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毕业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6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毕业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6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毕业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6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毕业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6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毕业考试语文试卷

学校姓名班级考场考号

温馨提示:人生需要书写,成功要靠拼搏。让我们从这里出发,带上你的才情和细心跟我来吧!用心书写,认真答题,为一学期的努力拼搏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吧!要记得还有卷面分3分呐!加油!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计34分)

1、漂亮的书写给人美的享受,请书写名言,展示你的书法水平吧。(2分)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句话,你很熟悉。请你拼一拼,认真写出句子。(2分)

suí fēng qián rù yè,rùn wù xì wú shē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语句中错误的一组是()2分

a虽与之俱学,弗(fú)若之义矣(yǐ)。

b我不尽头涔(cén )涔而泪潸(shān)潸了。

c孰(shú)为汝(rǔ)多知乎?

d顶碗的少年歉疚( jiū)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jū)了一躬

4、快乐小字典,在括号中正确的答案下面打“√”(1分)

“及”字,按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G、J),在“及格”这个词里,“及”的意思是(①赶上②和、跟③达到)

5、火眼金睛: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画龙点睛山青水秀赞不绝口邯郸学步

b 语重心长养尊处优峰拥而至哄堂大笑

c.专心致志各抒己见惟妙惟肖精兵简政

d.张灯结采发奋图强百炼成钢独出心裁

6、学习要会自己归纳总结,请你尝试着写出AABC式词语两个。(2分)

()()

7、画龙点睛(补充词语)再把表示人物神态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1分)

垂头()气积劳成()一视同()

舍()逐末没精打()脍()人口

表示人物神态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句子训练营,试试就能行(4分)

①缩句:乡下的老屋旁种着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的桃花心木。1分

②仿写: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2分

③句子诊所,可要细心呀!1分

全体教师和班主任和我们一起参加升旗仪式。

9、填写合适的关联词1分

(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 ),我们如果如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10.根据下列诗句的内容,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2分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②可怜九月初三夜③二月春风似剪刀

④小荷才露尖尖角⑤遥知兄弟登高处⑥千山鸟飞绝

a①④③⑤②⑥ b③①④⑤②⑥ c③①④②⑤⑥ d①③④②⑤⑥

说明:此题为的是考察学生诗句积累的归类和灵活应用

11.我能行:说说对“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句话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语文课本中许多精彩段落,你一定记得。试一试,你能行!(4分每空1分)

①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 )的说过:“人固有一死,(),()。”(选自《为人民服务》)

②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选自《囚歌》。

13、在正确的解释后面打“√”。1分

桑娜听到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a.桑娜害怕丈夫打不到鱼,孩子会挨饿。()

b.海上起风暴,气候十分恶劣。()

c.桑娜担心出海打鱼的丈夫,可能会有危险。()

14、积累直播室3分(2+1)

①语文实践。在毕业之际,请你给一直缺乏自信的李亮同学写条赠言

②中国成语中有些如“螳螂捕蝉”之类寓言故事的成语。你还能举2个吗?

15、智慧园(2分)

趣味标点:帮忙读信

某人外出做生意,给父母写了一封信:“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父母读后一哭一笑。

1.哭的人怎么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笑的人怎么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题根据教材中趣味语文的标点知识,将标点符号融入到趣味故事之中,使学生在读信读后既感到有趣,又能让学生体会到标点符号的妙用。)

(一)课内阅读(17分)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mú mó)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xī jí)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kūɡū)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zā zhā)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 )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 )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是树,人()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1 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2分)

3、“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中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请在文中用“——”

画出能具体说明这个“不确定”的句子。(2分)

4、“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

颗独立自主的心。”这里的“不确定”指的是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请举例说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_____________ ”画出对你有启发的语句,并谈谈你对句子的体会。(2分)

6、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 3分

7、当前,社会上出现这样的一些家长,他们百般宠爱子女,在这种溺爱之下,孩子养成了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读了本文,你想对这些家长和孩子说些什么?(4)

对家长说:

对孩子说:

(出题意图:以往的习题将阅读和口语交际截然分开,让学生生硬的去进行交流,本题目的

是让孩子们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能结合习题和生活实际有感而发,使阅读和口语交

际有机结合起来,避免了学生无话可说,牵强附会的乱答题。同时也让学生从答题和“说一

说”中找到自己的不足,获取人生感悟。起到了间接育人的效果。)

(二)课外阅读(16分)

敬重卑微

(1)我读到一篇英国课文,讲的是蚂蚁。

(2)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

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

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3)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

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4)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

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

体开拓求生之路。

(5)如果抱成团的智慧,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就全军覆灭。

(6)生命的微小、体力的单薄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

看不到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7)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

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衣,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

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8)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不是体积,而是精神。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是卑微

者的威严和挑战。

1、将“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改为不含问号的句子,但意思不变。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4)、(5)自然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第(4)自然段中“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与

前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句相照应。用横线画出

这一自然段中由事物引起联想的句子。(2分+2分)

第(5)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运用你已有的知识,

结合短文内容回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蚂蚁家庭“抱成团”逃离火海,避免全军覆没的行为体现了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这样两种精神、。(2分+2分)

3、、回答问题:“我”为什么要敬重卑微?(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自然段中,作者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了“一根细小的针”。1

5、读这篇文章,你想起了相关的哪些人、哪些事?请选一个方面,用简要的几句话写下来。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题意图:之所以选择这样一道课外阅读,是因为在语文课标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为

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

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现在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溺爱,使许多学生忽视了团结、奉献

的精神,养成了自私、嫉妒等一些坏毛病,所以习题在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和语文素养的

同时,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上的培养,希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以此尽到一个教育者

之责任。)

八、习作显身手30分(任选一题)

1、生活就像一个万花筒,五彩缤纷,在成长的路上我们曾经经历过许许多多,有成功后

的喜,失败后的痛,也有后悔的泪...... 但只要我们曾经经历过,就会有一份收获和感受。

请选择其中最震撼你心灵的一件事

注意:(1)自己命题。(2)要表达出真实、健康的感情。(3)要做到有具体内容,详略得当。

2、“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相信大家对这首歌并不陌生

吧?在我们的周围就有不少充满爱心的人。选择生活中最令你感动的人,把他(她)写下来,

做到重点突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题目自拟。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让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语文新课标关于写作教学中明确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少写命题作文。基于这些要求我选择了小学生常见的写人记事的题材,为了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选择了自命题作文,以此来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这样才会鼓励学生创新,写出精彩的文章。)

(出题说明:万丈高楼从地起,基础知识永远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所以试题在围绕字音、词、句、段为重点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对书写,积累、综合实践活动知识的考查,同时还改变了以往生硬的给句、段加标点的方法,增加了一道趣味标点题。)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参考答案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d

4、“及”字按音序应查大写字母J,数笔画查字法应查三画,选项是③

5、c

6、如:翩翩起舞……

7、垂头(丧)气积劳成(疾)各(抒)己见

舍(本)逐末没精打(采)脍(炙)人口

表示人物神态的词语:垂头丧气没精打采

8、①老屋旁种着桃花心木。②拟人句即可。③去掉“班主任和”或“全体教师”

9、因为……所以……

10、c 11、本来我们是同一个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苦苦相逼呢?

12、①司马迁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②人的身躯怎么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13、c 14、①略②邯郸学步刻舟求剑东施效颦滥竽充数,拔苗助长,叶公好龙,画龙点睛,画蛇添足,愚公移山,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 ,买椟还珠 ,郑人买履 ,自相矛盾 ,狐假虎威 ,掩耳盗铃………..

15、①哭的人这样读: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②笑的人这样读: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阅读题参考答案:

(一)课内阅读

1、mó jí kū zhā

2、如果就. 不只也

3、“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中的“不确定”的意思是指自然环境的不确定,如:洪涝、风沙雨雪、沙尘暴等。请在文中用“——”画出能具体说明这个“不确定”的句子是: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

4、“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里的“不确定”指的是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请举例说明。

这里的“不确定”指的是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例如:只要是符合题意的即可:如下岗、生病、车祸了…….

5.用“_____________ ”画出对你有启发的语句,并谈谈你对句子的体会。(3分)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体会: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

6、因为种树人已经让树木学会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了,经得起风吹雨打的考验了,学会自己再土地里找水,深深扎根,茁壮成长了。所以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围绕这方面的意思就可以酌情给分)

7、略思想健康,观点正确,围绕学会独立自主,克服依赖心等方面说,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二答案

1、比起蚂蚁,我们没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

2■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

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蚂蚁如果都单独地离开火海,将无一幸免;抱成团以后,外面的蚂蚁可能被火烧死,但里面的蚂蚁就可以活下来。抱成团是一种保护措施,所以说是一种智慧。

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

3、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

4、作者把生命比作了“一根细小的针”。

5、例:我想到了抗洪战士,他们不顾危险,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不怕苦,不怕累,日夜不停在抗洪最前线。他们为了集体的利益,完全不考虑自己,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想到了张思德等………只要是为集体利益而选择奉献、牺牲的事例均可。)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全册) 六年级上册 第十二课中国画与油画(欣赏?评述 远近的奥秘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平行线和消失点概念. 3,欣赏名家作品,品味透视在美术中的魅力. 4,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 教学重点: 1,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透视基本规律的运用. 教学难点:透视规律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工具:名家美术作品,建筑风景照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节课感知透视(基础知识) 一,引导阶段 结合课本中的文字描述,分组欣赏,讨论课本和老师提供的图片,理解什么是透视现象. 二,发展阶段 1,小结透视现象所产生的规律. 2,什么是视平线和消失点.(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 3,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区别.(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教师用几何形体示范什么是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4,课堂作业根据学习要求,组织学生到学校周围观察,注意体会物体的透视变化规律. 三,课后整理 1,回家收集相关的一些建筑,风景等图片,巩固知识. 2,准备好第二节课的工具材料. 第二节课体验透视(课堂实践) 一,引导阶段 1,检查课前准备 2,回顾透视的基础知识点 二,发展阶段 1,讲解临摹作画的基本过程 (1),先观察图片中事物的特征,寻找出符合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构图(考虑安排主体物的合理位置); (3),用线描表现(刻画主题物的特征); (4),整理画面. 2,讲评作业 (1),两位学生为一组,相互交换作业,进行评比.(以是否准确表现出透视变化为标准) (2),老师统一点评. 三,拓展阶段 可以进行现场写生或者默写体现透视变化的作业.

小学毕业考试试题

人教版小学语文毕业考试题 一、读拼音,写词语。(8分) fú r6ng jiān áo fěn shēn suì gǔ ()()() xiāng yáng tì lai dǒu sǒu liú 1ián ()()()() 二、下面是一本书的六位编委,请按姓氏的笔画数由少到多排列姓名。(3分) 李冬丁欣赵坤金铭卫志田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用“—”找出每组词语中的一个错别字,把正确的宇写在括号里。(2分) ①凝视茂蜜漆黑抱怨() ②洗澡惩罚都督丝豪() ③慈祥耻笑冻缰竣工() ④沉寂悔辱丧气骏马() 四、诗句连线。(4分) 《望洞庭》宋郑燮家祭无忘告乃翁 《七步诗》清曹植相煎何太急 《竹石》三国刘禹锡立根原在破岩中 《示儿》唐陆游潭面无风镜未磨 五、查宇选义。(4分) “归”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_____,再查音节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部,再查_____画;用数笔画查字法共查______画。“归”在字典里的注释有:①返回;②还给; ③趋向;④由谁负责;⑤姓。 ①千条河流归大海。() ②他是一位归国华侨。() ③经过讨论,大家的意见归于一致了。() 六、默写古诗,完成练习。(8分) 竹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这四句诗告诉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七步诗(后四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几句诗以________比喻________,告诉曹丕_________(4分) 七、填写古诗句。(6分) ①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漫卷诗书喜欲狂。 ③____________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 ④离离原上草,________________。 ⑤我家洗砚池头树,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美术教案 六年级下册 教者:鲁志刚 2009.2 第十二册美术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掌握,初步了解了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学习习惯比较好,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 二、教学目的要求: 1、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教学环节和活动方式的布局上注意开放性和立体性。 2、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在美术活动中大胆的采用各种造型方式,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4、学习用铅笔表现石膏立方体或圆柱体的明暗关系。 5、综合运用电脑软件设计电子报刊,培养学生对电脑美术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四、方法与措施: 1、认真备课、上课。 2、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3、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4、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五、课时安排(可根据教学情况调整): 明与暗(造型表现) 1课时 寻找美的足迹(造型表现) 1课时 泥浮雕(造型表现) 1课时 画扇面(造型表现) 2课时 我设计的服装(设计应用) 1课时 图文并茂(造型表现) 2课时 奇思妙想(设计应用) 1课时 我的成长变化(造型表现) 2课时 二十年后的学校(综合探索) 2课时 我们即将毕业(综合探索) 1课时 电脑美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1课时 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欣赏评述) 2课时

明与暗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了解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关系。把这种关系画出来,就能表现具有立体感的物体。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 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 1. 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 2.射灯;3.摆放石膏形体的桌子,配以衬布;4.投影仪;5.范画两幅;6.铅画纸一张(4k)、铅笔、美工刀。 学具准备: 8开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 教学评价:1. 从学生作业中选出质量较高与较差的作讨论评讲。 2. 肯定作业中的优点,同时启发学生,指出缺点与改正方法。 3. 学生作业时,教师应该全面辅导、督促学生按要求、方法进行练习,发现典型问题时再作补充讲解。 教学过程: 活动一:欣赏导入 (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出示课题) 活动二:探究新知(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1.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 负数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能借助数轴初步理解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负数的意义和数轴的意义及画法。 【教学指导】 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教学时,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素材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出现负数的必要性,并通过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在引入负数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把握好教学要求。 对负数的教学要把握好要求,作为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过渡,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这里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只要求学生能辨认正负数。关于数轴的认识,这里还没有出现严格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性的定义,只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的经验,迁移类推到负数,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 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创设了开放性的思维空间,在解决问题时应着眼于让学生自主地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思路。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答案,对于学生有道理的阐述,教师要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逐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3课时: 负数的初步认识2课时 在数轴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1课时 【知识结构】

2019年小学毕业考试卷

2019年小学毕业考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 一、填空。20分(第11、12题每题2分,其他每空1分) 1、宣传文化系统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爱的奉献》,现场筹集捐款十五亿一千四百二十九万元,这个数写作( )元,改写成以“亿元”作单位的数是( )亿元。 2、把2升水倒入200毫升的量杯内,可以倒( )杯。 3、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4、在2名男生和4名女生中挑选出一男一女两名主持人,有( )种组合。 5、一本笔记本m 元,一枝钢笔n 元,2本笔记本比1枝钢笔便宜( )元。 6、抽查50个机器零件,结果有2个不合格。这批零件的合格率是( )。 7右图(1)和图(2)的周长比是( ),面积比是( )。 8、一块占地1200平方米的蔬菜大棚中,种着青椒、黄瓜、丝瓜和茄子四种 蔬菜,右图表示各种蔬菜的种植面积。青椒占( )%,黄瓜比丝瓜多 ( )平方米。 9、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6份,再拼成 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右图),这个平行 四边形的周长是41.4厘米,这个圆的 面积是( )平方厘米。 10、一个布袋里装有5支蓝铅笔,3支红铅笔,任意摸一支。摸到红铅笔的可能性是( ) 再加( )支蓝铅笔,摸到红铅笔的可能性是14 3 。 11、一个圆柱体木块,底面直径是12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把它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应削去( )立方厘米。 12、如果a b ×c =1,那么a 一定时,b 和c 成( )比例;b 一定时,a 和c 成( )比例。 二、选择。8分 1、下列与16÷2.5商不相等的算式是( )。 A 、160÷25 B 、16÷5÷2 C 、16×4÷10 2、数对(4,6)和(6,6)表示的位置是( )。 A 、同一列 B 、同一行 C 、无法确定 3、小明今年x 岁,小方今年(x+2)岁,再过10年,他们相差的岁数是( )。 A 、12 B 、2 C 、10 4、、小明将一个正方形纸对折两次,如图所示:在中央点打孔后再将它展开,展开后的图形是( )。 5、王大爷家院子里,原有一个用栅栏围成的长5米,宽3米的长方形羊圈,因发展需要,现 在要改围成一面靠墙且占地至少达到35平方米的羊圈,你以为下面第( )个方案比较合理。 6、一件衣服,因销售旺季,提价10%,一段时间后,因样式陈旧,不得不又降价10%,现价是 99元,原价是( ) A 、110元 B 、 101元 C 、100元 D 、 99元 7、中央电视台晚上《新闻联播》播出的时间用24小时计时法表示是( )。 A 、 7:00 B 、19:00 C 、晚上7:00 D 、19小时 8、 根据左面的图形,请你判断被遮挡的三角形是( )三角形。 A 、钝角 C 、直角 D 、无法判断 三、计算。24分 1、直接写得数。(5分) 180×30= 1-0.375= 0.5÷0.25= 0.22 = 4.6+4 = 13 +25 = 56 ×24= 1÷10%= 8.1+1 4 = 0.24×5= 2、解方程。(9分) 4x +18=50 1.753 =x 6 x -80%x =5 3、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10) (1.5+32)÷16 -32 53×3.7+3.6+6.3×53 16-187+14-1811 3119494?+÷ 633571416?? -÷+ ??? A B C D A B C

人教版小学美术(1-6年级)全册教案

一年级上册 课题:神奇的口袋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美术工具和材料,大胆、自由的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 3.引导学生在认识美术工具和材料中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教材简析:本课是引导学生初识美术工具和材料,可让学生尝试使用一下,或看一看、摸一摸各种绘画的效果。教师要准备好各种形式的美术作品供学生欣赏。 教学重、难点: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对美术创造产生浓厚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蜡笔、水笔、钢笔、毛笔、油画笔、水彩颜料、橡皮泥、、陶土、剪刀、图画纸、宣纸等美术工具和颜料。 (2)教师准备一些可用来绘画、雕刻、拓印、拼贴、编织的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3)教师搜集由各种工具和材料制作的美术作品(中国画、水彩画、版画、雕塑、剪纸、素描等) 教学活动设计:

(1)引导阶段: 教师在课前利用旧衣服自制一挎包,放入各种美术材料和工具。上课时让学生上来抽奖:抽出一样来让其他人说说这是什么东西?是干什么用的?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都掏出来后,教师选几样常用材料当场操作、示范。并出示不同材料所作的美术作品,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能及特点和不同的表现效果。(2)发展阶段 鼓励学生学用自己感兴趣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以体会工具和材料的性能。 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大胆、自由的表现,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3)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整洁。课后拓展: 寻找自己家中或周围可用来绘画、粘贴、拓印、拼贴编织的各种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进行尝试性的美术创作。 教学评价: (1)是否认识一些主要的美术工具材料。 (2)能否大胆运用美术工具材料,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3)是否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2016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负数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能借助数轴初步理解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负数的意义和数轴的意义及画法。 【课时安排】3课时: 负数的初步认识2课时 在数轴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负数的初步认识(1)【教学内容】 负数的初步认识 (1)(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难点】 体会负数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1.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教材第2页主题图。(有条件的可播放天气预报视频)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3℃和3℃各代表什么意思?) 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1)

【新课讲授】 教学教材第2页例1。 (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 (2)教师讲解0℃的意思。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3℃表示零下3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3℃表示零上3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3℃,读作三摄氏度。 (3)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 (4)刚刚同学回答得很对,读法也很正确。 (5)了解了北京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诉我哈尔滨的气温,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怎样呢?用手势告诉大家好吗? 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 (6)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 (7)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8)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准确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1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答案:-18℃温度低。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1课时负数的初步认识(1) 0℃ -3℃ 3℃(+3℃)

小学毕业考试语文试卷(通用)

小学六年级语文毕业模拟试卷 班级姓名总分 一、看拼音写汉字。(10%) piāo yì kāng kaǐ neì hán jiào huì feǐ yí suǒ xī()()()()() 二、按要求完成练习。(15%) 1、选择填空。(3%) 猛烈激烈于是因此虽然……但是…… 热烈强烈不但……而且……只要……就…… (1)辩论双方()精彩的答辩,一次又一次博得在场观众()的掌声。(2)福楼拜对莫泊桑说,对所要写的东西,()要仔细观察,()要善于发现。 (3)黄果树瀑布()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远比它宽得多,()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2、照样子,写成语。(2%) 夸夸其谈栩栩如生 神采奕奕小心翼翼 3、六年了,你一定结识了很多知心朋友,请用几个成语来表达你与这些朋友的情谊:(2% ) 4、文学作品中的数字大多是虚指,表示“多”的意思,如诗句“白发三千丈”。请你写出两句这样的诗句。(2%) (1)(2)

5、发挥想像,仿写句子。(4%) 例:时间好比清风,它能帮助我们驱散心头的愁云;时间如同细雨,它能帮助我们洗去心灵的杂质。 书籍好比,; 书籍如同,。 6、小明正在阳台上浇花,楼下的刘阿姨说:“小明,你真爱美啊,我刚晾的被单也锦上添花了。”(2%) (1)你听出了刘阿姨说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是小明,应该这样回答刘阿姨: 。 三、根据课文内容天空。(10%) 1、八仙过海—— 青箬笠,绿蓑衣,,。 2、《孔子游春》中,孔子说水“好像有德行”,是因为水 ;说水“好像有情义”,是因为水 ;说水“好像有志向”,是因为水。 3、本学期我们从课文中认识了好多不平凡的人物,如苏格拉底、莫泊桑、孔子、聂荣臻、斯帕拉捷、天游峰的扫路人等等,他们的事迹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他们的品质激励着我们前进。我想对()说:“” 4、你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吧。现在请你回忆一下,写出一首你最喜欢的借物抒情诗。试试看吧! (题目)

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课明与

明与暗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了解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关系。把这种关系画出来,就能表现具有立体感的物体。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 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1.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2.射灯。3.摆放石膏形体的桌子,配以衬布。4.投影仪。5.范画两幅6.铅画纸一张(4k)、铅笔、美工刀。 学具准备:8开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 教学评价1.从学生作业中选出质量较高与较差的作讨论评讲。 2.肯定作业中的优点,同时启发学生,指出缺点与改正方法。 3.学生作业时,教师应该全面辅导、督促学生按要求、方法进行练习,发现典型问题时再作补充讲解。

教学过程: 活动一:欣赏导入 (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出示课题) 活动二:探究新知(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1.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上台演示) 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 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 总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 总结:对了,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2016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图形与几何》总复习试卷

总复习---图形与几何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一、填空。 1.经过两点能画出()条直线,过一点可以画()条射线,过两点可以画()条线段。 2.一个圆柱和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和是144 cm3。圆柱的体积是()cm3,圆锥的体积是()cm3。 3.一个圆环,外圆半径是6厘米,内圆半径是4厘米,圆环面积是()平方厘米。 4.看图数一数,填一填。(每个方格面积按1cm2计算。) A图()cm2 B图()cm2 C图()cm2 D图大约是()cm2 5. 如左图所示,把一个高为10厘米的圆柱切成若干等份,拼成 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如果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 那么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6.一个梯形的面积是8 cm2 ,如果它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扩大到原来的2倍,它的面积是()cm2 。 7.两个圆的半径分别是3厘米和5厘米,它们周长的比是(),面积的比是()。 8.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八边形的内角和是()。 9.一个圆锥与一个圆柱等底等体积,已知圆柱的高是2厘米,圆锥的高是()。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一个三角形中,只要两个内角的度数和小于另一个内角,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2.一条直线上的两点把这条直线分成两条射线和一条线段,所以射线比直线短。() 3.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4.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腰梯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5.圆有无数条对称轴,而半圆只有一条对称轴。() 三、选择题。 1.下面的图形,()是正方体的展开图。 A. B. C. D. 2.下面各组线段中,能围成三角形的是()。 A.1cm 1cm 2cm B.1cm 2.5cm 3cm C.0.9cm 1dm 2dm D.4m 7m 2m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a,它的表面积是()。 A.12a B.a2 C.6a2 D.a3 4.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半径相等,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是20平方米,则圆的面积是()平方米。 A.15.7 B.62.8 C.12.56 5.学校传达室的门坏了,下图分别是木工师傅修门的4中方案,()种修理方

小学毕业考试试卷考卷(含答案)

小学毕业考试试卷(含答案) 一、我会把字抄写正确、端正、匀称(2分) 二、我会读拼音写词语(8分) qū zhú kù rè jīng zhé fù gài ( ) ( ) ( ) ( ) miǎn lì yuān wàng liànɡ qiànɡ sì nüè() ( ) ( ) ( ) 三、我会补充成语(6分) ()首()步()花()叶接()摩() 奇()怪()()山()岭张()李() 四、我会辨,我会判。(对的打“√”,错的打“×”。)(5分) 1、“提高”这个词可以和“效率、产量、质量、水平、成绩”搭配。() 2、“一辆客车跑飞快,宽敞车厢里不断飞出一阵阵歌声。”一句中分别应填上“得、地、的”。() 3、《凡卡》这篇课文按“作者的叙述,写信的内容,乡下生活的回忆”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 4、“我这样不负责任地离开中国,真是一个罪人!”说明“我”因为逃避现实斗争而深深自责。() 5、“在阳光照射下,每个花瓣都有它自己的阴影”是作者看到的,“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腾”是作者联想到的。() 五、我会改句子(6分) 1、日寇连婴儿幼儿都不放过,是企图扼杀我们祖国的未来。(改成反问句。) 2、海上起风了,猛烈的暴风呼啸着吹向科学考察船。(修改病句) 3、离任的史密斯小姐收到了泰迪寄来的第一封短信。(缩句) 4、武松站住了问店家:“叫我做什么,我又不少你酒钱!”(改成间接引用)

六、我会背,我会填(根据所学的课文或古诗填空)(13分) 1、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筋骨,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朱自清《春》 2、谁知道呢,也许是花下的,也许是花丛中 ,也许什么地方有,还有什么地方送来看花人 的……这一切交织在一起,犹如海上午夜的潮声。——李广田《花潮》 3、有一年中秋,我驻美大使馆开部分留学生座谈会。同学们的发言引用了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苏轼的诗句:“但愿人长 久,。”王安石的诗句:“,明月何时照我还?” 4、读书要养成良好的习惯。1、专心致志,2、(),3、(),4()。 温馨提示:做完了基础题,我们扭动下手,放松下脖子。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吧!静心走进文字。 30分) (一)武松回到青石上坐了半歇,想道:“天色看看黑了,如果再条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还是先下冈去,明早再来理会。”武松在石头边找到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步挨下冈来。 这段话中,作者通过人物和的描写,说明此时武松已。(3分) (二)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春光竟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烂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发挥出来了。 我们在花下大声赞叹,引得一群刚要出门的孩子,又围聚过来了。…… 1、“我们”在花下大声赞叹些什么?(2分) 2、在短文中找,说说春光“饱满”、“烂漫”表现在哪里?(2分) (三)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主持修筑“京张”铁路。消息一传出来,全过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在那里修筑铁路,他们人,外国的工程师都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完成不了这样的工程的。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

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年级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厚,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对绘画材料的运用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旧材料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有待进一步地提高。经过了五年的美术学习,他们对美术了解的也相对较多,大多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其抽象思维、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也相对有所提高。本学期继续一方面进一步培养学生认识美术这一学科的特点,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体验形、色的变化与魅力。另一方面则更加侧重对美术文化的学习和渗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感受美术所带来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该教材贴近学生的心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每课的主题都有美术带来的有趣的惊喜。本册美术教材一共分为15课。每一课都侧重于“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中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有不少系列的课,教学内容前后联系比较紧密,非常适合学生较深入地做一个专题。并且有些教学内容还设计成了案例学习、问题学习和项目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应多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学习,增加学生集体合作的机会。其次本册教材继续体现了人美版教材的可操作性强、贴近生活、关注美术文化的渗透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等特点。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造型·表现”:在教学中,让学生运用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选择合适自己的各种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创作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设计·应用”:运用对比和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欣赏·评述”: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

2016新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高玮希望小学2016--2017学年下学期科学 教 学 计 划 科任教师:陈雪微 2017年3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年我继续担任六年级(2)的数学教师。本班共有学生45人,本班学生整体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基础差的学生偏多,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新的学期里,我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喜欢数学,我还要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和,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百分数(二)、圆柱和圆锥、比例、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圆柱和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使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使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使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和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

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①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②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③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④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⑤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①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经历对“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问题的原来”,会用“鸽巢问题的原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②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①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②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人教版小学语文毕业考试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毕业考试试卷及答案 班级姓名分数 一、抄写下面一段话,要求书写正确、端正、整洁:(3分) 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二、汉语拼音:(9分) 1.看拼音写词语。(6分) chóng shān jùn lǐng shēn lín qí jìng làn yú chōng shù ()()() fān tiān fù dì bō tāo xiōng yǒng cuì sè yù liú ()()() 2.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用“∨”标明)(3分) 缩短(suō suò)病菌(jūn jǔn)魁梧(wǔwú) 侮辱(wū wǔ)脊梁(jí jǐ)纯熟(chún cún) 三、字:(15分) 1.比一比,组成词语写下来。(4分) 殖()峻()澄()假() 值()骏()瞪()暇() 植()俊()蹬()瑕() 2.按要求填空。(2分)

“谨慎”的“谨”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 查画。“谨”在字典里有两种解释:①小心;②郑重。在这个词中应取第种中解释。 3.写出“花”字在下列不同句子中的意思。(5分) (1)灯会上,各式各样的彩灯把我的眼睛都看花了。 (2)学生不应当乱花钱。 (3)他在战场上挂了花,被送到了战地医院。 (4)我们不要被花言巧语所迷惑。 (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辨字组词。(4分) (记计纪)念、算、录、律 (历励厉)害、代、史、勉 四、词语:(7分) 1.选词填空。(3分) 继续陆续 (1)我们几个人()跳上一只小船。 (2)我们班()三年获得接力赛跑第一名。 (3)我们要()努力,争得更大成绩。 爱护热爱爱抚爱戴 (4)王校长经常教育我们要()祖国,()公物。他是受人()的好校长。

2016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整体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基础差的学生偏多,对数学学习兴趣不 高。新的学期里,我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喜欢数学,我还要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和,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 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百分数(二)、圆柱和圆锥、比例、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综合和实践主题活动等。 在数和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百分数(二)和比例三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使用广泛,学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是加强问题解决教学的重要方面之一。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比例尺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会把一个图形在方格纸上放大或缩小。 在图形和几何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和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和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百分数(二)、圆柱和圆锥、比例、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体会使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使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

小学数学毕业考试经典题目集锦

小学数学毕业考试经典题目集锦1 一、填空。 1.一个小数由8个百、5个十、8个十分之一和6个百分之一组成,这个小数写作( ),四舍五入到十分位约是( )。 2.把54 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4段,每段是全长的( ),每段长( )米。 3.6501 吨=( )吨( )千克 2.25时=( )时( )分 4.甲、乙两个圆的周长比是3:4,则面积比是( )。 5.把331 小时:25分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6.甲、乙两数的比是4:5,如果比的后项增加20,那么比的前项必须增加( )才能使比值不变。 7.分母是12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 8.六(1)班今天的出勤率是96%,缺席2人,六(1)班有学生( )人。 9.用96分米长的钢丝焊成一个长方体框架,已知长、宽、高的比是 3:2:1,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10.在比例尺是1:600000的地图上,量的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 15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11.如果32a=21 b,那么a:b=( ) :( )。a 和b 成( )比例关系。 12.A=2×2×2×3 B=2×2×3×5 A 与B 的最大公因数是( ),

最小公倍数是( )。 13.一个长方体的高减少4厘米后成为一个正方体,并且表面积减少 48平方厘米,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 14.等底等高的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的和是96立方分米,圆 柱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 )分米。 二、选择题。 1.某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43 ,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 A 、34 B 、73 C 、43 D 、74 2.要反映全班同学身高的一般水平,应该选用( )表示。 A 、平均数 B 、众数 C 、中位数 D 、全班同学的身高之和 3.一项工作,5天完成全部工作的41 ,照这样计算,完成余下的工作需要( )天。 A 、20 B 、15 C 、10 D 、5 4.周长都相等的圆、正方形和长方形,它们的面积( )。 A 、圆最大 B 、正方形最大 C 、长方形最大 D 、一样大 5.含盐25%的盐水中,盐与水的比是( ) A 1:4 B 3:1 C 1:3 D 4:1 三、判断。 1.整数或小数每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 2.甲数比乙数多25%,乙数就比甲数少20%。( )

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

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 第一课明暗与立体 1.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与 (暗) 2.写出明暗关系中的三大面五大调的名称: 三大面:(黑、白、灰)五大调:(明暗交界线、亮色调、暗部灰色、反光、投影)。 3、标出下面图中明暗各部分的名称: 第二课寻找美的踪迹 1.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 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2.寻找自然和生活中的美,可以从(形式),(色彩),以及(情意的激发)等 方面去感受,体会。 第三课记录色彩 1.自然界的景物,在不同光照下,会产生不同的(色彩变化)。 2.物象表面的色彩会发生许多微妙的变化,给人不同的(色彩感受)。 3.作画步骤: 1.选取自己喜欢的风景照片。 2.概括描绘色彩主调。 3.丰富色彩变化。 4. 画前景,调整。 4.《日出.印象》(油画)莫奈《奴隶船》(油画)透纳 第四课雕与刻的乐趣 1.我们常见的雕刻有,(木雕),(玉雕),(石雕)。 2.练习时我们可以用的材料有,(肥皂,瓜果,石膏,橡皮)等。 3.雕刻时,首先雕刻出物体的大体外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刻出细部。 第五课浮雕 1、在一块底板上,雕塑凸起的形象,就称为浮雕。按照表面凸起的厚度又分为

(高浮雕)和(浅浮雕)两种。 2、列举中国著名的浮雕作品:(昭陵六骏图、人民英雄纪念碑)。 3、列举国外著名的浮雕作品:(法国马赛曲)。 4.泥浮雕制作步骤: 1.揉泥 2.拍泥板 3.割边 4.粘墙和窗边 5.雕刻纹样 6.粘花。 第六课扇面画 1.扇画的形状:(团扇) ,(折扇)。 2. 扇子是用来消暑送凉的工具,其形式多样。古代的文人艺术家往往在扇子上画画、写字,既起到(美化),(装饰)的作用,又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 3.画扇面画要注意画面构图要与扇面外形配合好。 第七课工笔花卉 1.工笔画讲究线条(工整端庄),(缜密细致),(单纯概括),着色“随类赋彩”, 表现物象的(固有色)。 2.工笔画可分为(工笔白描),(工笔淡彩),(工笔重彩)等类型。 3.工笔画主要技法有:描,分,染,罩。 4.工笔画线条:起笔,运笔,收笔。 第八课《我设计的服装》 1.服装的三要素:(面料)、(款式)、(色彩)。 2. 服装具有防寒、保暖,又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 3.在设计服装时,不仅要注意服装的款式,还要注意服装色彩的搭配。 4.服装设计步骤: 1.画出草图 2.制作出效果图 3.收集材料 4.制作调整。 第九课图文并茂 1.自编一个故事,配上自己画的图画,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2.绘制连环画时要具有连贯性。 3.用画面配故事,对文字进行形象再现,画面要生动,好看。 第十课宇宙之旅

小学语文毕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毕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36分) 1.拼音是你学习的好伙伴,请你借助拼音朋友,写出词语。(6分) líng lìwǔ rǔmáo dùn pái huái kāng kǎi zī xún ()()()()()() 2.这句话,你很熟悉。请你拼一拼,认真写出句子。(2分) suífēng qián rùyè,rùn wùxìwúshē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平时你一定掌握了不少成语,现在就来考考你。(4分) 废()忘()舍()为人同心()力 居()思()万古长()神机()算 4.下面的句子有错误。不要急,请你用修改符号改病句。它们谢谢你了! (1)小明不禁忍不住笑出声来。(4分) (2)暑假快到了,我们已经结束了小学的学习生活。 (3)不亲身体验,怎能获得真实的感受不是很清楚吗? (4)我们阅读课外书籍,可以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5.下面几种句式的变化形式是你熟悉的,请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使句意不变。(8分) 例:气候变化无常,人们怎么能不感冒呢? 气候变化无常,人们会感冒。

(1)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橙黄色的柿子压弯了树梢。 橙黄色的柿子把树梢压弯了。 树梢被橙黄色的柿子压弯了。 (2)抗击在非典一线的工作人员收到了我们深情地祝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王宁说:“我要像李刚那样关心集体。” 王宁说,他要像李刚那样关心集体。 (3)烈士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牺牲光荣,我不能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六年语文学习,你已熟记了不少古诗词。请把下面诗词补充完整。(4分) (1)待到山花烂漫时,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谁持彩练当空舞? (3)________________,不教胡马度阴山。 (4)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__。 7.语文课本中许多精彩段落,你一定记得。试一试,你能行!(8分) (1)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选自《为人民服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