要生活的地 方、在幼儿园中,每天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保育员对学前ル童进行大量的和根据他们身心发展要面设计触低(目的)て有计划)で有组教育活动,在活动中保育员不间断地观察儿童的反应、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影响,使每个儿童都能得到匿合的教。同时,幼儿园的环境氛围、文化品位、人际关系等因素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前儿童。因此、幼儿园不仅要根 学前儿童的赞点计合)的育方案)还要常注意幼几园文化的建设)(规范保育员的言行 举)(创造和谐宽松入快极向上的环境使学前儿童受到良好的环境票陶,促进学前儿童的 发展

比较学前教育

第一绪论 名词解释: 比较学前教育:比较学前教育是比较教育的分支学科,是学前教育领域中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 综合比较研究:综合比较研究综合了横向比较研究和纵向比较研究,一般是指连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不同发展阶段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 影响比较教育:影响比较教育是指对两个或多个在社会经济文化,尤其是在学前教育方面相互影响较大的国家、地区的学前教育进行的比较研究。 专题比较研究:专题比较研究是把各国、各地区同一类学前教育问题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过各国、各地区学前教育特点和共同趋势的研究方法。 区域比较研究:区域比较研究是指地理区域、社会制度、民族传统、政治背景、经济状况、语言习惯等不同标准,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分成不同的国家群、区域群,然后再对它们之间的学前教育进行总体比较的研究。 朱利安:朱利安是法国教育家,比较教育学的创始人,被称为“比较教育之父”。 简答题: 1.简述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对象。 比较学前教育是以当代学前教育为中心,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各个领域进行比较研究,以达到改进本国学前教育的目的。 2.简述比较学前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比较学前教育的目的是:借鉴国际学前教育经验,探讨学前教育发展规律,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比较学前教育的意义是:扩大学习者的眼界和视野,加深对学前教育的认识;推动本国学前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帮助世界各国、各地区制定学前教育政策;促进国际学前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3.简述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类型。 1.横向比较研究、纵向比较研究和综合比较研究 2.平行比较研究和影响比较研究 3.专题比较研究和总体比较研究 4.定性比较研究和定量比较研究 5.宏观比较研究和微观比较研究 6.区域比较研究和问题比较研究 4.简述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 1.调查法 2.文献法 3.比较法 4.分析法 论述题: 1.结合当前我国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分析比较学前教育的意义。 2.查阅一篇有关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论文,分析其运作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美国学前教育 名词解释: 开端计划:“开端计划”是美国政府从1965年开始在全国实行的一项重要的学前教育计划,目的是对低收入家庭的儿童进行补偿教育,打破贫困循环,实现教育公平。 幼儿智力开发运动:幼儿智力开发运动是美国以科学教育改革为核心,旨在加强早起教育在儿童智力开发中的作用的教育改革运动。 《芝麻街》:《芝麻街》是美国幼儿智力开发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专门针对儿童智力开发而设计的一档具有教育性的电视节目,1969年10月,在美国电视台播出。 保育学校:保育学校主要招收2.5-5岁的儿童,一般以3-4岁儿童为主,目的是通过游戏、音乐、绘画等活动促进儿童各方面的发展。《早期学习标准》:《早期学习标准》是1994年美国国会通过的从幼儿园到12年级(K-12)各科课程标准,它规定了从学前班到12年级的学生在每个阶段结束时应该达到的学习结果。 0-5岁教育计划:0-5岁教育计划是奥巴马政府在2009年为使弱势儿童做好入学准备而提出的教育计划。该项计划将重点放在幼儿的早期保育和教育方面,强调为儿童进入机构接收教育做好准备工作。 光谱方案:光谱方案是由德纳和费尔德曼教授率领哈佛大学的零点方案工作组和塔伏茨大学的研究小组合作完成的,是一种课程和评估相结合的方案,目的是使每一个儿童的能力与长处在富有材料和活动的环境与教育机会中得到发展。 高瞻课程:高瞻课程(High Scope)又称海伊斯科普课程,是由韦卡特和他的同事在1962年创建的课程。该课程模式在海伊斯科普佩里幼儿学校得到实施和运用,是美国密歇根州海伊斯科普佩里学校学前教育科研项目的一部分,是美国“开端计划”中第一批通过的帮助处境不利儿童摆脱贫困的早期教育方案。 直接教学模式:直接教学模式(Direct Instruction Model)是为5-8岁(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儿童设计的课程方案。是贝瑞特和恩格尔曼在1966年为帮助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在学业上能够赶上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儿童所设计的教育方案。 《发展适宜性实践》:《发展适宜性实践》是在尊重儿童的基础上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一套教育哲学、理论框架、行动指南和评估标准,发展适宜性实践活动对美国乃至世界的学前教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简述题: 1.简述开端计划的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