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依法治国之路(说课稿)

走依法治国之路(说课稿)

走依法治国之路(说课稿)
走依法治国之路(说课稿)

《走依法治国之路》说课稿

金庄中学杨志义

各位评委领导: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走依法治国之路》。对于本节课我主要从教材内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说一下我的设计思路

一、说教材:

(一)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了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懂得走依法治国之路的重要性。本课内容是上一节课《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的进一步具体和深化,与前面知识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同时,也是学好后一节课《加强法制建设,健全法律监督》的思想基础,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依法治国是管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从而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依法治国方略的涵义,懂得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在国家生活中究竟发挥着哪些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全面正确地理解依法治国的意义,这其中懂得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则是重点中的难点。

因为:1、只有认识到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公民才能自觉自愿地守法,才能为下一节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奠定思想基础,所以说是重点。

2、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表现在市场经济、文化建设、社会稳定、民主政治4个方面,这4方面尤其民主政治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对民主政治认识模糊,在此基础上,课本单独有一段指出依法治国是是现代社会的标志,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那更是理论性强而且高度抽象,但课本没做任何的解释。这一部分学生很难理解和把握,所以是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为了通过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三要义”——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活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欲望,我在教学中选择了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即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为教学创设一定的生动活泼的情境、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形成感性认识,然后,通过设疑,启发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注重从基本事实中导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深刻问题浅显化,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多媒体辅助教学,又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2、说学法:

1)比较分析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呈现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逐步由感性认识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

2)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法:通过设疑,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分析、讨论、探索,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今后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环节:

让学生欣赏歌曲《家和万事兴》,以歌曲导入新课。

教师:正如歌中所唱的:家和万事兴,国安享太平。作为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你希望自己的祖国是什么样的?

学生:回答

教师:相信每一个爱国的人都希望把自己的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愿望的实现要靠党的正确领导,要靠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也要靠依法治国作为保障。

那么什么是依法治国?为什么要依法治国?由此导入课题:《走依法治国之路》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歌曲,,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新课自然顺畅导入。另外,我在学生欣赏完歌曲后设计的问题:你希望自己的祖国是什么样的,也为讲好实行依法治国的意义做好了铺垫。

(二)讲授新课环节:

1、关于依法治国的含义。这一部分内容采取的是自主探究法。先把依法治国这一抽象的概念,分解成领导者、主体、客体、依据、目的、要求几个部分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教材,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谈自己的理解,然后在教师的点拨下总结归纳得出依法治国的含义。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自主探究。但这一部分内容不能让学生简单地背诵,为了让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概念,所以采用了先分解,再总结归纳的方法。

2、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1)法治在民主政治方面的作用。通过学习前面的章节,学生已经知道,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一步,我采用“温故而知新”的方式,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了下列问题,并做到问题的设计层层推进:我们国家的权力属于谁?我国有十三亿多人口,能不能人人都去执掌政权?那又怎样实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呢?逐渐加大问题的难度,而且可以使思想产生冲突。

第二步,我在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基础上,结合图片讲解,指出首先选出人民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并授权公职人员去处理国家生活中的各种具体事务后,又提出一问:如何保证公职人员在行使行使权力时能符合人民的利益而不是滥用职权呢?

52岁的刘希银是丰台区长辛店镇辛庄村的村民,在今年2月25日长辛店镇选举一名人大代表前,刘希银以10元钱一张的价格拉选票。7月8日,丰台检察院以涉嫌犯破坏选举罪对刘希银提起公诉。

贿选、暴力选举等将被严厉打击

要求:对以金钱或者其他财物贿赂选民或者代表的,对以暴力、威胁、欺骗等手段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对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的,对控告、检举选举中违法行为的人进行压制、报复或有其他违法行为的,要依照选举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严格依法处理。

2010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选举法修正案》。选举法修正案草案明确规定取消城乡差别,一步到位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城乡选举首次“同票同权”。

第三步,在交流后我指出,法律是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体现,公职人员依法行政就是按照人民的意志、愿望、要求去做事情,他们是人民的公仆,得接受人民监督,从而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现实是怎样的呢?

设计意图:紧密结合学生原有知识,做到问题的设计层层推进,由浅入深,步步深入,或者说就像给学生搭建一个台阶,使学生拾级而上,让学生的思维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让学生听取两院工作报告,是为了让学生真实感受到确实是人民当家作主,强化学生的民主意识。(2)法治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首先是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播放剪辑后的近期食品安全问题视频,随后提出问题启发同学们思考:“面对这种不讲诚信,昧了良心的生产者经营者,

如果仅靠舆论监督、道德谴责行不行?那你会怎么做?”很自然引到法律途径。

第二步是联系抢盐风波,用法律小博士谈法的方式,让学生初步理解法律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

在经济活动中,全国那么多的商品生产者、销售者、还有13亿多的消费者,离开了法律、没了规矩行不行?为什么?

第三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市场经济中有利有弊,为了能得到有效地预防和遏制种种弊端,必须用法律来引导、规范、制约和保障,从而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进行,可以说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设计意图: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第一步播放食品安全相关视频短片,为的是有效地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作用。第三步,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理性认识的提升。

(3)法治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从市场经济过渡到文化建设后,我首先展示学校为教育学生远离网吧召开的部分学生、家长会图片,可是只靠学校教育,收效甚微,不过近两年,就很难再查到上网吧的未成年学生了。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学生说网吧老板不让进,我就接着问,网吧老板为什么不让学生进?是不是所有的网吧老板都良心发现?在学生短暂的讨论后,我在多媒体上展示从网上截取的我市文化局整治网吧的新闻报道,

案例三:从2009年12月到2010年5月底,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深入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扫黄打非”专项行动。我市积极响应,以校园为重点,一查周边有无黑网吧等不良娱乐场所,除了坚决取缔“黑网吧”和非法电子游戏经营场所外,还将对多家网吧形成监控,一旦发现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就将予以重罚,接待8个以上未成年人的,还将被吊销许可证。二对侵权盗版和非法出版物进行公开销毁。此项行动净化了校园周边环境,防止不良文化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学生对法律在文化生活中的作用豁然开朗。

设计意图:之所以选择这个案例是因为它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尤其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实,学生自己有切身体会,最能说明问题;随后补充了一个依法打击色情表演网站的新闻报道视频,使学生对法治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4)法治在保持社会治安方面的作用。首先用多媒体展示重庆黑恶势力用暴力侵犯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破坏社会稳定事件的图片。创设这一情境后,我设计了一道问题让学生去思考与选择,去体会法律在维护社会安定方面的作用。然后结合警察抓罪犯的图片从理论上提升,结合前面学过的法律有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国家强制力,所以决定了依靠法律是最重要、最可靠的保障,补充介绍了在维护社会治安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刑法,尤其是治安处罚法。设计意图:创设一种问题情境,让学生去比较、去选择,远胜于教师的说教。警察抓罪犯的图片,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的教育作用是多方面的。这一部分内容离学生生活近,学生容易理解,加上后面民主政治教学难度大,时间紧,所以没有再展开讲。

(5)在讲完法律在保持社会治安方面的作用的基础上,我开始引导学生突破本课的难点——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我在这里引用了古时候鲁国国王实行人治的案例。然后提出问题:你希望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将人治与法治进行对比、分析,启发学生思考:哪个更有连续性和稳定性?哪个更文明进步?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也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讨论分析的基础上,我在做小结时联系前面的已有知识,给学生进行理论提升,今天我们国家的法律确立了法高于人、法大于权的根本原则;它的制定、修改有严格的程序,它不因政府的更迭、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随意改变。依法治国这无疑是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进步,是中国社会的进步,是现代社会的标志。难点突破此时水到渠成,学生已认同并信服了依法治国这一治

国方略。接着进一步给学生指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表现在生产力的发展(给学生指出这是物质文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给学生指出这是精神文明),还表现在能否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保证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给学生指出这是政治文明),这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方面。

设计意图:本节课前面用来创设情境的材料,我尽可能采用新颖的材料、社会时政热点,只是为了让学生将中国古代人治与现代的法治进行对比,我在这里引用了古时候鲁国国王实行人治的案例,用这个案例来引导学生将人治与法治进行对比、分析,启发学生思考、感悟。课本中没有提及这“三个文明”,但我既依据教材,又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创造性地去使用教材,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小结升华:新授部分到这里基本结束,接下来是谈收获,让学生进行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盘点,对知识进行系统总结,让学生对本课知识有个完整的认识,然后是走进生活,对学生导之以行。

(四)走进生活:请你参与

1. 结合参考资料,请谈谈你看待上述行为?

(友情提示:可以从行为的本质、危害两个角度回答)

2.生活万花筒

搜集我们身边的事例,说说我们身边还存在哪些类似的行为。

3.出谋划策

为维护社会稳定,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请积极探寻制裁这一行为的好办法,

(1)国家应

(2)青少年应

设计意图:对学生导之以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

(五)检测反馈巩固提升

最后课堂寄语

与学生共勉。法令兴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依法治国的含义,懂得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维护社会秩序,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贡献我们的力量,共享国泰民安和谐盛世。

最后在寄语中结束本课。最终做到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笃之以信、导之以行,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三维目标。

四、说板书设计

五、说收获与反思:

本节课我紧密围绕“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从初三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的实际出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按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认真进行教学环节和教学流程的设计,也能够关注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注意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大量采用情境教学法,努力创设“三贴近”的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思想冲突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在情境中得到感悟和体验,并通过有针对性地设计有一定层次梯度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发主体参与的欲望,引导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运用比较分析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法,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同研这节课的过程中,我得到了我们金庄中学政治教研组全体老师的真诚帮助,是成功执教本课的重要原因。大家对我帮助的同时,让我感受到做好教学的有效积累对一个政治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平时要做个有心人,发现了有价值的材料乃至精辟的语句,都要及时记录和积累,这样才能更好地设计问题情境,才能在课堂小结和点评时有“画龙点睛”之笔。

道德与法治课教案设计

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一、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制》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讲述的是《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本课立足于学生的日常生活,重视学生的行为体验。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的法规、公约和守则──如交通标志、足球比赛规则、法律制裁等,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规则,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规则无处不在,认识生活离不开规则。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能够根据生活体验,列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或制度,体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各项规则,理解越是文明的社会,规则和制度就越多,这些规则和制度是文明生活的保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列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或制度,师生共同探讨它们各自的作用,从而进一步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亲身感受我们身边的生活有各种各样的规章、守则、公约。体验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治理,感受生活中的规则无处不在,认识生活离不开规则;初步形成自觉遵守各项规则制度的意识,做守法的好公民。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规则或制度的作用。 难点: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 问题情境法、感受信息法、讨论法等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罗大佑的《游戏规则》。让学生感受规则 师:会唱的同学一起唱,不会唱的同学一起把拍子打起来! (学生跟着一起唱) 〖歌曲完毕〗 师:你对我笑一笑我跟你握握手每个人都有一套游戏规则 脸上你看不到手中你抓不紧心里头心照不宣游戏规则 好象是为大家好象是为自己目的可能都一样游戏规则 有时候你会输有时我不会赢输赢是一半一半游戏规则 歌德说: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那么对于规则,如果我们也游戏规则,会怎样呢? 出示图片,图片中显示在交通非常拥挤的马路上,有一个人快速横冲马路的情景,我并用声音和圆圈的标志指出这个人的做法。提出问题:这个的做法会导致什么后果?为什么? (二)生生互动,探讨课题 根据教材内容,分三步走:生活中的行、体育运动、法律都离不开规则。对于生活中的行,让学生猜一猜各种交通标志的意义?并且让学生以讲解员的身份来猜。并结合农村实际,让学生“想一想”?对于生活中的体育运动,通过学生认真观看FLASH动画,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课堂抢答:同学们看到了哪些运动?这些运动需要规则吗?引出足球需要规则吗?有哪些规则?制定这些规则的目的是什么?假如没有裁判执法,赛场上会出现什么场面等问题?对于生活中国家制定的规则----法律,采用FLASH动画的形式,让学生感

《依法治国》教案

《依法治国》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泊头市第四中学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公民意识、责任意识,体会个人成长与法治建设的密切关系,积极参与法治国家建设,做负责任的合格公民。 能力目标:学会从法治的视角解释评判生活中现象,并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知识目标:理解依法治国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意义,感受法律是治国之重器。 二、学情分析: 1、对于县级市的学生尤其是住宿生而言,很少有时间去关注时事,缺乏社会实践,所以学生的认知结构更需要老师结合时政进一步加以完善,这就要求思品老师提高自身思品的敏锐度。 2、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及多角度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体现在思维特征上容易出现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缺乏思维的辐射度、广度、深度。因此,专题教学设计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三维目标实现和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整合心理、道德、法律、国情进行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体现思品学科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三、教学策略: 教材整合策略(善于对教材内容进行扩充、删减、改造,符合学生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 问题切入,任务驱动,设计以思维为基础的问答策略(创设促进思维发展的问题情境,基于思维的问题没有预设答案,教师提问只是一种刺激、引导、启发、补充、评价,甚至“有意隐藏自己的真实看法,故意发表一些偏激意见,扮演一个魔鬼代言人的反面角色。”); 自主合作探究策略; 四、教学过程: (一)歌声传情,导入本课复习专题: 播放MTV《法律伴我茁壮成长》,传播法治精神,以小见大,感受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给我们个人带来的积极意义。 师:法律伴我们健康成长,得益于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依法治国专题复习。 展示课题。 (二)聚集法治,构建拓展知识网络: 用“法治建设”视频创设情境,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师生一起系统构建本专题知识网络,巩固记忆,深化理解。 师:下面呢,让我们观看视频,聚焦法治建设,提取视频中的有效信息,链接教材观点,重构一下本专题的知识网络。 播放视频,生发言,师作关键字板书,并作梳理。 发言毕,作拓展整理,展示幻灯。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内容(下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内容(下

课件名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内容(下) 测试题目共:30 ,总分值:100 ,测试时间:60分钟 第1题、立法工作应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否题)(分值:3) A.对 B.错 第2题、法律的生命力在于立法,法律的权威在于实施。(是否题)(分值:3) A.对 B.错 第3题、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司法改革的一个指导思想。(是否题)(分值:3) A.对 B.错 第4题、社会信用制度对人的行为和习惯有明显的规范作用。(是否题)(分值:3) A.对 B.错 第5题、形成法治信仰的基础在广大民众。(是否题)(分值:3) A.对 B.错 第6题、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建设中的薄弱环节。(是否题)(分值:3) A.对 B.错 第7题、我国法治政府建设发展均衡。(是否题)(分值:3)

A.对 B.错 第8题、学校没有义务承担学生的法制教育。(是否题)(分值:3) A.对 B.错 第9题、国家鼓励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是否题)(分值:3) A.对 B.错 第10题、高度重视舆论监督,支持新闻媒体对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进行曝光。(是否题)(分值:3) A.对 B.错 第11题、现行宪法是于()12月由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单选题)(分值:3) A. 1982年 B. 1988年 C. 1993年 D. 1999年 第12题、建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对规章一般每隔5年、规范性文件一般每隔()年清理一次,清理结果要向社会公布。(单选题)(分值:3) A. 1 B. 2 C. 3 D. 4

2021年认识依法治国教案

认识依法治国教案 课题:认识依法治国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根本目的及基本要求②理解并掌握法治与德治的关系③理解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2、过程与方法情景感悟、案例分析、阅读讨论交流、合作探究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懂得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②增强守法的意识重点难点:1、重点: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根本目的、基本要求2、难点:理解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媒体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内容形式 学生活动 内容形式 设计

意图导入新课一、情景感悟,导入新课春秋时期,鲁国国王出巡,遇一羊群失窃案,久查未决。忽有人来告发,使案成功告破。国王下令奖赏告发人。该人却要求开恩,从轻处罚窃羊贼,因为那人是他父亲。“什么?你竟敢告你父亲?”国王怒道。“我认为你告父即不孝父母,不孝即不忠,不忠自己的父亲,即犯国法,犯法则死!”国王说道。可怜的告发人被揪出去杀了。思考:国王的判案是“人治”还是“法治”?过渡:在封建社会里,由于受“家天下”思想的影响,皇帝的话就是金科玉律,那是一个“人治”的社会。现在文明进入到现代社会,那现代社会又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呢?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的社会。阅读、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并导入新课学习学习新课二、学习新课(一)你说我说大家说:用线将下列我们的生活与所对应的的相关法律连起来。上学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就业劳动法结婚登记婚姻法驾驶车辆道路交通安全法上饭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摸彩票中奖民法、税法立遗嘱继承法教师小结: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师:生活中能没有法吗?(二)感悟体验1、仔细观察文本插图,比较并结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有家规,国有国法”等,谈自己的感想。师:这说明了遵守家规、校规、公共场所活动规矩的重要性。2、阅读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王符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师:说明了大到国家的治理,小到我们个人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法律法规的规范和约束。(三)阅读文本,梳理知识点

第七课 坚持依法治国教案

第七课坚持依法治国教案 第七课坚持依法治国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和基本要求,理解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略;清楚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明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以及国家为实行以德治国而采取的措施。 2、能力目标: 能够结合事例,分析、体会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从法律角度分析和思考现实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法治与法制”“法治与权力”“法治与德治”关系的认识,提高全面把握依法治国内涵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深刻认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对建设社会正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树立法制观念和意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依法办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认识到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不仅仅是公民个人发展的要求,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重点难点: 、依法治国的内涵。

2、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4、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 三、教学时间: 2课时(机动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站法治的国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知道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能力目标: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法治的标志,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树立法制观念和意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依法办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制观念和意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依法办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认识到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不仅仅是公民个人发展的要求,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现代化事业的顺利推进,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

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 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 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2. 依据区工作布置,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任务与目标 1. 端正思想,加强认识,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新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的质量。 2. 各位教师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现行的教材为依据,完成各年级的教学任务及教学内容。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由教材中的事例、道理来规范学生。能联系周围,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4. 配合学校教导处及其他教研工作,搞好本教研组的工作。 5. 加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及能力的提高培训。做好本学期课题研究的深入开 展。

三、具体工作要求 (一) 练队伍 1.抓好骨干力量 抓好骨干力量,创造研究氛围。在继续组织课题研究小组的基础上,让更 多的教师在课题研讨中、在现场教学展示中,既能充分体现自我的存在价 值,又能在认真研究的过程中,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带头人。通过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由点带线,由线及面,从而带动全校的思品教研氛围。 2.形成教研氛围 (1) 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向课外延伸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 (2)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园网建设,主动提供思品、社会、品德与社会信息, 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进行网上学习、交流等。 (3) 重视听课学习,打破了学科的界限,不能像传统的思想品德课一样把新 课程作为学科课程来上,教师要学习美术课上的色彩形象、数学课上的统 计方法、常识课上的试验对照法、英语课上的任务驱动模式等等,使品德教学更具有生命力。 (二) 抓管理1.备课力求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教学效益。 每个年级可针对年级特点结合学校德育工作选定几篇重点课文开展集体备

2021年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7课走依法治国之路教案 鲁教版

2021年八年级政治下册第17课走依法治国之路教案1 鲁教 版 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介绍了依法治国的涵义、要求。然后通过辅文部分介绍了依法治国理论的形成过程,最后分别从经济、文化、政治三个角度角度介绍了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1、认识依法治国的含义,理解依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略。 2.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3.增强法律意识,培养守法观念,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社会秩序,承担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重任。 教学重点: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 教学难点: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走依法治国之路。今天,我们共同来探究第十七课第一节“走依法治国之路”。 学习任务:阅读教材P92---P95 思考:什么是依法治国?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依法治国? 1.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依法治国的涵义是什么? (2)依法治国的领导、主体、客体、依据、目的各是什么? (3)依法治国对国家公职人员和公民提出了什么要求? 2.自主探究一:见课本P93 讨论交流:不依靠法律,全国的打 黑行动能顺利进展下去吗? 3.法治则国兴:

(1)为什么要走依法治国之路?(意义) (2)依法治国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及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如何? 4.自主探究二:《大兴网络文明之风》 讨论交流:联系所学知识,说一说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不定项选择题: 1)、对于依法治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B、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C、人民都应依法办事 D、是我国自古就有的民主管理国家的传统特色 2)、发展社会主义,必须依法治国,因为 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B、市场经济需要法律的规范引导、制约和保障 C、国家、社会安定的根本保障 D、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 附:板书 35060 88F4 裴25683 6453 摓34698 878A 螊39078 98A6 颦25599 63FF 揿 32912 8090 肐23004 59DC 姜x29786 745A 瑚31126 7996 禖27831 6CB7 沷37377 9201 鈁0n

依法治国教案

《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就教材内容和地位而言,本节课涉及依法治国的内涵,基本要求,公民(特别是中学生)落实依法治国的具体要求等。就逻辑联系而言,本节内容和前面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一起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而且“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本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识记“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理解依法治国的内涵,能够依法自律,依法办事,自觉维护社会秩序。这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要求下,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所开展的学习活动。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化”的特点,力求让学生在思想品德学科上掌握阅读学习方法。 二、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的法律意识还不强,对于“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还比较模糊,加上他们的理性思维还比较欠缺,所以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法制的国情教育,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思辨能力。 其次,就一堂复习课而言,重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考察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能否将知识学活用活。而农村教育的共性之一就是学生缺乏较为通畅的信息渠道,较为闭塞,思想也比价规律化,因此要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熟悉的资料分析,进行适当的训练。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识记:知道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

理国家。依法治国的含义、意义。 2.对于复习课,要通过材料分析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发展学生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对实际问题的探讨中学会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认识和理解依法治国的必要性,能够依法自律,依法办事,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用经典影视剧,学生思辨导入新课。 2.学生阅读提取信息,活动感悟依法治国与百姓生活的关系。 3.借助“宪法修正、班规执行、任长霞、宋鱼水”等材料,解读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4.学生说法,加深对依法治国的理解。 5.开展“中学生和食品安全”讨论活动,进一步掌握落实依法治国方略。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深刻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先进性和优越性。2.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法治意识,依法自律。 3.增强关心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自觉性,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四、设计思想: 对于《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这一内容,主要是考虑离学生生活较近,学生能够有话可说,能够从学生的问题回答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 对于具体的设计思想,我主要考虑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在导课环节,通过影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和珅受贿数钱的3分钟视频,引入到现代和珅文强的最终下场,导入我国是一个依法治国的国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兴趣。课堂的中心环节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以及通过材料解读,如何掌握依法治国的基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全册《走依法治国之路》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全册《走依法治国之路》学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理解依法治国。 2、能力目标:增强在日常生活中维护社会秩序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认识依法治国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课前延伸】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____。 2、依法治国就是______在___的领导下,依照_____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_____,管理___,管理____,保证______都依法进行。它要求国家公职人员必须____,公民要严格_____。 3、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 4、依法治国的意义是什么? 【课堂探究】 一、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第92页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什么是依法治国?在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依法治国? 2、阅读肯本第96页图片,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系列行为哪个是属于危害社会秩序的行为? (2)在社会和学校生活中,自己应该怎样依法维护社会秩序? 二、有效训练 1、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是() ①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②推进社会文明的积极措施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④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xx年3月14日,西藏拉萨市发生了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事件以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藏区各级党委、政府坚决依法打击打、砸、抢、烧违法犯罪分子,组织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组进驻寺庙,抓紧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从而较好的掌握了斗争的主动权。这说明要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需要运用各种手段,实施依法治国是其中() ①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②暂时的一种办法③最重要、最可靠的保障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二单元 复兴之路 第六课 依法治国 第1框 法治 我们的选择教案 人民版

法治:我们的选择 【教学目标】 1.了解人治和法治的表现和根本区别。 2.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历史进程。 3.正确认识依法治国及其重要意义。 4.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认识依法治国及其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全面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xx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施行。实施好这部税法,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对于保护和改善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施环保税法说明我们积极落实什么方略? 二、自主预习 1、从历史上看,治理国家一般有____和_____两种方式。人治的表现是以言代法、______、情大于法。在人治社会里,谁的地位高、权力大,谁就说了算。法治的根本特征是,_____是最大的权威,法律面前______,任何国家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_____。人治和法治的_______在于法大于权还是权大于法。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______的表现。 2、从______年通过第一部宪法,到_______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民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我国走过了一段_________的依法治国之路。 3、依法治国就是依照______来治理国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______,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_______。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的______。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充分行使_______的权利,维护人民______的地位。 4、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______和______。全面建成小康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________。 展示:1.人治法治以权代法法律人人平等特权根本区别文明进步 2.1954 xx 艰难而充满希望 3.法律基本方式人民群众权威当家作主当家作主 4.本质要求重要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三、讲授新课 探究一:人治与法治 阅读课本57-58页内容,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人治与法治有什么区别?

(完整版)依法治国

八年级下册导学提纲6 编写人:邱老师审核人:贾老师 第11课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D1 走依法治国之路 环节一:旧知自测(迅速复习第10课P37-46,熟练掌握1-9题) 1、共产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党员应坚持党章中“共产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这一规定,反对党组织中个别党员领导干部的特权思想,这表明() A共产党是执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B党章是党员最高行为准则,党员应遵守党章 C宪法是一切团体组织最高行为准则 D在宪法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有条件的 2、我国社会保障立法全面推进,有关民生的立法项目44项之多,它们都是依据制定的 这是因为宪法() A包含了其他法律内容 B有最高法律效力和地位 C是其他法律立法基础和依据 D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严格 3、我国一切权利属于,他们通过把权力交给 4、我国国家机关包括,各自职能? 5、依法治国最根本的是,依法治国的核心,为何? 6、判断:①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所以党员必须在宪法范围内活动 ②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组织、全国各族人民必须在宪法范围内活动 ③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问题,与国民关系不大,我们没必要学习宪法 环节二:新课学习 【任务一:】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自主研读教材P47—4148页的内容,疏理基础知识,用铅笔标记,理解并及时识记→组内交流讨论,互补提高→班内展示) 1、我国的治国方略有 ----- ---- ,基本方略----- 。 2、依法治国含义?你有哪些重要知识点想提醒大家? 3、完成下列内容,幷识记 主体:--------------- 依据:---------,首要依据-----(其他法律制定依据-----) 核心:------------------- 目的:------------------------------ 【任务二:】法治则国兴(自主研读教材49-51,疏理基础知识,用铅笔标记,理解识记→组内交流讨论,互补提高→班内展示) 1、今年两会上,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浮出水面:皮革奶、假药、毒猪肉……,这给人们的生 活带来了什么?为此,国家特意出台一部法律-------- 2、除了这些,你还发现生活中哪些不和谐现象?这给人民和社会带来了什么? (结合家庭、学校、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谈) 3、根据对以上问题的分析说明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4、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最有效根本方法、最重要可靠保障--------------、

依法治国教案

《依法治国》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了解法治与人治的区别,认识法治的优越性。 2、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知道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理解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略。会用本课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3、学生深刻认识依法治国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 4、提高法律意识,自觉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守法意识维护法律的权威 (过程与方法) 5、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基本要求、其他要求、依法治国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6、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你认为我国如何真正实现依法治国?人治于法治的区别,解决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重点:依法治国的含义、要求;、难点:依法治国的意义,实现依法治国 学习资源:本书中所有资源、课件资源、其他资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师生交流: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这是被古今中外历史反复证明了的真理。 3、教师谈话:其实,古今中外,有许多仁人志士一直在探讨治理国家的方法策略,并努力付诸实践,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人治、礼治、吏治、德治、法治、仁治等。人类社会发展到现今这个时代,只有法治在全球范围内,被更多的国家采用。今天,发展的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今天这次课,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依法治国这个话题;请大家打开书P90 二、新课 4、教师:本节课学习内容:①课本内容P90—93;②学案上补充的资源;③参见课外资源

5、教师解读学案上学习任务,学生对照上面的学习目标开始自学。 (教师巡视,学生学习15分钟时间) 6、师生交流学生反馈学习情况(出示PPT补充资源) ①依法治国含义: ②依法治国要求 ③国家如何落实依法治国方略 ④人治与法治: 7、(教师小结)其实,尽管人治不被许多国家采用,但他曾经在历史出现过,就一定有他的历史作用,只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现今,只有法治才是最公正、最稳定、最权威的治国方略。正是如此我们国家才始终坚持实行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 三、学点运用 8、学生完成学案7——11题(学生回答、学生分析、教师组织引导) 9、教师提示:学生讨论完成第2、3小题(教师巡视辅导) 10、师生交流第3小题 四、课堂学习结束 11、师生简单小结 12 师生交流:通过本课学习,你想说点什么? 五、布置作业

2018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内容》(上)(试题及答案)4套

课件名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内容(上) 测试题目共:30 ,总分值:100 ,测试时间:60分钟 第1题、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的目标。(是否题)(分值:3) A.对 B.错 第2题、党依法执政独立于国家法治体系之外。(是否题)(分值:3) A.对 B.错 第3题、法治是制度的基本形态。(是否题)(分值:3) A.对 B.错 第4题、法治体系等同于法律体系。(是否题)(分值:3) A.对 B.错 第5题、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否题)(分值:3)A.对 B.错 第6题、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否题)(分值:3)A.对 B.错 第7题、真正意义上的法治是法的统治,不是人的统治。(是否题)(分值:3) A.对 B.错 第8题、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是否题)(分值:3) A.对 B.错 第9题、宪法在本质上是人民建国的协议和约定。(是否题)(分值:3) A.对 B.错 第10题、依法行政的概念比依法治国的概念更加广泛。(是否题)(分值:3) A.对 B.错 第11题、()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单选题)(分值:3) A.依法治国 B.党的领导 C.执法为民 D.公平正义 第12题、()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单选题)(分值:3) A.依法治国

B.党的领导 C.执法为民 D.公平正义 第13题、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最有效最靠得住的办法是实行()。(单选题)(分值:3)A.人治 B.权治 C.法治 D.钱治 第14题、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单选题)(分值:3)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第15题、我国()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单选题)(分值:3) A.行政法 B.刑法 C.民法 D.宪法 第16题、()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单选题)(分值:3) A.服务大局 B.党的领导 C.执法为民 D.公平正义 第17题、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单选题)(分值:3) A.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 B.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C.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D.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 第18题、行政案件的审判权由()独立行使。(单选题)(分值:3) A.人民法院 B.审判员 C.合议庭 D.审判委员会 第19题、2011年10月27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发表。白皮书指出,截至2011年8月底,中国已制定现行宪法和有效法律共240部、行政法规706部、地方性法规8600多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表明()。(单选题)(分值:3) A.我国公民权利得到有效司法保障 B.我国的法律制度不断健全完善 C.依法治国的方略得到全面贯彻

法治教育教案

法治教育教案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的教育不仅包含知识方面 的,还有思想方面的。现在青少年犯罪越来越多,法治教育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而青少年法治教育又是法治教育的基础,如何促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刻不容缓。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法治教育,需要政府和学校共同努力,改进教学理念、内容和方式、方法,也需要社会和家庭积极配合,营造良好氛围。以下是法治教育教案,欢迎阅读。 1、培养学生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和法律信仰。 2、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知道如何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1、用幻灯片打出标题。 2、将教室座位布置成矩形,让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有利于学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感想。 学生主持,由具体案例铺开,让学生参与讨论,发言,相互交流感想和学习体会。 小组讨论,个别发言,教师总结。 一、案例引出: 主持人宣读案例: 事情发生在某小区的住宅楼,这天正是星期日,三位初中生在 四楼的楼道窗前嬉戏,甲失手将乙推出窗外,重重地 从高达20米的四楼摔了下来。当时乙的脸色铁青,血从鼻孔、耳孔

直往外淌。后来,乙被市医院急救车救走。 二、学生讨论: (用幻灯片打出问题1:甲失手打伤乙,算不算违法?) 学生:我认为甲是不小心把乙碰下去的,不是故意的,所以不能算是违法; 学生:不对,如果说甲不违法的话,那乙的受伤岂不是没有人负责了吗? 学生:我也认为不应该因为不是故意的,就不违法,那这样的话,打伤了人,只要说不是故意的,不都可以逃脱法律了吗? 学生:我觉得虽说甲不是故意推乙下去的,但他的行为已经造成了对乙的严重伤害,所以他是违法行为。 学生:我想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法律问题,从法律的角度而言,伤害了他人的合法的人身权利,并且达到了法律所规定的程度,就会构成违法,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 老师:有没有构成一定的社会危害程度是确定是否违法犯罪的重要依据。比如两人开玩笑,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没什么伤害,不是违法,但如果其中一人不注意打到另一人的眼睛上,把眼睛打坏了,达到伤残的程度,那他就是违法了,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所以案例中的甲造成了乙从楼上摔下严重受伤,显然违法了。 主持人:乙经医院的全力抢救,虽然脱离了危险,但仍 被医疗鉴定部门确定为重伤,我再请问同学们:(用幻灯片打出问题2:甲违反了什么法?) 学生:他犯了伤害罪。

依法治国教学设计内容

依法治国 【课程标准要求】 ◎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树立法制观念。 ◎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依、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及其意义 2.能力目标: 提高正确认识依法治国的四个环节的能力 增强依据事实进行理性分析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自觉树立法律意识形成有法必依,法律至上的价值取向,维护法律的权威 【学习重点分析】 本课重点内容是依法治国的要求及重要性 【教学方法】 运用讨论,小品表演,辅以老师的讲授,理解所学知识点

【教学策略】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法讨论法实践法活动法【教学媒体】 电脑、投影仪 【教学准备】 (一)学生:安排学生课前准备需要的活动和小品 (二)教师:1.准备导入活动时需要的教具 2.提前将学生分组,布置任务 3.制作课件 4.课堂练习题 【教学过程】

依法治国教学设计内容

依法治国教学设计内容

【能力素质测评】 (一)课堂作业 1.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A、坚持党的领导 B、依法治国 C、人民当家作主 D、共同富裕 2.关于依法治国,说法正确的是 ①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②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③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下列关于依法治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3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4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A.○1○2○3B、○1○3○4C、○2○3○4D、○1○2○3○4 4、“制定法律的目的是将法律运用于社会生活中并发挥作用,如果有法不依,已有的法律就是一纸空文”这说明了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是()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二)课后作业 实践与探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为宣传依法治国,请你出一期黑板报,你准备从哪些方面组织内容?请把提纲列出来。

第7课《坚持依法治国》教学设计

第七课坚持xx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和基本要求,理解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略;清楚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明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以及国家为实行以德治国而采取的措施。 2、能力目标: 能够结合事例,分析、体会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从法律角度分析和思考现实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法治与法制”“法治与权力”“法治与德治”关系的认识,提高全面把握依法治国内涵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深刻认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对建设社会正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树立法制观念和意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依法办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认识到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不仅仅是公民个人发展的要求,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重点难点: 1、xx的内涵。 2、xx的核心是依宪xx。 3、xx的基本要求。 4、xx和以xx的关系。 三、教学时间: 2课时(机动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站法治的国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知道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能力目标: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法治的标志,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树立法制观念和意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依法办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制观念和意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依法办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认识到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不仅仅是公民个人发展的要求,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现代化事业的顺利推进,国家的长治久安,离不开一个庄严而神圣的名词——法治。法治离不开德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 思想驿站:你了解这些法律吗?你知道这些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吗? 二、新课学习 1、我国实行xx的基本方略。 (1)什么是xx?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也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018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凝聚法治共识教案

2018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凝聚 法治共识》教案 2018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凝聚法治共识》教案 第2课时凝聚法治共识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政府的作用;理解政府依法行政;知道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能力目标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把法治作为基本的生活方式;凝聚起法治共识,能够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观念【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政府依法行政。 教学难点:厉行法治。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政务专递,免费寄递”。走进东城街道综合服务中心,每台电脑显眼处都有温馨提醒,办事市民可享免费“政务专

递”便民服务。2018年1月2日起广东省东莞东城政务服务中心推出“政务专递”便民服务,实行办理结果包邮服务,实现群众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 想一想:实现群众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说明了什么道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 教师总结: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法治政府 (一)政府的作用 1.材料呈现:随着我国高铁的迅猛发展,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高铁城际公交化、出行千里一日还成为现实,令人欢欣鼓舞。同时,铁路部门依托“互联网+”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创新服务,先后推出了12306网站、手机AAP、自动售票机等多种购票渠道,打破了以往单一窗口排队购票的传统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网上订票、自主取票等服务。2018年春运40天,铁路部门预计发送旅客3.9亿人次。 2.思考:我国政府大力发展高铁,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3.教师总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政府的作用。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依法治国》教案设计

2.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教学设计 一、目标要求 1.知识目标: 识记:“三个代表”的内容;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要求;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的含义。 2.能力目标: 发展学生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对实际问题的探讨中学会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书写研究报告,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作出选择。培养学生初步掌握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深刻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增强关心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自觉性,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二、教学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三、教学难点: 政府依法行政,公民有序参与 四、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一)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中共中央对薄熙来违法行为的处理决定 引导学生思考: 1、薄熙来受到法律的制裁体现了法律的哪个特征? 2、该案例体现了我国坚持什么治国方略? 3、学生交流讨论。(师板书课题---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二)学生活动:阅读与思考问题: 1.什么是依法治国?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依法治国的意义是什么? 4.依法治国要求公民(青少年)怎么做? (三)小组代表展示答案,学生代表点评。 (四)师点评补充、疑难解答 1.依法治国含义 依法治国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 依法治国的主体——人民群众 依法治国的依据——宪法和法律 依法治国的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依法治国的宗旨——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思考:依法治国中的“法”是指什么法?他们是由谁制定的? 宪法和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据人民的意志制定的。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前提---立法 有法必依----中心环节---守法 执法必严----重要条件---严格执法 违法必究----有力保障---追究法律责任 (五)学生探究活动 1、我国为什么一定要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呢?(依法治国的意义是什么?) 2、如何建设法治国家,落实依法治国?(国家怎么做?)

7.1《坚持依法治国》教案_

第七课第一站法治的国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知道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能力目标: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法治的标志,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树立法制观念和意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依法办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制观念和意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依法办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认识到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不仅仅是公民个人发展的要求,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现代化事业的顺利推进,国家的长治久安,离不开一个庄严而神圣的名词——法治。法治离不开德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 思想驿站:你了解这些法律吗?你知道这些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吗? 二、新课学习 1、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1)什么是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也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及基本忽略。 (2)人治与法治的关系是什么? 法治与人治的区别:①两者基础不同。人治建立在个人专断与独裁基础上,而法治是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之上。②两者特点不同。人治呈现出随意性、多变性的弊端,造成社会的不稳定。而法治具有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的特点,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能有效地制裁违法行为,保证社会的稳定和有序发展。③二者体现的原则不同。人治体现不平等的原则,而法治体现平等的原则。 “各抒己见”:了同意哪种说法?谈谈你的理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