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元机组运行》任务驱动式教材体例及结构

《单元机组运行》任务驱动式教材体例及结构

《单元机组运行》任务驱动式教材体例及结构
《单元机组运行》任务驱动式教材体例及结构

《单元机组运行》任务驱动式教材体例及结构

内容提要

本书依据火电厂集控运行工作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来选择和组织内容,重点介绍了单元机组的启动、运行调节、停运,注重强调工作任务和岗位能力与知识的联系。全书紧密围绕单元机组运行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将单元机组运行分解为四个项目,以及14个相对独立学习任务,充分体现了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每个任务主要由工作任务、相关知识、任务实施、拓展知识、任务工单等部分组成。

本书作为校本教材,适用于火电厂集控运行、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热工检测及控制技术和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学生使用。

前言

为了推进高职教育改革和创新,在总结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单元机组运行和火电厂仿真运行实训课程的改革试点的基础上,我们对高职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系统的改革。从岗位工作分析着手,通过对知识、能力、态度分析,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了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项目教学为主体的火电厂集控运行课程体系,并编写了《单元机组运行》等课程教材。

课程地位:

本书主要特点是:

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及建议:

编写任务:

感谢:

限于编者水平,书中的错误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目录

项目背景单元机组集控运行概述

0.1 认识集控对象

0.2 集控值班员的素质要求

0.3 岗位责任制

项目1 单元机组冷态滑参数启动

任务1.1 厂用电送电

1.1.1 工作任务

1.1.2 相关知识

1.1.3 任务实施

1.1.4 拓展知识

任务1.2 汽轮机辅助系统恢复1.2.1 工作任务

1.2.2 相关知识

1.2.3 任务实施

1.2.4 拓展知识

1.2.5 任务工单

任务1.3锅炉辅助系统恢复1.3.1 工作任务

1.3.2 相关知识

1.3.3 任务实施

1.3.4 拓展知识

1.3.5 任务工单

任务1.4 锅炉上水及点火

1.4.1 工作任务

1.4.2 相关知识

1.4.3 任务实施

1.4.4 拓展知识

1.4.5 任务工单

任务1.5 锅炉升温升压

1.5.1 工作任务

1.5.2 相关知识

1.5.3 任务实施

1.5.4 拓展知识

1.5.5 任务工单

任务1.6 汽轮机冲转

1.6.1 工作任务

1.6.2 相关知识

1.6.3 任务实施

1.6.4 拓展知识

1.6.5 任务工单

任务1.7 发电机并网

1.7.1 工作任务

1.7.2 相关知识

1.7.4 拓展知识

1.7.5 任务工单

任务1.8 机组升负荷

1.8.1 工作任务

1.8.2 相关知识

1.8.3 任务实施

1.8.4 拓展知识

1.8.5 任务工单

综合训练

项目2 单元机组热态启动

1.8.1 工作任务

1.8.2 相关知识

1.8.3 任务实施

1.8.4 拓展知识

1.8.5 任务工单

项目3 单元机组的运行调节

任务3.1 锅炉的运行调节

3.1.1 工作任务

3.1.2 相关知识

3.1.3 任务实施

3.1.4 拓展知识

3.1.5 任务工单

任务3.2 汽轮机的运行监视

3.2.1 工作任务

3.2.2 相关知识

3.2.3 任务实施

3.2.4 拓展知识

3.2.5 任务工单

任务3.3 发变组与厂用电设备的运行监视3.3.1 工作任务

3.3.2 相关知识

3.3.3 任务实施

3.3.4 拓展知识

项目4 单元机组的停运

任务4.1 单元机组滑参数停机4.1.1 工作任务

4.1.2 相关知识

4.1.3 任务实施

4.1.4 拓展知识

4.1.5 任务工单

任务4.2 单元机组紧急停机4.2.1 工作任务

4.2.2 相关知识

4.2.3 任务实施

4.2.4 拓展知识

4.2.5 任务工单

附录

参考文献

《单元机组运行》编写说明

1.1.1 工作任务

任务简介:介绍任务的环境、目的。

任务分析:介绍完成任务的思路,完成任务的技能点和知识点。这一环节要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引领学生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并根据任务分析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

1.1.2 相关知识:完成任务需要的一些背景知识,为实施任务做理论铺垫;以及一些任务不可能涉及的知识和技能。(主体)

1.1.3 任务实施:介绍任务完成的具体步骤,充分体现“做中学”的重要性。(主体)

1.1.4 拓展提高:主要介绍相关的理论、新知识等,或者任务难度较大的内容,是为了弥补项目实施步骤中没有介绍的,或者不方便介绍的内容。(可选)

1.1.5 任务工单:按照教学组织实施步骤,列举出各步骤学生需掌握的知识点、技能点,包括常规的填空、选择、判断、问答等题型,更主要的是操作票。(根据实际情况单独成册)

项目1 单元机组冷态滑参数启动

任务1.4 锅炉吹扫及点火

1.4.1 工作任务

【任务简介】

任务名称:锅炉吹扫及点火

任务内容:按照乌拉山电厂运行规程的要求在仿真机上完成锅炉的吹扫及点火操作。

1. 班级学生自由组合为6个运行学习小组,各运行学习小组自行选出单元长(由锅炉主控兼任)。

2. 单元长召集组员利用课外时间认真分析乌拉山电厂运行规程,制订锅炉吹扫及点火操作票,并填写任务工单相关内容。

3. 讨论制订实施计划。

4. 各运行小组按照实施计划在仿真机上完成锅炉吹扫及点火工作。

5. 各运行小组针对实施过程中的误操作进行讨论、修正,并填写运行总结分析卡和完善任务工单。【任务要求】

知识要求:1.了解锅炉FSSS 组成及功能,理解锅炉吹扫的条件、作用及注意事项;

2. 认识锅炉炉前燃油系统,理解OFT的概念;

3. 掌握锅炉点火逻辑、步骤及注意事项。

能力要求:1. 会锅炉的吹扫操作;

2. 能根据汽包的金属温度进行炉底加热;

3. 会锅炉的点火操作。

态度要求:1. 能主动学习,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 能与小组成员协商、交流配合完成本学习任务;

3. 严格遵守安全规范。

【建议课时】

4课时

1.4.2 相关知识

一、锅炉炉底加热

1.系统概述

利用邻炉汽轮机抽汽(或启动锅炉)来加热炉水,使之升温升压到一定程度后再进行锅炉点火,此系统被称为炉底蒸汽加热系统或邻炉加热系统。其加热原理就是利用具有一定压力、较高温度的蒸汽,加入水冷壁下联箱炉水内,使高温蒸汽与低温炉水混合,蒸汽将热量传递给炉水的一种加热方式。其传热效果好,被加热炉水温度可达到加热蒸汽压力下的饱和温度。

其作用是:

(1)加热炉水提高温度,减少温差,尽快的建立水循环。

(2)以煤带油提高经济性。

锅炉炉底加热系统如图??所示。

图??锅炉炉底加热系统

2. 锅炉底部加热过程中注意事项

(1)投运炉底加热过程中严禁通风。

(2)加热应缓慢进行,炉水升温率≤40℃/h。

(3)加热前记录膨胀指示一次,加热过程中注意膨胀无异常。

(4)管道振动时,应关小加热门或停止加热。

(5)加热过程汽包壁各点温差≯40℃。

(6)汽包水位至150mm时用事故放水降低汽包水位。

二、锅炉炉前燃油系统

1.系统概述

火力发电厂中配置燃油系统的主要作用是:

(1)燃煤锅炉在启动阶段采用助燃油进行点火。

(2)在锅炉低负荷以及燃用劣质煤种时用燃油稳定燃烧,改善炉内燃烧工况,防止发生锅炉非正常灭火。

燃油系统一般包括油库区系统和炉前油系统两部分。

油库区:包括两座储油罐、两台卸油泵、三台燃油泵以及污油处理装置等在内的一整套燃油卸载、储存及输送系统,为全厂机组公用。

炉前油系统:包括来回油跳闸阀、各油燃烧器油阀、吹扫阀及相应的管道阀门等,该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为油燃烧器提供参数合格的燃油以及安全保证,如图??所示。

燃油系统的流程:油库储罐中的柴油经油泵升压后再经供油管路供至锅炉的炉前燃油母管,母

图??锅炉炉前燃油系统

闸阀进入前后墙两个支母管,支母管中的燃油再供至前后墙的AB、CD、DE三层油燃烧器,每只油燃烧器入口设有可以快速遮断的油角阀(油角阀和供、回油关断阀都受控于BMS逻辑)。两根供油支母管在最下层燃烧器的下部经手动阀汇入同一根回油母管,再经回油流量计、回油关断阀回流至燃油泵房储油罐。

2.燃油泄漏试验

炉前燃油系统泄漏检查主要是检查燃油电磁阀关闭的严密性,确保炉前燃油系统没有泄漏现象。如果炉前电磁阀关闭不严,在点火之前就会有油泄漏到炉膛内;如快关阀关闭不严密,当锅炉发生MFT时,则会使油泄漏到炉内,引起爆燃。因此,炉前燃油系统的泄漏检查是保证炉膛点火安全,不产生爆燃的重要措施之一。

泄漏的检查方法是先打开快开阀,使炉前油管路充油(炉前的油电磁阀关闭),然后关闭快关阀。经过若干秒,如果油枪入口压力在规定值以上,即为合格(也可以用压力变化计来检查,快关阀关闭前后的压力差值△P小于规定压力差,即泄漏检查合格。如果△P大于规定压力差,说明炉前油管有泄漏)。如果泄漏检查合格,允许点火;如果泄漏检查不合格,说明炉前油系统有泄漏,不能点火,必须待缺陷消除后再行检查,直至合格,才能进行点火。

炉前燃油系统泄漏检查一般应由FSSS自动完成。

泄漏试验过程如下:

(1) 判断燃油角阀全关状态,按下启动泄漏试验按钮。泄漏试验进行指示灯亮。

(2) 泄漏试验自动打开燃油跳闸阀、燃油回油阀和调节阀,进行燃油循环和充压过程。

(3) 燃油循环15秒后,关闭回油阀。判断燃油充油压力是否满足泄漏试验要求。油压合适则试验继续,反之则失败。(定值4.0MPa)

(4) 关闭燃油跳闸阀。延时120秒,判断跳闸阀后油压是否低,如不低则试验成功,反之跳闸阀后管路或角阀泄漏,试验失败。(定值3.5MPa)

整个过程系统计时,并提供显示时间。

三、锅炉吹扫

1.燃烧器的布置

锅炉为单炉膛,采用四角布置的摆动式直流燃烧器、切向燃烧方式,如图??所示。

图1-10 燃烧器布置图

(a) 燃烧器四角布置示意图

(b) 一个角的层布置图

每角燃烧器为五层—次风喷口,燃烧器采用传统的大风箱结构,由隔板将大风箱分隔成若干风室。每角燃烧器共有14个风室,其中顶部燃尽风室2个,上端部辅助风室1个,其间煤粉风室5个,油风室3个,中间辅助风室2个,下端部辅助风室1个。一次风喷嘴可上下摆动20度,二次风喷嘴可上下摆动30度,顶部燃尽风室喷嘴反切18度,可削弱炉膛上部的气流旋转,减少炉膛出口烟温偏差,并且能够上下作+30~5度摆动,以此来改变燃烧中心区的位置,调节炉膛内各辐射受热面的吸热量,从而调节再热汽温。表??列出了整个燃烧器组标高层的各种辅助风、燃料风、过燃风、煤粉喷管、暖炉油枪、点火器及火焰检测器的分布情况。

表??燃烧器布置一览表

2. 锅炉点火前炉膛吹扫

锅炉在点火之前,炉膛要进行吹扫,以清除所有积存在炉膛内的可燃气及可燃物,这是防止炉膛爆燃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点火前如果炉膛内有积存的可燃质与空气混合物,点火时将导致不可控制的快速燃烧,形成炉膛爆炸。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点火,必须先对炉膛进行通风清扫。点火前还应该吹扫一次风管道。

吹扫时通风容积流量应大于25%额定风量(通常为25%~40%),通风时间应不少于5min,以保证炉膛内吹扫的效果。对于煤粉炉的一次风管也应吹扫3~5min,油枪应用蒸汽进行吹扫,以保证一次风管与油枪内无残留的燃料,保证点火安全。当完成吹扫规定的时间后可发出吹扫结束信号,解除全系统的MFT、状态记忆(MFT复位)。炉膛内继续保持吹扫时的风量,直至锅炉负荷升至对应吹扫风量的负荷时,再逐步增加风量,从而防止了当点火不成功时用吹扫风量带走炉膛内的燃料,避免炉膛爆燃。当点火不成功时,需重新点火,点火前必须对炉膛进行重新吹扫。

确定吹扫风量和吹扫时间的原则是:①吹扫延续时间内的通风量应能对炉膛至少进行一次全量换气;②通风气流应有一定的速度或动量,即使是炉内最大的可燃质颗粒也能被吹走;③吹扫通风与点火通风衔接,把操作量减到最少。

通风吹扫程序:将燃烧器各风门置于清扫位置,应先启动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然后再顺序启动引风机和送风机,为炉膛吹扫提供足够的风量,并且可以防止点火后出现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因受热不均而发生变形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对回转式空气预热器进行吹灰吹扫。清扫完毕即开始点火。

由于通风清扫是与点火相衔接,所以通风清扫前需满足点火条件。这些条件已存储于炉膛安全保护系统(FSSS)的程序内。任一条件不具备,清扫程序无法启动。

3.炉膛跳闸后吹扫逻辑

锅炉跳闸后,在燃料设备全部停运情况下,锅炉循环通风的过程,定义为炉膛跳闸后吹扫,过程时间定义为5分钟。

条件如下:

(1)总风量>30%

(2)燃油快关阀关闭

(3)磨煤机全停

(4)给煤机全停

(5)所有火检无火

(6)燃油角阀关闭

(7)MFT

如果在MFT信号发生20秒后,如果炉膛负压仍超过高高值,FSSS系统要求跳送风机;如果负压仍超过低低值,FSSS系统要求跳引风机。

四、锅炉点火

1. 高能电弧点火器

高能电弧点火器(HEA)是一个放电装置,它装置在每根油枪的附近,作为油枪的点火源式点火器。点火时,点火器火花棒直接插入油枪出口处,产生高强度的电点火花将蒸汽雾化了的重油点燃。高能电弧点火器由点火端、软火花棒、软电缆、点火变压器、伸缩机构和导管组成,如图??所示。

图?? 高能电弧点火器

2.油枪的点熄火程序控制

轻油点火器包括轻油枪、高能点火器(HEA),以及轻油枪、高能点火器的进退机构。

油点火器的控制逻辑如图??。

图?? 油点火器的控制逻辑图

油枪与HEA高能点火装置按下列顺序进行动作:

(1)轻油枪与HEA火花塞(棒)推进到点火位置;

(2)当证实油枪与HEA高能点火器到位后,三通阀开启,雾化空气与轻油进入油枪;

(3)在油枪三通阀开启的同时,HEA的变压器电源接通,HEA开始点火;

(4)在点火的周期内,高能点火装置以一定频率打火,点燃被空气雾化的轻油;

(5)在点火周期结束时,HEA火花塞变压器断电,同时火花塞(棒)自动缩回;

(6)当火焰检测器证明油枪火焰存在,三通阀被证实确已开启,表示该轻油枪点火成功;

(7)如火焰检测器发出无火焰信号,则三通阀立即切断,停止油进入,并进行吹扫。

当控制回路发出“进轻油枪指令”的同时,不存在轻油角层跳闸指令及油阀关闭指令,则高能点火器执行推进指令。当高能点火器推进到位,满足下列条件:

(1)无轻油角层跳闸指令存在;

(2)无轻油角层点火不成功指令存在;

(3)无轻油吹扫请求指令存在;

(4)无开轻油枪吹扫阀指令存在。

则轻油枪三通阀由全关位置进入点火位置,30s点火试验时间开始。若在30s内火焰检测器显示无火,则本次点火失败,关断轻油阀,退出高能点火器。

在三通阀从全关位置进入点火位置的中途经过吹扫位置的瞬间,高能点火器(HEA)变压器接通电源。当三通阀开启、油进入炉膛时,HEA队信号失去,HEA自动缩回,HEA变压器电源断开。此时火焰检测器将检查点火是否成功,如“有火焰”,则保持油阀继续开启,启动成功,油枪投入。如指示“无火焰”说明轻油枪未点着,则意味着点火失败,关轻油阀,切断油路。

3. 投油允许条件

(1)燃油压力正常

(2)火检风机风压正常

(4)吹扫蒸汽压力正常

(5)总风量>30%

(6)燃油跳闸阀开

(7)燃油温度低

(8)吹扫已完成

1.4.3 任务实施

一、工作准备

1.课前预习相关知识部分,根据乌兰山电厂运行规程的要求,经小组认真讨论后制定出锅炉上水后至锅炉点火的操作票。

2.填写任务工单的咨询、决策、计划部分。

3.调出“锅炉上水后”标准工况。

二、操作步骤

1. 投入炉底加热

(1)锅炉上水至-100mm(点火水位),处关闭省煤器再循环门,观察水位无变化后汇报单元长,准备投入炉底加热。

(2)检查辅汽联箱汽源投运,压力大于0.8MPa,开启辅汽至底部加热总门(注意操作缓慢)。

(3)开启炉底加热蒸汽管疏水阀及底部加热联箱疏水阀。

(4)稍开炉左、右侧底部加热蒸汽母管至加热联箱总阀,暖管10分钟以上,关闭疏水阀。

(5)开启下联箱各加热阀。

(6)缓慢开启左、右侧底部加热蒸汽母管至加热联箱总阀。

(7)开启省煤器再循环阀。

2.炉底加热装置解列

(1)待汽包壁温100℃以上,或炉点火后解列炉底加热。

(2)关闭下联箱各加热阀(注意辅汽联箱压力)。

(3)关闭左、右侧加热总阀。

(4)关闭辅汽联箱至锅炉底部加热供汽总门。

3.锅炉风烟系统投入

(1)检查确认锅炉本体、各风烟道人孔门、看火门均已关闭严密,炉底水封投运正常。

(2)启动A、B空气预热器气动马达,转动正常后启动A、B空气预热器电动马达,确认气动马达停止,投入气动马达“自动”。确认烟气挡板已开启。将空气预热器上、下轴承油泵连锁投入,密封间隙调整装置退出自动,间隙至最大位置。

(3)启动一侧吸风机,检查其一切正常。稍开动叶调整炉膛负压至-37Pa左右,将动叶投入自动。

(4)启动同一侧送风机,检查其一切正常。

(5)启动另一侧吸风机,检查其一切正常。调整炉膛负压至-37Pa左右,将动叶投入自动。

(6)启动另一侧送风机,检查其一切正常。

(7)通过配合调整吸、送风机动叶开度调整炉膛负压在-37Pa左右,总风量大于等于

30%MCR。

(8)启动一台交流火检风机,将备用风机投入备用。

4.燃油泄漏实验

(1)锅炉点火前必须成功进行燃油母管泄漏试验。

(2)确认燃油系统处于炉前油循环状态,供油泵运行正常,燃油跳闸阀前母管压力正常。

(3)从FSSS相应CRT画面上检验以下条件是否满足:

1)燃油母管跳闸阀关闭;

2)燃油母管充油阀关闭;

3)燃油母管再循环阀关闭;

4)所有油枪电磁阀关闭;

5)MFT、继电器处于跳闸状态;

6)OFT继电器处于跳闸状态;

7)燃油泄漏试验命令有效。

所有条件满足后,按以下顺序操作:

(1) 判断燃油角阀全关状态,按下启动泄漏试验按钮。泄漏试验进行指示灯亮。

(2) 泄漏试验自动打开燃油跳闸阀、燃油回油阀和调节阀,进行燃油循环和充压过程。

(3) 燃油循环15秒后,关闭回油阀。判断燃油充油压力是否满足泄漏试验要求。油压合适则试验继续,反之则失败。(定值4.0MPa)

(4) 关闭燃油跳闸阀。延时120秒,判断跳闸阀后油压是否低,如不低则试验成功,反之跳闸阀后管路或角阀泄漏,试验失败。(定值3.5MPa)

泄漏试验合格自动复位OFT。

5.锅炉吹扫

炉膛吹扫条件:

(1) 两台一次风机全停

(2) 燃油快关阀关闭

(3) 燃油角阀全关

(4) 磨煤机全停

(5) 给煤机全停

(6) 至少一对送引风机运行

(7) 总风量>30%

(8) 炉膛负压正常:当炉膛压力不高或不低时,代表炉压正常(-100Pa<炉膛压力<+100Pa)

(9) 汽包水位正常:汽包水位无高高或低低跳闸时,水位正常(-330mm<水位<+240mm)

(10) 无MFT跳闸指令

(11) 两台空预器运行

(12) 所有火检无火

(13) 泄漏试验完成

(14) 二次风吹扫位

锅炉吹扫条件满足后:

(1)当以上锅炉吹扫条件全满足后,“吹扫允许”灯亮,按下“吹扫启动”按钮,进行连续5min 吹扫。

(2)若吹扫过程中任何一类条件失去,则逻辑将终止吹扫操作。若要重新启动吹扫,必须首先恢

(3)吹扫完成后,“吹扫完成”灯亮,MFT自动复位。

6.锅炉点火

(1)检查锅炉点火应具备以下条件:

1)水压试验合格,汽包水位-50~-100mm,汽包壁温100℃

以上。

2)火检探头冷却风挡板开启,其它启动条件满足,启动一台

冷却风机,检查风压>2.7KPa燃油、燃煤系统可靠好用。

3)OFT已复位(燃油泄漏试验完成或旁路燃油试验)。

4)保持供油压力稳定,油压保持2.5~3MPa,吹扫蒸汽压力

0.785MPa。

5)锅炉总风量>30%额定通风量。

6)燃油跳闸阀已开启。

7)燃油温度≥10℃。

8)MFT已复位(锅炉吹扫已完成)。

9)汽机真空在-30KPa以上,盘车运行。

(2)锅炉点火条件满足够,“投油允许”灯亮,对角或层投

入第一层油枪。

(3)无论第一支油枪点火成功与否,60s内都将禁止另一支油枪点火。

(4)投入第一支油枪,60s后投入第二支。油枪投入后,观察炉膛火焰检示是否正常。

(5)若自MFT跳闸继电器复位10min内没有任一对所选择的油枪点火成功,则延时点火保护动作,触发MFT。

(5) 投入炉膛烟温探针(炉膛出口烟温≥538℃时退出)。

7.检查确认下列疏水门、放气门开启:

(1)过热器系统疏水门;

(2)再热器系统疏水门;

(3)锅炉本体放气门;

(4)1~6抽汽电动门前、止回阀后各疏水门;

(5)高压缸排汽止回阀前、后疏水、冷段母管疏水门;

(6)主蒸汽母管疏水门,1、2号主汽门前疏水门;

(7)热段母管疏水门,1、2号中压联合汽门前疏水门;

(8)1、2号主汽门下阀座疏水门;

(9)1、2号主汽门上阀座疏水门;

(10)1、2号中压联合汽门下阀座疏水门;

(11)高压旁路隔离门前疏水及低压旁路隔离门后疏水门;

(12)高压调速汽门导管疏水门。

(13)确认管道疏水扩容器减温水投入正常。

1.4.4 拓展知识

1. 炉膛火焰特性及其检测原理

燃料在炉膛中燃烧时,火焰能辐射出大量的能量。火焰轴射能量的分布曲线是波长与温度函数。当温度升高时,辐射能量分布曲线向较短的波长方向移动,且辐射总能量增大;当温度降低时,辐射能量分布曲线向较长的波长方向移动,且辐射总能量减少。因此炉膛火焰的辐射能量是在某个平均值上下闪烁着,这就给人眼一个直觉,火焰亮度在某个平均值上下闪烁着。此外,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辐射出的能量还包括光能(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热能和声波等,这些特性都构成了检测炉膛火焰存在的基础。

从喷燃器中喷射出来的煤粉火焰大约可以分为四段:从一次风口喷射出的第一段是一股暗色的煤粉与一次热风的混合流;第二段是初始燃烧区,煤粉因受到高温烟气的火焰回流的加热开始燃烧,众多的煤粉颗粒燃烧成亮点流,此部位的亮度不是最大,但亮度的变化频率达到最大值;第三段为完全燃烧区,各个煤粉颗粒在与二次风的充分混合下完全燃烧,产生出很大的热量,此处的火焰亮度最高;第四段为燃尽区,这时煤粉大部分燃烧完毕,形成飞灰,少数较大颗粒进行燃烧,最后形成高温烟气流,其亮度和亮度变化的频率较低。因此火焰检测器的安装位置对于检测到火焰的强度和频率极其有关。

火焰检测的方法虽多(温度开关式、差压开关式、火焰棒式、光学类型、声学或其他方式),但应用到不同燃料或不同类型锅炉的燃烧器上,并非都能得到满意的效果。火焰测量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又是锅炉安全运行和灭火保护的重要依据。不同类型甚至同种类、不同类型的火焰检测器,都有它特定的工作特性和相应的使用条件。既定特性主要由产品设计和制造厂来保证,使用条件主要由采用者在考虑对象给予的燃烧设备型式、燃料种类、运行方式、负荷分配比例的基础上,根据既定特性予以满足。任何种类的火焰检测器不可能对所有状态下的一切火焰检测都有效。检测器只有在既定特性与使用条件相协调的情况下,才有取得满意效果的可能。

锅炉燃烧过程,实质是燃料中的碳或氢化合物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再氧化直至终止的过程。无论是煤、油还是气体燃料,其可燃物质的燃尽物将以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组成的烟气形式出现而告终。燃料在炉膛中燃烧时,火焰能辐射出大量的能量。火焰辐射能量的分布曲线是波长与温度的函数。当温度升高时,辐射能量分布曲线向较短的波长方向移动,且辐射总能量增大;当温度降低时,辐射能量分布曲线向较长的波长方向移动,且辐射总能量减少。因此,炉膛火焰的辐射能量是在某个平均值上下浮动,这就给人眼一个直觉,火焰亮度在某个平均值上下浮动。

从喷燃器中喷射出来的煤粉火焰大约可以分为四段:从一次风口喷射出的第一段是一股暗色的煤粉与一次热风的混合流;第二段是初始燃烧区,煤粉因受到高温烟气火焰回流的加热开始燃烧,众多的煤粉颗粒燃烧成亮点流,此部位的亮度不是最大,但亮度的变化频率达到最大值;第三段为完全燃烧区,各个煤粉颗粒在与二次风的充分混合下完全燃烧,产生出很大的热量,此处的火焰亮

度最高;第四段为燃尽区,这时煤

粉大部分燃烧完毕,形成飞灰,少

数较大颗粒进行燃烧,最后形成高

温烟气流,其亮度和亮度变化的频

率较低。因此,火焰检测器的安装

位置对于检测到火焰的强度和频率

极其重要。

此外,炉膛火焰光按波段分又分为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对于不同的燃料,其火焰的光谱

从图??中可见,所有的燃料燃烧时都能辐射出一定量的紫外光与大量的红外光,光谱范围从红外光、可见光直到紫外光。煤粉火焰有丰富的红外光、可见光和一定的紫外光。燃油火焰有丰富的红外光、可见光和紫外光。燃气火焰具有丰富的红外光、紫外光和一定的可见光。同一燃料在不同的燃烧区,火焰的频谱特性也有差异。火焰的频谱响应特性是选择何种光电器件首要考虑的问题,所有这些能量都构成了检测火焰存在与否的基础。

(1)声学或其他方式。在火电站用声波原理检测火焰是不现实的。因为从电动机、风机或其他声源来的噪声干扰是难于隔绝的。

(2)温度开关式。利用热能温度原理检测火焰是最先采用的方法。它是利用热电偶测取靠近火焰根部的烟气温度变化速度来判断重油引燃或熄火的。利用热能温度原理检测火焰存在与否不可避免的缺点:燃料种类必须稳定,而且使用前要对燃料进行准确的分析实验。

(3)差压开关式。利用燃烧产生热流形成差压的原理检测天然气是否点燃。

(4)火焰棒式。根据燃料燃烧电离导电原理,用火焰电极检测火焰的导电性,在国外1971)年开始作为商品广泛应用于电站锅炉。

(5)光学类型。从利用光能原理检测炉膛火焰这个角度来说,火焰辐射的光强是在某个平均值上下闪烁着,即火焰的光强可看作是平均光强叠加上闪烁光强的总和。当锅炉灭火时,平均光强和闪烁光强才同时消失。因此,可以利用检测火焰的闪烁光强存在与否来判断是否发生了灭火事故。这种检测方法有较高的分辨率:如果再加上检测火焰的平均光强,把平均光强与闪烁光强两个信号相“与”,那么只有当平均光强与闪烁光强同时消失时,才能判断为炉膛灭火。

闪烁频率与振幅间的关系,取决于燃料种类、燃烧器的运行条件(燃料一空气比、一次风速度)、燃烧器结构布置、检测的方法以及观测角度等。一般火焰闪烁频率在一次燃烧区较高,在火焰外围处较低。检测器距一次燃烧区越近,所检测到的高频成分(100~300Hz)越强。检测器探头视角越狭窄,所检测到的频率越高;视角扩大,则会测及较低频的闪烁。可以推论,全炉膛监视的闪烁频率要比单只燃烧器监视的频率低得多。

在锅炉燃烧现场可以发现,被监视火焰的信号强度可能等同于或低于毗邻的火焰信号强度,这是因为未燃煤粉在接近燃烧器喉部处往往起到一种遮盖作用。若火焰检测器视线通过或接近遮盖区,则当该燃烧器停用而炉膛里的其他燃烧器继续燃烧时,信号强度反而比原来增加了,这个结果是用紫外线光敏管检测器监视煤粉燃烧器的一个大问题。因此燃煤或燃油锅炉推荐采用火焰闪烁高频分量的红外检测;对气体燃料则推荐紫外检测。气体火焰看来并不具有煤和油所具有的高频(200~400Hz)脉动特性。因而红外监视系统对气体火焰是不起作用的。

1)紫外光敏管式。电站锅炉使用的燃料都含有氢元素。根据含氢燃烧火焰具有高能量紫外光辐射的原理,在燃烧带的不同区域,紫外光的含量有急剧的变化。在第一燃烧区,将产生波长250~m 的紫外辐射,紫外光含量最丰富。而在第二和第三燃烧区,紫外光含量显著减少。

紫外光敏管是一种固态脉冲器件,其发出的信号是自身脉冲频率与紫外辐射频率成比例的随机脉冲。紫外光敏管有两个电极,一般通人交流高压电。当辐射到电极上的紫外线足够强时,电板间就产生“雪崩”脉冲电流,其频率与紫外强度有关,最高达几千赫。熄火时脉冲电流为零。

紫外光敏管式火焰检测器的优点是:①紫外光用作单火嘴火焰检测时,对相邻火嘴的火焰具有较高的鉴别率;②它不受可见光和红外辐射的影响,这对排出炉膛结焦带来的红外干扰是相当重要的。

紫外光敏管虽有上述优点,但用作火焰检测和灭火保护,还必须具备良好的电路设计和周密的

200~300gm波长。为此,采用较好的逻辑电路,提高检测器输入信噪比、(约大于26dB),对增强紫外光敏管式火焰检测器的可靠性是完全必要的。

由于紫外辐射会被油雾、水蒸气、粉尘及燃烧副产品吸收,尤其是在锅炉低负荷运行时,紫外线的辐射会大量减少(燃用劣质煤时更是这样),灵敏度显著下降,为此要经常清除污染物,使现场的维护量大为增加。此外,探头需瞄准第一燃烧区,也增加了现场的调试工作量。这些情况增加了紫外线检测火焰的不可靠性,紫外检测适用于气体燃料效果较好,而在燃煤锅炉上效果较差。

2)可见光和红外检测。硅固态检测器(光敏电阻、光电二极管、硅光电池)能产生与火焰亮度成正比的模拟信号,其频率相应可达1 0kHz以上,光谱范围一般从远红外光到可见光。因此可以用检测器检测火焰在可见光和红外光谱段的闪烁来判断火焰存在与否。

有多种煤粉火焰监视产品可检测火焰在可见光谱段的闪烁,如BALLEY公司生产的火焰闪烁检测器及CE公司生产的Safe Scan I等,前者采用硅光电池;后者采用带抑制红外滤波器的硅光电二极管。检测器同时还能一定程度地检测火焰亮度信号及火焰闪烁频率信号,这样可正确判断有无火焰。Safe Scan I用于燃煤锅炉的火球监视,在低负荷时反应比紫外监视灵敏。

红外火焰监视是利用红外线探测器件,检测燃烧火焰发射的红外线和近红外线来验证火焰存在与否。FOHNEY的IDD-II红外动态检测器在世界各地燃烧不同煤种(包括褐煤、无烟煤)的锅炉上,取得了良好的单只燃烧器监视效果。红外辐射的波长较长,所以不易被烟、飞灰或C02所吸收。所以其检测器表面受烟灰油雾污染时,灵敏度不像紫外检测下降得那么明显,但其缺点是区分相邻火嘴的鉴别率不如紫外检测。它可以利用初始燃烧区和燃尽区火焰的高频闪烁频率不同这一特性来作为单火嘴火焰检测,而对其他火焰、炉墙等背景的红外辐射没有反应。根据光敏电阻、光电二极管和硅光电池的频谱响应特性,这种检测器用在燃煤锅炉和燃油锅炉上效果较好,而在燃气锅炉上效果较差。

紫外光火焰检测器对火焰强度反应敏感,红外火焰检测器对闪烁频率反应敏感,可见光火焰检测器对火焰强度和闪烁频率反应都较敏感。从原理和实践的角度看,利用可见光或红外光原理的火焰检测器较好。

图4—1 4为IDD—II型

红外火焰检测器的探头示意

图。它主要包括平镜、平凸

镜、光导纤维、钢制外壳包

着的硫化铅光电二极管及放大电路。透镜接受到火焰中的红外线由光导纤维传递,经光一电器件转换成电信号并送到远方安装的电子线路板上。

光导纤维可以减弱光电池受到的高温辐射和防止光饱和。光导纤维是经过特殊处理的,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光的全反射定理。光在光芯与包层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而被限制在纤芯内传播。纤芯和包层由两种不同折射率材料制成,纤芯折射率大于包层折射率。由于使用的光纤在一定高温下工作,要求它承受一定的环境温度。实验表明,在430℃环境温度下,光纤及镜片的外形无任何损坏,传光特性基本上不受温度的影响。利用光导纤维的传光特性,可以将探头所收集到的光传送一定距离,使检测系统中的光电转换器件脱离高温辐射区,得到较好的光电转换特性,延长光电转换器件的使用寿命,消除温度对光电转换造成的干扰,提高了光电转换的精度。

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的比较

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的比较 在新一轮的职业专业课程改革中,教学方法的改革显得尤为突出。行动导向教学法,被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其中倍受推崇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有时很难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区分开,因为这两种教学法都是实践性教学方法,需要设置教学情境(任务、项目),由学生分组完成教学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具体很强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教学活动结束时,由学生、教师共同对活动成果进行评价。但两种教学法之间又有差异。本文对这两种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并对“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初步探索。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教师或者学生根据教学要求提出有实际意义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任务”,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自己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完成相应的“任务”。当学生完成这个任务后也就建构了本节课所学的新知识。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1)任务驱动,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2)目标具体,内容实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目标清楚明确,能更好地指导教学过程,也可以更好地评价教学效果;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不求理论的系统性,只求内容的实用性。(3)做学

一体。任务驱动教学法打破长期以来的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局面,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4)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5)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是将某门专业课程按类别分为若干技术或技能单元,每个技术或技能单元作为一个教学项目,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单元式教学,每个单元教学都以应用该项技术或技能完成一个作业来结束,并进行下一个项目的教学。简而言之,项目教学就是师生为完成某一具体的工作任务而展开的教学行动。项目教学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方案。“项目教学法”的特点:(1)在教学内容上:不再用以前的以“知识点”为线索的方式,而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及信息时代的需求,改用以“项目”为线索,以“子项目”为模块,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特别是强调所学知识要与时代同步。(2)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根据“项目”的需求来学习,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寻求知识,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观,由“学会”到“会学”。(3)在能力培养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会积极地去思考、探索。每个人的思路、想法不尽相同,老师可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和交流,并适当地给予点评和鼓励,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既调动和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4)在就业指向上,因采取的项目全都来自实际工作。

“任务驱动、项目引导”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与实践

“任务驱动、项目引导”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与实践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案例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时代,伴随着网络的普及,了解计算机网络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人们在当今社会生存的基本条件。随着信息资源的共享,各类企业都将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广泛开展计算机应用。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化,使网络应用人才的需求逐步扩大,因此,局域网维护与管理、网站建设与维护等方面的人才,用人单位都有很大的需求。计算机网络专业是我校的重点专业之一,通过本专业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网络知识有系统的了解。我们网络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需要进行网络构建与维护的企事业单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职业能力,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了解一至二种品牌系列的网络产品,具备中小型网络构建、网络管理与维护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在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在网络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尝试引入了新的课程理念,尝试采用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等新的教学模式,注重突出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三种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理论依据】我们运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教学理论依据主要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行动学习法理论。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直接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效性强的教育形式,职业学校要围绕地区经济发展设置专业,依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和教学,成为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实践理论依据。 【实施过程】在一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学活动都是按照每个章节来进行的,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注意力都在每个章节的知识点上,缺乏对整个课程的总体把握。为了适应市场对网络专业的需求,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我们在教学中把握企业岗位需求,将学生需要具备的各项能力设计为一个个综合项目,每一个综合项目再细化成若干的具体实训项目,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来达到教与学的目标,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教学效果、实验的效果也明显提高。 结合专业就业方向的工作岗位,围绕能力目标,我们将网络课程内容设计为如下6 个综合项目,并分解成学段教学项目。 ?综合项目一:网络基础知识 项目 1 :网络基础

教材编写体例及要求

教材编写体例及注意事项(仅供参考) 一、封面 二、扉页 包括:书名,作者姓名,著作方式(著、编著、编、主编、译等) 三、内容简介 一般按照内容分成两段: (1)简要介绍本书的内容和特点; (2)针对读者对象,力求文字简练、准确、精彩。 四、序:教材会有一个总序 五、前言 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一般在1000字以内。主要介绍本书的写作背景、本书的特点、本书的编写分工及致谢等。 六、目录 一般只标出两级标题,序号与文字间空一格。 一级标题(如:章):黑体,5号,顶格; 二级标题(如:节):宋体,5号,缩2格; 七、正文 均用五号宋体,1.5倍行距,英文用Times New Roman,段落首行缩进2个字符。标题设置如下: (1) 每章的章标题:黑体,居中,字号:小三,1.5倍行距。每章另起一页。

(2) 每节的节标题:黑体,居左,字号:四号,1.5倍行距。 (3) 节中的一级标题:黑体,居左,字号:小四,1.5倍行距。 八、插图 (1)插图要有图号、图名,并在文中相应位置标注,如“如图*-*所示”。 (2)图号、图名小五宋居中,放在图片的下方,图注要在Word 中用文本框来标注,不要直接嵌入图中。 (3)图、表的序号用×-×表示,用半字线连接。 (4)图、表的序号与名称之间空一字空。 (5)图的大小一般为原图大小的50%左右(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九、表格 书稿中的图号和表号分章为讫(如图3-1,表5-4等),图号和图题写在图的下方,表号和表题写在表的上方 十、公式与方程式 (1)公式缩进2个汉字。 (2)公式序号应按章编号,公式编号在行末列出,如(1.1)、(1.2)。 (3)引出公式、方程式的上文,如“为、是、得、如下等”,后面不加冒号;每行以代表物理量的字母对齐。内容较长须转行时,回行从双连号后开始。 十一、附录(根据需要) 十二、参考文献 (1)专著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框架构建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框架构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建筑企业岗位要求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中职学校毕业生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掌握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独立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成为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建筑企业工作人员的市场调研,我们发现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实现教师从“知识型“教学向”启发式“教学的转变,实现“教师主角式课堂”向“学生主角式课堂”转变。所以我校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实践发现“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一、基本要素的建立 (一)教师应该怎么教 1.教师必须在熟悉专业理论知识之外还要熟悉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工作,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尽可能丰富的

专业实践。注重企业实践锻炼。 2.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短处(不懂学科体系,不善于抽象思维、逻辑推理、数值计算、理解表达,不断的失败严重打击了自信心等)的同时,更要找出学生的长处(喜欢做的事、喜欢的运动,喜欢成果展示、竞赛、游戏等参与形式),了解学生的兴奋点,发挥学生潜能来研究设计课堂教学。 3.要教“课”不要教“书”。“课”的目标是根据毕业生职业岗位要求制定的,“书”的内容是按照知识体系或叙述体系设计的。课程教学必须以课程目标为准,授课的内容和顺序不能仅仅以课本为准。 4.要设计,不要照本宣科。对于课程教学而言,没有一本书是可以照本宣科的。因为写书的逻辑与讲课的逻辑是不同的。 5.要应用,不要单纯的知识。职业教育要求打破单纯传授知识,盲目积累知识的教学方式。突出能力目标就是要让知识为做事服务。知识不只是一个“理论体系”,职业教育的出现,要求我们要为“知识的应用”建立自己的体系―――知识的“应用体”系。 6.要能力,不要单纯的理论。做事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这是高效学习的必由之路。盲目积累知识,以为“有了知识就有能力”的想法、做法都是不现实的。职业教育的目标要紧紧盯在“能力”上。 7.教师要及时改变自己的观念,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理念,敢于面对,勇于担当,不误人子弟。要有承认客观效果的科学精神,要有容纳不同观点的开放态度。 (二)学生应该怎么学

高中信息技术 教材编写体例素材 选修1

教材编写体例 每章第一版面(章首页)进行专门设置,内容包括三方面: 1.本章学习目的:说明本章内容有何作用,为什么要学习本章等。 2.本章学习目标:根据体系结构划分,依据课标内容标准的要求,提出本章的学习目标(这些目标将落实到各节中,具体目标在教师用书该节书中有说明)。 3.本章学习内容:列出本章各节目录,给学生有个总体认识。 各节一般先设计一段“情景引入”语,然后以“任务驱动”等方式展开学习过程。设置如下一些栏目:任务、观摩、实践、交流、探究、评价、练习等。希望通过这些栏目引导学生的学习进程,方便教师组织教学。不同学习内容由于采取的学习方式不同,因此包含的栏目情况各不一样。各个栏目大致含义如下:问题(任务):指为完成学习目标而设立的具体要做的事情,课文中一般有完成该任务的学习过程。 观摩:观察实际事物,围绕某些问题思考分析。 实践:要求学生按照课文中示范的方法而具体做的事情。 交流:同学之间的问题讨论、交换意见及成果等活动。 探究:对某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的探讨、研究活动。 评价:对活动过程或结果的评定,一般包括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 练习:一节书后设置的巩固、测试性习题。技术性较强且需要较多时间才能完成的“实践”活动,可能要延续到课后才能完成,这时一般不再设练习。 每章最后设置“本章扼要回顾”和“本章学习评价”两项。扼要回顾用“概念图”的方式呈现该章的知识及其联系;学习评价是让学生综合评估自己在知识与技能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是否达到了本章的学习目标。 为方便学生学习,正文旁边设置了一些提示、建议,表示教师的引导,另外还设置了一些旁注,对某些内容作解释。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学科。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太适合信息技术教学,这就要求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都要创新。近几年对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出现了许多新的理论,其中“任务驱动法”最受大家的推崇,认为其比较适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它不但改变了教师教的模式,也改变了学生学的模式。而且许多版本信息技术课本也逐渐改变了其书写方式,将过去的单纯的介绍操作方法改为了将知识蕴涵在任务之中。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也一直在使用这种方法。经过将近一年的教学实践,自己对“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也有了一些认识,下面就谈谈我的看法: 所谓“任务驱动法”就是指将知识隐含在一个或者几个任务中,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技能。我认为“任务驱动法”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对于教师来说可以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来完成教学内容;而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明确学习内容,能够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会操作的方法。 一、选择“任务驱动法”的原因

首先:中学信息技术是一门技术学科,它的知识不像其他学科具 有很强的理论性,课本知识多数为计算机操作,它没有理论性可言。不需要太多的理解、分析。比如说在word中设置段落格式,它没有其实现的理论,只有实现的方法。如果直接讲解设置段落格式从“格式菜单”选择“段落”进行设置,学生不易理解,如果我们把这些内容放在一个任务中,比如说为了美化一篇文章我们需要调整文章的对齐方式、行间距等。这样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很自然很形象的讲解了教学内容。 其次:“任务驱动法”能够实现新课标理念。在新课标中信息技术要求强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的能 力的培养。每一个任务就是一个问题,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利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其创新和实践能力。 二、“任务驱动法”的具体实施过程 1、教师提出任务,讲解任务的具体实施过程。

专业改革教材编写体例与要求

教材编写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教材构成及编写要求 本套教材统一由以下部分构成:①封面;②内封(编者名单);③前言;④目录;⑤正文(含实验实训部分的内容统一放在正文后);⑥附录(根据需要); ⑦参考文献;⑧课后习题参考答案;⑨教学大纲。 封面

前言 前言需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一般在1000字以内。主要介绍本教材的编写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并简要介绍编写分工、读者对象、适用范围等,最后是致谢、自谦。 目录 教材统一设为“项目、任务、一”三级目录,实验实训部分只上一级标题; 目录中的各级标题与正文的标题必须一致; 目录标题中尽量不使用外文及缩写词; 不用标注作者姓名及原稿页码。

(一)标题层次或体例 注意: 标题需顺次使用,不能小标题套大标题; 各项目、任务的标题层次力求一致,以保持全书稿结构的平衡; 标题层次不宜过细、过烦琐; 标题中一般不出现括号、英文全称等,且标题不宜过长。 实验实训部分 实验实训部分统一放于正文后。建议按实训目的、实训内容(包括用品、方法、步骤)、实训注意、实训检测(思考题)、实训报告、实训评价等模块编写。各门教材可以根据本课程的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保证本教材中每个实训(实验)应结构统一,同时注意内容原则上不与主教材重复。 在正文行文中,如果表述到一处需要实训练习的内容,可在此内容后加“边学边练”栏目,以指示到正文后的实训内容中的某个实训。 示例: xxxxxxxxxxxxxxxxx,与患者沟通时态度温和,同时给予患者信心和勇气。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 (二)排版要求 Word 页面设置使用其默认设置(A4幅面,页边距上下各 2.54cm ,左右各 3.17cm ),正文采用黑色常规小4号宋体字(西文用Times New Rooman 即新罗马字体),1.5倍行距,段落格式请设为首行缩进2个字符。 (三)图号、表号和公式号 1.图、表和公式一定要编号,图、表要有图题和表题,文中一定要先出现图号、表号,再出现相应的图、表。 2.全书的图号、表号、公式编号的表示方法要规范和一致。以项目为单位进行编号,项目号在前,图(表、公式)按顺序编号在后,两者之间用半字线连在一起。 如:项目六的第1幅图、第一个表、第一个公式分别表示为图6-1、表6-1、式(6-1)。 (四)插图、公式及结构 1.图文要分开,请勿图文混排。在正文内用方框表示相应位置,并在方框内标注图号,在方框正下方标明图号、图题和图注,在正文叙述中标明相应的图号。如: 图2-8 ###### 1.####, 2.####, 3.####(图注) 2.插图(线条图)建议采用TIF 格式,分辨率要求在600 dpi (点/英寸);照片图请提供原始文件,像素要求在300万以上;全书所有插图的电子稿按章集中在一个文件夹里,按图号排序;图要有纸稿,一页纸上一幅图,每幅图都应居中排放,图题、图注排在其下;图稿集中一起按顺序编好页码。

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 百科名片 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 简介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基本含义。"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基本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学生的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能力。 基本环节 1、创设情境:使学生的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需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

教材编写体例与要求,高等教育“十二五”全国规划教材编写要求

高等教育“十二五”全国规划教材编写要求 “十二五”全国规划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为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加强教材建设,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我们要求在编写教材工作中,要依据《人民美术出版社艺术教育专家委员会章程》及《人民美术出版社专委会关于教材编写工作的若干规定》。为规范教材编写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教材建设的总体思路 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发挥专委会与美术出版社的整体优势,加强整合教师与编辑、教学与出版的资源,共同担负起艺术类高校教材建设的责任,制订“十二五”规划教材,携手打造一套具有时代性、基础性、科学性、发展性和权威性的高校教材。 二教材编写的主要原则 1.精品原则。专委会确立以“质量为王”的理念,并以此为指导,致力于培育国家和省级精品教材,编写出版高质量、具有学科与课程特色的系列教材。 2.创新原则。坚持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内容创新,将教材建设与学科前沿的发展相结合,杜绝教材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3.适用原则。既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又有较大的推广空间,符合教育实践的需要与教育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能被全国更多的院校所采用。 三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 1.教材内容应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方式方法有创意,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重点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重点,并注意教材的思想性、启发性和适用性。 2.编写教材应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有关问题或有关领域的延展思考,启迪学生的遐想空间。 3.教材内容坚持以学生为本、为教学服务的原则。注意删减比较陈旧的内容,增加前沿及实战的内容。

浅析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浅析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摘要:如何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实践能力,是技工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以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减速器拆装为例,探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置“全真+仿真”的工作环境,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训练学生的机械思维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减速器拆装评价激励 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机械专业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同时也提高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有了较大区别,因此学校及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笔者在多年的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发现,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机械思维和动手能力有重要 意义。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界定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有机融合,使学生在教学(模拟)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获得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职业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工作任务,亦区别于常规的趣味性任务,是把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组织,形成具有职业性的工作任务。因此,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

务驱动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明线、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为暗线。下面以装拆zdy型减速器为例,浅谈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课例剖析 1.项目名称 拆装zdy型减速器 2.项目背景分析 减速器拆装在传统教学中略有涉及,通常先由老师讲解拆装要点,接着示范操作,学生很难真正参与其中。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学习减速器拆装对机械基础的学习有很大助益。 减速器拆装是继学习轴及轴系零件、齿轮传动和蜗杆传动之后的综合应用。它既是前面所学内容的运用和实际演练,又为深入学习机械基础提供了理论基础。教师通过研究学习,不但要解决理论问题,还必须解决实际操作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分析和探究能力。 3.教学资源准备 教学设备:减速器拆装多媒体软件、任务书(实训报告)与引导文、机械设计手册每小组一本、单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每小组一台拆卸及测量工具:活动扳手,螺丝起、木锤、游标卡尺、钢尺、内外卡钳等工具。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五、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一)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概念 任务教学法最初作为交际式语言教学的方法之一,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是外语教学界提出的“过程教学大纲”(process syllabuses)的产物,旨在把语言教学真实化,把课堂社会化。任务教学的基本思想就是“干中学”,通过学生参与活动,而不是靠教师或书本,使学生体验语言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处理矛盾时的适用方式,侧重培养语言的运用能力而不仅仅是语言的习得。后来这一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模式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所借鉴。 在职业教育领域,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是指以完成某一实际任务为中心,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面对真实世界的挑战,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进行学习。偏重于包括智力在内的多种技能的训练,特别适合培养职业能力、职业态度的教学。在职业教育能力本位(CBE)的课程模式的做法是利用DACUM表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由工作分析确定岗位职责和综合能力,再由任务分析确定职业任务和相应的专项能力。最后,以任务(或专项能力)为教学单位(称为模块)确定教学活动。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教学的“活动中心说”。“活动中心说”是以批判传统式的“向书本学”的教学思想为基点提出的,该理论主张通过直接经验进行教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做中学”,其代表人物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杜威认识,真理和生活需要分不开,探求真理不能脱离实践经验。那么,要让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和发展,就需要让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在“做”中学。学生的一切学习都来自经验的改造。任务驱动式教学强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学习,属于活动教学范畴。 (三)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实施程序

教材编写体例

教材编写体例 第一章绪论(陶) 第一节企业文化的理论基础 一、企业文化与文化学 二、企业文化与行为科学 三、企业文化与组织管理 第二节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二、企业文化的性质 三、企业文化的结构 第三节企业文化的兴起与发展 一、国外的企业文化 二、国内的企业文化 三、研究企业文化的意义 第二章大庆油田企业文化的塑造 第一节大庆油田企业文化的孕育 一、大庆油田企业文化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大庆油田企业文化产生的实践基础 三、大庆油田企业文化产生的思想基础 四、大庆油田企业文化产生的文化根基 第二节大庆油田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 一、以大庆精神为核心的企业精神 二、以王进喜为代表的民族英雄式的人物典型 三、大庆石油员工共同追求的企业价值观 四、大庆油田独特的企业管理理念 五、大庆油田发展的业绩形象和实力形象 第三节大庆油田企业文化的特征 一、独特的会战文化 二、达观的英雄主义文化 三、自觉担当的责任文化

四、相互交融的多元文化 五、开拓进取的创新文化 第四节案例评析 第三章大庆精神是大庆油田企业文化的灵魂(黄丽丽) 第一节大庆精神是大庆油田企业文化的精髓 一、大庆精神的基本内涵 二、大庆精神的核心、精髓和根本要求 三、大庆精神的主要体现 四、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培育与肯定 第二节大庆精神的时代价值 一、大庆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大庆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庆油田的个体体现 三、大庆精神是大庆油田企业文化的核心灵魂 第三节大庆精神在油田企业文化中的传承与升华 一、抓教育 二、抓阵地 三、抓典型 四、抓创新 五、抓创作 六、抓服务 七、抓机制 八、抓基层 第五节案例评析(石油魂:铁人大讲堂) 第四章铁人精神是大庆油田企业文化的人格塑造 第一节铁人精神的丰富内涵 一、铁人精神的层次性 二、铁人精神的思想性 三、铁人精神的人本性 第二节铁人精神是大庆油田企业精神的人格化、具体化

任务驱动教学法

"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 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 通过实践发现“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小学数学“任务驱动”教学策略浅探 内容提要: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在数学课堂中实施“任务驱动”策略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情境中明确任务,在教师的点拨下分析任务,在师生互动中解决任务,在多元评价中反思任务。在课堂任务设计时强调新旧知识的衔接性,体现任务的目标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凸显数学的生活化。 关键词:任务驱动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积极主动地、有选择地感知、加工外在信息,从而改变和重组原有的知识结构。他们在教学进程的设计上采取自上而下的路线,即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学生尝试进行问题的解决。在此过程中,学生要自己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首先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并在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数学活动中,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已经从“知识权威”的神坛上走了下来,变成了参与数学活动的一分子。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他们成为了完成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者,也是积极反思、修正自己行为的真正的人!

任务驱动法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 一、基本简介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 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 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所谓“”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 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是一种建立在基础上的教 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 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I —总±4 : / ' 團1 ?饪务穌动在席息技瑕课程中it学流租 二、基本理论 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 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学生的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 验的过程,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能力。

三、基本环节 1、创设情境:使学生的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需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化。生动直观的形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发展能力。 2、确定问题(任务):在创设的情境下。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 / 问题(任务)的解决有可能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问题,问题的解决为新旧知识的衔接、拓展提供了理想的平台,通过问题的解 决来建构知识,正是探索性学习的主要特征。 3、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 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 资料等,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 4、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 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 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四、特点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实践发现“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五、作用 从学生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从浅显的实例入手,带动理论的 学习和的操作,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一个“任务”完成了,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伴随着一个跟着一个的成就感,减少学生们以往由于 片面追求的“系统性”而导致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法带来的茫然。

校本教材编写的体例要求(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校本教材编写的体例要求 一、总体结构 1.书名,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确定(包括同科目系列书名及单本书名) 2.总体顺序:前言(编写说明)、目录、正文、附录(参考文献、索引等)及 后记。 (1)编写说明:包括该课程开设的指导思想、目标、知识系统、方法系统和训 练系统的特点,以及编写人员情况介绍等。 (2)正文部分:建议参看各学科教材编写情况,在每一节中设定相对特色的模 块。如:“动手动脑学物理”、“想一想议一议”等(最好配有特色插图)3.教材统一按章、节、课时安排结构。层次要求合理,不宜过多,编排格式要统一。 二、编写体例 1、一般式:分章、节、目三级,并与正文中完全一致。如:第一级:第一章、 第一节、一、二、三、…… 三、文字规范 1. 中文文字全部使用中文简体字。大标题(3号加粗,字体美观为宜);副标题

(4号加粗,字体美观为宜);正文(小四号宋体);版式:16开纸张,1.5倍行距;页边距上下2.54cm,左右3.17cm。外文字母、名词术语、人名、地名、地图、中外机构名称、插图等均应做到规范化、标准化。 2. 外文文稿中外国人名的译名要准确。专业名词标注英文名称时,首字字母一律大写。专业名词术语、国际组织名称有缩写时,先按全称后缩写,中间用逗号或分号隔开。 3.时间时间应写明具体年月日, 不要用“今年”、“明年”、“最近”、“两年前后”等的时间表达方法。年份一律用全称,不得省略,如“1995 年” 四、图片规范 教材插图、图表应与文字内容要紧密联系,要有统一的编号。 1.图片:图片精度高(建议做到图文并茂) 2.编排:插图、表格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章编排,图序、表序的写法统一为章序数和图、表的序数中间用圆点隔开。如:图1.1-1、图1.1-2;表1.1-1、表1.1-2。 3.图注:插图、表格一律编写图题、表题;图序、图题和表序、表题写在图的下方,之间有一空。(如图1.1-1 马德保半球试验) 2015年4月17日

什么是任务驱动教学法.

什么是任务驱动教学法 --------------------------------------------------------------------------------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是简单地学习信息技术、更主要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共分四册。全套教材渗透“任务驱动”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倡导学生的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做什么”是通过学习“任务”和作品范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学习“任务”的思路,方法及所需的计算机操作步骤。“试一试”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利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理解新概念,掌握并应用有关的命令和操作。“制作心得”指导学生反思整个问题解决的过程,总结其中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实现从特殊到一般的过渡。基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和有别于其他学科的课程组织形态,在教学上我努力探索“任务驱动”教学法,并坚持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实施。日积月累也颇有点滴收获。 一、何为“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教师或者学生根据教学要求提出“任务”,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自己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完成相应的“任务”。“任务驱动”主要结构是: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任务评价。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驱动下,展开协作学习活动,教师引导帮助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能让学生“动”起来,进而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创造性的学习。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可行性。 “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它适用于学习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必须转换角色,由“主角”转变为“配角,学生也不再把学习当作硬性任务,而是根据任务需求来学习知识,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

任务驱动五步式教学法

任务驱动五步式教学法 【导语】“任务驱动五步式教学法+导师训练”,全国独创。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的主要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它让每一个学生朝着更优秀的方向发展,每一个职业院校都有自己的办学模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在政策环境的支持下带领全体师生员工去实践,确保实施方案效果的最优化。贵州新华电脑学院为提高教学质量就研究和实践了许多的教学策略,本文简单的介绍一下“任务驱动五步式教学法+导师训练”。 “任务驱动五步式教学法+导师训练”,全国独创。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新华所执行的教学方法,即“任务驱动五步式教学法+导师训练”,是全国独创。 1997年,在著名计算机教育专家,苏群教授带领下,新华电脑教育在总结学院丰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分

析学生学习心理和特点,经反复论证、实践后,在全国独创了电脑教学的“五步教学法”。中国著名计算机教育专家清华大学谭浩强教授称“五步教学法”是“电脑教学的一次革命”;北京师范大学李德芳院长著名教育学家吴云教授以及原合肥工业大学校长王成福教授等教育界、学术界的专家,也一致称赞“五步教学法”是“电脑教学最有效的方法”。 任务驱动五步教学法加导师训练是新华电脑教育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被誉为中国人学电脑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五步教学法的“五步”分别是理论讲解(听)、案例教学(看)、强化训练(做)、归纳总结(思)、实战应用(查),导师训练是学生在毕业前,采用高效教学模式,由学院优秀导师集中指导,结合市场,全实战模拟,技能+专业+市场,满足用人单位需求。 “五步教学法+导师训练”汇集新华二十多年电脑教育精髓,确保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有较高的质量。“导师训练计划”是新华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电脑教育模式,结合中国高院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学生在新华最后一个学习阶段中,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的特长和爱好确定专业的主攻方向,选择最优秀的、最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作为导师,带领学生以项目设计应用、实战演练等方式,强化学生对所学技术的融会贯通和实际应用能力,全面提升进入工作岗位的竞争力。 “导师训练”是“项目导师+主讲+辅讲+班主任”四位一体的完美结合,全程掌控式的教学系统,因材施教,让学生更好更充分的消

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教学实践

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教学实践 1.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设计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常常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分开教学。例如,在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中,课程通常被分为理论课和上机实践课两个环节。理论课时,像其他课程一样,按课本章节系统讲授;上机实践课时,采用简单的练习——指导法,学生完成老师指定的“死”任务,根据是以达到老师的要求进行评价。强调死知识,不重视活能力。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图1-1所示:任务将传统的理论课和上机实践课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很少的时间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包括新知识点)进行讲授,而大部分时间为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起组织?引导?评价的作用。教师提出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与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错误或补充知识。 2.任务驱动的任务设计 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中,任务设计是关键。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思维,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考虑问题。根据课程性质不同,一门课程设计为若干个任务,其中包括总任务?模块任务?子任务等不同大小的任务,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完成不同的任务,过程教学中完成子任务,在阶段考核中完成模块任务,而在最后的期末考核中完成总任务。 例如,多媒体技术课程本身知识结构上很松散,系统性很差,它实际上包括:图像处理技术?音频处理技术?视频处理技术?动画技术?压缩技术?多媒体软件开发技术和MPC的装配技术,这些技术拥有各自的处理和开发软件,多媒体技术是将这些技术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技术,知识量非常庞大,如果按照传统的系统讲授方法,不亚于讲授七门课程。不但课时数将急剧上升,而且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应试型的。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学生完成一个个的任务,一步步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如表1-1所示,在讲授多媒体技术课程的音频处

教材编写标准排版及体例

版式要求 一、体例 (一)层次结构 第1章×××× 1.1 ×××× 1.1.1 ×××× 1. ×××× (1)××××××××; (2)××××××××。(此种体例可以有边标题) ①××××;②××××。 (二)格式 (1)章题(三黑五行居中,其中的英文与数字须采用Arial或Helvetica字体。) 第1章Office 95中文版的基本特性(2)节题(四宋三行居中,英文用Times New Roman) 1.1 启动Office 95及其应用程序 注意:章题、节题在一起时占七行,且章题与节题之间空一行,重心偏下(节下只留一行空)。 (3)边题(五黑两行,前空两格,上下居中,英文用相应字体) 1.1.1常用工具栏 二、书眉 双页码为书名或部分名、篇名,单页码为章名,小五宋居中。章名开始之页不要书眉和页码,为暗码(但切勿忘记将暗码计入正文之内)。页码放在页面的外侧。 三、图 (1)插图要有图号、图名,并在文中相应位置标注,如“如图*-*所示”。 (2)图号、图名小五宋居中,放在图片的下方,图注要在Word中用文本框来标注,不要直接嵌入图中。 (3)图、表的序号用×-×表示,用半字线连接,如图5-3。 (4)图、表的序号与名称之间空一字空。 (5)图的大小一般为原图大小的50%左右(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四、表 (1)表均须有表名。 (2)表号、表名小五黑居中。 (3)表头用小五黑,栏内居中。 (4)表内文字用小五宋,末尾一般不加句号。 (5)表的形式统一如下。

也可以采用其他表格形式,如两侧无线的表等。 五、其他 (1)章与章之间另面起(页码连续),不是另页起。 (2)常用开本及版心:(此项已改,作者不必考虑) 正文字体、字号:5号宋体 六、字体 (1)正文用五号宋体,其中的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如有程序行,可用Courier 字体。 (2)标题和正文中的中文字体一律不得加粗(Bold)。 中文用黑体时,其中的英文字体和数字使用与中文黑体相匹配的Arial、Helvetica等字体。 注意:源程序中的字体采用Courier 或Courier New字体。 注意:上面所用的阴影为示例,排版时不加。 注意:所有抓图必须在Windows xp系统环境下面抓取,并将所有抓图的原图以bmp格式按教材内使用的编号保存到一个文件夹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